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湖南大学取消69名研究生入学资格,招生名额浪费,却怪学生不守约筷子篇

湖南大学取消69名研究生入学资格,招生名额浪费,却怪学生不守约

每年新生入学季,各大高校除了要迎接四面八方而来的莘莘学子,还会出现一种怪现象,一些明明已经被学校录取的学生结果却不来报名。这种现象对于高校来说,自然是一种十分尴尬的状况。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被录取了却不来报到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第一是对录取的大学不满意,决定复读;第二是因为有了更好的去处,譬如有国外大学;第三则是个人身体或经济状况等原因造成不能如期报到。而且,此类情况并不是只在局部地区发生,本科生、专科生“录而不读”的现象在全国大学都屡见不鲜。但是,近几年,随着硕士研究生不断扩招,在本科阶段已经见怪不怪的“录而不读”现象已然蔓延到了研究生教育。近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公布了一则通告,一下取消了69名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资格,其原因就是这些研究生已经被湖南大学录取,但是,却因为各种原因、或放弃了入学资格,或逾期还没有报到,最后,校方只能取消他们的入学资格。这条公告一经发布,竟意想不到的引发了外界一片热议。人们指责那些已经被高校录取却不来报到读书的考生,在浪费高校招生名额,高校录取了你,到最后你却不来读书,让真正想读书的人来不了,这种行为真的让人痛恨。同时,他们还为高校站队,称这种行为是对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是硕导、博导带不满人、甚至无学生可带的“罪魁祸首”!要求把这些“录而不读”的人列入失信名单,或者采取一些严重的惩戒措施,杜绝这种现象的再次发生。诚然,“录而不读”对高校招录工作带来了不少困扰。但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种事更应当关注作为弱势群体的考生。学校要考虑自身利益,学生又何尝没有自己的考虑。这就像找工作,大家找工作没有一个人只会投一份简历,然后等到对方谢绝,再去寻找下一家。而是采用广撒网的方式,同时申请几个工作岗位。换做考研,其实也一样。学生考研、申请出国、找工作同时进行,并没有错。因此,若是因为学生“录而不读”就把他们列入失信名单,或者进行一些严厉的惩戒,完全是小题大做。要想解决这种现象的发生,更靠谱的应当是从源头入手,从强势群体展开工作。高校应当优化自身招生方法,采取积极的补录政策,这样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譬如,在发放录取通知书的同时可以邮寄一封“决定入学协议”和“放弃入学申请”。如果学生在入学协议上签字,到时候却不来报到,就可以视为失信,纳入征信系统。如果逾期没有收到入学协议或者收到的是“放弃入学申请”,学校也可以尽快展开补录工作。其实,“高校录取却不来报到”的现象不止在国内,放眼全球也不是一件特别稀奇的事。但是,国外对这种现象采取的都是较为温和的措施,拿到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却不想去,只要直接明言告诉学校就可以,学校也不会多说什么。因此,国内也无需大惊小怪。职业和学习生涯的规划本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考生在过程中有了更好的选择也无可厚非,因为没有谁会站出来,保证研究生毕业就一定有更好的出路!

明日复见

湖南大学研究生部通知学生不提前返校

各学院:为了积极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相关防控工作,最大限度阻断疫情传播扩散渠道,避免旅途风险,请各学院通过有效方式通知到每一名学生不提前返校,具体返校时间学校将另行通知。湖南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学生工作部2020 年 1 月 26 日

恋空

快讯:湖南大学2020年拟录取推免生名单公布!

近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工作办公室公布了该校2021年拟录取推荐免试研究生名单公示信息。相关名单已发布,广大同学可以前往湖南大学研究生院查询,祝大家都金榜题名!信息来源: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研究生院

