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牵头成立“病毒诊断研究和推广区域平台”遂不受也

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牵头成立“病毒诊断研究和推广区域平台”

研讨会现场(央广网发)央广网广州11月10日消息(记者郑澍)11月9-10日,第四届流感及其他呼吸道病毒防治论坛暨呼吸道病毒诊疗学习班在广州举行。会上,为进一步解决全国范围内基层的呼吸道病毒诊断难题,做好“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病毒诊断研究和推广区域平台”(以下简称“区域平台”)宣布成立。来自全国各地的27家三甲医院成为首批建设单位,共同推动中国呼吸道病毒大数据的开发与应用,以及适宜病毒诊断技术在基层医院的普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院士致辞(央广网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院士表示:“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病毒检测成为控制疫情发展的重要一环。多年来,全世界范围发生的突发性传染性病事件,毫无例外都是呼吸道系统疾病。今天,由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牵头,成立‘区域平台’,进一步汇聚和培养人才,提升基层呼吸道病毒的实验室诊断能力;搭建呼吸道病毒的监测网络,规范收集和挖掘我国的呼吸道病毒检测大数据,并积极转化用于新诊断技术的开发应用,助力疫情防控和预测。这次的学习班就像是在全国播下一粒粒种子,期待在全国开花结果。”“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病毒诊断研究和推广区域平台”成立,首批建设单位合影(央广网发)据悉,首批建设单位包括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27家来自全国各地的顶级三甲医院,将在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专家组的指导下,形成覆盖全国的呼吸道病毒监测网络,大力推动适宜病毒诊断技术在基层的应用和普及,真正提升基层呼吸道病毒诊断水平。据介绍,“区域平台”还将开展呼吸道病毒大数据库的规范化建设,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大数据资源挖掘和应用。通过收集、整合并分析呼吸道病毒的检测数据,有效监测和评估全国各地呼吸道病毒的组成、地域及季节分布、检出阳性率及动态变化,对其进行预测并给予干预建议。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检验学院院长、金域医学董事长梁耀铭说:“‘区域平台’的成立,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呼吸道病毒的致病机理、启发新的科研思路、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及临床应用,并积极参与到大数据价值挖掘中,全面推动我国呼吸道病毒诊断领域的发展。”【来源:央广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到不了

钟南山助阵!这所“双一流”建重磅研究院

近日,河南大学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瑞思健康产业(河南)有限公司共建郑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签约仪式在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举行。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领军人物钟南山院士,院长何建行;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校长宋纯鹏;郑东新区管委会主任、郑州中原科技城管委会主任牛瑞华,瑞思健康产业(河南)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天龙等出席签约仪式。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长何建行表示,河南是中原文化发源地,是人口大省,河南大学作为“双一流”高校,各项工作都做得很好。郑东新区政府大力支持几方合作建设郑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对河南而言是一件重要的好事。呼吸健康相关的科研发展创新和技术推广应用,符合人民需求,也必定会受到人民欢迎。在各方合作下,希望可以实实在在做好项目内容的落实、落地,使它不断开花结果,在多方共赢中,为国家健康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做出更大奉献,为老百姓的呼吸健康提供更大更好的保障。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表示,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已成为呼吸领域的国内高地,在非典型肺炎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出了巨大贡献。河南大学医学学科创办于1928年,近百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以朱德明、张效房和胡佩兰等为代表的医学大家和医务工作者,为河南乃至全国医学高等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应有贡献。河南大学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瑞思公司共建郑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是推动河南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满足河南人民对优质医疗服务迫切需求的有力举措。希望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在钟南山院士的指导支持下,把郑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建成国内一流的呼吸系统疾病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高地,更好地造福人民。钟南山院士在发言中表示,河南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做得很好,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成效。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在呼吸疾病研究与治疗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希望通过此次合作,围绕河南大学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联合培养人才工作,推出一些实质性举措;将预防和治疗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特色化的健康医疗发展道路。据悉,河南大学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瑞思健康产业(河南)有限公司共建郑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是河南大学推进开放办学、服务河南和国家战略又一重大举措,有利于把学校学科、人才优势和国家医学先进平台相结合,促进河南大学医学更好更快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科的社会服务奉献能力。同时,也必将推动郑州健康事业发展,为河南乃至全国医学高等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来源:河南大学官网

