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会展业走在高质量发展路上此剑一用

中国会展业走在高质量发展路上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中国会展业继续升温。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会展业已成为许多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国内去年的经济动态可以看出,瞄准会展经济、持续做大做强的城市绝非少数。发展会展业、提升会展经济,正成为国内许多城市选择经济发展路径的共同选项。据悉,立足于中国会展业的发展潜力,各地发挥会展业对经贸发展的促进作用。硬件升级的支撑、突破口的找准、品牌项目的引领等举措,使中国会展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开始蓄势腾飞,以新姿态迎接2020年。“可以预见,中国的会展市场将呈健康、可持续发展态势。”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泽炎日前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建国际会展名城2019年,围绕建设国际会展名城的发展目标,许多城市以国际化、现代化为引领,会展业实现持续平稳发展。近日,郑州市会展业促进中心公布数据称,郑州市去年共举办展览240个,展览面积30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6%。郑州市会展业促进中心负责人介绍说,郑州通过对接国际知名会展机构,吸引更多的国际知名会展企业落地,同时加强与国内重要主办方的战略合作,打造了一批国际性高品质展会项目。上述负责人说,去年郑州积极申办举办行业展会,努力实现会展与产业联动融合发展。全球跨境电商大会、世界新兴产业大会、世界传感器大会、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中国服务型制造大会、数字经济峰会等活动规格高、影响力强、效果显著,会展集聚产业资源要素、服务产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同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长沙去年也紧抓“打造中部会展高地、建设国家会展名城”的总体目标,落实《长沙会展发展五年规划》和《长沙会展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展会展产业、实施品牌工程、承接项目转移、优化会展环境、推动整改落实。长沙市会展办党组书记、主任陈树中此前总结说,长沙的会展将融合湖湘文化优势,实现展览、会议、节庆融合发展的“大会展”战略格局。伴随高铁会展新城的逐步建设,该市会展业迎来了“井喷期”。石家庄市2019年举办了中国数字经济博览会、国际通用航空博览会等展会。一场场高规格的展会不仅为该市带来了诸多商机,也使得石家庄会展业的名片更加亮眼,“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会展经济放大效应也愈加明显。西安和昆明等西部城市也将会展业作为2019年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西安按照“围绕重点,品牌优先,分类推进,突出特色”的原则,推动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建设,包括推进会议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提升欧亚经济论坛、世界西商大会、中国通用航空大会、丝绸之路旅游博览会等自主品牌展会的影响力,打造新兴工业、国际交流合作类品牌展会等。昆明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会展的合作交流,促进会展业在昆明对外开放联通中发挥重要作用。围绕《昆明市打造区域性国际会展之都和会议目的地城市三年(2018-2020)行动计划》,昆明着力提升会展业国际化、专业化、信息化和品牌化水平。仅2019年上半年,昆明就举办各类展览活动56场,总营业收入8.12亿元,承办会议14010场,总营业收入4.5亿元。会展与商业联动会展业是现代城市经济的“助推器”。随着我国会展业的蓬勃发展,各地纷纷兴建会展场馆以发展会展业。2019年,一些城市建设场馆并制订布局规划,计划以新场馆为核心,完善酒店、餐饮、旅游、办公等高端服务业,打造会展与商业联动的商圈。世界级超大型会展综合体——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去年11月正式投入运营,深圳国际智能装备产业博览会、2019DMP大湾区工业博览会等“好戏”接连在此上演。新场馆成为深圳城市升级、产业升级、商务升级的重要支点。作为商务部和天津市合作共建项目,国家会展中心(天津)项目基本竣工并具备使用条件。