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湖南民华研学旅行有限公司被查出非法集资行为乐园篇

湖南民华研学旅行有限公司被查出非法集资行为

株洲日报讯(记者/易蓉) 近日,长沙市天心区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发布了一则警示:经风险排查发现,湖南民华研学旅行有限公司存在“以建设研学旅行基地为名公开对外宣传,并通过办理会员赠送代金券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的行为。据了解,湖南民华研学旅行有限公司总部位于益阳安化,在株洲等地设有分公司,均未取得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批准或者备案,不具备从事任何金融业务的资质。3月28日,市政府处非办通过日报特向市民“喊话”并发布警示:“天上不会掉馅饼”“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市民要提高警惕,若遭遇疑似非法集资情况要及时向当地市政府处非办、公安等相关部门举报。【来源:株洲新闻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湖南民华研学旅行有限公司与益阳益联电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近期,湖南民华研学旅行有限公司(简称:民华研旅)与益阳益联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安化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保障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电力供应为目标,提升潘家溪研学基地电网优化资源配置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共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支撑研学基地建设项目高质量发展。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内容,民华研旅与益联电建将本着“精简程序、便捷高效”的原则,继续加大对电网建设、电力供应的支持力度,加大电力设施保护力度,全力保障支持民华研旅研学基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双方还将进一步加快建立完善长效沟通机制,高效运转各项工作,在研学基地规划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展览展示中心等方面全力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潘家溪研学基地项目如期完工。

夫子顺也

传承红色基因 共创宏伟蓝图——民华研旅高管会议5日在韶山召开

记者 李文豪作为2021湖南民华研学旅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华研旅”)的重要组成活动之一,“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 共创宏伟蓝图 ”2021年民华研旅高管会议4月5日在伟人故里——韶山举行。▲上午9时30分,全体在场人员向毛泽东同志铜像敬献花篮并鞠躬,表达深切缅怀之情。怎样更好地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怎样更好地推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怎样将红色文化更好地融入研学旅行?民华研旅近40名高管与乡村振兴、红色文化专家贺善德团队齐聚一堂,带来了红色文化旅游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思想和新资讯。▲一行来到湖南省首个村级党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不忘本来 方能开辟未来红色是新中国的底色。新中国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承载着红色历史,铭刻着红色记忆,流淌着红色血脉,凝结着红色传统。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当天下午,与会人员观看了《梦回韶山》大型实景演绎情景剧,该剧通过以各大历史事件为背景,选取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画面,通过全息投影、灯光、舞美、造型、大型装置等实景布景,展现伟人革命情与烽火岁月中,中华儿女浴血奋战的英雄壮举。民华研旅总裁夏新民在以《昨天 今天 明天》为主题的演讲中说,“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我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工作人员仔细讲解红色故事,勉励大家寄托追思,砥砺前行。“崇尚红色,还有一层深刻的原因,那就是共产党人为了自己的宗旨目标,牺牲了千千万万的前辈,他们是用抛洒的鲜红热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现实生活。”贺善德表示,“红色的旗帜,红色的称谓,百年历史的沉淀和延续,形成人们崇尚和追随的文化现象,更有寄托人们对先辈的追思、崇敬和继承。所以,这样的红色概念,其意义非凡而深刻。”贺善德说,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有着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在当前世界经济文化融合与冲突并存的时代,深化红色文化挖掘与弘扬,对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反对新自由化、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彰显中国特色、增强价值认同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要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资源活起来,使之成为激发爱国热情、凝聚发展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平台。《从伟人身上汲取信仰的力量》《红色文化产业》《顺时 造势 成事》,一个个红军故事,催人泪下、一段段革命历史,风云激荡、多场激情澎湃的演讲、振奋人心。如何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在演讲中,贺善德说:“让我们怀着时代的责任,让传承走入史实,营造场景,让传承走进文物,重温岁月,让传承走近英雄,感悟峥嵘,让传承走向远方,收获体验。”民华研旅副总经理邓赛波则《夯实自身·智赢2021》为主题,从多个方面阐述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研学旅行的主渠道作用;在弘扬红色文化过程中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注重运用仪式礼仪形式开展红色文化活动;把弘扬红色文化的精神融入公司各项政策制度及福利中。顺应新时代 构建新格局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红色旅游也要顺应新时代,构建新的格局。雄伟集团董事长周阳谈道,现在是新的社会形态、新的经济形态、新的产品形态、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商业模式下,区域经济的特征更加突出,复合经济竞争更加突显,合作经济、分享经济、服务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这对红色旅游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开启新智慧,创建新动能,力求新作为。▲会议现场,贺善德与夏新民针对2021年民华研旅工作进行深入探讨。他进一步谈道,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党史教育基地和研学教育示范基地,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这就是在新时代、新阶段、新理念下立的新的文旅格局。我们的红色旅游无论是传承还是发展,都必须做到“观天下,知大势,懂全局,做自己”。夏新民则说,推进红色旅游与研学旅行融合创新发展就是要培育红色文化惠民之花,为此他表示:民华研旅将创新趟“路子”,携手雄伟集团做实做新协商共建,做民华研旅精品“牌子”,完美打造研学教育“湖南名片”,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矢志将红旅与红培、红色与彩色做到深度融合。

薄荷糖

打造研学旅行“湖南样板”——访民华研旅总裁夏新民

随着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国家教育部门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也越来越重视,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工作也在持续发展,各大研学机构日益崛起,许多传统旅行社也纷纷开启转型新模式。民华研旅潘家溪研学基地鸟瞰图成立于2020年01月15日的湖南民华研学旅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华研旅”),位于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奎溪镇,注册资金2000万元。集团公司重点打造的奎溪镇潘家溪研学基地,作为该企业旗下的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属于安化县人民政府支持的重点建设项目。项目整体计划用地315亩。一、二期工程规划用地161亩,投资达1.26亿元。功能区分涵盖校外教育活动,国防教育、传统囯学教育、红色文化教育、拓展培训、生态观光、科普教育、竞技赛事、休闲娱乐、亲子互动、主题演绎等主要功能。公司以“快乐于行 研学于心”为宗旨,结合旅行、人文、教育、体验、农耕、国防、科技、拓展于一体,融入传统游学“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矢志将学、游、吃、住、乐等生态产业链打造成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那么,如何做好研学?如何让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如何让学校和家长更加相信研学教育?在中小学生的教育中,研学教育究竟起到怎样的作用?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湖南民华研学旅行有限公司总裁夏新民。湖南民华研学旅行有限公司总裁夏新民Q:您为什么选择研学行业?A:研学旅行教育,重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孩子们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未来发展和感受与创造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便是我投身研学行业的初心。为此,不管是从研学理论、社会实践方面、团队的专业性,民华研旅的前景和研学项目都是真实可信,大有可为的。Q:您在研学旅行活动实践的开展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A:最大的困难就是,研学课程一成不变,过于单一,对孩子来说没啥新鲜感,久而久之,学生会对研学失去兴趣。对此,民华研旅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程度、实际需求,不断的开发神秘有趣的课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课程。决不能一直穿着旧鞋走新路。研学旅行的形式可以是丰富多样的,不能仅限于现有的模式。民华研旅只有勇于创新,走研学新路,开发多形式多类别的研学路线,给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更加有教育意义的研学实践活动。结合安化县区位优势,我们为此重点打造奎溪镇潘家溪研学基地,以此满足高、中、低年级、低龄学生进行多功能体验。有目标、有规划、有体系,由近及远,由易入难、循序渐进的开展模式,逐步完成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Q:您觉得研学旅行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A:研学的终极目标是立德树人。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而立德树人是教育之要,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无疑是对教育如何培养人这一本质的新认识。长期的学校室内教育让孩子已经变成了学习的机器,他们缺少了立德明心的过程,不能真正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历史文化和辉煌成就,无法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想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确保学生可以拥有可持续成长与发展的空间,就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既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又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是研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将大自然作为课堂,学生是非常兴奋的,是一次非常棒的体验。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用心感知,通过各项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坚定自我毅力,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与方向。民华研旅,通过研学旅行活动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融合,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成长环境。通过亲子活动增进家长对孩子的了解,拉进学生与家长的关系,提高家庭幸福感。从教育角度而言,民华研旅将研学旅行活动融入思想教育,品德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的个人思想得到升华;同时,通过研学旅行的方式把学习资源整合,让学生不受年龄、区域的限制,更好的学习和了解了民族文化与美丽又神秘的大自然。我们以研学为载体,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结交很多新朋友,扩大人际交往圈,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以学生为纽带把教育辐射到家庭,让家长明白最好的教育,不是让孩子坐在温室里听着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课,而是让孩子走到户外,真听、真看、真感受,在实践中验证真理,这些便是研学旅行实践活动的意义所在。Q:现阶段,您对研学行业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A:名胜景点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深度游览;文理知识是探究学习,而不是“单一输灌”;“三观”教育不是听讲记忆,而是感悟体验;非遗项目要亲自动手,不只是“耳闻目见”;全程要发现和矫正问题,而不是带孩子“玩玩转转”;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交往、做事等人生习惯。在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分别牵头下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都明确指出组织和安排研学旅行的主体是“教育部门和学校”,对象是“中小学生”,目标是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式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性质是“校外教育活动”。显而易见,教育是研学旅行的第一特质。因此,要做好研学旅行,就必须由“懂教育”“爱教育”“会教育”的真正教育人来做,否则,就会使研学变味、变质乃至事与愿违、背道而驰。所以,提升研学品质,最重要的也是最核心就是课程。研学课程是提升研学品质的关键,想要提升研学课程质量,就需要有一个自己的研学专家团队,这个团队的主要工作就是把关研学课程的推出,并帮助基地、研学机构打造和提升研发的课程。Q:对民华研旅后续发展有何想法?如何去引领湖南研学方向?A:谁来引领,我觉得是研学师。研学师培训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最好的研学师就是学校的学科老师或其他直接从事研学带队的人员。只要研学师的理念好,策略对,我们的研学方向就不会偏,我们将逐步研发科学的研学师培训课程体系,建立结构合理的培训专家队伍,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原则,要探索梯级攀升的考评和激励机制。我觉得研学不仅对孩子的终身发展大有裨益,而且做好研学,对于改变当前的教育生态,提升湖南教育质量,乃至展示湖南形象都有重大作用。因此,我们湖南作为一个教育大省、文化大省,必须在研学旅行教育方面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并进而向全国传播和推广湖南经验,宣传展示湖南。民华研旅潘家溪研学基地效果图“研学的本质是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在于思想上的“根心”,树人重在行为上“养习”。希望我们湖南的研学有更多的“懂教育”“爱教育”“会教育”的真正教育人来加入民华研旅,让研学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让研学改善不良教育生态,让研学宣传展示湖南形象,并能让湖南研学经验和模式推向全国”夏新民以教育人的情怀和企业家的担当,满怀信心地说。记者手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教育最根本的规律。对学生而言,研学旅行的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是充满爱的。民华研旅把研学的载体设定为旅行,在旅行途中处处都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行为交互、思维碰撞,伟大的教育正是在这些细节里诞生的。希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个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把研学旅行工作列入工作计划,实时安排。记者 李文豪

