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211院校、国家教育部直属6所综合性师范大学之一,地理位置又位于武汉,所以每年都会有很多同学报考,分数自然也就不会低。今天,学姐就给大家全面的介绍一下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的详细情况。院校介绍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部直属6所综合性师范大学之一、国家「211工程」。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历史比较悠久,其前身可追溯到中华大学于1924年设立的教育学系和华中大学于1929年设立的教育学院。教育学是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教育学原理是国家重点学科。学院共有13个系、所、中心。设有教育学系、学前教育系、特殊教育系、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教育史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等13个教学科研设施。目前,311教育学学硕开设21个专业,333教育学专硕共开设16个专业,具体专业细分可以看考情分析部分。考情分析最新第四轮全国高校的教育学学科评估,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位列第五,学科评估结果为A级,从评级结果来看是非常优势的专业,常年为教育学类考研热门报考高校。311教育学学硕考情分析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硕复试分数线344,共计录取88人,报录比5.3%。教育学原理录取8人,录取平均分360;课程与教学论录取13人,录取平均分362;教育史录取10人,录取平均分355.5;比较教育学录取7人,录取平均分362;学前教育学录取6人,录取平均分361;高等教育学录取10人,录取平均分362;成人教育学录取2人,录取平均分351.5;职业技术教育学录取2人,录取平均分347.5;特殊教育学录取8人,录取平均分351;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录取4人,录取平均分350;教师教育录取5人,录取平均分352;教育经济与管理录取13人,录取平均分351。各专业详细信息参考下图。华中师范教育学热门专业是: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根据2021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招生目录,华中科技大学333教育学专硕全日制拟招生99人,其中推免30人。各专业拟招生人数如下:教育学原理11人,课程与教学论16人,教育史拟招生11人,比较教育学6人,学前教育学8人,高等教育学11人,职业技术教育学4人,特殊与融合教育8人,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4人,教师教育7人,教育经济与管理13人。333教育学专硕考情分析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专硕共计录取475人。教育管理录取21人,录取最低分331,平均分354;小学教育录取25人,录取最低分363,平均分382;学前教育录取25人,录取最低分365,平均分380;特殊教育录取6人,录取最低分337,平均分359;心理健康教育录取6人,录取最低分350,平均分375;现代教育技术录取55人,录取最低分343,平均分362;学科教学具体细分专业招生人数可参考下图。根据2021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招生目录,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专硕全日制共计16个专业招生,拟招生376人。其中教育管理15人,小学教育20人,学前教育16人,特殊教育6人,心理健康教育45人,学科教学(语文)18人,学科教学(历史)23人,学科教学(英语)38人,学科教学(数学)19人,学科教学(思政)72人,学科教学(物理)18人,学科教学(化学)10人,学科教学(地理)20人,学科教学(生物)18人,学科教学(美术)3人,现代技术教育35人。想要报考华中师范大学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上图20年的录取平均分。2021华中师范招生简章(部分)专硕还是学硕专硕是2年,重实践,所以基本上都是有学科背景的报考专硕,比如你的本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中文专业,数学专业等或者是教育学相关专业。但是如果不是的话,建议最好考学硕。如果本科是英语专业,数学专业等或者是教育相关专业(学前和小学教育等),可以报考学硕,也可以报考专硕!学硕是3年,重理论。研究生毕业可以做中小学老师,辅导员;也可以进编辑部、杂志社。也可以进学术研究型单位:如研究型大学、教研所、研究型教师等做大学老师,也可以继续读博,出国等。现在咱们可以不考虑下面的小的方向,主要是要考虑自己考学硕还是专硕,才能提前开始准备。小的方向是报名以及复试的时候会涉及到的内容。华中师范大学作为重点师范院校,教育学类部分专业竞争激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近3年报录比。2020年,教育学报录比5.3%,报考人数每年都在不断攀升。从报录比上来看,学硕的竞争比专业要高。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1、教育学学硕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每年0.8万元。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专业课二根据报考专业方向而定。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是统考,有全国版大纲,但是并没有全国版大纲,根据统考大纲以及历年统考真题推荐以下参考书目,备考同学可参考: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基础》(第2版)—教育科学出版社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师大出版社 陈琦、刘儒德;中外教育史:《中国教育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孙培青;《外国教育史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吴式颖;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教育研究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宁虹主编;2、教育学专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2年,每年1万元。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专业课二根据报考专业方向而定。不同研究方向第四科目考察不同,所以同学在备考前要先决定好专业方向,如果还没有决定前可以先复习专业课一,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专硕对于专业课一的考察是一样的。参考书目:《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外国教育史》—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复试华中师范大学的初试占比70%,复试占比30%。所以,初试特别特别重要,复试亦重要!一般是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2020年比较特殊取消了笔试环节,采取的线上视频面试。一般面试的时候,每个人不少于20分钟。主要流程分为:中文自我介绍、抽题作答、英语口语(自我介绍、提问)。复试问答分为常规问题和专业课问题。常规问题,比如你为什么考研?为什么报考这个专业?研究生期间规划等等。专业课问题,问到的问题主要和报考专业有关,了解你对这个专业的认识。大家准备面试的时候可以通过查看导师的论文来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另外,也可以关注一些期刊和公众号。面试抽题里有很多关于初试的内容,所以,初试通过的同学也不要轻易把初试的内容丢掉。还是要定时的复习下初试笔记。最后,教育学考研没有绝对好考与难考一说!只要选对学校,选对专业,考名校并不太难。
