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近未来建筑应该何种模样?科技引领新风瞻卬

近未来建筑应该何种模样?科技引领新风

很多人总在好奇,未来的建筑应该是何种模样?到底是数千层的超摩天大厦,抑或是千奇百怪、别具特色的风格建筑,再或者是超乎你想象的强大黑科技。不过今天我们并不进行并不遥远的畅想,而是看看近未来的建筑将会是何种模样。一、环保理念,循环再生相关统计显示,中国每年因新建、拆除、装修等产生的建筑垃圾约15.5亿吨至24亿吨。“十三五”期间,中国建筑先后开展固废相关省部级、国家级课题研究,形成10余项技术成果,其中《废旧混凝土再生利用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推动行业绿色建造技术的新发展。如今,中国建筑所有项目均开展“四节一环保”绿色施工,余气、余热、余压、余水、余料、余渣基本“吃干榨净”。因此近未来建筑首要特点是应当保障环保理念,通过变废为宝,将大量建筑垃圾再次循环利用。如今我国已形成,将建筑废渣用粉碎机制成细骨料,与水泥、砂等一起混合搅拌均匀,再通过砖模机压制成一块块灰砂砖。这不仅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也是为子孙后代的未来所考虑。二、生态理念,绿色低碳随着人民生活不断富足,建筑单纯作为居住办公用途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生态环境提升,绿色建筑成为新的趋势。绿色建筑指建筑物在全寿命期内,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当前我国各省市大力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加大绿色建材应用,加强技术研发推广,加强绿色建筑过程监管,建立新建绿色建筑信息共享机制,同时强化绩效评价,确保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有效推进。不久的将来,中国建筑将在坚持生态优先中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生态做出贡献。三、智慧理念,便捷生活2021,科研方向更多地集中在“智能化”“智慧化”室内环境营造上。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视频图像处理等AI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建筑中,形成智能理念。智能建筑是拥有多种传感器的建筑,相当于拥有眼睛、鼻子、耳朵、嘴巴,不仅可以做到‘耳聪目明’,还可以结合处理器和先进的算法,做到‘察言观色’,让居住者享受适宜的服务,同时最大限度优化能耗。比方说通过摄像头、麦克风、红外线传感器、气味捕捉器等一系列传感器,建筑物可以对室内环境的各项指标进行调整。这样就能够避免会议室空了,空调、吊灯还开着的情况。建筑可以根据室内人员的多少,人体热量的总反馈,因人而异地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冷暖空调和通风送风装置占据了建筑能耗的五成以上,远高于照明和电子设备耗能。如果建筑有了‘自动按需调节功能’,建筑能耗将大幅下降,生活也将更加便捷。因此智慧理念毫无疑问会是近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四、交互理念,商业价值说起摩登都市科技感,总会一瞬间想到建筑物上巨大液晶屏,最近抖音上大火的西安、成都、重庆裸眼3d屏就是最好的体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建筑更喜欢利用光电智能建筑玻璃来提升建筑整体外观和科技含量。光电智能建筑玻璃可通过控制来呈现光电显示效果,实现视频播放,其从显示特性上可分为全彩和单色透明玻璃显示屏,其中发光芯片分别为全彩芯片和单色芯片,已成长为一种新型的平面显示媒体。因为显示背景是通透的,可以使广告画面给人悬浮在玻璃幕墙上的感觉,具有很好的广告效果和艺术效果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建筑玻璃幕墙、商场、舞台、机场、酒店以及各种商业橱窗等场合。光电智能建筑玻璃显示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根据场景和人群设置互动方式,既可以应用于一些公共设施服务的自助服务区域,还可以应用于品牌的媒体宣传,通过实体场景的呈现,让城市中的每个人都能与建筑产生互动感,真正让人类融入城市。文:创业天下信息汇总

