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浅谈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浅谈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培养人才是大学的第一使命,是大学的根和本。在担负这一使命的过程中,教学侧重于言传,科研侧重于身教。教学与科研,也就是言传与身教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教学和科研如能发挥各自优势、协同育人,就能更好地培养一流人才、成就卓越教师。教学与科研对高校而言,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是一对需要平衡的辩证关系。自两百多年前威廉·冯·洪堡创立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时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后,这一原则已成为现代大学的基本标志。对于以文化和知识传承、知识创新和创造并重的研究型大学而言,这一辩证关系不言自明;即便是以文化和知识传承为主的教学型大学,由于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技术,这一关系同样也清晰明了。纵观全球大学发展的千年历史,这一关系虽在各个大学的不同发展阶段有所侧重,但从未偏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多年间,我国高等教育无论是在规模和办学能力上,还是在办学质量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迅速走过了恢复高考、扩大规模的过程,走进了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新时代。我们这一代教师也亲历了我国高等教育从小众受教到大众受益的发展过程。四十多年过去了,在改革开放恢复高考之初进入大学的我们,迄今仍感恩和感动于当年的大学氛围。当时,老师们在沉寂蹉跎了十多年后,以浓缩升华了的知识、蜡烛般燃己照人的情怀,全身心哺育我们;学生们则像永不知饱的雏鸟,引颈争食、奋力消化吸收,同时跟随师长迅速转入研习探究。教师乐教,学生爱学,已成为我们这一代人永恒的大学记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任务更加明确、发展路径愈加清晰、建设目标更为远大,各校都试图将自己的定位和视野放在全球化的格局中加以考量。在历史变迁、跌宕甚至转折的关头,文明与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知识与科学的创新与创造,技术与产业的突破与变革,无不依赖于教育,无不依赖于人才培养。此时,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能力和水平,无疑是国家实力的综合体现。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和大学使命的全面复苏,我国高等教育必然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承转入知识传承、创新和创造并重的新阶段。这就要求高校教师既要做好教学、又要精深科研。于是,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上的时间分配、精力投入平衡问题必然显现。凡认真从事教学的老师都深有体会,教学是一项极费精力和时间的工作,而且是个良心活。然而,正如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哈瑞·刘易斯在《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一书中指出的:“大学已经忘记了更重要的教育学生的任务。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存贮地,这些大学是成功的,但它们忘记了本科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十几岁的人成长为二十几岁的人,让他们了解自我,探索自己生活的远大目标。”值得反思的是,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存在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的失衡问题,我国高校中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并不鲜见。教育本身是一个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微妙过程,假如高校从教者初心不在、为利所驱,就不可能立德树人、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教师不做教学做什么?不做科研教什么?这句常常挂在高校教师和服务管理者嘴边的话已经大体道出了教学与科研的辩证关系。培养人才是大学的第一使命,是大学的根和本。在担负这一使命的过程中,教学侧重于言传,科研侧重于身教,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教学和科研如能发挥各自优势、协同育人,就能更好地培养一流人才、成就卓越教师。就我自己几十年教学科研工作体会,教学在一流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教学对教师而言,是一个系统提升、融通基础知识的过程;对学生而言,是掌握系统扎实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主要途径。同时,任何教学都具有教育性,即只要有教学活动,就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产生影响,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引领功能。并且,教师不仅要将自己知道的道理给学生讲明白,还要面对来自学生的各种疑难问题,甚至要化解学生为“滴定”教师水平、显示自己能力而提出的“挑战性”甚至“挑衅性”问题——这本身就是对教师的一种锻炼和提升。以我所熟悉的科研领域而言,被世人称道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创新和突破,大多基于讲授中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因此,教学中的知识融通、抽丝剥茧、寻根究源,无疑能促进自己科研的广度和深度。教学工作则可以让我们有机会将自己对科技前沿的学习认识、科研心得和成果等融入、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同时,在这种重新加工和梳理中,又可以为优化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选题、提升自己的科研境界提供反馈和新思路。此外,教学工作还能从学生身上反演看到自己的不足,被学生的灵动所激发,达到教学相长,可谓一举多得。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是在老一辈教师的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就应该将教学工作当成天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立德树人中成就自己。以己管见,科研在一流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提升性和拓展性作用。与教学过程相比,科研过程具有面向未知世界、探索未知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等特点,有助于拓展学生素质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正如洪堡指出的,教学活动不能脱离对科学的具体探讨过程,否则教学就变成了空洞的教条传输,这样就束缚了人的潜能,而不是对人类智慧潜能的尊重。科研工作既是创造新知识的必然途径,也是展示和检验教师与学生知识积累、技能才华的重要场合,更是磨炼研究者意志和品德的必要途径,与教学工作相辅相成,构成了高校育人的主要手段。我常和学生说,科研工作是一个以失败为主旋律的过程,科研的魅力恰在于百折不挠后可能发现的新现象、新原理、新物质、新方法和新技术,由此引领人类文明文化、深化科学认识、提升科技水平、改善人类生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正是科学研究的不断精进,才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不断更新的源泉,这就是教学是流、科研是源的辩证统一,也是历经千年、不断革新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当下,全球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各校除了继续在科研上追求特色、追求引领外,更加重视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技术的探索,更加重视对专业的融通整合,更加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更加重视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的引领和支撑。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百多年的西风东渐、学习探索、艰苦发展过程,如何在新时代开创东风西渐的大格局,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尽快形成中国特色并为全球共享的高等教育理念和范式,是我们高教从业者的使命,也是青年学生的职责和理想。科学认识教学与科研的辩证关系,更好地贯彻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激发高校发展的内生动力,定是我国高校共同关注的焦点,也是学校发展的重心所在。作者:严纯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来源:光明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画下去

