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哪些院校开设有网络班在职研究生?不废穷民

2019年哪些院校开设有网络班在职研究生?

国家的互联网+战略提出以来,各行各业都不断向这个战略靠拢,以图利用这种方式来颠覆传统模式,便利广大用户,在职研究生也不例外。招生院校在2019年,开设网络班在职研究生的院校有:中国政法大学、南昌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吉林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建筑大学、香港公开大学、香港亚洲商学院、法国布雷斯特商学院、法国ICD国际商学院、法国诺曼底管理学院、加拿大西三一大学、美国索菲亚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等。这些学校来自全国各地,也有许多国外院校以中外合办的方式开设在职研究生,这些在职研究生的相关课程中有不少是通过网络的方式授课。网络班上课特点符合条件的人员报名通过学校的审核后,就可以参加课程学习。学校会给学员一个账号以便可以登录学校的学习网站进行学习。一般来说学员有一台电脑,可以连接网络,就能到相关网站学习,没有上课地点的限制,方便一些远离学校的人员报考在职研究生上课学习。另外由于学校多是将录制好的课程直接放到学习网站上,因此学员可以利用任何时间进行课程学习,例如:工作午休时间、坐公交地铁的时间、晚上吃完饭后的时间等,以及周六日等时间进行课程学习。网络班上课优势除了可以利用闲暇时间上课学习外,还有一点就是学员通过网络学习,最终也是可以申请硕士学位的。而且申请到的硕士学位与参加面授的学员所取得的硕士学位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受到国家及社会的认可,能够帮助学员在未来的求职就业中、升职加薪中、继续深造中得到优势,使得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就,获得更好的发展

20考研报考人数「爆炸」的院校有哪些?

报考人数一直都是历届考研人非常关心的数据,报考人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所院校的报考热度,热度过高很容易成为炮灰,初试400+都可能会被刷掉.......从另一方面来讲很多同学考研只是求一个学历,主要目的还是考上,所以为了避开激烈的竞争,报考人数是一个必须要参考的数据!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全国报考北京招生单位的考生达425295人,比上一年度增加41938人,增幅达10.9%,仅仅北京地区就有17所院校报考人数过万。从研究生报考分布图来看,北京地区的研究生报考率是最高的,竞争相对也是比较激烈,如果只是想求稳,最好是避开考研报考热门地区,例如:北京地区、上海地区、江苏地区等。报考“扎堆”也意味着报录比增大,甚至超过10:1。▼2015年——2020年国内研究生报录比南京大学:统考近2.7万人报考,2020年硕士研究生拟招生4000人,其中推免硕士2123人,直博生307人。统考整体报录比14:1左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人数为3000人左右,推免生已经拟录取近450人,全国共有近26000名考生报考,报录比约为10:1。云南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3800人左右,已录取推免生180人,统考21867人报考,报录比大于6:1。从整体的报考情况来看,往年报考的热门院校报考人数增长率呈现一个比较低的情况。比如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等这些名校,报考人数与去年基本持平,甚至像南开大学报考人数出现“负增长”,比去年少了几百人。反而一些区域内排名靠前的普通本科报考人数出现较高增长的情况。比如深圳大学、青岛大学、宁波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湖北大学、湘潭大学等,报考人数增长较高。除此之外,还有B区“双一流”高校报考人数增长明显。像新疆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共有11095人报考(不含推免生),较2019年增加59.8%;云南大学更是将近2.2万人报考。师范类高校也是2020考研“扎堆”比较明显的一类高校。南京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27452人;华南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总人数25603人;上海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14981人;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12159人;安徽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一志愿报考人数达10247人;江西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9639人;杭州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一志愿报考人数共计7936人。我们统计了报考人数过万的院校,分为三个部分:985院校、211院校以及双非院校。其中特别注意一下报考人数过万的双非院校,虽然是双非院校,但是报考人数过万就直接反应了它的报考热度,这类学校报考前一定要进行详细的了解,避免盲目的跟风报考。▼ 985院校北京大学据北京大学官微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报考北京大学的考生近3万人。清华大学据清华大学官微公布的数据显示,共有18000余名考生报考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共有23800余人报考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国海洋大学共有18025人报考中国海洋大学,其中4982人在中国海洋大学考点参加考试,较去年增长18.8%,报考人数和考点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北京理工大学今年报考我校硕士的考生共14720人,比去年增长13%。在报考的考生中,应届生6224人,占比42.3%;往届生8496人,占比57.7%;本校考生1863人,占比12.7%;外校考生12857人,占比87.3%;男女比例为1.33:1。南京大学今年全国有近2.7万考生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与去年基本保持持平。复旦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我校的考生人数近2.7万人。天津大学今年,全国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的考生人数超过2万人。西安交通大学我校考点今年参考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9847人,全国报考我校人数18797人,分别较去年增加5.4%和13.5%。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我校的考生有20674人,人数较2019年增长24.35%。南开大学今年全国共有18695人确认报考该校。数据显示,报考南开大学学术型硕士专业考生共计8434人,报考专业学位硕士考生共计10261人。其中,全日制专业学位6365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3896人。报考人数最多的学术型硕士专业为区域经济学、金融学、药物化学、中国古代文学、企业管理;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型硕士专业为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法律(非法学)、会计、金融。浙江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我校的考生人数近2.9万人。大连理工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我校的考生人数14000人。▼ 211院校南昌大学据统计,报考2020年南昌大学硕士生人数22131人,比往年增长39.3%。华南师范大学据数据统计,2020年报考华师的总人数25603人,相比2019年的22126人,增加了3477人,同比增长15.71%。此外,2018年为15198人,2017年为10893人,2016年为7832人,2015年为6688人。南京师范大学2020年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准考考生27452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今年报考我校硕士的考生共11432人,比去年增长12%。本校考生1857人,外校考生9575人。华东理工大学全国各地报考我校研究生的考生达12600余人,比去年增加2000多名,增幅21.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人数为3000人左右,推免生已经拟录取近450人,全国共有近26000名考生报考我校,报录比约为10:1。中央财经大学共有10709名考生报考我校。新疆大学共有11095人报考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不含推免生),较2019年增加59.8%。云南大学云南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21867人。西北大学2020年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网报人数为18455人,较2019年增长38.2%。北京科技大学统考报名12758人,其中少干计划49人,退役大学生计划62人。统考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有:工商管理(10-19非全日制方向)(统考报考812人,统考拟招150人,顺序下同),材料科学与工程(633人,86人),材料与化工(01材料工程方向)(557人,147人),机械(01机械工程方向)(520人,109人);电子信息(02计算机技术方向)(419人,39人);电子信息(02控制工程方向)(415人,50人)。▼ 双非院校广东工业大学本年度,全国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人数再度激增,达12345人,同比增长29.6%。其中,本校应届本科生报名人数首次突破千人大关,达1284人,同比增长25.9%。南京邮电大学全国共有11263名考生报考我校。安徽师范大学2020年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一志愿报考人数达10247人,比去年增加了43.6%;学校考点网络审核5907人,网上确认率达到99.4%,比往年现场确认高出4个百分点。上海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为14981人,拟招约为2778人,报录比约为5:1。深圳大学深圳大学也在其官方微信上透露,统考报名人数超21000人。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12159人,比2019年的9965人增长18.04%,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青岛大学共16749人选择报考我校,报名总人数较2019年增长了34.23%。山西财经大学共有10773名考生报考了山西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比2019年增长22%,报考人数首次破万,再创新高。宁波大学网上报考宁波大学的人数达到13716人,较上年增加34.4%,网报人数又创新高。报考宁大一志愿的人数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2020年报考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现场确认人数为13932人,相比于2019年增加1674人,同比增长16.32%。▼ 报考人数未过万的985院校(机会)中国农业大学今年有9785名考生报考中国农业大学,涉及全国486个报考点。报考总人数较上一年度增加742人,涨幅约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结束,今年全国报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人数7321人,比2019年增加812人,增幅12.48%,比2018年增加1760人,增幅31.65%,再创历史新高。经统计,2020年报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考生人数为3666名,全日制专业学位考生人数为2610名,非全日制专业学位人数为1045名。 参照2019年招生规模,2020年我校统考生的报录比达到3.3:1,为历年之最。

