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4.9万!江苏考研人数再创新高!说说你为啥这么拼末在于下

24.9万!江苏考研人数再创新高!说说你为啥这么拼

来源:现代快报今天(12 月 21 日),2020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正式拉开帷幕。今年,江苏共有 24.9 万名考生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比去年增长 17.7%,再创历史新高!不到 8 点,天空下起了雨,现代快报记者来到南京大学考点,已聚集不少考生,大多举着伞、捧着书,抓紧多看两眼笔记。调查更 " 任性 "!不少 95 后选择跨专业考研据统计,江苏共有 24.9 万名考生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比去年增长 17.7%,再创历史新高。放眼全国,考研人数更是首度超过 300 万,达到 340 万人。" 为何要考研?" 这是很多 " 吃瓜 " 网友的疑问。" 因为我不喜欢本科专业啊。" 来自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应届生、95 后小林告诉记者,当年高考填志愿,家人觉得学医以后肯定有前途,稀里糊涂地填了学校和专业,结果发现 " 太难了 ",自己完全不是学医的料。大二他渐渐喜欢上了新闻、拍摄剪片,所以想通过考研换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记者了解到,这看似 " 任性 " 的选择,其实是不少 95 后大学生的心声:" 要从事自己喜爱的事,哪怕道路曲折一点。"此外,近几年 "懒就业" 现象也较为明显。就读于扬州一所高校的小王向记者说道:" 以前总认为自己年纪还小,还有很多时间可以挥霍,到了快毕业时才发现,自己连一项专业技能也没掌握。"有相似感受的小蒋也表示,大学生活相对比较轻松,父母会承担自己的生活成本,选择报考研究生,也是为了给自己一个缓冲,让自己再多一些准备的时间和机会," 再享受几年校园的美好时光。"更现实!工作 9 年,85 后老师想提升学历背景据统计,除了应届生,往届生报考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其中不少都是在职员工。" 我毕业那时候老师这个职业对学历要求还没那么高,现在新入职的基本都是研究生了。" 小胡是南京一所知名高中的历史老师,已有 9 年工作经验的她选择今年加入考研大军。" 真不容易,感觉又高考了一次。" 小胡告诉记者,为了准备考试,自己已经熬了三个月看书复习了,但她并不后悔,读研一是为了更有竞争力,也是趁这个机会提升自己。来自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的小刘明年毕业,他表示,考研对于自己来说似乎是一条必经之路," 我本身是无锡人,未来想回当地的三甲医院,当一名口腔科医生,硕士学历是块敲门砖。" 小刘告诉记者,选择继续深造、读研读博等,已经成了身边大多同学的 " 共识 "。解读考研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还应培养学生对学术的敬畏近几年," 考研热 " 持续升温,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张付表示,如今考生当中往届生也占了不小比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少往届生有现实需求,比如希望在工作中争取升职机会,考虑提高学历层次,体现出渴望进步的状态,这其实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针对近期大学取消 " 水课 "、严格把关大学生论文质量等热点话题,张为付表示,对大学生的学术要求越来越严格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国教育必经之路。" 毕业论文是学生走出象牙塔最后一道关,应该培养每个大学生对学术、学历的敬畏之心。" 他说,如果连这一关都要造假,极不利于社会挑选人才。南京财经大学国贸学院党委副书记季霞表示,考研作为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自然会受到大学生的欢迎。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大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短板,结合个人兴趣,并将个人兴趣与专业发展、社会需求有机综合,是当代大学生理性思考后的选择。

鬼泣

江苏省哪个学校考研人数最多?

