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非全与全日制考研录取数据出炉,你真的做好准备考研了吗?卡麦隆

2019非全与全日制考研录取数据出炉,你真的做好准备考研了吗?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使得更多的人选择了考研这条路。而在研究生里面,又分为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是针对一边工作一边读研的人来说的。在考试时间上,这两者在2017年之前也有不同,之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每年10月进行考试,而全日制研究生在每年12月底考试。而2017年之后,非全与全日制研究生都统一进行招生,所以官方所公布的相关数据,如报考数据,也是结合了两者的。看到统一招生,有的脱产考试的同学可能会紧张了,这是不是意味着竞争越来越大呢?其实不然,非全与全日制研究生还是存在本质的不同的,报考非全日制的研究生,不可能录取为全日制研究生,也不占用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名额;但是,报考全日制的研究生可以通过调剂等方式录取为非全日制研究生。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全日制研究生在失利后转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人数很少,因为,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也不要太过担心。简单来说,虽然非全与全日制并行招生了,但是无论从认可度还是录取上,两者之间基本无相互影响。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了解当年的录取总数和录取比无疑是必备工作。结合2018年的数据,可初步估计2019年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人数大约为35~40万,全日制报考人数大约为250~255万。在录取总数方面,也就是包括非全和全日制研究生,2019年全国研究生的录取总人数大约为72万。而分开来估计,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录取人数大约为13~15万,全日制研究生的录取人数大约为57~59万,其中包括保研和自考的。从近几年保研人数的趋势来看,保研占用的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名额大约为25%,也就是说,自考研究生的录取人数大约为42~45万。综上所述,2019年全国研究生的录取人数预计为72万人左右,其中,非全日制研究生占13~15万人,全日制保研的研究生人数大约为12~15万,全日制自考研究生的人数大约为43~47万。而从录取比例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录取比例大约为2.5:1,而全日制研究生的录取比例大约为5.5:1。结合这些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到,考取研究生是一年比一年难。对于真正想考研的同学来说,小编认为,虽然参考这些数据对于备考也很重要,但是千万不要被这些数据吓倒。只要自己做好眼前的复习,一步一个脚印,就一定会有回报和收获,毕竟当年小编也是这么过来的。那么,你对于这些数据又有什么看法呢?你做好准备考研了吗?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王季为适

“非全”研究生真的不是“花钱就能上”

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日前,教育部发文要求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要求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为限制性条件。“招聘中不得将全日制作为限制条件”随即成为热搜话题,引发争议。“凭什么,那大家还读什么全日制,找工作的时候要求相同待遇,考试和读书的时候怎么不要求付出相同的努力呢?”“别人辛辛苦苦读的全日制,和花钱就能有的函授并列,不太好吧?”“企业:你说你的,我招我的。”……作为一个正在就读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看到类似热门评论,内心确乎有些不平,因为人们对何谓“非全日制”实在太不了解。不久前,非全日制研究生遭遇就业歧视话题,曾引发舆论关注。事件起因是,南昌市政府公布引才计划,强调所谓人才范围为全日制硕士。类似事情其实很多,足以说明,包括某些地方政策制定者在内的很多人,对“非全日制”的理解,依旧停留在过去的“在职研究生”甚至函授文凭。不妨普及一个常识:非全日制研究生,真的不是“花钱就能上”的。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参加的是同样的国家统一招生考试,初试和复试程序一样,试卷和国家线也一样。最大区别在于,上课方式不同。今年因为疫情,很多高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采取的是网上授课方式。比如我最近这段时间,每个工作日晚上7点到10点半,周六周日上午8点到11点半、下午2点到5点半,都要上课。都研究生了,不是孩子了,凭什么因为非全就读,就武断认定是个“水货”?今年上半年,很多高校没开学,全日制也是上网课,照此逻辑,岂非皆要延长学制才行?高校若能对非全日制“放水”,咋就不能对全日制“放水”?这个歧视的逻辑,与实际能力水平如何,没有一毛钱关系。更何况,开设非全就读的,本身就是那些更重视社会实践的学科。对我这样的大龄研究生来说,读研之于我,并没有太多就业升职方面的考虑;但是,大多数的年轻人不是这样的,他们考研分数可能很高,却被调剂到了非全日制。他们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付出的只会更多,而且非全日制的学费,几乎是全日制三倍,且不享受奖学金和助学金。当他们走入就业市场,却总会遭遇歧视。这不仅充满了偏见,更充满了无知。若是市场化主体也便罢了,总归是经营自主权范围内的事,社会不妨宽容看待。问题是,很多地方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时也这么干。教育部通知中“招聘不得将全日制作为限制条件”,适用对象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这是非常必要的纠偏;至于其他用人单位,仅要求各地各高校“将经认定存在就业歧视、欺诈等问题的用人单位纳入黑名单,定期向毕业生发布警示提醒信息”。公平总是相对的,消除某种偏见与歧视总是很困难,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的持续纠偏很重要。年轻人需要的是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祛除各种学历歧视,需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做起,凡继续任性歧视的,理应严肃问责。(舒圣祥)【来源:广西新闻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马里布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遭歧视?听听“非全”研究生怎么说