卖油郎

69个准研究生放弃入学: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存在歧视

最近,湖南大学研究生院的一则公示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该公示提到,有部分研究生新生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以上共计69人,他们实际上是集体放了高校的“鸽子”,考上了研,不读了。考研是一个漫长和困难的过程,为什么这69个人会集体弃读呢?湖南大学起源于公元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是全国重点大学。很多人不理解,这样的名校,为什么一下子有这么多准研究生“录而不读”?又该怎样妥善处理?因工作和出国成主流原因,不满调剂也占较大比例高校称放弃入学可能是因为选择了留学、就业或不满意调剂9月29号,湖南大学研究生院的一则公示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公示称,有部分研究生新生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另有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共计69人,湖南大学研究生院拟将取消这69名2019级研究生入学资格。据公示显示,这些学生分别来自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法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等16个学院。多所学校负责招生的老师和教授表示,“录而不读”这种情况他们学校也存在,但是人数高达69人不是普遍现象。对于湖南大学69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的具体原因,记者电话联系湖南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没有得到正面回应。记者采访了国内多所高校的招生负责人和教授,他们认为找到工作、出国留学是学生放弃入学资格的主要原因。高校1:“我觉得比较多的应该是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因为一部分读研的学生他读研后依然面临着再就业的问题。”高校2:“现在出国留学的同学比较多,所以他们在考研的同时也在申请出国,如果后来申请成功了,他也不会选择在国内读研究生,也是两种打算的一种方式。”“录而不读”会影响次年招生计划和科研产出,高校也难以规避和防范北京某高校的青年教师吴老师告诉中国之声记者,因为学校给了名额但是学院没有招满,这种情况在也会影响学院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甚至影响学校的学术产出,对一些讲究人才结构的理工科院校来说更为严重:“他们需要建立团队来进行团队的研究合作,老师们在进行学术培养的时候也是注重一个代际之间的团队结构的建设,如果是对于研究生导师个人,他招的研究生没有来,则对他的科研团队的建设有影响,还会影响到科研的产出。”对研究生“录而不读”这种行为,记者采访的各高校教师坦言,目前没有一个很好的机制来规避和防范,最多只能在录取前加强沟通和了解。重庆某大学硕士生导师刘教授:“在宣传上还有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比方说我们在面试的时候一般都会问学生,你为什么会选择到我们这里来读研究生?你有什么样的一个未来的计划和你的一个想法等等,我们可以更深入地去交流一下。此外,北京某高校负责招生的陈老师认为,尽管选择录取后入学读书是一种个人行为,也是双向选择的一个结果,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录而不读”也属于失信行为。这个新闻出了之后,网上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进行了讨论,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在就业的时候会遭到歧视。有网友表示,自己非全的学历,仅仅是得到了国家认可,社会是不会认可的。尤其是秋季招聘的时候,很多岗位明确表示要全日制学历。也有网友表示,非全水分非常大,费用昂贵,仅仅是买一个文凭。。。。。。关于此事,我的观点如下:首先,我们得分清楚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三个概念。非全日制研究生不等于在职研究生,现在社会上很多HR和用人方经常把两者混为一谈。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同于在职研究生,在职研究生只有学位证,没有毕业证。毕业证由教育部颁发,学位证由学校颁发。2017年之后非全日制研究生诞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双证齐全,既有毕业证,也由学位证,双证唯一区别为毕业证上的学习方式注明“非全日制”字样。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式相同,都必须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证书具有相同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划重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是平等的,一样的难考,一样要上课,一样要发论文,做答辩才能毕业,证书含金量也是一样的。非全日制研究生除了学费更高,学时更长,需要考费的经历和金钱都更大,和全日制是一样的,对读非全日制的在职人士来说,难度超级大,很多非全日制的研究生,比全日制的研究生要优秀得多。在备考和学习的过程中,非全日制的学生要衡量的东西太多了,有家庭,工作,和学习等方面的压力。但是目前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认知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很长的一段的扫盲的过程。

溱洧

你如何看待湖南大学69名准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 “录而不读”?

