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湖南大学教育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朝彻

湖南大学教育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士想要选择报考教育学在职研究生。现在,2020湖南大学在职教育学硕士正处于招生中,下面,小编来为同学们整理一下招生信息。 招生条件本科有学士学位2年或以上学历。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招生简章!上课方式湖南大学在职教育学硕士上课方式采取周末上课或者寒暑假集中上课。周末授课适合当地学员并且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固定的、方便到校学习的学员;寒暑假集中上课适合教师等职业的学员报考。 学制学费学制为2年,学费为全程1.6万元。所得证书湖南大学在职教育学硕士通过同等学力申硕方式报考,免试入学,无需参加入学考试,只要满足条件即可参加课程学习,后期满足本科有学士学位及以上学历,参加申硕考试,考试通过获得学位证书。所得学位证书为教育学硕士学位证书,是可以获得国家认可的,在学位网课程。以上就是小编为同学们整理的湖南大学在职教育学硕士招生信息。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文章!人大研修班学费情况如何?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好申请吗?

王戎

2019湖南在职研究生招生学校、专业

在职研究生在全国各地区都有招生,想要报考湖南在职研究生,可是不清楚该校有哪些学校和专业可以选择?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湖南大学:直属于中国教育部,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 是一所历史悠久、蜚声中外的综合类研究型大学。学院拥有“湖南省国际贸易重点研究基地”、“湖南省物流信息与仿真技术重点实验室”、“人才战略与经济发展国际研究中心”、“中澳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等一批重要科研平台;拥有“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国开放经济体系研究”与“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报考专业:资本经营与投融资、产业经济学、财务管理与会计、企业经济与管理、金融学 保险学、统计学、财政学、税收学、劳动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南昌大学长沙班:网络授课+集中授课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江西省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该校多位教师拥有国际教育教学背景,有中法共同培养的工商管理硕士、乌克兰教育学博士、日本教育学硕士等老师均可为学生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报考专业: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学、金融学、应用心理学、刑法学、民商法学等。江西师范大学长沙班:江西师范大学位于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江西省省会南昌,是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报考专业:教育学、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长沙班:中国人民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可免试入学,本科有学位的学员可报名,毕业可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证书。报考专业:企业管理方向、财务管理方向、市场营销管理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方向、项目管理方向、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方向

名亦不成

湖南大学研究生部通知学生不提前返校

各学院:为了积极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相关防控工作,最大限度阻断疫情传播扩散渠道,避免旅途风险,请各学院通过有效方式通知到每一名学生不提前返校,具体返校时间学校将另行通知。湖南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学生工作部2020 年 1 月 26 日

六理

湖南大学69名准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 “录而不读”是什么原因?

央广网北京10月10日消息(记者常亚飞)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的一则公示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该公示提到,有部分研究生新生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以上共计69人,他们实际上是集体放了高校的“鸽子”,考上了研,不读了。湖南大学起源于公元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是全国重点大学。很多人不理解,这样的名校,为什么一下子有这么多准研究生“录而不读”?该怎样妥善处理?9月29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的一则公示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公示称,有部分研究生新生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另有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共计69人,湖南大学研究生院拟将取消这69名2019级研究生入学资格。据公示显示,这些学生分别来自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法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等16个学院。多所学校负责招生的老师和教授表示,“录而不读”这种情况他们学校也存在,但是人数高达69人不是普遍现象。老师1:据我了解有这种现象,但是并不普遍,像咱们学院,基本上没有。老师2:在我们学校还是比较少的,偶尔会有。但是像湖南大学一次有69个不来读的,是不常见的。老师3:一下子公示了这么多人,确实在教育界比较少见。因为在我们学院,包括我所了解的其他学院的情况,这种是非常少的。对于湖南大学69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的具体原因,记者电话联系湖南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没有得到正面回应。记者采访了国内多所高校的招生负责人和教授,他们认为找到工作、出国留学是学生放弃入学资格的主要原因。老师1:我觉得比较多的应该是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因为一部分读研的学生读研后依然面临再就业的问题。老师2:现在出国留学的同学比较多,所以他们在考研的同时也在申请出国,如果后来申请成功了,他也不会选择在国内读研究生,也是做两种打算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福建某高校硕士生导师张教授认为,因为名额不足,一些原本报考学术型硕士的同学被调剂到专业型硕士,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同学被调剂到非全日制导致学费相对昂贵,这也是一些同学被录取后选择放弃的原因之一。“我们现在非全跟全日制名额一般是50比50,全日制的同学报考的比较多,非全的比较少,但是考过以后,学校就会动员特别是应届生考全日制的去读非全,费用比较高,也有可能是这种原因他们才选择放弃的。”张教授告诉记者,不少考生把考研视为增加就业竞争力的手段,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后 “录而不读” 可以理解,但是这种行为无疑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他这种情况是已经参加复试了,就是把别人的机会给挤走了,对其他考生也属实不利,妨碍了那些想读书的人。”北京某高校的青年教师吴老师告诉记者,因为学校给了名额但是学院没有招满,这种情况也会影响学院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甚至影响学校的学术产出,对一些讲究人才结构的理工科院校来说更为严重。吴老师说:“他们需要建立团队来进行团队的研究合作,老师们在进行学术培养的时候也是注重一个代际之间的团队结构建设,如果对于研究生导师个人来说,他招的研究生没有来,那他这一届就招少了,甚至说没有了,对他的科研团队建设也是有影响的,就会影响到科研的产出。”对研究生“录而不读”这种行为,记者采访的各高校教师坦言,目前没有一个很好的机制来规避和防范,最多只能在录取前加强沟通和了解。重庆某大学硕士生导师刘教授说:“比如我们在面试的时候一般都会问学生,你为什么会选择到我们这里来读研究生?你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计划和你的想法等,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交流。”此外,北京某高校负责招生的陈老师认为,尽管选择录取后入学读书是一种个人行为,也是双向选择的一个结果,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录而不读”也属于失信行为。如果失信考生来源相对集中,研究生院也会采取发函的方式与考生所在学校进行沟通。在考生质量同等的条件下,这也会成为研究生院此后是否录取该学校考生的一个判断因素。陈老师说:“学院基本上是没有约束机制的,但是我们会分析这种情况,看看是哪些学校的学生出现‘录而不读’的情况,如果一所学校连续出现录而不读的现象,我们可以考虑去公函和对方院校说明考生的失信情况,有可能会影响到以后这所学校的考生,包括报考录取。”