长江日报-长江网10月11日讯(记者汪伟颋)10月10日是考研报名的第一天,微博上“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遭歧视”的话题上了热搜。事情的起因是,秋招期间,不少同学反映,有企业在照片问答环节中明确表示“不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有的HR更是语出惊人,认为“非全日制=本科生”,这一现象引发了网友的热切关注和广泛讨论,超过2.5万人次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有不少网友观点犀利,认为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付出不同,所以不平等也是情有可原。也有人认为,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因为分数要求更低所以退而求其次。还有网友进一步指出,非全日制虽然兼顾了工作和学习,既保证了经济来源又能提升学历,但有被不平等对待的弊端,因此适用于升职而非求职的人员。对于这种“非全日制付出不如全日制多因此二者不平等”的说法,也有不少网友并不赞同。那么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有何不同?是否真如网友所说那样“水”呢?“不少地方招聘简章都明确写的只招全日制的,第三方协议形同虚设”为了证实如上说法,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采访了两位在读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杨小姐是湖北省某国有企业职工,为了提升学历加入了2017年第一届非全日制考研“大军”并被录取。“读非全的大多都是报的全日制后来被调剂的,同等分数时,面试的时候很多老师更倾向于考全日制的,因为他们没有工作。”杨小姐还表示,周围不少同学是因为有关规定明确指出非全日制和全日制享受同等待遇,所以很多人对目前工作不满意的便辞职专心读研,等毕业了找新工作,这样既没有收入也找不着工作 ,压力很大。“群里讨论很多,大家发现不少地方招聘简章都明确写的只招全日制的,第三方协议形同虚设。”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此外“非全”也并不轻松,由于工作地点偏远,每周五小时的交通时间和日益繁重的工作让她感觉十分疲惫。尽管如此,老师并没有降低有关标准和要求,中期考核未能顺利通过让她一度萌生放弃的念头。“所在专业去年仅60%左右按期毕业,希望社会多一些宽容”胡小姐是武汉市某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工作两年后,由于本科学历缺乏竞争优势,在2018年跨专业考入武汉某985高校。胡小姐表示,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试卷与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考试相同,分数线与全日制相比相对较低。上课时间集中在周末,课堂讲授的内容、论文和实践课程的要求与全日制相同。胡小姐表示,目前没有换工作的打算,“因为是公务员,且研修的是公共管理专业(MPA),专业与工作可以有效衔接,对于公务员系统内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是否认可这个问题没有深入了解,目前看来影响不大。”对于网友们所说的培养“水”的说法,胡小姐表示她所在专业去年仅60%左右按期毕业。“希望社会能够对大龄求学的人多一些宽容,希望国家可以提出更多促进继续教育学习的培养政策,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素质方面的需求。对于个人发展来讲,在职读研多半只是一个补救措施,还是需要在高考、本科学习的过程中多下功夫。”部分综合自第一眼视频、教育部官网、新浪微博【见习编辑:刘益谦】

