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8秋《教育科学研究法》在线作业二婶

2018秋《教育科学研究法》在线作业

我的成绩91分,考试时间:2020年04月04日 单项选择题1、从研究的空间维度分类来看,学校的办学思想、方针、模式、管理等的研究是(3 分)A.宏观研究B.中观研究C.微观研究D.以上选项都不是我的答案:B得分:3分2、什么是问题?(3 分)A.问题就是假设B.问题就是矛盾C.问题就是疑问D.问题就是意见我的答案:B得分:3分3、对测量学生高层次的认识水平更有利的题型是(3 分)A.填空题B.选择题C.判断题D.分析题我的答案:D得分:3分4、( )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3 分)A.《论语》B.《学记》C.《礼记》D.《春秋》我的答案:A得分:0分5、测量的标准是( )(3 分)A.法则B.数量C.参照点D.量表我的答案:C得分:0分6、下列要素哪个不是测量定义包含的要素?(3 分)A.事物及其属性B.数字或符号C.过程D.法则我的答案:C得分:3分7、( )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的程度。(3 分)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我的答案:B得分:3分8、下列诸因素中影响实验内在效度的是(3 分)A.测量的反作用或交互作用B.统计回归C.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D.多重实验的干扰我的答案:B得分:3分9、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这是指(3 分)A.内在信度B.外在信度C.内在效度D.外在效度我的答案:B得分:3分10、对教育测量而言,最重要的效度是 (3 分)A.效标关联效度B.预测效度C.内容效度D.结构效度我的答案:C得分:3分11、( )指的是实验期间,另一相关的同时事件可能影响了实验的效果。(3 分)A.成熟因素B.历史因素C.测验因素D.工具因素我的答案:B得分:3分12、年龄是( )(3 分)A.社会学变量B.教育学变量C.心理学变量D.生理学变量我的答案:A得分:3分13、提高问卷效度的关键是(3 分)A.正确选题B.写好指导语C.设计“目标体系”D.注意问卷题目的行文技巧我的答案:C得分:3分14、( )是表示数据差异程度或分散程度、离散程度的量数。(3 分)A.集中量数B.差异量数C.标准分数D.T分数我的答案:B得分:3分15、样本的第一个个体被随机选定后,其他的个体按一定的规律依次选出来。这是( )方法。(3 分)A.简单随机抽样B.等距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整群抽样我的答案:B得分:3分16、下列特征哪个不是假设的特征?(3 分)A.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B.具有一定的猜测性C.具有多样性D.具有确定性我的答案:D得分:3分多项选择题17、相关关系有以下几种( )(3 分)A.正相关B.因果关系C.负相关D.零相关我的答案:ACD得分:3分18、问题的主要来源有(3 分)A.教育实践领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B.教育理论方面的来源C.各级科研主管部门的选题指南D.参加有关的学术会议以及培训我的答案:ABCD得分:3分19、一份完整的问卷包括以下内容(3 分)A.标题B.指导语C.问题D.答案我的答案:AC得分:0分20、根据评价的时间和作用不同,教育评价可分为(3 分)A.诊断性评价B.综合评价C.形成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我的答案:ACD得分:3分21、教育文献检索的方法有( )(3 分)A.顺查法B.倒查法C.追溯法D.循环法我的答案:ABCD得分:3分22、影响问卷效果的因素主要有:(3 分)A.被试的主观倾向B.测量工具的因素C.情境方面的因素D.研究者的准备情况我的答案:ABC得分:3分23、变量按取值的精确性程度可分为(3 分)A.类别变量B.等级变量C.等距变量D.比率变量我的答案:ABCD得分:3分24、行动研究的实施原则是(3 分)A.行动原则B.合作原则C.弹性原则D.持续考核原则我的答案:ABCD得分:3分25、非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有(3 分)A.全面抽样B.最大差异抽样C.极端个案抽样D.典型个案抽样我的答案:ABCD得分:3分26、个案研究法的哲学基础来自( )(3 分)A.逻辑学B.现象学C.统计学D.阐释学我的答案:BD得分:3分判断题27、信度是测验所得分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程度。(2 分)正确错误我的答案:错误得分:2分28、一次文献是指对大量分散、零乱、无序的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以便于查找利用的检索性文献。(2 分)正确错误我的答案:错误得分:2分29、开放式问卷比较适用于小样本。(2 分)正确错误我的答案:正确得分:2分30、定性研究是指在研究中通常采用文字、图片的形式,引征第一手现场材料或文献资料的一种方法。(2 分)正确错误我的答案:正确得分:2分31、效度是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2 分)正确错误我的答案:正确得分:2分32、内在效度高的研究,外在效度也一定高。(2 分)正确错误我的答案:错误得分:2分33、在各种实验设计模式中,较严谨控制并较通用的实验设计是等组前后测或等组后测设计。(2 分)正确错误我的答案:正确得分:2分34、实验研究是指根据某种规则对客观事物进行某种数量化测定的方法。(2 分)正确错误我的答案:错误得分:2分35、美国布鲁姆把认知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2 分)正确错误我的答案:正确得分:2分36、是非题适用于测量较高层次的学习结果。(2 分)正确错误我的答案:错误得分:2分37、如果一个变量伴随着第二个变量的增加而增加,下降而下降,那么这两个变量的关系为负相关。(2 分)正确错误我的答案:错误得分:2分

且无所逃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都有哪些?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技术很多,而基本的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描述的定量研究方法和解释的质性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记录被研究对象行为活动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科学的观察方法先要解决“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如何记录”这三个问题。观察法可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室观察法,常常要借助仪器设备记录被研究者的心理与行为。根据观察要求的不同,又可以将观察法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观察法是搜集研究资料的初步方法。其使用方便,有经验的研究者或教师如能善于运用,往往能够收集到不少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但是,观察法积累的资料只能说明“是什么”,而不能解释“为什么”。因此,对于观察所发现的问题还需要使用其他方法作进一步的研究。2.实验法实验法是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情境,以引起被试一定的心理反应的研究方法。运用实验法不但能说明“是什么”,而且能够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以实验法进行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要搞清楚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影响一系列心理变化的因素,即变量。其中有些变量是由实验者控制的实验条件,称之为自变量或实验变量;有些变量叫因变量或依从变量,它们是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例如,我们如果想要检验一种新的教学改革方法的效果,就可以把这种新方法视为自变量,而新方法所引起的变化反应视为因变量。用实验法研究心理问题必须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并使这两个组在无关变量方面大致相同,然后对实验组施加自变量(实验变量)的影响,对照组则不施加影响,以这样的方法来考察并比较这两组的反应是否相同,确定自变量的实验效果。实验法的关键是对变量的控制,因此必须精细地设计并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同时,要以数学的方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水平,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3.测量法测量法是指运用标准化的量表(问卷)测定人的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常见的心理测量有智力测验、人格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创造力测验等。所谓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是指由权威机构或学科专家负责组织编制的心理量表(问卷),其有客观而规范的标准,如信度、效度指标、评分标准、常模和解释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比较有效而可靠地测量出人们的心理品质。4.调查法调查法是以提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法可以用于个体心理研究,也可以用于研究群体的心理。以调查法搜集资料有两种基本的方法,即问卷式调查和访谈式调查。运用调查法应当遵循的步骤是:①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确定调查对象,选择恰当的调查类型和方式;②拟定调查的具体详细内容;③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④进行调查前的预测,以发现和纠正所要调查的问题及内容;⑤开展正式调查;⑥整理调查资料,统计分析调查结果。5.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教育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是指教育工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自己或他人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常常积累起来了许多丰富的经验,并且提出一些值得研究的教育心理学问题。通过不断总结教育经验,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在教育实践中加以推广,常常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6.教育行动研究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育实践领域中的各种心理学问题,因此教育实践是推动教育心理研究的强大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因为具备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因此也就具有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研究方法的实践基础。在以前,教学与学习的研究基本都是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们的事,而当前,教学与学习的研究中出现了一个新趋势,即教师们自己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研究中。科研兴教,让教师直接参与教学科研,这已经成了众多知名中小学的成功经验,也是国际上的重要倾向。

另一天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教育研究基本方法

一、中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教育科学研究是运用科学理论方法,通过对教育现象或事实加以解释、预测和控制,以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活动。教育科学研究一般由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二、中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1)选择研究课题(2)查阅相关文献(3)制定研究计划(4)收集、整理与分析研究资料(5)总结与撰写研究成果(一)观察法观察法的含义观察法是研究者有计划有目的的通过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和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系统、连续的考察,从而获取经验,探索事物本质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广发的基本方法2.观察法分类(1)根据对观察环境的条件是否控制和改变分为自然情景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2)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仪器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3)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4)根据是否对观察活动进行严格控制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二)调查法调查法的含义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对取得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的研究方法。调查法分类(1)根据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分为普遍调查法、抽样调查法和个案调查法(2)根据调查内容可分为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3)根据调查方法和手段分为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三)历史法历史法是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历史事实,从而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四)实验法1.实验法含义实验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证实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2.实验法的分类(1)根据实验进行的场所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2)根据实验目的分为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3)根据同一实验中自变量因素的多少分为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4)根据实验的控制程度分为前实验、准实验与真实验(五)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指教师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景中的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方法。关注微信公众号:掌握考点,考点随时掌握