還归

智慧建筑(河南)研究院暨佛山全球创新技术应用(郑州中心)成立

2021年2月25日下午,智慧建筑(河南)研究院暨佛山全球创新技术应用转化中心(郑州分中心)在河南省建筑业协会消防分会成立。佛山全球创新技术应用转化中心王向东主任、张彩霞部长,佛山市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秘书长、德瑞普公司总经理王新东、副总经理王江,全球共德商务部总经理杜飞等嘉宾来豫参加成立大会和揭牌仪式。河南省建筑业协会消防分会会长韩建平,名誉会长陈平,书记董二明,常务副会长张皓,副会长孙波,副秘书长施秀琴等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名誉会长陈平主持成立大会和揭牌仪式。佛山全球创新技术应用转化中心自成立以来,先后在美国、加拿大、以色列等13个国家和国内多个城市建立分中心。中心聚焦智慧建筑与智能制造领域,促进新材料、新能源发展应用,推动传统建筑产业信息化转型,建立了佛山产学研促进会、全球创新技术资源库,科研成果转化项目需求库和建筑企业智慧服务平台。智慧建筑(河南)研究院是河南省建筑业协会消防分会联合佛山全球创新技术应用转化中心和智慧建筑(广东)研究院等单位,依托全国知名消防科研机构,整合省内优质建筑行业资源,设立的智慧建筑安全新技术研发应用机构。韩建平会长向到会的领导和来宾介绍了河南研究院与郑州分中心成立的背景和筹备情况,说明了我省项目现状和主要合作需求,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目标和未来发展愿景。王向东主任为进一步深入合作交流作出了具体指导。王主任指出,中部崛起是国家战略。河南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巨大的市场资源。广东佛山民营企业活跃丶制造业实力雄厚、建材产业集群优势明显。河南研究院和郑州分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双方在产学研合作促进以及招商、引资、引智、引技等方面,形成了项目、团队、平台、资本、服务,五位一体的联动推进协同发展新格局。韩建平会长和王向东主任共同为智慧建筑(河南)研究院和佛山全球创新技术应用转化中心(郑州分中心)揭牌。智慧建筑(河南)研究院和佛山全球创新技术应用转化中心(郑州分中心),是创新应用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平台,未来将聚焦智慧建筑安全产业发展,以产学研合作促进的模式,助力河南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编辑:张轩维权、爆料、投稿添加二三里河南小秘书:eslhnxms

大瑟尔

垒知集团: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以及公司研究的深入 公司将进一步增加相关科研投入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顺(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2月22日讯,有投资者向垒知集团(002398)提问, 董秘好!贵司近期发起成立厦门房屋安全鉴定协会并当选会长单位,是否会对检测业务增长有促进作用?今年贵司检测业务增长率预计如何?贵司于2017年获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三年多来是否建立相关行业技术壁垒及品牌力,是否计划增加对装配式建筑的科研投入?公司回答表示,1、公司发起成立厦门房屋安全鉴定协会,将加强厦门房屋安全鉴定行业质量管控和行业自律,维护厦门房屋安全鉴定行业的市场秩序和社会信誉,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等。公司当选会长单位,更将以身作则,保质保量,肩负起社会责任,为规范建筑质量管控,为繁荣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2、随着房屋结构安全意识加强以及行业规范化程度提升,2020年公司检测业务增长情况良好,具体情况敬请关注公司于指定媒体披露的相关公告。3、公司的全资核心子公司垒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设有建筑产业研究所,作为国家第一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支撑力量,致力于建筑产业的“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及智能化应用”,不断以市场需求为目标,打造和延伸装配式建筑设计、甲方开发咨询、关键技术咨询、研究开发集成等业务,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了自身的行业比较优势。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以及公司对装配式建筑研究的深入,公司将进一步增加相关科研投入,给予有力的资金支持。谢谢关注!

加林查

SICOLAB科研建筑设计规范(给水排水)

一般规定一、给水和排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设计流量和管道水力计算,管材、附件的选择等,除应按本规范的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的规定。二、实验室给水和排水管道,应沿墙、柱、管井、实验台夹腔、通风柜内衬板等部位布置。不应露明敷设在有恒温恒湿要求的房间内,并不得布置在遇水会迅速分解、引起燃烧、爆炸或损坏的物品旁,以及贵重仪器设备的上方。三、室内、外消防设计,应符合现行有关防火规范的规定。四、建筑物内所有用水器具除选用低噪声型产品外,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 164的有关规定。五、藏品库房内不应设置除消防以外的给水点,给、排水管道不应穿越库区。六、给排水立管不应安装在与陈列区相邻的内墙上。七、野外科研观测站供水水源可采用地下水或地表水,一般以地下水为主。水源选定应符合:1)供水距离短,水量充足;2)饮用水接入处,应设置水质检测设备,饮用水水质应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3)水源地应选在居住区和污染源的上方;4)重要水生生物栖息地不能用作水源。八、排水方式一般采用明渠(沟)或自然排放。九、野外科研观测站产生的有毒、有害的实验废水、废物、废气应就地无害化处理,当有困难时,应妥善封装,交送有处理能力的部门消纳。给水一、给水系统的选择,应根据科研、生产、生活、消防各项用水对水量、水压、水质和水温的要求,并结合室外给水系统,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二、用水定额、水压、水质、水温及用水条件,应按科研工艺要求确定。三、实验室化验水嘴及其他用水器具给水的额定流量、当量、连接管管径和最低工作压力,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的规定。四、仪器、设备所需冷却水宜采用循环冷却水系统。循环冷却水水质除满足仪器、设备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 50050的有关规定。严寒及寒冷地区冷却水系统应考虑防冻措施。五、从给水干管引入实验室的每根支管上,应装设阀门。有计量要求的,应装设计量水表。六、X射线探伤机机房的给水管宜埋地敷设,架空敷设时应采取防护措施。七、无菌室和放射性核素的去污室等,应有热水供应。热水水量、水温、水压应按工艺要求确定。无菌室和放射性核素实验室应配有热水淋浴装置。八、凡进行强酸、强碱、有毒液体的实验并有飞溅爆炸可能的实验室,应就近设置应急喷淋及应急眼睛冲洗器。当应急眼睛冲洗器水压大于0.01Mpa时,应采取减压措施。九、无菌室和放射性核素的操作间、去污室的洗手盆应采用感应式或延时自闭式水嘴。十、放射性核素实验室如采用科研、生活和消防统一的给水系统时,引入污染区的管道应设置倒流防止器。室内消火栓应设置在清洁区(白区)内。十一、野外科研观测站或实验场站供水水源宜采用地下水。当采用地表水时,水源还应满足在污染源和居住区的上方,且供水距离短,水量和水质有保障等要求。饮用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要求。排水一、排水系统选择,应根据污、废水的性质、浓度、水量、水温等特点,并结合室外排水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二、实验室污、废水应和生活污水分质排放。腐蚀性污水的排水系统应采取防腐措施。三、产生废液的实验室应对废液分类收集并加以处理。对于较纯的溶剂废液或贵重试剂,宜在技术经济比较后回收利用。四、放射性核素实验室的排水系统设计,应将长寿命和短寿命的核素废水分流。废水流向,应从清洁区(白区)至污染区。五、放射性核素排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管材、附件的选择,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辐射防护规定》GB 8703的规定。六、污水及废水的最大小时流量和设计秒流量,应按工艺要求确定。七、排水设施应满足实验室污、废水、生活污水和雨水的及时排放。野外科研观测站和实验场站的排水方式一般采用明渠(沟)或自然排放。未达标的实验室污、废水不得排入自然环境。八、屋面雨水宜直接外排,内排时不宜在室内设检查井。污水处理一、凡含有毒和有害物质的污水,均应进行必要的处理,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后,方可排入城市污水管网。二、酸、碱污水应进行中和处理。中和后达不到中性时,应采用反应池加药处理。三、凡含有放射性核素的废水,应根据核素的半衰期长短,分为长寿命和短寿命两种放射性核素废水,并应分别进行处理。1 长寿命放射性核素且放射性浓度较高的废水,应将废水集中存放,待到一定数量后,采用净化法处理;2 净化过程中产生的少量浓缩液,可采用固化法处理;3 短寿命放射性核素废水,应采用贮存法处理。四、含有放射性核素的废水处理,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辐射防护规定》GB 8703的有关规定。

