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三女生遇车祸 一场病房里的论文答辩 用坚毅撑起梦想无用

研三女生遇车祸 一场病房里的论文答辩 用坚毅撑起梦想

央视网消息:眼下正值毕业季,对很多毕业生来说,完成论文答辩是他们走出大学校门的第一步。而对于华东政法大学的学生程艳芳来说,想要迈出这一步却异常艰难。  今年4月下旬,她遭遇车祸导致脊椎骨折,在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不能返校参加论文答辩。为了帮助她完成毕业心愿,学校和医院组织了一次特殊的答辩。华东政法大学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与传播研究生导师组长 林凌:正常在案件报道的时候,道德和泛道德化之间的界限,能不能做进一步区分?程艳芳:在研究案件报道的泛道德化问题时,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案件报道不排斥道德,道德本身没有问题,只是我们在看待道德的时候,可能是我们利用道德出现了问题。  6月2日上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的病房里,一场特殊的硕士论文答辩正在进行。躺在床上的女孩就是程艳芳。4月20号下午,她在回河南老家参加公务员考试的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导致脊椎骨折,胸部以下没有了知觉。做论文答辩时,她的双手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拿论文、翻书页这些简单的动作都要在家人的帮助下才能完成。程艳芳:它的现实意义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提高案件报道的专业水平。因为本学科是一个跨学科研究,所以运用了新闻学领域的把关人理论。  答辩前,程艳芳刚刚进行了脊椎修复手术,术后出现了肺部感染,说话时气息不畅,声音很小。为此,医院特别为她准备了扩音设备。而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医生还给她带上了监护仪器,对她的心跳和血压进行全程监控。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程艳芳完成了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主席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周宇豪:经答辩委员会全体委员投票表决,程艳芳同学的论文已经达到毕业要求,已经达到硕士学位要求,建议校学位委员会授予硕士学位,学位论文表决情况是“优”。  祝贺程艳芳!  不言放弃 她用坚毅撑起梦想  现在程艳芳已经顺利毕业了。为了这场不到半个小时的论文答辩,遭受车祸重创的程艳芳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程艳芳的家在河南省夏邑县农村,从小家庭就比较贫困。马上就要完成学业的她在出事前正四处投简历,想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还报考了公务员。然而,一场车祸打乱了程艳芳对未来的规划。  脊椎骨折,脊髓受损的程艳芳,从昏迷中醒来后就一直躺在床上。刚知道自己的病情时,她也消沉过,不过,这个坚强的姑娘很快就告诉自己,要接受现实向前看,努力向好的方向发展。程艳芳:我的腿不能动,我想着我的胳膊还可以动,然后我的身体动不了,想着我意识还挺清醒的,然后说话还挺正常的,像这种。然后就是想尽办法,把我不能怎么样,变成我可以做什么,我可以怎么样 。  在治疗过程中,程艳芳最惦记的就是自己的毕业论文。按照学校计划,她所在的专业在5月24号进行论文答辩,看着毕业的日期越来越近,程艳芳心里非常着急。程艳芳:毕竟最后一步了,我想要最后一步也要以一个好的方式来结束。然后如果是真是参加不了的话,我感觉比我身体承受的痛苦还要难受,它不仅仅是一个仪式,也是一个学校和老师对于自己的研究成果的一个肯定和一个认可。5月初,程艳芳进入康复治疗阶段,她马上和母校华东政法大学进行了沟通。老师们承诺,只要她的身体条件允许,就在病房里为她组织一次论文答辩。华东政法大学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与传播研究生导师组长 林凌:身体能支撑的话,我们就有一个想法,就是到病房里完成答辩,为她服务。  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何益忠:哪怕坐四个小时五个小时的高铁,都必须去,让学生她的愿望她的梦想能够实现,这是我们老师应尽的,应该做的事情。  然而,当时程艳芳的身体还很虚弱。在医生看来,即便是躺在病床上,程艳芳也没办法完成答辩。  河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副主任 杨阳:她的损伤是非常重的,而且整体小姑娘也非常瘦,身体从医学的角度来说素质还不够强壮。  虽然医生们不同意这个方案,但程艳芳并没有放弃。她一边进行康复治疗,一边找出已经写好的论文,提前开始复习和准备。程艳芳:我爸就是坐在这儿,他一只手给我拿着,因为我眼睛可以看,就是坐在这儿看,告诉他给我翻页。河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主副主任 杨阳:她实际上已经在做着各种准备了,查房的时候,只要没有在做康复治疗,没有占用她手部或者眼部活动这种时间的时候,她一般还都是在自己看书。至少我在查房的时候,有三四次看到她在准备这些东西。  多方协力 “病房答辩”感动全场  程艳芳的这份执着打动了学校,也打动了医院的医生和护士。5月中旬,河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组织专家对她能否答辩进行评估。最终,医生同意了程艳芳在病床上进行论文答辩。  经过沟通,医院和学校把答辩日期定在了6月2日。确定了答辩事宜,医院,校方,开始全力协调,帮助程艳芳参加论文答辩。河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主副主任 杨阳:以前我们都是让她斜躺30分钟就可以了,但是答辩的时候你想一般人要稍微坐一下的感觉,她答辩的时候要接近40度、50度,我们有电动起立床的一个康复设备,然后让她在这个设备上不断的适应。事故发生后,程艳芳一直都是平躺在病床上,为了按时参加答辩,医生为她量身定制了康复方案,开始进行坐立训练。身体虚弱的程艳芳在练习时会感觉到头晕、恶心等不适反应,但这没有打消她参加答辩的念头。程艳芳:练习升高坐,刚开始10分,后来练习到快一个小时,有时候我妈都说,给你放一下吧?我说等一下,我再看一下,再坚持一下,就是想着到时候答辩的时候可以坐着。  与此同时,华东政法大学也在为这场答辩做着各种准备。他们一方面和医院反复沟通选择答辩场地,一方面联系郑州当地高校,敲定了答辩委员会的成员名单。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何益忠:我们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业的老师,那必须要去参加,作为答辩委员。然后就按照就近的原则,就是在郑州大学请了三位老师,一起组成了答辩委员会。  考虑到程艳芳的身体状况,医院特地腾出了一间靠近抢救室的医护培训室。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医院派出了由骨科、康复科专家组成的医疗团队,在答辩现场进行守护。答辩前,专家们不仅再次对程艳芳的身体进行检查,还对现场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了评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6月2日当天,程艳芳的病房答辩如期进行。在宣布程艳芳的论文顺利通过时,所有人悬着的心都放了下来。河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 蔡西国:这么重的伤情,还有这么坚强的意志,这点让我们很感动。  虽然程艳芳已经毕业了,但她的母校华东政法大学表示,将在以后的治疗和生活中尽可能的对她进行帮忙。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 郭为禄:对我们来说,不论她今后在哪里工作、生活,她永远都是我们华政的学生,都是我们华政的校友。  现在,程艳芳仍然在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不过,在完成论文答辩,顺利毕业后,这个乐观坚强的姑娘,已经开始憧憬未来的生活。  程艳芳:目前也是好好康复,想着康复了之后可以去找工作,让我家人也不要那么累了。为她圆梦 呵护梦想和希望  和毕业典礼一样,毕业生的论文答辩是一场无可替代的仪式,是几年学术生活的高光时刻。同时它又是一场考试,要争取导师对自己研究能力的认可。程艳芳身受重伤,仍然执着要答辩,因为她不想留下遗憾,同时她相信自己的实力。  而为了这场特殊的答辩,付出努力的可不止小程一个人,医院的医生,学校的老师,当然还有程艳芳的父母,都在尽最大的努力帮她圆梦。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责任努力付出,你看,医生要治病救人,老师要教书育人,而程艳芳作为学生,她这么拼命就是为了完成她作为一个学子的使命。这场病房里的论文答辩,是对梦想和责任的尊重。  (央视记者:崔诺 王小龙 王冰 徐林 马荣达 )来源:央视网