哈喽!2021考研院校排行又跟大家见面了,就在这两天,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的报考人数,为341万人,要比2019年报考研究生的290万人多出了5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可以看出,随着研究生考试人数增多,选择一个合适的院校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国考研人数最多的三个省份分别为山东省、河南省以及江苏省,在之前文章中分别介绍了山东省与河南省考研院校排名情况;江苏省从2015年的10.4万人到2019年的21.2万人,5年间考研人数翻了一番还多,所以要想选择江苏地区院校的同学,需要认真了解不同院校排行情况,那么今天启航考研任老师就详细给大家介绍一下江苏省考研院校排名情况,为2021考研生择校提供帮助。2015~2019年江苏省考研人数趋势图1.南京大学我国民间流传着这么广为人知的一句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与杭州作为江苏省与浙江省的两个城市,在景色上可以说是不分伯仲。然而,南京大学作为江苏省排名第一的考研院校,与同等层次的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比起来,似乎逊色了不少;甚至在很多人印象中,南京大学存在感特别低。南京大学作为一所老牌985、211、双一流院校,整体实力究竟如何呢?接下来小任老师就从院校师资力量、不同考研专业实力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南京大学近代校史肇始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中央大学以及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目前,南京大学共有仙林、鼓楼、浦田和苏州四个校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2019年9月,南京大学发起成立长三角高校智库联盟,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创始成员、副理事长单位。从这些成绩来看,南京大学作为一所综合型大学,在同类院校当中,是非常出色的,所以同学们不要因为一些评论而忽略了这所考研院校。其次,从考研专业角度分析。作为综合类院校,南京大学热门考研专业前三分别为经济类、管理类与教育类,三个专业的报录比都在10+:1以上,其中南京大学会计学2019考研的报录比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3.85:1。此外,法学、文学、新传以及心理学也都是南京大学非常受欢迎的专业,大家也可以多多参考。2019年南京大学经济学报录比总的来说,南京大学作为一所典型的综合类院校,硬实力是绝对过关的,从这方面也说明了该学校考研难度是非常大的。小任老师在这里需要补充一点,根据近五年招生情况,南京大学推免生占比较多,只有专硕推免相对占比少一点;上述提到的热门专业报录比极高,收分也很高,所以那些想要选择南京大学的同学,最好有一个思想准备,提前做好准备。2.东南大学在江苏地区,一提起东南大学,很多人都将他与南京大学进行对比,两所学校的学生也都有着自己的理由将自己的学校列为第一,那在小任老师眼中,两者综合实力孰高孰低呢?要想解答上面的问题,就要对东南大学有一个详细了解。东南大学与南京大学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东南大学也是985、211、双一流高等院校;其次,东南大学也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经过悠久的历史沉淀,于1988年更名为东南大学,所以历史文化也非常浓厚;最后,东南大学目前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拥有49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15个二级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师资力量也不逊色。从上述分析来看,两者似乎很难比出高低,但小任老师之所以把东南大学排在第二位,主要是具有以下几点理由:第一,名气上,南京大学要高于东南大学。第二,就业待遇方面,南京大学顶尖学生>东南大学顶尖学生>东南大学普通学生>南京大学普通学生。第三,学科方面,南京大学强于文理,基础学科很强但略冷门,如天文学;而东南大学强于工科,尤其是建筑土木专业,和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位居全国前三。综合以上三点,东南大学排位第二,但是各位同学在选择时还是要根据自己的专业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确定。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前两所院校相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类见长的211高等院校;同时,作为全国三国老航校之一(另外两所分别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近几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取得了很多不错的成绩,如“紫电”等离子体无人飞行器获得第二届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的创意赛大奖。截止2019年1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拥有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33个,其中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一门——力学、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两门——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力学。总而言之,如果你是一名理科生,对航天航空或理工专业感兴趣的话,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值得你考虑的。4.苏州大学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双一流”建设入列高校。截止2019年11月,苏州大学共有一级学科硕士点5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9个。接下来小任老师从考研角度分析一下苏州大学的情况。首先来说,苏州大学整体考研绝对不是一个普通层次的211学校,难度基本上和一般地区985持平,个别热门专业竞争难度甚至要高于985级别的学校;其次,近些年报考苏州大学研究生人数超过20000人,甚至高于东南大学,一志愿报苏大人数也是只增不减,所以想报考的同学也不要因为其排名不是特别靠前而低估了难度,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报考。充满诗情画意的苏州大学5-7.南京农业大学等南京农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与河海大学名列江苏省考研院校排行5至7名,且类型各不相同,分别为农林类和理工类。首先说南京农业大学。作为江苏省考研院校TOP10里面的唯一一所农林类院校,拥有着与其他学校不同的特点。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32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15种专业学位授予权;另外,南京农业大学的优势是生命科学,农学与动物医学类,经济管理、日语专业也不错,所以这些专业的同学可以多多斟酌。其次是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由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分建而成,经历了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截止2018年3月,南京理工大学共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17个。其中,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与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领域全球排名前1%。最后为河海大学。虽然在学校介绍上河海大学为了理工类院校,但是对之有一定了解的都应该知道,河海大学最厉害的专业还是水利,就在马上要过去的2019年,由河海大学作为牵头单位的成果获201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截止2019年4月,学校共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点12个;其中,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荣获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河海大学江宁校区体育馆8-10.浙江工商大学等南京师范大学、江南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名列江苏省考研院校排行8至10名。南京师范大学作为一所211师范类高校,校园环境优美,特别是随园校区更是有着“东方最美丽的校园”的美誉。截止2019年3月,南京师范大学共有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0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盖)2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个;其中,6个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类,7个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这里小任老师要补充的一点,南京师范大学法学专业薪酬仅次于金融和计算机,且南京这边法学最好的就是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相关专业学生可以仔细考虑一下。南京师范大学各专业毕业五年平均年薪江南大学的前身是无锡轻工大学,学校的设计学院是中国第一个以设计命名的学院,素有中国设计的黄埔军校之称。目前,江南大学院系实力最强的是工业设计系,包括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整合创新;其中设计学排名仅次清华,近几年转型很成功,在国际上也有很强的影响力,所以想在设计方面有所研究的同学,江南大学是很值得大家考虑的。今天为大家盘点的江苏省考研院校排行就到这里了,虽然整体排名有先后,但这十所大学不是211,便是985,整体上考研难度是比较高的,有意向的同学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如果大家有更多问题或想知道的信息,可以在下方留言或直接添加微信,启航考研小任老师将为您详细提供解答。

