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深圳市南山区中小学教育科研骨干能力提升培训班完美落幕科学课

深圳市南山区中小学教育科研骨干能力提升培训班完美落幕

5月18日至26日,南山区中小学教育科研骨干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南京、深圳两地成功举行,各学校教科研骨干教师共68人参与了此次培训。培训活动历时8天,共计13个学习单元,有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等高等院校教育专家的理论阐释,也有南京、上海、深圳教研机构及名校资深教科研人员的实践研究分享,还有南京博物馆朝天宫、北京东路小学、天妃宫小学的实地现场观摩学习。这十余场精彩的报告,或风趣幽默、娓娓而谈,或激情飞扬,声情并茂。讲师们结合生动的实践案例,深入浅出地阐释教育教学理念,使与会人员获益良多。换课网培训回顾篇在这场思维的饕餮盛宴中,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丁加旗校长从课程涵义、课程管理、校本课程的三种形态入手,理清了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再结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特色课程,深入浅出地并向我们阐述了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四要素:提炼学校办学理念、确定课程发展主题、构建课程体系框架、创新课程实施路径。上海高纪良教授从文件定位、起草过程、突出特点、思路理念、重点任务、实施与路径等七个方面来深度解析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南京市秦淮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李家隆主任,为大家带来“互联网+教育”讲座,用“深度思考”诠释了大数据时代的精准教学:聚焦数据,用事实说话,通过记录、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学习表现等方面的数据及其变化,从而精准辅助教学,实现学生学习的分层辅导和托底推中。拥有72年历史、37位小院士、下设14个研究所的娃娃科学院、5位特级教师、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比例超50%的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让每一位观摩的老师坚信好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教育;全体学员还参观了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正德厚生,笃学敏行”八字校训、金陵女子学院(南师大前身)新闻传媒学院等等,无一不折射出这所大学的深厚人文底蕴和不断进取精神。南京市晓庄学院黄宁生教授的专题报告《改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发展》以“组织校本研修活动的最大难点是什么?”为问题切入本场话题:一是教师学习的特点,二是校本研修活动的设计,三是校本研修过程的管理。学员们还参观了中国唯一的民族民俗学研究机构南京博物院,欣赏历朝历代的佳作和备受国内外学术界瞩目的珍品。党员们表示不仅要铭记历史,更要展望未来。南京市百年名校天妃宫小学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教学质量、教学品牌,学员们进课堂,参与现场研讨,再一次感受到南京教育的扎实与踏实。南京市科利华中学高建君校长系统而详尽地给我们介绍了科利华学校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333”校本研修体系(三级研修平台+三维研修材料+三支研修队伍),可谓是系统、细致而有实效南京市教科所主任洪超名为《智慧教育》的讲座全程句句金言,简直是“行走的段子手”,全程妙语连珠,话里透露着高深的智慧。南京旅学的结束,我们一行人回到深圳继续聆听专家的智慧。24日,华南师范大学的刘录护教授旁征博引,幽默风趣。其题为《科研课题申报与教学成果申报》的专题讲座,结合具体事例告诉我们科研申报操作具体流程,也提醒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要有职业情怀,及发现问题的慧眼;深大附中的胡兴松老师则为我们带来《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专题报告,他教给了我们实实在在的经验和知识,例如“科研自觉”、“教育智慧”、“水平至上”、“常于表达”……收获篇5月26日上午,为及时总结我们学习的所得,为共享我们的思考智慧,培训班在举行了结业典礼前,全体成员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世界咖啡——学习智慧共生分享活动。在活动中各小组围绕:“如何结合本校实际,构建课程文化”“如何结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精神,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运用信息技术推进高质量课度建设”“如何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何结合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进行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等五个主题进行探讨,进而各组代表汇集小组智慧进行公开展示分享。(世界咖啡研讨)在分享中,第一组成员,围绕“理念、路径、生态、标准、成果”结合工作实际,阐述“如何结合本校实际,构建课程文化”。他们认为课程文化的理念要从学生所需的关键能力进行生发,以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为路径进行构建。其次,课程文化构建首先要建构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在良好的教育生态下从培养人、发展人的核心出发,确立价值取向,制定测评标准,并通过理论、物化两个层面呈现出课程文化构建的成果。而第五组成员则认为“培养怎样的人”“这些人有怎样的特质”等问题是建构课程文化的根本,各位小组成员结合本课程文化特色进行分享。小组成员的介绍中各校课程的建构不乏“幸福”、“传统文化”、“儿童发展”等理念关键词,足见南山教育“眼中有人、心中有人,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其后,第二组成员与我们分享了“如何结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精神,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进行分享。小组对高素质的八大理念再次深化认识,并结合南山区"优质均衡"办学理念和"精准扶贫"的教育举措,指出教师的终极境界即达到"以德报怨"。