深耕教科研十年教师体会:教科研课题和教学成果,到底什么区别

解读《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评价水平标准》2018年版,以高级教师为例,我们会看到这样的句段:“在教学研究、改革和实践中成绩突出,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完成省辖市及以上教科研课题1项,评委会专家评价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在教学研究、改革和实践中成绩突出,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获得省辖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及以上奖励或主持完成的省辖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获二等奖及以上奖励。”2014年版也有类似的句段,把老师们绕晕了,同样是成果,到底什么区别?教科研课题成果:以基础教研部门或教科所部门申请的为主,一般情况下,有省、市、县级别(国家级的小编没有参与过,不妄加评论),根据自己的研究基础和分配数量等情况申报。课题规划办的课题大致分为三种:1.一般课题,每年的4月份,各高校、中专、中小学、幼儿园学校教师均可申报。为保证研究质量,申报人当年只能申报1项,一般在一到两年内完成结题工作。2018年立项1608项。2.电化教育专项课题,每年的5月份申报,由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电化教育馆与课题承担单位共同管理。2018年立100项,每人只能申报1项,每人最多参与2项。以上两类课题,申报主持人须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副处级以上行政职务教师申报,若不符合的,中小学须有两名副高级以上职称撰写专家书面推荐。3. 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每年的11月份申报,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由省教科所、教育学会协助开展,主要由农村教师申报。主持人应具备一级教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申报人当年只能申报1项。2017年立项682项。省课题规划办的课题,重在平时的监管和监督,每两个月,由课题组进行一个“双月报”,也就是两个月梳理一下课题研究工作,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等等,也方便结题时使用。市、县级课题一般只有一类课题,小编所在地区,年底申报,次年年底结题。以上内容,如果感兴趣可以查看“河南省教育科研网”或“河南省教育厅官网”自行搜索。基础教育教研室课题:申报人员为中小学、幼儿园以及各级基础教育教研机构教师,申报时间为每年的6、7月份,主持人须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且正在从事基础教育教学或管理工作,近三年已有立项课题的主持人不得再申报主持新的项目,同一人最多可同时参加两项研究。2018年批准672项,其中重点课题85项,一般课题587项。市、县级课题申报时间大致跟随其后,基础教育教研室课题重点抓开题、中期、结题过程,要求每次都要召开相关会议,并上传照片和报告。基础教育教研室课题相关文件可上网搜索“河南省基础教研室官网”或“河南省教育厅官网”查询信息。小编的几点感触:1.省课题规划办和教研室,各有一支特别专业的团队。其中的徐万山、韩和鸣、周长春等老师特别厉害,都出版过适合教师阅读的教育科研方面书籍。省教研室课题办主要由杨伟东老师负责,听说他还是政治教研员兼职管理课题,相当牛。以上专家做的报告小编曾听过,可以说都是教研行家。2.精心选题+踏实研究+原创报告+搜集资料=成功结题。以上课题的结题呈现形式一般是出版书籍、论文或研究报告等,对于一线中小学教师来说,研究报告最切合实际。人家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专家和同行鉴定面前,只有踏踏实实做课题,一心无二用,认真研究,各项数据来得实事求是,各项报告的撰写只有原创!原创!原创!做没有做、做得有没有成果专家一看便知,除了努力无一条捷径可走。3. 申报课题要一步一个脚印,切忌“一口吃个胖子”。小编曾经申报过县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8项,省级课题2项,现均已结题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小编先申报县级课题,了解研究流程、熟悉内容后因为个人爱好继续申报了市级、省级课题,每一项课题都付出了很多的精力、时间和汗水。所以,前期的研究基础很重要,没有基础只追求高大上是空中楼阁。另外,两个部门组织的课题,老师们要看清具体要求,根据要求认真做。4.做课题研究要摒弃功利性。2014年以前,教师职称评审基本不用课题,那时一提报课题,很多老师都嫌麻烦、不会操作,都不愿参与。