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通知:江南大学2021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部分考试科目有调整!

通知:江南大学2021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部分考试科目有调整!

江南大学2021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含考试科目)拟调整方案已发布,部分专业的考试科目(含初试、复试)、考核内容有调整,请前往江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江南大学2021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含考试科目)拟调整方案》一文详细查看。提 醒1.拟调整方案不一定是最终方案,最终方案以教育部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相关政策公布后经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正式公布的“江南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和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为准(预计9月公布)。2.部分自命题科目的考核内容有调整,请查看考试大纲中的相关内容。考试大纲为纲领性文件,仅供参考。3.统考或联考科目的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或指定机构编制,请考生自行关注。备考辛苦,也要注意劳逸结合,祝大家心想事成~来源: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研究生教育

鹊巢

考研择校分析 — 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被誉为中国轻工业王冠上的明珠。学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发展时期,也是南京大学分离出来的211大学之一。2003年东华大学无锡校区并入江南大学。江南大学有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和二级重点学科5个。食品和生物工程学院食品学院是江南大学的王牌。食品科学与工程是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和双一流建设学科。是我国同类学科中创建最早、基础最好、覆盖面最广的,并建有国内唯一的“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每年的推免比例都很高,推免人数远远多于统招人数。但是统招人数也不少,基本上都有6、70人,17年的收分密集阶段在375左右,18年的均分343分,这个难度还是蛮大的。19考研的同学推荐目标分数要在370分以上。食品工程招生人数多,每年的招生人数都在150人左右,报录比不高,推免人数也很少,18考研均分334分,19考研的工科的话分数往上加30分就是364 分,就能比较稳了。食品加工招生人数很少18考研统招7人,但是难度要比17考研大点,大家参考19考研招生简章的计划决定报考与否,预计难度会下降点。生物工程学院也是江南大学最好的学院之一。主要是轻工技术和工程这个专业是国家双一流学科,而且江南大学也号称是全国轻工技术上最璀璨的明珠,全国排名第一。生工学院的两个理科类的专业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竞争明显没有其他几个王牌专业激烈,难度较低还是可以考虑的。制糖和发酵这两个专业是属于双一流学科体系下的二级学科,但是考研的难度也不是很大。发酵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18年的统招人数比17年少了将近一半,这个大家要注意下,18年均分329分。轻工专硕的统招人数也是蛮多的,但是17年统招85人,18年才统招64人少了将近20多人,难度倒不是很大。江南大学的轻工技术的学硕和专硕优势明显,推荐大家报考。食品和轻工每年有各种行业大佬来招聘,就业很容易。纺织学院纺织学院也是江南大学很牛的一个学院,基本上纺织专业比较好的学校很多都在长三角地区,比如东华大学,苏大,江南大学等等。而无锡地处苏南,纺织业发达。江南大学的纺织科学与工程是省重点优势学科。有四个二级学科,专业代码0821开头。纺织工程分为学硕和专硕,学硕统招一般10人左右人,招生人数较少,18考研均分336分。专硕18统招29人,比17年少了将近一半。均分316分,考研难度比学硕小,推荐报考。