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育科学》杂志投稿须知

《教育科学》杂志投稿须知

杂志简介期刊名称:教育科学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主办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出版周期:双月刊国际刊号:1002-8064国内刊号:21-1066/G4邮发代号:8-91期刊级别:南大核心、北大核心期刊描述:《教育科学》杂志创办于1985,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CSSCI南大核心期刊,影响因子1.517,现被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等权威机构收录,教育科学杂志社征稿刊社简介《教育科学》(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教育类刊物。《教育科学》主要刊登:教育改革方面的论文及实验报告、当前社会和教育界关注的重大教育方面的问题、国内外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读者对象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师范院校师生。期刊收录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栏目设置教育理论研究、教学研究、师德研究、教育管理、职业技术教育、比较教育、教育史研究投稿指南1.教育科学来稿标题字数不得超过20个汉字,全文字数以不超过8000字为宜。2.教育科学来稿必须附200字以内的摘要、3-5个关键词;标题、摘要、关键词及作者单位必须译成英文,附在正文之后。3.来稿必须附有每位作者的简介,包括出生年、性别、民族、出生地、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学位、研究方向等。4.来稿必须完整、准确地标注参考文献,具体格式如下:a.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报告[R][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b.期刊文章[J][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d.报纸文章[N][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e.电子文献[EB/OL][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EB/OL].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日期/引用日期(任选).f.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Z][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5.来稿如为研究课题或课题支持论文,请注明课题名称、审批机关、项目编号。投稿邮箱:tougaoyun@163.com在线投稿:tougaoyun.cn

道莫邪

2019年共374所高校在14家教育类期刊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1938篇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并迈入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质量与水平是高等教育内涵的重要体现,也将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为进一步了解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现状、把握正确的科研方向、推动学术创新,《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于近日完成了2019年全国高校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的统计分析工作。经优化,2019年统计论文的范围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复合影响因子不低于0.9的教育类期刊(不含CSSCI扩展版),包括《教育研究》(北京)、《中国高教研究》(北京)、《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武汉)、《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北京)、《高等教育研究》(武汉)、《高校教育管理》(镇江)、《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北京)、《复旦教育论坛》(上海)、《江苏高教》(南京)、《中国高等教育》(北京)、《高教探索》(广州)、《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北京)、《大学教育科学》(长沙)、《现代大学教育》(长沙)共计14家教育类期刊(以下简称14家期刊)上刊载的高等教育科研论文。2019年14家期刊共刊载各类稿件2789篇,本研究剔除广告、短论、博士论文提要、投稿须知、征订启事、学术动态等文献信息,以及刊载在《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教育类综合期刊中的非高教类文章,获得高教类科研论文共计2119篇。高校发文情况为更好地了解国内高校高等教育科研最新进展,在2119篇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的基础上,本研究剔除第一作者署名单位为境外高校(包括港澳台)以及政府机关、教育服务机构、科研院所、军事院校的论文181篇,获得第一作者署名单位为中国大陆普通高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民办高校等)的高等教育科研类论文1938篇,以此为统计范围进行国内高校发文分布情况分析。教育部公布的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显示,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国高校共计2956所,其中普通高校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成人高校268所。普通本科高校1266所,其中公办822所,民办434所,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2所,中外合作办学8所。高职高专院校1422所,其中公办1098所,民办322所,中外合作办学2所。2019年,全国高校共有374所在上述14家期刊上发表了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占院校总数的12.65%。其中,公办本科高校315所,占同类高校总数的38.32%,公办高职高专院校37所,占同类高校总数的3.37%,民办高校(包括独立学院与民办高职高专)22所,占同类院校总数的2.91%。1. 公办本科高校发文情况。统计显示,2019年315所公办本科高校在14家期刊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1849篇,占国内高校统计论文总数的95.41%,这一比例与2018年的95.12%基本持平。其中,发文5篇及以上的高校92所,占公办本科发文高校的29.21%。这些高校共发文1426篇,占同类发文高校发文总量的77.12%。(见表1)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分布呈现如下特点。(1)“双一流”建设高校在高等教育科研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共10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发文1286篇,占公办本科高校全部发文的69.55%,其中,发文5篇以上的机构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共有65所,占同类发文高校70.65%,共发文1181篇,占“双一流”建设高校全部发文的91.84%,占公办本科高校全部发文的63.87%。(2)我国高等教育科研论文产出集中的特征仍然较为明显。315所公办本科高校的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占全部被统计论文总量的87.26%。其中,发文总量排名前50的公办本科高校发文1163篇,占同类机构发文数的62.90%,比2018年的59.22%有所提升,反映了进一步集中的现象。(3)区域分布上,东部地区高校发文量、发文高校数、机构平均发文量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校的高等教育科研参与度相对较低。东部地区共有164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48.81%,共发文1251篇,高校平均发文7.63篇。中部地区有76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41.76%,共发文312篇,高校平均发文4.11篇。西部地区共有55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26.07%,发文183篇,高校平均发文3.33篇。东北地区共有22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23.66%,发文97篇,高校平均发文4.41篇。2. 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发文情况。2019年37所公办高职高专院校(2018年49所)在14家期刊上共发表论文59篇,占国内高校发文总数的3.04%,平均发文1.59篇(2018年1.45篇)。其中,发文2篇及以上的高职院校共10所,(见表2)共发文32篇,占高职高专院校发文总量的54.24%。3. 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发文情况。2019年全国共有756所民办高校,在14家期刊上发文的仅有22所,占同类高校数的2.91%,其中仅含1所民办高职院校。22所民办高校共发文30篇,占被统计论文的1.55%。其中,宁波财经学院、武昌理工学院各发文3篇,位居发文榜首。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山东协和学院、文华学院、三亚学院各发文2篇。(见表3)其他16所民办高校各发文1篇。(二)其他机构发文情况高等学校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主力军,其他机构也有贡献。2019年共有111家其他机构合计发文181篇,平均发文1.63篇,其中,中国工程院发文9篇居榜首,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各发文7篇,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各发文6篇。据统计,发文3篇及以上的其他机构共计14家,合计发文72篇,占同类机构发文的39.78%。(见表4)另有7家教育科学研究院系统机构发文21篇,3所军事院校(国防科技大学、陆军工程大学、空军预警学院)各发文1篇,境外高校发文共30篇。来源:中国高教研究作者:王小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高教研究》主编、编审,北京 100191王者鹤,《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副研究员,北京 100191周光礼,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教育学院教授,北京 100872周详,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872李璐,《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编辑,北京 100191刘植萌,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研究部副主任,北京 100872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20年第4期第92-97页

