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的抑郁和焦虑程度是一般人的6倍!|如何缓解焦虑海石湾

研究生的抑郁和焦虑程度是一般人的6倍!|如何缓解焦虑

你身边有在读硕士和博士的朋友吗?如果TA们忽然冲你发脾气,不要惊慌。理解一下,因为,TA们实在太焦虑了。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一篇文章显示,研究生的总体抑郁和焦虑程度要远高于常人,是一般人群的6倍之多。研究生和普通大众之间的差距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被证明是平等的。在用于测试焦虑和抑郁症的各个测试中,与之前这些同样比例测试的6%的普通人群相比。41%的研究生为中度至重度焦虑,39%属于中度至重度抑郁的范围。这项研究展开了一项全面的调查,包括通过社交媒体和电子邮件来评估焦虑(GAD07)和抑郁(PHQ09)的量表。一共调查了2279名学生(90%的博士生和10%的硕士生),他们来自26个国家和234个机构,代表了不同的研究领域,包括生物/物理科学(38%)、工程(2%)、人文科学/社会科学(56%)和其他(4%)。数据表明,研究生群体中有相当多的人患有焦虑和抑郁。相信最近几年各大高校的硕士生、博士生自杀的事件已经数见不鲜了。有些是因为导师责难、不能顺利毕业,有些是因为不堪学术压力而选择自杀。2018年4月1日,武汉理工大学的研究生陶崇园自杀了,被导师逼迫叫“爸爸”;2017年12月,被导师禁止出国深造的西安交大博士杨宝德被发现溺水身亡;2016年1月,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研三的学生蒋华文从9楼一坠而下;2015年5月,中南大学研究生姜东跳楼自杀,遗书中称导师故意不让他通过答辩;2015年毕业季,北京邮电大学半年内出现五起学生自杀,均为研究生。作为一名在读小硕,前段时间被告知SCL-90中的焦虑因子分数较高,好吧,我确实有些焦虑。而且这种焦虑,是间歇性反复发作的。焦虑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人们说担心、紧张、焦急等很多词,这些词其实就是对焦虑情绪的一种描述。美国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认为,个体焦虑往往是因为他们在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推断出这些行为的内在原因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负向情绪。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也认为,人的大部分情绪困扰和心理问题,都来自于不合逻辑或不合理的认知。这种不合理的认知使个体主观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的一种不安情绪,并伴有忧虑、烦恼、害怕、紧张等情绪体验。之所以产生这种负性情绪体验,是因为:“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这种负性情绪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在不同人群中产生。研究生属于高学历群体,这一特殊群体曾经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在生活、就业等各个方面都较顺畅。近年来,由于我国研究生的大量扩招,研究生在学习、生活及就业等方面发生了急剧变化,引起了研究生焦虑情绪等不良的心理问题的产生。为什么研究生会如此会高焦虑?经济情况从1999年教育部允许部分高校实行研究生收费政策起,每年约有一半的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是自费。每年少则几千多则上万的学费,成为研究生极大的负担,再加上生活费,给本来经济条件并不理想的研究生加上了沉重的经济压力。沉重的经济压力是导致研究生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学业问题研究生阶段由于一些必须完成的硬指标如课题研究成果、论文发表数量等,致使学习强度远远大于本科生,很少有休闲的时间。沉重的学业压力导致很多研究生出现焦虑症状。就业问题此外研究生的扩招使得研究生与本专科生一样面临着就业高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严峻的就业压力使部分研究生出现焦虑等心理问题。恋爱和婚姻研究生一般处于成家立业的年龄阶段,生理和心理都比较成熟;但是研究生所处的层次较高,相应对配偶的要求也比较高,绝大多数单身的研究生希望自己能在学习期间解决自己的终生问题,但另一方面难以找到符合自己心里定位的对象,所以会导致其产生焦虑。对高学历的不良期待随着研究生进一步扩招,用人单位不顾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盲目抬高学历要求。很多大学生为暂时回避就业矛盾而选择了考硕、考博,还有许多人工作后,由于对现有工作不满而选择考研来改变现状,他们希望高学历可以换来更好的就业机会。然而,正是这种高学历教育,给研究生带来了更为激励的就业压力、更加沉重的经济负担和过于繁重的学习任务,这一系列因素给研究生、博士生带来了许多压力和焦虑。拥有更高的学历,看似在一定程度上既延迟了就业压力还有利于个人的教育积累,但是从长远看来,会给以后某个时段造成教育输出的大量拥堵,而越高学历的人才的拥挤将会使就业问题显得更糟,从而会造成很大的人才浪费。不关注研究生素质的培养在高校里走一遭,你会看到的全是科举考试强行扭曲下人们对“高学历”如痴如醉的追求,都争着考硕士生、考博士生。高校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盲目扩招,一个专业由原来招一两个扩大到二三十个学生,学生数量急剧上升,导师数量却没变化,一个导师少则带七八个,多则十几个、二十几个。再好的导师也没有精力去辅导如此多的学生,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很少有沟通。