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育部:导师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申子

教育部:导师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

教育部近日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①合理调整自身指导研究生数量,确保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提供指导;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③不得以研究生名义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科研经费;④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全文如下: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长期以来,广大导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为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规范指导行为,努力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优秀导师,在《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基础上,制定以下准则。一、坚持正确思想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既做学业导师又做人生导师。不得有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损害党和国家形象、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行。二、科学公正参与招生。在参与招生宣传、命题阅卷、复试录取等工作中,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公平公正,科学选才。认真完成研究生考试命题、复试、录取等各环节工作,确保录取研究生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不得组织或参与任何有可能损害考试招生公平公正的活动。三、精心尽力投入指导。根据社会需求、培养条件和指导能力,合理调整自身指导研究生数量,确保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提供指导,及时督促指导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专业实习实践和学位论文写作等任务;采用多种培养方式,激发研究生创新活力。不得对研究生的学业进程及面临的学业问题疏于监督和指导。四、正确履行指导职责。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合理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与实习实践活动;综合开题、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考核情况,提出研究生分流退出建议。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五、严格遵守学术规范。秉持科学精神,坚持严谨治学,带头维护学术尊严和科研诚信;以身作则,强化研究生学术规范训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对与研究生联合署名的科研成果承担相应责任。不得有违反学术规范、损害研究生学术科研权益等行为。六、把关学位论文质量。加强培养过程管理,按照培养方案和时间节点要求,指导研究生做好论文选题、开题、研究及撰写等工作;严格执行学位授予要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严格把关。不得将不符合学术规范和质量要求的学位论文提交评审和答辩。七、严格经费使用管理。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按规定为研究生提供相应经费支持,确保研究生正当权益。不得以研究生名义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科研经费或其他费用。八、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人文关怀,关注研究生学业、就业压力和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网页截图(来源:教育部网站)

知和

为什么硕士学位论文盲审通过率不高呢?

2019年的硕士生学位论文全面采用抽选双盲审(研究生和审稿专家互不知道彼此),根源是翟天临博士事件。鉴于毕业硕士生的人数60余万,采用之前博士学位论文的盲审模式难度比较大、不现实,因此只能采用学院组织的专家盲审模式(学院自行联系专家送审),而不是全国同行业的专家库系统随机分配(类似于博士学位论文盲审、青年基金评审等)。不过部分高校针对部分发表过高水平期刊论文的硕士生可以"免盲"。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严格审核已是肯定的,教育部已确定2019年抽查6000份学位论文,且每篇论文3位评审专家,整个项目拨款800万。翟天临博士学术不端后,相继又曝出湖南大学刘梦洁硕士论文抄袭、复旦硕士抄袭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等事件,就算导师同意你学位论文送审,评审专家同样会高要求、高标准打分。研究生论文盲审审稿专家关注硕士学位论文哪些部分?论文盲审主要看论文的创新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同学科的差异性不小,一般来说创新性不是问题,但创新点得学会凝练。在写作之前的试验设计非常关键,否则学位论文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就不行喔。首先,最基本的写作规范。一篇学位论文出现低级错误给专家印象非常不好,如错别字、标点符号中英文混用、图表序号混乱和不对应、表格跨页、引用格式不规范、文献引用格式错误等。一个研究生经过3年培养后,在如此重要的学位论文中出现低级错误让人啼笑皆非呢。其次,文字写作水平。不同学科都有专业词汇和用句,过于口语化的描述不易出现在学位论文中。为避免重复率过高,不少研究生故意将学位论文修改的晦涩难读,词不达意。同时,学位论文没有框架和逻辑,甚至写作不宜采用排比行文、大段落等,甚至不如高中生作文。另外,学术水平。理工学不少学科的试验设计、数据分析、讨论得需要有足够的学术水平,如不能简单描述某个指标上升、下降,而是深挖表面现象后的机制。因此,在整个学位论文撰写过程中,阅读海量文献非常关键。研究生不少优秀的研究生,如硕士期间发表多篇高水平英文期刊论文,如SCI一区、二区论文,撰写的学位论文盲审后被评为2份"差"或"不建议答辩"等,就得接受延迟半年答辩。因此,建议各位准毕业生在送审之前"精雕细磨",经过学科/教研室的预答辩后再送审。作为导师,小西知道大部分研究生毕业后不再从事科学研究,仅有少量选择读博深造的研究生继续从事科研,但是作为毕业要求的学位论文必须要严守学术底线。平时读研期间,导师可以原谅研究生的任性,理解研究生混个学位证的心态。但是,学位论文质量同样关系到导师个人今后的招生和发展,因此得彼此互相体谅。其实,大部分导师还是乐意帮自己研究生修改学位论文的,但是一定得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而不是送审截至之前的晚上发给导师!