识知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征稿启事

杂志介绍《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是由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主管主办,广州中学生报传媒有限公司出版,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是教育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切磋教育教学经验的重要园地。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4-0088,所刊文章被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收录。《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立足基础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关注教育界最新学术进展与教学成果,涉及学校管理、教学研究、德育研究、新课程改革等领域,主要读者为教育管理工作者、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等。为展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的最新实践和科研成果,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相互交流,推动教育发展,本刊现面向全国征稿。主要栏目1.教育前沿:教育名家发表具有开拓引领性的新思维新学说。2.学校管理:校长及学校行政领导就学校管理谈经论道。3.教学研究:课程改革成果展示,学科教学经验分享。4.名师论教:名师讲坛,纵论成才成名之路径之感悟。5.德育探幽:德育模式、行动探究,德育创新大家说。6.课题交流:课题研究引领,课题成果共赏。投稿须知1.文章内容应主题明确,逻辑清晰,数据准确,文字精炼;如为课题项目成果请注明:项目名称“课题名”(项目编号);2.每版刊登字符数为2000字左右(如含图表需适当减少),标题版为1800字以内;3.文稿严禁抄袭,来稿文责自负,论文检测相似度须低于20%;4.论文请提炼200字左右的摘要和3~5个关键词;5.参考文献信息需完整,包括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页码等;6.本刊对决定刊用的文稿可作文字、格式修改,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征求作者同意;7.来稿请发电子邮件,请作者用word文档以附件形式发送至投稿邮箱,请务必在邮件主题中注明“投稿《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字样,并附上姓名、单位、邮政编码、手机号码、详细地址等资料;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请勿一稿多投,投稿两个月内未收到刊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