这种“高学历”背后的“高素质”是可想而知的。经受无数次失败痛苦与煎熬的研究生在学习生涯中不但没有提升自己的能力,反而要面对更激烈的就业竞争、更重的经济负担、更大的学习压力,考研之后的现实并不如所想象的美好,因而他们深陷焦虑不能自拔,甚至轻生。与导师的关系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影响了研究生教育的培训质量。结果表明,无论在焦虑或抑郁研究生群体中,多数人认为自己的导师没能给自己足够的支持(提供指导、提供足够支持、积极的情绪影响、导师是自己职业生涯的财富、感到被导师重视),也就是说,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积极关系与较少的焦虑和抑郁有显著的相关性。学习方法问题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事半功倍,不良的学习方法则导致事倍功半。研究生的学习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研究生成绩的好坏。接受调查的研究生普遍存在学习方法问题。因为研究生群体主要来自两类人群,一类是直接从本科考上研究生的,另一类是工作过数年之后再考上研究生的。前者主要是在学习方法上难以适应,研究生与本科学习大不一样,本科学习主要是老师牵着走,主要任务是学好基础知识。进入研究生阶段以后,学习不再是老师为主,而是以自学为主,并在自我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学术研究。许多学生从本科直接进入研究生学习,不适应研究生学习方式,找不着研究的方向,出现盲目学习现象。后者经过多年工作之后再来重新学习,虽然他们在实践上存在优势,可进行理论研究时,可能还难以转变思维方式,一时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而,种种原因造成了研究生学习方法问题,从而导致研究生焦虑情绪的产生。人际交往问题研究生都有着各自的学习轨迹和生活空间,也各自忙于自己的事情。比如,理科生主要是实验课程,他们的学习环境就是实验室,文科生虽不做试验,但要阅读大量的书,作大量的研究,他们之间很少有时间相互交流。这种狭小的、封闭式的学习环境,减少了研究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机会。还有,研究生因为年龄的差距,生活习惯、本科背景等存在很大的差异,他们之间也不愿进行深入的交流。久而久之,积压在心里的各种情绪无法宣泄,从而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这对研究生的生活是不利的。个人期望的影响本来考上硕士或者博士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一件事,而且充满了美好的期望。但是,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生个人期望值与焦虑情绪呈显著的正相关,个人期望值越高,其所表现的焦虑情绪越大。这可能是因为:这群研究生本来是不满以前的生活才读研的,想通过考研来改变现状,可三年之后,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不仅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而且薪水也相当低,与个人的期望值相差很远,因而产生各种焦虑情绪,这种焦虑情绪会随着研究生就业的恶化而更加严峻。研究生要如何缓解焦虑?提到这个问题,就得说说高校本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普查作为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参考,可以筛选出一部分心理不适的学生,然后分配人员与资源跟踪调查,时刻关注学生的动向。作为学生自己来说,要如何缓解焦虑呢?不断提高个人心理素质提升自我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研究生要想从根本上摆脱焦虑等不良心理,必须学会自我调适压力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其自我调控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因为内因是决定一切因素的关键。学会寻求积极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作为个体社会生活中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行为模式。当研究生陷入焦虑的困境时,积极的社会支持可以使他们走出困境。所以,当研究生产生焦虑情绪时,要及时采取正确的调控方法:或及时去心理咨询,或求助于家庭、亲朋好友,从而获得他们对自己的帮助和支持。学会认清现状,调整个人期望值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研究生个人期望值不能太高,太高而达不到,就容易产生挫败感。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在专注学业的同时,学会给自己找些乐趣,养养花、逛逛街、学学手工,这些方式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记住,你不是孤独一个人的。千千万万研究生都和你一样,面临各种各样的烦心事。References:Charles Spielberger.Manual for the Trait AnietyIn-ventory(STAI).USA,Paio Alto:Consulting Psychological Press,1983:35~36.Evans, T. M., Bira, L., Gastelum, J. B., Weiss. L. T., Vanderford. N. L. (2018). Evidence for a mental health crisis in graate ecation. Nature Biotechnology, 36(3), 282–284

