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师研修班圆满结束:你错过的15天都有哪些精彩?美咲

教师研修班圆满结束:你错过的15天都有哪些精彩?

时间过得真快,2019年5月15日,由余春景与吕思宇老师领衔,为期15天的色彩教师研修班在正达画室圆满结束!学习的时光紧张而又充实,收获的喜悦欢乐而又温馨,且行且思且升华,通过15天的研修学习,老师们的绘画技能和教学思路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此也感谢来正达画室参加教师研修班的各位老师们,让我们带着被赋予的智慧与能量继续前行,继续朝着新的美育高度奋斗!课°堂°现°场——YAN XIU BAN▲余春景老师范画示范场景对待教学,我们是认真的!余春景老师现场范画示范,聆听、感受、思考,收获新的感悟与见解。课程安排很丰富,现场的氛围也相当的浓烈,专注是我们的态度,更是一种求知精神!▲吕思宇老师范画示范场景对于本次研修班,两位授课老师提前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所以整个过程下来井然有序,课堂高效突显!在聆听中感悟,在交流中开拓,在思考中成长。大家一起努力,积极探讨,浸润其中,其乐融融!学员作画场景艺无止境每一幅画老师们都用心对待,每一刻也都全身心、忘我地投入到画画中...群贤毕至,良友汇集,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哦~我们一起研讨、一起努力,一群人怀着同一个梦想,这便是真实!希望老师们将学习中的所思、所悟,更好地融入到实践中去,更快地超越自己、提升自己!本次研修班也出了不少的优秀作品,小编给大家进行了整理,每一幅作品都体现着老师们对艺术的赤诚之心,接下来就一起来围观老师们的研修成果吧!研修班老师作品学海无涯,艺无止境,一幅幅优秀的作品,是智慧与力量的结晶,更是收获与精进最真实的体现!在为期15天的时间里,我们一起潜心画画,画笔起落间便是新的感悟与收获,这是一场充满深度与能量的色彩盛会!付出总会有回报,努力总会有收获。在这场研修班的学习交流中,大家的思想和画面效果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相信我们会越来越好!看到这满满的收获,相信内心在喜悦的同时,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让我们一起在绘画的道路上奋力前行!版面有限,仅展示部分作品艺无止境,我们一别再会!这是一次自我的提升修炼,是一段磨炼心智的风雨历程,更是一种相互学习的交流方式。在为期15天的绘画学习中,我们亦师亦友,相互交流、沟通、汲取营养。让我们一同奋进,一同前行!最后再次感谢各位老师们的认可,我们一别再会!更多精彩,请关注“正达画室”微信订阅号,定期给你美术学习干货,不定期送画材画具!

炼金术

东安教师研修:让青春在学习中闪光

新湖南客户端9月30日讯(通讯员 邓艳芳)金秋九月,学员们又书写了新的故事华章。2019年9月27日,“国培计划(2019)”东安县小学数学乡村教师工作坊(A580)第二次线下研修活动在舜德学校报告厅顺利举行。 此次研修首先为学员们准备了四堂示范课。第一节课是来自明德学校蒋璐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该老师的课程设计新颖,借用活泼生动的闯关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做,最终有效地吸取了分数知识。来自东安一小的周山莲老师,带来了《小数乘小数》,沉稳淡定的陈异波老师,为学员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方程的意义》。舜德学校的廖芝萍老师最后为大家奉上了一堂精彩纷呈的《分段计费》。这三位老师将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了课堂,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新颖的教学理念让人耳目一新,让数学教学不再单调,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 下午,工作坊各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围绕上午听取的四节示范课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热情高涨。每位组员集思广益,总结了学习心得,并让小组代表上台发言,和其他小组互相交换了意见,完善了学习成果,进行了一场异彩纷呈的智慧撞击。 接下来,唐芝东老师给学员分享了《如何制作微课》的方法和经验,其造诣深厚,让人敬佩不已。 整个研修学习的高潮环节——“读书心得”评比活动颁奖仪式。班主任易老师宣布获奖情况及名单,坊主给学员进行颁奖。最后坊主对本次研修活动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新的要求和希望! 这次研修为大家营造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改变了老师们原有的传统数学教育模式,学员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新的理念,它将在大家今后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责编:严洁]

明见无值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名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有关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继续打好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扎实开展2018年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进一步加大“师资攻坚”力度,使广大思政课教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2013年建立首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的基础上,再增设一批基地,基地统称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现公布基地名单,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建设目标进一步优化基地建设格局,形成理论研修、教学研修、实践研修并重的全方位、立体化教师研修基地建设体系,进一步丰富思政课教师研修内容和形式,满足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需求,促进思政课教师成长发展,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主要任务1.理论研修基地主要承担思政课教师理论研修等培训任务,提高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指导思政课教师凝练科研方向、提高科研水平,以高水平研究支撑高质量教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等基地主要承担理论研修培训任务,在着力提升教师理论素养的同时,加强教学研讨。2.教学研修基地主要承担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等培训任务,引导思政课教师运用教育学等相关理论知识,更好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转化、加强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帮助思政课教师准确把握教育规律、掌握过硬教学能力、用好先进教学方法、加大教学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基地主要承担教学研修培训任务,着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3.实践研修基地主要承担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培训任务,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引导教师研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以及抗战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劳模精神、焦裕禄精神等,深入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帮助思政课教师深化对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认识、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丰富思政课教学案例。河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大庆师范学院、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苏州大学、嘉兴学院、井冈山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湘潭大学、临沂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延安大学、青海大学等基地主要承担实践研修培训任务,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感和说服力。三、组织管理教育部负责基地管理。根据基地建设与发展的实际需要,研究制订相关政策,给予政策支持。统筹制定全国性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工作计划,审核各基地研修工作方案,指导各基地开展研修工作,组织各基地开展研讨交流,定期对基地建设情况、运行状况及工作成效进行检查督导等。基地所在省(区、市)教育工作部门要高度重视基地建设,加强对基地建设的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给予政策支持。各基地依托单位负责制定本基地的中长期建设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协调解决基地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各基地可承担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举办的各类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培训任务,也可接受省(区、市)教育工作部门和高校委托,组织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教学、实践等研修活动,同时还可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专题研究,提供决策咨询。四、经费保障教育部委托各基地开展的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活动经费,实行预算管理、实报实销,支出经费由教育部审核后拨付。基地承办各地各高校的思政课教师研修活动费用,由基地与委托单位协调解决。基地日常运转经费由相关省(区、市)教育工作部门和基地依托单位共同承担。教育部办公厅2018年5月25日附件: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名单1.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北京大学) 2.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清华大学)3.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中国人民大学) 4.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北京师范大学) 5.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南开大学)6.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河北师范大学) 7.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东北大学) 8.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吉林大学)9.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东北师范大学) 10.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大庆师范学院) 11.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复旦大学) 12.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华东师范大学)13.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14.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苏州大学)15.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嘉兴学院)16.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福建师范大学) 17.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福建农林大学)18.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井冈山大学)19.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山东大学)20.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临沂大学)21.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河南师范大学)22.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武汉大学)23.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湘潭大学)24.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华南师范大学)25.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四川大学)26.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贵州师范大学) 27.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延安大学)28.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兰州大学)29.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青海大学)30.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新疆师范大学)