天而不人

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怎样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一)一、开展课题研究的意义教育科研是指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一种基本形式。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2、提高教育质量3、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4、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师的素质“在当前,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逐渐趋向一致。”教育科研的过程:理论构思——获得事实经验——对事实经验整理概括——广泛应用,进一步提炼——建立教育科学的理论体系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一)四种研究水平1.直觉观察水平(资料收集水平)2.探索原因水平(内在效度)3.迁移推广水平(外在效度)4.理论研究水平(二)基本类型1.按研究目的、功能、作用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预测研究2.按研究方法分:历史研究、描述研究、相关与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二、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一)确定研究课题1、研究课题的特征(1)属教育科学领域和问题,问题的解决能推动教育科学的发展。(2)必须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3)有明确集中的研究范围和任务。(4)要有解决的可能性。2、选题原则(1)需要原则(2)新颖原则(3)可行性原则3、选题步骤(1)确定范围,根据兴趣和教育实践需要。(2)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向。(3)论证课题,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是否适宜作课题;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讨论:下面题目是否适宜作课题,为什么?例1:某某学校实施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何?例2:如何解决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例3:重复练习对学习效果有什么影响?例4:全省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何?例5: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例6:如何评价义务教育的质量?例7:多少学业负担对小学生是合适的?4、发现问题——教育科研课题孕育的起点A.问题的来源从教育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中提出问题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矛盾中寻找问题从教育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寻找问题从社会与教育发展的信息中提出问题B.发现问题的策略大胆怀疑变换思考的角度类比和移植C.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善于发现问题的人一是要有较好的专业理论基础,并经常关注教育科研的动态和发展趋势。二是要有不满于现状、勤于思考、追求变革的意识总之,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是进行教育研究的第一步,并且是关键的一步,它不仅决定着研究者现在和今后的科研工作主攻方向、目标与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科学研究应采取的方法与途径。能否确定一个有创见有意义的问题,对教育科学的发展也将起积极作用。因此,选定课题在所进行的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必须认真对待。(二)设计研究方案课题研究方案是完成研究任务的总体谋划,为课题研究和论证提供评价的依据,以及全面的、系统的工作程序。1、课题的表述主要是揭示课题的论点,是课题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要求题目能明确地表述出研究内容、课题任务和科研方法。如:《弱智儿童随班就读的实验研究》。2、课题的背景与目的意义的阐述指课题的内外原因及要达到的目标、研究的宗旨及社会价值、理论价值等。3、课题研究的范围与对象所谓研究范围,有的是指课题研究的区域范围,有的是指课题研究的内容范围、对象范围、时间范围。所谓研究对象,一种是教育中的问题,如学生主体性问题研究;一种是教育中的事件,如教材问题、教学方法问题;一种是教学中的具体对象,如学生、教师4、课题研究中的假设与概念界定一个好的假设,在内容与表达上应达到四条标准(1)以陈述的方式表达(2)一个假设一般只能陈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3)假设是有待检验的,而且必须是可以检验的。(4)假设应全面反映课题所涉及的的变量的不同值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5、课题研究的方法教育教学研究广泛采用观察、调查、实验总结、比较、文献等研究方法。怎样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二)一、教师为什么要参与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1、必要性。教育要创新,观念要创新,知识要创新,怎样才能获得知识创新的能力呢?由于教育与知识创新的密切联系,就使得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面临着深刻的历史性变革。这种变化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教师不仅仅是传统的传授知识,而且要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因此,教师有必要参加教育科研课题研究。2、可能性。教师不仅处于最佳的研究位置,而且还拥有最佳的研究机会。教师最主要的活动场所是教室,从实验研究的角度看,教室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的实验室,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科学研究过程来系统地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这使教师拥有研究机会。从自然观察的角度看,教师是最理想的观察者,因为教师本来就置身于教学中,对于教学活动,不是一个局外人,可以是掌握观察的方法,了解观察的意图而又不改变原来课堂教学情景的最佳人选。总之,迫切要求教师由知识传递者转变为教育实践研究者。丰富的研究机会,最佳的研究位置,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提供了可能。3、特质性我们倡导的是面向实际、站在前沿,重在应用,加强合作。具体来说,有一个目的、两种需要、三股力量、四条原则。<1>、一个目的教育科研的目的来自于研究的课题。课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理论,二是来自实际。中小学教师研究的课题,主要来自实际,教育实践中有着教师所需要的取之不竭的课题,当然,即使来自实际的课题,必需要学习理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吸取别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2>、两种需要教育科研要适应两个需要:一是符合教育发展趋势的需要;二是符合我国亟待更新、转变的教育观念的需要。针对这两个需要,教师应先阅读有关论著,掌握材料,写好文献综述,综合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为研究的基础,有助于进一步提出问题研究,为提出假设提供经验和依据。再根据自己的思路汇综而成。<3>、三种力量课题的成功,要依靠“有权之士”、“有识之士”、“有志之士”三股力量的有机结合和共同努力。教育科研课题正是由这三股力量推动的结果,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科研课题更须体现这三股力量的有机结合。同时,教师能主动、自愿地参与,有甘于吃苦、甘于寂寞、勤于研究、勤于探索的精神。<4>、四种原则一是客观性。它要求在实验研究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二是系统性。既包括课题,又包括研究方法,都要按照系统、整体的观点,切实掌握好每一具体研究过程中的每个细节。三是优化性。教育科研是讲究效果和质量的,通过实验而使教育教学优化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教育科研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是不平衡性。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因此,要承认学生在智力与能力上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鼓励冒尖、允许落后”;针对学生在不同活动上表现出不同的最佳智力与能力水平,在制定方案上要做到有的放矢。二、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课题应关注的问题1、要重视过程。因为,教师的科研意识是在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展现的,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特点是“教中研”。包括接受既成的科研理论成果,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规范,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实践。在教学中自觉地发现问题,然后进行自我探索、监控、评价,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2、要注重应用。科学研究一般分为基础研究、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一方面,教师研究的问题直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是为解决具体问题服务的,它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只有使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才有价值。另一方面,教师的科研应体现在如何将已有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尽快地转化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三,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应是一名学习者。首先,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学习者角色是一种自主式的学习主体。教育科研是一个不断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正是“学习”的本质所在。其次,教师作为自主式的学习者是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只有学习行为日常化,教师的科研水平才能不断提高。3、要遵循的原则。我们往往忽视了课题研究的需要性、科学性、创造性、可能性、兴趣性等,在实施过程中感到很茫然,甚至束手无策,应该深入思考分析问题课题研究不是花瓶来装扮美丽。三、如何申报立项科研课题课题申请采取随时受理,定期评审的办法,一般每年集中审批一次,也可两年一次或一年两次。申报时间由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规划办的文件通知,教研室统一布置课题申报,单位、团体和个人均可提出项目申请,填写申请书一式三份,并由所在的教育科研机构组织力量予以初步论证。申报人所在单位对课题审核同意后,承担名誉担保,并在课题批准后提供条件与方便。然后报上级审批,在立项后进行开题研究。四、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一>怎样选题课题即研究项目。科研课题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过程,包括选择课题、制订计划、实施活动、分析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和论文五个步骤。选题是研究的第一步,贝尔纳说:“一般说来,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所以选择课题,便成了研究战略的起点。”1、选题的基础原则一是实用。根据教育实践的发展,选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应着眼于未来。二是新颖。有新意、有新知、能言人之所未言。三是可行。是否有研究的可能,主客观条件是否具备。四是科学。必须具有事实根据和理论根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教育规律。2、选题的一般步骤:(1)查阅文献,调查研究,提出问题;(2)拟写课题的研究方案;(3)课题确立,提出申请,填报项目议定书;(4)开题论证。3、选题的具体方法(1)根据形势需要同步选题,可参考各级教育科研部门提供的课题选题指南,要注意切合自己的实际因为这些课题都比较空泛,不够具体,不太适合教师去研究。(2)随机性选择课题。有些学校从出版社、高校研究机构选题。(3)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问题,提出选题。(4)分解子课题。承担子课题的研究,但缺少独创性。4、选题应注意的问题(1)课题大小要适度,开始宜小一点,逐步再扩大。(2)研究的问题要明确,要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3)选题要扬长避短,紧密结合本职工作,联系教学实际。(4)注意提高研究者的素质,研究策略、方法多样。<二>、课题的前期论证课题的前期论证是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把这一过程分成三步:明确研究方向、周详研究计划、进行研究可能性的自我分析。总之,通过教育实践,挖掘研究方向,提炼课题雏形,设计研究课题的内容。课题的前期论证的关键要完成以下几个要素,它们分别是:1、课题名称的确定。课题名称在内容上要突出课题的重要性,准确性。名称要醒目,要恰如其分。一般由三个成份组成:主题词、定语和有关技术说明。例如: <<在新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其中主题词“课堂教学”,定语“在新理念下”和“语文”,技术说明“评价”,名称醒目,准确,一目了然。2、目的的论证。  指对课题研究的目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进行分析,重点考虑通过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 3、背景论证指的是对该课题方向的国内研究现状的了解与简要分析。别人已做过什么研究,还需要做什么方面的加深研究,其意义是什么?在此社会和学术背景上提出了该课题研究的内容,阐述了其研究的意义。4、基础论证  指的是课题承担者已有的基础的客观的估计。