彼其于世

江西师范大学美女研究生打造仙女寝室,宿管阿姨都惊呆了

近日,江西师范大学的几名研究生室友花费近万元打造了“仙女寝室”,宿管阿姨看了都感叹很漂亮。她们说,生活是需要仪式感的,把寝室打扮得像家一样很温暖。这些装饰品都符合学校规定,“没有任何安全隐患”。装修寝室的钱都是自己兼职挣的。真是好看:看了看我的狗窝…流下了羡慕的泪水,他们的宿舍实在是太漂亮啦。闪闪发光,女生好像都喜欢闪闪发亮发光的,这些东西真的太好看啦,跟仙女寝室一样的。几个女生都把自己打扮的很精致,看得出来平时就很有仪式感,她们的生活也很有仪式感啊。太多大学生宿舍又乱又脏,如果每位大学生都这样爱美,生活就充满了美学。生活处处存在美丽小灯泡真的就是赞,还有干花,干植物,小盆景和羽毛,这些都是仙女事物啊。同学有言:花费近万元,看到这我还是睡睡我简陋的小宿舍吧。反正马上就毕业了。三个妹子也是小仙女呀,很漂亮哒,果然仙女住的地方跟我们不一样啊。看到桌上护肤品就觉得这屋子的女生不穷,但他们自己挣钱,装扮屋子,也是很厉害的啊!!!除了学费其他都是自己挣的???!!要是可以自己挣学费更好了。没必要吧,就住那么两三年的地方,浪费。我有话说:也就是文科研究生比较清闲才有时间弄这些东西,理科狗每天早出晚归,怎么谈仪式感。我们学校的规定限制了我改造宿舍,我的宿舍普通,但是挺舒服的。这啥学校啊,实名羡慕,换我们学校早把这些东西拆下来没收了。我贴的海报都被扒下来。明天搬寝室,把东西提前收拾一下,我想成为你们的室友啦。我觉追求生活的仪式感没错,但是要注意安全,减少浪费。 生活处处存在美好。美好的事物都是靠自己去创造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环境,都是需要付出劳动的。对于这样的仙女宿舍,你有什么看法呢?是不是也很想住进去呢?