2014年教师评价标准改变以后,科研课题成了“必选项”,老师们又争着抢着做课题,曾经出现了“市级指标难求”的现象,而“一窝蜂”的做课题导致的后果就是教师功利心理(只为求一张证书好评职称)、难以立项(过多的需求和立项数额矛盾)、质量较为低下(没有研究基础或者研究中存在应付了事心理)。其实,小编做课题十年以来,惊喜地发现,在收获证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学校品味和知名度的提升、参与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成绩同步提升等,而这些才是我们的初衷,是我们的初心,不是吗?下面是华丽丽的分界线教学成果:分几类,小编重点絮叨絮叨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它反映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的重大成果,奖励范围包括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教师及其他个人取得的教学成果,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教学、评价、资源建设、综合性等方面。需要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教育教学有较大的示范作用,有一定影响力。成果评审时,由评审专家组投票决定,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须有参加投票委员的四分之三、三分之二、二分之一以上同意,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材料的报送上,要求重点撰写好反映成果主要内容和实践检验过程的报告及其他文字材料。一般为每年的3月份报送材料,由县、市教研室初评后择优上报,2018年,小编所在十八线县城分得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两个,和同事们一起把自己其中的一个课题成果进行了整理上报,后来获得市级二等奖。2016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空缺,一等奖43项,二等奖89项;2018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空缺,一等奖43项,二等奖86项,以上数据足以说明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含金量是刚刚的。所以,在2018年版的《河南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中,将教育教学成果奖从原来的课题类归到表彰类,说明两者还是有较大差别的,也从中证明了它的价值所在。图片来自网络。嘘!听说,关注我的人今年都会心想事成,点赞、评论、收藏、分享的人在职称评审中量化名列前茅,祝君好运!我是纸鸢谈教育,为您定期分享中小学教育、教师职称、教科研方面有用、有料、有趣的干货,谢谢阅读!

狠爱你

市教育科学研究与发展中心到临沂实验中学开展教学视导工作

市教育科学研究与发展中心到临沂实验中学开展教学视导工作 发布日期:2020年09月15日 浏览次数:92020年9月14日,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与发展中心陈为词副主任、初中教育研究科李春光科长带领教研员一行11人,到临沂实验中学开展教学视导工作。校长于润峰、部分中层教干陪同调研,两校区全体任课教师参与。首先于润峰校长就学校防疫复学、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汇报。随后各位专家分11个学科走进课堂,通过点课与抽课,听了13位老师的讲课。各学科备课组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针对不同学情、不同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以“常规课堂”与“智慧课堂”不同的形式,各具特色地呈现出一堂堂精彩好课,教研员也为每一位讲课老师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并对本学科的教学和研究方向提出了前瞻性引领。市教科研中心的本次视导活动,是对学校教学工作的一次检验,也是对学校的规范办学、提质增效的督促,在带来新理念、新思路的同时,对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和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李淑军)上一条:临沂卫校举办“中国梦新时代铸师魂”演讲比赛 下一条:平邑县举办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现场会 【来源:教育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不惧之实

