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轰动国际!湖南硬核博士:年仅33岁,破解40多年未解世界难题!分命

轰动国际!湖南硬核博士:年仅33岁,破解40多年未解世界难题!

世界上总有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摆在人们面前,有新出现的问题,也有搁置许久都无法解决的难题,不过,科学家们总是会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与辛勤付出去一一突破这些困境。成都理工大学校友兰司就是其中一位,他在33岁的年纪,却破解了逾40年世界未解难题!本期推送,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这位优秀的成理校友!兰司,湖南汨罗市人,2007年7月本科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获四川省优秀毕业生称号。2009年6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材料工程系,2012年10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杨振宁奖学金。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于香港城市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2014年3月至2014年10月,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副研究员(副教授)、研究员,2014年10月起,在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格莱特纳米研究所 格莱特非晶与纳米晶研究组工作。博士毕业后,兰司针对大块金属玻璃等非晶合金材料相变过程中微观机构的演变展开一系列中子和同步辐射散射以及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研究,以期解开非晶合金结构的秘密,获得相变过程最直接的结构证据,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SCI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2017年担任国际上久负盛名的Gordon Research Seminars of Neutron Scattering(戈登研讨会中子散射分会)创始主席;美国材料研究学会MRS、TMS、香港物理学会会员;Intermetallic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等杂志审稿人;裘搓基金会中子散射学校优秀导师。2017年,兰司(第一作者)与香港城市大学王循理教授通过与中、美、澳、日等国科学家深度合作,采用原位中子散射、同步辐射高能X-射线衍射等先进的实验手段,探明了非晶合金中潜在相变过程的微观机制,为通过常规热处理手段调控非晶合金的结构提供了新的思路,突破了非晶领域逾四十年的难题。该文章于2017年3月17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Hidden Amorphous Phase and Reentrant Supercooled Liquid in Pd-Ni-P Metallic Glass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8, 14679. DOI:10.1038/NCOMMS14679.)。期刊编辑指出:"以钯-镍-磷玻璃为原型的非晶合金中远低于结晶温度下出现的热力学异常放热峰困扰了该领域逾四十多年。该文章的作者通过利用同步辐射高能X-射线和中子散射,为异常放热峰对应的非晶多型性相变提供了直接证据,发现相变过程短程有序结构变化非常小,而中程有序尺度结构变化显著。"这一研究揭示了非晶合金中的一种新型隐藏非晶相。该研究发现钯-镍-磷非晶合金加热升温过程中的异常放热峰伴随着非晶态相转变,当合金加热到玻璃转变温度以上时,普通的非晶相会先转变为另一个具有更高有序度的隐藏非晶液相,而后在更高的温度下重新转变为最初的非晶相。这一相变过程中非晶的短程有序结构并无明显变化,然而中程有序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该研究揭示的液态相变点位于玻璃转变温度以上、晶化温度以下,对应明显的异常放热现象。基于此建立的非晶合金相图可以使研究者通过传统的热处理方法来调控非晶合金原子乃至纳米尺度的结构,从而调控合金的性能。类似的奇异放热现象通常与高的非晶形成能力联系在一起,因此该研究成果对于开发具有优异非晶形成能力的合金体系及其结构-性能调控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具有隐藏非晶相和奇异放热现象的典型非晶合金(又称金属玻璃或液态金属)钯-镍-磷非晶合金准二元相图及升温过程非晶态相变顺序示意图兰司并不是一个死读书的人,在成都理工大学时,他就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他热爱体育,享受辩论,是个综合发展的成理人。辩论赛现场,左起第三为兰司运动会现场,第二排右二为兰司兰司也鼓励成都理工大学的学弟学妹们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同时也祝福母校为社会输送更多栋梁之材。一手德智体,一手美和劳,兰司的成理时光没有"鱼与熊掌"的取舍,而是"学业与经验"的收获。兰司的成功不仅仅只因为那个逾40年的难题,更在于他比别人多一点的激情、多一点的坚持和多一点的努力,才配出了属于他自己的精彩人生方程式!背景资料:1959年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研究者首次发现非晶合金(又称金属玻璃或液态金属)以来,其优异的性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变压器、医疗器械、运动器材、电讯产品等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每一种常用的晶体材料合金体系都有确定的相图,依据相图可以方便地调控其组织结构,获得理想的综合性能。非晶合金由于其纷繁复杂的原子结构(短程有序、长程无序),使其相变问题成为困扰学界逾四十年的难题。素材来源:成都理工大学

