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剑桥大学博士专业设置是怎样的?掘墓者

剑桥大学博士专业设置是怎样的?

说起众多出国留学生的向往之地,便不得不提英国剑桥大学了。而英国剑桥大学博士专业更是一直以来都热门的专业,也是国内外无数学生的终极目标。剑桥大学的成立实数传奇,据说最早的建立者是一批为躲避殴斗而从牛津大学逃离出来的学者。于1233年由教皇格列高利九世给与剑桥“校长及大学学者”以保护的确认,进一步承认了剑桥大学的地位。英国剑桥大学简介英国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位于英国剑桥郡剑桥市,是一所研究性大学。 英国剑桥大学于1209年创建,在世界现存古老的大学中排位第四,历史悠久。剑桥大学是由成员学院(College)、学术学院(School)、专业学院(Faculty)、与学系(Department)组成的学院联邦制学校。其中包括31所成员学院、超过150个学系与其它附属机构。成员学院作为半独立机构,享有高度自治权。因此它们有自己的管理框架、可以自行招收学生以及自行安排学生活动。英国剑桥大学课程介绍本科生在剑桥大学就读一般是三到四年。如果三年拿到学士学位后就参加工作,一年以后也可以在工作同时再交论文,可以直接申请MA学位。剑桥大学还有一个独具特色的学位,那就是哲学硕士(MPhil, Master of Philosophy,旧称副博士),此学位在剑桥多为一年的课程加论文。剑桥的哲学硕士课程的考试成绩和论文成绩(一般是五到六个考核)平均超过67或70分(因专业不同)时,可申请攻读博士,再读三年可获得博士学位。英国剑桥大学申请条件要求学生至少获得英国大学的2:1荣誉学位或海外大学的同等学历,学生当前的任何培训或教育课程需已经完成。由公认的、具有竞争力的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是必不可少的,而学生的总成绩平均要在85分到90分(按百分制折合),GPA3.5-3.8分,另外一些院系的特定课程可能需要申请者具有硕士学位。雅思要求总分7.5,单项不低于7.0,部分专业要求可能会更高。当然也不用太担心,自2019年起,剑桥大学已经承认高考成绩达标也可以作为出国成绩,相信只要好好努力学习语言和文化知识,剑桥大学也不会只是梦想!希望智课选校帝为您整理的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出国留学相关信息及最新动态尽在智课选校帝,能给各位留学的学子们指点迷津是我们的动力,祝大家学习进步,一切如意。

波兰版

最全英国博士详解:研究型学位设置,奖学金,申请要求及时间等

前言上期小佑为大家介绍了美国和荷兰的博士整体的概况,今天小佑给大家介绍下今年热度一度攀升的英国研究型学位的情况。它的研究型学位都有哪些?设置情况以及奖学金的机会等等。英国博士英国大学一直处于世界大学排名前列。2018年,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世界排名中的前十位中,有三所为英国大学,其中包括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英国拥有众多高质量的大学,全球前50名的大学中有7所英国高校,世界前200名中则有32所英国院校。英国历史上产生了众多改变世界的科学发现,在拥有海外学习经历的诺贝尔奖得主中,有38%选择了英国教育。英国的研究生学位总共分为四种类型:授课硕士,研究硕士,哲学硕士(MPhil)和哲学博士(PhD);今天重点讲的是研究型和博士:MPhil“哲学硕士”或MRes“研究硕士”,是研究生研究硕士。MPhil完全由自己的独立项目组成,而不是完成教学单元和评估。学制多为两年,是一个纯粹的研究学位。MPhil可以是博士或迈向博士注册的一部分,但也可以将其作为独立资格进行研究。MPhil完全基于完成独立论文。学生将在学术主管的指导下开展此项工作,但通常不会有任何其他时间表课程或评估。MRes是强调对教学指导的独立学习的硕士学位,更加重视研究专业知识,一般只有工科和理科开设。学制较为常见的是一年。教学和研究单位之间的确切平衡因不同的MRes课程而异。一般要求是培养计划至少进行70%的研究,但个别课程的组织方式不同。有人可能会在进入扩展研究项目之前先进行方法培训;有人可能会将核心教学单元与独立项目任务混合在一起。实际上,该学位的存在是为了培训研究人员,无论是专业工作需要还是准备攻读博士学位的同学,都是比较适合MRes。PhD---英国博士的学制通常为3年(最长5年,5年没有毕业博士就fail掉)高等博士学位 -通常是在内部和外部审查员委员会的推荐下授予这些博士学位,该委员会对您多年来进行的已发表的,经过同行评审的研究进行评估。这类博士学位通常适用于具有多年学术经验的人。常见的奖项包括民法博士(DCL),神学博士(DD),文学/文学博士(DLit / DLitt / LitD / LittD),音乐博士(DMus / MusD),科学博士(DS / SD / DSc / ScD)和法学博士(LLD)。New Route PhD(1+3或者本科直博)-这门为期四年的课程由大约30所大学提供,涉及在学习三年博士学位之前先修读一年的MRes。它结合了教授的内容和独立的研究,使学生可以在学习各种方法的同时建立可转移的技能。例如,华威大学的教学模块涉及在教学,高级IT,媒体,商业和语言等领域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博士学位 -该课程面向医学Medicine (M.D),教育Ecation (Ed.D)和工程学Engineering(EngD)等职业领域的学生,以教学为重点。专业博士学位通常涉及较小的研究项目和论文组成部分。他们通常受到那些以学术界以外的职业为目标的人的青睐,并且通常得到雇主的支持。很多英国学校都规定在学校注册并学习九个学期后就可以申请博士答辩,九个学期正好是三年(当然优秀的可以提前申请)。每年具体的考核方式为:第一年 -您将与您的导师会面,讨论您的研究计划,并同意在截止日期之前制定一项行动计划。您将回顾完您已有的文献,在其中,您将评估和批判现有的成果,以告知您的项目的方向,并确保您的未来的研究是原创的。第二年 -您的重点将转移到收集结果和撰写论文,并可能开始撰写论文的章节。您还可以在学术会议上展示您的结果和想法,获得教学经验,与其他学生合作进行类似的项目,通过研讨会,讲座和演示文稿将研究的成果传达给公众,或提交工作以发表在学术期刊上或书。第三年 -主要涉及撰写论文,尽管您的主要研究可能仍在进行中。上级主管批准后,您需要提交论文,然后再进行一到三小时的口头考试(viva voce),其中您将在至少有一名内部和外部审查员在场的情况下讨论和辩护您的论文。英国高校资助国际生的奖学金分为几大类(后面整理了一些中国学生可以申请的奖学金介绍,方便大家了解):公派奖学金(CSC):比较常见的是半奖(一般只包含生活及住宿费用)只适用于已申请到学费奖学金的学生;英国政府奖学金:工科领域,EPSRC大多针对本土和欧盟学生,Oversea机会少,学生竞争激烈;英国高校奖学金:对成绩、背景及文章要求极高,竞争激烈;英国工业及企业奖学金:需要学院和导师与业界有合作的项目,可以从申请的项目上去得到一些相关的信息,比如项目是企业或其他赞助方赞助,会标在博士招生的项目上。总结:英国奖学金的名额较少,竞争激烈,难度较大,前景不明朗,在英国无奖读博是比较常见的申请英国博士的条件:一是需要至少具备学士学位(有的专业至少要求硕士学位)。二是科研背景,需要撰写Research proposal(博士论文研修计划)的基本能力,套磁中背景比较一般的学生需要带proposal(arts and humanities students常见)套磁,则自己search找好感兴趣的教授,对症下药,找对应的话题写。三是语言成绩,主要是雅思成绩,个别方向建议GRE。申请时间:如果不考虑奖学金,其实英国每年的常规博士项目的申请截止日期比较灵活,主要看导师是否有名额,入学时间分别为春季和秋季(其中该年的9月和来年的2月是一个批次)。如果考虑奖学金,要求每一年针对同一个批次入学的奖学金截止日期基本都在3月之前,所以建议最迟当年的1-2月就拿到无条件offer(unconditional offer)以便申请奖学金以上是小佑给大家整理的英国研究型学位的介绍,希望大家多分享收藏,如果有细节问题欢迎给小佑评论区留言。

重生记

剑桥大学博士,为什么会如此变态?