金莲

华政教师以论文与迟交作业学生辩论:培养规则意识并善用规则

为论证迟交作业是否合理,华东政法大学一堆师生先后抛出一篇“论文”,他们运用法学专业知识,还进行了举证。此事由学校传至媒体,引网友“沸腾”。不少网友为此事体现的师生平等交流点赞,也有读者说虽看不懂,但喜欢这种学术氛围。此事起因是大二学生许同学迟交作业后请求补交,老师因此发起挑战——“论证自己迟交的正当性,有学理上的合理性,就接受你的作业。”没想到这位同学真的写了一篇“论文”——《论推迟作业之合理性》,并发在班群里@老师,老师也不甘示弱,反手回了一篇“论文”——《关于“迟交作业案”的归入法分析》。结局似乎是“圆满”的,老师论证许同学补交作业的行为不具有形式合理性后,认为补交的作业并非事后补写,予以接受不会引发实质不公,补交者不需承担责任。10月23日下午,“火”了的马寅翔老师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自己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高校老师,不是明星,也不需要流量。”严谨、负责、有趣,这是曾经上过他《刑法课》的同学对马寅翔的评价。1982年生的马寅翔北大毕业后又去德国深造一年,他表示用归入法分析这次迟交作业,不过是日常教学中再普通不过的事,“比较能够锻炼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我在上课时就要求他们要用这种方法”。在采访过程中,他更喜欢用“同学”来代替“学生“的称呼,因为他把“同学”这个词理解为“共同学习”。有同学说因为他喜欢上了刑法,他则说,是因为同学心中有正义。【对话当事老师马寅翔】澎湃新闻:有没有想过此事会成为热门话题?马寅翔:在我小文回应之前,就已经有个别同学将我们的对话截图发到朋友圈,一些没有选课的同学看到后,也开始加群“围观”事情的走向。但让我没想到的是,我在当晚7点多发了回复意见后,群里的同学开始“疯狂”在朋友圈里截图转发,我的微信朋友圈当晚就刷屏了,当时还有同学问我的感受,我说估计过了当晚这件事情也就过去了。谁知道第二天一早这个事情开始持续发酵,当天就上了微博热搜,最后居然还引起了《人民日报》和共青团中央的关注,这确实是我当时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澎湃新闻:为何愿意花时间以“论文”的形式和学生对话?马寅翔:我的回复严格来说不能说是一篇“论文”,只不过是套用了案例分析法的一种解题思路,就迟交作业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当时之所以想到要用这种方法,目的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想践行所学,这既包括他们,也包括我自己。这么做,一是想让同学们熟悉一下“归入法”的使用方法。这种案例分析方法在德国的法学教育中较为常用,比较能够锻炼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我在上课时就要求他们要用这种方法。我当时觉得,作为老师如果能够带头使用这种方法的话,同学们看了之后肯定能更加切身地体会这种方法的魅力,现在看来这个目的达到了。我也想利用这个机会培养一下学生的规则意识,这也包括利用规则为自己争取权益的意识。 当然,还可以体现我一贯的教学理念,那就是“尊重学生、平等对话”。我经常在课上给他们说,大家都是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都是学习法律的,是平等的民事主体,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平等讨论。澎湃新闻:网络时代,你的教学怎么吸引现在的年轻群体?马寅翔:在人数较多的大课上,我主要是通过列举比较有意思的案例吸引大家的注意,并在分析时偶尔使用一些社会学知识或者是网络流行语,当初步抓住了同学们的关注后,趁机用尽可能简练地表达,将一些理论术语和分析教授给他们。比如说我喜欢利用新闻报道、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的经典桥段辅助授课。比如在讲罪刑法定原则的时候,我就问大家知不知道《郑伯克段于鄢》这个故事,在讲无过当防卫的时候,我播放了当时流行的网剧《无证之罪》第2集的片段。这种方式成功地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为了让他们能够不分心,我会关注大家上课的状态,在课间,我还会播放一些经过挑选的歌曲,用音乐来缓解他们的疲劳。澎湃新闻:有学生说因为你的教学喜欢上了刑法。马寅翔:我发现,喜欢刑法课的同学,大多天生就心中充满了正义感,心中有一个“侠者梦”,而刑法上的问题可以唤醒他们这种“使命感”,所以说到底,他们喜欢刑法,愿意报考刑法学研究生,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因为我课上的好,而只不过是因为恰好是我在给他们上课。而我其实也知道,我离一名优秀教师还差得远,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澎湃新闻:您现在除了教学任务之外,还有哪些工作?马寅翔: 当然,除了教学以外,我还面临着较大的科研压力。我是82年生的,也不算多么年轻的“青椒”,但我工作年限确实很短。现在对于我们青年教师的要求确实蛮高的,一方面要求有教学任务,还要有科研任务。这几年我的副高职称解决了,还少一点压力,其他的“青椒”老师压力更大,因为评职称的时候教学比重不大,科研项目的比重比较大。澎湃新闻:怎么看这次自己成了“网红”呢?马寅翔:经过这几天的网络持续发酵,很多人给我发微信说我已经“火”了。这件师生之间的平常小事之所以能够引发广泛的关注,可能主要还是因为使用了所谓的“写论文”的方法,这种手段比较新颖有趣,也反映出我们华政师生的融洽关系。最后还需要说的是,就我本人而言,既不是明星,也不需要流量,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高校教师,我只希望能够坚持初心,本本分分地做好本职工作,一方面搞好教学,另一方面搞好科研。

相待

进步大:华东政法大学“翻译专业”10年冲进全国前10!

