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复试相关工作问答,考研调剂专业发布!晏子

2020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复试相关工作问答,考研调剂专业发布!

江苏科技大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特色鲜明,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完整教育体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现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类别。工程学、材料科学和化学3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有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5个江苏省重点培育一级学科。现在校普通本科生173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3600余人,本、硕、博全日制学历留学生620余人。学校现有15个国家级、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2个国家级、省部级技术转移机构,11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现就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调剂、复试的相关问题,解答如下(如有冲突以教育部最新通知要求为准):1问:请问江科大哪些专业接收调剂考生?答:我校以下专业有调剂名额(见表1),欢迎广大考生调剂我校。表1 可调剂专业名单2问:请问调剂生源的考生是否享受研究生奖助政策?答:所有调剂生源的全日制非定向考生在校期间均可享受国家助学金、学年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根据江科大校[2019]224号文件《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对于“双一流”高校(不含分校,含“一流学科”)培养的、通过调剂录取到我校的全日制非定向考生,可在入学后一次性获得一等新生学业奖学金1.2万元/人。3 问:请问如果某学院某专业接收调剂,对申请调剂考生有哪些政策及基本要求?答:我校接收调剂考生基本政策为:①政治思想好,品行端正,身体健康;②符合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的各项规定,且符合教育部调剂政策要求;③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初试成绩达到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A类考生复试分数线;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④满足学院其他调剂要求。我校部分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具体不招收专业名单(见表2);表2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专业名单4问:请问江科大复试分数线是多少?答:我校各专业一志愿复试分数线已公布,考生可浏览我校研究生院官网查看。5问:请问江科大调剂流程是什么?答:5月20日国家调剂系统开通后,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填写调剂志愿。我校将查看调剂信息,择优选取考生,并在系统中对选取的调剂考生发布接收通知,请考生及时点击确认。6问:请问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是否有调剂名额?答:我校2020年“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招生计划20名。其中,全日制10名,非全日制10名。目前有调剂名额,我校可接收报考此专项计划的考生申请调剂至相关专业。“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接收调剂考生的专业如下:表3“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接收调剂考生的专业及缺额7问:请问各学院的调剂电话是多少?参见学校研究生招生办官网8问:请问江科大复试一般安排在什么时间?答:根据当前国内疫情防控情况,为了确保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学性,我校将制定复试方案并报上级部门批准后公布实施,复试时间暂定于5月中旬左右,具体复试安排将在本网站另行通知,请考生们耐心等待,及时注意查看。9问:请问江科大复试形式、复试内容有哪些?答:我校复试原则上采用网络远程复试的方式。复试内容一般为一门专业课考核、外语口语听力及专业综合知识面试。专业课考核内容仍为原专业课笔试科目相关内容,具体科目见招生简章。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和会计(MPAcc)、工程管理(125601)、项目管理(125602)、工业工程与管理(125603)复试时要考核思想政治理论,成绩计入复试成绩。高职高专、本科结业等同等学力考生复试中须加试二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成人教育应届本科生以及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复试时要加试1-2门专业课程,具体加试科目见招生专业目录。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成绩不及格者一般不予录取。10问:请问复试要提供哪些材料?答:复试前,考生在国家招生面试系统内,根据我校要求提供个人简历、大学成绩单、获得奖励等相应材料提供材料。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对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有疑问的,我校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否则不予录取。11问:请问江科大复试参考书目有哪些?答:各专业复试专业课考核科目详见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及考试科目”。12问:请问江科大某专业招生计划及调剂生缺额信息是多少?答:我校各专业招生计划及调剂生缺额信息将另行公布,请考生注意查看我校研究生院官网。各专业调剂生缺额信息在国家调剂系统开通后,考生也可在调剂系统内查询。13问:我是报考某专业的非全日制考生,请问我进入复试的要求和该专业全日制考生是否一样,分数会降低标准吗?答: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政策和标准,各学院全日制与非全日制考生进入复试的分数线相同。14问:我是报考某专业全日制的考生,可以调到该专业非全日制吗?答:我校非全日制专业招收在职定向考生,原报考全日制的考生在符合国家调剂政策的情况下,可以调至非全日制专业。欢迎考生调剂江苏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来源:江苏科技大学 审核 | 毛晖 统筹 | 万旻 来源 | 研究生招生办

