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全球顶级期刊 Nature、Science、Cell 的简介、网站和期刊名单卖花女

全球顶级期刊 Nature、Science、Cell 的简介、网站和期刊名单

一、 Nature简介:英国著名杂志《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影响因子40.137(17年数据)。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Nature》网站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不仅提供1997年6月到最新出版的《Nature》杂志的全部内容,其姊妹刊物《Nature》出版集团(The Nature Publishing Group)出版的8种研究月刊,6种评论杂志,2种工具书。网站主页:https://www.nature.com/Nature子刊名单及链接地址:https://www.nature.com/siteindex/index.htmlNature子刊简介:TitlesIntroction in ChineseNature Nature周刊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科技期刊之一,自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Nature Biotechnology提供生物科技及应用微生物领域中高品质研究论文。期刊收录范围涵盖生物学,生物医学,农业,及环境科学领域关系议题。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Chemical BiologyNature Chemical Biology致力于在化学、生物学和应用学科的交叉领域发表顶级的原始研究论文和评论文章。本刊创刊于2005年,其范围按照以下四个主题来组织: 化学和生物合成 通过化学扩展生物学 生物中的化学机制 通过生物学扩展化学Nature ChemistryNature Chemistry是一个专门发表介绍化学所有领域最重要、最尖端研究工作的高质量论文的月刊。化学经常被称作是一门核心学科,它在物理学和生物学等学科之间起一个桥梁作用,与工程和医学等多种不同的其他学科都有交叉。Nature Chemistry目的是将化学所有子学科的科学家聚到一起,通过提供一个关于这一学科的均衡观点、同时帮助推动不同化学领域之间的思想交流,从而成为化学界的一个重要资源。除了反应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这些传统核心领域的研究成果外,本刊还将介绍更大范围内的化学研究工作,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催化、计算和理论化学、环境化学、绿色化学、药物化学、核化学、聚合物化学、超分子化学、以及表面化学。其他交叉学科的话题如生物无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金属化学和物理有机化学等也将是本刊所要覆盖的内容。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 Communications是一个仅在网上出版的多学科杂志,专门发表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各领域的高质量研究论文。本刊发表的论文代表对于每一领域内的专家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重要进展。Nature Genetics提供基因学领域中最高品质研究论文。期刊收录范围涵盖人类基因及基因组,实验胚胎学,癌症,染色体生物学及基因科技。除了研究论文,还提供新讯观点,报导其他期刊上重要文章的研究聚焦(Research Highlights),概要讯息与探讨基因发展相关议题的专文,所涵盖的议题幅度广泛。Nature GeoscienceNature MaterialsNature Materials是一个多学科刊物,发表整个材料科学和技术领域最高水平的研究工作。Nature Materials是材料科学领域最好的刊物,也是物理学和化学领域发表原始研究工作的所有刊物中最好的一个。本刊覆盖以下专业领域: 工程和结构材料 有机和软材料 仿生材料、生物医学材料和生物分子材料 光学材料、光子材料和光电材料 磁性材料、超导材料和电子材料 催化材料和分离材料 能源材料 纳米材料和过程 液体、表面和界面 计算、模拟和材料理论 设计、合成、处理和定性方法Nature Medicine目标和范围: Nature Medicine为生医研究期刊,致力于发表生医研究领域最新颖的进展议题。文章内容涵盖癌症生物学,心血管研究,基因疗法,免疫学及疫苗发展,神经科学。另外收录来自生医研究领域的新讯观点及评论文章,提供完整咨询。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Nanotechnology旨在吸引整个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的读者,迄今已经发表的研究论文包括: 柔性纳米电子学 纳米线生长 基于NEMS的超灵敏悬臂 来自聚合物纳米线的激射 通过电子结构来对碳纳米管进行分类 共价键自组装 用碳纳米管进行肿瘤定位 基于病毒的生物催化剂Nature PhotonicsNature Photonics是一个专门发表光发生,操纵和探测所有领域研究成果的月刊,覆盖范围从光的基本性质研究和关于光怎样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的研究,一直延伸到光电装置的最新设计及利用光子的新兴应用。Nature PhysicsNature Physics发表纯物理和应用物理领域最高质量和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我们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包括半导体和超导体,量子信息和非线性光学,器件物理学和黑洞;实际上我们涉及物理学的所有方面。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二、 Science简介:《科学》(英语:Science)是美国科学促进会(英语: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出版的一份学术期刊,为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之一。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为周刊,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 网站主页:http://science.sciencemag.org/ Science子刊名单及链接地址:http://www.sciencemag.org/journals?_ga=2.192765416.313427146.1529804705-1275651025.1529804705三、 Cell 简介:《CELL》(《细胞》)是一种美国爱思维尔(Elsevier)出版公司旗下的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发行的关于生命科学领域最新研究发现的杂志 [1] 。《细胞》(Cell)为一份同行评审科学期刊,主要发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最新研究发现。《细胞》刊登过许多重大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与《自然》和《科学》并列,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其2010年的影响因子为31.957,高于《科学》的影响因子(31.027),接近《自然》的影响因子(38.597),表明它所刊登的文章广受引用。网站主页:https://www.cell.com/cell/homeScience子刊名单及链接地址:https://www.cell.com/cell/aims

