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风雨兼程十五载 砥砺前行再远航好兄弟

风雨兼程十五载 砥砺前行再远航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重别李评事》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钟惠松从事司法工作已满十五载近期,他将踏上新的工作岗位继续坚持自己热爱的司法事业钟惠松● 华南农业大学法学本科、暨南大学法学在职硕士● 2005年进入惠东法院工作● 2009年任办公室副主任● 2013年任刑一庭庭长● 2017年任党组成员、副院长、审委会委员● 曾荣立全省法院个人二等功、全市法院个人三等功,被惠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三打”工作先进个人,连续两年被评为市法院系统“六带头”党员,被授予市法院系统“十佳法官”。曾参与审理“惠阳欧伯”案、义乌火灾重大责任事故案、平海“8·01”重大责任事故案等。近日,在我院党组书记、院长万翔的主持下,组织 召开钟惠松同志欢送会。 院领导班子、相关同事参加了欢送会。 会议 。座谈会上,参会人员深情回顾了这些年来与钟副院长共事的时光,发表了感言与寄语。“05年那时,报考惠东法院的人寥寥无几,钟副院长那时从大学法学专业毕业没多久,很坚定地报考了法院的书记员岗位。”“钟副院长是个多面手,在办公室负责文字材料工作时,我们法院的信息通稿报送量在全市法院名列前茅。”“钟副院长非常敬业,把单位当成家,经常加班加点工作。”“业务能力强,理论水平高,钟副院长任职期间办理了许多大案要案。”“钟副院长非常乐于助人,我还记得当年到法庭工作,他还送了我一顶蒙古包蚊帐,让我免受蚊子的烦扰。”大家一致认为,钟惠松副院长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严谨细致、履职尽责、勇于创新,在生活中关心同事、乐于助人,高度肯定了钟副院长在惠东法院期间的工作。钟副院长发表感言,一是感谢院党组充分给予其 锻炼的机会和 平台 ; 二是感谢惠东法院历届领导班子对其的信任、支持和包容,感谢院党组举办的欢送会; 三是感谢各位同事对其工作的支持和美好祝愿,在未来的工作中,将寄望化作新的动力,继续发扬惠东法院包容、团结、奋进精神。最后,万院长对本次欢送会作了总结发言。他认为,钟副院长热心助人,关心关爱干警,对法院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是一位恪尽职守、德才兼备的好同志。即将离别,万院长叮咛,在往后的工作中,要牢记初心使命、不负组织、领导和同事的厚望。努力提高自身格局,虚心纳谏,防腐拒变,加强学习,始终保持良好的读书习惯,提升思维高度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为推动司法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来源:惠东县人民法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忘不了

我在花园里的大学等你!华农2019招生宣传片发布

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这里是知识的殿堂这里是自我展示的舞台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我们在这里,伴你梦想前行这里是“五湖四海一片林”的紫荆校园04:57这里是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建立于1909年,是全国重点大学、广东省和农业部共建的“211工程”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校园坐落在素有“花城”美誉的广州市,土地总面积8270余亩,校园总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了“五湖四海一片林的紫荆校园”环境,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百余年的办学历程,学校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鲜明的办学特色、“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风。2017年,华农顺利完成了第一期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实力不断增强。在今年2月份公布的2019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华农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26名。其中农学与林学学科首次进入QS世界前50名,列全球第45位。这里有强大的科研实力 在这里,我们磨砥刻历,潜精研思。2019年1月,华农3项成果喜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实现零的突破。2018年1月,获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短短两年时间,我校已摘获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覆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项类别。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的单位,广东仅有两家!2018年4月,华农2项重大科研成果在《Nature》上发表。2018年9月,“精准农业航空应用技术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新建基地。根据科睿唯安2019年5月9日发布的最新ESI学科数据,华南农业大学材料学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现华农共有动植物科学、农业科学、化学、微生物学和材料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目前我校国际排名为1365位,比2019年1月排名前进140名。“广州日报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是GDI智库作为独立第三方发布的权威、专业的公益性大学学科排行榜,经过多年的经营在高等教育领域发挥着日益广泛的影响力。作为新型数据媒体智库,GDI智库系“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并入选“中国智库索引来源智库”。在“广州日报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中,我校世界一流(前5)的学科总数在全国高校中位列第46名 ,国内一流(前25)的学科总数列第36名,国内高水平(前50)的学科总数位列第72名。(图片来源:谷雨DataNews)其中人文社会学科中的农林经济管理列第7位,社会学列第34位,公共管理列第46位。 自然科学学科中的兽医学列第5位,作物学列第6位,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和畜牧学都列第7位,园艺学和草学均列第8位,林学列第13位,水产列第17位,科学技术史列第21位。工学学科中的农业工程列第5位,林业工程列第11位,食品科学与工程列第14位,风景园林学列第17位。在这里,我们低调朴实,更具实力潜力。这里有丰富的教学资源 在这里,有一种体面叫华农图书馆,总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馆藏文献总量近890万册,天文地理,尽收囊中。规模宏伟的教学大楼,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教师队伍中在职院士3人,教授副教授1500余人,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54人,珠江学者等省级人才92人,国家教学名师4位。陈晓阳教授主持完成的“基于‘三本位’理念,协同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我校位列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和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现设有99个本科专业、11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家重点学科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这里有优美的环境 华南农业大学地大物博,海阔天空。校园土地总面积8270余亩,其中天河五山主校区4407余亩,增城教学科研基地3863余亩,学校建筑总面积137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了“五湖四海一片林的紫荆校园”环境。一所学校竟然能有八千亩之大,坐拥洪泽湖、鄱阳湖、昭阳湖、宁荫湖、西湖等“五湖”。还有“茶山草海”“千穗草海”“稻香草海”“竹铭草海”这“四海”。校园里百花齐放,繁花似锦。“北有武大樱花,南有华农紫荆”,除了最出名的校花紫荆花外,华农还有美不胜收的樱花、黄花风铃木。近年来,通过利用校友和社会力量先后建成木兰园、山茶园、桂花园、杜鹃园和樱园。每年春天,花开满园,竞相斗艳,整个校园如同花海一般春意盎然。“五湖四海一片林的紫荆校园”环境既提升了校园绿化的品位,也为师生的研究和学习生活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成为华农人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我们志存高远,逐梦星空。这里有美味的佳肴 华农之美,美在环境,也美在美食。绿榕园、芷园、西园、荷园、稻香园、莘园六大食堂,粤菜、川菜、湘菜、韩国料理各有风味,色香俱全,满足味蕾。菜式新颖,多种口味,安全卫生,环境舒适,价格亲民……这里有舒适的学生社区 华农有四大宿舍区:启林宿舍区、华山宿舍区、泰山宿舍区以及燕山研究生宿舍区。每个宿舍区都有配套的运动场和食堂,宿舍里的WiFi和空调更是必不可少。近年来,华农大力推进学生工作进宿舍区,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与学生同吃同住;每个宿舍区成立了院系两级学生成长服务中心,打造10分钟服务圈,学生在宿舍区内就可以享受到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学业辅导、勤工助学、创业实训、生活购物等服务。这里有精彩纷呈的社团和活动 作为一个开放的大学,华农学子的课余活动更是丰富多彩。这里有种类繁多的兴趣社团和学生组织,总有一个能够满足你追梦的心。当然也少不了各种独具特色的活动,让你流连忘返。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每年承办广东省大学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学生们运用实验设计和创新思维,展现实验动手能力,将生物化学技术应用到实际中。还有华农特色网红课“农事训练”,插花、播种、抓泥鳅,带你领略农业的魅力。更有大型吸猫吸狗活动,华南地区最大的宠物节——华南宠物嘉年华,等你来玩。在这里,你还能和校长共进午餐,畅谈学习、理想和未来。在这里,我们为你提供各种机会和平台,你可以纵情畅想,勇敢追梦。这里有可爱的华农人 三尺讲台上传播智慧,一言一行中润育无声。华农的成就离不开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而华农的老师始终在自己的领域中辛勤耕耘。师德如水,真水无香。他们给予我们的,又何曾仅仅是知识?我校卢永根院士将毕生积蓄800多万元悉数捐赠华农设立教育基金,其事迹在全国广为流传,并当选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很多很多优秀的老师,教书又育人。用宝贵的知识为我们点亮明灯,用美好的道德为我们树立模范,风霜刻深了您的皱纹,岁月却不曾改变您辛勤一生。华农学子出类拔萃,卓尔不群。各个大赛上总能看到华农学子的身影,他们有理想,有追求,上下求索,锲而不舍,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里绽放出自己最独特的风采。摘得2016年度国际基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iGEM2016)季军的华农团队。登上“2018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版”的华农学子林小龙。当选2016年感动南粤校园“广东大学生年度十大人物”的华农学子宋艳培。帅气自强的华农自训教官。下乡支教,奉献爱心的华农学子。园艺学子极具美感的茶艺表演。这里少不了华农酸奶 作为华农的“特产”,每一位华农学子的大学生活都少不了华农酸奶。这就是华农酸奶,梦想的味道。报考华南农业大学成为一个骄傲的华农人我们在这里等你视频来源|招生就业处

