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湖南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14家

湖南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14家

华声在线5月15日讯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胡宇芬 通讯员 彭敬东 罗申)记者今天从省科技厅获悉,该厅日前正式发布了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8年度报告。截至2018年底,正在运行的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356家,比上年底增加了61家。其中,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2家。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我省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报告显示,这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布于我省农林、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制造和资源环境等技术领域,对我省的支柱产业和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其中,先进装备制造技术领域最多,有87家。 报告发布了35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2018年的发展状况,包括布局、人员结构、资产来源与资产拥有、科技成果与转化推广、研发情况、研发条件能力、经济效益情况、开放服务和合作交流等方面内容。报告显示,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2853项科技成果,其中自主创新成果283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175项,其中国家奖8项;申请发明专利4982项,授予发明专利2247项;转化科技成果4711项,其中以技术服务方式转化4375项;对外开放实验室(试验室)596个,开放设备7010台(套),开放生产线302条。

狂屈闻之

新突破!湖南又一研究中心获批备案,教育部将提供专项资金支持!

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动态调整结果的通知》,湘潭大学“南亚研究中心”成功获批备案。“南亚研究中心”以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为主组建,依托学校综合性大学优势与长期以来的丰硕成果积累,重点研究南亚各国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社会保障、教育科技、文化宗教等方面问题。该中心以高起点规划为引领,打造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研究团队,加强决策咨询研究,提升咨政建言水平,目前已成为区域知名、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高端智库。由教育部备案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是对某一国家或者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开展全方位综合研究的部级实体性平台。教育部将主要面向备案的研究中心发布课题,通过课题提供专项资金支持,推进研究中心发展。“南亚研究中心”获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为今后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和南亚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契机,也是湘潭大学在区域国别研究领域高端平台建设方面取得的新的突破。延伸阅读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拥有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有公共管理硕士(MPA)和图书情报硕士(MLIS)两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拥有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政府绩效评估与管理创新研究基地、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产权研究基地,湖南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南省政府绩效评估研究中心,湖南省社科科普基地——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基地等省级研究机构和学科平台。素材来源:湘潭大学

爱心联

湖南的科技创新实力多强,看长沙株洲衡阳岳阳湘潭等国家级研究所

湖南省是我国中部地区快速崛起的一个工业和制造业大省,与此同时湖南省也是我国国家重点科研院所的聚集地。你知道吗?我国有7个国家级的研究所设立在湖南省,他们分布在湖南省各个城市,你知道他们的实力有多强吗?今天小鹏就给大家分享一下。1,湘乡铝厂科研所(湖南湘铝有限责任公司),湘乡市湖南湘铝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湘乡铝厂,始建于1958年,是一家的国有有色化工冶炼大型一档企业。公司主要生产经营氟化盐、电解铝二大系列产品,其中氟化盐年产能10万吨,是国内生产规模最大。公司从瑞士和德国引进的干法氟化铝生产线,,开发并批量生产了氟钛酸钾,氟硼酸钾等20多个氟系列产品。公司产品除供应国内大中型铝厂外,还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最大的氟化盐生产厂家。公司现有在职职工3000多人。这家公司的技术水平在全国氟化盐行业处于领先地位。2,化学工业部湘东化工机械厂研究所,株洲市湖南湘东化工机械有限公司,位于湖南省株洲市攸县,始建于1971年1月,占地面积1100余亩,是由原化工部直属的大型化工机械制造骨干企业——“化学工业部湘东化工机械厂”整体改制而成。企业现有职工600余人,年机械产品生产能力达50000吨。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各类压力容器(、回转设备、炉窑设备、工业汽轮机、污水处理设备、球形贮罐、大型泵类等。为国内外化工、化肥、化纤、炼油、冶金、医药、环保等十几个行业提供过成套装置和配件。公司是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资源市场一级供应单位,为原化工部直属四大化机企业之一。3,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南华大学) 衡阳市1962年,为适应我国第一批铀矿山相继投产的需要,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在南昌组建了中国核工业第六研究所的前身南昌矿业研究所。是我国以铀矿开采为主的多专业综合性科研机构,该所在铀矿山地质、铀矿开采、核辐射防护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2002年10月,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南华大学。南华大学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大学。4,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巴陵石油化工公司研究院,岳阳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是中国石化直属的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综合性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创建于1956年。石科院以石油炼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主,注重油化结合,兼顾相关石油化工技术的研发。石科院下设17个研究部门,拥有一支综合技术优势突出的科研队伍,目前职工总数近100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该院获得过国家发明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5,湘潭钢铁公司钢铁研究所,湘潭市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年,经历60多年艰苦奋斗,湘钢资产总额达到420亿元,营业收入超过600亿元,在岗职工10204人。湘钢是中国南方千万吨级的精品钢材生产基地,具备年产钢1200万吨生产规模,拥有炼焦、烧结、炼铁、炼钢、轧材等全流程的技术装备,主体装备、生产工艺行业领先。产品涵盖宽厚板、线材和棒材三大类400多个品种,是全球产能规模最大的宽厚板生产基地。远销韩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以及欧洲、南美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区。6,湖南有色冶金劳动保护研究所,长沙市湖南有色冶金劳动保护研究院,成立于1968年,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和湖南省内唯一一家专业从事劳动保护事业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咨询与服务的科研机构,现隶属于湖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南有色劳保院现有职工37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90余人,拥有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工业粉尘防治技术创新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近20个科技研发平台。业务涉及有色金属采选及冶炼、黑色金属采选及冶炼、石油化工、化学原料、化学制品、烟草、造纸及纸制品、医药制造等多个领域。7,中国石化销售公司株洲石油储存研究所株洲石油储存研究所,隶属于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这家企业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其前身是中国石化总公司销售公司,成立于1985年,1992年转为石化总公司的直属企业。主要负责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生产企业成品油的的统一收购、统一结算工作,成品油的资源配置、区间调拨、运输协调等工作。下设有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分公司派出机构。株洲石油储存研究所坐落在湖南省的老工业城市株洲市。猜图:这是湖南哪座城市?除了我们调的7个国家级的科研机构之外,你知道湖南还有哪些知名的企业集团吗?也欢迎大家留言补充,欢迎大家关注小鹏财经。

