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重磅消息!2020国家线公布和调剂系统开放预计时间!刀语

重磅消息!2020国家线公布和调剂系统开放预计时间!

这段时间,大家最关心的无非就是复试分数线了,很多人早已经望眼欲穿,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情便是查看新闻,看看国家线有没有出来。尽管今年要比去年扩招18.9万,可是自己能否被扩招进取仍然还未可知,毕竟复试分数线还没有出来。当然,大家着急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按照往年的情况,2月底到3月10日,34所自主划线院校就会相继公布复试分数线了,而到三月中旬国家线也将公布。而今年,很显然会延迟了。那么,究竟会延迟到什么时候呢?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研究生官方微信公众号显示,该校将于3月中旬公布复试分数线,(该校是自主划线院校)。一般而言,自主院校公布复试分数线后,国家线也将在5天左右后公布。 不过,太原理工大学官网显示,复试分数线公布时间要推迟到3月20日以后。因此,结合这两个院校公布时间,我们大概猜测国家线在3月下旬公布,这算是一种比较接近的时间了。调剂系统将在什么时候开通?在研招网上,并没有调剂系统的开通时间,不过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所官网上预调剂通知上有提及,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将于4月1日开通。当然,这一消息可能也有改变的可能,不过,从可信度来看还是比较高的。那么,从这个时间往回倒推五天,大概就是国家线的公布日期,即3月25日为国家线的公布时间,正好符合我们前面提到的3月下旬。国家线公布之前,当务之急是什么?其实,国家线迟迟没有出来未必是件坏事,因为复试线一旦出来,里复试的日期就很近了。假如那个时候才开始准备,很明显就来不及了。因此,在国家线公布之前,当务之急,首先就是参考往年分数线,预估自己能够进入复试的机会有多大,从而尽早做好复试准备。如果疫情影响无法去学校现场复试,那么很可能会通过网上复试的形式进行。总之,不管采取什么方式,什么时候举行,大家都要做好复试准备。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网上关于取消复试的言论不太可信,大家不要轻信。

阖辟

据最新通知来看,34所自划线院校复试线有望和国家线同步公布!

前段时间,官方通知了2020考研国家线公布的时间,预计国家线将在4月中旬左右公布。但是有关34所自划线院校的复试线什么时候公布还没有院校通知。但是,最近,有两所院校宣布了复试线公布时间:中国人民大学:4月中旬公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4月中旬按照以上两所院校公布考研复试线时间,这样的趋势,其余的自主划线院校都会在差不多的时间公布复试分数线。也就是在4月中旬才会公布了。虽然国家线没出,但是同学们要做的就是认真准备接下来的工作。成绩好,超过历年国家线或者擦边的同学这些同学可以开始认真准备复试了,虽然不知道今年的复试形式是什么,但是考察的实质内容应该不会有很大的变动,同学们可以先根据往年复试要求,或者借鉴考研前辈的备考经验,早做准备。 成绩不理想,但还想上研究生,不想参加“二战”小编这里有两种方式推荐给你,让你同样上研究生,不用再等到明年!1、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还可以报名,后期获得双证目前,正处于招生中的院校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MBA、中国政法大学MBA、北京林业大学MBA、吉林大学护理学、心理学等等。这些院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常规报考流程不同,可以先提前入学学习,后期再参加考试,同样获得学历学位双证。2、同等学力申硕:免试入学,获得学位证书同等学力申硕是免试入学,同学们无需参加入学考试,只要满足条件就可以参加课程学习,后期满足条件参加申硕考试,考试通过获得学位证书。通过同等学力申硕方式上研究生,可以上名校,而且没有入学难度。现在,也正处于招生中,招生院校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吉林大学等等。 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招生院校和专业!总之,成绩好的同学要认真准备复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还可以选择其它方式报考,同样上研究生,获得国家承认的证书!另外,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文章!不上班,没有工作可以报考在职研究生吗?在职研究生真的会比本科生更有优势吗?报考在职研究生后悔了吗?

飞燕曲

在职研究生招生,北京、上海两大地区院校如云!