其一命也

江科大有一“学霸宿舍”6名男生全部考上研究生

金山网讯 一个宿舍6名男生,全部考上研究生。昨天,江苏科技大学材料学院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C4-311男生宿舍的李江宁、李旺海、周盛、万文鹏、薛磊、林靖宇,开开心心拍了一张大合影,纪念他们的大学生活。这几天,这6名男生陆续接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成功与喜悦的背后,是6人大学4年的坚持与努力,是他们的共同奋斗和互帮互助。以408分的考研成绩被西北工业大学录取的万文鹏,一开始就将目标锁定在西北工业大学。经历过考研,万文鹏觉得,“大学前三年应尽可能提高绩点,争取在大三下学期参加各高校的夏令营活动。在对其他高校的参观中,明确自己的目标,确定自己考研的目的院校。”定下目标,是对自己负责,这也让万文鹏最终以较高的考研成绩被心仪学校录取。李江宁则被宁波大学录取,回顾四年大学生活,他坦言没有那么一帆风顺。对本专业未来较好就业前景的自信,让他一度有些懈怠,以致出现了挂科。辅导员找到李江宁,给李江宁极大鼓励,并帮他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确立目标、找回自信。在辅导员的支持、家人的期望、室友的鼓励下,他与研究生学长学姐交流,考虑到具体考试学科以及时间安排,慎重选择了宁波大学。李旺海最初在选择学校时一波三折,他原本想和室友万文鹏一起报考西北工业大学,但是因为他们都是同一专业的人,一起报考会出现较大的校内竞争情况。一番思考之后,他放弃了西北工业大学,把目标锁定在深圳大学,并如愿被录取。考研最考验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考试前后的那段时间,心情极易波动。薛磊特别有体会:“考研前有段时间比较崩溃,考试后觉得自己考得太差,心情比较低落。”后来,他端正心态,把握自己的进度,不做过多的比较,才将成功紧紧抓在手里,考取了母校江苏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周盛就很会自我疏导,他为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计划不能定得过于紧张,每个星期可以抽点时间出来娱乐,偶尔放松,有助于学习。”当纠结能不能考上的时候,周盛一般会去操场跑两圈,跑累了回寝室,睡觉也就香了,第二天也能精力充沛地去学习。最终,周盛被南京理工大学录取。林靖宇算是宿舍里最自律的一个人了,每天他都会督促大家晚上11点准时关灯睡觉,早上6点半准时起床。在大家的互帮互助下,最后他和薛磊一样,都成功考取了母校的研究生。考研道路总是困难重重,李旺海坦言,他们也经历过疲倦期,天气的炎热无疑加剧了这场心理战。但大家彼此鼓励,耐住寂寞,终于共同成就了彼此的梦想。(王琳古瑾)摄影王琳

唐人街

江科大两“学霸宿舍”9人均考取“双一流”高校研究生

中国江苏网5月24日讯 考取“双一流”高校研究生并不容易,而在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却有两个宿舍的9名男生,日前全部考取“双一流”高校读研,这两个宿舍也被同学们称为学霸宿舍。章新越、周洋洋、仲启强、朱瑞是江科大张家港校区6号139寝室的4个小伙伴,他们分别通过了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国石油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的复试。考研的时光已经成为他们人生中最难忘的日子。周洋洋告诉记者,他大一、大二时学习不及其他室友认真,有时候还会和朱瑞一起打游戏,在学习方面只能说勉强获得奖学金,而章新越和仲启强才是真真正正的学霸。考研时,章新越和仲启强作为自控力超强二人组,一直监督周洋洋和朱瑞,带领他们远离游戏,沉浸到书本中,才最终取得让人满意的成绩。从大一时定下考研意向,到大三暑假了解考研相关信息留校复习,139寝室的4个人每天都是一起去考研教室,一起去食堂,一起打篮球。去年10月,随着考试的临近,4名小伙伴开始调整作息,从9月份9点开始自习,提前到8点,学习的热情与日俱增。在复习方法方面,他们4人想法一致,并不推荐听网课,“静下来看书,并且自己动手操练,才是最重要的。”同在6号楼的123宿舍,沈鹏、吴森、滕彬、王日茗、王远5名同学大学4年来也是同吃、同学、同玩、同进步,目前,沈鹏、滕彬考取了江南大学研究生,王日茗考取了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王远考取了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吴森考取了东华大学研究生。“虽然考研是自己的选择,但如果离开了宿舍的朋友们,我真的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滕彬说,考研的日子里,沉重的复习压力让他渐渐变得不那么自信,他把目标定在了偏门学科,认为这样的选择似乎能让自己有把握一些,“是沈鹏一直在劝我,他结合我平日里的成绩,客观分析我的知识水平,鼓励我放开胆子去拼搏,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们5个同学学业、家庭、性格相似,这让我们这个宿舍小家变得格外团结。”吴森说,原本他的成绩比较落后,但在宿舍的氛围中,与朋友们在一起,感到必须要加把劲,“都说家是心灵的港湾,我的大学四年,宿舍是我成长的根据地。”(肖德龙 刘扬 古瑾)