一则报道,引人注意:“剑桥大学博士骗女孩发裸体照 还在父母家装摄像头。” 继续看内容介绍:身为英国剑桥大学博士、伯明翰大学现任讲师,29岁的马修·福尔德表面上无疑是众人心目中的人生赢家。这样的描述可以看到马修.福尔德的社会职位,这都是人们社会发展中追求的目标,能够达到这个目标自然就会受到人们的尊敬。究其学历来讲,他也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也不得不让人们佩服。他的高智商和表面光环,使得从开启调查到将他绳之以法,是耗时长达4年的全球追捕行动,也是英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恋童癖追捕行动。 有时候,我们总能看到一些很少数社会成功人士,是常人只能当榜样的人。可这样的人却在干着不为人知的“变态”事情,把人性的恶在“成功”的保护下发挥得淋漓尽致。 比如这位剑桥大学博士在人们眼中的样子:马修·福尔德是一名杰出的地球物理学家,年仅29岁的他拥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他的人生就如教科书般一样完美,出生富裕家庭,从小就不愁吃穿。与其他英国富裕家庭的小孩一样,从私立学校考到了最顶尖学府剑桥大学,随后一路深造,并成功获得了博士学位。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他在伯明翰大学任职,成为一位受人尊重的科研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福尔德并不是刻板的书呆子,或是邋遢的科学怪人。他善于交际,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人,还有一个深爱他的女友。从他的社交网页中可以看出,他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喜欢恐龙、烘焙、乒乓球和3d打印。可以看得出,这是一位智商高的学生,家庭富裕不愁吃不愁穿,教师家长都不用操心其学习,在同学中还挺有人缘的学生,甚至还常常成为别人眼中的学习榜样,连他的父亲都没能想到自己的儿子会是变态狂,制造如此恶劣低俗的罪行。这用经济、教育等因素怎么解释都觉得解释不通,所以就尝试着从心理学以及他的个性方面浅析一下。 弗洛伊德认为,生命的源动力有两种本能:一种是生的本能,另一种是死的本能。生的本能代表着爱与建设的力量,是成长的源动力,也称为“力必多”;死的本能代表着恨与破坏,是毁灭的动力,也称为“达那多斯”。这些本能是天生的,不是只有一种本能,也是无意识的。本能是人行动的动力,但在社会化环境中,哪些行为是符合社会标准的,哪些行为是不符合社会标准的,需要人在成长过程中学会鉴别与遵守。对于智商高的人而言,社会行为标准掌握起来容易却能够自律能够遵守,这些人在社会层面的人际交往中往往会给人容易接近的好感,又有才学,说话又有智慧,他们成长中常人遇到的困惑或烦恼用智商就能解释清楚,反而不会成为他们的挫折。但他们困惑烦恼因大多数情况可能不被人理解,就会采用这样本能性的毁灭方式来制造各类麻烦,既满足了能量释放渠道,又把自己智商用得具有新奇感。他们不怕事大,不怕使用智商,事越大,智商的用处就越大,他们就会感受到自己的与众不同,福尔德变换70多个身份来掩饰自己的变态行为,他的恐吓手段和大多数人的恐吓手段没什么两样,但他们在隐藏自己身份中智商超高,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就是:他为什么针对青少年?而不敢针对成人?可能在他的生活中,成人对他是有威胁的,或许他曾经受到过成人的恐吓,成人的权威感会让他针对弱小来欺负,这个就很有社会影响的意味了。还有一个要考虑的因素就是他的年龄,他现年29岁,而有8年的犯罪历史,也就是在他的青年期就开始了变态行为,与青年期的荷尔蒙影响或许分不开,8年的犯罪让他成瘾,即使智商再高,他也是一个人的智商,终究抵不过FBI和NCA这群人的智商,无论怎样隐藏,终究留下痕迹,被擒拿归案。 之所以从心理角度进行分析是想告诉成长中的青少年,有的人披着亲和成功的光环,也只是停留在社会交往层面即可,不可轻易接近。越容易接近的人有可能隐藏着某种欲望的满足。家长们也常常教育孩子们不要和陌生人随便聊私人信息,仅限于社会工作关系的信息而已,如果你需要情感慰藉,找专业人员或者喜欢的艺术方式体育方式进行。对于智商高的孩子而言,学会从心灵上理解和关心他们,疏导好他们的一些认知偏差,不要用权威压制他们,他们的人生可能不会这样跑偏,当然智商的确是和大脑有关。学会保护自己不成为变态者的恐吓对象,就象这名16岁少女在被要求提供裸照并给她1600英镑马上就觉得不对劲,揭穿他的伪装一样给NCA人员提供更多的线索,终究让福尔德得到严厉惩罚。

丘则陋矣

对这个问题,剑桥大学这位博士的回答让人拍案叫绝!

