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共374所高校在14家教育类期刊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1938篇李耳

2019年共374所高校在14家教育类期刊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1938篇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并迈入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质量与水平是高等教育内涵的重要体现,也将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为进一步了解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现状、把握正确的科研方向、推动学术创新,《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于近日完成了2019年全国高校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的统计分析工作。经优化,2019年统计论文的范围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复合影响因子不低于0.9的教育类期刊(不含CSSCI扩展版),包括《教育研究》(北京)、《中国高教研究》(北京)、《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武汉)、《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北京)、《高等教育研究》(武汉)、《高校教育管理》(镇江)、《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北京)、《复旦教育论坛》(上海)、《江苏高教》(南京)、《中国高等教育》(北京)、《高教探索》(广州)、《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北京)、《大学教育科学》(长沙)、《现代大学教育》(长沙)共计14家教育类期刊(以下简称14家期刊)上刊载的高等教育科研论文。2019年14家期刊共刊载各类稿件2789篇,本研究剔除广告、短论、博士论文提要、投稿须知、征订启事、学术动态等文献信息,以及刊载在《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教育类综合期刊中的非高教类文章,获得高教类科研论文共计2119篇。高校发文情况为更好地了解国内高校高等教育科研最新进展,在2119篇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的基础上,本研究剔除第一作者署名单位为境外高校(包括港澳台)以及政府机关、教育服务机构、科研院所、军事院校的论文181篇,获得第一作者署名单位为中国大陆普通高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民办高校等)的高等教育科研类论文1938篇,以此为统计范围进行国内高校发文分布情况分析。教育部公布的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显示,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国高校共计2956所,其中普通高校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成人高校268所。普通本科高校1266所,其中公办822所,民办434所,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2所,中外合作办学8所。高职高专院校1422所,其中公办1098所,民办322所,中外合作办学2所。2019年,全国高校共有374所在上述14家期刊上发表了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占院校总数的12.65%。其中,公办本科高校315所,占同类高校总数的38.32%,公办高职高专院校37所,占同类高校总数的3.37%,民办高校(包括独立学院与民办高职高专)22所,占同类院校总数的2.91%。1. 公办本科高校发文情况。统计显示,2019年315所公办本科高校在14家期刊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1849篇,占国内高校统计论文总数的95.41%,这一比例与2018年的95.12%基本持平。其中,发文5篇及以上的高校92所,占公办本科发文高校的29.21%。这些高校共发文1426篇,占同类发文高校发文总量的77.12%。(见表1)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分布呈现如下特点。(1)“双一流”建设高校在高等教育科研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共10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发文1286篇,占公办本科高校全部发文的69.55%,其中,发文5篇以上的机构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共有65所,占同类发文高校70.65%,共发文1181篇,占“双一流”建设高校全部发文的91.84%,占公办本科高校全部发文的63.87%。(2)我国高等教育科研论文产出集中的特征仍然较为明显。315所公办本科高校的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占全部被统计论文总量的87.26%。其中,发文总量排名前50的公办本科高校发文1163篇,占同类机构发文数的62.90%,比2018年的59.22%有所提升,反映了进一步集中的现象。(3)区域分布上,东部地区高校发文量、发文高校数、机构平均发文量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校的高等教育科研参与度相对较低。东部地区共有164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48.81%,共发文1251篇,高校平均发文7.63篇。中部地区有76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41.76%,共发文312篇,高校平均发文4.11篇。西部地区共有55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26.07%,发文183篇,高校平均发文3.33篇。东北地区共有22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23.66%,发文97篇,高校平均发文4.41篇。2. 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发文情况。2019年37所公办高职高专院校(2018年49所)在14家期刊上共发表论文59篇,占国内高校发文总数的3.04%,平均发文1.59篇(2018年1.45篇)。其中,发文2篇及以上的高职院校共10所,(见表2)共发文32篇,占高职高专院校发文总量的54.24%。3. 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发文情况。2019年全国共有756所民办高校,在14家期刊上发文的仅有22所,占同类高校数的2.91%,其中仅含1所民办高职院校。22所民办高校共发文30篇,占被统计论文的1.55%。其中,宁波财经学院、武昌理工学院各发文3篇,位居发文榜首。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山东协和学院、文华学院、三亚学院各发文2篇。(见表3)其他16所民办高校各发文1篇。(二)其他机构发文情况高等学校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主力军,其他机构也有贡献。2019年共有111家其他机构合计发文181篇,平均发文1.63篇,其中,中国工程院发文9篇居榜首,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各发文7篇,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各发文6篇。据统计,发文3篇及以上的其他机构共计14家,合计发文72篇,占同类机构发文的39.78%。(见表4)另有7家教育科学研究院系统机构发文21篇,3所军事院校(国防科技大学、陆军工程大学、空军预警学院)各发文1篇,境外高校发文共30篇。来源:中国高教研究作者:王小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高教研究》主编、编审,北京 100191王者鹤,《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副研究员,北京 100191周光礼,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教育学院教授,北京 100872周详,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872李璐,《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编辑,北京 100191刘植萌,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研究部副主任,北京 100872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20年第4期第92-97页