蝴蝶鱼

共研、共创、共享!2018年京津冀教师研修工作研讨交流会在京举行

导语9月20日—21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教研网以及中国教师研修网联合举办的2018年京津冀教师研修工作研讨交流会在北京和园景逸大酒店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新时代教师研修的新使命与实践创新”,会议得到了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北京市通州区教师进修中心、天津市河西区教育中心、天津市河北区教师进修学校、河北省廊坊市教研中心等单位的支持。来自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100余位教研和教师培训部门负责人共聚一堂,碰撞思想,凝聚智慧,共话新时代教师研修的新使命与实践创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教学处处长莫景祺、中国教师研修网总裁曹士勇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中国教师研修网副总编、中国教研网运营总监高勤丽主持。研讨会现场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随后,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今年4月份,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而在日前举行的2018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系列密集出台的政策文件及总书记的讲话,都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应对这些新要求和新挑战,中国教研网、中国教师研修网特联合京津冀三地的教师研训部门召开本次研讨会,希望能通过研讨,共商新时代研修的使命、任务,共享新思路、新实践,推动区域教师研修工作创新发展,并为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的研训部门如何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贡献智慧。本次研讨会为期两天,采取“主题发言”、“工作坊研讨”等形式,围绕区域教师研训部门的新使命与新职能、教师研修工作的实践创新、研修队伍的能力建设与团队协作、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研修2.0等几大主题展开探讨。在9月20日上午的会议部分,首先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教学处处长莫景祺作了主题报告。莫景祺:教研工作的机遇、挑战与创新莫景祺处长莫景祺处长以“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研转型”为题作了专题报告。莫处长从教研工作面临的形势、教研工作面临的挑战、以创新推进教研工作转型发展三个层面展开了论述。莫处长表示,目前,课程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此外,课程改革的方向目前也更加明确,即改革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改革的根本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革的本质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后,莫处长提出,目前全国的教研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来自课程实施的挑战,比如如何将国家的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落实到课堂。其次是来自教研自身的挑战,比如教研工作职能、教研管理体制、教研队伍建设、教研工作条件、教研工作转型。最后,莫处长表示要积极推进教研工作转型。他说,教研工作转型是教育部门为适应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但转型不是否定过去,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转型是为更好地面向未来。随后,中国教师研修网副总编、中国教研网执行总编朱立祥、中国教师研修网数字产品专家李朝辉老师先后进行了发言。朱立祥: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培训?今天我们如何做培训?朱立祥老师接下来,朱立祥老师以“研修创新——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为题作了报告。朱老师说,中国教师研修网自2005年成立以来,在教师培训领域深耕十余载,已累计培训学员超过1000万人次,服务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2017年,培训学员132万人,执行项目600余个。为适应新时代教师培训的新要求,中国教师研修网在工作开展中,有了越来越多思考,边思考边创新,边创新边实践,并充分利用中国教师研修网和中国教研网的资源和平台,逐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朱老师分别从基于教师学习特点、厘清教师能力要求、创新研修项目设计、技术支持,实现精准培训、研训一体,从项目走向常态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中国教师研修网在新形式下推动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的经验。李朝辉:基于评测的教学改进校本研修计划李朝辉老师最后,李朝辉老师对中国教师研修网研发的基于诊断的个性化教学解决方案产品“三人行”进行了介绍,李老师以情景问题切入,循序渐进,声情并茂,对数字学习产品对开发背景、应用场景、发展前景等进行了阐述。该产品面向K12教育的教学环节,建立基于课程标准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知识图谱和能力框架;研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数据采集及智能分析评价方法,建立精准的学生及教师个体画像;研究建立教学过程中基于场景和时空的快速反馈调节机制,实现个性化教与学的突破。此外,该项目日前成功入选工信部人工智能创新项目。在下午的会议部分。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河北省石家庄市教科所副所长张惠英、北京市通州区研修中心主任、分院院长李万峰、中国教师研修网副总编高勤丽先后发言,介绍各地区教师研修的实践创新,和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经验。申军红:区域教师研修的转型发展与能力建设申军红副校长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申军红以“区域教师研修的转型发展与能力建设”为题,详细介绍了海淀区近几年在开展研训一体工作的成功经验。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作为北京乃至全国教师研修工作的引领者,在五大中心职能定位、研训一体融合机制、高水平教研队伍建设、研修体系转型、以项目为载体破解难题等方面积累了很多成功的实践经验,申军红副校长把这些创新实践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了与会的同行。张惠英:名师工作室运行与评估张惠英老师河北石家庄教科所副所长张惠英在随后的发言中,重点分享了打造名师工作室的经验。她结合其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河北的教育实际状况进行了具体阐述,同时也分享了团队的成果。李万峰:新时代研修人的责任与使命李万峰主任随后,北京市通州区研修中心主任、分院院长李万峰以“新时代研修人的责任与使命”为题作了报告。李主任从历史溯源,研修责任,使命使然;新的时代,新的使命,新的标准;通州实践,转型升级,面向未来三个层面对通州区教师研修工作进行了阐述。高勤丽:混合式教师研修课程的规划与实施高勤丽老师在当天下午会议的最后,高勤丽老师以“混合式教师研修课程的规划与实施”为题作了报告。她认为教师研修是一种互为资源的建构性学习,要引导教师更多地关注自身实践经验的价值,并进而激发改进自身实践的积极性与行动能力。同时,结合具体项目案例,讨论了混合式研修课程规划与实施的要素及课程内容、研修方式、教学制度、系统支持等要素的结构关系,以及如何把教师实践资源课程化,如何开展混合式研修。9月21日,研讨会继续进行。在当天会议的上午部分,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院长支梅、天津市河北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姜志惠、河北省廊坊市教研中心主任张占国、天津市河西区教育中心书记卞永海先后发言。支梅: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发展路探析支梅院长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院长支梅以“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发展路探析”为主题进行了发言。支梅院长说,教师的核心素养包括信念素养、专业素养和创新素养。基于此,丰台分院重新梳理了教师培训工作的思路,并从建立教师的专业认同、养成教师的专业反思、形成教师的专业自觉三个方面开展具体工作。姜志惠:做促进区域教育事业发展的“多面手”姜志惠校长天津市河北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姜志惠在发言中介绍了该学校在推动教师培训和教研工作方面的情况,以及促进当地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在促进区域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姜校长以“孵化器”、“输血仓”、“多面手”三个关键词进行了阐述。张占国: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教研创新张占国主任河北省廊坊市教研中心主任张占国就“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教研创新”话题展开了论述。张主任表示廊坊地处京津腹地,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廊坊由于自身的条件有限,留不住高水平人才,这也给廊坊的教研工作带来了困难。随后,张主任就廊坊教研中心如何利用有限的人员配备开展全面的教研工作,以及取得的一些成绩与大家进行了分享。卞永海:做好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积极探索新时期教师成长新路径卞永海书记在当天上午会议的最后,天津市河西区教育中心书记卞永海分享了该中心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的经验。卞书记表示,天津市河西区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研制了《新任职青年教师三年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在该方案实施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比如优质的师资队伍,是做好新青培训工作的重要条件;适合的课程设置,是做好新青教师培训的核心要素;多样的培训方式,是做好新青培训工作的重要抓手;三位一体,区本运行机制,是做好新青培训工作的关键保障。张铁道:工作坊研修的探讨张铁道院长在当天下午的会议部分,北京开放大学原副校长、教师教育专家张铁道和与会嘉宾进行了一场生动有趣的“工作坊”研修。现场参会人员组成了成功经验、困难挑战、技术应用、改进措施四个讨论小组,分别就如何评价京津冀三省市教师研修实践的成功经验?有效开展教师研修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改进这些问题的可行措施有哪些?如何利用网络移动技术改进教师研修?四方面的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其它在场人员可以通过微信群针对任何一个话题进行提问和解答。分组讨论中各小组经过思想碰撞,深度分析挖掘各个问题的内涵,并最终形成了一些共识,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就讨论成果与所有参会人员分享,张铁道院长对每个问题的成果进行了总结点评。各组代表发言通过这一灵活的交流研讨形式,将京津冀三地的教师研训工作的成功经验、困难挑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整合,对三地教师专业发展部门今后工作的改进和创新提供了借鉴。至此,为期两天的会议圆满结束,很多参会的领导专家都对本次研讨会给予了高度评价,纷纷表示获益良多。最后,高勤丽老师对两天的会议进行了总结,她认为本次研讨会充分展示了京津冀三地研训部门的成功经验,探讨了研训部门的挑战以及应对挑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希望本次研讨会是京津冀教师研训部门合作发展的开端,逐步建立共研共创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并期待该研讨会将连续办下去。关于本次研讨会专家发言的详细内容,教研网微信号将会在后期整理后再进行发布,敬请关注!官网:http://www.zgjiaoyan.com

第三代

教育|冷水滩梅湾小学:“空中直播”培训秒变教师研修“新宠”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3月2日讯(通讯员 王海洋)“陈老师用生动的案例、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及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师的生活现实及工作的性质,帮助我调整了心态,让我从心底消除了‘教师是个苦差事、高危职业’等负面情绪。”“听了陈老师的讲座后,我要让自己以良好的心态去对待疫情,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提升素养,要用爱心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努力做好孩子们的引路人。”“赵老师讲课太专业了,让我知道了自己发音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生活中,我要加强发音训练,努力提升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近日,冷水滩梅湾小学180余名教师通过手机、电脑端的“空中直播”课堂积极参加培训。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关于做好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教师“发展不停步”的要求,冷水滩区教育局创新培训方式,积极采取措施,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就提升全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指导、学生学习指导、家校共育和普通话等专业能力展开系列网络直播培训,助力教师专业能力更好发展。“这个‘网络直播’培训不受地点限制、操作简单、互动方便,我一下子就爱上了这样的培训方式。”梅湾小学教师廖思敏在微信群里高兴地说道。梅湾小学校长朱黛琳介绍说:“这个‘空中直播’培训犹如‘及时雨’,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加油’‘充电’平台,老师们也都非常喜欢这样的培训,接下来,学校将会继续鼓励老师们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皆生于土

教研探讨之变革教师研修的理念与方式!

