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权威报告|2020年上半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达瑟儿

权威报告|2020年上半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

近期,中国建筑业协会官网做了一份《2020年上半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数据报告,根据报告的各项数据来看,我国建筑业各项经济指标“涨跌互现”。重点摘要如下:1.2020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0840.12亿元,同比下降0.76%;其中有19个地区建筑业总产值较2019年同期有不同幅度的增长,12个地区出现负增长。西藏50.41%,新疆24.54%增长排前两位;湖北-21.40%、浙江接近-10%分列倒数一、二。注:建筑业企业是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2.江苏建筑业总产值继续超过1万亿元,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12.33%,数值达12428.68亿元,继续领跑全国各地区建筑业。浙江、广东、四川、湖北、山东、福建、北京、河南、湖南共9个地区,总产值均超过4000亿元。3.新签合同额超过10000亿元共12个地区,分别是:浙江、北京、湖北、上海、四川、山东、福建、湖南、河南、陕西、安徽和重庆,其中广东、江苏两省分别以36537.64亿元和36388.94亿元排前两位;西藏、内蒙古、山西、贵州、上海和河南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较快,增幅均超过了15%。而云南和湖南的新签合同额出现负增长,均超过了5%。4.各地区跨省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为34913.30亿元,江苏和北京分别以5454.29亿元和4025.82亿排名前两位;而浙江、湖北、福建、上海、广东、湖南、山东、河南、陕西、四川、天津和江西等12地区,跨省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均超过1000亿元。5.2020 年上半年, 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 232019 元/人,比上年同期增长 4.78%。截至 2020年6月底, 建筑业从业人数 4120.90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188.93 万人,下降 4.38%;建筑业企业单位数102712个,比上年同期增加9979个, 增长10.7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业企业6642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52个,占建筑业企业总数的6.47%。全国建筑业从业人数超过百万的地区共13个,分别是:江苏、浙江、福建、四川、广东、河南、山东、湖南、湖北、重庆、安徽、江西、陕西。江苏、浙江分别达到624.51万人和470.42万人,排从业人数前两位。与上年同期相比,共有24个地区的从业人数减少,浙江减少79.98万人,为全国减少最多的省份。有7个地区的从业人数增加,其中四川增加22.23万人为最多,增幅为9.08%。2020年上半年,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有28个地区保持增长,3个地区有所降低。北京、湖北和上海分别以357198元/人、331313元/人和327184元/人,排序前三位。6.大型企业对行业的发展贡献非常明显:特、一级资质建企的建筑业总产值、新签合同额、房建施工面积增速均大于全国建筑业企业增速。报告原文如下:说明:1 各项统计数据均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2 建筑业特、一级资质企业是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的具有特级和一级资质等级的城乡各种经济类型的建筑业企业。数据来源:1 国家统计局. 2020年二季度和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结果2 国家统计局. 2020年1—6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3.1%3 国家统计局. 国家数据4 商务部. 2020年1-6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简明统计5 商务部. 2020年1-6月我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情况6 商务部. 2020年1-6月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简明统计7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20年1-6月建筑业企业特、一级企业快速调查统计快报