帝王之功

必须赞!湘潭大学刘平乐教授团队连续在顶级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今年上半年,我校化工学院刘平乐教授团队先后在《应用催化B》(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催化学报》(Journal of Catalysis)、《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 )、《美国化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顶级期刊发表研究成果。今年1月,刘平乐教授团队在催化领域顶级期刊连续发表了2篇论文。“氮掺杂碳纳米管无金属加氢催化剂高效催化硝基苯加氢反应(Nitrogen-doped carbon nanotubes as a highly active metal-free catalyst for nitrobenzene hydrogenation)”发表在《应用催化B》(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为14.229),第一作者是熊伟副教授,通讯作者是刘平乐教授。该成果通过杂原子改性得到碳纳米管非金属催化剂,因不含金属组分但却拥有媲美金属的加氢催化性能,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和环保价值。“疏水改性核壳MOFs纳米反应器中肉桂醛转移加氢制备肉桂醇:金属-N键作为活性位点的识别(Transfer hydrogenation of cinnamaldehyde to cinnamyl alcohol in hydrophobically modified core–shell MOFs nanoreactor: Identification of the formed metal–N as the structure of an active site”)在《催化学报》(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为7.723)上发表,第一作者是博士研究生崔海帅,通讯作者是刘平乐教授和熊伟副教授。该研究成果与现有催化剂相比,在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和避免使用碱性添加剂的条件下,实现了高效的制备肉桂醇,符合绿色催化的原则。今年4月,刘平乐教授团队在化学类顶级期刊《绿色化学》(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为9.405 )上发表题为“萘一步催化胺化高收率制备萘胺(One-step catalytic amination of naphthalene to naphthylamine with exceptional yield)”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一作者是郝芳副教授,通讯作者是刘平乐教授。该成果首次采用钒基催化剂,将萘通过一步反应成功合成萘胺。相比传统的硝化还原方法,该一步法在极大简化工艺步骤的同时将催化剂的成本大大降低,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今年5月,刘平乐教授团队在美国化学会顶级期刊《美国化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为8.69)上发表题为“选择性Cl修饰赤铁矿纳米晶面用于高效催化氧化环己烷:新形成的Cl-O活性位点的识别(Selective Cl-decoration on Nanocrystal Facets of Hematite for High-efficiency Catalytic Oxidation of Cyclohexane: Identification of the New Formed Cl-O as Active Sites)”的研究论文,第一作者是博士研究生吴生焘,通讯作者是刘平乐教授和王聪慧博士。该研究通过对纳米晶体表界面上合理的原子调控,从原子尺度上对催化剂的“构效关系”进行深入理解,发现赤铁矿各晶面经卤素原子Cl修饰后能同时提高环己烷转化率和KA油的选择性,并通过DFT计算对催化反应的活性位点进行了识别,具有很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团队合影)刘平乐教授团队成员由3名副教授(熊绍锋、郝芳、熊伟)、2名博士(王聪慧、吕扬)、36名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组成,主要研究方向为催化材料与催化反应工程、化工新产品与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等,其成员入选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等。近年来,团队与挪威理工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美国韦恩州立大学、荷兰屯特大学、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等国内外大学与科研机构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现已完成国家自科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科基金项目等20余项,在研国家自科基金项目2项、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攻关类项目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完成企业横向技术开发和转让项目1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湖南省青年科技奖等荣誉。【湘潭大学新媒体中心】【来源:湘潭大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爱未央