伯兮

在职人考研:非全日制学历,企业认可吗?

对于很多已经工作的人来说,学历的短板是藏在心中隐隐的痛。近年来大火的脱口秀演员李诞,他在一个访谈节目中谈到自己最遗憾的事说:我没读过名校。按理说,李诞毕业的华南农业大学也是广东省重点大学,没什么可自卑的。但当李诞透露出的遗憾,我们隔着好几个屏幕都能感受到,他最初的遗憾是后续多少成功都无法拟补的。就算对我们普通人来讲,谁不希望自己能有更好的学历为自己的信用进行加持?与其说李诞“矫情”,不如说他道出了很多普通人心中的“朱砂痣”。不过,虽然本科的学历没有办法修改,全日制研究生太难考,但对于在职人还是有另外一种提升学历的方法——非全日制研究生。提到非全日制研究生大家难免对其有误解,今天就让小编帮大家捋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来龙去脉,让大家对其降低误会,放心报考。一、非全日制研究生考什么?如果考生考管理类联考,那么与全日制考生考试内容完全相同。如果与全日制考生考试内容不同,那么在目标院校的招生目录中,非全日制研究生有明确的参考书或考试大纲,考生可以参照考试大纲进行复习。二、都有哪些专业招非全日制研究生?传统上,工商管理,会计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都等专业都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但具体招生情况和招生人数,可以参考目标院校的招生目录,目录上会有详细说明哪些专业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考生可以据此参考,进行择校。三、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条件?总体来说,报考管理类专业:如具备专科学历,需满足5年及以上的毕业年限;如具备本科学历,需满足3年及以上的毕业年限;如具备硕博学位,需满足2年及以上的毕业年限。报考非管理类专业:如具备专科学历,需满足2年及以上的毕业年限;如具备本科学历或者硕博学位,那么毕业之后即有资格报考。四、非全日制企业认可度如何?从2017年起,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每年12月的研究生统考中,与全日制考生考试题目相同,分数线也需要参照国家线,毕业后同时获得学位证和学历证双证。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内容也是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同的,只是上课的时间与全日制时间不同。对于毕业论文,好多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要求发表期刊论文,毕业要求会相对宽松一些。所以从考试招生,上课标准和毕业要求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较早年的“在职研究生”已经有很大提升。目前,现在只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没有几年,保不准有很多单位和学校还不了解非全日制研究生,认可度会相对较低,但是相信在未来的几年里,社会上会越来越认可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综上所述,现在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学历是国家承认的,有勇气的人可以放心报考。

