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报录比I华中科技大学鼓腹而游

考研报录比I华中科技大学

本期院校:华中科技大学2019华中科技大学报录比本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辞曰

考研快讯:9818名考生在华中科技大学参加考试!

12月26日至12月28日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华中科技大学作为湖北省最大的一个考点承接了9818名考生的考务工作承载了9818个闪烁的梦想……铃响,停笔,考试结束回想前天早晨第一次颤抖地拿出准考证回想9月底第一次点开预报名网页的链接回想那天第一次搜索心仪院校的招生简章曾以为这段备考时光漫长而不可跨越交卷的那一刻却发现一切的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往这趟考研路,恭喜你已经走完了大半挺过了漫长的黑夜,做好准备迎接属于你的黎明了吗对于目前的结果,你也许会有遗憾但请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吧迎接你的一定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披星戴月,寒来暑往在你用力奔向华中大的同时华中大也在飞奔向你对于努力的你来说考研从来不是一场苦涩的“单恋”而是甜蜜的双向奔赴等到明年春天小招期待在华中大看见你们每一个人的身影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 文案 | 朱佳慧 崔浩洋 陈宁睿 编辑 | 颜永威 刘雨洁 采访 | 研小招 摄影 | 研小招 剪辑 | 研小招 出镜 | 努力的考研er们 审核 | 葛茜 裴鉴 陈宁睿 李云翀