湘潭大学刘平乐教授团队连续在顶级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今年上半年,我校化工学院刘平乐教授团队先后在《应用催化B》(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催化学报》(Journal of Catalysis)、《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 )、《美国化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顶级期刊发表研究成果。今年1月,刘平乐教授团队在催化领域顶级期刊连续发表了2篇论文。“氮掺杂碳纳米管无金属加氢催化剂高效催化硝基苯加氢反应(Nitrogen-doped carbon nanotubes as a highly active metal-free catalyst for nitrobenzene hydrogenation)”发表在《应用催化B》(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为14.229),第一作者是熊伟副教授,通讯作者是刘平乐教授。该成果通过杂原子改性得到碳纳米管非金属催化剂,因不含金属组分但却拥有媲美金属的加氢催化性能,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和环保价值。“疏水改性核壳MOFs纳米反应器中肉桂醛转移加氢制备肉桂醇:金属-N键作为活性位点的识别(Transfer hydrogenation of cinnamaldehyde to cinnamyl alcohol in hydrophobically modified core–shell MOFs nanoreactor: Identification of the formed metal–N as the structure of an active site”)在《催化学报》(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为7.723)上发表,第一作者是博士研究生崔海帅,通讯作者是刘平乐教授和熊伟副教授。该研究成果与现有催化剂相比,在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和避免使用碱性添加剂的条件下,实现了高效的制备肉桂醇,符合绿色催化的原则。今年4月,刘平乐教授团队在化学类顶级期刊《绿色化学》(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为9.405 )上发表题为“萘一步催化胺化高收率制备萘胺(One-step catalytic amination of naphthalene to naphthylamine with exceptional yield)”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一作者是郝芳副教授,通讯作者是刘平乐教授。该成果首次采用钒基催化剂,将萘通过一步反应成功合成萘胺。相比传统的硝化还原方法,该一步法在极大简化工艺步骤的同时将催化剂的成本大大降低,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今年5月,刘平乐教授团队在美国化学会顶级期刊《美国化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为8.69)上发表题为“选择性Cl修饰赤铁矿纳米晶面用于高效催化氧化环己烷:新形成的Cl-O活性位点的识别(Selective Cl-decoration on Nanocrystal Facets of Hematite for High-efficiency Catalytic Oxidation of Cyclohexane: Identification of the New Formed Cl-O as Active Sites)”的研究论文,第一作者是博士研究生吴生焘,通讯作者是刘平乐教授和王聪慧博士。该研究通过对纳米晶体表界面上合理的原子调控,从原子尺度上对催化剂的“构效关系”进行深入理解,发现赤铁矿各晶面经卤素原子Cl修饰后能同时提高环己烷转化率和KA油的选择性,并通过DFT计算对催化反应的活性位点进行了识别,具有很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团队合影)刘平乐教授团队成员由3名副教授(熊绍锋、郝芳、熊伟)、2名博士(王聪慧、吕扬)、36名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组成,主要研究方向为催化材料与催化反应工程、化工新产品与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等,其成员入选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等。近年来,团队与挪威理工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美国韦恩州立大学、荷兰屯特大学、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等国内外大学与科研机构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现已完成国家自科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科基金项目等20余项,在研国家自科基金项目2项、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攻关类项目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完成企业横向技术开发和转让项目1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湖南省青年科技奖等荣誉。来源:湘潭大学 湘潭大学新媒体中心 来源 / 化工学院 编辑 / 杨进娴 责编 / 丁德凤

