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环境保护行业调研报告——环保企业主要竞争力分析桂心

环境保护行业调研报告——环保企业主要竞争力分析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水处理网讯:摘要:本章主要从营收规模、研发投入、优势产品和技术、股东背景、融资结构等几个方面对环保企业主要竞争力进行分析。环保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投资回报期相对较长,收费标准往往较低,规模效应明显。环保的提标改造、新技术和相关环保设备集成工艺是环保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是环保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力,研发投入多的企业通常能够引领行业的技术潮流。一、环保企业营业收入规模排名环保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投资回报期相对较长,收费标准往往较低,规模效应明显。在传统环保领域市场逐渐进入饱和状态下,环保企业需要开拓新的环保领域市场,新的环保市场初期具有经营管理难度大、治理的管理和责任主体不明确等特点,需要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和经验,才能有效处理环保新领域市场较为复杂的情况。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主办的2019中国环境产业高峰论坛发布了2019中国环保企业50强榜单。该榜单源于2016年国家发改委和原环保部发布的一项政策:《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50家以上产值过百亿的环保企业。此次发布的榜单是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在对上规模环保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各企业2018年度的营业收入总额排名。据统计,50强环保企业在2018年共创造营收约3350亿元,从结构来看,A股上市公司39家,H股上市公司6家,新加坡上市1家,非上市环保公司4家。从营收规模看,共10家公司营收过百亿,占50强企业总数的14%,分别是光大国际、北控水务、葛洲坝(环保业务)、三聚环保、格林美、东方园林、盈峰环境、首创股份、碧水源、启迪环境、其中启迪环境、首创股份首破百亿,9家环境企业营收在50-100亿之间。二、环保企业研发投入排名环保的提标改造和新技术带来的产品更新换代是环保企业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研发投入多的企业通常能够引领行业的技术潮流,也侧面说明企业具备较强的实力。本次针对WIND资讯中信证券行业类中“CS环保&公共事业”项下“CS环保”抽取的57家[1]上市公司研发情况进行分析,57家上市公司2018年研发投入合计48.66亿元,占营业收入2.67%,研发投入金额前十名的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保持不变,2016-2018年研发投入金额均超过1亿,研发投入占营收比均高于2%。其中格林美2018年研发投入金额最大,为5.95亿,占营业收入比重为4.29%;排名第十的清新环境2018年研发投入金额1.29亿,占营业收入比重为3.46%。[1] 其中有5家上市公司(世纪星源、中再资环、江南水务、绿城水务和ST科林)在2016和2017年均无研发投入数据披露,为保持数据一致,本次研发投入仅统计57家上市公司数据。三、环保企业优势产品和技术随着我国环境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与日益严格的监管督查,对环保技术要求也逐步提高,环保技术和相关环保设备集成工艺是环保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是环保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水污染治理、固废治理和大气治理领域,具备相对优势产品和技术的企业如下:四、环保企业股东背景本次针对WIND资讯中信证券行业类中“CS环保&公共事业”项下“CS环保”抽取的62家上市公司股东背景进行分类,其中国有背景企业20家(中央国有企业5家,地方国有企业15家),民营企业38家,公众企业2家,集体企业1家,其他企业1家。环保行业公益性相对较强,行业的发展受政策影响较为明显,股东背景较好的国有企业在资金实力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也较容易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国有性质更契合环保行业发展特性。近期国资入股的碧水源、北控水务、清新环境等,也将会借助国有企业在资金优势和地方政府支持,结合自身的技术开拓市场。五、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分析62家上市环保企业2018年底平均资产负债率57.92%,2019年上半年略增至60.1%。融资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并且间接融资占比和增速持续增长,直接融资占比持续下降,增速有下降趋势。2018年受PPP项目整改和金融去杠杆政策影响,2018年环保企业间接融资增速由2017年的48.81%下降为28.61%,但占比持续增长至80.51%,直接融资增速较2017年有小幅提升,由2017年1.96%提升至4.98%,占比持续下降至19.49%。截止2019年上半年,环保企业间接融资占比83.69%,增速为35.93%;直接融资占比为16.31%,增速为4.88%。上市环保企业间接融资以长期借款为主,长期借款占比和增速持续增长,短期借款占比自2017年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增速在2017年达到最高后出现下降趋势。2018年受PPP项目整改和金融去杠杆政策影响,2018年间接融资长短期借款增速都出现下降,但2019年上半年长期借款同比增速增加,占比持续增加,短期借款占比和增速均下滑。截止2019年上半年,长期借款占比65.48%,同比增长53.76%;短期贷款占比34.52%,同比增长11.42%。上市环保企业直接融资以期限较长的债券融资为主,应付债券占比持续增长,同比增速有上升趋势,短融占比持续下滑,增速自2017年开始出现负增长。2018年上市环保企业应付债券占比为78.61%,同比增长13.02%,短融占比21.39%,同比下滑16.80%。2019年上半年,应付债券占比为88.96%,同比增长35.80%,短融占比11.04%,同比下滑63.01%。上市环保企业公开信息未披露间接融资的种类及分布,由于环保工程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和回收期长的特点,本次调研走访的几家企业均希望金融机构给予中长期贷款支持,目前针对环保工程给予中长期项目贷款的主要是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和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多以流贷或银行承兑汇票为主。六、上市公司风险分析近年上市环保企业风险频出,如盛运环保、东方园林、凯迪生态、碧水源、桑德、三聚环保等等,即使国企介入目前也没有完全解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追求业绩增长,盲目扩张承接大量项目,企业风控能力不足,遭遇政策和融资环境变化,项目推进受到影响,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PPP项目模式使企业对PPP项目可不做并表处理,短期内可以降低财务报表债务比例、优化经营性现金流。2016年PPP项目兴起,部分技术水平低、产品市场认可度不高、风格较为激进、风控能力不足的民营企业,通过大量承接PPP项目积极加杠杆,追求业绩较快增长。但PPP项目对资金需求较大,对企业资金管理水平要求较高,部分企业融资能力跟不上,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我国金融机构的平均贷款期限约为两年,但环保项目动辄10年、15年周期。短期内不断再融资或把短期贷款做长线投资,环保企业风险陡增。经过2018年的PPP整顿及金融去杠杆,民营企业资金链更为紧张,部分企业在建项目甚至停工等待融资资金,业绩下滑幅度较大,如盛运环保、碧水源和三聚环保等企业基本就是因为过多参与PPP项目导致出现资金链紧张的状况。2、环保项目运营经验不足,导致项目收益达不到预期。环保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和回收期长特点,在项目建设前期较长一段时间内,企业可以按照项目完工进度来确认相应的收入并结转利润,这个阶段更类似与工程类收入,以施工为主,运营属性相对较弱,后续长期稳定的收入则依赖于对项目的运营水平,部分企业缺乏运营经验,导致项目建设完毕后企业收入和利润达不到预期水平。3、部分环保公司激进发展,非环保板块业务拖累环保板块增长。部分公司多元发展,环保仅为其众多业务板块之一,如东方园林主要以园林绿化文旅类项目为主,近年承接较多地处偏远的园林绿化文旅PPP类项目,该类项目土地相对便宜但需要经过多年的商业化积累才能够产生现金流,对企业资金占用较大导致资金链容易紧张,旗下污水治理板块也受拖累,影响环保板块业务增长。还有凯迪生态因发展过于激进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公司生存。4、市场需求变化,原有的环保市场空间趋于饱和,新的行业市场体量相比原有市场更小,企业竞争更加激烈。从细分领域看,大气治理、污水治理等细分行业原有的市场空间趋于饱和,以大气治理为例,火电厂脱硫脱硝改造等业务曾支撑了大量环保项目,治理企业因此受益,但随着改造完成越多,剩余市场空间也越来越少,现阶段治理重点虽已转向挥发性有机物,但其体量和规模远小于传统的脱硫脱硝除尘。投资机会本身在缩减,环保企业竞争更加激烈。5、民企性质决定其难以深度长线参与环保项目。环保行业是政策驱动型行业,目前污染防治是国家主推的三大攻坚战之一,环保问题的紧迫性已经上升到政治高度;环保行业还是典型的公益性行业,主要由各地政府付费,这一属性决定了行业利润的天花板;环保行业与基建类似,还具有投资规模大、期限长、收益率等特征,这些特有属性决定了民营企业是很难深度长线参与的。6、国资入股短期内解决民企资金难题,但催生了行业格局的洗牌重组,中长期的发展仍需要依赖技术和运营。国资入股民企短期内是一条可预见效果的可行自救路径,不仅能解决资金难题,还可以为民企一方带来更多资源,弥补现有商业模式中的短板。但“国资”加入也催生着行业格局的洗牌重组,某种意义上是一次优胜劣汰的过程,让更有实力的环保企业存活下来。国资入股后中长期的运营依然依赖于企业的技术和运营能力,缺乏先进技术和运营经验的企业中长期发展仍将被淘汰。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雨之牙

健康第一,行稳致远:中国环保企业组织健康调研报告2021(上)

