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6岁博士任职湖南大学副教授,遭质疑,终于知道人才流失的原因了梦十夜

26岁博士任职湖南大学副教授,遭质疑,终于知道人才流失的原因了

#湖南大学#近年来,随着50、60后的退休,90后们逐渐占据社会的主要地位。越来越多的知名学者走上了科学的舞台,“90”后学者们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昨天,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官网更新教师信息,据显示,出生于1994年的工学博士李晟曼被湖南大学聘请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此消息一出,各大网络社交平台纷纷炸锅,一条“如何看待湖南大学李晟曼只有26岁且没有海外经历直接拿副教授职称?”的新闻席卷知乎、豆瓣等平台。引发许多网友热议。有网友认为:26岁就当副教授?怕不是有什么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吧据悉,李晟曼2015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直博,继续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师从吴燕庆教授,2020年6月毕业被授予工学博士学位。2020年7月入职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大学回应:李晟曼专注纳米材料生长、微纳电子器件的加工制备、新原理器件制备与测试以及电路设计与集成。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2019年参加国际微电子器件大会(IEDM)并作口头报告,获得台积电公司的关注。从官方简历可以看出,李晟曼是十分优秀的人才,尤其是发表了十多篇SCI论文,轮学术能力、论学术贡献,李晟曼当一个985学校的副教授是绰绰有余了。学校开始重用年轻学者是好事情,证明了学校开始撇开资历,只看能力。总之大家不要以貌取人,这个才貌双全的美女还是很厉害的。毕竟26岁就发表10余篇SCI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吉米秀

26岁博士获聘湖南大学副教授,曾遭质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90后”学者走上了学术舞台。澎湃新闻记者8月8日查询发现,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官网近日更新教师信息显示,出生于1994年的工学博士李晟曼已经出任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湖南大学官网 图李晟曼的官方简历显示,她2015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直博,继续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师从吴燕庆教授,2020年6月毕业被授予工学博士学位。2020年7月入职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方面介绍:李晟曼专注纳米材料生长、微纳电子器件的加工制备、新原理器件制备与测试以及电路设计与集成。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2019年参加国际微电子器件大会(IEDM)并作口头报告,获得台积电公司的关注。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早在今年7月,“如何看待湖南大学(985)李晟曼只有26岁且没有海外经历直接拿副教授职称?”的话题就已在知乎等网络平台上引起讨论。此外,李晟曼曾获国家奖学金、知行奖学金等荣誉。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网站去年10月曾刊文《不忘初心,诚信前行”国奖经验分享会顺利举办》,其中李晟曼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验。李晟曼讲述她整个博士生涯的科研经历:持续三年日复一日的实验,每天两个实验室的来回奔波,积淀了今天的成就,论文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李晟曼还展示了自己科研经历:从一开始的研究测试,到后来写文稿、画图,再到后来的投稿被拒,最后被成功接收和出刊,过程跌宕起伏。她用自己的经历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当科研遇到坎坷时,要勇于直视困难从而克服它们,而不是通过小套路来欺骗自己。来源:澎湃新闻 岳怀让

对不起

26岁工学女博士已获聘湖南大学副教授 网友质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90后”学者走上了学术舞台。澎湃新闻记者8月8日查询发现,湖南大学官网近日更新教师信息显示,出生于1994年的工学博士李晟曼已经出任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湖南大学官网 图李晟曼的官方简历显示,她2015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直博,继续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师从吴燕庆教授,2020年6月毕业被授予工学博士学位。2020年7月入职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大学方面介绍:李晟曼专注纳米材料生长、微纳电子器件的加工制备、新原理器件制备与测试以及电路设计与集成。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2019年参加国际微电子器件大会(IEDM)并作口头报告,获得台积电公司的关注。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早在今年7月,“如何看待湖南大学(985)李晟曼只有26岁且没有海外经历直接拿副教授职称?”的话题就已在知乎等网络平台上引起讨论。此外,李晟曼曾获国家奖学金、知行奖学金等荣誉。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网站去年10月曾刊文《不忘初心,诚信前行”国奖经验分享会顺利举办》,其中李晟曼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验。李晟曼讲述她整个博士生涯的科研经历:持续三年日复一日的实验,每天两个实验室的来回奔波,积淀了今天的成就,论文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李晟曼还展示了自己科研经历:从一开始的研究测试,到后来写文稿、画图,再到后来的投稿被拒,最后被成功接收和出刊,过程跌宕起伏。她用自己的经历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当科研遇到坎坷时,要勇于直视困难从而克服它们,而不是通过小套路来欺骗自己。来源:澎湃新闻