今天朋友圈被这篇文章刷屏了!那怕再忙,也请你花几分钟读一读。有人问了个问题:中国是怎么生产这么多粮食,足够养活十多亿人的?是靠进口还是自给自足?剑桥大学博士Janus Dongye的回答(和他以前许多回答一样)让人拍案叫绝。以下为正文:眼见方为实。打开你的谷歌地球,从天上看看中国大地上到底在发生什么。西方媒体一般不会报道这些东西。哪些地方值得留意,我会一一指给你看。包括以下这些坐标点:地点一:福建宁德港(东经119°57'45.2",北纬26°43'02.8")我们的第一站是福建省的沿海地区。把地图放大一点,可以看到海面上漂着上百万个房子和网箱从浙江到广东,这段1000多英里的海岸线上,你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类似的网箱。那是什么?那是中国的“海鲜农场”。与其出海捕野生海鲜,不如在同一个地方养海鲜。这样一来花较少的精力就能养出鱼、虾、蟹、龙虾、贝类等,挣的钱还多。中国农民不只海水养殖,任何开阔的水域,水库、河流、湖泊都能养水产品。想象一下,每个网箱养几十条鱼或螃蟹,加在一起是多大的规模。那中国的海鲜消费量是多少呢?据估计每年全球海鲜消费总量1.44亿吨,中国是最大的海鲜消费国,以650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45%,接下去是欧盟(1300万吨)、日本(740万吨)、美国(710万吨)和印度(480万吨)。中国和印度人口差不多,但中国的海鲜消费量是印度的12倍——尽管印度的地理条件更理想,位于渔业资源丰富热带,两面围绕着温暖的海洋。在中国每年消费的6500万吨海鲜里,只有1500万吨是捕捞的,其余5000万吨都来自水产养殖农场。而日本90%的海鲜都来自捕捞。多亏了海鲜养殖,普通中国百姓可以买到便宜的海鲜,日常三餐可以吃得起海鲜。下面是典型中国家庭的团圆饭,你可以看到很多食材都是海鲜。这样一桌供全家人享用的海鲜大餐,价格仅在120美元左右。地点二:浙江湖州南浔(东经120°09'02.9",北纬30°46'14.5")下一站是长江、太湖和钱塘江一带的洪泛平原。丰富的淡水资源带来了河流上游大量的养分,使这个地区成为养育1亿人口的鱼米之乡。这也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它比较类似孟加拉国、印度西孟加拉邦和越南西贡的洪泛平原。与另外那些人口稠密的洪泛平原相比,中国人做了什么不寻常的事呢?与种植水稻相比,养殖水产品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致富更快。拉近一点,你会看到这里有上百万个鱼塘。除了鱼塘,你还可以看到周围种了很多树。这些树是桑树,是用来养蚕的。两千年来,这片地区的中国人发展出许多高度复杂且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桑基鱼塘,见下图:在完全不知道“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的情况下,中国农民利用这个鱼-桑-蚕组成的生态系统已经有几千年历史。如今,这个系统发展成对同一片土地的多次循环利用:但要在鱼塘里养更多鱼,你得有增氧泵才行。它能向水里注入空气,使鱼有足够的氧气维持呼吸。下图中,每个鱼塘中间的白点就是一个增氧泵。要在每个鱼塘里安装增氧泵,就必须处处通电。怎么向增氧泵供电呢?当然是太阳能电池板。从谷歌地图上你可以看到,太阳能供电的鱼塘已经开始替代桑基鱼塘。湖州的部分地区已经装上了太阳能电池板。上图左为传统桑基鱼塘,右为光伏鱼塘在地方政府的推动和专家的帮助下,农民和渔民开始学习最先进的太阳能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技术。中国地方政府为什么对推广高科技这么上心?因为官员晋升和政绩挂钩。光伏鱼塘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以有利于地方官员晋升。从这一点你就可以理解中国为何能生产全球84%的丝绸、66%的淡水鱼,太阳能发电量占全球总量25.8%。在浙江和江苏的农村地区,人们几乎每天都吃鱼。有人说这是他们脑子聪明的秘诀。另一种生态循环是莲藕和养鱼。在某些鱼塘里,你可以同时种菜,其中最常见的是种莲藕。中国每年莲藕产量达110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90%,出口量占全球60%。不光中国人爱吃藕,韩国、日本、越南也是进口莲藕的大户。藕是我最喜欢的素菜之一,希望中国能加大推广力度,让全世界人民都吃上这种美味。第三种生态循环是芥菜-蜜蜂-鱼虾。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用来种油菜。农民们冬天从河床上把养分含量高的淤泥挖出来堆在岸边,然后在这种泥里种不同的作物,比如油菜或芋头,不用施化肥。经过上千年的耕种,这里的农田是这样的:地点三:江苏省兴化市垛田镇(东经119°51'50.4",北纬32°56'51.9")这里没有路,你得坐船才能在里面穿行。也正是因为这种生态系统,中国才成为全世界头号菜籽油生产国,产量占全球总量的22%。有了油菜花,就能大规模养蜂。中国蜂蜜产量占全球30%。实际上,美国消费的蜂蜜有1/3直接或间接来自中国。为了避免关税,中国蜂蜜出口商先出口到印度、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再在当地重新贴标改成当地产品,然后再出口到美国。其他产业也有类似的操作。除了蜂蜜,这里还是中国著名的大闸蟹产区。大闸蟹的价格可以卖到每公斤60美元左右,只有中等收入人群才吃得起。地点四:山东省寿光市(东经118°44'14.7",北纬36°44'15.9")接下来要去的是山东平原。放大一点,我们就能在平原上找到上百万个“闪光”的小屋。看看周围,它们无处不在。这是什么?原来是控制温度湿度的蔬菜水果大棚。大棚里,不管什么季节都能做到蔬菜水果一年多熟。这意味着蔬菜水果产量比传统农田高出几倍。比方说,大棚里种莴笋,从播种到收割需要52天,这样一年可以种七轮,效率高了七倍。所以,大棚种植在有限空间内极大提高了农作物产量,这对中国人而言简直太棒了。为了推广这种方法,华北地区地方政府要求农民从农村合作银行贷款搭建大棚。此外,还要求农民在大棚内安装物联网监控系统。通过再教育培训,农民们学会了用手机监控温室内部环境参数,比如二氧化碳浓度、光线强度、土壤温度等等。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蔬果产量和消费量在7亿吨左右,是世界总量的40%。印度大部分国民是素食者,可耕地面积大于中国,但全国蔬果产量是1.8亿吨,中国是它的3.8倍。秘诀就是大棚种植。有了大棚蔬菜,中国人享用的蔬菜品种比世界任何地方的人都要多,价格还更便宜。查询维基百科就会发现,除了热带特产以外,中国每一种蔬菜产量几乎都是世界第一,而且跟第二名拉开的差距还不小。许多东亚特有的蔬菜甚至都没有上榜,比如韭菜。与蔬菜类似,中国除热带水果外的各种水果产量几乎都是世界第一,远超第二名。有一次我邀请一个黑人朋友来我家夏夜烧烤,拿了很多西瓜招待他,被开玩笑说我种族歧视,我给他看了这张统计表:在日本,一只西瓜大约卖2000日元(18美元),在中国,买一只更大的瓜只要10块人民币(1.5美元)。中国新疆的西瓜特别甜,如果你喜欢吃西瓜或任何一种瓜果,都应该去一趟哈密。地点五:西藏拉萨(东经91°09'18.6",北纬29°41'52.3")下面还是大棚,但是是西藏的大棚。把谷歌地球移到西藏任何城镇,都能看到大棚。政府让藏民在青藏高原上建了很多大棚,藏民们在大棚里种番茄种得不亦乐乎,去寺庙的时间少了,让某个大和尚觉得不高兴了。结果呢?过去十年西藏蔬菜价格下降90%,不用再从邻省运了。多数西藏人终于吃得起西瓜了。谁不喜欢吃瓜呢?历史上多数藏人只吃牦牛肉、奶、乳制品和面食。在那样的恶劣气候条件下什么都种不出来。只有喇嘛才吃得起蔬菜。现在中国政府让大家都吃得上蔬菜水果了。地点六:新疆伊犁可克达拉(东经80°35'21.5",北纬43°43'51.2")可克达拉是北疆的一个县级市,西边是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地区。下图黄线标出的是中哈边境线。明显看出,中国一侧的绿色农田更多,哈萨克斯坦一侧基本就是荒原。其实这里的土地很贫瘠,土壤酸性太高,水资源太少,种不了什么农作物。只能指望雪山上冰川融化时流下来的水。对哈萨克斯坦人来说,这样的种植业成本太高,而且本身市场也不大。所以哈萨克斯坦人决定干脆啥也不种。中国这一侧呢,所有荒地都被一支特别的政府组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给耕种了。现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了一个管辖260万员工和农民的国企,里面有汉族人也有维吾尔族人。因为有了如此庞大的规模,边际运营成本下降,而且跟内地广大市场直接对接。过去30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每年都派农业学生去以色列学习沙漠气候条件下最先进的农业技术。这些学生回到中国后把滴灌法等先进技术付诸实践。当技术条件成熟可以市场应用时,他们把新开垦的土地卖给当地各族农民,或直接请他们加入合作社。当地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人为了节约水资源和降低农业成本,接受培训学习汉语和最新的农业技术。每个村都有党员指导他们如何科学耕作。滴灌法可以大大减少用水量,从而节约成本。在以色列和中国本土技术的帮助下,新疆的荒地成了高产的沃土。那他们在这些新开辟的土地上种什么呢?番茄、辣椒、瓜果、葡萄和棉花。这些作物都比麦子利润高。新疆有充沛的日照和凉爽的夜晚,这使作物更加甘甜可口,买到内地和国外市场上的价格也就更高。中国消费者喜欢买新疆水果,因为它就是更好吃。新疆的农业生产效率非常高,高到产量国内市场已经消化不了了。为了不让维吾尔农民吃价格下跌的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依赖“自由市场”,而是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渠道,把农产品高价卖到国外去。如果国内市场不需要这些农产品呢?中国向美国学习,向国际商贸伙伴提要求,让它们买。这就是所谓的国家资本主义。中国领导人去哪个国家,都争取签自贸协议,让它们买中国产品。不信吗?接下来便是证据。地点七: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东经86°36'15.4",北纬42°18'36.1")沙漠里这些红色的地块是什么呢?放大一点,你会看到这些是番茄田,种着无数番茄。这么大的规模,想象一下产量有多高。你吃意大利面、土耳其烤肉或薯条的时候,可能就在吃新疆番茄。当然,可能不是从新疆直接进口的,而是跟蜂蜜一样,经由第三国转销的。中国每年番茄产量达5630万吨,出口量占全球1/3。其中1400万吨来自新疆。从全球最大的番茄酱生产商就能看出来:中粮集团(第2)、新疆中基实业(第3)、内蒙富源农产品(第6)、亨氏(第7)、新疆天业(第15)。这些公司基本都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国政府的分销商,这部分利润多数返还给了新疆农民。最近中国政府还试图通过一带一路把新疆番茄卖到东欧去。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意大利,说不定今后意大利也会对新疆番茄感兴趣。这些事西方媒体是不会报道的。除了番茄和辣椒,中国还是世界最大的葡萄产国,产量占全球19.1%,最好的葡萄来自新疆吐鲁番。当然,酿造葡萄酒的技术确实不怎么样。最后,聊聊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主要作物吧。这是最重要的粮食,因为不只人要吃,还是猪、鸡、牛等产肉产奶的禽类畜类的饲料。我们来比较一下全球最大的粮食产区吧:可耕地(千平方公里):中国1086、印度1579、欧盟1091、美国1631大米(百万吨):中国208.1、印度169.5、欧盟3.1、美国9.2小麦(百万吨):中国134.3、印度98.5、欧盟150.2、美国47.3玉米(百万吨):中国257.3、印度26.0、欧盟60.9、美国366.2可以看出,中国总体上是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但对14亿人口而言,这个量足够让人“吃得饱”,但离“吃得好”、人均粮食消耗量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中国可耕地面积不足以支持让14亿人都“吃得好”,而且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可耕地面积还在减少。地点八:河北省邢台市(东经 114°55'20.8",北纬 37°35'54.1")中国宝贵的土地资源是怎么使用的呢?下一站我们访问华北平原。这是中国大部分农作物的产地。(下图从上到下距离1500公里)这片平原上随便选个地方,比如四线城市邢台,这是个有700万人的“小”城市。(下图从上到下距离60公里)这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实际上绿色的是农田,白色的点是村庄,每个村大约500人。比较大的白色区域是镇,人口从1万到10万不等。可以看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挣了钱,他们开始在原来的农田上盖房子,绿色的田野会越来越少。据估计,中国每年减少的可耕地面积在3000平方公里左右。这些农田变成了白色的混凝土。长期这样下去将造成灾难,因此中国政府在极力控制规管土地使用。但这种“城镇化”的势头巨大,管理起来难度相当高。地点九:甘肃省庆阳市(东经107°40'38.3",北纬35°41'00.7")从建国之初开始,可耕地资源匮乏的现实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毛泽东时代起,中共就组织群众开垦山地。这样的例子太多,就以黄土高原为例吧。64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其实不适合种植农作物。但如果你放大看看,就会发现所有山谷、山坡都被开辟成了可耕地。从天上往下看,类似植物根须的地方便是农田。再靠近一点,你可以看到所有的山丘都被改造成了梯田。可人们发现,梯田太多会导致土地退化,雨季会发生泥石流等灾难。从1999年开始,中共意识到开辟太多农田不会显著提高产量,却会引发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所以发起了“退耕还林”运动。农民们放弃那些产量低的农田,改在上面植树。放弃土地的农民会得到政府补贴,维持他们原来的收入。上图可以看出造林的效果。这说明中国政府吸取了过去的经验教训,逐渐理解了可持续发展的的关键。中国领导人曾经指出,“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可不是空话,可以说每个字都落到了实处。许多外国人不清楚中国人民为什么支持领导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重组了中国政府机构,更关注环境了。比如说,如果某个地方环境太差,没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负责环境的官员是可以“弹劾”市长的。尽管退耕还林工程减少了中国的可耕地面积,尽管存在土地退化现象,但在大规模投资农业技术的帮助下,农业生产效率仍然得到了提升,国内粮食产量仍然在增长。其中一项技术是耐盐碱水稻,使农民可以在盐碱地里种出水稻来。尽管国内农作物产量提升,但中国仍然没有实现大米、小麦和玉米的自给自足,大约10%的粮食还是得靠从世界其他地区进口。但其实这部分进口粮食多数不是直接供人食用的。例一:酿制啤酒和白酒从2006年起,中国便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啤酒生产国,每年产量达4654万千升,是美国产量的两倍有余。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4.9%的速度增长。除了进口小麦,中国的啤酒花也大部分靠从德国和美国进口。中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烈酒生产国。多数中国人喝不惯威士忌和伏特加,而比较青睐味道更芬芳浓郁的白酒。中国每年的白酒产量大约在1360万千升左右,比西方人喝的烈酒多得多。这还没有把私人酿的米酒算进去。所以,中国有些地方的饮酒文化是外界根本不知道的,反正比英国和俄国人能喝。例二:生猪和猪肉全球猪肉产量上图反映出中国人有多喜欢吃猪肉。中国从美国和巴西进口的玉米有一部分被拿来做猪饲料,当然也有的用于鸡、牛等禽类畜类的养殖。结论中国可以喂饱中国人,而且不是让人吃米面等主食填饱肚子。中国与大多数发达国家相比,美食品种更多、价格更低。对社会上的穷人来说也是一样。这是我去过欧洲、美国、日本等许多地方之后的感受。比方说,中国八人一桌吃20个菜,包括各种肉类、蔬菜和甜点,大家毫无宗教顾忌,过敏忌口,也不管什么个人空间。在山东,这样一桌菜大概要50美元左右。同样一桌菜在北京、上海、台北大概要150美元左右,在加州、日本、香港要300美元左右。这还没有算各种饮料和酒类。实际上,日本和美国加州大多数人基本不会有一次享受20道菜这种奢侈体验,但这在中国再正常不过了。这么长的帖子,希望有助于大家涨知识,中国生产的粮食可远远不止“养活”十几亿口人而已。来源/观方翻译(guanchaglobal)、女性之声

曾琦

17岁前从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是如何逆袭成剑桥大学博士的?

