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将朝专业化、全产业链化方向发展端脑

2019年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将朝专业化、全产业链化方向发展

1、2018年中国建筑设计行业营收约为12684亿元近年来,受益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迅速,队伍数量、经营规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均得到了较快发展。《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8)》显示,截至2017年底,建筑设计行业得益于工程总承包业务大幅增长,实现营业收入12384.40亿元,同比增长80.01%。新签合同中境内工程总承包同样为最主要业务来源,2017年建筑设计行业新签合同额为11837.40亿元,同比增长93.03%。得益于国内工程总承包业务的发展,预计2018年建筑设计行业营业收入将达到12684亿元。2008-2018年中国建筑设计行业营业收入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备注:2015、2017年营收增速为35.14%、80.01%)目前,我国建筑设计企业总体毛利润水平相对较高,以建筑设计上市企业为例,2018年上市企业平均毛利率在30%左右。山鼎设计2018年毛利率达到38.24%。2015-2018年中国建筑设计行业代表企业毛利率统计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中国建筑设计传统生产模式弊端分析我国建筑业在过往发展中,建筑设计在提交设计图纸后不再深度参与后续的建筑施工过程,呈现出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割裂的状态,带来了一系列弊端。中国建筑设计传统生产模式弊端分析情况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3、中国建筑设计企业业务模式发展趋势分析:专业化、全产业链化传统生产模式的弊端促进了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等新型商业模式的发展,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全部由工程总承包商负责,后者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和造价等全面负责,从而能充分发挥设计主导作用,有利于降低项目成本、缩短建设周期、保证工程质量。建筑业在设计端和施工端融合的趋势为设计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建筑设计企业可凭借在设计、造价、优化等方面的优势向下游的预制件生产、施工等领域拓展,从而提高设计行业在建筑业中的产值比例。中国建筑设计行业业务模式发展趋势分析情况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工程总承包(EPC)工程总承包(EPC)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按照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对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实行全过程的承包,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和造价等全面负责的承包方式。其中,设计(E)包括建筑设计工作、整体工程规划以及组织实施管理;采购(P)包括建筑设备材料采购、其他专业设备材料采购;建造(C)包括施工、设备安装、试运行、必要的使用培训等。相较于传统承包模式而言,工程总承包模式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优势:工程总承包模式三大优势分析情况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全过程工程咨询全过程工程咨询不仅能够提高产业集约度,还能提高行业集中度,是建筑业新兴业态。2016年5月住建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建设单位在选择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时,应当本着质量可靠、效率优先的原则,优先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政府投资项目和装配式建筑应当积极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2017年工作要点》明确指出,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试点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积极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鼓励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总结和推广试点经验,推进企业在民用建筑项目提供项目策划、技术顾问咨询、建筑设计、施工指导监督和后期跟踪等全过程服务。随着国家和各省市地区相关指导政策和制度的陆续出台,全过程工程咨询将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以上数据来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来源: 前瞻网

天明

新基建发力,建筑施工行业强筋健骨迈向高质量发展

穿 透 力 才 是 影 响 力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建筑施工行业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等一大批应急防疫设施医院的快速搭建,再度刷新了国人乃至世界对中国建筑业的认知。建筑业企业使用的装配式建造和信息化技术,改变了世界对中国建筑业“手拉肩扛”的传统印象,更为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和走向海外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复工复产,建筑施工行业不断增强自身“免疫力”,积极参与到重大项目建设中,体现了担当精神。疫情倒逼行业反思创新发展据业内人士介绍,受春节、冬季施工条件受限等因素影响,第一季度本来就是建筑施工的传统淡季。而此次受疫情带来的延迟复工、农民工返程受限等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延滞了建设项目的进度,建筑业一季度产值和收入受到了较大影响。“首先,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员流动性强。其次,建筑行业具有建设工程多样性的特点,不仅有房屋、桥梁、公路、铁路、隧道、地铁等工程,而且施工设计、施工流程、施工组织安排等都不同,再加上施工空间有限或者受限的问题,都对疫情防控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建筑行业供应链较长,涉及的环节也比较多,尤其在钢材、水泥、沙石料等建材方面由于交通受阻也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工期。与此同时,各种人力和物力成本的增加,对行业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吴慧娟日前表示,这次疫情给建筑企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国家对此很重视,出台了扶持企业的相关政策措施。对企业来说,要立足于行业特点,根据自身情况来研究分析政策谋划未来发展。在吴慧娟看来,此次疫情也倒逼行业反思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疫情过后,预计整个建筑市场会有一定的反弹,除了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基建工程外,医疗、社会保障、应急保障、公共服务、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也会产生新的需求,建筑行业要善于抓住发展机遇及时调整相关对策。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行业自身建设:一要加快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二要扩展工程建设的安全内涵,包括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安全、健康安全以及环境安全等;三要加速对工业化、信息化的应用;四要在政府治理上,“放管服”改革要深化、市场准入要简化、监管要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在优化服务上不断下功夫;五要企业在发展战略上要有更加长远的定位。建筑业有能力保持较强韧性来自中诚信国际的分析报告指出,从长期来看,受疫情影响的建设项目可通过后续季度赶工弥补,中国建筑业的产值仍有望保持较强韧性。穆迪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建筑企业的业务状况和收入增长潜力正在迅速恶化,但看好中国正逐步恢复的建筑活动。“此次疫情虽然短期内给建筑业企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但并未伤及到建筑业的根本。”中国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新生表示,疫情对建筑企业带来一定影响,但也要看到疫情所带来的机遇,中国经济的韧性为建筑业企业发展提供了回旋余地。目前,全国各地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好转,各地推动重点工程复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这些都将为建筑业企业的今后发展提供诸多政策利好。在中建政研集团政府投融资咨询事业部总经理何朋朋看来,建筑施工企业不妨以此次应对疫情为契机,从业务链上考虑延伸。一是向上游延伸,即向建设项目的投融资端靠拢,集合资源,参与项目规划、立项,并注重运用金融工具,协助投资人积极筹措项目资金,甚至可进行适度参与投资,投资建设一体化,“花自己的钱办好自己的事”,不断提高项目质量。二是向下游延伸,即向建设项目的运营靠拢,使建设资金回笼与运营效果绑定,夯实行业运营水平,从项目建设管理兼顾企业运营管理,深耕领域,提高企业竞争力。三是在方法论层面,建筑施工企业应注重“借鸡生蛋”,与上下游企业重组联合,借力发力,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新基建发力催生更多发展机会3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基础设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平安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鲁贵卿分析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加大基建投入也成为对冲疫情负面影响、拉动经济回暖的重要手段。从加快城市群建设和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来看,建筑市场的相关需求增长会加快,这意味着建筑施工行业将有更多发展机会。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教授表示,国家提出新基建的总体目标是为了提升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虽然新基建没有直接提到建筑产业,但很多方面都是和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相关。建筑行业要认真落实国家对新基建的战略布局,从中挖掘自身发展的动力和机会。从数字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数字基建、数字建筑会成为建筑产业转型的机会和动力。比如,公共卫生类的建筑是社会基础设施之一,在一个国家面对重大疫情灾害时发挥着巨大作用。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不同于一般的建筑,而应当是在公共卫生事件暴发时能够满足重大疫情防控需求的建筑体,建筑体通风、供电等设施都和普通民用建筑不同。所以,在疫情结束后,大量公共卫生类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可能会给建筑业发展带来更多机会。此外,也要充分重视建筑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近几年,建筑行业大力推行的BIM(建筑信息模型)对于商业模式的转变有着基础性作用,有了BIM的数据基础,就有了基于建筑大数据重新思考建筑业企业盈利模式的机会。还有,建筑技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目前已经开始向模块化、组装式的装配式建筑发展。但在数字时代,建筑业还需要具备智能性和数字化特性,要让建筑会“说话”、能“表达”,如此才能具备迎接数字时代挑战的能力。中建政研产业研究院院长杨文海建议,建筑施工行业要时刻关注国家政策动向,把工程总承包、专项债、全过程工程咨询、PPP、乡村振兴等与自身项目有机结合,推动产品升级,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过去,大量经济活动建立在以铁路、公路、机场、码头、桥梁等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上,而目前则以5G基站、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人工智能、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成为必要而普遍的新型基础设施。加快新基建进度,不是简单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是与产业化应用协调推进,既能增强基建稳定性增长的传统属性,又可以助推创新。因此,未来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绿色化将成为建设项目的主流趋势。(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记者 潘晓娟)END来源:中国经济导报责编:王希学审核:李振

贵人迷

揭秘建筑行业产业升级背后的“黑科技”

从智能手机到智能家居,从无人机到无人驾驶,新的技术和产业升级正在席卷着各行各业,包括最为传统的房地产行业。建筑行业的产业化升级,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工业化的方式,像造车一样来盖房子。从碧桂园到绿地以及保利等,已经都开始布局智能和装配式(框架式)建筑领域。《中国制造2025》也提出:“中国制造要向创新、智能、绿色和高端转型,找到自己的新优势,才能把自身依赖于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步转变为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开放型经济新模式。”在新技术以及政策的推动下,一场围绕建筑行业的变革也在悄然兴起。文 | 熊出墨请注意建筑产业进入转型期随着房地产经济进入下半场,城市土地成为稀缺资源,建筑行业也面临着从粗放式增长向绿色环保、更为高效的方式升级。目前建筑业房屋建筑新开工面积约每年50亿平方米,这样的数据已到“峰顶”,未来会逐步下调,另一方面,有数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新建、拆除、装修等产生的建筑垃圾约为15.5亿-24亿吨,房地产行业在中国碳排放量中大概占到40%以上。因此,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成为建筑行业必须要面临的一大难题。业内有个词叫智能装配式建筑,即通过框架式的工厂化制造、装配化施工,在缩短建造周期的同时实现提高效率和节能环保的目的。据业内人士介绍,相比传统建筑方式,智能装配式建筑所需要的劳动力能够减少至少30%以上,总工程的施工期也可以缩短30%,建筑垃圾可以减少80%以上。但这一产业在我国属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普及率并不高。根据公开的数据显示,我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仅3%左右,但这一数据在日本和美国的占比则高达90%。目前国内仅碧桂园、万科等少数几家地产公司在布局这一领域。为了推动装配式建筑在全国的发展,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其中2020年力争要达到15%以上。随着各地落地细则的出台,行业的发展步入到政策红利期。北京市落地政策的目标明确规定,到2018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20%以上,到2020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上海市的政策目标是在“十三五”期间,全市装配式建筑的单体预制率达到40%以上或装配率达到60%以上;而广东省的落地政策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筑的比例达15%,到2025年,珠三角城市群装配式建筑占新建筑面积比例达35%以上。此外,江苏、浙江、湖北、山东、湖南、四川等省市也都相应出台了各地的落地政策。这并非一件易事。因此与各地政策一齐落地的还有相应的补贴政策。比如北京就针对采用装配式建筑并符合事实标准的予以财政奖励;上海则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单位面积的补贴,每平米的补贴为100元;广东省的补贴则是以项目为单位,符合条件的最高单项资助金额不超过200万元。在政府层面的鼓励下,过去十几年发展不温不火的装配式建筑迎来一轮新的风口。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2020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2025年将达到4.7万亿元。揭秘建筑产业升级背后的黑科技实际上,智能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系统特点决定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必须要求全产业链协同,从设计、生产、施工到交付等环节都与原有的建筑体系不太一样。碧桂园是国内较早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其创新研发的SSGF高质量建造体系,不仅仅只局限于装配领域,还将现浇优势结合起来,从工法、管理、技术和材料等方面全面实现产业升级。近日,熊出墨请注意受邀前往碧桂园东莞沙田项目的工地上见证了SSGF的落地。由于施工方式不同,这里与普通的工地完全不一样。在进出大门的地方设置的红外感应洗车系统能够及时清洗来往车辆的淤泥,路边还设友自动喷淋装置不定时对道路洒水,使得从大门到工地的整条路干净整洁。根据其官方的介绍,SSGF是指的“Safe&share安全共享” “Sci-tech科技创新” “Green绿色可持续”“Fine&fast优质高效”,其以装配、现浇、机电、内装等工业化为基础,整合了包括分级标准化设计、模具空中化装配、人工智能化应用、全穿插施工管理和现场一体化装修等技术,使得主体修建能够与装修工程分楼层同步推进。来看看这背后究竟运用了哪些“黑科技”的建造技术。首先是高精度工艺体系的运用。这也是SSGF建造科技的基础。其采用铝合金模版工艺加混凝土浇筑成型,能够实现工厂标准化的生产,每建完一层楼就通过智能爬墙向上移动,大大提升建筑质量、效率的同时,也解决了内外墙抹灰的问题,消除空鼓开裂等质量隐患。其次是装配式施工体系。在工地上,不仅看不到脚手架、搅拌机等,更看不到成堆的沙石、砖块、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其楼板、楼梯等建房所需的大部分构件都在工厂造好,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拼接和浇筑,大大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更多的解决了环保问题,建筑垃圾也变少了。此外,现场的大门、围墙、防护栏杆、楼梯、材料堆放区等临时设施都可以拆卸,多次循环使用,颇有一些汽车流水线的感觉。第三是穿插施工体系。一般来说,传统的建筑方式是等主楼完成封顶以后再进行精装修,以27-29层高层洋房为例,交付周期为25个月。但SSGF体系中,主体施工时,预制内墙板、门窗、栏杆、给排水、电路照明、室内装修等同步流水作业。熊出墨请注意在现场看到,房子修建到20层的时候,17楼已经开始装修了,同样以27-29层的高层为例,工期可以缩短8-10个月。在这些黑科技的加持下,碧桂园率先在行业内组织“全天候工地开放”,在工程进度、技术条件等达到开放条件后,接受客户、准业主、业主预约全天候到工地看实体质量,打破了传统楼盘只能参观样板间的买房方式,可以去工地先看再买。下一个战场随着政策的推动和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一场围绕建筑产业的升级军备赛也开始上演。毕竟,在这样一个更集中和周期更长的行业来说,谁能抢占先机谁就更有可能占领这一市场。 显然,碧桂园凭借SSGF在这一领域已经走在行业前列。相比一般装配式工法,SSGF还能够在施工现场实现大型建筑构件的生产和装配过程合二为一,以“空中装配工厂”的形式实现了建筑工业化。目前,碧桂园在北京、广东、四川、重庆、江苏、湖北、河北、河南等28个省份推广SSGF,截至2018年8月初,碧桂园已经在59个区域、400多个项目采用SSGF高质量建造体系,并将逐渐在全国推广使用。而绿地也已经在上海、成都、合肥、昆山等地开展了装配式建筑的研发和试点工作,一些新项目中装配式建筑的面积占比达到了100%。保利则选择与远大住工合作,通过建设依托BIM、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工厂,进军这一领域。同时,保利地产还与远大住工进行资本上的合作,支持远大住工的总部研发平台。目前,远大住工已经与俄罗斯、波兰等12个国家签约了多个装配式建筑项目。中民筑友是中民投旗下专注于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研究和运营的企业,目前已在长沙、上海、杭州、南京、深圳、佛山等全国42个城市布局绿色建筑科技园、落地装配式建筑项目。群雄逐鹿装配式建筑市场,正在刺激这个产业的快速成长和成熟,但短期来看仍然面临着不少挑战。首先是短期内施工成本要高于传统施工工艺。碧桂园相关负责人表示,SSGF体系中,施工成本比传统方式每平米至少高出100元,但从施工周期的减少来看,能够实现建造速度比传统工期加快8-10个月,使得建筑的整体效益要优于传统施工项目。另一方面是产业链尚未形成。这其中,除了装配式建筑所需要的体系并未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以外,还涉及到整个建筑工人团队的升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碧桂园成立了SSGF产业工人培训学校,定期对工地上的工人、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既有理论培训,又有技能实践指导,与此同时还在带动预制模板供应商、卫浴供应商等共同发展,逐步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形成。而这一产业链的形成也有望拉动包括智能爬架、隔墙板、装配式内装以及智能家居等上下游相关企业的发展。不论怎样,这场围绕建筑行业的变革一旦开始就不会停下,装配式建筑行业也迎来了新一轮的黄金发展期。「熊出墨请注意」,转载请注明来源并保证文章完整性

大学城

2020年建筑企业何去何从?工程行业者的思考,是危机还是机遇?