少焉

今年的硕士学位论文评审后,导师非常担忧……

最近,是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的旺季。笔者有幸与往年一样,开展了一波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工作。学位论文质量下降堪忧,令人痛心疾首。学位论文质量下降堪忧来源 | 信忠保科学网博客记者 | 信忠保(图片来源:千图网)最近,是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的旺季。笔者有幸与往年一样,开展了一波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工作。评审院校,五花八门,虽不能代表全国整体情况,但多少有了一些个人感受和直观感觉。评审过程中形成的认识,不针对个人或个别单位。只为阐明现状,指出问题,粗浅提出解决方案。1. 学位论文质量快速下滑与往年比,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并没有提高,反而感觉在急剧下滑。我与身边学术好友,交流一番,对此还算有共识。大有一年不如一年,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觉。这到底发生什么了?国家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为何学位论文水平却在下降呢?难道我的审美高了,要求高了,感觉错了?2. 写作规范仍旧是大问题整个论文看下来,到处都是低级错误,错别字、标点符号中英文混用、文献引用格式不规范、表格跨页、单位漏用错用等现象,非常普遍,看不出认真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单看论文,研究生都像没长大的孩子,各种幼稚低级错误层出不穷,令人啼笑皆非。3. 文字写作水平非常低劣从学位论文文字准确性、流畅性和美感来看,硕士生文笔普遍不高。大多是生搬硬套,滞涩难读,热衷排比行文,喜欢大段落。单从写作文笔来看,甚至不如高中生的作文。大学和研究生七年,语言文字表达并没明显提高,甚至变得拙劣和粗俗化,令人深思。4. 论文看不出热爱和用心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生涯心血结晶,是自己青春之花,是有生以来智慧集结最高状态。在学位论文里,我看不到青年学子的真诚、认真、质朴、耐心、热爱、激情以及创造性,看不到一个生机勃勃、鲜活的青年人,满屏看到的却是机械、呆板、仓促、急躁、焦虑、侥幸、敷衍以及一个低俗拙劣的功利主义者。(图片来源:昵图网)5.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缺失高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地方,是培养和塑造科学精神的地方。从学位论文来看,研究生大都很马虎、很粗心,缺乏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单从学位论文的文字撰写来看,只要自己反复读上三五遍,让同学帮助核对一遍,导师再看两遍,应该不会出现那么低级的错误。现在学位论文,大多是仓促而就的半成品,而非反复打磨、精益求精的匠心之作。6. 独立任性急躁的九零后们他们这一代有三天三夜说不完的优点,也有一些社会时代带来的不足。每年三五月份,乌泱泱,乱哄哄,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研究生答辩景观。传统需要去继承和坚持,国际视野也需要开拓。新媒体时代的青年,时间趋于破碎化,思维趋向于表层化,缺乏以往青年的沉稳和踏实,多了几分急躁和功利。7. 论文质量把控制度失效大多数学位论文,从科研工作量、写作质量以及分量方面,导师应该都会有较为准确地判断。导师把不住学生,管不了学生,拦不住学生,最终半成品的学位论文游走全国,在市面上招摇。现在来看,学位论文质量把控缺乏强有力制度上的支撑,高录取率、低淘汰率,脆弱心理老师惹不起。现在应切实地建立研究生学位论文淘汰机制,提高淘汰率,建立退出机制,不能让高校成了学位论文粗制滥造的小作坊。8. 评委内心的纠结和挣扎硕士学位论文评审人,内心充满了纠结,通过还是不通过,放水还是不放水?是坚持学术标准,还是随大流别较劲?最后,尽量地多写几条修改意见,寻求内心平衡和自我安慰,违心地勉强通过,皆大欢喜。评委们顾虑重重,面对现实又很无奈,也改变不了现状。如今,教授们拒绝评审成了新潮流和新趋势。(图片来源:pixabay)9. 学位论文质量把控建议论文送审前,需经过教研室预答辩,经过匿名投票,超过三分之二方能送审。送审阶段,五个评审人,两个及以上不通过,直接延期一年,导师停止招生一年。一个不通过,经学院学术委员会投票,赞成票低于三分之二直接推迟一年。我们不能指望每位研究生都会从事科学研究,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要保持住学术品位,要守住学术底线。现在我们国家一方面缺人才、呼唤人才,一方面是就业难。研究生如果认真对待科研,提高学术品质和成色,最终在求职过程中将得到相应的反馈和回报。研究生如果对待学位论文采用六十分万岁主义,有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更多追求短期和直接回报,缺乏理性和长远洞见,膜拜精致利己主义,他们的科研品质和能力,不会在撰写学位论文过程中很好地挖掘和提升,反而错过了科学品质锻炼的绝佳机会,最终给人生带来负面影响。拿硕士学位可能是缺乏淘汰性,但参加工作步入社会后,到处都充满了残酷的淘汰和竞争。读书时期可以在导师面前任性,也可以钻体制的空子,拿注水的学位。但在社会上打拼,说到底还是能力竞争,残酷而真实。研究生的学术生涯,通过复杂的筛选淘汰机制,通过大数法则和二八法则发挥作用,将有科学潜质青年人筛选出来。最近,我同步在评审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同样是年轻人,青年基金申请人,年龄只是比他们长三五岁或者十岁八岁,但基金文本撰写质量明显比学位论文水平高很多。说到底,写一段文字,做一件事情,质量优劣还是个态度问题,与投入精力和心血密切相关。希望在哪儿?希望在于行动,在于未来!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信忠保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8729-1111883.html学术君那你呢?你学生论文写的怎么样?

