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年湖北工业大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始接受意向登记僧肇

2020年湖北工业大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始接受意向登记

湖北工业大学LOGO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更好地满足社会求学需求,经研究决定,湖北工业大学在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设立MPA实践教学活动基地。湖北工业大学2020年MPA现接受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工程管理硕士(MEM)、公共管理硕士(MPA)、会计硕士(MPAcc)、图书情报(MLIS)、 审计专业硕士(MAud)、旅游管理硕士(MTA)考生的调剂意向登记。由于今年调剂名额相对比较紧张,请有调剂意向的考生抓紧时间提交调剂意向登记表。申请条件参加202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管理类联考考生(MBA/MEM/MPA/MPAcc/MLIS/MAud/MTA)且考试成绩达到国家A区控制资格线,同时符合MPA报名条件,方可提交调剂意向登记申请。学习形式、学制与地点学费:根据当年规定的标准收取,学费不含书本费及其他杂费。学制:学制3年,最长不超过5年。学习形式:非全日制。(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面授)重要说明具体招生政策见2020年湖北工业大学相关通知!以上招生政策如有与2020年湖北工业大学招生录取政策不符的,以湖北工业大学的最新政策为准。项目概况湖北工业大学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一所以工学为特色,涵盖工学、文学、理学和教育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省属重点多科性大学,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百校工程”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拥有众多优质教学、科研资源,为MPA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学院现设有国际贸易系、金融系、能源经济系、工商管理系、会计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和公共管理系等7个系,设置有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能源经济、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10个本科专业,数理金融和国贸英语2个复合专业以及经管卓越创新班,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会计(MPAcc)和金融(MF)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项目特色1、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学、科研资源丰富,为MBA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学院拥有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力量,在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科研成果丰硕,与多家知名企业联合设立研究生创新实践实习基地,为MBA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学与实习条件;3、课程系统全面,萃取精华,以思想流派划分教学模块,结构明朗,条理清晰,注重思想性,兼顾实用性,经过学习,使学员转识成智,谈吐不凡,做到修身养性;4、课余学员可参加教务中心组织的沙龙活动、名师讲座,融入湖北工业大学校友网络,结校友,获高端人脉资源。

风云岛

持续更新!85所院校公布2019年研究生招生简章!

现在正值三伏天,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考研人最难熬的时候。前天的推文考上研的人,暑假如何一学就是十几个小时?收到了几十位同学的留言,小编认真看了每一条,可以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困扰。但是小编想告诉大家的是,遇到问题首先想着怎么去解决,而不是总想着“考不上”“没戏了”。小编有个不错的方法,没动力的时候,你就把要考的学校比作喜欢的男神(女神),想要追到手,总要付出一些代价,你要是不努力,就只能眼睁睁看着TA被别人追走了所以,你还敢懈怠吗?打完这一剂鸡血,回归正题,今天给大家整理的是目前已经公布研究生招生简章的院校,共有85所。具体查看方式可以在评论区置顶留言查看。北京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工程管理硕士(MEM)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硕士(MFA)北京联合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非全日制工程管理硕士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硕士专硕招生信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921通信类专业综合考试大纲北京林业大学应用心理硕士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发布2019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天津天津大学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河北工业大学公布2019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南开大学MBA招生简章南开大学-格拉斯哥大学联合研究生院项目上海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伯克利金融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海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工商管理硕士(MBA)招生简章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上海电机学院江苏南京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苏州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苏州研究院淮海工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2019年MBA/EMBA招生东南大学2019研究生招生简章、参考书、专业目录浙江温州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湖州师范学院安徽安庆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湖北长江大学文学院武汉工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国学研究院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三峡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江汉大学陕西陕西理工大学宝鸡文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非全日制)会计硕士(MPAcc)招生简章福建福州大学闽南师范大学厦门理工学院闽江学院MBA(非全日制,双证)福建工程学院黑龙江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在职)黑龙江科技大学吉林吉林化工学院重庆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医科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科技学院重庆三峡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广东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MBA)广东药科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甘肃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江西赣南师范大学云南大理大学具体查看方式文章开头已经告诉大家了哦~2019研究生招生简章不断更新中,请大家多多关注···如果你还知道有其他学校欢迎在评论区补充告诉大家哦~

