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报告:全球数据中心交换机市场9年来首现下滑段青

报告:全球数据中心交换机市场9年来首现下滑

北京时间6月5日消息,来自市场研究公司Dell'Oro Group的最新报告称,全球数据中心交换机市场9年来首次出现下滑,该市场在今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了9%。2020年第一季度的收入水平也为三年来最低水平。除了Juniper Networks和白盒供应商之外,所有主要品牌供应商都普遍呈现这种疲软状态。白盒供应商的收入主要来自于谷歌和亚马逊强劲需求的推动。“新冠疫情大流行对市场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因为一些客户预期供货短缺和交货时间延长,因此选择了加紧下单。”Dell'Oro Group资深总监Sameh Boujelbene表示。“然而,这种上升势头被疫情对客户需求更为明显的负面影响所抵消,由于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他们暂停了购买行为。供应紧张并非第一季度的主要发展阻力,但预计将在下一个季度变得更加明显。”这份《2020年第一季度以太网交换机--数据中心报告》的其他重点内容包括:·全球所有地区的收入都普遍呈现下滑态势,但北美地区的降幅相对不那么明显;·Dell'Oro Group预计,该市场在2020年的收入将以较高的个位数百分比下降,不过一些细分市场仍然会有增长。来源:C114通信网 作者:艾斯

大赌场

最新报告:Q2中国园区交换机市场同比增长8% 华为H3C从中受益

来自市场研究公司Dell'Oro Group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继全球园区交换机市场收入在今年第一季度下降了7%后,该市场收入在第二季度持续萎靡下跌,同比降幅达9%。但是,市场疲软主要发生在北美和欧洲地区,影响了在这些市场有业务的厂商,也即思科、Extreme Networks、HPE Aruba和瞻博网络(Juniper Networks)。同时,中国市场在第二季度同比增长了8%,包括华为、新华三(H3C)和锐捷网络在内的中国企业都从中受益。“不包括某些资金雄厚的高端企业和政府、公共部门等行业垂直领域在内,园区交换机市场需求整体上受到了新冠疫情的抑制。”Dell'Oro Group资深总监Sameh Boujelbene表示。“IT预算有限的中小型企业受到的影响最大,它们在园区交换机方面的支出减少比率是大型企业的两倍。同时,在对疫情的早期控制、政府刺激措施和供应挑战得到改善的推动下,中国市场的销售出现反弹。”这份2020年第二季度园区交换机市场报告的其他重点内容包括:·NBase-T出货量增长了两位数百分比,反映出高端客户的稳定支出;·自Arista在2019年第三季度进入园区市场以来,该公司实现了累计收入1亿美元的目标。其中一半的收入来自交换机,其余部分则来自于WLAN和服务。C114通信网 艾斯

黄衣

最新报告:全球园区交换机市场收入6年来首次出现下滑

来自市场研究公司Dell'Oro Group的最新报告称,全球园区交换机市场收入六年来首次出现下滑,该市场在2020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了6%。所有供应商都普遍表现疲软,包括思科、华为、H3C和瞻博网络(Juniper)。与此同时,在销售领导地位和市场战略改变的推动下,HPE Aruba的收入在本季度出现反弹。“随着新冠疫情开始在亚洲、欧洲以及北美和南美地区蔓延,这影响了对园区交换机的需求。”Dell'Oro Group高级总监Sameh Boujelbene表示。“由于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许多客户暂停了IT支出,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取消了订单,因为他们需要重新调整预算来适应新形势。这种下滑趋势在所有地区都普遍存在,但在北美却没有那么明显,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疫情的蔓延过程。”这份《2020年第一季度以太网交换机报告》的其他重点内容包括:·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需求问题,而供应挑战可能会在2020年第二季度变得更加明显;·Dell'Oro预期2020年该市场的收入将出现两位数百分比下滑,与之前两次萎缩的情况一致。来源:C114通信网 作者:艾斯

必趋

2019年Q1中国基础网络硬件市场研究报告

2019年智能化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词,将AI技术与交换机、路由器等基础网络设备相融合正成为新的趋势。而随着网络变得越来越复杂,网络必须改变,回到简单易用,回到高效便捷。那么如何让业务体验更加流畅、让管理策略更加简化,关注什么样的网络设备就成为各行业单位的关注重点。对此,中关村在线基于2019年第一季度(Q1)的ZDC数据整理出《2019年Q1中国基础网络硬件市场研究报告》,致力于帮助企业快速了解掌握国内基础网络设备的市场变化与走势。本报告将从交换机与路由器两条产品线的市场品牌结构、主流厂商品牌走势、主流产品结构、价格结构、端口速率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与预测。本报告要点◆2019年第一季度,在5G移动网络热点带动下,“宏站+小站”组网覆盖的模式更为明显,小型基站设备纷纷亮相,并且在后4G时期,小基站将会成为室分和网优的主流技术。◆伴随物联网设备的大量普及,推动融合路由、交换、安全等业务的融合网关,以及集成路由和终端数据采集功能的物联网关开始兴起,助力企业投身万物互联。◆在Wi-Fi6无线标准的推动下,WLAN产品加速演进,甚至催生出新一代商用多速率交换机(支持100M、1G、2.5G、5G、10G等不同传输速率端口)的出现。◆大型企业数据中心则基于25GE、40GE、100GE等更高速率端口级别的网络设备进行部署,成为满足云端海量数据流需求的网络硬件支撑。基础网络设备继续向云化迁移、背板带宽升级、功能拓展等方向演进。◆千兆端口已成中小企业网络的主流标配,而且开始从千兆逐步向万兆端口级别产品过渡。不过,对中小企业市场采购,设备的性价比始终是选择的关键因素。◆面对日益激烈的网络硬件市场竞争,主流网络厂商的关注度受到大幅挤压。所幸在深厚的技术积累优势下,市场对于主流品牌型号的关注比例仍然较高。 一、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基础网络市场概述·新一轮基础设备更新潮随着WLAN产品快速向Wi-Fi6级别过渡,让交换机等企业基础网络设备必须拥有更高级别(至少1G以上)的传输端口来应对,因此,催生出可支持100M、1G、2.5G、5G、10G等不同传输速率端口的新一代商用多速率交换机。此外,支持高密度、大容量以及融合多功能的网络产品也受到部分行业客户的青睐。·端口速率提升为了确保企业业务的灵活、提升基础网络架构的敏捷性,以及服务水平的完备性,承载关键工作负荷的需要,网络设备的端口速率进一步提升。·SDN/NFV技术持续深化伴随越来越多的企业着手网络升级改造,开源的、软件定义的网络技术成为业界共识,而通过SDN/NFV技术所倡导的网络开放性,可以为网络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可靠性以及成本优化等各方面,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二、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基础网络品牌结构分析 1、第一季度品牌结构·华为持续领跑,思科回归品牌前三据ZDC统计数据显示,主流交换机品牌仍在第一季度收获较大关注,占比互有升降。其中思科、新华三得益于完备的产品序列、不断提升交换机的智能自动化水平,关注增幅较大。不过这并没影响华为在交换机领域的强劲势头,进入2019年后华为借助5G移动网络建设热潮,其品牌热度依旧在第一位领跑。2019年Q1中国交换机市场品牌关注比例分布在路由器市场上,华为也占据第一位,这与其不断在产品中融入AI概念和技术不无关系,比如其面向AI时代推出AI Fabric智能无损数据中心网络解决方案等等。而鉴于全球路由器市场的季节性收缩影响,其他品牌的关注比例则有所下降。2019年Q1中国路由器市场品牌关注比例分布2、TOP10品牌变动对比·交换机主流品牌Q1竞争激烈根据ZDC数据显示,在2019年第一季度,以交换机、路由器为代表的网络硬件设备市场竞争激烈。在交换机市场上,华为、H3C两大主流品牌仍占据高位,与其他品牌拉开一定距离,不过走势有些许波动。而其他品牌关注度则较为平缓,波动不大。2019年Q1中国交换机市场品牌TOP10关注比例走势·H3C、华为等主流路由器品牌Q1关注度增长明显据ZDC统计数据显示,在2019年第一季度,以华为、新华三为代表的路由器主流品牌关注度出现一定波动。这与他们在第一季度加大路由器产品的推广力度不无关系。其他各主流品牌则互有升降,市场竞争态势仍较为胶着。2019年Q1中国路由器市场品牌TOP10关注比例走势三、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基础网络产品结构分析1、产品结构对比·主流、经典品牌型号关注比例较高据ZDC统计,在2019年第一季度交换机市场上,华为、锐捷网络、新华三等品牌交换机型号,备受企业用户关注。其中,华为推出的S5720S-28P-LI-AC作为下一代精简型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凭借智能iStack堆叠,灵活的以太组网,多样的安全控制等特点,成为第一季度最受关注的交换机型号。2019年Q1中国交换机市场最受关注的十款产品排名在路由器市场上,TP-Link和华为等路由器型号占据前三位置。其中华为AR3260拥有双主控、双转发设计令设备可靠性大幅提升,为广大中小企业用户所喜爱,位居第二。当然这款路由器所采用的高性能、无阻塞交换架构,融合路由、交换、语音、安全等业务,也相当不错。2019年Q1中国路由器市场最受关注的十款产品排名2、价格段结构 ·200-1000元中低端交换机、200元以下低端路由器最受关注进入2019年第一季度,售价在200-1000元之间的中低端交换机占比最高,达23%。而8000元以上的高端交换机以22%占比紧随其后。可见在数字化转型时代,企业在交换机选择上,产品价格已并非其首要关注点,性能也相当重要。2019年Q1中国交换机市场不同价格段产品关注比例分布而对于路由器产品来说,200元以下的低端产品仍最受关注,关注比例高达39%。200-500元区间的路由器占到26%。500-1000元产品占到14%,而其他价格区间产品则未能超过10%。对于众多中小企业主来说,中低端路由器仍是快速组网的首选。2019年Q1中国路由器市场不同价格段产品关注比例分布三、基础网络市场趋势预测 ·万兆设备需求大增伴随我国“宽带中国”战略进一步落地,宽带速率提升、资费下降,均为企业升级网络带宽提供了契机,也让企业对千兆端口网络设备需求进一步增长。而随着千兆端口的暴增,万兆上行成为必须,新一代端口升级已迫在眉睫。 ·数字化转型拉动增长随着中国各行业对于网络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为了保障业务灵活性与服务完备性,适应企业网络拓展,对传统基础网络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已成为当前各行各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新网络技术应用随着新一代无线标准Wi-Fi6、高速以太网、SDN/NFV等新网络技术的带动,各行业对网络设备的数据包处理性能和吞吐量需求进一步提升,导致产业开始向拥有更高标准的网络设备过渡,无形中也让支持2.5G、25G、50G等新一代以太网标准的网络新品备受市场关注。 ·25G网络加速规模部署为满足数据中心带宽的增长需求,主流的10G以太网开始向25G过渡,预计在2019年下半年25G网络将逐步启动规模部署,更大规模的部署则有望在2019年看到,而提供大规模IAAS云服务的企业预计会更加积极的部署25G网络。 附:报告调研方法说明1、关注度研究方法本报告主要根据ZDC自主研发的"中国互联网用户关注度分析系统"进行研究。该系统每日24小时不间断跟踪中关村在线网站以及嵌套中关村在线网站产品库的其他合作网站的网民上网行为,并将来自不同IP的网民进行分类归属,综合PC相关厂商、品牌等获得的点击,统计出网民对PC的关注度。关注度:亦或关注比例,是以百分比形式表示某类信息的点击数在同类信息中的所占比例。关注度高,表示该信息越受消费者重视,关注度可作为分析历史形势和预测未来发展的有力数据支持。 2、市场规模研究方法ZDC充分运用中关村在线自身产品库优势,以及在厂商、渠道商、行业等方面的良好资源,通过直接和间接调查获取一线信息以及第二手研究材料,并由ZDC市场分析员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评估、分析,最终获得可发布的ZDC研究报告。 ·直接信息渠道中关村在线在全国拥有85家分站,各地分站均派驻调查员。专业分析师与调查员与当地厂商、经销商、用户保持直接紧密的关系,定期对当地市场进行调查跟踪,获取第一手数据与资料。 ·间接信息渠道立足中国ICT行业的中关村在线在建立10余年期间,与相关行业协会保持紧密联系,可定期从行业协会获取大量产业与市场方面的动态数据和信息。作为位居中国科技专业网站前列的中关村在线与众多上游厂商、制造商、渠道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厂商、渠道商也会不定期将最新的信息告知中关村在线。ZDC还从第三方获得数据及资料,了解整个中国ICT市场状况与发展趋势,追踪相关重点企业或厂商在产品技术、市场与竞争策略、销售与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和资料。二手调查数据和资料来源为:新闻报道、行业媒介、企业年报、Internet/Web站点以及其他有利于本报告的资料。附录一 法律申明本报告为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制作,由中关村在线网站享有完整的著作权(包括版式权)。报告中所有的文字、数据、版式、图片、图标、图表、表格、研究模型、创意均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及相关国际知识产权公约的著作权保护。未经过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基于任何商业目的使用本报告中的信息(包括报告全部或部分内容)。本报告中部分文字和数据采集于公开信息,相关权利为原著者所有。未经过原著者和本公司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使用本报告中的信息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本报告中相关市场预测主要为ZDC分析师对用户关注度调查并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结合、线上与线下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运用了多重调研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严格把关,多次进行细致的人工筛选,保证其信度和效度,最后通过专业统计分析平台进行数据清理和分析,找出数据间的相关性,做出相应的判断和推测。本报告发布的调研数据部分采用样本调研方法,其数据结果受到样本的影响。由于调研方法及样本的限制,调查资料收集范围的限制,部分数据不能够完全反映真实市场情况。本报告只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作为市场参考资料,本公司对报告的数据准确性和分析、预测结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报告包含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版式、图片、图标、图表、表格、研究模型、创意)的著作权属于本公司,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及相关国际知识产权公约的著作权保护。对于本报告所有内容的复制、编辑(意指收集、组合和重新组合),本公司享有排他权且该排他权受法律保护。对本报告上述内容的任何其他使用,包括修改、发布、转发、再版、交易等行为将被严格禁止。本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权利。本报告及其任何组成部分不得被再造、复制、抄袭、交易,或为任何未经本公司允许的商业目的所使用。如果正版报告用户将ZDC提供的报告内容用于商业、盈利、广告等目的时,需征得ZDC书面特别授权,并注明出处"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如果正版报告用户将ZDC提交的报告用于非商业、非盈利、非广告目的时,仅限客户内部使用,不得以任何方式传递至任何第三方机构、法人或自然人。本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权利。本公司充分尊重报告中他人的知识产权。如果您确认您的著作权以某种方式被侵犯,并且该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请向本公司提出著作权投诉。本报告有关著作权问题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本公司保留随时解释和更改上述免责事由及条款的权利。 附录二 联系方式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3号鼎好大厦B座8楼电子邮箱:zolzdc@zol.com.cn调查区域:企业小调查(点击预览可查看效果)【ZOL客户端下载】看最新科技资讯,APP市场搜索“中关村在线”,客户端阅读体验更好。