彭晓

教育早知道:教育部科技部破除论文“SCI至上”

一、极课在线作业开通免费申请,辅助“空中课堂”继字节跳动旗下K12在线教育平台清北网校免费向全国中小学提供在线直播教学系统后,字节跳动旗下产品极课在线作业基础版开通终身免费使用权限申请,辅助“空中课堂”。二、新东方2020春招线上启动,面向全球招聘3000余人2月21日,新东方面向广大应届毕业生的大型线上招聘活动“我要你的不平凡——2020 新东方全球联合春季校园招聘”正式启动。本次春季校园招聘活动将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上百所高校,招聘人数预计 3000 +,共开放教师、培训生、顾问、技术、培训师/教研员、管培生等7大类岗位,涉及全国 60 多所城市的新东方分校。三、教育部科技部破除论文“SCI至上”教育部、科技部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该文件目标明确,就是破除论文“SCI至上”。四、印度在线教育平台Unacademy获1.1亿美元E轮融资,Facebook领投2月21日,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近日,印度教育科技初创公司Unacademy获得由社交媒体巨头Facebook和美国私募股权公司General Atlantic领投的1.1亿美元E轮融资。本轮融资后,Unacademy的估值约为5亿美元。本文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怪声音

高校青年教师之困:只要能发论文,会不会讲课都行?