茉莉花

定了!湖南将新增博士点34个、硕士学位点70个

红网时刻3月27日讯(记者 孙洁)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关于下达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公布了批准的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名单。其中,湖南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点3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70个。根据名单显示,湖南省已有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新增位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9个,包括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力学,湖南大学的哲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中南大学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地质学、力学、公共管理,长沙理工大学水利工程,湖南农业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南华大学核科学与技术。湖南省新增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3个,包括湘潭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湖南大学生物学,中南大学社会学,湖南科技大学软件工程,长沙理工大学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湖南师范大学理论经济学、新闻传播学。湖南省新增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包括湖南大学工程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博士。湖南省已有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新增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5个,包括湘潭大学力学、土木工程,中南大学地质学、力学,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中国史、化学工程与技术,长沙理工大学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湖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湖南师范大学天文学、药学,南华大学哲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湖南省新增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8个,包括湖南科技大学设计学,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湖南农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湖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护理学,湖南理工学院应用经济学、新闻传播学、数学、化学、设计学,湖南商学院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设计学,南华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设计学。湖南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7个,包括吉首大学教育硕士、新闻传播硕士、工程硕士、护理硕士、会计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图书情报硕士,中南大学体育硕士、药学硕士,湖南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长沙理工大学金融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湖南农业大学体育硕士、翻译硕士、会计硕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金融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湖南中医药大学工程硕士,湖南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公共卫生硕士、会计硕士,湖南理工学院法律硕士、体育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会计硕士、旅游管理硕士,湖南商学院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审计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工程硕士,南华大学应用统计硕士、翻译硕士、药学硕士、公共管理硕士。

我行我素

26岁博士任职湖南大学副教授,遭质疑,终于知道人才流失的原因了

#湖南大学#近年来,随着50、60后的退休,90后们逐渐占据社会的主要地位。越来越多的知名学者走上了科学的舞台,“90”后学者们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昨天,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官网更新教师信息,据显示,出生于1994年的工学博士李晟曼被湖南大学聘请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此消息一出,各大网络社交平台纷纷炸锅,一条“如何看待湖南大学李晟曼只有26岁且没有海外经历直接拿副教授职称?”的新闻席卷知乎、豆瓣等平台。引发许多网友热议。有网友认为:26岁就当副教授?怕不是有什么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吧据悉,李晟曼2015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直博,继续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师从吴燕庆教授,2020年6月毕业被授予工学博士学位。2020年7月入职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大学回应:李晟曼专注纳米材料生长、微纳电子器件的加工制备、新原理器件制备与测试以及电路设计与集成。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2019年参加国际微电子器件大会(IEDM)并作口头报告,获得台积电公司的关注。从官方简历可以看出,李晟曼是十分优秀的人才,尤其是发表了十多篇SCI论文,轮学术能力、论学术贡献,李晟曼当一个985学校的副教授是绰绰有余了。学校开始重用年轻学者是好事情,证明了学校开始撇开资历,只看能力。总之大家不要以貌取人,这个才貌双全的美女还是很厉害的。毕竟26岁就发表10余篇SCI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夫得者困

26岁博士获聘湖南大学副教授,曾遭质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90后”学者走上了学术舞台。澎湃新闻记者8月8日查询发现,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官网近日更新教师信息显示,出生于1994年的工学博士李晟曼已经出任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湖南大学官网 图李晟曼的官方简历显示,她2015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直博,继续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师从吴燕庆教授,2020年6月毕业被授予工学博士学位。2020年7月入职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方面介绍:李晟曼专注纳米材料生长、微纳电子器件的加工制备、新原理器件制备与测试以及电路设计与集成。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2019年参加国际微电子器件大会(IEDM)并作口头报告,获得台积电公司的关注。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早在今年7月,“如何看待湖南大学(985)李晟曼只有26岁且没有海外经历直接拿副教授职称?”的话题就已在知乎等网络平台上引起讨论。此外,李晟曼曾获国家奖学金、知行奖学金等荣誉。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网站去年10月曾刊文《不忘初心,诚信前行”国奖经验分享会顺利举办》,其中李晟曼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验。李晟曼讲述她整个博士生涯的科研经历:持续三年日复一日的实验,每天两个实验室的来回奔波,积淀了今天的成就,论文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李晟曼还展示了自己科研经历:从一开始的研究测试,到后来写文稿、画图,再到后来的投稿被拒,最后被成功接收和出刊,过程跌宕起伏。她用自己的经历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当科研遇到坎坷时,要勇于直视困难从而克服它们,而不是通过小套路来欺骗自己。来源:澎湃新闻 岳怀让