何哉

择校01/华中科技大学新传考研考情分析

各位童鞋好呀!我们将从今日开始为21级的宝宝们做择校分析啦!每期将邀请一个院校的学姐/学长,讲述自己的个人择校经验和备考经验!本期嘉宾爱传播泡芙,华中科技大学专硕2019级,考研分数405分,复试加权综合排名4。一、院校简介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前身为创立于1983年的华中工学院新闻系,1998年成立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经过多年发展,学院现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人文社会科学为基础,实行文理、文工大跨度交叉的新型学院。在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科为A等,排名全国第三,为华中科技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学院目前拥有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与数字媒体、广告与媒介经济等四个学术硕士位点,新闻与传播、出版两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与公关等四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华科新闻学院师资力量雄厚,老师们都是学界与业界非常优秀非常受人尊敬的老师。我们考试的参考书目有很多都是华科本校的老师编撰的。关于老师们的具体信息,同学们可以自己去官网多多了解。综合来讲,华科还是非常适合华中地区尤其是湖北地区的考生报考的,我也看到,的确我们全程班就有很多同学是湖北地区的,尤其有很多同学还是武汉各个院校的,这就说明华科在湖北省内还是非常热门的。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这次武汉遭受疫情,就觉得可能今年报考的人不会那么多,竞争没有那么大,即便是与省内这些对华科感兴趣的学子竞争,我们也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备考。二、选择华科的原因首先,就区位和院校因素而言,华科的新闻传播专业可以说是非常强了,学科评估是A级,仅次于中传和人大,跟复旦并列第三,教学质量和各种资源绝对有保障,整体的学风特别好,读研对自己会有很大的提升。武汉是华中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教育中心之一,高校的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其次,就试题的难度来说,华科初试侧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只要基础知识扎实,就能比较从容地应付华科的考题。初试的参考书目也都相对比较基础,不至于晦涩难懂,试题中需要扩展的内容也都比较好掌握,老师给分比较宽松,夯实基础、拔高思维,就可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最后一点,跟男朋友一起考研,结束异地恋!现在,经过了疫情的考验,也能够看出武汉各院校的实力都十分强劲,在抵抗疫情的过程当中华科大也有非常亮眼的表现,作为华科学生还是非常自豪和有归属感的。三、报录比及分数线华科的学硕自2016年起停止统考招生,2019届恢复招生,但由于种种原因(主要还是报考的同学未过线),2019届学硕依旧是全部推免招生,2020届学硕目前成绩尚可,但还未尘埃落定,鉴于眼前的扩招大势,在此不下结论。录取人数分数一览(不包含推免及专项计划)关于华中科技大学的新传学科,大家可以从各种渠道多多了解。而且相信同学们一定也是看到了今年的神仙打架场面。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最终的录取信息,但是我们能够看到超出400的高分已经有很多,去年400以上的也有13名之多,最终也全部录取,23人中13人已经超过半数,可以看出超高分录取以后会成为一个趋势,所以想要报考华科的同学一定要奔着高分努力,绝不能得过且过。四、参考书目01440参考书目新闻史:张昆:《中外新闻传播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传播学: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埃弗里特·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写法》,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 ★媒介经营管理:屠忠俊:《传媒经营管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新闻伦理与法规:牛静:《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理论及案例评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 ★★★★02334参考书目孙发友:《新闻报道写作通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何志武:《新闻采访》,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赵振宇:《现代新闻评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第2版石长顺:《电视专题与专栏:当代电视实务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郭小平:《视听新媒体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版钟瑛:《网络传播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余明阳、陈先红:《广告策划创意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陈先红:《现代公共关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03学硕参考书学硕与专硕的参考书出入不大,但是学硕620与专硕440差别还是有的,334和866非常接近.