秦风

研究生焦虑症日益严重,全国三百万研究生,近四成患有焦虑症

如今很多省份研究生报名数量超过了20万,我国研究生总数也超过了三百万,但谁都没有想到,这三百万精英中,有将近四成的人患有焦虑症。在考研热遍及全国的同时,焦虑症也笼罩着所有的研究生。对于研究生来说,只有两件事值得高校,拿到录取通知书和拿到毕业证、学位证。但是这两者都不是那么好拿的,当你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后,就要开始为毕业证和学位证而努力。据调查,不管是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读研的人都要比不读研的人更容易患上焦虑症,读研的人大概有六成的几率患上焦虑症,甚至发展成为抑郁症,全国三百万研究生,有120万的研究生患有焦虑症。研究生之所以这么容易患焦虑症,主要有导师和学业两方面的原因。2019年,我国导师数量有46.2万,而在读研究生有286.37万,也就是说,一个导师至少要指导六名以上的研究生,这还是最理想的数据。不仅如此,几乎有一半的研究生和导师缺乏交流,一个月一两次的交流已经算多的了,甚至有些研究生一学期都见不到导师。导师的存在不仅是直到研究生的学业,更影响着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据调查,长期见不到导师的研究生,患上焦虑症的可能性比经常见到导师的研究生多两成。“招而不导”是我国研究生学习期间遇到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其次就是学业,研究生想要毕业,必须要发表论文,但据调查,全国范围只有三成的考生承认论文发表靠的是自己的实力。研究生延迟毕业是国内常见的一种现象,论文不合格,达不到要求,研究生被要求延迟毕业,就会面临非常大的心理压力。不能毕业不仅意味着拿不到毕业证,还要面临经济压力,非常容易患上焦虑症。总而言之,研究生的教育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求,美国花了一个多世纪才走完的路,不是我们70年就可以走完的,就说导师的培养,我国现在的情况是导师数量难以和研究生数量匹配,最乐观的情况依然是六名以上的研究生一名导师,但这只是理想情况。如今研究生数量突破300万,虽然非常值得可贺,但我们的教育情况还是不理想,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姬神

研究生的焦虑是普通人的6倍!

亲爱的年轻朋友们,你是否吾日三省吾身,脱发否?脱贫否?脱单否?否?那就再多睡会!之前,国际顶尖期刊《自然》发布了一篇题为《研究生教育中的心理健康危机》的调查报告,报告表明,研究生群体的焦虑和抑郁倾向均为普通大众的6倍,41%的研究生为中度至重度焦虑,39%为中度至重度抑郁范围。同时女研究生比男研究生更容易患上焦虑和抑郁症。Oh!my God!所以珍惜我们身边的每一位朋友,因为他们可能在经历三连击的同时还抑郁。抑郁症到底有多远?适度的焦虑使我们进步,过度的焦虑使我们抑郁……请问考研的你是第几次?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过不去的心坎,我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都有一颗炙热的心,积极且向上,只是在我走进过后。我才发现原来大家都是强大且脆弱着。我见过备考期间需要抑郁药去缓解自己情绪的活泼型同学,也真的知道原来真的有些人在考场可以因为紧张而大脑一片空白导致自己失常发挥,毕竟年轻人总要几个夜晚是失眠的。现在的你焦虑吗?知乎上有人提问90后的你们现在是什么状态?热榜第四答:92年出家了。 我第一个联想的就是佛系青年,第二就是李诞的人间不值得,我们是一边自嘲着,一边打开我们的论文修改着,绮玉老师一句我秃了也变强了,这让我对生活中每一位头发稀少的老师们都产生由衷的敬佩,毕竟这是变强的依据呀!所以如何合理缓解焦虑?首先了解自己,相信自己。为什么这么说呢,每一次自我否定的过程都是崩溃的开始,我们难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例如被贩卖焦虑时,借鉴式吸收是最好的处理方式。每个焦虑症重度用户都会明白,当你焦虑的时候,你会陷入极度的恐慌之中,而这时你就会思考那些痛苦的情绪与不理智的想法,并且制止自己继续思考,但是一旦陷入思考就会无止尽的想下去,这就导致你更加焦虑。那么焦虑是由那里来的?第一是你自身的思考,由于能力不足导致,这种焦虑可以促使自己产生动力去完善自己,但是有部分的焦虑是环境带来的,那么你所要思考的是这种环境带来的焦虑,你是否能承担其中的重量,所以你要了解自己,当你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时,焦虑就会缓解。哪些途径缓解焦虑?拥有一个对外释放压力的窗口,每个人对待压力的释放途径是不同的,找到自己合适的释放窗口是格外重要的。例如通过欣赏艺术品来释放压力,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曾做过实验,参观艺术品后人的唾液中包含的皮质醇激素水平降低了32%,一般情况下,要想使皮质醇激素降低这个幅度,大概要5个小时,说明欣赏艺术品能够较好地释放压力。欣赏自然美景、听音乐、对待身边事物心存感激、找到正面积极的口号、喝茶、欢笑乐观、运动、充足的睡眠、深呼吸降低欲望减慢生活节奏、等等都可以帮助大家减少焦虑。四月是春分十里,樱花盛开的季节,春暖花开,所有美好奔你而来。哦对了,我们的公众号已经开通了树洞功能,大家可以将自己在生活上的压力向我们倾诉,我在渡研等你哟。文字|麻辣香锅编辑|卡卡鸭