如而夫者

行业︱2019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发布

6月8日上午,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发布非遗与旅游融合、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实践、传统工艺振兴三个方面的优秀案例。其中,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下,中国旅游报社发布了“2019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胡雁在发布现场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中央关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党组对非遗保护的各项工作部署,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以“科学保护、提高能力、弘扬价值、发展振兴”为主要任务,大力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不断完善非遗保护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建设工作队伍,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推动非遗传承实践更加活跃,非遗保护日益成为广泛的社会自觉,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我国非遗保护进入了巩固抢救保护成果、增强传承实践活力的新阶段,逐渐形成了新的气象和格局,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广泛代表性和示范借鉴意义的优秀实践案例。中国旅游报社长徐行介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更好地指导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并提供实践支持和决策参考,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中国旅游报主办的“2019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案例征集展示”活动于4月15日启动。经过各省文化和旅游厅(局)主管部门的推荐以及有关单位自荐,本次活动共征集到150多个候选案例。经文化和旅游领域的专家学者评定,最终遴选出十个优秀案例。(陈熠瑶)2019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为:江苏南京:秦淮灯会彰显文旅融合新生态秦淮灯会有“天下第一灯会”和“秦淮灯彩甲天下”之美誉。自举办以来,不断开拓创新,通过灯景融合、文娱同步、招商联动、科技支撑等有效举措,将非遗项目与“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深度结合,成为秦淮旅游的核心支撑和代表作。夫子庙观灯人如潮专家点评:秦淮灯会很好地践行了“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这一文旅融合的原则要求,而且在秦淮灯会这个首批国家级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中,坚持体验式传承、系统性谋划、品牌化发展、全面性融合的发展路子,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已经成为我国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民俗灯会和具有广泛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节庆活动。文旅融合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件久久为功的大工程、系统工程,秦淮灯会的发展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在融合推动过程中,不仅形成了传承和保护的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等组织机构,而且出台了多项规划、制度、办法,为非遗传承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和组织保障;融合政府、企业、非遗传承人、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保障对非遗传承和旅游利用的资金投入,从而实现“大投入、大产出、大效益”的文旅融合新格局;以会带旅,以旅促会,灯会带动非遗挖掘,非遗挖掘带动传承人保护,传承人带来传承产品,产品销售带动传承积极性,传承积极性保障了非遗传习所,传习所优化了景区吸引力,如此等,通过秦淮灯会形成了丰富的、可进化的非遗传承的生态链。秦淮灯会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经验就是品牌化发展、国际化推广。通过统一形象标识体系的设计,与境内外主流媒体密切的传播合作,与时尚、科技元素的有效结合以及走出去交流办展和邀请驻华使馆官员等参与灯会模式,不仅让非遗在国内得到弘扬,也在国际上形成了广泛传播和影响,让中国非遗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非遗。(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 厉新建)江西景德镇:古窑让非遗“活”起来千年窑火,生生不息。承载着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哲学智慧的江西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享誉全球。文旅相融,古窑新生。为传承展现国宝非遗,景德镇古窑恢复传统制瓷作坊与红店,并复建复烧瓷窑,使景德镇古窑景区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成为代表千年瓷都的一张瑰丽名片。古窑·非遗文化传承老艺人手工施釉技艺展示专家点评:在推动非遗和旅游融合的过程中,古窑不仅关注生生不息延续下来的非遗用活态的方式呈现,更重要的是让已经消失的文化惊喜再现。11座不同时期的典型瓷窑的复烧探索告诉人们,文化的延续抑或消失,不只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新时代、新需求的支撑下,完全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传统的文化完全可以通过今日的旅游被重新发现、认知、弘扬、延续。但要想保证文化本源与旅游体验之间的有效衔接,就必须依赖强大的研究基础和壮大的研究团队。古窑专门成立景德镇古窑文化研究院和景德镇古柴窑研究保护中心、成立领导小组和专家顾问团为非遗与旅游有效融合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与很多地方完全异地集聚不同,古窑紧紧围绕着传承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和瓷窑作坊营造技艺的宗旨,聚集了200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种具有原生基础的集群式非遗传承模式也值得高度关注和肯定。在古窑非遗传承中,也很好地处理了文化与旅游之间的融合。一方面,古窑为非遗寻找传承人,以这种技艺性的传承来延续非遗的绵延生机;另一方面,高度重视研学旅游发展,以社会化认知来推动社会化传承,让非遗的绵延生机有了强大的市场需求支撑,从而让非遗的传承与旅游的利用之间形成良性的循环机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 厉新建)江西婺源:非遗让中国最美乡村更有“味道”江西婺源,悠久的徽商历史在这片热土上遗存了丰富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有徽剧、绿茶制作技艺等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甲路纸伞制作技艺等1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婺源将非遗与旅游景区、研学游等融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非遗旅游融合发展之路。婺源抬阁进梦里老家景区展演专家点评:在江西省婺源县,“文旅融合,非遗先行”已然开花结果。由于地处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核心地带,婺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在科学保护、合理利用的前提下,徽剧、歙砚、婺源三雕等非遗项目都已成为婺源旅游景区内的核心资源、热门资源。据称,全县4A级以上景区目前均有非遗项目常驻展示,有效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内涵。还将徽剧、傩舞、抬阁、地戏、灯彩等非遗项目展示融入到参观游览项目中,推出了严田古樟民俗园、篁岭民俗文化村、茶马古道文化园等一系列文化展示体验类景点。国内外游客因为油菜花了解婺源、来到婺源,而正是这些地方特色鲜明、文化艺术价值显著的非遗资源提升了婺源旅游的满意度和复游率。(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 杨红)福建龙岩:看世遗永定土楼 体验非遗传经典2017年以来,福建永定实施“文化进土楼”工程,按照“一楼一景致、一楼一特色、一楼一主题”的理念,改建了建筑文化展示馆、客家家训馆、民间绝艺馆等多处保护传承场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非遗传承。与此同时,开展非遗旅游活动,使游客深度了解、体验、学习非遗文化。永定土楼—婚嫁表演专家点评:文化内涵丰富,遗产等级高,种类较为齐全。除永定土楼建筑是世界文化遗产外,还拥有客家土楼营造技艺、闽西客家十番音乐、永定万应茶制作工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3个,永定客家山歌、永定土楼楹联省级非遗项目2个以及永定客家家训文化等市级非遗项目38个,是客家耕读传家文化的集中展示区,也是客家人生活的体验地。文旅融合促进了非遗事业的发展。永定文化体育局开展非遗普查工作,2017年6月由龙岩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编著的《闽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全》彩页精装书正式出版。龙岩市积极开展各类非遗传承培训班。目前已举办了土楼营造技艺、十番音乐、万应茶制作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带徒传艺600余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共65批2000余人次。同时大力推进非遗进校园、进课堂活动,组织编写各类非遗乡土教材,在全市85所中小学开设非遗课程,每年开展活动达300多场(次)。文旅融合带动了经济发展。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群众参与”的旅游发展路子,积极引导合理保护和开发土楼周边非遗文化资源,大力实施“旅游+”战略,带动非遗工艺和旅游景区形成相互配合、共同发展,集观光、体验、学习于一体的产业集群。以万应茶为例,永定采善堂制药有限公司引进了国内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在原有生产“万应茶”的基础上,拥有茶剂、丸剂、颗粒剂3条生产线,产品远销海内外,年销售额4000多万元。永定土楼作为研学体验产品应在体验项目的设计上再多下功夫,将客家的耕读文化场景化、生活化,与中小学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并打造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际研学产品,吸引境外学生前来学习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并以此开发系列文化创意产品。(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 张凌云)湖南长沙:非遗馆让非遗项目活态发展湖南雨花非遗馆聚集了中国书法、剪纸、皮影戏等10个世界级非遗项目,湘绣、蓝染技艺、苗绣等国家级非遗项目55个。馆内非遗传承人广收学徒,免费传授非遗技艺。雨花非遗馆首创中国“非遗+”活态传承发展模式,将非遗及其衍生品与现代生活和市场接轨,致力于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让雨花非遗馆成为市民游客朋友“家门口的诗和远方”。非遗项目钢火烧龙表演专家点评:湖南雨花非遗馆这一案例的突出之处在于通过社会化的策划与运营,构建起了非遗传承与传播功能兼备、本地居民文化消费与中外游客旅游消费并存的城市文化空间,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向民间生活的回归,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产业、文旅融合的发展。经过近4年的运营,雨花非遗馆建立起了较为成熟的非遗主题城市文化消费场馆模式,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有较大的示范推广意义。据称,雨花非遗馆接待游客已达50万人次,2018年馆内年总收入近2000万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区域文化消费收入近9000万元,形成了非遗资源带动城市周边文旅及各项产业增长的良好效应。作为最早开始探索非遗主题研学旅游的单位,已接待长沙市及湖南省内外中小学生10万余人次。期待湖南雨花非遗馆继续做好“传承人之友”,为传承人建立工作室、传习所,让更多社会公众有机会接触、体验和喜欢上传承人的工艺技艺,培养更为广泛的兴趣人群和传承人群。(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 杨红)四川凉山:彝族火把节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今天的“彝族火把节”获得了崭新澎湃的生命力,不再局限于所在地方区域的单一形态,城市与乡村广泛互动,文化与旅游深度互融,节日形态更加丰富多样,成为展示地方文化资源的窗口,拉动地方经济的强力引擎,撬动文化旅游产业的支点,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玩体验,为凉山带来了丰厚的旅游收入,带动了大批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彝族火把节斗牛专家点评:该案例充分体现了在“保护为主”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通过对当地具有标志性的节日文化符号火把节全面、广泛、深入地维护、宣传、弘扬和推广,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在促进该非遗项目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保持良好传承方面卓有成效。相关的突出成绩又为推进当地与非遗相结合的旅游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从申报材料可见,这种围绕火把节而规划和展开的旅游,始终突出体现着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精神的坚守,即以对非遗项目的保护为首要目标、以旅游开发为次要任务的原则,并在此原则下努力推动二者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如申报材料所示,该案例在开展旅游活动中,始终对保证和提升非遗项目存续力、保证旅游使非遗传承人及相关社区受益以及促进非遗传承及如何维持非遗生命力等有着明确意识,并能在不同的环节予以贯彻。这不仅保证了相关非遗项目在一个合理、恰当的保护框架下的有序传承和健康发展,而且为当地相关旅游业取得丰硕成果并能获得可持续发展构筑了坚实根基。希望将来能够进一步加强对非遗传承人和社区在相关规划及活动中的参与和能动作用的重视、调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安德明)陕西韩城:让非遗在景区发展中绽放魅力地处黄河西岸的陕西韩城,文物古迹荟萃,素有“关中文物最韩城”“文史之乡”的美名。司马迁和《史记》是韩城的“文脉”与“魂”。近年来,韩城深入挖掘《史记》和司马迁文化的精深内涵,运用传统仪轨和现代媒体相融相汇的手段,展现以司马迁和史记文化为代表的千年古城的独特魅力,着力打造具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精神标识和文化坐标。在古城景区常态化演出韩城秧歌小戏《夫妻拜寿》专家点评:该案例所涉及的“祭祀司马迁大典”是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徐村司马迁祭祀”的改编和再创造。由于两项内容处于同一个文化环境及共同的历史背景当中,因此,这种改编和再创造具有较强的合理性,能够得到相关社区、传承人及参观访问者的认可,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创造性转化的积极意图和良好成效。申报材料所描述的案例充分结合了非遗项目(经过演化的)与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通过集中展示非遗项目的主要内容、增设和丰富活动项目、结合教育实践等多种手段,不仅对相关非遗项目起到了积极的推广和宣传作用,也为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卓著的效果。对于如何在一个合理的框架下对共同文化区域内的非遗项目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推进当地旅游业的兴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应进一步协调发展旅游业与提升非遗项目存续力的关系,确保相关项目不在过度去语境化的状态下受到损害;应进一步加强旅游活动中使非遗传承人和社区受益的意识;注意调整表述中一些过于绝对、极端的措辞,如该非遗项目是“别样的民俗文化在中国大地上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安德明)湖北十堰:“郧西七夕”将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七夕”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瑰宝,作为“七夕文化发源地”的郧西,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深度开发“七夕”文化。自2010年起连续举办9年的“七夕文化旅游节”,已成为全员参与、全民共享的文化旅游盛会。“郧西七夕”将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对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湖北口回族乡七夕习俗传承人马平珍向姑娘们传授手工刺绣技艺专家点评:通过保护、传承与弘扬传统节日“郧西七夕”,守护文化多样性,从而带动地区旅游业差异化、可持续性发展。据称,自举办“七夕文化旅游节”活动以来,湖北郧西文化旅游行业蓬勃发展,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持续攀升,历年同比增长保持在16%以上,其中,仅2018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754.8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11%和38.06%。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人对生活的仪式感、体验感追求不断升级,湖北郧西的七夕节俗恰好是以活动为中心的事件型旅游吸引物,提供的差异化、非日常的旅游体验已成为当代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旅游资源。(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 杨红)贵州凯里:非遗与旅游融合推动麻塘精准扶贫麻塘是上世纪80年代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的首批民族文化旅游村寨之一。几十年来,麻塘以革家人独特的服饰、蜡染、踩亲舞等生态文化为主题发展文化旅游,走出了“非遗+旅游”的乡村振兴之路。统计显示,麻塘年均旅游综合收入100余万元,人均年旅游收入5000余元。踩亲舞表演专家点评:麻塘寨是典型的革家人聚居的传统村落,距凯里市城区21公里,全村100余户500余人。革家人属于苗族的一个分支,自称是“上古传说中的射日英雄羿的后代”,他们没有文字,但拥有自己的语言、服饰和生活习俗,是穿在身上的“无字史书”,图案寓意含蓄、深刻,充分展现了革家妇女创造和表达自己民族文化的智慧天赋及创作水平。麻塘地处贫困山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贫穷的生活现状阻挡不了革家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革家人的蜡染、踩亲舞、革家服饰、革家民歌、民风民俗等非遗项目就是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由于革家人人口稀少,年轻人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得一些非遗项目濒临失传。虽然当地政府将这些非遗列入保护名录,但只有发展旅游业才能通过传承“非遗”脱贫致富。麻塘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因外事接待需要,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首批民族文化旅游村寨之一。据不完全统计,1986年至今麻塘年均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每年海外游客络绎不绝,还有许多研究服装服饰的专家学者、画家、摄影师来此做田野调查和采风写生。年均旅游综合收入100余万元,人均年旅游收入5000余元,通过文旅融合发展实现了精准脱贫。凯里麻塘革家人的非遗旅游发展,不仅是要传承好,尽可能地保持其原真性,更需要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将非遗文化传播出去,提高麻塘非遗旅游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 张凌云)浙江东沙:非遗让古渔镇焕发新活力浙江东沙古渔镇,丰盛的海产和繁荣的商贸积淀了独特的海洋特色文化。镇域内保护传承的县级以上非遗名录30余项。东沙古渔镇通过将展演活动常态化、非遗店铺一体化、主题活动特色化、非遗联展品牌化,使渔绳结、布袋木偶戏、渔民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获一片生存的土壤,古老的小镇焕发新的活力。渔家千人宴渔嫂唱渔歌送鱼鲞表演专家点评:经略海洋已经成为我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为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海洋文化、渔文化、与渔业非物质文化的挖掘、利用碰到了不少问题。如何利用浙江在特色小镇发展方面的经验,推动非遗传承和旅游发展方面的融合,东沙非遗主题实验小镇(东海渔文化方向)探索了一条值得肯定的发展模式。在推动东沙非遗小镇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注重主次分工、动静结合、区域协同、衍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非遗虽多,但没有“领头雁”的话,非遗和旅游的融合就很难获得市场的关注和消费者的响应。因此,东沙通过重点挖掘、持续推出渔民谢洋节、弄堂节等主题活动吸引市场,以渔绳结、鱼骨塑画等非遗一条街上的活态展示、体验互动、产品销售等协同配合,形成了较好的主辅搭配、协调发力的非遗和旅游的融合格局,一批濒危非遗项目得到了保护,接待了数10万人次游客。非遗小镇的旅游生命力,不仅在于非遗在小镇的驻留,也在于非遗小镇所呈现的非遗文化的流动性和丰富性,根植于原生态的非遗文化是东沙非遗小镇的基础,基于区域合作的非遗联展活动则是非遗小镇持续发展的动力。东山很好地解决了非遗和旅游融合过程中的本地化和开放性的问题。此外,非遗公益培训班,非遗进社区、进课堂、进礼堂等活动也办得有声有色,从“一条街(非遗街道)”到“一台戏(非遗展演)”再到“一张网(非遗生态)”的非遗保护和利用思路也值得各地借鉴。