大庆典

26岁美女博士,被聘为湖南大学副教授引争议,年龄从来就不是问题

文 | 朗朗育儿日记(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国内的人才竞选体系讲求论资排辈,在高校里担任副教授、教授以及在医院里面担任副主任、主任都是具有一定年岁的人,年龄仿佛代表着经历,年龄也确实是代表着更多的人生经历与阅历。但是年龄与所取得的成就,就一定是成正比的吗?有些人行走在这世间几十年,虚度年华,浪费光阴一无所成,有些人年纪轻轻,却懂得珍惜时间,把握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所建树,因此年龄不与水平画等号。一、26岁美女博士,被湖南大学聘为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26岁的时候,你在干嘛呢?如果是本科毕业,就才刚刚步入社会工作两三年,继续求学的,则还在读研,你能想象26岁的时候就拥有博士生导师、副教授的职称吗?就有这么一位26岁的高颜值美女,被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聘请为博士生导师与副教授。这可能是国内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了,她的名字叫做李晟曼。李晟曼人如其名,不仅在学业与事业上有所成就,本人更是一个美人胚子,五官清秀、蛾眉倩兮、巧笑盼兮,集颜值与才华于一身。李晟曼17岁的时候考上华中科技大学,21岁本科毕业直博。今年6月份刚刚从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毕业,获得工士学位,她获得过国家奖学金与知行奖学金等荣誉,在《Nature Materials》发表过十余篇的论文。李晟曼年纪轻轻,却学有所成,成功的背后源自于自身的持之以恒的努力与日复一日不懈的坚持,由于她年纪轻、颜值高,因此被教育部直属985高校湖南大学录用为副教授,一时之间引发了不少的争议。二、26岁成为副教授,引发网友争议人们对于副教授、教授的印象,脑海中呈现出的形象大都都是中年人士、具有一定岁数的人,是绝对不可能将教授这样子的字眼与一个小年轻联系起来。因此对于年仅26岁就成为副教授的李晟曼引起了网友的争议。有人网友认为其优秀表示羡慕,但是更多的是对于她的质疑,纵观一些言论,对李晟曼的质疑大致有这么些方面的内容。李晟曼没有海外求学的经历。现在大学普遍有一个趋势,就是对于人才的录用偏向那些海归的博士或者拥有国外工作经历的人,这似乎是一个硬性标准,而李晟曼作为“土”博,很显然不具备这个条件。李晟曼没有教学经历。一般在校要评职称与等级,人才的晋升之路,会有一定的考核标准,而其中的关键点之一,就是要求要有相关的教学经历,而李晟曼毕业之后就直接被聘请为副教授,因此遭到质疑。李晟曼年龄小。国内能够称得上副教授、教授的人,经过岁月的沉淀与经验的积累,年岁大致在40岁左右,而李晟曼年仅26岁,是何德何能就居于副教授的职位,这也是网友的质疑的点之一。对于人才的晋升与提拔都有一套自己既定的流程与标准,但是万事不能统一量化,而是应该保持灵活性,李晟曼的成功并不是偶然,而是建立在自律与努力的积累之上,对于人才适时应该破格录用,如此对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才是有利。三、年龄不是问题,人生不因此受限年龄永远不是判定一个人能力的标准,每个人的节奏不一样,所处的环境与接受教育的不同,就决定着他们发展的速度存在差异性,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时空,有的人年少成名、有的人大器晚成。美国画家摩西奶奶,77岁开始作画,她是美国最原始与多产的画家,她笔下的画明丽鲜艳,充满生命力,她说任何人都可以开始作画,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她写有作品《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激励着无数人,敢于开始。三十岁对于女人而言是一道坎,但是在湖南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中,一群三十岁的女人,依然热血,为了梦想而敢于拼搏,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无论多大的年龄,都有追梦的权利。现在就是最好的开始,年龄不该是阻碍个人进步与发展的障碍,只要有梦想就要敢于开始、勇于拼搏,只要自己不放弃,生活会还你一个惊喜。(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这里是朗朗育儿日记,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