师生间“距离”与教育教学效果研究

整理师生间“距离”不是指感情和心理距离,而是指由教师职业特点和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处理师生关系的“分寸”。对“距离"远近的掌握可体现出教师教学艺术的高低,也可反映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它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本文仅就师生关系的几种情况谈自己的一管之见。 一、没有“距离”的师生关系 有的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缺乏理解,虽为人师,但并未进入“角色”,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的人,甚至混同于一般的学生。与学生相处没有任何“距离",师生之间或者随随便便、嘻嘻哈哈,或者称兄道弟、呼朋唤友,甚至于推杯换盏,烟来酒往。这样的师生关系看似亲密无间,“打成一片”,实则酒肉朋友,庸俗不堪。师不象师,生不象生。学生对老师已没有了崇拜和尊重,教师也失去了应有的权威性和感召力(教育理论认为这种权威性是必要的),其教育效果当然会大打折扣。比如有的老师委派学生值日,学生竟敢与老师讨价还价。“师道尊严”在这里荡然无存。这种倾向常出现于一些刚为人师又性格随和的年轻教师身上,它淡化了教育的严肃性,弱化了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有害于教育事业。 二、“距离”万里的师生关系 也许这种教师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见多识广,为人正直,性格善良,但内心火热却表面冷酷。他们衣着打扮庄重有余而活泼不足、面色言谈矜持有余而随和不足,教学之外,与学生不苟言笑,刻意塑造自身与众不同的形象,甚至故意拉开师生距离。老师对学生漠然视之,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师生之间缺乏亲和力,这样的教师虽然其教育过程可能是顺利的,其工作中的指令也是有权威性的,所管理的学生也可能是循规蹈矩的。但长此以往,只能造就教师的惟我独尊、故步自封的人格,易使学生成为唯唯诺诺缺乏自主人格的“精神奴隶”,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师生距离万里远,师生感情薄如纸。这与当前新课程改革实践和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同样有害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适度“距离”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最佳境界就是教师一方面要树立自己的美好形象,塑造人格魅力,提高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使学生自然感觉到与老师相比,在学识水平、知识经验、工作能力、人格魅力等方面有明显距离,从而自发生成对教师的敬重和崇拜,同时教师又注意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关心爱护帮助学生、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包括批评意见),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可敬的师长,又是可亲的朋友。敢向老师吐露心声,积极配合老师工作。这样的师生关系有尊严而不离群、有距离而不疏远、既亲密又不庸俗,既有适度威摄力便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有很强的亲和力,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发挥主体作用,掌握本领,并形成自主独立的人格。这正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 距离产生美,但要适度。能够恰到好处地处理师生关系把握师生间“距离”的教师无疑是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师。这恰好是每个教师所追求的。

喜气洋洋

教育学(方向介绍)

教育学专业是文科类专业中名校录取率较高的专业,名校开设此专业的非常多,具有学制短、门槛低的特点;同时属于就业导向型,对于意向出国深造后回国就业的文科申请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适合的选择。教育学专业分支较多,主要有教学方向、教育心理学方向、语言学/文学类方向、国际教育研究方向、教学管理方向以及教育技术方向。教学方向:类似于国内的师范类专业,主要细分方向还有教学课程(Curriculum and Teaching)、早期儿童教学(Early Childhood Ecation)、小学/中学教育(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Inclusive Ecation)。教育心理学方向:主要研究教育中的心理问题,除了少数学校的教育心理学项目会设置在心理学院下之外,主要还是设在教育学院。教育心理学是偏研究的方向,招生量不多。大部分开设PhD项目,或者开设master项目也多数是为升PhD做准备很少有terminal master的项目。此方向的就业偏学术类或者心理医疗机构,申请时的相关实习经历非常重要。如果拥有心理学、统计学或者社会学相关背景也会有一定的优势。语言学/文学类方向:主要是语言类教学。如TESOL、双语教学(Bilingual/Bicultural Ecation)、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也有少数设置了如英美文学的项目。此方向对申请者的语言要求非常高,通常招收对象都是英语或其他语言专业的学生,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国际教育研究方向:此专业方向偏宏观,研究国际比较教育,偏向培养这方面的决策者。就业方向适合如政府、NGO、联合国组织等。教学管理方向:主要包括教育领导分支,意在培养教育院校的领导人;以及教育政治分支,主要研究政治机构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如果申请者能有管理类的相关实习/工作经历,会更有竞争力。教育技术方向:主要研究如何利用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辅助教学。申请背景总的来说教育学专业对语言成绩要求较高,申请名校最好是TOEFL能考到110分以上,GRE的AW部分要上到4分。相对来说申请教育学的话,有相关实习/工作经历非常重要,如参加支教、敬老等志愿者工作,或者参加一些教育相关的论坛,也可以申请海外交流等等。特别是教育心理学,可以适当在校内咨询室part-time,以积累相关case基础。如果有科研经历或发表相关paper等作为辅助背景会增加一定的优势,比如研究相关课题,或者调查与教育相关的问题,能出report或paper会更好。