2008年经济危机,但对中国的工程行业可以说是百年难遇的机遇,中国的建筑企业,大至中字头的央企,小到地方的三级企业,由于政府铁路,公路,机场的大量修建,加上国内房地产的黄金十年,可以说,所有的企业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有行业内人士笑着说,这十年有时候,活多的干不过来。可是转眼又到了10年以后。从2018年开始,建筑行业逐步出现分化,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比比皆是。曾经盈利能力十足的央企也开始逐渐乏力。到今年的2020年,加上疫情的影响,可以说,建筑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具体如下:一、盈利增长点逐步消失,政策红利不在这几年的PPP项目和EPC 项目,让地方政府和有实力的建筑央企都赚到了。地方政府解决了项目,中央企业解决了资金来源,可以说是一种双赢局面。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PPP项目后期做得太多,将很多不可能实现盈利的项目也列入PPP和EPC项目,这就出现了不少的烂尾项目,国家也在2018年逐步叫停和暂缓了此类项目的审批。这一块是央企和一些实力大企业利润最高的地方,政策红利正在消失。二、普通民间利润基本没有再说普通民建这块,由于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飞快发展,大企业承建的楼盘不断出现。动不动几十栋的住宅小区比比皆是,可是在2018年以后,很多接了整个小区的企业突然发现竟然还出现可亏损?为什么呢?原因是这几年由于民建特别是住宅项目,难度低,资金回笼快,不少地方企业,民营企业,央企扎堆在竞争。这就导致了目前出现的项目不少,但竞争也白热化。低价,垫资,围标各种怪象频出。由于人工费差不多,钢材,商砼等大宗材料也一样,管理模式也趋同,所以导致成本几乎透明化。开发商抓住机会,压低价格,很多的企业为了生存,签订了包死价合同,往往施工周期长达三四年,这其中只要人工费,材料费略微一上浮,总承包企业往往就是赔钱。这个现象,在住宅行业可以说很普遍。三、工业领域量小,难进入再到工业领域,由于产能过剩的原因,这些年工业领域的基建项目不多。特别是一些行业,基本上还处于垄断,壁垒过高,普通的企业很难进入。而能进入的,普遍是要不甲方资金不到位,要不就是白菜价,没有利润。进入2020年,工程行业如何做,目前成为行业内很多老总的头疼事情。中央提出来了新基建政策,可是新基建主要在5G,充电桩等新兴高科技领域,和传统建筑领域交差不多。铁路,公路,航空越来越多地被央企和地方国企所垄断,普通施工企业难以进入。2020年如何生存下来成为关键,但是由于房地产行业的低迷和产能过剩,2020年注定也是建筑施工行业面临优胜劣汰的一年。一些没有技术,没有资金的传统企业有可能挨不过寒冬,但是一些转型早,有积累的企业或许会发展得更好!危机中也有机会,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除了房地产板块,国家在道路,桥梁,铁路,机场领域投入仍然非常大。抓住机会,还有非常多的工程量。2、城市棚改和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领域机会很多。对于棚户区改造国家已经是第三年,虽然临近收尾,但工程量依然巨大。另外,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仍然机会很多。3、新基建涉及的土建安装工程。新基建如火如荼,在行业内配套的土建安装工程机会巨大,我们应该抓住机会。以上就是西部小城综合行业特点总结的,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如果喜欢西部小城的文章,请予以关注。

五逆

建筑工程行业证书7大鄙视链,看看你在哪级

如今,什么都有鄙视链,行业间的鄙视链更是如刀光剑影一般。在建筑工程行业,执业资格证书也有自己的鄙视链。总结了各个专业对别专业的看法,并不准确,仅供参考:01一级建筑师vs注册岩土工程师 建筑和岩土作为顶头大佬,考试难度自然不用多说。两个互相嫌弃,又互相需要,都想着如何干掉对方自己当老大。注册建筑师主要研究岩土构成物质的工程特性,从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以及技术咨询。岩土工程师首先研究从工地采集的岩土样本以及岩土样本中的数据,然后计算出工地上的建筑所需要的格构。地基、桩、挡土墙、水坝、隧道等的设计都需要岩土工程师为其提供建议。02一级结构工程师作为结构专业的最高执业资格证书,其含金量应当是沉甸甸的。结构对自己的看法:建筑的灵魂·让甲方省钱的高尚专业,冒着高风险的精确计算。对建筑的看法:实际啥也不懂,乱画还嘴硬,图纸永远滞后03消防工程师虽然从15年才正式开考,资历浅,但跟着消防领域新政策的出台,有政策支持,执业证书有背景,正统嫡出。04一级建造师VS一级造价工程师拿到一级建造师是担任大型工程项目经理的前提条件,升职加薪首选。一旦通过一级建造师的考试,你毫无疑问已经和那些从底层做起的工人们区分开来了,正式进入到了一级建造师持证人群。更强的资质意味着你将有更多的选择,去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求职的时候,你更有优势,去国企求职的时候,你也没有高攀。新政造价工程师分一级二级后,考虑到了造价师执业的地理因素和人文因素,这是一种制度的完善,也更加抬高了一级造价工程师(原造价工程师)的门槛、含金量和社会地位。05咨询工程师咨询工程师在国内还算比较冷门,建设项目分为四个阶段,造价只是实施阶段的一部分,咨询重点在决策阶段,但动不动就是全过程,涉及到技术、经济、社会、环境、资源方方面面。咨询工程师的概念、原则、目的、任务、因素、方法比造价师多的不止一倍两倍吧。06一级监理工程师VS安全工程师一级监理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的证件其他建筑类的注册资格含金量要低得多,比如和设计类的建筑师、结构师、暖通、给排水。挂靠价格也是最低的。安全工程师主要是企业聘请的安全顾问、安全工程师、安全主任之类的。但国内企业对这块不太重视,很多安全工程师不想注册,到期限的时候迫不得已才找个地方挂靠,因为国内大部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做得糟糕之极。这不是新人所能想象到的、反过来说,这也是发展潜力。07公路水运检测师公路水运试验检测师是交通部联合人社部停考两年(2015-2016停考)后重新推出国家/级职业资格证书,比较偏冷门,报考的人数远不如建造师火热。