匠者不顾

建筑行业 2019 年报总结及基建专题研究:营收提速,业绩回暖,维持“超配”评级

机构:国信证券评级:超配营收提速,业绩回暖2019年建筑行业上市公司合计完成营收5.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增速创近年来新高;实现归母净利润1584亿元,同比增长6.1%,利润增速触底回升,有望持续提升。分季度来看,2019年Q1、Q2、Q3和Q4营收分别同比增长13.3%、17.7%、15.9%和15.2%,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1.8%、-3.8%、14.6%和2.3%,分季度收入增速维持高增速,利润增速季节波动较大主要受计提和少数股东权益影响。行业平均毛利率为11.58%,净利率为3.46%,基本维持稳定。期间费用率为4.18%,其中管理费用率2.72%、销售费用率0.54%、财务费用率0.92%,都有所下降。行业资产负债率为74.8%,持续降低。经营性净现金流为947亿元,同比少流入59亿元。受疫情影响,今年Q1建筑行业上市公司完成营收0.99万亿元,同比下降9.2%,实现归母净利润227亿元,同比下降30.4%。子板块分化大,基建房建稳健建筑行业各子板块中营收增速比较快的是化学工程,房屋建设和基建,增速较慢的是园林,装修装饰和国际工程。化学工程改善明显,基建业绩提速,房屋建设整体平稳,钢结构维持高增长,国际工程触底回升,装修装饰业绩下滑,园林工程继续探底。建筑子行业中资产负债率较高的是房屋建设,基建和园林,资产负债率较低是钢结构,国际工程和装修装饰。基建分化明显,铁路、公路、轨交等领域增速较快2019年基建投资一直低于预期,全年增速仅为3.3%,为近十年的低点,随着逆周期调控政策加码,基建有望发挥托底作用,专项债杠杆效应+多渠道融资有望撬动基建投资回升。以往专项债主要投向土地储备和棚改,用于基建的占比只有20%左右,专项债新政实施后基建的投资比例有望大幅提升,预计可带动基建7%至8%的增速。铁路、公路、轨交等交通基础设施是专项债资金的重点支持领域,新政落地将直接受益。重点推荐基建产业链龙头建议积极关注建筑板块估值修复机会,重点推荐基建央企和设计咨询龙头。央企估值接近历史底部,在手订单为历史最高水平,随着逆周期调控政策落实,订单有望加快落地,业绩确定性强。设计上司企业多以区域性龙头为主,未来有望实现全国布局,集中度提升。重点推荐: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设集团、苏交科、勘设股份等。风险提示:投资不及预期;项目资金落实不到位;应收账款坏账等。

祸福无有

建筑业前景怎么样?看这篇2019整年业内统计分析就知道了!

建筑行业的前景如何,现在还值不值得入行,看看这篇统计分析,相信你就有答案了。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下同)完成了建筑业总产值248445.77亿元,同比增长5.68%。(由此看见建筑行业仍是增长态势。)基本情况如下:除了房屋竣工面积,从业人数同比下降外,其他都以同比增长的态势发展。建筑行业增加值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差值缩短。(建筑行业支柱地位愈发稳固)这是一个什么意思呢,可能有人看不太懂,小编来说一下我的看法:意思就是,国民生产总值中建筑行业的贡献量越来越重。数据显示在经历了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下降后,都是属于上升趋势。建筑行业生产总值持续在增长,但是增速在下降建筑行生产总值仍处于发展趋势,但是发展速度在逐渐趋于平缓。从业人数减少,但是企业数量增加这个数据就有点耐人寻味了,选择建筑行业的人才减少,但是企业的数量在增加。说明岗位需求量仍然在不断增加。劳动生产率较高。建筑业利润总额增长,但利润率较低换一个很通俗的说法就是:建筑业仍然在赚钱,但是利润较之以往是有所下降的综上所诉,小编认为:建筑业仍然在发展阶段,前景尚可。仅代表个人观点各位看官认为现在建筑业前景怎么样呢?各位看官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点赞转发后续会发关于建筑咨询的相关,欢迎大家关注!