五无

江科大张家港两学霸宿舍考进“双一流”高校研究生

中国江苏网5月23日镇江讯(肖德龙 刘扬)近日,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两个学霸宿舍的9名小伙伴携手考取了“双一流”高校研究生。他们考研路上共同奋斗,相互鼓励,一路驶向理想的彼岸。“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章新越、周洋洋、仲启强、朱瑞是张家港校区6#139寝室的4个小伙伴,他们分别通过了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国石油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的复试。考研的日子已经成为他们人生中最难忘的日子。周洋洋说:“我大一、大二的时候学习不及其他室友认真,有时候会和朱瑞一起打游戏,在学习方面只能说勉强获得奖学金。章新越和仲启强是真真正正的大学霸。”后来的考研日子中,章新越和仲启强作为自控力超强二人组一直监督周洋洋和朱瑞,带领他们远离游戏,沉浸到书本中。周洋洋也后悔在游戏上花费时间过多,他说,“心有悔恨才会进步”这句话给我感触良多,因为有所遗憾,才会倍加努力。“通向成功的路往往是孤独的,而我很庆幸,这一途,我并不是一个人。”朱瑞回忆,他和周洋洋开始复习时,比别人慢很多。在朱瑞看来,每个人学习能力吸收程度不同,有所差异很正常,把握自己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抓住主要知识点就好。另外,宿舍内部的日常讨论也非常重要,基本每天都会讨论数学问题的不同种解法,专业课问题的理解思路,政治问题的不同看法,也会因为观点不同发生争执,不过由此也互相学习了很多。深入理解需要静下来看书动手操练去年10月,随着考试的临近,139宿舍的4名小伙伴开始调整作息,从9月份9点开始自习,提前到8点,天气渐渐转凉,但他们的热情却日益增长。在复习方法方面,他们4人想法一致,并不推荐听网课,一是不少同学自控力一般,看看视频就可能顺便干点别的事情,导致复习效率底下。二是视频里的名师把东西嚼烂了喂给你,这可能剥夺了你自己思考总结的过程,想做到深入理解并记忆,还得靠静下来看书动手操练。从大一时定下考研意向,到大三暑假了解考研相关信息留校复习,每天一起去考研教室,一起去食堂,一起周末放假,再到一起选择学校,4个人的关系越来越铁。提起平常通过什么方式解压,小伙伴们齐声表示打篮球,既能放松心情,又能锻炼身体。球场上的他们卸下了复习的压力,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同吃、同学、同玩、同进步沈鹏、吴森、滕彬、王日茗、王远5名同学四年来共住6#123宿舍,“我们学业、家庭、性格相似,让我们这个宿舍小家变得格外团结。”吴森说,“正是这样的团结,让我们同吃、同学、同玩、同进步。”四年的朝夕相处,四年的砥砺奋进,让这5名好伙伴共同为他们的成长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沈鹏、滕彬考取江南大学,王日茗考取南京师范大学,王远考取南京邮电大学,吴森考取东华大学。滕彬说:“虽然考研是自己的选择,但如果离开了宿舍的朋友们,真的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考研的日子里,沉重的复习压力让滕彬渐渐变得不那么自信,他把目标定在了偏门学科,他认为这样的选择,似乎能让自己有把握一些。在那段徘徊的时间里,沈鹏的反复劝说让滕彬再次鼓起信心。“沈鹏一直在劝我。他结合我平日里的成绩,客观分析我的知识水平,鼓励我放开胆子去拼搏。”伙伴之间感谢不需要太多的言辞,尽管如此,滕彬仍非常感谢伙伴们的支持。宿舍是成长的根据地吴森说:“考研是一项考验精神和体力的系统性工作。”他说,“或许是心中的不甘落后,也或许是氛围的感染,原本我的成绩比较落后,但在宿舍的氛围中,与朋友们在一起,我感到必须要加把劲。”担任班长的吴森因为在一年级不能合理调配工作和学习,成绩并不如意。一年的时间下来,宿舍里的同学们讨论起学习,讨论起未来,让吴森终于不再迷茫。“都说家是心灵的港湾,我的大学四年,宿舍真的是我成长的根据地。”“我们一起学习,互相讨论,但却保留着每个人的空间。这样的学习和生活才会有效率,才能事半功倍。”王日茗说,“我们的大学没有那些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那么多有趣的故事,但我感觉,与宿舍的四位朋友一起去郊游,一起去图书馆自习,一起去步行街逛街。这样的大学生活让人印象深刻,也让人在回忆中带着愉悦。”“平时空闲的时候打打游戏,虽然很多人都把电脑游戏看做耽误学业的洪水猛兽,但我认为,直到把想玩的玩腻了才能真正抛开。我们宿舍五个人总结起来的学习经验,实际上就是劳逸结合。”王远说,“很幸运能与宿舍的兄弟们共同经历这些,在大家相互理解、相互鼓励的氛围里,复杂的事情就会变得很简单,有了想不开的事,也会变得很好解决。”四年的时间虽然不长,却足以改变人的一生。朋友固然不多,却足够永远铭记。即将毕业了,吴森说,“我们的班主任田会峰老师、我们同宿舍的兄弟们,即将毕业了,愿所有人都能坚持理想,心想事成!”从左至右依次是王远、王日茗、吴森、沈鹏、滕彬从左至右依次是朱瑞、仲启强、周洋洋、章新越