金剪刀

20考研,全国省市考研报名人数汇总及报考人数过万的学校盘点

一、全国省市考研报名人数北京北京一直是考生报考学校的热门城市之一,2019年报考北京招生单位的考生共有38万余人,较2018年增加了5万余人,增幅达到18.7%,也突破了历史新高。今年破40万应该是稳稳的。天津据统计,共有57956名考生在天津市33个考区进行了现场确认(不含推免考生),比2018年增加了10255人,增幅为21.5%,创历史新高。推测今年报考人数约在7万左右。河北从本次报名情况看,我省共报考147188人,比去年增加26608人,增幅为22.1%。其中,参加全国统考报名144363人,参加单考报名34人,参加推免报名2791人。推测今年报考人数可达18万。河南省据统计,河南地区考研报名人数已达23.36万人,增幅突破25%。今年有望突破30万人。山东全省34个报考点共设置考点203个,考场8544个,准考考生为254486人,比上年增加40683人,增幅为19%。预计今年可突破30万人。江西全省11个报名点共接纳报考2019年全国各招生单位硕士研究生的考生78531人,比上一年的62910人增加了15621人,增长24.83%。预测今年报考可达10万人。辽宁报考人数近11万,增幅为11.7%。共有109567名考生在我省28个报考点进行了现场确认(不含推免考生。比2018年增加了11456人,增幅为11.7%)。推测今年报考人数约在13万左右。上海上海2018年报考人数约为6万人,根据个人推测,2019年可能为8万人余人。保守估计,2020年上海报考人数约为10万左右。江苏根据研招网统计数据,江苏省一直是考研大省,从2015年的10.4万人到2019年的21.2万人,5年间,考研人数翻了一番还多。预计今年可达25万+。浙江浙江省2018年报考人数为7万余人,推测2019年报考人数约为10万余人。其中,杭州市此次报考人数总计32000人,较去年同比增长27%。四川四川省近五年考研人数持续走高,2019年报考人数共计141786名,较2018年增长31763名,增幅29%。预计今年报考人数可能会到20万。广西2019年考研广西全区共有4.3万余人报名参加本次考试,较去年增加1万余人,增幅超过30%。预计今年报考人数在5.6万左右。广东广东省的报考人数从2015年5.16万人“直线”式上涨至2019年的14万余人,涨幅近30%。预计今年人数可达15万。其中,据深圳市统计数据,今年共有13424名考生选择在深圳招考办报考点报考,比去年大幅增加50%。甘肃现场确认后共计55345(含推荐免试生2169)人,比2018年增加8582人,增幅为18.4%。预测今年报考人数将在7万左右。福建福建省近五年也从2015年2.6万的报考人数增长至了2019年的5.8万余人,翻了近一番。预计今年报考人数可达7万人。湖南湖南省2019年报名人数约有12万。2018年报考人数是9.7万余人,涨幅近24%。预测今年报考人数可达15万。湖北全省报考人数为144086人,比2018年增加23312人,增幅为19.3%。全省考点报名人数前三的是:长江大学9148人,华中科技大学8826人,武汉大学8697人。预测今年报考人数在17万左右。黑龙江黑龙江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共计报名90466人,比去年增加了11224人。其中齐齐哈尔市全市网上预报人数24060人,确认人数23909人,与去年同期增加了2005人。预计今年报考人数约在12万左右。西藏统计显示,西藏自治区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各报考点共现场确认3641人。预计今年可达5000+。其中,拉萨市2019年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总人数2090人,与去年相比增加了327人,参加统一考试1483人。新疆2019年,新疆全区共36022人参加考试。从2017年的26388人,2年涨了近1万,预计今年报考人数在4.5万左右。青海2019年研究生考试,青海省共设置10个考点,295个考场,考试全部安排在西宁市举行,共有8829人参加了考试。预计今年报考人数约为1万。吉林吉林省2018年研考报名考生共60182人,比去年增加9427人,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全省共设置60个标准化考点、2009个考场。推测2019年报考考生约为7.5万人次,2020将达9万人左右。重庆重庆市2018年共有5万余人参加此次考试,比去年增长约10%。随着近几年重庆的快速发展,个人推测2019年重庆的报考人数可能在7万左右,预计今年报考人数会在9万左右。陕西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如期举行,陕西省93661名考生参考。2019可能为11万,今年预测为12.5万。以上未提及到的省市,原因是没搜到相关的报考数据,文中2020报考人数为个人预测,仅供参考,其中报考人数稳坐第一的是北京,预计今年将突破40万,而河南和山东据个人推测,今年有望破30万,随后的江苏、四川、河北、湖北等省份涨势飘红,今年11月底预计各省市会出2020的报考人数,到时候我们一起来对答案啊!二、报考人数过万的学校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下2019考研报考人数过万的学校,可以作为今年的参考。1.北京地区院校 从考生报考志愿分布看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等16个招生单位的人数均超过1万人。2.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计划招收5400人左右,网报27000人,比去年增加37%。3.厦门大学厦门大学在网报结束的时候就公布了报考人数。19考研共计有26760名考生通过网报系统报考厦大,较去年增加了2876人,创造了历史新高。厦大的招生简章中计划招生人数是5000人上下,其中还有1400多人的推免生,这么一算统考生的报录比将会达到7:1。4.山东大学根据往年情况,山东大学的报考人数也在1万以上。5.南开大学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19157人正式确认报考南开大学,较上年度增长18.6%,再创历史新高。报考学术型专业考生共有8498人,报考专业硕士考生共有10659人,其中全日制7588人,非全日制3071人。学术型研究生报考人数排名前五位的专业分别是金融学、药物化学、中国古代文学、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学,专业学位报考人数排名前五位的专业分别是应用心理、工商管理、金融、公共管理、法律(非法学)。6.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大在现场确认结束后公布了19考研的报考人数,总计报考人数有18492人,相比去年增加了5415人,增幅超过40%,创造了历史新高。统考生的报录比将在6:1左右。7.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报考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现场确认人数为11932人,相比于2018年10258人,增加1674人,同比增长16.32%。8.华北电力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公布数据,今年报考华电的人数突破1万大关,达到了10974人,较去年增加了1295人,增幅在13%。9.广东工业大学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全国第一志愿报考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人数首次突破万人,达10131人,同比大幅增加60%。同时,今年广东工业大学共接收推免生168人,同比增加11.3%。

乙叶

2019年研究生招生报考权威数据排行,报考人数逐年上升的态势!