非知得也

“非全”研究生并不轻松 社会误解太多

“非全”研究生并不轻松 社会误解太多 【时间:2020年09月14日】【来源:南宁晚报】【作者:彭媛媛 】【编辑:邓达】南宁晚报记者 彭媛媛 教育部日前印发《2021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明确了2021考研的具体时间及相关规定。距离考试时间(12月26日—27日)仅剩约百日,关于“非全日研究生毕业遭歧视”“非全日研究生不能享受人才公寓住房补贴”的话题一度冲上热搜,引发网民热议。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下称“非全”)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既然同样是统招统考,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为何“非全”硕士毕业生求职会遭遇和全日制研究生不同的待遇?连日里,记者多方联系采访了全日制研究生、在读非全日研究生,以及教育界人士等,他们纷纷发声为“非全”证明身份。认知现况:“非全”不等同于在职研究生2008年毕业的研究生王辉被问到怎么看待“非全日制研究生”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在职研究生就是非全日制研究生”。而同校同专业2018年毕业的研究生谭敏则表示“非全日制研究生不等同于在职研究生,‘非全’也是需要参加统考的”。“这个问题放在不同时期来提问,就会有不同答案。”国内某知名考研机构陈老师说,根据教育部要求,2017年起“非全”纳入了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统招计划。通俗地说,2017年以前,大家对“非全”的理解就是指在职、函授、成人教育类的人群,这类入学人群因不需要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通常被认为是录取渠道相对“宽松”。2017年起,按照国家教育部最新规定,将“非全”统一划入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招生计划,从录取渠道来看,这意味着就读“非全”的门槛同等提高了。全日制学生:“非全”学习质量难保证即便是“非全”提高入学门槛,但一些全日制研究生对“非全”的认知,也有着不同看法。韦峰是今年刚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早在2017年入学时,他从舍友口中得知同专业的还有大约50人的“非全”同学。而这批“非全”同学,不内宿学校,不享受国家奖学金且另外集中上课,这也让他们与“非全”同学基本没有碰面机会。尽管“非全”属于统考入校,但韦峰认为,以他们专业为例,通常全日制学生不上课的时间也要泡在实验室做大量基础实验采集数据,才能较好完成论文作业。如果“非全”仅靠集中一个月的学习时间去完成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质量难保证,需要个人具备较高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律性去学习。“非全”毕业能拿到“双证”,这让刘悉梦同学感到意外。今年读研一的刘悉梦说,早年姐姐就读“在职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是“只发学位证,没有学历证”。对于用人单位歧视“非全”毕业生,她认为,社会对“非全”具体招考和考核都不了解,与在职研究生、函授等人群混淆导致了认知偏差。“非全”在读生:课量作业论文一样都不少网民“菜鸟先飞”说,即便“非全”是统考统招,“全日制学生每天忙得像蚂蚁,凭啥‘非全’一个学期学一个月就可以同等对待?”这样的看法得到了一些网民的赞同。“非全”的学习真的就相对“轻松”吗?在采访中,几名正在就读“非全”的同学感叹:“哪里会轻松,既要当好学生还要做好工作。”就读于广西某高校2019年级非全日制法律硕士专业的金文东就告诉记者,首先大家对“非全”从报考招录这方面就存在很多误解。以他为例,他参加了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报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理论全日制研究生。发榜时,尽管分数未达到国家线划定的一区类分数线,但他的分数已达到符合申请调剂到二区类高校的分数线内。当时,在考虑调剂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时,他结合自己已经工作实际情况,选择调剂到广西某大学就读“非全”。金文东说,研究生统考是非常有难度的考试,竞争压力大,部分一区高校录取分数除要满足达到国家线,还要满足高校自主划线分数,“难上加难”。因此,如果考生能符合申请调剂,就说明能力水平是达到了国家线分数,“每年第一志愿没有被录取的高分考研生,申请调剂的事情不是个案,调剂读‘非全’不一定就比读全日制的差”。目前,他的专业学制三年,一个月集中学习一个学年课程。每次集中授课时,全天从上午8时到晚上10时都在上课,“这种学习是高强度,作业和论文一样不少”。他曾对比过“全日制”和“非全”课程表,按照课量来说,两者基本保持一致,只是很多学校将课业压缩在一个月内上完。对于“非全”毕业遭遇用人单位歧视,受访的“非全”同学普遍认为,一般“调剂”选“非全”或报考“非全”的考生,大部分都不会是应届毕业生。以一个班级为例,“非全”同学36名,仅有4名是应届毕业生考进来的。这些应届毕业生就读“非全”后,也很快在读书期间找到工作,“就读‘非全’不需要调档案入学校,基本不会是毕业了再去找工作”。面对质疑,受访学生们坦言,随着教育部不断推进“非全”改革工作,社会各界对“非全”的认可会得到改变,“这就是改革过程”。教育专家:探索“非全”教育模式提高质量今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这个文件强调,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订招聘条件,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在广西某高校负责研究生招生工作的负责人看来,“非全”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的质量差异是用人单位考量的问题,但如果从“全”和“非”去判定人才的质量,这显然是片面的陈旧观念。这暴露出一个社会问题:用人单位选录用人的标准还是以“学历意识”为重,而用人和选人应具体看人的工作能力是否与工作岗位匹配。2007级研究生毕业的刘国栋,如今是某企业的招聘负责人。他说,目前在一些国企单位招录条件里,“全日制研究生”依然是研究生毕业学历敲门砖。但在一些企业里,对于学历条件的设置就没有那么“明确”。他们企业进入高校招聘研究生时,更多是看这个人的沟通能力、工作态度以及有无社会实践工作经验等。国内某知名考研培训机构陈老师则表示,社会上不少人存在这种质疑和担忧也是给教育行业“敲钟”。“非全”纳入全国统考统招,这就说明国家在重视人才结构调整的同时,将人才素质教育提高到一个更稳定的水平。如何提高“非全”整体教育水平,需要各高校积极探索相应的教育机制,例如优化课程安排,增加校外辅导渠道,合理利用资源将教学与实践结合。【来源:南宁晚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鼓角角动

