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8年钾肥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钾肥项目“走出去”势在必行情采

2018年钾肥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钾肥项目“走出去”势在必行

2018年钾肥行业总体运行情况我国国产钾肥原料来源于卤水、固体矿、海水、难溶钾。进口钾肥主要来源于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以色列、德国等。2018年的钾肥国产量为917万吨,进口量为730万吨,出口量为20万吨,供应量为1947万吨,表观消费量为1747万吨。整体看,我国钾肥供给对外依存度较高,2018年钾肥自给率为52.5%;我国可溶性钾资源非常贫乏;故目前而言,50%左右的自给率是一个较为良好的数据,但保持50%左右的自给率,会愈发艰难。2018年钾肥行业主要产品生产情况钾肥主要分为资源型、加工型和钾化工3种类型。其中资源型主要包括氯化钾、资源硫酸钾、硫酸钾镁和钾硅(钙);加工型主要包括硝酸钾、加工型硫酸钾和磷酸二氢钾;钾化工主要包括碳酸钾、氢氧化钾、焦磷酸钾、食品级KCl和氯酸钾。2018年,资源硫酸钾产量为237万吨,加工型硫酸钾产量为190万吨,氢氯化钾产量为68万吨,在钾肥总产量中分别占比25.85%、20.72%以及7.42%;分别排位第一、二、三。境外钾肥项目分析我国可溶性钾资源非常贫乏,主要分布在青海和新疆等偏远地区;以我国2017年钾矿储量和2018年钾肥产量数据计算,开采年限有限,而且钾肥产量近几年已经开始出现拐点,今后几年可能会出现更大的下降,这是我国建立境外钾肥基地的核心依据。境外钾肥项目主要有30个项目,分布在11个国家;如下图所示,目前我国截至2018年,我国钾盐“走出去”已经有20年的历史,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运行经验;未来随着开采资源的进一步匮乏和项目经验的逐渐丰富,可预见到将会有更多钾肥境外项目开建。我国钾肥供需预测(1)我国钾肥供给预测我国钾肥总的供应量约在2000万吨,主要分为国产量、进口量和境外量。第一,预测2019年国产量在900万吨左右;2020—2025年,国产量会因为钾资源的减少而逐步下降,到2025年会下降到600万~700万吨。第二,预测2019年的进口量在800万吨左右;2020—2025年间钾肥进口量会继续保持增长,2025年将达到1000万吨以上。第三,在政策环境比较稳定的国家,2019年会有境外钾盐项目开始建设,因其产品质量优,特别适合氢氧化钾、食品级氯化钾等精细钾化工企业的需要,因此只要有产品产出便会得到快速发展。2019年回哺到国内的氯化钾主要还是老挝,约20万吨。预测2025年后每年有300万吨以上产量回哺到国内。(2)我国钾肥需求预测我国目前唯一缺少的钾肥品种是氯化钾,约50%需要进口。在出口量方面,随着钾肥出口关税的降低,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的机会也会大大增多,出口量,特别是颗粒钾肥和加工型水溶型钾肥的出口量会有一个上升,估计会上升到40万吨。在总市场需求量方面,2019年表观消费量在1800万~1900万吨,会与2018年基本持平或增多。随着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实现,“配方肥”和“有机肥”应用的普及,今后我国钾肥的消费量会趋于稳定或将继续稍有增长。今后5年,表观消费量可能会增长到2000万吨以上。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钾肥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来源: 前瞻网

甘井先竭

2020年中国钾肥产业发展现状与进出口情况分析近年来我国钾肥产量呈波动下降态势

钾肥,全称钾素肥料。以钾为主要养分的肥料,植物体内含钾一般占干物质重的0.2%~4.1%,仅次于氮。钾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参与60种以上酶系统的活化,光合作用,同化产物的运输,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等过程。我国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呈波动下降态势,2020年1-11月为5094.7万吨。2019年我国钾肥施用量较多的地区主要有河南、广西、广东等,Top3地区钾肥施用量达153.7万吨。我国钾肥进口远大于出口金额,主要进口地区有加拿大、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等地。2020年1-11月进口金额为20.42亿美元,出口金额为2.20亿美元。我国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呈波动下降态势,2020年1-11月为5094.7万吨2014-2019年期间我国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呈波动下降态势。2019年我国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为5731.2万吨,同比增长6%。2020年1-11月我国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为5094.7万吨。我国农用钾肥施用折纯量呈逐年下降态势,2019年农用钾肥施用折纯量为561.1万吨2015-2019年期间我国农用钾肥施用折纯量呈逐年下降态势。2019年我国农用钾肥施用折纯量为561.1万吨,同比下降4.9%。2019年我国钾肥施用量较多的地区主要有河南、广西、广东等,Top3地区钾肥施用量达153.7万吨2019年我国钾肥施用量较多的地区主要有河南、广西、广东等。其中河南地区钾肥施用量达55.3万吨,广西钾肥施用量为55.1万吨,广东钾肥施用量为43.3万吨。我国钾肥进口远大于出口金额,2020年1-11月进口金额为20.42亿美元,出口金额为2.20亿美元2014-2020年期间我国钾肥进口远大于出口金额。2019年我国钾肥进口金额为27.30亿美元,同比增长44%;出口金额为2.54亿美元,同比增长279%。2020年1-11月我国钾肥进口金额为20.42亿美元,出口金额为2.20亿美元。2019年我国钾肥主要进口地区有加拿大、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等地2019年我国钾肥主要进口地区有加拿大、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等地,其中加拿大钾肥进口金额为9.82亿美元,俄罗斯联邦进口金额为6.33亿美元,白俄罗斯进口金额为5.54亿美元。(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传神