秋雨

18级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已发出,你收到了吗?开学前这些手续要办好

6月,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收获的季节。随着教育部录取检查结束,各大高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陆续发放,老铁们是不是都已经等不及啦~这不,已经有人晒出了刚收到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西南大学的非全日制目前已经发出你还知道哪些学校录取通知书已经发出,欢迎在留言区补充哦~其他还没收到的同学不要着急,小编整理了一些学校录取通知书发放的时间,看看有没有你的学校:华南农业大学6月下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6月12日开始东华大学6月中旬哈尔滨工业大学发送中北京师范大学6月上中旬上海交通大学6月中旬湖北工业大学6月11日安徽理工大学6月7日东北财经大学预计6月中下旬河北工业大学6月中旬左右西南财经大学6月中下旬哈尔滨工程大学6月中旬首都师范大学6月7日可以自领,其他6月12日邮寄安徽师范大学6月5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6月中旬石家庄铁道大学6月8日浙江工商大学6月中旬小编要提醒大家的是:一般录取通知书都会有两种领取方式:一是自取,二是邮寄,并且自取的时间会比邮寄的早一些,如果报考本校或者附近的同学可以亲自去拿哦,也可以找人带领,不过需要填写一些委托书或者带身份证复印件什么的,提醒大家到官网去查看最新通知。另外,需要邮寄的同学一定要确认自己邮寄地址以及联系方式正确,一旦丢失将会很麻烦。有同学写的是本科学校的地址,担心录取通知书邮寄时自己已经毕业不在学校了,那么你一定要留意学校发的地址更改或者登记信息,及时修改。在等录取通知书的同时,小编有几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提醒大家,关系到研究生顺利入学,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一、研究生录取邮件中都包含什么?收到的录取通知邮件当中一般包含:银行卡、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人事档案材料调档函及调档说明、新生交费须知、新生使用校园网说明、学生购买卧具通知等等(具体参考学校官网通知)。如果收到的文件当中材料如有缺失,请及时与学校研究生处联系,以免影响入学。二、收到录取通知书之后需要做什么1.办理档案事宜档案是每一位录取的考生必须转到学校里面去的,交由报考单位核实考生的档案信息。招生单位的调档函会在6、7月份随着录取通知书一起邮寄(有的需要自行到官网下载,比如下图哈尔滨工程大学),到时候拿到调档函去档案所在单位办理调档,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档案邮寄至研究生院校即可。▽哈尔滨工程大学调档函需要自己下载打印有的地方比如说学校会帮你邮寄,有的地方会把档案给你让你自己邮寄。档案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带,如确因特殊原因需要学生本人携带档案,务必保证原档案所在单位的密封状态。但是有些考生比如说自考生档案可能现在握在自己手里,那怎么办呢?保持档案密封状态,及时跟招生单位联系,咨询解决办法,有的学校是允许考生个人自己带到学校的。2.户口迁移问题非读研本地户口的同学可能要面临是否迁移户口的问题,不过是否迁移是自愿的没有强制要求。以前想往一线城市迁户口非常难,很多人都会借着上学的机会把户口迁过去,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各大一线城市都争着抢人才,不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毕业生,都有相应的落户补贴政策。还有不少同学是农村户口,很多人现在不愿意把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办理“农转非”容易,但是“非转农”就不那么容易了。总之,户口关系到每个人的长远发展。大部分考生都争相报考名校就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平台。但是,同学们绝对不能忽略一个重要问题:个人的发展与地区的发展情况密切相关。所以说除了学业,当地的政策还是非常有必要关注的。是否迁移户口,老铁们一定要思虑周详。 3.dang组织关系转移有的同学是dang员,那你还要考虑转组织关系。需要提醒一点就是一定要按照招生单位给出的介绍信抬头和转入单位名称填写,千万不要写错了!4.要贷款的同学需办理的材料在大学期间办理过贷款的同学应该熟悉流程,需提供乡镇或街道以上(含乡镇街道)民政部门签章的“家庭困难证明”,该证明必须含有新生姓名和家庭情况说明,不能有涂改(具体申请材料请以各学校研招网贷款申请要求为准)。材料准备齐全之后,助学贷款一般是在开学之后9月初学校会统一办理,贷款限额每人每年不超过12000元。总之,大家在收到录取通知书之后一定要按照要求准备材料,提前规划研究生生活。对于19考研er来说,今天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倒计时第200天,也就是说从明天开始倒计时就变成了“1”开头了,时间会过得越来越快。小编记得之前看过一个帖子,有位学姐她遇到学不下去的时候就用“时光穿越法”来激励自己学习:假如到考试前一天,往往会跟自己说要是再给我半年时间就好了,然后时间倏地一下子就穿越到了现在,再给你200天翻转的机会,你要不要?所以既然选择了考研,就拼尽全力做到最好,不给自己留遗憾!

六合为巨

湖北工业大学2021考研复试分数线公布,3月21日起开始复试!