非全研究生考教师被取消资格,非全日制遭歧视?真的不是这样

近日,一则新闻又将“非全日制遭歧视”这一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2020年海南中学公开招聘中,某非全日制研究生在经过海南中学三次公告进入体检,后被告知取消了录取资格,原因是不符合招聘条件,属于“非全日制研究生”一直以来在学历社会认可度上着一条鄙视链:清华北大> 985>211>一本> 二本>三本>专科,但其实还有另一个鄙视链,那就是:全日制学历>非全日制学历那么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有哪些?学制不同:全日制研究生学制一般是2年,要求学生在校就读,非全日制学制在3年或3.5年,每周末或下班时间安排课程,部分学校不安排住宿学费不同:通常情况下全日制学费要比非全日制的贵出很多重点来了!是不是含金量有差别导致非全受歧视?2020年2月份教育部就明确指出了,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应享受同等待遇公告当中明确要求这四点:①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② 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③ 各地要合理制定人才落户条件,精简落户凭证,简化办理手续,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落户机会。④ 高等学校要加强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发布招聘信息不得含有教育形式限制性条件。综上所述,非全日制的歧视只存在于部分用人单位,在国家层面对于非全日制的认可度是与全日制一样的并不存在歧视,对于部分用人单位明确提出拒绝非全日制的要求,可以采用申诉的方式保护自己的权益,非全日制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是非常可观的,关于社会认可度的问题也会慢慢得到改变,大家是如何认为的呢?欢迎评论区讨论!

机械女

教育部发通知:非全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要尽量保持平等!