2019年9月29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根据《湖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湖大研字【2018】21号)第三条的规定,取消了69名2019级研究生新生入学资格。请看有关公示:(考虑到涉及个人隐私问题,本回答不便将此69名被取消入学资格的研究生新生名单在这里公布,如有关切的朋友,可直接到湖南大学研究生院网站查看)据我分析,被取消入学资格的69名2019级研究生新生,不到湖南大学研究生院报到的原因可能是如下几个方面:1.已经获得了出国深造的机会。毕竟,能够考上湖南大学的研究生,可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之所以宁愿放弃就读,无非是已经获得了出国深造的机会,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出国。2.已经获得了比较好的就业岗位。读本科也好,读研究生也罢,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就业,为了有一个相对优质的工作、相对比较好的薪酬和福利等待遇。既然已经在不错的岗位上就业,放弃继续读研究生是可以理解的。3.原来报考学术型硕士的,因为名额不够的原因,被调剂到了专业型硕士;或者原来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被调剂到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导致学费相对高了许多。以上两者,都属于被调剂到了自己不愿意继续就读的,最终只好选择了放弃。要我说,如果是因为上面所说的原因,导致了这69名准研究生放弃就读,我倒认为的确事出有因,社会大众应尽量理解。可能带来的结果:第一,因为放弃了已经被录取就读研究生的机会,这69名准研究生可能涉及到“失信”的问题。至于具体是否构成失信,需要由相关方面去评估,社会大众无法作出判断。第二,影响了湖南大学的研究生招生计划是确定无疑的。因为这69名准研究生放弃就读,必然会浪费相应的教学资源,还会影响湖南大学下一年度研究生的招生计划。而且,还因为他们占用了名额,导致其他想读而没被录取的考生痛失就读机会,这实在有失公平。综合来看,这起湖南大学69名准研究生被取消入学资格的事情,多少会让社会反思,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抑制这种事情的一再发生,让所有想读研究生的考生站在一条起跑线上。

