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8年中国建筑陶瓷行业前景研究报告使民心一

2018年中国建筑陶瓷行业前景研究报告

中商情报网讯:建筑陶瓷是用于建筑物饰面、建筑构件的陶瓷制品,具体可分为陶瓷砖、陶瓷薄砖、陶瓷薄板、建筑琉璃制品、饰面瓦和陶管等产品。近年来, 在城镇化加速、装修装饰需求向高端发展的推动下,中国陶瓷砖产量在较高基数上继续提升。数据显示,2010-2017年,我国陶瓷砖产量从75.8亿平方米增长到114.6亿平方米,八年间产量增长了38.8亿平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1%。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8-11-14 08:43

金丝笼

2021-2025年中国陶瓷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当前,政策对瓷砖的种类、装运能力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小型企业品种较少,装运能力不强而被市场淘汰。而且公司由于其综合实力强,在地产商的投标中容易获得装修工程瓷砖大订单。与此同时,房地产行业也开始向头部企业集中,小地产企业被淘汰。与恒大、万科、碧桂园等大型地产商相比,精装修比例已经接近100%,华润、绿城、金地等地产商精装修比例也超过50%。这种领先的开发商材料选择的品牌化趋势日益明显,瓦片龙头企业也从下游需求的转变中获益。产业集中度提高,推动瓷砖行业集中度提高。精装修和旧改的推进,有望快速释放B端需求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集中,房地产企业数量减少,房地产龙头企业规模扩大。地产商对于地砖供应商的选择仅限于地砖行业的龙头和龙头企业,而且每个地产商选择的供应商数量有限,龙头企业和龙头企业都会从中受益。房地产集中程度的持续提升及全装修政策的推行,加速了建陶业的洗牌,产业集中程度和品牌集中程度将进一步提高,一线品牌和高端品牌瓷砖企业的市场份额将得到提升,而小型企业则将受到挤压。从2019年开始,为了进一步释放B端需求,国家多次强调了旧改对改善民生、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并已在2020年启动了105个试点小区的改造。据预测,到2020年,全国共有老旧小区约16万个,涉及居民4200万户,建筑面积约40亿平方米,改造投资总额预计高达4万亿元,按5年改造周期计算,每年可带来8000亿元的投资,空间很大。假定50%的老旧小区住户愿意进行入户装修,测算旧改可提振瓷砖需求约5.1%,若考虑电梯、停车储藏室等基础设施升级,旧改对B端瓷砖需求的提振作用更大。考虑到旧改同样可以通过政府或小区物业统一采购,我们认为旧改同样可以放大企业的渠道优势,形成规模效应。精装修和旧改的推进,有望快速释放B端需求,并通过集中采购形成规模效应,使具有B端渠道优势的龙头企业成长迎来拐点,且单位成本和形成规模优势明显降低。从中长期来看,环保升级、行业并购或促使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而对地产翻新的需求将支撑中长期瓷砖需求的增长,从而使行业格局在中期和长期保持良好。2020年137家企业退出行业伴随着环境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强,各大瓷砖生产企业也加大了环保工艺和治理的投入,一些生产不达标的工厂在政策法规的督促下,被关停整改。再加上需求也在下滑,部分企业的生存空间缩小,甚至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有所减少,2020年137家企业退出行业。环境与市场因素造成的优胜劣汰,使产业集中于头部企业。龙头企业规模逆势扩张,行业下行加速上扬,市占率持续上升。环境改善,小型企业成本上升或减少。建筑陶瓷行业属于传统产业,污染严重,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是国家重点监管对象。在能源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颗粒物等污染物,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作为陶瓷工业发达的佛山市,初步统计2017年陶瓷行业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占全市工业企业排放量的24%、30%和32%。近几年环保控制措施不断加强,2017年修订后的《陶瓷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对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全面收严,对陶瓷企业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政策推行全装修,精装房成潮流预期在今后几年内,二次装修需求将进一步增长,给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政策推行全装修,精装房成潮流。建筑行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装修成品房建筑面积达到30%。各地也出台了相应的“全装修”地方政策,其中海南、湖北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全装修。据预测,到2020年,精装修比例将超过80%,5年内大中城市将告别毛坯房。精装修渗透率提升,头部企业将大干一场,由于环境保护,质量标准统一,安全隐患少,节省消费者时间精力等特点,精装修的普及程度逐步提高。2017年,精装修住宅新开工面积25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9.9%,渗透率达到27.5%,同比提高约7.5个百分点。而且目前约60%的精装房参与者都是Top30地产企业,腰部企业的参与热情虽高,但还未全面发力。鉴于居民时间碎片化和购房者对装修质量要求的提高,我们保守估计,2019年精装房新开盘量将同比增长30%以上,从而使渗透率提高约4-5个百分点,而在未来5年内,更多中档房地产企业将参与精装房开发浪潮,B端流量逐渐增加,建陶消费趋于集中。一个平均面积为80平米的精装房,地面60%,墙面20%用瓷砖铺设。而据我们估算,精装房的增量带来了每年7040万平方米的瓷砖需求,新增产值在30亿元以上,而这个入口的需求还在加速。假定增量为10个地砖企业所占,则各地砖企业平均每年增量超过700万平米,相当于某地砖企业2020年建陶需求增长10.7%左右。精装化瓷砖用量指数级增长来临时在毛坯房占主导地位的时代,由于瓷砖使用量不多,不设开办者瓷砖供应商准入门槛,导致一些大型开发商合作的瓷砖企业平均超过10家。当精装化瓷砖用量指数级增长来临时,集采模式的到来将导致战略合作供应商数量的急剧下降(一般为5-7家或更少),从而使龙头企业优势迅速扩大,从而B端增量不会均匀地流向所有企业。除了销售增长之外,预计精装房的普及有望放大瓷砖行业的规模效应。根据以上假设,2020年万科、碧桂园、恒大精装房平均新开盘28万套,则三家地产龙头企业2020年精装房平均采购面积约2500万平方米,而各大中城市集采的瓷砖品种一般在5个左右,则每一规格瓷砖平均年需求500万平米。所以我们估计,只要获得1-2家头部企业的精装房订单,就可以把生产线更换成15,000平米/天或以上的生产线,而目前行业内一般单线规模不到10,000平米/天。结果,一旦企业形成规模效应,单位成本就会明显下降,规模效应进一步增强。精装本挤压小企业空间,优选头部公司。库存房时代,二次装修释放新需求增长的需求处于底部,并将逐步进入释放阶段。尽管对瓷砖的总需求会随着房地产业的状况而波动,但从产量上看,瓷砖的产量已经在100亿平米左右了。制砖业的总产量已从2016年创纪录的102.6亿平方米降至2020年的91.9亿平方米,尽管2019年整体产量仍将下降,但整体仍将保持高位。尤其是随着前期房地产销售中堰塞湖积聚,房产竣工面积的改善将逐步带动瓷砖需求进一步集中释放。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1.3%,降幅进一步收窄。在完成面积增长速度有所提高的情况下,瓷砖需求也将进入底部回升。库存房时代,二次装修释放新的需求。到2020年底,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170.56亿平方米。一些二线城市已经进入了存量房时代,二次装修需求也逐渐显现。伴随着存量房装修耐用年限的到来,以及二手房市场的持续发展,大量房屋的二次装修需求将逐渐释放。国内80年代建成的首批商品房,按房屋翻新周期为10-15年计算,存在着巨大的旧房翻新装修需求。我国房地产市场上2008年二次装修瓷砖消费量仅占18%,到2017年,这一比例上升至30.2%。中央出台深化工业污染治理法规政策,小企业面临淘汰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深化工业污染治理的法规政策,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强对散乱污企业的综合整治。环境保护成了门槛,小企业面临淘汰。部分小型企业环境保护设施不完善,不达标,导致环保趋严后成本上升,甚至被迫停产,像一些规模以上企业一样。中型企业