地道

“力量之都 大美星沙”2020长沙县文化旅游推介会走进南昌

“湘赣一家亲”,湖南和江西一直贯穿着深深的“老表情谊”,12月4日上午,“力量之都 大美星沙”2020长沙县文化旅游推介会走进南昌。江西是长沙县“入县游”客人最多的省份,2020长沙县文化旅游推介会系列活动首站落地南昌,旨在进一步拉动湘赣文旅消费,加快长沙县开慧故里5A景区创建,促进两省文旅市场全面恢复,实现两地的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市场共兴。长沙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新晋网红旅游城市,橘子洲、岳麓山、省博物馆、梅溪湖、文和友、茶颜悦色等景点和美食,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到访。长沙县作为长沙的一部分,是中西部经济第一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国务院原总理朱镕基、《国歌》词作者田汉、开国大将中国装甲兵之父许光达、辛亥革命时期的先驱和领袖黄兴、毛主席的两个老师杨昌济、徐特立,毛主席的亲密爱人杨开慧等革命先辈彰显出长沙县的人杰地灵;长沙县还有着长沙城没有的田园风光、工业旅游和特色民宿。目前,长沙县共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7个、省级森林公园3处、星级乡村旅游点39个。“长沙西湖”——松雅湖,“长沙张家界”——影珠山森林公园、“长沙九寨沟”——大山冲森林公园,长沙县的母亲河浏阳河与捞刀河都别具一格;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五星级两型示范村果园镇浔龙河村;工业旅游三一重工、山河智能;金井镇的三珍虎园;春华镇的三湘第一飞渡——渡槽都值得亲自感受。来长沙旅游,只有把“城里”、“县里”都游遍,才能立体地感受“韵味长沙”。推介会上演出了话剧《田汉眼中的中国》,讲述了国歌词作者田汉先生在监狱中创作国歌歌词的故事,彭延坤老师的弟子表演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弹词,为我们呈现出长沙县的多彩魅力。南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副局长熊伟出席并致辞,长沙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局长李顺林推介长沙县文旅资源,长沙县开慧镇、田汉艺术小镇、金井镇、慧润民宿等分别作了特色旅游资源推介。在互动抽奖环节,主办方送出了10个幸运奖,奖品是星沙味道·江四爷老长沙味道系列产品,该产品荣获“2020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5个价值近7000元的超级大礼包,包括慧润木屋别墅住宿消费券、浔龙河亲子房住宿消费券、锦绣江南别墅住宿消费券、樱花谷套票、麦咭运动不一样门票,红豆杉保健枕、真丝湘绣丝巾、江四爷特产等。推介会上,长沙县推出“绝对忠诚”红色文化游、“湖湘韵味”亲子研学游、“潮级美味”古今探秘游三条精品旅游线路。长沙县山水洲城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翔宇与南昌市旅游行业协会旅行社分会负责人乔庆华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最后长沙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彭正球发表了讲话,南昌市与长沙县,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文化旅游资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具有广阔的合作发展前景和空间,真诚希望今后双方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共促湘赣文旅品牌大提升。热诚欢迎南昌各界朋友到长沙县旅游休闲、投资兴业。开慧镇村村有故事、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不仅有杨开慧纪念馆——包括杨开慧故居、陵园、杨公庙、陈列馆四部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首批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还有湖南省唯一获军方、民航和省政府批准的开慧通用机场,是一个涵盖通用航空FBO运营中心、通勤旅客服务中心、航空旅游观光中心、飞机销售托管维护中心、通用航空会所等在内的通用航空产业园。西湖有龙井,长沙有金井。金井镇是国家生态镇、全国重点镇、全国卫生镇、湖南省茶叶专业乡镇和长沙市重点建设中心镇,也是湖南乡村最佳自然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世外长沙,绿茶天堂”的金井特别适宜春天采茶、夏天避暑、秋天露营、冬天采购年货。田汉艺术小镇地理位置极佳,距市区25分钟车程,距黄花国际机场25分钟车程;是集陈列展示、地方戏剧培训、爱国主义教育和戏剧艺术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特色文化旅游景区。慧润民宿则是长沙县最具特色的旅游商品,真正“住在风景里”,体验最美好的乡村生活,你可以“花海露营,星空作伴”,法式、欧式、美式木屋任你挑选,乡创学院、山顶大院、多肉大院、创业大院不同主题,走入一个长沙县,住出万种生活风情。特色线路:线路一:“绝对忠诚”红色文化游特点:追寻青年毛泽东的脚步,重温陈树湘断肠明志铸忠魂的革命故事第一天:岳麓山+岳麓书院+橘子洲+长沙第一师范,住田汉文化园客栈第二天:田汉文化园+陈树湘故居+杨开慧故居线路二:“湖湘韵味”亲子研学游特点:古今穿梭、动静结合,文化与娱乐两不误第一天:橘子洲+岳麓山+岳麓书院,住小顽国第二天:小顽国+浔龙河亲子游线路三:“潮级美味”古今探秘游特点:网红长沙一网打尽,山水文化品茶定情第一天:橘子洲+坡子街(太平古街)+文和友+解放西路第二天:金井湘丰茶博园/金井茶园+三珍虎园(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来源:中国日报网