神隐

重回老单位,焦开河任中国兵工集团董事长

1月7日下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兵工集团”)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会。中共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宣布了中央关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调整的决定:焦开河同志任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免去其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职务;免去温刚同志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职务,另有任用。资料图焦开河现年59岁,拥有博士学位,同时是一位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曾长期任职于中国兵工集团。1987年,焦开河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国兵工集团的子单位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厂工作,8年后晋升至副厂长,2000年该厂改制后任公司董事、总经理。2003年,焦开河调任中国兵工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十年后于2013年5月升任总经理。仅5个月后,2013年10月,他调离中国兵工集团,改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此次履新,系焦开河5年多后重回原单位任职。此番卸任的温刚于2018年8月升任中国兵工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同时被免去总经理职务,距今仅5个多月。温刚也是一位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他的经历也与焦开河相似,先是供职于中国兵工集团的子单位北方工业公司,后升任中国兵工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其后历任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直到去年8月履新。据公开信息显示,自去年8月温刚卸任中国兵工集团总经理后,截至目前该职暂缺。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兵工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央企业、国家计划单位企业,是我军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装备发展的骨干,是全军毁伤打击的核心支撑。中国兵工集团有50余家子集团和直管单位,其中包括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中国北方工业有限公司等知名单位。在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中国兵工集团排在第140名。现任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国清也曾在中国兵工集团任职,他于2008年10月起任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2013年4月张国清调任重庆任市委副书记,接替他任集团总经理的正是此次履新的焦开河。焦开河简历焦开河,男,汉族,1960年2月生,内蒙古托克托人,198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76年至1978年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新营子乡碱沟子小学教师。1978年至1982年东北工学院金属材料系铸造专业学生。1982年至1985年包头钢铁公司设计院助理工程师。1985年至1987年内蒙古工学院材料工艺系铸造专业硕士研究生。1987年至1987年内蒙古工学院铸造教研室教师。1987年至1993年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厂一分厂工程师、技术室主任。1993年至1995年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厂技术处副总冶金师,副处长。1995年至2000年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厂副厂长。2000年至2003年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2003年至2013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其间:2003年至2006年兼任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院长;2003年至2007年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2007年至2008年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成员。2013年10月至2018年8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国金融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现任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温刚简历温刚,男,汉族,山西太原人,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87年6月入党,博士研究生学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83-1987年北京工业学院力学工程系爆炸技术专业学习;1987-1988年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210所火炸药室技术员;1988-1990年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火炸药局科研处助理工程师;1990-1997年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办公厅总经办副处长、处长;1997-1999年中国北方化学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1999-2003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办公厅主任;2003-2013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2013年-2016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成员;2016年—2017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2017年—2018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2018年8月—2019年1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政事儿News”撰稿/许腾飞 实习生 校对 郭利琴

版者

考研:年轻人普遍存在“学历焦虑”?研究生收入和学历成正比吗?

豆瓣里建立的“双非硕士讨论人生组”,现在已有6000余人,这个小组成了许多双非硕士生们寻找鼓励的角落。无论表达焦虑、吐槽、学术交流,都会有人在底下留言“加油”。海归的看不起国内读大学的、985、211的看不起二三本的、本科毕业的看不起大专学历的……中国人的学历究竟高到了什么程度,才能让这样的鄙视链成为了舆论场上的主旋律?进入21世纪的第三个10年,学历跟你的收入到底能有多挂钩?研究生就业是否具备明显优势?问题一:学历跟你的收入到底能有多挂钩?从丁辉的简历来看,是双非考生逆袭的最好例子。华政虽不是985、211院校,但是凭借“五院四系”之一的名头,毕业生如果在上海就业,还是能进到非常好的律所的。第一季实习律所锦天城就是著名的华政系律所之一。然而,《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二季面试篇中,丁辉说到:如果不是节目的机会,我的简历是不能出现在4位君合的律师面前的。君合律师事务所,是知名的“2万元俱乐部”成员,也就是说实习生转正以后的起薪为2万元/月,部分涉外组2.4万元/月。这么多的简历放在HR面前,通过学历对候选人进行初筛,对HR来说是效率最高的方法。因为在他们看来,学历虽然不代表工作能力,但起码代表了个人在某一阶段的学习能力。另外,由郑州市政府牵头发起的“智汇郑州人才工程”计划,对在郑州市域内落户并符合“智汇郑州”人才政策规定条件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5岁以下的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和技工院校预备技师(技师),三年内按每人每月1500元、1000元、500元标准发放生活补贴。不管是从节目上带教律师对丁辉的态度,还是实际生活中,市政对各学历层次人才的补贴来看,个人的学历和收入是直接挂钩的。问题二:研究生实际收入和学历成正比吗?基于大学生毕业后发展跟踪评价的调查发现,从毕业后短期就业情况来看,刚毕业研究生的月收入与工作3年的本科毕业生相比基本持平。不过,从职场中期发展来看,学历提升和未提升群体在就业质量方面还是出现了一定的差距。举例来说,2014届本科毕业5年后学历提升人群的月收入为10408元,比同届学历没有提升人群高出725元。对于“双一流”院校毕业生来说,这一差距更为显著,学历提升人群的月收入为13027元,相比未提升人群高出1144元。所以,研究生的实际收入和学历是成正比的,甚至是个人事业发展、前途都和学历紧密相连。问题三:考研势在必行吗?近年来持续高涨的考研热情,反映出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层次人才需求不断加大,大学毕业生希望通过提升学历来增强个人竞争力的意愿越来越强烈。郑州一24岁男生因工作不顺利,选择四战考研。考研是二本学生改变自己学历背景的第二次机会。在青年人首选学习网站“B站”,“考研”有专门的频道,播放量高达10亿。“双非逆袭”“成功上岸”是其中的关键词。从1999年起,大学生已经维持了超过20年的连年扩招。一边是入口变大,一边是出口变窄。所以个人必须付出更多成本去争夺有限的资源,花时间和金钱去提升学历。丁辉淘汰后,在社交媒体发言说,哪怕我只是比别人多走几步路,但正是这几步路,让我们来到了相同的目的地。所以,大学生考研是对未来人生负责。