其他三个专业,服装设计是很热门的,招生人数也都很少,像苏大就是全部保录的。纺织学院比较难考的是设计学和艺术设计学,这两个专业招生人数不多都是个位数。但是报录比高,一般都在10:1以上的报录比。而且收分高,基本都要考个370多分才有机会。设计、数字传媒学院设计学院的有四个专业,除了工业设计工程是工科类的专业,其他的都是艺术类的专业。其实艺术类的专业考研的竞争都是蛮大的,比如说江南大学的这些专业,很多专业的均分都要380分以上,而且报录比也是超过10:1的。当然美术学会低点,大概在5:1左右,考研要简单点,毕竟以后就业没有设计类的专业就业面广。具体的数据大家参考表格。数字媒体学院的主要就是软件工程的专硕学硕和两个设计类的专业。工业设计工程设计学院也有这个专业,数字传媒学院的这个专业考研难度要比设计学院的分数低很多,设计学院的均分390分,差了20多分。用我们考研辅导界的一句话就是,把你从0分提高到300分很容易,但是难得是从300分提高到350分。这里也适用,360分到390分难度也是很大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及理论我们江浙沪的高校有这个专业的不多,想考这个专业的同学可以好好关注下。软件工程分为专硕和学硕,和正常的211学校专硕学硕类似,学硕招生人数比专硕少,尤其近些年来,专硕越来越受到同学的重视,难度也是省内211院校里偏简单点的。商学院、理学院商学院向来是考研的热门,江南大学工商管理的专业有四个二级学科,具体的内容大家自己去了解,无非就是企业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等等。当然在考试的时候是没有区别的,都是考一样的内容。江南大学的这些专业都是要考数学3的。所以今年的分数也是比较低的,均分351分,是省内211里比较低的分数了。应用经济学也是考研的热门专业,18考研竞争还是很激烈的,对比南京比较热门的院校从收分上看的话也没有低,甚至还要更高点,当然这个也要看专业课的难度。具体的专业之间的对比大家可以看看我之前写的文章,很多学校经管类的专业都有分析过。管理科学和工程在省内211里也算是比较简单的今年的难度和河海、矿大差不多,南航南理工这些就很难了。理学院有三个专业,分别是光学和应用数学。光学的学硕难度小,今年的均分比去年低了30多分。专硕就更简单了,大部分同学都是300分以下的。应用数学的专业收分还是蛮高的,一般211大学今年的数学专业均分也就320多分,330多分。而江南大学18均分351分,还是比较高的。物联网工程学院物联网技术与工程是省重点优势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今年统招38人,比去年多了12人。收分低,难度不大,推荐报考,计算机技术专硕统招人数最多,今年统招76人,难度较小,收分也不是很高,推荐报考。江南大学的电气不厉害,电气工程这两年的统招人数都是8人,但是难度较小,在省内211里算是最简单的了,性价比高。专硕的今年扩招了10人招,今年的考研竞争比去年低,收分适中,去年的难度倒是大点基本上都要350+,19考研同学还是先看下今年的招生计划再做决定,如果招生人数少了竞争又要激烈点,可以有更好的选择。控制科学与工程和控制工程也是省重点优势学科,招生人数都在40多人,今年这两个专业的招生人数都比去年多一点点。江南大学的控制科学与工程性价比还是很高的,在省内的211里也算比较简单的,和南师大的难度差不多,但是南师大的招生人数太少了,其他的学校的难度都大,但是专业实力实力更强。控制工程是专硕,在省内211里难度也是比较小的,考虑专硕考试难度小,所以难度也不大。文、法、外语学院江南大学的很多学院都是小学院,专业硕士点都比较少。所以就把这些小学院的专业放在一起分析了,这些专业都不要考数学。人文学院的四个专业报考的同学都是蛮多的,教育类专业,中国语言文学还有音乐专业。这些专业的难度还是蛮大的,先不谈专业课的难度,就单从收分上来看和南京的比较有名的211对比也不会低,甚至有的还会更高。专业课难度这个就需要大家自己去对比了。法学院的法学专业和法律专业的收分还是比较正常的,一般录取均分都是330多分,这些专业反正想考211学校,分数得上330分以上。马克思主义理论虽然不是热门专业但是每个学校的收分都是很高,一般都要380+可能是考研的试题难度较小。英语语言文学还是比较推荐考的,均分360分,和南理工的差不多,其他211学校分数都要比这两个学校高。但是南理工的招生人数招生人数很少,所以考江南大学把握要大点。反正这个专业即使是普通一本类院校350,不然也没什么可能。总结:江南大学特色专业突出,竞争压力主要体现在这些重点建设学科上,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设计学等专业,都占据了国内极为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蝉联全国首位。因此,相关专业的同学,以专业优先为原则,可报考上述专业。其他专业竞争压力不是很大,考虑211高校的同学,可以选择报考。