爱简单

调剂信息更新,这所双非学校与清华联培研究生,考生:赚到

小编经过努力收集信息,了解到一些学校的调剂要求,现将调剂要求和大家分享下,希望能够给艰辛的调剂生提供参考。具体的最新调剂信息汇总表在文末。陕西科技大学接收的调剂专业为轻工、化学、化工或材料类专业,该校学硕(应用化学、生物质化学与材料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专硕(材料与化工)均可接收,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及项目需要选择参与学校提供的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及知名化工企业的交流学习。小编认为学校最重要的是平台,它能提供平台让我们与更优秀的伙伴一起成长。沈阳化工大学表明化学化工方面有意向调剂的考生请与该校联系,同学们可以去官网获得官方联系方式。山东理工大学调剂要求为初试必须考了数学,专业课应为化工原理或者物理化学等相关的化学科目。长春工业大学该调剂专业所在课题组在分析检测、生物成像、新型纳米材料等领域有广泛的研究,对学生将来就业大有帮助,而且对于想读博的同学来说,也可以考虑,因为学院设有化学博士点。该校的调剂要求:过A区国家线,其他调剂要求以官方发布调剂信息为准。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戴玉华教授招收调剂生,调剂要求:初试成绩上了国家线且考了数学二。而且据小编了解该校奖助学金体系完善,奖助学金丰厚。辽宁科技大学的冶金新技术用耐火材料团队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与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及中科院相关研究机构保持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可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该校虽然是一个双非学校,但是有些专业实力很强,可以考虑。该校的调剂要求为材料类相关本科专业,符合A区调剂政策,并且可同时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华侨大学王士斌课题组蒋妮娜副教授招收材料类学硕,要求本科或考研专业是材料类,考试科目要有数学。大连工业大学的调剂要求为招收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包括专硕和学硕),初试所报考专业为轻工、化工、材料等都可以,初试要考数学,总成绩和单科线要通过国家A区分数线.江西师范大学该专业调剂条件为考生是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分数能达到国家A类线,一志愿报考有机化学等理学类相关专业,而且倾向于有实验室工作经验的考生。所以有这方面经验的同学在发邮件时,一定要写上这点。北京工商大学的调剂要求为初试必须包括数学这门科目,而且成绩要通过国家线;该校还给出了复试笔试科目:高分子物理。该校推荐的教材为《高分子物理》,这本书是励杭泉编,轻工出版社出版。桂林理工大学的调剂专业所在课题组实验室拥有一个很好的科研工作环境,招收2名有电化学或物理化学背景的硕士研究生。苏州科技大学数理学院公布计划接收学术学位类(基础数学、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光学工程、物理学)和专业学位类(学科教学(数学))调剂考生。山东大学海洋学院招收硕士研究生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2名,课题组接受校内调剂专业是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和085700 资源与环境。大家注意,山东大学这个专业仅接收校内调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装备与信息化,调剂专业要求:机械工程、自动化、林业工程等专业均可,但是以机械工程为主。该校调剂要求为初试成绩(单科与总成绩)达到国家统一划定的A类地区复试分数线且不能为同等学力考生;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应相同,要求调剂考生考数学一或数学二,须为学硕;调剂考生必须确认第一志愿学校无法录取。小编了解到该校研究生待遇好,有科研补助、助学金和奖学金等。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到的学校的调剂要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哪怕只有一点点帮助,小编也很开心。最新调剂信息汇总表请看下图。调剂生,加油!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联删。我是一苇,关注教育动态,分享教育感悟。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陈家泠

前程似锦:在职研究生3大热门专业火爆招生!

在职研究生吸引很多人的报考,招生形式、招生院校、招生专业更是“多如繁星”。在众多招生专业当中,有这么3个专业是非常热门的,在职研各个形式都在火爆招生中。热门一:工商管理工商管理专业一直以来都是考研的热门专业,尤其是MBA方向,报考的人数是数不胜数的。如今,在职研究生的两种主要形式都有招生工商管理专业方向,招生院校是很多的。1、同等学力招生:专业方向主要有市场营销、人力资源、法商管理等等,招生院校主要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等等。2、非全日制招生:专业方向主要就是火热的MBA,招生院校主要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山东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等。工商管理在职研究生热门二:心理学心理学可以说是近些年快速崛起的专业,由于现行人们面临的心理压力和问题越来越多,这也就带动了心理相关工作的发展,所以心理学专业就连带着热门起来。1、同等学力招生:专业方向主要有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等,招生院校主要有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深圳大学等等。2、非全日制招生:专业方向主要是应用心理方面的,招生院校主要有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等。心理学在职研究生热门三:教育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个教育思想我们一直在贯彻落实,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与教育相关的专业都是比较热门的。1、同等学力招生:专业方向主要有高等教育学、学前教育、教育学原理等等,招生院校主要有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等。2、非全日制招生:专业方向主要有英语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招生院校是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主的。教育学在职研究生其实除了以上3大热门专业以外,还有其他的像计算机专业、金融学专业、会计学专业也是比较热门的,想报考的可以到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报名。报考在职研究生,是会有很多收获的,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嬴则

考研调剂系统于今日正式开通!