专四专八通过率接近100%,培养法学+翻译复合型人才,就业率常年居高,世界五百强企业就职、企事业单位骨干,“魔术圈所”“红圈所”offer……一系列光辉的背后是这个专业近十年的坚守——华政外语学院翻译专业!近日,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等推出《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20-2021)》。在267所开设本科翻译专业的学校中,我校翻译专业排名全国第10!中国翻译协会发布的《2016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指出,当今社会,国家语言能力已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语言服务能力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语言服务行业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影响世界的战略性基础性支撑。在全球化的环境下,无论是经济贸易,还是文化传播,都需要大量高质量的应用型翻译人才。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服务国家战略,翻译本科专业(BTI,Bachelo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应运而生。翻译专业同学们脚踏东西文化,身兼中外沟通重任。外语学院院长余素青教授在回顾翻译专业成长轨迹的时候,这样说道:“专业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学科是专业建设的依托。我们学院曾非常努力地致力于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建设,这需要4个专业的支撑。2010年翻译本科专业开设之前,我们只有英语和日语两个专业,后在于2011年招收第一届翻译专业学生,这样有利于节约师资等教学资源。2013年我们又开设了德语专业,经过学校和学院的多番努力,终于于2018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点。可以说,翻译专业是在外语学院前后几届领导和全院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诞生、成长起来的。”“十年砥砺,一轶光阴!我们前后为国家培养了上百名优秀翻译学子,培养的在读和已毕业的同学们中,有任职于世界五百强企业、企事业单位骨干、‘魔术圈所’‘红圈所’就职等优秀毕业生。在疫情期间的世界万象中,翻译的作用更加凸显,时代赋予了翻译专业的新使命和新机会。” 独辟蹊径,培养复合型人才华政拥有雄厚的法学教育实力,同时具有身处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地缘优势,在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和法治中国建设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为向社会输送更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外语学院着手准备开设本科翻译专业,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复合应用型口笔译人才。屈文生原外语学院院长、现科研处处长屈文生教授是翻译专业和翻译学科建设的亲历者。他回忆道:“虽然华政翻译本科专业建立在2011年,但启动专业设置的工作要更早。”早在2009年12月,《翻译本科专业建设项目方案》就已在专业老师的合力下初步成型,后经校内外专家多次论证,该方案最终定型。事实上,在华政建设翻译专业,是有着较好的历史底蕴的,尤其在法律翻译方面。已故的陈忠诚教授著有如《法苑译谭》等著作,在法学界和外语界都影响深远,开辟了法律翻译的新天地,泽被后世。2010年5月,外语学院组织团队到已开设本科翻译专业的兄弟院校学习经验,同时对上海市律师协会、上海市对外服务公司等单位进行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法律翻译人才的需求。2011年,我校翻译本科专业成为第六批获得教育部审批的院校之一。翻译专业设立后,外语学院于2011年设立翻译教研室(2016年改为翻译系),当年就开始招生。学子在课堂“第一届翻译专业招生28人,生源出奇得好,绝大部分都是第一志愿录取,很多学生来自沪上名校中学。四年后,第一届学生的就业情况也很不错。”屈文生描述着创立之初欣欣向荣的局面。学生们因为热爱,选择相信,来到了华政。翻译专业2019届毕业生顾潇潇深情地说:“大学四年,忙碌、充实而又温暖。当初报考翻译专业的原因只是因为对语言和法律学习都很感兴趣,而华政的翻译专业(涉外法商方向)刚好将培养‘外语+法律’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这里便成为了我梦开始的地方。”华政翻译专业最大的教学特色是学科高度融合、高度交叉发展,师生的共同理念为外语是核心基础、法商是优势特色,一切发展以提升学生的涉外法律商务服务能力和语言服务能力为中心。曹嬿系主任曹嬿副教授表示:“一方面,当时我们发现,全国外语专业的毕业生数量虽多,但能够同时掌握法律翻译和法律英语的人数还是相当有限,而社会对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有很大需求;另一方面,翻译专业人才培养应避免‘千校一面’,依托华政强势的法学教育实力,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道路,方能增强竞争力。”建设师资,打造发展的“黄金时代”建立后的这十年是翻译学科的飞速成长和跨越发展时期,堪称“黄金时代”。余素青感慨道:“一方面,取得这一成绩与学校历届领导对翻译专业的支持分不开;另一方面,在外语学院多年专业建设的扎实基础上,学科带头人屈文生教授引领教研室老师团结一致,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外语学院部分研究生导师合影目前,翻译系有教授2位、副教授5位、讲师1位,教师队伍的职称与学历结构较理想。近年来,8位专业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司法部项目等项目1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上海哲社成果奖一等奖,教学成果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在《历史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外国语》《中国外语》等主流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逐步成为法律翻译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全国重镇。屈文生代表性著作翻译专业师资积极服务社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立法翻译、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都有代表性成果问世,广受学界关注。第四届“法律、翻译与文化”国际研讨会外语教育是一项“走出去”的工作。外语学院与包括美国、西班牙、新西兰等国家在内的多所院校保持密切合作;学院创办的“集英外文论坛”经常邀请国内外重量级学者、知名教授到校交流;外语学院还打造了“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和全国法律翻译夏令营两个品牌项目,将校际、国内、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合作开展得如火如荼。特色教学,言传身教相结合优秀的师资也带出了优异的学子。翻译专业历年专四、专八通过率接近100%,位居全国前列,优秀率在全国亦位列前茅,最高曾达到60%。此外,大部分学生会辅修法律或其他专业,司法考试通过率保持在50%左右,这对于非法律专业学生来说已是十分不易。这与翻译专业颇具人文关怀和前瞻理念的培养密不可分。华政翻译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翻译功底,更具从事法律服务的能力或法学研究的兴趣。“在学习翻译的过程中,应当先是学翻译,然后是通过翻译学。不仅停留于语法,不只是to learn English,而是拥有‘用英语学’(to learn by English)或‘通过英语学’(to learn through English)的能力。”基于此,翻译专业的老师们以“缓慢而坚定地努力”为理念,用特色教学各显“神通”,用言传身教打开学生上下求索的学术大门。8位翻译硕士二年级研究生在阿利坎特大学的师生合影他们中,有的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翻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师资队伍均具法律翻译相关的实践经历,译著、译文逾百件。翻译专业的教师均具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并致力于将翻译实践中汲取的经验运用于翻译教学和翻译人才培养。以翻译实践带动专业教学,以翻译教学反哺实践。形成良性,螺旋上升的教学链条。他们中,有的以赛代练,让华政学子扬名校外。朱丽芳(二排左一)和学生合影教授《综合英语》课程的朱丽芳副教授就经常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英语竞赛。每年上半年,她会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挑选参赛队员,开展训练,为参赛做准备。“参加比赛是有意义的,学生能和同年龄段水平较高的选手‘对话’,看到自身的闪光点与不足。”朱丽芳说,以赛代练也是一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比赛中巩固知识、锻炼能力。“这么多年下来,华政学子的是很不错的,好几年都有学生进入全国总决赛。”她特别自信地提到:“去年,上海赛区的组委会曾在华政和其他高校的学生选择中出现分歧,最后评委们匿名投票,华政学子最终胜出。当时评委说了一句:‘华政的学生真不简单!’”他们中更多的,是寓教于乐,通过风格活泼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廖春霞背诵叶芝的诗歌、演唱莫文蔚的《当你老了》、鉴赏英文歌曲、翻译喜欢的电影台词……如此种种让你根本感受不到这是在上一节翻译课,更像是与自己的兴趣“做游戏”。廖春霞老师的《综合英语》课堂远不止如此,她会把文学艺术作品中与课文紧密相关的部分提取出来,与学生互动——大家在互动、表演、艺术鉴赏中不知不觉学习了知识、提高了兴趣。翻译专业大一的宋嘉瑞就特别喜欢这门课:“精细化的课文解读,认真负责的作业讲评,丰富多样的背景知识和文化注解,这门课几乎进化为一堂以英文语法词汇为主、中英翻译理解为辅的文化通识大课,其价值远非传统意义上的‘英语课’可比。”廖春霞部分译著“只要有心,教学总能找到好的办法。”教授法律翻译与思维导图课程的王振湘副教授如是说。法律翻译中有不少长句,语法结构错综复杂,是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摸索,她将思维导图引入课堂,用这种方式厘清长句逻辑,帮助学生更好地翻译,同时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王振湘王振湘译著作品师生共勉,坚守“翻译人”的责任担当在翻译专业的师生心中,“翻译”二字不是简单的文字转换,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的展现:作为教师,立德树人是使命;作为“翻译人”,这项走出国门、联通世界的任务更是任重而道远。教授翻译课程,最大的冲击来自时代和技术的日新月异。明显的信息共享趋势,给翻译人的权威感带来了挑战;重赏之下也难觅勇夫的法律翻译,让培养高端翻译人才的任务迫在眉睫。第二届中国翻译史高层论坛入选2020-2021中美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项目的杨焯副教授的研究课题是《图谱研究:美国学者对中国法律史的观察与解读》。她把interpretation——“解读”一词理解为“翻译”。“在现代翻译学科之中,‘翻译(translation)’的定义是很宽广的,不只口译笔译,信息符号的转换都是‘翻译’,都属于翻译学科的研究领域。”“科研与教学从不是零和一的关系。在教学处理好的前提下,老师做科研能提升学科认可度,更重要的是,能通过教学、人脉和对外交流把学生推到更好的平台上去。”杨焯说,她每去一所外国学校访学,都能通过和该校的交流,联动华政学生和该学校的学术、深造等往来。杨焯(图中站立)与学生教师的一片赤忱之心,是学生最好的指路灯。翻译专业在读大三学生黄天宇说,自己曾有一段时间非常迷茫焦虑,那时,杨焯老师关怀和帮助给了自己莫大的鼓励。她犹记得,杨焯老师对自己说“祝天天开心,宇宙无敌”。黄天宇感激地说:“是老师的话给了我鼓励,至今还想对老师说声谢谢。”同批入选中美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项目的李明倩副教授则是一位兼具多学科背景、热爱翻译的“双师型”教师。她希望能把自己的法学专业和翻译实践相结合,传递给学生们法律翻译的乐趣与规范,产生1+1>2的效果。任教以来,李明倩翻译了多部经典法学著作,她的富布莱特研究课题《20世纪初美国国际法秩序塑造研究》也正是源于她在深度阅读和持续翻译中产生的思考。与此同时,李明倩将学生带入实际翻译项目中去实践,让大家在任务导向中切身感受法律翻译工作,同学们都感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把课堂知识应用于翻译实践的尝试机会”。李明倩在课堂确实,翻译专业的老师们用细心、耐心、精心诠释着为人师表的责任担当。“在我的课上,我会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英语水平,做到知根知底。”朱丽芳阐述了她的教学理念,“调动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基础薄弱的同学参与讨论,让每个学生上课都有所收获。”翻译专业19届毕业生、目前就职于阅文集团的毕业生叶夕雨特别喜欢朱丽芳老师:“她是一位可爱的严师。她会要求我们吃透文本,吃透当中的语言,我至今对上学时学过的文章与知识点还记忆深刻。”朱丽芳在辅导学生“网课”开启新时代,未来可期2020年初的这场新冠肺炎疫情,让“网课”成为了当下教学的主流。对于依靠口耳相传的翻译教学来说,不可谓不是冲击。在“网课”开始前,专业老师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担忧:“网课”教学效果无法很好地监察,任课老师无法即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网课”的准备时长比面授课更多,对教师的技术素养要求提高,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曹嬿部分专著、译著为此,老师们反复讨论、不断摸索,针对存在的问题快速总结应对策略。目前,曹嬿的“网课”教学模式是根据知识点划分录制课程小视频开展教学。“曾经承担的数字化口译教学资源数据库这一教改项目,为我线上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曹嬿说道。余素青余素青说,自己在不断摸索中,形成了三条“网课”经验:首先,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要求学生在固定的上课时间进行课程学习,并完成线上作业,而非完全自主安排。“7天就可以形成习惯,学生坚持按照固定课表安排进行学习的话,能尽快适应‘网课’节奏,也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翻译专业学生笔记其次,形成学习团队,增加课外阅读。老师们建议修读同门课程的同学可以组团队、多交流,形成网上学习的良好生态,彼此促进、共同进步。更多的互动也能让学生及早发现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让老师接收到学习中的重难点反馈。最后,加强“网课”的仪式感。余素青说:“古时私塾也是在家授课,照样教出王侯将相。地点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营造氛围,调整心态。”全新的“网课时代”对于翻译专业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但翻译专业的未来远不止于此。展望翻译系的未来,余素青说道:“我们将争取在形成一支稳定并有战斗力的翻译梯队的基础上,使翻译专业发展成为基础坚实、质量过硬、特色鲜明、口径宽博的一流专业。”最后,屈文生在谈到翻译专业的未来发展时,提到:“未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仅有BTI(翻译本科专业学位)和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还不够,国内有不少学者正在为教育部设立DTI(翻译博士专业学位)职业学位而努力,我们也要努力。并且要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挑战,在传统的法律翻译和翻译史研究基础上,深入研究机器翻译和翻译软件研究、开发与运用的人才储备。坚持在跨学科研究与跨学科教学的道路上,高歌挺进!”十载光阴,栉风沐雨,匠心教学,翻译专业从无到有,走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复合型专业将培养出更多有志青年,成为华政的一张特色名片!来源: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翻译系 采写 | 钟怡晖 张峪溪 刘琴 刘思璨 刘斓曦 审稿 | 宗璐璐 责任编辑 | 叶子芩