考研放榜后的焦虑:研究生招生复试 个性化与公平之争

21世纪经济报道 伍素文 广州报道2月15日是2019年考研成绩公布的日子。“对于别人,明天是情人节,对于考研人,可能是暴风雨前夜。”2月13日,李岩(化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如此形容自己忐忑的心情。考研成绩公布的前几天,李岩和她的研友们焦虑到了极点。“茶饭不思”、“夜不能寐”成了众多考研人放榜前夕的常态。2018年,研究生考试报考人数再创新高。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38万,比2017年增加37万人,增长18.4%。无论是考研增加人数还是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等初试成绩公布后,其中考得不错的考生就会着手准备复试。“这是一项讲究实力和运气的技术活。”李岩说。之所以说需要“运气”,是因为相比于单纯以分数说话的初试,研究生复试的考核形式更多样,评判标准具有一定主观成分,不确定性更强。受访专家认为,由于复试涉及到高校、导师、学生等不同利益群体,从流程的规范透明,到主体责任的落实等,研究生复试在各个环节还有很多可以完善的空间。归根结底,一切为了促进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公平公正。为什么会有复试“黑屋说”?对于辞职专门考研的李岩而言,准备初试的日子依然历历在目:“当时我自己租房学习的,在家完全学不进去,所以是一个人的战斗。考前感冒了三次,薅下来两根白头发,非常焦虑。”面临考研成绩的公布,李岩虽然觉着“没戏”、害怕,但还是难掩迫切之情。这两天,微博热搜时不时会出现“考研”相关字眼,让不少考生觉得心慌。虽然教育部明确2月15日出成绩,但在这之前,坊间还是出现了不少宣称能够提前代查成绩的“小广告”。一般来说,考研成绩公布后,教育部将在3月中下旬公布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国家线)。34所自主划线院校则会在3月陆续公布初试分数线。这是考生进入心仪学校的基本门槛。此后的3、4月,各大院校将进入研究生复试时间。如果说初试侧重考查学生的一般能力、专业基础等,复试则侧重考查其专业素养、创新潜质及综合素质等。看着网上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复试攻略,李岩也会在专业面试要穿什么衣服、需不需要提前联系导师等问题上纠结。这位耿直的山东姑娘也会担心传言中的“黑幕”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如果真的‘水很深’,我既然已经跳进池子里了,要么游,要么等死,当然得拼了。”她说。由于复试考核形式更多,且评判标准具有一定主观成分,考生之间常会讨论哪些学校“水比较深”、自己非名校“出身”是否会影响被录取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考生对现有招生制度的不安。为什么关于复试的各种传言层出不穷、人才选拔与公正性之间难以有机统一?有观点认为,在追求公正时,通常只能以分数来判断人才;而在追求优秀时,通常因为复试公正公平机制不完善、监督缺失或缺位,导致硕士研究生招生中出现人情招生、暗箱操作,甚至权钱交易等违规或违法现象。一位曾在广州某211高校任职的大学教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复试公平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问题。“对导师来讲,招收研究生,他更看重的是这个人能不能帮我做事,能不能一起做学问。做学问就是师傅选徒弟,学术越往上走就越带有主观的成分,尤其是文科绝大多数有流派之分,所以这个事情你很难去讲绝对公平。”守住公平公正的招生底线研究生招生复试形式包括笔试和面试,但具体比重如何分配,根据各招生单位公布的具体政策,不同学校之间还是有所区别。以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为例。一位考研“过来人”介绍,中传新传专业的复试分为三个部分:专业笔试、专业面试和英语口语,在这三个模块中专业面试所占比重最大,起决定性作用,专业笔试则次之。事实上,很多高校也是采取这样的考核方式。研究生复试是否应该进行多元化、个性化的考试内容或形式的改革?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整个考试不要搞得太复杂,要简洁,专业性要强。研究生招生考试如果不专业,即使招生规模和考试量很大,学校最终还是招不到自己想要的人才。”从学校来看,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等向来在研究生报考中拥有较高人气。这从报录比(即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之比,反映该专业的考研难度)中可见一斑。正常难度的学校,其报录比通常在10-20之间,而中国人民大学的财政金融学院、南开大学的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其2017年报录比甚至达到了57.50和58.00。而从专业来看,由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发布的“2015-2018硕士研究生报考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工商管理、会计、法律硕士(非法学)连续数年成为报考专业的前三甲,成为考研报考的最热门专业。此外,金融、公共管理、计算机技术等也非常受欢迎。业内人士认为,近几年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使硕士研究生报考的竞争度下降,录取率提高。但是,一些热门专业,如经济类、管理类等专业的报录比相对较高,考研难度依然很大。为促进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平,教育部曾在2006年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专门强调注重复试选拔公平公正公开。在其出台的年度研究生招生文件中,也明确各招生单位不得出台歧视性或其他有违公平的规定,充分发挥复试综合考核作用。在加强对复试公平的监督举措上,教育部要求各招生单位复试全过程要录音录像,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复试现场巡查,参加复试学生名单、拟录取考生名单等信息要通过招生单位网站向社会公布。2014年起,教育部每年利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公开平台”统一公开研究生招生录取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储朝晖认为,保证招生考试的公正公平,最关键的明确学校、招生部门、导师等主体之间的权利、责任。此外,高校还应该通过明确培养目标、建立公认的考核指标体系以完善复试选拔办法,对复试过程信息的全程公开保证程序规范透明、加强对导师招生自主权的监督等方式,努力促进研究生复试公平公正。(编辑:王峰)