该场馆作为商务部在全国布局的三个国家级现代化展馆之一,也是推动天津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平台,天津市商务局完成了《天津国家会展中心周边地区商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福建省省级重点项目——福州数字中国会展中心于2019年4月投用,总投资约19.4亿元,占地66.6亩,建筑面积约11.6万平方米,承载着“数字经济”与“一带一路”的内涵扬帆起航,为福州会展业发展贡献力量。中蒙博览会永久性国际会展中心也在去年开工,将依托物流园区以及周边的交通优势实现会展大批货物大进大出、快进快出、快装快卸,让国内大型的品牌展会在呼和浩特市落地举办,带动该市旅游业发展,打造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品牌。重要展会继续发展2019年,中国会展业发展趋势稳步提升,进博会效应持续放大。一些城市推动重要展会继续发展,以新姿态越办越好,如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进博会努力实现四个目标、在北京举办的2019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取得五大成果等。第二届进博会规模更大、质量更高、服务更优、成效更好。相比首届,本届进博会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更多,展览内容、形式也更加丰富,为参展商、采购商组织的配套活动更多,消费者也有更多的选择,参会各方获得感更强。进博会放大了贸易促进效应,构筑了上海进口贸易新优势;放大了投资促进效应,构筑了双向投资新优势;放大了消费促进效应,构筑了“上海购物”新优势;放大了创新促进效应,构筑了产业升级新优势;放大了改革促进效应,构筑了制度环境新优势。2019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经中央批准更名后首次亮相。北京市商务局局长闫立刚介绍说,本届京交会取得的成果包括:成立了全球服务贸易展望委员会,推动国际服务贸易实现高质量发展;发起组建了一批促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基金、平台等,推动形成了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出了一批明星产品、技术和成果等。提高会展城市新高度业内人士认为,我国会展业之所以蓬勃发展,一方面源于中国领先城市正日益深入地融入国际网络,以吸引全球优质产业与创新资源,进而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谋求增强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现代服务业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越来越重要的增长引擎,而会展业对于整体经济有着极强的带动作用,因此成为中国众多城市的发展热点。陈泽炎对记者表示,会展业作为一个城市的窗口,对优化城市社会资源、发展社会经济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他说,尽管一线会议城市的发展依旧超前,但二三线会议城市的发展不容小觑。仅一年,海口、杭州等会议城市排名迅速攀升,城市形象获得提升。“中国国内展览馆呈现数量稳步提升、规模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储祥银告诉《中国贸易报》记者,我国会展业虽然起步晚,但因有着旺盛的需求与活跃的经济支持,举办展览会规模和可供展览面积不断增长,现已位列全球首位。储祥银表示,我国正在加速构建开放型经济,让世界共同分享中国的发展成果。在储祥银看来,“拉动效应”即会展业通过产业派生不仅对当地经济拉动具有可观的乘数效应,还缓解了大量的城市人口就业问题。从去年发展来看,会展业能够带来直接经济效益、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拉动产业经济发展,还能推动扶贫事业。伴随会展业发展,城市基础设施、营商环境都将得到改善。专业性领域的世界性展会通常被作为某一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与晴雨表,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更加可观。许多国内城市看到了会展业日益显著的提升产业竞争力、汇聚优质资源的作用,计划在2020年再加把劲儿。比如,郑州市正在申办2020年重要展会项目,已申办到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亚欧互联互通产业合作论坛等优质展会项目。“虽然我国会展保持着高速增长,市场规模跃居全球第一,但还有诸多潜力可释放,尤其是对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对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作用等还有待进一步发掘。”储祥银如是说。