绿松石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湖南发展成就巡礼·领域行业篇」诗和远方 美了湖湘

华声在线8月21日讯(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龙文泱 孟姣燕 通讯员 周东平)从文化产品是奢侈品,到文化大餐接踵而来;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锦绣潇湘”吸引海内外游客;再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诗和远方”互相滋养。新中国成立70年,湖南从文旅大省向文旅强省铿锵迈进,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添彩。 文艺创作硕果累累。文学湘军、广电湘军、出版湘军、演艺湘军声名赫赫,根植于湖湘文化沃土,创作了一大批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作品。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城乡。全省文化事业费从1980年的0.2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7.8亿元,增长111.2倍。文化惠民项目深入实施。公共文化场馆实现免费开放。 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文化产业,逐渐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17年,全省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达2112亿元,占GDP比重为6.2%。 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我省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的历史性跨越。1988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626.5万人次。截至2018年底,全省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49亿人次;湖南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230.75亿元,占GDP比重为6.12%。 文旅融合深入推进,“诗和远方”让锦绣潇湘更美。 诗和远方 美了湖湘2018年8月12日,花垣县石栏镇“让妈妈回家”苗绣创业基地,苗家妇女在制作苗绣。 (资料图片)龙恩泽 摄 制图/刘铮铮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龙文泱 孟姣燕 通讯员 周东平 火热的8月,湖南文化事业茂盛生长。4部作品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湖南省博物馆日均参观人数直逼1.5万人次上限,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 旅游市场“热浪”扑人。夜晚的长沙铜官窑古镇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景点,平江沱龙峡漂流、张家界茅岩河避暑……游客热情只增不减。 从文化产品是奢侈品,到文化大餐接踵而来;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锦绣潇湘”吸引海内外游客;再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诗和远方”互相滋养。新中国成立70年来,湖南正从文旅大省向文旅强省铿锵迈进,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添彩。 文化大餐日益丰盛,百姓文化自信与获得感同升展览演出丰富多彩、民俗节庆精彩纷呈、网络文化产品随手可得、文艺轻骑兵将优秀作品送到田间地头,饭后跳个广场舞,春节还可自办春晚……湖湘大地,文化大餐丰盛可口。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曾有过灿烂的时代景观。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持续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强省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作出重大部署,全省文化系统认真落实,大力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文化生活显著改善,文化自信与获得感同升。 文学湘军、广电湘军、出版湘军、演艺湘军声名赫赫,根植于湖湘文化沃土,创作了一大批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作品。今年8月19日,图书《乡村国是》、电影《十八洞村》、电视剧《共产党人刘少奇》《那座城这家人》4部作品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成为湖南文艺从高原向高峰奋力迈进的重要标志。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省注重现实题材创作与扶持引导,注重文艺创新。仅全年艺术创作资金投入,就从2014年前的160万元,提升至2018年的2862万元。 文艺花果,本就为人民培植。“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化活动、“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活动、“送戏曲进万村,送书画进万家”文艺惠民活动等,将中外文艺精品送入千家万户,激发百姓自身的创作活力,满足了人们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 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则让农村和边远地区的人们也能分享文化红利。从1980年到2017年,我省的文化事业费从0.25亿元增加到27.8亿元,增长了111.2倍。到2018年,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数字服务平台基本形成,一批省、市、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艺术中心相继建成,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2082个,60%的村(社区)建起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设施由“有不有”向“好不好”转变。 文化建设,扶智又扶志,扶贫力度空前。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加快,文化小康实现程度达98.2%。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湖湘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实施,不仅让传统文化新生,更成为人们脱贫致富的助推器。 随着总量规模稳步扩大,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文化产业,逐渐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08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583.67亿元,占GDP比重达5.1%,确立了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地位。2017年,全省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达2112亿元,占GDP比重6.2%,约为2004年的10倍,文化产业居全国第一方阵、中西部前列。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7)”显示,湖南位列第7。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文化体制改革,则帮助文化产业不断释放发展创新活力,创造了全国瞩目的“湖南文化现象”。 如今,面对形势下行压力,我省省管国有文化企业深化改革,保持了较强的竞争力。在传统媒体下滑的大背景下,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旗下湖南卫视收视率和广告创收依然是全国卫视第1,且新媒体板块发展有力。在2019年第十一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认定中,中南传媒、芒果超媒和电广传媒等3家湖南文化企业进入序列,民营企业代表张家界魅力文旅公司进入提名,被认定企业数量系我省历届之最。 2018年1月27日,大雪过后,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在白雪的映衬下宛如童话世界,美轮美奂。 (资料图片)罗理力 奉棉香 摄影报道 深闺山水变璀璨明珠,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产业大省跨越临近开学季,湖南旅游却热度不减。 张家界武陵源溪布老街上演“七月七摸米女儿会”,中外游客与土家族姑娘对山歌、抛荷包、跳摆手舞,共享土家传统民俗盛会;桂东县、平江县、江华瑶族自治县等,成为今夏湖南避暑旅游好去处,溯溪戏水、森林康养,沁人心脾。 “过去‘老外’游湖南,只有橘子洲、马王堆、岳阳楼‘老三样’,现已不可同日而语。”在湖南从事旅游工作40余年的吴新干感叹,70年来,旅游项目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 湖南是名副其实的旅游资源大省。不过,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旅游只是外事工作的一部分。据《湖南省旅游志》记载,1978年,全省接待外国游客不足1.5万人次。 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后,湖南旅游业开启了从外事接待向经济产业的转变。1980年,著名画家吴冠中在《湖南日报》发表《养在深闺人未识——失落的风景明珠》一文,让张家界山水声名远播。两年后,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成立。同时,韶山、南岳、岳阳楼、桃花源等一批景区修复完善。 20世纪90年代,是湖南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大省的决定》,同时按照中央要求努力“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一时间,多元化市场主体开始涌现,“三节”“两会”等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精彩纷呈,湖南在全国率先提出旅游精品建设工程,旅游业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点中的新亮点。 21世纪以来,全省旅游业步入快速、提质发展轨道。2006年,我省旅游支柱产业定位正式确立。2012年,湖南吹响了建设旅游强省的号角。2016年,“全域旅游”按下快进键,我省提出打造旅游万亿产业,加快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建设。 如今,从大美洞庭到悠闲湘南,从神秘湘西到神奇湘东,从景区、乡村到全域,三湘大地处处是景;春赏花、夏玩水、秋摘果、冬养生,锦绣潇湘季季有景。截至2018年底,全省有张家界、崀山、老司城3处世界遗产;有A级景区443家,其中5A级景区9家、4A级104家;星级饭店397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9家;旅行社1011家,全国百强旅行社达到7家。全省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4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255.12亿元,接待人次是1988年的约120倍。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365.08万人次,是1978年的240倍。湖南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230.75亿元,占GDP比重为6.12%。 2018年,我省作为全国唯一的省份,入选世界知名旅游指南出版机构《孤独星球》发布的世界十大物超所值的旅行目的地,“锦绣潇湘”旅游品牌愈发闪亮。 走过不平凡的70年,湖南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的历史性跨越,旅游也从小众人群的奢侈品变成了大众的生活必需品。 4月1日,长沙市浏阳河畔,建设中的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已初具规模。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田超 摄 文旅融合,让湖湘文化清香远溢、锦绣潇湘更美8月9日,立秋后的雪峰山高山台地清爽宜人。“2019中国·花瑶艺术文化旅游周”的重头戏——大型实景表演“南国雪峰·花飞花瑶”闪亮登场,融合了花瑶“讨僚皈”文化和现代舞台艺术元素的演出吸引了四方游客。 文化先行,深入研究雪峰山范围内的花瑶文化、高庙文化、屈原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抗战文化和宗祠文化,成立花瑶文化艺术团,举办传统节日庆典,扶持文化传承人。同时,结合文化成果开发旅游产业和产品,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公司实际控制人陈黎明把雪峰山“大花瑶”景区打造成了湖南文旅融合的新地标,成为网红新景点。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2018年10月31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挂牌,开启湖南文旅融合之路。 今年初,省文旅厅确定,以“两工程五体系”为工作重点深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即实施艺术创作精品工程、文旅人才培养工程,构建现代公共文旅服务体系、现代文旅资源保护利用体系、现代文旅产业创新体系、现代文旅市场管理体系、现代文旅传播推广体系。 随着机构改革顺利推进,我省文旅融合发展成效初步显现。今年一季度,全省文化和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479.55亿元,占GDP比重5.75%。上半年,我省启动全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数据库管理平台建设,截至6月,全省在建重点文化旅游项目351个、总投资达5796.06亿元。文化贸易扩大,1月至5月,全省出口文化产品80.5亿元,同比增长72.9%。 随着文旅融合深入推进,我省旅游演艺发展势头强劲。大型歌舞《张家界千古情》用高科技手段打造了一场展示张家界历史文化与传说的盛宴。 更多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纪念馆和非遗传习场所被纳入旅游线路,全省文物、博物馆开放单位每年接待观众游客约7990万人次。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大王山文旅小镇等文旅集聚区发展,湘赣边和大湘西地区三大环线等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有效助力脱贫攻坚战…… “诗和远方”融合发展,让湖湘文化清香远溢、锦绣潇湘更美。 名片1.文化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湖南文化体制改革发展起步较早,20世纪80年代末,湖南省委、省政府就作出了“发展文化经济,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决策。近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委确定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我省全面如期完成了阶段性改革任务;出台了系列文化发展政策,释放文化产业发展创新活力,创造了全国瞩目的“湖南文化现象”。 湖南文化体制改革分三步走: 率先启动期,湖南出版通过转企、改制、上市,走在全国前列。湖南广电以经视频道机制改革为突破口,成功激活了老的湖南电视台。“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声名赫赫。 全面推进期,以2006年6月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为标志,文化体制改革由局部试点到全面展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基本完成。 深化改革期,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创新体系”。深化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成立省文资委。推动广电、出版新一轮改革,整合重组现有国有文化资源,推动企业更加聚焦主业。 各校学生支援马王堆汉墓发掘工作。(资料图片)通讯员 摄 2.全国重大考古发现,复原光辉“湖南印象”早期的中国历史叙事,为人们留下湖南是“蛮荒之地”的刻板印象。新中国成立后,一系列全国重大考古发现表明,从上古时期开始,湖南就已呈现出光辉灿烂的文明景象,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部分。 1950年10月,省政府设立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开始着手湖南文物的抢救、保护和管理工作。 1972年至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惊天现世,一号墓发掘出了1000多件极为珍贵的文物和一具保存完整的西汉女尸,震惊世界,成为我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大发展的起点。 马王堆汉墓、玉蟾岩遗址、高庙文化遗址、城头山遗址、炭河里遗址、铜官窑遗址、里耶古城、老司城遗址……一系列全国重大考古发现成为湖南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金名片。 2018年10月11日晚,株洲神农大剧院,演员在表演大型民族歌剧《英·雄》。(资料图片)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健 摄 3.“欢乐潇湘”“雅韵三湘”,文化之乐满湖湘2013年起,由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化活动、“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活动在全省开展。两大平台交相辉映,在形式、内容、参与方式上不断创新,满足了人们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 党委、政府“搭台”,为“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资金保障,引导社会力量办文化。截至目前,该活动共举办文艺汇演近万场、书画美术摄影展584场;文艺汇演参赛节目8.2万个,其中新创节目约1.9万个;培训群众文艺爱好者85万余人次,全省群众文艺团队发展到1.5万个,成为近年来湖南演出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长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 “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活动以省内艺术院团创作和演出的高雅艺术精品剧(节)目为主,适当引进国内外高雅艺术剧目演出。到目前,共演出高雅艺术剧目1300多场,惠及群众近百万人次。 8月15日,张家界武陵源黄石寨景区,奇特的地貌景观和得天独厚的森林生态环境吸引游人纷至沓来。吴勇兵 摄 4.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张家界张家界因旅游而建,因旅游而兴。 1982年,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成立。如今,作为湖南的旅游“龙头”,张家界拥有中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世界“张家界地貌”命名地、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区、最受欢迎入境旅游目的地等多张烫金名片。 张家界以武陵源自然遗产观光旅游为核心,以慈利东线观光休闲旅游、桑植西线生态人文旅游、天门山观光旅游为依托,形成了“三星拱月、全域旅游”的发展格局。 精彩纷呈的创意营销活动,如翼装侠、漂移高手、高空王子轮番征服奇山异水,国际诗歌旅游节、黄龙音乐季等活动接连上演,助推张家界朝着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大踏步迈进。 5.“锦绣潇湘”旅游品牌绽放异彩20世纪90年代,湖南在全国率先提出旅游精品建设工程,连续举办“三节”(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岳阳国际龙舟节、长沙浏阳国际烟花节)、“两会”(南岳庙会、常德桃花源游园会)、“一漂流”(湘西永顺猛洞河漂流),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精彩纷呈。21世纪以来,连续举办了16届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9届湖南旅游产业博览会。 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锦绣潇湘”旅游品牌建设工程,推动14个市州设立与“锦绣潇湘”旅游品牌相协调的旅游形象口号,开展“锦绣潇湘”旅游品牌新媒体宣传推广活动。2018年,以国际直航城市为重点,我省赴27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锦绣潇湘”走进“一带一路”文化旅游合作交流系列活动60场次。同年,湖南作为全国唯一的省份,入选世界知名旅游指南出版机构《孤独星球》发布的世界十大物超所值的旅行目的地。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龙文泱 孟姣燕 整理) 见闻与时代同频共振,好戏连台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龙文泱 通讯员 刘雨艳 8月20日,长沙酷暑难耐。湘江西岸的芙蓉国剧场,大型话剧《耿飚将军》剧组正在进行首次联排,冲刺28日的首演。 今年是我国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耿飚诞辰110周年,话剧《耿飚将军》为纪念耿飚而创作。剧本敲定后,导演傅勇凡与耿飚家人在全国寻找演出团队。 湖南省话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建制齐全,老中青演员皆有,业务水平也得到傅勇凡认可。在全国一些话剧院团出现演员断层的情况下,这十分难得。加之,耿飚是湖南人。因此,傅勇凡及耿飚家人选择以湖南省话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演职人员为主要创作团队。 不过,当双方达成合作意向时,排练时间仅剩下月余。 湖南省话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国家一级演员石岗说:“题材大,难以把握。排练时间很短,只能撸起袖子加油干。” 台上台下,所有人都全神贯注。 排练间隙,石岗激动地告诉记者:“我进入省话剧院整整30年,近年来,感受到了与以前完全不同的氛围,大家的业务水平、精气神都起来了!” 省话剧院最早可追溯到1937年成立的抗敌演剧六队,1953年成为湖南省话剧团,曾在20世纪创下光辉纪录:话剧《枫树湾》引发全国性学演热潮,后以该团演员为主拍的同名电影在全国放映;话剧《世纪风》两次应邀晋京演出,获得中宣部颁发的第四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话剧《水下村庄》参加原文化部主办的庆祝建国50周年优秀剧目献礼演出,并获第10届文华新剧目奖。 可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艺院团陷入了困顿,演员演戏的机会不多,也没什么收入。湖南省话剧团也难逃大势。 1989年,从话剧班毕业的石岗被分配到省话剧团,还来不及一显身手,就和大多数演员一样,被迫到歌厅演出以维持生计。 “人心不稳,大家都很迷茫消极。”石岗说,转折发生在2004年,时任团长毛剑锋推进的改革。 毛剑锋认为,院团不景气,关键是没好戏。他围绕打造原创精品、市场化运作,接连推出《青瓷》《韶山升起红太阳》《万水千山》等多部原创大戏,部部都在全国巡回演出,社会影响和票房收入都不错。 2012年,转企改制之后,省话剧院又推出了话剧《泉涸之鱼》《十八洞》《沧浪之水》、儿童剧《这个世界谁最忙》等大戏。这些剧目与时代同频共振,勇于回答时代课题,收获了较好的反响。 演员水平提升,对话剧的理想更坚定,收入也大大改善。石岗感慨地说:“现在排戏,大家抢着上,不怕苦不喊累,哪怕是一个群众演员的角色,都非常认真地研究。让我觉得话剧真的有希望了!” 今年下半年,省话剧院的行程满满:《耿飚将军》首演后,排演大型话剧《王新法》。紧接着是一年一度的青年戏剧嘉年华,之后是话剧《十八洞》巡演。好戏连台,大家都干劲十足。 口述旅游拉近湖南与世界距离湖南国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 许剑 我在旅游业摸爬滚打了33年,不仅走遍了湖南的山水,也见证了湖南旅游业从小到大的巨变:游客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外国游客也为湖南竖起了大拇指。 20世纪80年代,出门旅游是个新鲜事儿。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旅游从以接待为主向经济型转变。1986年夏季的一天,140名香港游客乘坐广铁绿皮火车抵达长沙。我因会说粤语,被当时的中国国际旅行社湖南分社抽调来给香港同胞当导游。他们愉快地开启了湖湘6日之旅,我也从此跨入旅游业。 没多久,我接待的港澳台同胞以及日本、韩国、美国等游客越来越多。当时,我省接待条件颇为有限,交通也不便。长沙的涉外酒店仅限于芙蓉宾馆、湘江宾馆、华天大酒店等几家,游客乘大巴到张家界要近10个小时。 1989年冬季的一天,武陵源天子山上飘起了雪,我带着一个34人的台湾团队,从下午3点开始下山,由于客人年龄都上了60岁,足足走了2小时。然而下山后却发现少了2位客人。我急忙原路返回,终于在一个小店门口找到了这两位体力不支的阿姨,又找来两个轿子抬她们下山。 现在飞机、高铁非常便捷,旅游拉近湖南与世界距离。来湖南游玩的人越来越多,湖南人出游的愿望也与日俱增。 作为旅游前端行业,旅行社见证了湖南旅游业的巨变。而今,中外游客因张家界、凤凰、韶山等一批旅游名片慕名而来。好看好玩好吃的湖南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红色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旅游演艺等层出不穷的新产品让他们停下了脚步。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孟姣燕 整理)