同时,强调以教育制度化予以保障,提出从岗前培训和岗后培训两个角度跟进,来扎实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第三组成员则围绕“如何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行分享。他们认为校本研修是基于学校发展需要,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为途径进行校本培训。首先需做好顶层设计,形成具体的管理措施。其后,校本研修应是系列化、持续性,管理层职责清晰地开展,确保校本研修的有效性。再次,校本研修需要自己“做起来”,在实践并有所建树后,再“请进来”,引入专家提炼、改进。最后,小本研修应做到“研训一体”,让课程、课堂、课题需三位一体,共融共生。第四组、第六组则分别围绕“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运用信息技术推进高质量课度建设”、“如何结合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进行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两个主题进行享。第四组从互联网发展历程入手,认为无论是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的目标改革,从知识传授到学科素养,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还是从专家指导到众筹学习,都要求我们必须把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有效的整合在一起最终实现学习无边界,实现我们的e路梦想。第六组成员认为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都应该是从实际问题出发,解决一个来自学生中的问题,做到“真问题、真研究”,让每所学校都优质,让每个老师都幸福,让每个教师都精彩。结业篇在激烈的思维碰撞后,简单而隆重的结业典礼拉开帷幕,南山区教育科研中心主任余耀贤、教科所所长龚振,莅临参与结业典礼。首先成员们用培训所学的前沿信息技术——plickers系统进行培训效果调研,即快速又准确。其后,第六组周康熙老师作为学员代表,用:“只有投入才能深入;只有付出才能杰出;只有承担才能成长”对世界咖啡活动进行总结。进而播放第六组成员精心制作的研学之旅回顾视频,以影视图像回忆八天难忘的研学旅程!其后,余耀贤主任、龚振所长为各组优秀学员及尽心服务的班委颁发纪念品。学员代表为班主任张丽虹老师献花,感谢老师多日来悉心的指导与陪伴。最后,余主任对整个研学之旅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对全体学员孜孜以求的精神,及对世界咖啡上,学员们的智慧分享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表扬全体成员“学友所得,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他希望全体学员在未来的工作中,将所学所获的效能最大化,扎实有效地开展教育研究,不仅提高个人的科研水平,还要将视野放于“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上”。整个典礼在掌声、欢笑声中圆满结束!全体成员在未来的道路上,定不负领导所托,初心不忘,砥砺前行!第六组学员学习感悟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柯伟参加这次教科研培训,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知识技能的提升,包括课程文化构建、校本研修的开展、课题申报、论文撰写、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等等方面。另外一个是方向上的指引。与优秀者同行,让我找准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后面准备要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八个一”专业发展计划,将这次培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运用到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蛇口育才教育集团龙珠学校赵宁课程文化、教育政策、校本研修、信息技术、情智教育、课题论文,教学成果......这些天丰富的学习内容,脚踏实地的课堂体验,充斥着满满的思维碰撞,带给我高屋建瓴的理念引领,实操落地的方法推进和继续前行的方向指引。更重要的是有幸结识了一群勤奋上进的小伙伴,他们用榜样的力量激励着我前行!行动才不会被动,下一步我将竭尽所能把大家的经验、成果,切实践行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把问题变成课题,让思想从这里起航,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努力走向可看见的未来!深中南山创新学校刘珊珊八天南京、深圳研学之旅,聆听讲座、走访名校、深入课堂、参与教研,感受了六朝古都文化之厚重,也开启了看待教育科研路径的新视角。在丁加旗校长的讲座中,我明白了:课程是学校传播文化知识的载体,课程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学校课程文化的建构,是要在学校办学理念下,建构课程主题,确立体系框架,进而创新实施路径去形成的,课程文华与学校理念文化是相融相生的。就如北京东路小学孙双金校长所倡导的“情智教育”——立足人的全面发展,用情感去点燃智慧,用智慧去提升情感,追求情感与智慧的共融,追求感性与理性的相生,追求科学与人文的并重,使受教育者情智共生,和谐发展。该学校无论教室的布置,一线课堂的教学方式,都在体现着学校这一理念文化。无论是北京东路小学、天妃宫小学、科利华中学等,走进这些名校,统一的特点都是自上而下对教师进行文化的引领,扎扎实实的教学研究氛围让人钦佩。对于教研,他们定主题、小切口、重实际,着眼教学需求与教师本位发展的需要,小步推进,形成人人可用,切实提升的成果,造福学生,推进教育质量提升。由衷感叹一句教研当如是——去除浮华的外衣,将复杂的问题讲明白,将简单,追求大道至简,教育人当如是!麒麟中学杨哲深南大道是深圳最美的主干道,教科研培训6组是能发挥组员个性的培训小组。我们五位语文老师、四位物理老师、一位数学老师构建的十全十美的学习共同体经过八天的培训,收获了互联网+的教学技术、了解了师德的理论基础、学习了《2035》,落地到了教师自身发展,落实到了学生发展。美丽的旅程即将结束,绚烂的彩虹仍然高高挂在天空,我们会在教科研的路上走向远方!前海学校小学部黄环这几日,大量教育科研知识的涌入给我原本存在于头脑中的教育教学知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助力教师自身能力发展的校本研修这一方面,其方式的多样性,操作的扎实性,参与的积极性,自上而下实施的有效性,都让我们叹为观止,无不艳羡膜拜。我们学习建构课程文化,学习教育现代化2035,都获益匪浅。所以,为了不负青春,我们将奋力前行,不惧变革带来的挑战。为了获取新知,我们愿四处探寻,谛听教育的奥秘。责任编辑 | 本次培训学员整理排版 | 继教网西南子公司 刘思君