资料图前不久,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青年长江学者梁莹涉学术不端、教学敷衍等问题,经媒体报道后引发舆论热议。记者调查了解到,近年来多起抄袭、撤稿乃至师德沦丧的事件,背后都有典型的“四唯”问题。在相关讨论中,不少青年教师说出了自己关于学术与科研的困惑:不刷论文指标,收入降低、考核难以应付;不认真上课,会招致学生吐槽、举报;兼顾论文数量与课堂质量,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下几乎是奢望……近期,多部委启动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以下简称“四唯”)专项行动。业内人士认为,唯有破立并举,才能让高校评价体系回归正途,回归教育本质。当代“青椒”分三派,派派挠头派派愁刚留校任教的游泳教师,仍然要完成每年至少两篇C刊论文的教研任务;受到学生欢迎、认真教学的老师,往往是以牺牲职称晋升为代价的记者采访了从985、211高校到民办三本的数十位高校青年教师,既有刚刚入职的“嫩青椒”,也有刚刚评上副教授、教授的学术新星。总结他们的生存状态,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类:第一大派——论文派,致力于用论文铺平自己的晋级路。武汉某211高校体育学院27岁的教师田耘(化名)告诉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作为刚留校任教的一名“嫩青椒”,他教的是游泳与人体运动健康课程,但仍然要完成每年至少两篇C刊(CSS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论文的教研任务。“年终就要考评,我天天愁得头发都要抓掉了。”田耘说,以自己学术水平、相关资源,根本无法完成一年两篇C刊论文的任务,“但真的没其他办法,评职称必须得靠论文证明自己的科研能力,发不出C刊就没有未来。”河海大学一位刚刚入职的“海归”告诉记者,他入校时和学校签了协议合同,必须在入校6年内申请到国家青年基金课题,并且评估中要得到“优秀”才能留下来继续参评职称,否则这几年就等于白干。“国家青年基金课题其实很难申请到。青年教师没什么资源,你想搞创新,搞一个国外前沿的东西,他说你没有前期成果;搞国内选题,又很容易同质化,评审获得‘优秀’就会相当难。”南京理工大学的一名“海归”副教授表示,大家有种共识——在国内一年没发论文等于一年啥都没干。“新教师5年或者6年非升(晋升职称)即走的压力很大,大家都是有点东西赶紧写了发掉,哪怕没有实质进展,也只能硬写。”他无奈地说。随着学校对青年教师科研指标越定越高,记者采访的多数“青椒”都表示自己只能努力朝“论文派”方向发展,即使当下很难完成要求,也只能“一边抓着头发,一边硬着头皮去码字。” 第二派——“既要又要”兼顾派,努力在科研重压下平衡论文数量与课堂质量。南京一所民办三本学校的教师马康(化名)说,民办高校与公办的985、211相比科研压力要小得多。所以,他能花更多心思在课堂上,有更多精力备课,也能多想一些新鲜的教学方式。“能做到这样完全是因为学校对发论文没有负向考核。”马康说,不仅如此,发了C刊论文后学校会给予数额不等的奖金,甚至能报销版面费。而在公办的985、211高校,不仅对刊物发表的要求更高,并且普遍存在负向考核。这意味着,如果未能完成指标,考评、奖金都会受“牵连”。苏州一所高校的副教授陈强(化名)表示,将论文作为大学对教师职称评定的标准之一,本意是要鞭策教师积极奋进多做科研,但随着大学越来越机械地追求“科研GDP”,论文这个评价指标发生异化,反而成了滞缓科研和教学探索的障碍。南京大学一位名叫张云开(化名)的同学反映,梁莹就曾表达出对教学的不屑,“我已经混到头了(评上教授了),没什么好怕的了。”多位青年教师反映,身边的同事评上教授职称后多年不写一篇论文的情况并不鲜见。在中国,学术评价依靠SCI,然而很多国外学者对SCI并不认可。上海某大学商学院教授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说,大部分高校关注高水平论文、国家基金等,老师在高压下只能有所取舍。他在今年上半年评上教授,终于可以松口气下企业调研做一些产学研转化等一直想做的事了。 第三派——教学派,顶着压力操心学生。江苏某高校的一名30岁的青年教师王飞(化名)表示,当时进入校园时也是抱着教书育人的理想,可终究扭不过现实。“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一旦操心班里的学生,真的就很难再顾及科研。”王飞说,他入校时就和学校签了合同,6年时间内必须完成科研指标,论文发不出来就得出局。一边是自己教书育人的理想,一边则是跟自己能否保住饭碗直接相关的指标与要求。“在这样的评价体系里,作为同事的老师是缺席的,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也是缺席的。很多受到学生欢迎、认真教学的老师,往往是以牺牲职称晋升为代价的。”培养自己挺认真,培养学生太马虎?“说句不好听的,上课过程中要是突然停电,有些年轻老师恐怕连课都没法上,因为他只会读PPT”梁莹事件虽尚未尘埃落定,但其折射的“高等教育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问题,值得继续讨论。韩愈的《师说》曰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老师,就是传授道理,教授学识,解决疑惑的人。老师的职责与“教”“授”“答”有关,但放眼当下,高校“师者”却出现了另一副面孔。记者采访国内多所高校的学生梳理后发现,不重视教学的老师在课堂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堂堂课都是“注水猪肉”。杭州一大学的毕业生朱珠(化名),回忆大学期间选修的一门电视剧赏析类课程时说,一学期老师放了好几部国内外影视剧作品,但都是只赏不析,最后交一篇论文了事。泰州学院一位学生则告诉记者,他们的钢琴专业课老师迟到是家常便饭,40分钟的课几乎要迟到半小时。 ——“翻转课堂”,美其名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上海某大学学生李延(化名)在校期间上过一门课,一学期一共18节,老师将班上32人分为16组,每组负责一堂课的内容;一头一尾两次课,一次由老师解释这门课的上法,一次则为期末考试。该课程老师从不点评,学生上完课,老师拎包就走。——借课堂之便行利己之事。南京某大学毕业生章韵(化名)告诉记者,曾有老师将自己的课题项目化为学生的课堂作业来写,完成后整理一下就当作自己的项目成果。“老师会说这个作业和课堂有多么多么大的关联,实际上我们没有从中得到学术训练,知识、方法、技能上都没有提升。”扬州大学一位副教授说,20多年前自己刚当老师,学校会每周三组织一次教研活动,大家商讨课程内容,集体备课。“如今这种活动早就没有了。说句不好听的,上课过程中要是突然停电,有些年轻老师恐怕连课都没法上,因为他只会读PPT。”如今,“PPT老师”在高校确实不少见。南京某大学学生张幼之(化名)保送读研后,研究生期间上的一门课与本科期间课名相同,只多加“研究”二字。不仅如此,同一位授课老师用着同一份PPT,3年过去连数字都没有更新。有网友总结,下课比谁走得都慢的是高中老师,下课比谁跑得都快的是大学老师。一定程度上,正是有了部分专心培养自己、敷衍学生的老师,也才有了一些吊儿郎当的学生。“好多大学老师行踪都是谜。”师范专业学生徐静好(化名)正处在完成毕业论文的阶段,她说部分老师在学生论文上有“三不”:不催、不帮、找不到。“好不容易‘抓’到老师人了,就简单说两句:你这题目太大了。我自己知道题目大,需要具体意见,才去找老师的啊。”徐静好说,特别期望能有更多对学生负责的老师。评价体系重论文,制度导致轻教学高校对大学教师的教学评价指标定得很弱,几乎不用努力就可以完成,科研的指标却定得很高是什么让“上课还是写论文”成为两难?记者采访了解到,一方面“学术GDP”压力层层传导,学校奖惩手段花样百出;另一方面,学制设计偏教学与教师考核重研究存在冲突,导致高校重科研轻教学成风。一是评价体系的功利。“大到一个学校能获得多少财政投入,一个学院在各个层面能得到多少支持,小到一个学者能不能评上职称、获得多少科研经费,都与发表的论文数量、影响因子相关,身在其中很难不被裹挟。”