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国家级期刊《教育传媒研究》刊发,不惜篇幅赞《国学传承人》翠湖寒

国家级期刊《教育传媒研究》刊发,不惜篇幅赞《国学传承人》

1月1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电视台主办的《教育传媒研究》2020年第1期杂志刊发,在主要固定版块《媒介务实》中不吝言辞,盛赞中国教育电视台《国学传承人》节目。《教育传媒研究》杂志《在时空、角色、逻辑上下功夫——中国教育电视台〈国学传承人〉传播创新初探》是原北京电视台副台长、副总编辑李岭涛在《教育传媒研究》上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旨在探讨各级各类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栏目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并以中国教育电视台《国学传承人》为例,指出该档节目的传播时空创新、传播角色创新和传播逻辑创新是眼下解决“代入感不强”“逻辑不清”“同质化严重”三个主要方面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赞扬了《国学传承人》节目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示中华审美风范。《教育传媒研究》创刊于2016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贡献。《教育传媒研究》版权页2019年3月12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这一热点话题回答了两会记者的提问。他特别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伍!今后将加强传统文化的研究和阐释,特别对中华文化经典,要按照创新性发展,创造性继承,加强研究和阐释。”如何让青少年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备受社会各级各界人士的特别关注。近些年的各级各类青少年教育节目层出不穷,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节目。但是,我们不难发现,与社会各界的深切期盼相比,各级各类电视媒体在教育青少年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仍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而中国教育电视台《国学传承人》节目的横空出世,正如李岭涛先生撰文所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样的差距,其大胆创新之举让栏目高度和节目品质方面均高于其他同类型青少年教育节目。李岭涛在《教育传媒研究》杂志上盛赞《国学传承人》节目李岭涛在《教育传媒研究》杂志上盛赞《国学传承人》节目李岭涛在《教育传媒研究》杂志上盛赞《国学传承人》节目李岭涛在《教育传媒研究》杂志上盛赞《国学传承人》节目李岭涛特别指出:《国学传承人》栏目主创团队通过在演播室搭建一个个历史场景,实现了对当下同类型电视节目的超越。首先,他们通过对表演场景的美化,对服装的精心设计,对化妆的精致要求,对后期工作的精益求精,彰显出他们对节目“可视性”的尊崇;其次,他们设计了区别于节目录制主场区的“第二现场”,邀请教育界、学界和业界的大咖作为点评嘉宾,适时对现场青少年的节目进行非常有针对性的点评;然后,他们在演播室构建了一个“穿越”时空,以便青少年感同身受相关历史情景,并由青少年引导广大观众也如临其境地进入相关语境。这样做的好处是既有助于加深现场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又能帮助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把握到科学的、准确的历史文化知识。《教育传媒研究》杂志部分页面《国学传承人》自2019年12月22日开播以来,节目品质受到广泛好评。在《国学传承人》栏目主创团队的精细设计下,许多节目都表演得十分精湛。例如在节目《诚信是金》中,药铺小掌柜自立了门户,为了提高产药速度减了几道工,又因想降低产药成本少了几分料,后来老爷知道后这件事后,勃然大怒,毅然决然将价值七万两白银的药材当众毁之一炬。这一把火,烧出了诚信,也烧出了责任,更烧出了中华儿女的真、善、美和中华民族延续命脉的重要力量——信,令人不禁泪目。诸如此类的节目还有许多。当小朋友表演之后,现场点评嘉宾不仅对表演该节目的小朋友给予了适当的鼓励,而且非常及时地指出了小朋友表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在《刘备伐吴》节目录制过程中,扮演诸葛亮的小朋友直接称呼张飞为“张飞”。现场点评嘉宾指出,这种称呼有悖三国时期历史文化背景,是极其失礼的行为。那诸葛亮应该怎么称呼张飞?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古人的“名”和“字”的文化知识。嘉宾补充道,只有长辈称呼晚辈、上级称呼下级时才“直呼其名”,而平辈论交时,相互之间是只能够称呼对方的“字”,也就是“表字”的,否则的话就是极度失礼的行为,历史上的诸葛亮绝对不会这么直接称呼张飞,而是会称呼其为“翼德”。现场点评嘉宾类似的精彩点评和点拨远远不止如此。《教育传媒研究》杂志部分页面《国学传承人》节目自播出以来,收到好评如潮,一时间,社会反响十分强烈。据悉,多家媒体对该节目进行了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报道;大部分参与节目录制的学生所在学校、班级和培训机构组织了大规模观摩和学习;更有来自不同地区对培养、教育青少年、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各界人士纷纷参与其中。目前,由中国教育电视台与北京云之国传媒共同出品、北京云之国传媒独家制作的国内首档青少年国学素养教育传承节目《国学传承人》第二季已正式起航,节目主题已经确定,栏目主创团队将坚持以向青少年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不畏艰辛,勇往直前,保持节目特点和坚持节目创新,让青少年的的确确传承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真正正做到“小小国学传承人”!