君无形倨

江南大学研究生经验之谈

杨宇荻(原南极光考研学生)江南大学(现任研究生)江南大学大学研究生考研经验之谈。励志箴言:每一份结局都是美好的,如果现状不好,那便是还没有到最后。备考经验:经历过一战的失败,二战对于我来说压力还是很大的。但我也从一战的失败中总结出了一些小小的经验,使我二战的备考期间少走了很多的弯路,也很希望我的小小的建议可以对大家能有一点点小小的帮助。首先,我觉得学习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刚刚开始时有考虑过在家里复习或者是在学校附近租一个房子复习,但发现都不是很适合我,我是一个自制力并不强的人,对自己的规划也不是那么的清楚。在一战的时候就是我一个人在图书馆里复习,也不知道大家的进度,没有人监督和督促总觉得学习的动力很难持久,最后还是选择了考研学校,可以跟着大家一起学习。相互监督、督促,也相互借鉴学习的经验。至少不会再给自己找理由偷懒,学习也更加有动力了。但有些人适合独自学习,这就要看自己适合怎样的学习环境了。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对于最后的成功也是很重要的。我是一名工科生,我的英语和政治分数并不是特别的高,也没有太多的建议给大家。不过,对于英语有一个小小的建议,虽然很麻烦,很费时间和精力,但我觉得对于我来说还是挺有效的。就是将每一年的阅读都当作翻译来做。每做完一篇文章先不要着急对答案,拿一个本子将阅读里的每一句话都翻译出来,不认识的单词查出来标注在旁边,然后再选一次选项,此时再对答案,看看你是因为单词不认识而导致的理解有误还是说查了单词后依然选错。如果是前者,那么就是需要增强单词水平了,如果是后者便应该多多关注答案里的解析,可能是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出题人不太一致。这样不仅增加了词汇量,练了阅读同时还练习了翻译,一举多得。对于数学和专业课,我觉得做题还是很重要的。当然,起初一定要先将基础打好。基本的公式,概念一定要熟记于心,后续的题一定要做。之前一战的时候总觉得题太难,题一难就觉得是不是自己的基础知识还没看明白,便转回去又开始重新看书,看完书发现题还是不会就又回去看书,这样一来二去的到最后快要考试了才发现自己连真题都没做过,自然上了考场就没有了思路。所以在二战的备考期间,我一直坚持看完一章就做一章的题,不会做就翻书找例题,看知识点,看思路咬着牙也要把那一章的习题做完才进行下面的复习,起初是有点慢,而且有些困难,但坚持到后面真的是有质的变化。我的专业课比第一次高了80多分,数学二也比上次提高了很多。万事开头难,一定要坚持下去。对于考研的复习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习惯和适合自己的方法,坚持你认为最适合你的那种方法,最主要的就是坚持,不要太过于焦虑和担心,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适合自己的频率学习。每一份的努力都不会被辜负。励志箴言:每一份结局都是美好的,如果现状不好,那便是还没有到最后。

鬓眉交白

江南大学2020研究生通知书来啦,目前都已寄出!

天道酬勤,何事难为?默默奋斗的艰辛岁月,在签收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时,终于有了回报!江南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你等了多久?它来了!它来了!研究生学长学姐加班加点送出别样祝福“祝贺!等你~”邮政哥哥姐姐收单寄发安全提示1. 学校将录取通知书及相关材料通过邮政EMS一次性邮寄给新生,不再另行寄送其他材料,也不会授权任何单位寄送和发放任何材料,邮资已由学校统一支付,谨防受骗。2. 学校不以任何形式向新生收取除学杂费之外的费用。3.2020级博士、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均已寄出,快递单号已在江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上公布。研究生生活你好!我们未来可期!来源:江南大学 文稿来源:王敏 图片来源:江南大学官方微博、研究生院 本期编辑:陈龙