2020年中国钾肥产业发展现状与进出口情况分析 近年来我国钾肥产量呈波动下降态势

钾肥,全称钾素肥料。以钾为主要养分的肥料,植物体内含钾一般占干物质重的0.2%~4.1%,仅次于氮。钾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参与60种以上酶系统的活化,光合作用,同化产物的运输,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等过程。我国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呈波动下降态势,2020年1-11月为5094.7万吨。2019年我国钾肥施用量较多的地区主要有河南、广西、广东等,Top3地区钾肥施用量达153.7万吨。我国钾肥进口远大于出口金额,主要进口地区有加拿大、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等地。2020年1-11月进口金额为20.42亿美元,出口金额为2.20亿美元。我国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呈波动下降态势,2020年1-11月为5094.7万吨2014-2019年期间我国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呈波动下降态势。2019年我国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为5731.2万吨,同比增长6%。2020年1-11月我国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为5094.7万吨。我国农用钾肥施用折纯量呈逐年下降态势,2019年农用钾肥施用折纯量为561.1万吨2015-2019年期间我国农用钾肥施用折纯量呈逐年下降态势。2019年我国农用钾肥施用折纯量为561.1万吨,同比下降4.9%。2019年我国钾肥施用量较多的地区主要有河南、广西、广东等,Top3地区钾肥施用量达153.7万吨2019年我国钾肥施用量较多的地区主要有河南、广西、广东等。其中河南地区钾肥施用量达55.3万吨,广西钾肥施用量为55.1万吨,广东钾肥施用量为43.3万吨。我国钾肥进口远大于出口金额,2020年1-11月进口金额为20.42亿美元,出口金额为2.20亿美元2014-2020年期间我国钾肥进口远大于出口金额。2019年我国钾肥进口金额为27.30亿美元,同比增长44%;出口金额为2.54亿美元,同比增长279%。2020年1-11月我国钾肥进口金额为20.42亿美元,出口金额为2.20亿美元。2019年我国钾肥主要进口地区有加拿大、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等地2019年我国钾肥主要进口地区有加拿大、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等地,其中加拿大钾肥进口金额为9.82亿美元,俄罗斯联邦进口金额为6.33亿美元,白俄罗斯进口金额为5.54亿美元。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钾肥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

毛毛熊

钾肥需求仍有提升行业发展任重道远!