新闻史: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张昆:《中外新闻传播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新闻业务:孙发友:《新闻报道写作通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赵振宇:《现代新闻评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第2版何志武:《新闻采访》,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版传播与智能媒体: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胡正荣:《新媒体前沿(2016-2017):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彭兰:《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广电理论实务:石长顺:《电视专题与专栏:当代电视实务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郭小平:《视听新媒体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版广告学:余明阳、陈先红:《广告策划创意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陈先红:《现代公共关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补充材料:爱传播华科真题笔记 方汉奇中新史笔记 《20天20题》五、考研真题分析基础理论类真题◆ 2020年 名词解释:邹韬奋(基础课) ;时务报(基础课);沉默螺旋(公众号推送) 简答:隐性采访的原则(基础课) ;新文化运动的报刊改革(基础课) 论述:议程设置理论的特点;(微博预测100题、模拟考)◆ 2019年 名词解释:沉默的螺旋;泰晤士报;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新闻体制 简答:麦克卢汉的理论;毛泽东新闻思想 论述:新闻报道中缺少人文关怀的表现;战后新闻新秩序的斗争历史和未来发展上述题目在各科笔记和20天20题中均有涉及热点前沿类真题◆ 2020年 名词解释:全媒体传播体系(冲刺课) 简答:国家主权与信息主权(冲刺课) 论述:算法在数据新闻的应用及伦理(微博预测100题);5g应用下的媒体融合前景(公众号推送、微博预测100题);智能算法时代,把关人在今日头条这种媒体中是否消解(微博预测100题、模拟考)◆ 2019年 名词解释:几乎都是基础题目 简答:数据新闻的看法(20年再次出现数据新闻) 论述:新闻智能化趋势以及对新闻业的影响;中央厨房的新闻生产和运行机制01真题总评2019年的题目还是比较基础的,中规中矩且有迹可循,2020年的真题却是大换血,整体来说,334保持了华科惯有的风格,题型不变,依旧是策划、消息简答和论述,整体来说偏向基础,难度并不高。但由于很多题目的出题点处于大多数同学的备考盲区,比如华尔街日报体、记者和信源的关系等题目,很多同学看到这样的题目,心态首先就受了影响。学硕620卷的难度其实也并不大,可以看出很多都是非常基础的题目,这些内容爱传播基础课基本都有讲解,知识点也都在射程以内,以往年专硕考察的热点为主,其一是算法在数据新闻中的应用伦理,本质上还是考察华科最常考察的技术伦理问题。其二是互联网40周年,既是热点又是重点,具体大点可以在钟瑛老师的网络传播学概论中找到相关内容参考。2020年是华科恢复学硕统考招生的第二年,较之2019的真题,2020的题目难度整体下降,以重基础为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学硕的策划并没有像专硕那样重新闻方向,今年出的题是公关广告方向的题目,之后的学硕的考生们在备考时,需注意练习多种策划题型,包括专题策划、采访提纲、公关策划、宣传策划等等,毕竟陈先红老师带头的公关和舒咏平老师带头的广告学科也是华科新闻学院的王牌专业。就出题的思路来说,往年华科一直很喜欢考察往年真题,从今年出其不意的风格和题型的变化来看,试卷出现了摆脱惯例,跳出套路的倾向。此外,研究方法与研究计划很可能也会在今后更多考察,在备考时需要重点复习。爱传播今年的押题准确率也是比较高的,继去年押中了“万州公交”的消息改写之后,今年的评论题目刚好是考前的最后一次公益练习“量子速读”,其他题目也不乏模拟题目中的原题,以及20天20题中的重点,可以说爱传播在押题上还是保持住了高水准。六、复习规划建议专业课复习我的专业课复习开始得实在不算早,7月末才正式开始看专业书,其实3月份所有的书基本都准备齐全了,但是太懒迟迟没有开始,期末又写了一堆课程论文身心俱疲,暑假回家呆了二十天才回到学校学习。看书看得晚直接导致后期感觉基础知识不牢,有点慌,所以如果大三下学期课业不太繁重的话,建议在3-6月份及早看专业书,不需要做多么详尽的笔记,略读即可,主要是为了后续复习时间充足。实务复习第一遍专业书看完已经是10月初,导致我的实务练习10月中旬才开始。而且因为书实在看不完了,选做部分就放弃了网传选择了新闻评论方向。1、报道策划相对比较简单,而且分值从40分变成了30分,练过几次就基本能掌握套路,爱传播的范文适合大家模仿与学习,20题的策划模板也很好用。2、消息改写不同题材的消息消息难度也有所不同,一样要多加练习,强烈推荐爱传播的批改班,前期我的分数惨不忍睹,后期几次都是45+,这种明显的进步也给了我很大信心。3、新闻评论是真的难写。我可以很肯定地说,不多练习在考场上绝对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评论。但是只要练习够了的话写好也不难,平时多看新京报、人民日报、澎湃新闻的评论公号,关注这类权威媒体对于热点事件的评论,学习观点和论述亮点,辩证地对待网络上的其他声音,别被歪曲的价值观带跑偏,更别写进评论里。评论的简答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都是基础的知识。但是今年的题量从20分增加到了40分,导致我拿到题的时候有点发懵,最后字数没凑够,可能分也不高。另外,评论考试的时候极有可能遇到难题,风险不小,我的实务分数在前几名里偏低,我觉得原因主要是评论出题的灵活性大,而求稳的话就容易答得比较死,一旦评论的难度不低且观点不容易有新意的话,就很难拿高分,跟其他方向的考生也会有差距,所以慎选自己的选做方向。