随着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从2016年开始改革到现在为止,很多第一年改革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的时候遭遇了各种挫折和歧视,部分就业单位还直接抛出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等于本科生”的其实论调,这让这部分就读非全日制的研究生非常的受伤,面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在社会就业中国遇到的这些问题,教育部近日发布了一则通知,这则通知将会给非全日制研究生在社会就业的时候给出非常多的保障,也为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认知提高了几个档次。那么这个通知中究竟进了哪些重要信息呢?01非全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关于这一点,其实从法律上承认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学位证书,在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职应聘的时候,一旦出现来自于就业单位的这种歧视,非全日制研究生完全有法律的职称。这就像我们拿着很多硬币去消费的时候一样,一些地方拒绝收硬币,那么这个时候就会有法律来为消费者撑腰一样。不过要说的是,只有这一个法律职称还是不够的,依然我们拿使用大量硬币去消费为例,很多地方甚至是银行知道拒收硬币是违法的,但是依旧还是会拒收硬币一样,这种法律效力在没有人较真的情况下,往往会导致法律效力的减弱,在目前看来,很多就业单位即便是表面上承认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法律效力,不代表他们在拿到简历的时候不给这些求职者给一定的歧视,这一点其实非常重要!所以为了确保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被歧视,教育部的这一通知中,还有以下规定。02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出台这个政策,主要是为了一些用人单位故意为了卡部分非全日制的研究生,提出一些比较额外的要求来限制他们的就业。因为很多用人单位,虽然在表面上承认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位的法律效力,但是在背地里确实不喜欢非全日制的,这个时候这些用人单位则往往会设置一些这些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具备的一些考试资格,从而让这些非全日制研究生被顺利刷下来,以此拿到程序上的正义,而避免表面上的歧视,实际上的歧视并没有减少。03发布招聘信息不得含有教育形式限制性条件这一点还是在避免表面上的限制,其实这一点很多地方的事业单位在用人的时候,在去年下半年的时候已经有所改变,不过在全国范围内的很多用人信息中,还是非常明确地表明只找全日制研究生等字样,这种歧视性而定字眼,直接把非全日制的研究生排除在自己的要求之外,还是非常的不好的。另外教育部还要求对取得学籍并完成学业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毕业研究生,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按规定统一办理就业手续,这一点意味着,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也会纳入高校的就业率中。04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落户机会这一点是为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就业后作出一定的保障,尽量避免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在就业之后的岗位上,受到和全日制研究生不同的歧视待遇,这一点还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就业单位在表面上无法拒绝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求职,但是在入职的时候,会各种卡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一些社会福利和待遇等,都是让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常难受的经历,面对这种不公平的待遇,教育部及时出台政策,让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心里踏实了不少。当然教育部在最近出台这个政策,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近些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在社会上的学历法律效力太弱,导致很多研究所学子在考上非全日制研究生之后,都纷纷不去就读了,这就导致我们的很多高校在一年清退数百名研究生,这其中有大半的都是非全研究生不去报到的,相信随着这个政策的出台,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就读的人数会大大的增加。

皆有所长

非全研究生考教师被取消资格怎么回事?校方回应说了什么

近日,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遭歧视话题持续引发社会舆论高度关注。有网友今年3月19日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向海南省领导留言称,2020年海南中学公开招聘中,某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前主动到海南中学办公室询问报考资格,得到将会根据报考的人数及学校讨论的结果而定回复,该同学顺利获得资格并经海南中学三次公告进入体检,但最终被取消资格。对此,海南中学回复,该校招聘公告的条件明确写明是:全日制教育2020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信访当事人属于“非全日制研究生”,不符合招聘条件;不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参加了笔试面试环节,是相关工作人员的失误,已对其处分。来源:舜网