南京大学的一位副教授举例说,填写教育部的学科评估表,不是SCI(科学引文索引)、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论文,无法录入;不是青年长江人才计划,无法录入;不是教育部这个奖那个奖,不算成果……所以,当类似梁莹这样的“一个人就能刷掉半个系的学术指标”的人出现,即便她的论文比较水,也不妨碍被计入学术成果。对此,校方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褚蓥说,大部分的高校以“帽子”为引进人才条件的依据,并以大额的资金以及配套的资源奖励来激励学者发论文,根源在于考核指挥棒。“但人文学科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接力过程。老一代积累了一批成果,新一代在老一代的基础上通过刻苦研究取得新的成就。主管部门注重推动老中青的代际接力,将资源相对平均地分布在各个年龄层次的学者身上,而不是将大量资源集中在头部。”华东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一位副教授说,与人文社科类专业不同的是,理工科需要做产学研对接的工作。即便如此,学校对老师的考核仍然能够看出孰轻孰重。“我自己有一个项目,完成技术转移给学校挣了300万,拿了一个国家青年基金30多万,学校奖励哪个?后者。”记者调查了解到,一些学校也为学生保研制定了论文加分政策。一些学习成绩并不是最好的学生,却能通过发论文来提高总分排名,获得保研的资格。例如,一些学科成绩很差的学生,到了年底突然冒出来好几篇论文,加了很多分,从班里十几名一下子到前三。但那些所谓论文,内容是上网买的,发表是交了版面费的,学校对此并不认真审核。二是制度导致的轻慢教学。“除个体师德问题之外,高校现有的评价体系和学制设计是导致整体轻慢教学的根源。”一位高校讲师说,高校对大学教师的教学评价指标定得很弱,几乎不用努力就可以完成,但科研指标定得很高,科研项目的级别、数量,论文发表的数量、刊物级别都要求得很高。高校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国家对学校的要求就是如此。还有所谓“非升即走”的制度。该制度源于美国,上世纪90年代由清华大学率先引入,目的在于通过刚性的制度设计鼓励竞争。非升即走的核心是,在规定期限内拿不出相应的科研成果即须离职。某高校甚至规定,青年讲师几年内不准上课、专心科研,到期升不到副教授自动离职。不少青年教师吐槽,几乎将全部精力花在科研上后,因科研达标升上副教授,就一定能熟练地授课吗?“研而优则教”的逻辑何其怪哉!尤其是文理有别,人文社科领域学者科研成果的井喷期,至少都在40岁以后,迫使他们在刚毕业时就大量发文出书,不啻为透支未来。“中国大学教师重科研轻教学不是现象,而是现象级!”南京某985高校的团委书记严斌(化名)说,我国高校虽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部分名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序列,但学制设计仍处于“教学型”而非“研究型”大学。在这些学校,课时设计太满,高校教师科研和教学研讨时间被大量挤占。但客观上,高水平大学教职又要求教师拥有前沿的视野,高水平的研究能力。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导致了整体性的轻慢教学。三是人事制度的懒惰。多位教师提出,“四唯”问题的实质在于人事上的懒惰症,了解一名老师不应该只停留在表格上、框框里,不应该因为“老鼠”短时间内比“马”跑得快、反应敏捷,就选择“老鼠”,不应该医生救人一命不如文章一篇,这就简直是本末倒置的制度笑话了。“什么都推给评价标准是推诿。问题不只是标准问题,而在于人事安排和执行者,有没有伯乐之心和伯乐之能?难道真的就调查不清楚吗?”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沈华清说。坚持“四个回归”,以新标准破“四唯”一些“青椒”认为,问题的实质不在“四唯”,而在“唯”的标准是否是真学问、真权威、真创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校精神所在,实在老师。必须看到,即便在当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现象广泛存在的大环境下,仍有退休返聘授课,因家中老母亲过世不得不中断课程,事后给大家鞠躬道歉的老师;有收到得意门生婚礼邀请,却因两天后有课要认真准备而放弃出席的老师;也有对跨院系旁听的学生都能认真征询意见,及时回复邮件的老师……这些,恐怕才是中国高校大师精神的灵魂所在。“必须坚持把‘四个回归’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近日在2018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上强调,一是回归常识,学生要刻苦学习,高校必须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二是回归本分,教师要潜心教书育人,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三是回归初心,高等学校要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用知识体系教、用价值体系育、用创新体系做。四是回归梦想,高等教育要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把自己做强,而是把国家做强,回归梦想要落实到建设一流本科、做强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10月23日,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这次行动的清理方向有三,其中包括“对部门和单位政策文件中涉及‘四唯’的规定进行修改;对本部门和单位牵头执行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中涉及‘四唯’的规定,提出修改建议”;“对各类考核评价条件和指标中涉及‘四唯’的内容进行调整,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手册、评审细则等”。采访中许多“青椒”认为,中央进行“反四唯”的专项整治行动势在必行,但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替代、完善现有的科研评价体系也很重要。一些“青椒”认为,问题的实质不在“四唯”,而在“唯”的标准是否是真学问、真权威、真创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业进说,按照理想状态,文科学术评价本应是结合科学的量化标准和学术同行评价而产生,但现实中往往是不懂行的行政人员主导,导致好制度难落地,最终还是成了简单的量化考核。强调论文本身没有问题,但既要重视“小同行”的意见,也要辅之“大数据”的手段,准确评价一篇论文或一篇研究成果的真实影响力。还有一些“青椒”提出,要警惕借破“四唯”虚化标准,变成特权当道、学阀当道、没有标准的改革。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彭峰反映,中央提出破“四唯”之前,在替代方案都还没有的情况下,有的单位已经开始打着改革的名义降低标准、虚化标准。许多青年教师担忧地说,硬性标准虽有缺陷,但好歹能打通人才上升的渠道。如果依赖同行打分,科研之外可能还需要和领导、行业权威搞好关系,更加助长关系、圈子、权力对学术的渗透。采访中很多人呼吁破立并举,一些高校已经在积极探索。据了解,南京大学已经出台了《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分类评价方案》,提出将成果评价范围扩大至:学术论文、学术专著、文献整理、决策咨询报告、学术译著、优秀案例创作、文化艺术创作等。其中后四类成果在成果认定和绩效评价时,参照标准折合计算为论文绩效,相应评价结果在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中给予同等认定。(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以杖