技兼于事

《教育研究》创刊40周年座谈暨新时代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研讨会在京举行

人民网北京12月30日电 (记者张烁)日前,《教育研究》创刊40周年座谈暨新时代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研讨会在京举行。据悉,《教育研究》杂志是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综合性教育理论学术刊物,创刊于1979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创办历史最长的综合性教育理论刊物。《教育研究》杂志始终关注教育理论的前沿问题,以刊登教育科学论文、评介教育科研成果、探讨教育教学规律、传播教育教学经验、宣传教改实验成就、开展教育学术讨论、报导学术研究动态、提供国内外教育信息为主旨。《教育研究》总编邓友超介绍,40年来,《教育研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扣时代脉搏,坚持正确方向,突出专业特色,秉承科学精神,严守学术标准,发表了近万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成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阵地、引领教育科学繁荣发展的学术高地、助推教育学者专业成长的共同园地,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进步做出了应有贡献。据介绍,2019年,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教育研究》影响力指数(CI)1206.134,持续保持学科首位,且遥遥领先;位列世界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教育学科Q1区第1名,连续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教育研究》于2012年入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首批资助期刊,2017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全国百强期刊”。座谈会上,中国教科院院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崔保师表示,要回答“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这个时代课题,广大教育学者责无旁贷,《教育研究》作为业内第一刊也义不容辞。要以学术为依归,以学科为依托,以学者为依靠,用科学方法研究重大教育理论和现实问题,优化教育知识的生产方式和增长模式,加强教育科研的思想引领和理论供给,提升教育学科的学科地位,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科学理论体系建设好、发展好、完善好。北京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顾明远表示,《教育研究》自创办以来,发挥了两大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繁荣了教育学术研究,教育本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产业化、素质教育等重大的教育理论问题,都以《教育研究》为主阵地进行了讨论;二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不仅老一辈的学者在《教育研究》发表文章,而且带动了一批又一批的中青年才俊发展。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表示,《教育研究》对于教育的研究者和学习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理论刊物。多年来,《教育研究》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未偏离。《教育研究》未来应加快国际化步伐,让世界通过这个窗口听见中国教育的声音。邓友超表示,《教育研究》创刊是时代的产物,是一个“春天的故事”。进入新时代,我们思考最多的是,《教育研究》将为教育进步贡献什么新思想,为教育学科发展贡献什么新理论,为教育学术史贡献什么新经典,为中文教育学术期刊走向世界贡献什么新示范。

道兼于天

《教育科学论坛》征稿

曾用刊名:教师之友(小学版);教师之友主办单位: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周期:旬刊ISSN:1673-4289CN:51-1696/G4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邮发代号:62-45创刊时间:1987出版信息专辑名称:社会科学II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出版文献量:13688 篇总下载次数:1393035 次总被引次数:16548 次评价信息(2019)复合影响因子:0.175(2019)综合影响因子:0.041《教育科学论坛》立足教育实践,注重理论提升,主要面向基础教育,是广中小幼教师、教科研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及高校师生研究教育教学问题,发表研究成果,传递和交流最新教育信息与教育科研发展动态的平台和阵地,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和运用教育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的有益工具。一、来稿建议1. 小适切的话题,从一个方面切入,不要全面开花,蜻蜓点水。2. 新建议关注本刊的思路和规划,关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3. 深论证要深入,不要浮于浅表。4. 融所有稿件请尽量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不要做纯经验性的工作总结,也不要做纯思辨性的探讨。提出自己的观点,用实践材料予以支撑。5. 精提出自己的观点要鲜明,但不能偏颇。行文应精炼,不能冗余。论文字数一般控制在1600字(1页)、3200字(2页),5100字(3页)。原则上不要超过3个页码。若所涉话题比较复杂而需要多角度言说者也请最好控制在6500字以内。6. 细所有稿件请尽量提供规范的参考文献和注释(作者、文献名称、出版社以及页码等应一一俱全,详细请参见本刊bbs公告)。所有来稿请务必在文末提供作者的详细联系方式,包括作者单位(工作、学习的单位全称,所在地级市以及单位邮编)、通讯地址(作者收取样刊和稿酬的地址,一定要详细到街道名称及门牌号等,否则样刊及稿费不能收到,本刊概不负责)、手机号码、邮箱等。 所有来稿请以附件形式发送,并以"文章题名+作者"的格式作为邮件主题。二、申明1. 本刊正刊不收取任何费用,以质选稿,刊用后即奉付稿酬及样刊。2. 请作者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严禁抄袭,严禁一稿多投!凡引用他人研究成果,请按规定格式予以注明。3. 由于来稿较多,本刊对来稿不一一回复,两个月内收不到编辑通知,请自行处理