为方便考生申请调剂,3月20日至4月30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将开通“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请登录研招网操作。教育部提醒有调剂意愿的考生,要及时登录“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和招生单位网站,充分了解招生单位(含各院、系、所)的调剂工作办法、计划余额,以及相关专业不同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培养、奖助等方面的政策区别,并提前了解调剂系统的使用方法,按要求填报调剂志愿。一、网上调剂步骤1、查询计划余额信息考生需认真阅读各招生单位在其院校信息栏目里或其它途径公布的调剂要求,登录调剂系统后可查询各招生单位的专业计划余额信息,特别要留意招生单位的申请条件及调剂办法。2、申请调剂考生在计划余额列表中,选择相应的招生单位和专业研究方向,点击申请进行志愿填报,每人最多同时存在三个平行志愿申请。3、复试提交调剂志愿后,请及时登录调剂系统查看,如接到复试通知,应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通过调剂系统确认回复,并按招生单位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复试没有通过的考生仍可继续申请其他调剂志愿。4、待录取接到待录取通知的考生,应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登录调剂系统进行确认,否则招生单位可取消待录取通知。考生一旦确认接受待录取通知,表示调剂完成,将不能再填报调剂志愿、接受复试或待录取通知。 考生如取消已确认的待录取通知,必须征得招生单位同意,由招生单位取消待录取通知,且考生登录调剂系统进行确认后,方可继续填报其他调剂志愿。二、调剂攻略1、这些985院校接受管理类专硕调剂华东师范大学(MBA)(MEM)(MTA)西北工业大学(MBA)西北农林科技大学(MBA)兰州大学(MBA)哈尔滨工业大学(MBA)(MPA威海班)(EMBA)中国人民大学(EMBA)北京航天航空大学(MEM)天津大学(EMBA)北京理工大学(EMBA)厦门大学(EMBA)东南大学(EMBA)2、B区13所接受MBA调剂的院校信息甘肃地区(5所):兰州大学(自主划线)、兰州财经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农业大学青海地区(1所):青海民族大学新疆地区(2所):新疆财经大学、石河子大学云南地区(1所):云南师范大学广西地区(4所):广西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师范大学3、A区122所接受MBA调剂的院校信息北京地区(21所):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方工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物资学院、长江商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上海地区(7所):上海海事大学、东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广东地区(2所):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天津地区(5所):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天津工业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商业大学陕西地区(12所):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财经学院、陕西科技大学河北地区(4所):燕山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地质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山西地区(1所):太原科技大学江苏地区(11所):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河海大学、江苏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浙江地区(8所):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安徽地区(1所):安徽工业大学湖北地区(6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南地区(3所):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湘潭大学四川地区(1所):西南民族大学重庆地区(3所):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福建地区(6所):福州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江西地区(4所):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山东地区(5所):山东财经大学、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河南地区(8所):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中原工学院、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黑龙江地区(7所):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石油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吉林地区(4所):吉林财经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工业大学江苏地区(6所):东北财经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大学、辽宁科技大学、沈阳理工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关于2020年MBA备考信息,那就扫描下方微信二维码,会有专门的老师为大家进行讲解。