作者:甘振宇、王浩然、刘海楠、叶志强导读受益于大环境增长和政策红利,中国环保企业自2015年以来呈现指数级增长,短时间内接连创造业绩神话。然而,成功无坦途,2018年开始,在金融降杠杆、PPP项目清库的背景下,众多环保头部名企纷纷陷入困境,资金链紧张、业绩下滑、债务违约等事件频现。为什么有些企业能做到持续成功,而有些看似业绩辉煌的企业,却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一击即溃?有经验表明,业绩与组织健康密切相关,一家企业能够持续成功,一方面在于把握住了转瞬即逝的市场机会,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拥有健康的组织和韧性,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快调整、执行和自我更新。但问题是:究竟该如何评价企业背后的健康状况呢?以斯科特·凯勒(Scott Keller)和科林·普拉思(Colin Price)撰写的《超越绩效:组织健康是最大的竞争优势》一书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环保行业特点以及辰于为数家业内领先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经验,我们于2018年开发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在线调研系统,通过参与调研的人员对所在企业3方面9维度40个要素120个行为项的综合判断,能够系统、全面地评估企业的组织健康状况。截至2020年底,该系统收录了国内近100家环保企业超过1万名从业人员的一手调研数据。将这些数据进行脱敏后分析,形成了这份代表中国环保企业整体健康状况的“体检报告”。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样本量有限,本报告也许不能完全反映中国环保企业的组织健康全貌。我们发布此报告的更大意义在于通过科学方法与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发现,引发中国环保企业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在“跑马圈地”的同时重视与之匹配的能力建设,真正做到“内外兼修”。未来,辰于将持续发布在这一领域的发现。我们也期待有更多的环保企业能够参与到这项调研之中,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并逐真正重视起来,以便做出有针对性的持续改善。毕竟健康第一,方能行稳致远。中国环保企业组织健康调研六大发现:中国环保企业组织健康状况整体一般执行力是企业健康与否的最主要差异责任制度建设表面完善实则落实不佳能力建设严重滞后于业务发展的速度激励手段缺失,与员工期望差距较大缺乏自上而下的系统创新,可持续发展活力不足中国环保企业组织健康六大发现发现一:中国环保企业组织健康状况整体一般整体而言,中国环保企业组织健康状况的评分偏低,平均值低于全国其他行业中位数。中国环保企业在三个结果上的表现较差,包括责任制度、能力建设与激励机制。但我们同时也发现,与其他行业相比,中国环保企业在发展方向与外部导向两项的表现尚可,这说明在环保行业总体看好的大环境下,环保企业大多对自身未来发展有清晰的方向与目标,并在上下达成了一定共识,他们也十分重视与外部利益相关方,尤其是政府、产业链上下游伙伴的密切合作,特别是近两年来环保项目体量越来越大,边界越来越模糊,环保企业越来越倾向通过联合体中标,与外部各行业伙伴共同践行“生态圈”战略,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综合解决方案(见图1)。另外我们也发现,中国环保企业的健康状况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化趋势。地处华南、华东区域的环保企业,其员工对所在公司的评价普遍比西南、华北高15%左右,各个维度皆如此(见图2),这种差异直接体现了外部环境对环保企业组织健康的影响:华南、华东地区环保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全国性、区域性及本土企业同台竞技,内外竞争压力促使企业更加注重内外兼修,他们建立了更为完善的流程制度体系,管理也更加精细化,他们鼓励员工多劳多得,努力营造市场化竞争的内部文化,企业的组织健康状况自然更好。发现二:执行力是企业健康与否的最主要差异组织的执行力是环保企业健康与否最主要的差异:不健康企业与健康企业相比,在执行力的差距达到14.4%以上,同期在战略一致性、可持续活力的差距则分别是13.3%、13.2%,这说明企业“能力”依然是决定企业是否健康的最重要因素,当然,健康的企业氛围也是助力企业发展强大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见图3)。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领导力对企业健康评价的高低有决定性影响。这其实不难理解,根据观察,相对健康的企业往往拥有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班子队伍,尤其是“一把手”需“内外兼修”,他们不仅精通于墙内各种运营事项的专业管理,对如何与政府打交道、如何面对越来越挑剔的客户要求以及如何处理突发问题等墙外事项,同样得心应手。然而遗憾的是,由于近几年环保行业整体发展速度太快,人才培养远远跟不上,这种“内外兼修”的一线管理者较为稀缺。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我们发现关于领导力评价,高层管理者与其他各级员工的评价反差较大,这说明高层管理者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倾向于高估(也有可能自评“下不去手”)(见图4),这种高估会导致高层管理者难以看到或者不愿意承认管理上的问题。调研发现,很多处在运营阶段的环保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自我感觉良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管墙内事”的大有人在,这非常不利于环保企业组织健康的提升,也不利于未来公司发展需要。发现三:责任制度建设表面完善实则落实不佳表面上看,几乎所有的被调研企业都建立了清晰的组织架构、部门职责与岗位设置,责任制度落实到位,企业运转井然有序,然而组织健康调研的结果却发现,员工对所在企业在责任制度方面的表现评价普遍较低。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影响责任制度评价的四个管理实践中,职责清晰、绩效合同、个人责任感三项确实表现尚可,奖惩制度落实不到位则为主要拉分项。这也是很多国内企业的通病(见图5)。进一步对比健康企业与不健康企业的管理实践发现,不健康企业更加关注个人责任感与绩效合同的建立,他们往往更加强调个人力量,期望以一人之力带动公司的整体发展,依靠“人治”、管理粗放;而相对健康的企业则更加重视运营体系和纪律的建立,同时重视树立统一的价值观,强化员工的使命感和凝聚力,更多依靠集体力量(见图6)。发现四:能力建设严重滞后于业务发展的速度受益于大环境增长和政策红利,中国环保企业自2015年以来呈现指数级增长,短时间内接连创造业绩神话,我们观察到许多高速增长的明星企业,往往抓住价值链上某个切入点,形成独特打法,短时间内大获成功,一战成名。然而在集聚资源快速突破的同时,大多数企业难以两头兼顾,能力建设严重滞后于业务发展的速度。组织健康调研的结果显示,对人才培养的不重视、相对闭塞未充分借助外力,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两大原因(见图7)。能力短板容易被高速增长所掩盖,一旦遇到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业绩放缓时,问题往往集中暴露,甚至形成致命打击,2018年环保产业的“冰与火之歌”,更多暴露的就是这些环保企业自身的痼疾。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不足,员工对所在企业的评价随时间变化起伏,“先热情、再抱怨、后无奈”的现象十分普遍:员工对公司评价随司龄呈波浪形下降不同司龄的员工对环保企业的评价呈现波浪形下降趋势(见图8)。司龄在1年以下的员工对公司的评价最高,1~3年司龄的员工评价快速下降,3~6年的员工评价又稍有回升,不论从哪一个维度看皆如此。这说明在当前大背景下,环保企业对新入行员工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在一两年内就会让新员工大感失望,企业缺乏活力、未来发展看不到希望、内部“排资论辈”风气盛行都是重要原因。另外,很多环保企业没有打开员工职业发展双通道,员工要想升职加薪只能往管理序列上发展,只有等上级退出甚至退休才能上位,员工在同一个位子上一呆好多年司空见惯,在长期“熬”的过程中,对10年以上司龄又没发展空间的老员工来说可谓“心灰意冷”。员工对公司评价随年龄呈U型变化我们发现,员工对所在企业的评价随年龄呈现U型变化趋势(见图9):20岁以下员工对企业评价最高,30~39岁员工对企业评价最低,之后随着年龄增长,评价又略有提升。30~39岁员工正处于家庭、事业的关键时期,来自于工作、生活的压力较大,他们往往也是环保企业的核心业务骨干,给予其公平待遇与事业发展机会,维持这个群体的稳定和工作效率,是环保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高学历人才对公司评价最低调研发现,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对所在公司的评价往往最低,说明他们可能在公司没有得到应得的待遇,本科、大专、中专以及中专以下的员工对公司的评价相差不大,但基本呈现随着学历提升评价下降的规律(见图10)。这说明高学历员工对公司各方面能力往往都有更高的期待与要求,当前大多数环保企业的组织氛围难以使他们产生认同,结果是:环保企业长期以来对高学历人员的吸引力较差,也导致环保企业在精细化管理、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等方面整体落后于其他行业。发现五:激励手段缺失,与员工期望差距明显众所周知,环保行业很难吸引到高端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薪酬待遇普遍较低,与实际付出不相符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本轮组织健康调研中,我们广泛听取了一线作业工人的声音,“工资低、待遇差、涨幅慢”是出现最多的高频词,这对员工的积极性造成了第一次打击(见图11)。我们发现与工资低同样糟糕的是,大多数环保企业也不重视绩效管理问题,缺乏对企业目标体系的正确引导和物质、非物质激励机制,已经开展绩效管理的环保企业,大多也是走过场、流形式,“说的和做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大锅饭”现象普遍存在,这对员工的积极性造成了第二次打击。由于忽视业绩文化的建设,很多环保企业内部凝聚力差,员工抱怨声音多,主观能动性不强,推诿责任的现象时常发生(见图12)。发现六:缺乏自上而下的系统创新,可持续发展活力不足尽管这两年很多头部环保企业喊出了技术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口号,但从大部分环保企业的实践看,重投资工程、轻技术运营的问题并未根本扭转。组织健康调研的结果显示,环保企业目前的创新,更多的是自下而上的点状创新,主要依赖一线员工随机提出的新想法或改进(见图13)。在由最高层发起、自上而下的系统创新则寥寥无几,与之相配套的创新战略、机制、流程以及文化建设也就无从谈起。这将非常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敬请关注下篇:改善组织健康的六大“良方”:开展组织健康大调查,知己知彼选择适合的健康配方,对症下药塑造健康的企业文化,马上行动聚焦短板针对性突破,固强补弱培养全员主人翁意识,上下联动视情况持续动态调整,循序渐进关于《健康第一,行稳致远:中国环保企业组织健康调研报告2021(上)》本报告基于辰于公司面向环保企业开展的组织健康调研,结合过去三年开展的环保企业组织变革与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咨询项目完成。报告采集的数据截至2020年12月,包括近100家环保企业、超过1万名受访者关于对其所在企业组织健康状况的看法与建议。期待有更多的环保企业能够参与到这项调研之中,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并逐真正重视起来,以便做出持续改善。(010-86227609,marketing@chenyucn.com)关于辰于咨询公司辰于是一家年轻而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拥有一支精干高效的咨询团队。在过去4年,我们一直为国内生态环境、先进制造、消费与新零售等行业的领先企业提供持续的高品质咨询服务。凭借管理咨询与数字化工具的无缝链接,辰于能够为客户创造看得见的咨询价值。我们与客户组织的各个层级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战略制胜、组织变革、运营转型、能力建设,以及确保执行的成功。关于作者甘振宇是辰于咨询公司创始合伙人,专注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与先进制造业联系方式:ganzhenyu@chenyucn.com王浩然是辰于咨询公司项目经理,专注于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业联系方式:wanghaoran@chenyucn.com刘海楠是辰于咨询公司项目经理,专注于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业联系方式:liuhainan@chenyucn.com叶志强是辰于科技算法工程师,专注于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业联系方式:yeqiang@chenyucn.com四位作者诚挚感谢简依敏、邢梦琳、黄映娇对本报告的贡献。