闻韶

学术集锦|新传大咖之喻国明篇

本期为大家带来喻国明老师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文章涵盖多个研究方向,既有对未来媒体发展的预测,也有对现有媒介环境的反思。(数据来源:中国知网,统计截止日期:2月27日)。希望本期推送能对大家接下来的学习和研究有所启发,也向优秀的研究者表示感谢。一2020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的十大特点与发展趋势——基于对《中国互联网广告数据报告(2020)》的分析来源期刊:《新闻界》2021年02期 作者:丁汉青、杨雅、喻国明关键词:互联网广告;特征;趋势摘要:本文基于《中国互联网广告数据报告(2020)》所提供的基础数据,兼及其他来源数据,归纳出2020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的十大特征与未来发展趋势:互联网广告市场承压增长;互联网广告价格上扬;互联网广告平台分化;致力于构建营销生态系统的互联网平台赢家通吃;小微广告主显示"长尾"的力量;广告主重视"以效带品";互联网原住民"自定义"品牌;线上迁移能力与需求弹性分化行业表现;销售关系向情感关系升级;政策规制旨在构建营销新生态。二技术迭代视域下的直播电商:动力模型与操作逻辑来源期刊:《新闻与写作》2021年02期作者:喻国明、陈雪娇关键词:直播电商;情感制造;圈层连接摘要:直播电商的兴起不仅仅是数字营销方式的升级,更是媒介属性的迭代。从图文时代的“颜值经济”到泛媒时代的“荷尔蒙经济”,直播场域通过情感制造重塑群体之间的互动仪式,促进产业链终端不同主体之间的要素协同,其中,主播的个人形象魅力创新了社会信任背书的形式,并以圈层文化为基点增加了社会流动性。在个体被数据精细解析的微粒社会下,直播电商弱化交易双方的买卖关系,赋予微粒个体对归属感的渴求,增强群体间的情感联结,加快了传统购物场景的媒介化升级。三试论媒介化时代媒介素养教育新范式及逻辑框架来源期刊:《中国出版》2021年03期作者:姚姿如、喻国明关键词:传播革命;媒介化社会;媒介素养教育;范式迭代摘要:所谓社会的媒介化就是按照传播逻辑的社会重构,这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传播革命给社会带来的最为深刻的影响。当传播的基础逻辑已经成为构建未来社会架构的核心逻辑和核心法则的时候,媒介素养便成为未来社会运作和发展中人的基础素养,它肩负着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个体进步的重要使命。媒介素养教育既是个体层面的教育问题,也是社会发展与宏观政策机制问题。因应时代发展对媒介素养教育范式的重塑是促进我国社会的媒介化进程的前提与保障,是提高我国民众媒介素养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满足未来智能时代传播需求、实现智能社会信息化的有力保障。四媒介使用动机与场景对用户体验的影响研究——基于认知神经传播学的效果测量来源期刊:《新闻大学》2021年01期作者:梁爽、喻国明关键词:用户动机;使用场景;用户体验;认知神经传播;传播效果测量摘要:近年来,随着移动应用技术和智能传播设备的快速发展,媒介用户的使用体验问题成为学界与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认知神经传播学,通过EEG脑电实验法和行为实验法,具体探讨媒介用户的使用动机、使用场景对其用户体验的影响问题。结果发现,动机、场景因素对媒介用户的使用体验均产生影响。其中,社会化动机主导下的用户在使用移动应用过程中产生的体验显著优于其他动机类型用户;公共场景下的使用体验比私人场景下的使用体验显著更优,且反映在可用性、易用性、满意度三个方面;另外,不同动机主导下的用户体验受到场景因素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公共场景下自我管理动机主导用户的使用体验显著优于其他用户。五推进媒体深度融合需要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来源期刊:《教育传媒研究》2021年01期作者:喻国明关键词:媒体融合;大融合;开放范式;“To B”模式摘要:文章探讨了推进媒体深度融合需要解决的被传统实践和传统理论所遮蔽了的三个关键问题:1.媒体融合应该以非内容、跨行业要素的连接整合为其发展的主流融合模式;2.未来媒体的发展必须基于开放性范式才能将互联网技术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为我所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引领潮流的主流媒体;3.未来专业媒体的功能和价值凝聚的重点应从直接的内容生产转型为内容生产提供数据与技术的支持者,新技术、新功能、新形式与新空间的开拓者以及从全社会的高度上为传播的总体平衡提供支持的保驾护航者。六非传统安全语境下的认同危机和平台型媒体的认同重构来源期刊:《传媒观察》2021年01期作者:林瑾、喻国明关键词:非传统安全;平台型媒体;社会认同;共同体;圈层化摘要:基于互联网逻辑发展起来的平台型媒体,在组织形态和内容生产方式上具有开放、多元、连接、对话等特点,在信息传播流程重塑和用户关系重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过去,平台型媒体的相关理论探讨和实践都是在常态化社会的语境下进行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得平台型媒体的机遇和困境随之暴露了出来,对非传统安全语境下平台型媒体的发展方向和出路展开思考成为一项重要议题。在社会结构遭遇圈层化变革的背景下,平台型媒体正遭遇着关系超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关系超载正解构和重构着社会认同,使得认同危机问题愈加突出,而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出现又进一步加剧了圈层化社会下的群体分裂、情绪失控和共识缺失等症候。