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杂志官网省级正规刊物知网收录版面费多少孔子之楚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杂志官网省级正规刊物知网收录版面费多少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杂志经国家教委批准,国民教育教育学术期刊(半月刊),国内发行号:CN10-1390 / G4,国际发行编号:ISSN 2096-224X。这本杂志专门针对开发管理,教学研究,在科研创新和教师培训等领域,我们将展示我国的学校教育和科研成果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在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方面交流新思路新的经验,有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的研究题。现在面向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呼吁科学和工程学作者和研究生发表论文。主要栏目:教学管理,教育研究,专题报告,著名专家访谈,教学学习欣赏,教师教育,教育成就,德育与心理学,国际交流,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书评,师生互动,热点关注。稿件要求:1.稿件内容应包括:文章名称,摘要,关键字,正文和参考文献。2请附上作者的详细邮寄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地址。3.摘要应准确总结全文,长度为200到300个字,请勿使用“本文,作者”之类的主题。关键字与35为宜。正文字应在3200-3500字左右。全文共约3800个字。4.手稿必须正确标有参考文献。该期刊采用文章结尾(稿件中具体内容的说明可以使用页面注释),以便编号。描述格式符合“信息和文档参考文件描述规则“ GB / T7714—2015执行。示例如下:[1] 陈登原. 国史旧闻:第 1 卷[M].北京:中华书局, 2000:29. 5.如果稿件是研究项目或资助项目的结果,请注明批准时的项目名称和编号。6.该期刊的审阅周期为7至15天。为了使稿件通过审阅被接受,该期刊将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通知作者。我们不会回复不可接受的手稿。如果自投稿之日起一个月内未收到任何答复,则作者可以亲自处理该手稿。7.本期刊有权编辑,删除和修改要使用的手稿。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向本期刊提交的任何论文均应视为同意接受该期刊的授权版本单位使用。8.所有提交给该期刊的手稿必须是作者的原创。如有窃,恶意篡改等,作者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作者的详细地址应在论文底部注明[示例:××省××城市(区,县)××道路××××学校××接收],联系电话(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联系电子邮件。这样我们可以迅速和迅速地与您联系。 ·如果您的文章被采纳,则需要支付一定的排版费,并希望广大作者能理解!

谢玄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教育类G4正规省级期刊能评职称

教育类G4国家级 半月刊知网,万方,龙源,维普国内刊号:(CN)10-1390/G4国际刊号:(ISSN)2096-224X版面字符:3200字符/2版 4800字符/3版刊物页数:129页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单位:语文出版社有限公司摘要信息:必须要作者简介:必须要参考文献:必须要主要栏目:学科教学-文史、科学与实践、观点撷英、学科教学_艺术、德育教育、经典在线

巧转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研究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研究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正朝着信息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方向发展。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树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观念,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文章介绍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特点以及在我国教育教学工作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分析了我国现存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关键词:现代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中小学教育;中小学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是与传统教育技术有机结合后产生的教育技术,也将支撑我国未来教育教学的发展。我国教育教学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其实现也必须依赖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也不例外,要努力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一、现代教育技术概述(一)现代教育技术定义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特别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对传统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教师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设计、利用、开发、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育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1](二)现代教育技术特点1.教育信息化当前是信息化网络时代,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鲜明的信息化特点。现代教育教学通过网络连接到各种知识与资源,广泛利用云平台和网上资源,提高教学信息量。很多学校已建立学校的系统资源网络,将优秀课件、电子教案放在校园网上,进行网络教学实现资源共享。现代教育技术在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其独有的优势。2.教育科学化由于当今生产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当今教育从内容上增加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和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历史知识还有新的科研成果。所有的中小学都包括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内的完整课程,更有助于中国学生的发展。在中小学教学组织形式上,由于教育的逐步普及和教育对象的不断扩大,古代学校教育的个别教育组织形式已不能满足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与现代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相适应的以集体教学为基本特征的各级各类人才。[2]3.教学自主化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两种教学形式交替使用的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完成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还可以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性交流沟通,实现孩子们的自由讨论式的协作学习,这显然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较传统教学模式的独特特点。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一)有利于加强素质教育(二)进一步加深中小学学生的学习情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可以给学生营造生动、形象、有吸引力的讲堂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其辅助教学手段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将很多课本上的知识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的老师灌输知识,不仅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不能更加深刻形象,而且长时间的单一教学模式会造成学生的排斥和厌烦心理。[3]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推动小学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三)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中小学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开始贯彻进学校,学校开始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将多媒体技术更多地融入课堂教学中,用更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重塑了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体会到自身才是学习的主体,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的应用都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推动小学教育现代化的发展。[4](四)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教学条件随着教育部门对小学教育现代化体制要求的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成为小学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教学手段,同时也为小学学校的办公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加快了学校更新信息教学设备的脚步,很多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学校都开始采购专门用于教学和管理的系统软件。如各种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等,将这些系统集中到校园管理系统中,进行集中管理,方便学校处理各种信息。同时,也方便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高了备课和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三、我国中小学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现存问题(一)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受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中小学教师只能片面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认为现代教学技术就是对传统教学过程的计算机化,即将传统的板书和课件通过投影仪和一体机等多媒体设施呈现给学生,将抽象的学习内容形象化,只是将现代教学技术简单的看成一种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手段和工具。在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影响下,教师仍然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并没有真正的改变当前教学的模式,没有改变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没能帮助学生自主、创新的去学习。[5](二)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较低在现在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虽然使用了一些现代教学技术,但是缺乏教学设计理论和整个教学过程各因素的协调观点,仍用陈旧过时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对待教育技术,他们仅仅将多媒体技术当做对传统教育教学的补充和辅助工具;还有一部分教师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或完成学校下达的教学要求任务,如公开课等情况下才使用现代教学技术,他们仍然停留在粉笔、黑板、课件的传统教学模式中。[6](三)教学设施不能满足现代技术教学的需要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配置环境是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良好的教学设施,充足的硬件配置,可以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使用率和教学效率。然而由于现在很多中小学财政经费投入相对不足以及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信息化基础设施不能完全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很多学校只能做到配置幻灯片、多媒体课件呈现等,而缺少应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们主动学习的设施,也缺乏一个公共的教学系统来方便教学管理与交流。同时,学校可供师生使用的软件资源也严重不足,由于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问题以及现阶段教育资源管理相对混乱,导致了教师获得可利用的教学软件的可能性大大的降低。[7]有的学校虽然在网络上有大量的现成教学软件,但由于没有通过分类和筛选,教师很难找到自己需要的课件。总之,现在很多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太能满足现代技术教学的需要。四、我国中小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和建议(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想大力发展现代教学技术,首先应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向中小学教师大力宣传现代教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教师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让老师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他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与教师应该认识到现代教学技术比不是对辅助教学的工具,不是仅仅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呈现课件,而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和冲击;是从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模式的转变,努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在利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由主导者向辅助者的身份转变,学生要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求知转变。[8](二)加强学校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在强化政府的财政支持下,争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将资金投入现代教育设备的更新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加快教育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在添置新的现代教学设备时,要注意设备的超前性,既要考虑到发展因素也要考虑设备的性能因素,又要考虑到环境的配套、老师和学生的使用能力、装备价格等多种因素,做到多做市场调查、多做分析比较,要让设备和资金的投入发挥其最大的效益,以免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三)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应该对教师们进行大屏幕一体机深入使用的培训,如对大屏幕一体机及计算机网络录播教室设备的使用,这样能让老师们对现代化的教学环境有一个感性认识,可以让他们能亲身体验到现代化教学环境和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教学的优点,为进一步的培训工作打下基础。其次,对教职工进行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培训,让他们学会自己独立制作网络及多媒体教学课件。学校应组织举办计算机操作和课件制作培训班,这样可以使岁数大教师学会制作电子教案,能让课件以实时记录的形式展示在学校的云平台上,学生能在网上与教师及时沟通。学校组织一些精通多媒体的教师集中群体智慧,开发出优秀的网络课件,供大家伙参考学习。教师要更加熟练使用云平台,将网络资源应用于教学,提高教学的信息量和教学质量。[9](四)加强管理,健全应用标准全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管理和教学是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组织保证,政府和学校的支持包括经费支持,决策支持,为教师们配备现代教育技术所需的设施设备,是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必由之路。还有,老师们要积极地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开发教学中的软件,选择优秀课件,这样能让现代教育技术的成果转化为实践,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10]此外,学校还要制定出一系列符合本学校实际特征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标准,更好地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使用。五、总结随着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中小学教育教学手段也不断地丰富起来,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推动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健康发展,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被普及到现代教育教学中,中小学教育现代化以及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母亲们