丁一山

2018上半年中国基础网络硬件市场研究报告

近年来,基于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影响所有行业,也让网络触角向各处延伸,其中以交换机和路由器为代表的基础网络硬件则迎来了新的增长期。回顾2018上半年,受益于大型园区、数据中心的组网建设以及更新换代需求,交换机和路由器市场延续了稳定的增长态势。2018上半年市场格局概述◆2018年上半年,大数据、人工智能(AI)技术继续走热,云化网络加速布局,网络技术与AI技术进一步深入融合,让网络巨头纷纷向基于意图的网络平台靠拢。◆在超大规模云提供商和大型企业集采需求下,100Gb核心网络硬件市场有序增长。同时,25Gb、50Gb、100Gb的增长继续对40Gb细分市场产生负面影响。在中小企业市场上,对于基础网络设备的采购仍以整体性价比为重点。◆1Gb(千兆)、10Gb(万兆)端口出货量继续增长,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其中,千兆端口出货量占到所有端口总出货量的三分之二强,成为中小企业网络设备的主流标配。◆在云化迁移、IPv6升级、功能拓展等需求带动下,基础网络硬件的市场发展态势总体向好。为了更清晰了解2018上半年基础网络市场的整体发展情况,下文将结合中关村在线站内产品库、ZDC调研数据以及综合多方行业报告从交换机与路由器两条产品线的市场品牌结构、产品结构、价格区间分布以及产品走势等多方面来了解下上半年的市场变化与演进趋势。 一、2018上半年中国基础网络硬件市场品牌结构分析1.1 品牌结构·大品牌持续扩大市场占比据ZDC统计数据显示,2018上半年的基础网络硬件市场上,主流大品牌所受关注增长迅猛,占比提升明显。在交换机市场上,品牌关注比例TOP3分别为华为、新华三、思科三家,占比均在10%以上,形成了第一梯队。其中,与去年同期相比,华为增长了14%,新华三增长近10%,整体增幅最为显著。这与两者在运营商、大型企业集采过程频频中标起到的带动影响不无关系。此外,锐捷网络、TP-Link、中兴、D-Link等其他主流品牌则占比均在10%以内,构成了第二梯队。其中锐捷网络凭借持续深入客户场景,挖掘行业市场,使其关注度继续收获正向增长,而其他品牌占比则有小幅下降。图1 2018上半年中国交换机市场品牌关注比例分布在路由器市场上,以新华三为代表的主力品牌较去年同期获得了大幅增长,这与其再次从“德国红点奖”年度评选中脱颖而出有关,而其他品牌关注比例有所下降,则是受到全球路由器市场收缩的影响。图2 2018上半年中国路由器市场品牌关注比例分布 1.2 品牌变动对比·交换机主流品牌关注度波动不大据ZDC数据显示,在2018上半年以交换机、路由器为代表的网络硬件设备市场竞争激烈。在交换机市场上,第一梯队的华为、H3C、思科在1-6月份的占比波动不大。相比而言,第二梯队的品牌月度走势则更为胶着,互有升降。图3 2018上半年中国交换机市场TOP10品牌关注比例走势 ·路由器品牌波动明显在2018上半年的路由器市场上,从ZDC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前三名品牌的关注度在月度走势中,相互间竞争激烈,变化明显。其中以H3C为代表的主流品牌关注度受到新品发布影响,起伏较大,亦有小幅下滑。而华为凭借新一代全可编程敏捷交换机可为园区网络构建意图驱动的网络,令占比迎来了一定增长。图4 2018上半年中国路由器市场TOP10品牌关注比例走势02哪些品牌机型更受关注?二、2018上半年中国基础网络硬件市场主流产品分析2.1 产品对比·国产主流品牌机型更受关注据ZDC统计,在2018上半年交换机市场上最受关注的十款产品排名里,华为、新华三、锐捷网络、思科的交换机型号占据前五,表现强势。其中,华为独自包揽了5款机型,以S5700系列、S7700系列为主,备受企业用户关注。而在大型企业园区、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集采推动下,新华三、锐捷网络等国产主流品牌机型也深受关注。此外不少中小企业用户会从性价比、定制化等层面考量,往往也会选择国产主流品牌的网络设备。图5 2018上半年中国交换机市场最受关注的十款产品排名2018上半年,在路由器市场上最受关注的十款产品排名中,华为、TP-Link、锐捷网络、D-Link、新华三、思科等品牌机型纷纷上榜。其中,鉴于以企业分支机构、中小企业为代表的组网部署以及更新换代拥有较大需求,大多数机型均为企业级路由器产品。图6 2018上半年中国路由器市场最受关注的十款产品排名03什么价位区间用户最爱?三、2018上半年中国基础网络硬件市场产品结构分析3.1 产品结构3.1.1 价格段结构·看的是性价比 并非是最便宜  从价格区间来看,2018上半年的交换机市场上,售价在200元-3000元区间的中低端交换机产品仍最受企业用户青睐,占比达到48.19%,接近半数。其中,200元-1000元区间占比最大,达到27.79%。这与去年同期3000元-8000元中高端产品占绝对优势(82.12%),形成了较大反差。可见拥有庞大体量的中小企业用户变为了2018上半年交换机选购时的主体,而他们对于设备的整体性价比仍最为关注。图7 2018上半年中国交换机市场不同价格段产品关注比例分布对于路由器产品来说,相较去年同期占比最多(58.3%)的200元以内低端路由器,2018上半年该区间占比则大幅下降,反而200元-500元区间的路由器成为了新的关注点,比例高达32.27% 。而在500元-3000元区间的中低端路由器则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关注度比例翻了一倍。同时,2018上半年企业对于高价位路由器的兴趣点则明显下降,显示出企业在选择路由器产品时变得更为谨慎。图8 2018上半年中国路由器市场不同价格段产品关注比例分布3.1.2 端口速率结构·千兆端口占比进一步提升2018上半年,宽带中国战略持续推进,以Wi-Fi为代表的无线网络流量亦快速增长,为交换机、路由器等基础网络设备的进一步升级提供了契机。据ZDC统计数据发现,千兆端口交换机关注占比已高达69.85%,依旧是首选,相比去年同期提升了5%。而对于万兆交换机的需求仅有小幅提升,与去年同期持平。图9 2018上半年中国交换机市场不同传输速率产品关注比例分布对于路由器来说,2018上半年千兆端口设备的关注比例增至76.22%,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0%以上,可见企业对于千兆路由器的需求进一步扩大。而对于百兆、万兆端口设备的关注比例对比2017上半年来说,则分别下降了3%和7%,需求度均有收缩。图10 2018上半年中国路由器市场不同传输速率产品关注比例分布04总结及趋势预测四、2018上半年中国基础网络硬件市场总结及趋势预测4.1 总结·大品牌更受关注2018上半年,在交换机与路由器的选择上,企业用户更加关注华为、新华三、思科等大品牌产品,这与其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完备的售前、售后体系不无关系。不过其他品牌通过借助渠道、创新层面上的优势,依旧频频向大品牌发起挑战,以扩展自身市场。·WLAN升级带动基础网络硬件增长伴随企业无线应用的进一步需求,传统的802.11n WLAN设备在企业网络中已经过时,新一代的802.11ac、802.11ax WLAN设备正成为企业更换交换机等基础网络硬件的助推器。不过需注意的是,1Gb(千兆)仍是目前企业园区和分支机构网络部署的主要连接技术。·要性价比,不要廉价通过统计数据不难看出,对于中小企业用户来说,性价比依旧是2018上半年基础网络硬件选择的主旋律,而非廉价的低端设备。这些用户在选择交换机和路由器时往往会从自身的应用环境与设备功能入手,综合考量。4.2 趋势预测 ·25Gb/50Gb交换机继续受关注与中小企业不同,企业园区和数据中心在带宽不断拓张需求下,以太网交换机市场持续呈现健康增长态势。其中,25Gb/50Gb以太网交换机产品将继续受到关注,不过也会对40Gb细分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路由器市场不稳定因素提升虽然借助SDN(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可以重新定义了网络能力,让企业网络更富弹性,避免高昂的设备成本和运维成本。但是对于路由器市场来说,受SD-WAN(软件定义广域网络)和网络虚拟化技术影响,传统的路由架构将被重构,因此路由器市场也会成为整个网络领域中最不稳定的一环。