它一方面包括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经历,成员结构合理、学术水平、主要著作或成果;另一方面指的是已掌握的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已形成的假设或阶段成果等。基础论证也可以说是条件分析。例如:(1)人员结构。(2)课题成员中有承担过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的研究,有的已结题,有的正在研究中,有的准备结题,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科学规范的学校管理策略。(3)成员都具有计算机操作能力,有的自制课件,有的可以制作网页,有的还可以查找资料、分析整理、存储相关信息,还可以自行制作录象课。(4)我区教育局领导和教研室负责人及各学校校长一贯重视教科研,倡导“科研兴校”的理念,必要的经费可以保证。(5)请省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及教科所领导、专家给予课题方面的指导和支持。<三>内容设计  指课题研究的内容,不是研究计划。内容设计要把课题从结构上分析,其包括几个子课题,子课题又包括几个部分,就是结构的科学树。<四>步骤设计  将研究任务和目标加以分解,与时段结合起来,落实到人,制定分阶段的操作计划。<五>、方法设计  1、课题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座谈会、实验法、问卷法、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模拟法、案例法。2、着重介绍课题实验中的常用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考察事物现象的方法。所谓“自然状态”就是不加控制、不加干扰、不影响其常态,所谓“有目的、有计划”是指对观察对象、范围、条件和方法作明确的选择。观察的步骤为:(1)观察准备。明确目的、对象、制订计划,作好物质准备;(2)进行实际观察。要选好时间、场合、位置、角度,选用多种途径;(3)记录和整理观察材料。应用观察法应注意:(1)边观察边思考;(2)善于与观察对象建立良好关系;(3)要有科学精神,要实事求是,大胆质疑,要坚持不懈,不畏劳苦,要坚持长期观察、锲而不舍,要有良好的习惯和严谨的作风。(2)调查法调查研究是研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在描述性、解释性和探索性的研究中都可以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者通过有计划了解教育活动的历史现状与发展、经验与问题,经过分析综合,得出正确结论以指导教育实践。调查研究是收集第一手数据用以描述一个难以直接观察最佳方法。精心设计的标准问卷可以从不同的研究对象那里获得具有同样形式的数据。(3)访谈法访谈法又叫谈话法,指调查者通过与调查对象面对面谈话来了解情况、搜集资料的方法。访谈有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内容分为:事实调查、征询意见、了解个体内心世界。访谈要掌握技巧,访谈者要持“虚心请教”的态度,平等讨论的方式,要善于洞察被访者的心态,要掌握发问的艺术,采用直接法、间接法或迂回法。(4)座谈会是普遍使用的一种向群众了解情况,搜集资料的方法。优点是与会者人多,又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彼此印证。不足之处是易受人事关系影响,出现知而不言,言而不尽的情况。开好座谈会要由熟悉情况,经验丰富的同志主持,注意启发引导,事先有提纲、主题集中,与会者有准备,同时人不宜多,最好采用讨论式,兼用问答式。(5)测验法通过考查的方式去测定某些研究现象的方法。命题要力求标准、规范。要消除测验对象的疑虑心理,提高测验效果,评判要公正,分析解释要准确。(6)问卷法调查者用文字提出需要调查的问题,要求被调查者提供书面答案的方法。其优点是费时少、调查面广、适用于不愿披露姓名的人,或不愿面对面交谈的人,方法灵活,便于统计、整理,从结果上可以看出整体趋势。(7)历史研究法历史研究就是以过去为中心的探究,它通过对已存在资料的深入研究,寻找事实,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去描述、分析和解释过去的过程,同时揭示当前关注的一些问题,或对未来进行预测。有一句老话:历史是惊人的相似。或许正因为这点培根才说:“史鉴使人明智”,意味着我们可以从过去已经发生的一切事件中汲取经验,理解现实,合理实践。历史研究的记录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是书面记录,如书籍、报纸、期刊、日记、信件、文稿、会议记录等等;二是遗迹、或遗骸。(8)实验法真实世界中事物太复杂了,个中许多因素之间相互关联,我们的思维无法穷尽。为此,我们往往采用简约的方法,简化问题、简化事物的影响因素,利用仪器、设备等等人为的方式控制或干预研究对象,以期获得科学性事实,进而研究客观事物规律。在设计实验方案的时候,你已经在深入地思考你所研究的问题了,往往一个看来简单的实验,或许就一剑封喉,有效地探明了某些自然规律。(9)模拟法模拟法现在开始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不仅数学模拟方法,就连物理模拟方法也运用这种新型的信息技术工具。(10)案例法案例法是指在教育教学中包含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的方法。<六>成果设计  指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主要表现形式为:论文集、教学案例集、讨论稿、研究报告、阶段总结、研讨课、实验观摩、实验小结、论文、个案分析、电脑光盘等。总之,以上所述内容落实到课题项目申请书上,那么你所负责的课题研究就迈开成功的、坚实地一步。<七>文档撰写开题报告 研究报告 研究记录 调查记录 实验记录 1、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实际上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若分析后觉得不能,则可以马上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课题目标的达成有可能性,从而避免“大题小作”或“小题大做”。开题报告的内容有:(1)课题研究的目的:我们为什么会想到要研究这个课题?(2)课题研究的对象:我们研究的特定对象是什么?(3)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研究,我们试图要实现什么?(4)课题研究的内容:我们想弄明白的问题是什么?(5)课题研究的方法:我们决定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6)课题研究的计划:具体的时间安排和实施步骤,尤其是你一开始准备实施的步骤。(7)课题需要的资源:我们需要什么工具和资料?如何得到这些工具和资料,用什么方法等。(8)课题成员的分工: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9)课题预期的成果:你的研究会带来什么成果?研究报告,还是其他?(10)导师的建议2、研究报告经过一段时间的辛苦研究,我们就可以“修成正果了”。这可是很重要的环节,因为研究报告一方面是你所要表达的思想,并用书面形式显示出来;另一方面,大家通过报告知道你究竟都做了哪些工作,从而了解你的观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撰写研究报告也是如此。常见的研究报告大致有实验报告、读书报告、调查报告、设计报告等四种形式。                                  3、研究记录为什么要写研究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我们的脑子不可能记住那么多事情。所以,每次活动后,我们最好马上将研究过程中的重要事记录下来,以备日后查阅。而且,良好的记录能使我们理清思路,知道这次研究究竟做了什么?存在什么问题?下一步方向如何?应该如何做得更好?4、调查记录如果在研究中你采用的是实验方法,建议你可以使用下面的记录表。调查研究计划表包括:课题名称;调查目的、意义;调查内容;调查对象;调查时间、地点;调查方法与手段;调查步骤及日程安排;组织领导及人员分工。5、实验记录如果在研究中你采用的是实验方法,你应该根据你的观察和最初的资料分析做出假设,这个假设就是你对所研究的问题的一种尝试性的回答。然后,设计实验以验证你所提出的假设。那么最好每次实验都有实验记录。五、怎样设计实施方案和计划。确定了实验课题,规定了研究任务和实验目的后,就要设计最佳的实验方案,提出总体规划,实验方案包括:(1)实验题目。它是对课题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力求题目与研究内容和课题任务相符,不宜太长,也不能太笼统、太概念化,一个恰当的题目可以提示课题的方向,也可以提示课题的论点;(2)问题的提出与构想。实验的假说就是实验设想是对解决问题提出的预想的答案,它是确立课题研究任务,研究目的的依据;(3)实验目的与操作。说明实验准备解决什么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要明确操作程序,使思路具体、明确;(4)实验的指导思想;(5)实验对象;(6)实验方法和主要措施;(7)实验统计与评价;(8)建立必要的制度;(9)组织领导与人员分工。六、怎样搜集整理资料资料是人类思想、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实践活动赖以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的音像、方案材料的总称。在教育科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是研究的主体阶段,也是研究的起点,并贯穿研究的全过程。1、资料分类搜集起来的杂乱无章的材料经过分类处理才能系统化。包括:研究课题需要哪些主题的材料,材料的逻辑顺序、使用顺序、出处、使用价值,哪些为纲、哪些为目等。之后在积累材料的过程中,应分门别类,依次排列,并将分类和系统化了的材料科学地保管起来,以备应用。2、搜集资料。1)逆时性。搜集材料时首先要重视材料形成的时间顺序,越是近期的、现时的材料、信息就越新,适用性就越大。逆时性原则,就是在时间上使用倒查法,沿时间的航标获取最新的东西。2)选择性。搜集资料要精选精用,把材料的选择限制在课题所必须的范围内,选取必需的资料。如今年合肥市评定职称就简化了一些材料。3)直接性。为了保证真实性和准确性,应亲自搜集第一手资料,而尽量避免转手资料,以求去伪存真。4)比较性。搜集资料要重点搜集为自己课题研究所需的观点与事实的材料,同时,也要拓宽思路,了解和掌握那些观点不一致或与自己构思相对立的资料,这样,才能全面的比较研究、对照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3、搜集资料的方法:(1)通过检索性工具书,通过书目、文献、索引搜集。(2)通过参考性与资料性工具书。(3)通过文献资料与情况资料。(4)通过开展各级各类的活动原始材料。4、材料记录要求(1)资料索引。包括什么资料、出处、资料的基本情况等。(2)资料内容。包括思想、观点、事实、依据以及自己的评语、意见、受到的启发、点评等。记录要便于分类、排列和查找;简明扼要;准确无误,具体明确。5、材料的整理。为了便于对材料的分析研究,把搜集来的材料根据研究任务和材料的不同性质,采用核对数据,挑选淘汰、汇总统计加工的办法进行整理。6、分析材料方法逻辑分析方法。将丰富的现象材料,经过思维过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形成概念和理论系统。七、给教师在做课题研究的建议1、找准方向教学课题研究怎样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素质,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应符合新课程理念。2、讲究科学教学课题研究必须建立在科学操作的基础上,理论支撑要科学,研究方法要科学,研究过程要科学,数据处理的方法也必须科学合理,方能使教学课题研究的成果可信、可靠,有推广价值。3、注重过程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是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是通过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落实的。是通过观察、倾听、思索、发现和研讨,不断地改进研究方法;通过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实验、总结;再实验、再总结,得出结论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可操作性,不然研究就脱离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成为基层领导和教师的负担,研究也难以奏效。整个过程也是锻炼培养教师的过程。4、加强合作教育教学课题是研究育人的活动。教育对象的群体性、差异性,影响育人结果的因素复杂多变,因此,课题研究小组是由学科的专家与教育家及教师队伍组成,不是某一个人能独立、封闭承担完成研究的,大量艰苦的设计、实践、验证、思辨和总结工作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力量,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任何环节都离不开课题组成员集体的智慧和外界的帮助。课题的提出往往来自第一线的教师,虽然它也可能研究教材教法,但这种研究不只是凭经验转承,形式上也不一味要求传帮带,课题研究中寻找理论依据,进行调查分析、计划设计、实验操作和结题总结,是通过分工合作的关系来完成的,要求课题组成员十分注重协调合作。5、大力推广因为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参与人员的群体性,研究过程的验证性,所以其研究成果,无论是过程性的、阶段性的成果,还是终结性的成果;是显性成果,还是隐性成果,都会在课题组内得到及时应用、推广,由此逐步辐射开去,影响到其他学科、周围的学校和地区。因此,课题研究中提出的一些新观点、新理念,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具有推广价值。总之,学校教师搞课题热情高但欠缺系统理论和研究技术,表现出对专家的强烈渴望;科研专家的研究缺乏实践环节,急待直面学校实践。所以教师与专家、学校与研究机构相结合是中小学课题研究必经之路。                 八、怎样申请结题、验收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应通过所在单位向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索要并填写《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申请书》,接受由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及其委托管理机构组织的成果鉴定或结题验收。课题负责人填写结题申请书。具体程序:1、打报告申请省级专家验收,专家成员5—7人组成,省级专家至少一名。2、准备验收材料。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各种原始材料,分类装订成册。3、验收内容:1)对课题的评价,看选题有无实用、推广价值,论证是否充分。2)对研究设计的评价,看过程是否合理、方法和内容是否恰当。3)对资料的评价,是决定结论的正确的因素,要具备充分性、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4)对研究结论的评价,程序为:(1)宣读报告、(2)听取主持人汇报、(3)专家提问、答辩,(4)专家反馈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的知识领域浩如烟海,但研究的情景就在你的身边,希望我们的教师能愉快教学、不断思考、轻松研究,定能取得丰硕成果。【以上内容由网上搜索而来,由阳光教研整合,各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作者致谢!文章部分内容由截图软件得到,可能不够清晰,若喜欢该资源请向作者或出版者购买,摘录、转载,是想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做点事,仅此而已,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硕人