各专业考生,包括第一志愿报考湖北工业大学的考生及调剂考生,须达到下列初试成绩上线要求,方具备我校复试资格。各学科(专业 类别)考生初试成绩上线要求注:学术学位只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专业只招收非全日制。时间安排复试分批次进行,总体安排为3月31日前完成第一批复试;4月15日前完成所有调剂考生的复试工作。各学院复试日程安排见表2,具体时间安排以招生学院发布的通知为准:各学院复试日程安排表考生总成绩的计算考生总成绩实行百分制,按初试成绩占 70%、复试成绩占 30%的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其计算公式如下:考生总成绩=(初试总分÷初试总分满分)×100×70%+(复试总分÷复试总分满分)×100×30%对须加试的考生,加试成绩是否合格将作为录取依据之一,不计入复试总成绩。来源:湖北工业大学 本期编辑:赵杰 责任编辑:陈斯亮 文字来源:湖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青空

大家等着盼着的国家线今天就应该公布了,我们先看研究生调剂信息

按照惯例以及大家的推断,教育部应该在今天中午左右公布硕士研究生国家复试分数线,当然,只要这个谜底不揭开,大家的心情都会非常忐忑,不过,如果今天爽约,明天肯定会公布啦!但还是希望今天能公布,别着急了,看看你的专业是否再备个调剂选项呢?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复试预调剂通知:为改善学科生源结构,学校部分专业将预留专项指标用于调剂优质生源,具体要求及专业详见官网(http://yz.snnu.e.cn/info/1008/1301.htm),信息发布日期:2018-3-14青岛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复试预调剂通知:我校有部分调剂名额,考生有调剂意向,可提前与相关学院负责老师联系。具体要求及专业详见官网(http://grad.q.e.cn/graate/infoSingleArticle.do?articleId=6748),信息发布日期:2018-3-14长江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公告:根据一志愿考生报考情况,参照上一年的国家分数线情况,预计我校大部分专业仍需调剂,,具体要求及专业详见官网(http://yjsc.yangtzeu.e.cn/tzggshow.asp?id=1167&nclass=69),信息发布日期:2018-3-14西安理工大学接收2018年“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硕士调剂通知:2018年我校拟接收“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调剂考生10余名,调剂名额均为专业硕士。具体要求及专业详见官网(http://yjsy.xaut.e.cn/html/19/1342.html),信息发布日期:2018-3-13曲阜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我校只招收第一学历为全日制本科的调剂考生。各专业基本都有调剂需求,具体要求及专业详见官网(http://yjs.qfnu.e.cn/zsgz/sszs.htm),信息发布日期:2018-3-10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拟调剂信息:我校拟接收调剂专业信息均参照2017年国家A区分数线确定,仅供考生参考。具体要求及专业详见官网(http://gradadmission.zstu.e.cn/info/1011/1451.htm),信息发布日期:2018-3-7湖北工业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预调剂公告:2018年我校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均有部分调剂名额(具体计划指标须等国家复试分数线公布确定),调剂考生需达到国家统一规定的2018年A类考生复试分数线,具体要求及专业详见官网(http://yjs.hbut.e.cn/contents/186/9312.html),信息发布日期:2018-3-7烟台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调剂通知:欢迎广大考生报考、调剂到烟台大学!具体要求及专业详见官网(http://yjs.ytu.e.cn/),信息发布日期:2018-3-7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8年硕士研究生预调剂公告:我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属化学工程(代码081701)、化学工艺(代码081702)、生物化工(代码081703)、应用化学(代码081704)、工业催化(代码081705)、材料化工(代码0817Z1)、环境化工(代码0817Z2)、化学工程专业学位(代码085216)八个专业(以上专业均为工科专业,不接收未考数学的考生的调剂申请)仍有充足缺额拟接收调剂生,欢迎优秀考生申请调剂至我院学习深造。具体要求及专业详见官网(http://yz.shzu.e.cn/2018/0305/c6938a105573/page.htm),信息发布日期:2018-3-5浙江理工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预调剂系统开放通知:根据一志愿考生报考情况,参照上一年的国家分数线情况,预计浙江理工大学大部分专业仍需调剂,各专业预调剂情况详见《浙江理工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公告》,具体要求及专业详见官网(http://gradadmission.zstu.e.cn/info/1011/1451.htm),信息发布日期:2018-3-5哈师大2018年硕士研究生预调剂公告:我校各学院参照2017年分数线,预计将有部分名额用于调剂优质考生,欢迎大家积极调剂,具体要求及专业详见官网(http://yjsxy.hrbnu.e.cn/info/1045/1494.htm),信息发布日期:2018-2-28安徽理工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信息:我校各学院参照2017年分数线,预计将有部分名额用于调剂合格考生,具体要求及专业详见官网(http://yjszs.aust.e.cn/info/1053/1715.htm),信息发布日期:2018-2-13现在优质大学的调剂信息越来越少了,港哥已经统计到了省属重点大学的行列了。不过有些省属大学也还是非常不错的,至少在当地是这个样子的。好吧!你还是自己看看吧!哪些学校和专业适合你的调剂。