变革教师研修的理念与方式(备注:2007年10月17日、24日、31日《教育时报.课改导刊》刊发,《教育时报.课改导刊》访谈记者王占伟,刊发标题为《陈大伟:变革教师培训的理念与方式》,此处有适当补充)按语:在教育转型性变革的新时期,传统的教师培训越来越不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需求。有专家将目前的教师培训概括为“两多两少”:理论讲得多,技术层面的讲得多;触动教师心灵的少,改善教师生存状态的少。在教师培训变革的十字路口,陈大伟副教授以自己全新的理念与实践走出了一条新路。教师有权拒绝无帮助的培训《教育时报·课改导刊》:曾在媒体上看到过您的一个观点:“现在的教师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变革,这种迅速的变革对教师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他们是非常愿意学习的,想通过学习来应对这种变革。”您的这个观点是怎么得来的?它的意义何在?陈大伟:这个观点不是来自理论的推导,而是从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几年前,张思中外语教学法风靡全国,我们曾经组织部分教师到重庆学习。为了能够抢占前排的座位,教师们顾不得吃饭,连上厕所也一路小跑……以后,这样的故事我听过很多,这样的场景也看到过很多。有的教师可能会说,他们是骨干,当然这样了。但我在和很多普通教师交流时,他们也反映出了希望学习、希望进步的强烈愿望。确立这样的观点对我来说意义重大。首先在于它坚定了我的工作信心,想一想,如果抱着“教师不自觉,他们不愿意学习”的观点,我会怎么办?我可能就会想,无论我如何努力,你都不积极,我何必努力。现在,我坚信教师是愿意学习的,是想学习的,当遇到教师在继续教育实践中不认真、不积极的现象时,我就不会抱怨教师,而是千方百计改变自己。我就会不断调整内容设计,不断改进研修方法,尽可能适应教师,满足教师们的学习需求。是抱怨还是相信?观念影响行动。日积月累,慢慢地,效果的差别就出现了:抱怨的还在抱怨,一线教师对他们也不再信任;而相信教师愿意学习的培训者在不断改进,开始受到教师们的肯定和鼓励。认为教师不想学习,可能还是一些培训者不愿意改进工作的托词,这是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PS:现在想来,对一线教师也是这样,你如果相信学生是愿意学习的,就会不断改善自己,不断成长进步,就会走近学生,为学生理解接受和欢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教育时报·课改导刊》:您说教师是愿意学习的,但我们在很多培训场合看到教师们学得不认真,并且有迟到和早退现象。对此,您是怎么看的?陈大伟:我曾经和一些搞教师培训的朋友讨论教师们有没有退场的权利。我认为当然有:你讲的东西对我没有帮助,我为什么不可以退场,我为什么必须在里面承受痛苦的煎熬?如果教师本身是愿意学习的,在这种无帮助的培训面前选择退场,我认为这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这是一种进步。我说教师愿意学习,并非指教师愿意接受所有的培训。我曾经在一个培训机构的大门前看到这样一幅标语——“培训是给教师提供的最好福利”。以此使教师意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的想法当然不错,但是作为培训机构,这样的认识却远远不够,我们只能说:“高质量的培训是给教师提供的最好福利。”作为培训者需要尽力把培训做成给教师的福利。我想表达的观点是:并非任何培训都是给教师的福利,低劣的培训不仅浪费了教师的时间,而且也伤害了教师继续教育事业本身,这种伤害使中小学教师丧失了参与继续教育、参与专业成长活动的积极性。成都教育学院的周小山院长曾经给我们说“教师积极性的丧失是继续教育活动的最大失败。”对有些培训者而言,不能说不辛苦,不能说不努力,但为什么教师还是不喜欢呢?这里涉及到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看待教师学习需要的问题。我认为,在坚信教师愿意学习的同时,又要看到教师工作任务重的实际情况。尊重教师的处境《教育时报·课改导刊》:教师很辛苦,这一点我们承认。但这个现状会影响教师的继续教育吗?陈大伟:因为时间紧,任务重,他们的学习大多只能是问题式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要求难免追求功利性和实用性。这种要求有合理的一面。因此,在加强引导的同时,我们不能不首先适应和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这样我们就不能一味从自己假设的角度出发——“这样也该学,那样也该学”,而应从教师的问题出发,以教师的需要为起点,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设计和安排合适的学习内容,满足他们通过学习尽快改善工作、改善生活的需要。《教育时报·课改导刊》:“坚信教师愿意学习的同时,又要看到教师的工作任务重、时间紧”,两个看法都有一个可贵的起点,就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只有站在教师的角度,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从理论上,教师教育工作者的确应该以教师为本,但具体在实践中大家还有很多疑惑。陈大伟:以教师为本,话好说,实践起来并不容易,而且没有终点。我自己有这么几点认识:首先是尊重教师。这个话题也不新鲜了,我在这里想说的是,要尊重教师的个人选择。曾经在一次研讨活动中,有专家把批判性选择教学内容的任务交给一线教师,把没有完成这样任务的课堂定义为“负效”课堂。我忍不住表达了自己愤怒。我的感受是,他们在表达自己先进的教育思想的同时,又在不自觉地扼杀一线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尽管彼此的动机应该说都是好的。但我认为,你可以给学生讲考上北大、清华那些学生的事迹,但你不能用北大、清华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要求每一个学生;你可以讲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事迹和课例,要求他们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但你不能要求绝大多数教师现在都具备同样的能力和水平。对于课程改革,我认为,课程专家(包括我们培训者)在设计和讨论困难中的理想,而中小学教师在实实在在面对实现理想的种种困难。新课程将改变教师,而不论是改变生活方式,还是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除了快乐,大多数教师感受的更多是一种痛苦。在痛苦面前,要允许教师们犹豫,允许有一个过程,对此,我们都需要付出时间和耐心。其次是信任教师。去年,我写了《道德故事与师德修养》一书,就是想告诉大家,不要试图拿一堆标尺束缚教师,要求教师做道德完人,而是要在信任教师的基础上,立足解放教师、激发教师不断追求完美,帮助教师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专业服务的过程中,获得更强的专业尊严感和专业成就感,从而享受幸福的教师生活。再次是关心教师。关心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比如,面对教师不知疲倦、声音嘶哑地进行课堂教学,你是否意识到,帮助教师共同分析哪些地方可以少说,哪些地方可以不说,以保护嗓子,这就是你对教师真诚的关心。只要你真诚,只要你把教师置于核心位置,你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教师们也能对此作出回应。继续教育要有利于教师体验幸福《教育时报·课改导刊》:说到以教师为本,我们觉得,教育管理者、培训者需要强化让教师成功与幸福的意识。陈大伟:我认为,继续教育与教师的幸福生活紧密相关。首先,从生存意义上,继续教育关涉教师幸福。应该说,学习和成长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获得幸福、享受幸福的基本途径。学习是安身立命的基础。从这种意义看继续教育,它就不仅仅是教师为了适应工作和工作变化需要的一种外在的强制和约束,而是一种提升人的本质力量,促进人的发展、实现幸福生活的生存方式。可以说,继续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影响教师的生存和发展质量。其次,从终极意义上,继续教育要为了教师幸福。前面我说过,继续教育工作的对象是教师,继续教育应该以教师为本。继续教育以教师为本,就必须以教师的幸福为本,有利于促进教师实现幸福。再次,从实践意义上,继续教育要有利于教师体验幸福。从实践意义上说,继续教育要有利于满足教师对“真、善、美”的追求。引导教师求真,就是引导教师发现和揭示教育的规律和本质。满足教师继续教育求善的需求,就是要不断研究教师的问题,研究教师的需要,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需要,提高继续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满足教师继续教育对美的追求,就要在继续教育活动中,使参与教师成为活动主体,就是要重视教师的经验,重视教师的活动,创造条件展示教师的智慧、才能,使教师在活动中不仅发展自己,而且欣赏自己,肯定自己,从此感受美,体验幸福。《教育时报·课改导刊》:实践中如何操作呢?您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效果了吗?陈大伟:我不否认自己的理想主义情怀。一方面,人需要理想,需要目标;另一方面,教育本来就是为着未来理想的事业,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具备理想主义的精神。不过,从刚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这是可以操作的。比如,意识到要让教师体验美、重视教师的经验、让教师在参与中获得自我肯定以后,我时常提醒自己:“和中小学教师交流,你主要是来表现自己的,还是帮助教师的?”这样,在面对中小学教师的问题时,我就要避免显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避免过分表现自己,而是努力成为教师自我反思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从提供思想到促进思想,让教师获得“我的问题是我解决的”、“我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等积极体验。我很高兴,坚持几年下来,我幸福地体验到了改进以后的效果。在我的网站上,有很多这样的留言:“听完讲座至今,我开始慢慢走出长期灰暗的从教心境,对以前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再次审视自己的职业——教师,感到也有那么多的可忆之处,一种向上的力量促我整理出了近20篇教学反思,我感到生活也因此而充实和自豪。