没有爱

快乐为帆 航向世界旅游目的地(附长沙休闲旅游节获奖名单)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2月17日讯(记者 吴颖姝 张洋子)幸福的生活该是什么模样?西园北里的清晨,白墙青瓦间传来排骨米粉的浓香;午后的太平街、都正街,阳光温暖满目美好,处处可邂逅“长沙味道”的小确幸;一江两岸,夜色倾城,解放西的空气中弥漫着青春和快乐……世界旅游目的地该是什么模样?湘江边的第一缕阳光穿过铜官窑古镇的飞檐,叫醒这写满大唐繁华和丝路传奇的神奇乐园;傍晚,夕阳洒在华谊兄弟(长沙)电影小镇意大利教堂的尖顶上,夜色中音乐和浪漫正在发酵;慧润民宿的乡村酒吧传来了轻快的民谣,伴着虫鸣蛙叫,人们在帐篷房车中做着绮梦……山水洲城、快乐之都;一日长沙,一生眷恋。打造一个全域大景区、发布两大长沙休闲旅游产业报告、推出30个休闲旅游“新样本”、举行近百场休闲旅游盛会,贯穿全年的2018长沙休闲旅游节日前正式闭幕。但是,长沙的快乐,永不打烊;长沙的精彩,期待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你一起续写。以快乐为帆,长沙旅游这艘巨轮,航向世界,砥砺前行。一场盛会搅活市场倒逼改革的“发条”休闲旅游新品牌,旅游发展大平台。这是长沙首次举行的大型休闲旅游盛会。在长沙全域旅游发展的大格局和“旅游+”的战略布局下,在去年乡村旅游节的成功引爆下,这场节会成为了一场时间跨度最长、参与部门最多、游玩方式最潮、游玩活动最丰富的休闲旅游大派对——人们约会长沙全域之美,玩转长沙365天不重样:这一年,人们探访长沙老街古巷,体会千年古城的脉动——坡子街里与非遗匠人面对面,都正古街里听戏、学戏,听着民谣陶醉在化龙池的夜里,组团过关斩将完成老街寻宝任务……太平街、都正街、西园北里,一张张“老长沙”名片华丽重生,助推老城区的有机更新改造,邀你体验地道的“长式慢生活”。这一年,人们跟着长沙四季节拍,不负山水洲城的美意——春天乘热气球俯瞰含浦金黄油菜花田,夏天泡灰汤飘雪温泉体验冰火两重天,秋天住洋湖湿地公园地球仓听风赏月,冬天玩转“中国年 望城味”体验古镇慢生活……全年、全域、全时展现长沙多样的之美,邀你解开长沙人的幸福密码。这一年,人们珍藏长沙创新成果,带走独家美好回忆——地上玩得不过瘾,驭风飞行空中翱翔玩一把刺激和新鲜;乡村美景看不够,就住进慧润民宿里寻找记忆里的花香;爸爸不知该去哪儿,大手牵小手乐在贝拉小镇……市相关单位、9个区县(市)及长沙旅游市场经营单位,围绕节会大品牌,秉承“统筹谋划、上下联动,协作共办、有分有合,整体营销、开放多赢”的工作方针,共计举办各类休闲旅游活动百余场,节会带来人气,人气搅活市场,市场倒推发展,景区企业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助推长沙全域旅游基地建设,长沙旅游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百花齐放的新气象。两大报告记录发展指点方向的“锦囊”魏小安、张凌云、曾博伟,这是一个个代表着中国旅游产业专业高度的名字。作为本届中国(长沙)休闲旅游高峰论坛的嘉宾,三位业界大咖齐聚长沙与本地专家学者、企业代表进行头脑风暴,“大长沙、新长沙、活长沙、精长沙、文长沙”,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的精彩点评,为长沙的全域旅游和休闲产业勾画出一幅美好蓝图,又规划好了前进的科学路径。论坛上发布了《2018年度长沙休闲旅游观察报告》和《携程湖南长沙休闲旅游数据报告》,从专家观察、大数据分析两大层面,对长沙旅游全产业进行了一次深度的把脉、剖析,《携程湖南长沙休闲旅游数据报告》通过大数据对来长游客进行了生动的“用户画像”和主要客源地分析,并针对长沙作为高铁枢纽的区位优势、作为文化名城的旅游品牌等进行了全面探讨,为长沙未来产业发展和营销方向提出不少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发掘差异化、特色化,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长沙旅游产业的可持续性科学发展,提高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携程旅行网文旅研究院执行秘书长朱瑛在报告的结束语中这样写道。三类样本激发活力引发创意的“鲶鱼”百万市民游客投票、6大环节评审,“山水洲城·快乐之都”2018长沙休闲旅游节举行了“2018长沙最具人气休闲旅游节会”“2018长沙最具特色休闲旅游街区(小镇)”“2018长沙最具创意休闲旅游产品”三大类优秀项目评选活动,经过激烈角逐,30个优秀项目脱颖而出,更在12月14日举行的年度品牌盛典上,通过一场华美的“创意秀”惊艳亮相,成为长沙旅游30颗熠熠发光的“明星”。这30个长沙休闲旅游新样本,展现了长沙“吃住行游购娱”等休闲旅游要素发展成果,见证着快乐长沙留给市民游客的美好记忆,“更像是30条搅活了一池春水的‘鲶鱼’,激发和激励着全产业各个环节走出发展舒适区,看到危机,看到差异,不断创新,创意才是长沙旅游未来发展的真正动力。”长沙市旅游局局长易冒如是说。2018长沙休闲旅游节已完美落下帷幕。这场前所未有的休闲旅游盛会,将节庆活动和景区游览相融,将老城历史与现代生活相融,将城市资源与乡村资源串联,推动长沙旅游从一日游向多日游、从景点观光游向全域休闲度假游转型升级,让市民、游客享受到全域旅游的发展红利,增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这场品牌盛会,已成为长沙全力塑造“快乐长沙”旅游品牌、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抓手和长沙旅游大发展的鲜活注脚。春潮澎湃起,正是扬帆时,长沙旅游这艘巨轮,正朝着全域、全时、多元的世界征程,扬帆远航。山水洲城 休闲样本A2018最具人气休闲旅游节会醉美枫韵 红动麓山——2018中国(长沙)第十二届麓山红枫节申报单位:麓山景区管理处麓山红枫节已举办十二届,是长沙、湖南乃至中部的旅游文化盛事,更是一张文明旅游的烫金名片。本次红枫节以文明旅游为核心,开展红叶高峰论坛、老照片摄影展、文明旅游志愿活动、巾帼林梅花认植认养活动、菊文化艺术展等互动性强的多彩活动,打造一场为长沙市民与百万外地游客量身定制、长达2个月之久的文化旅游盛宴。“田园山水·诗画含浦”第三届油菜花节申报单位:岳麓区含浦街道活动以摄影大赛贯穿起止,推出“含浦芳华·听花开”“含浦芳华·走花间”“含浦醉美·拍花田”等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坐热气球、逛风车谷、穿越花海迷宫、变装巡游、美食大餐、高空航拍等活动,增强了节会的参与性、互动性、娱乐性。活动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全街近500万元收入,促进含浦街道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走出了一条属于含浦的特色旅游之路。华谊兄弟(长沙)电影小镇翁布里亚爵士音乐节申报单位:华谊兄弟(长沙)电影文化城有限公司活动由意大利翁布里亚大区政府与湖南省政府主导,长沙市政府与湖南广播电视台全程支持,并已纳入2018年中国国际旅游节子活动。音乐节完全跳出中国传统音乐节的举办模式,形成“广场+剧场+街头+N种业态”全音乐覆盖的沉浸式音乐节形态,聚集50多位意大利表演艺术家、7位国内大咖、10组本土音乐人,共同带来超过700场演出,形成音乐新势力。国庆期间共接待游客4万余人,活动一票难求。杜鹃花开迎盛世 美好生活展新篇——长沙市第二届杜鹃花旅游文化节申报单位:长沙园林生态园本次花节以8个色系、16个品种的近万株杜鹃花为载体,给长沙市民和各地游客奉上了一道文化大餐。节会汇总了亲情文化、花卉文化、摄影文化、生态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让市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同时,首次尝试与旅行社、电商合作,开通多种售票渠道。节会期间入园人数4万余人次,门票收入突破150万元,其较去年同期增长400%。第十届湖南世界名花生态文化节暨樱花生态文化节申报单位:湖南省森林植物园通过对日本滋贺县赠送的2000株吉野樱精心培育移栽策划,并运用艺术手法引进种植郁金香、风信子、牡丹、杜鹃花等世界名花打造湖南樱花生态文化节,每年开展了精彩纷呈的旅游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了14届。今年节会期间游客人数从2000年2万人次大幅增加到2018年40万人次,单日游客数量最高达到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从40多万元/年激增到4000万元/年,从业人员从30多人增加到300多人。快乐长沙 礼遇望城——“中国年 望城味”迎新春活动申报单位:望城区旅游局本次活动是望城举办的第三届春节活动,活动强化“礼”的概念,围绕“团年礼、拜年礼、迎婿礼、乡邻礼、文化礼、祈福礼、健康礼”等主题,各景点推出“八大碗团年宴” “蝴蝶团年饭”“龙狮、堂会大拜年”“民俗文化大体验”“民俗迎婿日”“迎新春 祭窑神庆典”“千岁鱼宴”“新春运动会”等活动。春节期间,望城区共接待游客65.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累计实现3.29亿元。主要星级酒店、乡村旅游区点平均出租率超过85%。一宅一品一主人——湖南首届民宿发展研讨会暨全国民宿名家长沙县品鉴行申报单位:长沙县旅游局本次活动聚焦民宿行业,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邀请国内民宿专家、省市领导、各地州市旅游系统负责人,实地考察长沙县民宿业态,并获得了“中国休闲30人民宿观察基地”授牌;二是举办湖南首届民宿业发展研讨会,进行专家演讲、企业分享、圆桌对话等,共商民宿行业发展;三是启动长沙县“民宿活动月”,推出系列活动,并向全国招募100名游客免费体验。活动声势大,宣传覆盖广,提高了湖南省、长沙县旅游的业内和社会影响力,有助于切实提高当地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俯瞰潇湘·大美开慧——开慧首届乡村空中旅游节申报单位:开慧镇人民政府本次活动是开慧故里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首个大型宣传体验活动,也是长沙地区首个乡村空中旅游节。系列活动包含主打浪漫之旅的热气球嘉年华,主打豪迈之旅的直升机乘坐,主打吃货之旅的春日村宴,主打赏花之旅的花田骑行,主打趣味之旅的纸鸢风筝比赛,以及老少皆宜、适合共同参与的开慧镇最美旅游点打卡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突出、趣味性强。活动期间,全镇接待游客量达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80万元。发现浏阳之美,我为旅游代言——2018年浏阳旅游抖音挑战赛申报单位:湖南周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本次活动用最流行的宣传方式,开启一次全民参与的旅游狂欢,邀请全民推荐浏阳形象,打造网红地标。活动历时2个月,设下54000元大奖,同时开展拍摄示范视频、邀请网红代言、获奖作品网络集中展示等系列活动。活动期间,官方抖音号粉丝人数、视频点击率均上万,共征集到4000多件参赛作品,点赞数高达200多万,成功塑造了浏阳“青春、动感、活力”的城市旅游形象,打造了浏阳河、浏阳花炮、大围山、周洛景区、石牛寨等新一批网红地标。嗨翻“泉”夏——宁乡灰汤夏季温泉节申报单位:宁乡市旅游局此次温泉节涵盖三大主题活动:六月温泉节启动式暨紫龙湾飘雪温泉首发,炎炎夏日在皑皑白雪的溶洞泡热气腾腾的温泉,感受冰火两重天;七月金太阳红提采摘动感温泉狂欢节,将农耕文化、农业观光、水上乐园等休闲内容完美结合;八月夏季温泉高峰论坛,行业大咖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温泉养生文化。其他子活动也是精彩纷呈。整个温泉节期间总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00万元。B2018长沙最具特色休闲旅游街区(小镇)都正街申报单位:定王台街道办事处化龙池社区都正街位于长沙市芙蓉区西部的定王台街道辖区内,全长314米,是古城长沙保存下来的历史街巷之一,保留有善化县城隍庙、詹王宫、桃花井等文化遗迹和县正街、清香留巷等老长沙街巷,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都正街旨在传承并弘扬湖湘传统文化的同时,繁荣地方经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加深都正街与城市居民和游客文化层次交流、生活态度交流。太平老街申报单位:长沙市天心区太平历史文化街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太平历史文化街区是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窗口,也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老街全长380米,街区共有省级文物单位1处、不可移动文物6栋、优秀历史建筑31栋。目前沿街铺面共190余个,经营面积近3万平方米,日均人流量近10万人,节假日假期人流量达到30万人,人气、商气、文气正逐步聚集。2017年全年营业额约3.27亿元,税收1400余万元。华谊兄弟(长沙)电影小镇申报单位:华谊兄弟(长沙)电影文化城有限公司这是湖南湘江新区引进的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湖南省发改委“重大产业项目”“省重点建设项目”。