决然无主

晋中市举办教育科研第二期培训班

12月1日至2日,晋中市教育科研第二期培训班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市教育局机关相关科室及课题负责人,市直各学校、各县(区、市)教育科研分管领导、联络员及立项课题负责人共260余人参加培训。此次培训特邀省市专家进行专题授课,培训内容紧密结合全市课题申报工作实际,针对科研课题的开题、申报及立项、中期检查、科研论文撰写等方面常见的问题进行解析,提出应对策略和技巧,并对研究步骤、关键环节的有效实施进行了重点讲解,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实操性。参训人员纷纷表示,此次培训不仅让他们明确了努力方向,找到了方法路径,提振了勇气信心,而且促进了全市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晋中日报 记者 毛静 通讯员 刘国利)【来源:晋中文明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神嚣

大提升、大培训、大教研、大科研,助力西安教育内涵发展

2019年,西安发布了《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推出一揽子计划,提振西安公办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在西安市教育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聚焦《三年行动计划》,创新教科研工作机制,发挥教科研工作“战斗堡垒”作用,采取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行动,助力西安教育提质发展。7月,西安教科所不惧酷暑烈日,发挥“评价、科研、教研、培训”职能,全力开展“大提升、大培训、大教研、大科研”,助力西安教育内涵发展。01“大提升”助推公办义务教育发展西安教科所全体人员持续进行“学习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西安市教育局关于暑期“大练兵、大培训、大提升”相关文件精神,《课程更新与教师行为的改变》《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年》《学校课程发展的伦理审视》《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研究》等网络相关业务学习,以及《2020高考直指当下教育方向》、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思维型教学相关理论、《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新的教育理念不断输入,每个教师都以百倍的精神积极投入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早在今年年初,1月9日,西安市教科所举办了教科研助力百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质量提升研讨会,解慧明所长在会上解读了《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助力西安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质量提升“141”工作方案》。“这是服务我市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大局、关注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重要举措。”解慧明所长表示,“教科所还将研制《西安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提升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以评价激发学校内生动力,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加快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为了将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质量快速提升落到实处,7月15日,西安市教科所所长解慧明、中教部副主任张建武、规划发展部副主任罗理想参加了西安市人民政府与陕西师范大学举行的共建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协议签约仪式,并与陕西师范大学胡卫平教授、陈鹏教授就全市202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质量提升评价方案进行了深度交流;7月13—19日,西安市教科所评价中心全体成员学习最新关于质量评价的相关文章,依据质量中心的《百所公办学校质量提升评估体系》,起草《教师调查问卷》,并组织讨论拟定下半年评价监测工作方案。实现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质量快速提升,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西安教科所全体人员真抓实干,努力办好家门口的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02“大培训”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经历了超长假期的居家教学,停课不停学,2020年的暑假,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比往年更忙碌,但也更充实。西安教科所开展线上线下教师培训,精准发力,从班主任能力、课程教材、课堂教学、思政教育等方面着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同时发挥“名校”辐射引领,关注“+校”教师需求,深化“名校+”工程,构建起教师素养提升全方位培训体系。7月8日,西安市教科所小教部副主任、小学思政课教研员王利给新城区2020年小学班主任做以《班主任能力提升培训——瞭望 实践 反思》为主题的培训,130余名班主任参加;7月10—11日,市教科所小教部主任、小学数学教研员马俊华以《小学课程与教材的整体把握》为题,规划发展部副主任、中学数学教研员罗理想以《课题研究的策略》为题,给高新六小“名校+”教育联合体做以“专业引领,幸福成长”为主题的教师发展培训,400多位老师参与培训;7月16日,西安市教科所小学英语教研员白文华为西安小学、经开第一学校等全市48所学校做《绘本阅读教学与主教材融合》线上培训,约900余人参与学习;7月21日,市教科所副所长、中学语文教研员贾玲给西安市第二十三中“名校+”教育联合体做主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的培训报告,“名校+”教育联合体约100余人参与培训;7月21日,市教科所小教部副主任、小学思政课教研员王利给西安国际港务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做《怎样上好道德与法治课》专题培训,40多位思政课教师参培;7月22日,市教科所副所长、中学语文教研员贾玲给西安铁一中“名校+”教育联合体做主题为“为学习而设计教学”新任教师新课程教学设计培训工作,约200余人参加;7月22日,市教科所小教部主任、小学数学教研员马俊华给碑林区2020年新入职教师培训班作《新教师的专业自觉与专业发展》的报告,共200余名教师参加;……丰富的培训课程,指向学校和班级管理的核心,聚焦课堂教学、新教师学习、思政课程。这些“精神大餐”给参训教师颇多的收获,开阔了教师视野。“真心感谢市教科所搭建平台,指导帮扶。”“这次培训,让我对教育的发展方向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也对我们学校正在梳理的课程结构体系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和鲜活的实践例子。”03“大教研”聚焦“名师+”研修共同体《三年行动计划》指出,全面推进“名师+”“名校长+”工程,到2021年全市组建市级“名校长+”领航研修共同体100个;组建市级“名师+”研修共同体300个、区县级500个、校级800个,切实促进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城乡、校际、公办民办均衡发展。据了解,“名师+”研修共同体“聚焦课堂、聚焦课改、聚焦教师专业成长”,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以学科命名,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引领、带动作用,集教科研、教研、培训、资源开发等职能于一体,实现教师提升全覆盖,促进西安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7月16日,西安市教科所副所长、中学语文教研员贾玲参加长安区首批“名师+”工作室(中小幼共22个)启动仪式,为该区中小幼学校的主管领导、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等约300人做专题点评。7月20日,西安市教科所所长解慧明、中教部主任王兰英、规划发展部副主任、中学数学教研员罗理想、中学物理教研员程军礼、张淼老师参加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市区校三级“名师+”研修共同体启动仪式暨高考交流研讨活动,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办公室主任、陕师大附中校长、副校长、雁塔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两位领导参加;市区校“名师+”研修共同体主持人及成员,高新一中、西安交大附中、西安中学、西安市八十五中等学校教研组长参加。新组建的“名师+”研修共同体将通过西安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广泛开展教研活动,开展区域研修活动。在深化课程改革,推动课堂教学变革方面,着力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在解慧明所长的带领下,西安教科所立足教研,分别于7月16日、7月21日、7月24日启动了三大教育实践研究中心工作,即西安市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实践研究中心、西安市思维型教学教育实践研究中心、西安市劳动教育实践研究中心及三个教育实践研究中心的实验学校征集工作。“三大教育实践研究中心是瞄准《三年行动计划》进行完善设立的,旨在促使学生‘五育’发展。”解慧明所长满怀信心地说道。04“大科研”引擎高质量教学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科研的推动作用越发显著。西安教科所切实发挥重大课题服务教育行政决策、规划课题促进区县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小课题激发教师内驱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着力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三级三类”科研提升体系,即政策研究类项目(重大课题)、实践指导类项目(规划课题)和校本研修类项目(小课题)。7月14日,西安市教科所副所长、中学语文教研员贾玲在西安市第六中学开展陕西省高中语文郭蓉工作坊暨省级规划课题开题会,做整本书阅读教学科研指导及微报告。7月16日,西安市教科所小学英语教研员白文华举办中国英语阅读教育研究院“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绘本阅读教学与主教材融合的教学研究》2020年西安市子课题校线上培训。通过教研员的点拨和引领,课题组成员明确了做课题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并对课题的研究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方向,为今后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西安教科所还开展了思政课系列活动,深入挖掘学科教学内容的育人价值,突出育人导向,充分发挥教学育人功能。比如,7月18日,西安市教科所规划发展部副主任、中学思政课教研员陈海兰参加第四届陕西省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本次活动推选的7件模拟政协“提案”代表陕西省参赛;7月24日,西安市教科所规划发展部副主任中学思政课教研员陈海兰和小教部副主任小学思政课教研员王利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西安市思政课建设工作座谈会,对西安市思政教师培训、大练兵等活动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七月流火,但比火还热情的是西安教育人在“大提升、大培训、大教研、大科研”中感受着思维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未来,西安教科所将继续紧跟新时代发展步伐,聚焦《三年行动计划》,围绕西安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质量全面提升需求,针对全市教育发展改革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