实实在在

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的红利背后:谁的忧虑与挑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原标题: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的红利背后:谁的忧虑与挑战“二战”考研的考生陆一驰,本科学的是五年制的临床医学专业,报考了江南大学的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受疫情影响,临床医学成为今年重点扩招的专业之一。陆一驰认为,扩招会让他这个专业的考生考研之路更顺畅一些,毕竟考生人数已经是确定的了,招生人数变多,意味着每个人的机会变大了。像陆一驰这样有望受益于今年硕士研究生扩招的,将达到18.9万人。2019年,中国研究生教育招生91.7万人,这同时包括了硕士和博士。假使这91.7万全部为硕士研究生,今年的扩招比例也将超过20%。但机会并非“人人同享”。在2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宣布,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高校倾斜,研究生计划增量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这也意味着,可能仅有一些地区、一些高校以及一些专业将重点承担扩招的任务。对于“临危受命”的学校而言,如何吸收这18.9万扩招生,将成为一个巨大挑战。对于最终享受扩招红利的考生而言,两三年后再度走出学校,又将面对怎样的就业市场?提振士气王宏生今年报考了大连理工大学的智能信息处理与通信系统方向,初试成绩出来后觉得较为一般,而且学校没有公布排名,招生人数也没确定,据他了解这个专业保研的人数挺多,自己的情况可能不甚理想。但听说了扩招的消息之后,王宏生感觉有可能会对自己有一定的助力,因为专业里一些老师的研究方向与人工智能有关系。根据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的公告,智能信息处理与通信系统方向隶属于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2017年,大连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成立,而该中心正是依托于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管理与建设。广东的一名传媒与交互设计专业考生刘抒婷,则直接没有对扩招抱太大的期望。在仔细研究了教育部所公布的扩招专业及偏向的地区之外,她觉得自己所报考的学校、专业基本不在扩招之列。刘抒婷说,学院设有交互设计和大数据方向,实验室的设备、座位有限,可能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配套,这也会成为扩招的一个限制因素。对刘抒婷而言,更大的一个希望在于,她所报考的新闻方向,今年少招了3名推免生(保送生),如果运气好的话,学院可能早已安排将这3个名额转移到考研生的头上。对于一些高校而言,越来越多的硕士招生名额在向推免生倾斜,这在知名高校尤其突出。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统计,2020年,北京大学的多个专业只招收推免生,推免比例达到100%,包括理论物理、固体力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南京大学的一些学院推免比例达到了70%以上,包括数学系、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等。以2018年的数据来看,当年硕士研究生报考总人数为238万,最终招生数为76.25万,简单计算报录比约为3.12:1。但76.25万的数字里,还包含了相当比例的推免生,考研生的实际录取难度,或许远高于3.12:1。尽管有一些专业的考生并不一定能够真正享受到扩招红利,但对于正在等待复试的考生而言,扩招的消息至少起到了提振士气的作用。“总体而言,对于我们考研生,扩招肯定是好事,毕竟没有人能确定自己是可以稳定上岸的。”刘抒婷说。高校的挑战对于高校而言,扩招意味着什么?2月26日,在扩招的具体方案尚未落地之前,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执行院长黄成向21世纪报道记者分析,如果扩招均匀分布在所有可以招收研究生的高校,即使今年人数大幅增长,对高校来说应对难度并不大。但如果是结构性调整,即扩招的学生主要倾斜在某些院校某些专业,可能会在短时间造成一些压力,包括师生比大幅改变造成的教育质量问题等。师资力量,无疑是扩招需要首要考虑的问题。