北京和上海是国内两大中心城市,在这两个地区有众多院校,同时也有很多院校在这两个地区招生在职研究生。在职研究生招生北京地区同等学力招生院校无论是在哪个地区,同等学力的招生院校都是很多的,北京也不例外,主要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等。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院校非全日制研究生近几年也非常受欢迎,招生的院校也逐渐多了起来,主要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等。上海地区同等学力招生院校上海作为一个经济中心城市,想来此发展的人很多,同样想来此学习的也很多,招生院校也就多了起来,主要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等等。 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院校在上海招生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院校也是非常多的,主要包括:华中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西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华大学等等。

穿墙人

武汉这2所985高校,到底谁是省内一哥,华中科技大学某个领域略胜

湖北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是我国著名的科教大省,高等教育的质量在全国也是排名相很靠前的,湖北一共有129所高校,其中本科学校68所,专科学校61所,比较不错的大学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是湖北省著名的两所985大学,武汉大学的综合性学科实力,华科的理工实力,在全国都是很有口碑,大家也知道“人红是非多”的道理,作为同城的双子星高校,一直以来都是争议不断,谁才是武汉高校的一哥?华中科技大学在2020年软科的排名中,排名第7,赶超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最近几年声名鹊起,无论是科研实力还是知名度也是逐年提高,在2020年软科中国大学的排名中,位于全国第7名,仅次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时也是稳稳的超过了我们美丽的武汉大学。在社会认可度上,由于武大历史悠久,优秀校友的数量首先占了优势,所以大家都会更青睐于武汉大学,实际上,华中科技大学的总体实力相当厉害,学科比较注重学科研究,尤其是在国家的前沿技术上,同时学校的工科和医科方面优势相当明显,尤其是在医科方面,绝对是领先武汉大学的。在各类榜单的排名中,参评指标多半都比较重视理工类高校,故此理工类大部分高校的排名都很靠前,在加上近年来理工类专业、以及医学类专业爆火,更是让华中科技大学一骑绝尘。从武汉大学走出的名人,有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知名作家易中天等等,华科大学几十年来,培养的高级人才更是近40万名,无论是学术类、科技类都很厉害。最重要的一点,在武汉疫情期间华中科技大学附属的医院,成为了武汉医疗系统的抗疫中坚力量,这确实是大爱无疆,感谢华中科技大学为国家做的贡献。在学科建设上,武汉大学上榜51个学科,华中科技大学上榜44个学科,总体而言武汉大学学科更占优势武汉大学表现出色,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上榜学科数达到了51个,共获得了4个A+、4个A、10个A-,共计18个A类学科的好成绩,学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球物理学、测绘科技与技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等专业,学科实力相当强劲,我们下列图表中可以看出,武汉大学在文科、人文学科上的优势很明显。华中科技大学表现也毫不逊色,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上榜学科数达到了44个,共获得了4个A+、3个A、4个A-的好成绩。相比武汉大学少了7个A类学科,学校在机械、电气、材料、光电、动力、医学专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也是一所院校实力相当强劲的综合类高校,在理工类高校中,可以排到在第六名。在2020年高考录取分数上,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不分伯仲武汉大学在湖北的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41分,文科为612分。华中科技大学在湖北的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44分,文科为605分。从湖北省内录取情况看,武汉大学和华科录取分数,但这两所高校全部超过了在本省录取的中山大学(理637分,文609分)和南开大学(理622分,文610分)。