寄生物

2020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

2020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不断攻坚克难全国建筑业完成增加值72996亿元,产业贡献率为9.9%,增加产业拉动率为6.9%,支柱产业作用明显。一、2020年全国建筑业基本情况(一)2020年建筑业增加值持续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754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384255亿元,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553977亿元,增长2.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7%,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7.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4.5%。我国建筑业增加值72996亿元,同比增长3.5%,建筑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的18.99%。(二)2020年建筑产值增速继续增长2020年,我国建筑业完成产值263947.03亿元,产值比去年增加15502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提高0.1个百分点。(三)建筑企业利润总额下滑严重2020年,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303亿元,同比增长0.3%,增速下降4.8%。近三年来利润总额增速一直下滑。2020年建筑业产值利润率为3.15,近五年呈现下滑趋势。(四)建筑业新签合同额增速大幅度提高2020年建筑业新签合同额325174.4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提高6.4%。新签合额增速近三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五)建筑业单位数不断扩大2020年建筑企业单位数116716家,同比增长12.43%,增速提高3.61%,连续五年增速为正。(六)建筑业从业人员增速连续下滑2020年建筑业从业人员5366.94万人,同比下降1.1%,从业人员减少61万人,连续两年从业人员增速为负。2020年按产值计算劳动生产率为422906元/人,同比增长5.8%,增速下降1.3%。(七)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稳步增长2020年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94743.36万平米,同比增长3.7%,2020年新开工面积512409.34万平米,同比下降0.52%,增速持续下滑。(八)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总量持续扩大2020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0756.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8%(折合1559.4亿美元,同比下降9.8%),新签合同额17626.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折合2555.4亿美元,同比下降1.8%)。二、2020年全国建筑发展特点(一)江苏省建筑业产值继续领跑全国2020年江苏省建筑业产值全国遥遥领先,达到35251.64亿元,同比增长6.49%,超出第二名浙江产值达14313亿元。浙江省位列第二完成产值20938.61亿元,同比增长2.69%。产值超过1万亿的省份有江苏、浙江、广东、湖北、四川、山东、福建、河南、北京、湖南。从增长速度看,西藏增速最高增速达33.78%,同比增长速度超过两位数的省份有西藏、新疆、青海、广东、安徽。(二)2020年全国各地区建筑业新签合同额情况2020年广东省新签合同额超过浙江位列第二,完成合同额25699.2亿元,同比增长15.98%。江苏省位列第一完成合同额34603.86亿元,同比增长16.16%。江苏、广东、浙江、湖北、四川、北京、山东、河南、福建、湖南、上海11个省份新签合同额超1万亿。从增速看,新疆、安徽、西藏、宁夏、辽宁、五省增速高达20%以上。全国只有甘肃增速为负1.78%。(三) 2020年各地区建筑企业新开工面积情况2020年,江苏省完成新开工面积93079.78万平方米,占全国新开工面积的16.16%,同比增长8.28%。江苏、浙江、湖北、山东、广东、四川、福建、湖南、北京、河南十省份新开工面积超过20000万平方米。从增长速度看,西藏、新疆、吉林、山西、福建、内蒙古、广东七省份增速程两位数增长。(四)2020年各地区建筑企业数量情况2020年,江苏省11000个,同比增长17.57%,占全国的9.42%。江苏、山东浙江为前三位,山东省首次超过浙江。从增长情况看,西藏、安徽、贵州、四川、江西、黑龙江、增速超过20%(五)2020年各地区建筑从业人员及劳动生产率情况2020年,江苏、浙江、福建为前三名,从业人员人数分别为855万人、543.33万人、483.18万人。从增速看,四川、西藏、山西、宁夏、江苏、福建、广东、安徽、湖南、贵州、重庆11省份为增速正增长。2020年,湖北省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为75.41万/人,高于全行业劳动生产率33万/人。劳动生产率超过平均42万/人的地方有湖北、上海、北京、河北、吉林、青海、陕西、海南、广东、山东、江西、辽宁、内蒙古、西藏、安徽、贵州、河南、山西。三、建筑业未来五年发展趋势预测本报告运用曲线回归方法,对1997年-2020年的建筑企业数据进行的分析,我们根据模型推算2021年建筑业完成产值为279805.77亿元,增速为6.0%。公众号:建筑业前沿