冴子

26岁本土女博士获聘湖南大学副教授,海外经历均是浮云

1. 26岁本土女博士获聘湖南大学副教授,海外经历均是浮云2. 北京确定秋季开学日期!中小学、高校、幼儿园错峰返校3. 南方医科大学对16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 11个是博士0126岁本土女博士获聘湖南大学副教授,海外经历均是浮云近年来,90后的大学教授、副教授已屡见不鲜了,但是近日,一名26岁的工学女博士获聘湖南大学副教授重上微博话题热搜,让大家再次关注到了新时代的年轻学者们!工学女博士李晟曼出生于1994年,2011年进入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15年毕业于华科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直博,继续在华科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吴燕庆教授,2020年6月毕业被授予工学博士学位。随后就职于于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被聘为副教授!看到李晟曼博士前半段的求学经历,我想读过博士的人并不会感到特别惊讶,因为五年直博毕业的人虽然少,但是还是挺多的。但是博士毕业就直接进入大学受聘为副教授的,且为本土毕业的博士,无海外经历的,那么就几乎没有了!看了李晟曼博士在求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大家就应该明白了!李晟曼专注纳米材料生长、微纳电子器件的加工制备、新原理器件制备与测试以及电路设计与集成。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2019年参加国际微电子器件大会(IEDM)并作口头报告,获得台积电公司的关注。优秀、科研新星用在李晟曼身上毫不为过!在科研成果面前,一切海外经历等要求都是浮云!所以,获得副教授教职却是实至名归!同时,也为近些年国内大学改革点个赞。在以往,几乎每个好点的大学在招聘时,基本上都会在招聘条件上添加上:具有海外科研经历的优先,虽然只是优先,但是几乎他们都是按照这个执行的,即使候选人只是在国外联合培养一年,也排在纯本土博士之前。而今天,我们能看见李晟曼作为一名本土博士能够破格受聘为副教授,就表明了高校改革的进步!02北京确定秋季开学日期!中小学、高校、幼儿园错峰返校日前,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做好全市各级各类学校2020-2021学年 秋季学期开学工作的通知》。北京高校8月15日起返校;小学一年级、初一、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年级8月29日开学;小学五、六年级、初二年级9月1日开学;小学二、三、四年级9月7日开学。03南方医科大学对16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 11个是博士8月3日,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公布一份公示,拟对16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公示名单显示,此次拟退学处理的16人中,博士研究生有11人,硕士研究生有5人;专业为外科学的有10人,口腔临床医学的2人,中西医结合临床的2人,妇产科学、针炙推拿学的各1人。看到南方医科大学的研究生退学处理,笔者就想提醒各位考研、考博上岸的同学,考上研究生只是一个起点,如果你就此就觉得自己该放松了,那么前面那些退学的同学,就是各位的榜样!而26岁数湖南大学副教授的才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文:傻傻博士图片: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张良

湖南女博士被华为选中,年薪156万

“潇湘晨报”微信公号8月4日消息,一位湖南美少女,今天刷新了我对“美貌与智慧并存”的认知。果然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她就是姚婷。她是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博士生,入选华为“天才少年”,年薪高达156万。同时入选的张霁,以201万的年薪成为了今天的微博热搜。姚婷是湖南益阳人,也是长沙长大的湘妹子,毕业于长沙市周南中学。现为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直博五年级。研究方向为新型存储介质(NVM,SMR),数据库和键值存储系统。读博期间,在CCF A类会议FAST、ATC,CCF B类会议IPDPS、MSST,CCF A期刊TPDS、TOS等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是不是听到这儿一头雾水?这就对了。更绝的是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努力。与同样入围“天才少年”的左鹏飞和张霁相比,姚婷的特点是始终在各个小环境做到优秀,再随着环境的改变提升自己。从本科的历程中便能体味一二:参加辩论队、中英文演讲;担任外联部副部长、辅修第二专业英语对外翻译、支教;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大赛等等……在读博期间,也是敢于挑战自己的短板,抓住各种研究课题、论文写作、参加学术会议、出国学习交流的机会。可以说,是无时无刻不在给自己充电。为华为云存储的发展和壮大做出贡献姚婷在西部数据有着3个月的实习经历,但是当时的她更希望留在高校发展,所以并没有选择主动投简历,而是各个企业的HR联系到她,才决定开始面试。当时她就收到了西部数据、华为、腾讯和阿里的Offer。在华为面试后,姚婷觉得她的研究工作和部门的方向比较契合,所以就在自己所在的实验室与华为开展了一个项目。因此相对于国内其他公司,姚婷对华为的部门更为了解,觉得能够发挥博士期间所学,于是选择了加入华为。对于在华为的职业规划,她说“当下想的是做出有价值的成果,不辜负这份offer和这份offer里承载的期望。长远的,希望能让华为的技术在存储类的国际顶会上受世界瞩目,为华为云存储的发展和壮大、为计算机存储领域的进步做出自己微小的贡献。天才少女用实力打破偏见“天才少年”也可以是“天才少女”,姚婷作为集智慧与美丽于一身的少女,用自己出色的实力证明了这一点。“外界普遍误解女博士年纪大、严肃无趣、难以接近,其实我们不要太年轻,不要太有活力。”姚婷说。女孩子不适合学理工科,这个观念已经在太多中国人脑中根生蒂固了。姚婷也听闻过某个互联网公司不招女博士。面对这种职场上的性别歧视,她选择做出出色的工作,通过自身能力说服周边的人,慢慢打破这种偏见。对于现在年轻人报怨的996,她认为“其实我本身并不排斥压力和竞争,我妈妈也常说我是需要压力才能更快进步的人,但我内心里是希望这一代的年轻人能活得更松快些。”