名色

愿为抱薪者!华农学子战“疫”记

2020年开春之际新冠病毒肆虐中华大地此时此刻我们共战疫情,众志成城用信仰、坚韧与勇气誓打赢这场病毒“歼灭战”他们是华农学子此刻,他们正化身战“疫”使者深入学校、社区、乡村......为防控疫情贡献着一份自己的力量这场 “战疫”,我在行动兽医学院2017级本科生 张传健2月3日,我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的社工部和后勤部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志愿工作,为这场“战疫”贡献自己一份力量。我在社工部的工作是在医院门口协助安保人员对进入医院的市民进行体温检测,并对进入医院的病患进行相关的指引;而在后勤部则是负责物资的清点、整理和派送,确保防护服和口罩的持续供应。在此期间,我亲身体会到白衣天使的不易与大爱,一位身居一线、从死神手中抢救生命的医务姐姐,却在和父母聊天中说自己并不在一线工作,“善意的谎言”只为让家中二老放心。感动与敬佩油然而生,医生们顶着被传染的高风险在一线抗击疫情,面对高强度的工作量也毫不退缩。整个医院在紧张而有序地运行着,无论是医务人员,还是安保、后勤等人员都特别认真负责,而我更要做好自己的志愿工作,我相信,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疫”,只要每个人都坚守本职,携手同行共克时艰,必定迎来那胜利的荣光!我是一名军训教官,若有战,召必上电子工程学院本科生 孙李争2020开春之时,疫情形势一天天愈发严峻,学院的领导和老师先后两次前往宿舍慰问学院寒假留校学生,发放春节慰问金以及防疫用品。面对这一场艰难的“防疫战”,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希望能力所能及做一些实事,尽自己一份微薄力量,一起打赢这场防疫战。我主动承担起通知和组织等协助防疫的工作。白天,我坚守兼职岗位,在燕山区学生宿舍宿管台值班,负责登记学生进出宿舍的情况、统计留校学生人数、为每位进出宿舍的学生量体温等工作。夜晚,我在宿舍里利用闲暇时间,认真学习充电。同时,作为一名班级班长,我督促同学们要注意做好疫情防控措施,及时记录每一位班级学生的情况,并提醒他们不得提前返校。面对老师、宿管阿姨或同学们提出的疑难困惑,我总是尽自己所能地帮助他们, 我们每个人守望相助,守护着华农,守护着这座木棉之城,守护这个令我自豪的泱泱大国。“若有战,召必上”,疫情防控,此行不易,但我们华农青年誓死不退。零下18℃的坚守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2017级研究生 张居生1月22日,我回到了家乡,甘肃省临泽县新华镇宣威村一社。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此刻正在全国蔓延,作为一名植物与微生物互作领域的研究生,一名党员,我应肩负起家乡抗击疫情的责任。2月3日,我接到通知,2月4日将去往新华镇一个重要路口,完成24小时的执勤站岗任务。这是312国道连接新华镇的要道,也是在疫情发生时,封闭其他路口后的唯一出入口。我的职责是阻止外来人员进入,并对经过该路口的本镇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和登记。24小时,160辆汽车,220个人。路上人烟稀少,几乎只有来往的汽车,我佩戴好口罩,测量每一位司机和乘客的体温,一次次讯问他们从哪来往哪去,并做好详细记录。忙碌了整个白天,还有夜晚的坚守,河西走廊上的冬天寒风刺骨,即使在白天,气温也只有5℃左右,夜晚更是达到零下18℃,在这种环境下我依旧不能掉以轻心,防止有外来人员乘夜幕偷偷进村,保证家乡和人民的安全。募集六千善款,坚定的红十字会志愿者农学院2019级本科生 胡镕显1月中旬从广州放假回家后,看到愈演愈烈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创建了一个 “二中民间抗击冠状病毒爱心公益”的微信群,号召高中老师、同学积极捐款。我得到了许多老师和同学的热烈响应,最终募集到逾六千元善款,并以中学同学会的名义交给红十字会用于防疫工作。在此期间,在晋中市红十字筹资募捐志愿服务队杨晓东队长的推动下,我成为了一名红十字会的志愿者。虽然亲人朋友也曾担心过我的健康,但他们最终都被我一一说服,我再次坚定地投入到了志愿服务中去,协助晋中市红十字会的赈灾部开展工作,联系物资、搬运物资、撰写宣传册、配合组织开展募捐……我也几次来到传染病医院搬运物资,虽然医院已有感染病例,虽然我内心也曾害怕,但我绝对不会退缩!我也呼吁同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传承发扬华农人的优良品质,积极参与防疫工作和爱心公益活动中来。大家给予的支持与鼓励也将会成为我们不断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平凡的逆行社区工作者人文与法学学院2019级在职研究生 邱穗冬我是一位普通的社区工作人员,是五山街农科院社区党总支副书记,也是这场战“疫”中一名平凡的逆行者。战“疫”号角吹响后,我成为逆行的一员。值守公交站、摸查登记、洗楼宣传、协助上门排查,这些都是构筑社区疫情防控防线的基础工作,也是我每日不断重复的内容。战“疫”期间,摸查辖内湖北返穗人员信息,清晰记录人员关键信息和动向,电话沟通时,力求让每位随访对象都能地完整回答相关信息。同时,我还需要带领社区医生上门为湖北返穗人员测量体温,落实开展居家隔离健康管理和关爱服务。为抓细抓实社区疫情防控宣传工作,我和同事们张贴派发宣传单、海报、标语,动员支部党员群众自主填报,普及居民群众对疫情防控的应对措施,力争做到防疫宣传全覆盖,我们严格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努力让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作为社区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坚守岗位,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精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担责,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也是千千万万社区工作者的缩影。一支在疫情中成长的志愿服务队园艺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 武泽奕本应热闹团圆的新春佳节,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而变得冷清寂静。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年轻人就应该走在最前面!作为一名大学生,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保护更多人民群众,我决定走出安全区,毅然逆行,为抗击病毒防控疫情贡献一份力量。我是眉山志愿服务队的一员,眉山志愿服务队是一支由16名大学生自发组成的服务队,将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渎村的村干部一起抗击新冠病毒。疫情发生后,寂静的村巷留下了我们忙碌的身影。推着大音响,拿着宣传单,张贴防控疫情的宣传海报是我们的日常。路遇闲逛的村民,我们一次次讲解疫情知识,发放疫情宣传单,劝告其尽量待在家中,出门佩戴口罩,在家勤洗手,勤通风。我们深入每户村民家中,挨家挨户进行排查工作,询问家中是否有从外地返乡人员,曾去过哪些地方,家中是否有人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反复叮嘱村民做好个人防护。除了华农学子,还有他们他们是华农人最亲的人是父亲、母亲......更是战士此刻,他们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与疫情决战使命担当,守护家园艺术学院2019级本科生 姬婧雯我妈妈是街道社区办主任,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她和社区所有干部一起,从大年三十到现在已经不眠不休地连续在社区奋战工作十几天了。宣传引导,摸底排查是妈妈的主要工作。她的工作繁多而琐碎,需要挨家挨户调查摸排外来人员信息,调查“重点人群”居家隔离的观察情况并记录在案,为每一住户发放酒精。除此之外,她还需要负责封闭庭院值守的工作,她每天从早上5点到晚上10点都在登记检查点值班,对进出小区的人员、车辆进行登记,严防严控。就连妈妈爱护有加的新车,在这特殊期间,也已经成为了封闭庭院值守的“公务车”和社区同事的“顺风车”。作为女儿,一方面,我心疼妈妈的辛苦,在持续高强度的工作下,妈妈的偏头痛和腰间盘病相继复发,身体每况愈下;另一方面,我也为妈妈的担当守责而自豪,妈妈全过程参与了社区的“防疫战”,无论何时都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用言行诠释着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无数像妈妈一样的平凡人都在默默用行动守护着我们共同的家园,我坚信,寒冬将会散去,春暖花开的一天定会如期而至!这一课叫做——奉献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本科生 秦雨珂透过雾气弥漫的窗户,我又一次看到爸爸背着那个蓝色大箱,从初六开始至今,他每天都会背上电动喷雾器和50斤的药水,换5到6次药水,步行约5公里的路程,在万籁俱静的大街上独自喷洒着药水,他是湖北一位坚守在抗“疫”前线的普通工人。一天干完活下来,汗水浸透了他破旧的衣服,家里人都很心疼,爸爸却总是笑笑地说:“比起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我不辛苦。”爸爸上午参加公司的线上培训,下午上街消毒,用工作填满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当社区微信一说捐款,手头不宽裕的爸爸立马捐出200块,在他的带动下,我也拿出自己压岁钱捐了出去。爸爸认为,国难当头,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是应该的。当邻居得知这个是志愿工作,并不能得到物质收入时,爸爸笑笑说:“这是做志愿,既是帮助他人,也是帮助自己。”或许是在爸爸的感染下,邻居们也想参与到抗“疫”的志愿大军中,奋力与疫情作战。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疫”战中,我学习到了社会学、生物学上的知识,而在父亲和众多华农学子身上,我学到的这堂课,我把它叫做——奉献。黑夜终究会过去,让我们一起等待黎明的太阳冉冉升起。“白衣天使”妈妈是我的“英雄”外国语学院2018级本科生 余文珏我妈妈作为一名护士,需要在防疫一线冲锋陷阵,我第一次感受到抗“疫”工作原来离自己这么近。考虑到病毒极强的感染性,妈妈要进行生活隔离,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回家,我心中未免有些伤感,但更多的是担心。在这个抗“疫”的特殊时期,身为她的女儿,应该给“白衣天使”妈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从年初五开始,我就只能在妈妈休息的时候用手机通话和她聊聊天。在通话中,我了解到妈妈要照顾病人,给病人送饭、打水、量体温、输液,还要给病人做心理疏导,穿着隔离衣非常难受,连话都很难说清楚。我很心疼妈妈,每次通话都会提醒妈妈照顾好自己,并让妈妈放心去工作,不要担心家里情况,使她没有后顾之忧。而妈妈也总是说自己做的都是简单的基础工作,只是肩负起作为医护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汕头市不是疫情严重的地方,但进入定点医院的隔离病房工作还是面临着未知的风险,我为妈妈的勇敢和担当感到无比的自豪,在我的心里,妈妈就是我的“英雄”,坚持下去,就能看到希望,同舟共济的中国力量在华夏大地筑起坚实的战“疫”后盾,中国必定胜利!急难有情,情有馀兮在这危难时刻华农人愿为抱薪者以实际行动诠释何为中国力量来自艺术学院传媒系热心师生投稿的视频《光》助力抗疫,为中国加油!03:26一路走来我们我们坚信终将云开月现期待春暖花开来源| 党委学生工作部 整理 | 新媒体工作室 贺振杨 万觅尤视频 | 艺术学院 唐涤非 陈娜微信编辑 | 新媒体工作室 贺振杨责任编辑 | 谢韩审核 | 方玮审定 | 郭灼