疯马秀

考研厦门大学法硕和华东政法学硕,如何选择?二者难度哪个更大?

考研厦门大学法硕和华东政法学硕,如何选择?二者难度哪个更大?考研的学校专业选择还是非常讲究的,大家都想选一个能考得上的性价比最高的学校,但是因为考研只能选择一个学校、一个专业,所以就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是你如果想好了这个问题,那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这个问题就是:你到底要的是什么?如果你在乎的是985类学校名头,那就优先985类学校;如果你在意的是学科专业排名,那就优先专业排名优先的学校。针对你的情况就是,如果你只要学校名头,那就考厦大,但是如果你在意的是学科专业,那就优先华东政法,毕竟华东政法是五院四系,在政法端口还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如果你以后吃这碗饭,华政肯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除了这个问题,你还需要考虑几个方面。第一,就业所在地。法律这行,还是比较看重地域的,如果你以后想在包邮区工作的话,那华政肯定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你以后要从事的地域是东南地区的话,那就可以优先选择厦门大学。第二,学硕还是专硕。如果你本科是法学专业的话,且在犹豫考厦大的法律硕士法学还是华政的学硕,那我比较推荐你考学硕;如果你本科不是法学,那我就推荐你考厦大的法硕非法学;因为学硕比专硕难度不是高了一轻半点,尤其是你本科如果不是法学的话,难度会大很多。第三,报考难度。厦大法硕非法学18年除去推免和少民干招了62个,平均分360分;法硕法学的话除去推免,招了19个,平均分362分,分数都是比较高的。如果你是要考华政学硕的话,那就要看你考什么专业了, 如果考民商法、经济法、国际法等难度就会大些;如果要考法学理论、法制史、行政法的话,就相对简单一些。专业的选择就看你的基础能力了,比如英语和专业课的能力。综上所述,如果说难度的话,就看你到底选择华政的什么专业了,不过这里建议的是,能读学硕就读学硕,相对来说对你以后的发展和就业都会更好一些。如果大家觉得对你有帮助,请点个赞,让我知道你来过

无我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主编马长山:我们对作者论文格式也没要求

核心提示:目前,《华东政法大学学报》已进入中国法学核心科研评价来源期刊目录,有“专题研讨”“信息社会与未来法治”两大特色栏目。该刊对投稿作者职称没有要求,而且常刊发相当比例的博士研究生论文。马长山。 受访者/供图《民主与法制时报》 薛应军 报道“我们最看重的只有一点:那就是论文本身的学术水平。”日前,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主编马长山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下称《学报》)不但对投稿作者职称没有要求,而且常刊发相当比例的博士研究生论文。“我们向作者承诺,每个阶段的审稿结果,不管通过与否,都会反馈给作者。”马长山说,《学报》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且“我们对作者的论文格式也没有任何要求”“符合学术标准的就是我们欢迎的”。该学报通常如何审稿、有何特色?记者日前专访了马长山。发展历经三个阶段记者:资料显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创刊于1998年。和华东政法大学主办的《法学》(1980年复刊)、《青少年犯罪问题》(1982年创刊)相比,它创刊时间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贵《学报》的发展历史及各阶段特点?马长山:《华东政法大学学报》创刊于1998年,当年12月25日出版创刊号,到去年正好20年。2018年11月17日,我刊编辑部举行《学报》创刊20周年暨智慧时代期刊重大选题座谈会,学报创刊主编何勤华教授,第二任主编、任职时间最长的主编李秀清教授,以及历任编辑团队的成员回到编辑部,共同庆祝《学报》的20周岁生日。我认为,如果要对《学报》发展历程做一个分段的话,那么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报》创刊初期,从1998年到2003年。这段时期,我刊编辑部主要处在摸索探寻阶段。我们没有稳定的作者群,栏目也经常变动,还时常遇到缺稿情况。有时候,编辑还不得不写点“豆腐块”以补充版面,可谓相当艰难。第二阶段,是《学报》快速发展时期,从2003年到2015年,也是李秀清教授担任主编的13年。该阶段,《学报》分别于2004年、2008年、2013年进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文法律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法学核心期刊。第三个阶段,是2016年至今,我担任主编这段时期。我把它看作“再出发”阶段。截至目前,我们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大力建设“专题研讨”栏目,增加名家名作约稿组稿;二是创立“信息社会与未来法治”栏目,刊发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智慧社会领域最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近年来,我们《学报》学术影响力日渐提升。2019年起,我们学报进入中国法学核心科研评价来源期刊(CLSCI)目录。可以说,我们踏上了新台阶。记者:目前,贵刊是双月刊?请具体介绍一下贵刊的出版周期、时间、印张、截稿时间等信息。通常情况下,贵刊每期能刊发多少篇稿件?字数呢?马长山:我们《学报》目前是双月刊,逢单月20日出版,共192页,12个印张。我们每期发稿量大约在15篇至16篇,总字数约为24万字。我们自2015年起启用在线投稿审稿系统,作者可以随时随地给《学报》投稿,我们编辑也会在10个工作日内回复初审结果。和以往相比,审稿流程更规范,审稿时间大大压缩了。因为这和以往寄送纸质稿件投稿情况已经不太一样了,所以截稿时间的概念也淡化了。五个常设栏目,两大特色记者:贵刊现主要有哪些常设栏目?有哪些特色栏目?马长山:我们《学报》现在有五个常设栏目:专题研讨、信息社会与未来法治、法学论坛、域外法苑、评案论法。其中“专题研讨”“信息社会与未来法治”两个栏目是我们重点打造的特色栏目。“专题研讨”主要是针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热点问题约请相关领域知名学者进行集中研讨。“信息社会与未来法治”栏目是2018年创设的新栏目,主要是信息社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科技与法律等前沿学术成果的发布平台。它主要也是为青年学者开辟的创新学术园地。记者:这些特色栏目曾刊发过哪些引发理论界、实务界广泛讨论的稿件?马长山:“信息社会与未来法治”栏目创立一年多,在学界已形成了一个品牌。现在,许多学者一有这方面的成果就会想到我们。“专题研讨”栏目更是如此了。比如,前段时间关于基因编辑问题引发的热议,我们早在2018年第1期关于“科技与法律”的专题里就刊发了一组论文。其中,朱振教授的《反对完美?——关于人类基因编辑的道德与法律哲学思考》引发学界广泛关注。记者:本刊作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它和华东政法大学主办的另外两本学术类期刊相比,在选稿、用稿上,有何不同?和同类法学学术期刊相比,贵刊最大的特色在哪里?马长山:我们学校几本刊物各有千秋。《学报》起步晚,要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我们主要依靠两点:一是服务,二是同行评价。在选稿、用稿方面,我们与同类期刊没有太大差异,大家都有三审制度,都有规范选稿流程。但也许因为我们的编辑和审稿专家对《学报》都有一种“爱”,所以更愿意为其付出,不辞辛劳。为此,我身为主编,很感动,也很感激。记者:刚才说到选稿、用稿问题,贵刊通常如何审稿?又如何应对一稿多投及论文查重?马长山:我们实行三审双向匿名评审制度。三审,即编辑部初审、专家匿名评审、审稿会终审。编辑部初审时限自投稿之日起10个工作日;通过初审的稿件进入专家匿名评审阶段,时间大约为45天左右;通过二审的稿件进入终审程序,终审以审稿会的形式集体讨论决定。对于一稿多投的问题,我们目前的做法是欢迎专稿专投,坚决反对一稿多发。论文查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作者完善自己的论文。因此,我们鼓励对其善加利用,发现查重结果主要是集中于相同法条或文献时,我们会仔细甄别、区别对待。“论文是学人的一张最好名片”记者:近年来,论文造假等学术不端现象不时被媒体曝光。您认为,法学学术期刊编辑该如何防范这些问题?作者又如何应对引用相同法条、文献带来的电脑查重率高的问题?马长山:学术不端现象是一种异化,甚至是一种耻辱和悲哀。从法学学术期刊角度看,我们希望刊发的作品对学术有贡献。因此,要谨慎防范学术不端行为。从另一个角度看,避免学术不端其实就是坚持用稿的学术标准。我认为,只要我们坚持规范的审稿程序,尊重客观的同行评价,再辅以电脑查重等技术手段,那么学术不端是可以被有效防范的。至于因引用相同法条、文献带来的电脑查重率高的问题,我们觉得这是技术带来的一个小问题。学术界不应当把这个问题过于放大,以致影响到对论文本身的学术评价。我们可以适当地运用学术甄别技术来避免这个问题。记者:贵刊对投稿作者职称是否有要求?通常情况下,哪些作者可以向贵刊投稿?通过什么渠道投稿?作者投稿后,多久可以收到用稿通知或退稿通知?马长山:我们《学报》对投稿作者职称没有任何要求,长期关注我们的读者会发现,我们刊发的论文有相当比例是博士研究生和讲师的论文。这也反映出我们的用稿立场,那就是以论文质量为唯一用稿标准。从来稿情况看,我们《学报》投稿作者以法学院和科研机构的学者、学生居多,偶尔也有实务部门人士投稿。自2015年起,我们启用了在线投稿审稿系统(journal.ecupl.e.cn),相对于寄送纸稿和发送邮件的投稿方式而言,作者投稿便利了很多。作者可以在系统中看到稿件的审稿进度,而且我们向作者承诺,每一个阶段的审稿结果,不管通过与否,都会反馈给每位作者。通常审稿时限,前面已大致提到了,初审是10个工作日,二审约一个半月。如果遇到交叉学科的稿件,二审时间可能会稍长一些。记者:一般情况下,向贵刊投稿应注意哪些问题?什么样的论文更容易被选中?马长山:我们非常欢迎作者投稿给《学报》、支持《学报》。我们对作者论文格式也没有任何要求。不管你是采用脚注还是尾注,不管你有没有列参考文献,不管您的注释体例与我们是否相同,都没有关系,因为我们最看重的只有一点:那就是论文本身的学术水平。只要是符合学术标准的,就是我们欢迎的,也是容易被选中的。至于论文格式问题,文章正式发表前,我们再按照《学报》的注释体例调整,那就是简单的技术问题了。记者:对想给贵刊投稿的青年学者、研究生,您分别有哪些建议或忠告?马长山:我们很欢迎青年学者和研究生赐稿,他们是学术的未来、法学的未来。《学报》愿意做一块儿园地,让青年学人在这里施展才华;《学报》也将不断进取,跟青年学人一同成长。我们想对青年学者说的是,论文是学人的一张最好名片,做好自己的研究,坚持“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古训,总会被认可和关注的,甚至成长为著名的法学家。记者: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贵刊的特色,您会怎么说?马长山:创刊21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的是时任华东政法学院(现华东政法大学)院长、教授曹建明曾在创刊号发刊词中所说的:播撒学术的种子,扶植学术的幼苗,培育学术的秀木。原标题:每个审稿阶段结果都会反馈给作者——马长山谈《华东政法大学学报》选稿、用稿特色版权声明:本文系《民主与法制时报》原创作品,转载或整合请注明来源,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口彻为甘

