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研究与实践教学基地落户呈贡区万青社区明于本数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研究与实践教学基地落户呈贡区万青社区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段佳琪 通讯员马锐 4月8日,呈贡区万青社区与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开展共建活动,现场签订了党支部共建协议和共建专业基地协议。据介绍,协议签订后,双方将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合作开展多项活动,并将党支部共建作为党建引领的窗口,创新开启“党建+”新模式,坚持“党建+业务”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党建窗口工作新平台。社区将为学校的主题党日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等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社区引入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参与社区治理,将为辖区群众、企业开展理论宣讲、专题党课、心理咨询、民族团结宣传、廉政教育等。此次校地共建活动是创新教学方式的有益尝试,也是推进高校和驻地城市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的进一步深化。此外,在现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第三党支部为大家带来了一堂形象生动的微党课,就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如何在万青社区实践探索做了介绍。随后,双方进行了座谈,就校地共建基本情况和当前重点工作进行交流。双方表示,以校地共建为起点,在今后要以党建共建为基础和契机,通过“联学”互鉴、“联动”共享、“联建”互促等方式,开展多方面的合作交流和学习,为双方的共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希望以提高社区服务特色为目的,合作开展党员教育、为民服务等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丰富的服务内容,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来源:昆明信息港】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虽严不威

眉山市东坡区实验中学举行“教学科研与课题研究”专题讲座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培养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知水平,3月12日下午,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实验中学邀请了四川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邓达,开展了以“教学科研与课题研究”为主题的专题讲座活动。邓达以《教育叙事研究例解》为题,围绕教育叙事的典型案例,详细阐述了教育叙事研究的内容、特点、阶段及过程,分析了“现场工作”到“现场经验”、“现场经验”到“现场文本”、“现场文本”到“研究文本”等层面的构建过程,并从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研究现场、观察访谈、分析资料、研究报告等六个方面出发,讲解了叙事案例的撰写技巧。随后,部分参会教师分享了讲座的心得体会,现场交流了在教研及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疑惑。邓达针对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了解答,语言风趣幽默,两个小时的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本次培训,有效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把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切实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将学校的教育科研向更深层次推进。(文/图 郑立强、宋利)责编:张靖雯

伊甸木

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实验研究报告

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实验研究报告——地理学科运用“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策略取得教学效果的实验一、研究的对象与取样研究对象:高一学生运用“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和“先教后学,多教少学”教学模式情况。取样:选取高一(3)班34名学生;高一(6)班40名学生二、仪器设备的应用两个班均使用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课件授课三、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相关因素:学生的学习习惯、听讲状态、知识水平、教师的授课方式、授课方法、教学内容的难易都对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无关因素: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测量内容、PPT课件的使用四、操作程序与方法课题组成员就高一地理学科中《大气环境》这一学习内容在两个不同的班级采用两种不同的授课方式进行实验。首先,教师在高一(3班)采用先教后学,多教少学的模式授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先讲什么是大气,大气分层特点,然后讲解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重点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什么是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利用图示详细讲解了大气的受热过程,突破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讲解完成后,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书再学习,最后发一组本节课的验收试题。接着,教师在高一(6)班采用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模式授课,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先阅读教材第一部分,五分钟后,让学生回答什么是大气,大气分层特点,问题得以解决。然后学习第二部分: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内容,学生阅读完教材,清楚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老师也进行了强调;接着教师又设置问题,让学生迅速阅读“地面辐射和太阳辐射”一节,阅读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大气的受热过程,让学生回答了相关问题。学习任务都完成后,教师发放一组内容与高一(3)班一样的本节课的验收试题。五、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课题组成员分别把每个班级的前30名、前20名、前10名学生作为样本,对测试成绩统计,取平均值。结果如下:六、研究结果分析从上表取样数据可以看出:使用“先学后教,少教多学”教学策略远比使用“先教后学,多教少学”教学模式的效果要好很多。这是因为“先学后教,少教多学”教学策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适当点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传统的“先教后学,多教少学”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所以一堂课下来,各层次的学生掌握知识十分有限。

玻璃箱

有效教学实践研究系列文章(一)