红珊瑚

山东省呼吸病与结核病防治研究中心来桓台调研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冠男 通讯员 于军 王芳 淄博报道近日,山东省呼吸病与结核病防治研究中心综合管理科主任耿红一行,来桓台调研结核病“十三五”规划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及工作规划措施落实情况。在听取了桓台县结核病防治工作情况汇报后,调研组到桓台县结核病防治所,通过实地查看、查阅资料、现场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了人员经费设施、结核病防治工作质量、统计监测、耐多药肺结核工作、学校结核病控制等工作开展情况,重点查看了2018年、2019年中央补助山东省结核病防治项目经费落实和使用情况。调研组对桓台县结核病防治工作服务体系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就下一步结核病防治工作开展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建议。近年来,桓台县坚持以山东省结核病防治“十三五”规划任务目标为导向,认真贯彻落实《遏制结核病行动计划(2019-2022年)》,科学谋划,强化措施,提升能力,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体系,重点抓好患者发现、诊疗、管理,切实提高结核病防治工作水平和质量,成功实施了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被确定为省级结核病控制项目县,承担全国“结防机构加强与综合医院合作提高结核病人发现”试点,获评首批“山东省结核病防治示范县”。

夏娜

重医二院·聚焦名科|第1期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砥砺风雨扬帆起 薪火传承创新路