特洛伊

有稿费《中国德育》(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征稿

简 介《中国德育》(半月刊,CN11-5338/G4 ISSN 1673-3010)系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德育专业刊物,秉承“民族性、科学性、专业性、开放性”办刊宗旨,坚持“大德育、高品质”办刊方针,紧扣德育研究和工作的关键点、热难点,以服务决策、创新理论、交流思想、分享做法和引导舆论为重点,推动德育改革发展。常设栏目有观察、探索、话题、讲堂、现场、样本、文化等。《中国德育》积极推进数字化进程,全力打造品牌论坛,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形成“纸质媒体+网络平台+品牌论坛+创新基地+图书策划”的全媒体格局。话 题“五育”融合教育体系的构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德智体到德智体美再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育真正进入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新时代。“五育”并举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应是相互分离、割裂的,而应注重各育之间的融合与渗透,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在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也有体现。新时代对学校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如何落实“五育”融合的理念,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为此,《中国德育》2021年第1期话题聚焦“五育”融合教育体系的构建,欢迎踊跃来稿,以下维度供您参考:1.新时代“五育”融合的价值及内涵;2.“五育”融合的现实困境及出路;3.论体育与健全人格的培养;4.“五育”融合背景下学校美育的内涵、价值与实践路径;5.“五育”融合背景下的学校劳动教育实践;6.探索和实践“五育”融合的区域/学校典型经验;……写作要求:1.来稿可就上述任一维度进行论述,也可围绕话题自选维度。2.观照现实问题,谈透谈实,切勿空泛。字数在4500~5500之间为宜。3.规范撰写(GB/T 7714—2015),“注释”和“参考文献”于文末呈现(标出页码并与内文对应)。4.正文前呈现摘要、关键词,文末注明姓名、单位、职称(职务)、课题、电话、邮箱等信息。5.杂志有规范的三审流程,稿件录用后会给作者邮寄样刊和稿酬。6.本期话题截稿时间:2020年12月5日期待关心、支持、从事德育理论和实践工作的各界人士不吝赐稿。本刊视通过《中国德育》在线投稿系统的稿件为正式来稿,不接受其他途径的投稿。作者投稿须登录中国德育网站,通过“作者中心”上传。来稿请投至本刊在线投稿系统,注明:话题—“五育”融合教育体系的构建。约稿不一定表明能被刊用,所有来稿均需经过三审,质量为先。稿件一经采用,杂志社将寄送样刊和相应稿酬。请确保投寄作品系个人原创,且没有在其他报刊杂志、书籍或网络平台上公开发表。凡向本刊投稿被录用,即视为作者同意本刊将其作品在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中国德育》微信公众号、国家哲社学术期刊数据库等平台传播。自来稿之日起三个月内未收到回复,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期待您的来稿。

大体

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

我在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百余篇。国家级期刊有:国家教育部主管的期刊《课程 教材 教法》(北大核心)、《中学物理教学参考》(北大核心)、《中国现代教育装备》、中国科学院主管的《现代物理知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技术物理教学》。省级期刊有《物理教师》(北大核心)、《教学与管理》(北大核心)、《中学物理》(北大核心)、《物理教学探讨》、《物理通报》、《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研究》、《实践新课程》。我担任主编的书有《高中物理能力检测与评析》、《高中物理选修与总复习训练》、《高中物理考点方法技巧》《高中物理学习目标与达标训练》《高中物理导读与检测》《物理200问》,分别由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和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担任副主编的书有《高中物理课程辅导》(上下两册)由沈阳出版社出版。主审的书有《高中物理课时训练》和《初中物理课时训练》由沈阳出版社出版。我撰写国家级和省级科研立项课题开题和结题报告40余篇,全部通过验收。我指导研究生论文20余篇全部通过答辩。指导研究生、本科生和在职教师在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我的传略分别被《中国当代教育名人辞典》、《中国当代教育家辞典》、《中国当代知名学者辞典》、《中国中学骨干教师辞典》、《中国当代著作家大辞典》、《二十一世纪人才库》和《世界名人录》收录。