其无私德

通信设备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第一章 行业概况1.1 通信设备行业概况通信设备,英文简称ICD,全称Instrial Communication Device。本栏目将全面介绍适用于工控环境的有线通讯设备和无线通讯设备。有线通讯设备主要介绍解决工业现场的串口通讯、专业总线型的通讯、工业以太网的通讯以及各种通讯协议之间的转换设备。无线通讯设备主要是无线AP、无线网桥、无线网卡、无线避雷器、天线等设备。图 通信设备产业链1.2 通信设备市场需求通信运营商固定资产投资是驱动通信设备市场需求增长的根本性因素。图 决定市场需求的关键因素1.3 通信设备内容通信设备主要由三个专业领域构成:核心网设备、网络覆盖设备和终端用户设备。图 通信设备领域内容1.4 通信设备行业所属的生命周期由于通信行业发展速度非常快,近几十年来每一代通信服务的生命周期也就几年的时间,当前处于4G时代较为成熟的时期,而5G尚处在导入期,对应的通信设备总体而言也是处于4G的成熟期,而处于5G的导入期。图 通信设备所属生命周期通信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通信设备商的支持,同时通信设备商的脱颖而出也需把握通信行业发展的时代机遇,现代通信行业与设备商们早已是互相扶持,互相促进。电报、电话等现代通信工具的发明掀起了通信革命,AT&T作为电话技术发明者,成立贝尔实验室催生了诸多信息技术划时代发明为现代通信技术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爱立信抓住电话网络发展机遇,以燎原之势迅速扩张。诺基亚积极把握新兴产业,从木浆厂破茧成蝶转型为通信设备商。西门子从最初的电报公司经百年发展演变为通信设备主要供应商之一。摩托罗拉在二战中抓住电信技术战时需求迅速崛起。世界上首部程控电话交换机的出现推动电信进入了电子自动化时代,20世纪60年代互联网的发展进而引爆了信息革命。思科迎合互联网浪潮因势利导推出可商用的兼容多重网络协议交换机,开启了联网时代。进入21世纪以来,云计算、电商和电子支付等应用兴起,催生了新兴设备商的诞生。Juniper从做核心路由器起家,逐步发展成为云计算、IDC和SDN的弄潮儿。Arista顺“云计算”势而为,以软硬件一体的优势聚焦高速IDC需求而迅速崛起。发展程控交换机起家的华为也敏锐察觉互联网带来的数通机遇而早早开始布局。第二章 商业模式和技术发展2.1 产业链价值链商业模式2.1.1 通信设备产业链通信设备的上游一般是芯片等设备所需原材料和元件的供应,这一块一直都是高技术集成的行业,技术含量之高,全球的垄断程度都是非常强的;下游则一般是通信运营商以及一些特殊的行业用户,比如军队、政府等,相对来说下游市场竞争更充分,但仍旧是一个偏向垄断的行业。从整个通信产业链而言,市场上的参与者本来就非常有限,由于其服务对象太过广泛,中小企业在产业链条上的生存能力本身就有限,纵观全球,产业链上的企业几乎清一色都是非常庞大的角色,可以说这个产业链条上就几乎不存在小企业,除了一些特定的纯技术方案提供者。图 通信设备产业链条1) 通信设备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本行业上游行业主要为芯片、PCB、光器件等产品及方案供应行业,其中芯片为核心元件;行业下游产业代表了主要应用市场的需求,行业下游主要客户为通信设备提供商、电信运营商及企业级用户。本行业企业一般直接向上游企业进行采购,与下游行业企业采用的业务模式主要是ODM、EMS、JDM 模式。由于通信网络互联互通的特性,行业产品与芯片、宽带接入网络中的其他系统设备需软硬件兼容、协议一致、数据互通,因此,产业链上下游行业的企业一般需要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实现产品与系统的高度一致性。行业与上下游行业存在很强的关联性。2) 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对本行业的影响i 上游行业发展状况及其对本行业的影响上游企业主要为电子元器件生产商,目前除了主芯片主要由国外进口之外,其他原材料基本实现了国内采购,货源充足且处于充分竞争状态。核心元件芯片的主要生产厂商包括美国高通公司、博通(Broadcom Limited)、英特尔(Intel Corporation)、美满(Marvell Technology Group)及台系企业等,上游芯片行业的竞争以及不断加快的芯片国产化趋势有利于本行业生产商等芯片采购方降低生产成本。目前,同样功能的芯片普遍有多种差异化的芯片方案供企业选择,差异化的芯片产品为本行业企业提供了便利,同时行业内具备较强软件研发能力的企业可取得更高附加值。ii 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及其对本行业的影响随着最终消费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下游行业向本行业的采购规模逐年提高,使得本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培育了部分具备一定研发实力的企业。同时,下游行业的通信设备提供商更加专注于品牌塑造、市场渠道建设、行业标准的制定以及软件与应用的开发,与本行业厂商的合作模式也逐渐向ODM、JDM 模式转变,这对家庭、企业及工业应用类ICT 终端厂商的研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终端厂商也可通过对市场需求的准确判断并设计合理的方案来赢得市场,由此向提供更高附加值的服务转变。此外,随着电信运营商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下游行业的通信设备提供商更加关注利润情况,基于产业链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应运而生,下游行业的通信设备提供商通过直接参与家庭、企业及工业应用类ICT 终端生产厂商的研发、生产制造全过程,从而有效把控成本,与下游企业的互动加深,这也进一步促进本行业生产厂商不断提升运营及生产管理水平。产业结构网络通信设备方面。网络通信设备按应用领域划分为消费者网络设备,,企业网络设备、数通网络设备和电信网络设备。消费者网络设备主要针对家庭及个人消费市场;企业网络设备主要针对非运营商的各种行业应用市场,包括政府、金融、电力、医疗、教育、非制造业等市场;数通网络设备主要针对数据中心市场,用于实现数据中心内部及数据中心间的互联传输;电信网络设备主要针对电信运营商市场,用于搭建核心骨干网。光通信设备方面。光通信设备包括光纤光缆、光器件、光通信整机设备三大块。我国光纤光缆和光通信整机设备行业发展较为成熟,市场集中度较高,竞争格局较为稳定,龙头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带动行业进人壁垒不断提高,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大型企业集中。在光器件领域,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光器件生产国,但在高端芯片、核心器件方面技术实力不足,仍然高度依赖进口。图 光通信产业链2.1.2 电信运营业电信运营商供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接入的通信服务公司 。中国五大电信运营商分别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中信网络。并且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是全球第一大的移动运营商。图 4G网络建设产业链图 国内电业务分类图 电信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趋势2.1.3 通信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部件)属于通信产业的上游行业,下游为政府与公共安全部门、公用事业、工商业以及个人用户等。信息通信业是我国现阶段最具成长性的关键基础产业,具有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作用,通信设备制造业则是通信业的重要基础,对通信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信设备中的各种制成品零部件的生产就是制造。通讯设备包括无线产品、网络产品、终端产品三大产品系列,但在通信设备制造工地,把主要部件组装成线路、网络设备等组装活动,均列为通讯设备制造活动,从事这个活动的行业就是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图 通信设备制造业主要产品累计产品增长趋势通信设备制造业主要以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为主,且占比较为稳定,长年以来,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业收入占整个通信设备制造业的60%以上,2020年占比约为64%,通信系统设备制造业占比36%。图 通信设备制造业出口价格指数图 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2.1.2 商业模式ICT 终端设备市场的主要客户为电信运营商及企业级客户,其中运营商的供货方主要为华为、阿尔卡特朗讯(现诺基亚)、上海贝尔、烽火通信、中兴通讯等全球大型通信设备提供商。全球大型设备提供商一般不从事ICT 终端的生产制造,通常采用EMS、OEM、ODM、JDM 等模式与上游ICT 终端制造企业进行合作。EMS:又称为ECM(Electronics Contract Manufacturing),指为电子产品品牌拥有者提供制造、采购、部分设计以及物流等一系列服务。典型的EMS 企业强调生产质量、效率、成本和交付。其具体模式通常可分为两种:纯代工模式,企业仅关注制造过程,品牌商直接供料,并提供专用设备;代工带料模式,企业除了为品牌商提供制造服务,还同时提供全部或部分物料的采购服务。OEM:可简称为“代工生产”或“贴牌生产”,这种经营模式在国际上已运作多年。客户为加大其资源在创新方面的配置,减少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投入,不直接进行生产,而通过让别的企业代为生产的方式来完成产品生产。客户只需支付材料成本费和加工费,而不必承担设备折旧和自建工厂负担,并可随时根据市场变化按需下单。其特点与EMS 模式相近。ODM:可为客户提供从产品研发、设计制造到后期维护的全部服务,客户只需向ODM 服务商提出产品的功能、性能甚至只需提供产品的构思,ODM 服务商就可以将产品从设想变为现实。典型的ODM 企业强调产品研发实力和对市场关注的敏锐度,实际操作中其具体模式通常包括两种不同方式:企业自己把握市场动向和技术发展趋势,独立完成产品推销给品牌商;根据品牌商的特殊需求定制设计产品。JDM:制造商与品牌企业的合作关系更为密切。ODM 是制造商研发了多款产品,让品牌企业来挑选;JDM,则是制造商和品牌企业共同协商确定产品方案,利用各自优势,共同研发,然后由制造商制造,品牌企业销售。JDM 模式下,合作双方紧密融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目标明确,效率更高。只有制造商在技术上达到一定水平,合作信任度更高之后,品牌企业才会采用JDM 合作形式。JDM 模式下的制造企业必须能够兼具ODM 和EMS 的优势,既要注重制造过程中的生产质量、效率、成本和交付,还要具有ODM 的强大研发能力,同时需要在研发和制造的各个重要流程中与客户形成良好互动,形成文化对接、管理系统对接、流程对接等。图 经营模式对比2.2 技术发展图 全球PCT专利对比1) 从中美关系看通信行业的格局变化。中美贸易摩擦及“五眼联盟”可能导致全球通信业格局生变。而随着美韩市场5G率先投入,爱立信、诺基亚等有望先受益。但由于全球运营商经营面临压力,个别国家禁购中国设备事宜仍有转机。同时,自主可控更加紧迫,给北斗导航、天通通信、网络安全带来机会。2) 从5G技术变革看供应链格局变化。MIMO带来基站天线、射频、PCB变革;高频推动PA技术发生改变,材料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LDMOS)向碳化硅衬底外延氮化镓(GaN-on-SiC)转变。技术革新既影响量价,也有望带来供应链变局。图 5G通信产业链3) 从ICT融合看网络重塑以及云计算。5G速率提升及网络架构调整,给光模块、时间同步带来新需求,也使ICT融合加速,让NFV/SDN、边缘计算走向商用,模式将变。IT投资占通信网络投资的比例有望大幅提升,柔性网络也将激发新商业模式。4) 从典型应用看5G网络的长期价值。5G改变社会,建网增加capex,2 019年起,5G试商用/商用,有望逐步验证云AR/VR、网联无人机、智能驾驶等应用,数据也将爆发,推动云计算。图 未来网络生态服务表 中国上市公司专利排行榜2.3 政策监管1) 通信设备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工信部主要负责工业和信息化产业的监督管理。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英文缩写:CSIA)是唯一代表中国软件产业界并具有全国性一级社团法人资格的行业组织。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英文缩写:CVIA)协会是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的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全国性行业组织。中国通信工业协会(英文缩写:CCIA),由国内从事通信设备和系统及相关的配套设备、专用零部件的研究、生产、开发单位自愿联合组成的非营利的全国性社会团体。中国通信企业协会(英文缩写:CACE)2001年5月经信息产业部、民政部批准更名为中国通信企业协会(简称中国通信企协)。2) 行业管理体制2017年1月,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信息产业发展指南的通知》,提出要加快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安全可控的现代信息产业体系,为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打下坚实基础。2017年1月,工信部发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培育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百亿级企业达20家以上,产生5家到8家收入千亿元级企业,产业收入超千亿元的城市20个以上;强调要深入推进应用创和融合发展,加速软件与各行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发展关键应用软件、行业解决方案和集成应用平台,强化应用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服务型制造水平,培育扩大信息消费,强化对重大战略的支撑服务。第三章 行业估值、定价机制和全球龙头企业3.1 行业综合财务分析和估值方法图 综合财务分析图 行业估值及历史比较通信设备行业估值方法可以选择市盈率估值法、PEG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市现率、P/S市销率估值法、EV/Sales市售率估值法、RNAV重估净资产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DDM估值法、DCF现金流折现估值法、NAV净资产价值估值法等。表 境外通信设备公司估值对比表 中国上市通信设备公司估值对比3.2 行业发展和驱动机制及风险管理3.2.1 行业发展和驱动因子近年来,中国通信行业投资规模不断增加,加速推进行业的发展和网络通信的全国化布局。通信设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速。主要是中国通信运营商积极布局5G建设,为通信设备制造提供了更为广泛且新形势下的研发需求。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是中国通信行业发展的重要领域,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促进其对上游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的需求不断增加。2010-2019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呈上升趋势,增速平稳变动,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5%。2019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到4350亿元,较上年同比减少4.17%。图 华为的全产业链通信设备制造行业技术特点指出,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是我国通信行业发展的重要领域,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促进其对上游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的需求不断增加。2010-2019年我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量不断增加,产量爆发增,2019年该设备产量明显回落至27233.4万信道。各类通信设备及产品主要应用于光通信网络和无线通信网络,这决定了其生产制造技术必须与通信技术的发展相一致。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分析指出,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一方面使本行业产品有了持续不断的升级需求;另一方面,也要求行业内企业必须及时掌握技术的新进展,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加大研发与资金投入,推出新产品,保持在市场竞争中的领先地位。1) 核心网设备。以交换机为代表,核心网设备承担通信网络的数据交换和业务控制功能。在核心网设备方面,华为技术、中兴通讯等国内企业显示出了较强的竞争能力。2) 接入网设备。通信设备制造行业技术特点指出,接入网所使用的传输媒体有多种,主要为光纤接入、铜线(普通电话线)接入、光纤同轴电缆(有线电视电缆)混合接入、无线接入和以太网接入方式等。我国当前主流的接入方式为光纤接入和无线接入两类。