关于湘西地区开发研究课题研究机构遴选结果的公告

湖南省发展改革委于 2021 年 3 月 5 日发布了 《 2021 年湘西地区开发研究课题征集公告》 , 向社会公开征集课题研究机构。经综合打分比选, 现确定以下研究机构为课题承担单位: 1 、武陵山片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先行示范区研究:湖南纬达土地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模式研究:湖南大学。 3 、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研究:中南林业大学。 4 、大湘西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湖南财富智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5 、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兴山县) “ 十四五 ” 发展规划或实施意见:长沙理工大学。 6 、湖南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研究:湖南省国际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 感谢所有申请单位及申请人的踊跃报名和积极参与, 欢迎继续关注和支持全省发展改革工作。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 年 4 月 13 日 【来源: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不主故常

中国中药谷湖南研究院在长成立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月11日讯 (记者 张春祥 通讯员 张志荣)今天上午,“ 中国中药谷湖南研究院”启动仪式在长沙58众创产业园成立。成立该研究院旨在发掘新中药资源,推动中药规范化,为中药企业药材质量制定标准。中南大学化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有才教授、中国中药谷首席科学家、中南大学化学院教授、天然药物团队负责人钟世安等专家出席开幕式。据了解,刚刚结束的湖南省中医药大会提出,要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固根基,注重守正创新、注重疗效特色、注重质量安全、注重开放融合、注重统筹推进,聚焦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中医药产业培育发展、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文化传播弘扬,下功夫、见实效,着力推进全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中国中药谷湖南研究院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成立,同时组建一支高精尖科研团队,为湖南中医药发展贡献力量!”钟世安教授表示,科研团队在现代中药科研、中药材成分研究及标准、现代中药驯化培育、抗癌药领域等方面深耕多年,具有强大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能力。未来一年内,多类别生物大分子抗癌药、多个高效院内制剂将面市,研究成果将低成本且高效解决人们的健康问题。同时,研究院将为湖南中药材种植企业赋能,树立国际认可的中药材标准,提供实际可行的出口便利,让湖南中药材走向世界。[责编:邓玉娇][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彩弹球