解密“教育科研”

科研在人们眼里就是高大上的东西,是一般人搞不了的东西。这是对科研的误解。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现实生活中,矛盾表现为问题。发现问题就要分析问题,想办法去解决。这一过程就是一个研究过程,用科学办法去指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科研。科研说白了就是科学研究问题,找到科学的解决办法。将科研过程、方法、结果进行理论化、系统化就是课题研究,其成果是研究报告、论文及其它。学生晚睡纪律差,发现这一问题后,很多领导干部要求值班教师加强检查,延长值班时间。诚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不是科学方法。从哲学角度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学生是内因,值班教师是外因,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学生身上研究办法,然后才是值班教师。各行各业都面临着需要解决的问题,都需要以科研方式来需求解决的办法,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学校管理、学校制度、课堂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都会不断出现新问题。学校领导和教师不能拍拍脑袋就做决定,应该以科学思维进行研究,寻找科学的长效的解决机制。教育科研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但是科研并不是高不可攀,任何人都可以去做,只不过研究层次不同而已。有的老师可以进行小课题研究,解决自己面临的实际问题,例如学生书写问题,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问题,课堂小动作问题,自习课纪律问题等等。有些老师可以进行一些高层次研究,例如学科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问题。无论小课题还是大课题,都是广义的教育科研,都是去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不做科研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科研精神。教师工作对象是学生,没有科研精神,而以个人意志来管理和教育学生,势必会导致很多问题。对这个学生这样做,对另外学生那样做;今天这样做,明天那样做。这样的教师会陷入专制教育的泥潭,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对个人形象是极大损害。立足于教育实际,教育科研成果可以极大提升教育教学实效。教师做教育科研的过程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可以促进教师再学习。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之中。

黑暗处

关于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一)教育科学研究的界定学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首先婴明确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就要知道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为了准确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就要弄清楚什么是科学研究。1.科学研究的含义科学研究是人们有目的地探索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发展规律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是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认识活动,具有不同程度的探索性和创造性。科学研究的成果段是以知识形态的科学概念和原理表现出来的精神产品,它的思想内容包括创造知识,修正知识和整理知识三个方面。它的工作方式包括科学实验 和理论思维两个方面。科学实验是人们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和科学仪器,获取研究资料,为科学发现提供科学事实根据的手段,理论思维是根据感性材料和经验事实.通过科学抽象建立概念和逻辑系统,以揭示对象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科学研究般包括确定研究目标、搜集事实和获得经验材料.对经验材料的初步整理加工理论研究和建立体系等环节或阶段。在各门学科中,研究过程不完全相同,各个环节互有重叠交叉.中把握“科学研究"这个概念的内话,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第二,科学研究是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有系统的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与人类-般的认识活动有所不同,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人们总是在有意或无意地认识客观世界,并形成了典对于自然现象 社会现象及社会关系的基本认识。这些认识有些 是正确的有些是错误的,有些是全面的。有些是片面的。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认识结果,与人们认识过程中的随机性首日性有很大关系。面科学研究与人类股认识活 动的最大不同,就在于科学研究是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有系统的认识活动。换亩之真正的科学研究活动定是有明确的研究目的, 有严密的研究计划并且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系统、有意识地大搜集资料。整理和研究资料,从面揭示现象本质,发现事物规律。可见,科学研究比一般的认识过程具有更高的理论自觉性.研究的目的性和研究设计的周密性、科学性。也正是由于科学研究具备这样的特点,人类借助科学研究就可以尽可能缩短认识的过程,减少错误的认识,从而更大限度地推进人类文明的进程。第三,科学研究是一 种在前人已有认识经验基础上的认识活动。科学研究作为人类的一种认识活动,是人类整个认识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的科学研究都不是也不应该是孤立的,面必然是种建立在前人已有认识经验基础之上的认识活动,这种活动或解释前人的智慧,或完善前人的智慧,或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智慧。因此.要进行科学研究,首先就要草握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而不可能脱离人类的认识系统和知识体系太进行孤立的研究。第四,科学研究是一种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客观事实加以掌握.分析和概括.进而揭示其本质.探索新规律的认识过程。通过科学的方法对自然和社会的客现规律进行探索研究是科研的基本手段,也是科学研究与人类一般的认识过程的重要区别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市洛夫曾说:“科学是随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成就面前进的。研究方法每前进步 ,我们就提高一步.随之在我们面前也就开拓了一个充满种种新鲜事物的、更辽阔的远景。因此,我们的头等重要的任务乃是制订研究方法。”是见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运用科学的方法,那么,任何所谓的研究都不能称之为科学研究。