可见,非传统安全问题造成的影响巨大而深远,而且还将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与我们共存共生,对社会认同的摧毁作用尤其显著突出。因此,平台型媒体亟需立足于当前的社会背景,进一步提升非传统安全语境下对认同危机的防范和化解能力,以一种共同体的视角,从技术逻辑到信息流动再到价值维度作出系统性的反思和探索,将平台型媒体建设为能形成人际间安全而自由的沟通连接、能实现群体间高效而优质的信息和情感交流、能推动基本共识达成并促进微型公众间民主协商的重要平台。七听觉信息在媒介用户体验中的影响力研究维度来源期刊:《新闻与传播评论》2021年01期作者:喻国明、付佳关键词:听觉注意;媒介用户体验;心理模拟理论;跨通道感觉对应理论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内容的呈现模式不断增多,听觉信息成为仅次于传统视觉信息的新的媒介呈现方式。随着听觉信息加入争夺"注意"这一稀缺资源的行列,如何利用听觉信息提升媒介用户体验,成为传媒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通过梳理、分析近年来听觉信息在媒介用户体验中的影响力研究维度发现:听觉信息既通过真实声音也通过虚拟声音对媒介用户体验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听觉信息对媒介用户注意、记忆,用户情绪、情感以及用户决策、反馈产生影响,形成听觉信息对媒介用户体验影响的内在机制;听觉信息对媒介用户体验影响的理论基础主要是跨感觉通道对应理论和心理模拟理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框架,从而促进媒介计划、体验优化、创意评估、效果评估等基于听觉信息的全链条的媒介用户体验研究,提高传媒行业的效率和质量。八冷热媒介:合成语音与真人语音的不同传播效应——基于EEG的实验证据来源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2020年12期作者:冯菲、王文轩、修利超、喻国明关键词:真人语音;合成语音;语音新闻;声音性别;脑电测试;冷热媒介摘要:该研究采用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技术探究不同声音来源(真人语音、合成语音)、不同声音性别(男性、女性)条件下,受众使用语音新闻产品时的用户体验。用问卷测量实验参与者对于语音新闻的喜爱度和信任度,在听音频的过程中同步收集他们的EEG数据,并分析不同波段的强度和快慢波比率等指标。行为结果发现:对于语音新闻的信任度和喜爱度均与声音来源和声音性别无关;受众听合成语音比听真人语音时的alpha波段的功率谱密度(PSD,power spectral density)更大,TAR(theta/alpha比率)更小;当声音来源为真人语音时,听女性声音比听男性声音的delta波段的功率谱密度更大,当声音性别为女性时,听真人语音比听合成语音的额区EEG偏侧化(FEA,frontal EEG asymmetry)更大;受众在不同声音来源、不同声音性别条件下,beta、theta波段的强度以及TBR (theta/beta比率)、IAF (indivial alpha frequency)的差异不显著。EEG结果表明:真人语音比合成语音在情绪唤起和创造性思维活动上更具优势;当声音性别为女性的时候,人们更趋向于喜欢真人语音而不是合成语音,也就是说人们对于女性的声音更敏感,更能感知女性合成语音和真人语音的区别;当声音为真人语音时,人们认为听女性的声音会比男性的声音带来更大的疲劳感;人们对于真人语音的认知负荷相对较高,即会调用更多认知资源,联想参与度更高,也就是说,作为热媒介的真人语音更能使人参与联想。九中国面临的第二道数字鸿沟: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实证分析来源期刊:《现代传播》2020年12期作者:刘淼、喻国明关键词:数字鸿沟;社会资本;使用频率;使用时长摘要:人们在信息与通信技术使用技能上的差异被称为"第二道数字鸿沟",也叫"使用沟"。通过全民性的媒介使用调查(N=4662)研究,揭示App使用频率和时长是研究第二道数字鸿沟两个不同维度的重要指标。从布尔迪厄的社会资本视角观照数字鸿沟的演化,发现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受访者使用社会资本提升类(social capital-enhancing)的App频率更高,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受访者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各个类型的App。另一个重要发现是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受访者日常使用App的数量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他们的数字技能(digital skills)水平较高。在弥合数字鸿沟的过程中,必须要认识到社会结构性因素对当下中国数字鸿沟存在的重要影响。十理解未来传播:生存法则与发展逻辑来源期刊:《新闻与写作》2020年12期作者:喻国明关键词:未来传播;传播创新;传播范式;发展逻辑;以人为本摘要:新的传播现实需要我们用全新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范式与之相匹配。因此,解放思想、把握大势、终生学习、不断创新,才是未来传媒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逻辑。开放条件之下的连接、整合、激活和协同才是互联网条件之下创造价值、创造功能的第一法则。传播的创新——无论是传播技术、传播形式还是传播内容的创新,都需要从以下三个"有利于"的价值尺度上去加以考量。责编:赵奥博