可言可意

教师成长:与学生教学相长,在教育教学中自觉成长

01教学唯一不变的追求是让学生增值。所谓有效教学,就是实现了增值的教学。增值的内涵很丰富:原来不会的变会了,是增值;原来不懂的变懂了,也是增值;通过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变得更想学,教会了学生方法变得更会学,培养了良好的思维方式,不仅有助于发展,还有助于生活,更是增值。顾明远先生说:教育改革在学校的关键落实点,只是从教转变为学。所以,所有的课改,不管名目如何新奇,说到底都是在做一件事,就是从教师如何教走向学生如何学。学生的学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教师的教以及教师本身都不过是手段和方法,明确了这一点,我们自然就会构建起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这种课堂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走进教室,经过课堂学习之后又在更高的层面上产生了不同的新的问题。02大凡优秀的教师一般都会努力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让自己适应学生,然后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称职的教师则相反,总是要求学生适应自己,然后带着自己读书时代的那一点知识走向学生,所以总会埋怨学生基础不好,天赋不高,在他眼中基本上没有满意的学生,所以他和学生的关系一般也不大好。03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一书中说:“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这段话似乎有点莫名其妙,但如果我们都冷静的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状况,就不能不叹服作者认识的深刻。想想看,我们把教学融入进生命中了吗?我们是不是一边教学一边埋怨,视工作为苦海,巴不得早点解脱?一个教师,如果没有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所谓有效教学,不过是一种形式上的表演。04李政涛教授说:“所有的教育都应从自我教育开始,所有教育的起点,都是对自我的教育,我们无法想象,一个缺乏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之人,有能力去教育他人,一个从不努力完善自我之人,却孜孜于促进他人的完善。”我们要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学,必须要持之以恒的进行自我教育,包括学科素养的提升、教学素质的提高以及自我的认同。我们设想三者结合的标志是,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就是他所任教学科本身。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们,符合的可能并不是很多。05寒假里碰到一个场合,一位校友说,他一家三代都是在我们学校读书的,其中某某老师还教了他们父子两人。我随口问了一句:这个老师教你儿子的时候和教你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大家相视而笑。如果一个老师缺乏自我教育意识,只是因为走上了三尺讲台,就自以为当然地成了知识、学问的化身,不仅害了学生,其实也害了自己。06学习与科研、实践与反思,是我们走向成长的必由之路。成长的第一受益者不是学校,而是教师自己,学校只排在第三,排第二的是学生,所以,一个教师有了好的成长,又可以反过来帮助我们实现自我认同和自我的完整。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在教育教学中,默默地自我努力,自我完善,不断地自我成长,这个过程,伴随着他一生无怨无悔的教育事业!