东使宋卫

中国教育科研不能落入西方期刊论文指数之“坑”

作者 | 樊秀娣(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上海高校智库管理与研究中心研究员)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全面铺开,国外科睿唯安、爱思唯尔和施普林格等期刊集团旗下的数据库也加大了向我国推出各种期刊论文指数(定量指标数据)的力度。客观上,诸如SCI、ESI、高被引论文等相关期刊论文指标数据,与对于学者个人的学术评价、各种大学和学科排行榜、政府重点建设项目的遴选标准以及国家对高校经费投入多少等紧密相关。面对如此现实,也难怪学校要“拼了命”地追求这些期刊论文指数了。然而,正如科睿唯安公司创始人、“SCI之父”加菲尔德博士生前所言,“永远要记住SCI的主要功能是用于检索的”。遗憾的是,国人在还没有完全搞明白这些期刊论文指数基本内涵的情况下,却正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被这些指数“带偏”了。盲目追捧这些指数,将会把中国教育科研引入不堪境地。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有:第一,目标偏离。一旦西方期刊论文指数被视为反映高校办学质量的绝对标准,学校教育科研的业绩目标无疑就会异化为发表SCI论文,因为构成这些指数的“原材料”就是SCI论文。这里暂且撇开高校还要承担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职能不谈,单就科学研究而言,SCI论文不能简单地与科研成果画等号,顶级SCI论文(高影响因子、高被引)也不能简单与顶级科研成果画等号。道理很明显,即使是被国人奉为三大国际顶级期刊(简称“顶刊”)的《自然》《科学》《细胞》,也不能保证刊登在上面的文章就一定是“货真价实”的科研成果,“顶刊”也不时会有“撤稿”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此外,不少SCI期刊的评审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博士甚至更低专业资质的人士,由他们来决定学术论文的价值本就荒唐。前不久在上海举办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兰迪·谢克曼开门见山指出:“由期刊影响因子来评价我们作为科学者的工作,这可以说是一种扭曲现象。”而201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威廉·凯林早在2017年就在《自然》上发文,批评当下论文数据“华而不实”,指出论文越来越像稻草堆砌的“豪宅”,而不是坚固的“砖房”。说这些,只是想说明国人不该一厢情愿地神化SCI论文(高影响因子、高被引),高校和科研院所更不该为了把期刊论文指数“做上去”而把全员工作业绩目标都定位在唯SCI期刊论文上。第二,决策失误。毋庸讳言,ESI是目前国内反映学科水平的一个“炙手可热”的指标,客观上,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往往把它作为监测高校学科发展的主要指标,同时ESI也成为国家对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的一个主要依据。那么,ESI指数究竟是什么?说得通俗点,就是各学科SCI论文各种“被引”情况的综合排名。表面上看,ESI是纯粹数据统计,从中体现的论文学术贡献度相对客观、公正,但事实并非如此。这里姑且不讨论“高被引”论文是否一定代表高水平学术成果,单从ESI的22个学科分类看,很明显各学科口径大小十分悬殊,像工程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口径要远大于诸如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的口径,进一步溯源,ESI是美国汤森路透与医疗集团联合研发而成,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ESI中的医学、生物学等学科分类较细的原委了。事实上,SCI收录期刊的学科分布也相当不均衡,由此就直接导致了ESI、SCI数据对某些类别学科很有利、对某些类别学科很不利。说到底,不同学科的ESI、SCI数据无可比性,有些仅仅因ESI指数出色而设置或扩招的学科专业,除了教师拥有发表SCI论文的长处,学生又能从中学到多少有用的东西呢?难怪坊间流行把生物、化学、环境、材料(简称“生化环材”)并称为最“坑”学生的四大专业,其实明眼人都清楚这是盲目依赖ESI学科排名的不良后果。第三、失去定力。国内学界对西方期刊论文指数的强烈敏感让不少教育科研机构随着指数更新的周期,长则一年、短则两月就会产生一次“高潮”。继SCI、ESI等论文指数之后,近年又冒出一个“自然指数”,这个对全球教育科研机构一年时间内在82本指定期刊上(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四个学科领域)发表论文数量简单汇总的论文指数,其片面性和局限性显而易见,然而,却依然能在国内学界成为“新宠”,足见国内学界对这些期刊论文指数的盲目推崇程度。其实国内教育科研机构管理者也未必不清楚这些论文指数的科学性不高,但在强大的“指数效应”面前,高校和科研院所较少有“坐怀不乱”的。于是乎,各种类似高校“SCI、ESI指数大幅度上升”、“ESI进入全球1%、1‰、1?酃学科”的报喜信息此起彼伏,各种庆功、奖励也热闹非凡,而这背后是教育科研机构着力把指数“做上去”的各种“攻略”以及大量国家科研经费的投入。当这些频出的西方期刊论文指数明里暗里成为中国教育科研评价的标杆时,不少学者迫于组织绩效目标的压力,难以保持学者应有的学术信仰和追求,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短平快”的科研活动、转向适合发表SCI期刊的研究领域、迎合期刊编审“口味”而玩弄概念和词藻,甚至还有以不法手段来发文的行为。如此换来的指数上升,背离了教育科研初衷,更拖了教育科研的后腿。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不否认西方期刊论文指数在对某些学科领域论文统计、分析和评价上的独到作用,把它们作为一定的科研参量未尝不可。本文强调中国教育科研不能落入西方期刊论文指数之“坑”,是指不能把西方期刊论文指数作为衡量国内教育科研个人和集体成果的绝对指标,也不能把追求指数上升作为教育科研机构的唯一或主要绩效目标。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学评价指标研究”(编号BIAI60125)资助。《中国科学报》(2019-11-20 第1版 要闻)