张良

这位“中国稻作科学之父”,给华农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

为迎接华南农业大学110周年校庆,传承大学精神,丰富校园文化,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华农官微将于近期推出“璀璨星辰”系列人物专题,讲述我校创校先驱、学科创始人及院士的人生故事。丁颖(1888—1964年),字竹铭,别名君颖,著名农业教育家、农学家,中国现代稻作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民主德国农业科学院和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通讯院士、捷克斯洛伐克农业科学院荣誉院士。1924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历任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中山大学农学院、华南农学院院长;1957年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晚年主持水稻生态系统研究,主编《中国水稻栽培学》。胸怀振兴祖国农业的伟大抱负,鞠躬尽瘁,为开拓、发展我国农业科教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我国农业科教事业发展道路上的一座伟大的历史丰碑,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人民优秀的农业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农业而立志学农 1888年11月25日,在广东省高州县谢鸡镇硕塘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中,父母的第12个孩子呱呱落地,他就是丁颖。终日劳作的父亲丁林泰深感穷人受欺负的根源在于没有文化,决定借债供他上学。作为丁家第一个读书人,丁颖背负了家庭的殷切期望,当他坐在课室时,他不会忘记,是父亲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耕作让他踏入知识的殿堂,他也不会忘记,自己身上承担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改变父亲及千千万万个像父亲一样的农民的命运。1906年,他考进县里的洋学堂——高州中学。中学时期的他目睹了农民生活的惨状: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农村经济濒临破产,民不聊生,衣食严重不足,需要进口大量洋米才能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中学时期的丁颖就已经受到孙中山先生自由、平等、博爱的进步思想的熏陶,并且认识到泱泱农业大国唯有提高国人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农业教育才能改变国家贫弱落后的面貌。中学毕业之时,他决心报考农科,为振兴中华农业而学习。30年代的丁颖1910年,丁颖考入广东省高等师范学校博物科,1912年,他以优异成绩获得公费留学日本学习农科的机会。因社会轻农思想和家境贫寒的困扰,他的赴日求学之旅曾数度被中断,不得不辞课归国,但是为了实现他早期就已形成的理想,最终他还是毅然选择三次东渡日本学习农科。1914年6月他曾一度回国,后又于9月考取日本熊本第五高等学校继续学习。1919年毕业时,适逢国内掀起五四运动,东京留学生为声援中国学生运动而上街游行示威,受到日本军警的血腥镇压。此时的丁颖在气愤之余,已不思久留,加之那时家境拮据,他辍学回国,并在高州农校任教,后来又改任广东省教育厅督学。回国后他再次目睹了祖国被侵略凌辱,农民缺少科学文化、落后挨打的可悲状况后,丁颖深感不再深造就难以实现“科学救国”的夙愿,遂于1921年4月第三次赴日本,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攻读农艺,直至1924年36岁时获得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学士学位并返回灾难深重的祖国。他是该校第一个攻读稻作学的中国留学生。兴办农学矢志不渝的伟大爱国教育先驱 振兴中华农业,兴办教育,这是丁颖毕生执着的追求。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丁颖在一次题为《农业教育与农政》的讲演中,就精辟地阐述了他对兴办农业教育的几个基本观点:一是为了振兴农业,复兴农村,安定农民生活;二是为了解决农业技术推广问题;三是为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他始终坚持农业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大批热爱农业、服务于农业的科技人才的理念。当时社会上轻农思想比较严重,很多人不愿报考农科,害怕毕业后到农村从事艰苦的农事,丁颖对此甚为不安。50年代初,他曾语重心长地勉励华南农学院毕业班的同学:“一定要热爱农业,热爱农民,热爱农村,热爱农业生产,牺牲目前的个人利益,献身于长远的农民群众的利益,以求达到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目的。”“以足够的勇气和信心来承担社会主义农业改造和建设的任务。”并强调指出“这是我们农学家的起码条件”。1924年,丁颖归国后即在国立广东大学农科学院(后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执教。丁颖回到家乡首先向老农民丁德才先生请教,学习中国几千年的农法经验,为编写农业教学讲义、稻作栽培育种和成立广东省各地区的稻作试验场作准备。而后,他毅然担负起现代高等农业教育和农业科学事业拓荒者的重任。丁颖教授工作照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的炮火打响,战火从东北弥漫至全国。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山大学三次迁移校址,颠沛流离。1940年秋,丁颖临危受命,出任农学院院长,带领全院师生,千里迢迢,历尽艰辛迁往湖南宜章县一个偏僻小山村——栗源堡。他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办学,在最艰难的时候,只能靠“卖青草”预售良种等方式维持科研、教学工作。为了解决师资不足的现状,他想方设法延聘一批知名教授来学院任教,又先后创建了北江稻作试验分场和农林部西南作物品种繁殖场,改善了办学条件,吸引了一大批有志献身农业科学的青年纷纷前来深造,使得农学院在困境中得到复苏和发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国民党企图让校方迁校至海南岛,丁颖深知国民党统治黑暗,极力反对迁校,甚至不顾自己和家人的安危出面保释被捕的学生,积极参加“教授求生存”和护校斗争。他曾代表中山大学“教授会”向国民党教育部请愿,要求改善教工待遇。1949年“七二三事件”后,他还积极参与营救被捕师生的活动。1950年,面对饱受战乱而遍体鳞伤的农学院,他义不容辞,接受了党和政府的重托,再次出任中山大学农学院院长,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团结全院师生,出色地完成了医治战争创伤和恢复正常教学秩序的艰巨任务。至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前,中山大学农学院已成为有8个学系和试验研究机构的较齐全的农学院。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大调整,成立了华南农学院,丁颖成为首任院长。在职12年,丁颖进行教育改革,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学校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使华南农学院成为国内少数设有农、林、牧、蚕桑、农机等多专业和多学科研究机构的农科大学,进入了全国知名大学行列。丁颖作为一名杰出的科教事业的领导者具有极为开阔的视野和胸怀,他强调培养热爱农业科教事业优秀人才的前提是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早在1935年他就曾积极推荐品学兼优的青年教师出国深造。新中国成立后,他曾经先后发表《社会主义时期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和人物》《如何领导青年教师向科学进军》等文章,提出要注重对青年教师思想品德、学术思想的培养。他一再要求党组织给教师以有计划的共产主义教育;要求教师要自觉地在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反对一切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在他的领导和带动下,一批知名资深学者云集华南农学院,成为相关学科领头羊,并以此引领产生了一批实力较强和发展后劲强劲的学科,华南农学院逐渐形成了一支具有良好学风,爱岗敬业的高素质、稳定的师资队伍。