众所周知,我国国内的钾肥需求难以自给自足,钾肥对于中国来说不仅仅是个肥料产品,更是一个战略物资。记者从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钾肥行业分会获悉,近年来我国钾肥行业取得了不少成就,包括自给能力大幅提升、形成重大生产基地、自主创新能力强、绿色生产体系相对完善等,同时也存在行业发展受限于资源短缺、走出去成效不显着、开发综合利用问题较多等问题。钾肥消费三大预测记者了解到,现阶段,钾肥行业面临的形势呈现出几大特点:一是世界钾资源相对集中,二是世界钾肥市场呈现垄断格局,三是钾肥需求量仍有提升空间。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尚建壮对未来钾肥消费做出了以下三大预测:1消费预测一:根据“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进行预测,需求量达到1900万吨的可能性较小。根据农业部主持的各种农作物主产地“3414田间肥效试验”的结果,钾肥钾盐行业分会大致测算了全国各作物钾肥的最佳钾肥施用量。假设中国大多数作物钾肥施用量达到了理论最佳水平,在这种情况下,钾肥年需求量大约在1900万吨左右达到稳定。但在实际施用过程中,由于使用习惯以及经济性等多种因素制约,很难达到最佳施用量,因此需求量达到1900万吨的可能性比较小。2消费预测二:根据农作物养分需求量预测,我国钾肥需求量应超过1500万吨。2018年,我国主要农作物需钾肥约为2860万吨K2O,其中秸秆含钾量约占总用量的80%,则秸秆含钾约为2300万吨。目前我国秸秆还田比例不到50%,假定养分流失和土壤中难溶钾平衡,秸秆还田钾在土壤中较长时间内能够全部吸收, 则年需钾肥2861-2300×0.5=1711万吨,从以上方面可以说明:一是我国土壤缺钾面积不断扩大;二是我国土壤需施钾肥量基本和3414试验结果基本相符。在“供给侧改革”的环境下,国内农作物种植结构进行调整,用钾作物的种植面积有增有减,钾肥需求量保持稳定。按照未来秸秆还田率分别达到60%,70%计算,则钾肥需求量分别为1481万吨和1251万吨。然而,该计算有以下几个不确定因素:养分流失数量(20%左右)、土壤中难溶钾溶出速度、目前我国秸秆返田比例不足50%,秸秆还田对农作物耕种会产生影响。综合评价,从农作物养分需求量预测我国钾肥需求量应超过1500万吨。3消费预测三:根据主要钾盐消费国施用情况预测,我国钾肥消费量应该在1100~1200万吨。我国钾肥相对于其它钾盐主要消费国施用比例较低,而氮肥则明显高于其它国家。据测算,全球化肥施用比例为1:0.28(N:K2O),而我国为1:0.19,即使静态来看,我国钾盐市场需求仍然有着约50%的增长空间。保守估计2020年我国钾盐施用比例能够达到0.25,则钾盐需求量将达到1134万吨。考虑到农田面积潜力扩大有限和用钾作物总量未有大幅度调整的情况,预测我国钾肥消费量应该在1100~1200万吨。由于农民施肥习惯受价格影响较大,如果钾肥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动,则钾肥的施用量会随之产生大幅变动。行业发展五大任务对于钾肥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尚建壮提出,首先要合理控制国内产能。“钾肥对于农业和国民经济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钾资源不足,每年我国进口大量钾肥弥补国内市场缺口。进口必须保持价格稳定,保持价格稳定就必须有一定规模的自产量作为筹码。我国用5.4%的资源保障20%以上的市场需求,因此钾肥行业应在保护性开发资源的前提下,稳定产能规模才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其次要建设境外生产基地、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最后,要实现盐湖绿色开发。尚建壮说:“积极引导走规模生产的道路,坚持一个盐湖一个开发主体,使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转移,提高其采收率,科学规划采卤和限制废卤排放,稳定青海盐湖股份、国投新疆罗钾、青海藏格钾肥龙头地位,形成盐湖开发利用企业为主体的科研体系;在察尔汗、东、西台乃吉尔和一里坪地区进行综合利用的基础上增加钾盐和提锂等的生产能力;青海的昆特依盐湖、大浪滩盐湖作为综合开发提钾的后备基地。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于生产经营存在困难较多、产能利用率和销售利润率长期过低、难以扭转困境的企业,逐步引导主动退出。”尚建壮告诉记者,推进我国钾肥行业发展有五大重要任务。一是加大资源勘探力度。钾肥资源紧缺是制约我国钾肥产业发展的瓶颈,为此,应从国内、国外两个层面拓展钾资源可获得量。首先要进一步加快国内钾矿资源勘探,努力在境内找到更多的钾盐资源。保留一支精干的从事钾盐矿产研究的地质队伍,继续在全国重点找钾区域开展钾盐找矿工作,努力寻获更多的陆相钾盐,维持钾盐储量的稳定。其次重视深层卤水开发。柴达木盆地西部的茫崖镇东北部大浪滩深层卤水钾矿普查区面积1363.52km2,因受多种客观因素限制,目前仅对梁北凹地40%的范围开展了普查工作。根据已有资料预估,这一普查区1500米以浅氯化钾资源量约3.5亿吨。在力争钾资源国内勘探取得突破的同时兼顾境外找钾,鼓励企业“走出去”。“‘走出去’勘探开采钾盐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钾盐的供应保障系数,而不是为了把我国公司在国外生产的钾盐从遥远的地方直接运回国内。”尚建壮表示,在国际市场环境较好的情况下,国家应从投资、税收、进出口政策上支持企业到国外寻找钾资源进行战略储备,特别是到钾成矿条件较好的世界重点资源区,勘探开发钾资源。二是优化钾肥品种结构。根据我国农作物产品结构和养分需求,重点发展氯化钾、硫酸钾、镁钾肥、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等不同规格要求的肥种,同时开发高效、环保新型钾肥品种。针对我国土壤酸性日趋严重的现状,依托产业优势,开发以钾为主的水溶肥、含多种中微量元素和有机质的全元素专用肥以及开发含钾多元素矿物肥。三是建立钾肥储备机制。四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五要推进难溶性钾资源开发利用进程。政策引导四大建议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钾肥行业分会作为全国性、专业性的行业组织,针对我国钾肥产业发展也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第一是产业政策。分会提出,完善产业政策实行总量控制;钾肥新建、扩建项目列入审批目录。根据钾盐资源储量,对钾矿资源开发实行总量控制,合理规划钾肥生产建设规模,有序开发。对于已开发资源,需充分挖掘矿藏潜力,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资源整合,使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倾斜。围绕提升资源监管水平,建立和完善盐湖资源管理长效体制,探索资源开发利用的约束性机制。鼓励开发难溶性钾矿开发技术,海水提钾技术;经济可行的情况下加快推广盐湖综合利用技术。第二是投资支持政策。从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引导作用,继续安排财政性资金用于钾矿境内勘探、境外投资和勘探;加大海外投资的信贷额度等。简化钾盐境外投资程序,提高审批效率。第三是财政政策。考虑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第四是进口资质。对境外投资企业开放钾盐非国营贸易进口经营权。分会表示,根据我国农业需求和各国合理施肥比例,建议产业部门协调农业部门组织专家团队,通过调查研究,确定我国钾肥合理需求量。加强对境外钾资源勘探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组织一支由地质、矿山、化工、交通、经济和外交等多学科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组成的论证小组,对开发钾资源的可能性和企业提出的勘探开发方案进行认真系统的论证。从国内钾资源来看,继续支持寻找钾资源的地质工作,培养一支精干队伍从事钾资源的调查勘探工作。重点研究油盐共存盆地的古代钾盐成矿远景,坚持落实油(钾)盐兼探的方针,制定有关支持政策和技术措施。同时对少数几个含钾盆地(如思茅、罗布泊和柴达木西部等盆地)进行钾资源普查评价工作。根据我国国情,结合国际惯例,尽快出台鼓励我国有关企业到国外开展风险勘探和开发矿产资源的政策和经济上的扶持办法。建议把境外钾矿勘探纳入国家银行风险投资的优先支持范围。由于钾矿境外开发投资周期长,风险大,对资金实力的要求较高,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或由钾盐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组建合资企业介入钾盐境外投资领域。(文章来源:中国农资传媒)

性觉

聚焦“十四五”钾盐钾肥行业活力如何激发?