被光环加身的女孩塔拉·韦斯特弗有诸多光环: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历史博士。然而,她本人却说:我知道,像我这样从垃圾堆里爬出来的无知女孩,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应当感激涕零才对,但我丝毫提不起热情。旁人只看到她的与众不同,她的优秀,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她从来只是一个敏感、自卑、怯懦的小女孩。她来自极少人能想象的家庭,童年和垃圾场为伴,还有哥哥的虐待、母亲的嫌弃和不理解,以及父亲那可笑的信仰!以为孱弱的女孩,哪里承受的住这样的痛苦,塔拉却硬生生的熬住了,只因为她告诉自己,要走出去,要远离这个残破不堪的家庭,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比尔盖茨对这个女孩的评价是这样的:我在阅读她极端的童年故事时,也开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让我们一起女孩塔拉·韦斯特弗的世界。充斥着恶臭的腐烂童年1986年,爱达荷州的一个山区,一名婴孩呱呱落地,她就是塔拉·韦斯特弗。父亲是摩门信徒,不仅在家有着“大家长”的权威,还信奉神的力量。排斥一切和现代科学有关的事物,例如生病不能去医院、不让子女去读书,那是对神的亵渎。总之,在父亲眼中,相信科学便是堕落始端!塔拉·韦斯特弗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要不是母亲利用强大毅力自学成产婆,还捣鼓草药,想必他们全家早就饱受疾病的折磨。小时候,父亲就拉着塔拉去垃圾场帮工,还不允许她拒绝。在父亲眼中,她根本就不是她自己,只是父亲权威下的附属品,不仅是她,家庭中任一成员都是。全家在父亲的思想加持下,竟然全都相信神的传说,甚至还相信世界末日说法。塔拉说,2001年1月1日的那一晚,他们全家都在家静静等待世界末日的来临。甚至想着等全世界都毁灭了,只有他们所在的“世外桃源”般的大山不会被波及,之后他们开启创世传奇。想着想着,大家都笑了。可事实是,那一晚,什么都未曾发生。父亲的信誓旦旦,成了一个笑话!后来,父亲受刺激,便离家出走,再回来时,竟然打起精神,继续自己的信仰。不幸的是,因为父亲的愚蠢,导致全家在一次出行时发生车祸,父亲带着他们兄弟姐妹几个走回家,不允许他们去医院。那时塔拉可以活着,可谓是奇迹。再之后,塔拉和哥哥肖恩越走越近,逐渐对他产生依赖。不曾想,这是她噩梦的开始。哥哥肖恩有虐待倾向,经常趁父母不注意对她施暴,弱小的她,只能独自承担,她不是没想过告诉父母,可他们根本不相信。好在另一个读大学的哥哥泰勒拯救了她。一次泰勒回家时,刚好撞到肖恩对她施暴,他帮助了塔拉。找塔拉谈心,鼓励她去考大学。彼时的塔拉只有10岁。但心中却种了一颗种子,一颗走出家庭的心。被家庭拖累的艰辛求学路在泰勒的帮助下,塔拉没日没夜的学习,一有时间就学习。就这样,她为了心中的那颗种子,坚持了7年。有问题,就会问哥哥泰勒,鲜少和其他人有过多接触。这7年,竟然真的让塔拉走出一条路。她考上了私立杨百翰大学。知道结果的那一刻,她兴奋极了,以为自己终于可以走出去,去外面的世界闯荡,寻找属于自己的梦想了。不曾想,这只是另一份艰辛求学路的开始。塔拉的习俗是一个礼拜洗一次澡,不讲究卫生,在大山中生活,她也习以为常。可到了大学宿舍,她成了异类,被周围人嫌弃。从未踏出家乡的她,早就脱节于现代社会。她成了孤僻的塔拉,独自一人生活、学习着。甚至无数次想着再回到那个大山里生活,至少,那里的环境很无忧。直到她遇到自己的初恋,和他谈起了恋爱。有次,和男友回家时,肖恩当着男友的面打骂她,为了维持良好氛围,塔拉还大笑着和男友解释说这是兄弟间的打闹。可男友哪里不知道呢!男友告诉塔拉,他爱她,但塔拉从未想着去追求自己的生活,男友无法拯救塔拉,只有塔拉才能拯救她自己。塔拉哭了,但终究没舍得脱离家庭。直到后来,她努力调节和家人间的关系,澄清肖恩的行为,但被母亲辱骂,还在别处说塔拉坏话,将她说的很是不堪。她终究还是失望了,也下定决心远离那个家。那段时间,塔拉正在准备剑桥大学博士的考试,因为家庭缘故,差点没考上。当她准备放下家庭的那一刻,塔拉发现自己竟然可以全身心投入学习。最终,她成功了!逆袭的本质,是自由的追求后来,塔拉鲜少和家人来往。她无数次想到家庭,想到自己时,都会觉得难过。终于,她下定决心和自己和解。塔拉将自己的经历写成自传《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她想要更多人知道她的故事,也希望可以帮助更多人走出痛苦的原生家庭,收获自由。她的书,刚出版一周,就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她也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无数人读了她的故事,感动不已,也为这个女孩的强大点赞。当然,塔拉最值得人钦佩的是,在痛苦中依旧有勇于追求自由的勇气。要知道,苦难的人生不一定会成就一个人,也许会毁灭一个人。想要通过苦难成长的,无一不承载着巨大压力。但不得不承认,这个压力被释放后,其力量也是无穷的。此时的塔拉,早就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自由,成就了自我!未来之路如何,和出生无关,只有自己可以去塑造。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就去追求什么样的生活,但大多数人往往耽于安逸。塔拉在《福布斯杂志》访谈中说: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这就是塔拉经历最大的收获——理解、拓宽、执着、热情!打开这本书,你会发现,她的故事,读来让人感觉悲伤,会为她家人感到悲哀,但不会为她感到悲哀。如同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生活中纵然充斥苦难,依旧不忘追求精神的自由。你愿意和我一起读读这本书吗?一起走入塔拉的世界,了解她的人生,从她的经历中,找到自己的人生路。如果你也想和我一起读读这本书,欢迎点击下方链接购买塔拉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属于你的路,就在你的一念之间,需要从认识自我开始!