*注:本报告数据结果及来源为研招网考研调查、各省级管理部门官网及各省市新闻报道。一、近五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统计近几年,在考生个人对自身发展要求提高、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纳入统考以及研究生招生人数扩大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呈现了逐年上升的态势。2018年12月23日,又一年的考研大战开始,这一年的考研人数,再一次变成了“历史新高”。从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来看,2019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90万人,比2018年考研人数增加了52万人,增幅达到了21.8%,考研增加人数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近5年,考研人数逐年增长,同2015年的165万人相比增加了125万人,研究生报考人数的快速上涨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统计显示,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34万人,也就是说,他们中的三成人以上都面临着考研的选择。尽管每年的招生计划并没有减少,但是对考生来说,竞争压力还是一年大似一年。二、近五年多个省市考研人数翻番江苏省一直是考研大省,从2015年的10.4万人到2019年的21.2万人,5年间,考研人数翻了一番还多。同样考研人数近几年翻番的还有四川省、广东省、福建省等多个省份。三、专业学位硕士的报考人数赶超学术型硕士由于社会各界对专业学位硕士的认可度提高,报考专业学位硕士考生的比例超过了学术型硕士。下面,以湖北省和河北省为例:从上面两张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2015年两省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与学术型硕士相比略少一些,2016年基本持平,从2017年到2019年,专业学位硕士的报考人数已经超过了学术型硕士。专硕报考人数超过学硕,这说明了什么?第一,专业学位硕士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专业学位硕士是偏向应用型的学科,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领域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如法律硕士、会计硕士等受到广大考生的青睐。很多用人单位对专业学位硕士含金量的质疑也随其发展而逐渐减少,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第二,专业学位硕士越来越受到考生的认可专业学位硕士的学习和考察内容更加侧重考生多方面能力,同时学制方面与学硕相比更具有优势,课程设置上以实战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就业压力下,考生选择考研的动机更有目的性,既照顾学历,又考虑到实用性,加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扩招”的背景下,考生自然从传统的学硕转战到专硕。尤其近年来专业学位硕士的发展前景乐观,就业前景和就业竞争力都不输学术型硕士,因此,考生们对专业学位硕士的认可度也提升了。四、往届生读研比例逐年增加虽然应届生仍然是考研的主力军,但是随着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后,以及往届生对于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需求增加,往届生的考研比例也逐年提高。据教育部统计,2017年共201万人报考,其中,应届考生113万人,往届考生88万人;2018年共238万人报考,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从数据可知,2017年,往届生考研人数占全国报考人数的43.8%,2018年,往届生考研人数占全国报考人数的45%,同比上升了1.2%。下面,再以湖北和河北两省的数据举例:湖北省2015年往届生所占比例为26.5%,到2019年所占比例升至39.4%:河北省2015年往届生所占比例为29.3%,到2019年这个比例升至44.2%:从研招网本次考研调查的结果也可看出,非应届生占了48.23%,接近半数,参加考研2次及以上的人群也占了35%。那么这些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或者已经二战三战的考生,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回归考研的大军呢?我们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现有的学历已经不再满足工作上的需求,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研究生学历的就业优势高于本科;研究生的起薪略高于本科生。虽然同应届生相比,往届生和二战三战的考生在考研方面会由于工作或生活上的干扰,复习时间不够集中,但同时也具备一定的优势:更熟悉考研的流程;回答问题尤其是复试时更有经验,态度更沉稳;复习时会抓住重点、省时高效;具有丰富的人脉和资源;目标和决心更加明确。五、研招网2019年考研调查结果2019年3月,研招调剂期间,研招网针对2019年考研的用户做了一期调查,该调查一共10道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结果吧。(注:本次调查共有11993人参加)1.你的性别是?(结果)男生:55.59%女生:44.41%分析: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男女生性别比例基本平衡,男生略高。2.你是应届生还是非应届生?(结果)应届生:51.77%非应届生:48.23%分析: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应届生的比例略大于非应届生,应届生仍然是考研市场的主力。3.你报考的学位类型是?(结果)专业学位:55.34%学术型学位:44.66%分析:近几年,教育部提出要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且在招生名额上有所倾斜,因此,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的规模逐渐扩大。虽然刚推出专业学位时,考生和社会对其还有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事实证明,专业学位教育以其独有的职业性、复合性和应用性的特征已经逐渐为社会各界广泛认可。4.这是你第几次考研?(结果)第一次:64.92%第二次:28.33%第三次及以上:6.75%分析:从调查结果可知,首次考研的比例占了绝大多数,同时,三次及以上考研的人数也接近7%,说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通过考研提升自己,并且有坚定的决心,“不上岸不罢休”,为了自己的梦想坚持下去。5.你为什么考研?(最多选3项)(结果)个人发展与就业前景:39.96%专业前景:21.29%热爱科研:12.17%暂时不想就业:8.82%对本科所学专业不满意,想换专业:7.9%受父母或他人的影响:6.02%其它:3.83%分析:虽然近些年很多媒体都认为就业难导致很多考生因为逃避就业选择考研,但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的考生考研的原因仍然是为了提高自己,为了个人发展、就业前景和专业的前景,说明大部分考生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是非常明确的。6.报考专业与现专业(结果)相同:51.94%相近:26.27%跨专业:21.8%分析:从调查结果得知,绝大多数的考生在选择考研专业时仍然是选择与本科相同或相近的专业。7.报考院校的所在地是哪里?(结果)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40.59%二三线城市:32.68%家乡所在城市:18.72%本科所在高校:8.01%分析:从调查结果可知,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仍然是考生们的首选目标,只有极少人选择本科所在高校,说明绝大多数考生希望在研究生阶段换个新环境。8.选择报考院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最多选3项)(结果)学校所在地:23.24%自己喜欢的学校:21.45%师资雄厚,具有较强的专业指导:18.73%该校专业科研水平较高:14%容易考上:11.39%导师知名度:5.68%有利于读博或出国深造:5.52%分析:从调查结果可知,学校所在地和本人对报考院校的心仪程度是大部分考生选择报考选校的重要因素。同时,师资情况和学校考研水平的高低等软件条件也是考生们非常关注的因素。9.如一志愿未录取,是否考虑参加调剂?(结果)是:87.96%否:12.04%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的考生都会接受调剂,“有学上”对考生来说还是最重要的。10.如最终未录取,你如何打算?(结果)明年再考:41.03%找工作:29.14%没想好:19.81%考公务员:4.26%我已录取:4.13%出国深造:1.63%分析:从调查结果可知,有四成的考生如果此次考研失利,会选择再战,对考研还是相当执着的。另外,有三成的考生选择找工作。*注:以上所有数据来源于研招网2019年考研调查。六、数说北京2019年研招北京一直是考生报考学校的热门城市之一,下面我们就以北京为例,了解一下2019年研招的部分统计数据和热门报考专业。1.全国共有38.3万人报考北京招生单位全国38.3万人报考北京招生单位(不含推免考生),较2018年增长18.7%。2.超过半数考生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所有考生中,16.1万人报考学术型硕士,约占42%;22.2万人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约占58%。3.近33万人报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2.8万人报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占85.6%;5.5万人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占14.4%。4.应届生与非应届生各占一半应届研考生有18.9万人,约占49.3%;非应届研考生有19.4万人,约占50.7%。5.热门报考专业前十名从报考专业分布看,报考人数居前十位的专业依次为工商管理、法律硕士(非法学)、金融、会计、公共管理、计算机技术、法律硕士(法学)、工程管理、广播电视、新闻与传播。支持我们请关注或使用评论功能↓↓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闯入者