宋人围之

2020: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与研究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坚持问题导向,以重大高等教育战略问题和高等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变化为主攻方向,积极响应相关部门对教育研究服务实践需求的要求,也对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起到了有力支撑作用。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性的发生和持续影响,2020年对于全世界而言都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中国高等教育在此期间也出现了诸多变化并发生转型。有的转型主要来自外部环境的剧变,比如新冠肺炎疫情推动高校教学方式、治理方式等多方面转型;有的转型主要来自内部发展变革的诉求,比如“破五唯”以及推出新时代教育评价方案带来的高等教育评价转型;还有的转型是内外部环境同时变化的合力引发的,比如新时代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阶段所产生的区域高等教育集群发展转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促使中国高等教育展开紧急应对并发生转型。首先,最引人注目的是高校线下教学向线上教学转型。2020年初教育部发出“停课不停学”的通知后,大部分大中小学都开启了线上教学。研究者也及时跟进,集中研究并评价了这场规模庞大的倒逼式教学转型的效果。胡小平和谢作栩研究发现,线上教学有效应对了疫情危机并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体验,但也反映出不少教师在线教学操作不熟悉、师生互动未达到预期效果等问题。郑宏等人调查了不同背景和不同在线教学经历的13997名高校教师,发现超过3/4的高校教师乐于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且疫情期间参与在线教学的经历对教师在疫情后开展在线教学很有利。其次,疫情对高校毕业生的影响也备受关注。李涛等人对全国13738份学生样本调研分析发现,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并未因疫情产生较大变化,未就业毕业生主观因素和客观疫情共同加大了就业难度。岳昌君研究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经济下行压力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的双重影响,认为非标准就业已是大势所趋,毕业生要及时转变就业观念。最后,疫情引发高等教育治理方式的转型也受到不少关注。钟秉林等人提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考验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的试金石,要“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学校看教育”,关注高等教育发展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研判,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林克松和朱德全指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教育在设计、执行和反思三个环节均遭遇挑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代,亟须提升教育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教育评价方式的转型一直是学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论题。石中英认为,要走出“五唯”困境,最重要的是要回归教育本体,完善教育评价治理体系,加强教育评价学科建设,并且要内外结合,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王建华认为,作为当前大学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评估日益成为影响大学发展的“指挥棒”,但有误用和滥用的风险。未来大学发展路向,要实现从过度重视“物的再生产”到重视“人的再生产”的转型。《大学教育科学》(2020年6期)以《超越“五唯”: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的忧思与展望》为题组织刊发了一组论文,提出超越“五唯”须从学术评价外在强制的后果逻辑转型至内心认同的正当性逻辑,尤需完善学术共同体,建立学术声誉制度,避免评价结果与物质奖励过度关联。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文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针对教育评价改革的核心问题,首次提出了“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四个评价”新理念。其后,一些期刊和报纸纷纷组织专题进行深入探讨。如《中国高教研究》组织了题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研究》的专题研讨和系列笔谈。其中,马陆亭认为,增值评价是对评价对象的进步幅度进行测评的一种评价方法,要从注重教育结果转向更加注重教育过程,探索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评价改革。刘复兴认为,教育评价改革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教育评价改革要树立新标准,面向新问题,完成新任务,确立新主体,利用新技术,明确新路径。周光礼认为,新时代大学评价必须超越数量指标,注重大学的精神与灵魂、文化与内涵,建设文化意义上的世界一流大学。当然,新时代中国教育评价能否超越“五唯”并带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实践的检验。尤其是当前恰逢进入第五轮学科评估和新一轮“双一流”评选的周期,这也将成为检验教育评价方式转型成色的试金石。区域高等教育集群发展与转型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新时代,将从以往注重单个城市建设走向更加注重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培育与建设,高等教育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也不断加强。董云川和常楠静提出,未来要实现资源互补、内外贯通、整合联动、有机发展的高等教育生态格局,必须跨越行政壁垒,突破不均衡的发展现实,切实策动高校个体间循序渐进的“联动行为”,真正促进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发展。郭健和顾岩峰分析了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结构性矛盾产生的主要肇因,指出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是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保障资源利用最大效益、促进区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所有城市群和都市圈中,作为国家战略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显然更具有示范意义,其高等教育集群发展和转型也最受研究者关注。如卢晓中和卓泽林从高等教育形成过程、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的互动关系、高等教育多样性以及政府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角色四个维度比较了旧金山湾区与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的发展特征。吴颖和崔玉平研究了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所经历的萌芽、全面推进和逐步展开、快速发展、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四个阶段,以及国家政治领导力、区域经济一体化驱动力、区域社会网络及文化聚合力、国际成功实践带动力和区域高等教育系统内生变革动力的多重动力源。张亚和王世龙基于新发展理念的视角分析,提出高等教育集群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五种路径:培养创新人才服务创新协同,优化学科对接服务产业协同,培育生态文化服务环保协同,构建制度载体服务体制机制协同,依托专业特色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协同。2020年,对中国高等教育而言,是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多维转型的一年。令人欣慰的是,这个时期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也对堪称复杂而快速的实践转型作出了及时的回应,坚持问题导向,以重大高等教育战略问题和高等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变化为主攻方向,不但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对教育研究服务实践需求的要求,也对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起到了有力支撑作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十三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AGA200016)阶段性成果)(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陈先哲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周文