一份珍贵的博士学位论文申请书

谷超豪博士学位论文申请书首页。复旦大学档案馆供图■70年光辉历程 70年难忘记忆·档案故事1957年5月,国家批准复旦大学谷超豪以副教授的身份赴苏联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进修。8月,谷超豪乘上了开往莫斯科的列车。列车途经吉林长春,妹妹谷月卿那时在长春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工作,两人约好在车站见面告别。谷月卿至今记得,火车到站后,谷超豪下了车,她一看,二哥不是要出国吗,怎么穿成这样?又脏又乱的。她问谷超豪:“哥哥,你穿成这样就出国了?”谷超豪说:“我忙得不得了,等开车了我再换衣服。”那个时代,凡公派出国留学人员,均由国家提供必需的生活用品,每人一套西装,因为苏联比较冷,还特意发了棉大衣,加上剃须刀等日用品,整整两大箱子。而谷超豪这位复旦大学副教授,赴苏联留学进修,竟然忙得连衣服都来不及换,可见其生活上极其俭朴随意。1957年是十月革命40周年,刚到苏联不久的谷超豪,在学校见到了毛泽东主席。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到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和两个重要国际会议。百忙之中,毛泽东抽出时间于11月17日来到莫斯科大学,专程看望了中国留学生。能在异国他乡见到敬爱的领袖,谷超豪内心非常激动。“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当时,毛泽东的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谷超豪。从14岁投身革命以来,党的事业和国家的需要,一直是谷超豪从事科学研究的动力。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回到祖国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更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无论是政治思想还是业务研究,都要走在别人前面。由于他对党的忠诚及对党的事业的热爱以及出色的工作能力,1958年,谷超豪被任命为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留学生党支部书记。莫斯科大学微分几何教研组有两大学派,一派以菲尼科夫为首,另一派以拉舍夫斯基为主,分别主持两个讨论班。谷超豪来到莫斯科,这两位教授都对他很赏识。系里让谷超豪选择参加一个讨论班。谷超豪的决定出乎大家意料,他希望能同时参加两个讨论班。菲尼科夫教授领导的讨论班总是安排在星期六晚上,而且有3个层次的报告,往往从下午6点进行到晚上10点,连吃晚饭的时间都没有。谷超豪每天要工作十一二个小时,并每隔两三周就在讨论班上作一次学术报告。谷超豪到莫斯科仅一年的时间,参加讨论班的教授们一致认为,应该授予这位来自中国的学者科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论变换拟群的某些通性及其在微分几何中的应用》。复旦大学馆藏的这份珍贵档案,就是当时谷超豪的博士学位论文申请书。答辩会在1959年6月举行,著名数学家刘斯杰尼克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会上,谷超豪从容不迫,侃侃而谈,他巧妙的构思,令人信服的答案,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投票建议授予他莫斯科大学物理—数学科学博士学位。依照苏联的学位制度,获得博士学位是很艰难的,谷超豪成为第一个在莫斯科大学作博士论文答辩且被授予博士学位的中国人。评述人称赞他是继近代最有名的微分几何大师E·嘉当后,此领域第一个做出了有实质性发展和推进工作的人。从事数学研究活动近70年,从微分几何到偏微分方程,再到数学物理,谷超豪在深奥和抽象的数学世界里遨游,在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两个领域都获得了富有开创性、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成果。2010年1月,谷超豪荣膺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陈启明 周桂发)

卡蜜儿

遏制本科毕业论文造假不能止于抽检

1月7日,教育部印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要求自2021年1月1日起,启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试点工作,要求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对象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学士学位的论文,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本科毕业论文抽检重点考察本科生基本学术规范和基本学术素养。(1月8日光明日报)诚信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但近年来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日益突出。如大学生毕业论文代写、毕业设计代做时见报端,2018年又见女博士找中介代发论文被骗的新闻。这些不诚信行为令人震惊、让人担忧。如果对这一现象不尽快加以遏制,不仅造成高校风气败坏,更重要的是会使得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把这种失信行为作为自己事业成功的捷径,造成整个社会失信风潮的蔓延。“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诚信不仅对他们自身的人际交往和事业发展有直接影响,而且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如何让少数大学生走出诚信缺失的“怪圈”,当务之急是加强诚信教育、重构学校诚信体系。一是要开展常态化诚信教育。期待各高校录取通知书也是一份诚信提醒书,大学生入学第一课是诚信教育课,大学生入学签订的第一份承诺书是诚信承诺书,教育每一位大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业,做一个诚实的人。二是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督促大学生讲信用并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之中。三是建立校长、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指导教师三级责任制,层层把关,努力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和水平。健全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责任制,可将教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合格率作为绩效评价指标之一。四是实施大学生失信惩戒制度。将诚信的状况与评奖评优、入团入党等相结合,对毕业论文代写、毕业设计代做、毕业论文抄袭造假等失信行为要采取限制评优、延迟毕业、撤销已授予学位、注销学位证书、勒令退校等处罚。去年9月22日,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意见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于无法保证质量的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撤销学位授权。也标志着高校诚信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当然,大学生论文作假的发生,究其原因也与诚信缺失的社会病有关。期待全社会大力加强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起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社会诚信体系,使“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理念深入人心,使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真正成为每个人的行为准则,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寸步难行” 成为常态。王红峰