潜心 全心 皆为育人初心——小越中学开展教科研培训专题讲座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只有深耕三尺讲台,才能潜心于教书育人;只有把学生的发展放在心里,才能全心育人;只有抓牢立德树人的总目标,才能守住教育“初心”。新时代教育环境下,需要教师不断提高教科研能力,攻克教科研难关,突破专业成长障碍,才能为新时代教育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为提高对任课教师的指导和培养力度,有效地促进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升,10月22日晚,小越中学邀请上虞区教科规划办朱建敏老师来校开展教师教科研培训专题讲座,学校全体任课教师参与本次活动。朱所长和在座老师分享了自己教师成长中的教科研经历,深入浅出作了题为《教科课题研究要点确立策略及研究方案编制技巧》的讲座,从“拟立项课题基本要求”、“课题的选题与研究要点的确立”和“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三方面,在教育教学课题撰写上作了专业化指导。“想干什么?”“打算怎么干?”“从哪儿下手干?”“会干成什么样?”为解决教师对于做课题的疑惑,朱所长向在座老师抛出四个问题,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道出教科研的真谛,教师研究的问题应该是平时潜心教育教学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每一位教师在自己工作中势必都会有些难过的关、难迈的坎,发现问题是教科研路上的第一步。教科研的目标指向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教科研不仅要让教师善于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更应该学会用科学严谨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全心投入中不断迸发教育巧思,探索切实方法。讲座中,越中每一位教师仿佛又重新做回了学生,在课堂上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地聆听朱所长字字珠玑的指导,很多老师拿出笔记本,摘录讲座要点,为日后进行教科研工作作积累。学校教师在会后表示,这次培训令人受益匪浅,让我们认识到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教育管理的需要,是学科教学的需要,也是我们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要静下心来教学,潜下心来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教室、办公室、会议室、校园,每个角落都能成为老师们学习探讨的园地;听课、评课、磨课、议课,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能成为老师们进步的阶梯;请教、讨论、交流、分享,任何思维交流的过程都能碰撞出炫目的火花。在教与学的漫漫生涯里,小越中学全体教师将始终坚守“初心”,努力奋进!