僧叡

秋季学期,江科大1.6万名学生将入驻新校区

金山网讯 市高校园区棋盘上的最后一枚棋子即将落下:今年9月,秋季新学期,江苏科技大学将入驻高校园区,1.6万名学生搬入新校区,搬迁工作6月底启动。这是记者昨天从市高校集团获得的消息。历经8年时间,市高校园区建设“棋行收官”。计划入驻的6所高校中,省交通技师学院、市技师学院、镇江高专、江大京江学院、市委党校等5所院校先后“子落棋盘”,投入使用。体量最大的江科大新校区项目建设步入尾声。项目建设由昔日的阵地大会战变为局部的攻坚战,建设者们正倒排工序,争分夺秒抢进度。“江科大新校区有45个建筑单体,1号地块12栋建筑单体已完工验收。2号地块16栋建筑单体中,材料学院楼正在外粉和室内装修,9栋宿舍楼在外立面本体板施工,东食堂内装扫尾,其余单体基本完工。3号地块17栋建筑单体中,文体中心正在进行内墙粉刷,2栋学生宿舍内装完成大半,其余都已完工并交。”市高校投资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规划部负责人刘芳芳说,所有扫尾工程都有明确的时间节点,挂图作战,责任到人。围绕学校搬迁,高校园区和江科大建立统筹协调机制,点对点对接,精准化推进,分区域分块,完工一部分就交付学校进场。江科大加班加点,进行教学设备、生活设施安装。走进53号学生宿舍楼,记者看到,宿舍带阳台,明亮清爽。四人“标间”,上床下桌,卫生间里装有淋浴。江科大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基建处副处长杨亮告诉记者,学生东食堂和西食堂都在紧张施工中,6月20日左右,新校区具备1000名学生学习生活基本条件。7月初,部分暑期不回家的学生率先乔迁。9月份,大二、大三、大四、研究生共1.6万余人,以及2000多名教职员工入驻新校区。与此同时,高校园区配套工程也在加快推进。正在建设中的长风路,是园区连接丹徒新城的交通“大动脉”。记者现场看到,沥青摊铺机正缓慢向前,压路机来回碾压着刚刚摊铺完成的路面。镇江江大工程建设监理公司项目总监郭鹏说,工地上有300多名建设者并肩作战,交通、绿化、路灯等工程项目同步进行。由于长风路需下穿扬溧高速,施工许可申请报告已上报,待批复后才能动工。9月底有望全线贯通投运。由临时疏导点升级改造成的长香里西街,是高校园区多元化、便捷性的商业补充。经过半年的紧张施工,已“掀起盖头”。与以前相比,内部环境提升了,增设了消防设施、中央空调等,打造出安全、舒适的消费环境,学生足不出园,基本需求无忧。市高校园区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马士良表示,高校园区是培养优质人才的民心工程,是科技产业的引领区,寄托着城市的期盼。园区人将以“加速跑”的状态,进一步推动区域高教资源整合优化,提升品牌集聚效益,为产业强市提供人才支撑。至于市民关心的其他配套项目,园区指挥部正在紧锣密鼓地完善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待条件成熟后会尽快开工建设。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高校园区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杨益斌表示,对园区人来说,推动江科大整体搬迁,完成高校园区全面启用,是承诺,是责任,也是面向未来的信心所在,“我们将瞄准高质量、打好收官战;跑出加速度,画好同心圆。用心用智用力把园区的成果巩固好,把未来的发展谋划好。”(记者 张凤春 王彦冰)