我会不懈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今天的骨干教师培训会上,您的讲座给炎热的天气带来了一股清风,让我神清气爽,顿觉浑身充满了干劲。”从培训到研修《教育时报·课改导刊》:陈老师,在您的话语里,您在尽量回避“培训”的字眼,而大多采用“研修”来表达,对此您有什么特殊的考虑吗?陈大伟:列奥施皮泽说:“词的变化就是文化的变化和灵魂的变化。”我现在更愿意用“研修”来指代教师参与的专业发展和教研、科研活动。“研修”是什么呢?研是研究,是认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修是修养,“修以求其精美,养以期其充足。”修养是发展人。这样,“研修”从目的上要求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和发展中小学教师有机统一:一方面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抓手,以参与问题解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变成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前提,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也就是它要整合培训、教研和科研的任务和目标。在培训活动中,一般有“施训者”和“受训者”的区分,有主体客体的区别;而修养只能依靠自己,依靠主体的自觉。这样,从“培训”到“研修”,还意味中小学教师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从“专家话语”“理论话语”的消费者到研修话语的提供者、分享者的变化。除此以外,在具体方式上,研修不拒绝信息传递方式,但更加强调对话、交流、分享。在发动方式上,研修需要外部力量的推动和组织,并且承认在缺乏自组织的情况下,外力驱动、政策制度调控是有效研修的基本保障;但研修的理想状态是教师自己成为研修活动的主体,教师是自身问题的解决者,他们是自我发展的设计者和驱动者,从培训到研修,我们追求教师专业发展的解放兴趣和理性。在内容选择上,研修既反对从理论到理论“空对空”,又反对仅仅纠缠于实践问题的“地对地”,提倡理论与实践结合,自主反思与专业引领结合,既解决实践问题,又提高参与者的理性觉悟和认识水平——“地空协同”、全面发展。《教育时报·课改导刊》:通过您对研修的解释,我觉得研修的主要场所在教育教学的现场,组织单位最好是在学校。陈大伟:我同意您的意见。但是,研修的理念并不仅仅适合学校,它适合一切教师参与的专业发展和研究活动。从他组织到自组织《教育时报·课改导刊》:您一直在关注校本培训,当从“培训”转换到“研修”以后,现在一般都叫校本研修了。不知道您对校本研修的现状和趋势有什么看法?陈大伟:1998年,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成为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验区,我们研究的课题就是“校本培训研究”。可以说从那时起就开始关注校本培训(2003年以后叫校本研修),从管理主体重心变化的角度,就我有限的经验看,校本研修有这样三个发展阶段和层次:第一个阶段和层次是学校被动应付的阶段。具体表现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院校在积极推进校本培训,但学校并没有认识到校本培训的意义和价值,组织开展校本培训主要还是为了完成任务,为了应付交差。这时,学校的校本培训管理必然流于形式,校本培训必然低质量、低效益。就学校而言,此时的校本培训处于外力驱动的他组织状态。对这种层次的校本培训,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院校、教研机构都不能当甩手掌柜,放任自流。这一阶段的管理主体主要应该是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培训院校和教研机构。管理重点是帮助学校认识校本研修的意义、作用和方法,明确校长在校本研修中的责任和作用,帮助学校建立相应组织管理机构和制度,加大对学校组织的研修活动的监管力度,加强视导。第二个阶段是学校主动参与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校已经意识到,高素质的教师是高质量教育的基本条件,高素质的教师必须依靠学校自主培训,校本研修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学校发展的根本途径。此时,学校真正动起来了,开始积极主动地开展研修活动,提高研修质量和效益。这种状况的研修活动可以看成是学校立足自主发展的自组织状态。到这一阶段,研修活动的管理主体开始向学校转移。此时,学校管理的重点是建立相应管理制度,建设学习文化,开发研修资源,组织研修活动,进行研修评估和奖惩。当学校自身有了自觉的组织和管理热情,并能因校致宜地组织研修活动时,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教研机构就应该及时从直接监管转向提供信息、资源与服务,鼓励和支持学校自主选择,灵活实施,形成特色,提高效益。第三个阶段是教师主动参与的阶段。这一阶段,教师开始意识到专业发展对提升工作质量、生命质量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开始从外在的控制和驱动转向积极主动地寻求发展契机,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发展自己,超越自己。研修活动发展到这一阶段,驱动方式已经从学校驱动走向教师自主驱动。改变现有教育生活状态,追求更美好的教师生活是教师学习成长的主要动力,教师学习主要表现为走向教师自主发展的自组织。这一阶段,研修活动的管理主体自然转移到教师身上。教师的管理主要表现为自我规划、自我设计、自主研修、自我评价和自我激励。教师的学习成为自组织活动后,学校的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明确研修目标、确保研修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充分信任教师、解放教师,并努力创造和提供教师自组织的环境和条件,以建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为方向,以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建设和发展学校,帮助教师自主发展、自觉发展。加拿大教育学家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中有一个重要观点:“如果后现代教育学能够出现,我预测它将以自组织概念为核心。” 我个人的看法,理想的方式是教师对于美好生活愿望的研修活动自组织,但从学校层面的自组织到教师个人层面的自组织现在还是一个“瓶颈”。从控制到解放《教育时报·课改导刊》:这里面的关键应该是增强教师参与研修活动的内趋力、提高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但您的信念是“他们是非常愿意学习的”?陈大伟:认定“他们愿意学习”对组织研修工作的意义前面我已经说了。要看到,“他们愿意学习”对很多教师而言,是在外部压力的驱动下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他们的学习还是适应外界环境压力的学习,而不是主动谋求自身变化的学习。现在的目标是从被动到主动,从适应到谋求。《教育时报·课改导刊》: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不知道目前您有哪些认识和实践?陈大伟:增强内趋力,提高积极性不仅仅是认识问题,也涉及方法问题、生活方式改变的问题。我们有了一些思考和实践,但是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我们目前认为在这些方面需要注意:首先,是帮助教师建立“工作本身就是生活”“追求幸福的教师生活”等理念,激发教师追求美好的、幸福的教师生活的热情,把成长看成通往幸福生活的有效途径。我始终认为:没有生存追求的根本改变,就不可能有生存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当教师没有追求美好的教育生活的愿望时,一切试图改变教师的努力都可能带来失望。可以说,激发教师的生命追求,引导教师追求幸福生活是教师发展、发展教师的根本。其次,是培养教师的批判精神。没有对自身教育教学现状的“不满意”,没有对更理想的教育教学的追求,缺乏问题意识和自我批判精神,教师的自我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在这个问题上,因为人的天性是自我保护而不是自我揭短,所以,这项工作富有意义但充满挑战。可以说任务十分艰巨,对此,我们也有了一些措施。第三,以多种途径和方式实现发展。教师是明白人,会算帐,他总要对参与研修活动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核算和比较。如果收益大于支出,他就会自觉参与、主动参与;如果收益小于成本,他就很难有积极性。因此,在引导教师参与研修时,不仅要让他们未来收益有积极的预期,而且要尽可能降低成本,把研修活动变得容易一些,效益高一些。容易一些、效益高一些的一个基础是多样性、选择性。我对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下思考:这里,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基础为参与主体的自主选择提供可能;选择性不仅是尊重参与主体地位的基本要求,而且是提高研修针对性的前提;针对性又是实效性的条件;只有研修活动具有实效性,中小学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可能被有效激发;只有具备教师参与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条件以后,研修活动才能从“控制”走向“解放”,从统一规范的集体研修走向教师自主研修、自主选择;教师参与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构成了教师自主选择的“背景”,又是丰富选择性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当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激发以后,他们又将主动发现和创造出更加多样的有效的研修途径和方式。在这样的循环提升过程中,多样性处于重要的基础位置。意识到多样性的重要,就应该鼓励多样性、创造多样性,而不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只许这一路,不许走它途”。