五材

华南理工大学首次以第一单位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论文

2018年1月12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李映伟教授团队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陈邦林教授、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韩宇教授和西班牙科尔多瓦大学Rafael Luque教授合作的研究论文 “Ordered Macro–Microporous Metal–Organic Framework Single Crystals”(有序大孔-微孔金属有机骨架单晶)。华南理工大学沈葵副研究员为论文的第一作者、李映伟教授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陈邦林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为华南理工大学,这也是华南理工大学首次在Science/Nature主刊上以第一单位发表论文,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简称MOFs)是一类由金属离子或金属簇与多齿有机配体通过氧、氮等原子连接而自组装形成的超分子网络结构类沸石材料。这类新型多孔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气体吸附/分离、传感、催化等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尽管MOFs材料的种类众多,目前已报道的绝大部分MOFs材料的孔径或窗口直径都集中在微孔范围内(小于2 nm),因此极大地限制了其在有大尺寸化合物参与的许多应用。近年来,虽然科学家们发展了一些有效的合成策略,成功制备出介孔或大孔MOFs材料,但是这些介/大孔大都无序或易于坍塌。迄今为止,制备出高度有序、大孔、单晶的稳定MOFs材料仍然是一个巨大挑战。为此华南理工大学沈葵副研究员和李映伟教授经过精心设计,首次提出了一种以聚苯乙烯小球(PS)三维结构为模板的合成策略,以甲醇-氨水为双溶剂,通过“硬模板剂的制备--在大孔内填充MOF前驱体--MOF的可控晶化—去除模板剂”的制备路线,研制出世界第一个有序大/微孔MOF单晶材料(即SOM-ZIF-8)。而且,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通用性,通过简单变换PS模板的尺寸,可以系统调变有序大孔的直径(190-470 nm)。同时,将该有序大/微孔ZIF-8单晶应用于苯甲醛和乙二腈的Knoevenagel缩合反应,发现其催化活性是常规微孔ZIF-8的4倍以上,而且随着反应物分子尺寸的增大,其活性提升倍数越高。另外材料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重复利用7次以后,仍然能够保持87%以上的初始活性。审稿人高度评价该工作为“presents an elegant strategy”,“describes a beautiful chemistry”,“congratulate the authors again for this discovery”等等。考虑到多孔晶体材料的相似性,通过精确调变合成条件,该合成策略有望拓展到其他有序大孔单晶材料的制备。该研究成果使得多孔材料的应用成功延伸到有序大孔单晶领域。由于其高度有序而且可以调变的大孔、稳定的单晶结构,这类大孔MOFs单晶材料将有可能在涉及大尺寸化合物的许多领域,如大分子化学物质的吸附/分离和催化转化(例如石油化工,生物炼制等)、生物大分子(例如大分子药物,活性蛋白,疫苗,基因等)的装载与控释递送等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论文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等项目的资助,以及华南理工大学的支持。(光明融媒记者雷爱侠 通讯员吴霞)

圣传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师在国际化学顶级期刊发表论文!

6月4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特任教授戴志高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化学顶级刊物《化学评论》上发表题为《自然孕育于二维材料中的人工超光子学》的综述论文。自然孕育于二维材料中的人工超光子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仇成伟教授、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鲍桥梁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论文围绕层状二维材料和超材料的交叉重叠部分两个研究领域展开研究。超材料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人工材料,例如负折射、完美透镜、亚波长成像和隐身,而使用基于层状二维材料的超材料,以实现超光子特性的可能性已得到了广泛证实。二维材料具有高度的可调谐性和可调整性,易于被进行微纳加工,此外还具有天然负折射、天然各向异性、甚至天然双曲色散等多种光学特性,层状二维材料与常规超材料的结合有望实现多种预期应用。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们阐述了超材料的概念及其相关的超光子能力是如何自然地在层状二维材料中诞生。层状二维材料多功能性使得构造新颖的光学器件成为可能,器件可在从可见光到太赫兹的宽频率范围内工作,并且具有低损耗、高速、可调性和小型化等特点。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将光子学、光电子学和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学领域与超材料领域联系起来,并为层状二维材料启发的超光子器件未来创新提供见解。此篇文章将有益于广泛的科学人员,包括物理学家、材料科学家、化学家、设备和光学工程师,内容涵盖了基于二维材料的天然超材料基本结构、材料工程、基础物理、光子和光电器件等。超材料与二维材料的重叠。超材料与二维材料互相促进发展历史戴志高主要从事极化激元增强和低维光电材料研究,目前在李国岗教授“无机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科研团队。未来,他将重点围绕新型极化激元增强光电材料应用研究开展工作。纳米矿物材料及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材料与化学学院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胡光维博士、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欧清东博士后、西安交通大学张磊研究员、美国耶鲁大学夏丰年教授以及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Francisco J. Garcia-Vidal教授为该论文做出了贡献。(来源:中国地质大学 文字编辑 庞伟红 通讯员李晓晔)