借嫁娘

湖南大学在职研究生上课方式有哪些?

湖南大学是我国教育部直属的全能重点综合性大学,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是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湖南大学开设了在职研究生课程,受到了很多同学们的关注,下面,我们先来看看湖南大学在职研究生上课方式有哪些?湖南大学在职研究生上课方式有两种:周末上课和寒暑假上课。周末上课湖南大学在职研究生很多专业都是可以周末上课的,包括经济学、教育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法学等等,同学们利用周六日的时间到校学习,是面授方式,同学们可以互相交流学习。 寒暑假上课湖南大学在职研究生采取寒暑假上课的专业只有教育学,有寒暑假期的同学,比较适合报考,例如教师等等。同学们利用寒暑假期到校集中学习,也是面授形式,这样的方式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以上就是湖南大学在职研究生的上课方式情况。目前,湖南大学在职研究生正在招生,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招生详细信息或者报名!另外,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文章!为什么报考同等学力申硕没有学历证?中国社科院在职研究生怎么样?靠谱吗?

新大陆

2019湖南大学经济学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

湖南大学经济学在职研究生目前处于招生中,那么,湖南大学经济学在职研究生的报考方式和报考条件是什么呢?报考方式湖南大学经济学在职研究生报考方式为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申硕是免试入学,先学习后考试,同学们无需参加入学考试,只要满足条件即可参加课程学习。同等学力申硕包括研修班报名和申硕考试报名,这两次报名,报考条件不同。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招生简章!报考条件研修班报名条件:满足大专学历即可参加课程学习,在规定时间修满学分即可获得结业证书。申硕考试报名条件:满足本科有学士学位及以上学历,可以参加申硕考试,考试通过获得学位证书。以上就是小编为同学们整理的湖南大学经济学在职研究生报考方式和报考条件的相关内容。

哀又继之

考上研究生又放弃!湖南大学真的这么被瞧不起?