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

我在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百余篇。国家级期刊有:国家教育部主管的期刊《课程 教材 教法》(北大核心)、《中学物理教学参考》(北大核心)、《中国现代教育装备》、中国科学院主管的《现代物理知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技术物理教学》。省级期刊有《物理教师》(北大核心)、《教学与管理》(北大核心)、《中学物理》(北大核心)、《物理教学探讨》、《物理通报》、《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研究》、《实践新课程》。我担任主编的书有《高中物理能力检测与评析》、《高中物理选修与总复习训练》、《高中物理考点方法技巧》《高中物理学习目标与达标训练》《高中物理导读与检测》《物理200问》,分别由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和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担任副主编的书有《高中物理课程辅导》(上下两册)由沈阳出版社出版。主审的书有《高中物理课时训练》和《初中物理课时训练》由沈阳出版社出版。我撰写国家级和省级科研立项课题开题和结题报告40余篇,全部通过验收。我指导研究生论文20余篇全部通过答辩。指导研究生、本科生和在职教师在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我的传略分别被《中国当代教育名人辞典》、《中国当代教育家辞典》、《中国当代知名学者辞典》、《中国中学骨干教师辞典》、《中国当代著作家大辞典》、《二十一世纪人才库》和《世界名人录》收录。

蒙哥湖

有效教学实践研究系列文章(一)