20考研院校报考人数统计汇总,这些院校成为考研重灾区,考研加油

整体来说,20考研即将接近尾声,341万考研er同场竞技,再加上疫情的影响,今年上岸着实不容易!咱们从考研各所高校报名人数统计来看,不少名校都有较大的增幅。2020考研全国总报考人数突破300万,创下341万的新高,相比2019年增幅17.59%。其中,有一些院校的报考人数达到2万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报考重镇。考研校小编根据地方媒体的报道、院校官方的新闻等信息整理了部分院校的报考人数数据,一起来看看吧!一、20考研报考人数超过2万的部分院校数据统计除此之外,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大学等院校虽目前未查到20考研的报考人数,但也都是报考人数非常多的院校,基本都在2万以上。四川大学的报考人数预计有4万以上,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的报考人数预计也在3万/4万。这类学校基本要么是国内一批最热门院校,无论是专业性还是知名度,大都是一流的。要么地理位置优越,专业实力强,因此,人满为患也不足为怪。二、20考研报考人数超过1万的部分院校数据统计以上院校报考人数夸张可能有以下原因:1.名校大家都心向往之,像清北、上交这样的高校,谁都想进去学习,无论是就业还是提升自己,都是一个重要通道。即使地理位置偏一点,同样非常抢手;2.名校实力强,规模一般都不小,招生名额相对较多。加上如今基本上每年都有一定的扩招,人数自然也就上去了;3.省内高校少,但考生多众所周知,河南名校少,郑州大学作为本身唯一的211,其整体实力在省内是最强的了,加上每年生源非常多,选择报考的也就多了。如果从郑州大学毕业在省内找工作,是个很好的敲门砖。南昌大学也是如此,它是江西唯一的211重点建设高校;更夸张的还有河北省,整个河北省仅有一所211院校,河北工业大学,但还是在天津的地界,因此加上距离近,也难怪当地部分考生更愿意往京津地区跑,导致那边的报考人数增多。从研究生报考分布来看,北京地区的研究生报考率是最高的,竞争也是相对激烈,2020年全国报考北京招生单位的考生达425295人,比上一年度增加41938人,增幅达10.9%,仅仅北京地区就有近20所院校报考人数过万。当然这肯定不是河北这一个省份的贡献,全国的考生都想往北京扎,毕竟是首都嘛,名校也多!三、20考研报考人数接近1万的部分院校数据统计此外,还有江苏大学未公布20考研报考人数,但2019年就已破万,达到10232人,相比2018年的增长率也达到了34.2%。从以上数据也能看得出来,这类学校之所以报考的人多,也有一些有迹可循的特征——①地理位置好,像上海师范,深圳大学等院校,当地经济发达,就业市场广阔,毕业生后的薪资待遇也比较高。虽然是双非,但其中一些院校的优势学科还有不输于211院校的实力。比如深圳大学,知名校友是马化腾,腾讯、华为等大型企业都在其附近,为学生实习和工作提供了方便的机会,受到考研人的热捧也就不足为怪了。②师范类学校多,一般师范类学校包容性强,专业多,地方性强,难度却没有很大,因此报考的人数也相应就多了。另外,现在招聘单位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是常态;还有师范类专业,门槛相对较低,不少其他专业的同学容易跨考,这都是致使师范类学校考生多的原因。比如以下师范高校:南京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27452人;华南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总人数25603人;上海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14981人;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12159人;安徽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一志愿报考人数达10247人;江西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9639人;杭州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一志愿报考人数共计7936人。③综合类大学,多指囊括多学门、跨学科学术知识领域的大学,一般辖有多所学院。特点是学科类型比较丰富,涉及门类也众多,招生数量大,不过大都也有其特色专业和强势专业。因此,招的专业多,选择就广,招的考生多,上岸几率相对就大,加上有些高校难度一般,报考的当然就多了。④特色类大学人数报考的也多,像上述的山西财经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优势专业比较突出,行业内有一定的认可度,但跟一些211/985的院校还是有差距的,总之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20考研341万!按照增长率21考研有可能达到400万!考研真心一年比一年难!虽然教育部官宣硕士扩招18.9万,然而各专业的国家线、复试线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下降,甚至一些热门的专业、热门院校复试线反而大涨,考研人数太多,导致调剂也是难上加难。但是啊,转念一想,哪年不难嘞,只要考研就能感觉自己是最难的一年!其实每年都是神仙打架,最后依然有人上岸,难永远是相对的,就看谁更拼!

感观

考研人数最多的5个省份:30%以上都会选择考研,有你的省份吗?