一行

株洲籍博士斩获国际奖项 全球每年仅6人获该奖项

株洲日报记者 李军株洲日报讯 日前,国际应用超导大会上,株洲小伙、英国剑桥大学博士马骏,获得了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超导委员会颁发的全球超导领域博士生最高奖项Graate Study Fellowship。每年,全球仅6人获此奖项。马骏是电力和能量转换中心应用超导课题组成员,该中心隶属于剑桥大学工程系。马骏在中心负责人蒂姆·库姆斯博士的指导下,开展高温超导磁体及其非接触充电技术的博士课题研究。超导磁体是许多科学仪器和医疗设备的关键部件,在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装置、粒子加速器和医疗核磁共振成像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高温超导磁体及其非接触充电技术能够使超导磁体系统更加紧凑,同时更轻便、更经济,甚至可移动。该奖项每年在全世界范围内遴选六位获奖人,每位获奖人都将获得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颁发的荣誉证书和奖金。马骏代表剑桥大学成为今年英国唯一的获奖者,也是六位获奖者中唯一的华人学生。 【来源:株洲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车警官

励志!湖南高职院校学子拿到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博士录取offer

“我拿到了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博士录取offer!”近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中加班李家兴从加拿大发回好消息,只要他在2030年前修完本科和研究生学分,就可以去到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继续深造。2016年9月,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加拿大北方应用理工学院国际合作项目正式开班。从2016级的8人到如今学生规模近百人,该项目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李家兴在湖南工业职院中加班学习了两年的理论基础,第三年来到加拿大北方应用理工学院学习。在国内,他考取了华为HCIE云计算证书,获得3个计算机方面的专利。在加拿大读书期间,曾参加世界大学生3D建模大赛(呼吸机创新设计3D打印方向)获三等奖,在安大略省大学生嵌入式编程大赛中获一等奖,CNC编程大赛、3D打印大赛中分获二等奖。凭借着前期成果和勤奋好学的个性,李家兴获得了加拿大工程师协会(EC)一位工程师、安大略省注册工程师协会(PEO)的理事会以及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3封推荐信,这也让他被美国顶级名校相中。“从高中起就喜欢数字的运算和变量之间的各种关系,觉得非常有意思,喜欢这种通过特定方式把想法变为现实的感觉!我一坐在电脑前编起程来就会忘了时间。”李家兴坦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加拿大参加这几个比赛,备赛的过程对他来说是快乐大于艰难。没有熟悉的生活环境、任课老师的英语带有口音、自己的理解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进度、和国外不同年龄层次的同学一起上课……中加班出去的留学生,一开始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但他们坚持了下来。加拿大北方应用理工学院的教授对他们作出如下评价:“中国学生从不缺乏刻苦和奋斗的品质,他们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克服语言学习的困难,让自己适应国外的学习生活。”不仅适应了国外的学习生活,他们还凭借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学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湖南工业职院2016级、2017级中加班一共6名留学生都顺利拿到了加拿大北方应用理工学院的文凭,其中2名提前被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录取,今年下半年进入本科阶段继续学习。谈到普通班和国际班最大的区别,李家兴同学侃侃而谈“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中加班的各科老师更多的是教授学生知识框架,系统讲解数学、力学等基础学科知识,将课堂重点难点融贯于各种小组合作、头脑风暴、讨论、问卷等环节,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在讲各类铸造方法时,我在课前提出‘如何采用铸造方法造戒指’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查阅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用英文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然后我再一一点评,引出熔模铸造方法。”《Manufacturing Process》课程老师张京京介绍道,专业课教材都是英文原版,她不仅要读透教材,提炼重点,还需要将课程内容以学生容易接受、感兴趣的方式呈现。为了统一教学标准,9名专业课老师将科目划分成了不同模块,按照模块分配教学任务,共同承担起了中加班25门专业课的教学。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和学习氛围下,李家兴感慨自己三年下来,自学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也养成了喜欢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自己的兴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各个阶段是循序渐进的,在国内打好基础,第三年在北方应用理工学院的学习是会轻松很多。”他说道。该校对外合作交流处处长伍俊晖介绍,通过与国外院校的合作,搭建了中加双方师资共育体系,形成了中外联合、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的育人模式,将为湖南装备制造业走向海外培养更多优秀的外向型人才。通讯员王露曼 黄俊 潇湘晨报记者李柯夫【来源:潇湘晨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舍是与非