3) 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是指在移动通信、无线互联网、无线电、移动电视、卫星通信等领域的信道两端,用于收发信号的通信设备,在固定通信网络中主要包括宽带网络终端、xDSL接入终端、IPTV机顶盒等,在移动通信网络中主要涵盖:手机、平板电脑等。驱动因素1) 通信设备制造业(部件)属于通信产业的上游行业,下游为政府与公共安全部门、公用事业、工商业以及个人用户等。信息通信业是我国现阶段十分具成长性的关键基础产业,具有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作用,通信设备制造业则是通信业的重要基础,对通信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 2020年3月,工信部颁发《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指出加快5G网络建设部署,包括加快5G网络建设进度、加大基站站址资源支持、加强电力和频率保障以及推进网络共享和异网漫游。 3) 通信系统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对整个社会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都具有重大作用。通信系统设备占整个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收入占比也将进一步提高。4) 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物联网等领域的发展,通信系统设备市场需求得到拓展。未来随着5G规模建网扩大,数据中心规模建设持续拉动,通信系统设备行业前景充满机会和希望,通信系统设备规模将加速增长。3.2.2 行业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1) 国别风险国际经济及政治形势纷繁复杂,通信设备公司业务及分支机构运营覆盖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开展所在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法规、政治社会环境等各不相同,包括法律合规、税务、汇率、政局(如战争、内乱等)等各方面的风险都将继续存在,可能对行业的经营产生影响。2) 知识产权风险通信行业一直着力于产品技术的研发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尽最大可能在产品及服务上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申请专利权利或著作权等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保护。然而,即使通信设备公司已采取并实行了十分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仍不能完全避免与其他专利许可公司以及运营商之间产生知识产权纠纷。3) 汇率风险国内通讯公司合并报表的列报货币是人民币,国内通讯公司汇率风险主要来自以非人民币结算之销售、采购以及融资产生的外币敞口及其汇率波动,可能对国内通讯公司经营产生的影响。国内通讯公司持续强化基于业务全流程的外汇风险管理,通过商务策略引导、内部结算管理、融资结构设计与外汇衍生品保值等举措,降低汇率风险;国内通讯公司亦加强汇管国家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尝试推进海外项目的人民币计价及结算,以期长远降低汇率风险。4) 利率风险国内通讯公司的利率风险主要来自于有息负债,本外币的利率波动将使国内通讯公司所承担的利息支出总额发生变动,进而影响国内通讯公司的盈利能力。国内通讯公司主要运用有息负债总量控制及结构化管理来降低利率风险:有息负债总量控制主要是通过提高国内通讯公司现金周转效率、增加国内通讯公司自由现金流量来实现;有息负债的结构化管理主要是结合市场环境变化趋势,不断拓展全球低成本多样化融资渠道,通过境内外、本外币、长短期、固定或浮动利率的债务结构组合,辅之以利率掉期等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利率风险的综合控制。5) 客户信用风险国内通讯公司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通信解决方案,由于国内通讯公司业务开展迅速,客户群体庞大,各类客户的资信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的资信状况对国内通讯公司的业务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国内通讯公司主要通过客户资信调查、客户资信评级与授信、客户信用额度管理及风险总量控制、对付款记录不良客户实施信用管控等内部信用管理措施识别和管理信用风险,及通过购买信用保险、采用合适的融资工具转移信用风险。3.3 竞争分析3.3.1 行业竞争格局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属于充分竞争的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由于客户主要为通信运营商及主设备商,客户行业垄断地位较强。通信运营商在集采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对行业内提供通信设备的企业资质遴选较为严格,目前行业内已经形成了多家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产品供应商。该类供应商大多发展起步早、技术水平较同行业领先,能够为运营商提供全方位综合性、一体化解决方案,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方案设计、方案比选、方案实施等各种配套服务能力,因此市场竞争能力比较强。其它单一产品供应商,或者从事 OEM 的设备加工厂商,相对规模较小,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技术支持能力相对有限,能力较弱。目前在国内通信网络终端及接入应用设备细分市场中,主要有华为技术、中兴通讯、上海贝尔、烽火通信在内的多家企业。伴随运营商对产品质量、标准、价格等各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集采规则的不断变化,行业整合趋势越来越明显。由于未来市场增长空间较大,不排除上下游其他企业参与到市场竞争的可能。华为电信设备市场竞争力强大,在全球电信设备市场中持续位居第一位;受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增长影响,在全球RAN市场范围内,华为蝉联第一位。但是未来仍然受到爱立信等公司的竞争,爱立信位居2021年5G网络基础设施通信运营商榜首。3.3.2 美国政府施压2020年12月18日,美国商务部网站公告称将中芯国际纳入实体清单,美国出口商向中芯国际出售产品需申请许可证,从而限制中芯国际获得某些美国技术的能力。本次制裁重点针对10nm及以下先进制程,10nm以上较成熟制程需要观察后续的许可证申请情况。美国从多个领域向中国及中国科技企业发起进攻,打压华为、TikTok;禁止将美国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给中国企业;对于一些在中国制造的商品加征关税。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已经成为不可逆趋势,中美科技领域竞争将继续加剧。表 4G各细分领域海外市场竞争分析3.3.3 中国通信设备行业与国际企业比较1) 产业关键技术能力缺失核心部件的国产化、自有化低,已成为制约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一步做强做优、甚至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国整机制造快速发展,带动了上游技术不断提升,但在芯片、功放、高速光器件、服务器CPU、操作系统等关键领域仍与国外有较大差距。2) 部分国企仍显活力不足国内部分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在管控模式、创新机制、内部激励等方面仍有很大差距。一些企业管控上,多以集权式为主,前端市场部门有责无权,后方决策周期长、资源调配慢,无法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变化。创新上,部分企业经营考核易于强化短期行为,对创新缺乏客观的评价和引导,企业更多会选择跟随式的发展策略,无法实现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激励上,部分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相对传统,激励方式单一、激励力度偏小,缺乏中长期激励机制,无法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4 中国企业重要参与者中国主要企业有传音控股[688036.SH]、中兴通讯[000063.SZ]、闻泰科技[600745.SH]、亿联网络[300628.SZ]、中天科技[600522.SH]、亨通光电[600487.SH]、恒玄科技[688608.SH]、七一二[603712.SH]、信维通信[300136.SZ]、海格通信[002465.SZ]、小米集团-W[1810.HK]、比亚迪电子[0285.HK]、中兴通讯[0763.HK]、VTECH HOLDINGS[0303.HK]、长飞光纤光缆[6869.HK]、京信通信[2342.HK]、南京熊猫电子股份[0553.HK]、酷派集团[2369.HK]、GBA集团[0261.HK]、俊知集团[1300.HK]以及未上市公司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图 A股及港股上市公司表 2019通信设备技术服务供应商10强1) 华为(HUAWEI):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让无处不在的联接,成为人人平等的权利;为世界提供最强算力,让云无处不在,让智能无所不及;所有的行业和组织,因强大的数字平台而变得敏捷、高效、生机勃勃;通过AI重新定义体验,让消费者在家居、办公、出行等全场景获得极致的个性化体验。华为是一家100%由员工持有的民营企业,目前华为约有19.4万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30多亿人口。2) 传音控股[688036.SH] :公司是一家以手机为核心的智能终端的设计、研发、生产及品牌运营的高新技术企业,业务集中在非洲、南亚、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国家。同时实施多元化战略,开发了数码配件、家用电器以及移动互联网服务。主要产品为TECNO、itel和Infinix三大品牌手机,另创立数码配件品牌Oraimo,家用电器品牌Syinix及售后服务品牌Carlcare,自主研发HIOS、itelOS、和XOS等智能终端操作系统。针对特定市场需求,完成了切合当地市场的研发成果,包括黑人肤色摄像技术、防汗液USB端口等。2018年手机出货量全球市场占有率7.04%,排名第四;非洲市占率48.71%,排名第一;印度市占率6.72%,排名第四。3) 中兴通讯[0763.HK]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综合性通信制造业上市公司,是近年全球增长快速的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拥有通信业界完整的、端到端的产品线和融合解决方案,通过全系列的无线、有线、业务、终端产品和专业通信服务,灵活满足全球不同运营商和企业网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以及快速创新的追求。公司通过为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信运营商和企业网客户提供创新技术与产品解决方案,让全世界用户享有语音、数据、多媒体、无线宽带等全方位沟通。公司坚持以持续技术创新为客户不断创造价值。4) 中兵通信[837567.OC] :公司是专业生产军用通信产品的大型电子工业企业,公司始终致力于军用通信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方向为无线电通信设备。无线电依靠通信短波来传播,根据波长分为中长波通信设备、短波通信设备、超短波通信设备,以及卫星通信设备。公司目前的主要产品是超短波通信设备和卫星通信设备。3.5 全球重要竞争者全球非中国主要企业有思科(CISCO SYSTEMS)[CSCO.O]、高通公司(QUALCOMM)[QCOM.O]、SNAP[SNAP.N]、爱立信[ERIC.O]、L3HARRIS TECHNOLOGIES[LHX.N]、PALO ALTO NETWORKS[PANW.N]、摩托罗拉解决方案[MSI.N]、诺基亚[NOK.N]、ARISTA网络[ANET.N]、UBIQUITI[UI.N]、ADVA OPTICAL NETWORKING[ADV.DF]、GIGASET[GGS.DF]、CEOTRONICS[CEK.DF]、UET UNITED ELECTRONIC TECHNOLOGY[CFC.DF]、LITE ACCESS[LA7.DF]、EUROMICRON[EUCA.DF]、VANTAGE TOWERS[VTWR.DF]、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0O87.L]、思博伦通信[SPT.L]、BATM ADVANCED COMMUNICATIONS[BVC.L]、泰利特通信[TCM.L]、AMINO TECHNOLOGIES[AMO.L]、MTI WIRELESS EDGE[MWE.L]、SRT MARINE SYSTEMS[SRT.L]、FILTRONIC[FTC.L]等。图 国外上市企业1) 思科[0R0K.L] 思科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该公司从事设计,制造和销售基于与通信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网络产品和服务的互联网协议。其客户包括各种规模的企业,公共机构,电信公司,其他服务供应商和个人。2) GIGASET[GGS.DF]: Gigaset是一家在通信技术领域积极开展国际业务的公司。该公司是欧洲DECT手机市场的领导者,在约50个国家拥有约900名员工和销售活动,在国际上排名靠前。除了模拟和基于IP的DECT手机外,业务活动还包括基于Android、基于云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的广泛智能手机产品组合,专注于老年人的安全、舒适和支持,以及中小企业和企业领域的业务电话解决方案。3) 思博伦通信[SPT.L]: Spirent Communications plc服务提供商网络,数据中心,企业信息技术(IT),移动通信,联网车辆或物联网能够进行通信和协作。公司的细分市场包括Networks无线与应用服务定位和服务保证。网络与应用程序部门开发了用于各种网络和应用程序的功能,性能和安全性测试的解决方案,可以在商业发布之前模拟实验室中的实际情况。无线与服务定位部门提供功能和性能测试系统,使客户能够开发智能手机和其他无线连接的设备,以及用于军事,研究和其他高精度应用的定位,导航和计时系统。服务保证部分提供的解决方案使服务提供商能够启用新服务,以及诊断网络和客户问题并对其进行故障排除。4) 诺基亚[NOK.N]::诺基亚公司(Nokia Corporation)是一家总部位于芬兰埃斯波 ,主要从事移动通信设备生产和相关服务的跨国公司。诺基亚成立于1865年,以伐木、造纸为主业,后发展成为一家手机制造商,以通信基础业务和先进技术研发及授权为主。我们创造的技术,帮助世界共同行动。作为关键网络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我们致力于移动、固定和云网络的创新和技术领导。我们以知识产权和长期研究创造价值,由屡获殊荣的诺基亚贝尔实验室领导。秉承诚信和安全的最高标准,我们帮助建立一个更具生产力、可持续性和包容性的世界所需的能力。第四章 未来展望通信设备行业未来将会有以下四种发展趋势:1. 产业创新将推动信息通信业纵向耦合、横向融合发展步入新阶段电信领域一直以来都是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技术变革与应用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移动互联网出现以后,产业升级的速度明显有所加快,与PC操作系统和芯片升级的速度相比,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和芯片的更新速度达到0.5-1年,速度加倍。云操作系统商用化逐渐成熟,正引发IDC新一轮的技术升级换代;物联网进入实质发展阶段,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大数据从概念炒作进入探讨发展期,驱动数据产业链萌动成型,围绕互联网应用开发的创新也层出不穷,满足用户多方面的信息需求。2. 转型升级、生态竞合成为信息通信业持续增长的前提和基础借助OTT企业在业务创新、用户体验和盈利模式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构建共生共长的产业生态环境,实现转型发展将成为基础运营商的重要战略选择。3. 物联网商用在即,平台是核心,长期制约物联网发展的因素正逐步得到解决,当前处于大规模爆发增长的前夜。4. 云计算步入技术贡献业绩的高增期,细分龙头强者恒强我国云计算市场在数据中心(IDC)需求激增推动下,IaaS层率先启动,预计未来三年复合增速28%。第三方IDC公司相比运营商和互联网商具有IDC资源和服务体系两大核心优势,向IaaS转型成本最低。在A股上市的13家中,看好IDC布局处于一线城市、机柜规模大、具有增值服务盈利模式、向IaaS转型标的。5. 5G商用和6G研发工作同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在5G商用开始的同时,中国6G技术研发也开始“探路”。科技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北京组织召开6G技术研发工作启动会,宣布成立国家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标志着我国6G技术研发工作正式启动。CoverPhoto by Ildefonso Polo on Unsplash