若天幸然

2020年武汉喜迎6888名博士研究生新生

武汉是中国四大科教中心城市之一。截至2019年末,武汉市有普通高校84所(当前共有86所,具体名单如下表所示),2019年在校研究生14.93万人,同比增长8.2%;本专科在校生100.69万人,增长3.9%;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7.97万人,下降1.0%;普通中学在校生34.40万人,增长4.8%;小学在校生62.31万人,增长7.7%;幼儿园在校生35.73万人,增长12.4%。2018年在校研究生13.8万人,比上年增长8.6%;本专科在校生96.9万人,增长2.3%。因此我们可以发现2018年、2019年武汉市的普通高等学校每年都扩招1万多名研究生。那么武汉大学2020年的博士研究生招生情况是怎样的呢?据悉,2019年武汉地区科技研究机构10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个,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1人。2019年专利申请量77097件,授权量39258件,比上年增长27.4%和21.2%;发明专利申请量33202件,授权量11754件,增长15.5%和33.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1.6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825件,增长23.7%。2019年末共有市直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339.8万册,接待读者487万人次;市直博物馆10个,接待观众640.96万人次;市直群众艺术馆1个,演出145场次;艺术表演团体8个,新排上演剧目12台,获国家奖6个。2020年开展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高校主要为以下院校:#考博#中南民族大学: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专业型硕士点。2018年1月,学校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其中民族学、化学和药学3个学科入选“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2135人,各类专任教师142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50.6%。学校拥有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3个二级学科方向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2020年学校有13个二级学科专业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民族学博士点设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民族教育、民族法学、民族药学等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点设有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经统计,2020年共录取55名博士研究生。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指挥学院:学院共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0年计划招收10名博士研究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预警学院:2017年调整为军事高等教育院校,是全国唯一一所预警领域的高等院校,全军唯一一所预警监视和信息对抗为主体学科领域的专业院校,主要承担全军预警部队和空军电子对抗部队军官培训任务。学院现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军队(省)级重点学科,3个军队(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0年面向全军招收博士研究生7名,2019年面向全军招收博士研究生8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学校有2个全国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能源新能源接入设备研发(实验)中心,是军队重点建设院校,拥有6个军队重点建设学科专业、6个军队重点实验室,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一级学科和5个硕士一级学科学术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开设34个本科专业。为海军培养了10万余名高素质军事人才,走出了近百位共和国将军和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海军军官的摇篮”。2021年军队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拟定55名,均为全日制学术学位,其中招收军校应届硕士毕业生限额为38名。2021年地方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拟定40名,均为全日制学术学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截至2020年6月,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312人,博士研究生1651人。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4个,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学位点涵盖学科门类8个;拥有14个专业学位类别授予权。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博士导师317人,教授438人,副教授726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5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5人。2020年我校拟在31个学科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约380人,实际录取450人。湖北工业大学:2017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2万余人;在读研究生共63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710人,博士、硕士生导师552人。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3个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2020年在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拟招收博士研究生13人左右。经统计,最终录取11人。湖北大学:2013年7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签署文件,共建湖北大学。现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1.8万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400余人。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0个省级品牌专业。材料科学与化学、中国语言文学与哲学文化、生物学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在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学校有15个学科在湖北省属高校中排名第一,8个学科在湖北地区高校中排名前三。现设有18个学科性学院,本科专业80个。有9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16个“十二五”湖北省重点一级学科,2个“十三五”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39个“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现有专任教师1324人,其中正、副教授815人,博士生导师130人、硕士生导师606人。研究生教育始于1978年,1981年成为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3年实现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博士学位授权点的突破,2005年开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30多年来,累计培养各类研究生15500余人。2020年湖北大学共有9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湖北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申请-审核拟录取64人,普通招考录取59人,共录取123人。华中农业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个农学博士、第一个果树学博士。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2017年,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现有学院(部)18个,本科专业6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截至2020年8月,在校研究生总计6781名,其中博士生2106名、硕士生4675名、留学生377余名。累计已有30300余人获得博士学位、116400余人获得硕士学位。现有教职工2635人,其中教师1610人,教授465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现有研究生导师174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67人,硕士生导师1178人。2020年拟招收全日制博士生630人。武汉体育学院:1986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开始招收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7年开始独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6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成为招收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教育单位。2010年获得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取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2012年学校获批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拥有体育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专业硕士4个,共有博、硕学位授权点28个,在校研究生1400余人,是全国硕士生培养规模最大、专业点最多的体育院校之一。2020年仅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4年(达到优秀毕业生条件者可提前至三年毕业) ,学费7500元/年(共30000元)。2020年共录取19名博士研究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年9月,学校跨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1年6月,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2年10月,教育部、财政部、湖北省人民政府签署正式协议,共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年9月,学校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学校共有教职工2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总数1500余人,教师中教授300余人,副教授580余人,博士生导师200余人。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0000余人,硕士研究生8000余人,博士研究生13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3500余人,每年接受来华留学生500余人次。现有58个本科专业,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2020年招收非专项计划博士研究生202名,还有博士留学生。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58个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47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有42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771人,其中正副教授2930余人,博士生导师1600余人。有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7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22人次“973项目”(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6位“863项目”计划领域专家、4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65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位国家级教学名师、23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学校现有普通本科生29292人,硕士研究生19391人,博士研究生7738人,另有外国留学生2116人。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50多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仅两院院士就有100余人,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2020年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约1900人,实际录取2065名博士研究生。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设有103个本科专业,4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计),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现有专任教师3400余人,其中教授1200余人,副教授1400余人。2020年计划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共计1840名左右,实际录取1993人。武汉科技大学:是省部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和湖北省“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4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000余人。设置有20个教学学院、77个本科专业(76个本科招生专业);拥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3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7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00余人。拥有全职及双聘院士5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2020年至少录取113名博士研究生。武汉工程大学: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化工为鲜明办学特色的高校。学校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2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4年整体进入一本高校行列;2018年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现有69个专业招生、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面向全国一本招生。有全日制在校生21951人,其中研究生2697人、本科生19201人、留学生53人;有非全日制研究生624人。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2079人,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269人,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251人,副高级职称485人。2020年拟录取37人。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共建高校。目前学校在校普通本科生36000余人,博士、硕士生18000余人,留学生1700余人。现有教职工538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2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1人。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有2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020年共录取476名博士研究生。湖北中医药大学:是湖北省唯一一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是湖北省第一所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高校,湖北省首批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省属高校;还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现有教职工1189人,其中,专任教师723人,具有高级职称426人,现有中医学和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护理学和医学技术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中医、中药学、护理、翻译、药学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中医学和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20年共录取84名博士研究生。华中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首批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首批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目前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31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8000余人,研究生11000余人,国际学生2300余人。现有教职工3800余人,专任教师201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40人,博士生导师397人。2020年共录取518名博士研究生。另外,湖北美术学院2010年起与其他兄弟院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8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为“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美术学”一级学科被列为“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武汉纺织大学与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捷克有关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生。武汉轻工大学现有省级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权学科3个,目前正在积极地申报博士授予高校。需要说明的是,武汉除了上述高校招收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也招收博士研究生,而且人数为200人左右,本文暂不统计。武汉分院系统各研究所现有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博士后工作流动站6个,硕士生导师260余人,博士生导师160余人。共有在学研究生1489人,其中博士生756人,硕士生733人。 经统计,上述高校至少招收6888名博士研究生。