编者按:自1892年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已走过129年的风雨历程。这129年,是砥砺风雨的创业史,更是薪火相传、不懈追求的奋斗史。回首百年,提高医疗质量、推进学科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是全体重医二院人凝心聚力、全力突破的方向。2021年,上游新闻特别推出“重医二院·聚焦名科”系列专题报道,展示医院各大重点学科风采,向医院130周年华诞献礼![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发展大事记:1983年组建成立肺科1986年呼吸内科及呼吸病学教研室正式成立。1998年建立呼吸内科RICU。2002年评为重庆市重点学科2007年年重庆市“呼吸危重症医学研究中心”2011年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7年评为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17年重医附二院江南院区开业,呼吸内科床位达200张。 从9名医生,25张病床,到40名医生,200张病床;从重庆市重点学科,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再到参与牵头创建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重医附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数届师生孜孜不辍、协力同心,攀登在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建设上,一个又一个高峰。他们始终秉持呼吸疾病守护人的责任与担当,义无反顾,勇当先锋,无论是2003年SARS事件,还是庚子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他们都是守护公众健康的卫士,是与呼吸危重症搏斗的“特种兵”。本期“重医二院·聚焦名科”走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听他们讲述科室初创、传承、发展、创新的过往。从中,我们感受到新中国呼吸学科发展的脚步,更感受到重医附二院呼吸人“呼吸与共,薪火相传”的力量。激情燃烧的创业年代9名医生撑起一个科室1982年,张治教授已从上海华山医院西迁至重庆工作了整整24年,此时的他已是国内知名的呼吸病专家教授。这年9月,他再次收到一纸调令:到重医附二院报到,筹建呼吸内科。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医院大多数还只有大内科和大外科。得益于上海医学院西迁专家团队的强力支持,重医附二院的学科发展迅速,为了更好地发展呼吸科,在时任重医附二院副院长、我国著名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专家王铭岐教授和张治教授的率领下,医院决定将肺科从大内科中分离出来,成立肺科及呼吸病教研室,这当时在国内都算是较早的一批。科室创建异常艰难,没有好的医疗设备,没有研究实验室,甚至还缺医护人员。但就是在如此局限的条件下,经过整整三年的筹备,1986年2月,重医附二院呼吸内科正式成立。开科那日,科室一共9名医生,张治、张和生、薛亚梅、李文娅、付晏林、梅同华、屈谦、蒋幼凡、王导新,25张床位。就这样重医附二院第一代呼吸人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呼吸学科时代。现任科室主任王导新就是当时9名医生中的一位,那时的他正在大内科轮转,轮转半年后得知成立了肺科,于是决定留在肺科,并在同年报考了张治教授的硕士研究生。初创阶段,一切几乎从零开始,但就是这9名医生共同撑起了一个科室的发展。王导新主任回忆说,那时候最难忘的是病人老慢支特别多,他作为年轻的住院医师,一到晚上值夜班时压力就特别大,因为经常要抢救老慢支、心衰、气胸的病人。与此同时,9名医生还需要承担整个呼吸学科的科教研工作,以及医院门、急诊的诊疗工作。“当时我们住院医生每个人都要轮3个月的急诊。80年代初,重医附二院的门诊量是重庆第一,急诊量就更大了,我们当时一晚上坐班可以看两百个病人。”但老师们总是细心指导,手把手带,年轻医生们的临床技术也得以突飞猛进。就是在这9名医生戮力同心的奋斗下,呼吸内科逐渐建立了完整的医、教、研体制。医疗上,建立纤维支气管镜室、肺功能室、呼吸内科的病理细胞学检查室等呼吸内科核心技术,承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哮喘、结核病、肺癌等呼吸内科常规疾病的诊疗;教学上,主要负责重庆医学院医疗二系学生呼吸内科大课教学、见习和实习;科研上,张治和张和生教授根据呼吸疾病多发特点,形成了以结核病、肺癌为重点的诊治方向,同时开展了胸水的酶学临床研究。这对于提高重庆及周边地区呼吸疾病诊疗水平,促进呼吸疾病教学有明显作用,对地区的疾病控制和整体的人才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顺时应势厚积薄发建成重庆最早的呼吸科RICU20世纪90年代,中国医院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科要有特色,人要有专长”,大力培养人才,选拔优秀医生去国内甚至国外学习、进修,吸取先进的诊疗经验成为医院管理者们的共识。1998年,时任呼吸内科主任的梅同华教授,为适应新形势下呼吸内科的发展,带领王导新和护士长等年轻医护人员先后到北医大三院、北京朝阳医院呼吸内科学习和进修呼吸危重症及介入技术,积极引进、吸收和推广新技术和新方法。相继在重庆市率先开展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带动了以纤维支气管镜为中心的微创技术的应用,包括激光、冷冻、球囊扩张、胸膜疾病的微创诊断技术处于重庆市同行学科的先进水平。同年,他们盼望已久的重症病房也终于建成投入使用,使呼吸内科危重症的救治措施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也是重医附二院呼吸内科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迈出的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在半年多的时间里,王导新和护士长先后到北京朝阳医院呼吸内科学习和进修,回来后积极筹建RICU(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从病房的筹建,设备的申报,到医护人员培训……他们查文献,找资料,从头摸索,属于呼吸科的RICU终于建成。这对呼吸衰竭病人的救治完全是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为降低老百姓的呼吸衰竭病死率起了积极的作用。这也是重庆第一批呼吸科有ICU的科室。呼吸危重症救治和介入诊疗技术,就像一架飞机的两个引擎,代表了呼吸学科的发展水平。至此,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的捆绑交融式发展模式在重医附二院落地开花。学科腾飞全面推进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发展到21世纪初期,在医院的大力领导下,呼吸内科医疗取得历史突破,拥有重庆市唯一的呼吸危重支撑中心,医疗工作形成了三个重点方向:慢阻肺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呼吸危重症的救治,耐药结核病的治疗。微创技术进一步开展: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技术进一步成熟;激光、冷冻、球囊扩张、胸膜疾病的微创诊断技术已成常态应用;开展了耐药结核病的介入治疗及CT下置入碘125内粒子治疗肺癌的新技术,肺泡灌洗技术治疗职业病的前期工作准备就绪。此时的呼吸内科已成为享誉重庆市呼吸领域的前列科室,于2011年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这在学科发展史上,无疑是一次重大突破,是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从风雨中走来,在困难中求发展。重医附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医院的大力发展和数届师生的努力下,已成为区域领先、技术力量雄厚、医疗水平高超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中心,人才培训基地和呼吸医学研究中心。同时也是国家首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19年更是成为“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委省共建牵头单位(创建)”。