项目是以电影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体验、休闲度假胜地,建筑风格以还原文艺复兴前的意大利古镇、文夕大火之前的老长沙城市景象为原型,是集建筑旅游、电影旅游、科技旅游、创意旅游、非遗文化传承、民俗风情于一体的文化休闲旅游重要资源。西园北里历史文化街区申报单位:西园社区西园北里历史文化街区是长沙市历史步道首发段,总投资5000多万元,自2018年正式对公众开放以来,已接待近2万游客参观,接待省、市、区各级领导指导观摩50余次。这是长沙不可移动文物最多的街区,有左宗棠祠石山、李觉公馆、泰安里古井、群力里清代古墙等7处不可移动文物,以及西园历史陈列馆、金石书画家李立先生故居等15处人文景点。雨花非遗民俗艺术街区申报单位:湖南雨花非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街区以“非遗”为主题,集非遗技艺展示、非遗产品展销、非遗演艺展演、非遗手工体验、非遗文化旅游于一体,满足人们“赏、学、游、购、吃非遗”等需求的休闲旅游街区,年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两千万元左右。长沙新华联铜官窑古镇申报单位:长沙新华联铜官窑国际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旅游管理分公司古镇以历史文化为魂,以陶瓷演变为根,以唐风古韵筑形,以工匠精神铸品,再现大唐风采,传承湖湘文明,是原国家旅游局确立的全国旅游优选项目。是融历史文化、民俗演艺、科技娱乐、美食休闲、亲子游学等于一体的全域旅游新标杆。从2018年8月28日开业至10月10日,累计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总收入近4000万元。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申报单位:湖南棕榈浔龙河文旅有限公司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是以14700万亩原生山河资源为基础,结合全球最前沿的小镇规划与本土人文风情而打造的世界级田园综合体。小镇教育、生态、文化、康养、旅游五大产业全面发展,打造宜居宜游全域旅游目的地,享田园慢生活,留住“乡愁”。已有地球仓、星空木屋、童勋营、湖湘文化民俗街、云田谷、樱花谷、烧烤露营基地、麦咭农场,此外运动不一样、甜甜湾自然探索中心、农业智造工厂2019年1月将投入运营。沙市赤马湖体育休闲小镇申报单位:沙市镇人民政府沙市镇是长沙市文明乡镇、全国油茶示范基地、国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拥有赤马湖风景区、蒿山森林体育公园、“博士村”全国幸福示范社区秧田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东门村等景点。目前已形成了东南西北中体育运动休闲特色区、健身运动休闲特色区、养生运动休闲特色区、旅游运动休闲特色区、观光运动休闲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打造湖湘第一体育休闲小镇。九龙仓时代奥特莱斯(长沙)小镇申报单位:长沙时代奥特莱斯商业有限公司九龙仓时代奥特莱斯以意大利风情小镇建筑为原型,让人仿佛置身15世纪文艺复兴的艺术古镇,让顾客尽情享受时代奥莱小镇的意式情怀和托斯卡纳式朴实富足的田园生活。九龙仓时代奥莱小镇吸引了长沙及周边省份、市州的大量游客来购物、休闲,年销售额过3.5亿元,缴纳税金过千万元,日均客流约10000人次,节假日客流量达30000人次。灰汤温泉小镇申报单位:湖南长沙灰汤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灰汤境内盛产温泉,因其“泉沸如汤滚,气腾如灰雾”而得名灰汤。灰汤温泉有2000多年历史,是我国著名的三大高温复合温泉之一,出水温度高达98℃,富含29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调节人体机能、镇痛、延缓衰老有独特的疗效,素有“天然药泉”“神水”“美人汤”等美称。2017年实现旅游收入7亿元。2018年1月至10月旅游人数148.88万,收入5.24亿元。C2018长沙最具创意休闲旅游产品中华龙舟大赛(长沙·芙蓉站)申报单位:芙蓉区人民政府中华龙舟大赛是目前国内级别最高、竞技水平最高、奖金总额最高的龙舟赛事。中华龙舟大赛(长沙·芙蓉站)从2017年到2019年共举办三次,2018年是中华龙舟大赛系列赛的第二站,由长沙市芙蓉区人民政府承办。赛段位于浏阳河芙蓉段,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56支队伍1089人参赛。比赛日浏阳河沿岸聚集观众10余万人,中央电视台面向88个国家全程现场直播,向全球展示了“品质长沙、魅力芙蓉”。长沙老味道申报单位:长沙饮食集团长沙火宫殿有限公司长沙老味道是火宫殿针对旅游市场开发的具有长沙地方特色的熟食产品。产品以“长沙老味道”立意,将“芝麻焦切”“脆香麻圆”“莲子糕”“胡椒饼”“灯芯糕”“花根”“蛋条干”“绿豆糕”等8个具有老长沙特色的、市场已鲜有售卖的传统经典小吃组合成一款湖南土特产,品种丰富,口味多样,一经上市便深受长沙市民和游客的喜爱,迅速打开市场。“地球仓”洋湖旅居空间申报单位:湖南芦苇半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地球仓·洋湖里,基于地球仓移动、智能、生态的基本属性,与国家4A级景区洋湖湿地公园携手,打造中国首个城市湿地公园里的移动生态旅居综合体。项目中加入了精品咖啡、有机轻食、艺文空间等多元商业业态,将手作匠心专注之“道”与地球仓空间场景融合,共同营造一个内涵不断生长的“道场”。用品质生活美学的全新样式,为新中产阶层营造一个活动空间,共享社群的集合,让人与人、人与自然,在这里和谐共处。贝拉小镇申报单位:湖南酷贝岛景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贝拉小镇”是以青少年素质教育为核心价值的大型小镇建设项目,集户外手工体验教育、户外职业体验教育、儿童综合素质教育于一体,提升青少年儿童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青少年素质教育亲子乐园。获评“湖南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长沙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创建基地”。贝拉小镇2017年营业收入约1100万元,2018年1月到2018年10月营业收入约4500万元。慧润民宿申报单位:长沙县白沙镇慧润乡村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慧润民宿以“民宿+”为主要特色,坚持“分享、合作、整合”的理念,以资源整合+标准化建设,推动民居变民宿。在长沙县开慧镇飘峰村、锡福村,大力盘活闲置房屋、闲置田地、闲置劳动力和荒山、荒坡、水塘等存量资源,通过标准化建设、亲情化经营、亲和式服务,打造兼具舒适感和“人情味”的品质乡村民宿,让游客尽享乡村最传统的美食、最惬意的生活、最淳朴的感情。湘丰旅行茶申报单位:湖南湘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湘丰旅行茶以“体验式旅游”为特色,坚持以“所见即所得,亲手制好茶”的生产理念,推出手工旅行茶系列,让游客体验制茶之乐;坚持以“宋太祖品脱甲茶”“湖湘红色文化”为包装设计理念,传承弘扬中国茶文化;坚持“旅游+”“茶园+”的茶旅理念,整合当地资源,围绕自有茶园,推出“茶花街山水”的旅行线路,让人在捧起手中茶的时刻,便能收到茶叶故乡的邀请,品湘丰好茶,赏“最美茶乡小镇”。浏阳夏布创意旅行系列产品申报单位:浏阳心之夏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心之夏”浏阳夏布创意旅游产品系列由长沙市级非遗项目“浏阳夏布”制成,产品注重地方非遗特色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具简约典雅、文化性强、历史渊源厚重、实用功能突出、价格亲民等特点,夏布旅游背包、手拿包、斜挎包、文具包及收纳系列作为旅游纪念品受到大家的喜爱。公司在湖南省博物馆、长沙博物馆、长沙市非遗中心以及张家界、深圳、广州、苏州等地均有销售网点。乡到家DIY研学乐园申报单位:湖南乡到家食品有限公司乡到家DIY研学乐园位于浏阳市古港镇,包点体验式制作为最大特色,园区设有标准化包点纯手工制作车间,并有DIY包点和浏阳蒸菜制作区域、小动物喂养区域、蔬菜种植区域、各种花卉植物、果树采摘区域、浏阳首家大型八卦迷宫阵、农耕文化展览馆、大型室内亲子活动区域,是一个寓教于乐的开心乐园。从2017年开园至今,已接待游客2万多人,创收达500多万元。灰汤紫龙湾飘雪温泉申报单位:湖南紫龙湾温泉度假有限公司飘雪温泉由紫龙湾温泉度假区于2018年7月投资建设,用于弥补夏季温泉产品的不足,增加温泉旅游特色。产品在温泉园区左侧,利用先进制冷技术开发建成,整个室内场景采用溶洞造型,顶部有造雪机人工降雪,飘雪区域泡池的温度在38℃左右,室内的温度只有零下8℃左右。温泉池的上空是大雪纷飞;池边的岩石上是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池边的地面上更是“冰冻三尺”。在这里浸泡温泉,漫天雪花飘舞,满池云雾缭绕,宛若处于仙境。炭河千古情申报单位:宁乡市炭河古城文化旅游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黄材分公司大型歌舞《炭河千古情》展示了宁乡文化的灵魂。演出以西周王朝灿烂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国之重器“四羊方尊”的传奇故事为主线,分为《在河之洲》《炭河绝恋》《妲己艳舞》《牧野之战》《爱在宁乡》等五幕。在这段故事里,有巾帼红颜的倾国倾城,有生离死别的缠绵悱恻,有家仇国恨的悲愤忧患,有武王伐纣的壮怀激烈,再现了三千年前的那一场爱恨情仇。名家谈长沙休闲旅游亮点纷呈魏小安(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未来人们的社会生活,追求的是“好吃”“懒做”“图舒服”“好玩玩好求快活”,共享休闲将成为主流。休闲城市需要完成以下任务:在城市生活中休闲活动普遍,具有丰富的休闲设施;休闲产业在城市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形成品牌,并构成强大的市场吸引力;要符合宜居城市、人文城市、特色城市、和谐城市等多元的要求,环境适宜人居住,具备欢迎外来者的人文精神,本地传统文化挖掘到位,最重要的是社会各方面和谐发展。长沙在这些方面都做得不错。长沙的休闲产业资源非常丰富,具备山水洲城的优势,休闲市场也比较发达,人们普遍休闲水平高。曾博伟(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旅游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休闲时代。休闲时代是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是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并将进一步“去中心化”。休闲和游憩本身就是城市重要的功能,长沙的休闲氛围很好,市民喜欢参加休闲活动,而且长沙是一座时尚的城市,时尚正是长沙休闲的一个鲜明特点。长沙休闲旅游未来可期魏小安:当前,全国休闲产业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成长中但不成熟的休闲消费,缺乏休闲文化。长沙需要利用其丰富的休闲产业资源,在发展中抓重点,出亮点,创焦点,形成兴奋点;要注重文化建设,传统文化要用现代方式去解读,传统资源要推出现代产品,传统产品要拥抱现代市场。此外,旅游购物要全面把握内涵,要想办法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以长沙文化为灵魂,打造“活长沙”“文长沙”“新长沙”,做活快乐经济,做亮城市品牌。张凌云(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文化与旅游融合,体现在两个维度上,一个是文化旅游,另一个是旅游文化。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发掘发现、继承发扬、创新创造、交流畅通,都可以通过发展旅游来实现,要充分发挥旅游作为文化传播工具和载体的作用。我认为,长沙休闲旅游本身有优势,而且长沙很有文化底蕴。以湖湘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休闲产品,是长沙发展休闲旅游和文化旅游的突破口,很有前景。曾博伟:长沙需要围绕休闲需要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多小而精的休闲空间,最重要的是建立一整套休闲公共服务体系,将旅游、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统筹起来,通过标准化提升休闲服务水平。休闲是比旅游更大的范畴,全域休闲比全域旅游具有更多的涵盖性和主客共享特征。长沙要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休闲文化、休闲体育、休闲养生、休闲娱乐等产业,同时开展休闲教育,培育休闲人才。本版文字整理 张洋子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常武