2021-2027年中国陶瓷市场调查与投资战略报告

报告格式:纸质版 电子版 纸质+电子版出品单位:智研咨询2018年我国陶瓷砖出口下滑态势继续延续,全年陶瓷砖出口39.86亿美元,同比下降9.94%。2019年1-9月中国陶瓷产品出口量增长,2019年7月中国陶瓷产品出口量为208.8万吨,同比下降2.7%,2019年8月中国陶瓷产品出口量为186.7万吨,同比下降16.2%,2019年9月中国陶瓷产品出口量为174.8万吨,同比增长13.3%,2019年9月中国陶瓷产品出口金额为2205.5百万美元,同比下降18%。2019年1-9月中国陶瓷产品出口数量及增长情况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陶瓷市场调查与投资战略报告》共十三章。首先介绍了中国陶瓷行业市场发展环境、陶瓷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陶瓷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陶瓷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陶瓷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陶瓷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陶瓷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中国陶瓷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报告目录:第.一章 陶瓷行业发展综述1.1 陶瓷与陶瓷产业1.1.1 陶瓷的概述1.1.2 陶瓷工业概述1.1.3 陶瓷生产概述1.2 陶瓷的分类1.2.1 按花面装饰划分1.2.2 按用途划分1.2.3 按工艺划分1.3 陶瓷主要产品介绍1.3.1 日用陶瓷1.3.2 建筑陶瓷1.3.3 特种陶瓷1.3.4 新型陶瓷1.4 陶瓷业的发展史1.4.1 陶文化的发展1.4.2 中国陶瓷业的发展历程1.4.3 历代陶瓷的特点分析第二章 中国陶瓷行业发展环境分析2.1 经济环境分析2.1.1 国家宏观经济环境2.1.2 行业宏观经济环境2.2 政策环境分析2.2.1 行业法规及政策2.2.2 行业发展规划2.3 技术环境分析2.3.1 主要生产技术分析2.3.2 技术发展趋势分析第三章 国际陶瓷行业发展分析及经验借鉴3.1 全球陶瓷市场总体情况分析3.1.1 全球陶瓷市场结构3.1.2 全球陶瓷行业发展分析3.1.3 全球陶瓷行业竞争格局3.2 美国陶瓷行业发展经验借鉴3.2.1 美国陶瓷行业发展历程分析3.2.2 美国陶瓷行业市场现状分析3.2.3 美国陶瓷行业发展趋势预测3.2.4 美国陶瓷行业对中国的启示3.3 日本陶瓷行业发展经验借鉴3.3.1 日本陶瓷行业发展历程分析3.3.2 日本陶瓷行业市场现状分析3.3.3 日本陶瓷行业发展趋势预测3.3.4 日本陶瓷行业对中国的启示3.4 意大利陶瓷行业发展经验借鉴3.4.1 意大利陶瓷行业发展历程分析3.4.2 意大利陶瓷行业市场现状分析3.4.3 意大利陶瓷行业发展趋势预测3.4.4 意大利陶瓷行业对中国的启示第四章 陶瓷细分市场发展分析4.1 建筑陶瓷4.1.1 建筑陶瓷市场概况4.1.2 建筑陶瓷所属行业出口情况分析2019年1-9月中国陶瓷产品出口金额及增长情况4.1.3 我国建筑陶瓷市场需求分析4.1.4 建筑陶瓷成套技术装备现状4.1.5 建筑陶瓷的发展趋势4.1.6 建筑陶瓷企业品牌提升状况分析4.2 卫浴陶瓷4.2.1 中国卫生陶瓷制品行业概况4.2.2 全球最新的六大卫浴潮流趋势4.2.3 中国卫生陶瓷行业现状和增长机会4.2.4 我国卫生陶瓷生产情况4.2.5 陶瓷卫浴技术状况解析4.2.6 卫浴产品品牌市场份额分析4.3 日用陶瓷4.3.1 日用陶瓷制品行业概况4.3.2 中国日用陶瓷制品制造行业规模4.3.3 现代日用陶瓷市场浅析4.3.4 潮州日用陶瓷企业发展瓶颈评析4.3.5 日用陶瓷企业营销问题与解决对策4.4 特种陶瓷4.4.1 我国特种陶瓷业发展概况4.4.2 特种陶瓷最新应用研究动态4.4.3 我国特种陶瓷市场需求状况分析4.4.4 特种陶瓷发展重点产品4.4.5 特种陶瓷企业区域分布4.4.6 纳米陶瓷及其应用前景4.5 艺术陶瓷4.5.1 中国艺术陶瓷行业概况4.5.2 我国艺术陶瓷消费成为市场主流4.5.3 我国艺术陶瓷所属行业出口情况4.5.4 我国现代陶瓷艺术发展中的误区4.6 新型陶瓷产品4.6.1 陶瓷纤维发展的现状与趋势4.6.2 新型电子陶瓷材料发展动向4.6.3 新型陶瓷刀具发展现状与前景4.6.4 陶晶健康饭煲成消费主流第五章 陶瓷原材料及装备市场分析5.1 陶瓷原料5.1.1 我国陶瓷原料概述5.1.2 新型陶瓷原料介绍5.1.3 广东省陶瓷原料的资源分布概况5.1.4 广东陶瓷原料企业经营状况分析5.1.5 东南亚陶瓷等原料分布情况5.2 陶瓷颜料5.2.1 中国颜料业需求分析5.2.2 建筑卫生陶瓷色料简述5.2.3 陶瓷墙地砖新原料研发状况分析5.2.4 我国新纳米陶瓷涂料原材料研发状况5.3 陶瓷釉料5.3.1 我国建陶卫陶釉料技术工艺发展综述5.3.2 利用废瓷片生产釉料5.3.3 陶瓷色釉料出口退税情况分析5.4 陶瓷装备5.4.1 中国陶瓷装备业的现状和出路分析5.4.2 中国现代建筑陶瓷机械装备业概述5.4.3 我国陶机色釉料产业强力挺进国际市场5.4.4 陶瓷业装备发展趋势预测第六章 陶瓷制造业关联产业分析6.1 房地产所属行业发展分析6.1.1 201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整体情况6.1.2 2019年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动情况6.1.3 2019年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6.1.4 2019年中国住房的景气指数情况6.1.5 2019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6.1.6 2019年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6.1.7 2019年中国住房消费趋势分析6.2 建筑装饰所属行业发展分析6.2.1 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历程6.2.2 中国建筑装饰行业产值统计6.2.3 中国建筑装饰细分市场产值6.2.4 中国建筑装修行业特点分析6.2.5 中国建筑装饰企业资质分析第七章 陶瓷所属行业进出口结构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7.1 陶瓷所属行业进出口市场分析7.1.1 陶瓷所属行业进出口综述1、中国陶瓷进出口的特点分析2、中国陶瓷进出口地区分布状况3、中国陶瓷进出口的贸易方式及经营企业分析4、中国陶瓷进出口政策与国际化经营7.1.2 陶瓷所属行业出口市场分析1、2018-2019年行业出口整体情况2、2018-2019年行业出口总额分析3、2018-2019年行业出口产品结构7.1.3 陶瓷所属行业进口市场分析1、2018-2019年行业进口整体情况2、2018-2019年行业进口总额分析3、2018-2019年行业进口产品结构7.2 中国陶瓷出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7.2.1 中国陶瓷出口面临的挑战7.2.2 陶瓷行业进出口前景7.2.3 陶瓷行业进出口发展建议第八章 陶瓷市场竞争格局及集中度分析8.1 陶瓷行业国际竞争格局分析8.1.1 国际陶瓷市场发展状况8.1.2 国际陶瓷市场竞争格局8.1.3 国际陶瓷市场发展趋势分析8.1.4 国际陶瓷重点企业竞争力分析8.2 陶瓷行业国内竞争格局分析8.2.1 国内陶瓷行业市场规模分析8.2.2 国内陶瓷行业竞争格局分析8.2.3 国内陶瓷行业竞争力分析8.3 陶瓷行业集中度分析8.3.1 企业集中度分析8.3.2 区域集中度分析8.3.3 市场集中度分析第九章 陶瓷行业区域市场分析9.1 行业总体区域结构特征分析9.1.1 行业区域结构总体特征9.1.2 行业区域分布特点分析9.1.3 行业规模指标区域分布分析9.1.4 行业企业数的区域分布分析9.2 华东地区陶瓷行业发展分析9.2.1 行业发展现状分析9.2.2 市场规模情况分析9.2.3 市场区域分布情况9.2.4 行业发展前景预测9.3 华南地区陶瓷行业发展分析9.3.1 行业发展现状分析9.3.2 市场规模情况分析9.3.3 市场区域分布情况9.3.4 行业发展前景预测9.4 华中地区陶瓷行业发展分析9.4.1 行业发展现状分析9.4.2 市场规模情况分析9.4.3 市场区域分布情况9.4.4 行业发展前景预测9.5 华北地区陶瓷行业发展分析9.5.1 行业发展现状分析9.5.2 市场规模情况分析9.5.3 市场区域分布情况9.5.4 行业发展前景预测9.6 东北地区陶瓷行业发展分析9.6.1 行业发展现状分析9.6.2 市场规模情况分析9.6.3 市场区域分布情况9.6.4 行业发展前景预测9.7 西部地区陶瓷行业发展分析9.7.1 行业发展现状分析9.7.2 市场规模情况分析9.7.3 市场区域分布情况9.7.4 行业发展前景预测第十章 中国陶瓷行业生产企业经营分析10.1 广东四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1.1 企业发展概况10.1.2 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0.1.3 企业产品结构分析10.1.4 企业技术水平分析10.1.5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0.1.6 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10.1.7 企业优势与劣势分析10.1.8 企业未来发展战略分析10.2 广东长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2.1 企业发展概况10.2.2 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0.2.3 企业产品结构分析10.2.4 企业技术水平分析10.2.5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0.2.6 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10.2.7 企业优势与劣势分析10.2.8 企业未来发展战略分析10.3 福建冠福家用股份有限公司10.3.1 企业发展概况10.3.2 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0.3.3 企业产品结构分析10.3.4 企业技术水平分析10.3.5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0.3.6 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10.3.7 企业优势与劣势分析10.3.8 企业未来发展战略分析10.4 江苏高淳陶瓷实业有限公司10.4.1 企业发展概况10.4.2 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0.4.3 企业产品结构分析10.4.4 企业技术水平分析10.4.5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0.4.6 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10.4.7 企业优势与劣势分析10.4.8 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10.5 重庆四维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5.1 企业发展概况10.5.2 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0.5.3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0.5.4 企业优势与劣势分析10.5.5 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10.6 鹏丽陶瓷有限公司10.6.1 企业发展概况10.6.1 企业优势与劣势分析10.6.3 企业发展战略分析10.7 上海斯米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10.7.1 企业发展概况10.7.2 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0.7.3 企业产品结构分析10.7.4 企业技术水平分析10.7.5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0.7.6 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10.7.7 企业优势与劣势分析10.7.8 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10.8 山东江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0.8.1 企业发展概况10.8.2 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0.8.3 企业产品结构分析10.8.4 企业技术水平分析10.8.5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0.8.6 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10.8.7 企业优势与劣势分析10.8.8 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10.9 广东东方锆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9.1 企业发展概况10.9.2 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0.9.3 企业产品结构分析10.9.4 企业技术水平分析10.9.5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0.9.6 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10.9.7 企业优势与劣势分析10.9.8 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10.10 成都旭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10.10.1 企业发展概况10.10.2 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0.10.3 企业产品结构分析10.10.4 企业技术水平分析10.10.5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0.10.6 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10.10.7 企业优势与劣势分析10.10.8 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10.11 淄博人立实业有限公司10.11.1 企业发展概况10.11.2 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0.11.3 企业产品结构分析10.11.4 企业技术水平分析10.11.5 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10.11.6 企业优势与劣势分析10.11.7 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第十一章 2021-2027年陶瓷行业前景及趋势预测11.1 2021-2027年陶瓷市场发展前景11.1.1 陶瓷市场发展潜力11.1.2 陶瓷市场发展前景展望11.1.3 陶瓷细分行业发展前景分析11.2 2021-2027年陶瓷市场发展趋势预测11.2.1 陶瓷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技术发展趋势分析2、产品发展趋势分析11.2.2 陶瓷行业市场规模预测1、陶瓷行业市场规模预测2、艺术陶瓷市场规模预测11.2.3 陶瓷行业细分市场发展趋势预测第十二章 2021-2027年陶瓷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防范12.1 中国陶瓷行业投资特性分析12.1.1 陶瓷行业进入壁垒分析12.1.2 陶瓷行业盈利模式分析12.1.3 陶瓷行业盈利因素分析12.2 中国陶瓷行业投资情况分析12.2.1 陶瓷行业总体投资及结构12.2.2 陶瓷行业投资规模情况12.2.3 陶瓷行业投资项目分析12.3 中国陶瓷行业投资风险12.3.1 陶瓷行业供求风险12.3.2 陶瓷行业关联产业风险12.3.3 陶瓷行业政策风险12.3.4 陶瓷行业竞争风险12.3.5 陶瓷行业其他风险12.4 陶瓷行业投资机会12.4.1 产业链投资机会12.4.2 细分市场投资机会12.4.3 重点区域投资机会12.4.4 陶瓷行业投资机遇第十三章陶瓷行业发展战略研究()13.1 陶瓷行业发展战略研究13.1.1 战略综合规划13.1.2 技术开发战略13.1.3 业务组合战略13.1.4 区域战略规划13.1.5 产业战略规划13.1.6 营销品牌战略13.1.7 竞争战略规划13.2 对中国陶瓷品牌的战略思考13.2.1 陶瓷品牌的重要性13.2.2 陶瓷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13.2.3 陶瓷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13.2.4 中国陶瓷企业的品牌战略13.2.5 陶瓷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13.3 陶瓷行业经营策略分析13.3.1 陶瓷市场细分策略13.3.2 陶瓷市场创新策略13.3.3 品牌定位与品类规划13.3.4 陶瓷新产品差异化战略13.4 陶瓷行业投资战略研究13.4.1 2019年陶瓷行业投资战略13.4.2 2021-2027年陶瓷行业投资战略13.4.3 2021-2027年细分行业投资战略()图表目录:图表 2015-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图表 陶瓷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图表 陶瓷行业主要技术标准图表 2015-2019年中国艺术陶瓷行业收入规模情况图表 2019年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图表 2019年陶瓷出口前十大省份图表 2015-2019年中国陶瓷出口贸易增长情况图表 2015-2019年中国陶瓷制品制造行业销售收入增长趋势图图表 2015-2019年中国陶瓷制品制造行业利润总额增长趋势图图表 2015-2019年中国陶瓷制品制造行业毛利率增长趋势图图表 2015-2019年中国陶瓷制品行业区域结构分析图表 2015-2019年中国陶瓷陶瓷制品制造行业主营收入的区域分布分析图表 2015-2019年中国陶瓷陶瓷制品制造行业主营成本的区域分布分析图表 2015-2019年中国陶瓷陶瓷制品制造行业企业数的区域分布分析图表 2015-2019年华东地区陶瓷制品制造行业主营收入分析图表 2015-2019年华东地区陶瓷制品制造行业主营收入区域分布图表 2015-2019年华南地区陶瓷制品制造行业主营收入分析图表 2015-2019年华南地区陶瓷制品制造行业主营收入区域分布图表 2015-2019年华中地区陶瓷制品制造行业主营收入分析图表 2015-2019年华中地区陶瓷制品制造行业主营收入区域分布图表 2015-2019年华北地区陶瓷制品制造行业主营收入分析图表 2015-2019年华北地区陶瓷制品制造行业主营收入区域分布图表 2015-2019年东北地区陶瓷制品制造行业主营收入分析图表 2015-2019年东北地区陶瓷制品制造行业主营收入区域分布图表 2015-2019年西南地区陶瓷制品制造行业主营收入分析图表 2015-2019年西南地区陶瓷制品制造行业主营收入区域分布更多图表见正文......

独乐其志

建筑陶瓷产业链分析、竞争格局及技术发展趋势预测(附报告目录)