2017年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为201万左右;2018年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为238万人;2019年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达290万。从这些数据我们不难看出,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及招生政策的变化(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统一招生),研究生考试的竞争将越来越大,尤其是普通院校的学生想要考名校的研究生。考研当然考研总人数的暴涨相对应的则是各个省份考研人数的增长,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哪个省份的考生“最喜欢”考研?第一名:山东省素有“孔孟之乡”的山东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同时也是一个教育大省。在大多山东人心中,上学就是最好的出路。据数据显示:山东省连续3年在全国各省报考人数上位列榜首。其中2019年全省报考人数达25万之多,2018年报考人数也在22万左右,这就意味着每12个考生中就有一个考生是山东籍。网上流传的曲阜师范大学考研率居各个高校的榜首。第二名:河南省作为历史文化积淀比较深厚的河南省,虽然在历史文化资源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优质高校数量上却短板突出。不管是高考还是考研,省内只有一所211高校,考生的竞争可想而知。在2019年的考研人数上,河南省共有24万左右考生报名参加研究生考试,相对于2018年的19万人,增幅高达25%。第三名:江苏省考研说起江苏,我们不得不提一下江苏省的高考。如果说山东和河南的高考难,我们想到的原因就是人数多,但江苏省明显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它是因为难度大啊!据数据显示,2019年江苏省的考研人数为21万人,也突破了20万大关。所以说江苏省考生躲不过高考,也躲不过考研,与河南省、山东省可谓是难兄难弟。第四名:河北省河北省的考生是这样的一种存在:名校那么近,名校又是那么的远。因为紧靠北京,众多的知名院校就在眼前,但省内唯一的211大学却在天津。在2019年的研究生报名中,河北省以15万考生位列全国前列,以增幅22%破河北省历史新高。虽然衡水精闻名全国,但河北考生考研的痛却没多少人知道。第五名:四川省四川省在过去根本不算是一个考研大省,但在最近几年,四川省的考研人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2015年的6万人,到2019年的14万人,实现了接近140%的飞跃,毫无疑问这样的增长率位列全国第一。去年的研究生考试考场选择就可见一斑,即使四川省加设考场,可能有的考生也需要奔赴外地参加研究生考试。对于以上,你怎么看呢?以上有没有你的省份呢?你认为你们省考研难吗?

孤女恋

考研院校报考人气排行榜,江苏不愧是教育大省

考研的同学们择校选择专业是考研最重要的第一步,学校的报考的人数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但是你往往认为不是热门的院校,其实是非常热门的!这里介绍一下考研院校的人气排行榜,看看有没有出乎你预料的院校,也为21、22考研的小伙伴做个参考!考研院校人气排行榜TOP100南京师范大学排名第一,人气甩开第二名很多,算是断层坐上排行榜第一,前十江苏的院校占了3个,可见很多小伙伴是想来江苏读书。但是榜单也仅供参考,人气热度高不是代表报考人数也是那么多,21、22考研的小伙伴择校也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今天小编就介绍一下择校择专业的方法!对于确定要考研的同学们来说,如何选择目标院校和目标专业无疑是大家面临的首要问题,目标院校专业的定位很大程度上决定考试的最终胜败。据不完全统计,在落榜的同学中有超过70%是因为当初的院校专业定位过高,或者报考志愿不合考生实际。所以择校需呀考虑很多因素,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艾琳娜

2020全国研究生考试今起正式报名 人数预计创新高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今天(10月10日)正式开始。报名人数预计创新高近三年全国研究生报名人数分别为201万、230万和290万,复合增长率在13%左右。据考研机构预计,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将再创新高,达到327万人以上。预报名还能“反悔”10月10号到31号,是研究生考试网上报名的时间,考生可在每天9:00-22:00登录研招网(https://yz.chsi.com.cn 或 http://yz.chsi.cn )进行报名。鉴于每年考研报名期间,研招网都会被挤到“崩溃”,网站在9月下旬曾开放预报名入口作为分流,此前已经完成预报名的考生如果“反悔”了,现在仍然可以取消已有报名,添加新的报考信息;如果预报名已确认无误,则无需再正式报名。更多精彩节目,请关注江苏教育频道周一至周五每晚21点35分播出的《江苏教育新闻》栏目。(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姚伟 谢健 编辑/韩瑜)