撞到正

南京市工科综合科研大楼建设项目

南京,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是江苏省会、特大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是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城市,也是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个建设地点位于南京市,总投资约2亿元工科综合科研大楼建设项目图案来源网络 实际情况以项目效果为准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工科综合科研大楼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南京市江宁开发区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工科综合科研大楼规划建筑总面积约为146826㎡,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106148.23㎡,主要建设内容为仪科电气自动化板块和计算机人工智能板块。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为40678.28㎡,主要建设内容为按南京市地方政府的规定配建的地下停车,兼人防(平时功能:非机动车库,战时功能:甲类核6级常6级二等人员掩蔽所)及设备用房。建筑单体高度34米。工程所需资金来源国有政府性资金:20000.00万元,其中财政性资金:20000.00万元,国有非政府性资金:83642.00万元,现已落实。更多招标信息请持续关注哦!项目来源:招标网图片来源:网络(实际情况请以项目为准,侵权请联系删除)

里原

Perkins+Will全球科研建筑市场带头人作为演讲嘉宾出席论坛

重大喜讯 “2018未来实验室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暨“实验室创新建设与科学应用学术交流会”成功邀请到:世界一流设计事务所——美国Perkins+Will(帕金斯威尔)全球科研建筑市场带头人Dan Watch。演讲主题:实验室建筑设计的最新趋势和理念嘉宾简介Dan Watch, AIA, NCARB, LEED APScience + Technology Global Market Leader - Atlanta▲Dan Watch,AIA协会认证成员,NCARB,LEED 协会认证。Perkins+Will全球科研建筑市场带头人Dan explains his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approach as"original, skillful and aordable."Dan对自己的建筑和规划的理念定义为“原始的,有技术含量的,建造价格可承受的”。As leader of the Science + Technology market sector, Dan Watch has been responsible for the design of som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laboratory facilities both in the US and abroad. Through constant research, he is able to provide the latest trends and design solu- tions for clients of government, private sector, and academ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luding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and several academic and private instry research insti tutions. 作为科研建筑市场的带头人,Dan已经负责设计了很多美国以及国外最具代表性的实验室建筑。无论是政府客户,私人机构,院校还是疾病预防中心,国家健康中心等研究机构,他都能够为各种客户提供最新的趋势以及最前沿的设计方案,广受用户好评。Additionally, Dan has been invited to speak at numerous noteworthy institutions including th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Beijing, Edinburgh's Science Parks and Harvard University.另外,Dan还受邀参加了很多著名会议的演讲,例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哈佛大学等。Dan has written and published three books. The first book, Building Type Basics for Research Laboratories, is a onestop source for the essential information architects need to faststart the laboratory design process. He followed this up with a second edition incorporating the latest trends and case studies. His third book, Research for the Global Good, looks at the new science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global economy.Dan编写有《研究实验室建筑》《全球性商品研究》两本著作。想听听Dan Watch的精彩分享吗?想和Dan Watch一起交流互动吗?想认识这位全球科研建筑带头人吗?那您一定不能错过:2018年10月28-29日上海.同济大学由【现代资讯】主办的这场实验室建设行业的超级盛会!