局内人

法硕择校篇之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法硕备考信息依山而建,因林而茂;草木森林,绿意盎然;喻家山下,万木竞秀;恰同学少年,意气风发。学校简介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首批“双一流A类”建设高校。法学院办公大楼环境优雅,设施先进,总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学评价》中,华中科技大学法学学科连续多年被评为“A+级”。此外,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同意,全国法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开展知识产权方向在职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五家试点单位之一。招生计划注:招生语种:201英语一、203日语、243德语总结:招生人数下降,分数线看涨。2020年录取情况分析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 分数线:355注:(1)法律(非法学)全日制一志愿上线181人,最高分409,最低分354;非全上线1人(退役)。(2)法律(法学)全日制一志愿上线11人,最高分390,最低分355;(3)全日制共录取145人(含1专项计划);非全一志愿录取1人,复试结果未区分专业,仅可校内调剂。复试形式及内容(1)专业课笔试(占复试总成绩的40%)笔试要求参见学院网站有关通知;报到时将研究生复试报告原件(亲笔手写)交法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1份,余6份(手写后复印)复试时交给复试各评委老师;(2)外语听说测试(占复试总成绩的20%)由学院按照专业学科和语种组织安排,包括对考生的背景提问、听录音做观点陈述和专业文献阅读复述回答问题三个部分;(3)专业综合测试(占复试总成绩的40%)考核要点:教育背景、毕业论文、研究或业务工作情况(非应届)、逻辑思维能力、语言及综合归纳能力、基础及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综合应用能力及相关业绩、基本政治态度及道德品质等等,每人约20分钟;(4)2020网络复试专业理论知识测试采用提交复试报告的方式进行;综合素质能力测试以面试的方式进行(个人陈述2-3分钟,考官综合提问15分钟);外语听说能力采用面试方式(个人自述1-2分钟,对话2-3分钟)。其他信息同等学力要求:(1)已修过8门以上所报考专业本科主干课程且成绩合格;(2)同等学力不能跨专业报考;(3)须加试两门报考专业的本科课程。学制:全日制法律硕士[除专项计划定向法律(法学)学制为2年外]学制3年;非全日制法律硕士学制3年。参考学费:(1)全日制非定向、专项计划定向:法律(非法学)1.5万元/年,法律(法学)1万元/年;(2)全日制非专项计划定向:法律(非法学)1.5万元/年,法律(法学)3万元/全程;(3)非全日制法律硕士:1.5万元/年奖助学金(1)法学院设立法律硕士专业优秀学业奖学金,用于对综合素质和学业特别突出的法律硕士的奖励;(2)法律硕士助学金每人每年6000元;(3)并设置研究生教学助理、科研助理和管理助理,岗位助学金用于资助研究生生活费;(4)奖助学金资助不含委培生和定向生。发展前景:毕业生就业前景较好,一般在立法、审判、检察、执法、律师、公证、仲裁、金融、证券、企业法务、高等学校、研究机构等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就业情况较好。学长学姐反馈:“老师平易近人”“学习氛围好”“综合实力强”“实务能力强”“师资力量雄厚”