梦男孩

云答辩 教学互动新实践—202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工作顺利进行

根据公安部、教育部、河南省教育厅相关要求,按照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部署,自5月15日开始,毕业年级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线上答辩工作全面启动。截至目前,该项工作已基本完成。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学生的毕业论文线上答辩工作,陈济鹏副院长多次听取教务处和各系部的专项工作汇报,并及时提出具体工作要求。教务处会同各系部认真研究线上答辩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协同制定了《202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线上答辩工作指导意见》,明确了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线上答辩的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提出了本届学生线上答辩较往届线下答辩应做到“质量不降、要求不变”的原则要求。各系部分别制定了相关专业详细的《202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线上答辩实施方案》,精心部署、周密准备,为线上答辩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本届毕业论文线上答辩工作主要采用钉钉会议在线视频的方式进行。答辩期间,学校专门组建了“论文答辩质量监控”微信群,在群内实时共享各系部每次答辩的视频会议链接,学校领导、各系部主任、学校教学督导组成员可随时加入会议对各组线上工作进行实时跟踪,强化了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的过程督查,有力提升了答辩工作的质量。各系部每个答辩小组均安排专人对答辩工作全程录屏,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回看”总结自己的表现,录屏视频成为学生重温老师意见、进一步修改论文的重要参考,也成为学校进一步改进毕业论文工作、加强毕业论文管理研究的重要素材。图像与网络侦查系线上答辩现场侦查学系线上答辩现场刑事科学技术系线上答辩现场治安学系线上答辩现场公安管理学系线上答辩现场公安基础教研部线上答辩现场2020届学院本科毕业生总计772人,全部参加了线上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其中707人顺利通过首轮答辩。下一步,学院将重点围绕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评选、毕业论文材料归档和毕业论文专项检查开展工作。来源:铁道警察学院

无有

教研探讨之本科毕业论文的几看!

本科毕业论文几看作者:陈大伟已经指导过(并参与答辩)几届本科毕业论文了,2018届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在即,把自己几年指导论文,以及在答辩时自己的视角和要求梳理一下,让今年自己指导的学生有所参照,放在这里也分享给其他要完成毕业论文的同学以及想选题研究的在职老师。欢迎大家批评!PS:这届学生的毕业论文很快进入定稿和答辩阶段,和指导的几位同学讨论,发现还有一些补充。一、看态度是否端正(一)看毕业论文完成者在完成论文中投入的时间、精力和工作量。包括文献阅读的工作量(数量和研究深度);论文完成者收集相关素材的努力程度和工作量,是否足够丰富;论文是否有相对合理的研究点位(比如:调查研究的研究点位是否有已有相关研究、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相关问题讨论和建议;行动研究的研究点位是否有问题、问题解决方案的确定、变革的行动和过程、实践效果及反思等)。(二)看论文的格式和文字规范。是否严格按照论文规范要求处理标题、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格式,是否观点清晰、文字通畅。把这一点放在这里,主要是只要你用心,这就不应该出问题。在格式上存在问题主要就是没有用心。比如,引用文献是否粗心大意、张冠李戴……二、看研究和表达思路是否清晰(一)看题目的清晰。毕业论文的选题题目和完成的论文题目不同,发表的论文题目可以用“……初探”等,毕业选题的题目应该看出你在研究中所做的工作。就我看来,理想的毕业论文选题应该大致能看出研究的问题(内容)、研究的范围、研究的对象、完成研究做采用的主要方法等。比如,成都市龙泉驿区二年级学生课业负担的调查研究,研究的问题是“学生课业负担”,研究分范围是“二年级”,研究的对象是“成都市龙泉驿区”,研究的方法是“调查研究”;再如,“群文阅读方法在小学四年级的运用(实践)研究”,研究的问题是“群文阅读方法”,研究分范围是“小学四年级”,研究的方法是行动研究,研究的对象可以推断自己论文完成者自己所带的班级。论文题目的清晰还需要在论文中反映。比如,对于论文题目中的关键的不易理解的语词应该在论文中加界定和说明,比如“学生课业负担”、“群文阅读方法”。界定相关主词需要文献研究,从这种意义上,毕业论文离不开文献研究,当然也可以标新立异,但一定要自圆其说。题目表达的研究方法为论文最核心的方法(当然应该还有其他的方法),一旦确定了核心的研究方法,就要遵循这种研究方法的研究逻辑和范式,根据这种方法的研究逻辑设计、表达自己的研究思路。(二)看论文是否有内在的逻辑关联和结构。这首先是看论文的目录,目录层次清晰,目录所列内容的包含与并列关系经得起质疑;然后是看论文内容与子标题是否匹配,是否张冠李戴;再次是看研究重要内容的关联,比如原因分析是否针对问题、是否基于调查材料,相关建议的提出是否基于原因的分析,是否针对问题的原因。(三)看论文的研究过程、研究思路表述是否清晰。三、看论文所收集和提供的信息、资料是否真实可靠(一)看论文所涉及的信息、资料收集方法是否有效,是否可靠。(二)考查是否真实、比较充分地收集了相关资料和信息。(三)看论文提供的信息、资料是否诚实、真实,是否可信。四、看论文表达文风是否端正(一)看论文完成者是否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诚实地表达了对他人成果的尊重和引用,是否遵守了相应的研究伦理与规范。(二)看是否实事求是地评价他人成果,是否谦逊、开放地表达自己的研究实践和发现,是否夸大其词、妄自尊大。五、看研究是否带来发展和发现(一)看研究过程对论文完成者的影响和改变。我以为,在本科阶段,作为一门课程,撰写毕业论文主要价值在于对学习者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和提升。我希望看到学生在毕业论文中表达自己的收获、成长、改变和发展,看到对研究经历、研究方法、研究经验的反思。另外,研究外物、研究别人终究不是目的,研究自己、改善自己、发展自己才是根本的目的,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把研究活动作为反思对象,能对这些做出反思与设计,似乎更好。(二)看研究是否带来了某些新的实践发现,是否有某些创见,是否提出了某一点或几点有价值的建议。祝同学们在毕业论文的课程中收获成长、收获发现、收获一个科研的方向、收获研究中创造!本文作者陈大伟,系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院长,成都大学教授。