目大运寸

新闻传播考研导师特荐:合格研究生必关注的十大重要期刊!

不管是对于21届考新传的崽崽还是20的崽崽期刊阅读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对于21届的崽崽们来说,阅读期刊是你把握学界动态的最好的方式(尤其是对于跨专业的崽崽们更需要了解),对于20届的崽崽们来说,做好期刊的阅读工作可以彰显你的思考力、专业素养从而成为复试高分敲门砖。(▲ 今年考研结束后同学们关于“论文重要性”的感慨)所以具体期刊应该读哪些?怎么阅读效率更高?有哪些坑需要避开?今天叶子学姐以“影响因子”为依据不仅科学总结出了你需要关注的十大重要期刊,还手把手教你如何阅读!干货系列适合收藏起来慢慢读喔,注:影响因子是衡量期刊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也就是某刊平均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数,它实际上是某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证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的次数,与该刊前两年所发表的全部源论文数之比。一般而言,影响因子越大,意味着期刊的影响力越大。Part 1:新传十大重要期刊NO.1 《国际新闻界》可以看到,《国际新闻界》的(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2.988,应该是新闻传播学领域符合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了,它的厉害程度和重要性不必多说《国际新闻界》兼重传播学研究和新闻学研究,总体来看传播学相关内容会更多一些。除此之外,该期刊还有一个特色即每期都会设置一个话题,如11月刊的话题是“传播的空间维度”,之前还有“社会记忆研究”“健康传播研究”等,崽崽们可以关注一下每期话题下具体内容。( 期刊文章类目展示▲)NO.2《新闻记者》可以看到,《新闻记者》的(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2.755,非常高。与《国际新闻界》有所不同的是,《新闻记者》侧重新闻学研究,包括新闻史、新闻法规等,对于考新闻史和新闻法规的同学们来说,该期刊的相关内容可以作为很好的参考借鉴与延申。另外,《新闻记者》的一个特色栏目叫做实证研究,基本每期都有,可以看出对实证研究的重视,这说明什么?研究方法得学起来!(尤其是对于复试备考很有用!)还有很特别的一个栏目叫“书林一叶”,可以积累复试问题“你最近在读什么书”的相关知识。NO.3《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也不多说了,其(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2.743今年八月份开始,《新闻与传播研究》开设了一个专栏叫做“新中国新闻与传播研究70年”,不少新闻传播学70年发展的论文,对于了解学科体系和发展脉络是很有用的,非常建议大家读一读。NO.4 《新闻大学》《新闻大学》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主办,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编辑公开发行的新闻传播类期刊,1981年创刊的老牌期刊,其(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181。《新闻大学》中的论文涵盖面很广,从新闻理论、新闻史到传播学、新媒体研究,都有涉及,对了解前沿知识和理论谱系都很有帮助。NO.5 《编辑学报》《编辑学报》的论文数量非常多,虽然其(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942,但综合影响因子为1.873,且除列入核心期刊和CSSCI外,还列入了JST,是很牛的期刊了。但是《编辑学报》的部分论文对新闻传播学的同学们没有太大的帮助,所以只需要选择性得看一下理论和操作层面的相关论文即可。毕竟,“农业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途径”这类论文,出现在面试中的概率很小。NO.6《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的(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694。《现代传播》的每期论文数量都不少,包含了新闻学、传播学、纪录片、媒介经营与管理、新媒体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且基本都是前沿主流知识,非常非常应该仔细阅读。NO.7《当代传播》《当代传播》(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381,是很不错的。《当代传播》每期论文数量不少,但都不算长,大部分都是热点前沿研究。很有特色的栏目是“大美新疆”栏目,会有许多美术、摄影类的作品展示,这与它的主办单位有关,同学们只需了解即可。NO.8《新闻与写作》《新闻与写作》(2019版)的复合影响因子为1.254。《新闻与写作》与之前几本期刊类似,论文基本也都是涵盖面广、数量多、篇幅不长、侧重前沿热点。NO.9《编辑之友》《编辑之友》(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218,相比于之前的《编辑学报》,虽说影响因子略小一些,但其内容与新闻传播学更关联强,帮助大,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其刊载的编辑学相关内容与新闻传播联系紧密。NO.10《中国出版》《中国出版》与前面几位有异曲同工之妙,参见上文分析,这里就不多说喔。看完以上学姐呕心沥血为崽崽们做的剖析,对于阅读哪些期刊崽崽们4不4心里已经已经心里有个大概了嘞!接下来学姐就教你们如何阅读这些期刊!Part 2:如何阅读期刊01粗略泛读首先是浏览式地粗略泛读(各大期刊各大话题各个大佬…)了解当今学术前沿,也就是大佬们都在研究什么,了解前沿热点知识,这一步主要就是为了,把你受到启发的观点、理论记录下来,补充进自己的知识结构。02把握重点目前大部分期刊更新到2019年11月份,都可以在知网上下载的,你要选择其中对自己有帮助的论文仔细看,当然,建议这一步最好是在粗略泛读基础之上进行,那么什么是对你有帮助的论文呢?给你几点建议参考:一是与某理论有关的,以《国际新闻界》11月刊为例,空间媒介观的理论谱系就是一篇不错的论文,可以好好读;二是与研究方法有关的,复试中许多老师会提问有关研究方法的问题(研究方法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关注!)尤其是内容分析法、民族志等等,选择几篇优秀论文把研究方法吃透;三是与热点知识有关的,比如数据新闻、社交媒体等等,经过一年的学习,你一定对新闻传播学的相关热点有了比较深的了解,那就看看大佬们对这个话题是如何解答的。03学会整理这一步主要是强调崽崽们要把有用的内容整理进你聪明的小脑袋里。可以画思维导图、列知识框架等等来整理你的知识。尤其是对于准备复试的崽崽们,只有系统归类知识随时调用知识,才能应付考察会更加深入的考察。04寻找兴趣这一步主要是强调崽崽们要学会把你自己关注的、有兴趣的领域单独罗列出来,最好还是整理一个知识框架。这样做的目的是复试时如果被问到“研究计划”、“研究兴趣”之类的问题可以拎出来直接上。比如被问到这个问题“你怎么规划你的研究生学习”,你就可以用论文整理出来的理论来答“我对算法伦理相关的知识很感兴趣,“目前学界......balabala,希望自己在研究生学习中能更加深入学习......balabala”。05批判阅读不要丧失批判精神,对论文观点等都可以质疑,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停留在只是简单用理论分析热点,要以批判思维看理论,这对未来的研究生学习是非常重要的。06结合课本不管是20届的崽崽们还是21届的崽崽,这一点都是呼吁同学们一定不要丢掉基础知识,要结合基础理论联系论文,阅读论文的过程时不断夯实基础、巩固提高的过程,而不是建造空中楼阁的过程。07聚焦真题根据初试时的真题、或者能从学姐学长那里拿到的复试真题,聚焦自己考研目标院校关注的方向。不同学校有不同风格,千万不要因为一味关注大佬们而忽视了自己院校特色。学姐说:看了那么多,其实从期刊中大家可以看出来,本次推荐期刊中既有篇幅长、影响大、研究深入的,比较适合作为提高篇,又有篇幅较短的,较为聚焦基础热点的期刊。但是不管是哪种类型总有一部分期刊会成为你未求学路上的老朋友,希望崽崽们看了今日推送能够学有所获,多读论文多思考、了解前沿热点、为之后的研究生学习打好基础,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方法的阅读喔!加油!编辑|叶子学姐策划|西蒙学姐主编|西蒙学姐总编|墨墨学长【木铎考研】新闻传播学考研大本营