莫为

湖北工业大学2020年本科初次就业率82.22%,年终就业率95.32%

湖北工业大学简介湖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的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8。学校前身是1984年由原湖北轻工业学院和原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湖北工学院。原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前身是由成立于1952年的四所学校(武昌农业学校、湖北省农业干部学校、武昌农业机械化学校、武昌畜牧兽医学校)合并组建的湖北省农业学校。1958年,湖北省农业学校升格为湖北农业机械化专科学校。1970年,湖北农业机械化专科学校与武汉工学院(今武汉理工大学前身)参与合并组建湖北农机学院。1973年,湖北农机学院(原湖北农业机械化专科学校部分)改建为湖北省农业机械学校。1975年,湖北省农业机械学校并入华中农学院(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1979年,华中农学院农机系(原湖北省农业机械学校部分)改建为湖北农业机械化专科学校。原湖北轻工业学院前身为成立于1956年的1武汉食品工业会计学校。1957年,武汉食品工业会计学校更名为武汉食品工业管理学校。1958年,武汉食品工业管理学校更名为武汉食品工业学校。1961年,湖北化工专科学校、湖北建筑工程学校、湖北燃料工业学校、武汉食品工业学校合并组建湖北省工业技术学校。1972年,湖北省工业技术学校更名为湖北省轻工业学校。1978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在湖北轻工业学校轻工、纺织专业分离的基础上组建四所新学校。分出纺织专业成立武汉纺织工学院(今武汉纺织大学前身)和湖北省纺织工业学校;分出轻工专业成立湖北轻工业学院和湖北轻工业学校。1984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将湖北轻工业学院(当时中南地区仅有的两所轻工类本科院校之一)和湖北农业化机械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湖北工学院。2003年,湖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整体并入湖北工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2007年,始建于1977年的湖北省农业机械工程研究设计院和湖北省农机鉴定站(湖北省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整体并入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8年,学校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核准,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科研及本科专业情况学校建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研究生创新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3个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5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6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湖北省国际合作基地、2个湖北省工程实验室、6个湖北省人文社科研究平台、28个省级校企研发中心等各类科研平台。学校现设有17个教学学院,有湖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股份公司、湖北省农机工程研究设计院和湖北省农机鉴定站等省级科研院所,办有1个独立学院。现有56个本科专业对外招生。其中,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专业3个、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84项,湖北省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湖北省品牌专业8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等专业27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12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住建部专业认证。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市场营销、会计学、电子商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制药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工程。2020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动化、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数字媒体艺术、英语、汉语国际教育、金融学、能源经济。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2019-2020学年,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3260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9117人(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学生1213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570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886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19人,留学生526人,普通预科生35人。2020年本科招生情况2020年新增本科专业: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智能制造工程。停招校内专业8个:酿酒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物联网工程、交通工程 ,资源环境科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信息管理与系统、财务管理。2020年,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市 /区)招生,计划招生4926人,实际录取考生4926人,其中湖北生源2715人;实际报到4839人。2020年各省文理科录取分数线统计(非综合改革省份)2020年综合改革省分录取分数线统计2020年湖北工业大学山东省艺术类录取分数线注:综合成绩=专业成绩*750/300*70%+文化成绩*30%2020年,湖北工业大学山东省普通类常规批计划招生11个专业(类),计划招生数量63人,实际投档数量63人(包括4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计划招生数量49人)。投档分数线投档最低分数最高的专业(类)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最低投档分数为591分,对应最低位次为33744名;投档最低分数线最低的专业是能源经济专业,最低投档分数为572分,对应最低位次为52955名。四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投档最低分数最高的专业(类)为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美合作办学)专业,最低投档分数为554分,对应最低位次为75197名;投档最低分数线最低的专业是环境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美合作办学)专业,最低投档分数为498分,对应最低位次为174677名。选考科目要求见上表。2021年山东省招生选考科目要求没有调整。专业(类)包括的专业及招生要求2020年湖北工业大学在山东省计划招生的11个专业(类)中,机械类、土木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等4个招生专业(类)实行大类招生,其他招生专业均为按照专业招生。机械类: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2个专业;土木类:包括土木工程、工程管理2个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包括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水务工程3个专业;工商管理类:包括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3个专业。招生特殊要求见下文的招生简章摘要。湖北工业大学2020年招生简章摘要报考美术类专业的考生,须参加并通过所属省(区、市)美术基础统考。确定考生录取专业时以投档成绩为准,实行“分数优先”的原则。总分相同时,依次按照语文、数学、外语成绩确定优先录取顺序(江苏省普通类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原则为“先分数后等级”,内蒙古自治区考生的专业安排使用“专业志愿清”的方式)。上海市、浙江省、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海南省考生填报专业志愿须符合高考选考科目要求,志愿规则遵循生源属地化原则,执行所在省(区、市)的相关政策。非湖北省美术类考生,我校认可各省(区、市)美术专业统(联)考成绩,根据考生投档成绩和专业志愿,以“分数优先”原则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投档成绩按我校在各省所在录取批次统一规定折算标准执行,若没有统一折算标准的,则综合成绩按照省专业统(联)考成绩*60%+高考成绩*40%进行折算】。英语类专业限招英语语种考生,其他专业不限考生应试外语语种,但学生进校后原则上须以英语作为第一外语安排教学,建议非英语语种考生谨慎填报。共有十个大类招生专业,包括:机械类(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电子信息类(含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化工与制药类(含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材料类(含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类(含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土木类(含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含水务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设计学类(含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公共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工商管理类(含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其他的均按照专业进行招生。学费及住宿费:各专业学费标准详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的招生计划。关于转专业原则上转专业仅限于同一学科门类内,且只允许一年级学生在第一学期末、二年级学生在第三学期末申请转专业。一年级拟转入和转出的学生数最高均不超过本学院一年级学生总数的4%,二年级拟转入和转出的学生数最高均不超过本学院二年级学生总数的1%。教务处在学期末最后一周组织转专业考试,根据各学院的拟转入专业计划择优录取。具体情况需要新生查询当年学校规定。湖北工业大学2020年本科生毕业及就业数据(来源:湖北工业大学2019-2020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湖北工业大学2020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20年共有本科毕业生5058人,实际毕业数4572人,毕业率为90.39%,学位授予率为94.95%。本学年,转专业学316名,占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比例为1.65%。 辅修的学生21名,占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比例为0.11%。获得双学位学生62名,占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比例为0.32%。截至2020年8月31日,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82.22%。毕业生最主要的去向是就业,占56.40%。升学1232人,占26.95%,其中出国(境)留学184人,占4.89%。截至2020年12月10日,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32%。2020届本科毕业生分专业初次就业率(截止2020年8月31日)初次就业率低于70%(含)的专业有7个,分别为:注:交通工程、财务管理两个专业学校已经停止招生。以上数据来源湖北工业大学2019-2020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就业详细情况参见下面的就业质量报告。2020届本科毕业生基本情况2020届本科毕业生总人数4538人,其中,男生2627人、女生1911人;生源地分布人数位居前三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依次为:湖北省3288人、河南省157人、贵州省117人,分别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72.45%、3.46%、2.58%;,农村生源2224人、城镇生源2314人。其中山东省生源59人。2020年,湖北工业大学共有4538名本科毕业生纳入就业方案,涉及工学、文学、理学、法学、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八大学科门类,分布在12个学院58个本科专业。截至2020年12月10日,2020届本科毕业生的总就业率为96.03%。202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构成2020届本科毕业生分专业年终就业率202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流向落实就业单位的总人数(不含升学、出国(境))为3094人。主要地域流向为湖北、广东、浙江、上海、北京等城市和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其中,留在湖北省内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占到五成以上。其中湖北省1774人,广东省390人,浙江省126人,上海市106人,北京市97人,江苏省87人,安徽、河北、河南各47人,山东省39人。从就业单位的性质来看,企业是本科毕业生的就业主体,占参加就业总数的88.36%,其中大型企业占比48.42%。机关和事业单位占比4.07%。2020年,本科毕业生协议就业人数2747人,协议就业率为60.53%。毕业生升学、出国(境)情况2020年共有1264名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或出国(境)深造,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27.85%。其中,国内升学1074人(46名同学通过推荐免试被录取),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23.67%;出国(境)深造190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4.18%。国内升学的1074人中,考取双一流建设高校571人,考取本校325人,考取其他院校178人。升学、出国(境)率比较高的学院依次是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44.21%)、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40.71%)、外国语学院(34.60%)。2020届本科毕业生灵活就业情况2020年,我校本科毕业生灵活就业324人,灵活就业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为7.14%。灵活就业主要是通过临时性、非全日制、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就业,我校灵活就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式为项目合同式(以临时团队承接项目并获取报酬的就业形式)就业。待就业毕业生情况2020年,我校本科毕业生有180名本科毕业生待就业。其中,140名学生暂不就业拟升学,占比77.78%;16名学生拟签约,占比8.89%;24名学生求职中,占比13.33%。2020届本科毕业生的求职渠道统计