建筑陶瓷产业链分析、竞争格局及技术发展趋势预测(附报告目录)建筑陶瓷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为国民经济和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长期以来,行业整体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存在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创新不足、企业平均规模小等问题,制约行业进一步健康发展。1、建筑陶瓷行业产业链分析(1)产业链结构分析陶瓷制品主要以高岭土、石英、氧化铝、粘土、砂石等矿产为原材料,以液化石油气等能源为燃料。下游销售渠道方面,国内外连锁商超、百货商场、装修装饰市场、工艺品市场及代理商的发展对陶瓷行业具有一定影响。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6年建筑陶瓷行业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建筑陶瓷行业产业链结构图资料来源:普华有策(2)主要环节的增值空间我国建筑陶瓷市场的需求依然很大,其未来的发展不可估量。未来建筑陶瓷下游行业发展对建筑陶瓷的需求前景十分看好。随着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建筑陶瓷市场需求也与日俱增。未来随着建筑陶瓷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产品在国内的大范围推广,建筑陶瓷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建筑陶瓷产业附加值提升空间广阔。(3)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建筑陶瓷市场发展影响因素很多,但建筑陶瓷产品上游原料市场发展因素和下游行业市场需求因素的的影响最大。上游原料产品市场发展因素直接影响到建筑陶瓷生产成本,间接影响到建筑陶瓷市场发展的变动,从而影响建筑陶瓷厂家利润空间。建筑陶瓷在下游行业需求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建筑陶瓷市场发展空间,影响建筑陶瓷行业发展前景。预计未来几年,建筑陶瓷上下游行业的发展仍然对建筑陶瓷产业发展影响很大,2020-2026年,随着建筑陶瓷原料产品市场价格的上涨,建筑陶瓷生产成本提高,随着下游市场需求的扩大,我国建筑陶瓷销量将猛增。总体来说,我国建筑陶瓷产业发展前景良好。2、全球市场格局在全球陶瓷市场上,陶瓷制品的需求呈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欧美国家更注重陶瓷制品的色彩、造型、安全和环保等性能;中国则更侧重于陶瓷制品的花色、文化内涵和实用性能。基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活水平、文化背景、艺术审美观等方面的差异,市场上单一陶瓷品种难以满足不同地域的需求,也早就了不同地区的行业企业具有各自不同的竞争优势。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陶瓷产品进口国,中国是美国陶瓷进口的最大来源国,2019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陶瓷约占美国陶瓷进口总额的35%。欧盟是全球第二大陶瓷进口市场,中国是欧盟最大的陶瓷进口来源国,欧盟2019年从中国进口陶瓷约占欧盟陶瓷进口总额的41%。日用陶瓷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生活用品,相比塑料、金属等日用品具有安全、卫生、易于洗涤、热稳定性好等优点。3、建筑陶瓷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开发、应用新的坯料、釉料等材料的能力和研发新的生产工艺的能力决定了高品质建筑陶瓷生产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是衡量建筑陶瓷企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熔块、有机硅憎水剂等新型胚体辅料、釉料辅料的成功开发,许多新的坯料、釉料配方成为可能,大大促进了国内高品质建筑陶瓷企业推出新产品的频率。近年来喷墨打印、大规格成型等工艺随着相关设备的逐渐推广而得到了广泛应用,高品质建筑陶瓷的生产企业不但较快掌握了这些新工艺并运用到生产当中,还将其与传统的甩釉工艺、丝网印刷、辊筒印刷工艺结合起来,推出了设计新颖、装饰效果丰富的新款式建筑陶瓷产品。在开发、应用新工艺的同时,国内高品质建筑陶瓷企业的生产设备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也不断提升,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降低了管理难度和劳动力成本。目前,已经出现结合数码喷釉设备和数码喷粉(干粒)设备的趋势,全数码施釉线正在变成现实,不仅将大大节约生产成本,还能够大幅度减少了占地面积。随着国内建筑陶瓷行业向着节能生产、清洁生产方式转变,高品质建筑陶瓷的生产企业开始使用更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节能减排改造,以帮助企业在行业整体转型升级中占得先机。在原辅料和能源环节,代表性的改造包括节能型球磨机的应用、采用洁净液体和气体燃料作为能源、窑车窑具轻型化等。在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涵盖压机伺服驱动改造、干燥炉多层化改造、窑炉程序智能化改造、余热利用改造等。通过这些技术,高品质建筑陶瓷企业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和排放,向更高的节能、清洁生产目标迈进。报告目录:第一章 建筑陶瓷市场概述第一节产品定义第二节产品用途第三节 建筑陶瓷市场特点分析一、产品特征二、价格特征三、渠道特征四、购买特征五、行业消费特征六、行业产品结构特征第四节行业发展周期特征分析第五节 建筑陶瓷产业链分析一、建筑陶瓷行业经济特性二、建筑陶瓷主要细分行业三、建筑陶瓷产业链结构分析1、建筑陶瓷产业链构成2、上下游行业关联度分析第六节 我国建筑陶瓷行业商业模式分析第二章 2020年中国建筑陶瓷行业发展环境分析第一节 经济发展环境分析一、中国GDP增长情况分析二、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三、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分析五、居民消费价格变化分析第二节 建筑陶瓷行业政策环境分一、行业监管管理体制一、行业政策要素分析二、行业相关政策规范三、行业相关政策及规划四、政策环境对行业的作用及影响第三节 建筑陶瓷行业产业环境分析一、行业发展概况二、行业发展现状第四节 建筑陶瓷行业社会环境发展分析一、社会环境组成及结构分析二、社会环境对行业的作用及影响第五节 建筑陶瓷行业技术环境分析一、国际技术发展趋势二、国内技术水平现状三、科技创新主攻方向第三章 中国建筑陶瓷“十四五”发展预判第一节 “十三五”建筑陶瓷行业发展回顾一、“十三五”建筑陶瓷行业运行情况二、“十三五”建筑陶瓷行业发展特点第二节 建筑陶瓷行业“十四五”总体规划预判一、建筑陶瓷行业“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二、建筑陶瓷行业“十四五”规划重点内容三、建筑陶瓷行业“十四五”规划热点问题四、建筑陶瓷行业“十四五”规划政策保障第四章 建筑陶瓷行业发展状况分析第一节 国外建筑陶瓷行业发展分析一、全球市场格局二、国外技术动态三、全球市场竞争格局四、国外经验借鉴第三节 建筑陶瓷行业发展驱动因素分析一、建筑陶瓷行业的长期增长性二、政府建筑陶瓷政策的变动三、建筑陶瓷全球化影响第五章 中国建筑陶瓷市场综述第一节 2020年中国建筑陶瓷市场规模分析第二节 中国建筑陶瓷产业产量分析及预测一、建筑陶瓷产业总体产能规模二、建筑陶瓷生产区域分布三、2020年总产量四、2020年消费情况第三节 中国建筑陶瓷价格趋势分析一、中国建筑陶瓷当前市场价格及分析二、影响建筑陶瓷价格因素分析三、2021-2026年中国建筑陶瓷价格走势预测第四节 2016-2020年建筑陶瓷行业不同规模企业财务状况分析一、2016-2020年建筑陶瓷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人均指标分析二、2016-2020年建筑陶瓷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三、2016-2020年建筑陶瓷行业不同规模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四、2016-2020年建筑陶瓷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第六章 中国建筑陶瓷行业进出口市场情况分析 第一节 2020年中国建筑陶瓷行业进出口量分析一、2020年中国建筑陶瓷行业进口分析二、2020年中国建筑陶瓷行业出口分析第二节 2021-2026年中国建筑陶瓷行业进出口市场预测分析一、2021-2026年中国建筑陶瓷行业进口预测二、2021-2026年中国建筑陶瓷行业出口预测第三节 影响进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分析第七章 “十四五”时期建筑陶瓷行业区域格局发展分析第一节 长三角经济带建筑陶瓷行业市场分析一、区域主要政策二、市场供需格局三、行业趋势预测第二节 珠三角经济带建筑陶瓷行业市场分析一、区域主要政策二、市场供需格局三、行业趋势预测第三节 环渤海经济圈建筑陶瓷行业市场分析一、区域主要政策二、市场供需格局三、行业趋势预测第八章 中国七大区域建筑陶瓷行业市场分析预测第一节 华北地区一、区域政策分析二、市场供需格局三、区域发展形势第二节 华东地区一、区域政策分析二、市场供需格局三、区域发展形势第三节 华中地区一、区域政策分析二、市场供需格局三、区域发展形势第四节 华南地区一、区域政策分析二、市场供需格局三、区域发展形势第五节 西南地区一、区域政策分析二、市场供需格局三、区域发展形势第六节 西北地区一、区域政策分析二、市场供需格局三、区域发展形势七、东北地区一、区域政策分析二、市场供需格局三、区域发展形势第九章 2016-2020年建筑陶瓷产业渠道分析第一节 2016-2020年国内建筑陶瓷产品的经销模式第二节 建筑陶瓷行业国际化营销模式分析第三节 2016-2020年国内建筑陶瓷产品生产及销售投资运作模式分析一、国内生产企业投资运作模式二、国内营销企业投资运作模式三、外销与内销优势分析第十章 中国建筑陶瓷行业产业链分析第一节 建筑陶瓷行业产业链分析一、产业链结构分析二、主要环节的增值空间三、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第二节 建筑陶瓷上游行业分析一、建筑陶瓷成本构成二、2016-2020年上游行业发展现状三、2021-2026年上游行业发展趋势四、上游行业对建筑陶瓷行业的影响第三节 建筑陶瓷下游行业分析一、建筑陶瓷下游行业分布二、2016-2020年下游行业发展现状三、2021-2026年下游行业发展趋势四、下游需求对建筑陶瓷行业的影响第十一章 2016-2020年中国建筑陶瓷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第一节 行业总体市场竞争状况分析一、建筑陶瓷行业不同市场竞争结构特点二、建筑陶瓷行业企业竞争比较分析三、建筑陶瓷行业企业间竞争格局分析四、建筑陶瓷行业集中度分析五、建筑陶瓷行业SWOT分析第二节 建筑陶瓷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一、国内外企业建筑陶瓷竞争分析二、中国建筑陶瓷市场竞争分析三、国内主要建筑陶瓷企业动向第三节 建筑陶瓷行业竞争结构分析一、现有企业间竞争二、潜在进入者分析三、替代品威胁分析四、供应商议价能力五、客户议价能力第四节 建筑陶瓷企业国际竞争力比较一、生产要素二、需求条件三、支援与相关产业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五、政府的作用第五节 建筑陶瓷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一、建筑陶瓷行业集中度分析二、建筑陶瓷行业竞争程度分析第六节 2021-2026年建筑陶瓷行业竞争策略分析一、2021-2026年建筑陶瓷行业竞争格局展望二、2021-2026年建筑陶瓷行业竞争策略分析第十二章 中国建筑陶瓷行业重点企业分析第一节 企业一一、公司概况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三、企业成长性分析四、企业经营能力分析五、企业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分析六、企业成本费用构成情况七、企业竞争力分析八、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第二节 企业二一、公司概况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三、企业成长性分析四、企业经营能力分析五、企业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分析六、企业成本费用构成情况七、企业竞争力分析八、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第三节 企业三一、公司概况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三、企业成长性分析四、企业经营能力分析五、企业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分析六、企业成本费用构成情况七、企业竞争力分析八、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第四节 企业四一、公司概况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三、企业成长性分析四、企业经营能力分析五、企业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分析六、企业成本费用构成情况七、企业竞争力分析八、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第五节 企业五一、公司概况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三、企业成长性分析四、企业经营能力分析五、企业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分析六、企业成本费用构成情况七、企业竞争力分析八、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第十三章 2021-2026中国建筑陶瓷未来前景及发展预测第一节 当前行业存在的问题第二节 行业竞争状况分析第三节 行业发展前景分析第四节 2021-2026年建筑陶瓷发展趋势预测第五节 建筑陶瓷行业发展趋势对建筑陶瓷原材料影响分析第十四章 “十四五”期间建筑陶瓷行业投资预测第二节 2021-2026年中国建筑陶瓷行业市场发展趋势预测一、2021-2026年行业需求预测二、2021-2026年行业供给预测三、2021-2026年中国建筑陶瓷行业市场价格走势预测第三节 2021-2026年中国建筑陶瓷技术发展趋势预测一、产品发展新动态二、产品技术新动态三、产品技术发展趋势预测一、“十四五”建筑陶瓷发展分析二、“十四五”建筑陶瓷行业技术开发方向三、总体行业“十四五”整体规划及预测第四节 “十四五”产业结构发展预测一、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政策分析二、产业结构调整中消费者需求的引导因素三、中国建筑陶瓷行业市场定位四、“十四五”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分析第十五章 2021-2026年中国建筑陶瓷市场投资可行性分析及投资建议第一节 中国建筑陶瓷市场开拓机会一、中国建筑陶瓷市场投资风险分析二、中国建筑陶瓷市场投资模式分析三、2021-2026年中国建筑陶瓷市场投资机会分析1、建筑陶瓷产业链投资机会2、建筑陶瓷细分市场投资机会3、建筑陶瓷重点区域投资机会4、“互联网+”背景下行业投资机会第二节 中国建筑陶瓷市场投资建议第三节 中国建筑陶瓷投资效益分析第四节 建筑陶瓷原材料企业下游市场开发策略第十六章 建筑陶瓷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建议第一节 建筑陶瓷市场发展潜力分析一、市场空间广阔二、竞争格局变化第二节 建筑陶瓷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一、品牌格局趋势二、渠道分布趋势三、消费趋势分析第三节 建筑陶瓷行业发展战略研究一、战略综合规划二、技术开发战略三、业务组合战略四、区域战略规划五、产业战略规划六、营销品牌战略七、竞争战略规划八、产业发展的空白点分析九、建筑陶瓷企业战略布局建议第四节 对我国建筑陶瓷品牌的战略思考一、企业品牌的重要性二、建筑陶瓷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三、建筑陶瓷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四、我国建筑陶瓷企业的品牌战略第五节 建筑陶瓷行业投资策略分析一、重点投资品种分析二、重点投资地区分析第十七章 普华有策对中国建筑陶瓷行业总结及企业重点客户管理建议第一节 建筑陶瓷行业企业问题总结第二节 建筑陶瓷企业应对策略一、把握国家投资的契机二、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实施三、企业自身应对策略第三节 建筑陶瓷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一、实施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二、合理确立重点客户三、对重点客户的营销策略四、强化重点客户的管理五、实施重点客户战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第四节 建筑陶瓷项目投资建议一、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二、项目投资注意事项三、生产开发注意事项四、销售注意事项第十八章 “十四五”规划指导建筑陶瓷行业企业战略方向研究第一节 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性一、企业发展战略本质特征二、企业战略规划对未来发展的影响三、企业战略对品牌发展的影响四、企业把握国家规划机遇期第二节 建筑陶瓷行业企业战略规划方向研究一、“十三五”建筑陶瓷行业企业战略调查二、“十三五”企业核心战略制定三、“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的准备第三节 建筑陶瓷行业战略实施及方向研究一、“十三五”领先企业的战略实施二、“十四五”企业战略目标与方向

黄山伐

2020-2021后疫时代中国家用陶瓷行业市场发展机会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陶瓷行业发展面临严重困境。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137家规模以上建筑陶瓷企业倒闭,几大主要瓷砖产区都有停产情况发生,其中河南和广东的产量下滑明显。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陶瓷行业面临危机,并且中国陶瓷在第一季度产量有所下降,外贸出口也收到影响,因此企业营业收入资金流入大幅减少,中小企业现金流面临着极大挑战。 (《2020-2021后疫时代中国家用陶瓷行业产业环境与市场发展机会调查分析报告》完整高清PDF版共101页,可点击文章底部报告下载按钮进行报告下载)报告介绍:《2020-2021后疫时代中国家用陶瓷行业产业环境与市场发展机会调查分析报告》主要对2020年中国家用陶瓷进行全面分析,并重点针对建筑陶瓷、卫浴陶瓷、日用陶瓷三大细分领域进行深度剖析,结合对蒙娜丽莎、帝欧家居、四通股份等典型企业的案例解读,以及对全球环境和行业上下游产业链进行综合比对,预判2021年中国陶瓷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运营模式。本报告研究涉及企业/品牌/案例:蒙娜丽莎,悦心健康,惠达卫浴,帝欧家居,四通股份其他提及企业/品牌:国瓷红叶,冠福股份,华光陶瓷,银凤陶瓷,长城世家,硅元瓷器,顺祥陶瓷,红玫瑰陶瓷,九牧卫浴,浪鲸卫浴,辉煌厨卫,恒通卫浴,益高卫浴,帝王洁具,箭牌卫浴,恒洁卫浴,尚高卫浴,马可波罗瓷砖,东鹏瓷砖,冠珠陶瓷,欧神诺陶瓷,诺贝尔瓷砖,萨米特瓷砖,博德瓷砖,唯美陶瓷,新中源陶瓷报告核心观点:环保政策趋严,房地产行业需求压缩,陶瓷行业产能下降,往绿色化方向发展2019年开始,各省市的环保政策趋严,受此影响陶企的环保投入增大,企业现金流风险加大,部分企业因运营不善退出市场,瓷砖行业发展放缓, 2018年我国137家规模以上建筑陶瓷企业倒闭,产量呈现下降态势。行业整体将往绿色化方向发展,集中度有所提高。2017年-2019年受房地产市场需求下降影响,建筑陶瓷行业销量下滑。但从房地产施工面积来看,2019年房地产施工面积达到893821万平方米,预计2020年下半年建筑陶瓷需求端将发力。陶瓷出口产品结构优化,主导产品向中高档过渡,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建陶产品出口国内生产成本的攀升使得中国陶瓷在中低端市场的价格优势减弱,而意大利长期占据全球中高端市场龙头地位,在此形势下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主导产品由过去的中低档逐渐向中高档发展过渡。2019年卫生、日用陶瓷出口总体量价双增,稳中提质。全球贸易形势的严峻使得陶瓷市场需求萎缩,世界各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加速了中国建筑陶瓷产品出口量的下滑。技术助力陶瓷新零售发展,新冠疫情推动直播电商销售开辟新的销售增量,2019年陶瓷企业的终端销售转为利用各种平台,进行线上+线下融合的O2O新零售模式。通过智慧门店和数字化营销的结合,陶瓷品牌给予了消费者“一站化、全方位、沉浸式、高效率”的体验。受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陶瓷销售终端门店无法开业,直播电商渠道在疫情中发展迅猛,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48%的消费者已经通过或想尝试通过直播电商购买建筑陶瓷产品。行业背景概况(节选):陶瓷行业定义及分类陶瓷是将两种不同性质的黏土,即陶土和瓷土,添加各种天然矿物,经过拣选、粉碎、混练、煅烧等工序制作而成的。目前,陶瓷主要分为建筑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和特种陶瓷。本报告将重点对中国的家用陶瓷市场进行研究。2020年中国陶瓷行业政策环境分析发改委2019年10月30日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列举了陶瓷行业鼓励发展、限制发展及淘汰的产品与技术。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2020-2021年陶瓷行业的发展重点为绿色、节能、功能性产品和节能环保技术,重点产品为陶瓷大板、发泡陶瓷和智能坐便器。2020年中国陶瓷行业社会需求分析艾媒咨询研究发现,中国建筑陶瓷和卫生陶瓷的社会需求主要来自房屋装修,而居民购买日用陶瓷和艺术陶瓷主要用于家庭使用。当前陶瓷行业终端市场的销售渠道主要包括工程、整装大包、家装和零售渠道等,而影响工程、整装大包和家装的重要因素就是下游产业房地产的销售以及装修工程计划,家庭使用的零售份额则由居民购买量决定,受居民可支配收入影响。2020年中国陶瓷行业产业链剖析市场数据分析(节选):2012-2019年中国陶瓷行业生产数据分析艾媒咨询研究发现,近年来,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导致需求快速下降,陶瓷行业环保政策收紧导致成本攀升压缩利润空间,瓷砖行业发展放缓,产量呈现下降态势。而受经济下行和消费升级的影响,卫生陶瓷产量也略有下滑。2018年陶瓷行业进入寒冬,产销数据为新世纪最低值,陶瓷砖产量降至90.1亿平方米,卫生陶瓷产量降至20660万件。与房地产发展相对应的,2019年行业产量回暖。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产量将有所下降,行业将以去库存为主。2012-2019年年中国陶瓷行业产能分析我国建筑陶瓷行业相对其他家居行业来说行业集中度较低,2018年上市龙头市场占有率仅占在1%左右。数据显示,受环保政策加大生产成本和房地产需求下降的影响,2018年我国137家规模以上建筑陶瓷企业倒闭,几大主要瓷砖产区都有停产情况发生。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龙头企业可以利用资金优势,加强环保力度,发展绿色生产,并通过规模生产控制成本、抢夺市场份额。环保政策将对行业进行清洗,未来行业集中度将有所提升,产能回收率也将提升。2019年中国建筑陶瓷产区数据分析2019年全国陶瓷砖产量为101.61亿平方米,比去年增长12.8%。从主要产区来看,中国建筑陶瓷最主要的产区河南和广东产量均出现下滑,下滑幅度分别为17.04%和5.88%;其他产区产量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增长幅度分别为:河北2.97%,四川11.21%,江西11.96%,陕西13.52%,广西23.44%,福建12.01%,湖北23.82%,山东35.19%。2020年受疫情影响湖北省复工延迟较为严重,产量将受到打击。2019年中国卫生陶瓷产区数据分析2019年中国卫生陶瓷产量平稳增长,全国产量达到21956万件,同比增长6.27%%。从产区来看,卫生陶瓷主要产区只有河南省产区出现产量下降,同比下降11.25%,其他产区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两湖产区增长非常迅猛,湖南和湖北分别增长了19.57%和29.51%。此外,广东、福建、河北分别增长1.21%,7.53%,13.13%。2020年中国日用陶瓷行业十大品牌典型案例分析(节选):2020年中国日用陶瓷行业典型企业分析:四通股份(一)广东四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3838)成立于1997年,2015年7月1日在上交所上市,是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新型家居生活陶瓷供应商。公司将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紧密结合,通过全系列家居生活陶瓷产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采购服务,自成立以来,依托自主研发、技术创新与积累沉淀,已成为国内家居生活陶瓷行业的领先企业,是国家文化出口重点单位。2020年中国日用陶瓷行业典型企业分析:四通股份(二)从2011-2019年四通股份的营收数据可以看到,公司经营利润长期稳定,但也没有出现增长机会,2018年营业收入达到4.47亿元,净利率达到9.6%。公司主营业务以日用卫生陶瓷和艺术陶瓷为主,因此营业收入主要来自经销,是以出口为主的企业。由于行业整体产能过剩、国际竞争力下降,2016年开始公司营业收入有所下降,2016年公司收购留学服务龙头企业启行教育,开拓盈利增长点,但暂未看到明显的营收增长。行业趋势分析(节选):2020年新冠疫情对陶瓷行业的影响分析艾媒咨询研究发现,2020年疫情的爆发使得陶瓷行业生产经营活动停摆,但企业固定费用的支出却并未因此而减少,租金、工资、社保等各种费用需要照常支出。而下游产业房地产销量的下滑、装修工程计划的延迟和家居卖场的暂停营业使得陶瓷产品的需求大幅下降,原有的订单推迟发货,终端销售进入停滞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营业收入资金流入大幅减少,企业现金流面临着极大挑战。对于现金流短缺的企业,此次疫情可以说是一场劫难。2020年后“疫”时代陶瓷行业发展机遇艾媒咨询研究发现,2020年的新冠疫情对陶瓷企业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受复工延迟影响,企业以终端销售消化存量为主,库存产品会有所减少, “去库存”、“去产能” 精神得以实现。而由于终端门店无法开业,直播电商渠道在疫情中发展迅猛,数据显示,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大减少的情况下,2020年2月中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3%。对于提前布局线上智能营销的企业来说,疫情期间仍能正常经营,反而是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就产品来说,由于销售停滞,淘汰型产品将加速淘汰,而 “小汤山”医院的火速建设使得感应非触碰式龙头等智能洁具以及装配式产品需求增加,产能也将相应增长,陶瓷产品整体库存结构将得到优化。受疫情对企业的打击启发,企业将会加快提升生产、销售、仓储、物流、采购环节的智能化水平,机器替人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企业将利用科技的力量,构建新的管理模式和营销模式。本文部分数据及图片内容节选自艾媒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1后疫时代中国家用陶瓷行业产业环境与市场发展机会调查分析报告》,关注gong zhong hao :艾媒报告中心,完整版报告,马上获取。