春秋后伦

SICOLAB科研建筑设计规范(动力管道)

一般规定一、本章规定适用于氢气、氧气、氮气、氩气、甲烷、乙炔、压缩空气、真空、混合气体等室内气体管道设计。二、气体管道设计除应按现行的《城镇燃气设计规范》、《乙炔站设计规范》、《空气压缩机站设计规范》、《氧气站设计规范》、《氢、氧站设计规范》等的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三、各种气源应采用集中供应方式。气源站宜为独立建筑。四、特种气体的供应应根据设备需求和特点,经综合比较后确定采用液槽供应或气瓶供应方式。五、引入室内的各种气体管道支管宜明敷。当管道井、管道技术层内敷设有可燃气体管道时,应有换气次数为每小时1~3次的通风措施。六、穿过实验室墙体或楼板的气体管道应敷在预埋套管内,套管内的管段不应有焊缝。管道与套管之间应采用非燃烧材料严密封堵。七、可燃气体管道、氧气管道应设放空管。放空管应高出层顶1m以上,并应设在防雷保护区内。八、可燃气体管道、氧气管道应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有接地要求的气体管道其接地和跨接措施应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执行。九、输送干燥气体的管道宜水平安装,输送潮湿气体的管道应有不小于0.3%的坡度,坡向冷凝液体收集器。十、氧气管道与其它气体管道可同架敷设,其间距不得小于0.25m。十一、可燃气体管道与其它可燃气体管道平行敷设时,其间距不应小于0.50m;交叉敷设时,其间距不应小于0.25m。分层敷设时,比重轻的管道应位于上方。十二、室内可燃气体管道不应敷设在地沟内或直接埋地,不得穿过不使用的房间。十三、气体管道不得和电缆、导电线路同架敷设。十四、气质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1 压缩空气质量等级应不低于《一般用压缩空气质量等级》GB/T 13277的二级规定。2 氢气、氧气、氮气、氩气、氦气、乙炔等气体的气质要求应满足仪器、设备试验规定。十五、气体供应方式应符合以下规定:1 采用瓶装气体供气时,宜集中设置气瓶间,采用管道供应。气瓶间宜单独设置或设在无危险性的辅助用房内;2 压缩空气宜由自备空气压缩机提供,压缩机应集中设置;3 压缩机排气应设储气罐并作相应的空气处理;4 易燃易爆气体及助燃气体的干管及支管应明敷;5 易燃易爆气体及助燃气体管道的放散管应引至室外并高出屋脊1.00m,放散管应设有防雷措施;6 易燃易爆气体管道不应和电缆、导电线路同支架敷设;7 易燃易爆气体及助燃气体管道严禁穿过生活间、办公室;8 易燃易爆气体及助燃气体的管道不宜穿过不使用该种气体的房间,当必须穿过时,应采取相应措施。管道、阀门和附件一、根据不同的气体纯度及用途, 管道材料按下列规定选用:1 气体纯度大于或等于99.99%时,应采用不锈钢管;2 气体纯度小于99.99%时,可采用无缝钢管;3 高纯气体管道与附件连接的密封垫应采用有色金属、不锈钢、聚四氟乙烯或氟橡胶材料;4 压缩空气管道,宜采用不锈钢管。二、管道与设备的连接段宜采用金属管道。如为非金属软管,宜采用聚四氟乙烯管、聚氯乙烯管。三、阀门和附件的材质:氢气管道不得采用铜质材料,其它气体管道可采用铜、碳钢和可锻铸铁等材料。可燃气体管道和氧气管道所用的附件和仪表必须是该介质的专用产品。四、阀门与氧气接触部分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其密封圈应采用有色金属、不锈钢及聚四氟乙烯等材料。填料应采用经除油处理的石墨石棉或聚四氟乙烯。五、气体管道系统应不渗漏、耐压、耐温、耐腐蚀。实验室内应有足够的清洁、维护和维修明露管道的空间。六、气体管道、阀门、终端组件、软管组件和压力指示仪表,均应有耐久、清晰、易识别的标识。气体标识的方法应为金属标记、模版印刷、盖印和粘着性标志。施工中宜采用粘着性标志。七、埋地或地沟敷设的气体管道应作加强绝缘防腐处理;地沟内应有排水措施。埋地气体管道的敷设深度应大于当地冻土层厚度,且管顶距地面不宜小于0.7m。地下气体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等及其地下管线之间最小净距应参照《氧气站设计规范》GB 50030中附录表中的间距执行。当埋地管道穿越道路或埋深不足、地面上载荷较大时,管道应加设防护钢套管。气体管道地沟应用细沙填实。管道连接一、气体管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可燃气体管道不得用螺纹连接。高纯气体管道应采用承插焊接。二、气体管道与设备、阀门及其他附件的连接应采用法兰或螺纹连接,螺纹连接的丝扣填料应采用聚四氟乙烯带。安全技术一、气体管道设计的安全技术应符合下列规定:1 每台(组)用可燃气体设备的支管和放空管上应设置阻火器等安全控制装置;2 使用可燃气体的房间应设置报警装置;3 气瓶应放在主体建筑物之外的气瓶存放间。对日用气量不超过一瓶的气体,室内可放置一个该种气体的气瓶,但气瓶应有安全防护设施;4 气瓶存放间应有每小时不小于3次换气的通风措施;5 可燃气体存放间应有每小时不小于6次换气的通风措施。事故排风每小时不小于12次换气。二、若使用高压气体或可燃气体,应有相应的安全措施,应符合国家、地方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三、易燃易爆气体管道连接用气设备支管应设置阻火器。四、易燃易爆气体及助燃气体的汇流排间应有浓度报警和联动排风措施。气源站及气瓶库一、氧气气源站宜布置成独立单层建筑物,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如与其它建筑、构筑物毗连,其毗连的墙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5小时的无门、窗、洞的防火墙,该站至少应设一个直通室外的门。其围护结构上的门窗应向外开启,并不得用木质、塑钢等可燃材料制作。氧气供应源给排水、照明、电气要求应符合《氧气站设计规范》GB 50030的规定。二、氮气、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等气体供应源不应设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内。可设在不低于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的靠外墙处,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h的墙和丙级防火门与建筑物的其它部分隔开。其围护结构的门窗应向外开启,并不得用木质、塑钢等可燃材料制作。设在建筑物内时,通风次数不应少于8次/小时。除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三、气体的储存应设置有专用仓库,其平面布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安全通道及消防等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规定。气体储存库严禁设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内或楼层中。气体储存库宜布置为独立单层建筑物,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如与其它建筑、构筑物毗连,其毗连的墙应为无门、窗、洞的防火墙并应有直通室外的门。其围护结构上的门窗应向外开启,并不得用木质、塑钢等可燃材料制作。