煤气灯

推迟开学,研究生的你感到焦虑吗?

如题,作为一个迟迟不能返校的研究生,实验进行不了,文献看不进去,以前无比怀念放假的日子,现在却巴不得赶快返校,你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呢?三月初看到全国各地的同学们都开始了网上学习,不禁有一丝丝“幸灾乐祸”,心里透着暗爽,不用被课堂约束的感觉真爽啊,默默立下flag,今天我一定要怎样怎样,结果你懂的,一拖就是半个月,进度条像卡死在了flag,也是一把辛酸泪。且不说家里令人落泪的网络,也不谈日益增加的体重,让我们摸着所剩无几的头发,谈谈你为什么会焦虑(手动滑稽)虚度光阴的愧疚感每到假期,我的行李箱里都会带着几本厚厚的专业课课本,回家前计划的好好的,每天要看多少页课本,要记住多少章节的知识点,结果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回家根本就不会翻开课本,是手机不好玩还是零食不好吃?所以这个本计划只在家呆十天的假期,压根就没想带学习资料回来,这下可好,两个月的快乐时光飞逝,假期前养的小鼠早已经超龄,可我还得留在家里,君问归期未有期,怎能不郁闷?虽然有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手机就是人类进步的电梯”,这点我深有体会,只是这个电梯一不小心就跑偏了也是让人头秃,你还记得拿手机进百度是要干啥的吗?往往是看个天气一不小心就刷了两个小时的视频,老脸一红,真是惭愧不已。缺乏社交的孤独感在学校的时候,总是一帮朋友一起学习、吃饭、聊天、逛街,甚至去厕所都要拉着好朋友一起,在家憋了两个月,再要好的朋友也架不住天天腻腻歪歪地聊天啦(男女朋友、闺蜜朋友例外),所以整天抱着手机遍览天下大事,却也找不到一个知己聊聊天解解闷,难免会低落压抑。对学业未知的恐惧感研究生和本科的学习不太一样,修完了足够学分之后,还要完成自己的课题,对于我们这种生物医学专业的医学狗来说,不做实验就想发文章还是蛮困难的,遇到严厉的导师还会不断布置各种任务下来,在家咸鱼两三个月,延迟毕业的想法就如野火般烧光了我本来稀疏的头发,回校后无疑还会面临种种学业考核,这种对未来深深的不确定感无疑加重了焦虑。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平时不回家还觉得自己是个孩子,呆在家里这两个月里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同学们结婚的结婚,生子的生子,买车买房,开矿办厂,一个个生活得好不惬意,好像突然阳光就不明媚起来了呢,望着自己每个月的几百块补助,不禁流下了辛酸的泪水。好在我父母看得开,聪明就是要绝顶的嘛嘤嘤嘤。怎样缓解其实焦虑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悔恨过去,恐惧未来,都不如活在当下,每天做好计划,一步一个脚印的完成,不要“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在心情低落的时候找父母、朋友、老师倾诉一下,转移一下焦虑的关注点,做做运动,听听音乐都有助于改善情绪,确实像那句“自律给我自由”所言,抓住了当下的时光,自然不会为虚无缥缈的事情所烦恼。愿你笑容如油菜花般灿烂最后说两句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不要介意向专业的心理医生寻求帮助,在自我调节难以解决的时候,请及时求助心理咨询,希望我们可以利用好这段时光,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日子,不要焦虑,踏实学习就ok了。#延迟开学#研究生的你焦虑吗?