相续

教育部:破除的是论文“SCI至上” 不是否定SCI

新京报快讯 据教育部网站2月23日消息,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为此,教育部科技司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1.问:请谈谈文件的出台背景。答:首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人才评价制度不合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现象仍然严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相关部门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开展了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高等学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应该在引领社会风气,弘扬先进文化,培育创新氛围上率先行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以破除论文“SCI至上”为突破口,小切口、大转向,拿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实招硬招,破除“唯论文”,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其次,是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盼。近年来,SCI论文数量、被引次数、高被引论文、影响因子以及衍生出的ESI排名等相关指标,已经成为了学术评价,以及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人才评价、学科评估、资源配置、学校排名等方面的核心指标,使得高等学校科研工作出现了过度追求SCI论文及相关指标,甚至以发表SCI论文数量、高影响因子论文、高被引论文为根本目标的异化现象。科技创新出现了价值追求扭曲、学风浮夸浮躁和急功近利等问题,不利于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不能满足新时代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不利于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社会各界对破除论文“SCI至上”、优化学术生态的呼声十分强烈。再次,是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需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服务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必须加快提升学术治理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为科研工作者营造潜心研究、水到渠成的创新氛围,促进高校科技创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以科学精神、创新质量、服务贡献为追求,敢于啃硬骨头,加强原始创新,加强长期积累和持续攻关,争取实现重大突破。2.问:如何理解SCI论文及其相关指标作用?直接用于科研评价有哪些问题?答:SCI是美国创办的科学引文索引,是一个分类数据库,就如同图书馆内的图书分类卡片,通过统计论文的研究领域、方向、被引频次,为科技工作者查阅最新文献、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科研工作提供帮助。SCI论文相关指标直接用于科研评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是SCI的本质是文献索引系统,并非评价系统,不能把SCI论文简单等同于高水平论文。二是SCI论文的引用数反映的是论文受关注情况,而不能对应于创新水平和实质贡献,高被引论文更多反映的是学术研究热点,但并不直接说明其创新贡献。三是论文主要是基础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SCI论文相关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科技创新贡献,不适用对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工作的评价。3.问:如何科学评价学术水平?答:科学评价学术水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文件中提出了三方面意见:一是建立健全分类评价体系。不同类型的科研工作,成果的产出形式是有区别的,从评价上要解决“一刀切”问题,既不能只看论文,也不能都不看论文。文件针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国防科研和成果转化的不同类型,提出分类评价的侧重点,以及论文在其中的不同权重作用。二是完善学术同行评价。同行评价是科研评价的通用做法,关键是要真正发挥同行专家作用,在评审中引导专家不简单以SCI论文相关指标代替专业判断,负责任地提供专业评审意见,并倡导建立评审专家评价信誉制度。三是规范评价评审工作。对于评价评审工作,首先是要减少,大力减少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等“三评”事项。其次是要规范,评价指标、办法要充分听取意见,特别是科技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意见;评价方式要实行代表作评价,精简优化申报材料,不再要求填报SCI论文相关指标;评价过程要遵循同行评价原则,对评审对象合理分组,遴选合适专家,并合理设定工作量等。在具体工作中,高校、管理部门还要根据意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更适合各自特点的科学评价方式。4.问: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有哪些具体举措?答:文件对SCI论文使用提出了负面清单。包括五方面的意见:一是改进学科和学校评估。减少对学科、学校的排名性评价,坚持分类和分领域评价。在评估中要突出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审慎选用SCI论文数量等量化指标,同时引导社会机构科学开展大学评估排行。二是优化职称(职务)评聘办法。在职称(职务)评聘中,要建立分类的评价指标体系,考察重点是人岗相适,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职称(职务)评聘的直接依据,以及作为人员聘用的前置条件。三是扭转考核奖励功利化倾向。学校不宜设置对院系和个人的论文指标要求,解除SCI论文相关指标与资源配置和绩效奖励的直接挂钩关系。四是科学设置学位授予质量标准。引导学校结合学科特点合理设置学位授予的质量标准,不宜将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五是树立正确政策导向。高校及其主管部门要担负起引领学术文化建设的责任,要有自信和定力,在舆论宣传上不采信、不发布以SCI论文相关指标为核心编制的排行榜等信息。5.问:文件印发后,是不是代表着将来在各类评审中不再看论文了?答:需要强调的是,这个理解是错误的。文件的出台是为扭转当前科研评价中存在的SCI论文相关指标片面、过度、扭曲使用等现象,破除的是论文“SCI至上”,不是否定SCI,更不是反对发表论文。同时,论文是科技创新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我们鼓励发表高水平、高质量,有创新价值,体现服务贡献的学术论文,在国际学术界发出中国声音。但在学术评价中,不能简单以SCI论文相关指标来判断创新水平;在各类评价活动中,要合理使用相关指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引导评价工作突出科学精神、创新质量、服务贡献。6.问:文件中,有些表述是“不得”,有些表述是“不宜”,请问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考虑?答:在文件制定过程中,我们充分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对文字相关表述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文件中,不同内容的表述方式不同,在涉及到功利化倾向方面,使用“不得”,意味着明令禁止,坚决摒弃已有做法。有些方面则考虑到我国高校的发展水平还存在很大差异,不同学科的特点和要求也不一样,采取非刚性的要求,是为了给学校一定的政策灵活度,发挥学校的主动性。由学校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特点、学科发展特点的具体政策。例如文件第九条中,“不宜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表明我们反对学校层面做硬性规定,但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在一些基础学科,导师和院系从科研能力培养、科研实践训练的角度出发,对学生提出相应要求是合理的,也是符合人才培养需要的。7.问:请问下一步有哪些举措确保文件的贯彻落实?答:从教育部角度,一方面要求“双一流”建设高校,特别是教育部直属高校要根据若干意见,检查修改相关制度文件及“双一流”建设方案。另一方面,从行政部门本身,教育部相关司局和直属单位根据意见提出具体落实举措。其它高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参照执行。教育部将通过督导等方式对各单位清理和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对不认真清查、拒不整改、问题严重的单位,要采取约谈、通报批评等方式,并追究领导责任。编辑 彭启航