在王导新主任的眼中,经过这数十年的发展,加上2018年重医附二院江南院区投入运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模进一步扩大,如今已经达到40名医生,200张床位,是重庆地区规模最大的呼吸学科,助推了学科更加全面发展:第一,人才队伍更加健全,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人才梯队,目前医生中硕士比例100%,博士比例占80%,博士后5名,多数中青年博士都有国外留学的经历,正高职称有10人,副高职称有10人。第二,亚专业细分,形成了呼吸危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介入、肺结节与肺癌等近十个亚专业组。第三,临床服务的数量及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第四,科技创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无论是国家级的科研项目,还是国家、省部级的奖项,以及高质量的论文产出,相较过去都有所提高。而在特色技术方面,对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的救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超声气管镜诊治纵膈疾病技术走在国内前列,在国内率先创建电刀辅助下纵膈活检术;此外对肺部小结节微创及诊治也在西南地区名列前茅。新时代新征程呼吸传承者们走向世界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现今的“掌舵人”,王导新不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传承和发扬着前辈的精神,更着眼未来,大力培养人才,让年轻的传承者们走出国门,送他们到世界顶尖学府去深造、学习,为学科发展开启新的征程。2018年,李长毅副主任接诊到一位“反复咳嗽、喘累”的患者,增强CT显示:气管前纵隔内巨大占位,考虑恶性淋巴瘤可能?肺癌?考虑到淋巴瘤的诊断对于标本的要求很高,如果以常规EBUS-TBNA的针吸细胞学标本很难做出诊断。李长毅副主任与患者及其家属就操作风险及并发症等情况反复进行沟通,做好知情同意宣教、制定预案,行电刀辅助下经气管纵隔活检钳取活检,先后使用针型电刀切开气管粘膜及纵隔肿块包膜,沿切开通道伸入活检钳,夹活检3次,取出的大块组织标本送病理活检,手术过程顺利,电刀切开部位无明显出血,患者无不适。这次手术则是国内首次独立成功开展的案例。为了学习这项新技术,李长毅副主任曾于2016年、2017-2018年先后前往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肺病医院、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进修学习该项新技术。最后凭多年深厚的呼吸介入功底,在国内率先成功开展,成为中国开展该技术的第一人。如今这项手术已成为重医附二院呼吸科医生的利器,让更多纵膈及肺门旁疾病患者受益,来找李长毅副主任做纵膈疾病和肺部小结节的病人络绎不绝,门诊也排着长队。王导新主任表示,他希望年轻的传承者们能在带回新技术的同时,脚踏实地、兢兢业业,造福一方百姓,为学科的发展注入蓬勃生机。如今,已有数名医生先后从美国耶鲁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英国剑桥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世界顶尖学府学成归来,为科室创新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活力。肩负时代使命以实行守护家国安康实力越强,责任越重。从抗震救灾,到抗击非典、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重医附二院呼吸人一直把家国情怀揣在心里,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重医附二院呼吸人的身影。在呼吸人的主战场——抗击非典、抗击新冠疫情中,他们始终冲锋在最前线。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学科专家、第22党支部书记,王导新主任一直奋战在一线,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7年的H7N9禽流感,以及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都有他带领着白衣战士与病毒作战的身影。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战役打响之时,从大年初一开始,作为重庆市抗疫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王导新主任便马不停蹄地辗转全市12个区县医院,行程超4000公里,会诊救治新冠肺炎患者达300余例。重医附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先后派出21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孝感、重庆市公卫中心、万州三峡中心医院等,与全国白衣战士一起奋战在抗疫最前线。当国内疫情缓解,他们又奔赴海外,援助多国抗疫。在抗疫前线,每一次的救治,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重医附二院呼吸人将他们先进理念和技术带到了抗“疫”前线,为武汉、重庆,也为全国,以及世界新冠疫情防控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如今,对于科室未来的发展,王导新主任也有着极其明确的方向——一是疑难危重症疾病诊治的国家级区域中心,二是呼吸人才培养的基地,三是呼吸医学创新的平台。科室前辈们的光辉历程和艰难创业史,在重医附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发展史上留下的一笔一画都浓墨重彩。所有重医附二院呼吸人都坚信,在不断前行的路上,还有着更令人期待的前景。科室概况》》重医附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室荣誉:呼吸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技术实力及服务质量名列西南地区前茅,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首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临床药品试验基地、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委省共建牵头单位(创建)、重庆市重点学科、重庆市“呼吸危重症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全国委员单位,重庆市首批医学领军人才单位,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呼吸),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专家组组长单位,重庆市护理学会呼吸专委会主委单位,博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综合实力:两院区共床位200张,RICU床位20张,呼吸介入中心500平方米;医生队伍有博士学位达80%,教授10名,副教授10名;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5人;有中共中央授予的“全国劳模和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二级教授1名,重庆市学术带头人1名,重庆英才·名家名师1名,重庆市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名,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4名。领先技术:在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呼吸危重症临床及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肺癌、肺结核、等微创介入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超声气管镜(EBUS)诊治纵膈及肺门疾病极具优势;慢阻肺哮喘等肺康复经验丰富,是重庆市肺小结节与肺癌工作室授予单位。