发薪日

最新国内科研期刊影响因子排名,国内期刊封面投稿特点,SCI必备

科研绘图有针对性投稿,会事半功倍文:KEKE/SCI-HUA.com科画上一期科画介绍了国际期刊及影响因子排名,详情见最新科研期刊影响因子排名,各期刊投稿插图解读,SCI收录神速本期SCI-HUA科画介绍的是国内SCI期刊及形象因子Top10。1.CELL RESEARCH2017-2018影响因子15.393《CELL RESEARCH》中科院主管的一份月刊, 期刊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国际权威性和广泛的研究领域,包括细胞生长、分化与凋亡、信号转导、干细胞生物学与发育、染色质、表观遗传学与转录、小RNA功能与机制、癌症生物学、免疫与分子发病机制,分子和细胞神经科学,植物细胞生物学,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2.FUNGAL DIVERSITY2017-2018影响因子14.078中文名《真菌多样性》,由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主办。2011年3月,昆明植物研究所与泰国菌类研究基金会主任、《真菌多样性》创刊人 K. D. Hyde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合作办刊。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在真菌特别是高等真菌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有较好的积累,建立了我国第二大真菌标本馆,在真菌系统学、真菌化学、真菌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期刊的宗旨和定位是:发表真菌学科高水平的创新性研究成果,特别是在真菌多样性、系统学、分子系统发育及进化等方面的重要原创性研究论文,促进真菌学的发展和国际学术交流。.3.Bone Research2017-2018影响因子12.354《Bone Research》成立于2013年。编委会由国际杰出科研人员组成。主编是四川大学周学东教授,创始编辑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徐曹教授,执行主编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Thomas L. Clemens教授。副编辑由国内外骨科学的顶尖研究人员组成。期刊专注于骨骼生物学,病理生理学和再生的基础和临床方面,并支持基本调查和骨骼相关临床研究的最重要发现。该期刊的目的是促进全球传播骨相关生理学,病理学,疾病和治疗方面的研究。4.National Science Review2017-2018影响因子9.408《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是一本科研行业评审类期刊,主旨为回顾中国和世界各地科技的前沿发展。期刊涵盖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包括物理和数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主编为白春礼院士,常务副主编为蒲慕明院士,编委会由153名国际知名科学家组成,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占46%,国际编委占41%。5.Molecular Plant2017-2018影响因子9.326Molecular Plant创刊于2008年,由Molecular Plant上海编辑部与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OUP)合作出版。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IPPE)与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CSPP)主办,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生命科学期刊社承办。6.Nano Research2017-2018影响因子7.994《NanoResearch》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和施普林格公司合作出版。是一份经过同行评审的国际和跨学科研究期刊,专注于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各个方面。为读者提供了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权威和综合评论,以及通信和全文格式的原创前沿研究。7.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2017-2018影响因子7.551由中国免疫学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主办,由曹雪涛院士和田志刚院士共同主编。是我国免疫学领域唯一的SCI期刊,2010年加盟自然出版集团(Nature Publishing Group, NPG)。目前已被全球著名数据库收录,其中包括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美国《化学文摘》、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PubMed》、美国《SCImago》、《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期刊涵盖涵盖基础免疫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我们对宿主免疫反应的最新信息和进展,包括体外和体内免疫反应。8.Protein & Cell2017-2018影响因子6.228《Protein&Cell》 是一本同行评审的国际期刊,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生科院和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联合创办,由Springer负责海外发行。发表文章有关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多学科领域最新发展,期刊重点是蛋白质和细胞研究。该学科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细胞生物学,肿瘤学,遗传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干细胞,植物科学,蛋白质科学,结构生物学和转化医学。此外,期刊还提供有关中国研究政策和资金趋势的最新研究重点,新闻和观点以及评论。9.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2017-2018影响因子5.595《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是国际同行评审的期刊,由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共同主办。期刊专注于分子和细胞生物学之间的横截面的跨学科研究以及生命科学等学科,比如干细胞研究,信号转导,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基因组学,发育生物学,免疫学,癌症生物学,分子发病机制,神经科学和系统生物学。JMCB的文章反映了当前生命科学学科的融合趋势,有助于传播具有不同寻常意义和广泛科学兴趣的研究结果。