同时,他身体力行,亲自培育出多位栋梁之材,比如有“中国半矮秆水稻之父”之称的黄耀祥院士,著名水稻遗传育种学家、曾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的卢永根院士,著名水稻专家吴灼年教授,广东省原副省长李灏等。1963年丁颖在指导吴炎龙与徐雪宾丁颖任教伊始,就十分重视教学、科研、生产(推广)三者的密切联系,在教学中注意把三者结合起来,重视系、科与科研试验机构的同步发展。自1927年春开始,他就深入农村,披荆斩棘,开路搭桥,从无到有,经过他的不懈努力,6个稻作试验场陆陆续续被建立起来。这些试验场建立后,相关农学工作得以迅速开展,这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又能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到学科知识,把理论和实际密切地联系了在一起,教师们也在实践中实现了教学理论的创新,最显而易见的是,水稻科学的发展和学术水平、教学质量得到极大幅度的提高,农学院稻作学走在了国内的前沿。1952年底,华南农学院刚成立,极具远见卓识的丁颖就提出要与广东省农业厅共同筹建华南农业科学研究所。不久,他的建议由构想变为了现实,研究所成立后丁颖兼任首任所长,农学院副院长李沛文兼任副所长,多数系主任兼任该所系主任。此举拉近了院与所的距离,对学术研究来说是件莫大的好事,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1963年,经丁颖建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华南农学院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联合组建水稻生态研究室,依托于华南农学院,开展全国性水稻生态研究,这不仅进一步促进了农学院的发展,还开启了全国水稻生态研究之先河。1957年,国务院任命丁颖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首任院长兼任华南农学院院长。1958年,他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1959年,他荣膺民主德国农业科学院通讯院士、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通讯院士和捷克斯洛伐克农业科学院荣誉院士。这位肩负历史使命而踟躇前行的拓荒者,纵使头上有众多“光环”,却仍然保持着一名爱国奋斗者的赤诚底色,他为农业科教事业矢志不渝,奋斗终生。“中国稻作科学之父” 丁颖是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他的知识结构非常全面,研究领域也十分宽泛,他对历史学、语言学、古物学、人种学、植物学、地理分布学都有深入研究。他认为要提高水稻产量,培育良种,才能彻底结束吃“洋米”的历史。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首先要解决水利、肥料、品种和栽培技术等一系列技术问题。当时国民党政府并不重视农业生产,忽视水利建设,农民也无钱买化肥。着眼于现实,丁颖改变思路,认为提高水稻产量,就要在培育良种上多下功夫。他指出:水稻增产归根结底是改良品种,欲求增产,对原有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农家良种的提纯复壮和利用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黑龙江佳木斯星火集体农庄 1961.91927年,他在茂名县公馆圩创建了中山大学南路稻作试验场,这是我国第一个稻作实验基地,之后又陆续建立了石牌稻作试验总场和虎门、东江、北江3个试验分场。丁颖征集当地品种,利用各地创建的稻作场,积极开展水稻纯系育种工作,培育良种,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培育出优良品种:“竹占1号”“东莞白18号”“白谷糯16号”“黑督4号”“齐眉6号”等共84个良种。1933年他选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具有野生稻血缘的新品种“中山1号”,成就了“农人争种中山白”的盛况。丁颖院长在甘肃省榆中县考察水稻时同大队支书张永川合影“以冷静的头脑,热烈的心情,坚决的意志,把急切需要解决的广东水稻生产加以改良,使吃亏吃不尽的农民,与科学联系起来。”他常以此勉励自己,并将高度的热情投入到科研工作中,造福百姓,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在科学研究中,丁颖总是把农民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贪图个人名利。1936年,他从华南水稻栽培品种“早银占”和印度野生稻人工杂交的后代中,选出每穗几百粒至几千多粒的系统,俗称“千粒穗”,这一成果对发掘水稻高产潜力的研究具有启迪意义,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极大关注,轰动了全世界。但他很快把这项研究工作搁置下来,因为他发现“千粒穗”种性不易稳定,加上当时农民耕作水平落后,难以解决在生产中需要具备的条件,他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解决人民温饱的实际研究中去。在杂交育种工作中,他除了从野生稻自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著名新品种“中山1号”外,用系统育成品种与印度野生稻杂交育成的优良品种还有“东印1号”“银印20号”“竹印14号”;丁颖还将更多力量投入到早熟、矮秆和比较大穗的品种杂交育种上,培育的良种有“逻黑7号”“金竹17号”等,为改善民生做出卓越贡献。丁颖教授考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科院丁颖长期运用生态学观点对稻种起源演变、稻种分类、稻作区域划分、农家品种系统选育及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为稻种分类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中国稻作区域划分提供了科学依据。他先后发表了一系列学术专论:1933年发表《广东野生稻及由野稻育成之新种》、1936年发表《水稻纯系育种理论与实践》、1944年发表《水稻纯系育种法的研讨》等。在十多年的潜心研究下,丁颖于1957年发表了著名的《中国栽培稻种的起源及其演变》一文,论证了我国栽培稻种的起源及其演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论据充分,纠正了国外某些研究者对于中国栽培稻来自印度或者中国栽培了几千年的粳稻为日本型的错误论断和说法。该文在他去世14年后,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61年,由他主编的《中国水稻栽培学》付梓出版,中国人终于有了一本中国特色的水稻理论专著。20世纪60年代初,丁颖主持了“中国水稻品种对光温条件反应特性”的研究,他组织了国内12个科研单位协同8个省(自治区)设8个试验和2个附点,观察、研究我国各稻区不同维度、海拔、季节分布的有代表性的157个地方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变化与光温条件的关系。其间,通过观察和总结,他发表了《中国水稻品种对光温条件反应特性研究》一文,并编撰出版了研究成果《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的论著。该项成果为地区间引种、选育种、栽培生态学等方面奠定了科学理论和方法,同样荣获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63年丁颖在水稻生态室暗房指导水稻品种临界光长试验丁颖从事稻作科学研究40多年,创造了多个第一,1927年,他创建华南第一个稻作育种试验场;1936年,他通过用野生稻同栽培稻杂交,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株“千粒穗”,并且首次将野生稻抗病毒、抗恶劣环境的基因转移到栽培稻,震惊学界;1957年,他首次系统科学地论证了中国水稻的起源和演变;1963年,他创建我国第一个水稻生态研究室……早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稻作学界就有“南丁(颖)北赵(连芳)”的美誉,1989年日本渡部武主编的《中国的稻作起源》一书尊称丁颖为“中国稻作科学之父”。真诚的劳动者,乃科学家之本色 “真诚的科学工作者,就是真诚的劳动者”是丁颖的一句名言。他经常教育后辈,要取得科学成就,就必须实事求是,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材料。每逢水稻早期插秧、生长中期调查、收稻的时候,他都会卷起裤腿,与学生、农民一起下田耕作和勘察。