两秒钟

那些被调剂到非全研究生的应届生,如今都怎样了?有人欢喜有人愁

以前在职人士想读研究生,基本上只有在职研究生可以选择,这些在职研究生大多都是单证,也就是只有学位证没有学历证,这种研究生社会认可度低,很长一段时间都被人当成混学历的研究生。然而2016年后在职人员读研有了新选择,那就是非全日制研究生,但是在非全日制研究生录取中,有一些应届生被调剂到了非全日制研究生。那些被调剂到非全研究生的应届生,如今都怎样了?有人欢喜有人愁。非全日制研究生2016年诞生,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同等标准培养,同等标准毕业,学历拥有同等法律效力,与在职研究生不同,非全日制研究生拥有学历证和学位证,也就是拥有双证。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之初,并不限制报考学生来源,导致很多应届本科毕业生在考不上全日制研究生的情况下被调剂到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些被调剂到非全的应届生很多都是高分生,对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充满了信任,然而毕业时非全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却冷热不均。有的学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情况佳,这样的非全日制考生可以说是赚大了。以我的一位朋友为例,他本科是个二本垫底高校,考研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全日制研究生,结果没考上被调剂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但是毕业时他的就业情况却是很乐观,西电专门发文给用人单位介绍非全日制研究生,希望用人单位招聘时给非全日制研究生机会,于是我这朋友很容易进入某通讯公司,年薪14万。我这朋友从二本垫底高校入读西电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年薪14万,可以说是完成了逆袭,他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受益者。当然,有人读非全日制研究生占大便宜,有的学生却找不到工作。西电这类学校专业比较热门,学校对非全的就业也比较重视,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机会也比较多。但是一些就读冷门专业或者非名校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生就惨了,学历不受认可,进企业难,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也不受认可,没有报考资格,可以说这些非全日制研究生算是比较惨了。为了解决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就业遭遇的尴尬情况,现在很多高校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基本上都在走“定向就业”模式,这样的情况下,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无法参与校招,也就没有了所谓的就业问题。

步步高

非全研究生与全日制五大区别,报考需多角度考虑

近日,一则“南京非全研究生申请租房补贴被驳回”话题在网上引起热议。那么,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有哪些区别?二者应该如何选择?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一同探讨一下。目前,研究生获得贷款和补助是一种高竞争项目,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开放性程序,一般情况下,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无法申请奖助学金。因此也就出现了上述情况。那么除此之外,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还有哪些区别呢?二者应该如何选择呢?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五大不同点招生对象不同:全日制主要面向的应往届本科生,应届生居多。非全日制主要面向在职人员和往届本科生,在职满两年的大专生。可选择专业不同:全日制几乎没有专业限制,非全日制可报考的专业都是专硕。授课方式不同:非全日制为半脱产学习,采用周末和假期集中授课。全日制为脱产授课,周一到周五均有课程,学校提供住宿。毕业证书不同:全日制毕业后获得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非全日制制毕业获得标注学习方式为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学费不同:全日制一般为8000一学年,艺术专业除外。非全日制日学费普遍较高,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多角度考虑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如何选首先,考虑考研的目的。如果为了追求一纸文凭或者是满足职业发展需要,亦或者既想要工作经验,又想文凭有所提升,建议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如果为了完成学业或者是有读博打算,建议选择全日制研究生。其次,根据考试难度进行选择。往年985、211研究生招考中,大多数都为推免途径。只有少额指标用来全国统一招考,考上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小。但是,这些学校却拥有大量的非全日制招生计划,因此,非全日制也就成了很多考生逆袭“985”的选择。比如:清北2020保研率均超过50%,大部分学子可通过保研升学。人大王牌专业全日制专硕2021级仅招收推免生。初试标准相同,复试难度略低,因此想要考取名校,专业课相对较弱,可以考虑非全日制研究生。第三,根据经济水平进行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高于全日制研究生,且大多数学校不设立奖助学金,因此条件相对优越的考生可以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

心辩

非全研究生考教师被取消资格 起因是相关工作人员失误

【非全研究生考教师被取消资格,海南中学否认歧视:不符合条件】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遭歧视话题持续引发社会舆论高度关注。有网友今年3月19日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向海南省领导留言称,2020年海南中学公开招聘中,某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前主动到海南中学办公室询问报考资格,得到将会根据报考的人数及学校讨论的结果而定回复,该同学顺利获得资格并经海南中学三次公告进入体检,但最终被取消资格。对此,海南中学回复,该校招聘公告的条件明确写明是:全日制教育2020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信访当事人属于“非全日制研究生”,不符合招聘条件;不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参加了笔试面试环节,是相关工作人员的失误,已对其处分。澎湃新闻【来源:中华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