此次经验分享主要是针对华中师范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内容大致分为目标院校的介绍、初试经验、复试经验以及一些复习备考的建议。一、目标院校的介绍华中师范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制为两年,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培养单位有两个,分别是语言所和文学院。两个培养单位初试的题目一样,主要差别还是在于报考条件、录取人数、初试分数与复试分数的比例以及复试的内容,下面我就这几点来详细地说明。报考文学院该专业有两个要求:第一必须是全日制本科毕业;第二不接受跨考生,也就是本科毕业专业只能是汉语言文学、语言学文字学或者外语专业。(之前文学院报考条件还有必须过大学英语六级,今年已经取消。)而语言所的报考条件比较宽松,接受跨考生。另外,语言所的初试分数占比是60%,文学院的占比70%。(2020年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语言所提高了初试的占比,也是70%)在录取人数这方面,文学院和语言所的人数都差不多(参考下图),有所变化的是文学院给的推免人数越来越多,从2016年到2020年文学院的推免名额分别为5、8、6、8、12个。(最终以实际推免人数为准,并不是推免名额有多少,实际推免人数就会有多少。)我报考的培养单位是华中师范大学的语言所,之所以选择这个学校是因为我本科就是学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也是在武汉,所以早就听闻过华中师范大学的厉害。而且最主要的是考试题目都很基础,难度不大。华师还有与国外合作的孔子学院,为日后的就业以及实习或者交流学习提供了不少的机会。在校期间奖学金和助学金也是非常的多,奖学金分三个等级从低到高金额分别是4000、8000和12000元。此外,每个月还会有600元的助学补贴,分十个月发放。二、初试复习经验这一部分分为三个小的板块,分别是专业一354汉语基础、专业二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101思想政治理论和201英语一(这里要注意,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虽然是专硕,但是也是考英语一)的复习备考经验分享。a)专业一354汉语基础专业一的参考书目有:现代汉语(邢福义、汪国胜版本)、现代汉语考研辅导与习题集、古代汉语(郭锡良版本)。专业一的考试内容分为:80分的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和70分的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第一部分的题型有填空题、名词解释题、分析题、简答题;第二部分的题型有填空题、简答题和古文标点翻译题。考点绝大部分都来自书中,所以平时复习一定要注意基础,重要的知识点反复背,再加上研究真题、掌握题型。前期复习以理解为主,也就是看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这两本书,理解书中的难点,把书理顺。之后,现代汉语的复习就是背书加做习题集。古代汉语的知识点以第一册的通论为主进行背诵,下册通论以选择题的要求来复习,同时针对最后一题的古汉文段标点和字词翻译题,建议每天花15分钟的时间阅读选文(对照着百度翻译看,不要自己翻译)以培养语感。复习到后期,一定要研究真题,按照真题题型来背知识点。比如现代汉语第一页的第一个知识点,按照填空题的要求背是“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一种符号系统。”按照简答题的要求背则是“语言的特点:(总说)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符号系统。(分说)1.从社会属性来看,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劳动的产物,具有使用的轻便性、负载信息的无限性、表意传情的精细性,使它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同时,语言也是人类的思维工具,因为思维活动必须以一种物质形式为依托,最方便、最灵活的依托就是语言;3.从自然属性看,语言使一种符号系统,语音、语汇、语法是语言系统的三要素,其中语法结构和基本语汇决定着一种语言的基本面貌。”b)专业二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二的参考书目有:中国文化要略、外国文化史、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和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专业二的考试内容分为两部分:80分的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知识和70分的教育学与语言学基础。第一部分的题型全是客观题,有填空、选择和判断题。华师这一部分的考试内容很大一部分不来自书中,所以针对这一部分的复习在以参考书目为主的前提下还要适当的进行扩充,学习之余也多看看介绍中国文化的书籍和综艺节目。另外也要研究真题,其实认真研究之后会发现也有每年都必考的点,比如花、诺贝尔获得者、当年逝世的著名人物等等。第二部分的题型有填空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针对这这一部分的复习建议还是以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这本书为主,特别要主要基础篇、习得篇、教学篇这几篇的复习和背诵;案例分析题除了要掌握理论基础外,平时也要做几篇案例分析的题练练手。c)101思想政治理论和201英语一政治复习我是从暑假开始的,每天晚上看一课肖秀荣的《精讲精练》,配合徐涛老师的政治强化课,看完一章就做对应章节的1000题。政治复习前期主要抓选择题,肖秀荣的1000题一定要刷三遍。也就是肖四还没发货前只管刷选择题,背选择题的知识点,后期肖八、肖四陆陆续续出来后再背主观题的知识点。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政治答题时背的知识点要学会灵活运用,一定要做到字迹工整、分点论述。英语复习要提前打好基础,单词要一直背,我用的单词书是朱伟老师的恋练有词,并跟着他的视频课刷完了整本单词书。暑假开始便边背单词边刷英语真题,刷真题之前我看了唐迟老师的阅读课(很有用,建议大家去看)。我的刷题顺序是:阅读(暑假刷+开学后)、新题型(十月份)、大小作文+翻译(十一、二月份)、完型(十二月份中旬开始),另外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留去年刚考过的试卷,不要刷,等到考试前一周进行自我测试以查漏补缺。最最重要的是英语阅读真题一定要刷三遍,刷第三遍时要保证每篇的错误率在一题以下。三、复试准备经验由于我报考的单位是语言所,所以我只能就语言所的复试形式和内容来给大家做经验分享。语言所的复试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综合面试(占复试分数的30%)、专业笔试(40%,考词义辨析、词义分析、简答题和古文句读及整篇翻译)、外语听力(大学英语四六级难度,文学院不考)+口语测试(30%)。针对这一部分的复习推荐的参考书目有:词类辩难、汉语语法三百问、国际汉语教师词汇教学手册、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手册、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邢版+黄廖版的修辞章节)、四六级听力原文。从给出的参考书目可以看出语言所的复试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每个人所面临的挑战都是一样的,那为什么成功的人不能是你呢?针对复试的建议是先看给出的与初试参考书目重合的几本书,这次看一定要注意细节。其他几类书词类辩难、201例和语言学概论要重点看。四、备考建议其实在前面部分就已经说到每门专业具体的复习建议了,这里就主要针对备考进度和心态来说几点建议。首先建议大家不要跟别人比进度,自己踏踏实实的走完每一步。另外考研难在坚持,真正让我们惧怕的其实不是考试本身,而是我们的不自信和过度的担忧。去年我在备考过程中也崩溃过很多次,一边怀疑自己考不上又一边抹着眼泪复习,所以我知道这其中的难处和煎熬,哪怕是在进考场的前一刻我都在怀疑自己。可是那怀疑自己的我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也得到了想要的结果,所以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咬紧牙关别放弃。大家加油,我在华师等你们!(本文来源新祥旭考研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介绍学科教学(语文)与学科教学(数学)专业。学科教学(语文)【学科门类:04教育学;一级学科:0451教育;专业名称:045103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培养目标】学科教学(语文)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扎实的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专业化中小学教师和管理人员,为他们将来成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坚实基础。