41:16有效教学高中生物教学中构建有效思维课堂的策略探究摘要: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教育教学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努力钻研的一个课题,教学的有效性究竟指什么?我想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要落到学生的学习上,要考量学习的有效性,应该有三个方面的指标:第一个是学习速度;第二个是学习结果;第三个应是学习体验。接下来,我以这三个方面为核心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实例来探讨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的有效性。关键词: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有效性;学习结果;学习体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这就要求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相应的科学测量方法和学习的情感体验。一、提升学习速度学习的速度就是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速度实际上是指学习效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越少,说明学习效率越高,同样完成一节课知识内容的学习所花费的时间最少,并且达到的学习效果较好,这样的学习效率就高。我校高中生物常规性授课的一节课时间是40分钟,如何在这有限的40分钟内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理解程度达到最大化或能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我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充分的考虑到这一核心问题。因此在教学设计上精心打磨,对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是从学生的学习效率角度出发的。例如,本节课的导入环节的设计就考虑了学生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具体设计如下:复习提问:前面我们复习了植物激素中的生长素,大家思考:什么是植物激素?最早发现的植物激素是什么?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如何?用简洁的语言精心设计问题串,意图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在较短时间内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活化高三一轮复习的生物课堂。二、科学诊断学习效果学习效果的检测指标应该是经过学习学生所发生的变化、进步和取得的成绩。检测的方式通常是设置习题进行习题巩固。在《其他植物激素调节复习》这节课中我精选了几道例题,选题的原则是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同时也要切实的考虑到学生在高一、高二的基础做到有针对的性的设置习题。在学生看来应该感觉到题的难度不是很大但是稍有不注意就出现审题及规范答题方面的问题。课堂巩固的习题同时兼有教学环节过渡的辅助作用。因此习题设置的有效,既能做到对学生阶段性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又能帮助学生构建较为完善的知识网络。(一)设置有效的课堂巩固习题例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D.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出两重性问题设置意图:A项考察了生长素的合成原理;B项考察了生长素的运输;C和D考察了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及其表现。从以上实例来看,这道例题考察了学生对植物激素中的生长素的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和理解的情况。检测结果: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容易接受,并且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课堂的反馈效果较好。在检测学生对五类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生理作用及相互作用关系方面我选择了这样一道例题:例2.下表所示为五类植物激素的部分生理效应(+:促进作用 -: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激素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引起的生理效应不同B.在果实生长调节中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C.表中结果说明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过程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D.解除植物顶端优势只能采取去除顶芽的方法检测结果:大部分的学生能选择出正确答案,但在分析例题的时候,能发现个别学生运用的是排除法作答,对有些选项涉及的知识还不够理解,因此我要求个别学生描述分析过程。这样对学生的检测既做到了全面又关注了个别学生的知识掌握的程度。表格类的问题在高考中考察的比较多,曲线类的问题也是常见的题型,如何分析曲线,分析曲线类问题的一般程序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在高考中的得分率及答题速度。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精选了一道曲线类的例题。例3.种子的休眠、萌发与植物激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将休眠状态的糖枫种子与湿砂混合后放在0~5℃的低温下1~2个月,就可以使种子提前萌发,这种方法叫层积处理。下图表示糖枫种子在层积处理过程中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从图中可以看出脱落酸对种子的萌发起抑制作用B.在种子破除休眠的过程中,赤霉素与脱落酸之间存在协同关系C.导致种子休眠和萌发过中各种激素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D.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说明了植物的生命活动不只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检测结果:学生在分析过程中集中的表现出基础知识掌握的还算可以,但是思路不是很清晰,不能按照一定步骤解答。解题过程中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解题效率低。客观题能很好的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但若想很好的检测学生的答题规范性应该设置一道主观题,在本节课的最后为了进行综合的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设置了如下例题:例4.已知大麦在萌发过程中可以产生α淀粉酶,用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为验证这一结论,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1)α淀粉酶催化 水解可生成二糖,该二糖是 。(2)综合分析试管1和2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 ,这两支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 。(3)综合分析试管2、3和5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实验中GA的作用是 。(4)综合分析试管2、3和4的实验结果,说明 。检测结果:大部分学生表现出能分析作答,但是答案有些不规范,突出表现出还不能运用较为专业的生物学术语来书写答案。正因为设置了样一道有效的例题,才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现状,为今后的二轮复习指明了方向,最终大大提升了复习的效率。(二)布置有效课堂任务由于是高三一轮复习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在学习活动中不爱动手参与,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我布置了这样一个学习任务,具体情况如下:下面大家拿出作业纸从激素的种类、合成部位、主要作用三个方面列表比较。 巡视,待学生完成后用手机拍照上传大屏幕,大家看大屏幕,根据学生的填写情况加以补充完善,强化说明。列表比较只是一个层次的要求,反映出基础知识的记忆情况,但不能很好的测量学生对知识间联系的程度,因此我进一步追加任务:进一步要求学生来分析表格:说一说,植物激素在发挥作用时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强调: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而乙烯促进果实成熟,例如小苹果长成大苹果体现发育,青苹果变成红苹果体现的是成熟。引导分析:大家注意在细胞伸长方面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表现出相同的促进作用,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协同作用,而在细胞分裂方面,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又表现出相反的作用,我们称之为拮抗作用。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植物激素不是孤立起作用的而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三)布置有效的课后作业课后作业的布置是高中生物教学常规性一个环节,如何布置有效的课后作业,是提升课内和课外学习互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因此在本节课结束时我出示了两个方面的课后学习任务。第一个属于巩固习题,第二个主要是培养学生反思总结的学习习惯,同时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加强知识网络的构建。三、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建立积极健康的学习体验什么是学习体验?可以用两个词来简单概括。第一个是“伴随”第二个是“生发”一节精彩的高三生物复习课应该是课堂气氛生气勃勃而不是死气沉沉。有些同学在课上表现出积极主动,有些同学则习惯沉默寡言,但是这些同学也在思考,也在参与学习活动,虽然过程中表现的不是很积极,但是他们注重的是学习结果,或者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学会了哪些知识、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就是“生发”伴随着生物学科学习的进展,或者说学科知识获得的越来越多,这些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会是越来越强,这样的富有成就感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一轮复习课的有效性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因此无论课前备课还是课中的教师和学生活动的设计都应该是有效的。在教学设计上不仅要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短期教学目标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长期育人目标。主要参考文献[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2]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3]章志光,《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4]张玉彬,《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5]夏雪梅,《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9月