赫伯特

湖南大学六十九名研究生新生放弃入学资格 “录而不读”缺乏相关法条制约

“研究生院拟取消郑某等69名研究生入学资格,现将名单公示如下。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工作日内联系研究生培养办公室……”9月29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的一则公示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这则公示称,有部分研究生新生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另有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共计69人,湖南大学研究生院拟将取消这69名2019级研究生入学资格。湖南大学69名准研究生被录取后,缘何会放弃入学资格?我国的法律法规又是如何看待这种“录而不读”行为?准研究生录而不读 高校公示引起关注8月24日至25日是湖南大学2019级研究生入学报到的时间。可报到时间过去了几周,却还有69名研究生新生未到学校报到。位于湖南省会长沙的湖南大学,校区坐落在湘江之滨、岳麓山下,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誉。湖南大学的官网介绍,湖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20个。然而,就是这样一所全国重点高校,今年录取的研究生新生中却有69名研究生新生放弃了就读机会。9月29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示,称拟取消这69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10月7日,记者在湖南大学研究生院的官方网站找到了这则公示,公示标题为《关于取消郑某等69名2019级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公示》。公示称,据核实,现有部分研究生新生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另有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共计69人。依据《湖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湖大研字【2018】21号)第三条“新生应持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和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的期限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的,应提前向学校请假,并附相关证明,请假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两周;未请假或请假逾期的,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之规定,以上69名新生视为放弃入学资格。研究生院拟取消郑某等69名研究生入学资格,现将名单公示如下。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工作日内联系研究生培养办公室。公示还留下了研究生院的办公电话。此公示时间为2019年9月29日至10月10日。因为此时间段恰逢国庆长假,按照公示的要求,这12天的公示期,工作日只有5天。记者注意到,公示的下面还附上了一份69名研究生的详细名单,这些放弃入学资格的研究生新生,录取的学院分别来自湖南大学的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法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建筑学院等16个学院。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工商管理学院,放弃入学的研究生人数有17名。放弃入学屡见不鲜 背后原因多种多样69名研究生新生面对在全国重点高校就读的机会,缘何会突然放弃?湖南大学研究生院透露的原因是“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另有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10月7日,记者辗转联系到了一位放弃入学资格的研究生新生。这名大学生向记者透露,在入学前,他顺利地通过了某地的公务员考试,被录取成了一名国家公务员。“我家的经济条件一般,在对先就业还是先读研作了比较后,我还是选择先就业,以后有机会再读书。”这名大学生对记者说。陈新(化名)是湖南某高校的一位硕士研究生导师,他曾经也碰到过研究生新生“录而不读”的现象。陈新向记者透露,这种被高校录取之后又放弃入学资格的原因很多,以两种情况居多。据陈新介绍,第一种情况是本科就读高校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被保送在本高校读研究生,但这些保送生同时还会向其他高校申请读研,如果这类保送生同时被其中意的外地高校录取了,他们往往会放弃在自己本科大学读研究生的机会,转到其他高校读研;第二种情况则是一些研究生在考研的同时,还会参加当地的公务员考试、出国留学考试等,如果公务员考试、出国留学考试通过了,他们往往也会放弃读研的机会,选择先就业或出国留学。“我们学校以前也有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的事情,但一次性出现69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这种情况还是不多见。”陈新认为,这种情况说明研究生新生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了。据记者了解,这种“录而不读”现象不仅出现在湖南大学,在我国其他一些高校也屡见不鲜。除了研究生外,一些本科生、专科生也存在这种“录而不读”现象。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本科生、专科生“录而不读”的原因基本有三种:一是对录取高校不满意,决定复读重考;二是有另外的去处,比如就读国外高校;三是少数学生可能因为经济条件差或身体健康等其他原因没办法去上学。爽约影响招生秩序 亟须开出治理良方研究生被高校录取后,随意放弃入学资格,是否会扰乱高校正常的招生秩序?我国的法律法规又是如何看待这种“录而不读”行为?陈新透露,他在几年前就遇到过这种事。当年,有一名大学生被他所在的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但后来这名大学放弃入学,而去参加工作了。“因为当时已经到了新生报到的时间,补录和调剂其他学生已经来不及了,最后学校只好取消了那个招生指标。”陈新坦言,这种“录而不读”的行为给高校正常的招生秩序带来了困扰,导致一些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带不满人,甚至出现有的导师无学生可带的情况,从而造成高校教育资源浪费。10月5日,69名研究生新生爽约湖南大学的消息被网友在网络论坛披露后,立即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认为,要把这些不讲信用的考生纳入“失信名单”,限制其下一次考试,或把记录提供给征信机构留作日后评估信用使用。也有网友认为,这种行为虽是失信行为,但将此纳入“失信名单”不妥。记者调查发现,对于高校新生这种“录而不读”行为,目前高校方并无有效的治理良方。不过,河南省去年曾尝试对这种“录而不读”行为出台相关制约机制。有媒体披露,近年来,河南省本科录取不报到考生人数逐年增加,不仅造成招生名额浪费,也影响了一些高校对河南省招生计划的投放。作为全国高考考生竞争最激烈的省份之一,2018年,河南省首次明确了对违背志愿失信行为的惩戒措施。2018年7月,河南省招办相关负责人对媒体称,2018年录取后不入学实际就读等造成招生计划浪费的,2019年报名参加高考将限制其填报志愿的学校数量,在实行平行志愿的各批次,仅允许其填报志愿的学校数不超过两个;另外,考生失信事实将记入其个人诚信档案,在普通高招录取中向高校提供,高校作为对考生品德衡量的依据,可以拒绝录取失信考生。河南省的这一措施出台后曾引起过热议。赞成者认为,出台这种惩罚措施,能够有效遏制学生失信情况的发生,可以倒逼学生认真填报志愿,对自己填报的志愿更加负责;反对者则认为,录不录是学校的权利,读不读则是学生的自由,无可厚非。那么,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又是如何看待这种“录而不读”行为呢?记者采访了相关的法律专家。据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黄捷介绍,我国的法律法规目前对高校新生这种“录而不读”行为还没有相关制约条款。“‘录而不读’原因诸多,虽然这种行为可以理解,但这种行为不仅危害到高校的招生秩序,还会造成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应该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黄捷对记者说。