贾谊

中国会展业表现亮眼

率先开启实体展会中国会展业表现亮眼9月5日,作为2020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专题论坛之一,中国会展业权威信息发布会暨会展业推介会在线上举行,现场发布了《2019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紫皮书)和《全国会展产业政策法规白皮书2019》(白皮书)以及《中外会展业动态评估研究报告(2018)》(蓝皮书)。“统计结果显示,2019年,我国会展业数量和面积有了新的增长。相比之下,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会展业停摆了半年时间,据预计将出现大幅下滑。”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泽炎在会上表示,“由于我国防控疫情的成功,在全球率先重启了实体展会,会展业出现了有序的恢复性增长,很多大中城市下半年的会展安排出现了十分可喜的局面。可以肯定的是,2020年中国会展业在全球行业中的比重和地位将会出现明显的提升。” 展会规模扩大取代数量增加紫皮书显示,2019年,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环境中,中国展览业低速增长,展览总数达11033场,展览总面积达14877.38万平方米,数量、面积同比分别增长0.6%和2%。据陈泽炎介绍,2019年,中国展览业呈现八大特点:一是规模扩大取代数量增加,称为增长主要动力。二是专业展增长好于消费展,发展结构趋于优化。三是大型展会稳步成长,上海集中全球最多超大型展会。四是展览城市作用增强,举办地集中度提高。五是一城多馆成为常态,展馆建设大型化。六是中国自办展在“一带一路”国家保持增长,“走出去”发展还须加力。七是市场竞争压力增加,展览企业各有应对。八是政府主管部门减少,高校会展专业教育规模可观。紫皮书还显示,展览面积前100强的展会项目,其“入门”面积数据比2018年又有提高。其中,政府、国资、协会项目44个,外资项目29个,民营27个。从地域来看,上海以40个项目排名第一,广州(14)、重庆(7)、成都(6)紧接其后,北京、天津并列第五,均为5个。在全国会展产业政策法规方面,白皮书显示,中央一级发布的涉及会展业的政策有6件,包括《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批复》等。地方政府发布的会展业政策57件,约占总数的50%。组展商实力仍待提升在国际经贸环境和地缘政治不稳定不确定、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大环境下,会展业的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未来趋势将会是怎样?中国在全球会展业的地位又如何?上海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会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敏指出,中外会展业呈现“阶梯式格局”,欧洲仍处于全球会展业中心,而中国发展迅速,在单项指标上可与世界会展强国德国、英国相匹敌,然而与欧洲、北美整体比较,实力仍有待提升。蓝皮书显示,根据上海指数(SMI)会展生产力三要素指标体系综合评估,当前全球会展市场呈四区域五梯度分布,欧洲市场仍处于主导地位。德国继续以绝对优势独占第一梯度,综合排名全球第一。在亚洲市场,中国表现最为亮眼,展馆指数跃居世界第一,综合指标位居全国第二梯度,上升幅度较大,与德国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但组展商实力不足仍是中国会展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世界会展城市分布中,中国有上海、广州、北京、昆明等16个城市入围。在此轮评估中,上海场馆设施和展会项目超越巴黎、法兰克福和汉诺威,但组展商实力相对较弱的情况没有明显改变。对于未来趋势,张敏认为,会展业进入了创新发展2.0时代,线上线下互相促进,未来将以新技术驱动新业态、新模式、新机制,保障各类经贸活动更好运行,中国会展业将在常态化防控中实现有序化突破。此外,作为加快建设国际会展之都的上海,正在编制会展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下一步将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提升会展业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打造国际化城市会展促进体系,到2025年全面建成市场机制更加成熟、会展企业更有活力、品牌会展更加集聚、更具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之都。

施为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科技赋能产业 会展业必须把重启突破口放到线上展开

新华网北京4月30日电(记者张雪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在30日举行的新华5G云展服务平台(3.0版)上线仪式上表示,经过这次疫情的大考,会展业的发展模式将呈现出新的局面,科技赋能产业将会占据更加突出的位置。袁再青说,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线下会展活动因为以人群聚焦为要素,短期内难以重启。会展行业必须把重启和复苏的突破口,放到线上展开。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新华5G云展服务平台应运而生。期待平台上线之后,能加强与会展城市、会展主办方、会展企业等方面的紧密合作,不断完善产品功能,创新商业模式,促进价值实现,确保安全诚信。4月30日,新华5G云展服务平台(3.0版)上线仪式在北京新华媒体创意工场举行。该平台是新华网基于5G、AI、大数据、扩展现实等移动互联网前沿技术,依托新华网客户端构建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平台以“云+会展”理念,充分发挥新华网多终端传播、资源整合和技术赋能优势,为会展行业提供云上展览、线上直播等全流程服务,打造智慧高效的数字化会展体系。