忧郁症

2020年中国建筑设计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建筑设计是建筑的基础和首要环节,不仅决定了建筑的外观、空间和使用功能,还决定了建筑施工成本、建筑质量安全、建筑施工进度以及建筑能耗等。受益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稳步推进,我国建筑设计、工程勘察、城市规划等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企业整体上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64200.9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了3.1%。数据来源:住建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新型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为建筑设计行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受益于宏观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快速提升,近年来我国非农产业及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镇及城市集中,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从51.27%增长到60.60%,城镇人口数量从6.91亿人增长到8.48亿人。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催生了旺盛的城市住房需求;同时,城市规划和建设、市政设施建设、旧城区更新改造及其他各种建筑需求也相应地大幅增长。居民住房消费全面升级,为建筑设计行业创造直接的需求来源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居民生活水平及消费品质显著提升。住房是居民重要的消费领域,也是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居住环境需求及住房消费能力增强的双重驱动下,我国居民住房消费全面升级。2019年,国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2.85元,同比增长8.87%,相应地,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159725.12亿元,同比增长6.76%。国家城市群建设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建筑设计行业提供新的发展布局国家级区域性规划将实现城市间互通作为基本要求,以保持核心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及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作为核心目标,将带动相应区域内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与商业地产建设需求的持续释放。近年来,在一系列配套政策驱动下,上述核心区域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总体逐年增长,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推动了对应区域建设项目规模的快速增长,引导了建筑设计行业新的区域布局。新业态的快速放量,为建筑设计行业提供新的增长极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同时,由于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和消费水平的提升,生活需求日趋多样化,因而对城市承载力和功能的复杂性、多样性的要求大幅提高。在此背景下,以租赁住房、功能混合型社区、旧城改造等为代表的新型城市建筑形式、建筑业态不断涌现,成为房地产行业重要的新增长点,也从而为建筑设计行业的市场需求提供新的增长极。行业发展趋势1。建筑设计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18年销售额排名前10、第11至20名、第21名至30名、第31名至50名的房企销售集中度分别达到26.89%、11.43%、6.85%和9.93%,较2010年分别提升16.80%、7.34%、4.54%及9.92%,房地产行业集中度呈持续提升态势。随着房地产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将逐步向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牌设计企业集中,建筑设计行业的集中度亦将持续提升,有利于行业内优秀设计企业的发展。2。优秀的内资建筑设计企业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有望实现“进口替代”我国现代建筑设计产业起步晚,发展时间较短,整体设计能力及技术水平与国际大型设计事务所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很长一段时期内,国内建筑设计市场中的前端和高端领域仍被外资设计企业相对垄断。由于内资设计企业更加深谙本土文化,且目前整体收费水平仍与跨国知名设计公司存在较大差距,性价比优势较为明显,将在设计的前端和高端市场领域与外资设计企业逐步形成竞争态势,争夺新的市场份额。3。建筑设计与下游行业相互促进在下游建筑业等行业整体加快升级转型的背景下,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建筑师负责制”为运营支点,以全过程咨询及工程总承包为推进通道,进一步发挥建筑设计企业在整合建设工程全产业链上的优势作用。未来,在设计前端引领环节上具备竞争优势、在设计高端领域中具备技术优势以及具备全产业链拓展能力的设计企业,可以利用其技术和研发优势向下游环节拓展,充分发挥设计的价值创造力,挖掘更广阔的价值载体,增大发展空间。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文章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夷吾