敦也

早筛查、早诊治!广州首家AI辅助肺结节诊治分中心在白云成立

肺癌是癌症死因之首也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肿瘤几乎全球22%的新发癌症病例27%的癌症死亡病例在中国好消息的是为进一步推动肺癌筛查和早诊早治更好地做好肺癌防治工作广州首家AI辅助肺结节诊治分中心在白云成立了4月17日,“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白云分院”肺结节诊治中心,AI辅助肺结节诊治分中心,以及LCBP肺癌早诊示范中心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白云分院揭牌成立。当天同步举行肺癌防治学术讲座。据了解,如果肺结节是肿瘤,则需尽快治疗。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肺癌患者5年存活率仅为19.7%。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则远远不是这个存活率。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主席、上海呼吸病学研究所所长白春学:“科学、规范的肺部结节筛查方法和统一的判读标准,对早期肺癌诊断和预后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如果肺癌发现时,是原位或者是微浸润癌,十年存活率或者说治愈率达到90%。希望通过在基层建设肺结节诊治中心,并依托中国肺癌防治联盟百千万工程这一平台,名副其实地开展肺结节诊治业务,切实提高肺结节鉴别和肺癌早期诊断水平,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据了解,南方医院白云分院作为南方医院托管的白云区属三级医疗机构,向上联动南方医院,向下协同南方医院白云分院医疗集团成员单位。 医院将联合院本部及分院呼吸科、胸外科、影像科、检验科等多学科力量,组建肺癌MDT团队,开设肺结节MDT诊室。 在中国肺癌联盟专家指导下,共同培养区域肺结节诊治学科带头人,组建人才梯队。 同时,白云分院将联合医疗集团单位开展免费筛查活动,更好地发挥AI辅助早期肺癌诊治的作用,提高区域内肺结节中早期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为辖区内群众带来更多的健康福祉。南方医院白云分院作为广州第一家AI辅助肺结节诊治分中心,致力提高肺结节中早期肺癌的诊治和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AI辅助早期肺癌诊治的作用,并且将防治重点转向社区及基层,筛查高危人群,早诊早治,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图 | 江兴夏 通讯员 | 董穗 黄杨颖编辑 | 陈若兰 编审 | 林梅芳审核 | 刘海裕白云区融媒体中心出品点分享