群文阅读:需要教师行动起来进行教学实践和研究

有专家认为,群文阅读契合了课程标准对于阅读的期待。此前,我们发布《“群文阅读”到底有多“厉害”?一节课学习5到6篇文章不是问题!》,提到群文阅读跟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关系。认为群文阅读以议题方式呈现教学过程,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思维更有品质。群文阅读课堂参加过一次群文阅读教学展示和观摩活动后,我们在撰写《“群文阅读”教学研修报告》前,与部分汉语文教师谈到群文阅读这一话题时,不少教师坦言第一次听到“群文阅读”这一概念,并表示对此缺乏了解,感到有些陌生,不知道该如何引入课堂。发表在《上海教育科研》2015年第4期的《群文阅读实践概述》(作者为王朔 李爽)一文称,我国已有20多个省市在探索群文阅读,重庆、四川、贵州和江苏最具代表性,且较有规模的有关群文阅读的教、研、赛、评活动每年达到了千余场。这篇文章还提到,群文阅读实践早于群文阅读概念的阐释。也就是说,群文阅读教学较早地出现在日本和港台,并表现为多文本阅读教学。我国台湾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理事长、台北大学课程所兼任副教授赵镜中是较早提出群文阅读概念的学者。杭州市天长小学副校长、语文教学名师蒋军晶,儿童阅读推广人王林,西南大学教授于泽元等人,对群文阅读概念内涵的界定和完善做出了探索。例如,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于泽元认为,群文就是围绕一个议题所选的一组文章;群文阅读就是把几个文本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就实践而言,群文阅读教学属于最早始于一线教师的草根实践,后来发展为地方教育科研部门的推动。蒋军晶设计的《创世神话》和重庆市北部新区新光学校语文教师杨纯彦设计的《朋友》《那些难忘的角色》都属于成功的案例。有教师觉得,群文阅读听上去很好,但是要落实到课堂,恐怕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会不会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要设计好一堂课,不管是不是群文阅读课,都需要教师花费时间,消耗精力和心力。要消除疑虑,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习和了解,用群文阅读教学和研究来体验和思考。

将赏从者

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或许免去教师资格考试?快进来了解一下

大家是不是对教师资格证考试充满了烦恼呢?辛辛苦苦备考,需要经过笔试和面试才有机会拿到证书。国家教育部作出了新规定,对于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来说,绝对是一个福音,他们或许免试教师资格证考试。从2021届起,实施免试认定改革的高校开展对本校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考核,考核合格的2021届和以后的毕业生,可以根据教育教学能力考核的结果来免试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全部或者是部分考试科目。同时方案还指出了相关高校一定要严格把关,对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中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合格的同学,会得到由所在学校校长签发的《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证书》,接下来再凭借其他材料,比如普通话证书、体检合格报告等证件正常认定就可以。那么,这次免试认定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呢?这次免试认定改革的目的首先就是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的考核,锻炼同学们的教学能力,提升教育人才的质量。另外,这也有利于鼓励更多热爱教师岗位的同学积极从教,让乐于教学、适合教学的人才获得教师资格,带动就业,扩大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能力考核的内容有哪些呢?1.培养过程性考核过程性考核包括思想品德及师德素养、教师教育课程学业、教育实习实践和专业能力及技能培训四个方面。师德考核有一票否决制,根据大家的平时表现和相关通识课程为依据进行考核,对教师教育课程进行考核,全部通过后才达到考核要求,全面考核大家的教育实习过程,要求教师实习不少于一个学期,并且成绩合格。最后还要求学习关于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的课程,包括基本功等,不少于36学时。2.教师职业能力测试教师职业能力测试分为综合能力测试和教学能力测试,综合能力测试根据教师资格考试大纲来考试,教学能力测试的方式很新颖,要求根据自己所报学段和学科,自己挑选任教内容,设计15分钟的微课,包括5分钟说课,10分钟讲课,传入系统中等待结果。以上就是免试认定改革的内容,当然,采取的是自愿原则,想参加的同学们可以积极报名准备,选择自己的任教学段和学科,接受考核。大家也不用过多紧张担心,如果没有通过,也可以像以前一样,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证笔试和面试考试,祝大家顺利通过,早日上岗!大家想不想参加考核呢?欢迎来交流吧!关注@学姐教育,每天来分享!