2018年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图」

一、建筑装饰行业的概况及产业链分析建筑装饰业为中国建筑行业二级分类中的一个分支,根据建筑物使用性质不同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建筑幕墙(外装)、公共建筑装修(内装)、住宅装修。住宅全装修是指通过一体化设计、产品配套部品生产、专业化施工、系统化管理、网络化服务等,提供住宅装修整体解决方案,与住宅建筑体系配套。即开发商在交付前,住宅内所有功能设施完备,达到拎包入住状态。建筑装饰行业按照装饰建筑物使用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公共建筑装饰业和住宅装饰业。公装工程一般是指对宾馆、写字楼、娱乐中心、学校、体育场馆、医院等公共设施进行装饰、装修的工程;家装工程主要是指围绕居民进行的,以住宅居室内部的装饰为主的工程。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建筑装饰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建筑装饰行业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产物,也是中国最早引入市场机制、进行市场化运作的行业,中国建筑装饰行业以民营经济为主体,民营企业占建筑装饰企业总数的大多数。多数企业自成立起就建立起了同市场机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形成了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格局。行业内的竞争机制、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分配机制等,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行业内的设计水平、材料生产能力和施工技术水平也相应提高。2016年中国建筑装饰行业总产值达到3.66万亿元,其中家装行业产值为1.78万亿元,公装行业产值为1.88万亿元。2017年中国建筑装饰行业总产值达到了3.92万亿元。同比增长9.1%。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住宅装饰精装修的周期与房地产业的发展周期较为契合,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上升而发展,回落而下调。而公共建筑装饰工程波动并不明显,该特点是由公共建筑装饰工程的行业特点决定的。一般宾馆饭店、写字楼的装修周期是6-8年,而娱乐场所、商务用房的装修周期还会更短。整体而言,建筑装饰行业无明显的季节性。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装配式建筑是指建筑的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通俗来讲,在装配式建筑的建造中,把梁、板、柱、墙等事先做好的的构建想象成一块块乐高积木,在施工现场只需把它们拼合在一起。和搭乐高一样,装配式建筑将部分或所有构建在工程预制完成,然后运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2017年中国以装配式建筑685亿美元左右的市场规模占比35.1%。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0.25%,2022年将达到2602亿美元。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三、政策助推BIM是建筑装饰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中国快速发展的宏观经济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不可逆转的城市化进程为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创造了持续的、巨大的市场需求,支撑着建筑装饰行业的持续高速发展。2016年9月,国务院发布《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提出加快实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到2020年实现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问题,同时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转移将带来大量住房需求,假设人均住房面积为30平方米,那么人口转移将带来住房需求量30亿平方米。而近年来,中国城镇化率每年提高近1.3个百分点,每年新增城镇人口1800万,直接拉动建筑业需求在7亿平方米以上。此外,除了人口转移带来的增量需求,城市群发展作为推动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相配套的生活、交通、商业等基础设施和空间的建设需求广阔,也必将为建筑装饰行业市场带来巨大的活力。“十三五”期间建筑装饰行业规模发展空间预测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中国开始进入互联网社会,信息化是任何行业转型升级的基础要务,不可或缺。为此,2011年5月住建部发布了《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将BIM纳入信息化标准建设的重要内容,拉开了中国BIM的序幕。2015年6月,住建部又发布了《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BIM的具体推进目标;2016年8月,住建部发布《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BIM被列为“十三五”建筑业重点推广的五大信息技术之首,一批示范应用性工程得到实施;2016年12月,住建部发布《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51212-2016),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随后,全国各地也相继出台了相应的BIM应用指导意见。随着建筑装饰行业对设计、造价、施工、维护等流程工序及各类信息的可视化要求越来越高,BIM已经成为建筑业的一个象征,而BIM也成为了中国建筑装饰行业未来转型的方向。2011-2017年中国建筑装饰行业信息化的 支持政策。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四、建筑装饰行业发展趋势1、标准化生产和装配化施工中国装饰行业目前普遍处于“量体裁衣”的生产方式中,而“产品化”理念的实施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生产标准化和现场施工装配化,将极高的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提高质量、缩短工期、减少现场污染。2、推行节能环保装修节能环保在建筑装饰行业主要体现在建筑装饰设计、建筑装饰施工技术及建筑装饰材料三个方面。在设计方面,主要是指通过合理设计,综合运用现代化手段,充分考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采用合理的热工、通风和空调设计,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在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方面,主要指在建筑工程中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在建筑装饰材料方面,主要指使用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保温材料及绿色装饰装修材料。3、一体化装饰一体化装饰是基于绿色装饰理念,集绿色建材、绿色施工和绿色检测于一体,集抹灰、防水、保温和装饰于一体,集轻质化、机械化和模具化于一体的集成装饰技术。一体化装饰可使具有强大装饰设计研发能力的装饰施工企业摆脱与传统装饰施工企业在一个较低层面上竞争的局面。4、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以绿色技术为基础所进行的产品设计,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即在产品及其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着重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周期和成本的同时,优化各有关设计因素,使得产品及其制造过程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和资源消耗减到最小。5、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随着建筑装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建筑装饰企业的系统运营为了紧跟市场竞争需求,不断在其广度和深度上加以完善,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企业的系统运营,提升管理水平。

其长如辕

建筑与工程产业债信用剖析(行业篇)