藏飞

一个17岁前没有上过学的女孩是如何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学位

今天给大聊一本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19年“年度影响力人物”塔拉·韦斯特弗 写的一本书,名字叫做《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写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非常励志的人,她十七岁前从未上过学。通过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2008年获文学学士学位。随后获得盖茨剑桥奖学金,2009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奖学金赴哈佛大学访学。2014年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18年出版处女作《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而这本书更多的是对其自身经历的一个回忆录,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是如何一步步走过来的。作者生活在一个摩门教的家中,父亲是一个极度虔诚的摩门教,对政府、医院和学校总是怀有深深的敌意和不信任感,在她父亲看来,政府、学校会给人们洗脑,让人们不再信仰神,从而走向堕落。因为作者一出生便是黑户,也就是没有进行户口登记,再加上父亲学校怀有敌意,所以作者从小便没有上过学。同时因为作者的父亲对医院没有丝毫的信任感,所以他们一家生病或者发生其他事故伤害时总是自己处理,从来不去医院,作者自己直到上学之后才第一次吃过药。因为从小便不上学,所以作者和自己的几个哥哥一起跟爸爸工作,工作强度很大也很危险,后来作者自己尝试着去找工作,帮别人带孩子等,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跟别人学习了唱歌,并有幸在唱诗班唱歌,而这一切多少给父亲带来了一丝荣耀。但这中快乐毕竟是短暂的,作者的生活依然笼罩在黑暗的阴影之中,在家中作者受到了自己的哥哥肖恩的家暴,有一次作者正在遭受肖恩的家暴,恰巧自己的另一个哥哥泰勒回来了,看到了这一幕,把作者带了出来并鼓励作者去上学。于是作者通过学习考取了杨百翰大学,但毕竟之前没有学习过,所以作者在大学里的求学路并不是特别顺利,首先是作者以前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比如经常将未洗的餐盘堆在洗碗池,导致作者在舍友中并不是特别受欢迎,此外在课程上,作者也明显感觉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作者一个人与世隔绝的生活了十多年,对于学习中很基础的一些东西都是空白的,比如当老师说起犹太人大屠杀时,作者压根就不知道犹太人大屠杀指的是什么,这些都让作者学习起来很吃力。在一次考试中作者失败了,内心无比的沮丧,对自己充满了怀疑,甚至想要逃避,重新回到自己原来的家中,继续与世隔绝,默默无闻的生活中。但作者的父亲在那时却意外地给予了作者鼓励,这让作者重新有了动力,并最终成功地获取了学位,最后甚至取得了盖茨剑桥奖学金。在作者假期回家的期间,意外的遇到了自己以前的朋友查尔斯,两人坠入了爱河,但由于作者无法摆脱家庭带给自己的自卑感,最终选择了与查尔斯分手。在经历了短暂的爱情后,作者拒绝了大多数男生的好感,投入学习之中,慢慢的作者发现父亲之前所信奉的摩门教其实充满了谎言,根本不值得信仰,在知识的长期滋养下,作者对自己的家庭开始了反思,不在一味的顺从,也深刻的认识到了家庭带给自己伤害,在作者的内心中隐隐约约的想要逃离甚至摆脱这种家庭的束缚。与此同时,作者家中也发生了变故,肖恩结婚了,但依然没有改变其暴躁的本性。肖恩的妻子向作者抱怨了肖恩的家暴,同时两人决定对肖恩的暴行采取行动,但最终肖恩的妻子却在紧要关头却选择了退却,将一切责任都推给了作者,说是作者怂恿自己举报肖恩。此外作者的父亲在一次事故的被意外烧伤,生命垂危,但作者的父亲依然选择不去医院,作者的母亲用自己制作的涂料来给父亲治疗,但意外的是最后父亲却奇迹般的好了,于是母亲的那种涂料意外地成为了畅销品,父亲的险中脱生更是被传为奇迹。家庭于作者之前的割裂越来越大。最后在作者上学期间,作者的父母来到作者的学校想要劝说作者重新回到他们的身边,放弃学业,他们认为作者被妖魔附身了。最后作者没有同意父母的决定。于是作者的父母选择了与作者脱离关系。作者在书的末尾写道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也正是教育让作者得以飞往了自己的山

富有天下

塔拉,一旦爸爸不再在你耳边灌输他的观点,世界就会大不一样

“外面有一个世界,塔拉,一旦爸爸不再在你耳边灌输他的观点,世界就会看起来大不一样。”1986年出生的塔拉·韦斯特弗带着她的第一本书,新人处女作《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本书一经上市,第一周就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一名,至今已累计超过了80周,依然稳居榜首,No.1,TOP1,这可真是一个奇迹。还有一个奇迹是比尔·盖茨到处为塔拉站台进行推介新书的宣传,他说自己在阅读塔拉极端的童年往事时,也开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在比尔·盖茨看来,这应该是一本每个人都会喜欢的书,没有例外,它甚至比你听说的还要好。因为你根本不可能想象到面前这个羞怯秀美的女子、剑桥大学历史学专业博士塔拉在17岁前因为父母的坚持,和家里的兄弟姐妹们从来没有上过学,还住在一个像垃圾填埋场一样的地方!而她终于在一个哥哥,排行第三的哥哥泰勒离开时说话的鼓励下,争取想办法要离开那个父亲根本不允许子女拥有个人意志和声音的家庭,哥哥泰勒说你要想办法尽快离开,否则也许这辈子你都离不开了,因为你会失去飞翔的能力。这声音响在塔拉的心底,她知道如果想要活得像个人样,她就必须努力逃离这座大山。后来,塔拉通过自学考取了杨百翰大学:2008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随后获得盖茨剑桥奖学金。2009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奖学金赴哈佛大学访学。2014年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18年出版处女作《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2019年因为此书造成的影响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没错,这真的是个奇迹,就连比尔·盖茨都忍不住一而再地向别人推荐这本书,并声称这是他见过的最为励志的姑娘。塔拉的反抗和成功逆袭,会告诉我们不要为自己的不成功和不自律找借口,你看,还有人是可以这样生活的,而她依然能够逃出生天,为自己奋斗出前途无比光明的道路来,不是吗?而我在开始阅读这本书之后的第一反应也是震惊之外,心里剩下的就是对塔拉的崇拜之情了,我的感觉是如果我是她,我一定就会呆在这个糟糕的原生家庭里,彻底像是被温水煮熟的青蛙了。我尤其欣赏的是塔拉的态度,在历经了这一切之后,知性优雅的塔拉依然还是会像她这个岁数的年轻女性一样,可能会羞怯地微笑,但是她的平和安静里蕴藏着一种巨大的能量,这个是任何人都不能忽视的。塔拉说,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全新的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01塔拉的童年就是在山上的废料场旁边度过的塔拉和身后的垃圾填埋场塔拉在书中写到母亲与父亲决定结婚,舅舅林恩来看看这个想要娶她的家伙是谁,结果发现了这家人说话都像是在斗殴和喊叫,舅舅极其反感,试图让妹妹法耶改变主意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年轻的姑娘法耶和山里来的小伙子吉恩回到了山上结婚开始过日子。起初也许是正常的,但是塔拉写到她看到父母结婚时的照片,照片上的父亲还是无忧无虑的年轻人的样子,母亲看上去也很幸福,塔拉不知道父亲什么时候开始和别人不一样了,后来的父亲就是一个疲惫不堪、忧心忡忡、提心吊胆并和政府规定相作对的一个中年人。总而言之,在父亲三十岁左右,他开始变得事事不合作,并在某一天将三个大儿子从学校接回了家,从此家里的孩子都不再上学,后出生的四个孩子都没有去医院,也没有开具出生证明。塔拉家里的兄弟姐妹合计7人,她是最小的那个,父母坚决不让孩子入学,声称那些政府办的学校会给人洗脑,而政府大概率并不知道这些孩子的存在,因为好多孩子根本没有出生证明,就是在家里生的,父母甚至连孩子准确的生日都记不住。这也是为人父母,简直是犯罪呀!就连爷爷奶奶认为孩子们应该正常上学、应该喝牛奶,所有的这些在塔拉父母这里就是置若罔闻,塔拉就这样稀里糊涂地长大了。塔拉日后在大学里听到心理学教授讲的一种病症:双相情感障碍的心理疾病,也叫作躁郁症,塔拉想也许就是这样,才能解释父亲的偏执狂的表现,这是共生的症状之一,而塔拉和她的家人就在父亲的独断专行的安排下被圈在那个垃圾一样的家中。02存在的就是必然的,塔拉知道自己家的生活与别人家不同父亲常常说的是反正生死掌握在上帝手里,医生也帮不了什么忙。因此在家人生病或遇到车祸时,父亲也不会送他们去看医生。泰勒后来决定要去上大学,离开这个让他厌恶的家。他为之努力了很久。泰勒带来的后续影响在塔拉这里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她学习坐在借来的书桌前枯坐,琢磨着不懂的教义,这逐渐变成一种至关重要的能力,而这就是教育的意义。“是时候离开了,塔拉,你待得越久,离开的可能性就越小。”说这话的泰勒在前一天刚见识了自己的哥哥肖恩如何欺负塔拉,就像复制一样,肖恩几乎成了和他们父亲一模一样的人。我为自己创造了一段新历史。03泰勒和塔拉成功逃出原生家庭的控制与魔咒:探寻教育的本质过去是一个幽灵,虚无缥缈,没什么影响力。只有未来才有力量。《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当生活本身已经如此荒唐,谁知道什么才能算做疯狂?”(《堂吉诃德》)塔拉受到这样的折磨,简直无法冷静下来继续自己的论文写作,她一度以为自己是不是要毕不了业了,可是好在撑过了那段艰难岁月,塔拉的论文得到了导师的赞赏,他用很高的评价表达了自己的欣喜,就这样,塔拉·韦斯特弗成为了年轻的博士。电影《无问西东》里,遇到天下大雨,铁皮屋子的响声声振屋瓦,教授们的声音被大雨干扰,最后写下“静坐听雨!”是让人安静下来静静思考的时刻。每个人的一生都少不了这样的思考的时刻。塔拉的受教育之路的艰辛程度超出了我们很多人的想象。这些年,“原生家庭”这个词语被提到很多次,孩子未来长成的模样很大程度上是在复刻自己的父母,这个特例中的泰勒和塔拉的逃离是小概率事件。人生会有很多很多类似的艰难时刻,对于塔拉来说,已经穿越最艰难的部分,并正在试图摆脱后续的影响和控制,她就像是一只有目标的小鸟,努力地飞往自己的山峰。每一个人都应该看看这本书,不管身为孩子还是家长。然后闭目思考,你究竟有没有愧对生活?你需要作出怎样的调整?……也许在你了解了塔拉的求学之路,你也会化身好书推荐官,不停地向身边的人安利、推荐这本书,来看看、学习一下塔拉的坚韧好强的精神。618的年中庆,这本书促销价只要29.5,也就是一杯咖啡的价格,却能给我们真实奋斗的样本和力量,何乐而不为呢?(全文完)

水弗能溺

「访学招聘」英国剑桥大学正在招收访问学者、博士后!