死魂曲

建筑材料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受益碳中和,建筑板块将迎发展契机

(报告出品方/作者:东北证券,王小勇)1. 概述1.1. 环境危机日益凸显,“碳中和”势在必行气候环境日益严峻,极端天气灾害频繁发生。据《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0)》 统计,2019 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 1.1℃,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 以来的第二暖年份,过去五年(2015~2019)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五 个年份;且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每个连续十年都比前一个十年更暖。全球平均 海平面呈加速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从 1901~1990 年的 1.4 毫米/年,增加至 1993~2019 年的 3.2 毫米/年;2019 年为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自 然灾害频繁且恶劣——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分布异常,中国出现北涝南旱 现象;西伯利亚苔原永久冻土层解冻;美澳山火频发等,气候变暖带来的自然灾害 已经严重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必须得到全人类的重视。危机逐现,“碳中和”应运而生。气候变暖引起大气环流异常,极端天气的频繁出 现使得人类生存危机逐步显现,“碳中和”概念随之被提出。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 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 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达到碳中和一般有去除温室气体和使用可再生能源以减少碳排放两种方式。国际社会频繁合作,碳减排进程进一步提速。为应对全球变暖问题,自 1995 年起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每年在全世界不同地区轮流举行,近几年影响力最广的气候协 议当属《巴黎协定》,近 200 个缔约方共同签署并明确了将升温控制在 2℃乃至努力 控制在 1.5℃的目标。2014 年中美签署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美国承诺 2025 年减排 26%,中国承诺 2030 年碳排放达到峰值,全球两个最大碳排放国的承诺也 为全球碳减排进程注入了政治动力,世界各国也纷纷确立碳中和目标时间。减排目标逐步提高,政策力度不断强化。我国在 2009 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 上首次向国际社会确立并公布碳减排目标。2017 年年底,我国单位 GDP 二氧化碳 的排放比 2005 年下降了 45%,提前三年完成 2020 年碳排放下降的目标;2019 年, 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 15.3%,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 务。我国自 2009 年提出第一个碳减排目标开始,均超额提前完成碳减排目标,且 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由此可见后期我国仍会继续大力推进各项节能减排工作。碳排放量仍居世界首位,“碳中和”势在必行。2019 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约 98 亿 吨,约为全球碳排放量第二高位美国的两倍,碳排放量占全球比例约 29%,近十年 中国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总量一直位于 28%左右,且碳排放同比增速呈现先下降 而后近几年又有逐步回升态势。据统计数据,中国年平均气温每 10 年升高 0.24℃, 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 3.4 毫米/年,升温速率和海平面上升速率均高于同期全球平 均水平,因此在全球纷纷推进“碳中和”的背景下,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 推行碳中和以缓解环境危机势在必行。从二氧化碳排放结构来看,全球发电与供热均占比二氧化碳排放高位,其次为制造 业与能源业,但我国这两个排放领域排放的二氧化碳占总量比重均高出全球平均水 平 10 个百分点,分别达到 51.39%和 28%的占比,两者合计占到我国将近 80%的二 氧化碳排放量。发电供热和制造建筑业均为社会生产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既要 保证不影响社会正常运转又要实现碳减排,因此碳中和背景下对这两个领域的治理 既要达量也要达质。1.2. 新阶段新要求,行业发展任重道远我国“碳中和”过渡期短,任务难度高。中国的经济体量大,仍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均处于双增长阶段。欧美等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再到碳中和普遍有 50-70 年的过渡期,而我国只有 30 年过渡期,考虑到我国的人口数量、经济规模和发展阶段,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3060”目标,必须加快建设清洁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和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降低能源消费总量、减低能源碳强度,增加碳汇与负排放。从实际国情出发,能源结构的合理调整是重中之重,而社会工业生产过程中对能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及生产清洁化则是后续环节中的根本措施,只有搭建起合理的系统框架才能真正实现碳中和。2021 年 3 月 18 日发布的《中国 2060 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告》指出,碳中和实现路径 分为尽早达峰、快速减排、全面中和三个阶段。2030 年之前为尽早达峰阶段。这段 时间以化石能源总量控制为核心,实现 2028 年左右全社会碳达峰,峰值控制在 109 亿吨左右。2030-2050 年为快速减排阶段,全面建成中国能源互联网为关键,2050 年前电力系统实现近零排放。2050-2060 年为全面中和阶段,以深度脱碳和碳捕集、 增加林业碳汇为重点,能源和电力生产进入负碳阶段。实现全社会碳中和需要统筹 考虑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等不同领域,报告对不同领域 的实现路径作了具体规划,仅次于能源活动领域的工业生产过程主要通过发展原材 料或燃料替代技术实现减排。能源利用效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生产优化需求迫切。单位 GDP 能耗是衡量能源 消费水平和节能降耗状况的能源利用效率指标,我国自“十一五”规划起便将其作 为约束性指标。2015 年我国单位 GDP 能耗为 148 克/美元,高于世界 127 克/美元的 平均水平,也高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并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中国在能源利 用上仍有较大的增效空间,能源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2021 年要将单位 GDP 能耗降低 3%左右,且提出“十四五”时期总目标是将其降低 13.5%,政策力度依旧强劲。单位 GDP 能耗降低表明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又节约消耗 的能源,即相当于减少污染物排放与碳排放,说明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和经济结构优 化。建筑建材行业能耗及碳排放高,总量仍居高位。2018 年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总量为 21.47 亿 tce,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 46.5%,碳排放总量为 49.3 亿吨,占全国 碳排放比重为 51.3%;建材生产阶段能耗为 11 亿 tce,占全国比重为 23.8%,碳排 放 27.2 亿吨,占全国比重为 28.3%。尽管“十三五”期间在国家政策的调控背景之 下能耗与碳排放同比增长率有所回落,但总量依然较大,且从能耗及碳排放占全国 总量变化趋势中可以看到碳排放占比近几年下降趋势逐渐不明显,而能耗比重自 2010 年以后呈上升趋势。提前达峰成行业倡议,行业升级成必然趋势。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预测,基准情景下建筑碳达峰时间为 2040 年,2060 年排放 15 亿吨二氧化碳,这将严重制约全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而在脱碳情景下十四五末便可实现建筑碳达峰,使得2060 年碳排放 4.2 亿吨,比基准情景下降 72%。2021 年 1 月 16 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对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提出倡议:我国建筑材料行业要在 2025 年前全面实现碳达峰,水泥等行业要在 2023 年前率先实现碳达峰,并配套六方面举措,行业提前达峰的各项具体指导规划开始出台,行业升级成为建筑建材领域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1.3. 欧美日等国已实现碳达峰,我国建筑建材行业前景广阔参考国外发展路径,明晰我国建筑建材行业前景。国外对于绿色建筑建材研究起步 早,发展水平较高。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建筑师保罗·索勒瑞就首次将生态与建筑 概念融合,提出绿色建筑的全新理念。20 世纪 70 年待中期一些国家开始推行建筑 节能规范,并逐步提高节能标准。近年来绿色建筑的形式和内涵有所丰富和扩延, 在设计、施工、材料和设备等各环节均有进展。为了使绿色建筑更具可操作性,欧 美日等国家相继实施了不同特点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并进行了适当的政府干预手 段促进了绿色建筑的发展。这些手段被总结为“胡萝卜+大棒”政策,通过该手段 欧美日等国均控制住了建筑全过程的碳排放,并于 2006-2008 年期间实现了碳达峰。在对碳中和相关逻辑梳理基础上,结合国际建筑建材发展潮流,我们认为建筑建材 子行业有如下受益路径:1)建材生产端首先关注碳排放占比最大的水泥子行业, 主导企业的减碳环保举措率先启动,在未来有望获得更强开工优势;智能环保产线 的升级需求也会促使相关企业充分受益。2)建材消费端的玻纤和玻璃板块将分别 受益于光伏、风电和新能源车轻量化大发展,为相关企业带来广阔下游市场空间。 3)建筑端首先关注园林生态工程板块,碳汇提高的需要、生态建设的政策推动以 及将要落地的碳交易市场中都将助力园林工程企业迎来快速发展。4)建筑端还要 重点关注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板块,对材料、人工和能源的使用效率提 高将助力绿色建筑、BIM 设计、装配式建筑进一步增加渗透率,对混凝土等高碳排 放建材的替代需求将推动钢结构的市场空间扩张。2. 节能减排促建材行业变革2.1. 多元减排路径下的水泥行业2.1.1. 碳排大户,水泥行业节能减排任务重水泥生产碳排量大,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产业。据 2020 年度中国建筑材料工业碳 排放报告,我国建筑材料工业 2020 年二氧化碳排放 14.8 亿吨,建筑材料工业的电力消耗间接折算约合 1.7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水泥工业二氧化碳排放 12.3 亿吨, 同比上升 1.8%,占建材行业二氧化碳总排放比例约 83.11%,水泥工业的电力消耗 可间接折算约合895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建材工业电力消耗碳排放比例约52.68%。 因此水泥工业是碳排放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材料工业实现碳达峰的关键产业。水泥单位产品碳排量小于其他主要建材。建筑材料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包括燃料排 放和过程排放,燃料排放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包括按 燃料实际发热值、燃料含碳量、建材各生产工艺碳氧化率核算。过程排放是指生产 工艺中的材料本身化学物理反应所释放的二氧化碳,一般按产品中碳酸钙和碳酸镁 含量核算。水泥工业一吨产品的过程排放/燃料排放约为 0.39/0.26 吨,环节占比 57%/38%,吨产品总碳排量约为 0.69 吨,相比其他主要建材如玻璃、石膏板、陶瓷 砖和玻纤等单位碳排量较低。国内水泥产量已进入平台期,未来水泥消费量会持续下降。水泥产业虽然拥有较低 的单位碳排放,但由于总产量庞大,其整体的碳排量居高不下。国内水泥产量于 2014 年达到 24.9 亿吨的高峰,此后总产量进入平台期,2020 年国内总产量约为 23.77 亿 吨,人均水泥消费量达到 1.7 吨左右。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建设规模庞大,有着较高的水泥表观消费量,但对比海外其他国家(地区),人均水泥 消费量平均值在 0.46 吨左右,长期来看,我国人均水泥消费量也将从平台期逐渐回 落。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预计 我国人口数量将在 2029-2030 年达到峰值 14.42 亿。综合预测,到 2030 年我国水泥 消费量将降至 14.42-17.31 亿吨,由此将带来碳排放减少 27-39 个百分点。水泥产业碳减排四大方向。水泥是资源依赖性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碳酸盐分 解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占总排放的 50%-65%,目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难有 大范围替代石灰石的原材料,碳减排潜力有限。事实上,我国水泥工业能耗指标世 界先进,全国水泥生产平均可比熟料综合能耗小于 114 千克标准煤/吨,水泥综合能 耗小于 93 千克标准煤/吨,每年消纳我国 6 亿吨以上工业废渣,吨水泥二氧化碳排 放量显著低于世界其他国家平均水平,环保指标世界领先。所以在当前基础上继续 推进水泥工业节能减排并非易事,目前已有的水泥工业低碳转型路径主要有如下四 点:1)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碳排放;2)发展推广协同处置技术,替换水泥窑 所使用的煤;3)提高 32.5 水泥用量比例;4)碳捕集回收 CCUS 技术研发应用。碳达峰时间紧迫,参与各方须努力。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在今年 1 月 16 日发文提 出,建筑材料行业要在 2025 年前全面实现碳达峰,水泥等行业要在 2023 年前率先 实现碳达峰,虽然中国水泥协会预测我国水泥熟料产量和消费量将在“十四五”期 间达到峰值,但 2023 年前水泥全行业实现碳达峰还是有较大压力,这也意味着企 业、政府等各参与方均要抓紧时间付出努力以实现目标。目前来看,头部水泥企业 如中材国际、海螺水泥、台泥集团、华新水泥等均在绿色环保生产领域早有布局, 叠加政府相关政策约束,未来水泥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将充分受 益。2.1.2. 产线升级有效降低碳排放,高门槛助力行业集中度提升水泥生产仍有技术减排潜力,产线升级助力行业尽早实现碳达峰。企业可以根据水 泥生产过程中的碳酸盐分解、燃料燃烧和电力消耗三个角度来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碳 排放,包括生产工艺碳减排(替代原料、熟料替代等)、生产能耗碳减排(如替代 燃料、富氧燃烧技术、高效粉磨、余热发电等)。以海螺水泥的节能减排示范性产线为例,采用升级生产设备的方法可让年产 200 万 吨的熟料产线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6.75 万吨;采用替代燃料的方法可单产线节约标 准煤 7.5 万吨,减排 20 万吨二氧化碳;为产线配套建设余热发电系统则可减少外电 采购量,海螺全年 87 亿 kwh 余热发电量则可减排二氧化碳 790 万吨;采用富氧燃 烧技术可让年产 200 万吨熟料产线减排 3.1 万吨。此外,企业也可从智能生产角度 对现有产线升级,以槐坎南方智能化水泥工厂为例,该产线通过工业互联网、人工 智能和大数据预测技术的实施和应用,可以大幅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线劳动生产率200%,做到年减排 15.6 万吨二氧化碳。将这些技术推广至全集团乃至全全国 各条产线,将有效降低行业碳排放,助力行业提早实现碳达峰目标。资金需求量大是技术减排路径的重要特征。产线升级虽能有效降低水泥生产过程中 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气物排放,乃至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升级所需资金庞大, 技术要求较高。以中材国际设计建造的槐坎南方智能化水泥工厂为例,该产线日产 7500 吨水泥熟料,是我国首条二代干法窑外预分解烧成工艺水泥产线,由 MES 平 台、全自动化验室及在线监测、实时优化智能控制系统组成,吨熟料综合电耗、热耗分别低于国家标准值 23%、9%,各项指标及生产成本均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但总投资额高达 8.96 亿元。除此之外,在丽江、拉萨、桃江、四川、山西等地的水 泥新建升级项目投资额也在 2.05-9.76 亿之间,资金需求量庞大是水泥产线升级的重 要特征。技术减排压力助力行业出清,头部企业充分受益。随着国家产能置换政策及水泥生 产门槛越来越严格,未来单笔产线升级投资额仍将上涨,对资金状况不佳的水泥企 业会造成巨大压力,有利于行业出清,头部企业将受益于集中度提升趋势。此外, 承接产线升级需要设计建造企业有着深厚的技术经验积累,头部企业较早布局于此, 中材国际、海螺水泥和华新水泥等均有相应技术经验储备。以中材国际为例,该公 司累计在全球 75 个国家和地区承接 251 条生产线、75 个粉磨站,水泥技术装备与 工程主业全球市场占有率连续 13 年保持世界第一,在国内由该公司承建或提供单 项服务的比例近 70%,在水泥绿色烧成、粉磨技术、BIM 设计、智能化技术等领域 积累深厚,将在未来的绿色产线升级浪潮中充分受益。 2.1.3. 限产限增政策仍将维持,加速行业出清 政策约束保持高压,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明显。水泥生产方面的政策约束步步趋严, 自 2015 年工信部颁布水泥熟料错峰生产政策以来,各项错峰生产、压减产能政策 陆续出台,“十三五”期间我国水泥行业技术水平进步巨大,产能增量被有效控制, 行业集中度 CR10 提升到 55%以上。预计“十四五”期间政府将继续保持对水泥行 业的限产限增措施,巩固已取得的成果。淘汰落后无效产能,关小上大产线等政策 激励将贯穿未来水泥行业发展始终,继续加速行业出清,对头部企业扩大市占率带 来利好,增强水泥生产企业话语权。渐行渐近的的全国碳交易市场。2021 年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 理办法(试行)》,文件对碳排放权进行了定义,对排放配额管理及进行了规定,初 期以免费分配为主,适时引入有偿分配并逐步提高有偿比例。