来源:EBS固收研究摘要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缓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空间受到压缩。工程项目对资金的占用较大,整体资产负债率处于较高水平,央企高于行业平均值。通常来讲,工程资质级别越高,竞争力越强,经营稳定性越高。拥有较高的工程资质并不意味着拥有了护城河,拥有房屋建筑工程特级资质的建工企业,同样面临着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从发行人剔除城投平台后,发行人的最新评级分布以中低等级为主。从发行人属性的角度来看,国企占主导地位。我们从定性以及定量两个角度进行综合考察发债主体的信用风险。从发行人层面来看,建工行业整体的负债率相对较高,突出的特点表现为流动负债占总债务比例较大,因此要求其具有较强的现金回笼能力。部分发行人发行人虽然盈利能力较强,但是现金流回笼能力较弱,资金链压力较为突出。分析要点包括工程资质、负面信息、资金压力以及获取新订单的状况。1、建工行业特点建筑与工程行业(简称“建工行业”)与基础设施建设增速以及房地产新开工情况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增速下滑,以及房企资金链紧张等影响,债权投资者对建工行业发行人的信用资质的担忧加重。建筑工程企业众多,不同业务合作方式的盈利模式不同,整体的情况较为复杂。本文讨论的建工企业是指各项工程建设的实施者,以建筑施工收入为主的建工企业。1.1、行业面临下行压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决定了施工企业的业务体量,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缓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空间受到压缩。建工行业的整体具有较强的周期性,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建工行业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预计未来行业维持低速发展态势。1.2、整体的资产负债率较高建筑施工企业往往通过垫资施工来增加业务的承揽量,或者项目量较大,导致建工企业整体运营资金体量较大,导致整体的资产负债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央企的资产负债率高于行业平均值。1.3、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较弱由于建进入门工行业槛较低,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行业整体销售利润率从2001年约为9%持续下降,销售利润率长期低于6%的水平,其中2017年的销售利润率快速下滑至3%左右。1.4、工程资质是重要竞争力通常来讲,工程资质级别越高,竞争力越强,经营稳定性越高。在这里我们引用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分析,虽然行业整体的ROE向下趋势明显,但是工程资质越高,ROE相对较高且相对较为平稳。例如中国建筑AAA,是行业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三个特级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其2014年至2016年ROE分别为17.56%、16.98%、16.67%,属于建工企业的较高且较为稳定的盈利水平。1.5、工程资质并非护城河高级别的工程资质并非护城河,市场竞争压力集中在建筑工程(房屋领域)。特级资质在建筑施工行业里的认可度最高。特级资质又可以细分为不同的施工领域,比如建筑工程(主要为房屋建筑工程)、公路工程、铁路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电力工程、矿石工程、冶金工程、石油化工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共十大类。我国的特级资质建工企业集中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这个领域,具备总承包特级建工资质企业中,建筑工程(房屋)约为350家,远超其他细分领域。拥有较高的工程资质并不意味着拥有了护城河,在房屋建筑工程领域拥有特级总承包资质的企业较多,所以拥有房屋建筑工程特级资质的建工企业,同样面临着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例如,虽然五洋建设和中国城建分别具有特级和一级房屋工程总承包资质,但仍然出现信用风险事件。2、建工行业产业债发行情况截至2018年10月27日,SW建筑装饰行业存续债券共3406只,存量规模为30216.78亿元,其中大部分为城投债,城投企业作为发行主体占比81%,城投债占债券余额比为82%。由于城投债的信用分析框架与产业债存在一定的差异,以下的统计分析剔除城投发行人主体及相关的债券。从发行人最新评级分布来看,中低等级为主。非城投企业的257个发行人中,其中未评级占比18%,AAA级占比10%、AA+级占比11%、AA级占比51%、AA-及以下占比10%。发行人评级为C的三个主体分别为:五洋建设、中国城建、阳光凯迪,已经发生实质违约。从发行人属性的角度来看,国企占主导地位。发行主体共257家,其中中央国有企业占比15%,地方国有企业占比64%,民营企业占比21%。从存量债券类型来看,种类相对集中,公司债为主占比60%,其中一般公司债,以及私募债各占30%,其次为MTN占比31%。3、发行主体信用风险分析3.1、信用分析主要指标从行业层面分析,建工企业普遍资产负债率较高,盈利能力较弱,偿债压力较大。从企业微观层面看,建工行业发行人的信用资质分化较大。对于建工企业的信用风险分析,我们从定性以及定量两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盈利能力、资本结构、偿债能力、流动性情况、运营能力、以及从定量的角度考察建工企业的工程资质、管理能力以及获取新订单状况,综合考察发债主体的信用风险。3.2、资金压力建工企业工程是高负债运行,部分企业的负债情况主要集中在流动负债,这要求其建工企业对具有较强的现金回笼能力,因此需要关注建工企业的垫资构成以及资金周转情况。建工企业开展业务的主要阶段:主要分为投标中标、施工准备、进行施工、完成施工、竣工验收、业主付款等几个阶段。理论上,完成施工、竣工验收、业主付款这三个阶段是同时进行,或者时间间隔较短。但实际上,这几个阶段存在较大的时间差异,反映在建工企业的财报上主要是存货-已完工未结算、应收账款、长期应收款、预收账款-已结算未完工这四个科目。风险点:如果“存货-已完工未结算”这个科目余额持续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说明项目验收结算不顺利,有可能是建工企业未及时报送结算资料,也有可能是业主方推延结算时间。应收账款的天数超过90天,我们认为应收账款回款较慢,回款过慢一方面是建工企业处于弱势地位,另一方面考验建工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力。通常BT、PPP项目建设有特定的项目融资,需要关注这部分应收账款是否对外质押融资。3.3、工程资质工程资质是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的体现,高资质是业务拓展能力的体现。我国建筑施工行业采用的是“资质审核制度、招投标制度”。工程资质主要根据企业的净资产、在职注册建造师、工程师等核心骨干人员数量等进行评定,按照国家规定从高到低可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工程资质属于建工企业的核心资源,是其专业性的体现,决定了业务的范围以及深度体现专业优势。3.4、奖惩记录通过了解企业的获奖荣誉以及惩罚/负面信息来评级建筑施工企业的可靠性,是否得到行业的认可。获奖荣誉是指,全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全国工程银质奖、全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等专业含金量较高的获奖荣誉;负面信息是指,被通报、经济惩罚、暂扣吊销执照、涉及重大或者较多合同诉讼纠纷等。这些侧面信息可以反映企业管理是否完善。风险点:负面消息较多或者涉诉案件突然增多等状况,可能是企业内部管理不善或者业务扩张过于激进,将会引发经营不稳定、融资不畅、评级下调等不良影响。3.5、新签订单一方面是通过新签订单来预测建工企业连续经营的稳定性,未来的造血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新签订单来判断建工企业的发展战略、销售策略。鉴于工程施工类企业的收入为订单驱动型,在手订单多,说明未来造血能力越强,未来2-3年业务开展越有保障。通过企业在手的新签约额度合同以及订单情况来考察企业未来业务持续开展的情况,着重平均订单合同额度,订单的细分行业分布,评估订单质量。正常情况下,新签订单比同期增长10-30%。风险点:新签订单不足、新签订单的业主方有缺陷、建工企业过分压低自身收益获取订单。对业务量不足以及业务量过于激进的建工企业需要审慎。4、总结建工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与我国基建状况、房地产市场发展密切相关,当前建工行业的竞争程度加剧。从发行人层面来看,建工行业整体的负债率相对较高,突出的特点表现为流动负债占总债务比例较大,因此要求其具有较强的现金回笼能力。部分发行人发行人虽然盈利能力较强,但是现金流回笼能力较弱,资金链压力较为突出。此外,对于发行人信用分析要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建工行业对于工程资质有一定的要求,其次需要关注相关的负面信息评估企业的管理能力,对于新签订单情况评估其持续发展能力。9、风险提示建工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与我国基建状况、房地产市场发展密切相关,需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警惕经济下行超预期;近期部分低等级发行人违约事件对信用市场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当期债券市场投资者普遍风险偏好较低,实体企业融资环境并未明显改善。