用心跳

2018考研调剂意向采集系统已开通,近百所法学调剂院校汇总

各位18考研同学,研招网的2018考研调剂意向采集系统今天(3月12日)已经开放,但是很多小伙伴可能不是很清楚调剂意向采集是什么,调剂意向采集系统和调剂系统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学术之路这就为你介绍一下相关知识,并汇编了部分2018年的调剂信息及2017年调剂院校汇总,欢迎分享!注意:1、本调剂意向采集系统与调剂服务系统有本质的区别,不等同于调剂服务系统。2、适用考生范围:参加网上报名并准考的部分考生。3、在允许填写调剂意向的时间内,一位考生最多可填写10个平行意向,并且提交成功后不可取消或更改。4、调剂服务系统开通后,调剂意向采集服务系统的查询缺额信息和填写调剂意向功能将关闭。考生可以在调剂服务系统查询缺额信息。5、调剂服务系统开通24小时内,在满足条件的前提下,考生可将调剂意向转为调剂服务系统中的调剂志愿,转移成功后不可取消或更改。6、调剂服务系统开通24小时后,转移为调剂志愿的功能将关闭。2018年度已发布的调剂信息汇总1.2018年渤海大学法律硕士硕士调剂信息及调剂人数2.2018年广州大学法律硕士生招生调剂信息(第一批)3.2018年厦门大学法学院非全日制法律硕士研究生调剂通知4.2018年上海对外贸易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5.2018年上海海事大学法律硕士预调剂系统于3月5日开放6.2018年天津师范大学法律硕士接收调剂考生的相关通知7.2018年中国矿业大学法律硕士预调剂系统8.安徽财经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研究生预调剂公告9.安徽工业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调剂信息1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11.北京理工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12.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2018年非全日制法律硕士生招收调剂生实施方案13.北京联合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研究生招生预调剂公告14.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专业(非法学)非全日制 接收调剂生方案15.渤海大学经法学院2018年法律硕士研究生调剂公告16.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调剂形势预估17.福州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研究生招生预调剂公告18.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2018年法学类、法律硕士研究生招生预调剂公告19.广西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研究生考生的公告20.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调剂公告21.哈尔滨商业大学法学院2018年法律硕士研究生调剂公告22.哈尔滨师范大学法学院2018年硕士研究生预调剂公告23.海南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公告24.河北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研究生预计调剂信息25.河北经贸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研究生预计调剂信息26.河南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研究生接收调剂程序及要求27.河南大学2018年非全日制法律硕士接收调剂预通知28.黑龙江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政策29.湖南商学院2018年法律硕士研究生招生预调剂公告30.华北理工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预调剂信息31.华侨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研究生预调剂公告32.江南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接收高水平大学优质生源调剂公告33.江苏师范大学法学院2018年法律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34.江西理工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招生预调剂公告35.江西师范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生研究生调剂预告36.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公告37.兰州理工大学法学院2018年法律硕士预调剂信息公告38.辽宁科技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调剂办法39.南京大学2018年非全日制法律硕士研究生调剂说明40.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全日制法律硕士调剂工作方案41.南京农业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接收优秀考生调剂的公告42.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接收高质量生源调剂生的通知43.宁波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研究生预调剂通知44.山东大学2018年接收法律硕士研究生调剂考生复试公告45.山东科技大学2018年接收法律硕士(含非全日制)预调剂公告46.山东政法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研究生调剂事宜说明47.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48.上海政法学院2018年硕士研究生预调剂通道开通公告49.石河子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研究生预调剂公告50.四川理工学院2018年法律硕士研究生预调剂公告51.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8年法律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办法52.天津工业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调剂公告53.同济大学法学院 2018 年法律硕士接收外校调剂预报名通知54.同济大学法学院2018年法律硕士申请调剂预报名登记表55.西北大学关于2018年接收法律硕士研究生优秀生源调剂的通知56.西华大学2018年接收法律硕士调剂信息57.西南科技大学2018年接收法律硕士研究生调剂申请须知58.新疆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研究生预调剂相关说明59.烟台大学 2018 年硕士研究生调剂通知(初稿)60.云南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公告61.长春工业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研究生招生预调剂公告62.长春理工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研究生拟接收调剂信息63.长春理工大学法学院2018年法律硕士接收调剂信息64.浙江工商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研究生调剂预通知65.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调剂及复试的常见问答66.浙江理工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公告67.中国刑事警察学院2018年法律硕士研究生预调剂公告68.中央司法警官学院2018年法律硕士研究生调剂公告69.中央司法警官学院2018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调剂公告70.重庆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通知及调剂信息71.重庆工商大学2018年法律硕士研究生调剂考研调剂意向采集系统简介1.提前性调剂意向采集——提前填写考生在调剂服务系统开通前,了解招生单位发布的调剂信息及专业缺额情况,提前填写调剂意向,提交即可。查询缺额填写调剂意向2.需正式确认志愿调剂意向采集——一键转入调剂服务系统开通24小时内,在满足条件的前提下,考生可将调剂意向转为调剂服务系统中的调剂志愿。转移成功后不可取消或更改,未转移成功的调剂意向无效。转为调剂志愿转为调剂志愿后,页面下方会显示“已转为调剂志愿”,招生单位可以在调剂服务系统后台查询到相应的志愿信息。3.可沟通性调剂意向采集——沟通保障考生和招生单位可就调剂意向提前预选、双向沟通。4.范围广调剂意向采集——范围更广考生适用的范围比调剂服务系统更广,最多可填写10条平行调剂意向。(调剂服务系统可填写3条平行调剂志愿)所以,在调剂意向采集服务系统开放期间,准备调剂的考生一定要多多关注招生单位的调剂信息,提前准备并填好你的“调剂意向”截图仅供参考,实际操作以系统为准。国家线即将公布,学术之路预祝各位同学复试或调剂都能成功哦~2017年法律硕士调剂信息汇总可以作为参考哦1.安徽工业大学2.淮北师范大学3.安徽师范大学4.北方工业大学5.北京工商大学6.中国矿业大学(北京)7.北京联合大学8.大连海事大学9.东北农业大学10.哈尔滨商业大学11.哈尔滨理工大学12.东华理工大学13.华侨大学14.福州大学15.广西大学16.广西师范大学17.国际关系学院18.河南大学19.湘潭大学20.湖南科技大学21.湖南商学院22.江苏师范大学23.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24.江西理工大学25.辽宁科技大学26.辽宁师范大学27.内蒙古科技大学28.青岛大学29.山东科技大学30.山东大学31.烟台大学32.山东政法学院33.上海对外经贸大学34.上海海事大学35.上海师范大学36.上海政法学院37.广东财经大学38.深圳大学39.石河子大学40.武汉理工大学41.中南民族大学42.武汉工程大学43.西北民族大学44.兰州理工大学45.西北师范大学46.西华大学人文学院47.西南科技大学48.西南石油大学49.四川省社会科学院50.河北经贸大学51.华北理工大学52.中央司法警官学院53.燕山大学54.长江大学55.浙江工商大学56.浙江理工大学57.江苏大学58.中国矿业大学59.南京师范大学60.天津师范大学61.天津工业大学62.中国民航大学63.天津科技大学64.长春理工大学65.重庆工商大学66.长春工业大学67.云南师范大学68.海南大学69.青海民族大学70.西藏民族大学71.南华大学72.兰州大学73.天津商业大学