跨专业考研成功,毕业入职一线律所!华东政法大学女孩如何做到的?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在成功签约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后,法律硕士教育中心研三的郭艳玲由衷地感激自己所经历的一切。从大一时的懵懵懂懂、到研三时的忙忙碌碌,七年的华东政法大学时光对她来说就像一首尚未写完的诗。这首诗的结尾暂时定格在毕业之际获得的“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却也是人生新篇章的引子:“‘优秀’二字既是对我的肯定,也是对我今后工作的一种鞭策,希望我成为更好的自己。”投身法学再出发三年前,本科非法学专业的郭艳玲站在了读研的十字路口。她的想法简单而纯粹:“那时还没有形成很细致的职业规划,但想在未来从事一份专业性强的工作。”加之在华政园浓厚的法学氛围中熏陶了四年,她毅然选择考取法律硕士专业。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就要去浇灌它。郭艳玲在读研之前就通过了法考,这为她成功“考研上岸”提供了很大帮助。“我觉得对于非法本转法学的学生来说,法考是基础。先法考再考研,效率会很高。”作为过来人的她如此总结。对于研究生生活,郭艳玲早早地安排好了:她把三年时间分割成段,攻克不同目标,研一和研二上学期花较多时间在校园里学习、写论文、参加校园活动等;研二下学期开始实习,兼顾团学工作。清晰的规划下藏着一颗热忱的心,“再出发”的郭艳玲决心闯出一片天。挑战未知,超越自己机缘巧合之下,读研时她加入了研究生教育院的新媒体中心。“一是想通过这个平台结交更多朋友,二是想挑战一下之前自己完全陌生的领域——新媒体。”就这样,从部员到部长,从编辑到审核,一年多的研会生涯“逼”着这个新媒体“小白”在角色转换之余一步一个脚印地习得新技能。从第一次接触微信编辑时,仅一篇简单的讲座通知就要编辑4个小时,到最后可以达成10分钟完成一篇推送的目标,她的技能不断提升,细致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的工作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磨炼。“那年,新媒体发布了280篇推送,意味着我参与了280次新媒体工作。作为一个对外发布消息的官方平台,新媒体人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使命,新闻稿的用词是否适当、照片是否精美、排版是否妥帖等方面都容不得细微差错。我也在过程中学会不断地要求自己谨慎、细致。”担任部长后,郭艳玲负责“华政法硕中心”和“华政研究生教育”两个公众号的运营。她笑称自己的工作态度是“宇宙不爆炸,我们不放假”。“那时,我每天都固定花上半小时布置任务,根据稿件的轻重缓急安排新闻的推送时间,根据部员的课程给部员排班,不敢松懈。”在她任职期间,新媒体中心保持着日更的频率,这对她是考验,更是责任心的锻炼,“这既然是落在我头上的事,就应该、也必须得做好。团学工作无小事,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督促整个团队提升责任意识,认真对待每一天的工作。”夯实学业,知行合一作为“非法本”的学生,夯实法律基础在郭艳玲看来是不变的使命。为此,在校期间,她发表了三篇论文,参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公序良俗原则司法适用类型化研究——基于司法裁判案例的实证分析”获得校级三等立项。除了理论,实践在她看来同样重要。参与社会实践既是培养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也是接触社会、锻炼自己的好机会。社会实践推着她踏出了“舒适圈”。“我一直是个比较内敛安静的人,但为了调研要上街向陌生人发问卷,一开始觉得很不好意思,但还是逼着自己跨出那一步去和陌生人交谈,学会在短短几分钟内展现自己的热情。”不仅如此,对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的锻炼也是社会实践带给她的收获。“时间和组员任务的分配、组内的沟通等等,这些都是问题,都需要去解决,过程中就会锻炼你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她不禁回忆起一次艰难却幸运的沟通:“我们的课题和行政相关,但很难联系到政府部门获得相关资料。小组研讨下来,觉得最有希望突破的就是学校所在的长宁区政府,所以我们不停地打电话网上的公开电话。幸运的是,有一天接电话的人正好是华政毕业的学长,他很热心地帮助了我们。”凭着这股“豁出去”的劲头,郭艳玲顺利地完成了社会实践。正如她一直坚信的那——机会总是会宠幸那些时时刻刻都在等待着它的人,坚持不懈的韧性最打动人。“社会实践让你走出校园,有机会观察到各行各业的人们,了解他们的谈吐、他们的工作,这是一份很宝贵的经历。”郭艳玲真诚地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多多参与,做到知行合一,在犹如一面镜子的社会实践中,观察和学习到其所投射出的社会千面。上下求索,圆梦前行受疫情影响,郭艳玲从研二开始在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的实习被迫中断了一段时间。回到岗位的第一天,她心中的巨石得以放下:“老板说准备给我发offer,让我不要担心。”听到这个好消息,她反而很平静,“这算是符合我预期的,虽然很惊喜,却也在意料之中。”郭艳玲的职业规划延续了她一贯敢闯敢拼的势头。“法律人的职业规划大方向就是公检法、法务和律所这三类。我的首选是律所,因为做律师能够接触到不同行业的人,能够学到不少东西。”她为实习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详细了解目标律所的招聘标准,并在衡量自身优势、清晰定位的前提下,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多番权衡后,她选择了锦天城开始实习,也幸运地被“反选”成功。“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锦天城很匹配我对自己的定位,能够满足我的期待和抱负。”在律所实习的前三个月里,郭艳玲的心理落差很大:“刚开始你在其他人眼里是什么都不会的,当时我只能做一些诸如打印、复印等非常基础的工作。”这段“艰难”的适应期是每个走上实习岗位的学生必须要“熬”过来的,随着时间推移,所里慢慢会让她做一些难度较大的项目,那种拾级而上、不断进步的体验令她振奋。“当你能够独立完成一个项目时,就说明你‘可以’了。所以我的建议是,想要实习的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坚持三个月以上,如果半途而废的话,不仅浪费时间,也错过了一个让自己‘升级’的机会。”此外,她也建议,若有志于成为律师,可以多尝试不同的实习内容。“因为律所中诉讼和非诉业务有很大差别,如果不多体会几次,即便懵懵懂懂地进了这一行业,也会一头雾水。”郭艳玲拍下的华政园风景郭艳玲在实习中接触的第一个项目是关于公司上市私募基金的非诉项目。和诉讼项目不同的是,非诉案例之间鲜少有共通性,每次都会涉及全新的领域,要做的准备工作量多且繁杂,工作强度很高。去年秋天,她被调去云南出差,公司、酒店两点一线,常常忙到凌晨。“做非诉项目要主动接触很多人,一开始可能还很生疏,多做几次就练出来了。比如事先要多和客户沟通,做足心理准备,特别要展现自己专业领域的底气,让客户信赖自己能够为其解决问题。”除了“熬”和不断尝试,在实习中,勇于大胆请教也非常重要的。“律所前辈们大多不吝分享,只要怀着一颗汲取知识的真心,主动和自己的带教律师沟通交流经验,慢慢揣摩自己和前辈之间的差距,就一定能悟出一些道理。”她真诚地建议。回想起来,郭艳玲觉得自己的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完全像两个人。“本科毕业之后感觉自己好像突然长大了,会有更多目标,有更多想要得到的东西。”她希望未来的人生路能够让自己“忙”一点、果断一点:“与其在原地踌躇不前,不如勇敢地往前或往后迈一步。改变自己最快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情。”来源:华东政法大学 采访:杨珊 撰稿:金原原 审稿:钟怡晖 编辑:金原原责任编辑叶子芩