【考研热度】★★★★【竞争指数】★★★★★【热门院校】(全国)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华中)华中师范大学、河南大学、黄冈师范学院、江汉大学【考研科目】不同学校学科教学(语文)的考试科目有所差别,主要体现在专业课和复试科目上。以下为该专业热门院校的初试、复试科目(一些院校未指明复试科目)。注:此专业大多数院校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请考生报名前以报考院校公布的官方信息为准。【就业主要方向】公立/私立学校教师;相关机构教研员/学科负责人;教学管理等。教育硕士考研——专业分析学科教学(数学)【学科门类:04教育学;一级学科:0451教育;专业名称:045104学科教学(数学)】【专业培养目标】学科教学(数学)培养掌握数学教育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能够从事基础教育领域数学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考研热度】★★★【竞争指数】★★★【热门院校】(全国)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华中)华中师范大学、黄冈师范学院【考研科目】不同学校学科教学(数学)的考试科目有所差别,主要体现在专业课和复试科目上。以下为该专业热门院校的初试、复试科目(一些院校未指明复试科目)。【就业主要方向】公立/私立学校教师;相关机构教研员/学科负责人;教学管理等。
赵凌云,1962年9月生,湖南华容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3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并留校任教,后在中南财经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曾任中南财经大学211办公室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等职。2005年4月调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任院长、党组成员,后任党组书记、副院长。2012年4月调任湖北省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省委改革办主任。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任湖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地方工作经历提升了我的办学理念和方法陈志文:您的工作经历十分丰富,曾经在地方党委部门任职,在湖北省社科院工作过,做过省委副秘书长,那时有没有想过会再回学校?赵凌云:去省里工作之前,省委跟我谈话时我就提过两个希望:第一、希望我的学术关系不动,还保留在学校,因为我是一介书生;第二、我今后还希望回到学校,因为我觉得人一辈子只能做好一件事,而我一辈子想做的事就是教书育人。陈志文:这些经历对您教书育人、办好学校有哪些帮助?赵凌云:我2005年离开高校,2017年回到高校,整整12年。这12年对于我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方法都有非常大的改进和帮助,在某些方面甚至是颠覆性的改变。首先,我对人才培养标准的看法有所提升,有了新的认识。我在党委部门担任领导职务时观察到,社会最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商和逆商高、有自我学习及自我提升能力的人才。我意识到,人才培养要以德为先,德育是最重要的,在此前提下,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智商很重要,但情商和逆商更重要;第三,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有没有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意志、意向和能力。其次,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一定要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现在我们对专业的设置与调整还是管得太死。再次,我的办学思路也有了新的提升。高校必须开放发展,必须积极融入到社区、地方、全国的发展战略布局中,要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到社区集体以及全国的各个地方,这样才能汲取强大的发展能量,也才能真正实现服务社会的目的。最后,对我的工作方法有很大的影响。我工作过的部门很多都是党的部门,回到高校以后,我非常注重抓党中央、省委省政府、教育部党组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因为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如果高校不去落实党中央的精神,最终是要偏离方向的。办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陈志文:华中师大在中国教育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您怎么去定位它?在您眼里,华中师大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赵凌云:这个问题我近期思考的比较多。一方面我刚来不久,必须弄清楚学校下一步怎么发展;另一方面,华中师大与我过去工作的两所学校有所不同。我最早工作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一所专科型学校,以经法管为主,湖北大学则是由师范类学校转成的综合性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从名称上来看是一所师范类高校,但它的专业结构、学院布局又具有综合性发展的趋势。所以我就思考,华中师范大学是朝综合性方向发展,还是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那样朝专科型方向发展,或是朝着两者结合的一个新方向发展?学校定位至关重要。第一,定位是学校发展的旗帜和方向,如果旗帜不明,方向不明,就没办法凝聚力量;第二,定位是学校的底色和特色;第三,定位是学校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所以我强调要思考定位问题。现在高等教育竞争很激烈,彼此在“比学赶帮超”。在新时期高等教育格局和竞争布局中,没有错位就没有定位,没有定位就没有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优势,没有优势就没有担当,没有担当就没有发展。我们不能像武大、华科大那样去做,不能向他们看齐,而是要错位,要突出教师教育的特色,这就是华中师范大学的定位。在中国,师范教育主要是集中于几所师范类高校,而教师教育除了涉及师范类高校以外,也涉及综合性大学,其范围更大、更综合。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的地位已经提升到了对民族复兴起决定性作用的高度。教师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师范类高校是教师成长的工作母机,华中师大担当着教师教育“工作母机”这一光荣使命。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官方微博陈志文:您的这一想法在学校里有没有遇到过阻力或者障碍?比如说前些年有很多农业院校不愿意教农业,师范院校也去师范化。赵凌云:这个肯定会有。不同学科的老师,不同时代的老师,对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认识。华中师大1952年才真正成为专门的师范大学,在此之前,是以文为主的综合性大学。1985年,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教育管理部门的改革政策,华中师大也办了类似房地产这类社会需求量很大的专业。2003年,华中师大明确提出办师范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在保持师范特色的同时向综合性方向发展。上一次党代会中又明确提出办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回归师范,突出师范特色,回应国家振兴教师教育的重大战略。多年来,大家对华中师大办学定位的认识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增强、凸显教师教育特色,最终让它成为学校发展的龙头,并把教师教育和综合性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成一张皮,而不是两个轴心。同时,也要把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专业设置,乃至行政管理、对外开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理念等,全部融合在一起。