浑浑沌沌

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新纲领

攀登科研高峰 视觉中国 供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研究部署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若干重大问题。教育科研是教育决策科学化和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必将对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产生重要影响。《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0月30日印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部印发的首个教育科研规范性文件,对做好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具有重大开创性意义。《意见》有力回应了全国教育科研战线的殷切期盼,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注入了新动力。指导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教育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贡献。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样,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对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教育改革发展进入转型期、攻坚期和关键期,迫切需要高水平教育科研支撑。《意见》的出台,有力回应了时代要求、工作需要和战线期待。出台《意见》是教育领域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行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研究部署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若干重大问题。教育科研是教育决策科学化和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意见》的出台必将对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出台《意见》是教育科研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教育科研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做好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教育问题。《意见》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在教育科研领域的具体化,是教育科研战线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实际行动。出台《意见》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抓手。教育科研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驱动力和引领力。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科研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学科体系日益完善,研究水平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意见》的出台,进一步强化了教育科研对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了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更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出台《意见》是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科研工作创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等重大战略部署的有力举措。近年来,中央就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等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意见》从完善体系、健全机制、夯实队伍、提高质量等方面入手,搭建了新时代教育科研的“四梁八柱”,明确了建设教育科研强国的发展路径。明确了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意见》深入分析了我国教育科研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针对当前教育科研存在的原创性理论研究缺乏、重大现实问题研究能力不足、科研评价亟待完善等短板与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教育科研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并从提高质量、体制机制创新、科研队伍建设、提高保障水平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和新举措。提出了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的总体要求。《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等方面作出战略部署。在指导思想上,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在基本原则上,提出了坚持正确方向、服务实践需求、激发创新活力、弘扬优良学风四条基本原则。“坚持正确方向”就是要坚持党对教育科研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服务实践需求”就是要立足中国大地,面向基层一线,以重大教育战略问题和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激发创新活力”就是要深化组织形式和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研究范式和方法创新,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弘扬优良学风”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推动形成求真务实、守正出新、严谨治学和担当作为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民主和谐、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在发展目标上,提出要“构建更加健全的中国特色教育科研体系”,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重点打造一批新型教育智库和高水平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科研队伍,催生一批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明确提出“六位一体”的发展目标,即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有活力、组织形式和研究方法更加科学、科研成果评价更加合理、原创研究能力显著增强、社会贡献度大幅提升,共同致力于“推进建设教育科研强国”这一伟大目标。提出了“提高教育科研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点任务要求。《意见》从重点任务的角度提出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全面提高服务决策能力、推动解决教育实践问题、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着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加强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等六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围绕新时代教育发展需要,提出要“系统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党的教育方针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工作的基本经验等研究”“构建中国特色教育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二是提高服务决策能力,强调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把握国际教育竞争、人口结构变化、科技创新、社会变革等大形势、大趋势,强化预研预判,加强基础性、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教育政策研究”。三是推动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提出要“围绕中央关心、社会关注、人民关切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四是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提出要“积极开展重大教育政策阐释解读”“普及教育科学知识,提升全民教育素养”“准确研判社会舆情,引导人民群众合理预期”。五是适应教育对外开放新形势,提出要“注重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交流合作”“支持创办外文教育期刊,支持教育类优秀教材外译工作”“积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六是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提出要“增强科研成果转化意识,引导鼓励开展政策咨询类、舆论引导类、实践应用类研究,推动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教案、决策、制度和舆论”。提出了“推进教育科研体制机制创新”的改革要求。《意见》从激发活力的角度提出,要健全教育科研机构体系、完善协同创新机制、提升治理水平、创新科研范式和方法、改革教育科研评价等五个方面的举措。一是系统梳理了教育科研的六支队伍,明确了教育科学规划领导机构、教育科研专门机构、高等学校、中小学、教育学术团体和社会教育研究机构的职责定位。二是针对协同攻关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搭建全国教育数据信息平台、全国教育调研平台、国外教育信息综合平台,完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管理平台,构建上下联动、横纵贯通、内外合作的协同创新体系。三是提升治理水平,提出要适应机构改革和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稳步推进教育科研组织形态创新,规范论坛、研讨会管理,有效防范教育科研战线“四风”问题。四是创新科研范式和方法,提出要“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创新教育科研范式,不断提升教育科研质量”,重点加强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五是改革教育科研评价,提出要“根据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决策咨询等不同研究类型,科学设置分类评价标准”“完善教育科研机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适当提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比例,营造有利于学术创新和青年科研人员成长的宽松环境”。提出了“建设高素质创新型科研队伍”的队伍建设要求。《意见》提出要高度重视教育科研队伍建设、切实增强教育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促进教育科研人员专业发展。一是明确作出“教育科研队伍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一资源”的重要判断,提出要尊重信任、关心爱护科研人员,加大科研人员薪酬激励力度,创新高层次人才选聘和薪酬分配办法等具体要求。二是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出教育科研工作者应该具备信念坚定、学识广博、敢于创新、求真笃行等四种素养。三是针对教育科研人员专业发展特点,提出要“确保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参考国外智库建设的经验做法提出要“建立持久良性的‘旋转门’机制”。为做好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意见》从科研保障的角度,分别从党对教育科研工作的全面领导、教育科研经费和政策保障三个方面展开。在加强党对教育科研工作的全面领导方面,一是强调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教育科研工作。二是强调要把教育科研纳入教育事业发展整体部署和总体规划。三是强调要合理配备教育科研人员力量,不得挤占挪用教育科研人员编制。四是强调要完善教育科研机构领导体制和党建工作机制。五是强调要加强教育科研机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组织、工作两覆盖,党建、业务两融合,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六是强调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在加大教育科研经费支持力度方面,提出了三方面要求。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体系。二要提高使用效益,对骨干团队和优秀青年科研人员给予重点支持。三要扩大自主权,落实放管服要求,简化项目预算编制要求,项目费用调剂权下放到承担单位等。在加强对教育科研工作的政策保障方面,从四个层面提出要求。一是重大教育规划和教育政策立项要科学论证、宣传发布要专家解读、贯彻落实要专业评估。二是建立政府购买教育咨询服务制度,支持教育科研机构开展调研和改革试点。三是加大数据信息共享力度,为教育科研提供数据信息保障。四是支持教育科研机构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和教育培训,规范外事管理,并适当简化审批手续。《意见》绘就了新时代教育科研的宏伟蓝图,要把《意见》的贯彻落实作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中之重,狠抓落实。要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分步落实;充分发动战线力量,协调落实;及时跟踪《意见》在各地落实情况,掌握落实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狠抓督办落实,确保《意见》精神真正落地见效。(作者分别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崔保师、党委书记 殷长春)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年11月14日 第06版

笠原

专业解读|教育学专业详细解读

教育学到底是什么,是当老师的专业吗?想报名但是不了解!怎么办?怎 么 办?怎 么 办?在线等,急!!!别急!教育学专业来啦!01 教育学专业是什么?相比于一些师范专业注重实操性,教育学是比较理论的一门专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的科学,所涉及的领域有教育学和心理学。要求学生熟悉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了解前沿的教育理论的、实际情况下的教育改革及其发展趋势。02 教育学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四轮教育学学科评估结果以下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共有70所开设教育学学科的大学排名情况,比较好的学校有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以下是具体榜单。03 各高校教育学专业录取分数线一段:二段:04 教育学专业报考指南一、适合报考教育学专业的学生①喜欢思考。学习教育学专业要求学生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这就需要学生沉下心来透过现象看本质。②热爱教育。教育模式的变化往往能更深刻地改变孩子的学习模式,如果你热爱教育,渴望带给学生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模式,那么学习教育学是很好的方式之一。③兴趣广泛。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广泛,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的教育政策与法律、哲学的教育哲学和伦理学、社会学的教育社会学、心理学的教育心理学等等。如果你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教育学专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二、主干课程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史、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评价、课程与教学论,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概论、心理与教育统计、中外教育史、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评价。三、就业方向(1)学校里做行政、辅导员凭借着教育学专业的理论优势,比较适合去做学校里的教师、行政、辅导员。但仅有本科或研究生学历进高校的机会很少,如果想去高校任职,最好考取博士学历。(2)出版社和报社可以去和教育相关的出版社和报社从事教育类图书的策划和编辑工作。(3)政府单位教育学专业在考取公务员方面,招考少,没有什么优势,需要做好激烈竞争的心理准备。(4)新技术教育领域教育融合新科技,研发教育新系统。四、教育学专业考研方向1.中国教育史2.外国教育史3.德育原理4.教育社会学5.教育哲学五、选考科目要求如果有小伙伴是想当一线教师的话,建议不要选这个专业,选择实战性更强的相关师范专业。但!如果你是闷声干大事型的,建议报考教育学专业哦!