口辩

对于垃圾发电厂的新认识——粤丰环保调研报告

来源:雪球前言对于垃圾发电厂,我想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应该和我一样,是又爱又恨的。爱的是垃圾得到了处理,恨的是觉得垃圾发电厂本身也是一个污染源。参观过粤丰环保的垃圾发电厂之后,我得到了不同于以前的认识——现代的垃圾发电厂可以在不成为新的污染源的前提下将垃圾处理掉。上面四张图是我在参观粤丰环保东莞电厂时的实拍图片。正在进行垃圾焚烧发电的工厂,其巨大的烟囱里看不到一丝黑烟,甚至连白烟都看不到。唯独旁边的冷却装置里面偶尔会冒出一些水蒸气。这对于像我这样每天产生大量垃圾的现代人来说,倍感欣慰。如果所有我们日常产生的垃圾都能够得到这样的处理,我们就不用担心自己会被垃圾包围,留给子孙后代的也将会是一个美好的世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垃圾焚烧发电有巨大的社会价值,从事垃圾焚烧发电业务的公司是值得尊敬的。在商言商,作为一个投资人,如果要考虑是否投资垃圾发电业务,除了其社会价值之外,还要认真考虑投资资本回报问题。垃圾焚烧发电业务是不是好业务?相关企业现在的竞争状况怎么样?粤丰环保这家公司怎么样?带着许多问题,2021年4月8日,我跟随雪球调研团一行来到了粤丰环保东莞基地进行了实地调研,下面就调研的所获得到的信息与大家做个分享。公司基本情况介绍粤丰环保是以垃圾焚烧发电为主要业务的公司,成立于2003年,在2014年于香港主板上市,是港股通标的之一。公司在全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里规模在排名前十名以内,排名前列的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公司在全国从事垃圾焚烧发电的民营企业里排名第一。公司现有约一半的产能在广东省境内,广东省的垃圾处理费在100元每吨左右,高于全国平均的70-80元每吨。公司在广东省的业务规模排名第一(包含国有企业在内)。粤丰环保第一大股东是创始家族,持有55%的股权;第二大股东是上海实业,从2014年陆续增持,到目前持有19.5%的股份,第三大股东是一家美国投资环保的基金,持股约为6%,也是上市前的投资者。公司股权结构清晰,创始家族对公司有绝对的话语权,二股东为上海的国资背景,公司的这种股权结构对公司经营发展是很不错的。垃圾发电业务分析粤丰环保的垃圾焚烧发电业务是环卫部门将城市生活垃圾运送到其垃圾发电厂后进行焚烧,焚烧产生的热能用来发电,焚烧产生的烟气公司要进行处理,以达到一定的排放标准。垃圾焚烧后剩余的残渣有利用价值的可以进行出售用于制砖等用途,无利用价值的,公司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于政府和电网公司。电网公司信誉良好,过去不存在拖欠行为。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支付能力较强,基本不存在拖欠款。但是欠发达地区支付能力较弱,出现拖欠的可能性较高。上网电价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垃圾处理费由公司和地方政府协商。公司业务的优势是具有独占性,一个地区垃圾处理能力满足要求后就不会再出现新的竞争者,公司一旦在一个地区成功布点,则可以享受合同期内几十年的独家稳定经营权。公司过去获得的项目合同期在30年左右。目前粤丰环保有34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其中已经投产的项目有18个,其他16个正在规划和建设当中。公司业务区域布局涉及到13个省份28个城市。已经建成的产能中,广东省内占比过半。现今,公司每天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总规模达到23090吨,总产能规模为51140吨。2020年公司处理了超过710万吨的城市垃圾,发电28亿度,减排二氧化碳37.3万吨。分业务分析公司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是公司出资建设并运营,到期后无偿移交给政府(BOT)的合作模式。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有建设收入、售电及垃圾处理费收入、环境卫生服务收入这三大块。2020年,这三大收入占比分别为54%,41%,2.4%。这三大收入的毛利占比分别为29%、63%和1.5%。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前两项业务占了公司收入和毛利的绝大部分。那么要分析公司,只需要对这两项业务进行认真分析就可以了。建设业务:公司有16个在建项目,每个项目的平均建设周期为3年,这些在建项目是公司未来3年的建设收入来源。同时,公司2021年计划目标获得3到5个新项目,若能达成,这也将成为未来的建设收入来源。2020财年,公司新增运营垃圾发电产能为7200吨每天。管理层表示,2021年将完成建设约10000吨每天的运营产能。建设业务为自建自用,项目建成后按成本加毛利润的方式转成无形资产,不存在应收款等不确定性因素,可预期性强。由此笔者推测公司建设收入将会有约35%的增量。若建设业务板块的毛利保持稳定,则建设业务是21年的一大增长点。售电及垃圾处理业务:项目建好之后就可以进行垃圾处理和发电。2020年公司的总运营产能为23090吨每天,若加上2021年新建设的10000吨产能,则2021年末总产能有望达到33090吨每天,同比增加43%。考虑到新建的项目是陆续投产,设计产能和实际产量有一定差距,且2020年的新增产能也是陆续投产,在这里,笔者给以给项目运营收入2021年同比增长率的估计为30%。公司垃圾焚烧发的电,在标准值以内是每度电按0.65元出售给电网。这0.65元里面分了三块,一块是火电电价0.45元,一块是省补贴0.1元,一块是国家补贴0.1元。在新的政策条文里,2021年1月之后新签约的垃圾发电产能不再享有国家补贴,之前签约的补贴政策不变。这个政策的变化对公司目前运营和在建的项目没有影响,但是2021年1月后新签约的项目会受到影响。管理层表示,虽然售电有政府补贴,但是我国的垃圾处理费不到欧美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且未来大量新建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将会在中部和其他不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垃圾焚烧处理是最需要政府扶持的,而过去发达的地区建的垃圾焚烧电厂都有国家补贴,所以预计国家会这这个层面有所考虑,可能会做一些其他安排。按上述分析,这块业务未来相对稳定。环境卫生服务业务:该项业务占总收入的比重仅为2.4%,毛利占比1.5%。该业务对公司财务影响很小,这里忽略分析。未来宏观政策下面,我们再一起看一下未来的宏观环境。目前,我国生活垃圾以填埋,焚烧、堆肥等方式处理。2020年平均生活垃圾处理比例计划达到56%,到2030年,这一指标将进一步提升至81%。从这可以看出,未来10年间,垃圾焚烧发电市场仍将会有很大空间。总结2014年到2020年期间,粤丰环保年收入复合增长率高达35.8%,利润复合增长率为32.9%,这说明过去公司是高速增长的。综合分析公司当下情况,2021年30%以上的营收和利润增长可期。2021年4月14日,公司的股价为3.6港元,市盈率(TTM)为8.33倍,市净率为1.23倍,股息率2.5%,净资产收益率为16%。对比公司过去和未来可期的高速增长,公司目前的股价处于大幅低估状态。作者:无敌小凡人链接:https://xueqiu.com/1629885103/177221874来源:雪球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绝命岭