学思

2021年MBA计划招生5万人,预计23万人报考!附各院校招生数据

本文转自公众号“新师国际MBA教育网”。本数据由院校提供,新师国际MBA教育网编排并全网首发。全国共241所高校开设MBA项目,以一二线城市居多。北京、上海、江苏位居前三,MBA计划招生人数分别为8702人、5958人、2921人。广东、湖北、陕西三地区均超过2000人,四川地区接近2000人。2021年全国MBA高校计划招生总数为47699人,后期可能会有小幅调整,调整后招生名额约5万人。按照22%的平均录取率,2021届MBA报考人数将突破20万人,预计达到23万人。北京(36所8702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全日制40人,非全日制800人,合计840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全日制25人,非全日制225人,合计250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非全日制EMBA100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全日制50人,非全日制710人,合计760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非全日制340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非全日制EMBA83人中国人民大学财商学院:全日制51人,非全日制524人,合计575人长江商学院:非全日制400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20人,合计50人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全日制20人,非全日制412人,合计432人中央财经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黄埔)研究院:非全日制125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全日制82人,非全日制72人,合计154人中国政法大学:全日制135人,非全日制50人,合计185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全日制114人,非全日制79人,合计193人北京交通大学:全日制50人,非全日制192人,合计242人北京建筑大学:全日制13人,非全日制25人,合计38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非全日制350人北京理工大学:全日制180人,非全日制420人,合计600人北京物资学院:全日制26人,非全日制52人,合计78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全日制43人,非全20人,合计63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50人,合计80人北方工业大学:全日制38人,非全日制20人,合计58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非全日制42人北京工商大学:全日制65人,非全日制36人,合计101人北京工业大学:非全日制105人北京化工大学:全日制44人,非全日制83人,合计127人北京科技大学:全日制80人,非全日制165人,合计245人北京林业大学:非全日制65人北京师范大学:非全日制400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全日制26人,非全日制7人,合计33人北京邮电大学:全日制25人,非全日制158人,合计183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220人,合计250人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全日制42人,非全日制150人,合计195人中国传媒大学:全日制50人,非全日制150人,合计200人中国科学院大学:全日制120人,非全日制160人,合计280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全日制29人,非全日制50人,合计79人中国农业大学:非全日制185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全日制50人,非全日制95人,合计145人中央民族大学:全日制41人,非全日制30人,合计71人天津(8所1154人)天津商业大学:非全日制17人南开大学:全日制40人,非全日制361人,合计401人天津大学:全日制50人,非全日制367人,合计417人天津财经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140人,合计170人天津工业大学:全日制24人,非全日制22人,合计46人天津科技大学:非全日制31人天津师范大学:非全日制50人中国民航大学:非全日制22人上海(14所5958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全日制80人,非全日制700人,合计780人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全日制55人,非全日制400人,合计455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全日制90人,非全日制1160人,合计1250人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100人,合计130人华东理工大学:全日制200人,非全日制210人,合计410人东华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80人,合计110人同济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745人,合计775人上海财经大学:全日制70人,非全日制583人,合计653人华东师范大学:全日制140人,非全日制400人,合计540人上海理工大学:全日制22人,非全日制30人,合计52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全日制23人,非全日制30人,合计53人上海海事大学:非全日制117人(上海高级国际航运学院+青岛研究院+经济管理学院)上海大学:全日制135人,非全日制128人,合计263人上海外国语大学:全日制170人,非全日制200人,合计370人广东(12所2369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全日制36人,非全日制340人,合计376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全日制38人,非全日制340人,合计378人广州大学:非全日制30人广东财经大学:全日制55人,非全日制50人,合计105人广东工业大学:非全日制285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130人,合计160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全日制32人,非全日制300人,合计332人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非全日制50人华南师范大学:全日制5人,非全日制90人,合计95人暨南大学:全日制25人,非全日制332人,合计357人深圳大学:非全日制113人汕头大学:非全日制88人陕西(16所2402人)西安财经大学:全日制67人,非全日制10人,合计77人长安大学:非全日制100人陕西科技大学:非全日制34人陕西师范大学:非全日制100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非全日制70人西安工程大学:全日制15人,非全日制29人,合计44人西安工业大学:非全日制25人西安交通大学:非全日制547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非全日制160人西安科技大学:非全日制120人西安理工大学:全日制140人,非全日制100人,合计240人西安石油大学:非全日制40人西安邮电大学:非全日制46人西北大学:全日制240人,非全日制90人,合计330人西北工业大学:非全日制316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非全日制153人湖北(14所2286人)华中农业大学:非全日制83人华中科技大学:全日制35人,非全日制470人,合计505人武汉大学:非全日制600人武汉科技大学:非全日制84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非全日制200人长江大学:非全日制50人湖北大学:非全日制89人湖北工业大学:非全日制141人华中师范大学:全日制33人,非全日制90人,合计123人三峡大学:非全日制37人武汉工程