君有忧色

2020年全球企业网络设备市场报告:思科华为保持领先

市场研究公司Dell'Oro Group刚刚发布了2020年全球企业网络设备市场报告。报告显示,由于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2020年整体企业网络设备市场同比下降2%,至458亿美元。据了解,Dell'Oro Group这份报告涵盖了企业网络设备的的诸多领域,包括园区交换机、企业数据中心交换机、SD-WAN和企业路由器、网络安全和WLAN。其所研究的对象包括各种规模的企业以及政府、教育和研究机构。报告中所跟踪的设备可用于专网和安全网络中的有线或无线数据通信。2020年整体市场表现报告显示,由于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2020年整体企业网络设备市场同比下降2%,至485亿美元。这与2014-2019年该市场6%的年复合增长率呈现出显著不同。图:全球企业网络设备市场变化。而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园区和数据中心交换机细分市场的疲软状态。同时,企业在路由器和安全方面的支出都有所增加,而在WLAN方面的支出则持平。有趣的是,路由器和安全方面的市场增长实际上是由软件和基于订阅的产品(SD-WAN以及虚拟和SaaS安全)推动的。即使在WLAN中,Dell'Oro也观察到了控制器和许可证的增长。同时,在硬件产品(接入路由器、物理防火墙、WLAN接入点和以太网交换机)上的支出出现了下降。Dell'Oro Group分析师Sameh Boujelbene表示,整体企业网络设备市场的疲软在2020年上半年更加明显。但是,从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由于企业表现出了对未来的投资信心,网络设备支出开始恢复。世界各地的政府推出刺激措施也是一个主要因素,此外,Dell'Oro注意到了支出增加所导致的各种技术之间的差异。Dell'Oro估算,企业在2020年下半年(相较于2019年下半年)在网络设备上的支出增加了约4亿美元,其中70%分配给了WLAN。2020年供应商格局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华为和思科在2020年全球企业网络设备市场合计占大约50%的份额。它们是仅有的两家在企业网络设备市场收入份额超过10%的供应商。图:全球企业网络设备市场Top 5供应商。思科仍然是所有细分市场的市场领导者。然而,由于高度依赖于基于硬件的产品以及中国市场的参与下降,而中国市场在疫情期间的增长超过了整体市场增长,导致思科的收入份额在2020年出现了下降。同时,Fortinet取代新华三攀升至供应商排名第三位。Fortinet在安全市场上占据很高的份额,而新华三在交换机市场占有很高的份额。由于安全市场在2020年的表现优于交换机市场,这帮助了Fortinet在2020年获得了份额并提高了排名。图:全球企业网络设备市场Top 9供应商市场份额及排名。2021年市场展望Dell'Oro分析师仍然对2021年的市场前景感到乐观,并预测整体企业网络设备市场将增长5%。这种乐观情绪是由宏观经济条件和商业信心以及政府不断推出的刺激措施所推动的。此外,Dell'Oro对终端用户、系统集成商和增值经销商的采访显示,如果一部分劳动力在2021年底前恢复工作,为此进行准备的网络基础设施的投资应该会提前几个月开始,可能最早在2021年第二季度或第三季度。图:全球企业网络设备市场预测。C114通信网 艾斯

不寻常

Dell'Oro发布2020年全球企业网络设备市场报告:思科华为保持领先

北京时间 3 月 25 日消息 市场研究公司 Dell'Oro Group 刚刚发布了 2020 年全球企业网络设备市场报告。报告显示,由于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2020 年整体企业网络设备市场同比下降 2%,至 458 亿美元。据了解,Dell'Oro Group 这份报告涵盖了企业网络设备的的诸多领域,包括园区交换机、企业数据中心交换机、SD-WAN 和企业路由器、网络安全和 WLAN。其所研究的对象包括各种规模的企业以及政府、教育和研究机构。报告中所跟踪的设备可用于专网和安全网络中的有线或无线数据通信。2020 年整体市场表现报告显示,由于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2020 年整体企业网络设备市场同比下降 2%,至 485 亿美元。这与 2014-2019 年该市场 6% 的年复合增长率呈现出显著不同。▲ 全球企业网络设备市场变化 Dell'Oro Group而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园区和数据中心交换机细分市场的疲软状态。同时,企业在路由器和安全方面的支出都有所增加,而在 WLAN 方面的支出则持平。有趣的是,路由器和安全方面的市场增长实际上是由软件和基于订阅的产品(SD-WAN 以及虚拟和 SaaS 安全)推动的。即使在 WLAN 中,Dell'Oro 也观察到了控制器和许可证的增长。同时,在硬件产品(接入路由器、物理防火墙、WLAN 接入点和以太网交换机)上的支出出现了下降。Dell'Oro Group 分析师 Sameh Boujelbene 表示,整体企业网络设备市场的疲软在 2020 年上半年更加明显。但是,从 2020 年第三季度开始,由于企业表现出了对未来的投资信心,网络设备支出开始恢复。世界各地的政府推出刺激措施也是一个主要因素,此外,Dell'Oro 注意到了支出增加所导致的各种技术之间的差异。Dell'Oro 估算,企业在 2020 年下半年(相较于 2019 年下半年)在网络设备上的支出增加了约 4 亿美元,其中 70% 分配给了 WLAN。2020 年供应商格局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华为和思科在 2020 年全球企业网络设备市场合计占大约 50% 的份额。它们是仅有的两家在企业网络设备市场收入份额超过 10% 的供应商。▲ 全球企业网络设备市场 Top 5 供应商。思科仍然是所有细分市场的市场领导者。然而,由于高度依赖于基于硬件的产品以及中国市场的参与下降,而中国市场在疫情期间的增长超过了整体市场增长,导致思科的收入份额在 2020 年出现了下降。同时,Fortinet 取代新华三攀升至供应商排名第三位。Fortinet 在安全市场上占据很高的份额,而新华三在交换机市场占有很高的份额。由于安全市场在 2020 年的表现优于交换机市场,这帮助了 Fortinet 在 2020 年获得了份额并提高了排名。▲ 全球企业网络设备市场 Top 9 供应商市场份额及排名。2021 年市场展望Dell'Oro 分析师仍然对 2021 年的市场前景感到乐观,并预测整体企业网络设备市场将增长 5%。这种乐观情绪是由宏观经济条件和商业信心以及政府不断推出的刺激措施所推动的。此外,Dell'Oro 对终端用户、系统集成商和增值经销商的采访显示,如果一部分劳动力在 2021 年底前恢复工作,为此进行准备的网络基础设施的投资应该会提前几个月开始,可能最早在 2021 年第二季度或第三季度。▲ 全球企业网络设备市场预测。

三正

Q1全球电信设备市场报告:华为第一,中兴距离爱立信仅一步之遥

市场研究公司Dell'Oro Group刚刚发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电信设备整体市场报告。这份报告涵盖包括宽带接入、微波与光传输、移动核心网和无线接入网(RAN)、SP路由器和CE交换机(运营商以太网交换机)在内的整个电信设备市场。初步估计,整体电信设备市场在2020年第一季度同比下滑4%,略低于2020年全年增长1%的预测。Dell'Oro Group称,初步估算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电信设备市场收入份额排名前五的供应商分别为:华为(28%)、诺基亚(15%)、爱立信(14%)、中兴通讯(11%)和思科(6%),作为对比,这五家供应商2019年市场收入份额分别为29%、16%、14%、10%和7%。图:全球电信设备市场收入份额变化情况。来源:Dell'Oro Group。这份报告的其他重点内容包括:·在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实现市场增长后,今年整体电信设备市场开局呈现疲软态势,反映出了混杂的市场状况:包括RAN和核心网在内的移动技术相关领域的积极市场情绪,并不足以抵消对宽带接入、路由器和CE交换机、以及光/微波传输设备需求的下降。·虽然稳健的用户基础和积极的5G发展势头压过了与新冠疫情相关的对RAN和核心网投资的下行风险,但疫情对一些非无线相关领域带来了更多的实际影响,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供应链中断,并且由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致使需求疲软。·在技术细分领域,移动RAN和核心网市场收入合计以个位数百分比增长,两个领域在2020年第一季度合并占据了整体电信设备市场收入近一半的份额。与此同时,宽带接入、微波传输、路由器和CE交换机市场的总收入在本季度以两位数百分比的速度同比下滑,合计约占整体市场收入的三分之一。·与以往的经济衰退相比,新冠疫情正在改变我们使用网络的方式。但是用户消耗数据方式的改变,并不一定会相应增加运营商用于应对流量增长的新基础设施支出。一些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表示,网络容量升级需要适应数据流量的增长,然而,数据流量激增并未导致所有电信设备领域对网络容量升级的巨大需求。·尽管新冠疫情仍在造成高昂的人力和经济损失,Dell'oro分析师团队却共同预期2020年下半年将会出现更有利的市场条件,供应链风险也将降低,由此推动整体电信设备市场在2020年增长1%。这一数字相较Dell'oro此前2%的增长预期出现下调。(C114 艾斯)