受而喜之

26岁博士获聘湖南大学副教授

湖南高校已有多名“90”后学术新星 本报长沙讯 近日,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近日更新了教师信息名录。其中,出生于1994年的工学博士李晟曼已经出任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李晟曼2015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直博,2020年6月毕业被授予工学博士学位。2020年7月入职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介绍:李晟曼专注纳米材料生长、微纳电子器件的加工制备、新原理器件制备与测试以及电路设计与集成。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2019年参加国际微电子器件大会(IEDM)并作口头报告,获得台积电公司的关注。此外,李晟曼曾获国家奖学金、知行奖学金等荣誉。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网站去年10月曾刊文《不忘初心,诚信前行”国奖经验分享会顺利举办》,其中李晟曼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验。李晟曼讲述她整个博士生涯的科研经历:持续三年日复一日的实验,每天两个实验室的来回奔波,积淀了今天的成就,论文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李晟曼还展示了自己科研经历:从一开始的研究测试,到后来写文稿、画图,再到后来的投稿被拒,最后被成功接收和出刊,过程跌宕起伏。她用自己的经历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当科研遇到坎坷时,要勇于直视困难从而克服它们,而不是通过小套路来欺骗自己。专注科研之余,她她热爱生活,积极参加活动,是一名运动健将。她一直坚信:唯有强健的体魄能让自己在工作和学习当中游刃有余。在校期间,作为实验室的大师姐,她认真组织并参加实验室每周三次的环喻家湖夜跑活动,5km左右的运动距离不仅锻炼了每个人的耐力,也促进了实验室同学之间的交流。这样规律健康的运动也帮助李晟曼得了不少荣誉,包括2015-2016年马鞍山冬季5km长跑的冠军,凯默杯羽毛球团体赛冠军,光电学院党支部羽毛球赛亚军等。事实上,湖南高校已经出现有多名“90后”教授走上学术舞台。比如,1991年10月出生的女学者刘惠颖在2019年8月底已经担任了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特聘教授。李晟曼所在的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也有一名“90”后教授李东。出生于1990年的李东于2018年担任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资料显示,李东2009年进入同济大学就读,2013年获理学学士学位,随后以直博生的方式留校攻读,2018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后获聘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有出生于1991年的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陈少威,本科就读于厦门大学,2011年获得直接攻读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资格。他是由中美富布赖特项目联合培养出来的博士,该项目是中美双方开展的层次最高的官方教育交流项目。更早以前,还有被媒体多次关注的中南大学教授级研究员刘路。2012年,当时只有22岁的中南大学学生刘路被破格聘用为母校的教授级研究员,一时万众瞩目。记者李柯夫【来源:潇湘晨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鼓之