陈志文:怎么融合?赵凌云:以学科建设为例,华中师范大学要形成一个宝塔形的学科结构体系,凸显教师教育特色。教育科学及相关学科要处在学科结构体系的塔尖,如教育信息技术、心理学、教师教育等,这些学科是龙头;中间是政治学、历史学,文学、数理化生等学科;底层是其他支撑学科,比如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新闻学等。再比如人才培养,华中师范大学师范类或非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底色,那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管学生今后是否当老师,都要有师范精神,都要体现学校的“求实创新,立德树人”校训文化。在管理上,我们的行政管理也要有别于其他综合性大学和专科性学校,严格按教育规律来组织行政管理,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陈志文:华中师范大学和其他综合性大学的具体区别是什么?赵凌云:区别就是华中师范大学以培养教师、教育管理人才、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基础教育领军人物、大国良师、教育家、教育科学家为主业。我们的管理要更多地强调尊重老师,尊重学者;要更多地解放学院,解放老师,解放学者;要更多地爱学生。华中师大是有大爱的地方,爱是教育的本质,所以必须爱学生;我们是师范类高校,所以要比其他高校更严格地管理训练学生。华中师大要服务地方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陈志文:“双一流”非常鲜明地鼓励支持学校发展自身特色,华中师大的定位与之完全匹配。但是在这种定位下,华中师大又如何融入湖北乃至整个华中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设?赵凌云:一所学校必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也是目前华中师大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方向。第一,服务地方、服务社区、服务国家是现代大学的基本特征,国内外大学都是如此;第二,它是现代大学的基本职能,大学具有教学、科研、服务、文化四大职能;第三,我们要思考华中师范大学怎么扎根中国大地。扎根中国大地无非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二是中国的现实问题;三是中国的区域发展。所以我在一次会上提出,“我们要立足桂子山,走出桂子山”。立足桂子山,就是要坚持根基,不忘初心;走出桂子山,就是要拥抱外面的世界,开放发展。对于融入地方,我们有三步走的计划。第一步到武汉市,和武汉市构建“城市+大学”发展共同体,担当创新发展的推动者。武汉是中心城市,现在要建国家科学中心、创新中心等,华中师大要积极参加,成为武汉市智慧教育的引领者。今后将在华中师大的推动下在武汉市建设两个教育领域的中心,一个是教育大数据中心,一个是智慧教育示范区。前不久华中师大与武汉市教育局共同合作已成功申报了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第二步到湖北省,这是今年上半年华中师大要推进的事情。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芯两带三区战略”:“一芯”就是武汉襄阳宜昌,是创新引领;“两带”就是长江经济带、汉江经济带;“三区”就是鄂东区、鄂中区、鄂西区,分别有不同的定位。今年华中师大要努力实现和湖北省17个市州战略对接的全覆盖。通过“三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将华中师大融入到湖北的发展中。在农业方面,以生物农药为龙头,整合化学生物等学科力量,服务湖北的现代农业;在农村方面,以乡村治理为龙头,整合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乡村治理、环境治理、村庄规划、乡村振兴等学科力量,服务湖北的农村;在农民方面,以教育学科为龙头,整合我们的力量,服务湖北的基础教育,服务湖北的农民。第三步,积极响应教育部的战略安排,全面对接国家新战略。雄安新区我们要进去;粤港澳大湾区我们已经进去了,现在要扩大;海南自贸区要进去,目前我们已经有基础了;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我们要全面对接。我们对接的方法不是简单办分校,而是依托我们的基础教育平台,以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为切入点,将其成果以信息化的方式推广到全国各地。为提升各地的基础教育办学水平、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水平,特别是教师能力水平,做出华中师大应有的贡献。立德树人是学科评价的根本标准陈志文:“双一流”启动后,华中师大的中国语言文学和政治学入选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为什么是这两个学科?赵凌云:有历史原因。一方面反映了华中师大的中国语言文学和政治学科历史积淀厚实,学科发展水平高,成为一流学科建设对象实至名归。另一方面也说明学校学科建设的总体水平还需要继续提升。华中师大重点建设的中国语言文学和政治学这两个学科,是当之无愧的国内一流学科。但是我个人认为,华中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历史学,从水平来看也是当之无愧的一流学科。首先,全国唯一的教育大数据中心设在华中师大;第二,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学家,华中师大章开沅老校长获得了吴玉章基金会终身成就奖,迄今为止,在北京之外获得这一奖项的仅有两位。所以我们有“一流”的自信。陈志文:您怎么评价“双一流”?赵凌云:我认为“一流”就是优异。立德树人是衡量学校发展、衡量教育发展的根本标准,是根本任务。同样我们也要把立德树人作为评价学科的根本标准。所谓“一流”,我认为,不是看排名,也不能看“985”“211”这些名号,更不能看经费有多少,关键看贡献。学科贡献大,处在一流水平,那就是一流学科;学校贡献大,处在一流水平,那就是一流学校。华中师范大学从1952年以来为我们国家培养了那么多优秀教师,我认为华中师大就是教师教育领域的一流大学。从过程来讲,高校的“一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一流的教师队伍;第二,一流的学科体系;第三,一流的培养体系;第四,一流的管理体系。从结果来讲,高校的“一流”也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贡献一流的毕业生,这是根本标准;第二,贡献一流的科研成果;第三,贡献一流的社会服务;第四,贡献一流的群众获得感。如果没有过程导向的四个“一流”,就不可能有结果导向的四个“一流”。综合来看,我们自信华中师大就是一流大学。陈志文:您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评价学校的,而不是简单地讲科研或者是成果。赵凌云:不能就学科论学科。学科是否一流,不是自己和同行说了算的,是社会和行业说了算的。希望华中师大能回归师范,回归教师教育陈志文:您到华中师大担任校长有没有压力?赵凌云:不仅是有压力,而且“压力山大”。首先华中师大的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到现在已经办学116年了。我经历的三所高校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办学70年,湖北大学办学80多年,华中师大的历史是最长的,在业内的影响非常大。我能不能对得起历史?这是我压力的第一个来源。第二,我不是学师范的,也不是学教育的,这么大的使命,我担不担当得起来?第三,百年老校华中师大的现代化发展还面临很大的困难。我们缺乏办学空间,因此在引进资源、扩大规模、完善条件、引进团队方面都受到了限制。如果现在有些高端团队和学者想来华中科大发展,能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现在不是软条件制约了我们的人才引进,而是硬条件。所有的师生都有强烈的发展愿望,但要发展就必须破解这些难题。第四,我能把什么样的华中师大带到未来,我能不能谋划好,布局好?陈志文:您想把华中师大带到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或者说您对华大的愿景是什么?赵凌云:华中师大的历史非常辉煌,我相信未来会更辉煌。我们当前正在谋划党代会,马上要启动谋划2023年的120年校庆,重点是进行理论总结、历史总结。我提出了写“五个一”:一本校史,一本学科学术发展史,一批标志桂子山学派的学术著作、一批我们的先贤、一批校友。对于未来的华中师大,我希望经过五至十年的努力,让学校真正回归教师教育,真正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学校要成为国内一流的教师教育基地,培养更多面向未来的卓越教师、领军人物、大国良师、教育领导者、教育企业家、教育科学家。这是多层面的人才培养,而不仅仅是老师。第二,学校要成为一流的教育科学理论创新基地。华中师大作为一所人文底蕴深厚的学校,要打出华大学派、桂子山学派的旗帜。