葛覃

2021年MBA计划招生5万人,预计23万人报考!附各院校招生数据

本文转自公众号“新师国际MBA教育网”。本数据由院校提供,新师国际MBA教育网编排并全网首发。全国共241所高校开设MBA项目,以一二线城市居多。北京、上海、江苏位居前三,MBA计划招生人数分别为8702人、5958人、2921人。广东、湖北、陕西三地区均超过2000人,四川地区接近2000人。2021年全国MBA高校计划招生总数为47699人,后期可能会有小幅调整,调整后招生名额约5万人。按照22%的平均录取率,2021届MBA报考人数将突破20万人,预计达到23万人。北京(36所8702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全日制40人,非全日制800人,合计840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全日制25人,非全日制225人,合计250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非全日制EMBA100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全日制50人,非全日制710人,合计760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非全日制340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非全日制EMBA83人中国人民大学财商学院:全日制51人,非全日制524人,合计575人长江商学院:非全日制400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20人,合计50人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全日制20人,非全日制412人,合计432人中央财经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黄埔)研究院:非全日制125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全日制82人,非全日制72人,合计154人中国政法大学:全日制135人,非全日制50人,合计185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全日制114人,非全日制79人,合计193人北京交通大学:全日制50人,非全日制192人,合计242人北京建筑大学:全日制13人,非全日制25人,合计38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非全日制350人北京理工大学:全日制180人,非全日制420人,合计600人北京物资学院:全日制26人,非全日制52人,合计78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全日制43人,非全20人,合计63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50人,合计80人北方工业大学:全日制38人,非全日制20人,合计58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非全日制42人北京工商大学:全日制65人,非全日制36人,合计101人北京工业大学:非全日制105人北京化工大学:全日制44人,非全日制83人,合计127人北京科技大学:全日制80人,非全日制165人,合计245人北京林业大学:非全日制65人北京师范大学:非全日制400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全日制26人,非全日制7人,合计33人北京邮电大学:全日制25人,非全日制158人,合计183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220人,合计250人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全日制42人,非全日制150人,合计195人中国传媒大学:全日制50人,非全日制150人,合计200人中国科学院大学:全日制120人,非全日制160人,合计280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全日制29人,非全日制50人,合计79人中国农业大学:非全日制185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全日制50人,非全日制95人,合计145人中央民族大学:全日制41人,非全日制30人,合计71人天津(8所1154人)天津商业大学:非全日制17人南开大学:全日制40人,非全日制361人,合计401人天津大学:全日制50人,非全日制367人,合计417人天津财经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140人,合计170人天津工业大学:全日制24人,非全日制22人,合计46人天津科技大学:非全日制31人天津师范大学:非全日制50人中国民航大学:非全日制22人上海(14所5958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全日制80人,非全日制700人,合计780人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全日制55人,非全日制400人,合计455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全日制90人,非全日制1160人,合计1250人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100人,合计130人华东理工大学:全日制200人,非全日制210人,合计410人东华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80人,合计110人同济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745人,合计775人上海财经大学:全日制70人,非全日制583人,合计653人华东师范大学:全日制140人,非全日制400人,合计540人上海理工大学:全日制22人,非全日制30人,合计52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全日制23人,非全日制30人,合计53人上海海事大学:非全日制117人(上海高级国际航运学院+青岛研究院+经济管理学院)上海大学:全日制135人,非全日制128人,合计263人上海外国语大学:全日制170人,非全日制200人,合计370人广东(12所2369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全日制36人,非全日制340人,合计376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全日制38人,非全日制340人,合计378人广州大学:非全日制30人广东财经大学:全日制55人,非全日制50人,合计105人广东工业大学:非全日制285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130人,合计160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全日制32人,非全日制300人,合计332人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非全日制50人华南师范大学:全日制5人,非全日制90人,合计95人暨南大学:全日制25人,非全日制332人,合计357人深圳大学:非全日制113人汕头大学:非全日制88人陕西(16所2402人)西安财经大学:全日制67人,非全日制10人,合计77人长安大学:非全日制100人陕西科技大学:非全日制34人陕西师范大学:非全日制100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非全日制70人西安工程大学:全日制15人,非全日制29人,合计44人西安工业大学:非全日制25人西安交通大学:非全日制547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非全日制160人西安科技大学:非全日制120人西安理工大学:全日制140人,非全日制100人,合计240人西安石油大学:非全日制40人西安邮电大学:非全日制46人西北大学:全日制240人,非全日制90人,合计330人西北工业大学:非全日制316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非全日制153人湖北(14所2286人)华中农业大学:非全日制83人华中科技大学:全日制35人,非全日制470人,合计505人武汉大学:非全日制600人武汉科技大学:非全日制84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非全日制200人长江大学:非全日制50人湖北大学:非全日制89人湖北工业大学:非全日制141人华中师范大学:全日制33人,非全日制90人,合计123人三峡大学:非全日制37人武汉工程