钩住了

华中科大万名学生毕业入职华为

华为每年校招第一站永远是“华科”  华中科大万名学生毕业入职华为张霁博士姚婷博士华中科技大学为华为输送了四位“天才少年”,分别为去年入职的左鹏飞博士,以及本科毕业于该校、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钟钊,还有今年入职的张霁、姚婷博士。其中,左鹏飞、张霁、姚婷博士,均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伴随着最近这些“天才少年”频频刷屏,8月6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光电学院党委书记夏松介绍,三位“天才少年”入职,与学校,以及老师与华为长期合作、相互支持,有很大关系。其实,至今已有超过10000名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曾就职华为公司。要能创造技术解决问题对张霁入选华为“天才少年”,他的导师、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周可教授,一点也不觉得奇怪,“没有出乎意料,跟他长期的刻苦努力分不开。”  8月6日,周可教授评价张霁,最大的特点就是主动学习能力强,“我对他印象最深的是,求知的主动和创新的热忱,他对于新的知识,有一种强烈的渴求,一旦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去解决它。张霁在这方面表现很突出。”如何培养博士?周可教授介绍,博士生的培养,主要是对其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工程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博士生在实际工程系统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创新方法解决问题,做到工程和学术的统一。张霁等同学所在的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依托华中科技大学,与企业界有广泛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科研平台,“当然,有了好的科研平台,想要脱颖而出还要靠博士生自身的努力。”对科技性人才培养,周可教授说,以计算机专业学生为例,在毕业时,本科生要具备模块开发能力,硕士生要具备系统开发能力,而博士生,则要在前二者基础上,具备学术创新能力。通俗地说,硕士生要能够运用已有的方法和技术,设计并开发一个系统以解决存在的问题;博士生要在硕士生能力的基础上,如果碰到已有的方法和技术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够创造一种技术解决这个问题。学校深度对接企业需求“学校和企业,虽然有不同的社会分工和责任,但又有着紧密联系。”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光电学院党委书记夏松说,教书育人是大学的职责,如何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最优秀的人才,一直以来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使命与责任。而华为等企业肩负民族产业振兴使命,需要源源不断补充创新人才,当然企业有遴选判断的标准,学生个人的素质与知识经验的积累、所在学校及平台优势等应该都会考虑。“三位天才少年入选,是国家、企业、学校以及个人同频共振的结果。”夏松说,这从一个方面表明我们的培养是接地气的,深度对接企业需求。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存储与光显示功能实验室,在存储方面的积累时间确实很长,而且也是大家公认的在存储领域研究比较深入的大型团队,所以跟BAT、华为浪潮等国内企业的合作非常深入。夏松认为,“不管是在哪个公司,只要学生具有高能力、高素质,都会很抢手。”人才成长离不开3个方面:个人努力,学校培养,行业发展,这三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夏松说,对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而言,在人才培养方面,竭尽全力。不仅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设立“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引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出国开展交流,聆听大师讲座,到企业开展实习实践。而且,还有创新平台的优势:建设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学生可以在老师指导下,依托平台,接触到最前沿的仪器设备和科研工作。另外,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还非常注重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仰,“学校党委书记邵新宇院士和校长李元元院士,也希望毕业生有‘十年磨一剑’的坚持,以及‘敢担大任,勇攀高峰’的担当。”追求卓越、为国争光,是国人共同的目标。夏松说,坚持立德树人,也是我们研究生教育的灵魂。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前身,是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系科技部2003年批准筹建的首批五个国家实验室之一,经过16年的建设,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武汉·中国光谷”的创新研究基地。2017年通过了科技部的验收,正式改名为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是科技部2017年首批批准组建的6个国家研究中心之一。“华科”与华为渊源深厚华为从全世界招“天才少年”的这一决定,也可能与“华科”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据媒体报道,曾经最被任正非、李彦宏欣赏的男人,叱咤华为的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天才——李一男,27岁即成为华为最年轻的副总裁。1970年出生的李一男,15岁时被华中科技大学第一批少年班录取,被外界誉为“小天才”。有人认为,华为“天才少年”这个点子,可能就是来源于“华科男”——李一男。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的郭平、孟晚舟等10多位校友,在华为公司担任重要职务,为华为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华为在华中科技大学聘用的毕业生数量,保持在每年300人左右。据统计,有超过10000名该校毕业生曾就职于华为公司。目前在职的该校毕业生数量在5700人左右,也推动了华为武研院落户武汉。2019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与华为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探索面向未来的前沿科学。研究中心与华为的合作也是全方位的,除培养人才外,在科学研究方面也有很多合作。去年,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和华为共建两个联合实验室(先进光技术和存储器件),目前全国仅8家。华为的一位高管,曾在微博上发文称“华科”堪称华为的人才摇篮,“华科是和华为有深厚渊源的学校,我们常董会的3位成员都是华科的,在职员工也有超过6000人是华科的,华中科技大学堪称华为人才的摇篮。”8月6日,长江日报记者在“知乎”上看到一个经典回答:华为里面任正非工号是0001,郑宝用(华科毕业)工号是0002。直到现在,华为里面三个轮值CEO,两个华科的,任正非的女儿孟晚舟(华科毕业)任CFO(管财务)。而在“华科对华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答案中会有这么一句话:华为每年校招的第一站,永远是“华科”。长江日报记者胡义华 通讯员高翔 王潇潇【编辑:陈海峰】

作于

华中科大万名学生毕业入职华为,华为每年校招第一站是“华科”