预计全国碳市场于2021 年 6 月底上线交易,彼时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覆盖估计超过 40 亿吨二 氧化碳排放(约占全国碳排放量的 40%左右)。水泥等碳排放大户或将优先纳入碳交易市场,马太效应加强提升行业集中度。以目 前七个碳交易试点城市为例,2019 年成交均价在 10.84-83.27 元之间,仅华新水泥 湖北地区工厂就通过碳减排 13 万吨获益近 500 万元。参考国际成熟碳市场交易指 标,欧盟/瑞士/加州/魁北克省的碳交易体系拍卖比例在 57%/17%/32%/67%,覆盖范 围 40%/10%/75%/78%,碳价平均为 28.28$/28.28$/17.04$/17.04$。为更充分地发挥 绿色碳交易对节能减排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未来我国碳交易市场运行逐步完善后, 配额的拍卖比例和碳均价必将逐渐攀升至国际平均水平,则头部水泥企业凭借更先 进的生产体系、更灵活的企业内部统筹规划和更低的碳排放水平,能充分利用这一 机遇打破地域壁垒、扩大市场占有率。规模优势凸显,大集团会更加积极参与碳资 产管理,提高市场竞合力,马太效应下行业集中度迎来迅速提升。2.1.4. 碳捕集成效显著,未来推广可期碳捕集是水泥产业降低碳排放的最终方法。水泥行业碳排放量巨大,上述的减产、 技改等路径减排效果始终有限,国际能源署发布 2020 年水泥行业技术路线图预计, 到 2050 年,水泥行业通过采取其他常规碳减排方案后,仍剩余 48%的碳排放量。 寻求真正的碳减排路径最终要依靠 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 即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具体来讲,是在水泥生产末端,将高浓度的二氧化碳 捕集净化储存起来,将其加工成二氧化碳制品,用于食品、干冰、电子、激光、医 药等行业,为水泥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社会总体碳排放。据世界水泥可持 续发展促进会预测,为实现水泥行业 2050 年减排目标,碳捕集的贡献度将会达到 56%。这一技术在我国已得到实践验证,海螺集团白马山水泥厂于 2018 年 10 月建 成了世界首条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示范项目,规模为年产 5 万吨二氧化碳 CCS 装置,可以生产销售工业级(99.9%)和食品级(99.99%)两种纯度二氧化碳 制品,实现了二氧化碳资源利用。碳捕集成本较高,未来应用逐步推广。目前来讲,CCUS 这种技术的应用成本较高, 约在 25-50 欧元之间,随着技术进步,碳捕集的效率和成本将在未来取得突破,国 际能源署预计 2030-2050 年间CCUS 的碳捕集量可达水泥工业总排放的 12%-30%, 我国水泥行业相关参与方也必将投入资源进行研发跟进,未来以头部水泥企业为主 导的 CCUS 装置渗透率会越来越高,极大增强这些企业市场的竞争力。综上,水泥行业面临紧迫的节能减排要求,行业协会提出要在 2023 年实现碳达峰, 国家的“3060”规划也需要水泥行业的深度减排贡献,头部企业在行业竞争和国家 政策激励下已经开始进行产线升级改造进程,能效比、能耗比不断优化,与中小水 泥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大;政府政策仍将保持收紧态势,对落后、无效产能的淘汰将 会一步步加速,倒逼行业技术水平提高;CCUS 的发展应用和碳交易市场的覆盖运 行也将通过环保和碳排放成本途径加筑头部企业竞争壁垒。中长期来看,龙头水泥 企业如海螺水泥、中材国际等聚焦工艺改进、智能产线、精细化运维的战略导向将 打通水泥绿色生产困难节点,形成技术闭环,联动企业规模效应,为企业竞争力赋 能,反哺行业良性发展。2.2. 补位环保缺口,扩展玻纤市场需求2.2.1. 建材减排玻纤产业不可或缺高能耗的玻纤生产有待优化。玻璃纤维也属于建材里的高能耗行业,生产中需要保 持炉窑内 1600℃的高温,会消耗大量的天然气、电力及蒸汽,据统计,玻纤行业每 吨产品的碳排放高达 1.06 吨,其中间接/过程/燃料排放分别为 0.58/0.26/0.22 吨。间 接排放是由生产各环节的耗电量间接计算的碳排放量,过程排放主要是指生产过程 中原材料分解所释放的二氧化碳,而燃料排放则是指使用化石燃料后产生的二氧化 碳。由于过程排放是行业生产特性无法避免的化学反应,减碳路径较难实现,所以 可行的落脚点在于生产各环节对电力、燃料消耗的优化控制中。2.2.2. 玻纤技术减排潜力大玻纤产线可多角度升级减排。玻纤行业目前处于寡头竞争格局,有着较高的进入门 槛,巨头垄断下国内产线技术水平较高,多为池窑拉丝法生产,平均能耗在 0.8-1.8 吨标准煤/吨纱的水平,但业内采用节能技术的池窑能耗可达到 0.8 吨标准煤/吨纱以 下,国内玻纤产线的技术水平距离行业先进仍有一定差距。未来玻纤企业可以进行 绿色升级的路线包括:漏板优化、池窑技术、原丝成型及烘干和余热利用等。随着 国家环保政策对落后产能的进一步限制及各玻纤企业的产线冷修技改,玻纤能效会 有进一步下降。2.2.3. 绿色需求助力玻纤市场扩容玻纤下游应用广泛,清洁能源供需两端提供广阔市场空间。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质轻、高强度、耐高温、耐腐蚀、隔热、吸音、电绝缘 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建筑、电子电器、交通运输、风电等领域,是国家重点 鼓励发展的新材料之一。碳中和背景下,清洁能源供给和应用两端的大发展将为玻 纤行业带来广阔的下游市场需求。风电机组玻纤渗透率逐步提升,风电大发展推动玻纤需求稳定增加。从清洁能源供 给端来看,风电需求在“十四五”规划得到明确:要保证年均新增装机 5000 万千 瓦以上。2025 年后,中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应不低于 6000 万千瓦,到 2030 年 至少达到 8 亿千瓦,到 2060 年至少达到 30 亿千瓦。据东北证券测算,这意味着未 来每年风电领域的玻纤消费量至少为 48 万吨。风电发电效率的提升必然要求叶片 面积大型化,只有增大风电机组的叶片尺寸增加机组扫风面积才能实现低风速高发 电效率,提高风电机组功率。大型化的风机叶片只有玻纤复合材料和碳纤维复合材 料能够满足强度和重量要求,而玻纤价格远低于碳纤维,意味着风电机组仍将以玻 纤复合材料的使用为主,长期来看风电装机量仍然可观,对于玻纤的需求将会稳定 增长。汽车轻量化不可缺少玻纤复合材料,行业持续受益新能源汽车发展。从清洁能源需求端来看,汽车轻量化是行业的竞争点和未来技术成长的方向。 燃油轿车每减重 100kg,将平均节油 0.36-0.55L/100km,在全寿命周期里程下,可 节省燃油 720-2578L。对于新能源汽车,其三电系统会导致整车相比同型燃油轿车 增加 200-300kg 重量,因此其轻量化系数会比传统燃油车高 1.5-4 倍,相应的车身每 减重 10%可提升续航里程 5%-6%,国家明确到 2025/2030/2035 年纯电动乘用车整车 轻量化系数须降低 15%/25%/35%。目前我国汽车配件上的塑料复合材料(以玻纤增 强塑料为主)的应用占比仅为 8%,而海外国家的平均水平已经达到了 16%,最多 甚至超过了 20%。玻纤复合材料作为汽车实现轻量化的重要原材料,有着强度高、 质量轻的特点,且在汽车制造过程中模具用量远小于金属材料,汽车单车玻纤的应 用比例必将越来越高,玻纤行业将持续受益于汽车轻量化的不断推进。绿色建筑深入推广,绿色建材支撑玻纤消费提高。2018年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 21.1 亿吨 CO2,占全国碳排放比重高达 21.9%,推广绿色节能建筑将是我国减排的重要路径。绿色建筑离不开绿色建材,包括建筑的保温绝热、 新型墙体、建材防水和建材装饰等,玻纤复合材料在这四大绿色建材领域都已崭露头角,比如 80%玻纤增强 GRPU 节能窗,A 级防火玻纤增强内墙饰面板,坚固轻量 SMC 屋顶瓦等等,因此绿色建筑的发展也将带动玻纤覆盖面积的提升。住建部提出 在 2025 年之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将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30%,玻纤作为主要的节能环保建材,未来在房地产业的普及率和消费量将会越来越高。2.3. 复用环保逻辑,聚焦玻璃行业新变化2.3.1. 节能减排高要求,加速玻璃行业集中度提升平板玻璃是典型的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玻璃生产工艺分为配料、熔制、成型、退 火、加工、检验等,其中主要在加热和冷却工艺环节,玻璃反复加温消耗能源产生 碳排放。2019 年全国平板玻璃产量为 9.27 亿重量箱,按照单位重量箱平板玻璃碳排放量 50kg 计算,行业总碳排放达 4635 万吨,2019 年中国总碳排放量为 98.3 亿吨,平板玻璃 行业占比约 0.47%。能源消耗是平板玻璃行业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占比在 80%左右,平板玻璃生产原 料中碳酸盐的热分解占总排放量的 20%左右,因此节能降耗是促进平板玻璃行业 CO2 减排的主要途径。《中国平板玻璃生产碳排放研究》推荐了两种减少碳排放的方法,“煤改气”和淘 汰小产能落后产能,并推荐平板玻璃新建项目使用天然气并配备大型熔窑(日熔化量 650t 以上)的浮法玻璃生产线。近年来,国家积极推动平板玻璃行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发布多项政策对去产能、调整供给结构、污染治理和技术改造提出要求,对 减少碳排放产生积极的影响,已经取得较好的成效,每年年底产销率几乎达 100%。环保政策日趋严格,作为国内浮法玻璃产能集中地之一的沙河地区,因环保问题多 次出现生产线集中停限产,不仅对环保有保障,还有助于给予中小企业经营压力,有利于行业集中化、淘汰落后产能,对行业供给端缩减起到明显促进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提出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推动绿色转型实现积极发展;推动煤 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进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绿色化改造。“30、60” 的目标将促使平板玻璃行业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完成绿色化改造。2.3.2. 光伏装机增加,提振光伏玻璃需求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 光伏发电是太阳能发电的一种,兼具清洁无污染、不会枯竭、安全可靠、能源质量 高的优点。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到 2030 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 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 到 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为实现“30、 60”目标,亟需优化能源布局、发展清洁能源,光伏发电建设期短,且对地理限制 较小,是为优选。“十三五”期间我国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发展,清洁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大幅提升, 2020 年全国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和发电量占比较 2015 年分别提高 8.7 和 6.5 个百 分点,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占比和太阳能发电量占比分别提高 7.9 和 2.7 个百分点。2020 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 48.2GW,其中集中式光伏 32.68GW、分布式光伏 15.52GW。截止到 2020 年底光伏发电装机 253GW,光伏发电 2605 亿千瓦时,同比 增长 16.1%。“十四五”期间继续扩大光伏发电规模,预计 2025 年,我国光伏发电装 机达到 4.7 亿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 2.9 亿千瓦、分布式光伏 1.8 亿千瓦。中国光伏 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预计“十四五”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在 350~450GW。据统计,节约 1 度电相当于减排 0.997kgCO2,2020 年光伏按发电量/装机量计算出 总发电时长 1030h,则 1GW 光伏每年约代替火力发电减排 102.7 万吨 CO2。按“十 四五”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位 400GW 计算,能减少碳排放总量达约 4.11 亿吨。 光伏发电系统由光伏组件、控制器、逆变器和其他配件组成,光伏组件是整个发电 系统里的核心部分,根据电池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晶硅组件和薄膜组件。其中晶硅 组件占比达 95%以上,是市面上主流组件。由于晶硅电池片的机械强度较差,并且 电极容易被腐蚀与氧化,因此需要使用光伏玻璃与背板通过 EVA 胶膜将电池片密封 在中间,起到保护电池的作用。光伏装机量增加,带动光伏玻璃需求。根据背板材料是否为玻璃,光伏组件可分为 单玻组件和双玻组件。双玻组件的发电效率比单玻组件高约 4%,同时更具稳定性 和耐腐蚀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5 年左右。2016 年以来,双玻组件的渗透率不断提升,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结合光伏玻璃的轻薄化趋势,双玻组件的渗透率有望得 到进一步的提高。预计“十四五”期间双玻渗透率达 40%,则“十四五”光伏新增装机带动光伏玻璃 需求量达 2640 万吨。光伏玻璃需求提振,行业景气度提升,发展强劲。2.4. 环保政策趋严,有利于瓷砖行业绿色发展建筑陶瓷墙地砖生产时在原料利用水煤气喷雾干燥和窑炉烧成时消耗大量能量,并 产生碳排放。《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污染物治理白皮书》提到,为减少传统的水煤气 炉带来的污染,建筑陶瓷行业多采用煤清洁生产技术(有关除尘、脱硝、脱硫、消 白烟、污水处理等方面的技术)或“煤改气”以达到《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近年来,国家对瓷砖行业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对《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 《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两个行业标准进行反复修订并淘汰未达标 产业。据《中国建筑材料工业碳排放报告(2020 年度)》显示,建筑卫生陶瓷工业二氧化 碳排放 3758 万吨,同比下降 2.7%,其中煤燃烧排放同比下降 4.2%,天然气燃烧排 放同比下降 2.1%,焦炉煤气燃烧排放同比上升 21.4%,高炉煤气燃烧排放同比,上 升 58.4%,发生炉煤气燃烧排放同比下降 95.4%。此外,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的电力 消耗可间接折算约合 1444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虽然“煤改气”增加改造成本并使原燃料成本考虑天然气市场供需问题,但可以使 陶瓷生产企业在节能环保方面能做出巨大改进。据《陶瓷企业燃料“煤改气”技术 措施及节能环保效益》分析,陶瓷生产企业在使用燃料上的“煤改气",通过对用能 工艺和设备改进,可以达到较大的节能效果和降低燃料成本。在原料加工工序采用 天然气代替较普遍使用的水煤浆能耗降低了 11.86%。如果采用天然气的同时结合热 电联产措施,则更可以降低天然气燃料成本 30.69%。在窑炉烧成工序采用天然气, 由于淘汰煤气发生炉减少能源转换损失,并对采用天然气燃烧的窑炉运行参数调节 措施,大大降低了工序能耗,从而节约烧成工序标准煤消耗量。此外,“煤改气”后不使用燃煤,消除了烟气 SO2 排放,燃烧过程粉尘排放,减轻了 环保设备的负担。厂区取消了燃煤堆放仓诸、煤气站、煤渣堆放场地,减少了陶瓷企 业的用地面积。以日产 6 万 m2 仿古砖,4 条窑炉生产线规模的陶瓷厂来预计,可节 约用地 2 万 m2,节约基建投资 1200 万元,节约设备投资 1000 万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瓷砖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节能环保要求。《建筑陶瓷、卫生洁 具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预计于 2021 年上半年完成编写并正式发布,专 家研讨会上提出不能政策一刀切,生产技术清洁改造和煤改气同时进行,兼顾淘汰 落后产能,改造成本的压力进一步淘汰小企业,大企业改造后生产更清洁的基础上 成本反而降低,能增加行业集中度,预计瓷砖行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进程加速。3. 受益“碳中和”,建筑板块将迎发展契机3.1. 碳汇需求增加,园林生态迎发展3.1.1. 园林生态工程对碳中和目标实现意义重大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除了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节能等方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还可 以通过提高碳汇,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碳汇一般指森林等植被吸收并储存二氧化 碳,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其中,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修复 等措施可有效提高碳汇。碳汇林普通意义上来说就是碳汇林场。因为森林具有功能 碳汇,而且通过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等措施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其成本要远低于工 业减排。以充分发挥森林的碳汇功能,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减缓气候变暖为 主要目的的林业活动,就泛称为碳汇林业。根据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我国 2020 年碳汇造林项目数量有明显增长。在分领域实现碳中和路径中,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碳汇领域要实现增汇 4.6 亿吨, 主要通过植树造林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或利用土地实现固碳,预计 2060 年碳汇量 增加至 10.5 亿吨。其中,到 2050 年,通过“电-水-土-林-汇”模式提升干旱地区土 壤固碳能力,实现累积增加土壤固碳超过 40 亿吨,到 2060 年,累积增加土壤固碳 超过 50 亿吨。根据《美国科学院院报》,2001-2010 年,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固碳 2.01 亿吨,相当于 抵消了同期中国化石燃料碳排放量的 14.1%,其中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是固碳主体, 贡献了约 80%的固碳量。《自然》最新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6 年中国陆地生态系 统年均吸收约 11.1±3.8 亿吨碳,相当于同时期国内每年人为碳排放量的 45%。