离世异俗

专家:会展业价值在于强大的带动效应

02:36本届广交会搬到线上举办,开创了全球贸易大展“云端”举行的先例,对全球展会行业都有示范作用,以及深远影响。24日,在广州市第140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展业创新发展专题媒体座谈会)中,会展业专家学者、行业协会负责人、知名展览公司负责人围绕会展创新、会展功能深化、未来产业发展进行交流,探讨疫情常态化下会展创新对落实“六稳”“六保”工作的促进作用以及展会融合发展趋势。产业会展是行业经济的风向标据广东会展组展企业协会会长、广州大学教授刘松萍介绍,今年的“全球展览日”是6月3日举行,主题是“展览是重建经济的关键”。这一主题充分折射出恢复和发展会展经济的重要价值与意义。从“会展产业”方面看,会展业本身产值并不是很大,但是会展业具有强大带动效应,能够带动是吃、住、行、游、娱、购等相关行业的发展。“通常认为,会展业的带动效应是1:9,据测算广交会带动效应是1:13.6,会展业重启对于城市经济复苏绝对大有裨益。据估算,在会展业发达城市,每1万平方米展览会可以吸引约1万名展商和观众参与”。刘松萍说到。从“产业会展”方面看,产业会展是产业振兴的平台,能够促进信息技术交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会展的兴衰不仅是行业经济的风向标,它更是产业界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信心的体现。在疫情影响下,产业会展是帮助所在行业走出困境、恢复正常发展的重要平台,彰显出会展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力量与价值。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帮助企业提升“内功”作为会展行业协会,担当是如何体现?刘松萍认为应该从三方面看,一是主动联系政府,积极献智献策。协会需要主动承担起政府与企业的桥梁职责,及时将行业信息传达给政府主管部门,帮助政府了解行业的真实情况,研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为政府、企业提供有益的建议。二是深入企业调研,了解行业情况。协会应当全面收集会展业的信息,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征集会员单位意见建议,形成系统性调研报告,实事求是反映行业现状。三是搭建学习平台,促进交流合作。例如行业协会组织业内专家,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为行业提供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充分利用空档时间,帮助企业提升“内功”。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黎慧莹、文静、王燕、骆昌威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王燕、黎慧莹、文静、骆昌威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 王燕、黎慧莹、文静、骆昌威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刘影