「“五大基地”建设观察」我省全域旅游基地建设三年回眸:锦绣潇湘,走向诗和远方

锦绣潇湘,走向诗和远方——我省全域旅游基地建设三年回眸制图/刘也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孟姣燕 通讯员 郑康如从春往冬走,三湘大地季节嬗变,旅游的热度持续升温。时间回溯到3年前,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打造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万亿产业。5.65亿人次、6.69亿人次、7.53亿人次,从2016年到2018年,湖南接待游客数量年年递增;4707.43亿元、7172.62亿元、8355.7亿元,我省旅游总收入节节攀升。今年1至10月,全省接待游客6.7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591.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01%和15.6%。持续跃升的数据背后,是全域旅游如火如荼发展的喜人景象。1 三湘大地处处是景,“景点游”蝶变“全域游”12月1日,记者来到张家界武陵源区,初冬的天子山雪景迷人,黄龙洞“枫”景如画。夜幕降临,溪布老街、魅力湘西大剧场热火朝天,歌舞欢腾不绝。五号山谷民宿主人刘艺欣喜地说,自家十几间改造的闲置农房同样扮演着夜间的“流量担当”。2013年1月4日,张家界天门山景区银装素裹,天门山索道从雪后云海中穿行而过。丁云娟 摄全域变身“大景区”,剧院、乡村、民宿、博物馆皆可游,让游客在武陵源放慢了脚步。立足湖南省情,抢抓国家全域旅游战略发展机遇,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建设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决策部署。变“景点旅游”为“全域旅游”,转型升级的鼓点在全省擂响。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部署旅游工作。省委书记杜家毫,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等省领导多次赴实地调研指导。刚刚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的溆浦穿岩山景区,从乡村游开始崛起,省领导都曾翻山越岭前往考察,为其发展鼓劲加油。一系列改革举措实施。建设全域旅游基地3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通过《湖南省实施<旅游法>办法》,在全国率先为全域旅游提供地方性法律保障;省级旅游财政资金从2015年的2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5.45亿元。全域旅游的春风吹遍城乡,各地发展旅游的热情空前高涨。示范县、特色小镇、重点村,三大“排头兵”示范引领。韶山市、武陵源区、南岳区在全省31个创建单位中脱颖而出,率先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十八洞村等11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浏阳文家市镇等10个省级特色文旅小镇授牌。项目建设快马加鞭。古镇、古道、茶园、湖泊变身“大景区”。铜官窑古镇、洋沙湖、昭山国际房车露营公园等一大批休闲文化旅游项目投入运营。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在建重点文化旅游项目347个,总投资5770亿元。小处着眼、实处入手,旅游公共服务补短板,旅游厕所革命走在全国前列;随着高铁、高速公路、航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善,通景公路逐步打通“最后一公里”,游客出游环境大大改善。锦绣潇湘处处是景,“景点游”蝶变“全域游”。2018年,全省接待游客7.5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355.7亿元,分列全国第5位和第8位;与2015年相比,接待人数和收入均前进3位;全省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230.75亿元,占GDP的比重6.12%。高速发展的旅游业,为我省经济转型发展增添强劲动力。2 跨界融合业态培育,封闭的自循环走向多元的“旅游+”上个周末,来自江西萍乡的张先生带着一家老小,来到长沙县果园镇田汉文化园听戏,孩子在浔龙河麦咭乐园玩得忘了时间,当晚便住在了“地球仓”智能生态小屋,“准备第二天去开慧镇体验直升机低空游。”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消费不断升级。我省旅游产品供给跟不上消费升级需求的短板仍有待补齐。“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现代旅游发展规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找准发展短板,突出特色,打造亮点,加快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交通、生态等行业融合发展。”省委书记杜家毫为我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出要求,描绘路径。从封闭的自循环,到开放多元的“旅游+”,我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融合发展如火如荼。2月24日, 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横岭村,美术爱好者在创作。粟勇主 摄“旅游+农业”,农特产品变旅游商品;“旅游+工业”,厂区变“景区”,梦洁家纺、加加酱油等工业旅游示范点的研学旅游者络绎不绝;背靠科教优势,湖湘研学旅行在境外渐成品牌,岳麓书院等游学地备受港澳青少年欢迎……文创引领,轻资产置入,文旅融合为全域旅游基地建设注入活力。《天门狐仙》《魅力湘西》等大型旅游演艺继续叫座,《苗寨故事》《花飞花瑶》等小型乡村演艺逐步走向市场。在长沙方特、常德卡乐星球等乐园,动漫形象为景区代言,景区体验融入动漫游戏,“动漫+旅游”擦出新火花……旅游消费新业态向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拓展,旅游对消费的撬动效应不断释放。2018年,来湘国内游客人均花费1335元,比2015年的777元增长41.8%。跨界融合,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全域旅游基地建设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大湘西、大湘东13条精品旅游线路辐射带动689个村发展,全省100个脱贫攻坚示范村中,有32个是旅游扶贫重点村。3 踏响开放足音,“锦绣潇湘”从国内走向国际11月22日,由欧美专家设计、境外旅游社向全球发售的雪峰山徒步之旅,吸引了首批20名来自欧洲的徒步旅游爱好者前来“打卡”。感受潇湘之美,正成为越来越多境外游客的选择。今年1至10月,我省接待入境游客406.66万人次,提前一年实现“十三五”旅游规划目标。3来年,我省接待入境游客年均增幅大大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入境游是衡量湖南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关键指标。近年来,作为我省旅游短板的入境游,正在加速赶超。”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禹新荣介绍,旅游业开放度高,湖南坚持以开放促发展,把建设全域旅游基地作为开放崛起的重要途径。以“锦绣潇湘”为总体形象品牌,我省优化区域空间布局,以长沙为中心、张家界为龙头,打造长株潭、洞庭湖、大湘西、雪峰山、大湘南五大旅游板块,培育五大区域旅游品牌。针对不同客源市场,推出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6月6日,龙舟队在花垣县边城古镇清水江上进行角逐。龙恩泽 摄立足全球视角,五大板块抱团闯市场,“锦绣潇湘”从国内走向国际的步伐加快。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部署并带队,参加湖南法国、德国文化旅游周等外事活动,分管省领导利用各类平台为湖南文化旅游代言。“锦绣潇湘”走进“一带一路”文化旅游合作交流系列活动推动构建外事、外宣、外经、外资、外贸联动“大外宣”格局,累计组织“请进来”“走出去”46个批次,覆盖44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湖南作为全国唯一省份入选《孤独星球》发布的“世界十大最物超所值的旅行目的地”,“锦绣潇湘”旅游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进一步扩大。4 优化供给提升服务,让全民共享旅游红利湖南旅游产业迈向万亿元大关步履铿锵。对标对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打造全域旅游基地,转型升级任务还很艰巨,公共服务补短板需不断推进。客源结构比较单一。以入境外国游客为例,对韩国和日本依赖度较高,两国游客占入境外国游客比重超过30%。旅游消费结构不优。长途交通支出居首位,吃、住、行、游4项硬性支出占全部支出的70.84%,娱乐、购物这两项软性支出仅占21.42%。7月30日,一场暴雨后的张家界武陵源景区云雾升腾,在此起彼伏的峰林间弥漫飘渺,美不胜收。张瑛 吴勇兵 摄影报道市场主体不够强大。我省虽然涌现出了天门山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张家界大峡谷景区管理有限公司、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公司等一批活力十足的民营企业,但国有资本参与旅游开发缺乏大平台,外商投资旅行社没有实现零的突破。出行难、停车难、如厕难等问题在一些地区和景区仍然存在,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尚待提升……为破解这些“瓶颈”,9月底召开的省委常委会会议部署,要加快示范创建,优化产品供给,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文旅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共抓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湖南将坚持以开放合作促文旅融合,文旅融合带动跨界融合,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及优势,谋划培育具有湖南比较优势的演艺、动漫、装备、音乐、体验和创意设计等文旅融合重点行业。”省文化和旅游厅主要负责人介绍,我省将紧紧把旅游产品研发设计与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服务质量监管结合起来,打造更多游客喜爱的产品,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诗和远方”描绘锦绣潇湘新画卷,幸福产业、民生产业——旅游业刷新湖南幸福新高度。权威访谈深化文旅融合 谋求战略突破——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禹新荣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孟姣燕湖南是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加快全域旅游基地建设?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禹新荣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将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的目标,坚持以开放合作促文旅融合,以文旅融合带动跨界融合,把文旅产业培育成为全省投资的重点、消费的热点和开放的亮点。禹新荣说,我省将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原则,积极谋划培育具有湖南比较优势的演艺、动漫、装备、音乐、体验和创意设计等文旅融合重点行业。坚持问题导向,从客源结构、投资结构、产品结构和消费结构分析,找准文旅融合发展的短板和痛点,在明确战略定位、完善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指标体系、统筹全域空间产业布局、开展“锦绣潇湘”品牌营销、构建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平台机制等方面谋求战略突破。以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创建为抓手,把旅游产品研发设计与旅游市场营销和旅游服务质量监管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文化旅游资源向精品线路整合、文旅公共服务向精品线路配置、文旅市场监管向精品线路覆盖,推出世界遗产之旅、华人心愿之旅、伟人故里之旅等一批极致体验精品线路,不断增加文旅产业新投资新供给,把文旅产业培育成为全省投资的重点。以推进体验导向型新场景革命为抓手,坚持以文化创意为引领,以满足游客体验需求为导向,将文化艺术植入旅游产业链各旅游要素,特别是特色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短板,不断推出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新业态新产品,拉长体验式旅游消费链,把文化旅游消费培育成为全省消费的热点。以实施“锦绣潇湘”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工程为抓手,积极配合省委、省政府领导外事出访活动,在国际航线开通的主要客源地,组织开展“锦绣潇湘”走进“一带一路”文化旅游合作交流系列活动,进一步扩大文化旅游服务贸易,把文化旅游服务贸易培育成为全省开放的亮点。禹新荣表示,我省力争2020年接待游客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万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7%左右,全面实现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万亿产业”的目标。典型案例茶香引客兴夹山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黄婷婷 通讯员 王建平从常德石门县城出发,往东南驱车行驶8公里,便到了夹山旅游区。景区门口,“中国禅茶之都”的石碑告诉我们,这里是禅茶文化发源之地,也是传说中闯王李自成禅隐圆寂之所,听上去虽有些气质清冷,然而这里的人气却不冷清。11月16日,来自石门东城艺校的100多名小学生,在旅游区内的闯王陵前架起画架,用稚嫩的笔触勾绘眼前的亭林和花木。夹山旅游区负责人邓照明告诉记者,夹山今年5月取得了研学旅行基地的资质之后,每个月都会迎来好几批附近学校的学生。夹山寺、闯王陵、碧岩泉、洗墨池等景点成了学生们的写生热门地;苍林覆盖,植物种类达200余种的国家示范森林公园,也给孩子们提供了自然教育的绝佳场所。据了解,不断开发新功能的夹山旅游区,今年预计总接待游客60万人次左右,旅游区内的收入预计可达120万元,比去年收入提升50%。作为石门县唯一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夹山旅游区还带动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走进夹山祖庭禅茶院,茶香扑鼻,一楼的展示厅里,有以“夹山禅茶”为品牌的各类茶叶可供购买,几桌茶客正在品茗聊天,二楼则为禅茶文化培训室。茶园负责人说,夹山的禅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禅文化的经典,因此,茶室每月都会进行禅茶文化培训,同时开发出“夹山禅茶”品牌,带动当地茶农增收。“尤其是牛牴茶,取清明前后的茶芽制成,不少人慕名而来,可卖到1000多元一斤的好价钱。”茶室负责人说,目前夹山旅游区的近百亩野生茶园也在开发当中,为当地居民带来收益。位于景区入口处的碧岩湖也在升级中。邓照明说,碧岩湖现在进入枯水期,正是清淤的好时节,待清淤完成,将在湖上修建浮桥和展示馆,用来向游客展示石门当地的特产。“招商工作已经完成。”邓照明兴奋地说,“预计明年就可以运营开业了。”届时,奇石、牛牴茶、柑橘等石门当地的特产,都将在这个窗口集中向游客呈现。夹山旅游区的多样化发展带来了人气,也加快了当地产业扶贫的步伐。