墨子兼爱

「教育强国」王炳林:写出好论文才是硬道理

王炳林:写出好论文才是硬道理教育强国★★★★★作为文科的博士研究生,必须会写文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博士研究生也不例外。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无论从事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还是其他工作,会写文章都是基本功。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写出好论文,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学校为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使出各种招数,学位论文要经过开题报告会、导师进行修改把关、检查重复率、预答辩、匿名评审、答辩、论文抽检等众多环节。所有这些,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写出一篇符合博士学位要求的高水平论文。可见学位论文的质量已经成为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学生写出好论文才是硬道理,导师的一切指导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工作来展开。一、研究方向与论文选题博士研究生入学后一般都会问这样的问题:我该研究什么问题以及将来要写哪方面的论文。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但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研究的选题并非易事。作为老师,对学生的问题一般不要急于作出回答,而要经过一个反复推敲和协商的过程。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有个突出特点,就是对马克思主义要真学真懂真信。有学者提出“姓马”容易“信马”难。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从事理论研究的根本遵循,也是确立远大理想的理论基础。如果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只是为了拿学位而写论文,就不可能达到设立这一学科的目的。所以,老师对学生的思想倾向要有准确的把握。观点要明确,马克思主义作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真理,必须真学真信。当然,马克思主义不是结束真理,不是教条,不是现成答案,而是方法,是继续探索真理的指导思想。政治上的旗帜鲜明是开展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才会更加热爱这一学科。有热情才会保持旺盛的探索精神。黑格尔说过:“我们简直可以断然声称, 。”列宁也明确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研究方向和论文选题的确定,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作为老师,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书目和研究领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生只有自己思考过才知道是否适合深入研究,是否有研究的条件和基础。有的学生能够找到切入点,有的学生可能会茫然,甚至产生焦虑。这时,老师要与其讨论,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第二,深入了解学生,提供参考选题。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会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也会有些困惑,这就需要与学生深入交谈,帮助其确定研究方向。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不同,确定的研究方向会有多种情况。一是从学生过去从事的相关专业学习和工作出发,这样比较容易确定研究方向。当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倾向和专业兴趣以后,再根据其专业背景和基础知识情况,鼓励其按照感兴趣的问题深入研究。兴趣是从事研究工作最重要的动力,只要有兴趣,加上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条件,就会写出好文章。二是对那些从其他专业考进来的学生,需要在多学科的比较中帮助其选择研究方向。要求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鼓励其运用过去所学的知识从更宽广的视野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三是根据老师的研究课题确立学生的研究方向。让学生结合老师承担的课题进行选题,是一种最便捷的途径。老师承担的课题,思考比较深入,容易把握问题导向,学生在参与课题的过程中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能够真正体现教学相长的规律。无论以哪种方式确定研究方向,老师都要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深入研究。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要培养学生的“根据地”意识,使学生明确自己是研究什么领域、什么问题的,并在这块“根据地”上辛勤耕耘,做出成果,这样才能获得进入学术殿堂的通行证并得到学术界承认。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不可能什么问题都研究,确定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才能深入研究下去。比如研究历史,成为通史专家是很困难的,一般都会研究断代史,而断代史中也是重点研究某些事件和人物。所以确定研究方向后要有恒心,坚持写出文章,拿出成果。如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单纯为发表而写作,什么好发表就写什么,这样是很难写出真正高质量论文的。博士研究生阶段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可以说是一个人学术研究的重要阶梯和新的起点,往往决定着今后的研究方向,所以要围绕这个方向写几篇相关的文章,检验自己是否能够真正坚持研究下去。能够坚持的就要持之以恒,若发现不适合自己就尽快转换方向,不能左顾右盼地浪费时间。有些博士研究生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毕业后在工作岗位继续开展研究,取得多项成果,已经成为教授、博导。他们谈及读博士阶段的体会时深切感受到,尽早确定选题方向并坚持不懈开展研究是大有益处的。在选定的研究领域开展研究,撰写一些文章后就可以确定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选题的大与小也是一个难题。一般说来,大都主张“小题大做”,即选择一个相对小的题目开展研究,可以写深写透,做出大文章来。要尽量避免选择一些大的题目,选择大题目,往往是泛泛而谈,难以深入。当然,题目的大小也是相对的。比如,相对一个历史时期的重大问题而言,研究一个人物相对小一些,然而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同的,有大小之分。人物本身又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思想和活动。题目无论大小,关键是找准切入点。选择大题目,也可以从某个方面深入开展研究,在大中见小、大中见深。选择题目要根据专业背景、兴趣爱好和研究条件等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记得我当年选择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时也曾反复比较琢磨,最后确定写“邓小平理论与中共党史学”。这显然是个大题目,无论邓小平理论还是中共党史学都是宏大的理论问题,如何把握颇费周折。张静如先生鼓励我要敢于直面重大理论问题,敢于进行理论探索,武戏文唱,研究理论问题要有史实依据,研究历史问题要强化理论指导。这篇论文的切入点是探讨两者的相互关系:一方面分析开展党史研究、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在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分析邓小平理论对中共党史学科发展的指导意义。有这样的切入点,就可以比较深入地探讨一些问题,对于深化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加强中共党史学科建设都有参考价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论文获得答辩委员会的赞许,并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二、干中学与学中干博士研究生要建立一块“根据地”不容易,而要在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并收获丰硕成果就更非易事。确立了研究方向和选题,要把思路理清楚,把思想火花汇集成系统观点并清晰地表达出来,需要经历一个如琢如磨的炼狱过程。一是带着问题学。确定选题后要查找资料和读书学习,既进行理论武装也寻找史实依据。写历史方面论文要坚持论从史出,在广博史料的基础上形成观点认识。写理论文章要有逻辑论证和事实支撑。无论何种论文,调研、阅读是必不可少的。现在报刊资料极为丰富,各种书籍名目繁多,网络资料浩如烟海,然而当确定选题后,却发现自己写作真正需要的材料又是极难寻觅到的。这实际上需要有个淘金的过程。对于经典著作,要精读并深刻领会,这属于理论武装。