华中科技大学为华为输送了四位“天才少年”,分别为去年入职的左鹏飞博士,以及本科毕业于该校、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钟钊,还有今年入职的张霁、姚婷博士。其中,左鹏飞、张霁、姚婷博士,均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伴随着最近这些“天才少年”频频刷屏,8月6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光电学院党委书记夏松介绍,三位“天才少年”入职,与学校,以及老师与华为长期合作、相互支持,有很大关系。其实,至今已有超过10000名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曾就职华为公司。要能创造技术解决问题对张霁入选华为“天才少年”,他的导师、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周可教授,一点也不觉得奇怪,“没有出乎意料,跟他长期的刻苦努力分不开。”8月6日,周可教授评价张霁,最大的特点就是主动学习能力强,“我对他印象最深的是,求知的主动和创新的热忱,他对于新的知识,有一种强烈的渴求,一旦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去解决它。张霁在这方面表现很突出。”如何培养博士?周可教授介绍,博士生的培养,主要是对其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工程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博士生在实际工程系统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创新方法解决问题,做到工程和学术的统一。张霁等同学所在的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依托华中科技大学,与企业界有广泛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科研平台,“当然,有了好的科研平台,想要脱颖而出还要靠博士生自身的努力。”对科技性人才培养,周可教授说,以计算机专业学生为例,在毕业时,本科生要具备模块开发能力,硕士生要具备系统开发能力,而博士生,则要在前二者基础上,具备学术创新能力。通俗地说,硕士生要能够运用已有的方法和技术,设计并开发一个系统以解决存在的问题;博士生要在硕士生能力的基础上,如果碰到已有的方法和技术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够创造一种技术解决这个问题。学校深度对接企业需求“学校和企业,虽然有不同的社会分工和责任,但又有着紧密联系。”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光电学院党委书记夏松说,教书育人是大学的职责,如何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最优秀的人才,一直以来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使命与责任。而华为等企业肩负民族产业振兴使命,需要源源不断补充创新人才,当然企业有遴选判断的标准,学生个人的素质与知识经验的积累、所在学校及平台优势等应该都会考虑。“三位天才少年入选,是国家、企业、学校以及个人同频共振的结果。”夏松说,这从一个方面表明我们的培养是接地气的,深度对接企业需求。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存储与光显示功能实验室,在存储方面的积累时间确实很长,而且也是大家公认的在存储领域研究比较深入的大型团队,所以跟BAT、华为浪潮等国内企业的合作非常深入。夏松认为,“不管是在哪个公司,只要学生具有高能力、高素质,都会很抢手。”人才成长离不开3个方面:个人努力,学校培养,行业发展,这三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夏松说,对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而言,在人才培养方面,竭尽全力。不仅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设立“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引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出国开展交流,聆听大师讲座,到企业开展实习实践。而且,还有创新平台的优势:建设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学生可以在老师指导下,依托平台,接触到最前沿的仪器设备和科研工作。另外,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还非常注重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仰,“学校党委书记邵新宇院士和校长李元元院士,也希望毕业生有‘十年磨一剑’的坚持,以及‘敢担大任,勇攀高峰’的担当。”追求卓越、为国争光,是国人共同的目标。夏松说,坚持立德树人,也是我们研究生教育的灵魂。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前身,是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系科技部2003年批准筹建的首批五个国家实验室之一,经过16年的建设,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武汉·中国光谷”的创新研究基地。2017年通过了科技部的验收,正式改名为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是科技部2017年首批批准组建的6个国家研究中心之一。“华科”与华为渊源深厚华为从全世界招“天才少年”的这一决定,也可能与“华科”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据媒体报道,曾经最被任正非、李彦宏欣赏的男人,叱咤华为的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天才——李一男,27岁即成为华为最年轻的副总裁。1970年出生的李一男,15岁时被华中科技大学第一批少年班录取,被外界誉为“小天才”。有人认为,华为“天才少年”这个点子,可能就是来源于“华科男”——李一男。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的郭平、孟晚舟等10多位校友,在华为公司担任重要职务,为华为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华为在华中科技大学聘用的毕业生数量,保持在每年300人左右。据统计,有超过10000名该校毕业生曾就职于华为公司。目前在职的该校毕业生数量在5700人左右,也推动了华为武研院落户武汉。2019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与华为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探索面向未来的前沿科学。研究中心与华为的合作也是全方位的,除培养人才外,在科学研究方面也有很多合作。去年,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和华为共建两个联合实验室(先进光技术和存储器件),目前全国仅8家。华为的一位高管,曾在微博上发文称“华科”堪称华为的人才摇篮,“华科是和华为有深厚渊源的学校,我们常董会的3位成员都是华科的,在职员工也有超过6000人是华科的,华中科技大学堪称华为人才的摇篮。”8月6日,长江日报记者在“知乎”上看到一个经典回答:华为里面任正非工号是0001,郑宝用(华科毕业)工号是0002。直到现在,华为里面三个轮值CEO,两个华科的,任正非的女儿孟晚舟(华科毕业)任CFO(管财务)。而在“华科对华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答案中会有这么一句话:华为每年校招的第一站,永远是“华科”。(长江日报记者胡义华 通讯员高翔 王潇潇)

千仞之高

又是一年开学季,在职研究生带你重温美好学习时光!