洪谦

四大刊热点|新闻传播学2020年第8期学界前沿

新闻传播学四大刊热点,一期一会。追踪最前沿的研究,关注最hot的话题~本期为各位带来的是《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大学》2020年第8期热点追踪。01期刊关注重点依据论文研究主题,我们划分了次级研究议题,并提取了相关论文的关键词。借助图悦在线词云图及ROST新闻信息分析工具,最终呈现出热点关注图和词频分析图。新闻与传播研究议题关注度:新闻传播史、传播法、新媒体>新闻学本期《新闻与传播研究》分为新闻学、新媒体、传播法及新闻传播思想史四个板块。其中,媒体权利、社会范式、纠错、义务性等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新闻大学议题关注度:媒介与文化研究、嵌入式传播(本期特稿)>新闻理论、新闻传播法、传播学、新媒体研究、媒介经营管理本期《新闻大学》分为嵌入式传播、新闻理论、新闻传播法、传播学、新媒体研究、媒介经营管理及媒介文化研究七个板块。其中,嵌入式传播、社会网络、并购等关键词出现最频繁。现代传播议题关注度:传媒艺术>新闻学与传播学>新媒体研究>传播文化>传媒经营与管理、传媒教育、哲学社会科学前沿>传媒观察本期《现代传播》分为传媒观察、传播文化、新闻学与传播学、哲学社会科学前沿、传媒艺术、传媒经营与管理、新媒体研究、传媒教育八个板块。其中,传播、艺术、场景、话语分析、自我呈现、身份认同、亚文化等关键词出现最频繁。国际新闻界议题关注度:新闻学研究>谣言传播研究(本期话题)、传媒经济学研究>名家访谈、新闻传播史研究本期《国际新闻界》分为谣言传播研究、新闻学研究、名家访谈、传媒经济学研究、新闻传播史研究五个板块。其中,新闻透明性、网络谣言、话语、叙事等关键词出现最频繁。四大刊热点关键词总览(四大刊高频关键词一览)由以上多图可以发现,各大期刊关注度不一。借助ROST软件进行分词统计后,制作如上词云图。其中,网络传播、话语分析、媒介艺术、社群治理、身份和职业认同等为交叉关注点。02四大刊文章汇总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本期四大刊热点追踪就到这里啦~我们下期再见!责编:赵奥博 李雨函END我就知道你“在看”