执爨

实验教学催化育人方式变革

“教师热学生冷,少数动多数等,假探究真结论,照方抓药无创新,时间不够草收兵……”曾流传于师生中间的一句顺口溜,道出了中小学实验教学长期存在的痛点。而如今,这些现象正逐渐成为历史。“中小学实验教学是揭示许多科学常识与科学问题的根本,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从外部学科具象迈向内部学科抽象,从而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及科学的内涵。”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王凯认为,实验教学是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却受到学校重视程度、实验设备、管理制度、考核评价等因素的制约。2019年,擘画基础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两份重磅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先后印发,在有关教学方式改革的内容中,都强调了“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前者还点明了高中阶段要“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为切实扭转中小学忽视实验教学的倾向,同年1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创新实验教学方式、提高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等8项举措。其中,“把学生实验操作情况和能力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2023年前要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依据;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有条件的地区可将理化生实验操作纳入省级统一考试”等一系列改变评价指挥棒的内容备受关注。考试不是目的。在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科研处处长、首席研究员刘强看来,我国基础教育最大的短板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强,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意见》的发布因应了新时代对中小学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能够促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改变唯分数、唯升学率的倾向,推进育人方式改革,着力培养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在《意见》的指引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地中小学纷纷行动起来。教育部层面,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办,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提供专业支持的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8届。活动累计吸引全国各地10万多名中小学教师参与,调动了广大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探究的积极性,推动了教师对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的改进创新,在充分发挥实验教学育人功能、提高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省级层面,湖南、黑龙江等省份与教育部同步,组织开展全省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以活动促教促练;湖北将中小学实验教学纳入“国培计划”,2020年对来自全省36个贫困县中小学负责实验教学的教师或学校专职实验员共740人进行了培训;山西不断完善实验教学装备投入机制,坚持城镇乡村统筹,均衡配置实验装备,截至目前已建成中小学校实验室14606个,实验室使用面积达115.2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达14亿元。《中国教育报》2021年04月17日第7版 作者:本报记者 刘亦凡