荆棘鸟

SICOLAB科研建筑设计规范(暖通空调)

一般规定一、科研建筑的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制冷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现行的《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1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3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4 《动物房设计规范》5 《生物危险实验室设计规范》6 《辐射防护规定》GB 8703二、科研建筑的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制冷的节能设计参照现行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三、实验室建筑内的采暖通风空调系统的设置需要按照当地的气象条件,实验室的使用要求,建设地点的能源供应条件,建设项目的资金条件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实验室建筑室内设计条件一般宜按下表:表1房间室内设计参数注:不同的实验室对温湿度等室内环境的要求各不相同,除了按上表要求外,还要满足实验的使用要求。四、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系统设计应为实验室未来可能的改造和发展提供可能和一定的灵活性。按标准单元组合设计的通用实验室,其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系统也应按标准单元组合设计。五、在实验室内的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道管道应与各专业管线综合布置,排列整齐美观,少占空间且方便检修和日后的改造。六、通风、空调风管系统的进排风口洞口周边与室外应有完整的密闭措施。进排风口应有防止小动物进入的防护措施。七、通风空调设备应设在专门机房内,其机房门应按消防规范设防火门。穿越楼板的竖向风道应敷设在管井内,管井应设检修门,且检修门应为丙级防火门。八、野外科研观测站内建筑物均应为高节能被动建筑,降低建筑日常运行对能源资源的依赖。九、野外科研观测站在确保实验及相关工作的稳定能源外,应因地制宜地优先采用本地的常规能源和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沼气、风能等。供暖一、位于供暖地区的实验室建筑宜设采暖系统。二、一般情况下不宜用空调系统代替供暖系统。三、科研实验区内一般不宜采用地板幅射采暖。四、藏品库房及陈列区不宜采用以水、汽为热媒的采暖系统。确需采用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严防漏水、漏汽,且采暖系统不应有过热现象。五、采暖系统宜按南北朝向分开环路设置。六、采暖系统的散热器宜按每个自然开间的采暖热负荷均衡设置,一般情况下散热器宜靠外墙窗下布置。七、采暖系统的散热器散热量应能分室调控,宜采用带跨越管的单管采暖系统或双管采暖系统。但布置在楼梯间以及热媒有冻结危险场所的散热器除外。八、有腐蚀性气体的实验室其供暖系统的散热器,管道及附件必须有足够的防腐措施。通风一、通风系统设计应为实验室未来因发展需要可能的改造提供灵活性。按标准单元组合设计的通用实验室,其送排风系统也应按标准单元组合设计。二、实验室送排风系统设计应满足以下条件:1 工作时间大量连续使用机械排风的实验室,应在满足人员防护要求的前提下采用尽量采用局部排风,必要时才采用全面排风;2 设机械进排风的实验室建筑需进行风平衡及热平衡的计算,排风量较大时应设置机械补风系统;间歇使用排风系统且排风量不大于每小时2次换气的实验室,可设置有组织的自然进风。对于采暖地区,冬季应由建筑物的采暖系统补充加热自然进风的耗热量;3 工作时间大量使用对人体有害试剂的有污染的实验室宜保持5~10Pa左右的低负压。较清洁的房间则保持相对正压。不同区域之间相邻压差不应超过20Pa;应对实验室全楼风平衡及热平衡的基础上组织气流由清洁区向有污染可能的实验区域流动;实验室建筑整体相对室外应维持微负压;4 大量使用强腐蚀剂的实验室应设单独排风系统;5 通风系统的选择应与空调系统综合考虑减少对空调系统的影响,并尽量减少通风及空调系统的综合能耗。三、实验室通风柜柜口面风速值应按表2确定。表2通风柜柜口面风速值四、实验室通风柜的位置应选泽避开人流通行,门扇开关,空调送风等所产生的气流对其工作口气流的干扰,以免破坏实验室通风柜排风的正常工作。五、严禁直接向通风柜内补风。六、实验室排风系统的排风装置、风管、阀门、附件和风机等选材应遵守下列原则:1 一般情况下必须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2 当有防腐要求或有其它特殊要求时可采用难燃烧材料;3 须综合考虑排风内有害物对系统的影响,选择合宜的材质和采取合理的措施。