梦精记

大数据推动教育科学研究进入新境界

一、万物归数:大数据推动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视点基于大数据的教育科学研究以“大数据”作为研究活动的基本质料,以大数据记录和实时分析作为研究活动的基本形式,延续了经典科学研究范式的“数据依赖”,但大数据研究方法的数据论基础又不同于“小数据”,它蕴含着人们对数据应用认识的“肯定—批判—再肯定”的辩证发展过程,由此构成审视大数据方法的三个理论视点。(一)可数的世界:对世界的数字化观察用数据去探究世界万物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有悠久的历史。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即无论是客观世界还是内心世界都需要用数字去衡量。毕达哥拉斯则提出了“万物皆数”的命题,确立了世界的本质即数据的哲学思想。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与发展,数的思想开始从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走进具体的实验科学,成为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基石:“凡物的存在必有其数量”,“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被测量”。另外,数据不仅是现象的“证据”,而且是现象本身,数据还是建构理论和证伪理论的工具。数据也是科学共同体、共同体之间、共同体内外的通用语言。正是数的可通约性、可交流性、客观性、精确性,使得基于数据的科学研究成为一种信念、一种科学习惯、一种学术传统、一种成功的范例,从而构建了牢不可破的经典科学研究范式。因此,科学研究即“数字观察”,数字代表着世界的真实,凡不可数的也是不可靠的。科学实验之目的就是获得各种数据,用数据来解释现象、区别现象、干预现象、构造现象,用数据来揭示某种解决方案及方案的有效性、可行性。以至于“我思故我在”的“我思”也成了不完全可靠的东西,它必须接受数据的检验。如逻辑实证主义就以经验为根据、以逻辑为工具进行推理,然后用概率论来修正结论。由此,数字观察成了对认识活动进行审判的最终尺度。(二)不可数的世界:对世界数字化的质疑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进程即是数字化揭示世界的进程。在教育研究领域,2017年《教育实证研究华东师范大学行动宣言》便是对数字化方法的一次强化。“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进展重构教育研究范式”也成为当前教育研究领域的一种导向,但这并不能遮掩对“世界数字化表征”的质疑。这种质疑主要来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首先,人文关乎心灵,而心灵的形式化、逻辑化充满挑战。如人工智能以自然科学研究为基础,以数字化方法为支撑,是对人“心灵”的形式化、逻辑化处理的一大尝试,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对人“心”的形式化处理存在着终极的认识论困惑,人并不存在一颗形式化的心,人只有一个完整的包含“文化”“生理”与“技术”三层结构的“身体”。人的任何思维和情绪都是“具身”的,它不可能抽身而去,等同于一连串数字。其次,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对现象的数字化表征也存在方法论局限。社会环境不同于自然环境,各种影响因素复杂交织、互相影响,很难对社会条件进行控制取得理想数据。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问题时,往往是把总体分解成单项,然后再还原成总体,这种机械的取数方法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有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难以相容。另外是来自自然科学和科学哲学的挑战。在自然科学领域,量子力学的发展对自然现象的数字化表征提出了难题,如量子运动轨迹是无法被观察和测量的,量子通信的保密性正是建立在量子不可测量基础上的。科学哲学的挑战则牵涉休谟对数理逻辑中因果性命题的终极。休谟对经典科学研究范式的基石“因果关系”进行考察后发现:所谓的因果关系只不过是“心理习惯”“恒常联系”和“必然性”。上述挑战不仅使经典科学研究范式城堡可能被攻破,也使得镶嵌于其中的数据方法合法性受到质疑。(三)彻底可数的世界:对世界数字化的极致追求对数字化方法的质疑是科学研究范式的危机,也孕育着科学研究方法突破的契机,大数据科学研究方法正是在这一危机、契机中间应运而生的。相对于“小数据”,大数据堪称数据领域的革命。如上所述,“小数据”在揭示人的心理和精神活动方面仍存欠缺,因而无法像发现自然科学规律那样发现人文规律。“小数据”在揭示社会科学规律时也远不如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表现。据现有认识结论,其中原因乃是“小数据”的局部性、片面性,导致“小数据”对人文和社会复杂现象的揭示只能做到“管中窥豹”“盲人摸象”,无法实现总体性的描述。而大数据是小数据汇聚的结果,不同的数据互相流动、交融,形成了一张疏而不漏的数据之网,从而使从不同观测点把握人文社会现象成为可能。多点观测、综合分析使得人文社会科学规律的揭示成为可能。这便是技术乐观主义者的看法:并非数据不能揭示人文规律,乃是人文规律的复杂性需要用更丰富复杂的数据结构来解释。数据从“小数据”发展到大数据,进一步使人们坚信“世界本质的数字化构造”,卡尔·波普尔三个世界的划分也从未像今天那么正确。数字世界已不是一个人构世界,也不是一个镜像世界,它是一个“客观实在世界”。正是当今无处不在的数字化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纵横交错的数字网络,使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喊出“世界万物都有数据化的形式,都可以被数据化”,“无论是自然事件还是社会历史事件,都存在着数据的形式”。既然世界的本质是数字的,科学研究的使命便是挖掘数据,发现其中隐藏的数据规律。在当今技术条件下,这种数据挖掘方法或科学研究方法主要依靠一张布满了传感器和数据处理器的所谓“智慧网”“物联网”。这种技术构架不仅使触网的一切人和事迅速数字化,而且可以做到实时动态记录和分析。它对数据的搜集、传输、处理速度都是小数据方法无法比拟的。且大数据方法可不追究因果性而对事物特性进行描述,因而也可解决“小数据”无法描述的量子纠缠难题。因为,具体的量子传输内容纵然不可测量,但它们的总体活动特征却可通过更大范围数据变化进行描述。二、方法演变:大数据推动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式转换托马斯·塞缪尔·库恩将科学研究的范式定义为科学共同体在科学活动中共同的信仰、价值,以及遵循的实践技术规范。根据经典科学方法,教育研究的科学范式至少具有四个要件:客观的研究对象、可靠的数据证据、可再现的研究情景、因果关系。正因为教育科学研究难以满足上述条件,严格意义上的教育科学研究范式并没有确立。教育领域的科学研究方法也一直与人文方法和社会科学方法互相掣肘,甚至对立。但大数据方法从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经典科学方法的范式框架,形成了明显不同的科学研究结构,称得上是研究范式的革命,对进一步推进教育研究科学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一)研究对象设置:从具体客观到无须预设教育学研究文献对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表述大致可概括为三种:教育现象、教育活动、教育问题,但都难言客观性,难以满足经典科学对研究对象的要求。首先,教育现象领域主要是意义和价值系统,属于生活世界的组成部分,而生活世界又是感性直观、不言而喻的前科学世界,它是与科学世界相区分的领域。因此,教育作为生活世界的现象无法成为经典科学探索的对象。其次,教育活动也不同于自然科学领域的物质运动,甚至不同于社会治理领域的社会活动,教育是社会的人文活动,也是人文的社会活动。相对于社会治理领域的社会活动,更人文的教育活动具有更弱的“规律性”。最后,教育问题是价值问题而非客观问题,因为教育活动从目的看是求善而非求真。教育问题充满知识、权力和利益的冲突,但解决方案是求善的,而不一定是真实客观的。因此,教育科学领域实在难以找到科学、客观的研究对象,除非将教育领域中的师生主体排除在外,寻找一种抽象的教育结构。当“教育研究约定的对象只是虚幻”时,教育科学研究如何前进?大数据方法则开辟了一条道路。在大数据方法中“既没有设定的目标,也没有设定的问题;既没有设定的条件,也没有设定的理论模型”。因此大数据方法不需要预设所谓研究对象,它只需拥有数据就足够了。大数据方法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大数据海洋的某些地方设置合适的观测点,“通过特定算法对大量的数据进行自动分析,揭示数据之间隐藏的关系、模式和趋势”。(二)研究数据处理:从局部数据到全部数据教育现象能否数量化、如何被数量化、数量化的解释力等一直受到质疑,成为教育研究科学化进程的阻力。经典的自然科学研究范式具有典型的“还原论”特点,而教育现象则拒斥还原论。大数据范式从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该难题,毋宁说是一种更好的还原论。问题解决的进路是:经典科学研究范式中产生和运用的数据是有限性、封闭性、条件性、简化性、单一性的,因而通过该科学方法获得的教育数据只是理想的、局部的、片面的,难以有效揭示教育领域的混沌、复杂现象,而大数据的“4V”特征使它能够更好地揭示教育现象。首先,大数据的数据结构更复杂,它不限于学习数据,而是囊括了生活数据,这是教育科学研究发现更多、更真实教育联系的前提。另外,大数据是自然原始数据,它主要来自各种观测和记录,不经过研究者的修剪和加工。这种数据的采集可以是人为的,也可以是机器自动生成、记录的。