迷魂药

“云识”江科大|把我的大学带回高中母校

文|井升平 刘洁媚编辑|张鹏云线上“云识”江苏科技大学,准备江苏科技大学专属纪念品,切换方言模式……3月30日,江苏科技大学40名全国各地的优秀大学生结束了“相约科大,共赴理想”高中母校行活动,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带领高三学弟学妹全面认识眼中的大学。“同学们好!我叫张鹏鹏,是吴忠回民高级中学2018届毕业生,目前就读于江苏科技大学,今天我重返母校……”2020年春节前夕,来自宁夏的张鹏鹏在寒假期间重返高中母校,与高三学弟学妹面对面,通过宣传视频、PPT等,带领高三学弟学妹全面认识办学特色、优势学科、师资、科研等。“学长,江苏科技大学伙食怎么样?”“学长学长,供文科生选择的专业有哪些啊?”“学姐,江苏科技大学在我们这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原本无比安静的高三教室突然喧闹起来,高三学生纷纷围绕江苏科技大学的饮食、住宿、学习氛围等问题竞相向学长学姐们提问。面对热情的学弟学妹们,江苏科技大学的大学生们现身说法,耐心解答,分享自己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他们贴心地给每位同学准备了钥匙扣等江苏科技大学的专属纪念品,给他们留下属于江苏科技大学的独家记忆。“云识”江苏科技大学,大家别出心裁:来自广东惠州的陈润聪特意学习摆摊的技巧,专门练习了大嗓门,吸引了不少学弟学妹们驻足聆听;河南鹤壁的杨一帆向有经验的学长请教,做足了功课,借助表白墙让大家了解学校;广西北海的吕金洪贴心地为学弟学妹们整理近年来江苏科技大学在广西的录取数据,带着大家分析报考形势;山东潍坊的窦金杰因地制宜,切换方言模式,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杨一帆表示,回高中母校带学弟学妹“云识”江苏科技大学对自己而言是一场考验与挑战,既是锻炼自己、展现自我,也让自己更加了解学校。2017级毕业生时昀特别同学弟学妹分享了自己语数外理化生的学习经验和备考的心态,希望高三学子清晰定位,明确目标,努力备考,取得优异成绩。陈润聪说:“高中毕业半年了,对母校然充满怀念。当得知学校开展高中母校行活动的时候,毫不犹豫报了名。”陈润聪告诉记者,非常高兴同高中学弟学妹分享自己和江苏科技大学的故事。据了解,由于疫情影响,优秀学子母校行活动1月22日全面停止线下活动,全部通过线上“云识”江苏科技大学。学校招生办公室在2019年11月开始筹备 “江苏科技大学优秀学子母校行”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活动宣传招募志愿者,通过组织培训、笔试、面试等环节遴选出来自安徽、湖南等21个省市的40名优秀学子代表学校开展寒假期间的母校行活动。