嘿哥们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

期刊简介期刊名称:课程教育研究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单位: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出版周期:旬刊国际刊号:2095-3089国内刊号:15-1362/G4邮发代号:16-129期刊级别:省级期刊描述:《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创办于2012,是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省级期刊,影响因子0.181,现被万方收录(中)等权威机构收录,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社征稿杂志介绍刊社简介《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系内蒙古社科联主管,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主办,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 CN15-1362/G4,旬刊。《课程教育研究》突出反映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和新经验,探索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新思路、新特点。以"科学、新颖、实用、交流"为办刊目标,系国际性、学术性、综合性的教育研究类刊物。《课程教育研究》宗旨:以新科学、新知识、新方法培养新人才,让人才以创新的实践建设美好的未来;为创新教育理论、方法、信息提供展示的平台,交流的通道,让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开创中国科学教育的新时代。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栏目设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投稿须知1、《课程教育研究》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课程教育研究》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课程教育研究》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 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投稿邮箱:tougaoyun@163.com在线投稿:tougaoyun.cn

捕鼠机

《新教育》杂志征稿函

《新教育》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新教育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46-1069/G4,国际刊号:ISSN1673-0739。新教育杂志社由海南师范大学主办,本刊为半月刊,开本:16开语种:中文英文名:,出版地:海南省海口市。自创刊以来,被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新教育并获中国优秀期刊奖,现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新教育杂志可以用于正常评审职称加分!可以用与考研保研以及课题申报,均有效!本站为《新教育》杂志社合作采编中心,具有绿色通道投稿可优先加急录用!《新教育》杂志(双月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部编辑,面向各级党政领导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教育科研人员、一线教师,以及关心和支持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新教育》主要研究国家最新教育政策法规,分析区域教育发展规划,传递国内外教育改革最新信息,介绍国内外最新教育教学理论与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动态,反映教育科研最新成果,探索教育发展规律,链接教育改革试验基地。投稿要求1、文章标题要简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2、正文应层次清楚,行文规范,方便阅读,字数一般以2500-8000字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3、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单位名称、所在城市、邮编,多位作者分别列出上述信息4、来稿必须附有100-300字的内容摘要和3-5个关键词5、如文章获得基金项目资助,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并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6、正文中图表主要是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图表应设计合理,先后分别给出图表序号7、来稿请注明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学历、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详细邮寄地址8、希望作者投稿时务必将以上要素补充完整、以减轻编辑部的后期工作负担,谢谢合作!8、编辑部有权对稿件进行修删,不同意请在稿件中声明9、请勿一稿多投,发现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担10、新教育杂志录用通知书为信件版,发放通知书采用快递、请详细写出收信地址11、若不能被录用,恕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处理方式的作者请转投他刊来源:无忧文秘新学术 微信公众号无忧文秘新学术更多价值资讯请来,无忧文秘新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