第四,是引导教师体会感受变化,体会成长快乐。在这个问题上,引导教师从外部评价走向内部评价,使其在学习和成长中不断获得肯定的积极的自我评价是其中的关键。重点关注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教育时报·课改导刊》:教师的时间紧、压力大,因此在设计和安排老师学习内容时要突出重点。这是您的观点。在您看来,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内容应该是什么?陈大伟: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期,乃至于不同的学校要求,都应该有不同的内容选择。但就总体情况来看,我认为,教师继续教育应该抓住“实践性知识”这个学习重点。《教育时报·课改导刊》:关于教师知识的分类,有的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三类;有的还要加上“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这就有了四类。为什么您特别强调了“实践性知识”?陈大伟:我倾向于四类知识的分法。其他三类知识肯定也很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养成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基础。比如,没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没有宽广、深厚的文化底蕴,实践性知识就可能“长不大”“长不高”。因此,“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都应该学习。但现在的问题是时间有限,这就需要选择,甚至暂时放弃。我认为,对大多数教师而言,应该优先选择实践性知识,理由如下:首先,教师是教育情境中的实践工作者,实践是教师工作的主要任务,解释实践、应对实践、变革实践的方法与思路是他们最需要的,也是最感兴趣的,它更容易满足教师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学习要求。其次,实践是复杂的、丰富的、流动的,实践性知识的学习没有终点,需要不断学习和终身学习。可以说,只要教师在实践,教师就需要学习实践性知识。最后,实践性知识是情境性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就其广义的理解来说,这是一个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在精神上不断丰富和更新的多方面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的特点是,各种现象具有深刻的个体性:某一条教育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是正确的,在第二种情况下是无用的,而在第三种情况下就是荒谬的了。”对于情境性的实践性知识,最有效的途径是在实践中学习、在情境中学习。教师继续教育大多是岗位学习,边实践边学习,这是获得实践性知识的最为重要的方式,岗位上的继续教育与实践性知识的学习结合最紧密。不能把教师的实践性知识降格为方法、手段《教育时报·课改导刊》:重视实践性知识固然重要,但怎样才能避免把实践性知识的学习变成纯粹的教育教学操作的技术学习?陈大伟:一般认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认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就其构成而言,包括教师的教育信念、自我知识、人际知识、情境知识、策略性知识。通常,教学活动的路径是:教师的教育假设→教学设计→课堂上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学生学的效果。这样,在每位教师具体的行为模式中,都内隐着教师一定的理论和策略,并且承载着教师的价值追求和情感取向。可以说,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个体内部认知整合的结果,是一个完整的主体人格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整体的作用,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综合地体现了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素质与理念。所以,不能把教师的实践性知识降格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的操作行为和技术。从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角度,课堂、教学、教育活动(包括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无疑教师最需要的。在现有课堂教学研究中,我批评传统的“评课”,其中一个原因是评课往往就教师教的行为讨论教的行为,我认为仅仅在技术层面着力并不能有效发展教师。我主张“议课”。“议课”是以外显的、可以观察的教师的教的行为为抓手,通过对话和交流,讨论教学设计、教育观念、学的行为和教学效果;就像担担子,抓住的扁担是教的行为,但两头系着两根绳子,挂着两个筐,两根绳子一根是教学设计,一根是学的行为,系着的筐一头是教师的教育理念,一头是学生的学习效果。“议课”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思考教学新设计、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议课”就是力图整体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而不仅仅是改进教师教的行为。给中小学生上课的勇气与意义《教育时报·课改导刊》:我在您的博客上看到了您在中小学上课的一些实录和反思,您怎么想到了到中小学给学生上课?它对您有什么意义?陈大伟:说实在话,这么多年和中小学教师交流课、讨论课,最怕中小学教师说:“说了那么多,你来试一试吧。”所以,我在提出课堂教学的建议时一直比较注意实现的条件,可以说很谨慎。在议课活动中,我鼓励教师们平等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时,教师们会经常对我的意见说“不”了。他们会提出自己的困难,会对我的建议提出质疑。自己的意见被质疑,这个时候,我就很想要试一试了,想看一看自己的建议是否有意义,是否能实现。我发现,这是一种幸福的、充满期盼的渴望。一方面,在这种课堂上,我要表达我的理解和思考,具有明确的研讨问题指向,有比较强的改革意味,不可能面面俱到、十全十美;另一方面,过去没有在中小学上过课,肯定问题不少。所以,很自然会招致批评。我曾经在成都师范附属小学上过一节语文课。这所学校的教研空气纯正而浓郁,大家又比较熟悉,听完课,大家就直面问题展开批评。这是我第一次面对如此集中而尖锐的批评,尽管大家也给我留了面子。但开始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脸有点发热,还是有些挂不住。我不断提醒自己:“这不是你自己期望的吗?你不是也经常用这种方式和一线的中小学老师交流吗?”四五分钟过去以后,我才能完全把精力集中,才能沉着冷静地认真听取和分析大家的批评。现在,我非常感谢教师们在那次活动中的批评:一是他们帮助我思考和体会语文该怎样教。二是让我接受更真实的我。我开始意识到必须经常接受这样的话:“你错了。”“你不行。”我慢慢不怕批评,脸皮也慢慢“厚”了。三是让我知道了接受批评何其艰难。我发现我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坚强,我有一个容易受到伤害的心。由此,我不能希望其他中小学教师有一颗比我更为坚强的心,我不能去伤害他们的也容易受到伤害的心。尽管他们需要变得坚强,犹如我们也需要变得坚强一样。但这需要一个过程。(PS:同时这也让我在和教师交流时尽量避免使用“我给你说”“陈老师告诉你的话语”,因为听众未必水平比你低,你的话未必对他有用,你的方法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意识到:必须采取更有效的方式保护中小学教师参与献课的积极性,以更有效地促进教师们反思!《教育时报·课改导刊》:您的经历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但走出这一步毕竟需要勇气。陈大伟:其实也没有什么。一方面,“课”是研究教学、改进教学的载体,是献课者和观课者共同对话、交流的平台。没有问题和困惑的课堂是不存在的,没有必要为课堂中的问题大惊小怪。只要我们不对课堂赋予太多其他的东西,我们就很容易轻松地坦然面对上课中的不如意。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对我去上课主要还是鼓励的。我曾经问过几位邀请我去上课的教师:“如果我上‘砸’了,你们怎么看我?”他们说:“我们还是佩服你的勇气。”既然如此,为何不勇敢地去尝试呢?我很高兴我这样想和这样做。走出了这一步以后,再回过头来看自己,发现自己在教师培训工作中有了这样的足迹:讲理论,“空对空”→加进别人的案例,“炒”案例→听课,加进自己发现的案例→听课评课,有针对性地对教师们的课进行评点、指导→观课议课,与中小学教师共同讨论课堂上的问题→观课议课的同时,我也上课,彼此启发,共同成长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我和中小学教师慢慢开始“同在共行”,一起成长。可以说,尽管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和中小学教师在一起,我们彼此牵手,成了共同前进的朋友。这是一种幸福和充满期望的生活。《教育时报·课改导刊》:这种生活令人憧憬。我们知道,去年您辞去了成都教育学院科研处处长的职务,就是为了享受这样的生活吗?陈大伟:这只是一个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我期望到基础教育的实践中去,到教师身边去,到课堂上去。曾经很多朋友说:辞职了,可以好好做学问了。但我自己反思:我说的不是学术,写的也不是学术;我的梦不是学术,而是实践,在实践中改造课堂教学。一方面,我期望把引领教师追求幸福生活、更加有效地推进校本研修、建设观课议课新文化等思考运用到实践中,争取推动实践、改进实践;另一方面,我需要在鲜活的实践中获得营养,在实践的海洋里游泳。担任学院科研处处长,我不能不承担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责任,我需要选择,需要放弃,有“舍”才能有“得”。《教育时报·课改导刊》:陈老师,相信您的经历、观点和其中的一些方法能够给做教师培训的朋友带来帮助。谢谢您!陈大伟:古人说:“达则兼善天下。”我有这么一些经验和教训,不敢敝帚自珍。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韩檀