伊苏

通信行业分析报告:打造数字中国,通信发展可期

(报告出品方/作者:长城证券,吴彤)1. 十四五将加快推进新基建,打造数字中国2021 年 3 月 5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简称《纲要》)于 2021 年 3 月 13 日发布,数字中国建设成十四五建设重点,多条重要举措涉及通信产业。 根据《纲要》,我国于十四五期间将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 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将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 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 关键领域,加快推进基础理论、基础算法、装备材料等研发突破与迭代应用。加强通用 处理器、云计算系统和软件核心技术一体化研发。加快布局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神经 芯片、DNA 存储等前沿技术,加强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材料等基础学科的交叉创新, 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完善开源知识产权和法律体系,鼓励企业开 放软件源代码、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加快数字产业化: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 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构建基于 5G 的应用场景 和产业生态,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 鼓励企业开放搜索、电商、社交等数据,发展第三方大数据服务产业。促进共享经济、 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 在重点行业和区域建设若干国际水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深化研 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培育发展个性定制、柔 性制造等新模式,加快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深入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众包设 计、智慧物流、新零售等新增长点。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 数字化改造。此外,《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统筹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数字经济发展。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 施包括:围绕强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布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融合 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 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增强数据感知、传输、存储和运算能力。加快 5G 网络规模化部署, 用户普及率提高到 56%,推广升级千兆光纤网络。前瞻布局 6G 网络技术储备。扩容骨干 网互联节点,新设一批国际通信出入口,全面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商用部署。 实施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推动物联网全面发展,打造支持固移融合、 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强化算力统筹智能调 度,建设若干国家枢纽节点和大数据中心集群,建设 E 级和 10E 级超级计算中心。积极 稳妥发展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 设施体系,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加快交通、能源、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强泛在感知、终端联网、智能调度体系建设。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打通多元化投资渠 道,构建新型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国家将扩大有效投资,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 6100 亿元, 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 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第 4 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 指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 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 迄今为止,“数字经济”累计 4 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累计 7 次,“工业互 联网”累计 5 次,“智能制造”累计 3 次。中国信通院指出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产 业数字化和数字化治理三个部分。数字化迭代升级加快促使我国数字经济更具竞争力, 并带来贴心民生保障、智慧社会治理、完善政务服务。以疫情防控为例,数字经济有效 运用于日常管理,在复工复产过程中,数字化成为企业应对线下隔离、远程办公的重要 手段。数字经济重点产业覆盖多领域,各产业措施直击难点。根据十四五远景目标纲要,数字 经济重点产业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及虚拟现 实和增强现实。云计算方面,十四五期间将加快云操作系统迭代升级,推动超大规模分 布式存储、弹性计算、数据虚拟隔离等技术创新,提高云安全水平。以混合云为重点培 育行业解决方案、系统集成、运维管理等云服务产业。大数据方面,十四五期间将推动 数据采集、清洗、存储、传输、管理、应用等全生命周期产业体系,完善大数据标准体 系。物联网方面,十四五期间将推动传感器、网络切片、高精度定位等技术创新,协同 发展云服务与边缘计算服务,培育车联网、医疗物联网、家具物联网产业。工业互联网 方面,十四五期间将打造自主可控的标识解析体系、标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工 业软件研发应用,培育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工业互联网+智能 制造”产业生态建设。区块链方面,十四五期间将推动智能合约、共识算法、加密算法、 分布式系统等区块链技术创新,以联盟链为重点发展区块链服务平台和金融科技、供应 链管理、政务服务等领域应用方案,完善监管机制。人工智能方面,十四五期间将建设 重点行业人工智能数据集,发展算法推理训练场景,推进智能医疗装备、智能运载工具、 智能识别系统等智能产品设计与制造,推动通用化和行业性人工智能开放建设平台。虚 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方面,十四五期间将推动三维图形生成、动态环境建模、实时动作捕 捉、快速渲染处理等技术创新,发展虚拟现实整机、感知交互、内容采集制作等设备和 开发工具软件、行业解决方案。我国数字产业化基础具先发优势,两会八大举措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我国数字产业化基础 具先发优势,配套能力强。实体经济是打造数字经济的基础,据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在 2020 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中透露,截止 2020 年 5 月,我国光纤用户渗透率已达 93%。此外,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截止 2020 年 10 月末,4G 用户数为 12.96 亿户,而 4G 用户在 移动电话用户总数中占比为 80.9%,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优势明显。根据联合国《2019 年数 字经济报告》的统计,数字经济的规模占全球生产总值的 4.5%至 15.5%之间,其中中国和 美国是引领世界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福布斯》发布的 2019 年全球数字经济百强企业榜 单显示,我国的上榜企业达 14 家,巨大的消费市场、蓬勃的创业精神以及充足的风投支 出,将使我国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此外,《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2020》指出,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位于世界第二,规模总量从 2012 年的 11.2 万亿元提升至 2019 年的 35.8 万亿元,占 GDP 比重从 2012 年的 20.8%增长到 2019 年的 36.2%,数字经济发展对 GDP 增长贡献率达到 67.7%,超越部分发达国家水平,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计我国数字经济 规模将在 2025 年达到 60 万亿元。在此前 2020 年两会从政策体系、数据要素流通、数字 政府等方面推出了八项举措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在政策体系上,编写发展规划、研究 治理政策体系;在实体经济数字化上,布局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发展“数据大脑”以加 快传统产业数字化;在数字产业上,突破数字核心技术、推进创新、鼓励新模式新业态的 发展;在要素流通上,开展试点、探索流通规则、培育要素市场,从政务数据要素入手建 立共享融通机制;在数字政府建设上,推进建设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国家数据共享 交换平台;在国际合作上,在数字经济多方面进行跨境务实合作;在试点上,推进数字经 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并开展成效评估以及推广工作;在新型基础设施上,实施全国一体 化大数据中心建设重大工程,布局数据中心集群以及智能计算中心。2. 十四五加大 5G 网络及千兆网建设力度, 5G 应用使能百业2.1 5G 建设端:两会代表为 5G 建设端难题献策,十四五将于 千兆网着力两会从国家层面推动 5G 建设部署,各代表为 5G 建设难题献策。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表示 十四五期间将建成系统完备的 5G 网络,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累计已建成 5G 基站 71.8 万个,数量占到全球 70%左右。各位代表针对 5G 建设中存在的建网成本高、技术成 熟度不足、商业模式不清晰及基础软硬件受制于人等问题提出应对策略。成本方面,提 案指出将进一步深化公共设施共建共享和社会站址资源开放,在用电、税务等方面给予 更多优惠政策。技术成熟度方面,中国联通产品中心总经理张云勇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 加快制定开放、统一的工业设备通信标准体系,搭建规模性基础工业通信网络技术创新 与试验验证环境,联合产学研用各方力量组织标准试验验证,尽快攻克工厂内网络互联 技术以及异构协议数据间互通技术难题。软硬件方面,代表们建议培养一批能够突破 5G 应用等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案综合性人才。商业模式方面,代表们提议通过顶层设计、体 系化推进,强化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强化产学研的协同和一体化。中国 5G 建设位列全球 5G 发展第一梯队,把握数字化转型关键契机。根据美国无线通信 和互联网协会(CTIA)报告显示,在全球 5G 整体发展进度中,中国处于全球的第一梯队。 5G 技术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紧密联系,5G 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5G 技 术的领先也将意味着国家在全球数字经济中占据领先地位。5G 带动直接及间接经济产出 超万亿。据中国信通院数据表示,2020 年 5G 商用预计将带动约 4840 亿元的直接产出。 2025 年/2030 年将分别增长到 3.3/6.3 万亿元,十年内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29%。间接产出 方面,2020 年、2025 年和 2030 年,5G 将分别带动 1.2 万亿、6.3 万亿和 10.6 万亿元的 间接经济产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24%。此外,预计 2030 年 5G 将带动超过 800 万人就业, 主要来自于电信运营和互联网服务企业创造的就业机会。中国 5G 资本开支占全球近 50%,2020 年基站开通量达 71.8 万站,推进速度远超全球水 平。根据 Gartner 预计在最新的无线基础设施支出中,受益于中国电信企业具有成本效 益的本土生产及政府资助等利好,2020 年中国 5G 投资占比全球 49%,中国为全球 5G 建 设投资主要贡献国家。2020 年三大运营商投向 5G 的资本开支占比达 53.85%,占比较上 年扩大 40 个百分点。根据中国联通及电信最新发布的业绩材料,2021 年,中国电信总资 本开支同增 2.35%至 870 亿元,其中 5G 支出近 400 亿;中国联通 2021 年资本开支同增 3.55%至 700 亿元,其中 5G 支出占比达 50%;中国移动还未公布 2021 规划。GSMA 预计未 来 2020-2025 五年间运营商资本支出有望达到 1800 亿美元,其中约 90%流向 5G 建设,即 1620 亿美元,若以汇率 7 计算,并除去已公布的 2020 年运营商投向 5G 建设的 1803 亿人 民币,2021-2025 年四年间投向 5G 建设资金年均高达 2384 亿人民币,为 2020 年的 1.3 倍,未来 5G 建设有望受到强力推动。基站方面,全国5G 基站开通量达 71.8 万站,2021 规划新建超 60 万站,推进速度远超全球水平。据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在 2020 年 12 月 15 日的 2021 中国信通院 ICT+深度观察报告会上宣布,我国已开通 71.8 万个 5G 基站,且据 2021 年 12 月 28 日召开的 2021 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2021 年我国预计新建 5G 基站 60 万站以上。此外,运营商 2021 年将加大投入小型 5G 基站的建设,其中中国电信 预计 2021 将在医院、购物中心等人口密集场所新建 100 万个小型蜂窝网络。十四五推动千兆网建设力度加大,助力行业应用转型。根据十四五远景目标纲要,我国 将加快 5G 网络规模化部署,用户普及率提高至 56%,加大千兆光纤网络推广升级建设力 度。2020 年 10 月,在第二届 5G 千兆网产业论坛上,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梁斌 针对 5G 千兆网产业持续发展提出构建应用产业生态建议,加快 5G 与人工智能、云计算、 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融合,并鼓励通信业与工业、汽车、医疗、教育等领域协同创新, 丰富千兆网络应用场景。同时,对 5G 千兆给出了从一个人的千兆到人人千兆的新定义, 2020 年 5G 商用实现了下行峰值千兆、上行百兆的速率,完成了从个人千兆到商用千兆的 转变。同时,5G 商用在垂直领域应用中价值凸显,比如智慧港口、智慧矿山、5G 新媒体 等行业,千兆网可助力行业应用转型向自动化、智能化深入。2.2 5G 应用端:5G 赋能数字产业化,应用使能千行百业十四五提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推动 5G 应用场景及产业生态构建。