一板一眼

长春新区召开教育科研工作推进专题培训会

为全面促进长春新区教育科研工作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更新科研观念,树立科研意识,提高广大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培养一批在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队伍,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2019年12月6日,长春新区教育局教研中心组织召开了长春新区教育科研工作推进专题培训会。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主管科研工作校长、园长、科研主任、科研骨干教师、部分在研课题负责人80多人参加培训会。教育科研是区域教育改革的催化剂,是学校发展的助推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源。教育科研的意义在于寻找规律,凝练经验,促进发展。学校求发展,教学要改革。首先要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教育科研骨干队伍,才能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从专业成长的视角出发,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接受教育科研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系统培训,熟悉掌握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本次培训会邀请吉林省教育学院李元昌教授、长春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王淑琴副所长进行讲座。李元昌,1949年出生,中共党员,吉林省教育学院教授,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等。李元昌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农村“教研教改基地”、“教研教改基地校”和“县级三级教研网络”,促进了当地教育的发展。主题式教研活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李教授以生动的实例,详细介绍了区域、校本、学科三级主题研修系统研修方法,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将教研与科研紧密结合,为教师开展教育研究提供易于操作、指导性强、解决教育难题的教研方式,为教师专业成长探寻佳径。通过一个主题,将一所学校、一个区全体学科教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一个主题,将教研与科研合二为一,使教科研有了明确的目的、任务与方向。教育实践的领域有多广,教育科研的领域就有多广!教育科研,决不是要教师放下手中的作业不批,走出自己的课堂不管,撇开自己的学生不问,走到书斋里撰写什么教育著作!真正的教育科研,那一行行文字的背后,充满着对教育实践的凝重的思考;真正的教育科研,是生长在实践土壤上的鲜花与硕果。长春新区将加强对课题研究工作的引导与管理,从学校、幼儿园及教师的根本需要出发,抓好基础课题研究,注重细节指导,高起点严要求,争取在课题顺利结题的同时,力争出精品出亮点,以科研促教研,服务于全区教育工作。

剪刀男

全县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规范培训会召开

12月25日,桓台县教学研究室组织召开了全县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规范培训会。各镇中心校分管校长、中小学教科室主任以及本年度申报县域课题主持人,省、市、县各类课题结题课题主持人等100余人参加了培训。 基于课题规范研究的要求,根据我县本年度申报县域课题申请书及结题材料所存在的问题,召开了全县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规范培训会。本次培训是按照省、市课题撰稿要求统一规范格式的培训,会上,县教研室教研员张亮作了《做有“深度”的课题研究》的报告,从课题研究的每一个过程:申请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研究总(结题)报告的撰写,以及每一个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要求以及各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细致的指导。整个培训期间,所有参会人员聆听认真、记录仔细,会后还有部分老师进行了咨询。这次培训对提高我县教学科研水平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来源:桓台县政府】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晁错

眉师附小召开教学成果推进暨教育科研指导培训会

为了认真做好省市区各级教学成果申奖的筹备工作,科学凝炼各课题的教学成果,近日,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眉师附小召开办学共同体教学成果推进暨教育科研专家指导培训会。眉山市教科所、东坡区研培中心相关教科研专家、共同体各学校教科室主任、眉师附小申奖课题参研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东坡区研培中心理论室主任李德刚就课题研究中需要切实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如:怎样将课题理念生根落地,切实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怎样让课题内容具有时代眼光,针对性更强,具有推广价值等作了详细地剖析和系统地培训。东坡区研培中心副主任杨光福对眉师附小“科研治校,以研促教”的办学理念给予认可。他指出:“课题研究是学校教科研的重要内容,是衡量学校和教师教科研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提升办学档次的重要途径。每一个优秀的教师都应该搞课题研究”。随后,杨光福从问题的提出、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定位、课题成果的凝炼、成果简述书的撰写等方面开展培训,为老师们下一步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最后,专家们分成两个小组对参评的各个课题材料逐一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本次培训活动,为共同体各学校申奖课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操作指南,将有效地推动各学校课题研究工作,促进学校教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文/图 熊郦红、彭小强)责编:张靖雯

高巍

聚焦教研转型 力促能力提升——聊城市首届教科研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会议胜利召开

为切实加强新时代教科研工作,充分发挥教科研创新理论、服务决策、指导实践、引导舆论的重要功能与作用,进一步提高我市教科研人员的理论素养与能力,12月13日,“聊城市首届教科研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会议”即“聊城市首届教科研人员能力提升研修班”在八一宾馆隆重开班,来自聊城市教体局和各县(市、区)教体局的八十余名教科研人员参与培训。开班仪式由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总督学王秋云主持,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化忠做重要讲话。抓党建、促提升,开班仪式上,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徐化忠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要提高站位,二是要增强服务意识,三是要明晰工作职责,四是要加强教育学习,五是要勤于研究。王秋云提出学习时要拥有四颗心:要拥有一颗静心,趁此次学习机会,吐故纳新良性循环;要拥有一颗潜心,倾听花开、倾听大师真正的声音;要拥有一颗热心,热爱自己,热爱他人,热爱团队;要有一颗真心,储备力量,厚积薄发,砥砺前行。13日上午,南京市教研室严必友主任做了题为《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研转型与实践探索》的专题报告,强调新时代教研职能要做好六个转型:一是从关注典型向关注全体转型,均衡优质是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二是从注重教学评估向服务教学、指导教学转型;三是从注重教学技能的提升向分析学情、强化标准、建立规范转型;四是从注重教向学、评、教一体化转型,整体把握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五是从注重考试分数向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转型;六是从注重知识、技能向关注知识、技能、素养价值转型。 13日下午,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考试评价组组长、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评价部主任方张松为我们做了题为《考试评价改革转型与教学质量管理》的报告。报告共分四部分:考试与命题改革,学考测验与作业设计,主观题编制与评分标准,综合素质评价与应用。他通过分析学生在中、高考中的失分因素,谈到学生的阅读能力亟待提高,提倡让孩子每天保证阅读30分钟;提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培养孩子优秀的学习品质;强调考试命题要注意三个总原则:一是要注意考试命题改革的主要内容,二是要注意情景创设的要求,三是要注意跨学科和探究性试题的探索。他贴近生活和声情并茂的表述,引发了学员们的强烈共鸣。本次培训为期一周,共邀请11位全国知名教科研专家做专题报告。窗外寒风瑟瑟,室内春意盎然。参会教科研人员纷纷表示将紧紧把握学习机会,努力钻研,深度思考,用“静心、潜心、热心、真心”学有所获,坚定自信,迎接挑战,顺应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教研工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课程改革的精神,转变育人方式,培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来源: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天养