妙足天

“我以为”的研究生生活VS现实的,太真实,太扎心,研究生别看!

理想和现实都是有差距的,这句话放在哪里都是一个非常真实的道理,在考研中也一样。从去年身边的一批同学考上研究生后,这半年以来,有不少的朋友向笔者吐槽,研究生生活根本就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作为研究生的你有这个感觉吗?我以为的研究生生活VS现实中的研究生生活1.读研之后课程会变少?其实读研后可能是这样的:不少同学考研之前都会觉得考上研究生后课程会变少,事实上并不是那样,有的学校和专业研究生阶段的课程甚至要比本科阶段都要多!2.读研之后就可以在整洁明亮的实验室里做前沿尖端的科研?事实上读研后可能是这样的: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是:本科阶段被学校、学院强制参加的各种充人头的讲座、活动在研究生阶段是要继续的!另外还要面对导师给你分配的各种任务,甚至会让你忙得无法静下心来好好搞自己以为的纯粹学术。最让人难受的是,你还无法去逃避那些跟学术无关的杂事……3.读研之后就可以好好打扮?成为帅哥靓女?事实上读研之后可能是这样的:大多数同学在考研期间都不会怎么打扮自己,就是想着考上研之后再做一个美美或者帅气的自己也不迟,但是,研究生期间光是论文都够发愁,不停的熬夜、焦虑,能守住那一抹秀发就不错了,更别说能好好打扮!当然,想要生活更精致一些也是可以的,只是需要自己挤时间。4.考上研之后就能邂逅浪漫的爱情?事实上可能是这样的:“没有恋爱的大学是不完整的”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在此也奉劝各位学弟学妹们,千万不要放弃在大学中寻找对象的大好时机,等上了研究生之后你会发现,身边的人有可能不仅少,而且还很戳,完全没法跟本科阶段比的,只会越来越难找!条件好的人家要不就是要求很高,要不就是已经有了!5.考上研究生就很厉害了?事实上读研后可能是这样的: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考上研究生就是天之骄子,等到你去了之后有可能会发现身边的一个比一个厉害,有人甚至本科阶段就会发表论文什么的,笔者身边有个同学考上的上海外国语大学,曾经在本科是英语学霸的她到考研学校却连申请免修的条件都达不到,身边同学一大堆用专业德语、韩语申请外国语免修,而她只能乖乖去上英语课,越是好的学校竞争越为激烈!6.读研之后经济就能独立?网络上有不少这样的言论:总是会有人说研究生是可以免费读的,国家的补助+奖学金+导师的补助足够生活,事实上是国家有固定的补助没错,但那个充其量也就是抵一抵学费,有的甚至学费都不够抵,而所谓的金额很大的奖学金是要看成绩的,并非100%全覆盖,想要拿到还是需要非常有竞争力的成绩!说到最后,其实不管怎样,研究生生活都是自己的,再不满意也是要好好过下去的,毕竟费大劲考了个研究生,万没有不好好上的道理,能提高点就提高点,实在不行的起码保底要顺利毕业拿到证,这样也不是白上,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开心!你的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说出自己的观点!注: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刘基

考上研究生就万事大吉了吗?研究生抑郁焦虑程度是一般人的六倍!

近日,关于近三成博士生抑郁焦虑上了热搜,很多人感觉非常的震惊,尤其是对一些正在准备考研的本科生而言。根据《2019年博士调查》显示,36%的受访者曾因攻读博士学位而焦虑抑郁。这项调查的受访者来自全球各地和各个领域,涵盖6000多名博士学位(phD)学生。其实不用说博士了,就连研究生患抑郁和焦虑的可能性都远超常人!2018年一篇名为《Evidence for a mental health crisis in graate ecation》的文章发表在了《Natural Biotechnology》上,论文的调查结果表明研究生患抑郁和焦虑的可能性比一般人群高六倍!调查显示,41%的研究生在焦虑量表中的得分达到中度至重度,39%的研究生得分达到中度至重度抑郁。为了进一步了解相关影响因素,论文还调查了在不同性别、不同工作、生活平衡感受及不同导师指导质量的背景下,焦虑和抑郁的发生情况。跨性别/性别不适及女性研究生患焦虑和抑郁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研究生。跨性别/性别不适学生患焦虑和抑郁的比例分别为55%和57%,而女性学生分别为43%和41%,男性学生分别为34%和35%。询问受访者是否同意“我的工作和生活平衡得很好”,56%中度及重度焦虑的学生表示不同意,24%同意;55%抑郁的学生表示不同意,21%同意。最后,调查发现在感到焦虑和/或抑郁的研究生中,有50%不认为导师“真正”给了他们指导,此外,大多数感到焦虑和/或抑郁的研究生不同意“导师可以为其职业发展提供帮助”这一表述。这些数据表明,研究生与其导师之间有力、正面、积极的指导关系与较低的焦虑、抑郁显著相关。研究生焦虑或者抑郁的原因不外乎几种:1.正反馈少当你发现你做的东西90%失败,10%成功,而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你都有90%的情况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那日子真的很难过,你会不停地否定自己作为人的价值。2.没有合理的退出机制研究生没有合理的退出机制,中途放弃去找工作的竞争力还不如应届毕业生。3.同龄人的压力身边不读研的人很多都开始踏上人生的下一阶段,工作结婚生子,生活趋于稳定。而研究生的未来生活还是一片混沌。4.缺乏排解方法许多研究生是在异国他乡学习,亲人不在身边,再甚者周围的朋友、能说上话的人也很少。但其实排解压力,释放自己的方式还是有很多的,试着多去尝试。比如:1、增强和导师的沟通。协调你们对对方的“期盼值”,减少矛盾和不满。2、尝试参加社交活动,学会并且找到人倾述,哪怕是聚在一起吐槽,也比一个人憋着好。3、培养学习之外的兴趣爱好,给自己放松的机会,给自己开心的契机。4、寻找校内心理咨询,不要把看心理咨询当作耻辱,不要有心理负担,简单地把这一次咨询看成一次和好朋友的交谈就好。5、记住,你不是孤独的一个人,适度焦虑抑郁的情绪正常人都还有的。距离2020考研还剩下30多天的时间,酋长也不是在传播负能量,而是想告诉广大考研的学子,研究生只是人生下一个阶段的开始,对于有的人而言,也许是一个更加美好的开始,但对于某些人而言,研究生阶段发不出论文,找不到工作成为了主要的焦虑来源。不管如何,酋长都希望大家能够以积极地心态面对一切困难、一切挑战,加油!