根据2月28日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的表述,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财政支撑的情况,以及高校办学条件等因素,精准测算全国现在有44万左右的研究生导师、1.2万个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尤其是近年来新增2000多个硕士点的培养能力和承载能力,科学确定分校招生的规模。扩招将重点倾斜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高校,以及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即并非所有的高校和专业均匀地分担扩招任务,一些学校和专业的压力或许更大。譬如,2019年,我国仅在35所高校布设了首批人工智能专业点。事实上,关于扩招带来的问题,在近几年已经有所显现。江西一所高校的研二学生江竹君,在2018年就曾是赶上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扩招的“幸运儿”。那一年她所报考的新闻与传播专业,初试排名第40,按照以往每年招20个人的惯例,初试排名第40几乎意味着已经出局。但江竹君最终出现在了复试名单上,并最终被录取,她的专业从往年的20人扩大到了60人。学期初刚上课的时候,不少老师都以为走错了班。“以往研究生课堂基本是小班模式,学生和老师之间有很多交流机会,扩招后这种交流机会可能会被压缩,导师要带的学生多了,压力也会增大。”江竹君说。广东一所985高校的研二学生杨升向记者表示,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培养方向不一样,会有不同的导师。这几年专硕招生规模在扩大,导师出现缺口,有的学生不得不找学硕导师,但这样可能会存在“不对口”的问题,不利于专业指导。武汉大学的一名研二学生张迪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学校里面的宿舍不够住了,她被分到了校外的宿舍,因为距离学院太远,只得买了电动车上下学。出于学生安全的考虑,学院也正在建新的宿舍楼。如何解决扩招之后的各种配套,从资金到人才到硬件设施,都将对高校构成挑战,配套政策也正在出台。譬如,近日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鼓励高校统筹各类资金、支持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建设。两三年后的就业问题从更长期的影响来看,今年的扩招也许将产生“蝴蝶效应”,搅动两三年后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周晓南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名考生,跨省、跨校考了中山大学药学院。尽管药学并不在教育部明确披露的扩招专业之列,但因为与大健康相关,或许也将有望分得扩招的“一杯羹”。周晓南的初试成绩分数并不如预期中理想,但好在排名还不错,正处在既担心又觉得自己在复试环节中还是会有一定竞争力的左右摇摆中。但说到扩招的影响时,周晓南的第一反应是“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会有更大的就业压力吧。”在疫情的影响之下,硕士研究生扩招很大程度是为了“分流”今年的一部分大学生求职者。但对他们而言,两三年后,大概率将要再次面临就业问题。因为扩招的缘故,今年的考生们开始关注一个话题:毕业的时候,硕士研究生的学历会不会一定程度贬值?曾受益于扩招的江竹君,因为专业硕士仅有两年的培养时间,2020年的她再一次走到了求职的关口,她说,硕士研究生的学历好像并不算稀缺,反而比较普遍了。事实上,从数据来看,据一项公开统计,将1995年到2018年的研究生招生人数数据加总,大约是771万人,占我国总人口的比例大约仅有0.55%。但动态来看,每年都有大量的硕士毕业生进入到就业市场,一些用人单位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追求高学历的现象,这可能会反过来增加学生的“学历崇拜”。江竹君说,“两三年后,与扩招硕士生同期找工作的本科生,竞争劣势会不会继续扩大?找不到工作的硕士生会不会因此继续选择考博士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的确需要警惕“过度教育”的问题,从就业市场的角度来看,一个岗位应该找到一个能力相匹配的人,如果过度追求高学历,社会的整体效益是较低的。正在全力备考研究生复试的陆一驰则说,提高专业技能,增强自身的不可替代性,是应对学历贬值的最好方式。(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受访学生均为化名)