“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是他头戴草帽,卷起裤腿,不怕日晒雨淋深入田间地头的真实写照。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大吴农场观察水稻时,丁颖发现稻田中间有一小片枯黄的稻株,他蹲下身要脱掉鞋袜亲自下田,同行的人赶紧下去,把整株水稻挖上来让他察看。可他却说:“不亲自下去用脚踩一踩周围土壤,用手摸一摸稻根分布,感触土质的松软度和透气性,观察周边稻株的情况,怎能判断盐碱危害的程度?间接观察和自己下去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丁颖对待科研从来都是亲力亲为,一丝不苟,其质朴、扎实的作风甚于普通农民。丁颖院士在华南农学院实习农场与学生们一起规划插秧丁颖治学严谨,求真务实。他鄙视将文章作为追求名利的手段,在他的心中,科学研究是为祖国、为人民,而非为自己。为了写《中国栽培稻种的起源及其演变》一文,丁颖自1926年在广州郊区发现野生稻之日起即开始思索并陆续征询了历史学、文字学、人类学、分类学等学科专家的意见,直至1957年他才最后定稿。《农业科学为农业生产服务》一文也是经过10次修改后才交稿,就连校对工作他也不假手于人。他写的文章必定要来源于实际,并且一字一句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因为在他看来,发表文章必须对科学和生产负责,因此,不能虚构造假。在“大跃进”的年代里,浮夸成风,但他不随波逐流,对“高度密植高产”的提法深表疑虑,认为搞一亩、几分地的探索是允许的,但大面积地搞要慎重考虑。他语重心长地指出,切勿忘记农民的地皮是连着肚皮的。作为农民的儿子,他清楚地知道,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搞科研也要兼顾农民的生产、生活。曾与他共事的老师回忆说:丁颖教授敦厚纯朴,与农民为友;他关心下属,密切联系群众;他谦虚诚恳,平等待人,从不摆领导和专家架子。在学校,不论是教师还是工友、学生,与他交往都感到无比亲切。丁颖虽然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和华南农学院院长,但他数十年如一日,他乐观和善,以诚相待,与人合作不抱门户之见,虚心学习不同学术观点。他坚持向农民和书本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对知识仍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废寝忘食,永不满足,直到年届古稀,仍对新知识保持着高昂的热情。他始终保持着农业科学家的本色,实乃真诚劳动者也。丁颖院士和卢永根院士在田里勤俭节约,廉洁奉公,德披乡野 丁颖一贯生活简朴、勤俭节约。抗日战争时期他以红米营养价值高、萝卜干维生素含量丰富为由,教导孩子过粗茶淡饭的生活。他的家里甚至没有什么陈设,除了简陋的家具和一台天津产的电视机,其他地方都堆满了书。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他十分爱惜公物,在实验室地上发现的一把镰刀、一段麻绳,他都一一拾起来交到仓库,甚至一些旧纸、旧信封也要收起来再用。他身上最贵重的遗物是一只怀表和一支自来水笔,这还是晚辈在庆贺他60岁生日时送给他的礼物,他一直视为珍品随身携带。丁颖与子女照片他对自己“抠门”,对他人却毫不吝啬。有一次,中学同学给他来信,谈及患糖尿病要注射胰岛素,向他寻求帮助。虽然他每月有500元收入,但家里孩子多且年幼,妻子没有工作,经济并不宽裕。然而当他得知这一消息,二话不说,立刻给中学同学汇去了300元。丁颖清廉作风和为农民造福的高贵品德曾感动过匪徒。有一次,他夹着鼓鼓囊囊的公文包来往于农学院与校本部之间的山区,不料遭到土匪拦路打劫,身上的财物被洗劫一空,广东省政府为此给他赔偿损失,他分文不留,如数交给农学院购买兽药防治牛瘟。后来土匪在得知此人是致力研究水稻良种为农民造福的丁颖先生后,匪徒感动于他的高尚品德,羞愧难当,竟自觉把抢劫之物归还给他,还附上一封言辞真挚的道歉信。丁颖以布衣淡食为荣,不慕荣华富贵,国民党政府曾不止一次向他抛去官高禄厚的金枝,但都被他谢绝了。丁颖一生勤俭节约,廉洁奉公,堂正如松,德披乡野。“中国人民优秀的农业科学家” 丁颖先生对农业科教事业的热情直到晚年也丝毫未减,他心系祖国稻作研究,仍然积极投身于科研事业,达到忘我境界。1963年,已是75岁高龄的他,还坚持到西南、西北、东北和华北稻区进行考察。常年高强度的工作已使他疾病缠身,他想趁自己的身体还没有特别糟糕,再多考察几片地区,再多开展几次研究,再多培育几个优良品种...... 为了发展我国北方地区的稻作生产,1964年,76岁高龄身患肝癌的他,饱受病痛折磨,有时腹部胀痛到无法入眠,不得不靠着被子坐着。那一年,他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更是争分夺秒,将工作排得满满的。5月先后到陕西、山西等地进行了历时三个月的实地考察,8月回北京参加北京国际科学讨论会,9月中旬又去山东考察,就连病发之时仍坚持做完报告,最终病倒在临沂,被护送回北京医治,于1964年10月14日溘然长逝,享年76岁。逝世前,他还主持着“中国水稻品种对光温条件反应特性”的研究项目,虽身患绝症,仍念念不忘工作。但这项研究还未结束,丁颖教授便与世长辞了。经周恩来总理签阅的首都各界对丁颖教授的悼词称:“丁颖同志的一生,充分表现出一个又红又专的科学家的高尚品德,为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农业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苏联、保加利亚等国的水稻专家也发来唁电,深切哀悼这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周恩来总理赞誉他为“中国人民优秀的农业科学家”。丁颖陪同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与代表们的合影在丁颖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分别举行了纪念大会和“丁颖学术讨论会”,在华南农业大学成立了“丁颖科学基金会”。1989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首次用科学家的名字设立“丁颖科技奖”。1990年邮电部发行了一套农业科学家丁颖的纪念邮票。2007年华南农业大学设立培育优质人才的“丁颖实验班”,学校还设立了“丁颖讲座教授”,修建丁颖塑像,在校史馆三楼建立了“丁颖纪念馆”,旨在继承他未尽事业,弘扬他光辉的业绩和无私奉献的精神。1990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二组)丁颖先生纪念邮票其中一枚丁颖先生的一生为振兴祖国的农业科教事业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他热爱祖国、热爱党,他教书育人、成果卓著;他严谨治学、心怀民食、求实创新、艰苦创业……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科学家的传统美德和智慧,他是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杰出楷模,他为水稻栽培和农业科学教育留下了无数宝贵的财富——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与华农人永远敬仰、学习的“丁颖精神”。我国正处于伟大历史变革新时代。华南农业大学将继续弘扬和传承学校老一辈优良传统,进一步将“丁颖精神”发扬光大,牢记办学使命,精心培育英才,将以辉煌业绩完成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兴农科技人才,加强科研创新、为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三农”事业发展不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参 考 文 献:1.本文部分参考丁松等提供的资料整理2.《丁颖诞辰120周年纪念》编写委员会,2008. 丁颖诞辰120周年纪念[Z]. 内部资料3.《华南农业大学百年校庆丛书》编委会,2009. 华南农业大学百年图史1909—2009[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4.中国稻作科学之父——记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华南农学院首任院长丁颖教授,《稻花香》,何贻赞更多华农人物故事他一生守护果园,为世界柑橘病毒学作出突出贡献14岁获“番禺才子”美称,他是誉满天下的林学家弃教从政,他是广东省唯一受校长赠与住宅楼的教授和夏天最配的无籽西瓜,原来是这位华农教授首次培育出来的!华农这位院士终生与昆虫打交道,一家三口都是昆虫学家!华农拥有全世界收藏古农书最多的书库,只因有他!22岁获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这位华农创校先驱为农林事业奉献一生“半矮秆水稻之父”,原来是这位华农人!编写 | 陈源 张嘉怡 郭秋意图片 | 潘浩微信编辑 | 新媒体工作室 冯潇慧责任编辑 | 方玮 谢韩缅怀老校长!