七、使用对人体有害的生物、化学试剂和腐蚀性物质的排风系统,不得利用建筑物的管井直接作为实验室排风系统的结构风管。八、设在建筑物室内的竖向排风管应设在排风管井内。水平管在与竖向排风管连接处应设90℃防火阀。接触强腐蚀性物质的排风系统如设防火阀有困难时,宜分层设单独系统,可不设防火阀。九、送排风机宜设置在实验室房间之外;风机数量较多时应设在专用的风机房内,风机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排风机房应有适当的通风措施和必要的维修空间;2 在严寒地区,风机房应有防冻措施;3 离心式排风机最低处应设泄水口。十、排风系统宜设防倒灌装置。1 排风口宜向上排风,并有防雨措施;2 露天安装的风机电机应有防雨措施。十一、排风系统排出的有害物浓度超过有关标准规范规定的允许排放标准时,应按环境评估报告的要求采取净化措施。排风系统风机噪声超过有关标准规范规定的允许排放标准时,应按环境评估报告的要求采取消音降噪措施。十二、通风系统的设计应尽量采用节能措施。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排风系统可设置热回收装置。当设置热回收装置时应防止排风污染进风,并防止排风污染物对热回收装置的侵蚀。十三、经常有难闻气味的实验室宜设置值班通风。值班通风可按1~2次换气设计。必须存放少量日常使用的化学危险品的实验室,应设置24h持续通风的专用化学品贮存柜。十四、产生有害气体的设备和试验台,宜采用局部排风。涉及有毒、有害、挥发性溶媒和化学致癌剂操作,不能采用局部排风时则宜采用全新风系统。送、排风支管应安装耐腐蚀的气密阀门,阀门密闭性应与所在管道气密性要求相适应。十五、X射线检测试验室的通风与防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 X射线探伤机机房应设置机械排风,自然补风。排风量按10次/h计算。排风口设在房间下部,补风口应采取防射线外逸措施,补风口设置在距地面2.50m以上。排风管穿越外墙管底高度不得低于2.50m;2 管道穿越防护墙时,必须采取防射线外逸措施。十六、暗室的通风宜符合下列要求:1 排风量按5次/h全室换气计算,吸风口宜设置在水池附近;2 应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补风。补风口设置在下部,采用遮光百叶风口;3 使用和产生易燃易爆物质的房间,送、排风系统应采用防爆型通风设备。十七、使用汞的实验室应设置特制的排风柜。该类实验室的室内下部应设排风口。十八、机械送风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1 连续使用排风系统的试验室应设置机械送风系统,进风量宜为排风量的70%。采暖地区的试验室冬季应对送风进行加热至15℃以上;2 间歇使用排风系统的试验室宜设有组织的自然进风。采暖地区,冬季应由采暖系统补充进风的耗热量;3 向室内送风时,应防止送风气流对排风气流的干扰;4 有清洁要求的试验室,对送风进行空气净化,设置初效和中效两级过滤器;5 设计集中送风系统时,宜按试验室类别或按建筑楼层分别设置。空气调节和制冷一、需要设置空气调节的实验室应尽可能集中布置。室内温湿度基数、洁净度、使用班次和消声要求等相近的实验室宜尽可能相邻布置。二、在不影响科学实验工作的条件下,宜采取局部工艺措施或局部区域的空气调节替代全室性的空气调节。条件允许时还可用自然通风方式替代全室性的空气调节。三、当建筑规模较小或使用比较分散,设集中空气调节不合理时,可以采取分散空调方式。四、当科学实验工作需要空气调节系统长期连续运转时,空气调节系统宜设置必要的备用设备。五、空气调节系统的设置应与通风系统综合考虑,按本章第8.3.2条第3款要求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物及不良气味在不同的实验室间交叉传播。六、当建筑规模较大或使用比较集中时,应采用集中空调,制冷方式的选择和制冷装置的设置场所应根据热源、电源、水源以及空气调节所需制冷量、冷水温度和工艺需求与特点等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空调,制冷设备的选择应尽量考虑采用能效比高的节能设备。七、制冷机房的平面与空间和制冷系统管路的输送能力应为科学实验建筑的改建和扩建提供合理的余量或预留空间。八、对有温、湿度精度要求的试验室精密仪器时电镜室等,应设置恒温恒湿空调系统。有洁净度要求的实验室等,应设置洁净空调系统。九、对有不同运转班值或其它有特殊要求的实验室,应设置独立空调系统。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自维持建筑应设置可再生能源系统,宜进行全年能源的产出与消耗模拟分析;优先考虑利用当地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资源,满足科学观测研究站能源动力需求。