十四五报告提出打 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发展愿景,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 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构建基于 5G 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 试点示范。鼓励企业开放搜索、电商、社交等数据,发展第三方大数据服务产业。促进 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两会期间各位代表从工业互联网、交通、生产安全和医 疗方面提出建议。工业互联网上,湖北移动总经理范秉衡建议加快构建覆盖国家、地方、 企业的三级安全技术防控体系,完善工业互联网人才顶层设计,推动工业互联网人才标 准体系建设。交通上,中国联通产品中心总经理张云勇提出 5G 上高铁,加速推动通过微 型直放设备实现 5G 高铁上车方案,并充分发挥 700MHz 低频 5G 网络共建共享。百度董 事长李彦宏表示大力发展低碳交通,利用人工智能、5G 等新技术,加快自动驾驶商用和 智能交通普及,实现碳达峰与经济高质量协调统一。生产安全方面,中国移动副总裁赵 大春提出加快推动重点行业“5G+安全生产”应用,推动 5G 与安全生产融合发展。医疗 方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院长张国刚建议医疗行业充分发挥 5G 特点,构建相应的智慧 医疗体系。目前我国 5G 网络+5G 运营+5G 整合多方位能力协同,全产业链合作推进 5G 应用市场建 设。5G 行业应用需具备 5G 网络、5G 运营、5G 整合等多方位能力协同。5G 网络能力方面, R16 标准的冻结促进 5G 应用加速落地;5G 公网+专网齐头并进,助力 5G 网络下沉企业, 加速 5G 与行业融合;此外,TDD 和 FDD 频谱协同使用,提升上行能力满足行业需求。5G 运营能力方面,5G 应用不断落地对运营支撑及自有业务平台提出了新的挑战,数据量大 幅增加,网络及业务管理的复杂度大幅增加,所需的处理能力要求提升。各企业与运营 商展开密切合作完善 5G 运营实力,例如华为率先为运营商打造了云服务平台、并提供包 括从底层硬件、算法开发工具、AI 应用开发框架、开发平台到应用使能的全栈全场景 AI解决方案。5G 整合能力方面,AI、5G、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正朝着深度融合的方向 发展,5G 的可靠网络连接、云计算的海量算力、AI 的颠覆性潜能正在相互协同,融合发 展模式将进一步加强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互动互促,深入到各行各业之中,创造出诸 如“智能制造”、“智能网联车”、“智慧城市”等潜力巨大的数字经济产业,未来 AI、大 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平台的建立或需依托于 5G 传输,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效应带动 5G 向各行业渗透。3. “上云用数赋智”推进产业数字化转 型,云计算及 IDC 迎契机3.1 十四五规划聚焦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上云用数赋 智”行动十四五规划聚焦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十四五规划着重推动产业 数字化转型板块,强调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上 云用数赋智”行动中的“上云”是指探索推行普惠型的云服务支持政策;“用数”是在更深层 次推进大数据的融合运用;“赋智”,是要加大对企业智能化改造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 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两会代表们就如何加快数字化发展,协同推进数 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在大数据中心、数据监管、数据安全方面等方面提出建议。 大数据中心方面,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凯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田立坤建议将黑 龙江省纳入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体系,布局区域级数据中心集群和智能计算中心, 支持黑龙江创建第二批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数据监管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崔瑜 表示要强化数据监管功能,提升数据要素的生产效率、降低风险;完善金融数据分类定 级行业标准建设;强化金融数据场景应用监管,防范数据安全保护的交叉风险。数据安 全方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郑杰表示,要构建“新治理”体系,出台数据 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修订科学技术进步法,构建“软法与硬法并重”的协同治理 体系。十四五致力于推动上云率提升,目前我国上云率总体偏低提升空间较大,云计算有望迎 发展机遇。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大数据 中心等建设,重点指出全力推进云计算等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发展,推进云操作系统迭代 升级,提高云安全水平,并重点培育云服务产业,两会代表美的集团家用空调创新中心 主任李金波也建议政策引导鼓励中小企业上云,实现区域落地推广。加之早在 2018 年工 信部颁布《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 年)》并预计到 2020 年云计算在企业生产、 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广泛普及,预计全国新增上云企业 100 万家。得益于上云鼓励性政 策进入推进落实阶段,全国各地政企上云步伐明显提速,据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 组办公室通报显示,浙江省 2019 年度新增上云企业 8.84 万家,累计上云企业已达到 37.78 万家,累计目标任务超额完成 11.11%;据重庆市大数据发展据统计,重庆市自 2019 年 6 月“云长制”实施以来,全市“云长”单位达到 110 个,累计推动 2458 个信息系统上云, 上云率由实施前的 26.6%上升至 98.9%。虽然国内上云水平不断提升,但目前相较于欧美 国家,全国总体上云率不高,未来上云提升空间较大。我国云计算产业近年来保持强劲 发展态势,年均增速超过 30%,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据艾媒咨询统计,2019 年 国内整体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 1612.4 亿元,增速高达 57.1%,在“新基建”浪潮的引领 下,2019 年全国用云量总体达 1012 点,实现了 118%的高速增长,上云水平不断提升。 但 2018 年中国企业上云率仅为 40%,同期美国已经达到 85%,相较于欧美国家,中国企 业上云率偏低,未来中国上云率有较大地提升空间,据国务院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发布 《白皮书》显示,预计到 2023 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超过 3000 亿元,政府和企业上 云率将超过 60%,云计算有望迎来新一轮更为广阔的蓬勃发展机遇期。“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下产生的海量数据将推动数据中心的刚性需求,IDC 产业作为云 计算基础设施有望受政策推动重点受益。大数据作为一种产业数字化背景下的应用场景, 其产生的海量数据将推动数据中心的刚性需求,中国方面增速预计远超全球水平,据科 智咨询 2020 年发布的《2019-2020 年中国 IDC 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中国 IDC 业务 自 2014 年开始稳步增长,业务规模于 2019 年达到 1562.5 亿,年增长率平均接近 30%并预计 2020 年市场规模有望冲击 2000 亿,2021 年接近 2500 亿,未来 3 年,中国 IDC 业务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将达 27%。政策+产业+资本齐助力,快速推进 IDC 建设。政策层面,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数据中 心成为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的重要典型,出现在多地新基建鼓励政策与规划方案中,此 外各地政府对已发能源指标进行敦促建设,如上海发布“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加快 新建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和投资进度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加速推进 18 个新建数据中心 项目的建设和投资进度。产业层面,第三方 IDC 厂商如数据港、光环新网等,加速新建 和扩建数据中心,建设高峰每天都有新项目开工。云厂商如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等, 加大开展以数据中心为主的新基建计划,其中,阿里云、腾讯云分别宣布将于未来 3/5 年内,分别投入 2000/5000 亿资金用于数据中心建设,百度云表示未来 10 年百度智能云 服务器台数将超过 500 万台。资本层面,每年新增数据中心投资超 1000 亿,REITs 开闸 助力。3.2 十四五碳中和下 IDC 云计算绿色化发展,精密温控行 业迎增长空间国家宣布碳中和目标,IDC 能耗向清洁能源转型成必然趋势。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而 IDC 能耗高且使用的火电用量占比最大,引发高碳排放量,在碳中和背景下,IDC 向绿色节 能发展成趋势。2020 年 9 月 22 日,中国在第 75 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宣示并在 2021 年 两会上再次强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 中和”。“十四五”时期,碳中和目标下引导经济结构、能源利用和清洁能源发展是重点 任务,碳达峰是工作布局中的关键一环,十四五纲要明确指出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 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而新基建底层设 施数据中心由于配套建设涉及众多设备,其对电力的消耗巨大。据中国数据中心能耗与 可再生能源使用潜力研究报告显示,2018 年,我国数据中心用电总量已经超过了上海全 社会用电总量为 1608.89 亿千瓦时,占中国全社会用电量的 2.35%,2023 年其总用电量 将达到 2667.92 亿千瓦时,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0.64%,其中使用火电约为 1171.81 亿千 瓦时,占比超 72.8%,排放了 9855 万吨的二氧化碳、2.34 万吨的二氧化硫、2.23 万吨 的二氧化物和 0.49 万吨的烟尘。大比例化石能源所带来的空气污染与碳排放问题尤为突 出,在碳中和背景下,IDC 向绿色清洁的光伏、风电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各级政府出台政策限制 PUE,绿色节能化趋势打开间接蒸发冷却方案和液冷散热技术应 用市场。2019 年 1 月工信部等三部委发布《三部门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 见》,目标到 2022 年,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电能使用效率值达到 1.4 以下, 数据中心平均能耗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0 年 6 月上海发布《关于支持新建互联网 数据中心项目用能指标的通知》要求存量改造数据中心 PUE 不高于 1.4,新建数据中心 PUE 限制在 1.3 以下;另外,北京、深圳等地也先后对辖区内 IDC 可建设区域、建设规 模、等级、能耗指标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数据中心绿色节能化是大势所趋。据 IDC 发 布《2019 中国企业绿色计算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2012—2019 年,中国 PUE>2.0 的 企业从 34.6%下降至 2%,PUE<1.5 的企业从 3.7%上升到 12.9%,数据中心能源使用效率(PUE) 值有明显改善,但仍有 85%的受访企业数据中心的 PUE 在 1.5~2.0 之间。根据《中国数据 中心冷却技术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6》,数据中心中制冷设备能耗使用占比最大,占据数据中心总能耗的 40%,是降低能耗的关键,绿色节能化趋势为机房环境控制行业带来 了新的市场——节能改造。4. 十四五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量 子通信加速发展助力军工通信十四五规划重点强调量子信息领域,量子通信迎发展机遇。十四五纲要指出在十四五建 设时期要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加快布局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并在 量子信息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未 来产业。中国科协副主席潘建伟表示按照党和国家对量子信息科技的发展战略部署,‘十 四五’是承上启下实现量子信息科技深化发展、快速突破的关键时期,量子通信作为量 子信息分支将受到国家重点扶持,我国将在量子通信方面构建完整的天地一体广域量子 通信网络技术体系,率先推动量子通信技术在金融、政务和能源等领域广泛应用,预计 “十四五”期间量子通信将迎来发展新机遇。两会代表为量子信息行业发展出谋划策。各位代表就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量子信息分 支领域提出建议。量子通信领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郑杰提出要加快推进 量子通信发展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要从加强顶层设计和前瞻布局、与新基 建协同发展、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等角度出发,进一步推动量子通信实用化,构筑科技 发展新优势;量子计算领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 表示十四五规划时期将有效解决大尺度量子系统的效率问题,实现数百个量子比特的相 干操纵,研制专用量子模拟机以解决若干经典计算机难以解决的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问 题,并为实现通用量子计算机奠定基础;量子科学技术领域,山东省两会时,省人大代 表、山东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勇建议,以建设量子科学国家级科研机 构济南基地为契机,在省市联动、人才引进与培养、研发项目配套经费等方面,形成持 续、适应竞争态势的保障机制,对驻济的全国量子计算与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机构 加大支持力度,支持济南市打造国际量子科技的创新高地。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态作为信息载体来进行信息交互的通信技术。量子通信包括量子密 钥分发(QKD)和量子隐形传态(QT)等典型应用形式。量子密钥分发 QKD 可用来实现经 典信息的安全传输,是最先实用化的量子信息技术,也是量子通信的重要方向。QKD 的安 全性以物理原理为基础,通过对量子态的制备、传输和检测实现安全分发随机数。目前 来说,量子通信并没有实现超光速传播。量子通信仅改变了传统加密方式,仍然需要把 光子从发送者输送到接收者那里,因此仍然需要建设光纤。