想要出国访问学习的小伙伴看过来啦,剑桥大学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神经活动的双光子成像、电生理学方向正在招收招聘访问学者、博士后!ScientistStarting Salary 30,914 – 33,755 per annum3 Years Fixed TermMRC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Cambridge, UKAn opportunity is available for a Postdoctoral or A visiting scholar Scientist to join the group of Dr Marta Zlatic at the MRC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to investigate the circuit basis of learning and decision-making. The Zlatic Group’s research programme is to discover the basic principles by which neural circuits implement fundamental computations with the specific focus on the circuit implementation of learning and decision-making. We use the tractable genetic model system, the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larva which has the same ground-plan as the alt Drosophila and other insects, but contains fewer (ca. 12,000) and smaller neurons. In this system we can i) image the entire nervous system at synaptic resolution with electron microscopy (EM), and map complete circuits with synaptic resolution, ii) record indivial neurons with patch-clamp, iii) constrain models of circuit function with comprehensive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maps, and iv) use powerful genetic tools to selectively manipulate indivial neurons to test models’ predictions and elucidate the functional roles of specific circuit motifs.We have already mapped the connectivity of the entire larval brain with synaptic resolution using EM reconstruction. The goal of the project is to determine the features represented by all the neurons in the higher-order learning and decision-making circuits in the brain and the roles of specific neurons and circuit motifs in implementing learning and decision-making. To this end the project will involve some of the following techniques: 1) whole-brain imaging of neural activity in intact animals ring learning and decision-making; 2) two-photon imaging of activity in specific neurons in freely behaving animals, 3) modelling; 4) testing models’ predictions by optogenetic manipulation of specific neurons ring specific learning and decision-making tasks.We are looking for two motivated and skilled indivials who will thrive in a highly collaborative and supportive research group. Prior experience in at least one of the following is required: two-photon imaging of neural activity, whole-brain imaging of neural activity using light-sheet microscopy, electrophysiology, performing learning and decision-making assays in Drosophila or other animals, big data analysis, or theoretical neuroscience.The successful candidates will be awarded a three-year MRC Career Development Fellowship/MRC Postdoctoral Training Scheme, which is a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position for a postdoctoral scientist who has recently completed doctoral studies or is moving into a new research discipline.Informal enquiries can be made to Dr Marta Zlatic at mzlatic@mrc-lmb.cam.ac.uk. Addition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Neurobiology Division and the Laboratory as a whole can be found at http://www.mrc-lmb.cam.ac.uk.The MRC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is a research institute within UK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UKRI). UKRI is a new entity that brings together nine partners to create an independent organisation with a strong voice for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more information can be found at www.ukri.org.Working for UKRI MRC provides a whole host of benefits including a defined benefit pension scheme, excellent holiday entitlement (40 days including bank holidays & privilege days) and Benenden Healthcare membership. You will also have access to employee shopping/travel discounts, on-site sport and social facilities, as well as salary sacrifice cycle to work schemes and childcare vouchers.To apply and access full details of the vacancy please visit our job board at https://mrc.tal.net/vx/lang-en-GB/appcentre-1/candidate/postings/1416.If you are unable to apply online please contact us at recruit@mrc-lmb.cam.ac.uk.Closing date: 14th June 2020Final appointments will be subject to a pre-employment screening.The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is an Equal Opportunities Employer who participates in the Disability Confident scheme.院校简介:英国剑桥大学(简称剑桥,University of Cambridge),于1209年始建,坐落于英x国剑桥,是一所世界顶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学,是英语世界里第二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现存第四古老的大学。剑桥大学是一个由成员学院(College)、学术学院(School)、专业学院(Faculty)、与学系(Department)组成的学院联邦制学校。由31所成员学院、超过150个学系、及其它附属机构组成。成员学院享有高度自治权,属于半独立机构。它们有自己的管理框架、自行招收学生以及学生活动安排。由于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是英国两所最优秀的大学,故这两所大学在办学模式等很多方面都很相似,故常被合称为“Oxbridge”(“牛剑”)。最早是由一批为躲避殴斗而从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逃离出来的老师建立的,亨利三世国王在1231年授予剑桥教学垄断权。89位诺贝尔奖得主出自此校(实际来此校工作或执教过的人数可能更多,有指超过100位。因为剑桥大学官方的数据是根据学生或教师是否为学院的成员(Membership/Fellowship)而定。另外,其实每个大学对计算这个数字的原则都有不同的定义,如:有些大学并不计算那些在得奖以后才到有关院校的人而有些大学则仍把其计算在内;有些亦不计算在校任教不足1年的教职员但其他的却仍视其为与该校有联系的得奖主。因此,不同网站(包括校方官网)所给的资讯都会有差别)。剑桥大学位于伦敦北面50里以外的剑桥镇。剑桥镇本身是一个拥有大约10万居民的英格兰小镇。这个小镇有一条河流穿过,称为“剑河”(River Cam,也译作“康河”)。剑桥大学本身没有一个指定的校园,没有围墙,也没有校牌。绝大多数的学院、研究所、图书馆和实验室都建在剑桥镇的剑河两岸,以及镇内的不同地点。剑桥大学有35个学院,三个女子学院,两个专门的研究生院。剑桥大学最大的特色是学院制,剑桥大学中央不过担当一个像联邦政府的角色,掌管一些宏观的事情。35所风格各异的学院史背景不同,每个学院在经济上自负盈亏,因此各个学院在行政财务,招生教学,都有很大的自主权。各学院内部录取步骤各异,每个学院在某种程度上就像一座微型大学,有自己的校规校纪。在毕业典礼上,每个学生都要由学院院长牵手引到校长面前跪下,接受祝福,象征由学院教导成材。历年来有73位教职员曾获诺贝尔奖(包括28个物理奖,18个医学奖,17个化学奖)。剑桥大学在众多排名里,一直位列世界前十,并经常和牛津大学争夺全英最佳学府的声誉。《世界大学学术排名》(2012)把其列作世界第五。2014年,TIMES英国大学综合排名:第1名2015年QS世界大学排名:剑桥大学与斯坦福大学并列第三。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了2016-17年世界大学排名,英国剑桥大学排名第4。英国高等教育资讯和分析数据提供商QS发布了2018年世界大学排名,英国剑桥大学排名第5。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了2018世界大学声誉排行榜,英国剑桥大学名列第4。2018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正式发布,英国剑桥大学排第3名。泰晤士高等教育(THE)2019世界大学排名发布,英国剑桥大学排第2名。

何其偏也

头条 | 对这个问题,剑桥大学这位博士的回答让人拍案叫绝!