9月15日,由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钾肥行业分会主办的“2020年钾盐钾肥行业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论坛围绕:国内外钾盐钾肥形势我国钾盐勘探进展境外钾盐项目前景中微量元素肥效用等方面对钾盐钾肥、中微量元素肥在后疫情时代的发展、“十四五”规划进行了探讨。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肥料质量监测处处长田有国,钾盐钾肥行业分会秘书长陈国福,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贠红卫,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石军,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蓓,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姚莫白,格尔木藏格钾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丽,中农国际钾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冰燕,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成林、张永生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胜男主持。01、整合行业资源,加速转型升级贠红卫在会上提出:“过去的一年,我国钾盐钾肥行业在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明显偏弱,化肥行业整体供大于求,国际钾肥价格回落的背景下,依然保证了全年供应,行业利润明显增长。今年上半年,钾肥市场需求整体较为清淡,产品价格屡探新低,企业利润下降,效益不容乐观。”贠红卫表示,当前我国钾肥行业正处于由产量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既带来挑战,也萌发了新的机遇。因此,钾肥企业更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整合行业资源,加速转型升级,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和改变服务模式,在危机中培育新的机遇、在变局中谋求新的开局。据贠红卫介绍,中国无机盐协会钾盐钾肥分会前期组织了有关人员对钾肥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我国钾矿资源禀赋差,开采成本逐年增加;二是我国钾肥行业竞争力较弱;三是境外钾资源开发回哺国内进展缓慢;四是铁路运输不断削弱钾矿开发效益。对此,分会也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国家加大钾矿资源勘查投入,增加储备量;二是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升资源利用水平与行业竞争力;三是继续实施扶持国产钾肥发展的优惠政策;四是建立境外钾资源开发基金。02、价格触底反弹,需求保持增长放眼市场、盘点资源,钾肥,无疑是涉及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物资,同时也是目前我国对外依存度接近50%的稀缺资源。针对市场管理相关问题,会议邀请田有国就目前我国肥料行业管理新进展作了详细介绍。化肥是国家战略物质,肥料是粮食的粮食。“肥料产业发展和肥料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田有国强调。会上,王蓓作了题为“透过钾肥看世界——2020机遇和挑战”的报告,全面解析了国内外钾肥市场情况。她指出,根据IFA协会的相关数据,2019年全球钾肥总产量4014万吨K2O,消费量3862万吨K2O.2020年预计全球钾肥消费量整体增长200万吨实物量,主要集中在下半年。从供应端来看,2020年上半年,供应端销量数据皆有所增长。其中,Nutrien 652万吨,同比增长15万吨;UKT 610万吨,同比增长70万吨;Mosaic450万吨,同比增长40万吨。价格方面,自2019年5月起,国际钾肥现货市场价格持续、单向、深度下跌近一年。2020年4月底5月初,市场逐渐进入筑底回升的过程。王蓓指出,后期国际市场应关注宏观经济震荡复苏,大宗商品价格回升、粮食安全战略对需求的提振作用、农产品价格触底回升及政治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等方面。据王蓓介绍,上半年国内钾肥供需保持平衡。供应面来看,国产钾整体产量增加20万吨左右。而进口钾方面,到2020年6月底,整体供应量较去年同期略有增长30万吨。另一方面,消费量也有所增加,主要表现在:1-6月进口钾港口提货量468万吨,同比增加54万吨;农用需求略有增加,工用需求减少;曼海姆硫酸钾出口供不应求;工厂、贸易商建仓需求增加,淡季成交量激增。王蓓指出,目前钾肥渠道库存极低,钾肥价格处于低位。“今年国内整体供应将与去年持平,未来我国钾肥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03、加强智能化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聚焦“十四五”,掌握钾肥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钾肥行业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周月在会上对我国钾肥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南进行了阐述。周月指出,“十三五”期间行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产能产量增长,自给能力增强;产业布局更趋合理,产品品种更加丰富;创新能力逐步增强,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综合利用;联合谈判机制,稳定钾肥进口几个方面。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钾矿储量逐年下降,资源保障严重不足;钾肥施用小幅回落,农化服务有待提高;化肥优惠政策取消,企业效益明显下降;受资金技术掣肘,钾盐境外开发缓慢;氯化钾后加工产品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等。对于钾肥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周月提出:应加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合理控制产能产量、实现资源综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以及加强智能化转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障农业需求和国家粮食安全。04、攻深找盲海陆并举,加强国内外钾盐勘探作为我国的稀缺资源,国内外钾盐勘探的进展受到行业广泛关注。会上,刘成林、张永生分别作了“盐湖成钾理论创新、找矿进展与钾盐工业可持续发展”“中国四川海相找钾重要新进展”的报告,详细介绍了罗布泊盐湖和马海盐湖深部卤水、四川盆地杂卤石等找矿新进展,提出攻深找盲、海陆并举,我国盐湖钾盐钾肥工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境外钾盐方面,刘冰燕以“中农国际老挝钾盐项目发展现状与前景”为题,介绍了中农国际老挝钾盐项目的运营情况及未来发展计划:公司前期投资的10万吨钾肥验证项目现已达到近25万吨的生产能力以及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成本水平。目前100万吨/年钾肥改扩建项目已进入工程实施建设阶段,该项目建成后,公司老挝钾肥储备生产基地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此外,会议还邀请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李晓燕博士和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行景昆给大家介绍了中微量元素肥在改良土壤及提高农作物质量等方面的效用。(文章来源:中国农资传媒)(文章来源:生意社)