方珍珠

研究生为何成为自杀高发人群?网友:接导师电话,就紧张吓得手抖

延期博士生的焦虑感研究生为何是自杀高发人群?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多起研究生自杀的新闻,人们都会认为这些学生太过于脆弱,然而从来没有想过这些学生为何会这么的脆弱?越是名校的研究生,越是学霸级别的研究生,越容易成为自杀的高发人群,例如最近2019年2月自杀的中科大博士生,2019年6月自杀的南京大学博士生,他们从小都是各种的学霸,在本科阶段都是优秀学子,同样是保送直博的学生,然而却同样因为毕业延期而选择自杀。让他们陷入绝境的不仅是来自导师的压力,而更多的是来自社会的压力,在中国高等教育大跃进的今天,社会对于高校的认知为:只要上大学就可以顺利毕业,如果毕不了业就是没有好好学习。然而不同的高校对于毕业生的标准有很大的不同,名校的学生们感觉到大学生活比高中还辛苦,然而普通高校的学生们感受到大学生活对比高中生活,就是天堂。名校的学子们在本科阶段一直没有放松神经,从高中到大学一直都是高强度学习,因此当到了研究生阶段时,科研并不是光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当一直努力优秀的学生遇到实验难题时,他们会自我暗示,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如果加上导师们的抱怨,那么他们就会陷入情绪的恐慌,越恐慌越觉得自己很差,最后只能选择自杀,因为他们觉得毕业延期是耻辱,从小一直优秀的学生,居然无法毕业,这样的言论可以让从小严格律己紧绷神经的学生们接近崩溃!因此有网友声称:自己接到导师电话,有时候会手抖,因为自己的实验数据并不好,这是严重缺乏自信的表现,已经决定了这名学生不适合做科研工作。硕士研究生同样也焦虑研究生并不容易一位网友也分享了自己的读研经历,虽然他没有攻读博士学位,但是相对容易的硕士生涯也让他陷入过极度的焦虑。每一位真正自己写过论文的研究生,其实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论文的前言综述是最难的部分,有时候一天才能憋出一句合适的段落,网络上真正攻读研究生的人并不多,因此很少人会切身体会到这样的痛苦。当然靠着抄袭混毕业的翟式研究生除外。2019年教育部对于高校毕业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其实就是就业市场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控诉,大量混毕业的学生进入就业市场,根本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导师的苦衷目前网络上很多研究生们对教授们有很多的吐槽,然而教授们也有很多的苦衷,复旦大学的某位教授网络发表一篇文章,面对大量只想找工作和混学历的研究生,教授们也充满着焦虑感,毕竟名校对于教授们的考核任务也很重,而且目前国内高校呈现一种不正常的现象,那就是985名校教授们的研究生招生名额非常少,中山大学尤其严重,很多教授都不能保证每年能招收一名研究生,反而普通高校的教授可以招多名研究生。因此这些名校的教授们会push自己的研究生,因为他们不出成果毕不了业,直接就会影响到未来几年该名教授的招生名额,因此不少名校的教授甚至会为了让学生毕业,直接帮学生写论文,帮助自己的研究生毕业!科研并不适合每一位人,毕竟可以成为科学家的人还是少数,中国目前唯学历的社会,让很多不适合做科研的人选择攻读研究生,如果高校放水,那么研究生不会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如果高校不放水,那么自杀的研究生还会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