湖南大学69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的新闻被很多人关注,有人好奇为什么这些考上985大学的人最后还放弃了入学资格,还有人在冷嘲热讽的表示湖南大学可能不值得这些人入学,反正不管如何,最终的结果都是湖南大学失去了这些学生,而这些学生也放弃了湖南大学!湖南大学真的很弱?湖南大学算一所垃圾学校吗?答案显然不是,如果湖南大学是垃圾大学,那么全国90%以上的大学都干脆关闭得了。作为一所老牌985大学,双一流B类大学,湖南大学的实力很不错,在经济、建筑等学科表现不错。这是一所在中南地区有着不俗影响力的大学,在湖南省内综合实力位于第三,排在国防科技大学和中南大学之后。能够考上这所大学的考生在各自的省内也都是佼佼者,虽然研究生的录取难度低一些,但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上的。既然不弱,为何被放弃?其实不只是湖南大学被放弃,如果你拉一拉中国大学高考或者研究生录取情况,你会发现即便是清华北大也会遇到很多考生放弃录取资格的情况,只不过在清华北大这样的大学里,类似的情况比较少而已。但是如果你去看看其他的985大学,你会发现这样的事情绝不是个案。只不过别的大学对于这样的情况一般都不管不顾,湖南大学只不过是因为把这样的事情曝光出来而已。其实学生们放弃一所大学的录取机会,答案无非就是三种:第一,有更好的选择相比较于高考,研究生录取吸引力要小很多,或者说很多人在读研之外还有更多的选择,比如一毫当年被保送研究生的时候也曾经考虑过放弃,因为相比较读研,其实很多人还可以选择出国或者是找工作,这些都是一个人的机会,每个人都会选择,只不过这69个人选择了那些事情罢了。第二,有更大的野心当然,有人被录取了也不去上的原因也可能是有更大的野心。中国的研究生考试录取存在调剂的情况,很多人并非是第一志愿就是湖南大学,只不过后来自己心仪的大学没有考上,被调剂到此而已。那些人可能有更高的目标,更大的野心,比如他们想读清华北大,所以就暂时放弃湖南大学罢了。第三,有自己的个人问题其他人不去的原因也可能是有自己的个人问题,我就曾经有个同学放弃了浙江大学的录取机会,因为他女朋友在北京,所以他不得不放弃。类似的情况可能都会存在,69个人中可能就有这样的痴情人。所以,放弃湖南大学的研究生也不是什么大事情,我其实很好奇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关注,或许在那些人心目中,湖南大学就是神圣之地,心之所向而不可得吧!

孟轲

2019年湖南大学法学院同等学力申硕在职研究生宣讲会于8月10日举行

初秋悄然而至,在这清朗的八月,湖南大学法学院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宣讲会于8月10日在法学院咖啡厅成功举行。本次宣讲会的主讲人为法学院同等学力申硕办公室的张娜老师、同时刘霜、石杉杉、王蕾、李龙保等老师也出席参与此次活动。1主讲人张娜老师1宣讲会现场1认真听讲的同学此次宣讲会针对同学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展开,主要分为四大板块,分别为湖南大学及法学、公共管理专业发展简介;湖南大学在职研究生培养渠道及方法简介;同等学力申硕学习方式简介以及同等学力申硕资源展示及活动回顾。现场气氛热烈,学生们踊跃提出内心疑问,并一一得到详尽解答。宣讲会结束后,同学们移步至岳麓书院参观欣赏,在专业讲解的引导中,进一步熟悉湖南大学的文化底蕴与悠久历史。此次宣讲会不仅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同等学力申硕其各方面信息,亦使之与老师之间建立起信任与友谊的沟通桥梁,受到学生们一致好评。来源 / 湖南大学法学院同等学力申硕办撰稿 / 王蕾编辑 / 李龙保

恶魔城

湖南大学发布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

湖南大学简称“湖大”,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长沙市,直属于中国教育部,是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南省人民政府、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四方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湖南大学发布了湖南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具体如下,一起来看看吧:

富二代

湖南大学69名研究生“录而不读”的背后

9月29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发布了一则消息,有69名新生因出国、找到工作等原因而放弃入学资格。消息一出来立即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录而不读”的责任应该由考生自己负责,是一种不讲信用的行为,应该列入“失信名单”。也有人认为,考生尽管有责任,但并没有相关法律规定考生不能自主选择放弃就学,“法不禁则不止”。既然出现了这种大面积“弃读”问题,就说明它是有原因的。高校应该从考生利益的角度出发寻找相应的对策,不应该一味地想着如何处罚违规考生。从湖南大学研究生院公布的消息看,弃读学生中,有的是申请放弃入学资格,有的是过了录取日期被学校取消资格。不管哪种情况,都是考生自愿放弃的行为。从校方利益角度分析,这么多考生放弃入学资格,固然会大大影响到学校的招生秩序,造成高校资源的浪费。但从考生利益角度考虑,学校往往在考生选择"服从调剂"后,就认为是无条件服从,有的将全日制调剂为非全日制;有的将考生从所报专业调剂为非所报专业。一些考生在对调剂专业毫无兴趣的情况下只好选择放弃入学。事实上,这种“录而不读”的问题近年来不止发生在高校研究生院,一些本科录取中也同样存在类似的现象和问题。某种程度上讲,这种现象也算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了,应该引起教育部门和高校的重视。个人认为,作为高校和教育管理部门,不应该一味地去责怪“失信”考生,应该组织力量对这一现象先开展调研,找准问题根源后做出相应决策,制定行之有效的办法和规定。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尽量给予他们更多的选择,而不是就事论事,仅仅从校方利益简单地进行“管、卡、压”,这样既不利于解决问题、还有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带来更为严重的其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