悬解

江苏科技大学致力打造“留学江科大”品牌

“很幸运在江苏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很喜欢镇江的饮食、文化以及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日前,海外教育学院的留学生阿丽娜第一次参加赛珍珠《大地》典藏版首发式时很受触动,受中华文化影响,她想做一名文化交流的使者,像赛珍珠一样,在乌克兰和中国交往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三年来, 江苏科技大学的留学生教育日益得到社会各界、业内同行、国际友人的普遍认可,毕业生学成归国后均进入当地优秀企业供职或进入中国双一流高校继续攻读学位,就业单位包括华为驻巴新分公司、加纳和巴基斯坦的高校等。江苏科技大学留学生教育培养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到提质增效的转变,生源层次稳步提升、生源结构不断优化、专业教育特色鲜明、课程建设成效显著。坚持特色优势打造“留学江科大”品牌学校“留学江科大”计划要求提出,要重点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稳步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探究来华留学生培养的特有规律,不断完善留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加强全英文课程、全英文专业建设,着力培养知华友华的高素质留学生。截至2019年11月,江苏科技大学在校学历留学生总数达747人,生源国由初期以非洲国家为主,逐步扩大到“一带一路”沿线的30多个国家,生源结构和层次不断优化,在校学历留学本科生、研究生之比为2:1,学历生规模居全省高校前20之列。在留学生培养方面,依托学校学科优势资源,开设了8个全英文本科,20个全英文研究生授课专业,研究方向涵盖了工程、机械、材料、管理等多个门类。坚持精品意识凝练特色精品课程江苏科技大学严格审核任课教师授课资质,保证高职称、高学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从事一线留学生教学与培养。本科留学生培养纳入学校教务系统统一管理,培养方案涵盖了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四大类课程平台,以“品牌专业及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切实加强全英文授课专业的内涵建设。学校精心培育来华留学英文授课精品课程,打造了一批体现专业优势、反映行业特色的精品课程。截至2019年底,学校共有《现代优化理论》等15门课程入选江苏省级全英文授课精品课程和培育课程。坚持质量为先培养知华爱华人才2019年起,江苏科技大学陆续完成了对《江苏科技大学来华留学生学位授予管理办法》、《江苏科技大学外国留学生工作管理规定》等多个留学生管理文件的重新修订,采取了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如新生入学教育、学期主题安全教育会议、班会、月度宿舍安全检查等,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地加大宣传渗透力。组织开展“感知中国”系列活动,使留学生深入了解了中国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帮助留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内涵,建立健全学校外国留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培养知华爱华的高级国际化人才。2019年, 江苏科技大学首次举办中外研究生学术论坛,搭建了平台促进中外学生交流;组织留学生参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讲座、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中外学生欢庆中秋等一系列活动,使留学生深入了解了中国文化;利用寒暑假组织留学生开展“走进中国企业,点赞中国制造”社会实践活动,让来华留学生深刻地认识中国制造,领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美。2016年,江苏科技大学入选“留学江苏目标学校”,2018、2019连续被评为江苏省来华留学教育先进集体,4名留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先后被评为留学生教育先进个人和优秀辅导员。江苏科技大学积极鼓励留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社会活动、校内外文体活动和比赛,广泛开展校外交流和展示,获得一系列奖项与荣誉。留学生参加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道获铜奖一项、全国大学生船舶能源与动力创新大赛获优秀奖一项、国家外专局跨文化交际大赛获三等奖一项、江苏省来华留学生征文大赛一等奖一项。江苏科技大学将以“对接国家战略,服务一流学科,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培养知华爱华友华的国际化人才”为来华留学工作理念,将来华留学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全过程,为早日实现建设国内一流造船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文章来源:海外网)