新基建深度报告:新基建开启创新大时代,七大行业深度研究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传统基建补短板与新兴领域基建齐头并进“新基建”逐步走入公众视野,与新兴产业紧密相连。2018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 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 5G 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 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提法由此产生。此后,2019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要求“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而 2020 年开年首次 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提出,要“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 可以说,从一开始,“新基建”这一概念便与 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 紧密相连。然而,我们认为,“新基建”也应该包括对传统基建领域的补短板。我们认为,“新 基建”的“新”,不应仅仅指的是“新兴产业”的“新”,只要能够发掘出基建领 域的新增长点,便能够被纳入“新基建”的范畴。因此,“新基建”的概念也适用 于传统的基建领域。我们可以将发掘传统基建领域新增长的过程,称为对传统基 建的“补短板”。而这“补短板”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发展传统基建领域的新兴 细分子行业,如交通运输短板领域的冷链物流,能源行业短板领域的特高压和充 电桩,民生基建领域的公共卫生和医疗等。一是乘城市群建设东风,满足城市群 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新需求。随着我国城市群建设的推进,长三角、粤港澳、京津 冀等多个城市群将对轨道交通、城际铁路、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产生广阔需求。力推新基建原因:短期稳增长,中长期重构创新大时代(略)自上而下,新基建推进速度有望超预期(略)新基建关注领域新基建的基建,提高产出效率——高端制造 中国将迈入后工业化时代,工业结构不断优化,高端制造产业投资占比将不断提 升。目前中国已进入到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时代过渡的阶段,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增速放缓,中国经济发展已经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带来 中国工业结构不断优化。2019 年之后,制造业投资增速回落,1-4 月份制造业投 资同比增长 2.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 2.1 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速虽有所回落, 但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分别增长 11.4%和 14.9%,高于全部 制造业投资 8.9 个百分点和 12.4 个百分点,高端制造业占比将持续提升。高端制造业发展,将提高整体产出效率。制造业是承上启下的一环,是将材料转 化为成品的必须工具,因此,高端制造业将成为工业自动化、产业智能化的硬件 载体。目前制造业正处于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阶段,随着高端制造业发展, 新基建的整体产出效率将提高。 新基础民生基建——水利、路桥等 在推进城市群建设的背景下,推进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2019 年 12 月 6 日的政治局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主持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 要求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这是 2018 年 7 月 31 日后, 再次于政治局会议中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当下城市群建设加速的政策导向下, 为了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提前放量。2020 年基建投资的主要因素逐渐消除,基建投资将明显加速。2020 年初项目储 备明显提升、新投放增加、资金面改善,叠加基建政策加码,制约 2019 年基建投 资的主要因素均明显改善。项目储备上:2019 年 6 月政策加码以来基建成交金额 增速提升至 12.6%(前五月 0.4%);考虑到 2019H2 新投放的基建项目加速,叠加同 期基建项目去化速度放缓,2020 年初项目储备处于较高位置;新项目投放上:2019 年发改委基建项目审批金额增速超过 30%,预示着 2020 年上半年基建项目投放速 度将加快。资金面上,财政部提前批复 1.29 万亿专项债额度;考虑到建筑民企权 益融资占总融资比例较高,再融资政策放松将补充建筑企业营运资金;政策上, 近期无论是政治局会议、国务院会议、以及财政部发言,均体现了今年财政政策 将会更加积极有效。消费基建——医疗信息化、电动汽车、充电桩等 民众对消费升级有强烈需求。李克强总理在 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3 年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这表明中国消费者将会有更高的收入来 追求消费升级。2019 年,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达到 8.87%,超过 GDP 增速 2.77 个百分点,民众对消费升级有内在需求。而从国别调研数据来看,相对于美 国和德国消费者,中国消费者更愿意消费升级,更不愿意消费降级。为满足民众的消费需求,要进行以科技创新为内核的消费基建。从供给端看,创 新是企业提高供给质量的关键。产品质量和服务是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短板”。 企业要想提高生产质量和服务品质,就必须要通过创新来实现,如中国医药企业 也逐渐从仿制药转向针对中国市场的原创研发药。从需求端看,能够满足消费者 需求的高质量产品也是通过创新实现的,如北斗为中国消费者提供独特的短消息 服务。因此,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以科技创新为内核的消费基建将成为满足民 众消费升级需求的关键,而消费基建的代表产业如医疗、电力设备与新能源和汽 车等,也将崭露头角。 医疗信息化:政策推动+节点临近,医疗信息化产业有望持续高景气 政策推动+节点临近,医疗信息化产业有望持续高景气。医疗信息化以电子病历 为核心,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医院内多条业务线的信息化,最终实现依托大数据 对临床诊疗进行提示和辅助的目的。2018 年 8 月 28 日国家医政医管局发布的《关 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2020 年全国三级医院全部要达到电子病历 4 级以上水平。而截至 2018 年平均应用水平 仅为 2.11 级,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政策时间节点临近有望为医疗信息化带来百亿 级的需求。 电动设备与新能源:已基本完成锂电设备国产化 中国已经基本完成锂电设备国产化,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目前锂电设备全球呈 现中日韩三分天下的格局,中国已经完成国产化,国产设备指标不亚于海外,且 性价比更高并及时交货。目前全球锂电设备企业呈现分化趋势,一线龙头强者恒 强。此外,软包技术对设备竞争格局影响有限,而材料体系变化基本不影响设备。 海内外产能扩建共舞,龙头量增价稳可期。 汽车: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已成大势所趋 特斯拉国产产业链将为电动乘用车注入确定性增量。特斯拉上海工厂建设进度超 预期,预计年底将有望逐步投产。Model 3 当前在国内无明显竞品,潜在竞品 2021 年之后才能陆续推出。国产特斯拉将成为明后两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主要增量, 放量后占比显著提升,后续上海工厂更有望覆盖中国乃至日韩、东南亚整个亚洲 市场。国内政策与车企共同推动汽车智能化发展,主流车型自主式驾驶辅助功能已经较 为完备。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融合 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 X(车、路、人、云等)智能信息交换,具备复杂 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节能行驶,最终替代人操作的新一代汽车。中国近两年发布较密集的智能网联发展规划,其中 2018 年 1 月发改委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提出到 2020 年智能 汽车新车占比达 50%,2018 年 12 月工信部发布《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行动计划》,目标在 2020 年新车驾驶辅助(L2)搭载率达到 30%以上。目前基本主 流车企的主力车型,均搭载较为完备的自主式驾驶辅助预警与控制功能,智能化 发展初见成效。科技基建——硬科技(5G、半导体)和软科技(云计算、物联网) 为创新发展筑基的科技基建将有望得到大规模建设。在经济增速趋缓,转向高质 量发展的背景下,凸显创新发展是当下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为了推动传统产业转 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我国致力于构建 5G、物联网、云计算等科技创 新基础设施体系,为创新发展筑基的科技基建将有望得到大规模建设。科技基建 可被划分为两部分,一是以电子、通信为代表的“硬科技”,要求加强 5G、半导 体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软科技,要求加强云计算、物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硬科技:5G 基建将成为信息经济的核心引擎,半导体产能转移释放庞大需求 5G:将成为我国信息经济的核心引擎 5G 将成为社会发展关键动力与抓手。5G 作为通用基础网络技术,是全面构筑经 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中短期,5G 技术的商用化将引发新一轮投 资高潮,直接拉动经济发展;长期来看,5G 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扩散渗透, 孕育新兴信息产品和服务,重塑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对扩大消费、释放内需有着 重要作用。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5G 社会影响力白皮书》测算,2030 年,在直接贡献方面,5G 将带动的总产出、经济增加值、就业机会分别为 6.3 万亿元、2.9 万亿元和 800 万个;5G 的间接贡献体现在带动总产出、经济增加 值、就业机会分别为 10.6 万亿元、3.6 万亿元和 1150 万个。 半导体:产能转移释放庞大需求 半导体设备产能向大陆转移释放庞大需求,反弹动能更大。据 SEMI 数据,2018 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为 131.1 亿美元,同比增加 59.30%,市场规模首次 超越中国台湾地区位居全球第二,增速全球居首。2019-2020 年中国大陆市场变化 趋势将与全球市场保持同步。据 SEMI 预测,2019 年中国大陆市场规模为 116.9 亿美元,将同比下降 10.83%;2020 年中国大陆市场规模将达 145 亿美元,同比增 长 24.04%。 软科技:云计算加速渗透,物联网构建万物互联互通体系 云计算:加速渗透带动 Iaas/SaaS 全产业链发展 云计算加速渗透带来 Iaas/SaaS 的全产业链机会。云计算市场近几年已经风起云 涌,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技术成熟度均呈现快速提升的趋势,据 Gartner 预计,全 球云计算市场在 2020 年将达到 4114 亿美元的规模。云计算技术优越性在于通过 构建灵活的资源共享池,能够有效保证自愿的高效利用。但是,目前国内云计算 主要以游戏、视频、电商和社交等“To C”端为主。随着金融和医疗、工业等实 体行业逐渐接入部署,云计算将有望在新“To B”领域迎来更快速的增长。 物联网:万物互联,新赛道大有可为 5G 时代万物互联,有望带动万亿产业规模。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核心和基础, 旨在实现物与物之间在任何时间、地点的互联,进行无所不在的计算,成为无所 不在的网络。5G 时代将实现毫秒量级的端到端时延和可达海量的连接数,无限拉 近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距离。据思科预计,2020 年全球行业整体收入(物联网全行业,包括设备、网络、平台、连接、解决方案、数据分析、安全等) 预计为 7-8 万亿美元;根据工信部数据,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从 2009 年的 1700 亿元跃升至2016年超过9300 亿元,并预计 2020 年达到 18300 亿元,期间 CAGR 达到了 18%。新能源基建——光伏、风电 新基建热潮来袭,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迎来机遇期。能源转型,是对传 统能源行业的“补短板”。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是能源转型的“尖 兵部队”。随着新基建的大举布局,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也将迎 来新一代机遇期。 政策持续加码,为光伏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 年,《关于 2020 年风电、光伏发电 项目建设有关事项通知(征求意见稿)》 、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若干意见》与《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管理办法》三份文件出台,,明确 2020 年光 伏发电项目建设工作方案中,补贴项目预算总额度为 15 亿元,其中:5 亿元用于户用 光伏、补贴竞价项目(包括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按 10 亿元总 额组织项目建设。在短期内,三份文件确定了 2020 年国内光伏行业大局,长期给出 了行业痛点——可再生能源补贴问题的解决办法,行业前景明朗,预期稳定。新基建重点关注的行业及标的医药 长期来看,医药或将成为“新基建”的重要一环 2 月 3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补齐 公共卫生短板。近期,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指出“生命安全和生物安 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国之重器,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是国家战略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 攻关,突破技术装备瓶颈,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 。 公立医院传染科与基层医疗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完善 在本次应对新冠肺炎的“战役”中,我国的公立医院和疾控体系作出了积极迅速 的反应,在各地做到本地防疫的基础上有力地调配各地医疗资源支援湖北各地, 真正做到一方有难,八方驰援。目前我国各地的疫情已经得到比较好的控制,截 至 3 月 8 日,全国新发人数从最高时的 5093 例(排除湖北改变确诊标准那日)下 降到目前 45 例的水准。但这次抗疫中也暴露了我国医疗体系过去对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领域投入的 一些问题。 其中疫情暴露出我国公立医院科室配置问题,我国的科室配置投入分配不均。传 染科建随着很多传统的传染病得到比较好得控制,因而病人减少从而医院投入也 逐渐减少,医院对传染科的重视程度也逐渐降低。以甘肃为例,虽然 50%左右的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置有传染科,但床位数偏少,医护人员数量及职称情况偏低。 传染病的专科医院数量更是远低于其他类型的专科医院,2018 年传染病专科医院 为 167 家,占所有专科医院 2.1%,平均每个省级行政区 5.2 家。 通过此次疫情的考验,传染病医院的重要性也被公众又一次看到。而针对类似呼 吸道传染疾病,负压病房在此次疫情阻击战中的重要性也可见一斑,可以有效防 止病房内的被污染的空气传播出去。此次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病房中建设中 全部采用负压病房。预期我国未来会加大力度建设传染病专科医院以及传染科需 要的负压病房。而建设二者需要采购大量一系列传染病所需医疗器械包括移动空 气灭菌设备、高级呼吸机、高流量氧疗仪等。 除了传染科,发热门诊在医院的重视程度也不高。其实我国在 2004 年 9 月, 为了 进一步控制传染病且形成常态机制, 卫生部下发《关于二级以上医院成立感染疾 病科的通知》,但是近几年很多医院觉得发热门诊的的作用不大,有的关停了,有 的减少了投入。这次疫情中,很多医院为了应对可能的患者或者疑似患者,将已 经关停的发热门诊重新开启,同时很多医院将发热门诊临时紧急进行改造进行扩 建,扩容留观病房,紧急添置发热门诊专用 CT 等设备以满足增加的患者流量以 及做到可以患者隔离,甚至有的县级医院的扩建场所都不在院内已有建筑内。 未来我国将重新提高对发热门诊的重视程度,扩大发热门诊的建筑面积,相关设 备配置会进一步跟上,除了一些常规的设备,包括基础耗材,ICU 配备的一系列 监护和治疗器械和 X 光机等,还会额外多配备 CT 机,以上海为例在全市 117 家 发热门诊当中,仅 26.3% 配置了专属 CT 设备,未来发热门诊会越来越多的配置 CT 机。 此次疫情也让我们看到了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性。但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制于 财政和医疗资源有限,在医疗设备的配置上明显落后于高等级医院,只能从事一 些常规低端的诊疗项目,一些高端的如 DR、CT、核磁、彩超等检查项目无法开 展。因此本次新冠肺炎的确诊治疗工作很多都无法开展。根据 2018 年中国卫生健 康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发现,整体基层医疗机构配置万元以上设备平均每家不足一 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 1~50 万元设配,平均每家 7.28 台,但大于 50 万以 上设备平均每家只有 0.22 台,可见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配置比较落后。除了设备配备比较少之外,目前基层医院设备超期使用情况明显,亟需更新换代。2015 年《基层装备功能需求及评价研究》课题对重庆市与苏州市 59 家基层非盈 利医疗机构调查结果显示:区县医院的设备稍新,但设备平均使用时间也达 4.66年,超期使用近 30%。乡镇和社区机构的设备使用时间相近,均数分别为 5.31 年 和 5.37 年,除去没有明确折旧期限的系统外,25 类设备中的 20 类平均使用时间 在 4 年到 6 年之间,大部分已经接近使用期限,40%以上已有超期使用现象,设 备的超期使用将带来检查结果准确度的下降以及维修费用的提升。在此次疫情结束之后,在分级诊疗的基础下会进一步加大加快对基础医疗机构设 备的补充和升级,以此来提高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诊疗能力,提高疫情应对 能力,以下是我国基础卫生机构需求较大的医疗器械。 现有公共卫生疾控体系配套设备更新换代趋势显著 此次疫情考验下各地疾控迅速反应,因地制宜得制定应对措施,但其中还是暴露 了我国疾控的一些弊端,比如一些地区基层疾控没有核酸检验能力需要省市级疾 控协助检验,一些地方疾控人员并非科班出身专业知识薄弱以及疾控人手不够的 问题。 对比中国和全球的医疗和软硬件投入,可见中国对公共卫生从人员配置支出的投入比较低,相比于美英日等国家明显偏低。 特别是疾控人员配置远低于英美,每万人之有 0.02 名 CDC 人员,而美国 达到了 0.73,英国更是达到了 0.83;人均卫生人员每万人 88,而英美日 都超过了 200,美国更是达到 500。 从卫生支出上,中国也是明显偏低,只占到了 GDP 的 6.4%,其中公共卫 生支出只有 1.6%。高等院校公共卫生学科开设和 P3 或以上级别实验室的设置上看目前中国也相对 少。 中国仅有 98 所院校开设了公共卫生专业,而美国则有 135 余所,英国国 土面积和人口少的情况下也有 45 所; 实验室上中国只有 55 所 P3 或以上级别实验室,而美国则有 1300 余家, 英日由于数据不全则不在比较范围内了。通过这次疫情可以看到省市级的疾控中心的检验能力和设备配置基本达标但是 县级疾控的提升空间还很大。未来在补短板的背景我国将加大投入改造升级我国 现有的县级疾控。“软件”上,招入更多专业人才,使疾控的人员更加充足;“硬 件”上,改造县疾控,使得每个县疾控都将配备 P2 负压实验室,部分配备 P3 负 压实验室让基层疾控可以处理更多类型的细菌、寄生虫和病毒,从而使得地方疾 控可以更快反应与国家疾控做到联动,使国家疾控更快制定相关措施。 相关标的 迈瑞医疗 公司概况:公司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营销及服务,主要产品涵盖三 大领域: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以及医学影像,其他产品还包括骨科和硬镜。 