其生之时

让探究真正在课堂发生 郑州中学国际部开展科学实验课教学实践

大河网讯 “我们用矿泉水瓶模拟人的胸腔,用吸管代表气管,气球代表人的肺,最下面的气球膜表示膈肌,当把‘膈肌’向下拉时,‘肺’膨胀,外界气体就顺着气压差吸进来了,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吸气过程……”,高三二班赵明明同学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肺部通气模拟装置向同学们绘声绘色地解说。学生在生物实验课上进行肺通气模型演示这是郑州中学国际部高三年级的一节科学实验课,内容是AP生物的人体生理学。为让同学们更加生动形象地学懂弄通肺部通气的原理,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生物实验室,让同学们利用矿泉水瓶、气球、吸管、橡皮筋等简易材料,亲自动手制作模型,用实践精神打卡生物课堂。科学实验课上不可或缺的便是探究,老师积极创设利于学生主动思考的情境,学生则在境中生思,用中生智,从而使科学探究在课堂中真正发生。物理实验课化学实验课生物实验课精彩的课堂不仅需要好老师,也需要好的硬件设施。随着郑州中学新校区搬迁顺利完成,国际部的教学场地、教学硬件设施获得大幅度升级。各学科功能教室全面启用,并配备当前中小学实验室最新设备,希沃白板系统、全自动照明系统、气源、排气罩、事故急救冲洗水嘴等一应俱全。除此之外,学校加大投入力度为每个理科实验室采购了高端、专业性强的实验器材,如VR理化生互动教学平台系统、转基因植物DNA杂交鉴定试剂盒、电泳仪、磁力加热搅拌器、CCIS无限远色差校正光学系统显微镜、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等。现代化实验室设备的更新也对国际部的实验教学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科学实验课上学生的互动国际部在谋划未来发展的过程中,把课程体系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新学期要求在三个年级全面深入推进实验教学,以IB MYP(国际文凭中学项目)理念为依托实现国际部实验教学的系统化、特色化和规范化。探究是国际部目前正在实施的国际文凭中学项目科学学科体系框架中的核心要素,该框架旨在指导学生通过研究、观察和实验,独立或协作地对各种问题进行调研,同时,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发展探究技能创造条件。IBMYP生物单元计划表高一化学王小鸽老师说:“在科学实验课上,老师是辅助者、引导者,真正的操作者是学生,学生可以借助各种实验设备和材料去研究、去探索、甚至大胆试错。我们鼓励学生探索科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进行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并积极分享自己的思想观点同时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思想观点,这样当学生对生活中科学应用的真实案例开展调研时,将会发现科学与道德、伦理、文化、经济、政治以及环境之间紧密和依赖的关系,从而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化学实验报告高一国际1班的杨邱梦同学做完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后在反思中写道:“通过在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的方法能够使实验结果更为准确,我认为可以将最后的实验结果用不同形式展示出来,比如利用电脑绘制动态折线图,更加生动鲜明。”可见,实验后通过评价与反思,学生获得了针对具体问题或课题的科学应用的解决方法,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学生的实验反思学生的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不仅能直观反映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更能有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拓展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高三国际3班焦一知同学一直对理科课程的学习情有独钟,在校期间多次参加各项国际竞赛,先后获得美国物理杯荣誉奖、加拿大化学竞赛银奖、英国奥林匹克化学竞赛金奖、澳大利亚科学竞赛二等奖等。焦一知表示,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实验室教学环境为自己拓展科研兴趣、发展实验技能提供了充分的保障,比如在物理课上看不懂的电路图,来到实验室多接几次线就明白了;化学课上记不住的提纯现象经过实际操作就能显著加深记忆;生物课上繁复的微生物培养技术在实际操作之后就变得通俗易懂了。据悉,焦一知同学的实验课堂不仅开在了课堂,开在实验室,而且还延伸到了生活中,他经常自己在家里利用恒温蒸发法进行晶体培养的小实验。小焦同学信心满满地说:“学校如果专门开设晶体培养课程,如有需要我可以申请当助理小老师。”国际文凭教育项目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情怀的人,其中就包括使学习者成为积极探究的人。希望充分发挥理科实验教学的优势,借助先进的实验设备,运用科学探究使学生学习掌握一种思考方法,一套技能和程序,不仅让学生们能够有信心地运用它们来应对大学中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学科的内部评估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主动探索,形成诚实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吃鸟瘾