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60人,合计90人武汉理工大学:非全日制125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非全日制150人中南民族大学:非全日制9人浙江(8所1651人)浙江工业大学:非全日制221人浙江工商大学:全日制72人,非全日制191人,合计263人浙江大学:全日制56人,非全日制650人,合计706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非全日制70人宁波大学:非全日制160人浙江财经大学:非全日制85人浙江理工大学:全日制35人,非全日制45人,合计80人浙江师范大学:非全日制66人江苏(19所2921人)南京大学:非全日制400人南京工业大学:非全日制60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全日制15人,非全日制5人,合计20人东南大学:非全日制305人河海大学:全日制40人,非全日制200人,合计240人江南大学:非全日制150人江苏大学:非全日制105人江苏科技大学:全日制28人,非全日制40人,合计68人南京财经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130人,合计160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非全日制200人南京理工大学:非全日制200人南京林业大学:非全日制100人南京农业大学:非全日制140人南京师范大学:非全日制150人南京邮电大学:非全日制78人南京审计大学:非全日制37人苏州大学:非全日制300人扬州大学:非全日制108人中国矿业大学:非全日制100人四川(8所1992人)四川大学:非全日制550人西南财经大学:非全日制205人,全日制25人,合计230人西南交通大学:非全日制470人电子科技大学:非全日制400人,全日制40人,合计440人西南石油大学:非全日制109人西南科技大学:非全日制70人四川师范大学:非全日制83人西南民族大学:非全日制40人重庆(6所1061人)重庆大学:非全日制370人西南大学:非全日制190人重庆工商大学:全日制150人重庆交通大学:非全日制96人重庆理工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160人,合计190人重庆师范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35人,合计65人山东(11所1654人)聊城大学:非全日制40人青岛大学:非全日制46人青岛科技大学:非全日制100人山东财经大学:非全日制155人山东大学:非全日制562人山东建筑大学:非全日制40人山东科技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110人,合计140人山东理工大学:全日制19人,非全日制60人,合计79人山东师范大学:非全日制70人中国海洋大学:非全日制269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非全日制153人福建(6所1091人)福建农林大学:非全日制31人福建师范大学:非全日制55人福州大学:非全日制210人华侨大学:非全日制115人闽江学院:全日制10人,非全日制90人,合计100人厦门大学:非全日制580人安徽(6所1418人)安徽财经大学:全日制80人,非全日制71人,合计151人安徽大学:非全日制120人安徽工业大学:非全日制83人安徽师范大学:非全日制60人合肥工业大学:全日制124人,非全日制350人,合计474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日制60人,非全日制470人,合计530人湖南(8所1189人)长沙理工大学:全日制10人,非全日制40人,合计50人湖南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450人,合计480人湖南工业大学:全日制40人湖南农业大学:非全日制62人湖南师范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40人,合计70人南华大学:全日制99人,非全日制20人,合计119人湘潭大学:全日制40人,非全日制28人,合计68人中南大学:非全日制300人河北(8所1054人)河北大学:全日制29人,非全日制131人,合计160人河北工程大学:非全日制120人河北工业大学:全日制84人,非全日制200人,合计284人河北经贸大学:非全日制91人河北科技大学:非全日制40人河北地质大学:全日制57人,非全日制132人,合计189人石家庄铁道大学:非全日制60人燕山大学:非全日制110人河南(10所1161人)河南师范大学:非全日制60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全日制46人,非全日制50人,合计96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全日制150人,非全日制75人,合计225人河南大学:全日制23人,非全日制156人,合计179人河南工业大学:全日制58人,非全日制30人,合计88人河南科技大学:非全日制100人河南理工大学:非全日制34人中原工学院:非全日制30人郑州大学:全日制90人,非全日制人215,合计305人郑州轻工业大学:全日制42人,非全日制2人,合计44人山西(4所570人)山西财经大学:非全日制270人山西大学:非全日制145人太原科技大学:非全日制35人太原理工大学:非全日制120人江西(7所775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全日制24人,非全日制10人,合计34人东华理工大学:全日制40人,非全日制20人,合计60人华东交通大学:全日制13人,非全日制80人,合计93人江西财经大学:全日制44人,非全日制192人,合计236人(MBA教育学院+深圳研究院)江西理工大学:非全日制69人(经管院+商学院)江西师范大学:全日制54人,非全日制60人,合计114人南昌大学:全日制49人,非全日制120人,合计169人贵州(2所449人)贵州大学:非全日制,MBA265人,EMBA135人,合计400人贵州财经大学:非全日制 49人云南(4所963人)昆明理工大学:非全日制200人云南财经大学:全日制145人,非全日制114人,合计259人云南大学:非全日制300人云南民族大学:全日制10人,非全日制28人,合计38人云南师范大学:全日制16人,非全日制150人,合计166人广西(4所793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全日制30人,非全日制100人,合计130人桂林理工大学:全日制141人,非全日制27人,合计168人广西大学:全日制90人,非全日制300人,合计390人广西师范大学:全日制15人,非全日制90人,合计105人辽宁(11所1850人)东北财经大学:全日制50人,非全日制240人,合计290人(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院)东北大学:非全日制340人大连海事大学:非全日制211人大连理工大学:全日制43人,非全日制435人,合计478人辽宁大学:非全日制190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非全日制50人辽宁科技大学:全日制43人,非全日制40人,合计83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非全日制30人沈阳大学:非全日制39人沈阳工业大学:全日制10人,非全日制100人,合计110人沈阳理工大学:非全日制29人吉林(7所982人)吉林大学管理学院:非全日制320人吉林大学商学院:全日制19人,非全日制320人,合计339人长春工业大学:全日制10人,非全日制40人,合计50人长春理工大学:非全日制22人东北师范大学:非全日制120人吉林财经大学:非全日制50人延边大学:非全日制81人黑龙江(7所909人)东北农业大学:全日制15人,非全日制50人,合计65人东北石油大学:非全日制50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全日制60人,非全日制105人,合计165人哈尔滨工业大学:非全日制400人哈尔滨商业大学:全日制41人,非全日制50人,合计91人黑龙江大学:全日制70人,非全日制24人,合计94人黑龙江科技大学:全日制34人,非全日制10人,合计44人内蒙古(3所460人)内蒙古财经大学:非全日制100人内蒙古大学:非全日制160人内蒙古工业大学:非全日制200人兰州(6所1120人)兰州大学:全日制215人,非全日制290人,合计505人西北师范大学:非全日制57人甘肃农业大学:非全日制80人兰州财经大学:非全日制100人兰州交通大学:非全日制158人兰州理工大学:非全日制220人宁夏(1所160人)宁夏大学:非全日制160人新疆(3所535人)新疆大学:全日制80人,非全日制80人,合计160人新疆财经大学:全日制170人,非全日制63人,合计233人石河子大学:非全日制142人青海(1所70人)青海民族大学:非全日制70人特别声明:以上数据为院校提供,新师国际MBA整理。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