公司拥有国内同行业中最全的产品线,以安全、高效、易用的“一站式”整体解决 方案满足临床需求,是中国最大、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以及解决方案供应商。 万东医疗 公司概况:公司为国内 DR 龙头企业,营业范围覆盖大型影像产品、移动影像产 品、影像诊断服务、管球生产公司和意大利百胜的超声诊断产品。建有北京、上 海两大研发生产基地,产品线涵盖 MR、CT、DR、RF、DSA、乳腺机、超声、 移动式、体检车以及万里云的影像云技术服务,可满足不同临床需求。 开立医疗 公司概况:开立医疗为国内超声设备的领军企业,产品线主要涉及超声诊断系统、 电子内镜系统以及体外诊断系统。公司十分注重研发投入,在全球拥有 7 家研发 中心,年销售额投入研发比例高达 18%,掌握超声领域最高端的单晶探头技术, 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海尔生物 公司概况:公司是基于物联网转型的生物科技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公司主要为 生物样本库、药品与试剂安全、血液安全、疫苗安全、生命科学实验室等五大应 用场景提供低温存储解决方案。市场份额位居国产品牌公司首位,并成为世界卫 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长期采购供应商。 基蛋生物 公司概况:公司专注从事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属于体外诊断产品 制造行业,主要产品为体外诊断试剂及配套仪器。涵盖 POCT、生化、化学发光、血球等多个技术领域,覆盖心血管、炎症、肾脏、甲功、激素、糖代谢、血细胞 等多个检测领域。 万孚生物 公司概况:公司致力于生物医药体外诊断行业中快速检测产品(包括试剂和仪器) 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顾客提供专业的快速诊断与慢病管理的产品和服务。万 孚生物构建了完善的胶体金与胶乳标记层析技术平台、荧光标记定量检测技术平 台、干式生化以及电化学定量检测、分子诊断等技术平台,产品涵盖传染病、妊 娠、心血管疾病、毒品、肿瘤疾病、代谢疾病等业务领域。 尚荣医疗 公司概况:公司主要提供以洁净手术部为核心的医疗专业工程整体解决方案,具 体包括医疗专业工程(如手术室、ICU、实验室、化验室、医用气体工程等)的规划 设计、装饰施工、器具配置、系统运维等一体化服务,为医院打造洁净、无菌、 智能的手术环境及就医环境。 新华医疗 公司概况:公司以医疗器械及装备、制药装备、医疗服务为主要业务板块。在医 疗器械板块,有九大产品线,涵盖感染控制、放疗及影像、手术器械及骨科、手 术室工程及设备、口腔设备及耗材、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生物材料及耗材、透 析设备及耗材、医用环保及其他领域。 建筑 大建筑央企:集中度提升+基建需求回升 3 月 4 日,政治局会议要求,要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 建设,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2019 年 3 月央视在新 闻报道中曾阐述“新基建”七大领域:5G 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 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2020 年的重大项目计划完成额出现加速增长。从目前已披露重大项目计划的 15 个省份的计划完成额来看,15 个省份本年计划完成重大项目 59024.69 亿元,较 2019 年提升 5.8%;而 2019 年的计划完成额增速为-1.1%,2020 年重大项目的投 放明显加速。从政策端来看,我们看到政策对城市轨道交通、城市间高速铁路等基建重大项目 非常重视,城市交通、城市群快速连通将成为未来基建主线。我们认为新基建主 要是两个概念:1)狭义的新基建:科技产业升级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 5G 基站、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医疗信息等建设,这部分项目有典型的 高技术、中长期高回报的特点;2)新一轮的基建补短板:新一轮的基建,和过往 的“旧基建”相比,更加聚焦到以城市轨道交通、城市间高速铁路、生态治理等基 建重大项目;并且,在目前“稳增长”需求不断提升的宏观环境下,对比两个“新基 建”,“新一轮的基建”对经济的支撑是“狭义新基建”不可替代的。从 2020 年的基建投资来看,制约基建投资的主要因素逐渐消除,2020 年基建投 资将明显加速。2020 年初项目储备明显提升、新投放增加、资金面改善,叠加基 建政策加码,制约 2019 年基建投资的主要因素均明显改善。具体来看: 项目储备:2019 年 6 月政策加码以来基建成交金额增速提升至 12.6%(前五月 0.4%);考虑到 2019H2 新投放的基建项目加速,叠加同期基建项目去化速度 放缓,2020 年初项目储备处于较高位置; 新项目投放:2019 年发改委基建项目审批金额增速超过 30%,预示着 2020 年上半年基建项目投放速度将加快。从各省公布的重大项目清单来看,目前 已披露的重点项目金额已超过 20 万亿,本年完成额超过 4 万亿,今年新项目 的投放将明显好于去年。 资金端:基建政策频出,政策均指向基建资金难问题,提前批复 1.29 万亿专 项债额度;企业端来看,考虑到建筑民企权益融资占总融资比例较高,再融 资政策放松将补充建筑企业营运资金; 政策端:在地产政策依然较紧的背景下,基建投资是稳增长必要的手段;近 期无论是政治局会议、国务院会议、以及财政部发言,均体现了今年财政政 策将会更加积极有效,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从“质”和“量”两方面共同发力,基建政策有望加码。从供给端来看, 建筑央企的竞争力不断加强,市占率持续提升。建筑企业的产 能主要包括人员、资金、管理三项,建筑民企通过高垫资,过去几年收入扩张速 度远快于建筑央企和地方国企,但也导致 2018 年后资金产能失去弹性之后,民企 的收入规模出现快速的收缩。具有资金优势、项目优势的建筑龙头央企近两年的 基本面明显好于行业的基本面,我们认为,央企市占率提升的趋势依然会继续。需求的起底回升&市占率加速提升,新一轮基建最受益建筑龙头央企。“新一轮基 建”聚焦于城轨、高铁等重大项目,这类项目体量大、技术及资质要求高的项目主 要的建设方为大建筑央企和大型地方国企,我们认为建筑央企龙头将会最受益这 一轮的“新基建”建设。并且,建筑央企在行业内拥有最高信用的资质,融资途径 较为通畅,将是行业集中度提升的最大受益者。从 2018 年以来,行业 CR4(中国 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集中度提升,毛利率出现向上拐点。从 这个逻辑出发,我们维持对建筑央企的建议关注,包括【中国铁建】、【中国建筑】、 【中国化学】、【中国中铁】。 区域规划支撑基建需求+龙头集中度提升=设计龙头业绩稳健增长,建议关注【中 设集团】和【苏交科】。对于中设集团和苏交科而言,江苏作为长三角一体化重要 的组成部分,地方政府雄厚的财政实力以及政策的持续催化,区域基建需求具备 确定性和持续性;两家公司是江苏省内最大的设计公司,未来伴随着省内投资的 增长以及省外市场份额的扩张,有望实现业绩的稳健增长。 建议关注边际改善明显的园林企业2 月 5 日,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 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发布,要求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支持 农民群众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推进“美丽家园”建设,优化农村生产、生 活、生态空间布局。我们认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改善, 未来生态园林建设的需求将会持续。传统的园林龙头企业被国资收购,园林行业竞争环境改善。从行业的空间来看, 2015 年至 2017 年,整个行业处于快速拓展期,PPP 增加了行业的市场空间;并 且由于项目体量较大,龙头园林民企园林订单的增长明显高于整个行业,如东方园林、铁汉生态等园林龙头企业连续营收&订单增速均超过 50%。但随着 2018 年 融资端的收紧,就连行业龙头东方园林都发债难销,普遍高杠杆的园林企业扩张 速度快速下降,东方园林、铁汉生态、美晨生态等园林企业陆续被国资收购。从 整个行业来看,东方园林、铁汉生态等大型民企业务扩张的能力和意愿都较低, 整个行业竞争环境有所改善。行业规范程度加强,行业需求处于回升期。从 2013 年至 2017 年间,生态保护和 环境治理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超过了 20%,高于整体基建投资的增速,行 业快速增长;但是随着 2018 年 PPP 项目的整治,及地方政府债务的限制,行业 增速快速回落;2019 年,随着园林类项目以 EPC 等更规范的模式推出,行业实际 的市场需求依然很大。2020 年,“稳增长”的需求较大,我们认为园林行业的需 求目前是出于回升期。再融资等融资政策放松缓解园林企业资金端压力,将增加其业绩弹性。2月14日, 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部分条款调整涉及的相关规则,对再融资政策关 于发行定价、融资条件、退出条款等方面有一定的放松。园林企业拓展业务对资 金的需求量很大。再融资政策的部分放松将大幅改善园林民企资金面压力; 参照 2015 年融资放松后园林企业的拓展速度明显加速,我们认为 2020 年资金面宽松 将驱动园林企业业务量的提升,资金面良好、拥有扩张能力的园林企业尤其受益。 建议关注资金充裕的园林企业【东珠生态】。过去两年,行业增速下降叠加资金面 紧张,很多园林民营企业资金比较匮乏,项目承接能力受到影响,在订单&业绩 端增速均出现下滑;随着再融资政策的放松以及货币政策的不断宽松,民企承揽 项目的能力将明显改善,在投资回升的背景下,我们认为部分民企将具有较好的 弹性。东珠生态目前没有有息负债,受益于行业的回升及竞争格局的改善,公司 将步入高速发展阶段。 建议关注行业景气度向上的钢结构企业 新基建中无论是特高压电网、5G 基站还是数据中心建设都在大量使用钢结构, 新基建建设需求提升必将带动钢结构需求上升。城际高速铁路建设带来新建高铁 站需求,钢结构在大跨度高铁车站中应用广泛。 钢结构行业规模 6700 亿,占建筑业产值比例较低。从我国钢结构行业产量来看, 增速基本保持在 10%以上,2018 年钢结构产量达到 6874 万吨,占全国粗钢产量 的比重仅 7.4%,比例偏低。从钢结构产值来看,2017 年全行业产值 5100 亿元, 占整个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仅 2.38%;2018 年产值快速增长至 6736 亿元,同比增 速 32.08%,但占比仍然只有 2.87%。钢结构在住宅、桥梁的渗透率较低,未来提升空间较大。钢结构在我国住宅、桥 梁(公路)中的占比分别不超过 5%、1%。由于对钢结构住宅认知不足、技术及 政策体系存在缺陷以及产业链缺陷等三大问题制约了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当前我 国正通过政策、规范不断完善和试点钢结构住宅来破局,对比发达国家钢结构住 宅占比高达 20%~30%,我国钢结构住宅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根据美国桥梁信息 库(NBI)的统计,美国 34.6 万座桥梁中,钢结构占比达 34.7%。随着我国钢结 构桥梁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国家政策推动和跨江跨海大桥建设需求带动下,将不 断提升钢结构桥梁渗透率。装配式+环保是驱动钢结构渗透率全面提升的主要因素。国家及地方政府不断出 台政策推动装配式及绿色建筑发展。从当前时点来看,钢结构做装配式不论是成 本可控性还是施工工艺都相比于混凝土成熟;同时钢结构材料低碳环保,有可回 收性,是实现绿色建筑的最佳形式。装配式和环保将不断驱动钢结构渗透率全面 提升,预计到 2025 年将带动用钢量需求超 3300 万吨。龙头竞争优势显现,行业集中度逐步回升。16 年以来行业集中度已连续 2 年持续 提升,18 年 CR5 产量占比为 5%,我们认为未来行业将进一步向龙头加速集中。 1)从产能角度看,随着龙头企业 17 年开始不断扩产,规模效应带来低成本逐步 形成护城河,小企业在制造成本和交货能力方面已很难与大企业抗衡。2)从环保 角度看,17 年以来国家多轮环保督察持续趋严,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小企业强制出 清,环保带来的成本上升使小企业难以承受。小产能钢结构企业逐步淘汰已成不 可逆之势。3)从项目承接角度看,龙头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技术实力不断加 强。同时,通过近年来大型钢结构项目业绩的积累,龙头企业逐渐在高端钢结构 项目承接中呈现强者恒强,订单加速向上。 继续建议关注钢结构 EPC 龙头【精工钢构】、钢结构制造龙头【鸿路钢构】以及 装饰装修龙头【金螳螂】 精工钢构: 精工钢构通过采取“直营 EPC 工程总承包”和“成套技术加盟合作”两种模式同步推广装配式建筑,2018 年公司装配式建筑 EPC 订单占比超 10%,迅速放量; 公司的装配式建筑体系技术领先,已通过技术许可加盟模式先后打开了宁夏、河 北、辽宁、山西、河南、湖南市场,累计收取资源使用费 3.2 亿元,盈利能力强。 鸿路钢构: 钢结构制造龙头,2019 年底产能规模达到 300 万吨,预计 2021 年底超过 400 万 吨,大幅领先同行,规模效应带来低成本优势,公司出厂价低于其他公司自供钢 结构的成本价。公司管理优质,扁平化管理有利于提升生产效率、交货速度,工 厂可复制性高是公司能实现高质量快速扩张的主要原因。产能驱动公司业绩逐步 释放,运转率提升带动毛利率回升。公司短期业绩受复工推迟影响(湖北 45 万吨 成熟产能),长期依旧有投资价值。 金螳螂: 公司作为我国装饰龙头企业,有望充分受益新一轮基建潮带来的装饰业务增量。 过去三年公司订单较快增长,目前在手订单充足,能够保障未来业绩较快增长; 而且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解锁条件确保公司未来收入增速超过 20%/归母净利润 增速超过 15%。随着供应链整合的推进,公司有望迎来盈利能力的提升。2020 动 态市盈率仅 9 倍左右,再融资政策放松助力估值修复,目前公司配置性价比凸显。机械军工 轨道交通 铁路行业的投资除了服务于铁路运输业发展外,还充当政府对冲宏观经济波动的 重要工具。2008 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 GDP 增速出现下滑,而铁路行业投 资则呈现上升态势。类似的背离趋势也发生在 2014 年,表现出较强的抗经济周期 性。国家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到 2020 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15 万公里, 其中高速铁路 3 万公里。截止 2019 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突破 3.5 万公里,提 前超额完成目标。2019 年 12 月 26 日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披露,2020 年将完成 铁路投资 8000 亿元,预计新增铁路 8000 公里。2020 年 1 月 2 日国家铁路集团有 限公司工作会议披露,2020 年将确保投产新线 4000 公里以上,其中高铁 2000 公 里。新基建等逆周期调节政策有望推动轨道交通投资建设超出预期。我国高铁通 车里程 2008~2019 年年均复合增速达 43%,城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 2010~2019 年 间年均复合增速达 19%。截止 2019 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营业里程达到 6,730 公里,成长空间广阔。国 际一线城市东京、巴黎、伦敦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客运量的比例分别达 86%、70%、 70%;上海、北京仅为 54%和 44%。预计未来我国轨道交通里程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受益于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入,铁路设备行业迎来较好的投资机会。建 议重点关注全球铁路装备龙头中国中车、盾构机及大型桥梁钢结构龙头中铁工业; 铁路信号系统龙头中国通号。 工程机械 基建补短板拉动工程机械需求弹性 基础设施建设是工程机械重要下游应用领域,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有望拉动工程机 械需求弹性。一直以来,各类工程项目的建设都离不开工程机械。按照工程机械 下游应用行业分布,基础设施建设占比达 35%。逆周期调节力度增强、基建项目 加快开工建设,将进一步拉动工程机械需求弹性。 工程机械实现“机器换人”,应用渗透率逐渐提高 工程机械的应用使得施工作业效率大幅提升。火神山医院仅用 10 天 10 夜即建设 完成,离不开现场大量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随着劳动力成本攀升、制造业“人 口红利”消失推动各个领域实现“机器换人”,进而推动工程机械渗透率提升。 2009-2018 年,我国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从 1417 元增长至 3721 元,年均复合增速 11.32%。且结构上农民工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如从事批发零售业的农民工比例 从 10%增加至 12.10%。人力成本攀升和结构转移促进工程机械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实现“机器换人”。挖 掘机、混凝土泵车、起重机等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市政工程、农村建设等领域。以 混凝土泵车为例,三一重工在 2017 年针对农村市场研制的 V8 系列小型混凝土泵 车,突破了农村道路和场地的限制,为农村市场带来了成熟的混凝土机械化施工 模式,实现了产品应用场景的扩展。 存量设备更新换代成为主导,多因素推动行业销量保持高位随着我国基建和房地产规模持续提升,工程机械销量整体上大幅增加,进而推动 工程机械保有量进入高位。2016 年行业复苏以来,工程机械行业销量持续增加, 且更新需求成为主导。以挖掘机和混凝土机械为例,截至 2019 年底,我国挖掘机 十年保有量约 170 万台,按照 10 年寿命测算,年均更新需求量达 17 万台;汽车 起重机十年保有量约 25 万台,按照 10 年寿命测算,年均更新需求量达 2.5 万台。 排放标准升级也将促进工程机械更新需求更为集中工程机械设备涉及道路机械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前者如混凝土搅拌车、汽车起重 机等,后者如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等。道路机械将于 2020 年 7 月 1 日起执行“国六”排放标准,京津冀及周边等重点区域、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 提前于 2019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国六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将于 2020 年 12 月 1 日起执行“国四”排放标准。排放标准的升级,将推动原有“国三”道路移 动机械、“国二”非道路移动机械加速淘汰。以挖掘机为例,根据工程机械设备历 年销量及草根调研推算,国二及以前的设备占存量设备的比例约 50%。因此,我们判断在更新需求推动下,叠加环保升级、机器换人、渗透率提升等诸 多因素,工程机械行业销量将保持高位,行业周期性大幅减弱。在此基础上,“新 基建”的推进进一步提高了工程机械的需求弹性,行业内上市公司将显著受益。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三大主机厂三一重工、徐工机械和中联重科,关注显著受益于 行业增长和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替代的配套商恒立液压、艾迪精密,同时关注受益 于下游资本开支大幅增加、新臂式产品放量在即的高空作业平台龙头浙江鼎力。 工业自动化装备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装备是工业互联网的应用终端, 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将显著受益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2018 年 下半年开始,受宏观经济增速回落、中美贸易争端等因素影响,制造业利润显著 下滑,相关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工业机器人产量持续下滑。但自 2019 年 10 月以 来,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连续三个月保持正增长(1.7%/4.3%/15.3%)。汽车和 3C 分别占工业机器人下游总需求的 1/3 左右,2019 年下半年以来,汽车销量逐步探 底,智能手机销量降幅收窄、5G 等新技术驱动 3C 产业设备需求增速反转;伴随 企业逐步复工,机器换人需求得以强化,2020 年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增速有望继续 回升。 动化改造趋势不改,我国工业升级空间仍然巨大 根据 IFR 数据,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量占比从 2012 年的 14.47%上升至 2018 年的 34.69%,遥遥领先其他国家,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消费市场。2018 年 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快速上升至 140 台/万人,但仍然与工业发达国家差距显著: 韩国、新加坡等人均保有量在 2018 年分别达到 831 台/万人、774 台/万人,日本、 德国也超过 300 台/万人,其余如美国、丹麦、中国台湾等地区机器人密度均在 200 台/万人左右,国内市场仍然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我国工资增速长期维持在 10% 左右,而欧美发达国家工资增速中枢仅在 2-3%。随着我国人工成本的增加以及机 器人价格的下降,我国机器人需求有望维持高速增长。