大圣不作

国内首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共识》正式发布

来源:科技日报记者近日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专家共识研讨会上获悉,国内首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专家共识》)定稿并发布,《专家共识》意在为国内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规范和指导。研讨会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生物治疗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承办。《专家共识》是根据干细胞治疗COVID-19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联合病毒学、免疫学、感染病学、呼吸病学、流行病学、影像学、药理毒理学和干细胞治疗等领域的多方专家建议,集体讨论形成。《专家共识》系统总结了干细胞治疗COVID-19相关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其内容包括MSC治疗COVID-19的科学依据、临床研究进展、MSC治疗COVID-19的建议以及实施要求等,为应用这项技术治疗新冠肺炎提供了科学的指导。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解放军总医院感染病医学部主任王福生介绍:截至目前,国际上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注册有70多项,美国、欧洲等国家Ⅲ期临床试验正在加紧推进;我国也有多个团队开展了临床研究,在世界上处于第一梯队。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技攻关组的领导下,国内多家单位开展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研究”,目前已顺利完成Ⅰ期和Ⅱ期临床试验,验证了这项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专家共识》凝聚了国内专家的集体智慧,有助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同时他也强调,下一步深入开展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大样本临床研究有很大必要性。(记者 崔爽)

陌要爱

首家第三方医检机构扎根西藏,2800多项医检服务送上雪域高原

4月15日,金域医学旗下的“西藏金域”正式启用,这是扎根西藏的首家第三方医检机构。据悉,西藏金域已配备PCR实验室和病理诊断实验室,可提供包括核酸检测在内的2800多项优质医检服务,让300多万西藏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享有。金域医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耀铭表示,金域医学始终秉持民族企业的责任与担当,西藏金域的启用是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健康乡村建设有效衔接的新起点。其实早在2012年,金域医学已有派出第一批人员到西藏,开展医检服务和支持妇女“两癌”筛查、慢病监测等工作。截至目前,金域医学已为西藏100多家医疗机构、近20万群众提供了医检服务,服务范围遍及西藏自治区的6个地级市。连日来,在金域医学助力下,“西藏林芝 市数字化病理诊断中心”和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病毒诊断研究和推广区域平台”相继 在西藏成功落地。1)助力呼吸道病毒精准诊断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大家意识到对呼吸道病毒快速精准诊断的重要性。早在2018年,在钟南山院士的支持下,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病毒诊断研究中心落户金域医学,并于2020年成立了“病毒诊断研究和推广区域平台”,旨在集中全国区域分中心的优势力量,促进全国呼吸道病毒基层诊断能力建设及原始创新、数据共享融通发展。4月14日,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病毒诊断研究和推广区域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在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以下简称“藏医院”)正式启动。藏医院是全国呼吸道病毒监测网络首批建设单位,27家顶级三甲医院之一。“医院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藏药制剂生产为一体的三级甲等藏医医院。”该院院长白玛央珍表示,平台将进一步提高医院呼吸道病毒感染临床诊疗水平,提升呼吸道病毒实验室诊断技术,将起到积极作用。2)支持基层医疗机构病理诊断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除了离不开临床医生,也离不开病理医生。但基层医疗机构病医生十分稀缺,西藏尤甚。为提高病理诊断速度,金域医学结合多年来为广东援藏医疗队提供病理诊断支持的经验,于2020年将远程病理诊断平台引入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展疑难病理会诊、远程冰冻诊断、进修培训、远程教学等工作。经过近一年的试运行,4月13日,金域医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一院和林芝市人民医院联合成立了林芝市数字化病理诊断中心,为林芝6县1区的县级医疗机构提供病理技术支持,共同搭建数字化远程病理诊断网络,同时将病理诊断服务覆盖至全西藏。依托该中心,医生只需将病理切片扫描转化成数字切片,上传至网络诊断平台,金域医学的病理医生团队即可直接线上会诊,及时发出病理诊断报告,解决病理人才短缺、标本运输难、诊断报告时间长等痛点。此外,还能通过该中心专家库资源, 规范化培训当地病理医生和技术员,储备病理人才。记者|薛平世编辑|任君飞责编|张秀丽通讯员|林捷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用新理念新思维新视角,做好新时代老龄工作内地居民赴港将免隔离,这份通关攻略值得收藏→【来源:广东卫生在线】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实知