量子隐形传态(QT)则利用 量子缠结与一些物理讯息的转换来传送量子态至任意距离的位置。但因它传输的是量子 态携带的量子信息,并不会传送任何物质、能量或传统资讯,因此无法使用在超光速的 通讯上面。目前对于各国对其理解仅在理论研究层面。在应用端,QKD 具备高可靠、高安全性,可有效抵抗任意的量子计算和非量子计算破译 威胁。由于单个量子不可分割,因此量子信息不可分割,这种不可复制的特性决定了它 是保障信息安全的“双保险”。当出现信息截获的情况时,量子态就会发生变化,这种变 化会被立即发现,而且如果截获者不知道密钥也无法获得所截获的信息内容。若 QKD 采 用单个量子作为载体,攻击者无法通过窃取单量子一部分并检测其状态的方法来获取密 钥。我国已有部分建成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政府、国防等领域有望首先受益。根据国盾电 子招股说明书,我国目前已建成的实用化光纤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总长(光缆皮长)已达 7,000 余公里,其中超过 6,000 公里使用了公司提供的产品且处于在线运行状态。量子通 信和量子信息网络的研究和发展,将对信息安全和通信网络等领域产生重大变革和影响。 目前,由于技术要求较高,我们预计量子通信在短期内会首先应用于对保密要求较高的 领域,如政府、金融和国防军工等特殊行业。量子通信政府和国防军工有望首先受益于 量子通信的发展。 未来随着 QKD 组网技术成熟,终端设备趋于小型化、移动化,QKD 还将扩展到电信网、企 业网、个人与家庭、云存储等更广阔的应用领域;长远来看,随着量子卫星、量子中继、 量子计算、量子传感等技术取得突破,通过量子通信网络将分布式的量子计算机和量子传 感器连接,还将产生量子云计算、量子传感网等一系列全新的应用。在军工方面,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上升到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 领土安全等并驾齐驱的战略高度。网络空间已成为继陆、海、空、天四个疆域之外的国家 “第五疆域”。我国信息安全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总体上呈现业务不断拓展、攻防技 术演进升级的态势。近年来,我国国防信息化开支近几年保持 10%-12%的平稳增长,新时 代的国防信息化对于安全保密的投入逐年增加。国防领域的大量应用场景对量子通信技术有相关的需求,包括全军共用基础系统和军兵种专用系统、战略保障体系和战术支撑体系 等,整体上具有极高安全要求、极高使用效率、极大容量保障、极端环境适应等多样化的 技术要求。在卫星通信领域,星地自由空间量子通信提供了除光纤方式之外的另一种网络连接方式, 它与可信中继、量子中继一起构成了拓展量子通信距离的三种技术途径。1)利用星地自 由空间量子通信技术建设无线量子通信网络甚至是卫星量子通信网络,针对光纤难以覆盖 的应用场景更具备优势。2)可信中继技术是目前光纤通信中得到应用的拓展距离的技术 手段,但需要保护中继节点的安全可信或采取一些额外的安全手段。量子中继技术不需要 保护中继节点的安全可信,但其距实用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于 2016 年 8 月成功发 射世界首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并于 2017 年 8 月实现所有既定科学目标, 获得了千公里级星地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以及纠缠分发等多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的科学成果。5. 十四五降费幅度压缩,运营商迎发展机 遇5.1 运营商数据总体向好,提速降费压缩改善业绩2021 年 1 月运营商数据向好,2G\3G 用户向 4G\5G 转移。近日,三大运营商公布 2021 年 1 月运营数据,移动用户和有线宽带用户实现正增长,2G\3G 移动用户逐步向 4G\5G 转移,总体运营数据向好。中国移动方面,截至 2021 年 1 月,中国移动移动用户总数为 9.4 亿户,位列三大运营商之首, 1 月份移动客户减少 105.7 万户,其中 4G 用户数净增 432 万户,累计达 7.8 亿户,同比上升 2.6%, 5G 客户数净增 396.8 万户,累计达 1.7 亿户,同比上升 2437%,此外有线客户总数达到 2.1 亿户,同比上升 10.5%,当月净增客 户数 336.6 万户;中国电信方面,1 月中国电信移动用户累计达到 3.5 亿户,移动用户数 净增 153 万户,5G 用户净增 1067 万户,首次超过 1 千万,累计达 9717 万户,当月有线 宽带用户数净增 134 万户,累计达 1.5987 亿,同比上升 5.3%;中国联通方面,1 月中国 联通用户累计到达数为 3.06 亿户,净增数为 54.5 万户,其中,4G 用户净增数为 273.9 万户,累计达 2.73 亿户,同比上升 7.1%,固网宽带用户净增 81.2 万户,累计用户达 8690.7 万户,同比上升 3.57%。总体来看,中国移动虽然用户总数净减,但 4G、5G 用户均在增 长,中国电信用户净增数远小于 5G 用户增长数,中国联通用户净增数也小于 4G 净增用 户数,这表明三大运营商的 2G、3G 用户逐步退网,实现了向 4G\5G 的转移, 同时三大 运营商有限宽带用户均实现正增长,总体运营数据向好。提速降费压力降低,运营商业绩改善。2015 年起政府持续开展网络提速降费工作,大力 推进以光纤和 4G 为代表的高速宽带建设,2015-2020 年国内光纤用户占比从 34%提升至 93%,不断推出推动各种优惠资费方案,2015-2020 年我国固定宽带和手机流量的平均资 费下降超过了 95%。2021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为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提高服务效率,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 10%(2020 年降费 15%),且不再提及 对移动网络和家庭宽带进行提速降费,政策层面对运营商的降费力度进一步缩小,运营 商成本端和收入端有望稳步发展:成本端,随着运营商推进全面数字化转型,加成本端,随着运营商推进全面数字化转型, 加快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严控用户发展成本,2020H1 三大运营商销售费用均下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 2020H1 销售费用分别为 313.5 亿/260.0 亿/148.8 亿,同 比下降 8.68%/11.02%/14.78%,此外,由于 5G 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巨大,为节省投入 运营商之间开展共建共享,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共建共享 5G 网络, 中国移动与中国广电 共同开展 5G 共建共享,建设 700MHz 5G 无线网络,运营商之间合作将有助于降低 5G 网 络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成本,提升网络效益和资产运营效率,达成互利共赢;收入端,随着中央出台新基建相关政策加速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进程,5G 作为“新基建” 之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三大运营商也积极部署 5G 消息产业,未来 5-7 年 5G 消息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3000 亿元,运营商 2021 年1 月运营数据亦表示 5G 用户正大幅逐步增加, 同时由于国家政策对运营商降费幅度压缩,自 2019Q4 以来三大运营商降低流量套餐之间 的价差,提高家庭宽带价格,未来价格有望维稳,随着 5G 渗透率提升,未来运营商整体 ARPU 值有望上升。截至 2020H1,三大运营商移动用户 ARPU 有不同程度的提升,5G 用户 增长带动运营商盈利能力 ARPU 有望迎拐点; EBITDA率2019 年中国移动/联通/电信分别 为 37.4%/35.7%/33.8%,同增 2.3pct/ 3.5pct/ 3.1pct,运营商业绩改善可期。5.2 运营商实施数字化多方面措施,把握市场机遇运营商向数字服务跨越,多方面措施把握机遇。“十四五”重点提出了大数据、软件、信 息通信等产业规划,要求加快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推动 5G 大规模的商用部署,加快全产 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加强数据和网络安全,全面提升数据服务的能力,随 着5G 的大力发展和国家“十四五”规划支持,通信运营商迎来了数字化业务、数字化网 络和数字化生态的战略转型机遇:数字化业务转型方面,随着移动用户渗透率不断提高,运营商业务由量向质要发展,借 力 5G 推动其个人、家庭和政企市场的传统业务产品向高附加值的数字化业务产品升级, 如个人流量业务向内容权益、5G 消息等数字化业务产品发展;在家庭市场推出智能组网、 智慧家庭等数字家庭生态系统,抢占数字家庭市场;在政企市场持续推动“网+云+DICT” 解决方案实现跨越式发展,5G 将推动运营商数字化产品更好地适应当前经济社会数字化 大趋势。中国移动依靠 5G、云和 IDC 作为关键技术,大力进行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全 面实施“5G+”计划,在个人、家庭、政企等市场全面发力,不断推出内容权益、5G 消息、 智能组网、家庭安防、云化政企产品等数字化产品,实现从传统通信服务向高附加值的 数字化服务延伸。 数字化网络转型方面, 受益于 5G、AI、IoT、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融合发 展,运营商将加强 5G、IDC、云等新基建建设,架构网络型基础设施,传统的通信网络向 “云网边融合”云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以中国电信为例,中国电信积极推进 5G+云改, 构建云网融合的基础设施,加快 5G、物联网、IDC 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和建设,加强 AI 等 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打造数字化平台, 加快适应客户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 为网络数字化转型做足准备。数字化生态转型方面,随着传统产业数字化不断升级,5G 正逐步融入各行各业,不断拓 宽垂直行业的场景应用,构筑 5G 数字化生态系统,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运 营商借力 5G 赋能多生态行业。例如,中国联通立足联通医疗云基地强大研发能力与各级医院合作推出 5G 智慧病房,以信息交互平台为基础,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提高就医效率, 实现医护患协同交流,推动智慧医疗应用加速发展;在智慧城市方面为顺德区政府打造 “i 顺德”城市级政务服务 APP,实现了政务业务信息的共享共用,解决了办事慢、办事 难等问题。三大运营商纷纷把握 5G 建设机遇提出数字化转型战略,未来有望实现全面数 字化。6. 十四五倡导双循环,通信锻长板十四五致力于建设强大国内市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倒逼通信产业链自主可控。《十 四五年目标纲要》指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 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重点强 调要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形成全球资源要素强大 引力场,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加快培育参与 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2020 贸易争端加剧下,“双循环”战略全面应对:2020 年“干净网络”等贸易争端加剧, 应对世界多国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供给及需求端设立障碍,中国经济转向国内国际双循 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内循环经济将基于两条脉络展开。脉络一是畅通国内经 济活动的自我循环,使经济锚定于均衡状态;脉络二是进行供给需求双升级,推动经济 高层次发展的进阶之路。内循环将为外循环提高强大支撑,凭借独立的经济实力重塑国 际地位,在参与全球合作中拥有主动权。内循环并非闭关锁国,内循环将助力进一步扩 大开放,高水平开放合作,并助力中国迈向全球价值链上游,引导全球经贸体系重塑, 从而帮助中国在参与全球合作中拥有主动权。5G、云计算、北斗产业链将于双循环中寻找新着力点,加速开启国产替代。5G 为投资内 循环建设重点,元器件方面,供应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国产替代紧急性高,但目前我国 已于政策上对产业进行免税等鼓励,并成立“5G 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加速国产替代步 伐。5G 终端方面,国内 5G 终端设备发展在政策、规模、行业应用等方面具备领先优势, 目前我国自主终端产业体系逐渐完善,具备内循环基础。5G 基础设施方面,建设基本实 现国产化,或成投资内循环重点受益对象。而 5G 内容及应用方面,全球范围内生态割裂, 或制约 5G 内容与应用发展。云计算为科技内循环补短板重点领域,内循环助力云计算产 业链升级。IDC 方面,美国清洁网络五大措施限制我国云厂商,倒逼云计算产业扩大内 循环。我国云计算与美国仍存在较大差距,且目前我国 IDC 数量与流量的激增尚不匹配, 内循环将促进科技补短板,IDC 领域有望成为建设重点。交换机方面,目前市场份额落 后,但已具备自主可控能力,为内循环提供保障。光模块方面,我国在光通信领域的光 芯片及组件等细分领域对外依赖度较高,外部贸易争端或影响产业发展,内循环受限, 目前国内企业正加速布局芯片研发。服务器方面,我国服务器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国产替代推动下优势企业浪潮、联想等强势出海,当前除核心芯片之外,我国服务器零 部件国产化率已经超过 60%。北斗内循环驱动技术产品升级,叠加一带一路政策扶持, 推动外循环发展。北斗产业链内循环的形成推动了国产技术、产品的升级,建立了成熟 的北斗系统,进而驱动北斗产业的外循环。《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2019》显示,在全球 100 多个国家已在使用中国卫星导航产品,其中 “一带一路”沿线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已落地北斗相关应用与产品。在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阿拉伯 等多个“一带一路”国家,在农业、警务、车辆、灾害监测、测绘等多个领域,北斗系 统已落地大量相关应用。7. 以史为鉴,历届两会及五年规划实施有 力,通信发展可期两会提案办理概率接近 90%,多项政策措施出台助力提案及建议真实落地,2021 数字中 国等建设提案有望带来切实措施利好通信产业。历年两会提案落实程度较高,根据中央 人民政府数据,2020 年国务院部门牵头办理代表建议 8108 件,办理委员提案 4115 件, 分别占建议提案总数的 88.3%、84.9%。同时,各部门共采纳代表委员意见建议约 3700 条,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约 1500 项。历年来两会议案落实维持高占比,均保持近 90%比例, 故而 2021 两会对数字中国建设、新基建等方面提议也将大概率有力落实,利好通信产业 链。同时,历年五年规划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有望高概率完成,新基建等规划为通信在未 来五年带来助力。十一五至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实现 2010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一番;十二五期间实现 GDP 年均增长 7%的目标且 达到 7.8%;十三五期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 101.6 万亿元, 相较于 2010 年 41.3 万亿元同增 146%;2020 年全国居民均收入为 32189 元,相较于 2010 年全国居民人均收入 12520 元同增 157%,超额完成任务,且大战略任务和 165 项重大工 程项目全面落地见效。故十四五规划也将促进新基建、数字化等建设,为通信行业带来 发展契机。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