26岁美女博士获聘湖南大学副教授,曾遭质疑

如今,“90后”逐步走向社会成为了被大家寄予厚望的“后浪”小西前几天刚报道过一位集“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博士今天又一位94年出生的姑娘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她已经是湖南大学副教授!记者8月8日查询发现,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官网近日更新教师信息显示,出生于1994年的工学博士李晟曼已经出任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李晟曼的官方简历显示,她2015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直博,继续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师从吴燕庆教授,2020年6月毕业被授予工学博士学位。2020年7月入职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大学官网 图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方面介绍:李晟曼专注纳米材料生长、微纳电子器件的加工制备、新原理器件制备与测试以及电路设计与集成。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2019年参加国际微电子器件大会(IEDM)并作口头报告,获得台积电公司的关注。(图片来源:华中大光电研究生)记者注意到,早在今年7月,“如何看待湖南大学(985)李晟曼只有26岁且没有海外经历直接拿副教授职称?”的话题就已在知乎等网络平台上引起讨论。此外,李晟曼曾获国家奖学金、知行奖学金等荣誉。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网站去年10月曾刊文《不忘初心,诚信前行”国奖经验分享会顺利举办》,其中李晟曼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验。(图片来源:华中大光电研究生)李晟曼讲述她整个博士生涯的科研经历:持续三年日复一日的实验,每天两个实验室的来回奔波,积淀了今天的成就,论文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李晟曼还展示了自己科研经历:从一开始的研究测试,到后来写文稿、画图,再到后来的投稿被拒,最后被成功接收和出刊,过程跌宕起伏。她用自己的经历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当科研遇到坎坷时,要勇于直视困难从而克服它们,而不是通过小套路来欺骗自己。(图片来源:华中大光电研究生)据华中大光电研究生公号介绍,李晟曼在科研之余,热爱生活,积极参加活动,是一名运动健将。她一直坚信:唯有强健的体魄能让自己在工作和学习当中游刃有余。曾经获得包括2015-2016年马鞍山冬季5km长跑的冠军,凯默杯羽毛球团体赛冠军,光电学院党支部羽毛球赛亚军等荣誉。(图片来源:华中大光电研究生)网友评论为了不起的后浪点赞!西湖之声综合自:澎湃新闻、湖南大学官网、华中大光电研究生、微博值班编辑:来来

哥鲁达

博士刚毕业就直聘双一流高校湖南大学教授、博导,怎么做到的?

博士刚毕业就直聘双一流高校湖南大学教授、博导,怎么做到的?一、佛系家长,佛系学生,不佛系的成绩1990年,李东出生在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达仁镇的一户农家,父母一直在家务农没有出去打工。 初中阶段,李东的学习成绩中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不是那种整天钻在学习里的学生。高中时,李东略微偏科,喜欢钻研数学题,文史类的内容记不太牢。他喜欢打篮球,偶尔还会和同学一起约着打游戏。在课堂上,他也很少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老师最好不要点到我的名字,我很少在老师面前求表现。”父母一直认为考上大学就行了,也没有设立什么远大目标。在老师的眼里,李东并非是一个特别有关注度的学生。也正因如此,在学习上他有很大的自由度。李东中学阶段的想法很简单,对待学习认真,却从不在名次上较真,认为只要努力做好当下,就会取得相应的成绩。2009年,他以620分的高考成绩,考入同济大学物理系。2013年,他获得理学学士学位。随后,他以直博生的方式继续留校攻读。2018年,他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18年3月,被湖南大学直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二、“土博士”为什么这么受青睐2011年,李东的导师张增星研究员归国加入同济大学,组建团队进行二维材料的研究。大二时的李东,作为团队里的第一个本科生,开始涉足凝聚态的基础和实验研究,由此对物理研究产生浓厚兴趣。攻读博士的第一个学年,李东便开始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读博的五年里,他以一作的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 Nano Letter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等上发表SCI论文8篇,总计影响因子89.682。以作者的身份总计发表SCI论文17篇,总计影响因子147.247。并获得同济大学追求卓越奖,同济大学学术先锋,博士生国家奖学金,优秀博士生奖等多个奖项。2017年,他以第一作者身份首次提出了可编程非易失性光电子存储器概念,实现了器件光电转换,集逻辑运算与信息存储功能于一体。研究结果被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Nanotechology(影响因子:38.986)以及国际著名期刊Nano Letters(影响因子:12.712)、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影响因子:12.124)等上,被同行高度评价为重大的突破,并相继被各大相关媒体杂志报道。这项成果的背后,是李东3年的反复验证。在此期间,李东给多位国内外的专家写过信件求证、请求指导,也做了无数次实验,在反复经历过怀疑、否定后,他稳扎稳打地一步步收获着成果。2017年10月,前往同济大学作学术报告的湖南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潘安练,在张增星研究员的推荐下,与尚未毕业的李东相识。经过一番沟通,潘安练极力邀请并促成李东前往湖南大学,继续科研工作。入职湖南大学后,李东加入了由省政协委员潘安练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进行二维材料及二维材料异质结方面的研究。2019年7月2日,由李东教授、朱小莉副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二维材料异质p-n结的可控合成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该研究成果以“Van der Waals epitaxial growth of vertically stacked Sb2Te3/MoS2 p–n heterojunctions for high performance optoelectronics”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Nano Energy》(IF=15.548)上。博士生刘华伟为论文第一作者,李东教授和朱小莉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三、能力是关键国内的确不少985、211院校在新进博士人才引进中,"有海外学习经历者优先"经常出现在招聘要求中(如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年1月招聘公告中要求有海外著名高校留学或博士后经历者优先等)。不单单是博士学位,博士后、访问学者等同样认可。其实,关键还是个人能力,如高水平科研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国内近几年"唯海归论"的标签已稍有淡化(之前海归博士比较稀缺),毕竟引人的最终结果还是看进入新单位后能否"做事",能否有"产出",或者给引进平台带来什么。国内不少高校的"一流学科"走在国际前沿,其毕业的博士科研水平认可度非常高。