美幸

科技部:大力支持香港建设国家级科研平台载体

中新网2月26日电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26日表示,香港的科技力量是国家创新体系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部大力支持香港建设国家级科研平台载体。2月26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支撑新发展格局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图为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出席新闻发布会。 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26日,国新办就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支撑新发展格局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有记者问:请问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科技部在支持香港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王志刚指出,首先,香港的科技力量是国家创新体系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本人也去过香港的几所大学、孵化器、青年创业高新区,他们确实有很强的科学意识和技术创新热情,并且对于和内地共同推动国家科技创新有很高的热情和积极性。”王志刚表示,科技部的工作是在中央对港工作方针指引下,着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助推香港科技发展融入国家创新体系、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一是进一步扩大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对港澳开放。支持香港有实力的科研机构和科学家牵头或与内地机构合作承担国家基础研究任务,支持港澳学者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参与国际科技组织并发挥更大作用。二是以科研项目合作为抓手,推动内地与港澳开展实质性科技合作。继续组织实施内地与香港联合资助研发项目,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侧重民生领域和产业化应用,鼓励香港、澳门与内地开展产学研合作。三是大力支持香港建设国家级科研平台载体。加强两地协同创新,在大湾区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吸纳港澳高水平科研机构参加。推动在内地特别是大湾区布局建设一批对港澳科技合作基地。四是深化科技人文交流,支持香港、澳门青年创新创业,鼓励有实力、有意愿的香港、澳门高校、科研机构加入国家科技创业研修中心体系,支持香港继续举办香港创业青年内地行活动,加强与内地创业孵化载体交流合作,为香港优秀科技人员开创事业提供发展平台。策划设立香港青年科技人文交流计划,组织香港青年科技人员到内地科研机构学习研究,为香港青年在内地特别是大湾区发展创造更多机会。“这里要特别讲一下,每次去香港、澳门,他们的大学、研究机构、企业这方面的一些专家学者,确实对于参与祖国、参与内地的科技创新热情很高,而且能力很强,他们的实验室、他们所做的成绩,他们的专业知识、专业操守、国际化视野,都使我印象很深。”王志刚说,“在我们工作中,把港澳科技力量作为国家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坚定不移的,并且会创造更多机会,使他们能够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大业。在这里,也向他们表示感谢。”

去国旬月

北京大学在国外办分校!在国内也广泛撒网,目的明了!