在 过去的 10-15 年间,通过大力培育人工林、严格保护天然林,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 汇能力显著。其中,西南地区每年产生碳汇 3.5 亿吨,约占全国陆地碳汇的 31.5%, 贡献最大;东北地区每年夏季产生碳汇 0.5 亿吨,约占全国陆地碳汇的 4.5%。因此 园林生态对碳中和的作用不可小觑,大力发展园林绿化及生态修复工程有助于碳中 和目标的加速实现。3.1.2. “十四五规划”注重园林生态国家一直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摆 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 体方案》,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9 年 2 月,国家发改委印发 《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 年版)》,提出要着力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 等绿色产业,并将生态保护、生态修复、海绵城市、园林绿化等行业统筹纳入《绿 色产业指导目录》。根据我国新的气候行动目标,2030 年森林蓄积量比 2005 年增加 量从 45 亿立方米提高到 60 亿立方米。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较好进展。根据历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国自 1989 年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每 5 年森林覆盖率增长大概保持在 1.25%以上。2021 年,我国十四五规划里提出加快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 自然保护地体系。到 2025 年,森林覆盖率达到 24.1%,森林蓄积量达 190 亿 m, 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 57%,湿地保护率达 55% ,60%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到 2035 年,森林覆盖率达到 26%,森林蓄积量达 210 亿 m,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 60%。近年来,国家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 节能提高能效,推进碳市场建设,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 自 2016 年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国家一直重视生态修复、生态建设 工程实施。在碳中和与生态建设叠加作用下,我们园林板块将迎来快速发展。3.1.3. 碳交易市场助力园林生态发展碳交易是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统称,其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一定的 金额获得另一方的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 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在《京都协议书》要求减排的 6 种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 为最大宗,因此,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为计算单位。在排放总 量控制的前提下,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权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从而成 为了一种交易商品,其交易市场称为碳市场。2011 年 10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等七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2013 年,以上七个碳交易试点开始陆续启动。截至 2020 年 11 月,7 个试点碳市场共覆 盖电力、钢铁、水泥等 20 余个行业近 3000 家重点排放单位,累计配额成交量约为 4.3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累计成交额近 100 亿元人民币。园林生态企业通过将超出使用量的碳排放配额卖至实际排放量超出初始配额量的 企业可获得额外收入,这样不仅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权的有效 配置,还可以实现控制碳排放总量的目标,因此,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有助于园林生 态企业提高收入、增加利润。由于各个企业碳排放量需求不同,为使资源配置达到 最优,我国大力推进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形成。对于碳排放量大的企业,处理碳排放 需要耗费大量成本,如果进行碳交易,由碳汇林吸收排放的碳,那么企业的成本将 大幅降低,同时,也有助于园林企业的发展,实现双赢。因此,未来碳交易市场的 发展空间非常大,随着碳交易制度和市场的不断完善,园林企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3.2. 装配式建筑减排环保,行业发展持续向好3.2.1. 政策支持,我国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 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 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 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因为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 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采用装配 式建筑,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节能环保,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我国自2015年开始 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随着政策驱动和市场内生动力的增强,装配式建筑相 关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20年,全国共创建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328个,省级产业基地908个。 据统计,2020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开工装配式 建筑共计6.3亿㎡,较2019年增长50%,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约为20.5%。3.2.2. 绿色环保,装配式建筑发展空间较大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方式在节能、节材、节水和减排方面的成效已在实际项目中得到 证明。据统计,装配式混凝土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相比传统方式可减少建筑垃圾 排放 70%,节约木材 60%,节约水泥砂浆 55%,减少水资源消耗 25%。由于保温材 料与水泥砂浆的消耗降低,装配式住宅的单位平方米碳排放比传统住宅低近 30 公 斤。同时,装配式建筑可以有效降低建造过程中造成的大气污染和建筑垃圾排放, 最大程度减少扬尘和噪声等环境污染。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混凝土 装配式建筑(PC 装配式建筑)是指以工厂化生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通 过现场装配的方式设计建造的混凝土结构类房屋建筑;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则指的是 建筑的结构系统由钢(构)件构成的装配式建筑。3.2.3. 钢结构装配式建筑长期效益佳虽然目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混凝土结构 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时仍存在一些缺点。首先,在关键技术的处理上,混凝土装配式 建筑的建造仍然需要大量的湿作业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在应用中还存在关键技术 不完备、不系统等问题;其次,混凝土结构资源消耗较多,违背我国重点关注的低碳、绿色建筑理念;最后,混凝土结构不可循环使用,在拆卸后最终仍会变成建筑 垃圾。但由于混凝土装配式的建造成本略低于钢结构装配式,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 中PC装配式建筑仍占比较大。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没有现场现浇节点,安装速度更快,施工质量更容易得到保证; 钢结构是延性材料,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钢结构自重更轻,仅为混凝土的50-60%, 基础造价更低,具有更好的经济性;钢结构是可回收材料,在拆卸后可循环利用, 其回收率在北美可达到70%,更加绿色环保;同时,钢结构的梁柱截面更小,仅占 建筑面积的3%,完成建造后可获得更多的使用面积。目前,我国钢结构在住宅领域 的渗透率较低,虽然钢结构装配式在建造成本上略高于混凝土装配式,但在国家政 策的大力推动下,钢结构的优势将使其成本劣势在中长期逐渐消失,未来具有较大 的发展空间。由于 1m2 装配式建筑碳排放量为 242.11kg,1 m2 现浇建筑碳排放量为 267.03kg,根 据 2020 年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与占比,可知 2020 年装配式建筑碳排放量为 1.53 亿吨,相对于现浇建筑碳排放量,减少了 1570 万吨,预计 2021-2025 年,全国新建 建筑面积按照 3%增速增长,装配化率按 22%/24%/26%/28%/30%计算,到 2025 年, 国内装配式建筑新增面积将达到 10.69 亿平方米,由此预测,到 2025 年,装配式建 筑相较于现浇建筑可减少的碳排放量为 2663 万吨。3.3. 光伏建筑能耗低,应用前景广阔光伏电站一般分为集中式电站和分布式电站。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指在用户场地 附近建设,运行方式以用户侧自发自用、多余电量上网,且在配电系统平衡调节为 特征的光伏发电设施。它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同等规模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同时还有 效解决了电力在升压及长途运输中的损耗问题。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布式光伏发 电系统,是建在城市建筑物屋顶的光伏发电项目,即 BMPV。BMPV 则分为 BAPV 和 BIPV 两种形式。BAPV 是指附着在建筑物上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也称为“安装型”太阳能光伏 建筑。它的主要功能是发电,与建筑物功能不发生冲突,不破坏或削弱原有建筑物 的功能。BIPV 即光伏建筑一体化,是与建筑物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安装并与建筑物形成 完美结合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也称为“构建型”和“建材型”太阳能光伏建筑。 它作为建筑物外部结构的一部分,既具有发电功能,又具有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的 功能,甚至还可以提升建筑物的美感,与建筑物形成完美的统一体。两者不同点在于:从建设角度来看,BIPV 已经为建筑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光伏组件起到了遮风挡 雨和隔热的功能,拿开光伏组件之后,建筑将失去这些功能;而 BAPV 建筑中的组 件只是通过简单的支撑结构附着在建筑上,拿开光伏组件后,建筑功能仍然完整。而 BAPV 不会增加建筑物的防水、遮风的性能。而且,BAPV 会增加建筑负载,影响 建筑的整体效果。另外,对建筑物表面来说,BAPV 还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严重 浪费了建筑材料。但 BIPV 安装成本较 BAPV 高 20%~30%,再加上过去十年我国 BIPV 技术不成熟且 规范不明确,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大,BIPV 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渗透率较低。3.3.1. 节能减排成为建筑领域重要目标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耗总量逐年提升,其中,建筑领域贡献较大,并呈现出逐年递 增的趋势,建筑能耗占总量比不断提升。2012 年-2019 年,我国建筑能耗由 7.4 亿 吨标准煤增长至 10.6 亿吨标准煤,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5.27%;建筑能耗量占能耗总 量比重由 18.40%增加至 21.81%。在碳排放方面,2017 年我国建筑碳排放量为 20.44 亿吨,占全国能源碳排放的 19.5%。建筑领域将成为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建筑领 域的节能减排措施将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内容。根据全国建筑碳排放结构,电力是建筑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占比 49%,北方城市的 采暖碳排放占比 23%,煤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排放占比 28%。若使用 BIPV,由光 伏产品对建筑物进行供电,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我国建筑碳排放量将大幅减少。 未来光伏墙体一体化将成为建筑领域减排的重要方式之一。3.3.2. 我国重视发展低能耗建筑和分布式光伏电站我国一直重视建筑领域的减排,各地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及激励措施,支持和推动超 低能耗绿色建筑领域的发展。放眼国外,欧美等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了 2020/2030 年 近/净零能耗建筑发展目标,并开展了技术集成专项研究与示范,推动建筑迈向近零 能耗已是全球发展趋势。其中,美国提出在 2020-2030 年实现“零能耗建筑”在技 术经济上可行的要求,韩国提出 2025 年全面实现零能耗建筑目标。我国虽起步晚, 但在碳中和目标的压力下,零能耗建筑领域将会加快发展速度。光伏发电作为节能减排的有效方式之一,成为能源政策依赖性行业。2020 年以来, 近十个省份相继出台了利好光伏发电的政策,包括江苏、河北、山东、河南等光伏 发展重点地区。从地区重点政策内容来看,大部分地区将光伏分布式发展作为重要 引导方向,鼓励和推动我国分布式光伏的发展。预计在政策的推动下,BIPV 和 BAPV 将会迎来新的发展。另外,分布式光伏也是未来补贴退坡后光伏的重点发展方向。目前由于成本的下降, 光伏产业进入平价时代,分布式光伏的经济性逐渐得到凸显,随着各个地方政府的 度电补贴额度下降,这一新型光伏发展形式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3.3.3. BIPV(BAPV)经济和社会效益好假设不计算光伏发电补贴,商用电价格 1 元/度,若满铺光伏幕墙能装 100W/m2 发 电单元,发电利用率为 60%,年发电利用时长 1000h,每平米增加成本 300-500 元。 BAPV 回收期为 5-7 年,寿命在 25 年左右,即有 18-20 年的纯效益期;BIPV 回收 期为 7-8 年及以上,寿命超过 50 年,即有超过 42 年的纯效益期。如果将东部平均 光伏发电补贴 0.2 元/度考虑在内,BIPV 成本回收期可以减至 6 年左右,西部由于富电价格更便宜。光伏屋顶 BAPV 和 BIPV 造价分别为 3-5 元/瓦、5 元/瓦,回收期 与光伏幕墙相似。 近年来,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的要求倒逼 BIPV 需求,“十四五”规划强调 “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进一步推动行业景气度上升。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领导 指出:将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继续推动出台配套政策,推动有利于光伏发电和用 地环保政策的结合,以及建筑物上安装光伏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出台。BIPV 和 BAPV 的需求量有望上升。 由于旧房改造政策尚不完善,仅考虑新建建筑 BIPV 装机。假设建筑强制安装光伏, 新建建筑考虑到高层建筑屋面需设置电梯机房、消防水池等附属设施,可安装面积 会有所减少,安装光伏约为建筑面积的 5%。发电效率为 10%,年发电利用时数 1000h, 每度电相比于火力发电减少碳排放 0.997kg。4. 碳中和目标加快落实,四大路径助力新变革我国要在 2060 年顺利实现碳中和目标,主要通过四大途径,分别是能源替代、产 业整合、建筑减排和增加碳汇。能源替代是指新能源逐步替代传统能源,增加太阳 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发电比例,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使用;产业整合是指落 实各行业环保标准要求,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淘汰生产过程中无法到达环保标准的 中小企业,实现产业整合;建筑减排是指更多采用装配式建筑,提高钢结构建筑比 例,逐步代替传统混凝土建筑;增加碳汇则是指通过增加碳汇林面积,增加碳的吸 收量。随着碳中和方案逐步明确与落实,未来我国将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推动碳排放的减 少以及增加碳汇。在建筑建材板块的细分领域中,水泥、玻璃行业内落后产能将逐 步淘汰,市场出清速度加快,市场份额向龙头企业集中,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产线更为先进、环保设施配套更齐全的龙头企业受益明显。随着我国持续大力推动 清洁能源的发展,光伏发电规模不断扩大,作为重要组件的光伏玻璃的需求将大幅 增加,同时,受益于风电和新能源车轻量化发展,玻纤需求也有望持续增长。在建 筑板块,在政策推动下,装配式建筑开工面积将不断增长,其中,钢结构装配式建 筑由于回收率高,更加符合国家环保要求,渗透率将快速上升。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也将带动新型建筑材料的需求提升。对于碳的吸收端,在碳中和及生态文明建设叠 加作用下,园林工程建设需求也将增加,加上碳交易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未来园 林板块有望迎来快速发展。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拉巴特