两门专业课的复习呢,前期看书,利用好能搜集到的资料整理自己的笔记;中间做好基础知识的掌握,练习好实务,多改多练;后期结合真题和各个公众号整理的热点和参考书,试着做真题,整理一份囊括自己知识的“标准答案”,按专题分类逐个击破。【英语二】78分我的英语备考开始得比较早,因为本科期间真的没怎么重视英语,老本有限,且尘封多年。所以从3月开始,我坚持每天扇贝打卡300词,包括红宝书在内的千词级别的单词书加起来背了几遍。其实记得不那么牢固,但是能够对单词保持高度的熟悉感。尤其后期我感觉扇贝没有针对性,到11月份放弃了扇贝开始背红宝书,每天到图书馆先背单词,因为红宝书是乱序的相近词,非常适合在后期清除自己混淆的单词,一遍遍加深印象,后期我明显感觉到英语词汇量上升了,做真题的正确率也高了很多。英语只需要做真题,任何模拟题都不如真题的质量高。专硕的同学其实也可以先做英一提升手感,丰富词汇量积累错题,毕竟英二的真题太少了,还要留出近几年的真题作后期模拟之用,所以英一的题可以用,但是重点还是要研究好英二的出题思路。有关英语的复习我有以下几条经验:1、一定要好好整理错题,留着熟悉生词和考前看2、搞清错误选项的命题陷阱,了解原理以后才能避开3、不要过分迷恋英语课程,实在错的多没读懂的文章再跟课程讲解4、保持手感,英语定期做,比如一天一个阅读或者三天一套题,掐好时间5、作文不急着准备,关键是形成自己的写作习惯,不要生硬地套用模板。【政治】70分不高但是也不算低分,2019年湖北省普遍有点压分。作为文科生我对自己有点蜜汁自信,除了在八月初养腱鞘炎的爪子的时候把马原看了之外,其他的部分直到11月份才开始复习。虽然最后分数不差,但是能早学一定要早学!刚开始做题真的错到发慌。后来,最后20天左右跟着徐涛老师的课恶补了一些我没有理清脉络的知识,集中看了几个下午的风中劲草,还跟了考虫的1000题小程序,每天吃饭的时候尬刷50道。多管齐下,在把风中劲草中我最薄弱的几个点看完之后,我做一套客观题的均分从35分左右提到了42左右。依旧是那句话:重视细节。时间安排因为图书馆的开门时间是8:00,我每天7:20左右起床,带袋装小面包和牛奶到图书馆吃,早饭一定要吃!不吃对身体不好的!总的学习时间大概上午三个半小时,下午三小时,晚上也是三个小时左右。我是真的熬不起夜的那种人,目前从未因为学习熬过夜,考研期间基本00:30睡觉,只有更早很少更晚。十二月份之前每天吃完饭还回家睡个20-45分钟的午觉,十二月后就拿了抱枕在图书馆趴一趴,好好休息才有学习的精力嘛。作为本科四年不化妆几乎不出门的一女的,考研期间我最长连续40天没化过妆,总体来说只有每周的放假日会化妆出门吃喝玩耍,也算牺牲不小。早期的放假日是每周一天,后来缩减到一个下午、一顿晚饭,虽然时间短,但是也是一种充电的方法,适当的放松也有利于保持适当的紧迫感,小小的负罪感会让你更有学习的动力。身心健康我抵抗力奇差,从小到大都小病不断,因为考研时间紧荒废了健身,不仅长了肉,抵抗力也下降了。所以建议大家无论时间多紧迫,考研期间尽量保持一定的运动,千万不要废寝忘食。冬天做好保暖不要生病,尤其是女孩子们。考研半年我跑了无数次医院,各种原因,发烧,颈椎病,腱鞘炎还有胃病。我整个人比较情绪化,身体状况也特别容易受情绪影响,由于吃饭不注意加上考前高度紧张,考试期间我就犯了胃病,考英语时候整个人都极其难受,险些没答完卷,所以无论如何,请把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为了拥有好身体,务必保持心情愉悦,学会自己调节与放松。七、常见的几个问题.1.背书是出声背还是默写?我个人倾向于默写(主要是我一背书就犯困)在A4纸上默写,不用死记硬背,把知识转换成自己的表述默写出来即可。练字的同时也能形成答题的手感,黑笔写红笔修改,事半功倍。2. 要不要找研友?我的建议是要看你自己的学习习惯,如果你自控力差,需要找一个有定力的研友监督你,跟人家共同进步自然是好事一桩,千万不要只是找一个吃喝玩乐的伴。如果你的自制力很强,对自己规划很清晰的话就没必要找研友,因为我的自控力确实太差了,所以我的考研复习全程笼罩在我男朋友老妈子一样唠叨的阴影下,所有娱乐APP全卸载,三个月没有刷微博,但是我在学习中获得了快乐(假笑)。3. 如何评估自己的学习进度?自己评估自己,一定不要跟人比。这是我最真诚的建议。因为你自己对于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是有一个判断的,绝对不要因为别人的复习状况影响自己,学不进去了的时候可以查缺补漏,做一个整体计划,在下一阶段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会让你的目标更明确。另外,每天也要有计划,尽量做到今日事今日毕。4. 如何模拟和做真题?爱传播微博的真题公益分享和考研后期的定向模拟考试都对实战特别有帮助,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有针对性地去改进。定向模拟跟真题的相似度很高,而且学长学姐的批改非常细致,让人觉得特别贴心,瞬间信心百倍,动力满满。5. 有没有高分的捷径?基础知识不牢固的话,没有任何捷径。但是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多多引用大咖观点和名言,拟出格式工整的小标题,在专业名词后加上英语表述,保证卷面的整洁美观等等,都是提分的“捷径”。八、最后叨叨首先,我真的要感谢爱传播,没有爱传播、没有学姐学长们对我的鼓励,我绝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从前我看一些经验贴里的各种感激都觉得不过是商业互吹罢辽,自己经历过才知道,遇到好的领路人对于我们这些在黑夜里前行的人是多么重要。因为起步晚,所以复习初期我从未想过自己能考得上,是学姐学长们的鼓励和不厌其烦的答疑才让我有了变得更好的愿望和底气。其次,不要过分注重形式和所谓的仪式感,精致妆容、学习手账、漂亮本子与昂贵的笔,这一切都不如在脑子里精心构筑起一个知识殿堂来得重要。真正学进去了的时候,什么都顾不上的,也都不如学习来得更有意义。最后,我想把我的微信签名送给大家——“焦虑就是提前感受失败”。永远不要让焦虑支配你,更不要被畏难情绪打倒甚至低头放弃。的确,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但放弃也绝对不会舒服,毒鸡汤只能是毒鸡汤。希望大家永远对自己保持信心,把用来焦虑和烦躁的时间用于学习或者有意义的放松,毕竟真正的信心只有你自己能给自己。我是爱酱,专注新传考研辅导六年,想得到更多新传前沿热点及干货分享,可以关注我,或请关注公众号:爱传播。