深圳市南山区中小学教育科研骨干能力提升培训在南京市顺利开班

“柳色未饶秦地绿,花光不减上阳红”!由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承办的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中小学教育科研骨干能力提升培训在南京市顺利开班,来自南山区中小学的近70位教科研骨干教师将与我们一同开启八天的研修之旅,感谢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对我们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本次开班仪式共分为六部分,分别如下:不忘初心再出发 科研引领铸品牌南山教师宣誓在全体学员激昂的南山教师宣言之后,现场掀起了一个小高潮,气氛热烈,令人难忘。换课网培训换课网培训全国继教网发言继教网西南区刘龑副总经理讲话情真意切,向我们这次参训团队提出了殷切期望,并就我们参训教师如何提升教科研能力提出了具体实施建议。教师代表发言前海港湾小学黄瑛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做了发言,怀着对这次培训的期望与梦想,热情洋溢,振奋开场。班主任发言南山教科中心张丽虹老师就培训的主要信息、纪律要求、学习要求做了强调,希望我们认真、全力参与,不忘教育理想,凝心聚力再出发!领导发言南山区教科所龚振所长对我们本次培训的背景、需要解决的问题做了阐述,为我们定方向、明目标,希望我们成为南山教育科研的核心团队,打造南山教育的新品牌。培训正式开始开班仪式结束后,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丁加旗校长做了《学校课程文化建构与实施》的讲座。讲座围绕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四个方面展开。1.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基本理念 丁校长从基本理念入手,向我们解读了新时代好老师的职业意识、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内涵。丁校长循循善诱,层层推进,向我们道出了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施舍而是引路。2.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 21世纪核心素养分为四大类: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工具掌握、生存素养。面临这样的环境,教育需要完成三个转变:知识的存储器到知识的处理器,应试能力到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机械记忆到高级思维。在这样复杂、多变的背景之下,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什么是教育?未来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特质?3.课程文化、课程与校本课程 丁校长从课程涵义、课程管理的三种形态入手,厘清了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接着,向我们阐述了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四要素:提炼学校办学理念、确定课程发展主题、构建课程体系框架、创新课程实施路径,结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特色课程,深入浅出地向我们进行了讲解。4.办学理念如何落地 学校的办学理念代表着学校鲜明办学追求的一种价值观,是学校课程理念的源头,也是学校课程文化建设与实施的归属点。学校发展过程中,应创新课程实施路径,将办学理念具体化并落地。接着,校长引入了复兴中学的课程,向我们进行了条分缕析的阐述。讲座最后,欣赏了梁俊老师与学生演唱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令人动容的旋律让人难以忘怀,梁老师和孩子一起吟唱的模样正是一种课程文化的写照。未来已来,每位老师都将有不一样的绽放;未来已来,每个孩子都将有不一样的精彩。下午,南山区教科研骨干培训在第二组成员的自我介绍中拉开帷幕。每位组员都对自己的名字做了一个趣味解读。大家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到下午的学习:《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深度解读。高纪良教授引用罗振宇先生金句开篇:以前,变化可能是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变化可能成了生活本身。接着,高教授运用源头思维、系统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大家从生活中寻找研究对象,并通过案例、视频让学员们了解到“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学习和生活是最快乐的”!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背景探寻 仔细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背景,从制造强国、人才强国、教育强国三方面来具体阐述探寻。教育就是关注人、研究人。我们要用批判性思维,几个问题:科学吗?合理吗?最优化吗?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内涵解析 高教授从文件定位、起草过程、突出特点、思路理念、重点任务、实施与路径等七个方面深度解析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内涵。三、《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路径探究 高教授从创客群体的兴起看创新教育的未来,并分享上海小学实行的“等第制评价,增值性学习”等案例,让教育者明确制高点,捕捉兴奋点,发挥擅长点。(插入图片15)高教授主张:教师的优秀不仅应落实在课堂上,为学生而教,为学生的思维而教,为学生的高阶思维而教,更应站在高处,不断拓展自身的眼界和格局。(插入图片16,图片说明:第二小组向阳队与高教授合影留念)第二小组学员学习感言1.桃苑学校·张爱梅:高教授以规划引领,项目驱动,任务求真为关键词,从背景探寻、内涵探析、路径探究三方面对《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进行深度解读,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简洁高效、启发思考——认知、合作、创新、职业四大关键能力为依托的未来教育如何落实?如何培养“欢迎挑战、拥抱机会、积极主动、乐观进取”的成长性思维?高教授的讲座对我们一线的教科研工作者是启发,也是引导,他提醒我们应在工作中找规律、找方法、找问题,不断精进、终身学习成长,让教科研工作上连天线,下接地气。“对未来最大的慷慨,就是把一切献给现在。”我将着力践行学习所获,一步一步向阳长!2.蛇口学校·王晶晶:一天的学习,干货满满。下午高教授从背景探寻、内涵解析和路径探究三个方面深度解读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从高教授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讲授中,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要眺望高处,关注大趋势和新变化,又要关注质量,做到“减负增效”。此外,高教授将教师的职业发展总结为“教师-名师-专家型名师”等几个阶段,教导我们用“做研究的态度”去工作、学习和生活,因为科研就是找规律,解决问题,减少盲区的过程。“对未来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作家阿尔贝.加缪的这句话是高教授讲座的结语,也将是激励我终身学习和不断研究的座右铭。3.华侨城中学·陈家裕:“行善的最高境界不是施舍,而是引路”。教育,原本就是一种潜心行善的修行。所以,师者,引路人也!作为教育科研人,我们对南山的教科研工作负有“践行”与“引路”的双重责任!第一天的学习有趣而充实,两位教授的讲座精彩纷呈,既有高位引领,又不乏实操指南。丁加旗校长对于课程文化和课程建设的剖析与实施指导,令人耳目一新,更是豁然开朗。高纪良教授对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深度解读,让我们深刻领悟了源头思维、系统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对于教育科研人的重要性。