中国制造业还存在巨大自动化改造空间。电子、电气、纺织服饰、塑料制品等行业工业自动化需求较为迫切。我们统计了 2018 年各个行业收入和从业人数情况, 其中电子设备制造、电气设备制造产值名列前茅,但人均创收较低,纺织服装、 塑料制品等人均产值位于底部。这些行业空间巨大,但工业自动化程度较低,其 自身需求较为迫切,对应自动化市场空间充足。而人均产值表现相对突出的为烟 草、石化、汽车及金属加工,其中汽车行业自动化程度高,其余主要是资源型行 业,人均创收高主要由于资源价值较高。 零部件价格高阻碍国产化进程,关注具有核心零部件自主供应能力的本体商。机 器人本体成本当中,核心零部件占比约为 70%。其中,减速机、伺服系统和控制 器分别占机器人成本的 36%、24%、12%左右。国外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对我国本 体商供货价格往往超过给“机器人四大家族”的 50-100%。多数本体供应商不具备 成本优势,难以实现产品放量。具有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制能力的本体商将有望利 用其成本优势,更快跨过盈亏平衡点,重点关注埃斯顿。公司具备 80%核心零部 件的自主研制能力,自身拥有成熟的伺服系统研制技术、收购 TRIO 获取先进的 控制器技术、自主研发双曲面齿轮减速机替代低负载减速机,成长潜力较大。 平台型集成商或个别细分行业集成商发展空间大。集成市场空间广阔,市场分散。 一般情况下,系统集成市场规模可达机器人本体市场规模的三倍,根据 IFR 预测, 2020 年我国机器人本体市场规模可达 59 亿美元左右,可推算集成系统市场规模 则有望达到 1200 亿元以上。截至 2018 年 10 月底,中国机器人相关企业从 2 月底 的 6874 家增长到 8399 家,平均每个月增加 191 其中长三角经济圈共有 3042 家、 广东 1610 家、环渤海经济圈 1564 家、成渝经济圈 365 家、东北三省 519 家,但 销售收入 1 亿元以下的企业占大部分。 完成多领域布局或深耕具有大容量细分领域的集成商有望优先崭露头角。相较于 机器人本体和零部件,集成领域空间巨大,并且进入门槛相对较低,有望优先实 现利润快速增长。建议关注具有高技术壁垒的细分领域,如对精度、柔性、自动 化程度与运行效率有较高要求的汽车、电子、物流仓储等。同时挖掘细分市场空 间较大、已经积累覆盖多行业技术的优质企业,重点关注拓斯达、克来机电等。 低轨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建设 低轨宽带卫星通信系统作为重要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相关建设计划也有望成为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宽带互联网的出现极大的加速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近年来,随着卫星制造 和航天发射技术的进步,天基互联网的发展正在从梦想照进现实。以美国 SpaceX 公司为代表的技术先驱已全面启动天基互联网建设。2019 年 11 月,美国 SpaceX 公司的“Starlink”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已可提供区域天基互联网服务。2020 年 年初至今,SpaceX 通过三次发射已将 302 颗卫星送入太空。Starlink 计划目前已 规划 11943 颗卫星,同时正在为另外 3 万颗卫星申请轨道资源。我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主要有航天科技集团的“鸿雁星座”、航天科工集团 的“虹云工程”、中国电科集团的“天象”等。此前上述星座计划由三大集团各自 主导,未形成有效合力。我国上述三大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的建设进度落后于 Starlink,也落后于第二代铱星等一部分国外星座计划。卫星通信具有全球通用的 特性,不像传统互联网接入容易建立防火墙机制,实现“贸易保护”。龙头企业或 将利用先发优势和技术优势在全球范围快速抢占市场。 考虑到互联网安全及轨位频率资源稀缺等因素,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轨宽 带通信卫星系统仍迫在眉睫。据搜狐网,截至 2019 年,国际电联已收到 200 余个 大型卫星系统计划申请,而其中大部分申请人都不具备部署完整星座的能力,提 交申请的主要目的是抢占频段资源。为此,国际电联于 2019 就修改申请条件达成 初步共识,即让申请人(运营商)在 1 年或者 3 年内完成第一个里程碑阶段,并 且需要发射更多的卫星来保住所申请的频段。此外,建立我国自主的低轨宽带通 信卫星系统将为我国军用高速通信提供有力保障,为我军信息化建设添砖加瓦。 卫星产业链由卫星制造、火箭发射、地面设备制造、卫星系统运营四大环节构成。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建设将先期拉动卫星制造和火箭发射相关企业,星座部署 完善后卫星系统运营企业将进入收获期,并对地面设备制造需求带来较大拉动。 我国通信卫星制造相关单位包括航天五院(及旗下中国卫星(600118.SH))、航天 科工二院、中科院微小卫星中心、银河航天及配套企业航天九院(旗下航天电子 (600879.SH)) 等。我国火箭研制企业包括国家队: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 团,以及民营企业:零壹空间、蓝箭航天、星际荣耀等,其中,航天科技集团是 我国火箭研制的主力军。当前我国卫星运营企业主要有航天科技集团旗下中国卫 通(601698.SH)、中国电信集团旗下卫通公司、中信集团旗下中信卫星等。计算机 计算机有哪些细分板块属于新基建 新基建全称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首次于 2018 年 12 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被提 出,此后又在政府文件中多次被提及。2020 年 3 月 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 员会会议强调:“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根据央视 《中国新闻》的报道,新基建包含:5G 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 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 其中,与计算机行业直接相关的细分板块有三个: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 互联网。除此外,从广义来看,新基建是指与传统的“基建”相区别,主要发力于科技端 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包括信创、网络安全、医疗 IT、金融 IT 等计算机细分 板块,也均属于泛义的新基建范畴。 狭义的新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 根据央视的定义,与计算机行业直接相关的新基建细分板块有三个: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 大数据中心:IT 巨头资本回暖,需求拐点已至 大数据中心是云计算的基础设施。随着云服务收入的快速增长,IT 巨头在数据中 心等 IT 基础设施的投入将不断增加。2018 年,阿里、腾讯纷纷加大资本开支, 增强自身在云业务等领域的竞争力(IT 巨头的资本开支并不全部投向云计算,但 增速等相对指标的趋势仍有借鉴意义)。2019 年上半年,阿里、腾讯的投入有所 放缓:2019 年二季度两家公司资本开支同比增速大幅下滑,环比一季度小幅下滑。 2019 年三季度,阿里资本开支同比下滑的速度明显收窄,腾讯资本开支同比增速 转正。阿里和腾讯三季度资本开支环比二季度均出现了大幅增长。根据科智咨询统计,近年来数据中心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18 年中国 IDC 业务市 场规模已经达到 1228 亿元。随着 5G 普及带来的数据量暴增、云计算行业的向前 发展,预计大数据中心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大数据中心相关标的包括:浪潮信息、中科曙光、紫光股份、宝信软件、优刻得、 太极股份、易华录、紫晶存储。 人工智能:智能驾驶有望成为新基建重要一环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分支,近年来一直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2017 年 7 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提出到 2020 年,我国人 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到 2030 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 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随后,工信部、 科技部、教育部等多部委纷纷出台相关政策,落实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智能驾驶是人工智能在汽车行业的重要应用,有望成为新基建的重要一环。 居民购车需求的稳步增长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2018 年 全国汽车产销分别为 2780.92 万辆和 2808.06 万辆,占到全球近 30%的份额。2018 年是中国汽车市场持续增长 28 年以来首次出现销量负增长,2019 年中国汽车销 量继续进一步下滑。居民购车需求的稳步增长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在汽车行业 整体需求相对低迷的背景下,智能驾驶的引入有望提振汽车产业的市场需求。政策规划明确,智能汽车迎来黄金发展期。2 月 24 日,发改委等部门发布了《智 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 。该战略明确提出:到 2025 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 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实 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 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智能交通系统和智慧城市相关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车用无线通信网络(LTE-V2X 等)实现区域覆盖,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 (5G-V2X)在部分城市、高速公路逐步开展应用,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网络实现 全覆盖。展望 2035 到 2050 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全面建成、更加完善。 安全、高效、绿色、文明的智能汽车强国愿景逐步实现,智能汽车有望充分满足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人工智能相关标的包括:科大讯飞、虹软科技、中科创达、千方科技、锐明技术、 佳都科技、四维图新。 工业互联网:2020 年有望成为产业爆发之年2020 年有望成为工业互联网政策规划的重要时间点。工业互联网行业的政策推力 始于 2017 年 7 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 联网的指导意见》。 该指导意见对工业互联网进行了定义,指出工业互联网通过系 统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型网络基 础设施,形成智能化发展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2018 年 5 月,工信部发布《工 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 年-2020 年) 》, 对行业发展进度提出了明确要求。 随后,工信部连续两年发布了工业互联网试点项目:2018 年 72 个试点项目、2019 年 81 个试点项目。按照政策要求,到 2020 年底,我们要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 础设施和产业体系。由此可见,2020 年将是政策进一步发力的一年。在政策强力 推动下,工业互联网行业有望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平台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 年-2020 年)》要求, 到 2020 年年底,遴选出 10 家左右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一批独 立经营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信部公布的 2019 年 81 个试点项目中,有 35 个项目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试点项目。工业互联网相关标的包括:航天信息、用友网络、广联达、国联股份、东方国信。 泛义的新基建:信创、网络安全、医疗 IT、金融 IT 等 信创、网络安全、医疗 IT、金融 IT 等计算机细分板块,在国计民生中亦发挥着巨 大的作用,均属于泛义的新基建范畴。其中,各细分板块的标的如下。 信创:诚迈科技、金山办公、中国软件、中孚信息、超图软件、宝兰德、东 方通、太极股份、卓易信息、华宇软件; 网络安全:深信服、安恒信息、启明星辰、南洋股份、绿盟科技、中新赛克、 迪普科技、美亚柏科; 医疗 IT:创业慧康、卫宁健康、久远银海、思创医惠、平安好医生; 金融 IT:宇信科技、恒生电子、新大陆、神州信息、长亮科技、高伟达。电子我们认为今年硬件的机会将从科技基建开始,主要体现在 5G 基站建设和半导体 晶圆厂投资两条线,对于产业链拉动和提高社会生产率都有很强的意义。5G 基站 建设方面,建议关注基站相关 PCB 厂商。而晶圆厂投资方面,国产半导体设备厂 商将尤为受益。 5G 基站建设有望超预期,PCB 厂商尤为受益 5G 基站建设重新规划,进度有望超出此前预期。据工信部,国内 2014 年开始大 规模建设 4G 基站,2014-2016 年为 4G 基站建设高峰期,2019 年因为移动网络扩 容升级到年底总数已达 544 万座。由于高频特性 5G 基站数量将会更多,而我们 预计 2020-2022 年是建设高峰期,尤其在今年的情况下,我们判断运营商会重新 规划 5G 进度,基站建设大概率将超出此前预期。5G 基站建设大幅拉动单站 PCB 及上游 CCL 的价值量。为了实现高带宽、高传 输速率,5G 基站在 AAU 部分的天线底板和 PA 板采用了高频板,单价高达 3000 元/平米以上,而 BBU 中则使用了单价接近 6000 元/平米的高速多层板来进行数 据传输,产品单价均远高于 4G 基站产品。我们测算,5G 基站单站 PCB 价值量达 9000 元左右,是 4G 基站的两倍以上,其中单站高频板和高速板的价值量分别在 4000 元、2700 元左右。结合我们对于 5G 基站数量及进度的预估,我们测算整个 5G 建设周期可拉动 PCB 规模在 700 亿元以上,高峰期 2020-2022 年每年规模预计在 120 亿元以上。而 CCL 是 PCB 最主要的上游基材,尤其是对高频性能的实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假 设高频 CCL 和高速 CCL 分别占高频板和高速板规模的 40%和 30%以上,预计 5G 基站带动 CCL 规模在 280 亿元左右,高峰期每年在 50 亿元以上。5G 基站将带动高频产品先放量,而更大增量来自数据中心高速化驱动的高速产品, 规模数倍于高频市场。短期而言,从谷歌、微软等云巨头厂商对 2020 年资本开支 的展望来看,服务器需求回暖迹象明显,叠加短期远程办公需求,全年服务器订 单展望乐观。而随着下半年英特尔 10nm 服务器 CPU 芯片推出,预计未来两年服 务器需求将受益于更新换代而大幅提升。且 AMD 和英特尔新一代服务器 CPU 的 PCIe 接口均升级至 4.0,将带动主板 CCL 的材质和层数都进一步升级,层数从目 前的 10-12 层升级至 16 层以上,CCL 等级从目前 Mid Loss 等级的 FR4 板材升级 至Low Loss等级的高速CCL,未来3-4年服务器更新需求将带动高速PCB和CCL 市场爆发。另外,2019 年 PCIe 5.0 已经发布,传输速率进一步翻倍至 32GT/s,届 时板材将继续升级至 Ultra Low Loss。我们测算,随着新一代 CPU 渗透,服务器 市场将带动每年 160 亿元以上的高速 CCL 增量,成为其最主要的增长动力。半导体晶圆厂投资,利好国产设备厂商在国家政策和大基金战略扶持下,我国半导体行业发展迅速,国产替代趋势愈发明显,而在大陆涌现的晶圆厂建厂热潮下,国产设备厂商有望充分受益。据 SEMI 统计,2017-2021 年全球在建和规划建设的晶圆代工厂共有 62 座,其中有 26 座设 于大陆,占比约 42%。在 2018 年有 13 座晶圆厂开始投入建设,随着产线建设步 入正轨,预计未来几年正是产能爬坡,资本开支提升的关键阶段。其中我国国资企业及国家地方基金投入的 fab 厂商共 15 家,主攻逻辑产品和 CIS 的主要有中芯国际、华力微电子等,而主攻存储产品 DRAM 和 3D NAND 的主要 有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紫光集团等。这些公司在未来几年之内的总投资约 4500 亿元。国际龙头也纷纷在我国各地进行布局,如无锡的 Hynix、西安的 Samsung、 大连的 Intel 及南京的台积电等,总投资规模约为 2000 亿元。而晶圆厂投资主要分为厂务建设和设备投资两大部分,其中设备投资占总投资的 70-80%,且随着工艺节点的持续演进,对设备的要求逐渐提高,设备投资占比会 更大,一条 16nm 生产线设备的投资达到 85%,随着 TSMC、Intel、Samsung 将工 艺节点推到 7nm,这一比例将会更高。因此我们判断大陆晶圆厂建厂热潮下国产 设备厂商将尤为受益。我们假设一条月产能 2 万片的 28nm 制程的 12 寸生产线总投资金额约为 50 亿美金,那么仅一条生产线的半导体设备投资空间就有 35-40 亿美金。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已经开建的 17 座晶圆厂已经带来了将近 4000 亿元的设备投资空间。随着我 国各条在建或已建成产线陆续投入试产,研发经费的不断投入,会带来良率的逐 渐爬坡,产能必将进一步扩大,届时对于国产设备厂商来说是一个较快打开市场 的机会,我们预估在未来 1-2 年之内,都会是国内设备厂商的黄金机遇期。以长江存储为例,从其公布的信息可推论,2020 年将成为长江存储实现大规模量 产的重要节点,也就是达到每月 30 万片的产能,逐步实现中国内存芯片本地化的 目标,而目前长江存储现阶段的设备采购和安装情况尚未完成,且有可能仍处于 大规模需求的阶段。我们剖析了长江存储的招标信息,预计随着其扩产的推进, 将为国产设备厂商带来巨大成长空间。通信国新办就“应对疫情影响,支持交通业和物流快递领域发展”举行发布会,会议 指出,国家发改委将着力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和发展环境,促进物联网、大数据、 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化设施设备与物流活动的深度融合。上周以来,疫情开始逐步缓解,各行各业相继推进复工复产,政策层面陆续出台 扶持实体经济的措施,市场流动性也进一步得到释放。虽然一季度疫情可能带来 5G 投资暂时的延迟,但自 2 月中旬以来,三大电信运营商密集发布各类设备及 配件的集采招标;2 月 23 日,中国联通更是明确表示要与中国电信一起,力争提 前一季度完成全年全国 25 万站的建设目标,预示着 5G 的战略地位再次得到显著 提升,国内 5G 建设有望爆发式补进,建设强度大概率将超预期,独立组网进程 亦将进一步提速。从宏观层面,信息通信业是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行 业,数字经济新基建的复工复产进程,对于全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不仅能产生很 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更能起到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对 抗疫情、提振经济,国内数字经济基建投资有望加码,其中 5G 通信新基建更是 首选。同时,5G、通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也的确发挥了重要、积极的支撑作用:当前背 景下,一系列新兴数字经济商业模式纷纷落地,网络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 等新业务、新模式、新应用落地生根,驱动新基建消费潜力迅速释放。因此从现 实需求的角度也证明:5G 建设有望加速,产业链发展将持续向好。另外,认真组织实施“512 工程”、加快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是工 信部近期会议的又一重要主题。工业互联网是 5G 网络下重要的应用场景,可以将 5G 网络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有望显著提升关键 工业领域的工作效率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 (2018-2020 年)》中提到,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总体愿景是,到 2020 年底, 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在 5G 与工业互联网高度融合的作业 背景下,基础产业体系的建成落定,必将坚定推进 5G 布局的奋起直上。现阶段,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会议定调,要求全面加速 5G、工业 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疫情对通信行业影响有限。伴随 5G 进入大规模建设期, 我们预计行业景气将持续向上,坚定看好板块未来走势。 5G 基站加速建设,网络侧景气度提升2019 年全年 5G 基站建设数量在 13 万站水平,2020 年进入 5G 基站规模建设期, 预计在 70 万站左右。5G 基站建设爆发,网络侧业绩景气度大幅提升,基站主设 备厂商将直接受益。