博弈论

华中科技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

注:凡符合教育部规定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分政策的考生,应当在4月30日前向我校研招办电子邮箱hustyanzhao@qq.com提交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照片(正反面)、有本人手写签名的说明及相关证明材料的照片,电子邮件的主题格式为:加分项目名称+考生编号+姓名。收到考生提交的材料后,我校将根据教育部文件及名单核实考生加分资格。(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耶里肖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新生数据出炉啦,看完发现太贴心了

9月1日至9月3日,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新生报到的时间。据统计今年有9619名研究生新生跨入华中科技大学的大门,其中硕士生7626人,博士生1993人。官方公布的大数据中,统计了常见的人数、男女比例、年龄等指标,还贴心地统计了同学们的姓氏、生日、星座等,下面我们来看看华中科技大学这批萌新的大数据。新生来源9619名新生来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硕士生源人数前三的省份:湖北省(2916人)、河南省(855人)、江西省(457人)博士生源人数前三的省份:湖北省(655人)、河南省(311人)、山东省(140人)硕士和博士招生人数最多的省份都是湖北省,38.25%的硕士生来自湖北、32.87%的博士生来自湖北。男女比例男生5528人,女生4091人,男女比例是1.35:1。华中科技大学的男女比例比清华大学(1.93:1)低,男女比例相对比较均衡。硕士生男女比例是1.31:1女生人数:最多的学院是管理学院(447人),最少的是航空航天大学(1人)男生人数:最多的学院是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416人),最少的是附属武汉儿童医院(2人)博士生男女比例是1.55:1女生人数:最多的学院是附属同济医院(117人),最少的是力学系(0人)和历史研究所(0人)男生人数:最多的学院是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131人),最少的护理学院(0人)新生分布管理学院、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和附属同济医院新生人数排名前三第一:管理学院新生人数为874人,占9.09%。第二: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新生人数为618人,占6.42%。第三:附属同济医院新生人数为586人,占6.09%。新生个人信息1、姓氏:姓氏人数排名前五的是王(652人)、李(642人)、张(620人)、刘(512人)、陈(440人)。清华大学研究生新生姓氏排名前五的也是王、李、张、刘和陈。2、姓名:李婷和刘洋是新生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姓名,其次是张鹏,王浩。3、生日:10月1日过生日的人数最多有47位,2月29日过生日的人数最少,只有1位。10月8日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庆日,这天过生日的同学共有30位。4、年龄硕士研究生:平均年龄23.7岁,年龄最大的是50岁,最小的是20岁。1998年出生的人数最多,2933人。博士研究生:平均年龄25.9岁,年龄最大的是49岁,最小的是20岁。1995年出生的人数最多,349人。5、星座:星座排名前三的是:天秤座(932人)、天蝎座(925人)、处女座(876人)6、民族:汉族人数9109人,土家族189人,回族69人,壮族48人。官方公布的大数据不仅仅是新生人数,硕博比例,男女比例,还发布了同名同姓的学生人数,生日同一天的人数,以及星座最多的人数等数据,充分感受到了校方的用心,让人感觉数据也有温度。总结下,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中男生比女生多,叫李婷和刘洋的人数最多,10月1日过生日的人数最多,天秤座人数最多,少数民族土家族最多。

救药你

好看!华中科技大学2020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来啦,气势恢宏!