华米科技智能可穿戴技术助力厦门慢阻肺早期干预项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在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中患病率高达13.6%,总患病人数近1亿。为推动慢阻肺的早诊早治,近日,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呼吸医学中心,联合启动“慢阻肺早期干预及规范化管理项目”,深耕云健康和智能可穿戴技术领域的华米科技(NYSE:ZEPP)作为合作方之一,将为该项目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持。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厦门市副市长张志红、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姚冠华、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副主任郑劲平等出席了启动仪式。慢阻肺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疾病负担的特点,患病周期长、反复急性加重、有多种合并症,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钟南山院士作为当代中国呼吸病学领军人物之一,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就开始从事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相关研究工作。他表示,我国慢阻肺患病率高且基数大,绝大部分患者因缺乏早期诊断及慢病管理,等出现症状后再治疗为时较晚。通过在全民健康中倡导早诊早治,实现慢阻肺的科学防治与规范管理目标,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厦门市副市长张志红称,此次项目意义重大,将进一步提高厦门市慢性呼吸疾病分级诊疗服务水平,为全国慢阻肺防治工作提供有益借鉴。据了解,该项目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将联合厦门市6个行政区的7家三级医院和3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度到重度慢阻肺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项目研究”,预计招募约2000例慢阻肺受试者,开展为期96周的观察性研究。华米科技将为受试者提供智能可穿戴设备和相关技术支持,用于监测随访观察期间受试者的步数、心率、血氧饱和度和睡眠时长等,为研究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华米科技是全球领先的智能可穿戴技术和云健康服务提供商,其智能设备累计出货量超过一亿台,拥有海量运动和健康数据和丰富的大数据分析经验,始终关注科技健康前沿领域的相关研究。早在去年,华米科技已与钟南山院士领衔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东省南山医药创新研究院共同组建了“腕部智能可穿戴联合实验室”,慢阻肺的早期干预和健康管理正是主要研究方向之一。自设立之初,该实验室已针对呼吸系统的流行性疾病预测、预警系统、呼吸系统相关慢病管理、睡眠呼吸综合症(OSAHS)的临床研究和大规模筛查等方向开展联合攻关。未来,实验室还将进一步探索产学研成果的转化,面向老年人、慢性病人群开发基于可穿戴技术的呼吸治疗装置、智能感应识别设备、居家智能健康监护设备等。