对于一般性著作,要查阅并有选择地读,这属于知识积累。阅读这么多资料,如何记得住、用得上?关键是头脑中要有问题,带着问题学、带着问题读。记得我的博士学位论文开头有这样几句话:“硝烟散尽,尘埃落定,历史留给后人的是一座开掘不尽的智慧宝库。纷争已息,恩怨难平,历史为后来者提供了恒久不衰常说常新的话题。人类的经验智慧在世世代代的接力中积累,人们在不断的反思和继承中实现超越。”不少学生看后都表示赞许,并询问怎样才能写出有新意的论文。确实,这样的内容不是轻易就能写成的,也曾经是带着怎样写好文章开头的问题进行苦苦思索。记得当年至少有一周的时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甚至包括失眠时都在想同样的问题。所谓的“顿悟”是长期思考的结晶,功夫在诗外或许就有这层含义。现在的研究工作都强调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既包含在选题中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也包括在日常学习中要经常思考问题,特别是思考论文写作中的问题。有问题意识,读书就有兴奋点,记忆就深刻,就容易引发思考,受到启发,找到灵感。有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有时在翻阅一些报纸或者看电视过程中都会因为某句话或某件事而受到启发,获得灵感而豁然开朗。问题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若没有问题意识,对一本书可能读完后面忘了前面,即使读再多的书,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忘。二是善于构思。写一篇文章,灵感很重要,但更需要谋篇布局。构思一篇文章的结构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从标题的选择与凝练到整个文章的框架结构,从重点问题的解答到材料的选择,都需要反复思考琢磨,不仅是坐在书桌前要思考,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思索,散步或乘车时往往是思考的最佳时机。真正思考清楚了,框架结构清晰了,能够列出比较详细的写作提纲和要点提示了,写起来就比较顺手。三是干中学。撰写博士学位论文需要前期的积累,如果没有前期研究基础,没有写出若干篇像样的文章,就直接进入十几万字的博士学位论文写作,要拿出高质量的论文恐怕是困难的。确定选题后,应该先就一些问题写一些文章,并应达到发表的水平。一些学校要求博士研究生毕业前有论文公开发表是有道理的。博士研究生都经历过本科教育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对于写论文并不陌生。但是,有些学生对于写论文的畏难情绪比较大,有的甚至感觉无从下手,迟迟不能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是否方法不得当?是否需要进行文章写作方法的培训?这样的工作有时是需要的,但最关键的不是方法,而在于是否敢于尝试,是否勤于动笔。就是说,最重要的是在干中学,要在持续不断的写作中学会写文章。写文章有技巧、有方法,但法无定法,各有特色,只要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文章的呈现形式和文字表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这就需要在实践中反复磨炼,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读再多的书、有再多思想火花、学再多的写作方法,若只是停留在说的层面,也很难提高科研能力,甚至会导致眼高手低、志大才疏。如同学习游泳,无论在岸上学习多少蛙泳、仰泳、自由游的动作和技巧,无论听教练讲解多少遍水中换气的方法,如果不到水中体验和锻炼,是不可能学会游泳的。写文章也是如此,只要从小的文章写起,持之以恒,就会对标题凝练、文章结构、遣词造句等有深刻的体会,熟能生巧,在此基础上对撰写大部头的学位论文就更有信心,也会得心应手。对于那些一时难以找到合适选题的学生,老师主动给其压担子,使其在参与一些课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研究水平也将得到明显提升。所以,在干中学,会提升学习效率;在学中干,早出成果,会不断增强学术自信,保持旺盛的学术创新能力。三、指导中的“说”与“做”无论是为了达到学校的要求,还是自己的愿望,学生总希望在校学习期间能够有文章发表。结合学位论文选题先写一些文章,既是练笔,也是提升学术自信的重要途径。文章发表难是困扰学生的大问题。老师要多鼓励学生单独发表。面对有些学生投稿后的退稿结果,我对他们的鼓励是“庄稼不收年年种”,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学习期间可以多问耕耘,少问收获。老师开始也是从不断接到退稿通知中成长起来的,只有坚持才能胜利。对于与学生合作发表的文章,无论是第一作者还是第二作者,自己都会认真修改,不能让编辑为难。自己认为达不到发表水平的,从不轻易推荐。学生写文章,总是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具体指导。如果说老师前期的指导是以“说”为主,那么后期的指导则是以“做”为主,对学生的论文提出具体修改意见,甚至进行必要的删减和增补。对于学位论文,首先看立意是否新颖,观点是否明确,论证是否严密。有些学生往往是开始感觉选题重要,但真正落实到文字则显得单薄,或说理不透彻,或逻辑不严谨,或论证不充分。这就需要老师指出重点或难点所在,在关键之处甚至要加写几句话,更多的则是指出不足之处,提出应着力思考的问题和方向。现在的电脑修改模式或批注方式非常方便,我在有些论文旁边的批注是密密麻麻的。这样的花脸稿会对学生产生较大触动,促使其深入思考,深化对若干问题的认识。研究方法很重要。一些文科学生不太重视研究方法,以为能写出文章就是好方法。其实方法得当可以事半功倍。对于方法还要区分思想方法和一般研究方法。比如唯物辩证法和矛盾分析法等思想方法属于指导原则,而个案研究法、计量分析法等方法则属于工具性的具体方法,在使用中要有所区别。一些学生列举若干方法,思想方法和具体方法杂糅在一起,难以展现论文的独特方法。当然也应注意,研究方法和论文呈现方式并非一一对应,不能把研究方法当作论文呈现方法,否则论文就会显得单调和枯燥。比如,历史研究要坚持论从史出,但论文呈现方式可能是夹叙夹议,也可能是以论带史。正如马克思所言:“在形式上,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这点一旦做到,材料的生命一旦在观念上反映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好像是一个先验的结构了。”写一篇博士学位论文,对于学生是一个综合科研能力的考验。虽然一些学术规范经常被提出,有些课程或讲座也反复重申这些规范,但真正落实到写作上,一些论文还是不够规范,或是作者疏忽,或是嫌麻烦,导致论文格式不一致,注释不规范。有时需要老师对一些细节问题反复叮嘱,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注意的细节问题有这么几个。一是摘要。摘要本应摘出论文要点,通过摘要看到论文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但很多学生不会写摘要,有的只是按照每章的顺序简单概括一下,像是一个篇章结构的介绍;有的在论文导言部分介绍的研究内容甚至与摘要的内容相同。这就需要让学生进行认真地概括提炼,提炼摘要的过程也是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的过程。二是目录。文章题目不宜过长,要善于概括凝练。层级要一致,一般是章节目三级标题。有些学生比较随意,有些目下边还列出四级标题,有的则没有,其实这是不规范的,内容多的可以采取别的处理方式,目录要保持一致。三是注释。引用他人成果要标明出处,这是十分重要的学术规范。一般说来,现在学生对注释是比较重视的,但引用上仍不够规范,著者、题目、出版社、期刊号、页码等排列五花八门,有的标点符号用法也不规范。这些都需要老师一一指出,一篇论文的格式要统一,强化学生认识,使其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四是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展现论文深度和广度的重要指标。如果一些基本的经典文献都没有参考很难说这篇论文会有什么创新之处,如果列举的文献都是一般化的甚至不靠谱的或者网络上的资料,也难以想象论文会有很高层次。有些学生为了展现参考文献的丰富性,把根本没有看过的文献也列举进来,这就要严肃批评,要强调实事求是。有的学生对参考文献的排列很随意,没有规律可循。这些都需要加以改正。为体现学生的研究基础以及是否有创新意识,学位论文也会把对学术史、资料综述、问题缘起等的要求作为学术规范的一部分内容,这些内容一般放在论文的绪论中。总之,写作博士学位论文是学生学术生涯的重要开端。只要老师从内容到形式对论文进行仔细审查,指出问题所在,让学生认真修改,对学生的影响会是巨大的。记得有一次出差到外地,有一位七八年前毕业的学生认真地提到,我在其论文上的一些修改意见对他后来把论文修改成书和做研究工作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其实这位学生不是我直接指导的学生,我只是把在参加论文答辩时在其论文上写的一些修改意见交给他,他却留下深刻印象,而当时具体什么意见我已不记得了。这件事使我感受到,只要老师愿意为学生付出一些劳动,学生是会铭记在心的,对学生的影响是长远的,可见老师的责任重大,不敢有半点马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教师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这应该是我们教师永远的努力方向。(王炳林:长安街读书会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长安街直播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央视频、澎湃政务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责编:陈佳妮;初审:程子茜;复审:李雨凡