2020环保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大气网讯:我国环保产业相较于国外起步晚,市场尚不成熟,总体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策的扶持与驱动。环保行业在2019年可谓遭遇了“中年危机”,市场需求的相对疲弱、融资端的压力、叠加2018年对环保行业带来的震荡仍需时日消化等多重因素影响,行业整体的业绩和股价走势均处于低谷。2020年我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总额有望超过2万亿元。目前中国环保企业有三个问题,一是以小型、微型企业为主,二是企业数量规模和相应的产值,在国内的地域分布很不平衡;三是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少,即使是大型环保企业,其国际化程度也比较低,缺乏对国际市场的了解。依照国际经验,未来中国的环保产业需求有较大增长空间,美国和日本的环保产业高速发展期都持续了30年以上,展望未来,中国的环保产业仍将维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0-2025年中国环保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统计分析显示:第三节 2016-2018年中国环保行业发展现状一、行业投资规模分析"十三五"期间环保投入增加到每年2万亿元左右,"十三五"期间社会环保总投资有望超过17万亿元。其中,大气治理投资额约1.7万亿,占比总投资约10%;水污染治理投资额约为4.5万亿元,占比26%;土壤治理投资额约为5.7万亿元,占比34%。二、行业市场规模分析近年来,中国环保产业实现较快发展,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环保产业市场规模1.63万亿元,比2017年增加了20.74%,呈两位数的增长。图表:2016-2018年中国环保行业市场规模数据来源: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中研普华研究院三、行业总产值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加大,同时国家和各级政府不断加大重视并持续增加投入,以及伴随着工业发展产生的大量市场需求等方面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城市环保行业始终保持较快增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节能环保行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2.99万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6.87万亿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18.6%。随着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标准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修复规模也将迎来不断的增长。此外,因环保产业发展前景良好,近几年我国环境保护投资保持着比较高的增速,2018年我国环保行业总产值将达到8.12万亿元。四、行业主营收入分析比较看来,环保上市公司2013年~2018年,营业收入增速年化增长率超过20%。特别是2016年以来,环保行业增速有上涨趋势,主要因为行业受益于PPP项目放量以及环保督察带来的全国性需求的增加。分板块而言,表现最好的是环境修复板块,2017年营业收入同比增加75%,其次是固废处理板块,2017年同比增加46%,节能减排、环保监测、水务处理和大气治理2017年增长幅度分别为30%、30%、18%和-6%。五、行业利润总额分析2017年,环保行业公司实现总净利润(以归母净利润为口径)503亿元,相比2013年增长110%,相比2016年增长28%。2013年~2017年利润复合增长率为20%。环保行业盈利能力的增强,体现出环保上市公司受益于国家对环保高度重视的客观情况。但是,环保上市公司整体收入和利润规模依然偏小,2017年环保行业上市公司总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有10家,合计贡献营收1519亿元。同期净利润总和超过10亿元的公司有10家,合计贡献净利润262亿元。第四节 中国环保行业企业发展分析一、企业数量及增长分析截至2018年末,我国环保相关企业有27000多家,其中环保上市公司(含A股、H股及新加坡股市)已超过百家,总市值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并且继续呈现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对104家环保行业上市公司收入进行了汇总对比,行业2018年度的营业收入总额为3644亿元,同比上涨30%。二、不同规模企业结构分析从微观企业结构来看,集中度提升催生市值过百亿甚至千亿的环保巨头诞生。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环保行业发展初期会催生行业大量的小企业产生,但是随着产业逐渐成熟,有技术、资金、管理优势的企业会采用并购的手段逐渐提高市场集中度(例如,美国环保各个细分行业前十位的公司占市场份额的比例约在50%-80%之间),这样就诞生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国际环保巨头的企业,如威立雅、美国废物管理、公共服务、优美科、苏伊士等市值均过百亿甚至千亿。发达国家环环保业内大企业占比一般在1%左右,而我国仅为0.4%,这反应了我们环保行业发展小而散的特点,未来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企业将逐渐从单一设备提供商、工程承包商向综合环境服务商转变。三、不同所有制企业结构分析图表:2019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单数据来源:2019中国环境产业高峰论坛会据统计,榜单50强环境企业在2018年共创造营收约3350亿元,共10家公司营收过百亿,占50强企业总数的14%,分别是光大国际、北控水务、葛洲坝(环保业务)、三聚环保、格林美、东方园林、盈峰环境、首创股份、碧水源、启迪桑德,其中启迪桑德、首创股份首破百亿,9家环境企业营收在50-100亿之间。其中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1068.07亿元营收位居榜首,这是今年环境企业50强唯一一家营收超过千亿的企业,可以称之为中国最好的环保公司。从上榜企业结构来看,A股上市公司39家,H股上市公司6家,新加坡上市1家,非上市环保公司4家。四、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分析图表:2016-2018年环保行业从业人员数量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原标题:2020环保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慈悲

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大气网讯:前言自2010年《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以来,陕西省环保产业领域不断拓展,结构逐步调整,规模不断扩大,水平明显提升,目前陕西省环保产业已成为多领域、跨行业、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综合性产业。1 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1.1 环保产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2019年陕西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针对省内的环保企业开展了调研工作。从数量规模上看,陕西全省的环保企事业单位有1030 多家,年产值超过亿元的环保企业有20 多家,注册资本在1000 万元至5000 万元的企业占环保企业总数的34.9%,100 万元至1000 万元企业占49.2%,这表明陕西省的环保企业规模依然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从分布领域来看,陕西省环保企业集中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关中地区,西安市占近80%、宝鸡市次之,部分环保企业分布在陕南地区和陕北老区;环保企业以废水、废气、固废治理及环境服务四大领域居多,主要经营范围集中在废水、废气治理两大领域,各占57% 和29%。从环保产业发展来看,自2010 年发布《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以来,全省环保产业产值的年增长速度均高于GDP 增长速度。1.2 环保产品制造能力不断提升陕西省环保产品生产装备产业资源条件好、发展潜力大,拥有水污染治理设备、空气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回收利用设备、噪声与振动控制设备、污染治理专用药剂和材料、环境监测仪器等6 大类160 多个品种。一批企业自主研制生产的环保设备和产品,为陕西省环保产业填补了空白,一些企业拥有的核心技术和专利处于全国领先地位。1.3 环保科技市场优势不断创新陕西省环保产业在烟气脱硫脱硝、有机废气治理、焦炉煤气治理、噪声治理、智慧环保、污水治理、生态修复等方面,已形成一批具有本省特点的优势环保技术。在重大环保核心技术领域,西安西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转炉煤气HLG 干法深度净化与烟尘原位回用集成技术”,兼顾高效除尘与利用、系统节能降耗、安全精准控制等多目标的协同,可实现绿色炼钢、负能炼钢,促进钢铁行业节能减排;陕西省膜分离技术研究院研发的高性能分离膜技术,解决了污废水处理与深度再生的问题;中航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研发的等离子危废处理技术及成套装备,解决了危废处理重大技术难关;西安力利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振动与噪声测量、评价、控制、试验技术,解决了研发高难度工业振动与噪声和环境噪声的实际问题;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树脂吸附分离技术,西安华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焦炉煤气利用和焦炉除尘等核心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陕西兰环环境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企业高质量发展。1.4 环保企业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增强陕西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2019 年的调查数据显示,陕西省环保产业年营业收入超过亿元、具有引领作用的骨干企业有6 家,分别是陕西环保产业集团公司、西安西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华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兰环环境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蔚蓝节能环境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这些环保骨干企业融资能力强,均有可观的研发经费支出,在环境服务、环境保护和环境友好产品、资源循环利用、生态恢复和引导绿色消费等方面,起到龙头带动作用。1.5 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不断提高陕西省着力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重点在废金属、纸张、塑料、玻璃等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以及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生活垃圾、电厂脱硫石膏、粉煤灰、电炉炉渣等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废弃电子电器、废旧轮胎、建筑垃圾、农业废弃物及危险废物等的综合利用。2 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2.1 对环保产业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缺乏统一的行政部门管理,陕西省环保产业的发展整体规划和市场监督调控机制尚不健全,在市场竞争中存在市场资源分散、市场准入条件限制多、信用评价机制不规范以及恶性低价竞争、不合理低价中标等问题。2.2 环保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够强陕西省环保产业起步较晚,现虽处于全国的中上发展水平,但以气、水、固体“三废”污染治理为主的环保产业占经济总量较小,环保企业规模也不大,多数为近年加入行业的民营小微企业,产值不到百万元甚至有的为零,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2.3 环保产业链条延伸不够深陕西省虽然已经形成环保产业细分领域的专业服务商,但环保产业链的上游、中游和下游配套技术严重缺失,致使配套企业衔接不上,诸多资源和项目不能很快落地。如陕西省大力倡导全社会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动,而环保产业的后续垃圾清洁焚烧发电项目却跟不上,环保产业链条延伸不够,目前仍采取填埋治理解决固废污染问题。2.4 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陕西省环保科研技术水平较低,拥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较少。2019 年7 月陕西省统计局对外公布的《陕西省节能环保产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陕西省69.4% 的环保企业没有专利,53.2% 的企业技术水平一般或较为落后;企业产品的销售方向主要集中在省内和本地区,且销售市场的附加值较低;有30.6%的企业成立了研发机构且连续两年增加研发经费,表明约有70% 的企业存在科技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同时,陕西省环保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较低,一些高校与企业间存在只是互相挂牌的关系,科研成果没有得到实质性转化。2.5 政策保障体系不健全在环保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鼓励政策上,对支持重点环保企业发展和环保产业投资主体的政策措施不够具体,环境工程招投标实施细则、规范环保产业市场的政策措施不够明确。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虽然国家鼓励发展绿色金融,帮助民营企业拓展融资渠道,但在具体操作中很难落实到位。3 对陕西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3.1 明确发展思路,提高环保产业发展战略地位要把大气治理、污水治理、固体废物治理、环境公用设施建设、流域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作为发展重点,制定陕西省“十四五”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完善环保产业数据指标统计体系,做好环保产业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使陕西省环保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3.2 加大结构调整,增强环保企业内生动力加大陕西省区域结构调整,关中地区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和新型环保材料与药剂,构建研发、设计、咨询和信息服务平台;陕北重点发展化工废气处理、能量回收设备及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构建环境污染治理监测和专业化环保设施运营服务平台;陕南重点发展矿产尾矿等废渣的综合利用,构建专业环境工程承包和物流服务平台。加快重点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城镇生活垃圾的综合处理为重点,建立垃圾分类的运营机制,激励环保企业建立垃圾焚烧发电园区,加快西安、咸阳、汉中、榆林、延安等城市垃圾焚烧发电的重点项目建设,并尽快建成投入市场运营;以研发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为重点,加快处理能力200t/d 以上的大型垃圾焚烧设施、危险废物安全处理处置,以及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处置的开发建设。3.3 加快产业集聚,促进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加快陕西省的环保产业园区建设,发挥环保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重要作用,在工业固体废渣排放量大、环保装备生产企业聚集、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周边等地区,建立完善以龙头企业为支撑的设备生产和技术示范基地,不断提升水、气、声、固体废物、生态修复等环境治理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陕西省环保产业集团公司、西安西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术、引领作用强的新兴环保产业骨干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打造大中小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环保产业体系,不断提高环保产业的规模效益。3.4 加强协作机制,构建环保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环保企业与大专院校的合作新体系,鼓励环保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合作,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和知识产权联盟。建立社会各界联盟创业新体系,调动以行业协会为主的社会各界力量,组建环保领域科技创新联盟,推动高新技术优化组合和技术进步,实现联盟成员间的互惠互益、资源共享。加大核心技术推广运用,在水污染治理方面重点开发渭河流域污染控制技术、汉丹江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技术、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技术、高浓度难降解废水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重点开发火电脱硫工艺的独立设计、调试、运行技术,脱硫副产物再利用技术,以及脱硝技术、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技术。同时,要不断创新运营机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鼓励采取资本运作、融资扩股、兼并重组等形式,激活环保企业的内生动力。3.5 搭建服务平台,发挥行业协会职能作用完善陕西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与政府同步精准服务体系,主动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职能转移,以第三方身份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污染源监测、项目验收检测等服务;开展政策调研、技术推广、交流合作及有关咨询工作,协助政府管理和规范环保产业发展;建设环保产业大数据库和网络发布平台,加强陕西省内外环保产业信息交流,举办或参与各种有关环保产业发展的研讨会、交流会、项目推介会等活动,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公共服务能力;加大资源要素优势互补,构建粤、陕、甘环保产业联盟,以创建三省环保产业投资基金为融资平台,形成利益共享、协同发展的新格局。3.6 加强政策引导,营造环保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优化环保产业发展环境,对环保产业建设项目用地给予优先保障,对新改扩建的环保产业项目给予优先办理,对市场急需的环保科研项目予以支持。建立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设立生态环保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成立环保投资有限公司,撬动社会资本融入环保产业。加大环保产业财税支持,把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纳入年度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对环保产业依法给予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对起着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和园区培育的小微型企业,应全方位给予政策扶持,加快陕西省环保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原标题:振兴环保产业 推进污染环境的有效治理——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状况分析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环保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不若审之