5G 的蓬勃发展推动流量持续走高,云计算持续颠覆 ICT 行业,Gartner 预测 2021 年全球云市场规模可达 2461 亿美元。随着全球流量洪水爆发、5G 建设启动,国 内外云厂商规模不断扩大,作为数据中心重要基础器件的数通光模块亦迎来高速 发展期,从以100G主导向400G升级。2020年作为400G光模块放量的关键之年, 预计全球总需求在 70 万只以上,达 2019 年的数倍。根据 IHS 的调研,2018 年数 通光模块市场规模在 33 亿美元左右,预计 2022 年该市场将翻番增长至 64 亿美元 以上,复合增速超过 18%。5G 三大应用场景的无线需求映射到承载传送网上,就要求承载网具备大带宽、 低时延、高可靠、时钟同步、高度灵活性、网络切片和智能协同等特性。在现有 技术中,OTN/WDM 技术是 5G 承载网的最佳选择。相应的,电信级光模块市 场在 5G 时代也将迎来旺盛需求。根据 5G 光网络发展趋势,5G 达到全覆盖程度预计共需宏基站 600 万个,基站光模块需求 235 亿元,市场空间为 4G 时代的 3 倍以上。 5G 换机助推进阶增长,终端侧市场估值提升根据 Strategy Analytics 研究报告数据指出,2019 年全球 5G 智能手机出货量接近 1900 万台,2020 年全球 5G 智能手机出货量或将达到 1.99 亿,为 2019 年总出货 量的 10 倍以上,需求远高于预期。工信部近期也专门提到要为 5G 终端产品上市检 测开放绿色通道。5G 换机潮将催生创新性的终端,使行业回归上升周期。天线业务量价齐增。受益于 Massive MIMO 技术的推进,基站+终端天线数量需求 大幅增加;同时在 5G 高频高速的趋势下,LCP 材料的应用带来软板天线(FPC) 市场的价值量增长。无线充电渗透率提升。无线充电方便快捷、节约空间且充电功率已大幅提升,逐 渐向消费终端、家庭智能、汽车电子等领域进一步渗透,初步形成无线充电生态 圈。据预测,无线充电整体市场规模将在 2022 年达到 140 亿美元,市场渗透率达 60%。同时 IHS 预测,到 2024 年,无线充电接收端将达到 20 亿件。精密器件市场产能释放。消费电子产品功能需求日益复杂,带动手机各类金属件、 结构件数目高速增长;同时手机内部越来越紧凑,零部件之间的电磁隔离和电磁 兼容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 5G 网络,应用驱动应用收入增长点是驱动 5G 网络的推进器。对于运营商而言,能够真正落地的应 用才是 5G 最佳切入点。5G 最先爆发的应用将是在 4G 时代已存在,但仍存在痛 点的应用,比如视频会议、视频直播、云游戏等等。随着基于硬件的传统视频会议市场增长放缓,新兴的软件视频会议(云视频会议) 迅速发展,视频会议的成本逐年降低;除了政府和大型企业用户之外,中小企业 用户的增长成为重要的发展引擎。另外,智慧城市的发展使得视频会议与其他数 据驱动发展的经济模式快速融合,预计中国视频会议市场将于 2019 年至 2023 年 间实现高达 26.2%的年均复合增长,于 2023 年达到 535.3 亿元规模。近期根据调 研情况,在线直播、视频会议人数更是爆发式增长,尤其是在线会议和在线教育 领域,主流在线视频平台用户数同比去年翻了数倍,市场快速增长。物联网作为新的收入增长点,被电信运营商寄予厚望,目前正呈现出加速迹象。我们认为,物联网产业的连接环节有望最先实现爆发式增长,且该环节全场景通 用,有能力在前期获得最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其次,上下游紧耦合的商业模式顺 应当前发展趋势,优选其中前景广阔、迅猛增长的细分赛道应是明智之举。移动支付领域竞争激烈、智能 POS 机快速增长。根据我们的预测,2022 年国内 智能 pos 机出货将达 200 万台,为蜂窝通信模组带来的需求额在 20 亿元以上。车 联网增长势头迅猛、新市场需求旺盛。2018 年中国乘用车 T-BOX 前装市场装配 量为 613 万,根据佐思产研的预测,2023 年中国乘用车 T-BOX 前装装配量将达 到 1416 万套,CAGR 为 18.22%,按模组单价 100 元计算,未来市场国内 T-BOX 市场带来的蜂窝模组市场需求将达 15 亿元左右,后装 OBD 带来的市场规模预计 更大。智慧能源替代市场潜力大。目前国内待替换的传统机械燃气表约有 5000-6000 万台、IC 卡燃气表约有 4000-5000 万台,即使不考虑新增需求,我国 存量燃气表更换也有 40-50 亿的市场规模,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投资建议伴随 5G 进入大规模建设期,我们预计行业景气将持续向上,坚定看好板块未来 走势。在当前 5G 建设预期全面加速、工业互联、车联网等标志性应用层出不穷 的背景下,1、中兴通讯在 5G 建设中当仁不让,是 5G 通信新基建最直接、最重要的受益标 的;2、物联网作为贯穿 5G 始终的核心应用主线,无论是工业互联抑或是车联网均属其中的细分场景,而在物联网的范畴中,每一类应用都离不开“物-物”相连的关 键——通信模组,且模组在产业链的发展进程中因处基础地位而优先受益,移远 通信作为全球物联网模组冠军,将乘 5G 东风、在优秀“朋友圈”的支持下扶摇 直上、鲲鹏万里;3、 5G 持续加速、强化,智能终端换机潮的来临有望驱动产业链高景气提前来临, 信维通信通过打造从材料开始的垂直一体化业务格局、深度绑定大客户平台、积 极外延并购内生发展,向“泛射频帝国”稳步迈进;4、5G 突飞猛进,流量持续爆发,云数据中心核心基础器件数通光模块迎来技术 迭代、量价齐升,全球数通光模块龙头中际旭创喜迎 400G 放量,积极布局电信 前中回传产品,双擎驱动向上突破。5、云视频会议在 5G 时代有望克服传统痛点迎来发展,当前形势下,远程会议、 网络协同办公需求显著提升,统一通信龙头/高清视频会议供应商亿联网络以 SIP 为锚、VCS 为桨,业务有望持续高速增长。此外,还建议关注 5G 网络侧内资 PCB 龙头深南电路、电信光器件巨头光迅科技、 光模块优秀厂商剑桥科技、手握优质资源 IDC 龙头光环新网、通信技术外包服务 开拓者国脉科技; 5G 应用侧车联网北斗龙头海格通信、车联网感知终端移为通信、 工业互联自主可控大数据龙头东方国信、MEMS 纯代工龙头耐威科技、工业互联 网络设备龙头东土科技、专网通信全球龙头海能达、细分领域优质标的佳讯飞鸿、 云会议优秀企业二六三等等。电力设备新能源事件:3 月 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 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重点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 障领域投入,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也称“新基建”)建设进 度。根据央视网 2019 年 3 月 2 日发布新闻,“新基建”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 施建设,主要包括七大领域:5G 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新任国家电网领导人上台以后,首次公开表示 2020 年国家电网工作重心仍聚焦在 泛在电力物联网及其衍生项目,其中新基建作为国家稳定经济社会运行的重要工 作,上升至国家战略关注高度。新基建子项目特告他、充电桩、新能源三大环节 齐驱并进,共同迎来新的盈利增长点。国网新基建开启之后,特高压建设全面恢复,在市场风格和关注度逐渐稳定之后, 有望在 2021 年-2022 年之间进入收入确认高峰期。充电桩业务经过 2016 年以来 的国网垄断阶段之后,开始进入龙头企业的营收拐点,其中重点关注公交充电桩 提前进入盈利期,经济性值得肯定。新能源方面风电光伏仍处于高增长阶段,能源结构不断向利好于新能源的方向发展,需求可期,成长稳定。 托底经济,特高压核准、开工、建设全面加速国网加速推进特高压核准、开工、建设等措施后,“新基建”再将特高压建设上 升至国家战略层面高度,预计 2020 年电网投资大概率反转。2020 年年初国家电网发布的《全力恢复建设助推企业复工复产的举措》文件与《20 项重点工作任务》文件所提及的 13 条特高压线路,涉及特高压线路总投资额约 为 1965 亿元。 本轮加快特高压核准、开工、建设涉及的均为存量线路,无新增项目。2020 年年初国家电网发布的《全力恢复建设助推企业复工复产的举措》文件与《20 项重点工作任务》文件所提及的 13 条特高压线路,除蒙西-晋中 1000 千伏交 流线路以外,均为 2018 年国家能源局核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提及的特高压线路,无新增项目。预计本轮特高压周期中,南瑞、许继、平高 2020-2022 年营收弹性(相对 2019 年)分别为 7.5%、18.3%、12.6%,2020-2022 年业绩弹性(相对 2019 年)分别 为 16.7%、122.3%、119.5%。 复盘:先看预期的修复,后看业绩兑现,修复的强度取决于市场风格和关注 度2018 年特高压周期与 2014 年特高压周期高度相似,但建设进度明显低于 2014 年 特高压周期。 相似点:均为国家能源局通过发文形式给予 10 条左右的特高压项目一次性审 批通过;两轮发展高峰投资规模相当,均为 2000 亿左右。 不同点:2018 年特高压周期中节奏在 2019 年受干扰,建设速度较慢,战线 拉长,业绩集中在 2020-2022 年确认,当前先修复预期。2014 年特高压周期 开展速度较快,2014 年 5 月国家能源局围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 了配套措施后,2015 年 10 月“四交四直”均已开启首次招标,2016 年是营 收确认的高峰期,2017 年全部竣工;2018 年特高压周期开展速度相对较慢, 2018 年 10 月国家能源局核发《关于加快推进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规划建设 工作的通知》后,截至 2020 年 2 月仅有 5 条线路开启招标,余下 7 条线路将 在 2020 年核准,其中 6 条将在 2020 年开工建设,预计 2021-2022 年是本轮 特高压营收确认的高峰。由于特高压建设周期较长,特高压周期期间相关企业股价表现并非一步到位。参 考 2014 年特高压周期期间南瑞、许继、平高股价表现,特高压周期中主要有两轮 行情:第一轮为特高压建设计划出来时,第二轮为特高压进入收入确认高峰期后 营收大量兑现时。根据国家电网 2020 年重点工作任务相关内容,2018 年特高压周期中尚未核准的 7 条线路均将在 2020 年核准,其中 6 条将在 2020 年开工建设,我们预计 2021-2022 年将是 2018 年特高压周期的收入确认高峰期。 国网基建开启,充电桩重点布局 稳坐充电桩保有量龙头,快充桩占比创造更高盈利国网大规模建设重启,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重要方向和内容。充电桩作为建设周期 短,市场需求明确,盈利能力较强的资产,将继续成为国网重点部署的投资方向 从建设规模来看,国网自 2016 年以来成为绝对的市场主导力量。高速公路充电网 络和城市内的集中式充电桩基本全部由国网建设、运营。国家电网与特来电、星 星充电自 2017 年起逐步形成行业垄断优势,构成稳定格局。充电运营环节集中度高,CR3 达 75.2%。截止 2019 年 5 月,充电桩规模化运营企 业(充电设施保有量≥1000 台)共 18 家,其他企业运营的充电桩数量极少。特 来电、国家电网和星星充电分别以 13.11 万台、8.78 万台和 10.45 万台的保有量 位居前三甲,三家市占率之和高达 75.2%。快充桩数量是充电桩企业强有力抓手。从目前各家充电设施运营商的快充桩布局 来看:特来电的快充桩数量最多,达到 54200 个;国家电网其次,达 46837 个; 星星充电、普天等的快充桩数量与前二者不在同一数量级上。但由于国家电网的 快充桩布局较多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其单体的功率较特来电更大,因此我们从 功率角度来考量,国家电网的快充桩总装机功率位居第一,远高于特来电。我们 认为快充桩是充电行业发展的桥头堡,快充桩数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 速度,国家电网龙头地位依然。 充电服务费奠定收入基本,公交充电桩已达盈利平衡点充电桩在经历了 2015-2016 年的高速建设期之后,已经逐渐摸索出了相对成熟的 盈利模式,盈利能力逐渐提升。同时,各地的充电服务费政策逐渐稳定,车主的 用车习惯已经养成,收费模式清晰。地方政策重心从“补车”转向到“补桩”,充电桩行业有望持续景气。《新能源汽 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征求意见稿再次强调要加快建成适度超前充电 网络,并明确提出要提升充电设施服务水平、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全国多地已经 公布了新能源充电设施奖补政策。奖励补贴政策降低了运营商采购充电设备带来 的成本,将带动公用桩的安装。分散式充电桩经济性较差,按照每根慢速充电桩平均每天充电 3 小时,快速充电 桩平均每天使用 4 小时,每根慢充桩按照平均 10 千瓦的功率,每根快充桩按照平 均 80KW 的功率计算,充电服务费取中位数 1.2 元进行计算,按照单桩使用率 30% (不含公交、专用车充电桩)计算。公共充电桩占比,则按照全部慢充桩的 5%及 全部快充桩的 50%来计算。公交车充电桩经济性较好。公交车、环卫车充电桩的盈利情况相对最好,也是国 网主要的服务对象。由于该类充电设施使用时间集中,利用率高,充电量大,收 取充电服务费可以获得较客观的利润。根据我们的假设和测算,可得到 2020 年公 交车充电运营市场规模占比在 40%以上,是最大的细分领域。从充电桩盈利能力的测算可以看出,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的充电服务盈利尤 其突出,且在充电运营市场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在国家电网所运营的充电桩/站中, 国家电网主推高速公路充电网络,积极推进互联互通。2009 年开始推动充电桩建 设,并于 2010 年建成首个充电站。布桩重点在高速公路服务区以及大中型城市。 14 年起每年进行充电桩招标,至 2018 年 2 月已建成 1521 座高速公路充电站,覆 盖 3.1 超万公里。国网在其自营 APP“e 充电”上已经可以实现与绝大部分充电运 营商的互联互通。国网招标的充电桩类型有明显的大功率化、直流化的特点。 多维拓宽盈利空间,泛在扶持重点不变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泛在电力物联网白皮书 2019》中提到,“目前,我国电动 汽车保有量已突破 360 万辆,占全球比重超过 50%,居民区建桩、充电需求日益增加,我们依托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创造性地提出了智能有序充电的解决方案。” 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副主任刘继东透露,经过试点验证,80%的电动汽车充电量被 优化调整到负荷低谷时段,用户充电需求得到有效保障。按照计划,到 2021 年将 推广居住区智能有序充电桩 3 万个。优质充电服务为年度发展基石与入口。以优质充电服务为基石和入口,推进人、 车、船、桩、网、电、储等资源的泛在互联,全面聚合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电 动汽车整车企业、电池等零部件企业、设备制造商、充电运营商、出行运营商、 停车运营商、通信服务商、互联网企业、电力企业、金融投资机构等各方资源, 共同推动跨行业信息融合与业务贯通,服务电动汽车行业健康发展。 电动汽车产销旺盛,充电服务需求持续提升 电动汽车产销量维持高位,增速有所放缓但整体体量持续提升根据 2015-2019 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分析,相比 2018 年较 2017 年销量同比增 长 60.8%,产量同比增长 80.6%,2019 年较 2018 年则产销同比均出现负增长,但 增长幅度不大。尽管增速放缓,2019 年产销数据仍维持高位,年销量保持在 120 万辆以上,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体量仍以较高增速持续提升,电动汽车领 域前景尚好。2020 年补贴政策有望保持相对稳定,政策支持体系搭建完毕,为产业发展创造了 良好的政策环境。2020 年是合资和外资车企新能源车型释放和销量发力的元年, 以特斯拉为代表,主流外资车企纷纷发布有产品力的新车型。预计 2020 年国内新 能源汽车销量 160 万辆,同比增长超 30%。 行业趋势向好,充电桩需求持续上升新能源汽车需求旺盛,伴随的充电桩建设也不断扩张。从充电桩装配数量看,2012 年我国存有公共充电桩 1.8 台至 2019 年 3 月的 34.2 万台,数量上增加近 20 倍。 2020 年末公共桩有望突破 50 万个——根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 (2015-2020 年)》, 2020 年全国电动公务车和乘用车将超 430 万。2015-2020 年规 划新增分散式公共充电桩 50 万个。2019 年 3 月末全国公共桩保有量 38.4 万个, 每月平均新增公共桩约 8000 个,且 2019 年版电动汽车推广的地方财政补贴对象 将从车辆购置转为充电设施建设运营,这将有助于提速公共桩建设,预计 2020 年末公共桩保有量有望突破 50 万个规划目标。政策利好及新能源车保有量拉升,充电桩行业前景巨大。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数 量对充电行业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对 新能源汽车发 展速度提出明确规划,要求 2020 年新能源车产销量达到 200 万辆, 2025 年产销量占比达汽车产销为 600 万到 700 万辆,说明充电桩将来会有很大的 增量市场。目前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 》 提出的“一 车一桩”的发展目标,并与 2020 年 480 万分布式充电桩的规划存在很大距离。 从这里看来充电桩行业也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快速改善充电设施数量上的短板成 为新能源车行业健康发展急需解决优化的关键之一。尽管充电桩需求旺盛有较好市场前景,但现在来看整体车桩比仍偏低,充电设备 不足仍是现实。社会资本由于缺乏较强的运营能力,充电桩整体盈利能力偏低,为国网留下了巨 大的市场空间。现阶段,充电桩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在于收取充电服务费。从 微观单桩的盈利能力来看,以 30kWh 的快充桩为例,假设单桩设备的成本为 3 万元,建桩总成本为 4 万元,设折旧年限为 5 年,则单桩若要在 5 年折旧期内实现 盈亏平衡,每年需实现充电服务费收入 8000 元。同等盈利能力与国网相比缺乏明 显竞争优势,且安装充电桩带来额外管理成本,因此为国网挤出较大市场空间。 能源结构改善,新能源发电长期向好可再生能源消纳量提升,竞争优势显著。2019 年我国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提 升至 9.0%,其中风电发电量占比为 6.0%。行业预期随着技术提升及非技术成本 下降,2021 年我国风电将实现发电侧平价,光伏度电成本也逐年降低。长期来看, 风电及光伏度电成本将不断下降,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持续提升,能源结构进一步 优化。 风电:产业大规模抢装,三年需求可期2019 年系三年抢装元年,景气向上可持续。2019 年风电新增并网规模 25.7GW, 同比增长 21%,新增吊装规模 28.9GW,同比增长 37%。预计 2020 年并网规模 30GW, 吊装规模有望达到 35-40GW。未来装机规模的增长将受益于:1)部分已核准项目 需 2019 年底前开工,以保障项目标杆电价不下调。2)市场预期平价节点临近, 加速建设在手项目,风电三年持续抢装开启。3)风电度电发电成本 LOCE 逐渐降 低,2021 年后发电侧平价后,市场空间打开,需求放量增长。项目集中开工建设,运营商建设规模提升。根据最新行业政策,风电项目核准后 2 年内需开工,政策将促动运营商在手项目加速建设。目前,符合固定上网电价 的已核准未并网项目容量总计 88GW。其中,融资完成/开工项目规模预计 42GW, 已核准项目规模 46GW。我们预计,随着行业限电、融资、建设环境改善,叠加风 电平价预期,2019-2021 年风电装机加速,运营商抢装意愿强烈。多家运营企业 发布 2019 年资本开支计划,如华能国际 2019 年风电资本支出计划高达 239.5 亿 元,同比增 240%。华润电力、华能新能源、龙源电力、大唐新能源等多家企业亦 大幅提升 2019 年装机规划。可建指标充沛,未来两年确定性较强。截至2018年底,我国累计总装机达184.3GW, 其中预计特高压项目 30-35GW。18 省市距 2020 年并网规划仍有装机空间,6 省市 因限电问题“十三五”并网目标尚未明确,7 省市或已达到并网规划(因特高压 项目不易拆分,或有省市仍有建设空间)。我们预计,若剔除已建设的特高压规模 距2020年并网目标仍有58-63GW装机空间,且海上项目有5-8GW装机空间。此外,不占指标项目贡献增量,分散式已有规划 9.2GW,特高压规划 19.8GW,平价项目 预计 2020 年落实 5GW。总计 97-105GW 风电项目可于 2021 年前建设,则 2019-2021 年年均可建设规模达到 335GW,行业增长动力强劲。招标规模创新高,中标价格迎反弹。从招标规模看,2019Q3 中国风电招标规模 50GW, 创下历史新高。按季度看,2019年Q1-Q3招标规模分别达到14.9GW、17.4GW、17.7GW, 同比增长 101%、87%、144%,逐季刷新单季度招标量历史记录。自 2018 年四季度 以来,各机组投标均价企稳回升。截止 2019 年 9 月, 2.5MW 的招标价格分别为 3898 元/MW,底部回升 17%,3MW 价格达到 3900 元/kW。价格加速回升,一方面由 于需求出现拐点,供需格局提升均衡价格,另一方面,受益于招标机型大型化, 2.0MW 及以上机组成为主力机型,抬高供应商准入门槛,竞争格局优化。 光伏:成本下降促增长,成长属性高成本不断下降,促进需求增长。从总量来看,光伏系统成本持续下降,叠加目前 渗透率较低,预计光伏需求将持续增长,空间广阔。回溯历史,不考虑国内需求 (主要系国内需求由政策驱动),海外需求与组件价格显著负相关,主要系系统成 下降,光伏经济性突出,装机持续增长。我们认为未来光伏系统成本将进一步下降,刺激需求持续增长。2019 年全球光伏 装机 120GW,同比增长 11%。预计 2020 年全球光伏装机 140GW,2021 年全球装机 170GW,2019-2021 年 3 年复合增速为 16%。 投资建议2020 年是“新基建”启动的一年,特高压已经被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高度。2020 年国网特高压建设全面恢复,国网加快推进 13 条特高压线路核准、开工、建设, 涉及金额约为 1965 亿元,预计将在 2021-2022 年迎来营收确认的高峰期。建议关 注电力二次设备龙头国电南瑞,其他关注特高压弹性标的许继电气、平高电气。……(报告来源:兴业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地狱门