2021年中国陶瓷砖行业发展现状与产销情况分析 下游政策促使陶瓷砖发展逐步回暖

建筑陶瓷是用于建筑物饰面、建筑构件的陶瓷制品,具体可分为陶瓷砖、陶瓷薄砖、陶瓷薄板、建筑琉璃制品、饰面瓦和陶管等产品,其中以陶瓷砖为主。这些产品广泛应用在住宅装修装饰和公共建筑装修装饰中,性能突出、质量稳定、艺术感强、效果美观。建筑陶瓷行业最大的细分产品陶瓷砖产量下降建筑陶瓷行业的上游行业包括矿物原料、釉料原料的原材料开采及加工业、各类辅料的生产制造和陶瓷加工设备。下游行业为建筑装修装饰,建筑陶瓷的应用领域广泛,主要领域有住宅、写字楼、商业中心、医院和酒店等。我国建筑陶瓷行业中,陶瓷砖是行业中占比最大的产品,然而全国陶瓷砖产量自2017年起不断下跌,2018年跌破100亿平方米;2019年陶瓷砖产量仅为82.2亿平方米,同比下降8.73%,下降幅度较2018年减少2.47个百分点,降幅略有缩小。然而2020年以来陶瓷砖市场逐步回暖,2020年11月,全国陶瓷砖产量同比上升8.29%,2020年1-11月,全国累计陶瓷砖产量为94.30亿平方米,已经超过2019年全年的陶瓷砖产量。随着全国瓷砖市场逐步回暖,陶瓷砖产量也逐步增长。从产区方面来看,2020年11月陶瓷砖产品产量排名靠前的省有:福建、广东、江西、四川。其中,福建省产量最大,为29869.59万平方米,占比为36%;广东省产量其次,为22451.8、97万平方米,占比为27%;江西省产量13266.33万平方米,居第三位,占比为16%;四川省产量5887.40万平方米,居第四位,占比为7%。此外,陕西、广西、辽宁、山东等省份相比其他省的产量也较大。近年陶瓷砖产量下降主要系竣工、施工面积缩减有关根据下游主要应用市场的分析发现,历年来陶瓷砖产量增速与竣工、施工面积增速相关性较强;2010-2019年,年度陶瓷砖产量增速与建筑业施工、竣工面积增速的相关性较大。由此得出,全国陶瓷砖的发展与房地产建筑发展紧密相关,房地产建筑业的政策也将影响陶瓷砖的产量变化。2020年10月,新华社正式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十四五规划中,“房住不炒”仍将是基本导向,“稳房价”是衡量标准。“因城施策”是区别于过去房地产调控政策一刀切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随着房地产限价政策边际放松,竣工端增速有望强于开工端,意味着下游市场的需求量增加。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建筑陶瓷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院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放松日

中商产业研究院:《2019年中国家居建材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发布

中商情报网讯:2018年家居建材行业直面洗牌,全装修与定制化企业不断挤压市场份额,装饰材料行业竞争加剧。家居建材市场面临需求饱和,本地市场下行风险,行业产能过剩以及增长放缓的趋势。目前行业已进入快速洗牌期,中美贸易摩擦在市场上造成了新的不确定性。总体来看,家居建材行业面临形势较为严峻,但行业规模增长速度仍处在较快水平。中国家居建材市场规模保持增长,2018年市场规模达4.8万亿元。随着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渗透,传统建材行业迎来互联网所带来的机遇。2019年政策利好正在释放,市场走势正在筑底,跨界融合已显成效,智能、智慧推动新一轮发展。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家居建材行业的发展,中商产业研究院特推出《2019年中国家居建材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报告从家居建材行业概况、家居建材行业驱动因素、家居建材行业发展现状、家居建材行业重点企业四大方面剖析我国家居建材行业,最后总结目前家居建材行业发展痛点,进一步分析家居建材的潜在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以下是报告详情:PART1:家居建材行业概况家居建材是装修必备材料,也是一个成熟的行业。家居建材包括:天花板、瓷砖、门、窗、锁、玻璃、灯具、地板,卫厨,壁纸等均属家居建材。PART2:家居建材行业驱动因素“十三五”期间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家装需求预期得到进一步改善。此外,随着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工程不断推进,以及各地对农村居民进城购房以补贴等多种方式进行鼓励,多元政策带来的持续利好下,家居建材市场有望维持健康发展。从数据来看,近几年我国婚姻登记对数始终维持在1000万对以上,婚房装修带来的刚性需求为行业提供了稳定支撑。2008年到2013年我国结婚率和结婚人数处于上升的状态,2013年则是拐点,此后结婚率和结婚人数连续5年下跌。2018年结婚率跌至7.2‰,结婚人数1010.8万对,比上年下降4.9%。2018年,全国育龄妇女人数约为3.46亿人。全面放开二胎,这两年二胎生育需求集中释放,未来,二孩的出生数量或减少。家居建材行业与房地产行业景气度紧密相关,主要需求来自于房屋交易,包括新房和二手房。2018年房地产市场坚持“房住不炒”主基调,各地房地产调控表现趋紧趋严,但2018年10月开始部分城市调控政策略有放松。2018年我国住宅销售面积为14.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2%,住宅竣工面积6.6亿平方米,同比下滑8%。2018年国房景气指数101.85,行业景气度高,房地产发展为家居建材市场创造需求。PART3:家居建材行业发展现状2018年全国建材家居市场竞争激烈,但行业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在新模式、新思路、新技术的变革作用下有所突破。整体而言,我国家居建材行业总体情况如下:BHI为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的简称,反映了建材家居装饰装修材料的景气度及市场走向。2016年-2017年,BHI均有较大波动,2017年全年建材家居市场走势整体低位运行于2016年。2018年我国家居建材市场出现了转机。2019年上半年BHI走势符合预期。全国建材家居市场行业发展低位维稳向好,行业转型升级仍潜力巨大。2019年6月BHI为101.54,环比下降11.71点,同比上涨17.49点。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家居建材行业已成为成熟行业,行业饱和度也逐渐增强。从市场销售规模来看,国内规模以上家具建材卖场销售额总体呈下降趋势,2018年后逐渐回暖。2018年全年累计销售额为9661.6亿元,同比上涨5.32%。2019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累计销售额为4647.0亿元,同比上涨4.70%。6月销售额为858.4亿元,环比下降8.32%,同比上涨12.97%。目前全国建材产业上市企业最多的是安徽省和广东省,其次是陕西省、浙江省和北京市。从地图来看,我国建筑产业上市企业最多的区域是中部沿海地区。未来,随着产业升级和优化,部分建材产业上市企业有望往内陆转移,内陆省份应该制定具有吸引力的招商引资政策和具有实操性的奖励机制。投资人员或企业应该密切关注当地产业转移政策及内陆招商优惠政策等。2018年建材工业规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8万亿元,同比增长15%,利润总额4317亿元,同比增长43%,销售利润率9.0%。其中,水泥主营业务收入8823亿元,同比增长25%;利润1546亿元,同比增长114%。平板玻璃主营业务收入761亿元,同比增长7.2%;利润116亿元,同比增长29%。卫生陶瓷、防水材料、玻璃纤维及制品、石灰石膏制品、非金属矿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5.9%、26.6%、29.2%、41.5%、10.3%。PART4:家居建材行业重点企业分析本报告重点介绍了北新建材、兔宝宝、蒙娜丽莎、海螺水泥以及友邦吊顶等五大家居建材企业。北新建材是一家集品牌、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新型建材产业集团。公司主营石膏板,产能全球第一,国内市占率超过一半,成功覆盖高端市场和中端市场。旗下两大品牌“龙牌”和“泰山”产品拥有极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龙牌”纸面石膏板作为中国新型建材行业的龙头产品,是中国纸面石膏板产业名副其实的第一品牌。PART5:家居建材行业问题分析及趋势预测我国建材家居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仅展示报告部分内容,完整报告请下载《2019年中国家居建材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http://wk.askci.com/details/668b1c48a94542979fce19cd1ba66668/