41:16有效教学高中生物教学中构建有效思维课堂的策略探究摘要: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教育教学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努力钻研的一个课题,教学的有效性究竟指什么?我想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要落到学生的学习上,要考量学习的有效性,应该有三个方面的指标:第一个是学习速度;第二个是学习结果;第三个应是学习体验。接下来,我以这三个方面为核心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实例来探讨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的有效性。关键词: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有效性;学习结果;学习体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这就要求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相应的科学测量方法和学习的情感体验。一、提升学习速度学习的速度就是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速度实际上是指学习效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越少,说明学习效率越高,同样完成一节课知识内容的学习所花费的时间最少,并且达到的学习效果较好,这样的学习效率就高。我校高中生物常规性授课的一节课时间是40分钟,如何在这有限的40分钟内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理解程度达到最大化或能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我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充分的考虑到这一核心问题。因此在教学设计上精心打磨,对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是从学生的学习效率角度出发的。例如,本节课的导入环节的设计就考虑了学生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具体设计如下:复习提问:前面我们复习了植物激素中的生长素,大家思考:什么是植物激素?最早发现的植物激素是什么?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如何?用简洁的语言精心设计问题串,意图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在较短时间内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活化高三一轮复习的生物课堂。二、科学诊断学习效果学习效果的检测指标应该是经过学习学生所发生的变化、进步和取得的成绩。检测的方式通常是设置习题进行习题巩固。在《其他植物激素调节复习》这节课中我精选了几道例题,选题的原则是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同时也要切实的考虑到学生在高一、高二的基础做到有针对的性的设置习题。在学生看来应该感觉到题的难度不是很大但是稍有不注意就出现审题及规范答题方面的问题。课堂巩固的习题同时兼有教学环节过渡的辅助作用。因此习题设置的有效,既能做到对学生阶段性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又能帮助学生构建较为完善的知识网络。(一)设置有效的课堂巩固习题例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D.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出两重性问题设置意图:A项考察了生长素的合成原理;B项考察了生长素的运输;C和D考察了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及其表现。从以上实例来看,这道例题考察了学生对植物激素中的生长素的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和理解的情况。检测结果: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容易接受,并且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课堂的反馈效果较好。在检测学生对五类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生理作用及相互作用关系方面我选择了这样一道例题:例2.下表所示为五类植物激素的部分生理效应(+:促进作用 -: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激素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引起的生理效应不同B.在果实生长调节中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C.表中结果说明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过程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D.解除植物顶端优势只能采取去除顶芽的方法检测结果:大部分的学生能选择出正确答案,但在分析例题的时候,能发现个别学生运用的是排除法作答,对有些选项涉及的知识还不够理解,因此我要求个别学生描述分析过程。这样对学生的检测既做到了全面又关注了个别学生的知识掌握的程度。表格类的问题在高考中考察的比较多,曲线类的问题也是常见的题型,如何分析曲线,分析曲线类问题的一般程序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在高考中的得分率及答题速度。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精选了一道曲线类的例题。例3.种子的休眠、萌发与植物激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将休眠状态的糖枫种子与湿砂混合后放在0~5℃的低温下1~2个月,就可以使种子提前萌发,这种方法叫层积处理。下图表示糖枫种子在层积处理过程中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从图中可以看出脱落酸对种子的萌发起抑制作用B.在种子破除休眠的过程中,赤霉素与脱落酸之间存在协同关系C.导致种子休眠和萌发过中各种激素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D.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说明了植物的生命活动不只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检测结果:学生在分析过程中集中的表现出基础知识掌握的还算可以,但是思路不是很清晰,不能按照一定步骤解答。解题过程中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解题效率低。客观题能很好的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但若想很好的检测学生的答题规范性应该设置一道主观题,在本节课的最后为了进行综合的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设置了如下例题:例4.已知大麦在萌发过程中可以产生α淀粉酶,用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为验证这一结论,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1)α淀粉酶催化 水解可生成二糖,该二糖是 。(2)综合分析试管1和2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 ,这两支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 。(3)综合分析试管2、3和5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实验中GA的作用是 。(4)综合分析试管2、3和4的实验结果,说明 。检测结果:大部分学生表现出能分析作答,但是答案有些不规范,突出表现出还不能运用较为专业的生物学术语来书写答案。正因为设置了样一道有效的例题,才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现状,为今后的二轮复习指明了方向,最终大大提升了复习的效率。(二)布置有效课堂任务由于是高三一轮复习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在学习活动中不爱动手参与,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我布置了这样一个学习任务,具体情况如下:下面大家拿出作业纸从激素的种类、合成部位、主要作用三个方面列表比较。 巡视,待学生完成后用手机拍照上传大屏幕,大家看大屏幕,根据学生的填写情况加以补充完善,强化说明。列表比较只是一个层次的要求,反映出基础知识的记忆情况,但不能很好的测量学生对知识间联系的程度,因此我进一步追加任务:进一步要求学生来分析表格:说一说,植物激素在发挥作用时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强调: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而乙烯促进果实成熟,例如小苹果长成大苹果体现发育,青苹果变成红苹果体现的是成熟。引导分析:大家注意在细胞伸长方面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表现出相同的促进作用,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协同作用,而在细胞分裂方面,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又表现出相反的作用,我们称之为拮抗作用。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植物激素不是孤立起作用的而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三)布置有效的课后作业课后作业的布置是高中生物教学常规性一个环节,如何布置有效的课后作业,是提升课内和课外学习互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因此在本节课结束时我出示了两个方面的课后学习任务。第一个属于巩固习题,第二个主要是培养学生反思总结的学习习惯,同时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加强知识网络的构建。三、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建立积极健康的学习体验什么是学习体验?可以用两个词来简单概括。第一个是“伴随”第二个是“生发”一节精彩的高三生物复习课应该是课堂气氛生气勃勃而不是死气沉沉。有些同学在课上表现出积极主动,有些同学则习惯沉默寡言,但是这些同学也在思考,也在参与学习活动,虽然过程中表现的不是很积极,但是他们注重的是学习结果,或者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学会了哪些知识、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就是“生发”伴随着生物学科学习的进展,或者说学科知识获得的越来越多,这些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会是越来越强,这样的富有成就感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一轮复习课的有效性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因此无论课前备课还是课中的教师和学生活动的设计都应该是有效的。在教学设计上不仅要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短期教学目标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长期育人目标。主要参考文献[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2]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3]章志光,《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4]张玉彬,《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5]夏雪梅,《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9月