中国中药谷湖南研究院在长沙成立

启动仪式现场。活动现场。红网时刻1月12日讯(通讯员 张志荣)1月11日上午,“ 中国中药谷湖南研究院”启动仪式在长沙58众创产业园成立。研究院旨在发掘新中药资源,推动中药规范化,为中药企业药材质量制定标准。中南大学化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有才教授、中国中药谷首席科学家、中南大学化学院教授、天然药物团队负责人钟世安等专家出席开幕式。此前,刚刚结束的湖南省中医药大会提出,要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固根基,注重守正创新、注重疗效特色、注重质量安全、注重开放融合、注重统筹推进,聚焦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中医药产业培育发展、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文化传播弘扬,下工夫、见实效,着力推进全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中国中药谷湖南研究院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成立,同时组建一支高精尖科研团队,为湖南中医药发展贡献力量!”钟世安教授表示,科研团队在现代中药科研、中药材成分研究及标准、现代中药驯化培育、抗癌药领域等方面深耕多年,具有强大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能力。未来一年内,多类别生物大分子抗癌药、多个高效院内制剂将面市,研究成果将有机会低成本、高效解决人们的健康问题。同时,研究院将为湖南中药材种植企业赋能,树立国际认可的中药材标准,提供实际可行的出口便利,让湖南中药材走向世界。

赐周千金

全国首个!湖南对重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揭榜挂帅”

4月9日,湖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揭榜新闻发布会。红网时刻4月9日讯(记者 李慧 摄影 徐士洁)4月9日,湖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揭榜新闻发布会,为2021年度8个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发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可以探索搞揭榜挂帅,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国内部分省市开始探索科技项目揭榜制,目前,省外科技项目揭榜制主要针对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类,在基础研究领域开展揭榜,国内尚没有先例,湖南省是全国首个开展重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揭榜的省份。本次揭榜面向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企业等法人单位,鼓励产、学、研、用组成联合体揭榜。揭榜方要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力量和深厚的学术积累,能够为开展项目研究工作提供良好条件。同时,为了确保项目科研成果在湘落地,揭榜方需确定一家湖南省内的法人单位为项目依托单位,负责项目日常管理、成果承接和转化。依托单位要求能够提供成果转化所需的人员、资金、场地等配套条件。揭榜项目设立行政负责人和首席技术负责人(即首席专家)。本次揭榜择优立项,进行奖榜资助,资助额度每项最高可达到1000万元,具体根据揭榜方申请以及项目研究的实际需要确定。资助经费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分年度拨付,当年拨付40%,中期评估通过后第二年拨付30%,第三年再拨付30%。项目实施成效好且需持续研究的可以滚动支持资助;效果不好的,终止实施并按规定追回相关财政资金。项目实施从2021年7月起,周期一般为3年,必要时可延长至5年。此次发榜的8个项目选题,分为重大民生类和前沿科学类两部分。其中,选题1-4是重大民生类,5-8是前沿科学类。选题1“湖南优势作物重要功能基因解析及分子育种基础研究”,是以我省优势作物水稻、蔬菜、油菜、油茶、茶叶等为主要研究对象,挖掘优异等位基因变异,解析调控作物性状的分子网络,加快优异种质设计与创新。选题2“重金属多介质传输源头阻断与精准修复机理”,是以选矿尾砂、冶炼废渣、污泥等土壤重金属为主要研究对象,阐明典型固废中有毒有价组分富集、转化、分离机制,厘清土壤重金属和水体磷素多介质传输规律与驱动机制,建立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绿色精准修复与治理机制。选题3“重大疾病的分子病因与精准医疗应用基础研究”,是以心血管病、糖尿病、口腔癌等为代表的我省高发重大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阐明发生发展的分子病理学基础,鉴定新生物标志物或靶标,研发新的预防和诊疗技术。选题4“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系统及其衍生灾害多源卫星遥感模型研究”,是以国产遥感数据为主体,突破中小尺度对流初生的智能判识方法和强对流云团发展移动的自动跟踪及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衍生灾害进行遥感监测技术,建立有关模型及原型算法。选题5“智能感知与信息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是面向智能装备和无人系统优势产业升级需求,利用超大规模并行计算平台和算力资源,开展新型智能传感、数据融合、智能认知的理论探索与关键技术研究。选题6“深海矿产资源开发理论方法与核心技术研究”,是面向深海矿产资源“高效、安全、绿色”开发的需求,根据深海矿产资源的赋存状态,研究不同海底矿产资源的开采工艺基础理论,建立深海矿产资源开发系统性的基础研究试验平台。选题7“高端智能制造装备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开展精密/超精密智能制造装备设计与制造方法、制造过程监测方法与稳定安全控制策略、工业互联网的监测诊断和管理方法的理论探索与技术创新研究。选题8“基于电子信息、储能和硬质合金的高性能材料研究”,是面向电子信息、储能和硬质合金复合材料核心技术亟待突破的需求,研究微LED芯片等电子信息材料产业化成套技术、高稳定性储能、氢能器件关键材料和高稳定性催化剂规模化制备关键技术,探明切削刀具等硬质合金材料中界面、晶体生长、应力等协同设计与调控、界面缺陷形成等机理。【来源:红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持枪者