庶人之剑

一机构发布传媒学者论文排行榜被质疑:两同名学者混为一人

学术类微信公众号“remix计划”2021年1月1日发布文章《2020年,新闻传播学名师们都做了些什么研究?》,统计了部分传媒业界知名学者2020年的发文数量。文章写道: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熟悉的十位新闻传播学界名师2020年都做了哪些研究。这是我们推出的2020年学者发文年终总结第一期,本期名单包括(按发文数量排序):喻国明、胡泳、杨保军、陈昌凤、彭兰、吴飞、刘海龙、陈力丹、杜骏飞、李良荣。对于统计数据来源和范围,上述公号介绍:部分学者论文知网可能未能全部呈现,本文中所统计的论文范围为:发文时间在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29日、发布于知网收录的中文期刊中的论文。高居榜单第一位的是喻国明教授。上述公号文章盘点:2020年,喻国明教授高居论文发表数第一,全年共发表了64篇期刊论文,学术生产力十分强劲,仅个人独作就有14篇。喻国明教授的研究课题涉及5G、人工智能、直播、媒介使用、未来传播、媒体融合等多个领域。文章发布之后在获得新闻传播学界、业界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了巨大争议。例如,上述公号文章统计,来自浙江大学的著名传播学者吴飞教授有10篇学术论文:“吴飞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传播思想史、新闻传播理论、新闻生产。2020年,吴飞教授共发表了10篇学术论文,这一年他主要关注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媒体等领域。”不过,传播学界人士指出,计在吴飞教授名下的10篇文章中有4篇其实并非传播学者吴飞的作品。这4篇作品题目分别是《AI赋能、教育先行,构建人工智能生态圈》《大数据智能:从数据拟合最优解到博弈对抗均衡解》《人工智能的下一步突破——多学科交叉内禀》《多媒体信号处理的数学理论前沿进展》。学界人士指出,传播学者吴飞教授研究领域虽然广泛,但上述4篇文章的作者其实是同样来自浙江大学的计算机领域学者吴飞,两位教授同名同姓,又来自同一所高校,公号发布的时候却将两者混为一人进行了统计。2021年1月1日晚间,澎湃新闻记者从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和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两方面确认了上述学界人士的说法。根据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网站介绍,传播学者吴飞是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他现为浙江大学公共外交与战略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曾任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常务副院长。他主要研究传播与社会、传播法及新闻理论,出版著作有《平衡与妥协——西方传播法研究》、《新闻专业主义研究》。根据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站介绍:计算机学者吴飞是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多媒体分析与检索和统计学习理论。他还担任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统计系访问学(2009.10-2010.8)。他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6年)、入选“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2018年)、宝钢优秀教师奖(2019年度),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组工作组组长(2018.8-2020.12)、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指南编制专家(2018-2022)、《中国人工智能2.0发展战略研究》执笔人之一。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根据中国知网提供的作者信息显示,计算机学者吴飞的几篇论文都标注了作者来自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海石湾

传媒湃|3本新闻传播类期刊入围新版C刊扩展目录

近日,3本分别由清华大学、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武汉大学主办的新闻学与传播学类期刊入选了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2019-2020)。2019年3月25日,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正式发布了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19-2020)以及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2019-2020),包括来源期刊568种,扩展版来源期刊214种。CSSCI全称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是1998年南京大学评价中心受教育部委托开发研制的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主要收录所有来源期刊/集刊全部来源和引文信息,其数据是对中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以期刊/集刊为载体的成果产出状况和学术引用情况的真实记录。CSSCI来源期刊目录和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每两年发布一次,其中入选的期刊通常被称为“C刊”。在此次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19-2020)中,新闻学与传播学领域共收录了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主办的《编辑学报》,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编辑之友》,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出版发行研究》,湖北省编辑学会、武汉大学主办的《出版科学》,新疆日报社等主办的《当代传播》,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国际新闻界》,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科技与出版》,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等主办的《现代出版》,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复旦大学主办的《新闻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等主办的《新闻记者》,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新闻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办的《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的《中国出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等主办的《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5种。而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2019-2020)则收录了9种:上海市编辑学会主办的《编辑学刊》,广西期刊传媒有限公司主办的《出版广角》,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的《传媒》,中国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电视研究》,清华大学主办的《全球传媒学刊》,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新闻爱好者》,武汉大学主办的《新闻与传播评论》,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新闻与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中国编辑》。对比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两年前发布的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17-2018)以及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2017-2018)发现:CSSCI来源期刊目录的新闻学与传播学类并无变化,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中则新增了清华大学主办的《全球传媒学刊》、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新闻爱好者》以及武汉大学主办的《新闻与传播评论》3种。目前在国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核心期刊的评价体系主要以南京大学的CSSCI、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及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为主。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称,CSSCI通常被高校、科研院所视为最权威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机制,CSSCI的官方背景在很大程度上是其权威性的重要保证之一,被称为“中国学术GDP指数”。