圣人不出

中小学教育教育论文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民族振兴必须依靠教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教育的良性发展与否直接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那么中小学教育阶段即义务教育阶段就是能否实现这个最终目标,能否在孩子们世界观人生观萌芽的重要时期给予积极正面引导关键时期!结合自身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下面浅谈几点我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地方中小学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身上存在的几点问题。一、学校领导“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当政者本身言行端正,不用发号施令,大家自然起身效法,政令将会畅行无阻;如果当政者本身言行不正,虽下命令,大家也不会服从遵守,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机构,必须要有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制度机制作保障,制度既是对学生的一种约束,同时也要约束老师的一些行为,但是在很多中小学校,用来约束老师们的制度好像仅仅只是对普通老师有效,对学校领导甚至于对一些所谓的“中层”则没有任何约束,或者是形同虚设,他们可以任意的游离于制度之外,为其名曰“工作需要”!天底下哪有这样的说法,至少我认为这是很荒谬的!学校由于其特殊性对老师的要求本身就要比其他行业高得多。“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讲的是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一定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作为一所学校的领导人员,更应该是以身作则,做其他老师和学生们的表率,而不能仗着自己是领导就搞特殊化,否则有何面目在台上对老师们侃侃而谈,吆五喝六!难道就不怕老师们耻笑吗?二、干工作变成了作秀式的“晒工作”。总书记说:“幸福是干出来的”这句话说的特别棒,这也成了很多人的座右铭,幸福是干出来的但是总书记讲的“干”是指要实干,而不是说纸上谈兵,拈轻怕重溜须拍马式的“干”作为教师能否干好本职工作直接影响着一个孩子或者一群孩子的未来!很不幸的是现在有好多老师把干工作当成了作秀式的“晒”动不动就拍照留念,发朋友圈,或者直接发到学校QQ群微信群,其目的其用心路人皆知————为了能让领导过目,为了能让大家看到!我想说的是,老师不是演员,教书育人不是拍戏,踏踏实实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本来就是我们应该做的,为什么要特意的拿出来?更不可思议的是作为学校领导居然也认可这种做法,大撒渲染,赞赏表扬之声不绝于耳,真是奇哉怪也!还有一点但凡喜欢这样晒的人工作量一般都是最轻的,难道整天上课忙着批改作业的老师们就没有手机吗?不!他们才是最踏实最普通的默默无闻的实干者!三、想着法儿“离开讲台”嘴上却说“我爱学生”。永远不要对着镜子撒谎那是自己骗自己!发言如同演讲,趾高气昂,吐沫星子满天飞,讲到动情之处居然能把自己感动!满嘴的教育教学经验方法,开口闭口谈对学生是如何的了解如何的喜欢可是背地里却“小动作”不断,消尖了脑袋,整天围绕在领导周围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目的只有一个少带课甚至于不带课!学校传递知识启迪智慧的乐园,原本应该以“教书育人为荣”应该把心思用在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技能上面,现在的现实是多数人好像却把教书育人站在讲台上上课当成是一种没有能力的表现,让原本该是一方净土的小院充斥着世俗的尔虞我诈!这种不正之风若不刹住那么必将对一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如果老师们都一门心思的想整天坐在办公室里虚度时光不愿上讲台,那么谁去上课?如果你身边的一部分人整天这样闲坐着工资照领,那么还会有老师愿意心平气和心甘情愿的为学生奉献青春吗?四、飘忽不定的“制度”捉摸不透的职称。对职称制度吐槽的老师不少,既然是制度肯定有其两面性,对于职称我不想过多的去评价,老师的工作和职称有着密切的联系,职称越高对应的工资待遇也就越好,职称每年都评,但是每所学校都有严格的名额限制可以说是“狼多肉少”因此每所学校都会出台相关的制度,专门用来对每位老师进行相应的筛选,最后剩下的人就是能够评上高一级职称的教师!但是坏就坏在学校自己出台的这些“土制度”基本上是学校领导一换,制度一变,所以这给很多老师带来非常大的烦恼!原本自己通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具备了“制度”所要求的条件,但是新“制度”一来一切又得重新开始,老师们又得为新“制度”的要去准备去打拼!为什么领导一换制度就得更着变?也许真的有必须要变的理由可是这样做却实实在在的损害了大多数一线教师的切身利益!使他们原本就艰难的职称之路变得更加艰辛!五、“老调重弹”“啰里啰唆”的会议何时休。会议是指有组织、有领导、有目的的议事活动,它是在限定的时间和地点,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的。会议一般包括议论、决定、行动3个要素。因此,必须做到会而有议、议而有决、决而有行,否则就是闲谈或议论,不能成为会议。反观学校的会议就真的变了味,有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宁愿上两三节课也不愿开会”为何会有这样的感慨,其实原因就是很多会议其实是简单机械式的重复!台上对领导讲话内容永远是“老三样”你方唱罢我登场,轮番对台下的早已经坐得不耐烦的老师们进行着“演讲”我是不反对开会的,有些会必须得开但是有没有遇事就开会,一开就是所有领导轮番上阵的必要呢?我看完全没有这样的必要!会议就要有针对性,时效性,开会不是搞个人演讲,发言内容一定要有逻辑讲求简洁,时间要有所控制这样才有利于更高效的工作!“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或管理者的我们也需要时常“红红脸 出出汗 排排毒治治病 ……”

蝶无影

分享一所学校的教学管理汇报材料(文末下载)

我校的教学管理坚持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并重的管理指导思想,本学年,完善了学校学习研究、合作互动、科学决策的日常工作规程;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全员管理、全程管理、全域管理;注重制度管理、过程管理、应急管理的结合。学校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办学业绩稳步推进。下面我代表学校以“扎实开展校本研修,创新学校教学管理”为题,简单汇报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我校是省市校本研修示范基地学校。几年来,通过深入开展校本研修工作,我们在学校里、教师间营造出了“研修状态下的工作”、“工作状态下的研修”的良好氛围,我们引领组织教师以学科为载体,通过多种层次、多种途径的校本研修,转变教师观念,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一、教学反思助推不断超越的专业教师队伍反思是提升教师常态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研修的主人。我校提出教学反思要落实“三个字”:一个“严”字(严格要求),坚持一个“常”字(常抓不懈),力求一个“实”字(落到实处)我们引导教师做好如下工作:1、在备课笔记中记录设计思路;2、在课后写出自己的收获和不足;3、在教研活动笔记中记录自己的反思;4、在听课笔记上记录自己的意见;5、在接受指导后整理思路,形成文字记录,填写听课反馈意见表;6、每学期写一篇教学随笔等等。通过这一系列校本研修常态机制促成教师们养成对照新课程标准,剖析自身教学行为的习惯,当我们看到教师呈现的课堂教学发生变化、教师们在交流中表达出自身独到见解的时候,我们知道教师这样的反思是很有效的。二、同伴互助创建和谐进取智慧共享的团队我们深知教师群体的发展将更大程度地促进教师个体发展,因此,我校的校本研修创造了多种同伴互助的形式。这样的研修活动更注重教师的自主参与和积极体验,注重教师的实践感悟与成果分享。通过多种形式的研修活动,实现教师由被动学习变为互动学习、由接受式学习变为多种学习方式运用的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我校现行的研修形式主要有:“电子集体备课”、