古之人乎

2020年中国建筑行业最新政策汇总一览

中商情报网讯:建筑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设计作为技术密集型、智力密集型行业,在工程建设中起主导作用。伴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2020年3月,发改委、住建部发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对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工程总承包项目如何发包和承包以及项目实施提出了系列规范意见,推动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的应用。2016-2020年中国建筑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建筑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譬称

2019年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营收破万亿

2018年建筑设计行业营收约为12684亿元近年来,受益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迅速,队伍数量、经营规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均得到了较快发展。《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8)》显示,截至2017年底,建筑设计行业得益于工程总承包业务大幅增长,实现营业收入12384.40亿元,同比增长80.01%。新签合同中境内工程总承包同样为最主要业务来源,2017年建筑设计行业新签合同额为11837.40亿元,同比增长93.03%。得益于国内工程总承包业务的发展,预计2018年建筑设计行业营业收入将达到12684亿元。注:2018年数据未发布。目前,我国建筑设计企业总体毛利润水平相对较高,以建筑设计上市企业为例,2018年上市企业平均毛利率在30%左右。山鼎设计2018年毛利率达到38.24%。建筑设计企业业务模式发展趋势——专业化、全产业链化我国建筑业在过往发展中,建筑设计在提交设计图纸后不再深度参与后续的建筑施工过程,呈现出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割裂的状态,带来了一系列弊端。传统生产模式的弊端促进了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等新型商业模式的发展,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全部由工程总承包商负责,后者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和造价等全面负责,从而能充分发挥设计主导作用,有利于降低项目成本、缩短建设周期、保证工程质量。建筑业在设计端和施工端融合的趋势为设计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建筑设计企业可凭借在设计、造价、优化等方面的优势向下游的预制件生产、施工等领域拓展,从而提高设计行业在建筑业中的产值比例。1、工程总承包(EPC)工程总承包(EPC)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按照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对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实行全过程的承包,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和造价等全面负责的承包方式。其中,设计(E)包括建筑设计工作、整体工程规划以及组织实施管理;采购(P)包括建筑设备材料采购、其他专业设备材料采购;建造(C)包括施工、设备安装、试运行、必要的使用培训等。相较于传统承包模式而言,工程总承包模式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优势:2、全过程工程咨询全过程工程咨询不仅能够提高产业集约度,还能提高行业集中度,是建筑业新兴业态。2016年5月住建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建设单位在选择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时,应当本着质量可靠、效率优先的原则,优先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政府投资项目和装配式建筑应当积极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2017年工作要点》明确指出,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试点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积极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鼓励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总结和推广试点经验,推进企业在民用建筑项目提供项目策划、技术顾问咨询、建筑设计、施工指导监督和后期跟踪等全过程服务。随着国家和各省市地区相关指导政策和制度的陆续出台,全过程工程咨询将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来源: 前瞻网