漫画家

媒体刊文:摒弃“期刊崇拜”,让教师评价回归“本真”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高校教师队伍的数量增加、素质不断提升、结构得到优化,通过人才保障的方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但同时也应看到,在大发展与大变革的同时,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在新时期也同样面临着大学组织环境变化、人才竞争激烈、体制与学术制度变革等方面的挑战。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需要我们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推进过程中抓住改革推进的关键性要素,对改革过程中的核心问题进行理性判断与充分预估。师德师风是评价高校教师队伍素质的首要标准,决定了高校教师对教育实践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近年来,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得到了推进与落实。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可回避的制约因素。高校虽能够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首要标准,但无论是在优选评价还是履约评价过程中,师德师风主要还是以底线为主导,缺乏分类分级评价标准,对师德履行的引导性与激励性仍不足。在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突破传统思维定式,要以整体、系统思维进行推进,将其置于历史性发展进程之中。师德困境不能单独以规制和道德惩戒来解决,要将传统与现实、规则与境界相结合,一方面要厚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教”“良知良能”“见贤思齐”等德性精神,另一方面,高校师德建设要积极引导教师在道德观念、情操与品质方面的自觉构建,推动外在道德规范向内在信仰的转化,使教师葆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在高校具体考评中也要对师德评价机制进行进一步细化、差异化与水平化,对在师德师风方面表现杰出的能够得到真正认可与激励,同时发挥政策与舆论的积极导向效应。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是高校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的核心。在高校的改革发展过程中教师的业务能力与育人水平是一项重要工作。随着新时期的一系列改革的推动,我国高校教师在专业水平以及立德树人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挑战。由于高校教师在早期的专业化训练时期较为倾向于学者而非教学者,加之高校的薪酬、晋升等政策倾向,教师以科研为本的行动偏好尤为明显,尤其在部分高校非升即走的制度压力下,科研与教学之间形成了一种零和游戏的状态。部分教师在教育理念及方法提升方面积极性不高,立德树人的能力与水平亟须提升。与此同时,由于受到现有高校招聘中“学者是良师”的价值预设影响,在招聘考核中较为重视学位与科研成果,对本身在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较为缺乏的新教师来说未来教学困难重重。对于高校教师专业素质能力问题的审视,需要理性平和的心态,要通过制度来构建“教”与“研”的相容机制。对青年教师在注重其学术发展的同时也要对教学进行强化训练,初期适当减轻教学工作量,开设少而精的课程,建立教师与学者的双重认同。要在专业素质结构方面下大功夫,在研究生教育中融入教育类课程内容,在职业初期强化教育实践训练,缩短教师专业成长周期。在高校教师发展支持方面,要将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实、建强,通过教学共同体组建、多样化课堂教学活动等多种形式,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领域发挥领头羊作用。高校教师评价对于学校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其成效也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评价推动高校教师发展已成为提升大学质量与效益的重要手段。评价已从简单的管理工具逐渐上升为一种文化,深深地影响着高校教师的学术方式、生存与发展。项目与论文的多寡与层级成为考核及职称晋升的重要标准,呈现出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样态。现今高校教师评价的合法性基础,主要由可量化、可观测及主观判断中的指标化与要素化构成。这种客观的学术评价从原有的计数方式日益转向了引用频次,期刊的影响因子、分区及排名,进而形成精致化的计数模型。从本质看,评价是否客观,除了量化模型构建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学术研究深层次的学术品质。如果忽视学术品质,就会使学术人员“依标而术”,甚至“投机取巧”,其直接后果不仅体现在周期长、风险高、创新性研究会日益减少,同时也容易使技术理性冲淡大学对真理的追求与坚守。当前我国教育评价领域进行了深入改革,新的部署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未来的改革要基于学术研究价值本身,始终恪守求善求真的内在价值与社会发展的外在价值,摒弃“期刊崇拜”,破除学术成果的物化导向,使高校教师能够持之以恒、平心静气地做好学术研究,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作者:张媛媛、于洪波,分别系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教授,原题为《摒弃“期刊崇拜”,让教师评价回归“本真”》)【来源:光明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大运河

教师等众多教育类期刊征稿汇总

教育类文章可以发表在《读与写:教育教学刊》,《教师》,《中学教学参考》,《高教学刊》等杂志上。期刊简介:<<读与写>>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教育类期刊(主办:四川南充市文联、协办:四川师范大学、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1578 国内统一刊号:CN51-1650/G4)创刊于1979年,由著名作家冰心提写刊名,曾二次点中高考作文题,在全国同类杂志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本刊主要以各类高等院校,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及研究生,教育科研工作者等读者为对象,旨在为其提供一个发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科研论文的平台。本刊主要刊登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管理、后勤与科研管理、研究生学术初探、考试探讨等学术论文来稿以及其它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每月出刊一期期刊信息:主管单位:四川省南充市文联主办单位:四川省南充市文联周期:旬刊期刊级别:省级收录方向:万方国际标准刊号:1672-1578国内统一刊号:51-1650/G4期刊简介:《教师》杂志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登记,由海南省出版社出版的大型教育类学术理论期刊(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反映我国教育学科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服务国家建设。期刊信息:主管单位:海南省文体厅主办单位:海南出版社有限公司周期:旬刊期刊级别:省级收录方向:知网、万方、维普、龙源国际标准刊号:1674-120X国内统一刊号:46-1072/G4期刊信息:主管单位:广西教育学院主办单位:广西教育学院周期:旬刊期刊级别:省级收录方向:知网,万方国际标准刊号:1674-6058国内统一刊号:45-1372/G4期刊信息: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创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周期:半月刊期刊级别:省级收录方向:知网国际标准刊号:2096-000X国内统一刊号:23-1593/G4投稿邮箱:tougaoyun@163.com在线投稿:tougaoyun.cn教育类文章投稿:tougaoyun.cn/qikan/jiaoy

必静必清

《新闻研究导刊》进入权威核心学术期刊目录

本文来源:新闻研究导刊记者近日了解到,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新闻研究导刊》进入RCCSE新闻学与传播学权威、核心期刊目录,位列全国27位。《新闻研究导刊》是新闻传播类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2010年,是国家新闻出版署第一批认定的学术期刊,主要刊发新闻传播、传媒实务、广告创意等相关领域学术论文,聚焦行业热点,探索行业发展的新观念、新趋势、新做法,具有较强的业界学界影响力。RCCSE《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于2009年3月正式推出第1版,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科学评价体系,是国内主流的期刊评价体系。在2020年10月公布的RCCSE《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第6版)中,《新闻研究导刊》首次进入核心期刊阵营。《新闻研究导刊》编辑部负责人表示,进入权威核心学术期刊目录,体现了国内学术界对《新闻研究导刊》的高度认可,导刊编辑部将进一步树立高质量办刊的理念,继续实施内容提质工程,借鉴国内优秀期刊办刊经验,不断提升办刊质量,争取早日成为西部一流的新闻学与传播学类期刊。【来源:重庆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盗狗贼