不亦难乎

26岁本土女博士获聘湖南大学副教授,海外经历均是浮云

1. 26岁本土女博士获聘湖南大学副教授,海外经历均是浮云2. 北京确定秋季开学日期!中小学、高校、幼儿园错峰返校3. 南方医科大学对16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 11个是博士0126岁本土女博士获聘湖南大学副教授,海外经历均是浮云近年来,90后的大学教授、副教授已屡见不鲜了,但是近日,一名26岁的工学女博士获聘湖南大学副教授重上微博话题热搜,让大家再次关注到了新时代的年轻学者们!工学女博士李晟曼出生于1994年,2011年进入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15年毕业于华科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直博,继续在华科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吴燕庆教授,2020年6月毕业被授予工学博士学位。随后就职于于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被聘为副教授!看到李晟曼博士前半段的求学经历,我想读过博士的人并不会感到特别惊讶,因为五年直博毕业的人虽然少,但是还是挺多的。但是博士毕业就直接进入大学受聘为副教授的,且为本土毕业的博士,无海外经历的,那么就几乎没有了!看了李晟曼博士在求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大家就应该明白了!李晟曼专注纳米材料生长、微纳电子器件的加工制备、新原理器件制备与测试以及电路设计与集成。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2019年参加国际微电子器件大会(IEDM)并作口头报告,获得台积电公司的关注。优秀、科研新星用在李晟曼身上毫不为过!在科研成果面前,一切海外经历等要求都是浮云!所以,获得副教授教职却是实至名归!同时,也为近些年国内大学改革点个赞。在以往,几乎每个好点的大学在招聘时,基本上都会在招聘条件上添加上:具有海外科研经历的优先,虽然只是优先,但是几乎他们都是按照这个执行的,即使候选人只是在国外联合培养一年,也排在纯本土博士之前。而今天,我们能看见李晟曼作为一名本土博士能够破格受聘为副教授,就表明了高校改革的进步!02北京确定秋季开学日期!中小学、高校、幼儿园错峰返校日前,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做好全市各级各类学校2020-2021学年 秋季学期开学工作的通知》。北京高校8月15日起返校;小学一年级、初一、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年级8月29日开学;小学五、六年级、初二年级9月1日开学;小学二、三、四年级9月7日开学。03南方医科大学对16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 11个是博士8月3日,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公布一份公示,拟对16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公示名单显示,此次拟退学处理的16人中,博士研究生有11人,硕士研究生有5人;专业为外科学的有10人,口腔临床医学的2人,中西医结合临床的2人,妇产科学、针炙推拿学的各1人。看到南方医科大学的研究生退学处理,笔者就想提醒各位考研、考博上岸的同学,考上研究生只是一个起点,如果你就此就觉得自己该放松了,那么前面那些退学的同学,就是各位的榜样!而26岁数湖南大学副教授的才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文:傻傻博士图片: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毕沅