刺秦王

任兴洲:国内外新形势和会展业的新使命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7月24日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所原所长任兴洲在7月23日的2020潭洲会展品牌战略发布会上,发表了主题为《国内外新形势和会展业的新使命》的演讲,对当前国内外在新形势、新背景下,从更大的视野、更宽的角度对会展业的认识发表见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所原所长任兴洲演讲会展业协同产业发展和整合供应链的功能更为明显 面对国内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深入调整,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产业协同,产业链的完善和供应链的优化;国际经贸环境变化,全球疫情蔓延,多种因素叠加,亟需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等新形势。 任兴洲认为,会展业应该承担新使命。会展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链条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各环节都密切相关。在打通产业链,形成并完善生态圈,促进产业协同,稳定和优化产业链供应链中具有独有的功能。 会展平台具有综合性、专业性、行业性和复合性等特点,是人、物、技、信息数据等诸多要素集聚的独特载体,这使其在产业链协同和供应链的集成优化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集聚地和主要产业集群地区,会展业配置资源,协同产业发展和整合供应链的功能更为明显。 会展业展示、传播、转化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的作用日益突出 当前,国内产业向中高端升级,技术从以追赶和引进吸收为主,进入引进与自主创新并行的阶段;高新技术突破、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国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在技术创新引领下,国际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倒逼中国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会展业展示、传播、转化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的作用日益突出。任兴洲表示,会展业往往是新技术的展示和宣传的窗口,是技术创新最佳交流沟通的平台、是行业技术叠代的风向标,是促进新技术转化的催化剂,对一个行业的技术突破具有导航引领作用。同时,许多会议和展会为产品设计、研发、创新提供了集中的、大量的市场信息及创意的灵感。国际会展对世界新技术的展示、传播发挥了明显作用。 会展业强大的需求带动功能不可替代 任兴洲在发布会上说,今年全国“两会”上以及在7月21日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要“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我国具有世界最全的产业体系和工业门类,仍是全球最重要的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大国。国际产业间的内在联系不可分割,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对我国至关重要,因此国内国外“双循环”相互促进非常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会展业在扩大内需,形成内需体系,促进国内经济和产业循环方面作用显著。其强大的需求带动功能不可替代。无论是制造业领域的展会,还是以消费类产品为主的著名展会,其组织和动员能力是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很高的。通过展览、商贸洽谈、协同合作、现代物流、信息交流,行业前瞻等,促进了要素流动,产品流通和人员互动,对促进强大国内市场的形成,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会展业也促进了国际循环。任兴洲表示,如已举办两届的进口博览会,多种类的国际展览和会议,吸引了全世界的参展商和专业观众和参会人员。促进了国内国际产品、服务贸易增长和要素的流动。有利于国内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 会展业是对实体经济疫情后复工复产复市的风向标 当前,国内疫情较快地得到有效控制。除个别地区外,全国响应级别基本在三级以下。在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有序恢复,促进实体经济恢复和发展(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进而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完成既定的目标是我国当前面临的基本形势。 任兴洲认为,促进有序的复工复产复市,会展业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能否全面恢复,会展业又是风向标。半年多来,因疫情控制的需要,几乎所有展会和大型会议都受到限制,一些行业在线上开展会展活动。行业和企业也跃跃欲试,希望线下会展启动。 会展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有重要作用,在会展平台上展示产品,获取信息,寻找适宜的合作伙伴,发现可能的商机和创新的灵感,以求得新的发展。 会展业在粤港澳大湾区佛山市前景可期 谈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时,任兴洲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不断加快,2020年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珠三角是国内会展经济发展最早、最快的区域,会展业体量大,展会多,内容和形式都很丰富,不乏国内国际著名和知名大展,佛山市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城市,其制造业比较发达。佛山市的会展业发展有产业基础优势(万亿级的工业产业基础),有良好的配套条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所原所长任兴洲演讲 面对会展市场激烈的竞争现状,任兴洲对佛山市会展业发展提了以下建议。 一是着力形成独具特色的会议和展览。办出自己的风格,尽量避免同质化;与周边城市的会展形成竞合关系,竞而不乱、合而不同,各呈其美;二是努力打造品牌会展。坚持一定的原创会展产品,坚持为实体经济服务,为产业升级和发展服务;提高国际会展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促进国内外“双循环”;三是运用现代化理念办好会展。在展示新技术的同时,运用新技术(“互大云智”5G等)办会展,线上线下结合,创新会展新场景和新模式,恪守绿色发展的理念。四是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线下会展有聚集性强、人员、货物流动性强的特点,在全球疫情仍未得到控制的背景下,防疫仍然至关重要。 在新形势、新使命下,任兴洲表示,相信佛山的会展业能够在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中有更大的使命和担当。也会探索出会展业与产业经济、城市经济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袁梓 王俊杰/文 潭洲国际会展中心/供图)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不可听也