今天朋友圈被这篇文章刷屏了!那怕再忙,也请你花几分钟读一读。有人问了个问题:中国是怎么生产这么多粮食,足够养活十多亿人的?是靠进口还是自给自足?剑桥大学博士Janus Dongye的回答(和他以前许多回答一样)让人拍案叫绝。以下为正文:眼见方为实。打开你的谷歌地球,从天上看看中国大地上到底在发生什么。西方媒体一般不会报道这些东西。哪些地方值得留意,我会一一指给你看。包括以下这些坐标点:地点一:福建宁德港(东经119°57'45.2",北纬26°43'02.8")我们的第一站是福建省的沿海地区。把地图放大一点,可以看到海面上漂着上百万个房子和网箱从浙江到广东,这段1000多英里的海岸线上,你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类似的网箱。那是什么?那是中国的“海鲜农场”。与其出海捕野生海鲜,不如在同一个地方养海鲜。这样一来花较少的精力就能养出鱼、虾、蟹、龙虾、贝类等,挣的钱还多。中国农民不只海水养殖,任何开阔的水域,水库、河流、湖泊都能养水产品。想象一下,每个网箱养几十条鱼或螃蟹,加在一起是多大的规模。那中国的海鲜消费量是多少呢?据估计每年全球海鲜消费总量1.44亿吨,中国是最大的海鲜消费国,以650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45%,接下去是欧盟(1300万吨)、日本(740万吨)、美国(710万吨)和印度(480万吨)。中国和印度人口差不多,但中国的海鲜消费量是印度的12倍——尽管印度的地理条件更理想,位于渔业资源丰富热带,两面围绕着温暖的海洋。在中国每年消费的6500万吨海鲜里,只有1500万吨是捕捞的,其余5000万吨都来自水产养殖农场。而日本90%的海鲜都来自捕捞。多亏了海鲜养殖,普通中国百姓可以买到便宜的海鲜,日常三餐可以吃得起海鲜。下面是典型中国家庭的团圆饭,你可以看到很多食材都是海鲜。这样一桌供全家人享用的海鲜大餐,价格仅在120美元左右。地点二:浙江湖州南浔(东经120°09'02.9",北纬30°46'14.5")下一站是长江、太湖和钱塘江一带的洪泛平原。丰富的淡水资源带来了河流上游大量的养分,使这个地区成为养育1亿人口的鱼米之乡。这也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它比较类似孟加拉国、印度西孟加拉邦和越南西贡的洪泛平原。与另外那些人口稠密的洪泛平原相比,中国人做了什么不寻常的事呢?与种植水稻相比,养殖水产品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致富更快。拉近一点,你会看到这里有上百万个鱼塘。除了鱼塘,你还可以看到周围种了很多树。这些树是桑树,是用来养蚕的。两千年来,这片地区的中国人发展出许多高度复杂且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桑基鱼塘,见下图:在完全不知道“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的情况下,中国农民利用这个鱼-桑-蚕组成的生态系统已经有几千年历史。如今,这个系统发展成对同一片土地的多次循环利用:但要在鱼塘里养更多鱼,你得有增氧泵才行。它能向水里注入空气,使鱼有足够的氧气维持呼吸。下图中,每个鱼塘中间的白点就是一个增氧泵。要在每个鱼塘里安装增氧泵,就必须处处通电。怎么向增氧泵供电呢?当然是太阳能电池板。从谷歌地图上你可以看到,太阳能供电的鱼塘已经开始替代桑基鱼塘。湖州的部分地区已经装上了太阳能电池板。上图左为传统桑基鱼塘,右为光伏鱼塘在地方政府的推动和专家的帮助下,农民和渔民开始学习最先进的太阳能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技术。中国地方政府为什么对推广高科技这么上心?因为官员晋升和政绩挂钩。光伏鱼塘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以有利于地方官员晋升。从这一点你就可以理解中国为何能生产全球84%的丝绸、66%的淡水鱼,太阳能发电量占全球总量25.8%。在浙江和江苏的农村地区,人们几乎每天都吃鱼。有人说这是他们脑子聪明的秘诀。另一种生态循环是莲藕和养鱼。在某些鱼塘里,你可以同时种菜,其中最常见的是种莲藕。中国每年莲藕产量达110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90%,出口量占全球60%。不光中国人爱吃藕,韩国、日本、越南也是进口莲藕的大户。藕是我最喜欢的素菜之一,希望中国能加大推广力度,让全世界人民都吃上这种美味。第三种生态循环是芥菜-蜜蜂-鱼虾。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用来种油菜。农民们冬天从河床上把养分含量高的淤泥挖出来堆在岸边,然后在这种泥里种不同的作物,比如油菜或芋头,不用施化肥。经过上千年的耕种,这里的农田是这样的:地点三:江苏省兴化市垛田镇(东经119°51'50.4",北纬32°56'51.9")这里没有路,你得坐船才能在里面穿行。也正是因为这种生态系统,中国才成为全世界头号菜籽油生产国,产量占全球总量的22%。有了油菜花,就能大规模养蜂。中国蜂蜜产量占全球30%。实际上,美国消费的蜂蜜有1/3直接或间接来自中国。为了避免关税,中国蜂蜜出口商先出口到印度、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再在当地重新贴标改成当地产品,然后再出口到美国。其他产业也有类似的操作。除了蜂蜜,这里还是中国著名的大闸蟹产区。大闸蟹的价格可以卖到每公斤60美元左右,只有中等收入人群才吃得起。地点四:山东省寿光市(东经118°44'14.7",北纬36°44'15.9")接下来要去的是山东平原。放大一点,我们就能在平原上找到上百万个“闪光”的小屋。看看周围,它们无处不在。这是什么?原来是控制温度湿度的蔬菜水果大棚。大棚里,不管什么季节都能做到蔬菜水果一年多熟。这意味着蔬菜水果产量比传统农田高出几倍。比方说,大棚里种莴笋,从播种到收割需要52天,这样一年可以种七轮,效率高了七倍。所以,大棚种植在有限空间内极大提高了农作物产量,这对中国人而言简直太棒了。为了推广这种方法,华北地区地方政府要求农民从农村合作银行贷款搭建大棚。此外,还要求农民在大棚内安装物联网监控系统。通过再教育培训,农民们学会了用手机监控温室内部环境参数,比如二氧化碳浓度、光线强度、土壤温度等等。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蔬果产量和消费量在7亿吨左右,是世界总量的40%。印度大部分国民是素食者,可耕地面积大于中国,但全国蔬果产量是1.8亿吨,中国是它的3.8倍。秘诀就是大棚种植。有了大棚蔬菜,中国人享用的蔬菜品种比世界任何地方的人都要多,价格还更便宜。查询维基百科就会发现,除了热带特产以外,中国每一种蔬菜产量几乎都是世界第一,而且跟第二名拉开的差距还不小。许多东亚特有的蔬菜甚至都没有上榜,比如韭菜。与蔬菜类似,中国除热带水果外的各种水果产量几乎都是世界第一,远超第二名。有一次我邀请一个黑人朋友来我家夏夜烧烤,拿了很多西瓜招待他,被开玩笑说我种族歧视,我给他看了这张统计表:在日本,一只西瓜大约卖2000日元(18美元),在中国,买一只更大的瓜只要10块人民币(1.5美元)。中国新疆的西瓜特别甜,如果你喜欢吃西瓜或任何一种瓜果,都应该去一趟哈密。地点五:西藏拉萨(东经91°09'18.6",北纬29°41'52.3")下面还是大棚,但是是西藏的大棚。把谷歌地球移到西藏任何城镇,都能看到大棚。政府让藏民在青藏高原上建了很多大棚,藏民们在大棚里种番茄种得不亦乐乎,去寺庙的时间少了,让某个大和尚觉得不高兴了。结果呢?过去十年西藏蔬菜价格下降90%,不用再从邻省运了。多数西藏人终于吃得起西瓜了。谁不喜欢吃瓜呢?历史上多数藏人只吃牦牛肉、奶、乳制品和面食。在那样的恶劣气候条件下什么都种不出来。只有喇嘛才吃得起蔬菜。现在中国政府让大家都吃得上蔬菜水果了。地点六:新疆伊犁可克达拉(东经80°35'21.5",北纬43°43'51.2")可克达拉是北疆的一个县级市,西边是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地区。下图黄线标出的是中哈边境线。明显看出,中国一侧的绿色农田更多,哈萨克斯坦一侧基本就是荒原。其实这里的土地很贫瘠,土壤酸性太高,水资源太少,种不了什么农作物。只能指望雪山上冰川融化时流下来的水。对哈萨克斯坦人来说,这样的种植业成本太高,而且本身市场也不大。所以哈萨克斯坦人决定干脆啥也不种。中国这一侧呢,所有荒地都被一支特别的政府组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给耕种了。现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了一个管辖260万员工和农民的国企,里面有汉族人也有维吾尔族人。因为有了如此庞大的规模,边际运营成本下降,而且跟内地广大市场直接对接。过去30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每年都派农业学生去以色列学习沙漠气候条件下最先进的农业技术。这些学生回到中国后把滴灌法等先进技术付诸实践。当技术条件成熟可以市场应用时,他们把新开垦的土地卖给当地各族农民,或直接请他们加入合作社。当地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人为了节约水资源和降低农业成本,接受培训学习汉语和最新的农业技术。每个村都有党员指导他们如何科学耕作。滴灌法可以大大减少用水量,从而节约成本。在以色列和中国本土技术的帮助下,新疆的荒地成了高产的沃土。那他们在这些新开辟的土地上种什么呢?番茄、辣椒、瓜果、葡萄和棉花。这些作物都比麦子利润高。新疆有充沛的日照和凉爽的夜晚,这使作物更加甘甜可口,买到内地和国外市场上的价格也就更高。中国消费者喜欢买新疆水果,因为它就是更好吃。新疆的农业生产效率非常高,高到产量国内市场已经消化不了了。为了不让维吾尔农民吃价格下跌的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依赖“自由市场”,而是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渠道,把农产品高价卖到国外去。如果国内市场不需要这些农产品呢?中国向美国学习,向国际商贸伙伴提要求,让它们买。这就是所谓的国家资本主义。中国领导人去哪个国家,都争取签自贸协议,让它们买中国产品。不信吗?接下来便是证据。地点七: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东经86°36'15.4",北纬42°18'36.1")沙漠里这些红色的地块是什么呢?放大一点,你会看到这些是番茄田,种着无数番茄。这么大的规模,想象一下产量有多高。你吃意大利面、土耳其烤肉或薯条的时候,可能就在吃新疆番茄。当然,可能不是从新疆直接进口的,而是跟蜂蜜一样,经由第三国转销的。中国每年番茄产量达5630万吨,出口量占全球1/3。其中1400万吨来自新疆。从全球最大的番茄酱生产商就能看出来:中粮集团(第2)、新疆中基实业(第3)、内蒙富源农产品(第6)、亨氏(第7)、新疆天业(第15)。这些公司基本都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国政府的分销商,这部分利润多数返还给了新疆农民。最近中国政府还试图通过一带一路把新疆番茄卖到东欧去。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意大利,说不定今后意大利也会对新疆番茄感兴趣。这些事西方媒体是不会报道的。除了番茄和辣椒,中国还是世界最大的葡萄产国,产量占全球19.1%,最好的葡萄来自新疆吐鲁番。当然,酿造葡萄酒的技术确实不怎么样。最后,聊聊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主要作物吧。这是最重要的粮食,因为不只人要吃,还是猪、鸡、牛等产肉产奶的禽类畜类的饲料。我们来比较一下全球最大的粮食产区吧:可耕地(千平方公里):中国1086、印度1579、欧盟1091、美国1631大米(百万吨):中国208.1、印度169.5、欧盟3.1、美国9.2小麦(百万吨):中国134.3、印度98.5、欧盟150.2、美国47.3玉米(百万吨):中国257.3、印度26.0、欧盟60.9、美国366.2可以看出,中国总体上是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但对14亿人口而言,这个量足够让人“吃得饱”,但离“吃得好”、人均粮食消耗量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中国可耕地面积不足以支持让14亿人都“吃得好”,而且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可耕地面积还在减少。地点八:河北省邢台市(东经 114°55'20.8",北纬 37°35'54.1")中国宝贵的土地资源是怎么使用的呢?下一站我们访问华北平原。这是中国大部分农作物的产地。(下图从上到下距离1500公里)这片平原上随便选个地方,比如四线城市邢台,这是个有700万人的“小”城市。(下图从上到下距离60公里)这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实际上绿色的是农田,白色的点是村庄,每个村大约500人。比较大的白色区域是镇,人口从1万到10万不等。可以看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挣了钱,他们开始在原来的农田上盖房子,绿色的田野会越来越少。据估计,中国每年减少的可耕地面积在3000平方公里左右。这些农田变成了白色的混凝土。长期这样下去将造成灾难,因此中国政府在极力控制规管土地使用。但这种“城镇化”的势头巨大,管理起来难度相当高。地点九:甘肃省庆阳市(东经107°40'38.3",北纬35°41'00.7")从建国之初开始,可耕地资源匮乏的现实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毛泽东时代起,中共就组织群众开垦山地。这样的例子太多,就以黄土高原为例吧。64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其实不适合种植农作物。但如果你放大看看,就会发现所有山谷、山坡都被开辟成了可耕地。从天上往下看,类似植物根须的地方便是农田。再靠近一点,你可以看到所有的山丘都被改造成了梯田。可人们发现,梯田太多会导致土地退化,雨季会发生泥石流等灾难。从1999年开始,中共意识到开辟太多农田不会显著提高产量,却会引发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所以发起了“退耕还林”运动。农民们放弃那些产量低的农田,改在上面植树。放弃土地的农民会得到政府补贴,维持他们原来的收入。上图可以看出造林的效果。这说明中国政府吸取了过去的经验教训,逐渐理解了可持续发展的的关键。中国领导人曾经指出,“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可不是空话,可以说每个字都落到了实处。许多外国人不清楚中国人民为什么支持领导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重组了中国政府机构,更关注环境了。比如说,如果某个地方环境太差,没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负责环境的官员是可以“弹劾”市长的。尽管退耕还林工程减少了中国的可耕地面积,尽管存在土地退化现象,但在大规模投资农业技术的帮助下,农业生产效率仍然得到了提升,国内粮食产量仍然在增长。其中一项技术是耐盐碱水稻,使农民可以在盐碱地里种出水稻来。尽管国内农作物产量提升,但中国仍然没有实现大米、小麦和玉米的自给自足,大约10%的粮食还是得靠从世界其他地区进口。但其实这部分进口粮食多数不是直接供人食用的。例一:酿制啤酒和白酒从2006年起,中国便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啤酒生产国,每年产量达4654万千升,是美国产量的两倍有余。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4.9%的速度增长。除了进口小麦,中国的啤酒花也大部分靠从德国和美国进口。中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烈酒生产国。多数中国人喝不惯威士忌和伏特加,而比较青睐味道更芬芳浓郁的白酒。中国每年的白酒产量大约在1360万千升左右,比西方人喝的烈酒多得多。这还没有把私人酿的米酒算进去。所以,中国有些地方的饮酒文化是外界根本不知道的,反正比英国和俄国人能喝。例二:生猪和猪肉全球猪肉产量上图反映出中国人有多喜欢吃猪肉。中国从美国和巴西进口的玉米有一部分被拿来做猪饲料,当然也有的用于鸡、牛等禽类畜类的养殖。结论中国可以喂饱中国人,而且不是让人吃米面等主食填饱肚子。中国与大多数发达国家相比,美食品种更多、价格更低。对社会上的穷人来说也是一样。这是我去过欧洲、美国、日本等许多地方之后的感受。比方说,中国八人一桌吃20个菜,包括各种肉类、蔬菜和甜点,大家毫无宗教顾忌,过敏忌口,也不管什么个人空间。在山东,这样一桌菜大概要50美元左右。同样一桌菜在北京、上海、台北大概要150美元左右,在加州、日本、香港要300美元左右。这还没有算各种饮料和酒类。实际上,日本和美国加州大多数人基本不会有一次享受20道菜这种奢侈体验,但这在中国再正常不过了。这么长的帖子,希望有助于大家涨知识,中国生产的粮食可远远不止“养活”十几亿口人而已。来源/观方翻译(guanchaglobal)编辑/袁梦佳美编/李凌霄