终南

湖南大学69名研究生新生放弃入学 业内曝背后原因

“研究生院拟取消郑某等69名研究生入学资格,现将名单公示如下。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工作日内联系研究生培养办公室……”9月29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的一则公示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这则公示称,有部分研究生新生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另有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共计69人,湖南大学研究生院拟将取消这69名2019级研究生入学资格。湖南大学69名准研究生被录取后,缘何会放弃入学资格?我国的法律法规又是如何看待这种“录而不读”行为?准研究生录而不读高校公示引起关注8月24日至25日是湖南大学2019级研究生入学报到的时间。可报到时间过去了几周,却还有69名研究生新生未到学校报到。位于湖南省会长沙的湖南大学,校区坐落在湘江之滨、岳麓山下,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誉。湖南大学的官网介绍,湖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20个。然而,就是这样一所全国重点高校,今年录取的研究生新生中却有69名研究生新生放弃了就读机会。9月29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示,称拟取消这69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10月7日,记者在湖南大学研究生院的官方网站找到了这则公示,公示标题为《关于取消郑某等69名2019级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公示》。公示称,据核实,现有部分研究生新生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另有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共计69人。依据《湖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湖大研字【2018】21号)第三条“新生应持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和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的期限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的,应提前向学校请假,并附相关证明,请假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两周;未请假或请假逾期的,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之规定,以上69名新生视为放弃入学资格。研究生院拟取消郑某等69名研究生入学资格,现将名单公示如下。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工作日内联系研究生培养办公室。公示还留下了研究生院的办公电话。此公示时间为2019年9月29日至10月10日。因为此时间段恰逢国庆长假,按照公示的要求,这12天的公示期,工作日只有5天。记者注意到,公示的下面还附上了一份69名研究生的详细名单,这些放弃入学资格的研究生新生,录取的学院分别来自湖南大学的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法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建筑学院等16个学院。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工商管理学院,放弃入学的研究生人数有17名。放弃入学屡见不鲜背后原因多种多样69名研究生新生面对在全国重点高校就读的机会,缘何会突然放弃?湖南大学研究生院透露的原因是“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另有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10月7日,记者辗转联系到了一位放弃入学资格的研究生新生。这名大学生向记者透露,在入学前,他顺利地通过了某地的公务员考试,被录取成了一名国家公务员。“我家的经济条件一般,在对先就业还是先读研作了比较后,我还是选择先就业,以后有机会再读书。”这名大学生对记者说。陈新(化名)是湖南某高校的一位硕士研究生导师,他曾经也碰到过研究生新生“录而不读”的现象。陈新向记者透露,这种被高校录取之后又放弃入学资格的原因很多,以两种情况居多。据陈新介绍,第一种情况是本科就读高校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被保送在本高校读研究生,但这些保送生同时还会向其他高校申请读研,如果这类保送生同时被其中意的外地高校录取了,他们往往会放弃在自己本科大学读研究生的机会,转到其他高校读研;第二种情况则是一些研究生在考研的同时,还会参加当地的公务员考试、出国留学考试等,如果公务员考试、出国留学考试通过了,他们往往也会放弃读研的机会,选择先就业或出国留学。“我们学校以前也有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的事情,但一次性出现69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这种情况还是不多见。”陈新认为,这种情况说明研究生新生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了。据记者了解,这种“录而不读”现象不仅出现在湖南大学,在我国其他一些高校也屡见不鲜。除了研究生外,一些本科生、专科生也存在这种“录而不读”现象。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本科生、专科生“录而不读”的原因基本有三种:一是对录取高校不满意,决定复读重考;二是有另外的去处,比如就读国外高校;三是少数学生可能因为经济条件差或身体健康等其他原因没办法去上学。爽约影响招生秩序亟须开出治理良方研究生被高校录取后,随意放弃入学资格,是否会扰乱高校正常的招生秩序?我国的法律法规又是如何看待这种“录而不读”行为?陈新透露,他在几年前就遇到过这种事。当年,有一名大学生被他所在的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但后来这名大学放弃入学,而去参加工作了。“因为当时已经到了新生报到的时间,补录和调剂其他学生已经来不及了,最后学校只好取消了那个招生指标。”陈新坦言,这种“录而不读”的行为给高校正常的招生秩序带来了困扰,导致一些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带不满人,甚至出现有的导师无学生可带的情况,从而造成高校教育资源浪费。10月5日,69名研究生新生爽约湖南大学的消息被网友在网络论坛披露后,立即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认为,要把这些不讲信用的考生纳入“失信名单”,限制其下一次考试,或把记录提供给征信机构留作日后评估信用使用。也有网友认为,这种行为虽是失信行为,但将此纳入“失信名单”不妥。记者调查发现,对于高校新生这种“录而不读”行为,目前高校方并无有效的治理良方。不过,河南省去年曾尝试对这种“录而不读”行为出台相关制约机制。有媒体披露,近年来,河南省本科录取不报到考生人数逐年增加,不仅造成招生名额浪费,也影响了一些高校对河南省招生计划的投放。作为全国高考考生竞争最激烈的省份之一,2018年,河南省首次明确了对违背志愿失信行为的惩戒措施。2018年7月,河南省招办相关负责人对媒体称,2018年录取后不入学实际就读等造成招生计划浪费的,2019年报名参加高考将限制其填报志愿的学校数量,在实行平行志愿的各批次,仅允许其填报志愿的学校数不超过两个;另外,考生失信事实将记入其个人诚信档案,在普通高招录取中向高校提供,高校作为对考生品德衡量的依据,可以拒绝录取失信考生。河南省的这一措施出台后曾引起过热议。赞成者认为,出台这种惩罚措施,能够有效遏制学生失信情况的发生,可以倒逼学生认真填报志愿,对自己填报的志愿更加负责;反对者则认为,录不录是学校的权利,读不读则是学生的自由,无可厚非。那么,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又是如何看待这种“录而不读”行为呢?记者采访了相关的法律专家。据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黄捷介绍,我国的法律法规目前对高校新生这种“录而不读”行为还没有相关制约条款。“‘录而不读’原因诸多,虽然这种行为可以理解,但这种行为不仅危害到高校的招生秩序,还会造成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应该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黄捷对记者说。