开学季又到来了,离开校园多年的你是否怀念曾经学习的快乐时光?如今,很多院校在开办在职研究生教育,不妨报考一下,来重温学习时光。在职研究生招生同等学力申硕招生同等学力一般分为春季招生和秋季招生,如今正是秋季招生的时间段。同等学力是先学习的,而且是免试入学的,报名条件也不高,一般是有大专学历即可。秋季招生的院校有很多,主要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浙江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山东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南昌大学中等等。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是近几年受关注程度非常高的,报考人数也是在逐年增加的。自改革之后,非全日制研究生采用与全日制研究生一样的考试入学,入学考试分为全国统一考试和院校复试。前不久,教育部发布了2019年研究生招生通知,其中规定预报名时间是2018年9月24—27日,正式报名时间是2018年10月10—31日。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院校同样有很多,主要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华大学等等。

平拳

“科”创未来|华中大第三十二期科研资讯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华中大始终以引领科技进步为己任,在“谋创新”中“谋未来”,创造一项又一项骄人的科创成果!金马在《21世纪罗曼史》中如是说,“以空前未有的热情,焕发青春的创新功能,激发人人独特的创新精神,使民族的、国家的创新智慧来一个总爆发!使个体的、群体的创新潜能来一个大爆发!”“科”创未来,旨在带领大家了解华中大最新科研资讯。我们颂扬那些深耕科技兴邦国的大师们,同时也在华中科技大学这片土地上,期待一个又一个的腾飞。生命学院最新成果助力破解深部肿瘤光疗效果不佳难题12月20日,纳米科学与材料领域顶尖期刊Nano Today在线发表我校生命学院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杨祥良、赵彦兵团队最新研究论文。该成果名为“A versatile strategy for improving phototherapeutic efficacy on deep-sited tumor by tissue optical clearing technique”,是关于活体组织光透明剂实现深部肿瘤有效光疗通用策略的研究论文。研究另辟蹊径,将光学成像领域中的组织透明化技术与肿瘤光疗结合,发展了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高效活体组织透明剂(TGP)。而且,TGP透明化效应很容易用生理盐水“可逆擦除”,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TGP透明化技术还能有效增强光热引导的肿瘤靶向递送,显著提高了DOX@PGNCs的肿瘤蓄积,从而实现高度选择性肿瘤光热消融和化疗。该TGP透明化策略有望从根本上解决治疗用激光的组织穿透深度问题,为多种光疗模式如光热治疗和光动力学治疗等用于深部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技术熟化基地揭牌成立12月16日,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技术熟化基地揭牌仪式在科技园创新基地举行。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技术熟化基地以市场为导向,围绕技术转移和技术熟化开展工作,实现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的有效链接,解决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未来,基地将积极发挥优势,汇聚多方资源,助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积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的使命担当。我校在国家级人文社科奖项方面获重大突破12月10日,教育部正式公布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结果,我校共获奖13项,较上届获奖数增长近1倍,获奖总数位列全国第28位,是我校历史最好成绩。据悉,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每3年评选一届,是我国人文社科领域最高级别成果奖项。本次我校共组织60项成果申报,获奖率达21.6%,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青年成果奖1项。获奖成果类型丰富,既有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性成果,也有基础学科领域的重要理论突破,青年学者也开始崭露头角。第八届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我校获奖名单国家治理研究院成果入选“年度精品成果”12月19日,由南京大学和光明日报社主办、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和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承办的“2020新型智库治理暨思想理论传播论坛”在南京举行,我校国家治理研究院成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系列建议案》入选“年度精品成果”。在专题论坛中,欧阳康担任第三论坛“2020CTTI来源智库精品成果分享会”的主持人。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杜志章在第二论坛“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思想政府传播新战略”作了题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方位》的报告。2020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我校获表彰12月18日,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对2020年全国科普日有关组织单位和活动予以表扬,华中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协会被评为2020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是全国高校科协仅有的2个受表彰单位之一,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2020年科普云直播入选“2020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表彰名单。2020年湖北省全国科普日活动于9月18日在随州市炎帝故里风景名胜区开幕。在分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校派出的两支队伍——药学院和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在校科协的号召和率领下,积极行动,组织科普志愿者服务队亮相全国科普日展,从多角度深入地向各类人群普及科学知识,在丰富大众知识的同时,也展现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魅力。来源 / 华中大新闻网编辑 / 姚子艺