大剑

学校教学管理经验如何汇报?这4个方面能说清楚学校常规与活动

汇报主题:并重常规与活动 凸现优质与高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经验交流适用场合:接待领导,接待来访,经验汇报,大会发言等(文末下载本专栏全部十二篇教学管理电子文档)正文: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学校,这所学校创办于1935 年,座落于秀丽的岳西河畔,环境优美,校风好、学风正,是一所久负盛名的省、市校风示范学校。古语有云:“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我和在座的各位大多都是学校的教学管理干部,教学管理工作是最需要知性并重的,也是最靠手艺的管理项目。这是因为我们所管理的教育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第一要务,是学校这个教育实体的“魂”,也是全体教职员工需要紧紧围绕、全力投入的首要工作、日常工作,而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促进作用和调控作用。一直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从管理入手,不断强化教学育人的教育观,教育途径的整体观,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质量观,学生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人才观。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以实现学校、教师、学生三方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狠抓教育教学分层管理,特别是常规管理落实,特色活动有效,使学校办学水平稳步提升。下面,我将我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些做法简单地和大家交流交流:一、 准确定位 明确目标要搞好管理工作,首先要能够给学校进行准确的定位,使我们的工作有目标,教师的努力有方向。我校制定了《学校发展教师意见征询表》,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本着人性化、民主化的管理理念,让教师对学校办学水平进行定位,提出下一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一张张表单写得满满当当,教师们畅所欲言,既肯定了学校仍然处于省市前列的优势,同时也清晰地认识到我们同东部省份,尤其是沿海地区办学水平的差距。学校管理层更加意识到来自新兴学校、民办学校,甚至可能出现的外资学校对老牌名校的冲击。通过集思广益,“现代化办学、科学化管理”成为大家的共识,进而我们提出了创一流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一流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目标。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也得以加强,便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二、 分层管理 形成系统为方便管理,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效能,学校采用分层管理。在教育管理方面,形成了“校长——教导处——年级组——教师”、“校长——教导处——大队部——各中队”两条线管理框架;在教学管理方面,形成了