大男孩

考研失败+无雅思,他选择英国留学快速斩获5枚法学offer!

作为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完整的法律体系以及英国大学在法律专业领先的教育水平,吸引着全球无数学子留学英国。申请项目除了General的LLM项目外,也有各种细分方向可供选择,如:国际金融法、国际商法、知识产权法、公司法、环境法、欧盟法、国际法、人权法等方向。今天就为大家带来20Fall收割机英国法律硕士申请案例解析~基本情况收割机留学D同学本科院校:某211财经本科专业:法学申请国家/地区:英国申请专业:法律GPA:82.44IELTS:无语言【软性背景亮点】律所知识产权法律顾问、法院实习;辩论赛两次;通过司考选校及申请过程D同学属于Gap Year申请,由于考研失败,决定转战出国留学。咨询期间,D同学最担心的是语言问题,因为法律硕士对语言的要求相对都比较高,因此首先我们为D同学提供了完整的学校项目列表,让D同学提前对语言目标有个提前了解(虽然是报着读语言的心态,但申请语言班也需要达到学校相应语言班周数的要求)。法学专业可以无语言申请,因此我们根据D同学的成绩和背景,建议了Top20院校的法律相关项目,最终决定下来,冲刺:爱丁堡、KCL、杜伦;主申:华威、曼大、布大;保底:伯明翰、兰卡。专业方向为:LLM和商法两个方向。可以说这个选校方案是非常稳妥的,专业方向也契合自身背景,选择保底校主要是考虑语言问题,兰卡的语言要求相对较低只需要6.5(5.5)。学校定下来后8月下旬进入文书准备阶段。【已录取结果】曼大 - LLM Law (General)华威-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Law (LLM) 布大- Commercial Law (LLM)伯明翰- LLM General兰卡- LLM Law申请过程及TIPS1、申请过程D同学文书于9月下旬定稿,国庆期间收割机申请老师帮助D同学完成网申填写。国庆后D同学自己检查了网申后于10.9递交了除华威外的所有项目申请,华威于10.15递交。很快杜伦10.11便发了拒信,并不意外(杜伦今年再次调整了申请要求,对认可院校清单排名50后的学校要求88分)。随后于10月中下旬录取收到兰卡、伯明翰保底项目offer。11月初相继收到布大和华威offer。12月初收到曼大offer。整个申请过程一气呵成,中间没有出现突发情况,申请过程非常顺利,录取结果也令人满意。虽然申请已经完成,但我们一直再激励D同学好好准备语言,为配语言班做准备。2、申请TIPS【专业背景+GPA】英国法律硕士绝大部分项目申请需要本科法律相关背景,或辅修法学学位。部分院校如布大提供MA Law 2年学制是接受无法学背景申请。英国大学非常看重GPA和院校背景,对于申请Top院校法学项目,如G5、爱丁堡、KCL建议85+;杜伦有院校名单,前五十要85+,其他院校88+;华威、曼大、布大建议82+。【语言】由于法律专业的特殊性,需要研读大量文献,对语言的要求自然会比较高,大多数要求雅思7,对写作要求较高。申请阶段虽然绝大部分学校项目可以无雅申请拿Conditional Offer,但也要提醒打算申请法律专业的同学,尽早考试准备语言,提升英语能力。【实习】积极参与法律实践实习活动对申请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对于申请名校,好的实习至关重要。对于申请法学专业法院、检察院、律所相关实习最佳;金融/投行/证券/其他500强企业的法务部也可以,尤其是对于考虑申请商法/银行法等方向专业的同学。第一档 Magic Circle+V30(Vault 30) 第二档 金君方海中(金杜、君合、方达、海问、中伦)第三档 其他外所和精品内所除了律所,也可以去法院、检察院、公司等非律所单位实习:第一档 正部级以上中央机关或者世界五百强企业(或投行券商)第二档 各地方省级国家机关或者大型国企、民企【比赛】参加法律技能比赛、辩论赛等校内外比赛。推荐比赛:【世界级】杰赛普国际模拟法庭红十字模拟法庭国际人道模拟法庭“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斯坦福大学法学院中国指导性案例项目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国家级】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天衡杯”高校法律文书写作大赛“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中华十大学生金牌调解员大赛天伦杯全国辩论赛天欣杯”裁判文书写作大赛【学术】学术研究对于申请法学专业也是非常优质的背景经历,因为法学分支较多,如果对某法学方向有强烈兴趣,并且今后也想为之继续深造,做相关的法学学术课题项目是很有必要的,如:商法、知识产权法、公司法、环境法、刑法等方向,这样的经历可以为申请特定方向动机、规划提供更强有力的证据。【2020TIMES英国法律专业排名Top30】1 University of Cambridge2 University of Oxford3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4 UCL5 University of Edinburgh6 King’s College London7 Durham University8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9 University of Glasgow10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11 University of Bristol12 University of Kent13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14 University of Warwick15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16 University of Essex17 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18 University of Leeds19 University of Exeter20 University of Sussex21 University of Liverpool22 University of Sheffield23 Cardiff University24 Newcastle University25 University of York26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27 Lancaster University28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29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30 University of Leicester【学校介绍曼彻斯特大学 - LLM Law (General)】该项目培养法律基本原理的坚实基础,并在研究活跃的教学人员的支持下课灵活探索自己的兴趣。追求高级法律学习的方式将适合希望保持多方向法律概况,适用于广泛专业职业的同学。法学硕士(LLM)将法律的核心原则与专业相结合,包括强制性的研究要素,培养强大的研究技能,同时还提供机会深入研究学位课程中所研究的某一主题。【学制】1y【学费】19,500【课程设置】将探索一系列法律学科和主题。采取灵活课程,允许采用特定方向或多方向的法律方法学习。共计180学分,课程120学分,论文60学分。每周提供研究方法讲座,提高法律写作和研究技能。法学硕士课程通常每年提供大约30种不同的课程单元,始终反映整个法律范围内的广泛主题。通常会提供涉及各种主题的课程单元,例如:国际贸易和公司法;金融服务监管;欧洲法;国际经济法;知识产权法;人权法;公司治理;新兴市场的法律和金融,等。每个课程单元15或30个学分,因此必须选择最少4门或最多8门课程。必修LL.M Dissertation 60选修Academic Skills for Legal Studies0Human Rights Law 30PG International Courts and Tribunals 15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30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and Mediation Law30Corporate Governance, Global Trade and Labour Laws 30W.T.O. & Regional Integration Law 30Subjects and Actors of International Law 15Transnational Corporate & Capital Markets Law 30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30Postgraate Competition Law in an International Context 30Trade Mark Law and Policy 30Patent Law and Policy 30Copyright Law and Policy 30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ervices Regulation 30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30Sources of International Law 15International Obligations 15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al Law and the Use of Force 15Cyber-Security and International Law 15International Criminal Law and Justice 30Law of Armed Conflicts 15Argumentation Before Domestic, 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ourts 15Legal Theory and Global Governance 15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aw 30Law, Money and Technology 30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 15【20Fall申请截止期】11.1;1.7;3.2;5.1【申请和录取情况】2.1学位,国内最低80,法学专业背景。IELTS 7 (写作7,其他单项6.5),TOEFL 103 (写作28,其他单项25)。【就业情况】毕业生具备多方向法律工具的能力,为从事法律职业,或继续深造,或其他发展路径提供夯实基础。和D同学讨论后,文书我们选择以内心对法律宿命般地热爱为开头,逐步阐述个人对法律的兴趣与热爱,更是坚定了到更成熟的法律体系去学习的决心。个人能力方面,通过本科学习展现法律理论知识的学习与逻辑批判思维的培养,文书重点放在律师事务所和检察院的实习,详细讲述工作内容与感悟,参与到具体的案例中,展现自己的调查研究能力,锻炼谈判沟通技巧,同时也加深对中国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与国内诉讼的复杂性的认识。更多英国留学资讯,请关注我的百家号