极限王

2019年研究生毕业难度加大,就连本科生论文都要求盲审,毕业延期

导师责任制显奇效2019年由于翟天临和北京大学博士后的丑闻事件,教育部已经强令各大高校严把毕业生毕业关口,甚至在2019年专门划拨800万用来抽查6000篇博士毕业论文,而受到网络舆论对硕士研究生论文的举报,从湖南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硕士生毕业被曝光论文抄袭,不断发酵的丑闻让各大高校提前预防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并且从湖南大学对于学术处理的态度来看,论文抄袭者被剥夺硕士学位,而硕士生导师也被剥夺招聘研究生的资格,天津大学和复旦大学也在对网络举报展开调查,估计未来这几位抄袭硕士研究生的导师都会受到相关的处分,因此2019年本来严进宽出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也将提高难度,从一名研究生网络留言来看,往年学姐和学长们的毕业论文一次就通过,而2019年很多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都被要求修改十多次!甚至名校已经严查本科生毕业论文,以学风严谨的华中科技大学为例,如果本科生毕业论文二次被拒,那么本科生也将直接延期毕业!2019年华科大最新规定本科生论文盲审,2次不合格直接延期毕业华中科技大学率先在全国实行本科毕业证降级管理制度,说明了这所高校对本科毕业生的高要求,通过往年的本科生论文管理制度,华中科技大学很早就对本科生论文进行盲审考核,而在2019年在盲审的基础上加大了对本科生的要求,要求所有本科毕业生首先自己审核论文再提交盲审,如果一次盲审不合格仅有一次修改的机会,如果首次检测未通过的论文的复检在首次检测公布结果两周后进行。达到A级或B级后方可申请答辩,复检仍不合格的应延期答辩。也就是说,2019年,如果本科生们忙于考研和找工作,不在乎自己的毕业论文,那么华中科技大学中将会产生一大批延期的本科毕业生!QS排名全球第一自律的学生才会获得全球第一的荣誉世界权威榜单发行机构QS发布的2019年度全球毕业生就业能力排名中,其中雇主与学生的关系(Employer-Student Connections)排名中,来自中国的华中科技大学位居全球第一,美国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和纽约大学分别获得第二名和第三名。很多人都会对这个榜单产生质疑,毕竟中国有很多名校,世界也有很多名校,为何华中科技大学会在这个榜单中名列第一?这其实和华中科技大学的大学性质有关系,中国的高校分为两种,一种为教研型高校,一种为研究型高校,教研型高校为教育和科研同时抓的高校,而研究型高校为以科研为主的高校,研究型高校以清华和北大为主,这两所高校的研究生规模远大于本科生规模,而华中科技大学属于教研型高校,虽然华科大的科研水平也属于前列,但是华中科技大学对教授本科生授课要求却很严格,严抓本科生教育,前一阵华科大连续三个月每月发表一篇顶刊的80后副教授就经常带本科生课程,以至于很多本科生都感受神奇,年轻普通的老师居然是为科研大牛!一所名校的灵魂是在名师和优秀的学子,华中科技大学很多学院都会给学生家里邮寄成绩单,就是时刻给学生们压力,毕竟每年高校都会有不自律退学的学子,因此,对学生的高要求,其实也是对高校本身口碑的一种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