梁建松调研企业环保措施落实情况

为落实落细迎环保国考暨环保违法问题整改集中行动动员会精神,6月7日,县委书记梁建松实地调研督导企业环保工作落实情况,并对当前环保攻坚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安排部署。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生态环境鹿邑分局、督查局、攻坚办、住建局、城管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陪同调研。梁建松一行先后到谷阳花苑、法姬娜新城首府、护理佳热电联产、安博泰商砼站等企业(施工工地)生产现场查看生产经营、项目建设进展等情况。在听取企业相关负责人对环保整改工作现状的汇报后,梁建松要求企业要严格按照污染物排放相关标准和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提升改造生产工艺,加强完善内部管理,从根本上解决环保突出问题,确保依法依规、清洁生产。企业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履行好环保主体责任,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健全各项环保制度和措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企业清洁生产,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人谓之樗

县领导调研企业环保措施落实情况

红网蓝山县分站10月26日讯(通讯员 唐杨)10月25日,副县长黄正军带队深入部分企业调研生猪养殖场环保问题整改落实、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秸秆焚烧等工作措施落实情况。黄正军一行先后来到新田湾饮用水保护地、火市南平街道有机肥集中处置中心、塔峰镇火市片区溪林村生猪养殖场、新圩镇河源村生猪养殖场、上清水村生猪养殖场等地,认真查看生猪养殖场环保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推进情况,详细了解农村人居环境“一约四制”落实及秸秆焚烧情况。黄正军强调,要对照环保有关标准要求,全面落实生猪养殖场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对照时间节点,加大环保投入,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整改任务;要积极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要严格落实“一约四制”,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要认真抓好秸秆焚烧工作,明确责任,严防严控,及时制止秸秆焚烧行为,严防秸秆焚烧等污染环境现象发生。【来源:红网蓝山县分站】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恶人湖