人为的数据只是大数据的小部分,当它汇入了大数据的海洋之后,也是原始数据,也要被重新置于更复杂、更广的数据系统中得到检验和发掘。当越来越多的各类数据混杂在一起,数据的间隙就会弥合,教育现象世界的本来面目就有可能真实地被数据化显现出来。这也说明,领域内数据的成熟度是大数据方法发挥效用的前提。(三)研究方法选择:从重复证明到概率说明研究情景的可再现性、证据的可重复性是经典科学研究方法的要件之一。但在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研究情景往往不可再现、证据也难以重复。比如,要证明一个上补习班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实上很难采用严格的实证方法。因为无法让一个学生既去上辅导班又不去上辅导班,从而对两者的效果进行对比。那么,能够找一个没上辅导班的学生对比吗?严格说也是行不通的,因为两个儿童的生活环境不可能完全相同。同理,既无法让一个学生同时上两所高中,以确定哪一所高中更好,也无法让学生上两次同一所高中。但在大数据方法中,不再追求当A出现时B是否一定作为A的逻辑结果出现,即A和B之间是否因果关联,也即A和B是否会反复伴随出现。而是记录A的类似事件和B的类似事件伴随出现的频率,比如,事件A出现时伴随着事件B;事件A’伴随着B’;A”伴随着B”;……;依此类推。其中,A、A’、A”为类似事件,B、B’、B”也是类似事件。大数据方法正是通过对每一样本(全样本)行为的记录,发现各种伴随事件出现的概率,进而发现关联。尽管事实上不可能真的全样本,但永远向全样本靠近,越靠近,结果就越可靠。总之,大数据方法不刻意追求逻辑因果关系,因此成功地将科学研究中的“重复证明”转化为“概率说明”。(四)研究结论表达:从因果逻辑到数据相关如上所述,追求逻辑因果关系是经典科学研究范式的主要旨趣。但事实上,逻辑因果关系一直受到科学哲学的质疑和挑战。波普尔认为,逻辑实证主义的“观察”环节渗透着观察者的种种主观偏见,而且从“有限的观察归纳出无限适用的结论,这种归纳过程是可疑的”。但波普尔本身主张的证伪主义,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挑战并抛弃了因果逻辑。当然,给因果关系造成最大冲击的当属休谟,他关于因果关系是“心理习惯”“恒常联系”和“必然性”的观点扭转了人们对因果联系的看法,因果联系并不是逻辑的,而是习惯的、恒常联系的、必然的。大数据方法能在一定意义上与这一新的因果观呼应:大数据基于概率论,不具有必然性,也不具有恒常联系的属性,它只是一种心理习惯意义上的定律,即休谟所谓心理习惯意义上的因果联系。在教育科学研究领域,一果多因、一因多果、多因多果等关系复杂交织,事物的运动变化就像一片飘落的羽毛,具有不确定性,加之教育属于意义价值系统的领域,教育规律更接近于人的文化心理习惯,大数据方法在这里恰恰能够发挥更好作用。不过,上述心理习惯定律,能否进一步发展到恒常联系和必然性的逻辑定律?这一点学界意见并不统一。尽管W·皮奇通过对大数据的计算机算法进行考察,发现诸如决策树和贝叶斯算法中有消除归纳法等因果逻辑方法,并认为大数据方法可以探索因果性,但这只是计算机的算法个例,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大数据方法拓展了对因果关系的理解,更广义的因果关系可以囊括和解释更多的教育现象,并在一定条件下探索教育活动中的恒常性、必然性联系。三、理性审慎:大数据推动教育科学研究的实践规范总体看,大数据方法构建了有别于“小数据”方法的教育科学研究范式,但在超越中也存在着新的数据方法危机,需要加以甄别并恰当应对。(一)大数据方法需其他研究方法补充大数据方法的物质基础在于“一个布满传感器”的世界,可随时随地记录人类个体极其复杂和细微的行为,从而对任何触网的物体和个体实现数字化描述。技术的如此进步造就了新的数据功能论,即大数据的庞杂性、混沌性、跨界性使得大数据具有描述和揭示复杂社会现象的可能与潜力。但现代技术条件下的数据化过程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尽管在数字化时代,世界可以看成是由连续数字构成的,但技术工具记录的数据仍然是“有限数据”,仍难以实现付诸对象的无缝数据化。其次,现代智能机器对人类个体的数字化描述主要基于“行为数据”而不是“思维数据”。人的思维涉及情绪、情感,涉及生活史、生命史,也涉及理性和非理性,变化莫测、难以捉摸,因此思维的彻底数据化仍存在极大困难。完全的数据化方法仍是以大数据为表现形式的“行为主义”科学方法。在教育研究中,学生的内部思维过程才是研究重点。对内部思维的研究也不是分析被现代人工智能借用的“形式化、数字化认知程序”,而是理解充满生命气息、人文气息的文化心理认知过程。在这方面,标榜超越人类智能的人工智能仍相形见绌,大数据尚不能记录并呈现人类个体昨夜的美梦,这说明教育研究作为人文的研究,不能仅靠数据化方法,教育研究仍需人文研究方法作为补充,并把它置于数据分析的基座之上,且使它成为整个数据分析过程的灵魂。最后,大数据方法与“小数据”方法应互相补充。数据的增加,意味着数据结构更复杂以及数据资源量的增加,但价值密度降低,这需要“小数据”方法来弥补。由此也可看出从“小数据”方法到大数据方法并非彻底的范式转换,还涉及范式融合。(二)大数据方法应融入教育价值原则与经典科学研究方法不同,大数据方法取得的结果并非必然的逻辑因果说明,而是关联性说明。因果性是事物之间明确的、确定的逻辑关联,代表着必然性;相关性则是事物之间非明确的联系,代表着盖然性。必然性,是教育活动中必须遵从的价值原则,因为“违背规律必然得到规律的惩罚”。盖然性说明的是概率性事件,包括大概率事件和小概率事件。大概率事件和小概率事件对教育活动来说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大概率事件使得我们在教育活动中要面向大多数、面向一般问题、共性问题,小概率事件则使我们重视教育活动中的个别事件、偶发事件。而教育活动领域正是个别事件和偶发事件集中的场所。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个别事件和偶发事件正是教育追求的东西,因为它们往往代表着学生发展的可能性。而大数据方法,从根本上看主要聚焦大概率事件,它反映的是数据的聚类、分类和趋势。“小数据”方法寻找的则是异常数据和小概率事件,如传统数理统计学中的P值正是追踪小概率事件的重要指标。因此,不妨说大数据方法能更好反映大数据的优势,因为在数据海洋里“小数据”往往被湮没。这也是由大数据的本质特点决定的,大数据由于其价值密度低,不可能筛查数据中的所有异常现象。因此,大数据方法对教育活动中的小概率事件及其价值并不够敏感。这说明,大数据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要重视两点:一是在研究设计中应当注重对“小数据”、异常数据的检测,另外是给予反映小概率事件的数据以足够重视。(三)大数据方法需权衡具体适用情景大数据并不是万能数据,大数据的数据来源、数据特征、数据功能决定了大数据有相对优势的使用领域。大数据的解释力和预测力还需要具体领域进行具体分析。一般认为,社会科学(包括教育科学)是具有低解释力和低可预测性的科学领域,从大数据本身的功能看,则具有低解释力和相对高的预测力。虽然“社会学很少做预测,即便预测了也很少成功”,但大数据还是可能帮助其提高预测力的。而大数据的低解释力则会加剧社会科学的低解释力。由于教育学相对其他社会科学具有更浓厚的人文性、更弱的规律性,因此大数据对教育现象的解释力进一步降低。不过,大数据方法在教育科学领域内部的适用性可以进一步细分。其一,从宏观教育现象与微观教育现象的对比看,大数据显然对宏观问题具有更好的解释力和预测力,这是由大数据之大形成的“宏观视野”决定的。比如,国家根据地方的经济数据对各地进行动态教育财政拨款。但运用国家宏观数据指导具体教学则不合理。其二,围绕微观个体的大数据仍远远没有形成,说明大数据在微观教学领域有比较低的解释力和预测力。其三,大数据在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教育评价等领域的解释力和功用也有差异。大数据在教育评价领域的解释力好于教学实践领域,因为评价本身就是数据化过程,而在实践领域的应用效果则好于理论研究领域,因为教育实践领域是关系复杂的混沌领域,契合大数据的特点,而大数据分析没有确定的理论模型,也不指向理论因果,说明其理论性较弱。最后,大数据对外生性因素的解释力好于内生性因素。由于大数据善于对学生行为进行记录,因此,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外生性因素的效果要好于内生性因素。(四)大数据方法应考量相关数据积累大数据方法应用不能只从理想视角分析,而应对理想大数据和现实大数据进行区分,以免造成认识上和实践上的混乱。其一,从理想大数据看,大数据基于对世界万物的感知和记录。在技术基础上,可穿戴设备等传感器无处不在,世界的每个角落、物的样态和人的一举一动都在智慧网络的观测记录之内,数据在信息公路上自由流通。然而,大数据的现实是:传感器没有无所不在,智慧网络远未无孔不入,大数据仍是一张稀疏的数据网络。大数据只是相对的大数据、局部的大数据。另外,大数据方法产生于商业领域,在商业领域应用广泛,在教育领域发展滞后。其二,从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看,大数据的算法有限,诸如贝叶斯算法和决策树等有限种类。很难想象大数据无限的可能会被有限的算法捕捉到。因此,舍恩伯格和克里斯·安德森所宣称的“相关关系代替因果关系”的豪言壮语仍然缺乏物质技术基础。其三,数据伦理问题,包括数据隐私、数据开放、数据共享等。由于种种人为的、技术的和伦理的障碍,数据没有汇聚成大数据的海洋,而是被分割成了无数的数据湖泊,许多关于大数据方法的理想功用仍无法实现。因此,着眼于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应重视教育领域内的大数据库建设,开发针对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活动监测的数据搜集处理软件。同时,尽量消除教育领域内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并通过合适的方式与学校外部数据实现对接。在方法论上,把领域内大数据的成熟度作为大数据方法应用及对其结果进行解释的重要依据。