“对未来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愿我们都能以最大的慷慨,拥抱南山教育!4.南山二外学府二小·张芷涵:今天培训有以下反思:一、要关注课程结构和文化。 二、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绽放自己的光芒。三、要想学生成绩好,课堂教学、精而准的作业及辅导是关键。四、要细心研读上级部门相关文件,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五、埋头苦干的同时,要抬头看路、仰望星空。5.松坪二小·张滟宁:一天的讲座最让我受益的是两位专家教授对“课堂‘’的认知与提升。上午,丁校长以高屋建瓴的视角,通过丰富详实的案例,诠释了何谓课程。丁校长用“跑道”和“奔跑”的形象比喻让我明晰课程的内涵。是的,课程有如河道,教师好似河水,这二者互为助力,形成浩浩荡荡的局面,最终落实在课堂,促进学生成长。下午,高教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阐释了科研的内涵。科研即:找规律、找方法、找问题。要想摸着科研的“三找”门道,需具备三种思维方式:源头思维、系统思维、批判性思维。高教授继而用独特的视角从背景探寻、内涵探析、路径探究三个方面解读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文件精神。高教授的讲述特别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名师成长的路径,名师之所以能成为名师的三个特质。6.南油小学·方晓庆: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今天非常荣幸能参加此次培训活动,聆听丁老师与高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精神盛宴。老师们的谆谆教导正如南京四月和煦的微风,吹进我的心里。更像一颗闪耀的启明星照亮我教师职业发展的道路。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丁老师对校本课程的理解与开发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他的剖析引导我们老师致力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其着力点在于课堂。而教育科研必须落实“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一草一木皆有情,一人一物藏故事。教师自己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更要有发现和理解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不断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做新时代的好老师,做学生的引路人的觉悟和意识。7.育才一小·张乾:中国梦,教育梦,科研兴教,研训一体,走进南山区中小学教育科研骨干能力提升班,就踏上了教育的追寻之路。丁加旗校长上午的讲座探讨了三个问题:校本课程文化建构与实施,如何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如何融合?如何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对校本课程进行重构和实施?他的视角给我们打开了解读课程的一扇门,引领我们和思考:如何深化挖掘校本课程?如何调动学校每一个细胞参与课程建设?如何与学校文化理念融合打造出独特的课程,为学生量身定做出适合终生发展的课程?午高纪良教授对《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进行了深度解读。从背景探寻,内涵探析,路径探究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和阐发。既有高大上的理论,又有接地气的实例讲座。“为中国教,为未来教,为儿童的一生奠定美好的基础”是新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带着这些理念及方法策略,在在教育教学中践行,在教育科研的工作中探究,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为打造教育的高质量课堂增砖添瓦。8.南山实验鼎太小学·李玲:微风徐徐,夏日融融,我们齐聚南京,共赴一场研究之约。有幸聆听了两位老师的讲座,竟有如沐春风之感。两位老师对政策的独特解读,对案例的信手拈来,令人钦佩,获益匪浅。带着这样的灵感,我将深入钻研,淬炼课程的解读能力;带着这样的启发,我将不断创新,在课程改革中研究和探索;带着这样的重托,我将躬行实践,实现课程理念的落地。未来已来,我将一路向前,着力构筑教育的诗意与远方。9.南外滨海小学·盘舒书:感恩教科中心龚振所长、张丽虹老师给我们搭建学习平台,精心安排培训内容,邀请知名专家提供精准培训。上午丁加旗校长的讲座,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校本课程文化建构与实施的要点与路径,从案例中我深刻体会到,校本课程建构是一个动态不断优化的过程,需要时间慢慢积淀,精雕细琢。下午高纪良教授深度解读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他幽默风趣,给我许多启发。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要沉下心来研读文件,领会精神,提炼总结,发现规律,同时以成长型思维模式,拥抱变化,寻找机会,主动学习,体验“凡事皆有可能”的美妙,并将研究的态度、思维和策略融入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做幸福的南山教育人!10.南科大实验一小·陈家梁:玄武湖畔闻弦歌,秦淮河边沐清风。今天我们有幸聆听了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校长丁加旗做的《学校课程文化建构与实施》专题讲座。丁加旗校长高屋建瓴,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理念解读出发,深入解读了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最后诠释了课程文化如何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落地,建构有体系、有逻辑、可评价、可实现的校本课程。讲座案例丰富,以“蚂蚁引路”的故事提出了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学的先导;以“颜回偷米”的故事解析了高阶思维在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地位;以“南师大附小课程体系版本进阶”的案例介绍了校本课程体系建构路径,在讲座的最后,丁校长还用了三个小故事反应了课程文化对校本课程实施结果的影响。最重要的是丁校长的分享实操性强,概念解读让课程思考有了承载,案例介绍让课程形成有了借鉴,策略梳理让课程建构有了路径。最后借丁校长总结的话:课程文化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核心,要把课程文化融入到学校文化的方方面面以成就每一所立意高瞻、个性鲜明、放眼未来的特色中小学校。11.向南小学·张阳:“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曾经何时,刘禹锡带着我走进美丽的六朝古都——南京。炎炎的夏日,南山区中小学教科研骨干能力提升培训班让我幸运地亲近六朝古都,让我走进专家的课堂。“新时代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丁加旗校长如此说,学识渊博的他围绕着学校课程文化的建构与实施给我们指点迷津,让我们在教育的路上做一个明智的行善者。“眼界与格局是中国教育现代化老师必须具备的“,高纪良教授如此说。他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告诫新时代的新教师,重任在肩,任重道远。是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终身学习将是新时代教师的必备课,浮云拨开,让我们砥砺前行,为培养新时代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责任编辑 | 继教网西南子公司广东办事处 林佩仪整理排版 | 继教网西南子公司 刘思君