全国高校学者中文期刊论文排行榜(新闻传播学)

转自 学术志来源 | 学术志(ID:xueshu001)原创文 | 学君 编辑:学妹本报告收录了自2006年至2018年5月中国知网收录的所有论文数据,时间跨度超过12年。学术论文是学者研究成果的直接展现,也是学者影响力的集中体现。学者排名并不是本报告的根本宗旨,而是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描摹出一个学科的学术脉络。本报告按照综合指数进行最终计算排名。综合指数是以学科核心作者的平均发文量和平均被引频次为参数的相对指标,数值100代表该学科核心作者的平均水平,学者综合指数除以100后,代表了学者的成果数与影响力相比平均水平的倍数。从综合指数排名看,排名前10名都是耳熟能详的知名学者。例如,排名第一的是来自于中国人民大学的陈力丹教授,他是新闻传播学科发文数量最多的学者。陈力丹教授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被新闻传播学界尊为“离马列最近的人”、 “一流的大师”,又被门下弟子亲昵地称作“丹爷”。排名第二的是来自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喻国明教授。喻国明教授是新闻传播领域知名专家,一直走在新闻传播学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前沿。目前,喻国明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目前仍在中国人民大学指导博士研究生,最近几年他发表的科研论文经常署两个学校。本榜单将喻国明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两个时期的科研成果进行了合并处理。清华大学彭兰教授、南京大学丁柏铨、重庆大学曾润喜研究员、中山大学张志安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靖鸣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郑保卫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暨南大学范以锦教授分列3至10名。排名靠前的学者都在学术界具有很高知名度,其学术能力得到学界同仁一致认可,他们也为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向这些优秀学者致敬。从学校分布看,中国人民大学表现抢眼,排名前10学者有3位出自人大,不愧为传统新闻传播学科强校,抢眼的数据也是对其学科实力的证明。排名前50名学者中,有35人来自于985高校,只有15人来自非985高校,其中,清华大学(彭兰、陈昌凤、史安斌、李希光、曾繁旭、王君超、李彬)占据7席,中国人民大学(陈力丹、郑保卫、匡文波、杨保军、王斌、刘保全)占据6席,南京大学占据3席(丁柏铨、杜骏飞、胡翼青),遗憾的是新闻传播强校中国传媒大学未有人入榜从被引频次看,喻国明教授仍然排名首位,被引用次数高达4186;排名第二位的为彭兰教授(对其在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两个时期的科研数据进行了合并处理),被引用次数为3708;陈力丹、曾润喜、丁柏铨、匡文波、邵培仁、李良荣、张志安、娄策群分列3至10名。从篇均被引来看,排名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重庆大学的曾润喜跃升为第一位。据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师介绍显示:曾润喜,1984年出生,2011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取得管理学博士,现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润喜研究员是一位年轻的学者,属于80后学术研究队伍中的佼佼者,从论文发表期刊分布看,除了在《国际新闻界》等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发文外,还在《图书情报工作》《情报杂志》《中国行政管理》等情报学、图书馆学、管理学等领域期刊发文,代表着一种典型的跨学科研究思维。排名第二的夏雨禾,现为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夏雨禾教授近年来研究聚焦于微博传播和舆情扩散等方面,总体发文数量不算多,但是发文期刊层次比较高,其中2011年发表在《新闻与传播研究》上的《突发事件中的微博舆论:基于新浪微博的实证研究》成为微博研究的基础文献,引用多达172次。彭兰、谢耘耕、孟建、兰月新、娄策群、郭小平、李良荣、王国华分列3至10名从总发文量来看,陈力丹教授排名第一,总发文量为495篇,核心期刊数量为412;喻国明教授排名第二,总发文量为261篇,核心期刊数量为247;丁柏铨教授排名第三,总发文量为171篇,核心期刊数量为142。从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量看,陈力丹教授排名第一,共发表论文412篇,喻国明教授紧随其后,共发表论文247篇,南京大学丁柏铨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郑保卫教授(据悉郑保卫从人大退休后,已经出任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南京师范大学靖鸣教授、中山大学张志安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乔新生教授、暨南大学范以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刘保全,7位学者核心期刊论文超过100篇。从基金论文数来看,杨保军教授排名第一,基金论文数为92,总发文量为111,占比83%;陈力丹教授排名第二,基金论文数为87,总发文量为495,占比18%;张志安教授排名第三,基金论文数为84,总发文量为116,占比72%。从作者H指数来看,H指数是2005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物理学家乔治·希尔施提出的。通俗的说,就是一个学者有H篇文章至少每篇被引用H次以上。相比篇均被引有可能造成的“一枝独秀”,H指数表明的是某学者的“百花齐放”,代表了一个学者的广泛而均衡的学术传播影响力。其中,H指数最高的是喻国明教授,其H指数达35,彭兰、陈力丹、王国华、吴飞、丁柏铨等学者的H指数超过20。本文数据来源:《中国高校科研成果统计分析数据库》、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研制全国高校学者期刊论文排名TOP50(新闻传播学)新闻传播学高被引论文分析表(2006-2017)新闻传播学热词分析(2008-2017)▲2008-2017年新闻传播学关键词云图·end·—欢迎点赞和留言,说说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