叔兴

安信研究:专注钾肥 重新起航

来源:金融界网站来源:安信证券■多次业务转型资源整合探索钾肥之路。公司曾涉及冰箱压缩机、油脂加工、国际船务及物流服务等业务,2015年起公司逐步开展资源整合、出售油脂业务,并通过控股中农国际引入钾肥资产。今年起公司决定剥离谷物贸易、船运业务,继续聚焦钾肥,证券简称亦于9月7日变更为“亚钾国际”。随着公司经营重心向钾肥倾斜、老挝钾肥产能逐渐释放,公司综合毛利率改善明显,近两年收入及业绩高速增长。 ■钾肥景气度有望回暖。钾肥行业呈寡头垄断格局,CR8>80%,由于巨头较高程度执行生产纪律,根据市场需求协同减产并关停高成本产能,钾肥行业供需基本平衡。当前钾肥价格处于近五年低位,我们认为,粮食价格的逐步恢复有望对钾肥价格形成正向刺激,并利好肥料需求;另外,原油价格上行有望助推加、俄货币升值,钾肥成本上行驱动价格上涨,钾肥价格有望底部回暖。 ■我国钾肥“走出去”战略现成效。中国是钾肥消费大国,但是由于盐湖过度开采等原因,我国钾肥进口依赖度提升至50%。为解决我国钾资源衰竭的困局,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17年中央1号文件正式提出把农业“走出去”作为国家战略,政府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找钾、采钾。根据中国无机盐协会统计,中资企业在海外投资的钾肥项目共有34个,分布于12个国家。值得注意的是,位于老挝的两家企业项目成功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公司及开元钾肥所在区块的氯化钾储量多达13亿多吨,两家合计年产量达75万吨。 ■公司老挝钾矿优质,盐湖前总工李小松博士助力项目扩产增效。公司拥有老挝甘蒙省他曲县钾镁盐矿东泰矿段采矿权,矿区面积35平方公里,钾盐矿总储量10.02亿吨(折氯化钾1.52亿吨)。老挝钾肥矿床埋藏较加、俄等地更浅,开采成本相对较低;另外,矿区区位优势显著,辐射东南亚及中国,东南亚市场较大(进口量约600万吨)且价格为全球高价区,2021年底中老铁路的开通有望为钾肥反哺国内提供更多便捷。公司2019年钾肥产量24.69万吨,收到产能瓶颈制约,因此,公司计划在10万吨/年钾肥项目稳定运营的基础上,推动100万吨/年钾肥的扩建,该项目有盐湖前总工李小松博士技术加盟,为项目的顺利落地增添了保障。据公告,该项目预计可以实现年均利润总额84,860万元,总投资收益率36.68%,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 ■投资建议: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0年-2022年的净利润分别为0.70、1.82、4.66亿元。 ■风险提示: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油价大幅下跌;天气异常影响种植面积及施肥量。

红苹果

2020年中国化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亟需升级

化肥主要运用于下游农作物种植,施肥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而且也是提高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化肥是农业生产最基础而且也是最重要的物资投入。化肥分类及行业产业链按化肥中含有营养元素的不同,化肥可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和微肥,其中氮、磷、钾肥是农业生产中施用量最高的三种化肥。化肥的上游主要是煤炭、天然气、磷矿、硫磺和钾矿等,上游原料的价格对化肥生产成本具有直接的影响。在化肥价格改革后,行业竞争将更多地体现着价格和市场上。行业下游主要是农业生产,其中农业种植面积、单位面积施肥量对化肥需求量有直接的影响,而生物能源的发展以及食品消费升级是化肥产业发展的重要下游推动力量。全国化肥施用量持续下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化肥施用量线性关系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2016年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平稳上升,2017-2019年出现小幅度下降态势,2019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16亿公顷;全国化肥施用量在2012-2015年随着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平稳上升而出现平稳增长;而后随着粮食播种面积的下降而出现小幅度减少,2019年全国化肥施用量为5403.59万吨。2016年全国化肥施用量为6005.49万吨,比2015年减少17.51万吨,这是自1974年以来全国化肥施用量首次出现负增长;2016-2019年全国化肥施用量连续下降四年。为了保护土地,国家在逐步推行耕地修复、实行休耕轮作,鼓励施用有机肥取代化肥,推广应用各种功能性新型肥料和有机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努力提高化肥利用率,这些措施都导致化肥施用量减少。考虑到农业部规划的化肥零增长目标已提前实现,预计未来化肥施用量总量基本平稳甚至出现小幅下降趋势。中国化肥每公顷施用量偏高,亟需升级我国农作物每公顷化肥施用量达506.11千克,为英国的2.05倍、美国的3.69倍、澳大利亚的9.45倍,远高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化肥施用不合理问题与我国粮食增产压力大、耕地基础地力低、耕地利用强度高、农户生产规模小等相关,也与肥料生产经营脱离农业需求、肥料品种结构不合理、施肥技术落后、肥料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相关。从国外的经验看,欧盟、北美、亚洲、中东部分发达国家的化肥施用量都呈现先快速增长、达到峰值后保持稳中有降或持续下降的趋势,逐步走上了减肥增效、高产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化肥行业转型升级需要提高复合化率,提升用肥效率;进行产品升级,推广作为专用肥、特种肥等更具备针对性且效果更好的新型肥料;加大行业监管力度,加速出清劣质肥,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目前,过量施肥问题正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未来施肥将向平衡施肥、省工省力、机械施肥、滴管设施施肥这四个方向发展。未来粮价下降空间不大,有望筑底回升,新型肥料也将具备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化肥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五逆