义也

教育教学方向论文选题参考(英语专业)

本文由掌桥科研整理,平台提供中外文献检索获取,拥有1.3亿+篇,月更新百万篇,是科研人员与硕博研究生必备平台之一论文选题来源筛选自掌桥科研收录内容(zhangqiaokeyan.com/LBJH-2020101201)选题的拟定决定着论文的质量,它关系到能否完成研究任务,选定论题的前提是选择研究主题。它是确定研究对象,选择所要解决的问题。选题如下:故事法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2007年广东省高考英语新题型解析论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趋势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原则与方向英语中以-ly结尾的副词与相应的非-ly结尾的副词用法比较基于流利和基于准确的英语口语教学策略对比研究如何在英语教学中灵活处理词汇做好高三英语总复习的开篇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新途径——交互式教学高中英语听力练习的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小学低年级全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英语》(新标准)配套多媒体光盘评介How Should One Read a Book?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调查2006年全国高考英语(江苏卷)试卷分析2007年山东省高考英语新题型——"阅读表达"题解析英语高考完形填空题的应试策略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途径新探英语教学中真实语料的选择与使用任务教学法研究及在中国的应用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一节外教口语课的启示《英语课程标准》体现的理念及对教师的要求关于对中学英语教师进行语言教学理论培训的研究报告《英语》(新标准)(小学三年级起点)第一册 Mole 4 Unit 1教案设计《英语》(新标准)(小学三年级起点)第四册 Mole 2 Unit 1教案设计英语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异及对口语教学的启示《英语》(新标准)(高中阶段)第二册必修2 Mole 2 No Drugs-Listening and Vocabulary 与Speaking教学案例"新标准杯"基础英语教育教学优秀论文大赛首届全国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新教材新理念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及突破国家《英语课程标准》问答与中小学英语教师谈论文写作中国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职业高中学生的外语学习策略幼儿英语教育的误区及对策英语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策略和方法附加疑问句特例集锦中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调查与训练阅读任务与词汇习得的相关性研究Teacher Training Manual (2)"动词+up"短语集锦英语的倒装山东省高中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探究式学习初探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Roles of Training Materials in Continuing Ecation of EFL Teachers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角色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发展性教学评价关于分层英语教学的报告研究型教师--教师发展的方向教学行动研究在高中英语教材整合中的应用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处理听录音的环节Numbers 1-10的教案设计看图作文题型特点及解题方法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形成性评价的原则及其方法举隅基于档案袋的英语学习评价"England, my England"的教学设计和反思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课堂过程用语新课标英语教材与教学问答2005年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英语学业考试命题指导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高中不良英语阅读习惯及对策如何理解与实施高中阶段写的教学英语教学中的综合课程整合探究Perfect Partners: Teacher Development with Teaching ResourcesChinese music has a long history的教案设计小学英语教学--问题与趋势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课堂实践高中英语新教材阅读课的教学策略外语课堂观察:从教师评价到教师专业化发展任务型教学中的真假任务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观摩课新视角:教师的言行和学生的反应Holidays 的教案设计研究型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多元智能来教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英语》(新标准)教材与教学问答英语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界定及理据新课标与词典教学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泛读课程关于开设英语影视欣赏课的构思同伴结对观摩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应正确对待评课-- 一次公开评课引起的反思英语教学的理念和原则高中英语趣味课堂教学探究高中英语课堂情景式教学探究浅谈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效率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英语教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分析英语完形填空解题步骤理科班英语作业布置新尝试英语语法教学探究英语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问题初探有效教学,英语教师的追求仁爱版英语教材中性别角色的研究深层理解非谓语动词,攻克高考难点Symbols in A Farewell to Arms亲子阅读为幼儿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浅谈早期阅读习惯培养的方法和技巧英语语法教学优化探析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学生英语学业自我概念及其对教学的启示多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思考国外当代交际语言教学综述及启示教学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反思——《英语教学策略论》导读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浅谈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餐垫式小组活动——一种简单而实用的英语合作教学法整合教材灵活教学别忽视了英语教学中意志力的培养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谈活用高中英语知识如何进行有效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新课标下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探究英语教学中实施高效课堂的观察探讨情景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初探如何化解英语课堂中的“抵触情绪”浅谈赏识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从衔接和连贯评《师说》两种英译本运用自主学习,做到三教三不教高等学校基础英语教学研究兴趣能力毅力——浅谈如何提高农村英语教学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状况调查与分析谈英语薄弱学校基于复习课提高英语水平的有效策略英语教学中师生教与学方式的转变研究对农村学校英语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英语教学中设计任务应注意的问题探讨中学英语与中职英语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关于培养学生英语有效阅读的方法研究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培养初探英语教学创新过程中的快乐体验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模式实现英语“有效课堂”不是梦浅谈构建高效英语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新课标背景下高考英语模拟试题命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刍议高中英语单词教学课标课改课堂--新课标下“交流--互动”方式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素质化的探索--《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提高中职生英语课堂的有效性如何教好英语语法的一般现在时基于新课改背景下探讨英语的教学方法换位思考在语法教学设计中的运用如何有效提高学生英语词汇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英语,如何让我爱上你浅谈职业教育下的英语合作教学中职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策略探讨I nfluencesbySino-AmericanCulturesonOralCommunication谈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公共英语教学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艺术类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探究英语课程任务型教学研究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浅议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英语听说教学思考学生英语写作困难的访谈调查浅谈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方法浅议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写作合作互动式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改革英语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潜能高中学生英语作业的研究与思考浅论中职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浅谈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浅谈高中英语有效课前预习策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索浅谈外语学校英语多元校本作业对学生课业的有效评价故事教学在英语课堂上的有效运用浅析英语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浅议小班化英语课堂有效词汇教学研究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由主体学习需要谈英语教学导入优化以生为本,自主合作,提高试卷讲评课质量浅谈如何提高中职英语教学效果英语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中职英语教育与英语文化背景的渗透以情促学以情促教

陈炽

“双一流”建设以来,哪些高校发表最多的Nature & Science论文?

作为国际上最为知名的两大综合性学术期刊,Nature和Science(后文统称为N&S)旨在发表原创性强、观点新颖、影响广泛,并且对整个科学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突破性发现。自十九世纪创刊以来,两大期刊已经发表了摩尔根的“果蝇实验”、引力透镜效应、DNA双螺旋结构、南极臭氧空洞等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研成果。由于竞争激烈,所有投稿至这两大期刊的原创文章中仅有不足8%被接收和发表。因此N&S发表的论文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学科领域内的最高水平,而N&S发文数也是比较国家和机构基础研究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时值首轮“双一流”收官阶段,那么“双一流”建设以来,哪些高校发表最多的N&S原创论文(类型为Article的论文)呢?软科(ID:zuihaodaxue)整合了2012-2019年内地高校作为通讯作者单位(含共同通讯作者单位,因此同一文章可能被统计至多所高校的发文中)的发文数据,对各大高校在“双一流”建设前后的表现进行了对比分析。内地高校“跨越式”发展首期“双一流”建设以来,中国内地高校整体上呈现出“跨越式”发展,N&S发文总数从2012-2015的108篇增长至2016-2019年的391篇,增幅高达262%,各层次高校均进步显著。2012-2015年,中国内地仅有32所高校作为通讯作者单位在N&S发文,其中的19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发文90篇,9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发文10篇,4所非双一流高校发文8篇。而同样在4年时间内,2016-2019年作为通讯作者单位在N&S发文的内地高校数量增至90所,其中37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发文高达300篇,26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发文90篇,27所非双一流高校的发文数也达到了70篇。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延续强势增长的同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非双一流高校也成长为内地高校顶尖论文产出的重要力量。3所高校完成从“0”到“10”的突破2016-2019年,中国内地共有10所高校作为通讯作者单位在N&S发表10篇以上的论文。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南开大学3所在2012-2015年没有N&S发文的高校,在首轮“双一流”建设期内,完成了从“0”到“10”的突破。“双一流”建设以来,国科大的N&S发文数达到了47篇,在中国内地高校中仅次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居第3位,增幅高居内地高校首位。分年度来看,2016-2019国科大的年度N&S发文数分别为3篇、6篇、15篇、23篇,连年保持快速增长。作为一所发端于中国科学院的大学,国科大具有十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科研底蕴,据其官微消息,全校现有研究生教师14564名,其中院士295人,博士生导师6995名,博士生数量更是高居全国第1。有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作为重要支撑,这所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的创新型高校已逐渐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力。上海科技大学以20篇的发文数位居内地高校第7位,非双一流高校首位。近年来这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的高校,在成果产出、科研创新等方面屡创佳绩。在2020年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上海科技大学居全国高校第62名,非双一流高校第2名;在2020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更是首次进入世界500强的行列。作为一所老牌名校,南开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以来的N&S发文也达到了10篇,在内地高校中排名第10位。这10篇发文都来自于最近两年内,可谓厚积薄发。2019年,Nature在8期品牌专刊中分别介绍了南开大学的化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多个院系;在2020年过去的8个月内,南开大学的N&S发文数已经达到5篇,距离再创新高仅有一步之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百年南开值得期待。这两所西北高校突出重围在发文数排名前15的高校中,有两所来自于西北地区的高校,分别是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2016-2019年,西安交通大学作为通讯作者单位累计发表N&S论文9篇,在西北地区高校中稳居榜首,且4年内均有文章发表。在这9篇发文中,有6篇来自于材料科学领域,体现了该校在该领域的强劲实力。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建有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全国首批一级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7年被评为首批一级国家重点学科,2017年纳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序列。在2020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当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更是进入到全球前40名的行列。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等领域教育和研究为特色的重点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全国第一架小型无人机、第一台地效飞行器都诞生于该校。“双一流”建设以来,西北工业大学作为通讯作者单位累计发表N&S论文6篇,在内地高校中居并列第13名;2019年,西北工业大学生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单位在Science同一期发表了3篇原创论文,并以“反刍动物基因组”为专栏,登上了当期封面。这些优异的成绩,足见西北工业大学在基础研究领域也具有不俗实力。这所“新型高校”表现优异2018年,由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等知名学者发起创办,中国第一所民办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获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2018-2019短短两年时间内,西湖大学已经作为通讯作者单位发表N&S论文5篇,在所有内地高校中并列第17位。进入2020年,西湖大学同样表现优异,目前已发表Science文章3篇,其中周强团队的文章“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recognition of SARS-CoV-2 by full-length human ACE2”登上了Science封面,成为新冠疫情爆发以来Science所刊载的第一篇有关新冠病毒的封面论文。随着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西湖大学未来或将成为在基础科学研究、技术原始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年轻力量。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原始动力,也是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双一流”建设以来,随着科研经费投入不断加大,我国基础研究水平的提升有目共睹,顶尖论文的产出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但在目前,我国基础研究的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仍有较大差距,如美国每年的N&S的发文数高达2000余篇。因此,继续保持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队伍,努力产出更多顶尖科研成果,仍会是未来“双一流”建设的重点内容。免责声明:数据来自软科。在此鸣谢若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彼岸岛