彻志之勃

江苏科技大学三名退伍学生考上研究生

转眼到了2019年大学毕业季,大学生入伍工作也在有序进行。日前,在江苏科技大学国防学院,已经脱下军装的徐永生、李振伟、佟亮分别被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和江苏科技大学录取为研究生。其中佟亮更是跨过大二直接上大三,两年修完三年学业,还跨专业考研。徐永生:把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做好徐永生2013年9月考入江科大,2014年9月入伍,2016年9月退伍复学。他曾服役于武警河南总队周口市支队,现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前不久考取天津大学研究生。回忆当初参军入伍,徐永生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当兵的梦,一看到学校的征兵宣传我就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徐永生一直用“做好本职工作”这句话提醒自己。在部队,做好本职工作就是锤炼过硬的军事素质和作风。于大学生而言,在校就是要好好学习。去年,徐永生加入考研大军,他和室友们一起泡图书馆,一起备考,终于考上天津大学。李振伟:成长就是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李振伟2014年9月入伍,2016年9月退伍,现为江科大土建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目前考取了重庆大学研究生。两年的部队生涯让李振伟觉得“又苦又累,但有声有色”——拉单杠从不可能变成可能,三公里不断突破极限,除夕灭山火……这一切都成为人生难忘的记忆。进入部队,拉单杠是李振伟的“致命伤”。他每天加练,胳膊没劲就比别人多做俯卧撑,手抓不住单杠就每天练习拉杠,最后在新兵营的考核中,李振伟拉了16个单杠。“成长可能就是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做到自己以前做不到的事。”李振伟说。2015年除夕,营区附近村民燃放烟火,不小心引起山火。营区消防车只能开到半山腰,每个人拿着灭火橡胶拖把跑步上山灭火。山火随风扩散得很快,所有人的脑子里只有一件事:保护国家财产。第二天早上7点,隔离带清理完毕,火势基本得到控制,所有人累瘫在山上。李振伟说,那一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奋不顾身。退伍之后,李振伟不仅拿到了奖学金,还入了党,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屡屡得奖,今年又成功考取研究生。他说:“两年的部队锻炼,磨砺了我的意志,最大的收获就是以前不敢做的现在敢做了,之前做不到的事,现在能做到了。我坚信,只要不断努力坚持下来,就一定能有所收获。”佟亮:部队给了我迎难而上的信心佟亮是2015年9月入伍的,2017年9月退伍,现为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他考取了江苏科技大学环化学院化学工程专业研究生。佟亮从小在部队大院里长大。大一时,佟亮选择到部队锻炼,从走进军营到成为训练标兵:“大家都是一个脑袋两只手,凭什么别人能做到我做不到?”部队的生活真正改变了佟亮。“都说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但就我而言,那两年我都不后悔。两年的部队经历,洗去了我身上的坏毛病,让我在挫折中学会成长,在痛苦中学会了隐忍和坚强。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从部队回到学校后,他跳过大二直接上大三。老师和同学都觉得,佟亮用两年时间学三年的课程很不容易,还要跨专业考研,难度很大,而佟亮却挑战了不可能。(鹿婷 王琳 古瑾)

谍追谍

江科大开展新生转型教育

金山网讯 选茧、煮茧、缫丝、复摇、并丝……认识制丝流程,了解选蚕育种和茧丝绸工艺技术,11月16日,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50余名新生走进南通“中国茧丝绸之乡”海安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新生转型教育,聘任企业导师,拜师学习蚕桑技术,深入了解蚕桑学科。在这家企业的选育资源圃,大学生们参观了小蚕共育室、大蚕饲育室、蚕蛾冷库等。江科大蚕业研究所、生物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国政研究员给同学们讲解了蚕病防治,桑树滴灌系统以及现代蚕业发展情况,大家受益匪浅,对养蚕育种的整个流程及蚕业未来发展趋势有了更深的认识。在鑫缘茧丝绸有限公司,校企双方举行了企业导师聘任暨拜师仪式。张国政介绍说,所院以学生为本,从2014年开始率先实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带领学生走入企业,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创造良好基础,是对农业学科发展,农业实践体系的积极探索。学院本科生的就业率,考研录取率都获得了显著提高。(胡冰心钱平)

大惑易性

江科大新增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中国江苏网3月28日讯 昨天,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下达了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江苏科技大学新增船舶与海洋工程、畜牧学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新增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理论经济学、化学、科学技术史、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近年来,江科大按照“强化主导学科,突出特色学科,拓展应用学科,发展交叉学科,加强基础学科”的思路,全面梳理、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全面规划与整合校内资源,精心做好博、硕士学位授权审核申报工作,形成了主导学科特色鲜明、相关学科支撑配套、结构布局合理的学科体系。至此,江科大现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工程硕士、农业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公共管理5个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类型。 (王琳 袁峰 古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