而目冲然

2020年中国建筑行业市场现状及区域竞争格局分析 江苏建筑业发展一骑绝尘

2019年建筑业完成产值排名前三的省份依然为江苏、浙江、湖北。其中,江苏完成产值33103.64亿元;江苏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29790.46亿元,位列第一;江苏建筑企业单位9356家,位列第一。行业完成总产值增速下降2019年,全国建筑业完成总产值248445.79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降低了4.2个百分点。2019年,全国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0904.30亿元,同比增长5.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2%。江苏、浙江、湖北建筑业产值排名前三分省份看,2019年建筑业完成产值超过10000亿元的省份有江苏、浙江、湖北、广东、四川、山东、福建、河南、北京、湖南。上述10个省市完成建筑业产值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66.28%排名前三的省份依然为江苏、浙江、湖北。其中,江苏完成产值33103.64亿元,浙江完成产值20390.2亿元,湖北完成产值16979.59亿元。浙江完成产值同比下滑幅度较大,占全国比例下降了4.02个百分点。湖南完成产值增幅较大,全省共完成产值10800.62亿元,同比增长12.7%。2019年,全国建筑业企业跨省完成产值83435.15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下滑了8.8个百分点。跨省完成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为33.58%。分省份看,江苏建筑业企业跨省完成产值15367.94亿元,位列第一;北京完成8603.83亿元,位列第二;浙江完成7297.8亿元,位列第三。分地区看,2019年华东地区完成总产值为105188.25亿元,位列第一;同比增长幅度最大的为华南地区,增幅为19.7%;东北地区同比下降4.4%。跨省完成总产值最高地区为华东地区,为40517.46亿元,但同比下降8.3%;同比增长幅度最大的为华南地区,为24.3%。企业新签合同额平稳上升2019年,全国建筑企业新签合同额289232.28亿元,同比增长6.0%。分省份看,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超过10000亿元的省份有江苏、浙江、广东、湖北、四川、北京、山东、河南、福建、湖南、上海。上述11个省市的新签合同额占全国新签合同额的69.1%,同比减少1.4%。江苏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29790.46亿元,位列第一;浙江企业新签合同额22440.79亿元,占全国比例下降了3.39%,位列第二;广东企业新签合同额22159.22亿元,位列第三。分地区看,华东地区新签合同额111865.49亿元,位列第一,东北地区最低,为7797.80亿元。西北地区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幅度最大,为19.4%。华东地区为负增长,同比下降3.4%,比2018年下滑了13.3个百分点。建筑企业单位数和从业人员略有增长2019年,全国建筑企业单位数为103814家,同比增长8.8%。分省份看,江苏建筑企业单位9356家,位列第一;山东7299家,位列第二;浙江7256家,位列第三。贵州同比增长20.6%,福建同比增长19.8%,广西同比增长17.7%,江西同比增长17.6%,增幅居全国各省市前列。2019年,建筑业企业单位从业人员5427.38万人,同比下降2.4%,较2018年下滑了2.9个百分点。分省份看,江苏建筑业企业单位从业人员801.26万人,位列第一;浙江602.27万人,位列第二;福建456.71万人,位列第三。天津同比增长26.1%,位列第一;广东同比增长17.2%,位列第二。全国共有14个省市出现负增长,下降幅度较大的有河北同比下降28.1%,浙江同比下降24.2%,内蒙古同比下降18.9%,青海同比下降17.3%。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工程建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