教师研修远程培训如何查看成绩以及证书

研修远程培训任务完成后,就可以查看自己的成绩了。到了一定时间后,还可以查看自己获得的证书。具体方法如下。登录你的账号,来到首页。点击左边你所学习的课程。所有任务都完成后,在右面学习进度条上就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如需查看自己的证书,点击后面的查看证书。证书是要到学习阶段完成后,统一发放。如需打印,点击温馨提示的执行安装即可。

形神

当研修成为一种情怀

当研修成为一种情怀阳信县劳店镇中心小学王志刚梅雨时节,“三名''人选浙大行。虽逢酷暑,充电学习趣味浓。一、给学生一个空间,让素养提升落地缪水娟主任做了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报告。报告对核心素养进行了很好的诠释和解读。(一) 核心素养的研究缘起教育的价值观培养什么样的人,核心素养的价值原点,人与知识,人与社会,人与个体自主发展。接着,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日本的研究值得我们思考。各框架核心素养的关键词:语言能力,沟通与交流。中国核心素养框架,必备品格和能力,八个点,特别是理性思维,有具体的表现和要求。如,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以自身发展为例,劳动意识。学校教育走到今天,有些需要回归。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具体性,基础性。学生关键能力,认知,合作,创新,职业。学生最缺的素养,宏观思想,国际视野,问题思维,跨界联系。(二) 落实核心素养的学校表达1.还给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空间教育的沉重,作业问题,大学问题。老师上课,大学生就睡觉一一谁之过。国外教育,项目研究,汽车研究为例,直到卖掉为止。教育的悖论,立德树人与高分宠儿压抑的胜利;钱学森之问与学生越来越不会提问题。我们还是缅怀先人吧,西南联大只存8年;再如南开中学的允公允能。一所好学校需要有理念的支撑。教育的文化自觉,唤醒学生素养发展的内在追求。杭州高级中学天文社的成功案例,一个自主时空释放自我的契机。给了孩子们适度的空间,还你一个惊喜。生活即教育,体验及教育。2.课程改革,满足学生学习需求高中改革,满足不同学生。浙江义务教育课程情况,强化整合,拓展和优化。循规蹈矩的“普鲁士基因”,国家课程窄化,建设窄化,实施窄化。清晰支点,坚守国家课程。语文为例,阅读,表达,综合能力。设计层次,满足学生个性学习需求。适度融合,丰富学生学习经历,活动化,体验式。创意实施。高中为例,选课选考调研,多种组合,分层,分类。课堂不改革,核心素养无法落地。(三)课堂教学研究什么老师们,第一要研究学科,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挖掘深藏知识形态表层结构下的核心素养。一个优秀的教师是把教材读薄又读厚的过程,吃透本学科。第二,研究学生。唤醒学生内在的价值,如李吉林的情景教育,以物恰情,以情激趣,以趣促思。第三,研究课堂关键要素。教学目标,基于教学真实情境,教学目标,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教学组织,基于选择性学习理念。教学流程,基于学生活动设计,教学方式,基于学生问题解决,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修习,基于学习环境,信息技术。让教学真实发生。于此同时,缪主任还谈到教学资源的支撑和考试评价。她指出,生活化学习的转变,个性化学习,网络学习。给学生留下童年的美好记忆和烙印,可以触摸。考试评价,将空间还给孩子,缪主任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并提供了可操作的范式,很接地气。二、在深度对话中,共生共长下午的报告精彩继续,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王莺副局长富有智慧和幽默的讲解赢得了学员的认可和赞誉。学会对话,心中有爱,是我从报告里提炼出来的。她说,学习是对话,从一节好课开始,和孩子们共生共长。学会重点从教到学的终点思考,现代学习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对于学习的学的繁体字“学"“习”的解释,让我们懂得了汉字的魅力。她指出,好课有三点,1.借助教材,的特色,妙处,使学生得到学科素养及跨学科素养的提高。2.这种特色,妙处的感悟,必须在一定情景中,自主合作探。3.实践体验。在对话中成长,教材、学生、同伴、自己、理论。她成长经历的点点滴滴都是大智慧:走进“学生";照搬“经典";亲近“名师";直面“自己";打磨“特色";实践“理想"从天长小学逐步走上卓越的王老师,开学第一课,受了委屈。她走进学生,展现自己的特长,“看日记''的案例告诉我们,可以示弱,是一种教育。带领学生学会阅读,成绩斐然,7个考进杭外语学校。执着于课堂,痴迷于课堂,钟情于事业和学生。她说,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着另一个(或者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追求完美的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当我热爱这件事的时候,什么都不是问题。从教学意识向课程意识扩展,让学生感受,参与,尝试,寻找。同时,用足教材,开发教材:阅读教材视角,读者,教师,学生。生活即课堂。把握目标:向心性。研究课程标准,吃透它。研究学习风格,三种不同。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研究学生,关注学生尊严,个性需求,个性学习方式,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习失败的原因,缺乏自信与自尊,低动机,缺乏学习机会。研究学生,多元智慧。板块式教学,多维设计,教师即课程。消解中心,强化对话。过程引领,互动生产。引导与评价:肯定正确,纠正错误,揭示矛盾,求异和求准,延时评价。学会与自己的行为对话,学会与“个人理论''的对话,教师成长博客,学会与同伴对话;学会与理论对话,理论学习,课例交流。同时,具备四大能力:知识加工,教学设计,主题沟通,实践反思。这是智慧的报告,这是浓浓的情,对话与爱永在;学生与老师共生共长;成功来源于执着的追求。

桃咲

在教学一线上,什么是真正的教研型教师?