大追踪

大理大学834教育研究方法专硕考研真题和答案——才聪学习网

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第1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1.1复习笔记本章主要是对教育研究方法基本情况的介绍,其中涉及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研究范围,体系结构和分类等,明确了教育科学研究在发展教育科学中的重要作用。学员需要重点掌握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并能够结合教育实践灵活应用。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界说1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1)方法:方法是作为一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和准则。它是对研究活动本身的反思,其实质在于规律的运用,遵循规律就成了方法。(2)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发展的活动。教育研究与所有科学研究一样,由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其突出特点是富有创造性。(3)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它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①教育研究方法具有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特点:a.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b.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指标;c.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收集可靠的资料数据;d.强调方法的科学性,它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e.有创造性,对原有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这是研究最重要的特点。②教育研究具有区别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独特特点:a.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b.研究的周期较长;c.针对性、实践性强;d.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教育研究方法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1)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对象①教育研究方法学:教育研究方法学是关于研究教育现象和过程的一般方法原则的知识体系,是将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手段、形式、方式加以理论化、系统化。②教育研究方法论:教育研究方法论是从哲学观、世界观的应用中概括出来的一般方法原则,是方法的理论表现形态。(2)涉及的主要课题①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基本过程,结构模式,研究程序、方法、手段以及应遵循的逻辑或方法论规则;②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及方法间的辩证关系;③教育理论的形式化、证明和评价的一般认识论原理;④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新方法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二、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1教育研究方法的四种研究水平(1)直觉观察水平即资料收集水平,回答的问题是“发生了什么”。(2)探索原因水平(内在效度),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属于探究因果关系水平的研究。(3)迁移推广水平(外在效度),回答的问题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将发生同样现象吗”。(4)理论研究水平,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原则”。2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1)按适用范围和概括程度划分①适用于某一科学研究领域的特殊方法,是具体的科学方法论;②适用于各门科学的一般的研究方法;③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探索实现主客观世界相一致的最一般的方法理论,即哲学方法论,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2)按研究目的、功能、作用划分①基础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与建立教育科学的一般原理有关。②应用研究。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它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应用研究具有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目前绝大多数教育研究是应用性研究。③发展研究。发展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用于学校的有效的策略,回答的问题是“如何改进”。④评价研究。评价研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数据,对一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的相关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回答的问题是“怎么样”。⑤预测研究。预测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回答“将会怎么样”的问题。(3)按研究方法划分①历史研究。历史研究涉及对过去发生事件的了解和解释。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以往事件的原因、结果或趋向的研究,帮助解释目前事件和预测未来事件。②描述研究。描述研究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以及测验等手段搜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时研究的问题。③相关与比较研究。相关研究是对两个或更多数量的变量间是否存在相关以及相关程度进行判定,研究目的在于建立相关或用于预测;比较研究是按一定标准对彼此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共同规律和特殊本质,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④实验研究。实验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根据一定的假设在教育活动中创造能验证实验假设的系统和环境,主动控制研究对象,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从而探索事物的因果联系。⑤理论研究。理论研究是对复杂的教育问题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以发现其内在规律或一般性结论。考研真题精选一、单项选择题1定性研究区别于定量研究的基本特征是()。[统考2015年研]A.研究成果更具客观性B.研究成果更具普遍性C.研究更多地运用理性思维D.研究更多地关注事物的性质及意义【答案】D查看答案【解析】定性研究是根据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和在运动中的矛盾变化,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定量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按某种标准作量的比较来测定对象特征数值,或求出某些因素间的量的变化规律。定性研究更多地关注事物的性质及意义;而定量研究关注的是有关因素在数量上的变化以及对研究对象的影响。2为了解在校生对学校广播节目节目的评价,某高校学生会从1200名学生分住的200间宿舍中随机抽取15间,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这样的抽样方法是()。[统考2015年研]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随机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整群随机抽样【解析】整群随机抽样,是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划分成群或集体,以群或集体为单位按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取若干群或集体,作为总体的样本,并对抽中的各群中每一个单位都进行实际调查。题干中的宿舍就是已经划分好的群或集体,题干所述的方法就是从整体200个宿舍中抽取15个宿舍,属于整群随机抽样方法。3某古籍研究所最近发现了一批古代教育文献,专家对这些文献的版式进行了鉴别和评价。按照文献评价的分类,这属于()。[统考2015年研]A.外部评价B.内部评价C.事实评价D.价值评价【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外部评价在于评价文献的有效性,它是确定文献效度的工具,所要回答的问题是文献是否真实、可靠。文献研究中的内部评价在于评价文献内容的意义和可信程度,强调的是文献内容本身。文献的版式属于外部信息,对其进行鉴别和评价属于外部评价。4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教育研究,教育行动研究重视教师的参与,强调()。[统考2015年研]A.与理论的分离B.实践问题的解决C.教师的独立研究D.研究结论的迁移【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教育行动研究是指针对教育情境中的日常工作,教师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去研究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研究方式。教育行动研究重视教师的参与,强调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5某考试将考生考试的最终结果分为及格与不及格,这种测量属于()。[统考2015年研]A.定名测量B.定序测量C.定距测量D.比率测量【解析】①定名测量,用来说明数据的属性;如性别(男、女)、婚否、是否党员,及格或不及格等。②定序测量,无相等单位,无绝对0点,不能加减乘除;如名次。③定距测量,有相等单位,无绝对0点,可加减,不能乘除;如人的智商、初婚年龄、人均生活费用、家庭人数等。④比率测量:有相等单位,有绝对0点,可加减、乘除;如分数、百分比等。6下列教育家中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研究儿童成长和发展的是()。[统考2015年研]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齐C.赫尔巴特D.拉伊【解析】日记描述法,又称婴儿传记,是一种儿童研究方法,它记录了儿童生长和发展的信息,主要是儿童身上发生的新行为或新事情。一部完整的日记描述往往是一部儿童发展生长史。1774年裴斯泰洛齐首创了日记描述法。7某班一组学生在一次数学测试中的成绩是:72、80、56、87、61、94、76、92,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统考2015年研]A.76B.78C.80D.82【解析】中位数是指按照大小顺序排列的正中间的数。如果是中间是两个数,则中位数就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题干中的数字从小到大排列:56、61、72、76、80、87、92、94。中间为76和80,所以中位数是78。8以下关于教育科学定性研究特性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统考2016年研]A.倾向于采用演绎的思维方式B.把自然情景作为资料的直接来源C.更加关注研究过程,而不只关注研究结果D.资料收集与呈现通常采用文字或图片的方式【解析】定性研究是用文字来描述对象,着重运用描述性分析来试图理解某种现象或问题的性质或意义的研究。BCD三项,均属于定性研究的特征。A项,倾向于采用演绎的思维方式属于定量研究的特征,定量研究从开始便更倾向于以理论为基础。麻烦大家关注+点赞,谢谢!!本文由【才聪学习网】原创,关注我了解更多考试资料!#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