反殉而天

多学科专家汇集共话“抗感染” 市立医院主办第八届泰山抗感染高峰论坛

(原标题:多学科专家汇集共话“抗感染” 直面全球性健康难题——青岛市市立医院主办第八届泰山抗感染高峰论坛)4月17日,由青岛市市立医院主办的第八届泰山·抗感染高峰论坛在青举行。泰山抗感染高峰论坛始于2013年,致力于凝聚最权威的抗感染一线专家,传播最前沿的抗感染资讯,已经由一个省级学术论坛成长为影响力辐射全国的大型综合性学术论坛。近年来,临床抗感染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细菌耐药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的重点难题。感染问题越来越成为各个临床科室的关注热点,新冠肺炎疫情更是给临床抗感染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次论坛汇聚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教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瞿介明教授、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军教授、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康焰教授、上海医学会感染与化疗候任委员杨帆教授、国家呼吸专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燕明教授等国内抗感染领域的16名顶级专家,从抗感染的战略对策、质量控制,到感染相关的学科建设等角度直面临床问题,总结抗感染治疗方面的新理论和新经验,交流领域内的科研创新成果,推动抗感染的合理诊治,共商抗感染的发展道路。主会场开幕式由青岛市市立医院副院长、本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刘学东教授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王辰院士致辞。王辰院士是我国呼吸领域泰斗级专家,他指出,感染性疾病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其深入研究和应对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日益紧迫的医学任务,泰山抗感染论坛对推动山东省乃至更广范围内的抗感染深入研究及其临床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希望本次论坛能够进一步规范感染性疾病的防诊控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教授致辞表示,泰山抗感染论坛在全国范围内都有重要影响力,希望本次论坛集中不同学科的专家从感染角度讨论共性问题,对细菌耐药进行深入分析,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上走上世界前沿。市卫生健康委副局级领导干部吕富杰和青岛市市立医院总院长管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作为本次论坛主席,管军介绍了青岛市市立医院近年来在抗感染领域的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支援全国抗疫、打造了疫情救治的样板病房以及医院常态化防控应对中的院感防控实践,希望通过本次平台的搭建,加强交流、探讨与协作,共同提高感染防控水平和抗感染治疗能力。市卫生健康委副局级领导干部吕富杰表示:青岛市非常重视感染防控工作,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感染防控方案,医院感染现患率维持在国内较低水平,青岛市市立医院一直走在全市前列,为全市感染防控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次论坛聚集了国内最权威抗感染专家,传播最前沿抗感染资讯,交流抗感染经验,举办得恰逢其时。本次论坛设1个主会场和呼吸与危重症感染MDT、重症与耐药菌感染MDT、血液与深部真菌感染MDT、神外与肺部感染MDT、微生物诊断技术、抗菌药物及院内感染管理等六个分会场,会议为期一天,专题讲座达33个。六个分论坛下午同步进行,并特别设置讨论点评和会议总结环节,论坛充满了浓厚的研讨氛围。《重症新冠肺炎:VAP(呼吸相关性肺炎)的防控》——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教授《重症感染诊治的几点考虑》——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感染与化疗分会候任主委、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感科兼抗生素研究所临床应用室主任杨帆教授《新冠疫情背景下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发展》——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教授《新冠疫情背景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质控》——国家呼吸专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李燕明教授《肿瘤靶向治疗真菌感染面临的挑战》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黄晓军教授会议采用线上线下联动,现场授课和线上直播互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现场气氛热烈,互动参与人数达2500余人次。专家们从新冠肺炎疫情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学科发展的分析与思考,各学科感染疾病的诊断治疗新进展及新策略、诊疗经验及典型案例分享,相关辅助诊断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抗菌药物的应用与科学化管理以及院内感染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分析到临床应用,为与会者奉上了一场抗感染学习与交流的盛宴,也将进一步促进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和常态化防控。【来源:青岛市市立医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奚自

长沙市呼吸内科质量控制中心落户长沙市第三医院

活动现场。授牌仪式。红网时刻4月16日讯(通讯员 蔡茜)4月15日,长沙市第三医院成功举办长沙市呼吸内科质量控制中心授牌仪式暨学术会议。长沙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刘伟,长沙市第三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昝家宁出席会议,长沙市各市级医院、区属医院呼吸内科专家参加会议。会议由长沙市第三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邓长辉主持。昝家宁介绍了长沙市第三医院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发展情况。昝家宁指出,呼吸内科质量控制中心的成立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医院呼吸内科医疗质量与控制体系,提高呼吸内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昝家宁表示,长沙市第三医院将全力支持长沙市呼吸内科质控中心建设,为推动长沙市呼吸病学的规范化诊治和管理再上新台阶提供有力保障。会上,长沙市第三医院医务科科长李湘波宣读了长沙市卫健委关于长沙市呼吸内科质量控制中心授牌成立的批复文件,宣布长沙市呼吸内科质控中心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以及委员、秘书名单。刘伟对质控中心建设提出三点要求,一要做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形成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呼吸内科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二要进一步提升学科内涵建设,着力加强学术研究,在呼吸内科疾病的预防与诊治上取得更大突破;三是要认真履职、加强指导和督查,实现同质化管理,从根本上解决基层人民群众就医难的问题。刘伟表示,各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成立质控中心的重要意义,大力支持和配合质控中心的各项工作,为全面提升长沙市第三医院呼吸内科医疗质量,建设健康长沙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授牌仪式结束后,质量控制中心举行了学术会议。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罗红教授以《耐碳青霉烯阴性菌感染诊疗策略》为题,陈燕教授以《重视肺癌合并慢阻肺的规范治疗》为题进行了精彩的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