许多教师感叹那些教学设备、资源、条件好的学校,认为因为这些限制,所以无论如何也赶不上。笔者并不是否定优质的丰富的教学设备、资源、条件在现代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而是针对一部分人把教学质量搞不上去,把教学效果差的原因都推到是教学设备少、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条件差等上面。我觉得:在现代教学,不要拿教学设备、资源、条件来当作“背锅侠”。难道,教学设备少、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条件差,就教不好书了吗?当下,在打造优质学校、品牌学校、名牌学校成风的时代,挤破脑袋也要竞争到优质、品牌、名牌学校的学位名额,已经成为全社会家长、教师、学生的共识。这的确给很多非优质、非品牌、非名牌学校的发展造成了重大压力。但我想说,一所学校优质化、品牌化发展的核心,最终取决于的是教研型教师的数量、素质、能力和水平。本文就来聊聊在教学一线上,什么是真正的教研型教师?教师和学校如何面对教研型教师的培养和发展等问题。01我理解的真正的教研型教师是这样的我理解的教研型的教师,无论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还是思想品德、科学、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也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学前,社会培训辅导机构的教师,应该指的不只是每年做几个科研课题,取得若干个科研成果,在本学科领域发表几篇学术论文,编写几部教研专著,而应该是:首先具有教学设计的科研与写作能力。其次,能够在教学设计上,对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都保持科研的态度、精神。能够用科研方式来研究每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分析教学设计每个步骤、节点,使自己的教学思维活动始终保持科学性、有效性,为进一步编写“成果化”的教学设计作品创造条件。能够用写作方式来总结教学设计研究结果,并编写教学设计作品,为进一步编写“作品化”的教案与学案提供基础。这就是说把过去单纯的仅仅为教学而教学的教学设计、编写教案的模式提升到一个科学的高度。这个高度表现为:“成果化”:就是每篇教学设计作品都是一个教研成果;“作品化”:就是每篇教案与学案,都是一篇学术论文;汇编每个学期的教案与学案,就是一部教研专著。很多教师或许一定会问为什么一定要这样,一定要聚焦在“教学设计”上?因为,在使用同样课标、教材的前提下,对于每位教师而言,无论是否具有地域、教学条件等差异,只有研究和编写科学的有效的教案与学案,才是唯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班级整体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很多教师不理解为什么上级来检查教学质量一般都会把教师教案列为常规检查重点。不少教师对编写教案的态度也不是十分重视,抄袭、模仿教案,甚至不便编写教案上课,一旦检查来了,临时抄写教案应付检查的都有。一般这类情况严重的学校,教学质量都不是很好的学校,这样学校的教师无论到哪里都得不到好的优质的发展。02做教研型教师才是所有一线教师获得优质发展的唯一出路把教学设计专业技能学好,用教学科研的态度做教学设计,用科研写作的方式去编写教案与学案,这就是一线的教研型教师。我们在这里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能力提升课程,这门课程就是围绕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培养和打造教研型语文教师。或许很多教师会说,我不会科研方法,我没有时间去研究教学设计,一篇课文教案的编写没有必要搞得那么复杂……其实,这只是借口。假如你的学校条件很差,那么,作为一线教师的你,更应该主动谋求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唯有提高教学设计,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出路。正如“高考”一样,只有高考,才是全社会公民获得最优质发展的途径一样。没有高考,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许许多多的有发展潜力的学子,从此失去优质发展的机会。这的确是残酷的现实。我们知道,一个教师的教学质量高、教学效果好,这个教师无论在哪里都有发展前途和机会。但支撑教师不断取得教学质量效果的,难道真的是学校“高端化”的教学设备、条件吗?很显然不是。无论是否高端、中端、低端,在同等条件下,真正决胜出来的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决定着教学质量。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核心,不是教学经验、资历,而是他所学习、掌握和具备的教学设计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普通教师与教研型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分水岭,就在于是否具有教学设计的科研与写作能力。所以,正如“高考”是广大学子优质发展的出路一样,做教研型教师才是所有一线教师,无论是在原单位,还是去新单位获得优质发展的唯一出路。03可持续培养教研型教师才是所有学校优质发展的关键我们知道,许多优秀教师都逐渐集中在那些优质、品牌、名牌学校去了,这也是大多数普通学校的教师发展向往。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优质、品牌、名牌学校不仅仅只是注重教学设备、资源、条件的“高端化”,他们也更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高端化”。也就是说,这些学校更注重教研型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因为,在同等“高端化”硬件的水平上,拿什么来竞争?唯有优质生源和教师才是这些学校角逐与竞争的核心,而其中最为核心就是教师。当然,现在不少学校对教研型教师的理解和定义还没有完全落实,对什么是教研型教师还存在多元理解,在培养和管理模式还存在一些不足。当硬件高端化学校在思考和推进教研型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时,那些硬件中端化、低端化,以及硬件“缺胳膊少腿”连“低段化”都达不到的学校在做什么?有的想方设法甚至不惜“挥刀”教师工薪也要提升硬件水平,让学校硬件水平缩短与高端化的差距;有的学校领导把学校发展重心大多聚焦在想办法提高学设备、资源、条件上,但对教研型教师的培养与发展却十分疏于管理。所以这些学校始终赶不上高端化学校的步伐,这就像初中生一样,如果不做努力,冲入高中,获得参加“高考”的学习资格,也就止步再无优质发展的机会一样,如果不注重教研型教师的培养与发展,无论是什么学校,最终都将输在“教研型教师的缺失上”。教师流动并不是好事,对教育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稳定才是学校发展关键,而教研型教师的稳定发展才是学校优质发展的最大底牌。为什么这些学校宁愿花钱投资在学校硬件上,而不愿花钱投资在教研型教师的培养和发展上?我觉得就是一个“怕为他校做嫁衣”的落后、老旧的思想观念在作祟。诚然,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但若你不投资在教研型教师的培养和发展上,留下的将只会是那些哪怕已经“高端化”的硬件,失去的则是学校优质发展、品牌发展、名牌发展的全部。本文系“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能力提升培训班--2020年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国家级专题培训项目”辅导文章之一。同时欢迎各地中小学教师交流和探讨。