梦不落

创新教学管理彰显办学特色

创新教学管理 彰显办学特色教学汇报材料 董玉辉尊敬各位领导:大家好!欢迎来我校莅临检查指导!我校现有教职工66人,教学班18个,在校学生845 人。我校始终秉承“真挚、弩学、勤奋、创新”的校训,求真务实,拼搏奋进,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在教育局正确领导下,中考我校超额完成了县教育局分配的中考一中指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学校先后荣获“青龙一中优秀生源基地、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国家课题基地校、实验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现将我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汇报交流如下:【明确定位,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我们坚持:“师以生为本,不拘一格与人才;生以学为乐,全面发展有特长”的办学理念。“让每个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现代人,成为会学习、会竞争、会合作、会创新的未来人“为育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广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开发校本课程,打造了学校亮点,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为学生的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依托“校本”,立足“课堂”搭建“平台”,兴师兴教,积极推进生本教育,打造现代一流的教师团队,努力构建高效课堂。生本课堂 学生课前展示【与时俱进,创新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我校结合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与评价、辅导、校本教研、教学反思与总结表彰等教学基本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建立的制度有:《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师备课制度》、《作业布置及批改制度》、《教师课堂常规》、《教师教学反思制度》、《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教师自修制度》、《教师教学考核制度》、《教师考勤制度》、《教研工作制度》、《教学工作奖励制度》。【加强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教学常规是教师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行为规范,强化常规管理,就是强化施教行为。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主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及教学主任为成员的教学常规检查组织机构,采取平时督导和阶段性检查的方式加强以下工作检查:课堂教学常规检查、导学卡和教案检查、一日常规抽查、学科作业的批改及辅导进行抽查、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听评课记录检查、业务学习笔记检查、集体备课记录、试卷分析情况检查等。检查小组在检查过程中要严肃认真,记载详细,及时发现、总结典型,及时填写检查反馈情况记录本,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相应材料。通过常规检查,我们及时掌握了教学工作真实情况,对好的经验做法及时推广,对存在的不足及时克服,扬长补短,不断改进,积极提高我校的教学工作质量。下面,我重点从备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管理、考试的管理等方面向领导们汇报一下:1.备课工作管理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我校坚持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抓住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让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细节都成为管理的重点。努力做到“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精”,。(1)、教学工作计划    开学初,要求学校根据教育局教研室精神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各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制定《教研组计划》、学科教师均要制定《学科教学工作计划》。科任教师要在认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标准、通读并理解教材要求、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好《学科教学工作计划》。计划内容包括:所教班级学生现状分析;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本学期教材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主要的教改思路等、教学措施;教学进度安排表等内容。    (2)、导学卡设计内容包括:课题(章节);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使用说明;导学过程:a旧知回顾;b注重自主学习内容,指导方法;c 探究性问题,要注重方法与点拨;d达标性问题的总结与反思;(3)、备课书写教师必须在集体备课基础上结合班级实际进行自主的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要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创造性,要将此设计写在教案上。教学反思要认真书写,切忌敷衍了事。 2.狠抓课堂教学管理学校推行“巡课点课”制度。教学主任负责巡视每一节课的课堂状况,校长、主管教学校长不定期抽查,对教师在岗情况、教学行为、教学具媒体及导学卡的使用情况、学生学习状况等情况摘要记录。定期进行分类点课,主要研究和诊断常态下的课堂教学、骨干教师示范和课题研究情况,力求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对策和总结并推广成功的经验。3.加强考试管理考试工作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师生教学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抓紧、抓好这一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良好学风、教风、校风具有重要意义。(1)考试方式多样为使考试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在校际间、教师间产生强烈的争先创优意识,采取月考统考、期中与期末联考、调考等多种方式组织考试,实行层级管理、分工负责制。(2)考试质量分析每次考试工作结束后,学校、年级和教师要及时进行学科教学质量的分析评价和总结反馈。认真反思日常教学的得与失,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不断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认真做好试卷分析,切实上好试卷讲评课。2.考试成绩由任课教师及时反馈,激励学生自查自纠,增强自信,实现学生考后百分达标制(讲评后错题纠正)。3.考试结果运用针对每次考试成绩进行分析比对,适时适度进行通报,奖优罚劣。1).期中期末成绩优秀的学生学校予以奖励并颁发奖状,成绩进步较大的学生设进步奖,颁发奖状和奖品。2).成绩优秀的任课教师,给予嘉奖,并作为评优、评先、岗位聘任的优先条件。凡是在教学质量检测或评比中处于末位的学科教师不得评优、评先、评模,不能为较高等级。3.教学质量纳入主管校长、主任考核,在中考及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中有明显失误或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实行问责制。生本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游戏活动 练习口算【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精品课堂】本学期在教育局发展中心的指导下,全力推进生本课堂,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强力推进“13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习研讨加强学习,深入研究,确定重点。开学前夕,教育局分别组织全县校长、业务校长、教学主任关于《生本教育》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等培训。学初学校有相继召开全体教师《生本教育》的培训,并通过平时的听课等活动中发现问题再研究。(二)探索实践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勇于实践。通过骨干教师示范课,进行集体听评研讨、反思总结,制定本校推进“生本教育”的有利举措。1.示范引路探索实践。确定付秀红、冯杰、张士英、胡新华等学科带头人示范引路,组织名师、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冲破旧的教学方法的束缚,大力改革,大胆实验,让“生本教育”在课堂上得到有效运行。2.教研活动有效推动。