26岁女博士获聘湖南大学副教授 90后教授再次受关注

华声在线8月9日讯(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易禹琳)近日,湖南大学官网更新教师信息,出生于1994年的工学博士李晟曼出任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湖南越来越多“90后”教授走上讲台,这一次,李晟曼因26岁且没有海外经历直接拿副教授职称而引发热议。据悉,李晟曼2015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直博,继续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师从吴燕庆教授,2020年6月毕业被授予工学博士学位。2020年7月入职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求学期间,李晟曼曾获国家奖学金、知行奖学金等荣誉。持续三年日复一日的实验,才积淀了今天的成就。对获聘副教授,李晟曼今天回应记者:目前比较忙,将择时接受媒体采访,感谢大家的关心。湖南大学回应:李晟曼专注纳米材料生长、微纳电子器件的加工制备、新原理器件制备与测试以及电路设计与集成。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2019年参加国际微电子器件大会(IEDM)并作口头报告,获得台积电公司的关注。湖南高校已出现多名90后教授,2012年3月20日,1990年出生,年仅22岁的刘路破格受聘为中南大学教授级研究员,并获得校方100万元人民币的现金奖励。他因破解困扰全球数学界20多年的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而一夜成名。2018年,1990年出生的李东获聘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当时,李东刚获得同济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同年,1991年出生,由中美富布赖特项目联合培养出来的博士陈少威获聘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2019年8月,1991年出生的刘惠颖受聘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特聘教授,她在香港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系获硕士、博士学位。

路易斯

衡阳师范学院博士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2019年4月,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Injection of oxygen vacancies in the bulk lattice of layered cathodes”的论文。《自然·纳米技术》的影响因子为37.49,是纳米材料领域的顶级刊物。以衡阳师范学院为署名单位、该校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唐振坤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这是该校首次在影响因子超过30的Nature高水平子刊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这项研究成果由唐振坤博士负责第一原理计算工作,与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美国PNNL国家实验室等多个单位合作完成。 该研究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发现氧离子在层状氧化物材料中的扩散和激活比现有的认知更容易,氧离子在电池循环过程中的扩散流失导致材料内部形成了大量的纳米尺寸气泡,同时引发材料晶体结构的相变。这一机制深化了人们对氧离子在层状金属氧化物中的产生和扩散规律的理解,为优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稳定性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唐振坤从永州祁阳偏远乡村走出来,是衡阳师范学院首位“湖湘青年英才”(科技创新类)获得者,在世界顶级名校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从事科学研究并取得丰硕研究成果。 近年来,唐振坤紧跟国际前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基金1项,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等,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著名的刊物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0余篇,并全部被SCI收录。辛勤付出的背后,荣誉也接踵而至。唐振坤先后入选衡阳师范学院“英才支持计划”、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科技创新类)、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 在他悉心指导下,2019级物理学毕业生罗林涛同学的英文学术论文,已投到国际知名物理杂志Physica Status Solidi (b)上,并受到审稿人的一致好评。此外,唐振坤还在湖南大学、湘潭大学等高校合作指导硕士研究生。唐振坤博士在湖南大学通过合作指导的2016年硕士研究生蒋星星同学已经考取了湖南大学的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