旷达

江南大学:2020考研同学,你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7月17日已寄出!

经反复核对,江南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今天通过邮政特快专递已寄出。研究生学长学姐加班加点,送出别样祝福,“祝贺!等你~”邮政哥哥姐姐收单寄发安全提示1. 学校将录取通知书及相关材料通过邮政EMS一次性邮寄给新生,不再另行寄送其他材料,也不会授权任何单位寄送和发放任何材料,邮资已由学校统一支付,谨防受骗。2. 学校不以任何形式向新生收取除学杂费之外的费用。通 知因拟录取名单尚在等待上级管理部门审核中,2020级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一旦确定会及时告知,请博士新生耐心等待。欢迎你们,新江南研er~来源: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研招办 江南大学研究生教育

儒墨皆起

想在名校读研,二战考研失败换来的经验,2021考研党注意避坑!

如今考研成了大部分考生的普遍选择,不少考生为了自己能进211或985名校读研不惜选择二战。但是细心的同学发现,有很多二战考生在第二次参加研究生考试之后,考出的成绩反而不如第一次。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呢?那些二战考研失败的同学都经历了什么?犯了这些错误想读研都难!考研成功之后,很多考生会晒出自己被录取的结果着实让人羡慕!也有同学被邀请去分享自己的备考经验,但很少有人关注那些考研失败的人。在小水看来,有的考生二战考研失败换来的宝贵经验,才更值得考生注意,特别是踩过的坑避开之后,考研成功的概率就大了很多!小水今年遇到一个二战的考生,她报考的是江南大学,但是她全力复习一年,考出的成绩还没去年高。她的总分只有351,单科线英语只有48分,连调剂的资格都没有。要知道她去年总分还有360多,还能调剂读研呢!为此她特别难过,从分数下达到如今,一直想不通是为什么。现在一直在家里,也不愿去找工作。而且要是三战,她也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太大的信心了,可能不再去选择。聊了很多,小水才发现她在二战考研的时候过于盲目,犯了下面的错误,这才导致二战的成绩很不理想!01、盲目更换考研院校,没有总结失败经验起初这位考生报考的是上海大学,但是一战的时候考得不好,没有进入上海大学一志愿的复试,所以在二战的时候更换了学校,选择了江南大学。她以为更换了学校之后,考研难度会低不少,但两个学校考研内容侧重点不同,想考出高分也不易。更为严重的是,她在考研失败之后没有吸取教训,考研失败的经验被她忽略掉了。她既没有留意学校的专业复试线,也没有用心花在每门课程上提分。她以为就按照平时考研就行了,殊不知这样复习起来漫无目的,肯定难以考出好成绩!02、没有制作考研计划,复习没有章法和她一样,想必很多考生在考研时没做过复习计划吧?这也是为何那么多同学最终失败的重大原因!一年的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如果没有制定一个合理的考研计划,考生很难在一年内考出一个非常好的成绩来。要知道在当下考研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不少400分的考生尚且不能进入一志愿学校的复试,那些低分的考生更是没有机会了!等到考研前,你可能专业课还没看完,凭什么才能考出让导师都喜欢的高分呢?03、休息和学习紊乱,做的大都是无用功因为是自己在家里备考,这位考生没有那么大的定力,休息和学习比较紊乱,自己想学就学,不想学就去玩。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她都是在做无用功。没有高效率的复习,就算给她两年的时间,这个研究生依旧还是考不上的居多!04、考研没有恒心,半途而废不少考生在前期不够努力,到了考研后期因为压力陡增,觉得自己考不上了,就放弃了学习。但是临考前又重拾起来,这样没有恒心的考试肯定不会有好结果。小水见过不少考生在中途放弃的,也有在考试中放弃的,不一而足,那又如何成功呢?所以这位考生真该自己想想,到底问题出在理哪里。如果2021年的考生在备考的时候能够注意以上问题,注意避坑,即使你报考的是211或985名校,小水相信,你肯定能进入一志愿学校的复试的。要知道机会只会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若你还是犯了这些错误,读研将会成为奢望!你如果二战失败,不能调剂读研,你会选择三战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普通二本考生,考研调剂到211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值得去吗?

雏菊

首次招生!230个新增硕士点!