施及三王

双非化学系研究生心得:没发SCI 但因热爱依然从事科研工作

来源:募格学术 作者:幻影我是一名已毕业将近两年的双非化学系研究生,因为喜欢科研,所以毕业后选择了一家做科研的公司。最近闲来无事,想和大家聊聊自己的心得体会。2016年7月份来到了湖南读研,因为考研失利,后来选择了和女朋友同城市的学校。开始的时候很别扭,觉得自己太无力,女朋友读985学校,自己却读个双非学校,感觉很丢人,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很久。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我意识到问题所在,同时也让我积累了一项技能。初入硕士刚到学校报道,导师就已经给我安排好研究课题。经过短暂的交谈,导师问了我几句话:会查文献和专利吗?知道材料都有哪些有影响力的期刊吗?知道怎么作图吗?我当时有点懵,就回答道:查文献用中国知网和百度学术,期刊不了解,会用origin作图。导师听后耐心的给我讲解如何用知网查中文文献,谷歌学术查英文文献,简单的介绍有影响力的期刊都有哪些,我很感动,导师花两个小时给我讲这些最基本的东西,而我入学前什么都不懂,我感觉很惭愧。最后,导师让我多和他引以为傲的本科生接触学习,导师对他的评价就是本科毕业有研二的水平,难怪别人可以轻松进入985深造,我感觉到差距所在。科研之路开始这位具有研二水平的朋友教会我很多,无论是软件的使用还是材料领域的相关知识,都让我快速成长,对此我在这表示感谢。9月份开学,那位朋友也回学校了,剩下的就只能靠自己。导师给我定的研究方向是碳点,那个时候整个学院也就我一个人在做,导师也不太懂,说到这不得不说导师还是很有科研远见的。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最开始的时候看硕博论文,看看什么是碳点,怎么才能制备碳点。模仿着别人的实验方案开始了自己的科研之路,其中各种辛酸泪只有自己知道,各种失败,连最基本的蓝色荧光都做不出来,曾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压根不适合做实验,加上自己所在的学校是双非,有时候都想退学。后来既然读研就得给自己一个交代,咬牙也得撑下去。研究生入行经过和导师讨论后,他建议我找一些有影响力的期刊文献去学习,一方面他在检验我查阅文献的能力,另一方面他在培养我科研思路。最开始的时候下载一篇英文文献还是有点困难,辛苦查到却不会下载,那就自己在百度上搜怎么下载英文文献,结果看到SCI-HUB可以免费下载,从这个时候开始,我没事就练习搜索下载英文文献,慢慢的也就熟练了。下载了一堆文献乱七八糟,不会进行管理,当时还记得这篇文献属于哪一类型,是制备还是应用方向的,时间一长就忘的一干二净。这个时候我又想起来百度,就去搜索如何管理文献,结果如大家如想,常用的文献管理用endnote。手头上没有这个软件就问度娘哪有这个软件,后来下载了几个版本,最后选择一个用着习惯的endnote,顺手把它存进百度网盘。这也成了后面我的一个习惯,资源搜集整合。技能积累:后来的某一天,不知怎么回事,终于做出来很亮的蓝色荧光,虽然现在看来很鸡肋但当时那种感觉很享受,舒服,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心。研一的时候一边上课一边看文献,慢慢的从七天一篇文献到一天好几篇,甚至更多。因为我懂得怎么去看英文,虽然很多英文单词不见得认识,但可以看懂文章讲的什么。分段阅读让我快速了解文章精髓。从材料的制备到分析后期的应用,基本上都是自己一个人完成,不再靠别人帮助。最让我觉得很自豪的是材料的XPS分峰拟合,问了学院很多学长没人会这个。后来有个博士师兄给我推荐用advantage可以完成,但也没有给我讲怎么用。我就自己在网上搜索资料,下载、安装破解、学习使用到最后顺利完成材料的分峰拟合。期间花了三天时间,虽然时间长但让我意识到我可以开发的一个技能-资料搜索整合。后期导师给我的指导也不太多,只是定期询问我实验进展,保证我不出现偏差,那段时间我成长的很快,可以独立完成实验,查阅资料,撰写专利,指导本科毕设。最后毕业前夕,自己的两篇专利也顺利授权,由于专硕只有两年,唯一遗憾就是没有发表SCI。参加工作2018年毕业后我进入一家做科研的公司,开始的时候挺忐忑,不知道公司和学校有多大差别,怕自己做不好就被开了,毕业即失业那就丢人了。怀揣忐忑之心,我拾起当初在学校积累的技能,在工作岗位上开始自己新方向研究。虽然所研究的材料有所不同,但材料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经过研究生阶段的洗礼,各种组会汇报,练就一副厚脸皮,PPT玩转的各种花样,科研思路没有丢,很快我就可以入行。当然,公司和学校科研还是有区别的,学校科研可以不及成本追求最佳性能,而且一般情况下,学校做材料的量都少的可怜,我记得我做的碳点粉体也就不到1g,也费了不少时间才完成。公司做科研是要做产品,推向市场去应用,扩展材料的用途,其中最重要的是材料的成本和可放大生产,在保证质量的时候,尽可能的降低成本,而且要实现批量化生产。中国有很多技术在高校,但能够在企业进行孵化的技术寥寥无几,大多的专利只是专利,而无法进行放大生产,更别提后端应用。慢慢的我了解到原来科研是分学派的,有些人只专注材料的性能研究,发文章,写专利,不关心是否可以放大生产,另一派的人属于产学研结合,不仅仅研究材料的性能,更多的是要推向市场应用,真真切切的出现在我们身边。都说石墨烯的性能各种好,各种吨生产,但市面上能听到的消息也就是华为公司推出的一款Mate 20手机中有石墨烯散热技术,市面上各种添加石墨烯的产品,是否真的有就不得而知了,需要自己擦亮眼睛去验证。科研之路思考无论在企业还是高校,科研之路是相似的,不一样的与所在地方的性质相关。在公司工作也快两年,真真切切的自己褪去学校那种做实验熬夜到十一二点,甚至通宵的科研精神,或许生活所迫,或许自己的思想转变,有时候在想自己离开了科研还能做些什么,家庭、生活不得让我考虑科研之路是否继续,这个问题一直萦绕着我。后来,想想在学校时不能选择是否做科研,但工作可以,谨遵初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长久。科研这个词很泛,如果仅仅理解为做实验就太浅显了,经过深思熟虑,最终还是决定继续走下去,因为这一路走下来,从开始的只会用中国知网,到现在的扩展为资源搜索整合,在公司可以独当一面,期间的成长一直伴随着我的是科研。因为它我现在逐步变强,即使以后离开科研,但那些在科研期间积累的能力也将伴随你一生,辅助你完成各式各样的工作。现在的我不会因为自己读双非研究生而觉得低人一等,相反的是它磨练我的性子。既然不能改变现状,那就改变自己的未来。路在自己的脚下,决定如何走看自己的选择。我不和别人比,只和昨天的自己比。其实,做不做科研现在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要想好自己以后的路,在有选择的年纪多给自己积累技能,这样才能更好的生存。工作了才知道原来自己的科研之路就是生活。