北京大学是我国顶尖大学,C9联盟高校,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北京大学目前在国际、国内多地布局,提升世界一流大学的科研实力和教育综合实力。一、布局大上海2021年3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与北京大学就“北京大学上海临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项目进行合作签约。北京大学上海临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将充分依托北大在材料、化学、工学、物理、医学等多领域的学科优势和人才资源,汇聚国内外顶尖力量,建设成一流创新平台,为上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创新支撑。二、布局湖南省湘潭市2019年11月25日,由北京大学、湘潭大学共同组建的湖南先进传感与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微纳加工实验室在湘潭大学正式落成。这是我国中南地区规模最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微纳传感器加工实验室,包括百级、千级、万级在内的核心超净室约1500平方米以及一批价值2000余万元的微纳加工装备,为研究院打造国内外一流的传感技术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三、布局四川省成都市2020年10月,北京大学宣布,作为吉利学院的战略支持高校,开始在吉利学院成都校区设置北京大学西部研究院,在学科和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科研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吉利学院大力支持。研究院将有3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体现出北京大学对北京大学西部研究院的高度重视。四、布局北京市北京大学昌平校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西北4公里的天寿山脚下,目前校区占地面积550余亩,已有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1994-1999年间,学校文科一年级新生迁入昌平校区,2000年之后成为学校成人教育学院的办学基地。校区当前占地面积550余亩,已有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北大昌平校区将以人工智能为特色,以面向未来的应用型学科和新型工科为主要发展方向。2019年初,在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北京大学医学部宣布将整体搬迁到密云地区。北大怀密医学中心将建三大医学平台,未来将与目前的海淀区学院路校区统筹互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北大怀密医学中心将建设三大平台,分别是医药科技创新平台、研究型智能医院和国际化高端人才培养中心。五、布局广东省深圳市北京大学(深圳)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成立于2009年11月21日,其前身是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城市学院。主要研究内容是城市设计的历史理论与前沿方法,通过对城市形态、建成环境、公共空间、景观风貌、以及人地关系的研究,为城乡规划布局、地方营造、城市更新、新城建设、街区设计、特色小镇建设以及历史遗产保护等提供解决策略和设计方案。主要特色是强调城市设计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如区域、城市、乡村、街区等)的理论与实践,突出北京大学理学与人文学科的整体优势,整合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地理学、人文社会学、数据科学、土木工程、艺术学以及公共政策等学科前沿,培养有跨学科能力、有国际视野、有理论素养和有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2001年1月,北京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创办北京大学深圳校区协议书》,共同创办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经过十九年发展,深圳研究生院依托北大、立足深圳,逐步成为扎根深圳的北京大学研究型国际化校区,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是北京大学于2003年在深圳创立的一所研究生院。学院立足深圳,充分发挥北京大学的学科优势,创造性地将现代有机合成化学、药物化学、生物学、计算和生物信息学、转化医学等集成整合,多领域科学家协同攻关,密切配合,开辟了原创技术集成创新的新路径,搭建了一个现代化的药物研发平台,探索培养交叉符合型高层次生物医药研发人才新模式。六、布局天津市2019年,天津市与北京大学共建北京大学天津医学研究中心和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北京大学滨海医院),启动北京大学(天津滨海)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二期建设。北京大学滨海医院(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核心区,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七、布局江西省南昌市2021年4月2日,北京大学南昌创新研究院在南昌正式揭牌。北京大学南昌创新研究院由南昌市人民政府与北京大学合作共建,落户于省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其定位为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该研究院落户后,将依托南昌航空产业优势,聚焦航空技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三大领域,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人才培养于一体的产学研用新型创新平台。八、布局河北省邯郸市2014年9月,北京大学邯郸创新研究院成立,落地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把招才引智作为项目建设新的突破口,与京津冀高校和科研院所联手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引进和培育的产业创新平台,推动了北京大学邯郸创新研究院落地建设。九、布局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大学包头研究院由包头市人民政府与北京大学共建,于2012年10月12日正式挂牌成立,研究院发挥北京大学开放式、集团式的创新体系优势,以北京大学为依托,联合海内外多所高水平大学,结合包头市资源优势、能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研发应用新技术,致力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研究院按照“专业化建设、综合性发展”的思路,开展新型材料、能源、节能环保与装备制造4个领域的应用技术研发,同时借助校本部及其他研究院的力量,为包头的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力争成为包头重要的“技术创新工厂”和“创新人才高地”。2014年12月31日包头院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包头创新研究院。十、布局浙江省杭州市2017年7月,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落户萧山,杭州又多了一个重要的创新源、人才源。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今后将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未来信息经济领域核心技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引领国内信息经济发展的信息技术研发和智库机构,打造创新水平与国际同步、研发活动与国际融合、体制机制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产业科技创新基地。2021年31日,浙江省政府与北京大学续签《浙江省人民政府 北京大学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资源,在战略决策咨询、高能级创新载体建设、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人才干部交流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郑栅洁、邱水平见证签约,并共同为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杭州基地、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杭州基地揭牌。十一、布局江苏省南京市北京大学南京创新研究院由北京大学创新研究院和南京市政府联合共建,于2012年10月12日正式挂牌成立,前身为北京大学工学院南京研究院,于2015年4月正式升级为校级研究院。北京大学南京创新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已获批南京市2012年科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专项、南京市物联网工程技术中心、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江苏智慧家庭和未来社区联合创新中心和江苏省智能电子可靠性优化设计联合创新中心等多个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开发和实践运用改良之后,南京研究院的多个科研项目已经呈现出业界领先的态势,其成熟的产品也具备开拓更大市场的潜力。十二、布局山东省青岛市北京大学(青岛)计算社会科学研究院(简称北京大学青岛研究院)是由北京大学、青岛市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三方共建的一所新型研发机构,于2020年5月成立,是北京大学首个落地山东省的项目。北京大学青岛研究院主要开展计算社会科学交叉学科研究、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端人才引育,是打造计算社会科学交叉研究、海洋大数据、涉海人工智能等领域综合实力国际先进的科技创新与教育实践载体。十三、布局英国牛津2017年2月20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与英国开放大学正式签约,购校园买其位于牛津郡的校舍,着手创办北大汇丰商学院英国校区。这也成为中国大学第一次在欧洲独立建设,自主管理的实体办学机构。英国校区的招聘和招生工作将在2017年6月全面展开,2018年北大120周年校庆时,该校区正式开学。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是北京大学在海外建立的首个校区,对于北京大学提高国际影响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毕竟这是牛津大学的老家。与北大汇丰商学院英国校区同时创立的还有另外两个机构——北京大学英国中心和深圳市英国创新中心。前者将作为北京大学与英国大学交流合作的联络处和接待站,后者则致力于加强深圳市的国际影响力和创新能力。祝愿北京大学越办越好,为国家培养越来越多的高精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