注意!今年起有23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新增!研考菌还给大家整理了一批第一年招生的院校信息!招生简章都公布了!快来捡漏!教育部认证!2020年各高校新增230个硕士学位点!在教育部公布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19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中,明确列出了2020年要被撤销的研究生专业和新增的研究生专业。新增的硕士学位点,各院校专业加起来有230个!这些专业都是第一年招生,报考人数相对较少,只要初试过线就很可能上岸了!(1)考名校捡漏——选择第一年招生院校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中科院、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兰州大学的部分新增专业。优点:这类学校第一年招生,知道的人少,报考的人也少,还有可能招不够。新增的考研的题也不会很难,基础题为主,参考全国考试大纲,一般不会出太多拓展的内容。但小编也在这里说明一下,“好考”是相对的,相比高校其他已存续或招生好几年的专业,难度较小哦~特别注意:报考这些学校先去目标学校招生办确认下信息,是否今年会有招生计划,保证万无一失。最终是否可以报考要以招生简章为准。(2)过线就能上——推荐B区新增B区这些省份的学校可以重点关注下,新增的专业,过线就有书读。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安徽省甘肃省这些院校专业第一年招生!1、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划重点:7月7日,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对外公布了《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其中有两个2020年新招生专业——翻译硕士(笔译)、教育硕士(学科英语)。一般来说,新专业报考的人数不会非常多,想报考的小伙伴可以去官网了解详情。 2、浙江工商大学萨塞克斯人工智能学院划重点:浙江工商大学和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共建的人工智能学院,于今年的6月5日刚刚揭牌。研究生学制1.5年,培养地点在浙江工商大学。值得注意的是,该学院硕士研究生采取自主招生模式,无需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只需线上申请。学院将对申请人所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评估并决定是否录取。目前2020年第二批硕士研究生正在报名中,招生专业为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和人工智能与自适应系统,报名截止到8月7日。被录取的2020年硕士研究生将于2020年9月入学。3、江南大学划重点:江南大学于7月21日发布《2021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含考试科目)拟调整方案》,报考该院校的小伙伴都看看吧!原文网址:https://yz.jiangnan.e.cn/info/1012/2771.htm4、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划重点: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于7月21日发布《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的预通知,还公布了初试参考书目,小伙伴们快去看看吧!原文网址:http://www.wust.e.cn/wfyjj/2020/0721/c1658a219063/page.htm5、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划重点:天津大学7月2日发布了《2021年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科目调整说明》,847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基础变更为847专业英语。6、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划重点: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已于上月底发布了2021年会计硕士(MPAcc)招生简章。7、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划重点: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7月3日发出公告,对应用经济学(专业代码:020200)和工商管理(专业代码:120200)学科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业务课科目做出了调整。8、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划重点: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业务课科目均有所调整。9、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研究划重点: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7月3日发布了《生态文明研究院2021年硕士生招生简章》。10、陕西理工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划重点:陕西理工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已发布《2021年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研考菌提醒:这些专业第一年招生,对2021考生来说有利有弊,慎重考虑后做决定。优点:第一年招生就代表了试题难度会下降,而且目标院系一般会出考试样题,第一年招生,命题人对试题的难易程度把握的不是很好,由此可见,难度并非很大,如果以下的专业有你感兴趣的专业,一定要认真、仔细、细心的留意目标院系官网。缺点:第一年招生录取量不会很多,但报考人数不一定少。很多同学都怀有“第一年招生,报考的人会很少吧”的想法,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报考人数还是蛮多的。