各教研组要把“专题学习、集体备课、课例观摩、互动研讨、反思总结”紧密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总结提炼,积累经验。3.专业引领强化提升。学校校长、主管领导深入课堂,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把脉;并且投身到教研组活动中,了解学科教师的想法、疑问,为教师解疑答惑。要求教师:1.上好常态课。这是创建高效课堂,推进“生本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障。重点进行常态课的研究,把“生本教育”落实到每一节课之中,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深入研读每一课教材,明确每一节课的课标要求,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生本教育”,组织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成既定目标。2.强化集体研究。在全面推进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集体研究,通过集体备课,共同研讨,实现资源共享。3.打造精品课堂。每位教师在本阶段及以后的每个学期分别打造3—5节能充分运用“生本教育”,能体现先进教学理念、高水平、高效率的精品课,在学校范围内观摩展示,以达到互相交流,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4.反思、总结与提升。教师要坚持写教学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中的问题、经验和心得体会,并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和阐述。每位教师在本阶段及以后每个学期分别写出1—2篇体现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的研究性论文。【强化科研意识,提升教师教学艺术品位】一、加强常规教研管理1.建立一个平台:以课堂为实践和研究的平台,大力推进“生本教育”, 提升教师教学艺术品味。2.推进两个培训、三个工程、《青蓝工程》 《梯级名师培训工程》 《五个一工程》《菜单式理论培训》 《问题式理论培训》3.集体备课三个结合:与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相结合、与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与课题研究相结合4.教研活动体现三化:活动时间经常化、活动内容专题化、活动主题序列化5.教研活动要:“四定三有”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专题、定主讲人三有:有检查、有考核、有记录6.教研必须做到四个一:做好一次集体备课、上好一堂教学研讨课写一篇教研总结、每次听教研课后写一份评课稿。7.加强“五位一体”研究。要将课题研究、集体备课、反思交流等有机结合,组织开展“备、听、平、研”五位一体的小本教研活动。7.积极开展“过五关”工程。教育理论关、课标教材关、课堂教学达标关、现代教育技术关、实验教学关8.积极开展六种常规教研:教材分析 集体备课 课例研究集体反思 案例剖析 主题研讨二、校本教研具体做法教研组课题围绕学校课题、教研组活动围绕本组课题去互活动、教师个人小课题围绕教研组课题去实施。教研组活动定时间、定人员、定地点扎实有效开展校本教研。以学科组为载体,变教室为研究室,老师为研究者,发挥集体智慧,以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为基本途径,促进每个老师自我创新和反思。在学校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同时学校还制订了学科组,备课组,年级组等多层次教研活动制度,教师个人自修制度和听课制度,论文评选和课堂评优比赛奖惩制度,每一项制度从计划,过程到总结都有专人负责监督,检查。学校领导准时参加活动。三、立足课堂 ,骨干带动,打造名师随着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对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按照“提高素能,优化结构,培养骨干,造就名师”的思路,采取有力措施,拓展提高教师业务理论素质的途径。要认真制定教师业务校本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扎实搞好校本培训工作。四、狠抓高效课堂建设领导重视、组织制度健全、教师培训、高效课堂论坛、听课指导、组织活动:小学数学优质课大赛、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小学英语优质课大赛、小学科学优质课大赛、中学英语说课大赛、中学语文优质课大赛。我们的课堂发生了变化:学生不再是全部面对黑板,我们实行分组围坐式,前后两块黑板供学生展示。教师由课堂上滔滔不绝满堂灌的“演员”转变为策划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演”。“课堂”变“学堂”:教师不再是按部就班地授课,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或就某一疑点进行探讨交流。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难点疑点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即时给予点拨。“一言堂”变成“百鸟争鸣”五、加强梯级名师培养:通过学校梯级名师培养工程,引导和激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职业意识,经过持续的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学校星级名师,把优秀的星级名师推选到县、县骨干教师、名师、杰出教师及教育名家的队伍中去。我校努力培养造就14名一星教师(学校合格教师)、7名二星教师(学校希望之星)、5名三星教师(学校骨干教师)、5名四星教师(学科带头人)、2名五星级教师(学科名师)。六、加强课题管理:人人有课题,组组有课题教研组课题围绕学校课题、教研组活动围绕本组课题、个人小课题围绕教研组课题。教研组确定主题式校本教研,真实有效的开展活动。教师小课题、教研组课题、教师县级、市级、省级课题,真正做到真实有效的研究,服务于自己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开发校本课程,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遵循课程开发规律,挖掘和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开发和实施适应学校和学生需要的校本课程,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一)多维开发课程内容的开发要在充分考虑学生兴趣与社会需求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因人,多维度开发,切忌盲目跟从。本学期在保留以前《书法与绘画》和《硬笔书法》两门必修课程外,有开设了中学中国象棋、篮球、舞蹈、英语广角、电脑制作、乒乓球、讲故事、演讲7门课程;小学开设了手工制作、毛笔书法、花样跳绳、小歌唱家、快乐英语、太极舞、乒乓球、小舞蹈家、小画家、小发明小创造。(二)科学实施1.课程选择。学校通过调查,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纲要等,让学生自主选择。2.课程安排。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表,必须按课程表,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校本课程。选修课根据学生意愿打破班级界限重新组合,确定小学每周一第八节,中学每周三第八节。3.师资保证。学校根据教师特长与资源优势,选择责任心较强、有特长的邢宝来、冯翠江、潘超、黄艳娇、刘颖、马立柱等教师担任课程教学工作。(三)全面评价1.制定明确的科学评价体系建立学校课程的审议制度,对课程开设、校本教材等进行科学评估;制定校本课程教学管理制度、评价制度、激励制度等,保证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与实施。2.加强对校本课程教师的评价学校制定明确的教师评价标准,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3.加强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办法。将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合作情况,学习成果,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等进行综合评价。学生学习的成果可以通过创作实践、作品鉴赏、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并将此纳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付出就有回报,在各级领导的关注和师生的勤奋努力下,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几年来,培养出了大量合格人才升入高一级学校,被青龙一中命名为“优秀生源基地”;2015——2018年连续4年被教育局授予中考先进单位。新校园,新起点。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我们将继续发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拼搏精神、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润物无声的奉献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优化管理模式,强化质量意识,力争把我校打造成一所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的校园!最后,祝各位领导、专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汇报完毕,不妥之处,感谢领导批评指正。