解决士

湖南大学69名研究生新生放弃入学资格,原因是……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10日讯 据中国之声消息 近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的一则公示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该公示提到,有部分研究生新生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以上共计69人。他们实际上是集体放了高校的“鸽子”,考上了研,不读了。湖南大学起源于公元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是全国重点大学。很多人不理解,这样的名校,为什么一下子有这么多准研究生“录而不读”?高校拟取消69名准研究生入学资格9月29号,湖南大学研究生院的一则公示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公示称,有部分研究生新生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另有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共计69人,湖南大学研究生院拟将取消这69名2019级研究生入学资格。据公示显示,这些学生分别来自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法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等16个学院。多所学校负责招生的老师和教授表示,“录而不读”这种情况他们学校也存在,但是人数高达69人不是普遍现象。高校负责招生的老师:“据我了解有这种现象,但是并不普遍,像咱们学院,基本上没有。”高校负责招生的老师:“在我们学校来说的话还是比较少的,偶尔会有。但是像湖南大学一次有69个不来读的,(不来的人)还是比较多的。”高校负责招生的老师:“一下子公示了这么多人,确实在教育界是比较少见的。因为在我们学院,包括我所了解的其他学院的情况,这种是非常少的。”因工作和出国放弃是主流,不满调剂也有较大占比对于湖南大学69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的具体原因,记者电话联系湖南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没有得到正面回应。记者采访了国内多所高校的招生负责人和教授,他们认为找到工作、出国留学是学生放弃入学资格的主要原因。高校负责招生的老师:“我觉得比较多的应该是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因为一部分读研的学生他读研后依然面临着再就业的问题。”高校负责招生的老师:“现在出国留学的同学比较多,所以他们在考研的同时也在申请出国,如果申请成功了,他也不会选择在国内读研究生,也是两种打算的这样一种方式。”除此之外,福建某高校硕士生导师张教授认为因为名额不足,一些原本报考学术型硕士的同学被调剂到专业型硕士,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同学被调剂到非全日制导致学费相对昂贵,这也是一些同学被录取后选择放弃的原因之一。张教授:“我们现在非全日制跟全日制名额一般是50比50,全日制的同学报考的比较多,非全日制的比较少,但是考过以后,学校就会动员特别是应届生考全日制的去读非全日制吧,费用比较高,也有可能这种原因他们后来放弃的。”录而不读浪费教育资源 影响学院招生计划张教授告诉中国之声记者,不少考生把考研视为增加就业竞争力的手段,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后 “录而不读” 可以理解,但是这种行为无疑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张教授:“肯定给学校造成损失,招生名额就被浪费了嘛,他这种情况是已经参加复试了,就是说你把别人的机会给挤走了,对其他考生也属实不利,妨碍了那些想读书的人。”北京某高校的青年教师吴老师告诉中国之声记者,因为学校给了名额但是学院没有招满,这种情况在也会影响学院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甚至影响学校的学术产出,对一些讲究人才结构的理工科院校来说更为严重。吴老师:“他们需要建立团队来进行团队的研究合作,老师们在进行学术培养的时候也是注重一个代际之间的团队结构的建设,那如果是对于研究生导师个人,他招的研究生没有来,那他这一届就招少了,甚至说没有了,那对他这个科研团队的建设也是有影响的,就会影响到科研的产出。”对研究生“录而不读”这种行为,记者采访的各高校教师坦言,目前没有一个很好的机制来规避和防范,最多只能在录取前加强沟通和了解。重庆某大学硕士生导师刘教授:“在宣传上还有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比方说我们在面试的时候一般都会问学生,你为什么会选择到我们这里来读研究生?你有什么样的一个未来的计划和你的一个想法等等,我们可以更深入的去交流一下。 ”录而不读是一种失信行为 或影响其所在院校的社会评价此外,北京某高校负责招生的陈老师认为,尽管选择录取后入学读书是一种个人行为,也是双向选择的一个结果,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录而不读”也属于失信行为。如果失信考生来源相对集中,研究生院也会采取发函的方式与考生所在学校进行沟通。在考生质量同等的条件下,这也会成为研究生院此后是否录取该学校考生的一个判断因素。陈老师:“学院基本上是没有约束机制的,我自己也觉得拿不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但是我们会去分析这种情况,看看是哪些学校的学生出现录而不读的情况,如果说一所学校连续出现录而不读的这种现象,我们可以考虑去公函和对方院校说明这种考生的失信情况,有可能他会影响到以后这所学校的考生,包括报考录取。”