马德里

考研与调职,两难的落寞

1“你在外面潇洒了两年半,回到单位先蹲一蹲,别考虑调职的事……”“什么?想转业!单位培养你去读研,读完你就想走!怎么对得起单位……”以上这两段话,是许多在职研究生、读研回单位后可能听到最多的两句话,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鸡肋是也。近期,我军2018年强军计划正式发布,公布了15所名牌大学面向在职军官招收硕博研究生计划。报考条件硕士小于35周岁,实际工作年限满4年以上,博士小于40周岁,实际工作年限满5年以上,另外要求报考专业需与军队急需且与目前从事工作紧密相关。在职军官报考,须填写《军队在职干部报考研究生推荐审批表》,由所在师(旅)级单位政治机关审批,军级单位政治机关核准,逐级上报至大单位干部部门审核,此后报军委机关有关部门备案,军委机关函告有关高校。清华大学70人,北京大学70人,吉林大学20人,上海交大20人,浙江大学20人,武汉大学20人……我军专门将优秀军官送入地方大学进行培养,目的是依托地方高校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军队培养优秀的指挥技术人才,是作为肌肉的存在。2到底要不要读研,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焦虑?一个萝卜一个坑,是很多单位面临的现状,放走一个干部读研,直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他的工作谁来完成,是否还要重新培养该岗位新人?而熟悉工作的过程总是需要时间的,因此单位领导大都选择,不允许读研。剑客师妹一名同学毕业后就在准备三年后考取研究生提升学历,谁知一到单位就被告知没有读研名额,并不是“没有”,而是“被扣”。同时还有很多占着坑的萝卜不敢走,行政干部有岗位才能调职,脱产读研期间不给调职,造成很多提高了学历却耽误了晋升的情况出现。剑客君读研期间身边的在职同学,基本是技术干部或改革期间冻结的干部趁机出来读书。这样一线部队,真正作战岗位需要提升能力的军官却很少得到读研的机会。长此以往,读研,竟变成了一种“福利”。所以才会出现文章开始的那种想法:在学校潇洒了两年半,同事们都辛苦的为单位做贡献,理应先考虑别人。甚至有些单位开出土政策,研究生回来三年不能参与调职。纵观历史,我军建军之初就懂得高学历人才的重要性。有句话叫做“你有长征两万五,人有十年寒窗苦。”讲的是老革命陈赓的故事。当年军工行业有一大批经过长征和抗战初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对知识分子看不惯,看到有人对知识分子重用、关怀情绪很大,闹着回部队,回朝鲜前线。陈赓对老干部说:“你戴过八角帽,他戴过四角帽(指博士帽);我们既要承认两万五,也要承认十年寒窗苦;你是老资格,他在科学技术上奋斗了几十年,也是老资格”。遥看外军,据报道,美军军官从少尉晋升到少将军衔,一般要进院校学习6—8次。包括任职培训、初级培训、中级培训和高级培训等。目前,美军现有的约26万名军官中,有硕士学位的大约8万,有博士学位的大约2万。硕士、博士已占军官总数的38.5%,其中美国空军军官中硕士比例达到51%。另外,英国、法国、德国、以色列和印度等国军队,要求少校以上军官必须获硕士学位,对学习也想当重视。3可是学历不能代表能力!一位老领导曾对我说,单位有研究生干部本是挺好,但是最近上学回来的干部并没有提升能力的感觉,甚至有一年三个培养回来的干部集体要求复员。当然,有些人读研的目的确是放松心情,选择专业时不看与工作对不对口,就看离家近不近、管得严不严,导致回单位后反而业务生疏作风散漫,自己把自己混成了鸡肋。镀金归来,拿的不是本领是文凭,收获的不是能力是傲娇。学历虽不能代表能力,但学历可以提升能力。近两年,我军在职研究生比例已经远远超过直升学员,目的就是通过几年的岗位锻炼,明确知道能力不足之处与岗位所需技能,来到院校充充电更好的为部队服务。读研不是福利,是责任,带着工作的问题和难点,解决问题才是文凭的作用。限制在职研究生发展是浪费人才的表现,同时在职研究生放松自我也是变成鸡肋的开始。没有人规定读研就该加快调职,也没有人有资格不给研究生调职,用人归根结底还是凭本事。是鸡肋是肌肉,无关读研,有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