三日而死

2017中国家居建材行业数据报告

目的与意义:家居行业创新技术和产品速度快,人们需求变化等等特点,行业需要进行权威、科学、全面的产业发展研究,为行业研究战略发展和进行市场开拓提供信息资料。为此,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建材市场协会、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北京家居行业协会、上海室内装饰协会、广东省家居业联合会、海丝泛家居产业联合会12家行业协会与新浪家居、乐腾家居联合发布《2017中国家居建材行业数据报告》。《报告》分为三章,第一章“2017行业发展概要”,从生产总值看2017家居行业状况,全局观察探析行业。第二章“2016到2017,数据之间看发展”,通过两年相关数据的对比看家居行业变化,具象呈现发展。第三章“2018年家居行业发展趋势预判”,从12大协会趋势预判出发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战略依据。希望《报告》为行业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也希望社会各界能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国建材家居行业发展,为其出谋划策。第一章2017行业发展概要2017年,中国家居产业开始出现巨大的结构性变化,消费趋势的变化、市场的洗牌、资本的嬗变,都让行业格局有了较大分化。企业品类扩张加速,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品牌与营销出现新趋势。在变化中,如何用新思维构建新的发展之道,是我们必须面对且要不断探寻答案的命题。一、借资本的东风组团上市2016年8家企业接踵上市,2017年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4家上市。家居企业借助资本的力量,努力布局,通过并购整合、扩张规模、延长产业链,从单一产品生产,向产品多元化、全屋定制方向发展。二、装修材料新兴产品受热捧家居、装饰装修材料行业2017年行业产值约在1.1万亿左右。传统家居装饰材料在去产能、调结构方面投入持续增加,总体发展平缓;而新兴领域的产品消费如智能、高度定制等关注度持续提升,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未来消费潮流。三、建材行业略有增长2017年1-6月,建材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3%。建材工业生产总体平稳,价格持续回升,但是行业平稳运行的基础尚不稳固,水泥产能过剩矛盾依旧存在。四、消费升级下设计发力随着消费升级,设计的作用更加凸显。从产品设计到品牌形象,再到人才储备,无论是家居制造领域还是卖场流通领域,设计与品牌合作的深度正在逐步加强。同时随着米兰展、上海设计周等活动的发力,中国设计的世界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五、环保洗牌加快产业集中伴随环保新政的颁布,全国各地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也越来越严格。部分环保指标未达标的中小型企业被关停,但龙头企业凭借其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在产品规模和结构上将做大做强。六、销售与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售卖生活方式、打造家居超市以及提供养老抚幼等生活服务,成为家居卖场及企业销售模式新升级的一大表现。注重场景式销售及更好的体验感,无论是单个的品牌,还是综合性的卖场,都在不停地为用户描绘着“源于当前生活,又高于当前生活”的理想状态。七、智能化抢占市场鳌头在消费升级和消费转型背景下,家居卖场和装修公司开始引入智能家居产品和智能装修套餐,更多的家居品牌寻求多元合作,走上“智能化”的道路。“智能”成为人们最为期待的家居生活方式,也是今年家居行业最为关注的热词之一。八、国货打响品牌竞争战2017年国家成立第一个“中国品牌日”,家居行业打响国货品牌受到关注。家居行业准入门槛较低,而目前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亟待加强,导致企业竞争激烈。品牌标志、品牌定位、产品差异化等,成为企业亟待考虑的问题。第二章数读2017家居一、“整木定制”行业产值增长最高2017年家居建材中,整木定制产值同比增长最高,石膏板、晾衣架紧随其后。同时,行业产品价格都呈现平稳上升,但也要看到门窗、建筑遮阳、晾衣架、集成吊顶、墙纸墙布、建筑涂料都是以智能产品或新品带动价格变化。这表明:传统家居装饰材料领域在去产能、调结构方面投入持续增加,总体发展平缓,市场增涨幅度较小;新兴领域,受智能家居、科技升级、互联网等多方面影响,发展迅猛。二、木门企业最大产值将突破30亿2017年木制林产品行业发展继续保持活力,尤其是龙头企业表现出蓬勃态势,2017年木门企业最大产值突破30亿已成定局。房地产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木材及加工产品进出口提供了商机,尤其木材进口方面,将保证更加稳定充足的来源。前九个月累计,我国原木进口量累计完成4066.34万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11.14%。三、“水泥、玻璃”行业产量略降房地产、基本建设投资是水泥、玻璃需求的重要支撑。2017年房地产投资增速或将再次放缓,导致水泥需求将有所下滑;而玻璃加工出口等增长较弱,消费呈现出更加理性的态势。201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保持在8%左右,而受到基数比较大和二三线城市需求平稳等因素的影响,玻璃行业整体小幅平稳减少。四、陶瓷行业,南方产区生产火爆受环保督查与治理影响,开窑率低与复产难成为2017开年后陶瓷行业常态,受此前北方大面积停产影响,北方产能及产品供应严重不足,大量当地贴牌商或合作商纷纷转战湖北、江西、广东等南方产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南方产区销售的火爆。2018年,存活的陶企需要面对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也仍要规避同质化的产品依靠价格竞争、以次充好等无序竞争的现象出现。五、家居卖场淡旺季界限模糊1、在“经济新常态”大趋势影响下,2017年行业上市、并购重组、跨界等资本动作不断,落后产能被淘汰。2、高低峰值越发不明显,传统观念中家居消费的“淡季”与“旺季”界限越来越模糊。3、5月,BHI出现2017年以来环比首次下跌,同比跌幅也进一步扩大,表明:单纯促销已不再能满足消费者,当前80、90后主流消费群体对家居产品和服务都更加严苛。六、4560项专利、51项标准,地板行业加大创新一方面是51项木地板相关的标准,同时面对地板市场上同质化、品牌繁多的情况,一些有实力的品牌,发力新技术符合新标准,获得发展新机。无论是材种、工艺技术、科研投入等均加大创新和高品质。截至2017年9月,中国地板行业累计申请木地板类专利约4560件。七、装饰纸和面板行业涨幅收窄鉴于国内市场的需求仍持续走高,且装饰纸与饰面板(含HPL)企业积极开发一带一路市场,预计2017年装饰纸和饰面板产量仍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同时,主流装饰纸企业产能大多将得到更多释放,部分企业将改造或新建生产线,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第三章2018年家居行业发展趋势预判卖场营销从“价格战”走向“价值战”:从家居卖场来看,传统装修旺季与促销活动的叠加,销售淡季旺季边界模糊。行业转型升级、结构性改革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的营销很多仍围绕价格进行,随着降价的空间越来越小和年轻消费群的崛起,性价比将会成为关注热点。2018年家居主流消费趋势:一类是高颜值、个性化产品、功能环保型、集合型产品,一类是有较高体验度的智能产品。环保加大行业洗牌不断出台的环保政策,对环境污染的治理越来越严格,不仅提升了对家具产业的环保要求,也倒逼整个家居行业快速转型升级,从生产源头实现真正环保。开发新的环保、安全生产工艺和设施,开发有效降低能耗的技术和装备,成为行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二手房家装渐成主力军随着已有住房再次装修比例的上升,家居企业开始逐渐减少对新房的依赖性,更多转向关注已有住房的数量,由于对房产和居住需求的稳定,建材家居行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也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建议企业回归本质,时刻提升自身实力,加大环保建设,才能在适当时机乘风而起,实现进一步发展。开展线上线下的全渠道竞争家居新零售,企业应谋求向全渠道零售商的角色转型。全渠道的竞争下,线下更强调服务、场景、体验,而线上平台更注重引流,生产和物流都将高度智能化,这给消费者提供的将是一个涵盖产品和服务的社会化平台,家居业将展开线上线下多维度、全方位、全渠道的竞争。智慧工厂从梦想到落地随着物联技术的逐渐成熟,生产设备网络化、生产数据可视化、生产文档无纸化、生产过程透明化、生产现场无人化的智能工厂逐渐落地,利用自动化设备和技术提升效率是大趋势。并且,打造数据分析、生产制造、物流仓储、装修施工等全线智能化体系,形成交易闭环。以索菲亚、尚品宅配、海尔为其中的代表,践行工业4.0,传统制造业看到产业升级的机会。市场集中度逐步增加2018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加强。激烈市场竞争中,龙头公司在自身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优势更为明显,同时也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好产品体验。市场标准越来越规范和透明,龙头企业会占有更多的生存空间。此外,随着地产企业的整合与集中度提升,装饰行业也将迎来结构升级,行业集中度也将随之提升。从销售产品到销售服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拓展,服务将在企业市场竞争中成为更加重要的砝码。随着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细致,商家开始尝试收取服务费,在抵消成本的同时获取一定的收益,服务也作为商品明码标价。可以说,企业未来不仅要卖好产品更要提供完善的服务内容和提升服务水平。定制市场未来竞争加剧2017家居定制蓬勃发展,在资本、市场等表现都很突出。未来一年定制会继续发展,但势头或许会趋于平缓。产品鱼龙混杂、设计水平不高、售后服务不完善等,对整体行业有极大的冲击。不管是“全屋定制”还是“小而专”,定制企业在集中精力扩产能的同时,也应该重视提升服务质量、产品品质和个性化。家装后半场谋变升级互联网、新零售的不断冲击下,家装将进入由人工“输血”到“寻求自我造血”的后半场。现如今,在质量都能保证的情况下,考验的是谁就能适应消费升级的趋势。互联网家装从标准化开始向深耕落地,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规模稳步增长,而传统家装也在扩展营销渠道,场景及大数据或许会带来颠覆。

陶瓷行业2021年战局铺开,白兔瓷砖有大事即将发生

2021开局,整个建筑陶瓷行业呈现一片繁荣与进取景象。投资扩产、转型切入新赛道、终端升级、拓宽工程与设计师渠道、收购等动作频繁,各条赛道上挤满主力选手,奋力奔跑。结合2020年的情况看,整体行情不算差,前11个月全国建筑陶瓷产量近80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41%;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1%;利润增长1.23%,为从业者们给足了向前的底气。舞台广阔,实力企业依然大有可为。不过,整个行业的洗牌变得越渐残酷,据《2020中国瓷砖产能报告》的数据,近三年里,全国建陶企业减少211家,降幅达到15.45%。处此大环境下,企业要想守住一席之地,或者抢夺更大的市场份额,必须根据形势变化调整战略部署,创新战术打法,一手巩固优势业务,一手开辟新局面。即将在白兔瓷砖身上发生的几件事,正好映证了这一做法。2021战局铺开进入2021年后,市场形势进一步恢复。以前两月的情况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建筑及装潢类材料消费品零售额 221亿元,同比增长 52.8%。同时,中国建材流通协会的统计显示,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的累计销售额为1205.8亿元,同比上涨98.95%。另外,整个陶瓷砖出口5.6亿美元,同比增长40.65%;出口量8701.6万平方米。再者,房地产市场保持繁荣,前两个月新开工增长高达64.3%,其中住宅增长68.5%。屋竣工面积大幅增长40.4%,其中住宅竣工增长45.9%,而竣工后则是楼盘的陆续交付,进一步带动了工程与零售渠道对室内墙地砖的需求。这些跟建筑陶瓷紧密关联的数据,都表明了市场繁荣局面的到来。具体到企业来看,抓机会、提力度、抢份额成为主题。以扩产来看,2021年的布局动作较大,据《陶瓷信息》不完全统计,第一季度,泛高安产区新增约15条线,瓷砖日产能激增近40万平方米。白兔、唯美、新明珠、东鹏、蒙娜丽东海、欧神诺、宏宇等多家头部企业都有新部署,比如白兔瓷砖追投10亿元建湖南旭日绿色建材第二期项目,8条生产线全部建成投产将达产4500万㎡/年;东鹏在江西丰城再投50.8亿元;唯美集团增资61.8亿元,投建江西丰城三期项目;将军企业在肇庆投建岩板研发智造基地等。一些收购动作继续落地,比如蒙娜丽莎收购江西普京;欧神诺5000万入股山西汇子新材;大角鹿收购广东建兴陶瓷厂;华硕控股收购萍乡正大陶瓷;宏宇集团拍下广西新中陶等。据大材研究的观察,新品发布同样成为市场热点,比如白兔瓷砖即将推出多个系列室内墙地砖新品,涵盖岩板、大理石、仿古、木纹砖、马赛克等品类;简一在上海建博会发布随机无限连纹产品;蒙娜丽莎生产出9米X1.8米的超大规格抛光陶瓷板;金丝玉玛上线K金岩板;金意陶展出糖果釉5.0、昌钻大理石、金岩板、装配式构件等新品。在营销布局上,大型主题活动、全国招商、315大促、参加上海建博会等大展,多种举措全面铺开,典型案例比如:白兔瓷砖即将启用新的总部展厅,切入室内墙地砖赛道,展开全国招商;新中源再办2021年的“中国设计星”活动,增加抖音海选通道;金意陶举办首届“质感服务日”,推出质保卡;欧神诺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并有惠达、金舵、罗曼缔克、萨米特、威尔斯等多个瓷砖品牌,晒出315全国大促的成绩单。同时,更多建陶企业将重心放到多渠道体系的建立上,着手扩大经销商零售渠道的覆盖范围,提振终端竞争力;针对工程渠道推出专门的产品与解决方案,重点聚焦500强房企的合作产能;创新设计师渠道运营,并增强合作黏性。三件大事搅动行业百家争鸣的战局中,白兔瓷砖即将打出的一套组合拳,有潜力成为市场热点。据公 开信息,这家马赛克与户外砖的龙头企业,近日计划同时办三件大事,一是战略升级,切入室内墙地砖赛道;二是品牌形象升级,启用6000多平方米的总部展厅并发布品牌超级IP;三是推出多个系列新品。由于长期深耕马赛克、户外砖市场,白兔瓷砖跨界室内墙地砖,或许出乎众多行业人士的意料。毫无疑问,打拼多年、地基深厚,白兔加码室内墙地砖,意味着体量庞大的赛道上,又将增加一名实力选手。目前的室内墙地砖行业,有名的品牌主要是东鹏、蒙娜丽莎、欧神诺、新中源、金意陶、新明珠、金舵、大将军等,集中了国内实力强悍的建陶能手。更关键的是,室内墙地砖市场空间非常大,吸引了上千家规模以上的企业全力以赴。即使高手云集,并不意味着市场格局就是铁板一块,第二轮洗牌还在持续。一些竞争优势不强的公司,面临残酷的生存忧患,其中关停或卖掉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拥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尤其是一二梯队的企业,大多还能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这正是白兔的机会,凭借房地产工程等领域的资源积累,顺势切入室内墙内砖,有可能快速打开工程市场的局面,何况目前的房地产精装配套正处于高增长阶段;再者,白兔拥有比较好的品牌资源,配合创新打法,有能力在经销商零售、家装等板块打开局面。第二件搅动行业的大事 件则是白兔品牌形象升级,6000多平方米的总部展厅即将亮相,同时迎合年轻消费群体的审美需求,推出以白兔为原型的品牌超级IP,这有可能给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2021年第一季度里,建筑陶瓷行业里这样的大动作营销并不多见,加之是龙头企业的跨界布局,出手高调,起点又高,更是引起市场侧目。据了解,该展厅有几个设计点颇具新意,比如以理想家为主线的场景设计,马赛克+室内墙地砖组合,作用于生活空间的各种可能性,开启了陶瓷展厅打造的新浪潮;家居空间与商业空间融合,兼顾零售与工程渠道需求;结合品牌升级后的形象,展厅也同步进行更时尚、活力和艺术感的提升,在陶瓷行业里属于创造性的举措。配合战略转型,白兔瓷砖即将推出一揽子新产品,预计会给行业带来新的设计与材质视角。比较大的手笔是,白兔并不是小步探索,而是一次性推出涵盖岩板、大理石、仿古、木纹砖、马赛克等多个主流品类,满足客户对墙地砖的多样化需求。到这一步,意味着白兔全面构建起“三砖并驱”的全能产品体系,覆盖建筑外立面、室内墙地面、家居饰面等,实现瓷砖一体化应用。而背后,则是这家公司研发制造能力的延伸。对室内墙地砖行业来讲,新力量的入局,既会带来新的思维,也可能引发格局的震荡。对白兔瓷砖来说,一个新的战局已经开始,在宽阔的赛道上,唯有向前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