神思

通过就业数据帮你选大学—江南大学篇

中国大学的改名潮中,有的改的就非常成功,比如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和长沙铁道学院合并后称为中南大学,但也有改名不成功的,经常被追着问,你可不能坑我家孩子啊!这个分走不了太好的,也不能让他去上民办大学啊!我曾经推荐过长安大学,也包括今天介绍的江南大学,的确改的名字有点尴尬。还是因为距离学校远,学校再宣传的也少,自然会引发很多误会。那我们今天介绍的江南大学是个什么情况呢?学校实力如何呢?学校就业咋样呢?我们分别来介绍下。江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源起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发展时期;1958年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整建制东迁无锡,建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1998年,无锡轻工大学由隶属中国轻工总会划转直属教育部。2001年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2003年东华大学无锡校区并入江南大学。2017年9月,江南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现在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和二级重点学科5个。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现有在校本科生20403人、博硕士研究生8686人、留学生1276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影响不断提升。在教育部组织的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位列A+档,“设计学”位列A-档;在ESI全球影响评价排行榜上,学校农业科学、工程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材料科学等5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其中农业科学跻身前0.5‰,学校位居ESI综合排行中国大陆第54名。江南大学2017届毕业生总数为6704人,总体年终就业率为97.94%。其中本科生为4928人,就业率为97.87%;研究生1776人,就业率为98.14%。从性别上看,男生比女生少,男生为2904人,女生为3800人。作为一所在江苏省的教育部高校,学校的生源是全国性的?还是江苏省为主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数据吧!可以看出来,江苏省虽然招的很多,但比例才20%多一点,真心不算过分,华东五省一市总共占到50%左右,这个数据已经不错啦!江南大学的升学比例不高于30%,有1472人选择出国或升学,其中国内升学的有1122人,出国的有350人,整体的深造率是略低于普通211工程的升学率的。该校国内深造除本校外,有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名校。出国选择世界排名前100的学校的学生也占相当比例。江南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是以就业为主(67.27%),其中基层就业比例超过55%,升学为辅(28.87%)。研究生则是完全就业为主(93.3%),其中基层就业比例为63.57%。就业单位性质:本科生的就业企业是以民营企业为主(66.94%),三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各占10%左右。而硕士生就业也是以民营企业为主(48.29%),机关事业单位(20.31%)和三资企业。就业行业:江南大学本科生的就业行业是以制造业为主(30.68%),信息行业(16.09%)。研究生也是制造业为主(31.85%)为主,信息行业(22.06%),教育行业(15.61%)。就业区域: 江南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主要是面向江苏省就业为主,占比高达47.22%,在江苏,上海,浙江,广东和山东就业的毕业生高达80%;而研究生在江苏省就业的将近50%,在江苏,上海,浙江,广东和山东就业的毕业生高达84.43%;而江苏省内就业则是以无锡为主,在无锡就业的占江苏省内就业的50%左右。月收入:根据统计数据,本科生的平均月收入5222元,硕士生的平均收入为7580元,博士生的平均月收入为10107元。我们还是看看这所学校的哪些专业的就业率比较一般吧!这样让我们在高考报考或考研时做到心中有数吧!本科生:护理学(80.39%),法学(88.07%),10个专业的就业率在100%研究生:环境工程(25%),制药工程与技术(66.67%),中国语言文学(74.07%),农村与区域发展硕士(75%),神经生物学(75%),马克思主义理论(75%),食品科学(77.78%),英语语言文学(78.79%),分析化学(80%),艺术设计(80%),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与理论(83.33%),光学工程硕士(83.33%),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85.71%),微生物学(86.67%),环境科学与工程(88.24%),食品科学与工程(88.52%),制糖工程(88.89%),纺织科学与工程(88.89%),市场经济法学(88.89%),药理学(88.89%)应该说,总体来说江南大学的本科生就业只能算一般,研究生的就业就是市场上冷门的专业就业率较低,包括学校的强势学科比如食品科学的就业率也不咋样,看来来这所学校读研还要看社会上专业的热度啊!否则就是白忙活啦!如果分数不是太高,走不了太好的211工程高校,这个可以做个选择吧!对于江南大学的学生就业,你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绝待

定了!江南大学2020考研复试分数线公布!

今天,江南大学发布了该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具体如下: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及《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将江南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如下:江南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说明:我校拟采用网络远程方式进行复试,复试办法、复试细则及具体安排等将依据教育部相关政策进行制定,届时将通过我校研究生招生网及时对外发布。请符合我校复试基本要求的考生密切关注,认真备考,耐心等待后续通知。江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2020年4月30日来源: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