教育部又发通知,高校科研、研究生学习将有大调整,网友:支持

长期以来,在高校当中,SCI论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所谓“SCI”,其实是指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编辑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类刊物,这个刊物会从全球众多学术期刊中收录部分影响力比较大的期刊,而发表在SCI收录期刊上的论文就是SCI论文。近些年来,SCI论文已经成为高校人才评价、教师职称评定、学位授予、学科评估、学校排名的核心指标。然而,在过度追求SCI论文的同时,很多高校科研人员不再优先考虑研究成果的实际价值和意义,“水”论文、“垃圾”论文也大量出现,这不仅破坏了我国的学术风气,还造成了我国教育资源、科研资源的浪费,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也受到较大影响。为了推动高校回归学术初心,净化学术风气,今天(2月23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很多网友表示支持。接下来,笔者对教师和研究生比较关注的几个问题详细说明一下。一、不同科研,分类评价我国高校开设有很多学科,不同学科的科研是不同的,比如工学类学科,这类学科与实际联系紧密,科研成果一般可以在实践中得到很好地评价,但是,理学类学科一般都是基础研究,这类学科的很多科研成果与实际生活的直接联系并不多,所以,论文是理学科研成果的主要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类型的科研工作,教育部作出了不同的规定。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类科研,不以论文作为单一评价依据;国防科研,一般不把论文作为评价指标;基础研究,坚决摒弃“以刊评文”,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直接判断依据。二、今后如何评价学术水平?取消SCI论文的地位,那今后如何评价学术水平,就成为高校教师和研究生重点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教育部在通知中提出,要完善学术同行评价。同行评价是科研评价的通用做法,简单来说就是邀请同一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学术成果、科研价值进行评价,这种学术评价方式在国外被广泛使用。针对同行评价,教育部也作出了规定。在此次发布的通知中,教育部要求学者遵守学术操守,负责任地提供专业评议意见,不能简单地以SCI论文相关指标和国内外专家评价评语代替专业判断。同时,教育部要求对评审专家的实际表现、学术判断能力、公信力也要开展相应的评价,并建立评审专家评价信誉制度。三、职称评聘,学位授予近些年,很多高校在选聘人才时,都会对应聘者的论文发表提出明确的要求,很多高校的青年教师要想获得更高的职称、更高的收入,也被要求发表高影响因子的论文。在此次发布的通知中,教育部明确要求,在职称(职务)评聘中,不以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判断的直接依据。研究生们同样被“SCI论文”折磨得很苦,很多高校都要求研究生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SCI论文才能毕业,有一位网友直言:“论文导向给研究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种不良风气摧毁了很多研究生的创造力。”在此次发布的通知中,教育部明确提出,学校要结合学科特点等合理设置学位授予质量标准,不宜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但是,教育部科技司负责人也提到,在一些基础学科,导师和院系从科研能力培养、科研实践训练的角度出发,对学生提出相应要求是合理的,也是符合人才培养需要的。你对高校的科研现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在下面评论,也欢迎大家关注我。

狼少女

“双一流”建设要重视加强基础研究

图片来自网络基础研究以深刻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等为基本使命,是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源泉,是培育创新人才的重要支撑,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是未来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坚持服务国家目标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加强基础研究;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应用研究;加强高校重点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基础研究成果最先转化到课堂,编写成教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科教融合。科学研究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科学研究是各学科领域获取最新知识的直接途径,是教师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是教师完善教学方式的核心方法。科学研究的过程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过程,教学过程与科学研究过程密不可分,互相融合。教师与学生不是各自独立的主体,教师的任务不止是教,学生的任务也不止是学,教师与学生组成团队共同完成科学研究,在知识生产的同时也使知识得到了有效的传播。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环,也是时代对高校的要求。要实现国家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转变、建设现代化的国家必须有众多的一流大学和大批的一流学科。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大学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科技的主导力量,而基础研究又是国家科技的基础和先导。重视基础研究工作,谋划高校基础研究发展,是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人类文明进步是靠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推动的。任何新技术的发明都离不开基础理论的支撑,离不开基础研究。基础研究的每一项突破都为人类认知客观规律、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展现新的前景。物理学的研究进展对整个物质世界的工程技术产生了决定性的改变,电磁学的发展和完善等完全改变了现代工程技术走向,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我们成为了现代人。基础研究是技术发明的先导、是应用开发的源泉,加强基础研究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积累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是跻身世界科技强国的必要条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设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高等教育系统当务之急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及时地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学科方面的优势,全面提升我国基础研究水平,全力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荣誉主编李志民)