分享爱

快讯: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发表论文!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科技强国之路上,北理工人前赴后继、永攀高峰。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春天,科研步伐再加紧,日前,北理工学者在晶体生产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科研突破,科研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Nature。近日,北京理工大学特立学者、化学与化工学院孙建科教授以《Enhancing crystal growth using polyelectrolyte solutions and shear flow》为题,将其“剪切促进晶体生长”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杂志上(Nature 2020, 579, 73-79)。孙建科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北京理工大学为共同合作单位,排名第三。此项研究是与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Bartosz Grzybowski 教授合作完成。制备高质量且粒径尺寸合适的单晶在有机合成以及制药等相关行业至关重要。高质量的单晶生长通常需要数小时至数天,且在此期间要避免外界环境扰动。基于传统的结晶学理论,机械搅拌和剪切流容易引起二次成核,不利于晶体的生长。该项研究突破了人们对传统晶体生长机理的认知,发现在聚离子液体(Poly(ionic liquid),PIL,一类聚电解质材料)存在的环境中,不断的搅拌会让晶体生长得更快、更大。该方法以小分子均苯三甲酸(trimesic acid,TA)结晶为例,在咪唑类聚离子液体(3-氰甲基-1-乙烯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聚合物)存在下,经过10 min的搅拌(400 rpm),均苯三甲酸晶体的平均尺寸可达到440微米,较相同条件下不搅拌的体系获得的晶体平均尺寸增长了171倍,该方法也远快于传统的室温挥发方法(一般需要数天)。更为重要的是,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普适性,对无机、有机、无机-有机杂化晶体甚至一些蛋白质晶体都具备促进生长的效果。不仅如此,相较传统方法,该方法还能有效提升多孔晶态材料的比表面积,譬如对于有机多孔分子笼,金属-有机框架以及共价有机框架等。应用该方法合成出来的孔材料其BET比表面积提升了24-51%。在聚离子液体存在下剪切应力促进均苯三甲酸晶体的生长进一步的机理研究表明,在剪切力场下晶体加速生长可归纳为如下两种因素的协同作用:(1)在剪切应力下,聚离子液体高分子链段会展开/拉伸,竞争溶剂分子,导致溶质的溶解度降低,结晶析出;(2)局部剪切速率跟颗粒尺寸成正比,晶体尺寸越大,晶体的生长速率越快。对于第二种情况,该研究进一步采用了计算流体力学模拟验证。结果显示,在剪切流动中,颗粒的尖锐边缘附近的局部剪切速率随粒径尺寸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较大的颗粒附近,聚离子液体高分子链段解缠结效应会更为显著,对溶剂的“竞争”也更为有效,导致大尺寸晶体优先生长。该工作打破了人们对传统结晶理论的认识,提出了利用剪切驱动的封闭系统恒温结晶方法,为简单、高效合成高质量的单晶提供了新思路。该方法是对当前晶体生长技术的一个重要补充,有望大大降低材料加工和制药业中晶体生长成本。让我们共同来认识一下这位优秀的北理工人孙建科,北理工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研究员,洪堡学者,北理工特立青年学者。主要从事电荷修饰多孔材料、聚离子液体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Nature、Nature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Soc. Rev.、Energy Environ. Sci.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4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论文的总引用2000余次,h因子为25。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矢志创新,攻坚克难,北理工人,奋斗!来源:北京理工大学 出品: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来源:化学与化工学院 编辑:戴晓亚