2019 全屋定制(样本品牌)调研报告「环保力篇」

本篇为2019 全屋定制(样本品牌)调研报告之环保力报告——《寻找最具环保竞争力的全屋定制品牌》。第一章:家居环保消费需求据泛家居数据研究院调研得知,消费者对于家居环保的消费需求、重视程度始终处于高位!说到家居,就联想家居安全;说到家居安全,离不开环保问题,环保已成为当下消费者关注热词首位。1、在购买前,消费者最关注哪些焦点?消费者首要关注环保、安全性和价格因素。对于家居消费者而言,环保是焦点中的焦点。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环保的认知不断完善,对健康环保居家环境的需求也愈加强烈。装修房子,首要关注居家健康。2019年3月,泛家居数据研究院发起了《中国全屋定制品牌民意调查》,据调研显示,有82.32%的消费者在意向选择橱柜、定制衣柜等全屋定制家具时,首要关注环保问题,“环保”位列关注热词首位,其次是安全性和价格。2、影响消费者选择全屋定制产品的因素,环保、性价比占比大。其次,根据此次调研结果显示,泛家居数据研究院发现最终影响消费者下单定制家具的因素有绿色环保、性价比、功能性、外观、材料、品牌知名度等,其中绿色环保因素、性价比受影响占比最大。3、在使用过程中,消费者首要关注全屋定制产品的功能。而定制家具的使用过程中,消费者首要关注功能性,其次是环保;再是款式。说到家居的绿色环保,它表示的是家居生活的中的橱柜、衣柜、鞋柜、酒柜、电器、床垫、沙发、地板、窗帘等所有家具家电的环保性。单从居室中的定制家具而言的环保性来说,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全屋定制家具生产是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诸多的因素都会影响到产品的环保品质,首先是板材:板材是定制家具加工过程中的基材,在加工的过程中要大量使用粘合剂、封边、油漆等原料。甲醛作为一种溶剂,广泛存在这些原料中,即使进口的高档封边粘胶、油漆也存在甲醛释放,更不必说一些低品质的原料;同时,定制家具除了板材外,还有门板、台面、脚踢线和五金配件等,这些材料也会影响定制家具的环保品质;同时,加工工艺、工艺生产也是决定其是否环保的因素。第二章:从板材材质上看环保力4、定制家具基本是以人造板为主要基材,以板式家具为主;纯实木家具少之又少。根据民意调查,出于环保及品质追求,泛家居数据研究院发现有60.66%的人群愿意选择实木定制家具;26.23%的人群选择板式家具。一切生意机会,都从消费者需求中来。泛家居数据研究院发现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存在一定的假象,价格最终会击碎想象。5、冰醛板、安芯板、禾香板、原态板、芦苇板、无醛板、石木烯板……各种板材五花八门。定制家具市场上充斥着各种板材的名字,厂商分别打着禾香板、PE生态板、露水河刨花板、橡胶木刨花板、芦苇板、实木颗粒板、石木烯板……各种商品或者材料名称,眼花缭乱。6、市场上的板材看似五花八门,实则万变不离其宗。泛家居数据研究院根据行业内资深专业人士普及得知,市场上的板材虽说是五花八门,然寻根溯源,定制原材料的芯材可以分为刨花板(实木颗粒板)、中纤板(密度板)、实木多层板、实木4种。目前,市场上生产全屋定制的板材各式各样,但是究其实质,定制家具所用的板材主要是实木颗粒板(也有叫刨花板的)和中纤板(也叫中密度板)两种。据统计,本报告纳入的14个全屋定制企业中,大多数企业所选用的板材皆有刨花板和纤维板,另外还有一些实木类定制企业,因成本因素,原木定制类企业的规模不大,大众市场采用量极低。一棵树变成家具材,利用率不到20%。地球上的资源承受不了如此的浪费,因此,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产生了。单从板材的材质来说,中纤板、刨花板都是利用木材的“废料”制作而成,对地球资源来说是环保的,对环境是友好的。颗粒板是国家鼓励的环保产业,也是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常用且得到消费者欢迎的一种家具板材。7、定制家具所遵循的环保标准普遍高于国家强制标准。一些全屋定制企业在环保追求上坚持精益求精。泛家居数据研究院本次调研发现,近一半的企业使用高于国家强制标准E1级的板材,代表企业全友全屋定制、欧派、好莱客、金牌;其中,全友全屋定制采用的绿色原材源自其自有速生林,高于国家标准的绿色板材。另外,玛格采用了日本标准的F4级别的板材;70%的企业采用了欧标E0级板材,代表企业索菲亚、博洛尼、科凡等;而还有一些企业打造无醛概念,例如百得胜打造无醛空间;例如丽博采用环保材料“安芯无醛板”,与市面上仅打着“无醛”概念的企业不同,丽博的“安芯无醛板”以芦苇为原材料,更加绿色、低碳、环保;好莱客原态板实现基材甲醛0添加,原态板基材拥有美国CARB颁发的NAF(无醛豁免)认证。也就是说,此次纳入的样本品牌中所用核心板材全部达到国家标准,且半数以上品牌所用板材环保标准已经超过了欧洲标准,达到国际水平,这是一种值得称赞的行业态度,这些品牌用户均可以放心选购。另,全屋定制品牌原材料的环保级别普遍采用E1级,甚至是更高标准,整体环保程度高于成品家具行业(成品家具多采用E2E1级)。第三章:从板材中的胶水看环保力8、板材环保与否,与其使用的胶水至关重要。关于板材的环保性,很多人都会有一个认识误区。认为,哪个木头条子大,哪个就环保。其实这是一个本质性的认知错误。木材本身不含有甲醛,且甲醛无色无味,仅仅靠闻是不行的,而人们嗅到的气味并非是甲醛,而可能是木材本身的气味、苯系物或者Tvoc等,板材的环保与否关键在于其中的胶水。甲醛,一直是人们在房屋装修以及家具定制方面热议的一个话题,因此板材的环保性也是选择板材的首要因素,在板材中,甲醛一般是存在于板材的胶粘剂中。因此,采用什么样的胶粘剂或者什么样的工艺才是决定板材是否环保的关键性因素。9、胶的好坏比胶的多少更加重要。好的胶粘剂胶着力差且价格高,因此许多小的定制家具厂家都采用价格较便宜,胶着力较强的胶粘剂,但这种胶的环保不达标,甲醛超标。据泛家居数据研究院了解,一些比较有口碑的定制家居大品牌使用的粘和剂和胶水都是有大讲究的,比如本次纳入调研的样本品牌都是使用的好胶。例如,尚品宅配、玛格等品牌使用的是德国胶王;博洛尼选用世界顶级木胶粉——美国波顿公司专属配方;欧派、好莱客、诗尼曼、丽博橱柜|全屋定制等采用MDI胶。第四章:从细节看环保力·封边10、在“看得见的地方”和“看不见的地方”,都要看看封边。对整体橱柜、定制衣柜等定制家具来说,封边是非常重要。如果封边没做好,家具容易开边起毛;也容易受潮发霉;另外板材内的甲醛会继续游离释放,进入室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图片来源于网络)在买家具如何去判断封边的好坏?主要就是检测封边表面底层是否平整,厚薄是否均匀,板材周边有没有补胶现象。首先是如果家具的封边做得牢固、精细、美观的话,不仅外观良好,且还能够延长衣柜的使用寿命。二是板材会挥发甲醛,封边可以减少甲醛等有害物质的散发。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牌全屋定制企业的封边机一水儿全是国外进口先进设备。要确保封边效果的良好,就要用大型的封边机;同时,封边条的质量、选材亦很重要。小企业、小作坊的封边一般很粗糙,不严实,甚至有胶水渗出。据泛家居数据研究院发现,各大定制企业生产线上均有德国豪迈全自动大型封边机,欧派、索菲亚、尚品宅配、皮阿诺、好莱客、全友全屋定制、丽博橱柜|全屋定制等企业的板材封边均是国外进口先进设备、高质量封边条原料,一次性完成所有封边流程,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封边效果光滑、严实、美观,而全屋定制小企业、小作坊则无法做到。第五章:从生产技术看环保力1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全屋定制,顾名思义是一项家居设计及定制、安装等服务为一体的家居定制解决方案。单说定制家具的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原料的选择和运输、生产(开料、封边、钻孔、分拣、包装等)到安装,各个环节都需要精益求精,这需要企业大量投入。一键下单、柔性排产、精准生产。比如说样本企业全友全屋定制全线绿色智造从根本上保证产品的品质:首先是选用的版材均符合欧洲标准E1级环保要求,每100g甲醛量小于或等于10mg,远高于国家标准要求;二是从选材到制版,全友都通过世界级严格要求,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对材料的环保要求;三是在工艺上,全友全屋定制确保家具从原料、生产到安装的全部环节精益求精,以全流程绿色产业链守护消费者的健康生活;再是从前端消费者需求下单、中端设计确认效果图、后端将“定制家具下单流程”上传至生产系统,全程大数据系统链接,绿色有保证。第六章:从网络环境看环保力据泛家居数据研究院调研各样本品牌的天猫旗舰店发现,买家对于定制家具类产品的投诉点主要集中在设计能力/安装能力上,其次是延期交付,售后服务等。另外,投诉、反映定制产品的味道/甲醛问题的占比也比较大。另外,在过去的一年里,百度贴吧、新浪微博、以及360浏览器上,关于甲醛超标、气味异常的新闻投诉亦比比皆是。因此,环保问题是消费者始终关注的焦点;同时,必须也是全屋定制企业必须重视的焦点。第七章:从消费者口碑看环保力根据泛家居数据研究院今年3月份发起的《中国全屋定制品牌民意调查》之消费者口碑榜数据显示,消费者对于全屋定制品牌的有了比较明确的认知,用户对于一些品牌有了一些标签印象,比如博洛尼的变态环保、好莱客的环保板材原态板、全友全屋定制的绿色环保、百得胜的无醛空间、玛格采用F4星标准的板材……已在消费者的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对于中国全屋定制行业来说,环保是企业责任的重中之重。虽说目前定制家具领域对于环保的关注、家居环保的践行已经走在了前列,但是这条路仍然要一直走下去,任重而道远。