第三,学校要成为一流的教育政策智库基地,要为国家的教育政策献计献策。我们在一些领域已经是国家级的教育智库了,包括教育信息化示范基地、青少年网络心理研究等。另外,我们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以及教育资助)都有深厚的研究基础。这次教育部有关部门把《改革开放40年以来国家大学生资助政策总结报告》委托给华中师大撰写。第四,学校要成为一流行业领袖与行业领军人物的培养基地。除了一流的教育工作者、教师以外,我希望华中师大培养的学生成为所在领域的领袖、领军。华中师大在强调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判断力、创新力。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官方微博我希望未来的华中师大在这四个方面成为一流。如何达到目标,最终道路还得由党代会来决定,我提出了“四个化”:第一,现代化。我们要以信息化为切入点,全面推进华中师大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方法、人才培养体系的现代化。第二,国际化。我们要通过教师教育特色,推进国际化。我们的优势学科也要走出去,在国际上获得中国的标准、声音、话语权、影响力,大力开展教师教育国际合作。第三,开放化。向全国开放,融入全国。第四,师范化。也就是回归师范,有两个层次:首先是大力发展教师教育,凸显教师教育特色;其次是回归师范文化,比如说华中师大的大爱精神以及教师天然拥有的育人精神状态。陈志文:我特别注意到,您不断地强调回归师范,回归教师教育。在您看来,从全国角度来讲,我们的师范和教师教育是否存在一些问题?赵凌云:毫无疑问,水平不高。我们讲教师教育、教师队伍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高等学校教育,就是培养教师的教师;二是中小学基础教育、特殊教育、学前教育的这一批老师。高等教育的老师属于我们的师资队伍建设。在此,我详细讲一下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我个人认为:第一,改革开放40年来数量大幅增加,素质不断提高,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专科型的老师比较多,像数学老师、物理老师,但还不具备教育家、卓越教师需拥有的全方位素质。第二,现在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瞬息万变,由于培训体系不是很完善,老师能力的提升跟不上时代要求。前不久中国联通在华中师大举办了一个“5G+教育”行业发布会,一位在福州上课的老师通过5G技术站在现场的学生面前,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技术变化那么快,如果我们的教师培训体系不完善,老师的能力水平就跟不上。我们用过去的技术教今天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必定失去未来。第三,布局不合理,所以才有择校的问题。最后,积极性不是很高。这主要是因为老师的待遇相对来讲还不高,此外还有工作条件、职称评定等问题。所以说基础教师队伍总体是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也是我为什么总是强调要回归师范,做大教师教育特色的重要原因。根据研究,改革开放40年来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很大,而基础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大于高等教育。这也说明我们必须重视这一支教师队伍的建设。高校变化很快很大,“四个回归”很有必要陈志文:您在地方党委部门工作十几年,现在回到学校,有没有觉得工作方式上有文化冲突?赵凌云:有不适应的一面,但也有适应的一面。所谓适应,主要是因为我又回到了过去的环境,遇到很多熟悉的人、熟悉的工作。陈志文:所以这个换轨并没那么艰难。赵凌云:这个问题不是很大。但要说有没有不适应,也有一点,那就是我刚回到高校时,感觉2005年以后高校的变化太大了。在某种程度上,2005年之后特别是2012到2017年间是中国高校发展最快且变化最大的时间段。陈志文:您为什么会有这个评价?赵凌云:我回来以后,感觉多了很多东西,也少了很多东西。第一,人才的名号多了,长江学者、杰青、优青、大千、小千,我到现在为止有些还没搞懂。第二,项目平台多了,有教育部、发改委、科技部等平台。当然过去我在学校时也有自科、社科,现在别的还有很多。还有各种会议特别多,各种考评评估检查也很多。我离开学校的时候,学校还是比较安静的,大家能够静心做学问,现在不安静了。陈志文:您觉得这些都是什么原因造成?赵凌云:这是系统的原因、社会的原因,还有一些管理制度、体制机制、政策设计上的原因。这些东西多了,很多东西却少了,比如部分教师对教学、对学生投入的精力少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包括课外辅导、小组讨论少了;一些优秀的传统少了,比如现在老师很少搞板书,都是PPT,学生很少记笔记;学生很少有课外活动,也没有学生劳动,基本上不搞早锻炼,这些非常好的教书育人的手段都被我们放弃了。陈志文:所以您也强调不能只做科研,不教学。您会为此采取什么具体的措施吗?赵凌云:我回到学校,看见这“几多几少”,我感觉我可能比一般老师更能够深刻地认识到陈宝生部长强调的“四个回归”的重要性。我们已经偏离了,那么多好的东西都放弃了,所以现在必须回归,特别是以本为本。华中师大算是比较好的,因为是一所师范类高校,也是一所百年老校,积累的教书育人的文化传统和一些好的做法不是那么容易消失的。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华中师大现在仍然坚持教授一定要参加本科教学。前不久我们制定了一个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有一百多项改革举措,这是其中之一。陈志文:您现在给本科上课吗?赵凌云:上课。我前段时间给全校的一年级新生讲了一堂形势政策课,根据中央有关部门的要求,讲怎么认识中美贸易摩擦。此外还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讲了两节课,关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我马上还要给本科生讲第三次课,是一堂读经典的课程。陈志文:我问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如果让您简单地向别人介绍华中师大,您怎么介绍?赵凌云:华中师范大学过去是中国基础教育领域教师的摇篮,未来将是中国教师教育领域的领军大学。学校要通过5到10年的奋斗,在坚定一流自信的基础上,发扬好“改革开放40周年”中提到的几种精神。首先,华中师大要有一种时代精神,要不断跟上时代的步伐;其次,华中师大要有追求梦想的精神,有高远的理想和梦想;第三,华中师大要有接力的精神,一代一代华大人要接力奋斗,把接力棒不断地传送下去,我们这一代人跑好我们这一棒,为下一代人跑得更快奠定基础。当然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现在改革的任务非常繁重。陈志文:历史上华中师大的校长,大多数都是从事教育的,各有各的特点。您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赵凌云:我从他们身上吸收学习的精神品质很多!实际上我上任以后,除了在书面上学习,还不断跟老校长接触,拜访他们,我在工作中要把历代校长历代先贤的精神、思想、举措继承下来,发扬光大。例如我强调比较多的“大爱”,就是老校长章开沅先生概括出来的,“大爱”既是华中师大的精神,又是教育的精神。不抓住人工智能,高校会失去一个时代陈志文:华中师大成立人工智能与智慧教育学院的目的是什么?赵凌云:人工智能与智慧教育学院在寒假期间酝酿,在开学工作会上确定,在党委常委会上最终决定成立,目前我们正在做调查研究,制定方案。这个学院是人工智能和智慧教育两个战略的结合。现在国内已经有30多所大学成立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学院,比如华中科技大学成立了人工智能与机械自动化学院。我们是人工智能与智慧教育学院,落脚点还是智慧教育,人工智能是它的基础和条件。搞人工智能我们没优势,但是我们要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来武装智慧教育、教师教育,彰显我们的教师教育特色。陈志文:人工智能这个词现在很时髦,您怎么理解人工智能?赵凌云:我觉得人工智能会开辟一个新时代。如果说计算机互联网是一个时代的话,那么人工智能是基于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的一个新时代,是人类大脑的补充、延伸、辅助。现在我为什么非常主张要设学院?因为,过去如果一个学校一个单位抓不住互联网就会失去一个时代,现在如果抓不住人工智能,照样会失去一个时代。“00后”、千禧一代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网络原住民,再过10年或者20年后的大学生将是人工智能原住民。陈志文:人工智能对我们学习和获取知识的影响会非常深远,人工智能和教育领域的结合非常重要,至少学习方式会有很大的变化。