教研论文写作不知从何入手?不妨看看这些选题思路

作为教师,仅仅埋头教书显然是不够的。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名学习者和研究者。但在现实中,不少老师对教学研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总觉得教学研究无从做起,反映到教研论文的写作上,则常常感叹“没什么东西好写”。其实,教学研究其实是“有心处处皆文章”的。特级教师王国芳老师从自己开展教学研究、撰写教研论文的实践体会出发,梳理了部分教研论文选题的基本途径,希望对老师们有所帮助和启发。——教材研究中获得选题研究教材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顺利实施的基本前提,也是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一。教材研究既可以是常规性的,也可以是非常规性的。常规性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教材的分析,即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总需要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加以必要的分析,对教材内容与社会现实、教材知识点与学生实际的关系加以认真的分析;二是对教材的处理,即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作相应的取舍、整合与调整,以提高教学教育的效果。非常规性的研究,最常见的是教材指瑕,即对教材内容中存在的不当之处进行探讨与论证;除此之外,教材建设也是一个重要部分,即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考,对教材的编写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无论是对教材内容的一点独到的、有见地的分析,还是对教材内容的一次成功处理,也无论是对教材中一处瑕疵的分析与探讨,还是对教材建设的一点微小建议,其实都可成为我们撰写政治教研论文的有价值的选题。——钻研教法中获得选题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乃至学生的发展。每一位想要在教学工作中有所成就的教师,都必须深入钻研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当然,钻研教法既可以是宏观上的,如对某一种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实施进行研究;也可以是微观上的,如对教学的某一个细小环节进行精细化设计、对教材的某一个具体知识点的教学进行具体剖析,等等。只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肯于钻研教法,便不难从中获得大量的撰写教研论文的选题。特别是对教法的微观钻研,对我们一线教师而言,内容更丰富、天地更宽广:新课如何导入、难点如何突破、重点如何突出,学生如何参与、教学目标如何达成、问题如何设计、素材如何引入和运用、学生活动如何组织,等等,是教师每一次课堂教学中都需要考虑的问题。——实践反思中获得选题有名家曾言:“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育反思能成为教育行家。” 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实践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性。教师只有通过对自身实践的自觉反思,不断地总结成功的经验,不断地克服发展中的不足,不断地扫除成长中的障碍,才能不断地校正前进的方向,从而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走向成长。当然,教师实践反思的范围是很广的,从反思的内容看,除了“教育反思”外,还应包括“教学反思”“教研反思”以及其他工作反思;从反思的性质看,主要可分成“总结经验型”(即对实践中的成功之处进行的反思)、“反思失误型”(即对实践中的不足之处进行的反思)和“问题研究型”(即对实践中碰到的现实或理论问题进行研究)三种。反思即研究,成果即论文,实践反思自然也是政治教师获得论文选题的重要途径。——课堂观察中获得选题课堂观察俗称听课,是教师上课以外的所承担的另外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专业技能。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加以专业化的思考讨论,不仅对上课教师是一种业务上的帮助与提高,而且对听课者即课堂观察者本身而言也会有莫大的启示与收获。就专业的课堂观察而言,观察者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首先要确定本节课主要观察什么(即确定本节课的课堂观察的观察点)和怎样观察(即确定观察的方法和所要用的观察技术,通常是制作与观察点相适应的课堂观察量表)的问题,而这本身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与探索。在具体的课堂观察过程中,最易引起观察者思维兴奋的两个问题往往是课堂的亮点与不足。亮点亮在何处、因何而亮、有何值得借鉴甚至推广价值,不足之处问题出在哪里、如何改进、有何启示,等等,也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另外,在课堂观察中,观察者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往往能发现自己在上课过程中未察觉、未引起重视或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产生“旁观者清”的效果,从而进行进一步思考。——解题探讨中获得选题题目的解答、练习的讲评是教师很重要的一项基本功。但题目的讲解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题目的讲解,大概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对答案,即教师在讲解题目过程中仅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二是明思路,即教师不仅把答案告诉学生,也把答案的来龙去脉也告诉学生;三是析特点,即教师不仅仅是分析题目的答案,而且也注意对这个题目或此类题目的特点进行分析与概括;四是寻启示,即教师在做好上述三步工作的基础上,还能进一步分析该题对学生平时学习、考试的启示与借鉴。据此,也可以把教师分成优、良、中、差四个层次。那些只会“报答案”的老师很难称得上是合格的人民教师,只有那些能“析特点”、“寻启示”的老师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如果我们在平常的试卷讲评中,能够把一个题目讲到第三、第四个层次,用文字组织起来,其实就是一篇不错的论文了。——高考研究中获得选题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必定要关注高考,要善于研究高考,能准确把握高考的脉搏,进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高考研究也是政治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一个很宽广的领域,主要包括试卷评析、命题研究、教学导向三个方面。试卷评析,既可以是对试卷亮点的评析,也可以是对存在的问题或值得改进之处的评析;既可以是对个别试题的评析,也可是对试卷中的某一部分综合评价,还可以是对整份试卷的整体评价,等等。命题研究,既可以是命题策略、试题设计方面的研究,也可以是命题预测方面的研究,还可以是命题取材方面的研究,等等。教学导向,可以研究试卷对学生学习和应考的导向,也可以研究试卷对教师教学的指导意义,甚至还可以研究高考对教师命题方面的指导作用,等等。——学法指导中获得选题学法指导对很多政治教师而言,可能还仅仅是一个“说起来重要”的问题,我们的很多老师往往只注重教法的研究,而忽视甚至根本没开展对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从某种角度说,学法指导是我们政治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撰写教研论文的一个全新视角。学生学习政治学科主要是要做好“看”“练”“思”三件事,所以,政治教师的学法指导也应围绕指导学生“看好”“练好”“思考好”三个目标进行。但要让学生“会看”“会练”“会思考”,真正做到这“三好”,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聚焦热点中获得选题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教育和教研的一条重要原则。从时政热点中获得选题,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时政热点的学科透视,这是一些学科特别是政治学科所特别要关注的。因此,作为教师,必须领会与把握重大时事、党和政府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关注新近发生的重大时事政治事件,并把它们渗透在平常的学科教学中。这也是一些学科特别是政治学科教师在教研论文选题上具有的优势与特色:可把聚焦热点作为获得撰写教研论文选题的重要来源。另一类是教育热点的深度探讨,是所有学科的共性。——教育阅读中获得选题阅读是教师优化知识结构、拓展视野、锤炼思维和思想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在教育阅读中,能够不断发现问题,获得写作的题材和灵感。当然,教研论文的选题途径除了上述几种,应该还有很多,如现场学习、教学调研、杂志征稿等均是获得选题的有效途径。其实,在平常的教学研究实践中,我们缺少的不是撰写教研论文的选题,而是对选题的发现。要解决教研论文“没什么东西好写”的困惑,关键在于我们要把工作做细。只要我们把工作做细,细到深处——我们或许就能体会到“有心处处皆文章”的境界了。在这里为需要撰写教师职称论文的教职人员提供一个论文撰写参考资料查询网站——掌桥科研【一站式科研服务平台】。zhangqiaokeyan.com/LBJH-hjy-2020072302他收录了中文学术21000+种期刊,7100万+篇论文,完全不需要担心知识储备量不够的问题,基本上你需要的论文都能在上面找到。而在收费上,按篇幅计费0.2元/篇的起价相对于知乎更为友好。我在这里为大家找了几篇2020年最新的教职论文参考资料,有需要的可以进行下载:新课程理念下文综命题的一次有益尝试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teaching-monthly-middle-school-edition_thesis/0201274075125.html?from=lbjh-2020072302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解析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chinese-class-inside-outside_thesis/0201276881118.html?from=lbjh-2020072302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类型和解题策略分析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new-university-entrance-examination_thesis/0201215660734.html?from=lbjh-2020072302编辑:HJY