讲座预告:教科研课题过程性研究规范与技巧

主题:教科研课题过程性研究规范与技巧主讲人:李建中时间:4月13日14:00-16:30地点:校区北-通识教育学院会议室主办部门:通识教育学院主讲人简介:李建中,武汉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珞珈杰出学者,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湖北省教学名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常务理事。【来源:武汉商学院】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越菊

通川区梓桐学校召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开题论证会

4月19日上午,通川区梓桐学校召开了《基于科学素养的(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开题论证会。达州市电教技装中心周渠明副主任、李敏老师、何晓娅主任与通川区技装所杜浩东所长、党支部书记张丽华书记一行到场指导,梓桐学校课题组全体成员、教务主任及全体教研组长参加。本次会议由周渠明主持。会议开始,李敏老师宣读市电教技装中心关于该校《基于科学素养的(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立项通知书,宣告了该校此项课题研究正式开启。随后,课题组负责人李在华校长陈述《基于科学素养的(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的开题报告。报告从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目标、内容、方法、进度、经费保障以及预期成果等方面进行阐述。市区两级电教技装部门的五位专家听取了李校长的开题报告后,充分肯定了课题组成员的科研工作能力,指出该课题有研究价值,且计划全面、重点突出,预期成果多样化。同时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李敏指导了课题题目的进一步改进,使得题目对内容以及研究的方向得到更准确的描述。何晓娅任指出,此次研究应该更加细化和明确研究的目标和内容,应将“科学素养”的四个方面的不足进行调查分析,提出问题,针对问题进行解决。杜浩东指出了部分内容的删减以及需要更加丰富的内容。要求课题组成员一定要严格过程管理,按研究步骤与时间节点完成阶段任务,按课题要求做好过程材料的收集整理。张丽华对开题报告的具体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使整个研究过程思路更清晰。经过课题组专家的指导点拨,课题组成员对课题核心概念及研究的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对课题研究的重点环节和思路有了更明确的把握。最后,李在华校长对五位专家的精心指导表示感谢,他代表课题组成员作了表态发言,并表示梓桐学校将以此次课题研究为契机,有效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为梓桐学校教学质量的再上台阶铸就更专业的教师队伍。

莫不中音

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组织开展科学教师“实验教学说课及操作技能” 竞赛活动

活动现场为提高我县小学科学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4月19-20日,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组织开展第一届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教学说课及操作技能”竞赛活动,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中心教研员共计30余人参加竞赛活动。活动现场,参赛教师抽签决定参赛顺序,在小学科学3-6年级科学教材中自选课题,在规定的15分钟内完成“实验教学说课”和“操作技能”的展示,各参赛教师“说课”语言流畅,表达准确,内容丰富,凸显出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操作技能”展示中,参赛老师们创新改了实验方法,改良了实验器材,实验效果明显;评委就活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点评,并对获奖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通过本次竞赛活动,考查了我县小学科学教师对教材、课标的理解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促进了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记者 高顺国 冷东宁) 来源:宁南县人民政府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sanli.cn

思虑善否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首所实验学校成立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刘盾 通讯员 姚春霞 王琪)近日,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签署合作办学协议,挂牌成立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据介绍,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为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将建设九年一贯制特色课程体系,开展“五育并举”实践。学校将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资源开发模式与路径,探索项目式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学校还将构建突破时空的立体学习场,建立“互联网+”教学、学习范式,实施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课堂新样态等,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新模式、新路径。“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将充分发挥智库思想力、品牌影响力和文化辐射力,以教研、科研带动学校高端发展。”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院长傅湘龙表示,共建双方将围绕全方位打造品牌学校,多途径形成精品项目,创造性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高标准打造专业化创新型校长团队和教师队伍等五个目标,推动黄埔实验学校建设。【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