帝曰

教育学各详细专业的高校排名和近几年的分数都整理好啦!

教育学各详细专业的高校排名和近几年的分数都整理好啦!教育学各个二级细分专业包括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和教育技术学,那么,这些专业的大学排名又是怎样的呢?近几年这些专业的分数又是怎么样呢?1、教育学专业名校介绍(教育学一级学科)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2华东师范大学,3西南大学,4南京师范大学,5华南师范大学,6华中师范大学,7东北师范大学,8浙江大学。优势学科单位:1西北师范大学,2湖南师范大学,3辽宁师范大学,4曲阜师范大学,5厦门大学,6陕西师范大学,7福建师范大学,8上海师范大学,9四川师范大学,10山东师范大学,11云南师范大学,12首都师范大学,13河南大学,14河北大学,15北京大学,16安徽师范大学,17华中科技大学,18山西师范大学,19广西师范大学,20西华师范大学,21江西师范大学,22沈阳师范大学,23浙江师范大学。2、教育学一级学科中的专业排行教育学原理:重点优势学科单位有1华东师范大学,2北京师范大学,3南京师范大学。优势学科单位有1东北师范大学,2华中师范大学,3山东师范大学,4辽宁师范大学,5西南大学,6西北师范大学,7上海师范大学8,华南师范大学,9武汉大学。课程与教学论:重点优势学科单位有1北京师范大学,2华东师范大学,3西南大学,4华中师范大学,5华南师范大学。优势学科单位有1西北师范大学,2首都师范大学,3华中师范大学,4南京师范大学,5东北师范大学,6湖南师范大学,7陕西师范大学,8哈尔滨师范大学,9上海师范大学,10安徽师范大学,11广西师范大学,12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史:重点优势学科单位有北京师范大学。优势学科单位有1华东师范大学,2浙江大学,3西南大学,4华中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重点优势学科单位有北京师范大学。优势学科单位有1华东师范大学,2西南大学,3华北师范大学,4华中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重点优势学科单位有华东师范大学。优势学科单位有1北京师范大学,2南京师范大学,3西南大学,4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重点优势学科单位有1厦门大学,2北京师范大学,3华中师范大学,4华东师范大学。优势学科单位有1北京大学,2湖南师范大学,3西南大学,4苏州大学,5南京师范大学,6南京大学,7浙江大学,8清华大学,9武汉理工大学,10上海交通大学,11河海大学,12长江大学。成人教育学:重点优势学科单位有华东师范大学。优势学科单位有1北京师范大学,2华南师范大学,3西南大学、4华中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重点优势学科单位有华东师范大学。优势学科单位有1北京师范大学,2天津大学,3西南大学,4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重点优势学科单位有北京师范大学。优势学科单位有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重点优势学科单位有1华南师范大学,2北京师范大学,3华东师范大学。优势学科单位有 1南京师范大学,2西北师范大学,3西南大学,4内蒙古师范大学,5东南大学,6山东师范大学,7四川师范大学,8吉林大学,9山西师范大学,10浙江师范大学,11华中师范大学。3、近几年分数情况。具体复试线如图,一区系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二区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想了解更多信息,欢迎关注我,个人主页有更多内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