北帝王

备考4个月考上双证研究生-农业硕士如何择校?

备考4个月考上双证研究生-农业硕士如何择校?距离考研报名也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了,很多想要报考在职研究生的考生不知道有没有选择好自己的院校,农业专硕的初试考试科目的专业课不是统考,所以专业课是报考院校自主命题的,虽然很多院校的专业课考试参考书目也差不多,复习的知识点也差不多,不过出题风格和考试题型可能是不一样的,如果这个时候还没有确定院校的话,之后的复习进度和学习状态可能会有所影响,在这里,必尚考研给在职备考农业专硕的考生们一些择校建议吧!1、上课方式就读在职研究生,学习方式有周末、集中和网络等多种授课方式。如果在职读研进行异地学习的话,是很不方便的,毕竟在工作和学习两个地点来回奔波,是一件非常消耗时间和精力的事情,而且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最好选择自己工作所在地的院校,这样上课和工作都会方便一些,如果实在想要选择外地的院校又暂时不想换工作的,可以考虑选择有网络授课的院校,农业专硕还是有些院校可以选择网络授课的。2、课程安排农业硕士一般学的课程有: 农学、作物遗传育种、植物病理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医学等等课程,如果对于本科就是农学相关专业的考生来说,可能学习起来难度不会太大,也比较轻松,想要从事农业相关工作的考生可以选择报考。3、学费各院校、专业、及不同报考方式,学费都不同。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3-5万元左右。但是农业专硕的学费不算太贵,有些院校可能在8000或者9000,性价比相对较高,压力也没有那么大,结合个人经济情况选择,经济方面无法承受过高费用,最好选择性价比高的院校,在选择院校的时候一定要了解清楚学费。4、地理位置北上广大城市的不管是薪资待遇和就业机会都比小城市要多得多,如果有在职考生想求得更大发展,拓展职业道路,那北上广的名校,你值得拥有,前提是你做好了去大城市发展的准备。所以在这里,必尚考研认为,如果想要寻求发展的,最好选择北上广等一线、二线城市的学校。不过也要考虑到现有工作环境是否适应,以及想清楚未来的职业发展,像地理位置好、学校也好的院校有: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等。5、专业实力目前在我国,大学一般分为理工类大学、人文社科类大学以及综合性大学,并且每一所大学都会有自己的王牌专业。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比本科更加系统、深入。在这个学科上能否接触到前沿的东西,能走多远,学校的专业实力不可忽视。在这里,必尚考研建议复习进度比较快以及效率比较高、对自己有信心的在职考生,可以选择学科排名靠前的学校,最好选择一个有博士点的院校。像我国农业硕士专业实力强的院校有: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等。6、院校实力院校实力强的院校拥有更多的正副高级教研人员,以及能聘请本学科领域的社会贤达、知名学者专家等,才能让报考该院校的在职人员真正学的知识,对思想有个提升,并能拓展人脉。在职考生参加入学考试,难度与全日制考研一致,择优录取。所以考试难度跟学校有很大关系,越是名校,报考的人就越多,竞争就越激烈,考试当然也越难。因此,选择院校的时候,不要过分执着于名校,应结合自身实力合理选择。总之,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是我们之前所指的双证在职研究生,这种读研方式入学考试流程、考试难度乃至于录取分数线都是跟全日制研究生并轨的,也就是说,越是名校录取分数线越高,如果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需要先做一个模拟测试,确定自己的能力之后再定目标,不要过于好高骛远。 21备考农业硕士,现在开始,也来得及!私信我:考研

环堵之室

王斌伟任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记者今日从华南农业大学官网获悉,10月22日,广东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到华农宣布有关干部任职决定:王斌伟同志任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委员、常委、书记;李大胜同志(华农原党委书记)调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工作。9月29日,广东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到华农宣布有关干部任职决定:温小波同志任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邓诣群同志任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校长。附简历(来源于华农官网):王斌伟简历:王斌伟,男,汉族。1965年2月生,浙江东阳人,汉族;198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8月参加工作;博士。现任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委员、党委常委、党委书记。1983年9月考入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学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1987年9月后在中山大学社会学专业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1999年9月后在中山大学攻读博士,获管理学博士学位。1990年8月参加工作,在广东省高校工委宣传教育处任干部、主任科员;1996年3月起在广东省高教厅、教育厅科研处工作,历任主任科员、副调研员、副处长、处长;2009年4月任广东省教育厅办公室主任(其间:2010年3月至2010年7月参加广东省委党校第一期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一班学习);2011年8月任广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其间:2012年3月13日至3月27日参加厅局级公务员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研讨班学习);2016年12月任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院长;2019年10月起任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党委书记。温小波简历:温小波,男,出生于1967年10月,江西省石城县人,汉族。1988年7月参加工作,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1984年9月-1988年7月,在华中农业大学水产系学习,获农学学士学位。1988年7月-1997年9月,在原湖北农学院动物科学系工作。1997年9月-2000年7月,在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2000年7月-2003年11月,在原湖北农学院动物科学系工作,任讲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系副主任、主任(其间,2002年2月-2004年10月,在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进行在职博士后研究)。2003年12月-2004年10月,任长江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动物科学学院院长。2004年10月-2008年11月,任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其间,2005年7月增列为博士研究生导师)。2008年11月-2019年9月,任汕头大学副校长。2019年9月起任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研究方向为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荣获省级科学技术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邓诣群简历:邓诣群,1975年11月出生,安徽郎溪人,汉族;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委员、党委常委、副校长。2002年6月,获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2000年8月至2002年2月,在香港科技大学生化系做访问学者。2002年9月至2007年12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生化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12月至今,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2011年11月起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其间:2014年9月至12月参加广东省委党校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一班学习)。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年获聘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年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从事动物蛋白质(酶)的功能、结构及调控机理研究,重点关注真菌毒素等外源化合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子毒理和代谢转化机制。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项目等;至今共发表61篇研究论文(SCI),其中以通讯/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 Oncogene 等发表40篇论文;授权3项国家发明专利;荣获全国师德标兵、南粤优秀教师、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二等奖)、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广东青年五四奖章等。主要学术兼职: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广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农业生物蛋白质功能与调控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林霞虹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唐欢

禁欲者

她姓氏国内少见,被赞最“美”大学校长,50多岁依然明艳

在现在社会中,女性和孩子并列为弱势群体,是社会提倡去保护的对象,不过这也不一定女性因为是弱势的一方就会比男性差很多,也许在体力上女性确实比不过男性,但是在能力上社会上那些女强人都是能让男性都自愧不如的。而相比之下,一个女性的事业成功远比男性要来得艰难很多,因为她们除了有自己的职业以外,还有自己作为妻子,作为母亲的家庭责任,这些都是需要她们同样时间和精力去付出的。在商业上我们可能都认识一个女强人叫董明珠,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教育上的女强人过建春。过建春这个名字中,过的姓氏是比较少见的,生于1965年的她现在已经54岁了,按照这个年龄来说,这应该是很多奶奶级人物组团跳广场舞的年龄,而过建春的生活却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学生时代的过建春与现在很多学生一样都是参加过高考的,不过那个时候的高考可不像现在普及率这么高,过建春不仅有幸参加了高考,还考上了山东农业大学这样一好学校,本科毕业后又再次攻读了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拿到了硕士学位,这样的学历在当时已经算很高了,但是过建春似乎并没有满足,她没有经过太多的思考就决定留学于德国吉森大学,并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自此她才心满意足的回到国内,开始了自己的职场生涯。在她的职场经历中,海南琼州学院副校长这一职务是她的第一个职业里程碑,其后又有了第二个里程碑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副校长,而现在她的职位是海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在学校被学生赞为最“美”的大学校长。虽然在职位上她的地位已经很高了,她也没有太多的追求了。而在学术上,她从未停止过自己的热爱与努力,在学校里她不单单是副校长,同时还是一名教授和博士导师。对社会来说,她是一名专业实力雄厚的农业专家,不仅拿到了政府给予特殊津贴,还入选了国家百万人才工程。即使身居高位,荣誉加身,过建春也并没有持宠而娇,反而行事相当低调。她喜欢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术研究上而不是一些所谓的学术会议上。这样一位副校长俨然成为了众多学习学习的最好楷模,特别是对于女学生来说,为她们以后的发展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以上就是“她姓氏国内少见,被赞最“美”大学校长,50多岁依然明艳”的全部内容,对此你怎么看?