2021年中国化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政策促进行业转型提升「组图」

化肥行业是稳定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化肥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相关部门积极制定并不断完善化肥行业政策,从化肥产量、利用率、施用方式、原料结构、产品质量、经营企业的税率、产品进出口税率等方面出台政策调整化肥市场秩序,促进化肥行业健康发展。在经历前期的快速发展之后,目前国内化肥行业已经进入存量整合、转型升级的发展时期。肥料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投入物质,是指任何有机或无机、天然或合成的,施入土壤或喷洒于作物叶片上,为作物提供一种或多种必需营养元素的物质。科学施用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的生长,提高农业生产力。政策调控稳定行业发展2015年开始,国务院发布《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等政策开始控制化肥用量;2019年,我国政府在不断调控化肥行业的税率,积极改善我国化肥企业的运营压力和产能过剩问题;2019-2020年,我国政府进一步调整我国化肥行业主要产品的进口税率,管控化肥进口情况。现阶段,中国化肥行业的政策体系相对完善,农业部、工信部等主管部门积极制定并不断完善化肥行业政策,从化肥产量、利用率、施用方式、原料结构、产品质量、经营企业的税率、产品进出口税率等方面出台政策调整化肥市场秩序,促进化肥行业健康发展。农用化肥消费逐年下降目前氮磷钾三种肥料是我国最主要的农用化肥元素。氮肥是以氮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包括碳酸氢铵、尿素、销铵、氨水、氯化铵、硫酸铵等。磷肥是以磷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包括普通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钾肥是以钾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目前施用不多,主要品种有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等。2010-2019年,我国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呈波动下降趋势。2010-2015年,我国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呈逐年递增。2015年我国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达到6023万吨,较2018年同比增长0.44%。由于2015年我国农业部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推进落实方案》导致2015年之后我国化肥施用量开始下降。2015-2019年,我国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呈逐年递减趋势。2019年我国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为5404万吨,较2018年同比下降4.42%。产销失衡问题依旧明显2010-2019年,我国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呈波动下降趋势。2010-2015年,我国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呈波动上升趋势,2015年我国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为7432.0万吨,达到九年以来的峰值。2015-2019年,受我国“减肥增效”政策的影响,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开始呈波动下降趋势。2020年1-11月我国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为5094.7万吨,较2019年同期同比下降0.9%。从我国农用化肥产销率来看,2010-2017年整体呈现产能过剩的情况,到2018年稍有缓和,2019年行业产销率又回升至104.1%。主要是在政策层面,基于环保要求对化肥使用受限,而行业企业生产产能不断提升,导致国内化肥呈现产大于销的局面。行业进入转型升级阶段相较于国外化肥工业,中国化肥行业起步较晚,行业发展速度较快。自中国开始施用化肥以来,中国化肥行业的发展可分为起步发展时期、高速发展时期和转型升级时期三个阶段。国内化肥行业历经近八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存量整合、转型升级的发展时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也提到“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整体来看,目前中国化肥行业总体政策倾向是化肥使用量负增长,鼓励环保、高效的新型肥料发展。面对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要求,未来中国化肥产业发展趋势呈现以下特点: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化肥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