赵凌云:华中师大就是要通过人工智能和智慧教育的结合,武装我们的智慧教育,让我们能始终跟上时代的步伐,能推进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能更好地履行教师教育以及服务地方的职责。比如今后我们要把一些成果推广到基础教育领域,不需要在那里建教室办学校,通过这个办法即可。而且学校有这方面的优势,根据我们的分析,华中师大从事人工智能和智慧教育的老师有300多位,我们要通过改革把他们整合起来。这个学院我们将采用改革的办法,不重新建庙,不增加机构,而是依托现在的某个学院,把相关资源整合起来。我们还要采用开放的办法,把党委政府力量、企业家力量、行业力量、校友力量全部整合起来,采用一套全新的运行方式。在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领域,目前发展最快的是社会上的研究,对这个学科的评价不是数论文,而是看最近一年有没有在最重要的学术会议上作过报告,所以需要开放。陈志文:华中师范大学专门成立了本科生院,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本科生院的情况吗?赵凌云:我们在18年下半年成立了本科生院,这在国内也是比较少有。一方面是因为机构改革,另一方面是以本为本,把这两个要求合在一起,重新审视学校的一些机构及其职能。如何把以本为本落到实处?我们分析,在过去的体制下有一点难。因为它是分散化的、碎片化的,把人才培养职责分散到了各个部门和学院,比如说教务处、学工部、体育课部、公共课部、团委、第二课堂等,缺乏顶层设计,缺乏督办落实,缺乏统筹协调,中间哪个链条缺失了,就做不到位,以致于难以落实“以本为本”。所以我们成立了本科生院,把党委工作、学工部、人武部、教务处、教学质量评价中心等全部整合起来,全面贯彻立德树人体系的职责。一是把所有育人的职责都整合到本科生院;二是从职能上整合党口与行政口的育人部门(即党口的学工部、行政口的教务处);三是整合各个环节如教务、课程、实习、第二课堂;四是整合各种力量如教师管理者、后勤员工、辅导员班主任;五是在下一步整合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学生这几个重要抓手。本科生院今后将围绕人才培养体系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课堂外,而是体现在整个体系中。本科生院的职责要求他们“三抓”:第一、要抓整个华中师范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顶层设计,这个文件已经出来了;第二、要抓质量提升,形成闭环系统,现在有哪些顶层设计,有哪些制度安排,最后谁来负责?谁来验收?第三、要抓体系实施,我们今年是本科生质量提升年,要抓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团队建设,抓课堂,抓教材,抓五育(德智体美劳)。近期我们已经有很多举措出来了,包括恢复早操,开展体育运动。下一步我们将出一些关于劳动教育的举措,比如上一门课,现在正在编教材《大学劳动教育论》,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劳动观;还有便于大学生开展劳动的制度安排,包括劳动时间、劳动活动。陈志文:实际是把权利从各院系现在的矩阵里,横向插入一个本科教育的抓手。赵凌云:是的,主要是统筹和整合。本科生院下一步还将重点研究立德树人如何落到实处等问题。
2020考研马上就要临近了,初试结束之后,复试也不远了。大家都知道考研初试很重要,但是考研复试也是关系到考研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有心的宝宝们可以现在开始关注或搜集一些关于自己院校的复试信息哦~今天优加考研小编就给大家讲讲华中师范大学学科英语考研的复试情况,不过由于20年相关细则还未公布,所以以19年的复试情况为基础,作为参考,希望对20年进入华中师大学科英语考研复试的同学有所帮助。一、19年复试分数线政治:44外语:44业务课一:66业务课二:66总分:354二、复试的时间、地点和程序(1)报到时间:3月29日上午(2)报到地点:3408教室(3)其他报到事项①考生报名时提交研究生院通知规定的材料(详见复试资格审核材料清单),复试、体检费收据复印件(或网上缴费成功截图)。填写相关表格。②复试报名费、体检费(100元/人次)和体检费(35元/人次)* 调剂考生在复试报到时现场缴纳。三、复试科目复试科目为笔试、听力、面试各100分,复试满分300分。复试总成绩以百分制计算:笔试成绩占50%、听力成绩占25%、面试成绩占25%,60分为合格,复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1)笔试主要是专业课考试,以测试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考试时间一般为1-3小时。以同等学力(高职高专毕业生、本科结业生)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19年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英语复试笔试内容为语言学基础知识、应用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外语教育知识与技能。 2)听力3)面试面试包括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测试、外语听力和口语水平测试。每名考生的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1、口语水平测试。2、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测试。19年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英语复试面试内容为话题陈述和问答。 4)复试具体的考察形式四、近四年复试分数线及录取情况(1:1.2进复试)五、录取考生总成绩=考生初试总分÷500×100×50%+复试总成绩×50%,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排列的名次进行录取。六、复试主要流程(2019届研究生复试)七、复试时间安排注意事项1、提前预定车票、机票2、提前预定酒店(最好在学校附近)3、带上一些专业书4、利用空余时间复习八、复试备考建议1、面试时切忌紧张2、要针对自己报考专业读一些专业书籍3、英语注重发音4、了解本专业内的导师5、在假期多练习口语九、优加模拟复试现场十、优加复试学员评价最后,如果有同学想要了解更多的华中师范大学学科英语考研复试信息、课程的,可以直接去优加考研官网咨询哦
在2019年,众多学校正在招在职研究生,其中就包含有华中师范大学。目前,华中师范大学主要是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形式招生。下面就简单看看其招生情况。先来看看招生专业华中师范大学正在招生的专业有:心理学、教育学、公共管理、法律、学前教育、教育管理、小学教育、英语口译、翻译、社会工作、英语笔译、心理健康教育、农村与区域发展、日语笔译等。这些专业适合心理咨询人士、教育工作者、法律从业人员等相关行业的职业人士报名学习。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从而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好的职位与理想的薪水。再来瞧瞧报考条件上面有提到华中师范大学是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形式招生,再结合招生的专业,所以想要报考的人员需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A.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毕业生;B.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毕业生,毕业2年或2年以上;C.已获硕、博士学位的人员。然后符合条件的人员可以在每年的9月下旬或者10月份到研招网上报名,并在11月初的现场确认环节完成报名信息的确认,之后可于12月下旬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成绩达到要求者,可参加次年3、4月份院校组织的复试。学校根据两项考试的成绩择优录取考生。最后瞅瞅学制学费报考不同的专业课程所需要的学习时间与学习费用是不尽相同的。其中设置的学习时间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2年制的课程,其二是3年制的课程。具体的学习时间则与所选择的专业有关,例如:心理学、法律、教育管理等课程的学制多为3年,而公共管理、翻译、英语口译等课程的学制多是2年。学费则是既与所报考的专业相关,也和招生地区有关,例如:教育管理郑州班的学费是5.8万元,而上海班、江苏班的学费则是6.1万元。有些专业的学费则相对较高,例如翻译专业,其费用是在8.9万元左右。华中师范大学作为海内名校,吸引不少应届生、在职者报名学习,学员通过报名学习,可以获得较多的优势,例如:提升能力、取得证书、积累人脉等,从而职业发展中取得更为突出的成就。在职考研无法“逆转未来”,但是可以改变现在!