冯契

教师研修|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课例展示与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聚焦“大单元 大情境 大任务”,展核心素养为本的“新教学”风采!2019年5月18日,由现代课程网主办的“新教学”教师研修实践活动(第一期)在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成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管理部门领导、教研员、高中校长、高中教师及专家学者等共计500余人参与了此次教师研修盛宴。活动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课例展示与交流”为主题,聚焦“大单元、真情境、新技术”的先进理念,充分展示了“素养为本的单元设计、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线上线下的智能系统”为特色的教学范例,标志着基于新课标的高中学科“新教学”从以前的理论研究和实验为主的探索进入到可复制、可迁移落地实践阶段。本次活动分高中语文、高中数学、高中物理、高中生物四个会场进行,为期一天半。活动开始,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吕俊杰校长首先发表欢迎致辞,温州市教育局王剑波副局长、温州市教育教学教研院胡玫院长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新教学”实践对落实新课标,推动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随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高中课标修订组成员李晓东老师以《核心素养时代的教学评——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关键词解读》为题,从教育教学现状问题分析切入,层层推进地剖析,使现场听课教师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到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增强了教师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此外,李教授藉以大量的现实教学中的真实案例和近几年的高考真题,阐明了各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内涵,学科素养和教学内容的关系,教学改进与课程整合策略的要素与方法,学业质量标准内涵意义应对方法,考试评价改革面对的问题,促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帮助教师掌握相关应对策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系主任周文叶教授以《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与评价》为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翔实的案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义,缜密地分析与论证了学科核心素养与知识、技能等概念之间的关系;深刻剖析了指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的内涵、特征,以及构成要素,分享展示了表现性评价设计的关键技能以及教-学-评一致性的要义;帮助教师了解并掌握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策略与途径,指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实践方法。为期一天半的活动当中,现代课程网项目组还对参与“新教学”系统实践的教师开展了现代课程网交互式教学平台操作培训和教师研修平台使用培训,让参会老师直观感受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智能教学系统的独特魅力。学科活动,主要由一线特高级教师上学科观摩课,并进行观摩课教学设计展示和解说。观摩课让现场老师既对“新教学”实践有直观感受,教学设计解读则让现场老师对“新教学”认识上升到理论层级。最后专家从学科任务群、核心素养等教学理念出发对观摩课、说课评课进行点评、总结,为优化“新教学”的实践发展提供了一条建设性路径。这一天的学科活动完整展示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教学”实践经验和成果,也为“新教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高中语文会场观摩课及说课01《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教学——林语堂<苏东坡传>通读指导》深圳学校语文学科带头人吕丽婷老师通过设置一系列真实而有趣的任务引导学生整体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为学生今后阅读更多的书籍打下基础。授课后吕老师又从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学情分析、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五个部分对其所授课教学设计进行了说明,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反思了教学中的不足之处,给老师们以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图为吕丽婷老师观摩课上,学生正分组讨论完成学习活动:在地图上标注出苏轼一生所到之处。观摩课及说课02《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教学——汉语之美:我们的语言生活》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备课组长庞冉老师以“图说汉字成长树”为情境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积累有关汉字、汉语的现象和理性认识,了解汉字在汉语发展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授课后庞冉老师又对自己所上的这堂课进行了总结和反思,让老师们有所借鉴有所思考。图为庞冉老师观摩课上,学生正在汇报活动任务“图说汉字成长树”完成情况。观摩课及说课03《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教学——诗人的表情和唐诗的神韵》江苏省南京市燕子矶中学副校长、语文学科带头人石俊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进而评选金句来整体把握、深入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三首诗的内容和所蕴含情感。在完成一系列富有诗意而又有趣的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达成了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对诗人整体风貌、细微表情的精准把握。授课后石俊老师也对自己所上示范课作了教学设计说明。图为石俊老师观摩课上,学生正分组讨论学习任务:赋到沧桑句便工。观摩课及说课04《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教学——怀人散文群文阅读》温二外教研组长、正高级教师陈智峰老师将教材中的三篇经典篇章组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开展怀人散文群文阅读,并布置了两个有趣的写作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金句频出,思维活跃,想象大胆,最终达成了对怀人散文及其写作规范的深入认识。授课后,陈智峰老师又对自己所上的示范课作了总结和反思,明确了设计思路,指出了课堂操作中困难的环节,让老师们有所借鉴有所思考。图为陈智峰老师观摩课上,学生正在阐述自己对三篇怀人散文的思考。说课05《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设计——论述文写作理性维度的建构》温二外骨干教师、市学科骨干金铭老师从高考命题趋向、现实写作状况、教学起点、教学目标、怎样突破教学重难点、怎样进行写作实践几个方面,化抽象为具体地介绍了“论述文写作理性维度的构建”这堂课的教学设计理念,旨在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的思维来阅读文本,进而将这种思维运用到表达和写作中来。学科专家评课、总结06《怎样进行高中语文任务群教学设计——以〈普通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指南〉为例》语文学科专家徐志伟总结江苏省南京市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徐志伟老师对所有授课进行了精要点评并做了怎样进行高中语文任务群教学设计的主旨报告。在接近两个小时的精彩分享中,徐志伟老师指出了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六大变化,介绍了普通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指南和学习指南的研发过程,重点从标题、情境、任务、活动、资源、评价六个方面阐述了怎样进行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使与会老师对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的教学模式有了深入而具体的认识,给参会老师以极大的指引和启发。高中数学会场观摩课及说课01《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江苏省靖江中学教师、江苏省泰州市优课一等奖获得者刘红霞老师通过购物场景、商场不同打折方案等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让学生感受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并能够用数学符号表达两种关系,老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回顾等式关系及等式的解法,使学生从解决等式问题中获得不等式的解决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很自然的体会到通过类比简单问题来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课后,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副校长、特高级教师朱占奎老师从授课教学目标出发,着重分析了《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的任务活动设计,让老师们看到原本很抽象的数学知识还能如此情境化地学习,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图为刘红霞老师观摩课上,学生正思考完成情境任务——商场打折方案问题。观摩课及说课02《概率》(用现代课程网交互式教学平台授课)江苏省靖江中学教师、数学学科组组长钟磊老师通过学生熟悉的飞行棋游戏将学生带入课堂,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与讨论问题的热情。基于飞行棋游戏规则,钟老师引出“你最希望怎样飞”“怎样才算胜利”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在争夺胜利过程中,实际体会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概率大小的区别。最后通过实践探究后,引导学生总结从游戏中感受到的与概率有关的概念和性质,并思考各个事件之间的关联程度,从而引发学生对概率后续问题的思考。课后,朱占奎老师从情境教学、线上线下交互式学习等方面对授课教学设计作了简要解读,展现了“新教学”与时俱进的突出特点。图为钟磊老师观摩课上,学生利用现代课程网交互式教学平台中的飞行棋游戏,学习与概率有关的概念和性质。观摩课及说课03《不等式的应用单元复习》温二外教务处主任、高级教师陈华云老师首先老师通过天平的情境引出不等式的性质;然后通过学生熟悉的糖水加糖实验,抽象出糖水不等式,并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解释抽象的数学不等式。得出糖水不等式后,老师又对糖水不等式做了应用举例。之后通过调整天平两臂的两端长短,引入梯形中的线段等情境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解释几个平均值不等式链。最后让学生自主论证并应用不等式。课堂充分体现了以核心素养为本、学习为中心、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为特色的教学新模式。王万里老师说课课后,温二外骨干教师王万里老师从“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设计”“说板书”“说创新”“说得失”七个方面对《不等式的应用单元复习》作了教学设计解读,并结合教学案例重点阐释了情境构设如何让旧课有新意的范例,对数学教学创新教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学科专家评课、总结04《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单元教学》数学学科专家朱占奎总结活动最后,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副校长、特高级教师朱占奎老师首先通过一系列事例指出,当前三维目标教学中普遍存在课程标准与考试脱节、学生负担重、拓展学习难以保证、关联度不够等问题,说明基于“大观念、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的教学的重要意义。接着,朱老师全面阐述了高中数学六个核心素养及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表述,并以考驾照为例说明知识、技能、能力与素养之间的关系。最后朱老师从目标与内容、情境与任务、教学活动示例及说明、教学建议与资源支持、练习与测评等方面解读单元教学,完整地展示高中数学“新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对落实高中数学新课标、推动数学新课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高中物理会场观摩课及说课01《生活中的机械能转化》上海市奉贤中学物理学科带头人周世平老师从2017年版物理新课标要求出发,通过薯片桶、高空落蛋、乒乓球的运动、如何破案等情境任务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社会、物理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体悟“转化与守恒”等物理思维方法。最后从科学到人文进行适度拓展,全面提升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授课后,周老师从教学任务分析、总体思路、情境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教学设计解读,得到了参会老师的高度认可。图为周世平老师观摩课上,学生用TRACKER软件分析视频中落体的运动。观摩课及说课02《追寻摆在摆动时的守恒量》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一级教师许文怡老师首先通过秋千的情境,引出摆的模型,再通过展示“铅球碰鼻”实验,引出对摆的能量转化问题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研究摆在摆动过程中的动能、重力势能以及机械能,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讨论实验误差。最后用得到的实验结论对“铅球碰鼻”的现象进行解释。课后,许老师对观摩课的教学设计,从任务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设计思路和创新突破等方面进行解读,采用观察→猜想→探究→归纳的教学流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使学生在具体情境的探究中习得物理学科知识和素养。图为许文怡老师观摩课上,学生正进行摆的能量转化问题探究。观摩课及说课03《静电场小单元复习课》基于以往《静电场小单元复习》教学内容比较缺乏的难点,温二外骨干教师、温州市学科骨干叶益胜老师通过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思考相关物理概念。课堂还展示了导入情境对应的原试题,带领学生利用刚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熟练度。最后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将整个静电场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谢建寅老师说课课后,温二外骨干教师、温州市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获得者谢建寅老师从问题设计、方法归纳、原题重现、变式练习、应用规律、作业设计、思维导图等角度深入阐释了静电场小单元复习课应有的模样,为老师们在高度抽象的物理学科知识教学中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学科专家评课、总结04《情境 任务 评价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单元设计》物理学科专家汤清修总结最后,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汤清修老师先对所有授课及说课作了点评,然后结合高中物理学科课堂实例,从规划单元内容、创设真实情境、设置挑战性任务、重建单元评价等方面对单元教学设计进行解读,完整展示了高中物理学科“新教学”的实践经验和成果,对落实高中物理新课标具有重要意义。高中生物会场观摩课及说课01《构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用现代课程网交互式教学平台授课)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青年教师朱嘉晨老师的这节课设计了3个动手实践性非常强的活动。学生自主学习DNA分子的化学组成、碱基配对原则及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并利用线上资源包搭建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学生通过数学建模1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模型所需的元件种类及数目,并设计方案;完成DNA分子模型的搭建,推理和演绎DNA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并应用到生活情境中。这节课重点培养了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并充分体现了“从素养为本的单元设计、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线上线下的智能系统”为特色的教学新模式。课后,朱嘉晨老师还介绍了此节观摩课的设计思路和教学策略。图为朱嘉晨老师观摩课上,学生利用现代课程网交互式教学平台将搭建好的模型拍照上传。观摩课及说课02《探索不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新疆兵团二中生物学科带头人李彦老师以学生闻香水的情境导入,让学生体验扩散的过程,又通过高锰酸钾在水中扩散的小实验,让学生观察扩散的现象。课堂以大任务的形式呈现,以问题链引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结合资料阅读,一步一步探究,最终让学生自主探索出物质进出细胞的几种方式。课后,李老师从思想认识、教学思路、出现问题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了教学设计解说,为生物老师课堂教学展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范例。图为李彦老师观摩课情境引入。观摩课及说课03《遗传与人类健康》温州第二外国语学校生物教研组长、高级教师、温州市学科骨干陈盛想老师这节课创设了3个活动,课的开始创设了真实的学习情境,从温二外的特色美食到西红柿女孩彤彤的故事,引出了苯丙酮尿症这种遗传病,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分析遗传系谱图,探索苯丙酮尿症的遗传及防治;接着分组让学生探索不同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整理总结出遗传病的几种类型;最后让学生探索总结人类遗传病的监测与预防。课后,温州第二外国语学校的陈一波老师详细介绍了《遗传与人类健康》的教学设计,并通过具体案例阐述整个单元设计的思维过程,让参会老师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图为陈盛想老师观摩课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屏幕显示的真实学习情境。学科专家评课、总结04《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生物学科专家蒋金珍老师总结活动最后,上海进才中学副校长蒋金珍老师首先对以上观摩课及说课进行点评,并着重分析了朱嘉晨老师的观摩课,强调他从真实情境到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接着蒋校长从2017版高中新课标、单元教学设计普遍存在的短板、单元教学设计内涵、单元教学设计操作及单元教学策略等方面阐述了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详细分析,给新课标背景下的一线生物教师提供了一条成长路径。独木不成林,一人不为众。现代课程网将与各位专家和老师结伴同行,共同为落实新课标、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