成绩单

2020考研招生计划:这5所985院校招生人数“缩水”严重!考生慎报

在每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院校的招生人数始终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因为学校根据发展形势的改变以及其他方面一些因素的影响每年都会增加或者减少一部分招生名额,那么在今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一些院校就是减少了他们的招生人数,那么下面我们也就来一块儿了解一下在今年的研究生招生中缩招最严重的5所院校,看看是否有自己所填报的院校。2020考研招生计划公布,这5所985院校“缩招”明显!考生谨慎报考。一、中南大学要说今年研究生招生中缩招最严重的一个院校肯定是非中南大学莫属了,在今年中南大学公布的招生计划中相较于往年招生人数缩水了1370人,缩减了将近1/5的名额,而他们这1/5的名额都是以推免或者是保研夏令营的形式招收到了一些面试的同学,对于我们今年想通过统招考试进入到中南大学同学来说也要额外注意缩招对于我们的影响。二、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这次招生人数的缩减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让人感觉到非常猝不及防的消息,因为华中科技大学是一所相对来说综合性比较强的学校,开设专业种类比较多,但是相对于去年来说他们各个专业都缩减了一部分招生名额,总招生名额相对于往年来说缩减了将近12%的名额,但是由于其招生基数比较大对于同学们的影响可能并不如其他一些院校高。三、天津大学同以上两所学校一样天津大学越来越倾向于招收参加推免考试的考生,所以就造成了他们招收通过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的考生名额越来越少,这也是当前我们国家高等院校发展的一个趋势,想要进入到非常厉害的985院校只有通过推免考试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而学校也比较倾向于通过推荐免试来进行招收学生。四、湖南大学湖南大学69名研究生集体退学的事件余温还未消退,今年湖南大学又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可以看得出来湖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的人数相较于往年下降了400人,可能也是受今年这个事件的一个影响不再招收在职或者是非全日制研究生。五、吉林大学吉林大学虽然也是我们国家的985 211院校,但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使然,使得每年这所学校都是985院校中偏冷门的院校,也造成了他们这所院校每年都出现研究生招生名额不满的一个情况,所以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的一个形势吉林大学也逐渐缩减了他们的招生名额。以上这几所院校都是当前我们国家缩招最严重的几所院校,对于我们报考这几个院校的同学来说也要注意这些院校缩招对于我们的影响,做好两手准备,这样才能够更加的稳妥,也能够顺利的保障自己能够进入到自己理想的院校以及专业进行学习。关于:2020考研招生计划:这5所985院校招生人数“缩水”严重!考生慎报,这个话题,你怎么看?

牡蛎

湖南大学2020研究生新生大数据出炉:共录6088人,天秤座的最多!

这个秋天,又有一批新面孔要来到千年学府——以湖大学子之名,穿山越岭 ,跨越山海。他们来了!他们是谁?从哪里来(我有多少老乡)?男女比例如何(我是否有望脱单)?有没有和我同一天生日的有缘人?能不能吃辣?现在就跟着小研去大数据里找答案吧~湖南大学2020级研究生新生大数据来源: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研究生院 数据来源 | 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数据分析 | 冯秋石 刘恪铭文案 | 赵烨佩制图 | 鞠雨欣 魏煜雯 周子涵统筹排版 | 马聪骜责编 | 陈裕婷 唐亚维 黄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