老板杀

洞庭之心,瞄着你就爱

洞庭之心,瞄着你就爱——南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剪影南县德昌公园。湖南南洲国家湿地公园宣教中心。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碑及纪念馆。位于东洞庭湖中间的舵杆洲湿地。湖南省首个花海涂鸦村——罗文村。 徐行 摄(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南县县委宣传部提供)柏 威 宋珊珊 史 晋 胡建根从“地中海的靴子”到“洞庭湖的明珠”,来自意大利的Joys已经是应邀第二次来南县。作为国际知名的涂鸦艺术大师,Joys说南县的开放、活力和美好,给了他特别神奇的体验和回忆。尤其让他感受深刻的是,两地截然不同文化的包容以及包容之下的人性光辉。4月6日,中国·湖南益阳(南县)第二届国际涂鸦艺术节暨现代农业观光节在南县乌嘴乡罗文村开幕。此次节会为期3天,举办了招商推介暨重大项目开工投产仪式、省首届美丽乡村文创高峰论坛、涂鸦艺术高峰论坛、“运河精神”雕塑揭幕仪式、“三湘悦动·洞庭奔跑”以及现代农业观光暨洞庭生态旅游等10多项主题活动。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保加利亚、澳大利亚、荷兰等9个国家的45名涂鸦艺术大师应邀来罗文村进行创作,新增涂鸦作品150余幅。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赏创意涂鸦、观洞庭风光、品南洲美食、享湖乡文化。一时间,南县“双节”成为媒体聚焦点、网络热搜词。南县,对外打开了一扇新视窗。南县县委书记李劲松表示,南县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围绕“洞庭明珠、生态南县”的定位,加快实现“外追华容、内赶资阳,领跑南华(容)安(乡)、挺进四十强”目标,全力发展文创事业、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产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可借鉴的“南县模式”。构筑“一城一园五带六区”空间“80后”的周密是南县华阁镇人,和大多数女生一样,从小就有一个“花舍”梦。但外出工作十多年,她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理想的归处。去年涂鸦艺术节期间,她回到家乡,看到曾经的偏僻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吃惊。于是她放弃了在外打拼多年的工作,回到家乡将一处荒废了20多年的破旧毛坯房打造成了如今的“巷陌花舍”,这个集KTV、清吧、旅社于一体的花舍,在这个乡村田园里别具风格,成了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就像罗文村大胆引进创意涂鸦一样,我也想把自己在外面看到的、学到的新鲜东西带回家乡。” 如今的周密,是一副真正找到自己梦想的从容自信的样子。周密的“巷陌花舍”邻近罗文村的荷塘月色景点,一周前,一尊“洞庭龙女”的雕塑矗立,雕塑源于“洞庭湖畔柳毅传书”的古老传说,龙女倚明月,扶祥云,回眸人间,美妙的音乐和变幻的光效配合下,游客如梦如幻。雕塑高18.95米,由湘籍著名雕塑家黄剑创作,她同时还为南县创作了“运河精神”“洞庭鸿雁”两座雕塑,和“洞庭龙女”一起都在本次涂鸦节和国内外游客见面。这些雕塑正是南县全域布局、全域开发、全业融合,加速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见证。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全国文化先进县、湖南省文明城市、中国挂面之都、中国小龙虾养殖加工研发中心……这是荣誉墙上展示的南县。但南县人并未满足于以往的荣誉,他们又开启了新的征程。“紧紧抓住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机遇,以‘洞庭生态游’为抓手,以‘一城一园五带六区’为载体,把南县建成一个大的生态公园。” 《关于南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决定》里,目标明确, 路线清晰。南县充分利用自身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风土民俗等优势,通过科学规划设计,构建全域旅游总体框架。《南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目前已通过专家评审,并完成了《三仙湖水库策划及总规(初稿)》《南县三仙湖水库自驾车露营地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三仙湖(水库)景观及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天星洲湿地公园、情湖湿地公园、舵杆洲、洞庭虾世界等各旅游专项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中。同时做好项目申报,争取政策支持,改造提升旧景,发掘特色建设新景,绘制了一幅崭新的全域旅游“全景图”。立足本县自然禀赋与资源优势,南县着力构建 “一城一园五带六区”旅游空间布局。“一城”即县城旅游集散中心,“一园”即南洲国家湿地公园,“五带”即南茅运河旅游带、三仙湖平原水库旅游带、南西公路沿线旅游带、南大公路沿线旅游带、G353环洞庭湖国际新能源汽车拉力赛景观带,“六区”即创新示范区旅游片区、南洲镇旅游片区、茅草街旅游片区、厂窖镇旅游片区、华阁镇旅游片区、舵杆洲旅游片区。南县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树立湿地生态康养游、生态农业体验游、励志研学游、美食天堂游四大品牌形象。谋划全域旅游,南县具有更加开阔的视野。4月7日,“洞见·遇见”湖南首届美丽乡村文创高峰论坛在南县举行,7位致力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和文创事业的专家学者现场论道。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正安以《美丽乡村建设的文创路径》为题,表达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文创重在发掘转化本土文化与技艺的观点,并结合南县的文创旅游,融合理论创意与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度思维碰撞。湖南农大副校长、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会会长邹冬生,台湾顽石文创开发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人暨创意总监程湘如,湖南旅游学会常务副会长、首席专家团专家殷海雄等专家学者,也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关于美丽乡村文创建设的独特见解。 以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荣誉理事长、台北市原副市长李永萍为代表的在乡村旅游和文创领域的先行者则分享了他们的经典案例,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打响“洞庭生态游”品牌坐落在藕池河东支河畔的罗文村,原本是洞庭湖边一个普普通通的村落,因为花海和涂鸦而一夜成名,成功入选第三批“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创建单位。今年涂鸦节开始前一周,首批抵达南县的涂鸦大师已开始了他们在罗文的创作之旅,《美洲狮》就是大师们首幅成形的涂鸦作品。这幅作品的创作人名叫SART(阿星),他的创作以动物为主,去年就在罗文留下了作品《老虎》。罗文村凭借“无中生有”的涂鸦创意,以及四季花海,成功打造“花海涂鸦”旅游品牌。如今,村民们开起了民宿、时尚餐饮店、乡村KTV、清吧和土特产销售店。罗文村也因此获评“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2016年9月,南县开启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征程,决心逐步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洞庭湖区旅游胜地,全面打响“洞庭生态游”品牌,建成全省旅游强县和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这无疑又将给“洞庭明珠 生态南县”加上一道夺目的光环。罗文村是南县全域旅游项目包装成功的范例之一。此外,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被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评选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德昌公园正积极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三仙湖水库风景区作为湖南省申报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项目的三个推荐名单之一,上报至国家旅游局;南洲镇南洲村、乌嘴乡港口村和三仙湖镇年丰村等,正着力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洞庭春美,罗文有约。今年10岁的菲菲一家生活在长沙,父母来自四川广安,在湖南工作生活多年。4月6日,涂鸦节开幕当天,他们趁着清明小长假,从长沙直奔罗文村。“听说这里是湖南第一个涂鸦村啊!”在罗文村里,菲菲陶醉于一组组涂鸦作品、包裹着村庄的广阔田野,以及烂漫的花海,流连忘返。她说来到南县真是让她大开眼界,春天洞庭湖的风光尤其旖旎。听到当地人跟他们介绍南茅运河的历史时,菲菲从心底里佩服这些富有开拓精神的南县人。他们当天晚上就住在南县县城,尝尝小龙虾、逛逛德昌公园,次日瞻仰了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菲菲的爸爸说,旅行不只是休闲娱乐,还有教育意义。近年来,南县在规划设计、项目包装、基础建设和宣传推介等方面下功夫、用巧劲,加速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收获了“墙内开花、墙外芬芳”的喜人成果。凝聚县域经济发展伟力《瞄着你就爱》、《洞庭之心》两首主打歌曲,描绘了一幅生态南县、开放南县、活力南县的绚丽画卷。随着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稳步推进,“洞庭明珠 生态南县”,实至名归。2017年4月,南县举办了首届国际涂鸦艺术节暨洞庭湖生态旅游美食文化节,收获硕果,为南县实现跨越发展凝聚了强大合力。基础设施建设再上台阶。去年城区棚户区改造、新建游园、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以及旅游通景公路、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标牌等旅游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提升了城市品质。现代农业打响了名气。2017年全县稻虾产业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跻身全国前三强,“南县小龙虾”获批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龟鳖产业迅猛发展,擦亮了“南县草龟”、“南县中华鳖”两个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名片。蔬菜种植业突破发展,建成全省最大的菜薹、榨菜生产基地,蔬菜种植种类由传统的菜薹、榨菜扩展到生菜、芥蓝等。招商引资风生水起。去年节会期间,共签约合同项目18个,合同资金17.87亿元。投资3亿元的洞庭农博城已建成投入使用,投资1亿元的华南农业已投产,投资1亿元的兴蓝纺织、生辉纺织已竣工投产,克明食品专业园一期工程10月即将投产。纺织服装产业园、食品产业园、创新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正顺利推进,全县工业大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全域旅游飞速发展。2017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54.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9%;旅游收入24.5亿元,比上年增长67%;旅游业占GDP比重达8.9%。今年,南县“双节”期间,仅罗文花海涂鸦景区就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今年,南县“双节”还上演了招商引资的重头戏,共有24个项目签约,合同引资总额45.71亿元。这次签约的24个项目包括高分子科学、服装鞋业、现代农业等方面。此外,克明食品集团旗下公司赤松亭农牧肉类精深加工项目投产仪式举行,建设总投资达1.2亿元。此次节会,让南县全域旅游再度升温。目前,该县正抓紧完善旅游交通网络、优化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智慧旅游平台,三仙湖水库休闲风光带及情湖湿地公园建设、德昌公园改造升级、舵杆洲湿地休闲区建设、南洲镇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等15个全域旅游重点项目正紧锣密鼓地推进。南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黄育文说:“‘双节’为我县社会经济带来大发展、大跨越的热潮,我们将力争县域经济发展走在省市前列,做洞庭湖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开放包容、开拓进取的“洞庭之心”南县,瞄着你就爱。[责编: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