2020年建筑行业太难做?听听官方怎么说!

9月14日,安永发布了“ 2020年上半年中国建筑业绩效概览”报告。通过这份报告,我们对今年的流行病对我国建筑业的影响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今天,让电木通带领木材人们研究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建筑业的现状,并预测下半年建筑业的趋势。2020年上半年,整个建筑行业稳步增长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全国共有建筑施工企业102712家,同比增长10.76%。新王冠疫情的爆发增加了对我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但是,在及时有效地控制疫情的基础上,建筑企业的产值迅速恢复。流行病对建筑业的影响是有限的。 2020年上半年,整个建筑行业稳步增长。从营业收入看,八家主要上市建筑公司的营业总收入为人民币23,119.06亿元,同比增长7.04%;其中,中国建筑业收入位居同行业第一,同比增长6.24%。中铁集团以15.04%的增长率位居行业第一。尽管整体净利润和净利润率同比略有下降,但中冶,中铁,中铁建设和中建目前的净利润分别增长了13.19%,10.08%,5.53%和2.45%。中国建设的净利润率继续领先,本期的净利润率为4.52%,处于行业的前列。2020年上半年签订的合同:总量更大,增长更快2020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总额3,998,538百万元,同比增长7.39%,其中新签合同1,255,920,080千元,同比年增长4.73%;建筑面积112.0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4.24%。国家加大了反周期调整力度,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升,为建筑业需求的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房地产投资的强劲阻力使专注于房屋建设的建筑公司的信用质量保持稳定”此外,报告还显示,八家上市建筑公司的总资产稳步增长,年均增长13.7%。资产负债率保持稳定,平均资产负债率77.03%,同比下降0.79个百分点,稳步下降。预计建筑业的未来将在2020年下半年在后流行时代,新的基础设施是该国关键投资的发展方向,也是“双周期”模式的关键之一。可以预见,新基础设施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带来新一轮的产业调整。投资也将成为建筑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以国内“大周期”为主体,在国内外相互促进“双周期”,建筑业也应更好地利用国内外资源,在国内外基础设施中寻找和抓住新的机遇。 。房屋建筑市场。时代特征下参与国际合作的新优势。