坂高

保研经验:“我不是胜利者,骄傲的在高歌”

个人基本信息学校:中山大学法学院专业:法学排名:12/216英语:四级595 六级565参加夏令营:南京大学法学院夏令营、华政知识产权夏令营九推:浙大光华法学院最终去向:浙大光华法学院“我不是失败者,侥幸的唱着歌我不是胜利者,骄傲的在高歌我只是亲历者,回忆着在诉说”其实直到现在,我对于最终保研到浙大,都依稀觉得这是一场梦。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我很早就彻底断了去到浙大的念头,而最终,我却真的如愿以偿。“幸存者视角”下的保研当我结束了保研之后,再次翻看到在各种公众号上被分享出来的“保研经验”时,我想诚恳地提出一个想法,想告诉之后也要踏上保研这条路的同学们,你们不能仅仅看到前辈们“成功的经验”,你们更应该看到失败者“惨痛的教训”。那些能被你们看到的一个个故事,仅仅是有幸浮到水面之下的“冰山之角”,更多的人“沉没且沉默”在水面之下。也许对于“失败者”而言,他们认为他们的故事并不值得一提,甚至是不光彩的过往,但在我看来,对于亲历者而言,同样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能够破译高压状态下调整自己情绪、发挥的密码,这可能是一笔更大的财富。而对于“后来者”而言,成功的经验能够被复制的可能性太小,不如尽力避免“不必要的失误”更为有效。菜鸡和小白夏令营南京大学法学院今年举办了它的第一届夏令营,这同样也是我面对的第一次保研考核。关于第四项德语成绩的说明南大法学院的王牌专业当属“中德经济法”,在本次夏令营中,这一方向也吸引了夏令营中三位复旦大学法学院的同学,最终也有同学成功获得预录取资格。但据我所知,南大法学院对第四项德语成绩并不作硬性要求,(当然也吸引了一位本科德语专业,跨学科报名的女生,这位女生在面试之后还额外加试了两场笔试,分别为民法和法理学)。虽然没有硬性要求,但据这几位复旦的同学分享,他们在面试时无一例外都被老师提问了有关德语的简单问题,同时学院也会要求最终录取为该方向的学生在一年内德语要达到一定水平。考核方式与录取结果第一次举办夏令营的南京大学法学院显然还是较为传统和保守,希望能够在夏令营阶段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此次考核采用了事先填写分组意向和“多对一单独面试”的方式,所有同学被分成民法、法理、诉讼法、经济法(包括中国经济法和中德经济法两个方向,同一组老师面试,是否分别录取不清楚)、法硕等方向。面试题目分为专业面试和英语口试,题目“灵感”来自面试时提供给老师的资料,英语面试也与你个人提供的资料相关,由外语学院的老师临场出题,介于雅思口语与专业英语之间。总体而言,南大法学院与浙大法学院都侧重于法学基础理论与法律思维的考察,笔试倾向于考察“民法和法理”两科,答题更加关注维度、广度和深度(与之后的华政知产夏令营形成较大的对比)。“大隐隐于世”的南大这是我第三次去南京,在当代中国城市中,南京低调又不容忽视,而南大法学院也继承了这座城市整体的气质,整个学院学术氛围浓厚又视野开阔。虽然与同处江浙沪地区的上交、复旦、浙大相比,南大法学院近些年显得落寞,不在法学院院校第一发展梯队之中,但从我此次夏令营之行的感受而言,南大法学院虽然没有展现出大刀阔斧的改革与争先之势,但学院师生都在其中浸晕出内敛而笃定的自信与大气,令人心生敬佩。梦碎华政知产我选择参加华政知识产权夏令营的原因只有两个,华政在上海,华政有王迁!在当时,我将此看成是我唯一回到江浙沪地区的机会,我也一度以为我的结果会在华政,然而生活的意外远比剧本中的设定更加随意,华政在暑期举办多个夏令营,比如有高端法律人才夏令营(招收法硕,由法律硕士教育中心举办)、法律翻译夏令营(由外语学院举办),知产力夏令营(由知识产权学院举办)。华政法硕在全国的排名较高,培养方向具体可看下图。知产力夏令营前期考核比较严格,需要观看多个网络课程视频,完成课后作业并提交。夏令营主要考核分为面试和笔试,面试题目回忆如下,商标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各一题:商标善意销售者免责和民法基本原理;专利法的一道综合案例,涉及优先权还有专利侵权;著作权涉及电视信号的邻接权保护、武术动作和武术表演的著作权保护;商业秘密的秘密性和发明的新颖性之间的关系。中英互译笔试来自中美贸易战,原文摘录自美国商业界人士写给国会的一封公开信。面试也分为英文面试(允许你选择中文自我介绍或英文自我介绍)和专业面试,素材同样来自准备的面试材料。华政知产的老师非常关注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基础和积累,希望能获得准确的判断与答案,由于我接触知识产权时间太短,同时本科专业并不是知识产权,因此落选其实是意料之中。此去华政,收获挫折教育一次,收获华政长宁校区两日游览,收获迁神面对面授课一次,甚幸。落户月轮山关注浙大夏令营和九推情况很久,总结自身经历和前人分享,发现浙大考核内容较为集中,真题重复率高,尤其适合准备,特别想分享在此。笔试分为民法和法理民法:民法体系的主干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关于请求权基础;民法法条理解与适用;法理:基本的法律解释与适用的方法;法治原则、法律原则(法本体论、法规范论、法方法论);法律与道德;法学方法论;同案同判(从法治的角度);法理学对于学习法学学习的指导意义面试采用抽签方式,同一个小组回答同一个问题,私法和公法各一题私法题:冒用商标;高空抛物的责任;股权买卖合同(夫妻关系期间,购买股权又转让);经济法(七天无理由退货);民法总则中委托代理;物权法:无权处分与物权变动的效力公法题:《行政诉讼法》修改的问题、行政公开;法理:动物是否拥有权利英语面试:九推偏向雅思口语题,夏令营偏向法律专业英语浙大光华法学院单独在钱塘江旁边的月轮山上办学,称为之江校区,校区人员较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希望未来杭州地铁抓紧建设),但风光着实不错,更像是一个千年古寺的风景区。因校园不大,校内各种生活配置规模不大,沿途都是上山下山的山间台阶,确实锻炼身体。血泪教训总结01在夏令营申请阶段,如能与相近排名的同学互通信息,减少不必要竞争达到“帕累托改进”自然是最好的,然而这其中变数太多不必因此伤了同学情谊,更何况只有排名在前的同学才拥有话语权和支配权,排名在后的同学本就毫无谈判筹码。02我建议在夏令营阶段提交老师推荐信和论文科研材料时,更加谦虚和慎重。可以试作这样的解读,老师对你提交的材料表示欣赏,而问到相关问题时你却无力招架,此时的你在老师眼中不仅仅是专业知识不扎实,更有“虚写”材料、不诚信的嫌疑,一下子上升到了个人品行问题。而即便你在材料上稍敛光芒,当你对老师的提问信手拈来时,老师心中自然会对你有更高的评价。03面试回答问题时,注意几点:听清提问、保持思考、面带微笑。尤其是第一点,在南大夏令营中,几乎所有同学在面试后都懊悔自己没有听明白老师的提问,这是由于我们和老师思考层次和关注视野不同造成的。而尤其应该注意听到自己了解过相关知识的问题,更不应该将所有信息和盘托出,而应加以筛选、组织、表述。面带微笑不仅可以缓解紧张情绪,给老师留下较好的印象,还能帮助思考,不至于头脑空白。04如果感到自己的普通话有模糊、带有口音等问题,可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在浙大九推面试时,第一位抽取题目的男生来自厦门,由他为全场人念题,但他确实存在口齿不清的情况(虽然不是很严重,小哥哥还是挺帅的,面试前还引导大家互相帮助),然后题目传阅到我手中的时候,老师又让我念了一遍。(可能是我声音比较大?或者是因为我是唯一一个来自浙江的同学,老师们听起来比较亲切?)。就我自身的语速而言,师弟师妹们在面试时大可放慢一些语速,一则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二则老师们更能听清你的回答。最后,如果照旧需要用一句“励志鸡汤”总结,我想到的是朴树,他说,付出足够多的代价,就会明白一些道理。在这一句后面我想加上一句,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你之后的人生就会更加好走。愿你们的这一段旅程都像清晨阳光从薄雾中透过的光束,明亮又坦荡。