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学校教育2、教育目的3、讲授法4、《学记》5、道尔顿制6、元认知论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2、上好一堂课的要求。3、教师劳动的特点是什么?4、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及其意义。三、分析论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2、朱子读书法及其当代意义。3、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评述。4、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2011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学校教育制度2、课程标准3、智育4、分组教学5、陶冶6、技能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2、上好一堂课的要求3、教师的基本素养4、培养班集体的方法三、论述分析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3、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4、联系实际谈谈创造性的培养措施2012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学校教育2、教育目的3、分组教学4、讲授法5、陶冶6、技能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上好一堂课的要求2、培养班集体的方法3、教师的劳动的特点4、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三、论述分析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人的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学意义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3、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4、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二、名词解释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体育2、形成性评价3、白板说4、程序性知识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教育的文化功能2、朱子读书法3、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4、简述教师的教育素质三、论述分析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举例说明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的要求2、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体系3、加纳德的多元智力理论及教育意义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一、选择题(30分)二、名词解释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校教育2、教育制度3、苏格拉底方法 4、元认知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现代教育的生态功能2、简述德育途径3、简述蔡元培的五育并举教育方针4、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四、论述分析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的比较2.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和当代社会价值3.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异同2015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教育2、活动课程3、修养4、学园5、心理发展二、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简述教育的独立性及意义2、直观性教学原则及要求3、教师的劳动特点4、梁启超的教育思想5、发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三、论述分析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论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联系和区别2、论述德育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的能动的活动过程3、论述创造性的培养措施4、论述实验教育学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二、名词解释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先行组织者2、讲授法3、教育目的4、道尔顿制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教学的任务2、培养班集体的方法3、恽代英的教育思想4、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四、论述分析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信意行的过程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及价值3、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暂缺)二、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美育2、谈话法3、学在官府4、发现学习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2、启发式教育原则的含义和要求3、蒙台梭利教学方法4、品德不良的含义和类型四、论述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联系实际谈谈个人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2、中国书院教育的发展过程及特点3、人本注意学习理论及现实意义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学制2.产婆术3.稷下学宫4.修养5.五育并举6.学习策略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教育政治功能2.孔子的教师观3.人文主义教育特征4.赫尔巴特形式阶段教学三、论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文化知识育人价值2.举例教学直观性原则运用3.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4.创造性内涵及培养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一、选择题10个(回忆版,不全)二、名词解释6个1.个体发展(狭义)2.发展性原则3.“教育适应自然”4.《大学》5.负强化6.终身教育三、简答题4个1、简述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及其简要评价2、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教育的特征影响和贡献3、简述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教育4、简述元认知策略的基本类型四、论述题4个1、联系教育教学实际,论述育人作用及其实现条件2、科举制的发展历程,历史影响对当今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3、结合实际,教师素养中的师德4、社会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育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 教育目的2. 学校课程3. 社学4. 产婆术5.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6. 有教无类二、简答题1. 教育相对独立性的内涵和表现2. 简述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教育经验3. 简述赫尔巴特课程理论4. 如何归因对学生的学习的影响,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归因三、论述题1. 请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论述德育原则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影响2. 请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论述启发性原则及其实施要求3. 我国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教育思潮选择五个进行论述4. 论述学习的信息加工处理理论的过程及其教学启示