僧诠

环境保护行业调研报告——环保企业主要竞争力分析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水处理网讯:摘要:本章主要从营收规模、研发投入、优势产品和技术、股东背景、融资结构等几个方面对环保企业主要竞争力进行分析。环保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投资回报期相对较长,收费标准往往较低,规模效应明显。环保的提标改造、新技术和相关环保设备集成工艺是环保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是环保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力,研发投入多的企业通常能够引领行业的技术潮流。一、环保企业营业收入规模排名环保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投资回报期相对较长,收费标准往往较低,规模效应明显。在传统环保领域市场逐渐进入饱和状态下,环保企业需要开拓新的环保领域市场,新的环保市场初期具有经营管理难度大、治理的管理和责任主体不明确等特点,需要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和经验,才能有效处理环保新领域市场较为复杂的情况。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主办的2019中国环境产业高峰论坛发布了2019中国环保企业50强榜单。该榜单源于2016年国家发改委和原环保部发布的一项政策:《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50家以上产值过百亿的环保企业。此次发布的榜单是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在对上规模环保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各企业2018年度的营业收入总额排名。据统计,50强环保企业在2018年共创造营收约3350亿元,从结构来看,A股上市公司39家,H股上市公司6家,新加坡上市1家,非上市环保公司4家。从营收规模看,共10家公司营收过百亿,占50强企业总数的14%,分别是光大国际、北控水务、葛洲坝(环保业务)、三聚环保、格林美、东方园林、盈峰环境、首创股份、碧水源、启迪环境、其中启迪环境、首创股份首破百亿,9家环境企业营收在50-100亿之间。二、环保企业研发投入排名环保的提标改造和新技术带来的产品更新换代是环保企业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研发投入多的企业通常能够引领行业的技术潮流,也侧面说明企业具备较强的实力。本次针对WIND资讯中信证券行业类中“CS环保&公共事业”项下“CS环保”抽取的57家[1]上市公司研发情况进行分析,57家上市公司2018年研发投入合计48.66亿元,占营业收入2.67%,研发投入金额前十名的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保持不变,2016-2018年研发投入金额均超过1亿,研发投入占营收比均高于2%。其中格林美2018年研发投入金额最大,为5.95亿,占营业收入比重为4.29%;排名第十的清新环境2018年研发投入金额1.29亿,占营业收入比重为3.46%。[1] 其中有5家上市公司(世纪星源、中再资环、江南水务、绿城水务和ST科林)在2016和2017年均无研发投入数据披露,为保持数据一致,本次研发投入仅统计57家上市公司数据。三、环保企业优势产品和技术随着我国环境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与日益严格的监管督查,对环保技术要求也逐步提高,环保技术和相关环保设备集成工艺是环保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是环保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水污染治理、固废治理和大气治理领域,具备相对优势产品和技术的企业如下:四、环保企业股东背景本次针对WIND资讯中信证券行业类中“CS环保&公共事业”项下“CS环保”抽取的62家上市公司股东背景进行分类,其中国有背景企业20家(中央国有企业5家,地方国有企业15家),民营企业38家,公众企业2家,集体企业1家,其他企业1家。环保行业公益性相对较强,行业的发展受政策影响较为明显,股东背景较好的国有企业在资金实力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也较容易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国有性质更契合环保行业发展特性。近期国资入股的碧水源、北控水务、清新环境等,也将会借助国有企业在资金优势和地方政府支持,结合自身的技术开拓市场。五、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分析62家上市环保企业2018年底平均资产负债率57.92%,2019年上半年略增至60.1%。融资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并且间接融资占比和增速持续增长,直接融资占比持续下降,增速有下降趋势。2018年受PPP项目整改和金融去杠杆政策影响,2018年环保企业间接融资增速由2017年的48.81%下降为28.61%,但占比持续增长至80.51%,直接融资增速较2017年有小幅提升,由2017年1.96%提升至4.98%,占比持续下降至19.49%。截止2019年上半年,环保企业间接融资占比83.69%,增速为35.93%;直接融资占比为16.31%,增速为4.88%。上市环保企业间接融资以长期借款为主,长期借款占比和增速持续增长,短期借款占比自2017年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增速在2017年达到最高后出现下降趋势。2018年受PPP项目整改和金融去杠杆政策影响,2018年间接融资长短期借款增速都出现下降,但2019年上半年长期借款同比增速增加,占比持续增加,短期借款占比和增速均下滑。截止2019年上半年,长期借款占比65.48%,同比增长53.76%;短期贷款占比34.52%,同比增长11.42%。上市环保企业直接融资以期限较长的债券融资为主,应付债券占比持续增长,同比增速有上升趋势,短融占比持续下滑,增速自2017年开始出现负增长。2018年上市环保企业应付债券占比为78.61%,同比增长13.02%,短融占比21.39%,同比下滑16.80%。2019年上半年,应付债券占比为88.96%,同比增长35.80%,短融占比11.04%,同比下滑63.01%。上市环保企业公开信息未披露间接融资的种类及分布,由于环保工程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和回收期长的特点,本次调研走访的几家企业均希望金融机构给予中长期贷款支持,目前针对环保工程给予中长期项目贷款的主要是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和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多以流贷或银行承兑汇票为主。六、上市公司风险分析近年上市环保企业风险频出,如盛运环保、东方园林、凯迪生态、碧水源、桑德、三聚环保等等,即使国企介入目前也没有完全解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追求业绩增长,盲目扩张承接大量项目,企业风控能力不足,遭遇政策和融资环境变化,项目推进受到影响,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PPP项目模式使企业对PPP项目可不做并表处理,短期内可以降低财务报表债务比例、优化经营性现金流。2016年PPP项目兴起,部分技术水平低、产品市场认可度不高、风格较为激进、风控能力不足的民营企业,通过大量承接PPP项目积极加杠杆,追求业绩较快增长。但PPP项目对资金需求较大,对企业资金管理水平要求较高,部分企业融资能力跟不上,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我国金融机构的平均贷款期限约为两年,但环保项目动辄10年、15年周期。短期内不断再融资或把短期贷款做长线投资,环保企业风险陡增。经过2018年的PPP整顿及金融去杠杆,民营企业资金链更为紧张,部分企业在建项目甚至停工等待融资资金,业绩下滑幅度较大,如盛运环保、碧水源和三聚环保等企业基本就是因为过多参与PPP项目导致出现资金链紧张的状况。2、环保项目运营经验不足,导致项目收益达不到预期。环保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和回收期长特点,在项目建设前期较长一段时间内,企业可以按照项目完工进度来确认相应的收入并结转利润,这个阶段更类似与工程类收入,以施工为主,运营属性相对较弱,后续长期稳定的收入则依赖于对项目的运营水平,部分企业缺乏运营经验,导致项目建设完毕后企业收入和利润达不到预期水平。3、部分环保公司激进发展,非环保板块业务拖累环保板块增长。部分公司多元发展,环保仅为其众多业务板块之一,如东方园林主要以园林绿化文旅类项目为主,近年承接较多地处偏远的园林绿化文旅PPP类项目,该类项目土地相对便宜但需要经过多年的商业化积累才能够产生现金流,对企业资金占用较大导致资金链容易紧张,旗下污水治理板块也受拖累,影响环保板块业务增长。还有凯迪生态因发展过于激进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公司生存。4、市场需求变化,原有的环保市场空间趋于饱和,新的行业市场体量相比原有市场更小,企业竞争更加激烈。从细分领域看,大气治理、污水治理等细分行业原有的市场空间趋于饱和,以大气治理为例,火电厂脱硫脱硝改造等业务曾支撑了大量环保项目,治理企业因此受益,但随着改造完成越多,剩余市场空间也越来越少,现阶段治理重点虽已转向挥发性有机物,但其体量和规模远小于传统的脱硫脱硝除尘。投资机会本身在缩减,环保企业竞争更加激烈。5、民企性质决定其难以深度长线参与环保项目。环保行业是政策驱动型行业,目前污染防治是国家主推的三大攻坚战之一,环保问题的紧迫性已经上升到政治高度;环保行业还是典型的公益性行业,主要由各地政府付费,这一属性决定了行业利润的天花板;环保行业与基建类似,还具有投资规模大、期限长、收益率等特征,这些特有属性决定了民营企业是很难深度长线参与的。6、国资入股短期内解决民企资金难题,但催生了行业格局的洗牌重组,中长期的发展仍需要依赖技术和运营。国资入股民企短期内是一条可预见效果的可行自救路径,不仅能解决资金难题,还可以为民企一方带来更多资源,弥补现有商业模式中的短板。但“国资”加入也催生着行业格局的洗牌重组,某种意义上是一次优胜劣汰的过程,让更有实力的环保企业存活下来。国资入股后中长期的运营依然依赖于企业的技术和运营能力,缺乏先进技术和运营经验的企业中长期发展仍将被淘汰。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另一天

健康第一,行稳致远:中国环保企业组织健康调研报告2021(上)