樱井

人数连年涨 江苏24.9万名考生走进研究生考场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21日开考,24.9万名江苏考生走进考场,而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也首次突破300万,达到341万。如此庞大的考研大军让“考研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是谁在考研,他们究竟为何要读研?记者在考场内外采访了众多“考研族”。报名人数5年翻一番“一早就下雨,我举着伞出了宿舍,打车也不好打。”南京邮电大学的小许形容自己考试当天出门有点“悲壮感”,从今年春节后就开始准备考研,近一年来她几乎没有任何娱乐。小许们感受到的竞争压力,直观地反映在教育部发布的考研报名数据中。从2016年的177万,到2020年的341万,5年时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已接近翻番。近3年来,全国考研报名人数更是以每年50万人的速度上涨。今年江苏考研人数比去年增长17.7%,与全国增幅大体相当。越来越多大学生觉得读研是必选项。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考点,南京某211高校新闻专业学生王芸告诉记者,从大一开始,寝室3个女生就成了“考研伙伴”。“公务员招考、教师事业编招考,越来越多的岗位需要研究生学历。”考研大军中,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往届生。“我辞去工作的时候,同事们都很吃惊。”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考场,海南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白雪(化名)告诉记者,此前她在一家外贸企业工作了两年,还算顺风顺水,这次却辞职跨专业报考了南大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家人都没听过这专业,我是对比了好几个专业才决定报考的。” 白雪告诉记者,根据她的调查,图书情报专业不用考数学,可以去一些相关的企业从事数据方面的工作。但未来具体工作内容会是什么,白雪表示还不清楚。记者采访发现,部分往届生“提升自我”的目标非常明确,但未来规划尚不明朗。南京艺术学院艺术专业的华磊(化名)毕业后在淮安一家银行工作,他报考了南京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其实这个专业我了解不多,但我比较了下,我能报的方向也就这个了。” 华磊笑笑。工科类热度低于社科类据19日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研究生报名热门专业是金融、法律、新闻传播和工商管理等,工科类专业热度远低于社科类专业。“文科类考生选择考研的的确更多。”南京一所省属高校的辅导员胡老师肯定地告诉记者,班里有七成同学都选择了考研。“大部分孩子当年高考的时候,更偏向于挑学校,而不是挑专业,后来发现对专业不感兴趣,而文科类跨专业相对容易,考研是重新选择的机会。”与10年前相比,全国哲学、文学等社科类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而10年来,工学类专业在各学科门类中招生人数占比达到最高,2018年占比达34.29%。这与江苏的招生结构一致,根据《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江苏工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有2.65万人,占总招生数量的43.15%。与招生比例相反的是,工科大学生相对文科生选择直接就业的却更多。东南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方芳(化名)这次报考了南大金融工程专业,她的体验是,不少工科学生会选择先就业,毕竟能找到的工作都较为对口。“先工作一段时间,明确一下自己的人生规划,再决定要不要深造,如何深造,毕竟‘市场想要的’或许跟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数量扩大更需质量提高“你觉得自己报考的专业未来前景如何?”记者对走出考场的学生随机做了调查。“我报考了南大产业经济学,报的人比我想象的多得多,很有含金量。”“我报考了复旦世界经济学,就是觉得专业挺强的,竞争激烈。”竞争激烈,报考人数多,是否就意味着前景无忧?南京一家民营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王静拿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举例,“自从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招考方式并轨后,招考门槛是一致的,但为什么很多企业不要非全日制的硕士?”王静认为,硕士生本身的培养质量才是企业关心的重点。事实上,对扩招后的研究生培养,高校也有些力不从心。根据教育部要求,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坚持同一标准。但从一些高校的实践来看,这一要求暂未完全实现。“相对于全日制研究生,我们的师资力量明显有差距,平时接触到的都是助教。”某“双一流”高校在职研究生小卉对记者吐槽说,“我并不想混文凭,但学院把我们当做混文凭的人。”“调查显示,我国约八成考研学生希望通过提高学历增添就业竞争力,出于学术研究兴趣报考研究生的不足二成。”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单纯以“学历证书”为导向的考研,并不利于提高学生本人的竞争力,还会导致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难以满足社会需要。有专家表示,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考研热”显示了全民素质的提高,但数量扩大的同时,学历含金量值得深思。从“考研热”真正迈向“学术热”“能力热”,研究生教育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作更大的贡献。(杨频萍 王 拓)

君曰

2019考研报考数据出炉,录取率不到三成,考研er要重视起来!