能守其本

2022年后,包工头将会在工地建筑行业消失,打工人有福了

应该以日,下抚民利;承此伟业,忧不忘矣。今年是非凡的一年,许多实体行业进入了严冬期,许多加工厂都迫不得已闭店,而建筑业也是一样,生存环境愈来愈窄,许多承包人进退两难,前两年有点儿预算还能够再撑一下,沒有预算的大部分迫不得已被淘汰。如同严冬中的羊,假如从事年纪长相对的毛也长一点,被剪去一点还能撑一下这一严冬,假如年纪短的没等开剪羊毛就早已冻的挺不住。如今承包人也十分无可奈何,工地招工250一天压根没有人干,这是为什么呢?承包人该出路在哪里?01职工愈来愈不太好找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建筑业从业人员已经老去,而逐渐非常少有年青人想要从业这一领域。因此有的职工干活儿的心理状态,便是这活爱干不干,总之请自身干活儿的有些是。全部工程项目领域便是活多的人少,由于年轻一代早已间断,并且她们做完以后,很有可能手都还没洗干净呢,伸出手就需要人工费,当日就需要清算。可以说务工者的工资待遇,那就是事过境迁了。说白了暗流涌动,另外也最能体现承包人愈来愈多的无可奈何。02职工的工费是愈来愈高工地招工250,早已算作很低的薪水了,如今有点儿技术性的技术工种,广泛全是300之上,并且有的地域高些。工程项目领域自身便是借助人力优点开展生产制造制做,要是没有职工肯跟你干那相当于你拿了一手好牌,而牌桌子唯有你一人,此外承揽价确是很多年全是同一水准,乃至也有所减少,因此盈利这方面,那就是愈来愈薄,一个新项目出来假如祛除各种各样花销后可以把员工工资全额付款早已是大幸。03承包人夹在中间难为人处事领域广泛发生的市场竞争激烈,再再加上许多招标方愈来愈不讲规矩,不立即付工程进度款。一方面是工程进度款不及时,一方面是职工立刻要薪水,正中间连回转的空间也没有。承包人就只有自身垫个薪水,但是这在其中的风险性确实是太大,弄不好,十年挣的钱,一年就得亏光,因此风险性越来越愈来愈高。04工程项目信息价与市价的比较严重摆脱信息价升级速率以月度测算,但现阶段的经济环境下各种各样原材料价格的转换确是以日测算,因此承包人的垫付资金成本费愈来愈高,并且在环境保护的急迫下,原材料商也是以现钱取货急迫中下游,假如承包人再测算资本成本得话,那新项目的盈利已比较严重下跌。尽管说合同规定超过5%价格由招标方补款,但眼下的市场走势一个新项目完毕后不管哪一种原材料价格上涨都需要超5%之上,那麼这5%早已吞掉了你的盈利。05费用预算工程量清单和费用预算价格随便变更有一些招标方为了更好地缩小新项目预算,通常选用变化费用预算工程量清单或者价格的方式开展,一旦承包人招投标前稍不留神,便会进到招标方设定的陷阱,而新项目完工的预算也是毋庸置疑的,全部原材料按具体工程施工薄厚清算,哪些原材料负尺寸公差那压根不会有,因而许多承包人取得新项目算了吧费用预算后感觉会出现盈利,而预算后就连两个点的保修金都赚不上。从表层上看,这几年工程项目愈来愈难做,从工地招工250一天到工地招工几百一天,都难招来适合的人。新一轮大转变以后,承包人这一人物角色或将消退在工程项目领域中,或者以此外一种方式在工程项目领域的缝隙中存留。

泱泱大风

2018年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现状分析,BIM是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受益于城镇化推进 建筑装饰行业快速发展建筑装饰行业是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并列为建筑业的三大组成部分。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镇化步伐加快,我国房地产、建筑业持续增长,建筑装饰行业显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根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建筑装饰行业完成工程总产值3.73万亿元,比2015年增加了3400亿元,增长幅度为9.7%。比宏观经济增长速度高出3个百分点,体现了建筑装饰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和超前性。预计在2017年宏观经济回暖的情况下,建筑装饰行业工程总产值有望进一步增长至4.12万亿元,较2016年增长10.46%。图表1:2010-2017年中国建筑装饰行业产值及同比增长(单位:万亿元,%)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其中,公共建筑装修装饰2016年全年完成工程总产值1.84万亿元,比2015年增加了1000亿元,增长幅度为5.7%。近年来,受反腐冲击和非住宅类房屋竣工速度提升缓慢的影响,公共装修总产值增速有所下滑。图表2:2010-2017年中国公共建筑装饰产值及同比增长(单位:万亿元,%)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住宅装修装饰方面,2016年我国住宅装修装饰全年完成工程总量值1.89万亿元,比2015年增加了2300亿元,增长幅度为13.86%。在住宅装修装饰中,成品房精装修全年完成工程产值6900亿元,比2015年增加了500亿元,增长幅度为7.81%。随着存量房数量的增长、二手房交易量的提升和消费升级的推动,二次装修需求增速逐步开始进入释放期,二次装修将逐渐成为住房消费的重要部分。图表3:2010-2017年中国住宅建筑装饰产值及同比增长(单位:万亿元,%)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国家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 为建筑装饰行业创造了持续的增量需求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我国快速发展的宏观经济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不可逆转的城市化进程为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创造了持续的、巨大的市场需求,支撑着建筑装饰行业的持续高速发展。2016年9月,国务院发布《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提出加快实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到2020年实现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问题,同时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转移将带来大量住房需求,假设人均住房面积为30平方米,那么人口转移将带来住房需求量30亿平方米。而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率每年提高近1.3个百分点,每年新增城镇人口1800万,直接拉动建筑业需求在7亿平方米以上。此外,除了人口转移带来的增量需求,城市群发展作为推动未来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相配套的生活、交通、商业等基础设施和空间的建设需求广阔,也必将为建筑装饰行业市场带来巨大的活力。图表4:“十三五”期间建筑装饰行业规模发展空间预测(单位:万亿元,%)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政策助推 BIM是建筑装饰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中国开始进入互联网社会,信息化是任何行业转型升级的基础要务,不可或缺。为此,2011年5月住建部发布了《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将BIM纳入信息化标准建设的重要内容,拉开了我国BIM的序幕。2015年6月,住建部又发布了《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BIM的具体推进目标;2016年8月,住建部发布《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BIM被列为“十三五”建筑业重点推广的五大信息技术之首,一批示范应用性工程得到实施;2016年12月,住建部发布《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 51212-2016),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随后,全国各地也相继出台了相应的BIM应用指导意见。随着建筑装饰行业对设计、造价、施工、维护等流程工序及各类信息的可视化要求越来越高,BIM已经成为建筑业的一个象征,而BIM也成为了我国建筑装饰行业未来转型的方向。图表5:2011-2017年我国建筑装饰行业信息化支持政策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神会

2020年上海建筑施工企业大数据分析

▎来源:建设通大数据应用研究院,作者:胡戈导读根据国家统计局及建设通平台公布数据,建设通大数据应用研究院综合整理:对2020年上海建筑施工企业中标业绩、资质、荣誉、诚信、开放度、公投市场、EPC项目等维度进行了具体分析。旨在通过上述几个维度为建筑业从业人员了解上海建筑市场呈现一个立体的、可参考的数据依据。一、中标业绩1、中标项目金额各区间中标量及增速情况中标项目金额主要集中在400万以下。2020年上海施工企业,中标金额在400万以下的项目个数有12753个,较上年同比增长25.98%;中标项目金额在400-1000万的项目个数有2870个,较上年同比增长10.22%;1000万-2000万的项目个数有1807个,较上年同比增长7.82%;2000万-5000万的项目个数有1552个,较上年同比降低6.28%;5000万-1亿的项目个数有610个,较上年同比增长3.21%;1亿以上的项目个数有754个,较上年同比增长1.75%。/p>2、施工企业业务范围分布情况近五成企业只在本地经营。从2020年上海有业务活动的企业有8140家,承接业务量为31215个。其中,本市经营企业有4377家,承接的业务量为16902个占总的业务量54.15%;跨省经营企业有3763家,承接的业务量为14313个占总的业务量45.85%。相比其他的省份,部分企业虽仍是本土作战,但是企业的跨地区经营发展空间也提升较大。从侧面也反映出大部分企业竞争力较强,走出去的能力增加。/p>3、总承包资质各等级企业中标情况总承包各资质等级中,三级资质企业中标量占据总中标量的近七成。2020年上海,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中,中标量大部分分布在50-100个这个档位;总承包一级、二级、三级资质企业中,中标量均主要集中在5个以内。(更多企业资质信息,尽在建设通)/p>二、上海市中标前50强企业名单三、资质情况1、总承包资质各等级企业分布情况总承包特级企业数仅占到全部总承包资质企业数的0.33%。据建设通资质数据库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为止,上海拥有总承包特级资质的企业数是24家,占全部总承包资质企业数的0.33%;拥有总承包一级资质的企业数为310家,占全部总承包资质企业数的4.21%;拥有总承包二级资质的企业数为1151家,占全部总承包资质企业数的15.62%;拥有总承包三级资质的企业数为5884家,占全部总承包资质企业数的79.85%。/p>2、企业拥有装修资质上海近五成的专业承包资质企业拥有装修装饰资质。据建设通资质数据库数据显示,截止目前为止,上海拥有专业承包资质的企业数是14512家;拥有装修装饰资质的企业数为7079家,装饰装修占总专业资质占比为48.78%。上海拥有装修装饰一级资质的企业数是580家,占全部装修装饰资质企业数的8.19%,拥有装修装饰二级资质的企业数为6499家,占全部全部装修装饰资质企业数的91.81%。 四、荣誉信息据建设通荣誉数据库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共有505项工程荣获国家级荣誉,有357项工程获得上海市级荣誉。同去年相比,荣誉奖项数量均有所增加。(查企业荣誉信息,就看建设通)五、诚信信息1、上海2020年施工单位不良信息数量公布占比情况工程安全、资质、工程质量不良信息占全部不良信息的15.57%。2020年按住建部对施工单位不良信息划分标准,上海不良信息数量总计为21192条。工程安全不良行为信息排名第一,占全部不良信息的9.17%;工程质量不良行为信息排名第二,占总量的6.23%;拖欠工程款或工人工资不良行为信息排名第三,占总量的0.57%。(建设通助您一键查询诚信信息)/p>2、其他监管部门对上海2020年施工单位不良信息数量公布占比情况环保类不良信息、法院类不良信息占全部不良信息的71.69%。2020年环保局、工商局、法院、国税地税局对施工单位发出的不良行为信息总计为15192条。其中,环保类不良信息为15192条,占总量的71.69%;法院类不良、纳税类不良、工商类不良截止目前为止均未统计到相关数据。六、上海开放度情况上海2020年开放度情况建筑业开放度呈微弱上升状态。所谓建筑业开放度,是指一定时间段某区域内,外地建筑施工企业中标数量占全部中标数量的比例。据建设通企业中标数据库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市企业中标数为20346个,市外企业中标数为3590个,2020年上海建筑业开放度为18%。七、上海公投市场情况上海2020年公投市场情况房建、市政项目招标量超五成。2020年,各专业平均招标数量为903个。房建项目招标数量最多,占招标总量的37.85%。市政项目紧随其后,占招标总量的18.49%。机电项目招标量位居第三,占招标总量的11.55%。其他项目招标数据均较少,占比均不超过总量的10%。/p>注:其它包括铁路、港口航道、矿山、冶金、石油化工、通信、消防、桥梁、隧道、PPP、幕墙、民航机场、核工程、海洋石油、环保、勘察设计、电力八、上海EPC趋势分析上海EPC项目数量及增速EPC项目中标数量缓慢增长,增速持续放缓。2020年上海EPC项目中标数量98个,2019年上海EPC项目中标数量为74个,同比增长了32.43%。从同比增速来看上海EPC项目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九、附:上海市市场规范摘选1、市场概况上海市场总体开放度较低,本地企业相较外省企业主要是信用分上占优优势,且在资格审查中实行信用分合格制。2、招标规则企业入库:外地施工企业在承接业务前,需要在上海市建设市场信息服务平台上进行信息报送。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在本市的在建情况当日上海市建设市场管理信息平台采集的数据内容形成的《项目负责人基本情1况表》为准。且项目负责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变更的,如变更后时间未满半年,不得参与项目投标活动。3、备案方法市外建筑施工企业入沪承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前,需先向市建设行政部门进行信息报送。进沪企业及注册人员信息报送手续完成后,即可在上海市场从事相关建设活动及开展相关职业活动。4、评标办法上海的评标办法对房建市政类和总承包类项目分别有不同的评标办法。并且从自 2020年4月1 日起,进入市、区(含有关管委会)统一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交易场所发布招标公告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招标投标项目全面推行电子招标投标。◆特别声明: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及全国各省市建筑交易中心类网站所发布的中标通知书,信息来源真实、有效。但由于少部分建筑交易中心更新周期未被发现或少量工程项目要求联合体投标被重复统计,可能导致统计数据出现一定误差。(如有疑问,欢迎留言交流)本文属于建设通大数据应用研究院原创内容。我们尊重原创,也欢迎转载!所有原创文章转载时,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建设通”,否则我们将保留追责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