其息深深

高分却进不去“985 211”,广东省这2个学校不错,非常值得报考!

作为我们国家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广东省的经济建设成果卓著,同样的,广东省的教育资源也很丰富;除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之外;还有2所学校实力强悍,非常值得报考!一、深圳大学始建于1983年的深圳大学从一创立就备受人们的关注;在短短的30多年间,这所大学从初建到现在的6个学科进入ESI学科世界排名前1%;成果喜人!而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巨大的财力支持,它的财政每年都在增加,基本都是10亿元以上的财政拨款;另一方面在于巨大的教育资源倾斜,比如可以聘请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教授课程,还有其他国家院士可以做讲座;正是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深圳大学迅速崛起!当然伴随崛起的还有每年的录取分数,以陕西为例,2016年最低录取分数为560多,而2019年就已经变成590多分了!不过,这样厉害的高校,也值得报考,不是吗?二、南方医科大学同样位于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是另外一所进步显著的高校;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南方科技大学的宗旨就是创新!07年提案,11年正式开学;如今的南方科技大学在职院士24人(12人全职),其他学者、专家都在十位数;和深圳大学崛起的原因一样,南方科技大学也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巨大的财政支持,除此外,南方科技大学最大的优势就是政策倾斜;这从它独特的招生方式—综合评价录取模式就可以看出:所谓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指的是,高考成绩占60%、学校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占30%、高中学业成绩占10%的综合成绩。即6+3+1的综合分数进行录取;录取就这样特殊,教学更显得特殊了!南方科技大学的专业学习按照“2+2”的模式进行培养,即学生入学后的前两年不分专业,大三时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自选专业;正式这样的培养模式,南方科技大学的前几届学生中超过60%被世界名校录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以上两所学校虽然不是“985,211”,但是它们不论是财政还是师资都已经达到了中等“985”的水平;如果分数差一点名校,这两所学校也是不错的选择,非常值得报考!

红旗谱

又有56名硕士被清退!华农等多所学校发出预警

近日,又一所高校发布了《关于对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硕士研究生给予退学处理的公告》。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发布消息,对2013年及以前入学且至2020年9月仍未获得学位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12年及以前入学且至2020年9月仍未获得学位的GCT工程硕士研究生(超过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作退学处理,不再接受其学位申请,并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注销学籍。公告表示,如对此处理决定有异议,可在公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记者注意到,上述公告所附的《2020年10月拟清退硕士研究生名单》共涉及56人,其中8人入学时间为2011年,已入校9年。根据学校官网公布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研院发【2012】30号)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硕士生一般为三年,博士生一般为三至五年。研究生应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学习任务,一般不能延长。因特殊原因未能完成学习任务,在经费落实的情况下,由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同意报所在院、系和研究生院审核,经主管校长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此前,多所大学对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学生作出果断处理。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该校学院公布的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共有52人,其中入学时间最早的一人为2002年入学,已经“读博”18年之久。此外,2003年入学,“读博”17年的还有2人。对于研究生超期学习问题,越来越多的高校采取了果断措施。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学院官网10月23日公布了一则《关于敦促即将学习期满的2013级博士研究生、 2017级硕士研究生尽快答辩的通知》:现有197位2013级博士研究生、111位2017级硕士研究生尚未答辩,请同学们抓紧时间于期满前通过答辩、顺利毕业,并请相互转告。南京大学的该通知指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取得学籍后,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为8年。对于未能在第9学年9月份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开会讨论之前完成论文答辩且提交相关材料至研究生院的博士研究生,学校将视之为自动中止学业,予以退学,准予肄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取得学籍后,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为4年。对于未能在第5学年9月份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开会讨论之前完成论文答辩且提交相关材料至研究生院的硕士研究生,学校将视之为自动中止学业,予以退学,准予肄业。根据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通知涉及197位2013级博士研究生、111位2017级硕士研究生,共有308人。四川大学研究生院:该校10月23日公布了《关于严格执行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的通知》(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通知表示,根据《四川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修订)》(川大研[2017]66号,以下简称《规定》)相关规定,“硕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4年,学制为2年的专业学位不得超过3年,非全日制专业学位最长学习年限若教指委另有规定,则按相关文件执行;博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6年”。对未能在最长学习年限完成学业(毕业或结业)的学生,将按照《规定》第七章第二十四条“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应予退学处理:(一)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之规定进行学籍清退处理。今年达到最长学习年限学籍清退的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30日。浙江财经大学研究生院:今年7月,浙江财经大学研究生院也在官网公布了《关于严格执行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的通知》。浙江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6年,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5年,研究生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1年。具体而言,博士研究生:1. 2014级博士研究生,最迟至2021年6月须完成学业;2. 2015级及之后年级博士研究生,须在规定最长学习年限6年内完成学业。硕士研究生(含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 MBA和MPA专业2016级及之前年级硕士研究生、其余专业2017级及之前年级硕士研究生,最迟至2021年6月须完成学业;2. MBA和MPA专业2017级及之后年级硕士研究生、其余专业2018级及之后年级硕士研究生,须在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浙江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在通知中表示:请各培养单位根据上述要求整理本单位超期研究生名单并通知到位,同时督促相关导师关注超期学生情况并做好学业指导工作,超期研究生应重视并协调好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争取在上述时间内完成学业。对未能在要求时间完成学业的研究生,学校将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学籍管理规定中“退学”条款:“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予以退学处理。除了严格执行最长学习年限的规定,还有的学校采取了学籍预警机制。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该校官网9月30日就公布了《关于对2021年6月将达到最长学习年限的研究生进行第一次学籍预警的通知》,根据工作安排,研究生院现对2021年6月即将达到最长学习年限的研究生进行第一次学籍预警。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在第一次学籍预警通知中提到,该校各类研究生的最长学习年限为:(一)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7年。(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在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三)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2年的、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学制3年的、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的预警对象为尚未毕业的2014级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016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的2016级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2年的2017级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15级在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及2013级在职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在预警通知中表示,根据有关规定,上述有关研究生必须最迟在2021年上半年完成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具体要求届时见研究生院网页学位办公室发布的有关通知),2021年6月底仍未参加学位论文或毕业论文答辩的上述研究生将作退学处理。记者注意到,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此番发布的预警名单包括194人,其中全日制硕士、博士生共49人,专硕(在职)144人,专业学位博士1人。来源:中青网、澎湃新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编辑:聂 睿审核:所双雨统筹:刘 华监制:陈宝林【来源:东北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