昨天下午研招网公布了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报告,这份数据报告让19考生看了流泪,20考生看了沉默。竟然为什么会这样呢?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考研人数达到290万,大约有200万人都倒在了这条路上。而剩下的那90万人里,真正收到第一志愿高校、第一志愿专业的录取通知书的,恐怕又是少之又少,录取率不到三成。今天惠园教育小编根据2019考研报考数据,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作为一名20考研er我们要重点关注那些数据?以及探究一下造成目前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什么?为我们后面的考研之路理清方向。一、2019报考人数激增(一)2019考研报考数据从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来看,2019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90万人,比2018年考研人数增加了52万人,增幅达到了21.8%,考研增加人数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近5年,考研人数逐年增长,同2015年的165万人相比增加了125万人。据统计显示,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34万人,也就是说,他们中的三成人以上都面临着考研的选择。尽管每年的招生计划并没有减少,但是对考生来说,竞争压力还是一年大似一年。(二)造成报考人数激增原因在2010至2019年这十年间,考研人数完成了由140.6万到290万的倍数增长,增幅达到107.14%。然而从历年数据来看,考研的热度并非始终居高不下,甚至还一度有过下跌。考研报名人数缩减的情况发生在2014至2015年。据统计,2014年考研的报名人数为172万人,相比于2013年的176万人下降了2.27%;到了2015年,考研人数的下跌幅度更是升至4.12%,报名人数锐减至164.9万人。在2016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结束了两年下滑趋势,开始大幅反弹,增长幅度连年攀升,5年内就增加了125万人。造成考研报名人数剧增原因有很多。考生个人对自身发展要求提高、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纳入统考以及研究生招生人数扩大等都会造成报考人数呈现了逐年上升的态势。客观来说,迅速扩大的应届毕业生规模,是“考研热”背后重要的“助燃剂”。另一方面,报名人数增长率的变化,与经济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刺激呈现某种正相关的属性。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在新的经济状况和就业形势下,缓解就业压力、提升自我竞争力的诉求越来越多,促使着更多的应届生和往届生都加入考研队伍,成为“考研大军”的一员。(三)报考人数越多是否代表竞争压力就越大?根据教育部官网的统计数据,2010至2018年,我国高校的研究生录取人数由47.44万升至76.25万,增长了近29万人,增长幅度超过50%。据推测,2019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大致为:80万。这样来看,近10年间,考研的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实际上保持着大致相同比例的增长,近5年来的“考研热”似乎也并不会使考研的竞争压力出现大幅变化。甚至如果从20年的数据来看,考研的难度其实大大下降。在1999年,平均每5个报名考研的人中,才会有1人录取。而近10年的报录比都稳定在3:1上下,浮动范围并不大。2017年报录比更是降到3:1以下,达到2.8:1。当然也不能根据这个就得出来报考难度并没有增加,毕竟还有一类特殊的人群“推免生”。推免生或许是广大考研人心中最大的“敌人”,对于那些希望考取名校的考研人来说,更是如此。与高校招生人数同时上涨的,就是推免生的人数。近年来,接收推免生已经俨然成为各大高校重要的招生手段之一,许多高校接收的学硕推免生比例已经超过50%。有些高校的部分专业接收推免比例甚至达到90%以上,或100%。所以,虽然报考人数增多并不能代表竞争压力就大,但是学校对应专业的报录比例绝对可以直接反映竞争压力。我们在确定报考院校报考专业时要重点关注推免生的比例,如果推免生比例已经超过50%,甚至达到90%以上,或100%,那我们就得慎重选择了。二、国家线变化趋势2019年的考研国家线公布后,可谓“哀鸿遍野”。理学上涨10分;工学上涨10分;经济学上涨15分;文学上涨15分……2019年的国家线普遍上扬。除农学、军事学与去年持平外,其余专业全部上涨5-15分不等。从文、理、工、经济四个专业,近10年分数线变化来看,各个专业的分数线波动不大,且总体来看并不存在传说中“高-低-高-低”的“大小年”情况。三、多个省份报考人数翻番江苏省一直是考研大省,从2015年的10.4万人到2019年的21.2万人,5年间,考研人数翻了一番还多。同样考研人数近几年翻番的还有四川省、广东省、福建省等多个省份。四、往届生考研增加(一)应往届生报考数据据教育部统计,2017年共201万人报考,其中,应届考生113万人,往届考生88万人;2018年共238万人报考,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从数据可知,2017年,往届生考研人数占全国报考人数的43.8%,2018年,往届生考研人数占全国报考人数的45%,同比上升了1.2%。从数据可以看出应届生还是考研的主力军,但往届生在逐年增加。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往届生也是应届生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往届生的优势在于:更熟悉考研的流程;更有经验,态度更沉稳,复试具备优势;复习时会抓住重点、省时高效;具有丰富的人脉和资源;目标和决心更加明确。(二)造成往届生增多原因从研招网本次考研调查的结果也可看出,非应届生占了48.23%,接近半数,参加考研2次及以上的人群也占了35%。那么这些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或者已经二战三战的考生,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回归考研的大军呢?我们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1、现有的学历已经不再满足工作上的需求,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2、研究生学历的就业优势高于本科;3、研究生的起薪略高于本科生。五、专硕报名人数超过学硕(一)专硕学硕报考趋势由于社会各界对专业学位硕士的认可度提高,报考专业学位硕士考生的比例超过了学术型硕士。下面,以湖北省和河北省为例:从上面两张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2015年两省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与学术型硕士相比略少一些,2016年基本持平,从2017年到2019年,专业学位硕士的报考人数已经超过了学术型硕士。(二)专硕报考人数超过学硕原因1、专业学位硕士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专业学位硕士是偏向应用型的学科,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领域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如法律硕士、会计硕士等受到广大考生的青睐。很多用人单位对专业学位硕士含金量的质疑也随其发展而逐渐减少,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2、专业学位硕士越来越受到考生的认可专业学位硕士的学习和考察内容更加侧重考生多方面能力,同时学制方面与学硕相比更具有优势,课程设置上以实战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就业压力下,考生选择考研的动机更有目的性,既照顾学历,又考虑到实用性,加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扩招”的背景下,考生自然从传统的学硕转战到专硕。尤其近年来专业学位硕士的发展前景乐观,就业前景和就业竞争力都不输学术型硕士,因此,考生们对专业学位硕士的认可度也提升了。六、热门城市北京的研招状况1、全国共有38.3万人报考北京招生单位全国38.3万人报考北京招生单位(不含推免考生),较2018年增长18.7%。2、超过半数考生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所有考生中,16.1万人报考学术型硕士,约占42%;22.2万人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约占58%。3、近33万人报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2.8万人报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占85.6%;5.5万人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占14.4%。4、应届生与非应届生各占一半应届研考生有18.9万人,约占49.3%;非应届研考生有19.4万人,约占50.7%。5、热门报考专业前十名从报考专业分布看,报考人数居前十位的专业依次为工商管理、法律硕士(非法学)、金融、会计、公共管理、计算机技术、法律硕士(法学)、工程管理、广播电视、新闻与传播。七、名校间的竞争更惨烈(一)招生情况今年报考北大的考生约为2.8万,其中,报考全日制的考生约占82.4%,即2.3万。而北大官网公布的招生计划中,共计划招收全日制研究生2751名,其中计划招收推免生1294人。这就意味着报考北大全日制研究生的考生中约有94%将面临落榜。在同为C9高校的南京大学,竞争同样激烈。南大官方透露称,今年报考南京大学考研人数为2.7万,根据往年比例推算,其中约2.2万人为全日制考生。而南大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人数只在4000人左右,排除推免生后,2019年仅南大一个学校,就会产生近2万名的落榜考生。(二)调剂情况尽管各个学校接收调剂生的具体数据情况难以统计,但我们能够直观看到的是,有不少高校都悄悄提高了对于调剂生本科院校层次的要求,这间接反映出了面临调剂的考生们尴尬的处境。2016年,山西大学接收调剂的专业共108个,在调剂专业中提出对考生本科院校有层次要求的有4个,仅占3.7%;而在2018年,山西大学共有109个专业接收调剂,其中对考生本科院校有层次要求的有34个,占比增至31.19%。同样的,2016年,南昌大学接收调剂的专业共106个,在调剂要求中提出考生本科需毕业于985/211高校的调剂专业仅有1个,占比0.94%;而2018年南昌大学接收调剂的专业有59个,其中提出本科需毕业于985/211高校的调剂专业有30个,占比高达50.85%。总而言之,考研像是一条“不归路”。除了壮士断腕的勇气,还需要更多的理智和冷静。考情往往能给正在准备考研的人提供很多有用信息,我们可以根据往年的数据,来进行选择,先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再就是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程度。希望小编今天分享的内容可以帮到各位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