华中师大公布2020考研复试分数线之后,文都比邻教育学院校规划师对今年分数线变动做出解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分数线的变化,学硕有所下降,教育硕士专硕整体变动不大。下面看详细解读,及各招生专业与19年分数线对比情况。【文都比邻教育学院校信息组解读】华中师范大学2020教育学考研分析1.总体分析:华中师范大学今年的学硕和专硕的成绩整体变动幅度较小,阅卷尺度比较稳定,报考热度稳定,所以分数变动不大。2.学硕分析: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再次回归到311,311教育学基础综合的整体难度较大,阅卷尺度比较严格——所以今年的华中师范大学的整体成绩的比较偏低的原因;3.专硕分析: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专硕333教育综合的整体的阅卷尺度较之于往年相对比较严格,所以今年在教育硕士的相关专业整体分数变动较小。4.华中师范大学整体报考热度依旧很高,竞争激烈程度比较高。以上为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复试分数线内容。同学们可结合自己的初试成绩与分数线进行对比能否进入复习。另外各院校已陆续公布确定2020年考研复试形式采取网络远程复试,文都比邻提醒同学们做好软件和硬件的准备,提前了解目标院校线上复试平台。如果还未公布,可参考其他院校详细复试安排。相关推荐
文都考研近日公布了华中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的分专业报录比详情。各位拟报考该校的考研生注意收藏阅读。从下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今年录取人数在100人以上的专业仅有化学学院的化学专业,其次是政治学专业,录取了98人。值得注意的是有四个专业录取人数为0:课程与教学论(3个学院),学科教学(音乐)这四个专业今年仅录取了推免生。不知道明年会不会扩招。文中还给各位同学整理了2021年华师大各专业拟推免生招生计划,以及2020年硕士研究各专业的复试最低分数。均来自华师大研究生招生办。一,华中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分专业报录比报录比较高的专业有:化学学院的化学专业,录取102人;政治与国际关西学院的政治学专业,录取98人;教育学院的教育学专业,录取88人。报录比为0的专业有:生命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的课程与教学论专业,音乐学院的学科教学(音乐)专业其他各专业报录比请看下表:来自:文都考研二,华中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最低分数线各大院系的服饰最低分数线看下表,分数较高的院系主要是心理学院的心理学专业,达到393分之高。三,华中师范大学2021年推免生分专业招生计划目录华中师范大学2021年各专业推免生计划中,人数较多的专业有:文学院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推免计划68人;化学学院的化学专业,推免计划40人;教育学院的教育学专业,推免计划30人;其他各专业2021年推免计划看下表注:数据均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麦麦仅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对于真题考试题型不固定的院校应该如何复习?文都比邻带来20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考研真题分析。每年考研初试结束之后我们会对历年真题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详细的分析,为了提供给考生们提供更多备考资料。一、院系解读华中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是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高校。学校2005年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名单,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形成了从本科生到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教育学、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教育学专业被评为湖北省本科品牌专业,也是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前教育专业属国家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和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特殊教育专业属湖北省荆楚卓越计划改革项目。二、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考研参考书目三、考研真题分析(一)题型变化【文都比邻解读】华中师大333真题的题型不固定,时而会增加选择题,时而又全是主观题。例如,2012年只以“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三种形式考查,但2013年、2014年增加了选择题题型,2015年、2016年继续回归传统题型即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之后2017年又增加了选择题,而2018年又继续回归传统题型即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2019年又添加了选择题,2020年呈现的仍是传统的三大题型(即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二)科目分值按题型分布明细表(2020)【文都比邻解读】通过分析华中师范大学真题,可知: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专硕综合试题中,每个科目对应的分值较为固定。其中,教育学原理的分值比重最大且波动幅度最小,约为60分;教育心理学和中国教育史的比重稍大于外国教育史,但同时外国教育史的分值比重也在上升。(三)命题规律1.题量相对较少,答题时间很宽裕,且简答题题量相对固定。2.名词解释题中,2020年真题与2018、2019年相比,未考查到教育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其他三门科目均考查了2道题目,且题目较为常规,容易作答。3.简答题中,题目的难度系数中等。“赫尔巴特的课程论”“不同归因对学生有什么影响,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归因”等不能直接作答,需要整合所学知识点进行作答,有一定难度。4.论述题中,题目的难度系数在整个试卷中最大。作答此类题目既需要掌握知识的宏观框架,也需要对具体的知识点进行准确记忆。比如,“论述新文化教育思潮(写任意五个)”,既要对新文化教育思潮的整体内容有所了解,又要能够准确写出每一个教育思潮的相关知识点。(四)复试建议1.尽早核对答案,进行估分。2.尽早规划复习时间,准备复试,赢在起跑线上。3.切记按照复试指定书目进行复习。四、真题早知道2020年真题(部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4.社学6.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二、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3.赫尔巴特的课程论4.不同归因对学生有什么影响,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归因三、分析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1.结合教育实际,德育过程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发展过程。4.分析论述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