作者:甘振宇、王浩然、刘海楠、叶志强导读受益于大环境增长和政策红利,中国环保企业自2015年以来呈现指数级增长,短时间内接连创造业绩神话。然而,成功无坦途,2018年开始,在金融降杠杆、PPP项目清库的背景下,众多环保头部名企纷纷陷入困境,资金链紧张、业绩下滑、债务违约等事件频现。为什么有些企业能做到持续成功,而有些看似业绩辉煌的企业,却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一击即溃?有经验表明,业绩与组织健康密切相关,一家企业能够持续成功,一方面在于把握住了转瞬即逝的市场机会,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拥有健康的组织和韧性,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快调整、执行和自我更新。但问题是:究竟该如何评价企业背后的健康状况呢?以斯科特·凯勒(Scott Keller)和科林·普拉思(Colin Price)撰写的《超越绩效:组织健康是最大的竞争优势》一书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环保行业特点以及辰于为数家业内领先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经验,我们于2018年开发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在线调研系统,通过参与调研的人员对所在企业3方面9维度40个要素120个行为项的综合判断,能够系统、全面地评估企业的组织健康状况。截至2020年底,该系统收录了国内近100家环保企业超过1万名从业人员的一手调研数据。将这些数据进行脱敏后分析,形成了这份代表中国环保企业整体健康状况的“体检报告”。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样本量有限,本报告也许不能完全反映中国环保企业的组织健康全貌。我们发布此报告的更大意义在于通过科学方法与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发现,引发中国环保企业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在“跑马圈地”的同时重视与之匹配的能力建设,真正做到“内外兼修”。未来,辰于将持续发布在这一领域的发现。我们也期待有更多的环保企业能够参与到这项调研之中,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并逐真正重视起来,以便做出有针对性的持续改善。毕竟健康第一,方能行稳致远。中国环保企业组织健康调研六大发现:中国环保企业组织健康状况整体一般执行力是企业健康与否的最主要差异责任制度建设表面完善实则落实不佳能力建设严重滞后于业务发展的速度激励手段缺失,与员工期望差距较大缺乏自上而下的系统创新,可持续发展活力不足中国环保企业组织健康六大发现发现一:中国环保企业组织健康状况整体一般整体而言,中国环保企业组织健康状况的评分偏低,平均值低于全国其他行业中位数。中国环保企业在三个结果上的表现较差,包括责任制度、能力建设与激励机制。但我们同时也发现,与其他行业相比,中国环保企业在发展方向与外部导向两项的表现尚可,这说明在环保行业总体看好的大环境下,环保企业大多对自身未来发展有清晰的方向与目标,并在上下达成了一定共识,他们也十分重视与外部利益相关方,尤其是政府、产业链上下游伙伴的密切合作,特别是近两年来环保项目体量越来越大,边界越来越模糊,环保企业越来越倾向通过联合体中标,与外部各行业伙伴共同践行“生态圈”战略,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综合解决方案(见图1)。另外我们也发现,中国环保企业的健康状况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化趋势。地处华南、华东区域的环保企业,其员工对所在公司的评价普遍比西南、华北高15%左右,各个维度皆如此(见图2),这种差异直接体现了外部环境对环保企业组织健康的影响:华南、华东地区环保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全国性、区域性及本土企业同台竞技,内外竞争压力促使企业更加注重内外兼修,他们建立了更为完善的流程制度体系,管理也更加精细化,他们鼓励员工多劳多得,努力营造市场化竞争的内部文化,企业的组织健康状况自然更好。发现二:执行力是企业健康与否的最主要差异组织的执行力是环保企业健康与否最主要的差异:不健康企业与健康企业相比,在执行力的差距达到14.4%以上,同期在战略一致性、可持续活力的差距则分别是13.3%、13.2%,这说明企业“能力”依然是决定企业是否健康的最重要因素,当然,健康的企业氛围也是助力企业发展强大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见图3)。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领导力对企业健康评价的高低有决定性影响。这其实不难理解,根据观察,相对健康的企业往往拥有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班子队伍,尤其是“一把手”需“内外兼修”,他们不仅精通于墙内各种运营事项的专业管理,对如何与政府打交道、如何面对越来越挑剔的客户要求以及如何处理突发问题等墙外事项,同样得心应手。然而遗憾的是,由于近几年环保行业整体发展速度太快,人才培养远远跟不上,这种“内外兼修”的一线管理者较为稀缺。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我们发现关于领导力评价,高层管理者与其他各级员工的评价反差较大,这说明高层管理者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倾向于高估(也有可能自评“下不去手”)(见图4),这种高估会导致高层管理者难以看到或者不愿意承认管理上的问题。调研发现,很多处在运营阶段的环保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自我感觉良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管墙内事”的大有人在,这非常不利于环保企业组织健康的提升,也不利于未来公司发展需要。发现三:责任制度建设表面完善实则落实不佳表面上看,几乎所有的被调研企业都建立了清晰的组织架构、部门职责与岗位设置,责任制度落实到位,企业运转井然有序,然而组织健康调研的结果却发现,员工对所在企业在责任制度方面的表现评价普遍较低。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影响责任制度评价的四个管理实践中,职责清晰、绩效合同、个人责任感三项确实表现尚可,奖惩制度落实不到位则为主要拉分项。这也是很多国内企业的通病(见图5)。进一步对比健康企业与不健康企业的管理实践发现,不健康企业更加关注个人责任感与绩效合同的建立,他们往往更加强调个人力量,期望以一人之力带动公司的整体发展,依靠“人治”、管理粗放;而相对健康的企业则更加重视运营体系和纪律的建立,同时重视树立统一的价值观,强化员工的使命感和凝聚力,更多依靠集体力量(见图6)。发现四:能力建设严重滞后于业务发展的速度受益于大环境增长和政策红利,中国环保企业自2015年以来呈现指数级增长,短时间内接连创造业绩神话,我们观察到许多高速增长的明星企业,往往抓住价值链上某个切入点,形成独特打法,短时间内大获成功,一战成名。然而在集聚资源快速突破的同时,大多数企业难以两头兼顾,能力建设严重滞后于业务发展的速度。组织健康调研的结果显示,对人才培养的不重视、相对闭塞未充分借助外力,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两大原因(见图7)。能力短板容易被高速增长所掩盖,一旦遇到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业绩放缓时,问题往往集中暴露,甚至形成致命打击,2018年环保产业的“冰与火之歌”,更多暴露的就是这些环保企业自身的痼疾。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不足,员工对所在企业的评价随时间变化起伏,“先热情、再抱怨、后无奈”的现象十分普遍:员工对公司评价随司龄呈波浪形下降不同司龄的员工对环保企业的评价呈现波浪形下降趋势(见图8)。司龄在1年以下的员工对公司的评价最高,1~3年司龄的员工评价快速下降,3~6年的员工评价又稍有回升,不论从哪一个维度看皆如此。这说明在当前大背景下,环保企业对新入行员工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在一两年内就会让新员工大感失望,企业缺乏活力、未来发展看不到希望、内部“排资论辈”风气盛行都是重要原因。另外,很多环保企业没有打开员工职业发展双通道,员工要想升职加薪只能往管理序列上发展,只有等上级退出甚至退休才能上位,员工在同一个位子上一呆好多年司空见惯,在长期“熬”的过程中,对10年以上司龄又没发展空间的老员工来说可谓“心灰意冷”。员工对公司评价随年龄呈U型变化我们发现,员工对所在企业的评价随年龄呈现U型变化趋势(见图9):20岁以下员工对企业评价最高,30~39岁员工对企业评价最低,之后随着年龄增长,评价又略有提升。30~39岁员工正处于家庭、事业的关键时期,来自于工作、生活的压力较大,他们往往也是环保企业的核心业务骨干,给予其公平待遇与事业发展机会,维持这个群体的稳定和工作效率,是环保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高学历人才对公司评价最低调研发现,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对所在公司的评价往往最低,说明他们可能在公司没有得到应得的待遇,本科、大专、中专以及中专以下的员工对公司的评价相差不大,但基本呈现随着学历提升评价下降的规律(见图10)。这说明高学历员工对公司各方面能力往往都有更高的期待与要求,当前大多数环保企业的组织氛围难以使他们产生认同,结果是:环保企业长期以来对高学历人员的吸引力较差,也导致环保企业在精细化管理、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等方面整体落后于其他行业。发现五:激励手段缺失,与员工期望差距明显众所周知,环保行业很难吸引到高端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薪酬待遇普遍较低,与实际付出不相符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本轮组织健康调研中,我们广泛听取了一线作业工人的声音,“工资低、待遇差、涨幅慢”是出现最多的高频词,这对员工的积极性造成了第一次打击(见图11)。我们发现与工资低同样糟糕的是,大多数环保企业也不重视绩效管理问题,缺乏对企业目标体系的正确引导和物质、非物质激励机制,已经开展绩效管理的环保企业,大多也是走过场、流形式,“说的和做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大锅饭”现象普遍存在,这对员工的积极性造成了第二次打击。由于忽视业绩文化的建设,很多环保企业内部凝聚力差,员工抱怨声音多,主观能动性不强,推诿责任的现象时常发生(见图12)。发现六:缺乏自上而下的系统创新,可持续发展活力不足尽管这两年很多头部环保企业喊出了技术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口号,但从大部分环保企业的实践看,重投资工程、轻技术运营的问题并未根本扭转。组织健康调研的结果显示,环保企业目前的创新,更多的是自下而上的点状创新,主要依赖一线员工随机提出的新想法或改进(见图13)。在由最高层发起、自上而下的系统创新则寥寥无几,与之相配套的创新战略、机制、流程以及文化建设也就无从谈起。这将非常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敬请关注下篇:改善组织健康的六大“良方”:开展组织健康大调查,知己知彼选择适合的健康配方,对症下药塑造健康的企业文化,马上行动聚焦短板针对性突破,固强补弱培养全员主人翁意识,上下联动视情况持续动态调整,循序渐进关于《健康第一,行稳致远:中国环保企业组织健康调研报告2021(上)》本报告基于辰于公司面向环保企业开展的组织健康调研,结合过去三年开展的环保企业组织变革与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咨询项目完成。报告采集的数据截至2020年12月,包括近100家环保企业、超过1万名受访者关于对其所在企业组织健康状况的看法与建议。期待有更多的环保企业能够参与到这项调研之中,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并逐真正重视起来,以便做出持续改善。(010-86227609,marketing@chenyucn.com)关于辰于咨询公司辰于是一家年轻而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拥有一支精干高效的咨询团队。在过去4年,我们一直为国内生态环境、先进制造、消费与新零售等行业的领先企业提供持续的高品质咨询服务。凭借管理咨询与数字化工具的无缝链接,辰于能够为客户创造看得见的咨询价值。我们与客户组织的各个层级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战略制胜、组织变革、运营转型、能力建设,以及确保执行的成功。关于作者甘振宇是辰于咨询公司创始合伙人,专注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与先进制造业联系方式:ganzhenyu@chenyucn.com王浩然是辰于咨询公司项目经理,专注于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业联系方式:wanghaoran@chenyucn.com刘海楠是辰于咨询公司项目经理,专注于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业联系方式:liuhainan@chenyucn.com叶志强是辰于科技算法工程师,专注于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业联系方式:yeqiang@chenyucn.com四位作者诚挚感谢简依敏、邢梦琳、黄映娇对本报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