古今不代

东华大学师生在国际化学顶级期刊JACS发表高质量论文

近日,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师生在国际化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发表高质量论文《Artificial Light-Harvesting Metallacycle System with Sequential Energy Transfer for Photochemical Catalysis》,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东华大学化工生物学院硕士研究生余威,张灯青副教授和易涛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光捕获体系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量的天线分子通过高度有序的排列把吸收的能量高效地传递给受体。人工光捕获体系的构筑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为模拟光合作用提供理论基础,而且在太阳能电池、光电材料以及化学传感器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易涛教授、张灯青副教授基于铂基大环化合物构筑了具有多步能量转移过程的高效光捕获体系。论文报道了一个含有四苯乙烯单元的四边形铂(II)金属环(M1)作为一个光捕获平台,由于聚集诱导发光效应(AIE),M1组装体是理想的供体,实现了从M1组装体到曙红Y(ESY)和磺基罗丹明(SR101)的两步连续能量转移。在此过程中,ESY被用作连续能量转移中的桥接器。为了更好地模拟自然光合作用,M1-ESY-SR101体系被用作水溶液中C-H键烷基化的光化学催化,与M1-ESY体系或ESY/SR101体系相比,表现出更强的催化活性。该项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化学顶级期刊JACS上,题目为“Artificial Light-Harvesting Metallacycle System with Sequential Energy Transfer for Photochemical Catalysis”。来源:东华大学撰写|张灯青、余威责编|裴逸斐、蔡志杰、徐敖指导老师 | 况晨版权说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东华大学。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为公益,未用于营利,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九洛之事

分析美国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美国期刊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ISSN: 0021-8561)是一本老牌期刊,创刊于1953年,是农林科学领域的top期刊,中科院1区,由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出版,主编Thomas F. Hofmann是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生命与视频号科学中心教授兼主任,今年影响因子4.192。期刊信息JCR分区中科院分区收稿范围发表高质量,前沿的原创研究,代表有关农业和食品化学与生物化学的完整研究和研究进展。期刊还鼓励以化学和/或生物化学为主要成分的论文与与农业和/或食品有关的生物学/感官/营养/毒理学评估相结合。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农业与环境化学,生物活性成分、代谢物和功能,生物燃料和生物基材料,生物技术与生物转化,气味的化学和生物学,食品与饮料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安全与毒理学,功能结构/活动关系,新的分析方法,Omics技术应用于农业和食品。年度发文量可以看到,期刊近几年的发文量1000多篇,整体发文量还是比较稳定,没有大幅度的变化。2020年截止10月已发表997篇,预计2020年发表1400篇左右。主要发文国家和地区从2019年的统计结果来看,国人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期刊的发文比例占63.872%,排名第一,对国人非常友好,其次是美国和德国,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其中,国内发表数量较多的单位有:中国科学院(69),中国农业科学院(67),南京农业大学(53),江南大学(52),中国农业大学(51)等。影响因子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杂志的影响因子近年来一直在稳定增长,2015-2019年的SCI影响因子分别为2.857、3.154、3.412、3.571、4.192,增长趋势稳定,明年影响因子预计将会有进一步的增长。自引率我们计算了下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在近几年的自引率,2019年为11.09%,这个比例是不算太高,可以接受。审稿周期我们来看几篇今年发表的论文,接受时间长短不一,快的1个多月即可,慢的将近一年,没有规律可循。版面费非OA,没有版面费总的来说,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是一本十分不错的期刊,中科院1区top期刊,影响因子稳定上升,发文量稳定,对国人超级友好,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