浅谈,丨 会展业大数据应用

目前的中国已经步入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大数据正日益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如何利用好信息化与数字化带来的便捷性,是中国会展人值得思考的问题。会展业是最注重数据的行业之一。但是在从一般数据向大数据过度的过程中,会展业仍处在探索阶段。近年来,虽然会展大多数取得不小的进步,但大数据仍难以给会展业带来实际的商业价值。会展大数据不像电子商务,网游那样有着“直接明确”的商业变现模式。在会展业,大部分会展企业也专注于把大数据收集和储存到大数据平台,但却忽略了数据分析才能真正给会展业带来商业价值。大数据至少应包含以下三部分内容1.海量的数据,大量且具有多样性;2.高速运算能力,这是大数据一定要涉及的内容;3.价值的体现,包括商业价值,社会价值等,如政府可利用数据做舆情监测,企业可以利用数据进行精准营销。数据本身不产生价值,如何分析和利用大数据才是关键。那么,会展业应该怎样挖掘会展大数据的商业价值?首先要充分体现出网络“海捞”数据的功能与优势。譬如像2019上半年全国几千个展览会等基本名录信息那样,也能获得“2017-2018年全年全国举办了多少个·会议”这样的数据。目前我国并无会议统计的正确渠道,所以通过网络“海捞”似乎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且可充分发挥出网络大数据资源、功能与技术的优势。其次继续开展与其他“数据库”合作以获得数据,进一步加强与会展业界联系利用好现有资料。尽快拿出会展大数据在应用方面的成功案例。以大数据充分证明会展业的生产性服务效用。此项服务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学术价值;将是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研究课题。此前,我们经常说会展业具有“1:9”的经济拉动作用;即是说通过会展可以对举办城市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生活性消费有巨大促进。其实,会议,展览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相关产业的信息服务与技术促进;诸如:思想启迪、信息交流、人员往来、宣传推介、技术合作、贸易沟通、项目匹配、品牌形象等。这就是会展业生产性服务的功效。我们尚缺乏有力的大数据支撑,这就要看大数据技术如何大显身手了。大数据需要用特殊的技术,以有效地处理大量的容忍经过时间内的数据。适用于大数据技术,包括大规模并行处理(MPP)数据库、数据挖掘、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平台、互联网和可扩展的存储系统。会展行业所谓大数据是通过追踪技术记录一位观众在整个展场的行为轨迹,服务于商贸配对以进行精准营销。当然在营销渠道的拓展和对营销渠道有效的评估方面,还很缺乏。此外,大数据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数据的专业分析。即便从技术手段上可以实现海量数据的收集,没有专业的数据分析人员,对大数据的分析解读也无法完成,实现大数据效应最大化更是无从谈起。大数据的主要用途之一在于预测,即基于消费者洞察的分析和推断。因此,理想状况下产品的研发、设计应该基于大数据对消费者偏好的“捕捉”和归纳。具体到展览,在“展览立项”分析上,大数据还很少发挥作用。信息革命带来的除了高效地生产、流通和消费外,还带来数据的爆炸式增长。而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下,数据产生速度前所未有地加快。原有对数据简单利用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各行各业开始系统地对数据进行挖掘。在大数据积累的同时,数据挖掘的计算理论,实时的收集和流通通道、软硬件环境都很成熟。总之,智慧会展符合会展业的发展趋势,也是会展市场的实际需求,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正在让会展智慧起来。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钢铁城