26岁女博士获聘湖南大学副教授,不仅长相好看,还有才华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说起90后,还正是年轻的一代人,多数已经步入社会工作或进入实习的阶段了,还有一些人会选择读研继续深造。很少有人能在20多岁的年龄就作出一番事业来,大多还都在社会上慢慢摸索的阶段。但是今天要说的这位人物,1994年出生的她,年仅26岁就已经当上了副教授。这样的惊人的成就,非常的令人佩服。并且拥有高学历和很多成就的她,并不是大家所常认为的学霸脸,而是出落的亭亭玉立,真正的做到了颜值与才华并存。网友对于这样的人生履历,纷纷直呼:"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要靠才华吃饭。"90后步入学术舞台在如今,有不少的90后刚刚步入社会,或还在读研的过程中,但是同样作为90后,26岁的李晟曼就已经出任了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副教授了。这样不凡的成就,与同龄人相比,显得尤为的出众和优异。李晟曼擅长纳米材料生长、微纳电子器件的加工设备、新原理器件制备与测试以及电路设计与集成这些方面,听起来就是学术满满的研究方向。在她所在的院系,也有至少3位90后受聘了教授和副教授的职位。但李晟曼认真刻苦的态度和好看的颜值也让她尤为的出众,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26岁的年纪就当上了博士生导师,这里面蕴含的努力都是不容否定和质疑的。闪光点十足的李晟曼2015年,李晟曼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获得了工学学士学位。长相清秀的她,脸上总是挂着自信的笑容,这样一位阳光的女生却对于理工类的科目尤为在行和热爱。同年,她在博士的道路上继续深造,依旧在华中科技大学这所全国985院校中排名前列的学院就读,师从吴燕庆教授。在今年6月份的时候顺利毕业,获得博士的学位。在读书期间,李晟曼除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勤苦耐劳,还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论文,同时也参与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2019年参加国际微电子器件大会并出了精彩的报告,并且获得了台积电公司的关注。此外,李晟曼还曾获国家奖学金、知行奖学金等荣誉,同时也参加了华中科技大学的组织的一些活动,并在活动中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等。勤能补拙是良训在这些优异的成绩和高学历的背后,必然是包含着李晟曼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如此高的成就。博士是在学术的道路上较高的学位了,众所周知读博士是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为达到毕业的条件,读博期间要不断的充实自己,和付出很大的努力。李晟曼在讲述自己读博期间的经历时谈到:在实验室的日子是漫长而枯燥的,三年如一日的进行实验,不断在两个实验室内来回的奔波,研究有关纳米技术和相关的问题。在做实验的同时还会进行一些研究测试,写文稿、画图每一个繁琐复杂的步骤都是李晟曼自己完成的。并且经历了很多次被拒之门外。但是这样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她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辛苦做实验写出的论文发布在了《NatureMaterials》上,虽然被拒多次,但是经过努力最后被成功的接受,并且发布在了期刊上。李晟曼的亲身经历也向我们证明"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面对科研时的困难,绝不退缩,用自己的勇气和毅力战胜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辛苦换取成功。这样优异的人生履历,加上出彩的颜值,李晟曼真正的做到了美貌与才华集于一身。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是亭亭育立,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务光

26岁工学女博士获聘湖南大学副教授,“刚出道即巅峰”多人质疑

今日,据小编由官媒发布的消息得知,出生于1994年的工学博士李晟曼已经出任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一时间,在众多网民中引发热议。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是过于年轻该副教授年仅26岁就获聘副高职称,对于一般的人而言是相当的早了,估计在国内也很难找出第二个来。相信很多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正在准备读研,考公务员,而同样是二十多岁的李晟曼刚毕业就走到了大多数人的终点,青年出才俊,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确比绝大部分人评上副教授的年纪要小得多,小木虫论坛曾经做过一项关于“评上教授时的年龄”的调查,有33.2%的调查参与者是在36-40岁时评上教授,占比最多。21.3%的参与者是在41-45岁评上教授,而获评副教授的时间一般是在30~35岁。质疑声部分网友们对这女博士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主要是针对于年龄和她的职称不相符。总结就是,26岁刚从校门出来,沒有任何经历经验有什么资本评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这部分朋友可能并没有明白博士和博士后的区别。博士是学历,而博士后则是代表经历。是指博士毕业后在一些实验室参加科研活动的经历。通常情况下,这种经历偏重于科研,而和教学能力并无太大关系。其实,在当今社会,我们早就应该摒弃“论资排辈”的思想,实行“能者居之”不拘一格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