北京人

磷肥、钾肥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化肥与农产品价格同步波动

磷肥、钾肥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十四五"化肥与农产品价格同步波动化肥与农产品价格同步波动,磷肥、钾肥弹性更大从长周期看,不同化肥产品价格呈现同步波动特征。我们统计了世界银行公布的自1970年以来尿素、磷酸二铵、氯化钾的全球名义价格,并使用美元GDP平减指数调整为实际价格。通过观察长周期价格数据,我们发现三者之间呈现明显的同向波动关系。虽然短期内不同产品价格的走势会由于各自供需格局的独特性出现差异,价格波峰、波谷出现的时间也略有不同,但从价格整体走势看,三个产品价格相关性较强。主要化肥产品实际价格走势(美元/吨)不同化肥的原料成本相对独立,产品价格相关性主要来自需求驱动。不同化肥产品使用不同的生产原料,尿素的原料主要为煤、天然气;磷酸二铵为磷矿石、硫磺、硫酸;氯化钾为含钾卤水矿。通过历史价格数据观察,由于不同原料拥有相对独立的市场,各原料价格走势相关性较弱,不同化肥的生产成本相对独立。因此,我们认为化肥各产品长期价格的相关性并非由成本驱动,而是由共同的需求端变化导致。化肥价格与农产品价格高度相关,存在2-6个月的滞后期。化肥的消费结构中,谷类的化肥用量占比最高,其中玉米使用占比16.2%,小麦使用占比15.3%,大米使用占比13.7%,合计占比近半。我们将世界银行公布的玉米、小麦、大米的全球价格进行标准化、平均化,构建了农产品价格指数。通过观察农产品价格指数与化肥价格的关系我们发现,尿素、磷酸二铵、氯化钾的价格均与农产品价格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82、0.85。但这种相关性的表现通常存在滞后效应,即农产品价格指数的变化先于化肥价格的变化,我们发现尿素、磷酸二铵、氯化钾的价格变动相比农产品价格指数的变动通常分别滞后约3个月、2个月、6个月。2000-2020年尿素价格与农产品价格正相关,存在3个月左右滞后期(单位∶美元吨)2000-2020年磷酸二铵价格与农产品价格正相关,存在2个月左右滞后期(单位∶美元吨)随着农产品价格波动,钾肥、磷肥的价格弹性相对更大。我们测算了不同类型化肥价格相对于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弹性,结果表明以氯化钾为代表的钾肥和以磷酸二铵为代表的磷肥,相对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具备较大的弹性。经过测算,如果农产品价格上涨10%,则氯化钾和磷酸二铵的价格将分别上涨12.6%和11.9%。磷、钾肥供需偏紧,价格上涨存在支撑磷肥∶供给端持续收紧,磷铵价格上涨存支撑国内大面积磷矿及相关产业链受环保影响将日趋显著,行业处于去产能周期。我国磷矿资源主要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从上游磷矿石到下游磷肥、含磷农药的产业链均主要分布于长江经济带覆盖的11个省份内。伴随"清废行动"的开展,长江各干、支流附近的部分化工企业由于污染排放不达标受到关停或整顿处罚,磷化工产业链供给端收缩压力明显。2019年我国磷矿石产能1.07亿吨,同比减少4.6%。环保压力下,磷化工产业链存在整合预期,由此带来的供给端收缩预计将为价格上涨提供重要支撑。2015-2019年国内磷矿石当期余量(万吨)2017-2020年8月国内磷矿石产能、产量(百万吨)及开工率磷矿列入我国战略矿产,供需长期偏紧可期。2016年国家发布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将磷矿列入战略性非金属矿产目录。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6年我国磷矿基础储量32.4亿吨,以2017年1.23亿吨年产量测算,若以此采矿速度我国磷矿可采年数仅为26年。根据USGS统计,全球目前磷矿储量约为670亿吨,其中约500亿吨位于非洲摩洛哥及西撒哈拉,我国储量占比仅不足5%。出于战略资源保护目的,预计未来我国磷矿石开采将受到长期管制,供需格局长期偏紧可期。预计全球磷矿产量稳增,东亚等区域或现供应紧张。目前全球磷矿产量约为2亿吨,产能产量稳中有增。IFA预计2017~2022年全球矿石供应将由2亿吨增长至2.5亿吨,主要新增产能将出现在非洲和西非;受中国环保、磷矿资源整合管理等供应影响,东亚产能稳中有降,2017年约为8500万吨。考虑到磷矿主要在区域内交易,主要形成制品(如磷肥)后才进行全球贸易,预计东亚(以中国为代表)等部分区域将呈现供应紧张局面。磷的总供需收紧,已经降到2011年同期水平。2018年全球磷酸(折合P2Os)产能约为6150万吨,受益于全球以肥料为主的磷需求持续增加,近年来供需格局持续收紧,达到近10年来底部,与2011年的情况类似。未来5年预计全球有10座装置投产(主要在摩洛哥、巴西、埃及等),但短期来看全球供需平衡偏紧。全球供需紧平衡大概率将导致磷铵价格上涨。以磷酸二铵为例,2011 年为供需平衡最紧张的年份(供应余量占总产能比例从2009年的10%下降到 2011年的 3%),全球主要贸易国(沙、美、土等)二铵FOB 价格自底部 300美元/吨上涨到高点650美元/吨。近年全球磷供应也面临紧平衡格局(供应余量占总产能比例自 2016年的8%下降到 2018年的 3%),预计磷铵将开启新一轮的价格上涨景气周期。钾肥∶供需维持紧平衡,看好钾肥涨价预期世界各地区钾肥生产需求不匹配,全球进出口贸易量大。农业大国如中国、印度、巴西对钾肥的消费量较大,2016 年东亚地区和拉美地区氯化钾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56%,本地区钾肥产量难以满足需求,大量钾肥需要进口。而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本国的需求量远小于其产量,生产的钾肥大量用于出口,各地区产需不匹配导致全球钾肥进出口贸易量较大,2016年世界氯化钾出口数量占世界表观消费量的76.85%。世界主要钾盐资源分布我国国内钾肥价格和进口价格依赖于国际市场。钾肥由全球两大联盟垄断销售,分别为北美地区的 Canpotex(由加拿大PotashCorp公司、Agrium公司和美国Mosaic公司共同组建)和东欧地区的 BPC(由俄罗斯 Urakkali公司和白俄罗斯 Belaruskali公司共同组建,2013年解体)。Canpotex联盟和前BPC联盟所涉及的厂商占全球66.8%的钾肥产能,在国际钾肥贸易定价中掌握主动权。国内钾肥生产企业难以与国际寡头厂商抗衡,国内钾肥价格除受国内市场供求影响和政府调控外,主要受到国际钾肥价格的影响。全球钾盐供需保持紧平衡,预计未来供给增量有限。2018 年全球钾盐(折合 KO)产能约为 6200 万吨,全球总供给4940万吨。受益于全球化肥总需求增加,化肥用钾盐需求持续增长,全球钾盐供需平衡不断紧缩。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A)预计 2018-2023年全球钾盐产能将增长 10%左右,增量主要出现在白俄罗斯、加拿大、俄罗斯等地区,我们预计国内供给将保持温和缓增趋势。国内钾肥开工率维持高位,库存处于下行通道。2014 年以来,我国钾肥开工率维持在 80%以上的高位水平,行业景气度维持高位。行业库存方面,2020年以来受供给端收紧影响,行业库存持续下降,国内市场良好的供需格局为钾肥价格上行提供支撑。2010-2019年国内氯化钾行业库存(万吨)2017年12月-2020年10月国内氯化钾产能、产量(万吨)及开工率通过分析长周期数据,我们发现化肥与农产品价格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2020 年受供需结构收紧影响,玉米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有望催化未来农产品供给及化肥需求提升,叠加偏紧的磷肥、钾肥供应格局,看好化肥产品价格上涨弹性。磷肥、钾肥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总论1.1磷肥、钾肥生产项目背景1.2可行性研究结论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第二章项目背景与投资的必要性2.1磷肥、钾肥生产项目提出的背景2.2投资的必要性第三章市场分析3.1项目产品所属行业分析3.2产品的竞争力分析3.3营销策略3.4市场分析结论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4.1建设场址地理位置4.2场址建设条件4.3主要原辅材料供应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5.1项目组成5.2生产技术方案5.3设备方案5.4工程方案第六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6.1总图运输6.2场内外运输6.3公用辅助工程第七章节能7.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7.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7.3节能措施7.4节水措施7.5节约土地第八章环境保护8.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8.2环境和生态现状8.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8.4环境保护措施8.5环境监测与环保机构8.6公众参与8.7环境影响评价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9.1劳动安全卫生9.2消防安全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10.1组织机构10.2人力资源配置10.3项目管理第十一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11.1项目建设管理11.2项目监理11.3项目建设工期及进度安排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2.1投资估算12.2资金筹措12.3投资使用计划12.4投资估算表第十三章工程招标方案13.1总则1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13.3招标内容13.4招标基本情况表关联报告:磷肥、钾肥生产项目申请报告磷肥、钾肥生产项目建议书磷肥、钾肥生产项目商业计划书磷肥、钾肥生产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磷肥、钾肥生产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磷肥、钾肥生产行业市场研究报告磷肥、钾肥生产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磷肥、钾肥生产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磷肥、钾肥生产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磷肥、钾肥生产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第十四章财务评价14.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14.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14.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14.4财务分析14.5不确定性分析14.6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五章项目风险分析15.1风险因素的识别15.2风险评估15.3风险对策研究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16.1结论16.2建议附表:

雨中花

2021年中国化肥行业进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进口严格受限而出口政策宽松

2020年12月发布的《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2021年关税调整方案的通知》提到“对尿素、复合肥、磷酸氢铵3种化肥的配额税率继续实施1%的进口暂定税率”,目前化肥出口税率继续保持0关税,整体来看国内对化肥出口实施较为宽松的鼓励性政策,有助于中国化肥企业开展对外业务、化解化肥尿素产能过剩的问题。全部进出口规模有所下降从进出口金额规模来看,根据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化肥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08.78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38.02亿美元;2020年1-11月,中国化肥产品进出口总额为88.17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33.21亿美元。从进出口数量规模来看,根据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化肥产品进口2773.72万吨(实物量),出口1115.33万吨(实物量);2020年1-11月,中国化肥产品进口2626.29万吨(实物量),出口1003.55万吨(实物量)。整体来看,2020年1-11月份中国化肥进、出口规模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钾肥占据主要进口份额从进口产品结构来看,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01-11月“矿物钾肥及化学钾肥”(税则号:3104)为中国化肥行业的主要进口产品(从进口金额来看),进口额为20.42亿美元,占总进口额的比重为74.8%;位列第二的产品是含氮、磷、钾中两种或三种肥效元素的矿物肥料或化学肥料;其他肥料;制成片及类似形状或每包毛重不超过10千克的本章各项货品(税则号:3105),进口额为6.53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为23.9%。由于国内钾盐资源稀缺,进口钾肥占据主要份额。注:由于统计口径不同,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与海关总署数据存在较小误差。复合肥、氮肥占据主要出口份额从出口产品结构来看,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01-11月“含氮、磷、钾中两种或三种肥效元素的矿物肥料或化学肥料;其他肥料;制成片及类似形状或每包毛重不超过10千克的本章各项货品”(税则号:3105)为中国化肥行业的主要出口产品(从出口金额来看),出口额为30.90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为52.2%;位列第二的产品是“矿物氮肥及化学氮肥”(税则号:3102),出口额为23.2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9.3%。注:由于统计口径不同,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与海关总署数据存在较小误差。出口政策宽松而进口严格限制肥料行业作为重要的支农行业,无疑会受到国际粮价和国家“三农”政策的重大影响。同时由于化肥是涉农产品,政府的相关政策对行业出口的影响也较大。在出口方面,为落实国务院支持加工贸易稳定发展的决定,2020年11月7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关于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公告,将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中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属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以及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199个产品剔除。其中,涉及化肥类货物共30个商品编码,24种化肥恢复为允许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6种含有硝酸铵成分的化肥恢复为允许加工贸易方式出口(仍禁止加工贸易方式进口)。随着政策层面对化肥出口市场管制稍有缓解,我国化肥制造行业出口前景将有所好转。在进口方面,2020年10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化肥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商务部制定了《2021年化肥进口关税配额总量、分配原则及相关程序》,规定了2021年我国化肥进口关税配额总量为1365万吨。其中,尿素330万吨;磷酸二铵690万吨;复合肥345万吨。近几年我国肥料行业进口配额总额均保持在1365万吨,其中磷酸二铵进口配额量最大。整体来看,国内对化肥进口限制严格,对出口实施较为宽松的鼓励性政策,有助于中国化肥企业开展对外业务、化解化肥尿素产能过剩的问题。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化肥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