湖南“牵手”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共建研究基地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18日讯(记者 陈舒仪 通讯员 任彬彬)今日,为期2天的第十四届中国科技论坛会议在长沙开幕。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 “研究院”)与湖南省科技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研究基地,共同打造湖南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优秀人才团队。 我省去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8468亿元开幕式上,省政府副秘书长易佳良介绍,2018年全省GDP达3.64万亿元,居全国第8位;取得了超高产杂交稻、超级计算机、超高速列车、中低速磁浮等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建设了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长沙株州衡阳3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战略平台。 截至去年12月底,全省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0684件,专利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十强。2018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468亿元,增长14%,高于GDP增速6.2个百分点。“去年10月,湖南获批建设创新型省份,为加快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注入了强大动能。”易佳良表示。 院厅“牵手”,聚力打造创新“大脑”“当前,我省正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全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亟需高层次、专业化科技智库作为决策支撑。”湖南省科技厅副厅长周建元表示,签署院厅战略合作协议,可充分发挥研究院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资源优势和湖南地方研究特色,合作共建“研究基地”,为我省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据悉,双方聚焦湖南科技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通过课题联合申报、委托、协助等形式,加强合作研究,包括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重大关键问题;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探索和政策机制创新的新思路新方向,深化军民科技融合创新的关键环节和政策措施等。 同时,将共同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访问学者、培训、讲座等形式,帮助提升我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人员政策水平和决策咨询能力,在国际交流活动中相互协助,共同打造湖南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优秀人才团队。此外,还将针对前沿、热点科技发展问题,共同举办专题学术会议、论坛,在科研方面进行资源共享。“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为湖南乃至全国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撑。” 周建元说。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授权:0731-84326133苏女士。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责编:陈舒仪]

恋旅

湖南首个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揭牌

华声在线9月8日讯(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肖畅 通讯员 王成奇)应急管理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应对灾害事故的特殊管理领域,加强应急管理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9月8日,我省首个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湘潭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揭牌。湖南是全国安全生产监管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也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灾害事故,需要有关高校、科研院所提供有力有效支撑。湘潭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是集科研、咨询和培训为一体的跨学科研究机构,将紧密跟踪当前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最新趋势,关注新时代中国应急管理的新形势、新问题与新挑战,以及我省应急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致力于应急管理领域的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为促进湖南乃至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近年来,湘潭大学先后承担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专项课题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1项、省部级研究课题100余项,其中多篇研究报告得到中共中央办公厅、湖南省委办公厅等部门的肯定与采纳。

乖乖女

湖南在全国首次开展重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揭榜挂帅”

中新网长沙4月9日电(向一鹏)湖南省科学技术厅9日揭榜了2021年度8个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据悉,湖南是全国首个开展重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揭榜的省份。本次揭榜面向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企业等法人单位,鼓励产、学、研、用组成联合体揭榜。揭榜方要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力量和深厚的学术积累,能够为开展项目研究工作提供良好条件。同时,为了确保项目科研成果在湘落地,揭榜方需确定一家湖南省内的法人单位为项目依托单位,负责项目日常管理、成果承接和转化。依托单位要求能够提供成果转化所需的人员、资金、场地等配套条件。揭榜项目设立行政负责人和首席技术负责人(即首席专家)。湖南省科技厅副厅长朱皖介绍,本次揭榜择优立项,进行奖榜资助,资助额度每项最高可达到1000万元,具体根据揭榜方申请以及项目研究的实际需要确定。资助经费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分年度拨付,当年拨付40%,中期评估通过后第二年拨付30%,第三年再拨付30%。项目实施成效好且需持续研究的可以滚动支持资助;效果不好的,终止实施并按规定追回相关财政资金。项目实施从2021年7月起,周期一般为3年,必要时可延长至5年。此次发榜的8个项目选题,分为重大民生类和前沿科学类两部分。包括“湖南优势作物重要功能基因解析及分子育种基础研究”“重金属多介质传输源头阻断与精准修复机理”“智能感知与信息处理关键技术研究”“深海矿产资源开发理论方法与核心技术研究”等。朱皖表示,下一步将推动项目尽快实施,为增强湖南原始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支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