大相片

他是如何14岁就被剑桥大学录取,并获得博士学位的?

他天资并不聪颖,还是一个亲生父母无力抚养的孩子,但他在14岁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被剑桥大学破格录取,并取得博士学位,后来成为著名的植物学家。他就是小斯宾塞,其养父就是被很多人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二个牛顿”的英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近代西方科学教育思想的倡导者,教育改革的先导。直到现在,斯宾塞仍然是公认的对欧美国家的父母和老师影响最大的、培养最多优秀人才的教育家。斯宾塞究竟用的什么教育方法将小斯宾塞培养得那么优秀?其实这就是他一生都在倡导的快乐教育方法,斯宾塞曾这样指出:“长期以来的教育误区,把教育仅仅看作在严肃教室中的苦行僧的生活,而忽视了对孩子来说更有意义的自然教育和自助教育。”那么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方法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呢?一、快乐的大自然教育“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现在有几个学生体会过万籁俱寂、夜色浓重时,此起彼伏的青蛙“呱呱呱”叫的声音?以及夏日夜晚,星星洒满天空的景象?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生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我们越来越不知道什么是自然,也忘记了大自然的教育。背《悯农》时,学生不知道什么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描写景色时,不懂得什么是风吹麦浪……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所以家长在孩子周末、寒暑假时,不应该只让孩子穿梭在各大教育机构之间接受教育,应适时地带他去大自然接受最天然的教育,让他用文字或者图画去记录自然中的花鸟鱼虫,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或是溪流、或是鸟叫……二、尊重孩子天生的权利斯宾塞说:“我总结出成功教育的秘诀就是尊重孩子和快乐教育。”可是,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哪些权利呢?换位思考一下,我们自己需要别人尊重我们哪些方面的权利呢?例如,有的家长想了解孩子在自己视线之外的日常,通常就去翻阅孩子的日记,若是你,你想让自己的隐私被别人看吗?然后是孩子说话的权利。我们生来就有嘴巴,它不仅是用来吃饭,还用来表达自己。尤其是孩子,当他因某件事受到指责时,即使是哭了,有时还会极力想表达自己,此时有的父母不是勒令禁止,就是一顿铁掌炒肉,完全不听孩子的解释。正如斯宾塞所言:“罪犯都可以在法庭上为自己辩解,孩子为什么就不行呢?这从道德和法律上都不合乎常理。”三、培养孩子的道德、意志和品质2004年,云大宿舍连杀四个人,引起举国震惊的“马加爵事件”让人闻风丧胆。试想,你想让自己的孩子遇见一个这样的室友吗?我相信为人父母者,没有一个想的,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成长,既然这样,我们就要从教育自己孩子的品德入手,成才先成人,若只成才未成人,对社会的危害岂不更大?而孩子的道德品质通常与父母的品质有莫大关系。父母的善良、宽容、正直、勤劳等,都会在孩子身上一一体现,所以在对孩子品德教育前,先做好你自己。四、兴趣明智的父母不应该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去选择孩子应走的路,而是应该利用孩子的兴趣,把他带入各类知识的世界。首先,当你发现孩子对某件事有兴趣时,你不能立马根据自己的认知去判断这种兴趣“没用”“不利于他以后找工作”而否决他,你应该观察,看他感兴趣的事物是否给他带来快乐,他是否因为这个兴趣而坚持,若有,你应该以一个领路人的身份带领他获取知识,若是你不懂的领域,你可以查阅资料或者是请教他人。五、忌“揠苗助长”孩子的心智成长是有规律的,让一个低年级的学生去学习微积分,这不就是瞎胡闹吗?孩子的心智发展与自然规律如出一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首先,孩子知道这个世界都是由观察开始,其实观察并不仅仅只含眼看,还有耳闻、鼻嗅、触觉、味觉,要让孩子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接触实物、感受实物,例如叶子的纹路是怎样的?花瓣到底有多少瓣?不要先告诉他那么理论,而是让他先感受具体的事物,再去接受抽象的理论知识,如此才能更好地理解。再比如孩子对这个社会才懵懵懂懂,家长便逼着孩子看一些深奥的经典名著,让小学生去读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他能理解感受事件背景吗?揠苗助长的结局心知肚明,孩子也是那个小禾苗,要慢慢地细心灌溉,慢慢地长大,才能将根扎实地深入大地,才能更好地去学习。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键盘侠,若问哪来那么键盘侠,原因很简单,他们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容易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所以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在这之前,家长要重视孩子的为什么!当孩子“为什么,为什么”满天飞时,也正是他开始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想法了。当孩子问你为什么时,切不可急躁冒进,大声批评,而是要及时地答疑解惑或者共同查阅资料,这样孩子就会有获得知识的成就感,会体会到思考的快乐,从而更加积极地思考。然后当孩子对某一现象有自己主动的判断时,父母要问问孩子为什么,切不可让孩子做无根据的判断,要让他的判断有理有据,这个理就是他思考、探索的结果。当然,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方法远不止这些,其实子女教育,无论教育目的是什么,都应当是快乐的,而不是让他觉得受教育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毕竟漫漫人生路,若是一直痛苦、劳累地接受教育,该是一件多么无聊、枯燥乏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