中国中小城市会展业发展专题活动举行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12月14日讯 中国中小城市会展业发展精英论道专题活动(以下简称:活动)作为2020年中国会展业年会暨第二届溧水峰会的分论坛于12月9日在江苏白马农业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活动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主办,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中小城市会展业发展研究中心、绿色会展专委会共同承办。 以“中小城市会展业发展模式”为主题,来自各省市会展相关部门、会展协会、各地会展中心、展馆合作方及相关配套服务公司代表等30余位嘉宾围绕中小城市发展过程中重点关注的议题现场展开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度讨论。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在致辞中指出,中小城市中会展经济被认为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路径。在致辞中也同时肯定了中小城市会展业发展研究中心一直以来的努力。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储祥银以《中小城市会展在促进经济双循环中的作用》为题进行了主旨演讲。储祥银认为,要从双循环发展的格局中帮助中小城市找准战略方向。他强调,优化和稳定产业链是构建双循环的核心,而会展是主体产业链、供应链在流转中的重要环节和平台,因此也成为连接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平台。对此,储祥银提出,要从扩大投资与促进消费,优化产业链结构升级,推进国际化,促进商品流通,弘扬地方文化等角度,发展中小城市会展业。 中国产业联盟秘书长、品牌联盟(北京)咨询股份公司董事长王永以《中小城市会展品牌建设之路》为题进行了主旨演讲,王永介绍了会展品牌建设的三原则,城市与会展企业合作四字口诀,开阔中小城市会展的思考方式与路径等内容。他认为,要以有影响力的品牌打造效果,潜身于品牌塑造之路,提升中小城市会展质量发展。 嘉诺会展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程伟以《看国外会展引国内思考》为主题进行了演讲。他选择了三个具有会展经济代表性的国外城市,即迪拜、拉斯维加斯、奥斯汀,归纳了国外会展城市成功的共性,其中包括政府与市场的配合,城市品牌定位,旅游带动性,高规格的号召力等角度进行分析。在总结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国内中小城市办会展的建议。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中小城市会展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小城市会展业研究智库创始人朱飞跃以《中小城市会展与中心城市会展业发展不同》为主题进行了演讲。他认为由于中小城市与中心城市在资源上的差别,使这两个群体造就的会展活动不同,因此需要探索出符合中小城市会展业发展的特有模式。他以顶层设计、展馆建设、市场培育三方面同与会嘉宾展开讨论,对中小城市展馆建设进行了有力剖析。 灵通展览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国内营销总经理杨科德在主题演讲时,介绍了其企业在绿色展览方面的实践,阐述了绿色会展的优势及发展前景。他呼吁更多的中小城市会展发展绿色方向。 主旨演讲后,与会嘉宾围绕 “会展公司通过协会实现合作嫁接”“中小城市展馆功能多项发展的利弊”等话题进行了讨论。来自湖南、浙江、广西、湖北、江苏、西安、安徽、四川等地的会展业界代表出席了活动。(王俊杰/文)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画戏人

袁再青:“数字化”是未来会展业竞争核心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记者许魏巍 摄)“武汉会展产业起步早发展快,会展规模位居全国第二方阵前列。”5日,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根据各大城市2019年的办展次数及展馆面积来看,武汉会展实力位居全国15位;在直辖市及省会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排名中,武汉排名全国第九。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成立于2006年,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社团组织,是中国会展经济发展的知名研究机构。采访中,袁再青提到,武汉是英雄的城市,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将为武汉会展业发展助力。他透露,今年10月前后,将邀请国内重要的会展主办方及会展企业齐聚武汉,实地考察武汉的办展环境、武汉的会展场馆,共同探讨引进适合武汉产业特点的知名会展。谈及武汉打造国际会展之都的优势时,袁再青提到,经过多年积累,武汉已拥有了包括华中车展、机博会在内的知名会展项目;并且,武汉拥有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企业和产业,为会展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市场基础。他同时提到,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武汉的区位优势也将带动城市的产业辐射力和市场凝聚力。他在采访中同时建议,打造国际会展之都,武汉还需从整体上提升城市经济和产业的国际化水平,要加大培养会展业国际化人才,要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项目。“从长远来看,武汉要加速数字化经济与会展业的融合,打造智慧会展产业。”袁再青解释,“数字化”将是未来会展业竞争的核心。(记者张维纳)

地狱犬

中国会展业年会:谋划会展十四五!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12月10日讯  今天上午,主题为“服务发展新格局·谋划会展十四五”的2020中国会展业年会暨第二届溧水会展产业发展论坛(以下简称年会)全体大会在江苏白马农业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年会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南京市溧水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秘书处、南京溧水区会展办承办,江苏白马农业国际博览中心协办。年会由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名誉主席、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陈先进主持。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致开幕词。袁再青指出,回顾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会展业带来了压力,但危机育新机,展馆改造方舱医院、创新办展模式。展望2021年,中国会展行业应该树立信心,在行业的各项指标实现上,有望超过2019年峰值。会展业应该有这样一个目标,到2035年,把中国建成会展强国,这也印证了今年年会的主题“服务发展新格局·谋划会展十四五”。随后,南京市领导、溧水区领导在大会上致欢迎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以《双循环格局新要求与中国会展业新使命》为题进行了演讲。张燕生认为,中国会展迎来了新阶段,应以开启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应树立会展新理念,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服务;要有新的发展格局,会展确定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地位,打造双循环会展新格局。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以《构建新发展格局 扩内需促开放 助力双循环》主题进行了演讲。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泽炎发表了《十三五会展成就与十四五会展开局》主旨演讲。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南京市分会会长、南京市人民政府会展业办公室主任梁洁发表了《十四五南京产业会展发展新思路》主旨演讲。梁洁介绍,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谋划“十四五”南京产业会展发展的大背景。“十四五”时期,南京产业会展将从做优供给链、做强价值链、提升服务链、布局创新链四个方面发力,实现产业与会展的相融共生、协同发展。现场进行了授牌仪式,授予江苏南京的溧水为“中国特色产业会展目的地”、授予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中国特色会展示范基地”。下午多个平行活动将同时举办,包括会展传播私享会、会展创新发展论坛、特色产业会展发展论坛等6个论坛活动。(王俊杰/文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供图 )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保龄球