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60人,合计90人武汉理工大学:非全日制125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非全日制150人中南民族大学:非全日制9人浙江(8所1651人)浙江工业大学:非全日制221人浙江工商大学:全日制72人,非全日制191人,合计263人浙江大学:全日制56人,非全日制650人,合计706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非全日制70人宁波大学:非全日制160人浙江财经大学:非全日制85人浙江理工大学:全日制35人,非全日制45人,合计80人浙江师范大学:非全日制66人江苏(19所2921人)南京大学:非全日制400人南京工业大学:非全日制60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全日制15人,非全日制5人,合计20人东南大学:非全日制305人河海大学:全日制40人,非全日制200人,合计240人江南大学:非全日制150人江苏大学:非全日制105人江苏科技大学:全日制28人,非全日制40人,合计68人南京财经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130人,合计160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非全日制200人南京理工大学:非全日制200人南京林业大学:非全日制100人南京农业大学:非全日制140人南京师范大学:非全日制150人南京邮电大学:非全日制78人南京审计大学:非全日制37人苏州大学:非全日制300人扬州大学:非全日制108人中国矿业大学:非全日制100人四川(8所1992人)四川大学:非全日制550人西南财经大学:非全日制205人,全日制25人,合计230人西南交通大学:非全日制470人电子科技大学:非全日制400人,全日制40人,合计440人西南石油大学:非全日制109人西南科技大学:非全日制70人四川师范大学:非全日制83人西南民族大学:非全日制40人重庆(6所1061人)重庆大学:非全日制370人西南大学:非全日制190人重庆工商大学:全日制150人重庆交通大学:非全日制96人重庆理工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160人,合计190人重庆师范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35人,合计65人山东(11所1654人)聊城大学:非全日制40人青岛大学:非全日制46人青岛科技大学:非全日制100人山东财经大学:非全日制155人山东大学:非全日制562人山东建筑大学:非全日制40人山东科技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110人,合计140人山东理工大学:全日制19人,非全日制60人,合计79人山东师范大学:非全日制70人中国海洋大学:非全日制269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非全日制153人福建(6所1091人)福建农林大学:非全日制31人福建师范大学:非全日制55人福州大学:非全日制210人华侨大学:非全日制115人闽江学院:全日制10人,非全日制90人,合计100人厦门大学:非全日制580人安徽(6所1418人)安徽财经大学:全日制80人,非全日制71人,合计151人安徽大学:非全日制120人安徽工业大学:非全日制83人安徽师范大学:非全日制60人合肥工业大学:全日制124人,非全日制350人,合计474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日制60人,非全日制470人,合计530人湖南(8所1189人)长沙理工大学:全日制10人,非全日制40人,合计50人湖南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450人,合计480人湖南工业大学:全日制40人湖南农业大学:非全日制62人湖南师范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40人,合计70人南华大学:全日制99人,非全日制20人,合计119人湘潭大学:全日制40人,非全日制28人,合计68人中南大学:非全日制300人河北(8所1054人)河北大学:全日制29人,非全日制131人,合计160人河北工程大学:非全日制120人河北工业大学:全日制84人,非全日制200人,合计284人河北经贸大学:非全日制91人河北科技大学:非全日制40人河北地质大学:全日制57人,非全日制132人,合计189人石家庄铁道大学:非全日制60人燕山大学:非全日制110人河南(10所1161人)河南师范大学:非全日制60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全日制46人,非全日制50人,合计96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全日制150人,非全日制75人,合计225人河南大学:全日制23人,非全日制156人,合计179人河南工业大学:全日制58人,非全日制30人,合计88人河南科技大学:非全日制100人河南理工大学:非全日制34人中原工学院:非全日制30人郑州大学:全日制90人,非全日制人215,合计305人郑州轻工业大学:全日制42人,非全日制2人,合计44人山西(4所570人)山西财经大学:非全日制270人山西大学:非全日制145人太原科技大学:非全日制35人太原理工大学:非全日制120人江西(7所775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全日制24人,非全日制10人,合计34人东华理工大学:全日制40人,非全日制20人,合计60人华东交通大学:全日制13人,非全日制80人,合计93人江西财经大学:全日制44人,非全日制192人,合计236人(MBA教育学院+深圳研究院)江西理工大学:非全日制69人(经管院+商学院)江西师范大学:全日制54人,非全日制60人,合计114人南昌大学:全日制49人,非全日制120人,合计169人贵州(2所449人)贵州大学:非全日制,MBA265人,EMBA135人,合计400人贵州财经大学:非全日制 49人云南(4所963人)昆明理工大学:非全日制200人云南财经大学:全日制145人,非全日制114人,合计259人云南大学:非全日制300人云南民族大学:全日制10人,非全日制28人,合计38人云南师范大学:全日制16人,非全日制150人,合计166人广西(4所793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100人,合计130人桂林理工大学:全日制141人,非全日制27人,合计168人广西大学:全日制90人,非全日制300人,合计390人广西师范大学:全日制15人,非全日制90人,合计105人辽宁(11所1850人)东北财经大学:全日制50人,非全日制240人,合计290人(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院)东北大学:非全日制340人大连海事大学:非全日制211人大连理工大学:全日制43人,非全日制435人,合计478人辽宁大学:非全日制190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非全日制50人辽宁科技大学:全日制43人,非全日制40人,合计83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非全日制30人沈阳大学:非全日制39人沈阳工业大学:全日制10人,非全日制100人,合计110人沈阳理工大学:非全日制29人吉林(7所982人)吉林大学管理学院:非全日制320人吉林大学商学院:全日制19人,非全日制320人,合计339人长春工业大学:全日制10人,非全日制40人,合计50人长春理工大学:非全日制22人东北师范大学:非全日制120人吉林财经大学:非全日制50人延边大学:非全日制81人黑龙江(7所909人)东北农业大学:全日制15人,非全日制50人,合计65人东北石油大学:非全日制50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全日制60人,非全日制105人,合计165人哈尔滨工业大学:非全日制400人哈尔滨商业大学:全日制41人,非全日制50人,合计91人黑龙江大学:全日制70人,非全日制24人,合计94人黑龙江科技大学:全日制34人,非全日制10人,合计44人内蒙古(3所460人)内蒙古财经大学:非全日制100人内蒙古大学:非全日制160人内蒙古工业大学:非全日制200人兰州(6所1120人)兰州大学:全日制215人,非全日制290人,合计505人西北师范大学:非全日制57人甘肃农业大学:非全日制80人兰州财经大学:非全日制100人兰州交通大学:非全日制158人兰州理工大学:非全日制220人宁夏(1所160人)宁夏大学:非全日制160人新疆(3所535人)新疆大学:全日制80人,非全日制80人,合计160人新疆财经大学:全日制170人,非全日制63人,合计233人石河子大学:非全日制142人青海(1所70人)青海民族大学:非全日制70人特别声明:以上数据为院校提供,新师国际MBA整理。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