自从拟录取名单公示以后,小招后台就被各位准Huster们的消息轰炸了,全都是要录取通知书的。不过听说有的人已经收到录取通知书了?是真的吗?小招失去了这第一手的资源吗?不会吧,不会吧还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朋友们也不要着急,看各学院的具体安排,部分学院将于本周开始邮寄录取通知书,大家敬请期待吼~无论你是否已经收到通知书,都不妨碍我对你们投来羡慕的眼神(2020级的录取通知书比去年的好看太多了好嘛!酸了酸了~)先来一睹高颜值快来看看高颜值2020年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高清特写!华中科技大学2020年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在2019年的版本上做了不小的改动,封面图片由华中大的南大门正视图变成了南大门俯视图,视觉上更加宏伟壮丽,气势恢宏。封面颜色以红色和金色为主,色调柔和,突出了简洁典雅的风格。辅以我校校徽和校训,彰显了我校的历史底蕴。总体而言,通知书的总体风格十分符合我科一贯的校风,踏实稳重,严谨而不沉闷。元素解读无数个早起晚睡,背书背到走火入魔的日日夜夜,经历了不知多少次的自我怀疑和否定,在终于等到华中大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觉得考研路上所有的苦都是为了这一刻的甜。真好啊,终于等到你!正面图华中大南大门:每年都有无数人来到华中大,以南大门为背景合影留念。这座牌匾承载着华中大人的辛勤汗水,代表着华中大人的匠心精神,是一代又一代华中大人不懈的努力将“华中科技大学”这六个大字唱响!校徽校名:在录取通知书的下方正中是校徽以及校名。华中大本着求真务实的学风,希望每一位学子都脚踏实地。内页图华中大校史陈列馆:校史馆地处华中科技大学校园中轴线上,主展厅上的钢构象征着“跨越”,希望通过它们展示学校的过去、现在,并能引领学校未来的跨越式发展。校史馆浓缩记录了学校在办学历史上的精华篇章,展示了当今学校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是几代华中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缩影,也是华中大和武汉地区的一道文化景观。背面图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百年的校训,是对华中大学子们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盼。百年校训:明德 厚学 求是 创新明德:彰明伦理,完善品德;厚学:崇尚知识,学问渊博;求是:追求真理,发现规律;创新:与时俱进,追求新高。以上就是华中大2020年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元素解读啦!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 文案 | 朱芮 摄影&后期 | 李云翀 王景川 张帆 编辑 | 杨芸 审核 | 郭兴华 罗卲予

救世之战

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查询公告

各位考生:根据教育部及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有关安排,我校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查询系统将于近日开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成绩查询2.查询网址:(1)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chsi.com.cn/apply/cjcx/(2)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系统:http://yanzhao.hust.e.cn,可查询报考华中科技大学的考生(即考生编号以10487开头的考生)成绩。考生编号可登录网址查询:http://202.114.27.3/ksbhcx/3.考生可从系统打印成绩单备用。建议尽早打印,系统关闭后将无法进行。二、成绩复查对成绩有疑义的考生可申请复查。复查说明内容如下:2.成绩复查网址: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系统 http://yanzhao.hust.e.cn3.申请复查程序:考生登录我校研究生招生系统,对成绩有疑义的科目提交复查申请,每位考生最多可对2门考试科目提交复查申请。流程如下:请在“复查申请”界面选择需要复查的科目(不得超过2门),填写信息后并单击“提交”按钮。申请一旦提交,系统不允许修改,请认真考虑后谨慎选择。每位考生仅有一次申请复查的机会。4.统考科目复查由湖北省教育考试院组织,自命题科目复查由我校组织。复查主要针对分数漏记、错记以及统分差错等,评卷教师对评分标准的执行情况不属于复查范围。考生不得申请查阅答卷。违规考生各科目成绩不予复查。5.复查结果公布:2月22日09:00后考生通过系统查询到的成绩即为最终成绩。