「欧马腾会展」影响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六大原因

影响中国展览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六个方面:原因一,展览会的商品属性不够明确。展览会究竟是一个商业产品还是一个公共产品?实事求是讲,对这个问题长期以来缺乏明确的定性。如果将展览会界定为商品,就应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不应该过多参与;如果将展览会界定为公共产品,符合公众利益,但依靠市场的力量无法提供,那么政府就应该积极主办。如果将展览会界定为准公共产品,既具有一定的市场属性,同时又不能完全依靠市场供给,那么政府的协助也理所当然。然而,从中国展览业的发展实践看,既有很多完全依靠市场独立运作的展览会,也有很多政府主办的展览会,同时还有很多获得大量政府资金扶持的展览会。展览会是否具有商品属性?显然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模糊的。原因二,政府对展览业过度参与是产生形式主义的根源。对大多数没有得到政府资助的展览会而言,主办方必须按照市场规律严管控制成本,展览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顾客的评价,各种毫无意义的形式主义环节自然能够得到控制。但是对大多数政府主办、政府支持或者获取了政府资助的展览会而言,主办方必须按照政府的要求完成各项“考核指标”,如有多少企业利用特装展台、来了多少国外客商、签署了多少意向合同、邀请了多少国外政要等,这些指标有些是合理的,有些不见得合理,但是不管是否合理,既然得到了政府支持,就需要按照政府设定的指标运行,从而产生了各种类型的形式主义。原因三,一些城市会展产业政策急功近利。各地出台的会展产业扶持政策之所以偏离了政策中性,从而带来不公平竞争,一方面是由于部分政策制定人员理论水平不高,对产业政策的影响缺乏系统研究,另一方面是为了获取“立竿见影”的政绩,希望政策出台后能够迅速看到成果。原因四,历史原因造成了部分展览会产权不清。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展览会的产权是清晰的,特别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运作的展览项目,产权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是,许多政府主办的项目、全国性行业协会举办的传统项目等,由于主办、承办单位复杂,项目产权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原因五,部门间考核指标不协调破坏了营商环境。在展览会举办过程中遇到的公共服务不到位、知识产权侵权等问题,属于典型的营商环境问题。公共服务之所以出现问题,一方面可能是个别工作人员不负责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不同部门有不同的考核指标,这些考核办法与改善宏观营商环境的要求存在冲突等。知识产权问题既是一个国民认识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这些都需要一步一步加以改进。原因六,缺乏强制性展览业绿色环保标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展览业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不少协会和企业也在积极实践绿色环保理念。例如,很多展具制造企业开始推广绿色材料,生产可重复使用展具。可惜的是,由于绿色展具成本相对较高、行业缺乏强制性推广标准等原因,导致不少企业依旧使用非环保材料搭建展台注来源:以上信息来源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19)「欧马腾会展」浅谈中国展览业发展面临的五大问题和对策建议「欧马腾会展」中国会展未来发展之中国出国经贸展览市场概况「欧马腾会展」2020年韩国首尔国际工具展览会参展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