道熙呀

免费师范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来看看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2007年5月的时候,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然后2013年秋季的时候,又在江西师范大学推行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所以江西师范大学也成为一所可以招收免费师范生的高校,但是他只招收江西省考生。2015年,福建省政府在福建师范大学、闽南师范大学等院校也推行了免费师范生教育,但是也是只招收福建省生源。2018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为了改进完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将“免费师范生”改称为“公费师范生”,履约任教服务期调整为6年。最开始的那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高校是面向全国招收公费师范生的,江西和福建则只招收自己本省的人。(后来陆陆续续有很多省份的师范大学也收公费师范生,但只招本地考生)。当然教育部直属的六所高校学生认可度更高些。报考的话,这些师范大学的师范专业在各地都安排了提前批次录取,只要成绩够,思想正,身体好就可以。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免费师范生入学前要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6年以上。好处是:首先是经济上:其实很多走免费师范这个政策的人,家庭都很普通。而如果你成为了免费师范生,你大学期间所有的学费,住宿费都由政府负责,而且在校期间每个月还有600元的补助(一年10个月)。如果天天只吃食堂,600就差不多了。算下来大学期间根本花不了多少钱。然后是找工作,免费师范生自带编制,你不用再去和别人竞争考编制了。而且去公立学校,会被优先考虑。招聘条件大都是硕士或者免费师范生,用四年换来了和别人七年一样的待遇,时间成本省下了。很多学校还会重点培养免费师范生。还有读研,首先是不允许免费师范本科毕业生考全日制研究生的。但是可以在职考,而且如果申请会被优先录取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就是所谓的非全日制,边工作边学习。毕业了还是双证。再来说说坏处:毕业之后不能跨省,得回自己老家。除非你想去大西北或者和外省的人结婚了,要不然就得交违约金。老师一开始收入不是很高,责任又大,会很累。如果你十分厌恶当老师,那确实是个煎熬。如果你确实能力很强,毕业后却不得不当老师,你会有种“我本可以”的遗憾一直缠绕心间。你毕业后如果去了比较差的学校,工资低又累,身体和心灵都累。总的来说,对于家庭条件确实一般,又想回老家工作的同学来讲,是个不错的选择。对于能力十分强,家庭富裕的人来说,不太推荐。你怎么看呢?

名教

关于在职研究生网络班,你又了解多少呢?

在职研究生的报考人员主要是在职人员,针对这类人群,在职研究生设有多种上课方式,其中有一种受关注较多的上课方式就是网络班。在职研究生网络班网络班定义网络班主要是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视频教学,报考人员可以不用到固定上课地点,只有有电脑(手机、平板电脑)、有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课程学习。网络班授课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进行实时课程直播教学,一种是自学院校发放的教学视频课件,具体采用哪一种,要看院校的安排。 被哪种报考形式采用在职研究生有多种报考形式,比较受欢迎的就是同等学力申硕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其中,只有同等学力申硕有采用网络班教学的院校。如果想选择网络班学习的人员,可以考虑报考同等学力申硕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专业采用网络班授课的院校还是有很多的,其中主要有: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南昌大学、吉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等。这些院校都有相关专业采用了网络班,开设的专业主要有:心理学、会计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企业管理、电气工程、法学类、经济学类、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医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