李侗

解读新政策《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若干重点举措》

今天看到科技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 中科院办公厅 工程院办公厅 自然科学基金委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若干重点举措》的通知:“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进入大科学时代,科学、技术、工程加速渗透与融合,科学研究的模式不断重构,学科交叉、跨界合作、产学研协同成为趋势。经济高质量发展急需高水平基础研究的供给和支撑,需求牵引、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战略意义凸显。第3点:切实把尊重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完善适应基础研究特点和规律的经费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增加对“人”的支持。重点围绕优秀人才团队配置科技资源,推动科学家、数学家、工程师在一起共同开展研究。落实科研人员在立项选题、经费使用以及资源配置的自主权,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切实保障科研人员工作和生活条件,强化对承担基础研究国家重大任务的人才和团队的激励,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探索实行年薪制和学术休假制度,对科研骨干在内部绩效工资分配时予以倾斜。加快推进经费使用“包干制”的落实落地。认真落实《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安排好纯理论基础研究、对试验设备依赖程度低和实验材料耗费少的基础研究项目间接费用。第7点:改进基础研究评价。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注重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尊重和认可团队所有参与者的实际贡献。基础研究评价要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反映基础研究特点,实行分类评价、长周期评价,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注重基础研究论文发表后的深化研究、中长期创新绩效评价和成果转化的后评价工作。对自由探索和颠覆性创新活动建立免责机制,宽容失败。高校、科研院所要严格落实《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要求,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从此次这个新的政策来看,国家这次把保障科研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写进了政策,而且是以白纸黑字的形式,足以说明以往科研人员的待遇,特别是基础研究类科研人员的待遇是比较低的。当然,这也是纸上说说,具体还要看各大高校的现实做法。如果连这种白纸黑字都只是一句口号,那可能再过几年国内真的没多少土鳖愿意搞基础研究了。比如说,在很多普通大学,搞基础研究的教授,一张独立的办公桌都没有,这种连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没有的大学,怎么能要求教授做出如何厉害的研究成果?当然,很多搞工科的教授会说,基础研究在家里也可以做,也一样能做出世界级成果,对周围的条件要求不高。遇到这样的,也只能这样对他说,以前的基础研究也许可以在家里搞,但是现在快速发展的基础研究已经不允许这样搞了,不信可以亲自去试试?还有一点,将来会实行长周期评价,鼓励代表作。也就说,以后每年要求发表多少文章这种旧制度应该会被废除。可是,去看看各大国内高校就可以知道,现在的做法恰恰是没有分类评审,不管是工科、理科、文科,都统统要求每年必须做多少科研工作量,说现实点就是发表多少篇SCI,SSCI论文,根本不会去管什么长周期评价。因为每一任领导做个3年或者5年就调走了,剩下一堆烂摊子,变来变去,没领导愿意等个10年8年再去评价你十几年前的那篇论文到底好不好,领导耗不起,当然教授也耗不起。因此,这些鼓励基础研究的新政策能不能落到实处,还是一大巨大疑问。如果不能,起码也会给这些领导提个醒:不能再瞎折腾大学里面搞基础研究的教授们了。

力牧

十年磨一剑,基础科研的不易,浙江大学连续发表多篇SCI顶刊论文

基础科研的重大突破在科技部不唯SCI论文的大潮流下,2020年3月5日,浙江大学再次在世界顶级科技期刊《nature》发表论文,这是2020年浙江大学收获的第五篇顶级NS主刊论文,一月份两篇《Science》,2月份一篇《nature》一篇《science》,3月份刚开始浙江大学再次发表一篇《nature》凸显浙江大学的科研实力,这篇刚发表的科研论文首次在纯净的重费米化合物中发现铁磁量子临界点,并观测到奇异金属行为,为世界研究量子相变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有助于揭示奇异金属行为的共同起源,提升了中国在重费米子研究的国际影响力!真实与价值的体现基础科研的价值体现就会SCI论文的影响力,浙江大学袁辉球教授用求是的真实精神和价值体现实现了重大科研突破,这也是袁辉球教授在加盟浙江大学后发表的第二篇《nature》主刊论文,十年磨一剑的基础研究终现成果,重费米子体系具有丰富的物理内涵,是研究演生量子态和量子相变的理想材料体系,袁辉球教授团队在未知的物理领域中抹黑前行,鼓励自己的学生和团队成员:“做科研不要惧怕冷板凳,不要追着科研领域的热点,要有自己坚持的科研目标。”科研是一个求真的过程,并不是比速度,真实的科研创新和突破其实并不多,尤其是基础科研领域,是一个摸索论证的过程,十年努力也可能换来一场空,然而一旦有突破就是重大突破,一篇有价值和影响力的顶刊论文,比上万篇的灌水和虚假数据论文要强很多!追求数量的SCI论文早该被废除对于基础科研工作人员来说,发表SCI论文是工作的总结,然而在国内浮夸的科研风气带领下,把SCI论文变为简单的数量攀比,例如:2019年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的一名博士毕业生因为发表46篇第一作者或共同一作的SCI被评为优秀毕业生,跟可怕的是这名拿SCI灌水的医学博士生竟然是外科医学。46篇的SCI论文并没有多少的科研价值,反而是浪费大量的科研经费和外汇用于版面费,正是因为国内存在这样的风气,有中国这些为了发表SCI论文不惜花费重金的科研机构存在,SCI期刊杂志数据库越来越多,更有很多学者为了满足国内对SCI论文的巨大需求,通过各种手段来敛财,例如南京大学著名校友周国城,这名科研投机者在退休后通过“小聪明”,连续5年被评为世界高引学者,2020年却被世界多名SCI主编揭示其中的秘密:科研成绩不佳的周国城在2003年退休后,创办了一所无实体的科研机构Gordon生命科学研究所,任何科研人员都可以加入这个无门槛的研究所,周国城利用这个研究所作为署名单位,有时会用化名自己审稿,或者让其他加入这个研究所的“同事”进行审稿,然而助推周国城成为高引学者的“同事”们里面有大量的中国科研人员,甚至很多都是所谓名校的知名教授!也让周国城的科研数据暴增,2003年周国城退休之前,发表论文168篇论文,论文总引用次数约2000次。然而在2003年~2020年周国城退休后的17年间,发表论文数量飙升至602篇,论文总引用次数暴增35倍,高达71041次。其中的数据大家慢慢品,与周国城相关联的国内教授数量众多,这也是为何科技部下达不唯SCI论文的决定!基础科研领域靠SCI论文,应用学科类的SCI论文就是浪费外汇,直接在国内发表即可,欧美应用学科更多的是推向市场,因此在欧美的无效的应用论文和专利非常少,而在中国却存在大量无效的应用科研论文和专利,一名应用型的外科医学博士发表46篇SCI论文,这样的外科医学博士能做手术吗?把实践的时间全用来写论文,他还拿得起手术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