大四喜

今年湖北省16所高校开设自考助学班,考生要谨防“山寨”培训班忽悠

楚天都市报7月23日讯(记者徐啸寒 揭明玥 通讯员沈考 实习生 徐晓庆 何莉萍)每年暑期,常有一些社会教学机构打着名校招牌进行不实的自考助学招生宣传,招揽高考低分考生。记者昨日从湖北省教育考试院获悉,今年我省有16所普通高校具有自考助学班的招生资格,考生要注意辨别学校资质。今年开设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的16所高校为:武汉科技大学、江汉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湖北师范大学、黄冈师范学院、湖北科技学院、武汉商学院、汉口学院、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武汉工商学院、武汉传媒学院、武昌理工学院、荆楚理工学院。此外,还有4所民办教育机构也开设有合法自考助学班,分别为湖北科技培训学院、武汉交通专修学院、武汉长江教育专修学院、湖北经济技术专修学院。各学校的招生专业,考生可登录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http://www.hbea.e.cn/)查询,点击该网站的“自学考试”专题,就可进行网上报名。省教育考试院相关人士提醒,选择全日制自考助学班时,考生本人一定要通过正规的信息渠道获取相关的学校信息。在网上搜索主考学校的网址也不可靠,因为部分“山寨”培训班也会设置一些和主考院校网站极其类似的网站,忽悠考生。此外,不要轻信“名牌大学”的诱惑,我省早在多年前就规定,部属院校不再举办全日制自考助学班。参加自学考试,一定要读助学班吗记者采访了解到,为落实《宪法》中“鼓励自学成才”的重要决策,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创建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湖北自1984年首次举行自学考试。自学考试考生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限制,不用经过入学考试,就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关的专业学习。报考自学考试专科对报考者已受教育程度无限制,报考自学考试专升本专业应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在通过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考试,取得符合要求的学分,完成相应毕业考核,达到毕业标准后,可申请取得自考专科或本科毕业证书。根据我省目前相关规定,湖北省自考生取得相应毕业证书,要求总学分不低于70学分,专科课程考试不少于15门(不含实践课和毕业考核),本科课程考试不少于13门(不含实践课和毕业考核)。自学考试有三类开考形式:面向社会开考(即在家自学)、面向助学班开考、面向系统委托单位开考。全日制助学班这种办学形式始于1998年,经湖北省自考委批准的高校将一部分低于统招本科录取分数线的学生招收进校,利用主办院校的校园、师资和教学设备,进行四年全日制授课、封闭式管理的学习模式。据悉,自1984年到现在,湖北共计368万人(不计重复)报名参加了自学考试,参加考试总人次数4204.6万,毕业生总数153.9万,其中本科毕业生73.77万,专科毕业生75.13万。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建议,参加自学考试,考生可以不报读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助学班,根据教材自学即可。目前,我省自学考试实行一站式服务,个人自学的考生报考前先进入“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服务平台”(进入湖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点击“自学考试”栏目下的“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服务平台”)注册登录用户,填写个人信息后到所在市(区)自考办进行现场确认。完成个人注册后,可在“考生服务平台”完成报考和缴费等事项。个人自学报考,不需要向助学单位缴纳学费,按所报课程网上缴费,学习成本相对较低。自学考试采用单科考试、学分累计的办法,按照专业考试计划的要求,分课程进行考试,课程考试合格按规定计算学分。全部课程考试(含实践性环节和毕业考核)合格,经鉴定思想品德符合要求者,颁发专科或本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其学历。自学考试毕业证书可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简称“学信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 )上查询,学历得到世界多个国家认可,可报考研究生和公务员。本科自考生若符合主考学校学位授予条件的,也可颁发该校学士学位。例如,记者从武汉工程大学了解到,近几年,该校每年有10%以上的学生,获得了武汉工程大学的自考本科学士学位。考生想获得学士学位,在获得毕业证的同时还需满足两方面要求,一是学位英语考试成绩合格,或者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二是专业课中的三门学位课,平均分超过70分,且每门不低于65分。

泠汰于物

调剂|2020考研艺术类硕士调剂院校清单

一、前言1.本篇院校清单主要针对招收艺术类专业的相关院校,含学硕和专硕。2.我国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专业设置按“学科门类”、“学科大类(一级学科)”、“专业”(二级学科)三个层次来设置。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的规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分为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由学位授予单位在一级学科学位授权权限内自主设置。对应学位证书即为,只设一级学科的填一级学科名称;一级学科范围内自主设置学科、专业的填一级学科名称,是否同时填写学科、专业名称由学位授予单位确定。3.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设置13大学科门类。其中第13大学科门类即为艺术学门类。艺术学门类下设五个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1301)、音乐与舞蹈学(1302)、戏剧与影视学(1303)、美术学(1304 )和设计学(1305,可授艺术学、工学学位)。4.1351艺术(专业硕士)相当于学术型硕士的一级学科,包括以下招生专业或方向:135101 音乐、135102 戏剧、135103 戏曲、135104 电影、135105 广播电视、135106 舞蹈、135107 美术、135108 艺术设计。二、近年常有或新增艺术类专业调剂名额的院校(含非全日制)一区(21个省)浙江: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温州大学、湖州师范学院、宁波大学、绍兴文理学院、浙江音乐学院上海: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江苏: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大学、常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苏州科技大学、江苏理工大学、扬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通大学北京: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印刷学院、北京联合大学、中国艺术研究研究天津: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安徽: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安庆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江西: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湖南:湖南工业大学、湖南工程大学、南华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理工大学、湖南商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北: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民族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纺织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轻工业大学、湖北大学、三峡大学、江汉大学、长江大学福建: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泉州师范学院、福州大学重庆: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四川:成都大学、四川理工大学、四川音乐学院、西华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山东:济南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聊城大学、山东艺术学院、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河南:河南科技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工业大学、中原工学院、信阳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广东: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汕头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河北: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华北理工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传媒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地质大学山西:山西师范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太原师范学院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宝鸡文理学院、西京学院、延安大学辽宁:大连工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辽宁科技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阳师范大学、渤海大学、沈阳大学、大连大学、沈阳大学吉林:北华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吉林艺术学院、长春大学、延边大学、长春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东北石油大学、佳木斯大学、齐齐哈尔大学二区(10个省)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广西艺术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南宁师范大学海南: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贵州: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云南:云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艺术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宁夏: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新疆:新疆艺术学院、石河子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内蒙古: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艺术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甘肃: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交通大学青海:青海师范大学三、考研预调政策解读预调剂就是可能一志愿有缺额的院校让你提前填写个人信息,以便让院校挑选一批可能要调剂考生。对于调剂院校,预调剂就是提前下手圈优质生源;对于考生,就是获得一些可能调剂院校的调剂优先权。1第一志愿高校会不会看到不会,预调剂是学校的自主行为,只是各个高校内部使用的登记信息系统。调剂考生登记了有优先权,但是最终调剂还必须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系统申请,在各个高校内部调剂系统的调剂申请是无效的。2不要太相信预调剂允诺高校很清楚,预调剂的考生一般都会在多个高校提交预调剂信息,但研招网调剂系统真正开通后,能真正调剂到自己学校的一般都会大打折扣。所以,有可能出现应允大量调剂预申请的情况,再待研招网正式的调剂申请信息出来后,往下刷调剂考生。3要不要预调剂结合往年情况,预估跟一志愿院校专业复试线擦边的或者能过国家线但无望进一志愿复试的,可以提前关注并积极申请,做好相关调剂前的准备预案。4预调剂完之后预调剂其实就是高校和潜在的调剂考生之间,在正式“相亲”之前先相互看看照片,大家先有个印象。预调剂结束后,接下来该复试的复试,该在研招网正式调剂就正式申请。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再拼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