棋战

2020教育研究热点话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这一年,一系列与教育有关的重要会议召开,一系列教育文件出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完善。教育理论工作者围绕教育前沿、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开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撰稿作者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李剑萍,基础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肖庆顺,教育法治与评估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方芳,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马开剑,课程中心副主任赵诗辉,德育与教育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武秀霞,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张妍,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米靖,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郑彩华。1深入学习习近平教育重要论述新闻事件《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以下简称《讲义》)出版发行。教育部对使用《讲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出全面部署。学者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展开了深入学习与阐释。研究视界学者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从根本上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方向、道路、方针、原则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新境界,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发展达到了新高度,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从“政治性、人民性、方向性、系统性、实践性、科学性”等6个方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理解做好教育工作最大的政治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明确我国教育最鲜亮的底色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翻译出版,为世界贡献教育发展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学者建议今后,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核心课程,纳入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干部教师培训,让广大干部师生听得懂、能落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覆盖大学生全体。高校要面向教育学学科本科生、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和全体师范生,开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必修课;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好“形势与政策”课,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系统掌握。2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新闻事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成为学者的研究课题。研究视界学者撰文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是中国共产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人力资源基础愈加牢固,三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治理现代化迈开新步。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和特征,学者认为,建成教育强国是2035年教育发展远景目标,服务新发展格局是教育改革与发展新使命,深化综合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关键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最新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环节和实现2035年目标的关键举措。学者认为,从“十四五”开始,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教育事业也将进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新阶段。新阶段要更加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更加重视东中西部教育协调发展,更加重视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高质量教育体系指向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能满足多样需求、更可持续发展、更为安全可靠的教育体系,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优先发展教育是总的指导思想,加快教育现代化是主要目标,深化教育改革是核心动力,建设教育强国是重要历史使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在深化改革促进公平上迈开新步,对标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学者建议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具体落实,学者认为,对基础教育来说,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环节,新发展阶段的质量标准正在趋于多样化;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需要运用不同推进路径,促进所有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增强适应性等。3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新闻事件2020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10月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随后,教育部相继印发《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督导与评价,是专家学者的研究“热词”。研究视界学者认为,必须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制度的“利器”作用,以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为切入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尽快建成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督导体系和教育评价体系。教育评价要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着眼引导学生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教育评价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元的,但主要功能应该是诊断性的,长善救失,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要重视外部评价、社会评价与学生评价,加强受教育者在教育评价中的地位;要特别突出人才培养评价的重要性,切实建立健全落实立德树人体制机制;要系统研究与建立软性指标的评价机制,补足在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评价方面的短板;要注重发展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学者建议教育督导应紧紧抓住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这两个重点,深入推进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完善教育决策—执行—监督体系,形成“评价—公示—整改—问责”机制。教育评价改革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党和国家一系列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作为新标准。回归教育本体,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从评价对象的本质特性出发来制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工具和手段。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治理体系,加强教育评价学科建设,重视社会用人改革、舆论治理,发挥学术共同体作用,为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4“体美劳”助建全面培养教育体系新闻事件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0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学者对劳动教育、体育、美育的研究,为学界增添了新话语。研究视界劳动教育、体育、美育这些长期以来的教育短板受到空前重视,有利于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学者认为,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是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根本立场与价值追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原则。劳动教育是为人的存在与发展建构社会机制,其意义在于确立了理解教育的新思路,统一了人的发展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提供了破解学校育人难题的有效路径。《意见》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时代价值,体现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综合育人理念,有利于培养时代新人。学者认为,新时代学校体育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具有独特功能。学校美育事关国家发展战略和人民幸福生活,应促成构建新时代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学校美育新格局。学者建议劳动教育不能泛化,必须组织学生参加实实在在的劳动,不能在课上“听”劳动,在课外“看”劳动,在网上“玩”劳动。其他课程、其他活动也要结合学科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要把劳动和教育结合起来,要强化家庭、学校、社会综合实施劳动教育。要让体育更好地融入生活,学校体育要在提升学生体质的基础上,走专项教学之路,让学生能融入和带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美育不是负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助于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无论实施劳动教育还是体育、美育,都应将其与其他“四育”结合起来。5新时代教材建设再上新台阶新闻事件2020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首届全国教材工作会议;11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同志回信,强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教材建设是学者的关切之一。研究视界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学者指出,教材建设是教育发展的核心议题,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依托,体现了国家意志及权力事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教材建设作为国家事权先后经历了“统—分—统分结合”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了国家主导下教材建设合理分工的权力结构。新时代需要充分把握教材建设作为国家事权的权力特征、权力结构以及权力范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晰教材建设的权力特征,优化教材建设的权力结构,创新教材建设的权力行使机制,保证国家事权在教材建设中有效行使,并通过积累本土经验,构建中国特色教材体系。当前,我国教材建设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形成统筹为主、统分结合的管理体系,课程教材改革深入推进,政治立场坚定、专业水平高、熟悉教材工作的专家学者队伍不断壮大,我国的教材建设已进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者建议教材建设是一项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铸魂工程。有学者提出,新时代教材建设应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结合大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的特点,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的内容要求、途径方式、学习程度等进行深入研究与统筹把握,实现各学段教材的有机衔接与上下贯通。二是强化大中小学德育与思政课程教材的建设,重点是加强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教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一体化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课程教材的建设。要以弘扬爱国主义、增强“四个自信”为核心,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系统融入大中小学课程教材。6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新闻事件2020年,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出台《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组织召开“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和“2020年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现场推进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研究视界德育一体化建设是落实国家教育战略、推进立德树人的基础性工程,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者提出,构建“大思政”格局需着力破解思政课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脱节,避免各学段思政课内容简单重复。有学者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建立能够进行统筹协调、顶层设计的工作机制,通盘考虑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和教材的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思政课与其他专业课的分工与合作关系,建立健全大中小学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和相互交流研修机制。在标准研制方面,应实现教材编写、审核与编辑人员之间的有机配合。课程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学者提出,高校要在保留思政课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整合、利用其他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构建“思政课程”与“非思政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同向同行、协同融合的功能机制。还有学者认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强化高校思政课的属性和使命,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改善教学方式,打牢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根基。学者建议学者提出,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包括强化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深化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认知与理解;强化教师合作,为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形成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享共用的交流机制。7基础教育聚焦公平与质量新闻事件2020年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6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9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基本实现;10月,教育部召开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暨教学工作会议。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也随之展开。研究视界学者认为,“义务教育有保障”在精准扶贫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控辍保学和乡村教师质量提升得到政策有力保障,贫困学生资助体系逐渐完善,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关爱体系,调动社会力量开展教育对口支援,促进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教育信息化促进了优质教育共享。全面提高育人质量,需要把牢方向,部门联动,内外协同。需要优化课堂教学方式,要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对学生的个别化指导。要落实学校办学主体地位,激发学校发展内生动力,加强对学校办学的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健全中小学办学管理机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构建,对推动高考内容改革的科学发展,对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性推进随班就读工作,标志着特殊教育从完成普及向完善体制机制、内涵发展的转型升级。学者建议“十四五”时期要更加强调“能力扶贫”,巩固教育脱贫成果。教师要积极行动,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深度学习、培养创新思维、激励延伸学习等。要解决学校办学干扰太多问题,积极推进学校民主管理。高考命题应突出“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随班就读工作应“一县一案”精准施策,因材施教,提升教育质量。8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阶段新闻事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2020年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在此推动下,研究生教育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视界2020年,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深化。加快研究生教育改革,以成效评价促进“双一流”建设,内涵式发展道路向纵深推进。学者认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遵循,要在理想信念上增强当代研究生的情怀担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让研究生教育真正成为创新的源泉和经济的引擎。“双一流”建设的评价重点是落实高校主体责任,聚焦大学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度,要更加关注大学是否为国家尖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主要力量,是否为创造知识和产生新思想的主要源泉。学者建议内涵式发展道路是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学者指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以科教融合为基本途径,深化校内评价体制机制改革,正确处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高质量发展与特色发展的关系。按照内涵式发展对质量和效益的诉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应优化治理结构,厘清治理责任;加强学科建设,建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框架;优创教学机制,注重合作共进;优育本科人才,明晰人才培养核心要素。9构建类型属性突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闻事件教育部与山东、甘肃、江西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9月,教育部联合多个部门出台《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12月,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行,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学者们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视界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构建必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有学者认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转化和应用对劳动力知识结构提出跨界融合的复合型要求。职业教育须利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教育模式智能化、人才培养复合化、学习终身化、产教一体化、治理法治化和发展国际化。还有学者指出,工业4.0背景下,职业教育必须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夯实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建立“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有学者认为,中等职业教育既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职业教育要在保持自己类型特点基础上,不断强化中职基础地位,进一步拓宽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学校的通道。还有学者指出,“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制度,能够促进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通。学者建议“十四五”期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要以提质培优作为根本目标,从战略层面深入思考和确定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加速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为经济转型升级赋能增效。10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新闻事件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广大教师积极探索线上教学。2020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9月,全国教师发展大会召开。全面提高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研究视界为有效应对疫情开展的“停课不停学不停教”,广大教师积极探索高质量线上教学,掀起了一场教育领域在线学习的“学习革命”。学者认为,在线教学作为新型的教育方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巨大挑战,需要教师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决定着职业院校和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有学者提出,双师型教师队伍最关键的是需要制度化、法律化顶层设计,出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应办法,形成高质量的“工匠型”双师教师队伍。乡村教师是办好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和关键。有学者认为,在精准扶贫背景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关键在于精准实行乡村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教育公平为价值引领,稳定教师资源;从跨区域联动管理入手,健全乡村教师编制结构;根据不同情况,创建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是多元且复杂的,重视政策“最后一公里”的执行很关键。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共同努力,才能建设好乡村教师队伍。学者建议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教师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转变育人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要教书育人、潜心育人,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中国教育报》2021年01月07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