环渊

00后读研、最大年龄差28岁……揭秘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新生数据

夏荷镜湖开,雅乐过醉晚喻家山下,斯有学府金秋九月,是丰收的季节也是开始的季节梧桐语里又印上了新的脚印图书馆中又添上了新的身影又一批研究生新生来到了华中科技大学在这个人生旅途的新起点他们继续勾勒着自己的梦想他们来自哪里?人数几何?年龄几何?「 华中大2019研究生新生大数据」带你一探究竟华中科技大学2019级硕博研究生共计9319人,还是比武大的8678人要多些的。2019年的9319人,确认过眼神,欢迎你们成为森林大学的新主人!今年华中科技大学共招收博士研究生1808名,硕士研究生7511名。今年入学的研究生新生中男生为5264人,女生人数为4055人,男女比例1.3:1。3年学制新生为6160人,占总数的66.2%;2.5年制新生为994人,占总数的10.6%;2年制新生为2165人,占总数的23.2%。从年龄看,2019级研究生新生中,共有43名新生年龄在20岁及以下,其中包括3位00后,他们分别来自能源学院、中欧能源学院、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新生年龄最大的为47岁,最大年龄差为28岁。从生日来看,有11位“幸运儿”和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同一天生日,有37位和华中科技大学同一天生日,真巧!从民族来看,这次9319名研究生分布在23个民族,其中汉族新生为8891人,占新生的95.4%;少数民族新生主要集中在土家族、回族、壮族、苗族、满族等。五湖四海的HUSTer们,构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从政治面貌来看,研究生新生里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人数为3193人,占据新生的33.4%,希望你们能够继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做好表率。民主党派共有9人,占据新生的0.1%。从各单位新生人数来看,数量最多的为管理学院,总人数为887人,之后的单位分别为机械学院、同济医院、光电信息学院、协和医院、计算机学院、电气学院、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电信学院。从男女比例来看,女生人数:男生人数最高的学院为生殖健康研究所(疑惑这是什么所不?哈哈),达到了20:1!之后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学院等。从生源地来看,湖北省依旧是华中大生源的第一大省,人数达到3445人;其后依次是河南、安徽和江西。从姓氏来看,李姓是2019级研究生新生中第一大姓,有711人,之后分别是王、张、刘、陈。有603位新生可以在新生中找到与同名同姓的同学,刘畅、张鹏、刘洋是新生中的高频姓名,分别有7位、6位、6位同学叫这个名字。数据永远只会统计出群体特征我们期待的却是个性的你过去的成就为你带来曾经的辉煌新的征程已然开启我们期待华中大助力你实现更多梦想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公众号

不惧之实

高考志愿-华中科技大学

关注祥哥,关注高考,祥哥带你了解高校资讯,高校专业。本篇给大家介绍一所顶尖名校,她位于江城武汉,华中地区工科第一高校,被杨振宁称为“南方清华”。校园内树木葱茏,碧草如茵,被誉为“森林式大学”,这便是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高校,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我国顶尖高校,世界知名高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穿行在知识的森林里,汲取百工之技、众家之长。华中科技大学实行人才强校战略思想。大规模引进高端人才,取百家之长,育华中之学子。名师专家云集,学校拥有全职院士17人,双聘院士1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9人、长江学者青年项目1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9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4人,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青年科学家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9人、青年拔尖人才2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2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0人;获批有1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数百名的一流专家和学者组成了华中科技雄厚的师资团队。华中科技大学学科建设以工科和医学之强,多学科综合发展。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湖北省重点学科34个。其中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为世界一流学科,同时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这些学科也均为重点学科,值得同学们报考。华中科技大学作为首批985名校,国内顶尖工科院校,其对河南省的录取分数线也颇高,近五年来(2015至2019)理科录取分数线分别高于一本线97分,113分,131分,143分,136分。文科分别高于58分,71分,90分,88分,75分。文科名次在前900名报考。理科在前3500名。华中科技大学环境优雅,景色秀丽科研实力雄厚,就业水平之高,学研产结合密切,科技转换强,也是我国就业创业效益第一高校。选择华科,徜徉林间,自由天籁,待到学成毕业时,经世致用,成为时代俊杰,国之栋梁。

富二代

快看!华中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考试在几月份?

现如今,对于那些在职考研的职场工作人员来说,由于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所以很想提前抽时间去复习备考,以便顺利通过就学期间的相关考试。那么,攻读华中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的学员需要在何时参加考试呢?目前,该校在职教育所有考试中,除了同等学力结业考试没有固定时间外,其他考试时间都有明确规定。其中申硕考试时间是五月,专业硕士入学初试在十二月底开考,入学复试时间为三月到五月这一时间段,下文来具体说明。结业考试时间不固定一般情况下,院校会在学员读完课程之后就会组织结业考核来验收学员的进修成果,所以这一考试没有固定时间,大多和专业学制有所关联。申硕考试时间是五月欲要参加申硕的学员在三月份便能到学位网报名,随后在四月接受院校的认证审核,认证成功后在五月份便能参加申硕考试。入学初试时间为十二月底历年来,专业硕士入学初试时间也有明确规定,十月份报名,十一月现场确认,十二月底则是正式开考时间。入学复试在三月到五月通过初试的人在三月份即可正式参加院校复试考核,一般三月份考笔试内容,笔试通过后还需在四月接受面试考核,通过面试后便能进校上课了。考研消息!2019年同等学力申硕全国统考成绩查询通道开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