黑小伙

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负责人教育科研方法培训心得体会

到目前为止已培训了一天半的时间,这一天半分别聆听了由贵州省教育科学院田仁刚老师带来的《专业理念与教育科学研究规范》、贵阳市省府路小学沈苏英老师的《有效说课的策略与技巧》及贵州省教育科学院甘琼英老师讲的《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与“课题式研修”》。三个讲座有内容的穿插与互补,有方法的统一和经验的个别差异,所讲的每一个案例都贴近我们平时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能不断地带给人反思,从而进一步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点亮了自我思路改进的明灯。在此,我趁中午休息的时间,迫不及待地将吸收的养分记录下来,一是为养成学有所思的良好习惯,二是达到及时消化的目的。将零零碎碎的学习痕迹综合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悟。一、做好一名研究型教师的重要性甘琼英老师在讲座中提到: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获得职业幸福感的载体,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必然结果。但由于中小学教师时间紧,任务重,所以一听到研究便会产生恐惧感,导致一直不敢尝试。即使参加了某人的课题目的也是为了评职称所用,这样,加班加点地赶资料,断章取义地摘录别人的文献资料就频频出现了。这样一来,教师身心疲惫,也到不到参加研究学习的效果。因此,只有用心专研,真正地把心思放到研究中来,将自己平时的教学活动作为研究的内容,不断地在发现问题中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源源不断地沉淀经验,在经验中享受成果,才不至于重复地做一些缺乏内涵与价值的事情。二、要想办法弥补一线教师理论知识掌握的短板就拿本次我申报的课题来说,从选题到课题中每个环节的设计来看,一开始自认为申报书中的文字叙述还算有逻辑、有思路的。但通过几堂讲座的学习,发现很多内容都是南辕北辙、东拼西凑而成,根本经不起检验。尤其是“核心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我也是在培训中才领悟到其目的、要求和方法是什么。因此,专家们说,一线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广泛的素材资源,但平时缺乏收集的习惯;同时,一线教师理论知识比较薄弱,导致不敢提笔写论文,或写不出高质量的论文,其原因就是没有理论框架的支撑,既然没有框架,有内容也找不到地方充实了。因此,一线教师需要想办法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从自己的爱好方面、专业方面入手,以实现推陈出新,不断提升的目的。三、理论与实际结合,做好真实有效的课题研究贵阳市教科所的张老师说:2018年全市申报成功的课题100多项,但成功结题率不足一半,2019年稍好一些。原因在于各学校的课题都缺少过程性资料,或者说是伪课题。这样的事情并不陌生,我们注意到很多参与课题的老师拿到一本空荡荡的学习笔记,都说要在某天某天赶出来交差。这样,到最后写出来的结题报告全是空洞的,几乎没有研究的实质性。出现以上问题,主要的原因不是教师没有时间,而是没有理论支持、方法引导和明确的研究思路。首先,没有抓住理论支撑,就没有了方向感;没有方向感,平时的资料只有东拼西凑,到最后或许会适得其反。因此,如各位老师强调的,我们需要在理论上下功夫,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有效的整理、归类和分析,再根据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一步一步的进行各个维度的划分与实践研究。四、学会找到问题的关键,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付诸行动无论是做课题研究,还是平时的课堂教学,往往我们会因一个小小的问题绞尽脑汁而不得其解。比如学校某个教研组提出的学期教研主题,主题提出来后大家仿佛知道大概的意思,但真正落实到活动中,却没有一个人解决主题中提出的问题,或许就没有完全理解主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说小一点,一堂课的中心把握也一样,放大一点,课题研究皆是如此。通过今天早上甘老师的讲座后,我终于领悟到找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