而不

华政学年论文查重率(查重率要求)

本文由 查重降重中心 sp8080.com 整理分享学年论文是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必修实践课程,一般安排的第五学期业余时间完成,是对学生在完成一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后,初次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分析、解决理论或实际问题的科研学术锻炼,为撰写毕业论文奠定基础。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华政学年论文查重率》的相关事宜。一、华政学年论文查重要求论文以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为主,字数不少于3000字。(一)检测对象本校在籍本科生均可。(二)查重论文内容摘要、引言(绪论)、正文、致谢。(三)检测方式对所有论文进行反抄袭检测,随机抽取15%的论文进行校外送审,请通知学生抓紧时间撰写论文并按时将论文电子版上传至论文管理系统上。根据规定,未按时提交论文参加检测、校外送审的,不得参加论文评审、答辩,论文成绩为不及格。 二、华政学年论文查重率及处理办法(一)反抄袭检测反抄袭检测共有两次机会,检测结果认定标准如下:1、第一次检测通过的,按照正常程序参加评阅、答辩。2、第一次检测未通过的,需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对论文进行修改,且必须参加复检,复检通过的可正常参加评阅、答辩,但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不得高于70分。复检未通过的,论文成绩为不及格。3、检测结果为“推定疑似存在抄袭、剽窃行为”的,各学院应组织有关专业学术委员会对论文进行人工审查,做出最终认定,并将认定结果签字盖章后给报送教务处教学实践科备案,认定报告见附件。(二)校外送审送审成绩是指导教师、评阅教师评阅论文的重要参考。送审论文的指导教师评分为指导教师评分(40%)和送审成绩(60%)的加权平均值。三、降低学年论文重复率的技巧1.通过替换:我们选定了论题,就会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写作。搜索的文献和资料也是围绕论题,所以我们在借鉴和选择性摘录时,就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替换关键词的方法,就可以减少重复度,这个方法不仅简单也非常的实用。2.改变句式:大家都知道,论文的大部分组成都有很多理论性的东西,对于理论性的语言,我们其实可以通过改变句式和构成方式的转变,意思就是把一句话写成一段话或者解释的更清晰,这样我们写出来的东西和文献本来的内容有一定的差距,就可以有效的避免重复度。3.缩写方法:当然缩写针对的不仅仅是句式和句式之间,缩写可以把多个案例进行一个综合和总叙述,这样还可以提炼论文的整体内容。4.针对性修改:其实很多学校对于论文的查重都会有2、3次的机会。第一次查重结果如果不满意的话,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针对查重时的标红部分,转换语言的句式并且加入其他内容和自己的总结进行修改,这样就能够提高效率,也会降低重复度。以上就是关于《华政学年论文查重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天意

博士发多少论文才有毕业资格?从40所大学的法学博士学位来看

读硕士和博士都需要发表论文来获得毕业论文答辩资格,这种论文被称为“资格论文”,但是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科对于资格论文的要求也各不相同。硕士和博士对于资格论文的要求也不相同,硕士资格论文许多学校要求公开发表省级以上刊物就行,最严格的基本上也只要求发表一篇核心期刊。而博士则要求非常严格,大多数博士都被要求至少发表两篇核心期刊才能达到毕业要求,核心期刊是最低的,还要看发表的是SCI/EI还是国内的CSSSCI期刊,另外CSSCI中又分为来源期刊和扩展版期刊之分。资格论文这一规定在大学惯行了几十年的制度,尽管反对声不断,却愈演愈烈。从十几年前大学一般要求发表1~2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即有资格可能获得学位,到近几年大学普遍要求发表2~3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才有资格可能获得博士学位。发表资格论文作为学位授予的前置程序制度涉及学生、教师、大学、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四方主体,尽管学生、教师群体反对强烈,在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沉默中立态度下,大学作为这一制度的获益者理所当然地大力推行。毕竟从学术系统来说,衡量博士是否有毕业的资格就要其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虽然这逐渐变成一个僵化的指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最新的一期中发表了一篇《博士学位授予资格论文要求的法理分析 ——以40所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院校为例》的文章,这篇文章统计了40所大学法学博士的资格论文要求,具体如下:(注:表中C刊指CSSCI来源期刊,C集指CSSCI集刊,C扩指CSSCI扩展版。权威刊物、重要核心期刊、A级、B级,等等,均由学校具体规定。)从表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对论文篇数要求超过2篇,半数以上学校以CSSCI来源期刊等级作为资格论文考核的中心评价因子,40所大学博士生发表资格论文要求差距巨大,排名第一的、发表资格论文难度最高的东南大学与排名末尾的、发表资格论文难度最低的中山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有很大差距。通过对比各院校法学博士生发表资格论文要求难易程度排行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8年公布的第四轮法学学科评估结果,法学博士生发表资格论文要求难度排名倒数的5所院校分别是中国海洋大学、南开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山大学,但这4所学校在2018年的法学学科评估结果分别为B+、A、A、B+,表现十分突出。可以得出结论:法学博士生发表资格论文要求难度高低与学校法学学科实力的强弱、教育质量好坏并不必然存在直接联系。从理性的角度来看,法学学科评估结果应当与法学博士生发表资格论文难易程度成正相关性,而目前部分院校法学博士生发表资格论文难度畸高,与其大学排名、学位含金量不成正比,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数据来源,部分选自:张颂昀 龚向和,博士学位授予资格论文要求的法理分析 ——以40所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院校为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