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华南农业大学:从穿山甲中分离出的毒株与新冠毒株相似度达99%根除者

华南农业大学:从穿山甲中分离出的毒株与新冠毒株相似度达99%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2月7日凌晨,华南农业大学官微推送消息,称发现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引发各界关注。上午11时,华南农业大学针对研究攻关情况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相关攻关团队通过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组样品,锁定穿山甲为潜在中间宿主,进而发现穿山甲中β冠状病毒的阳性率为70%;且病毒在电镜下观察到典型的冠状病毒颗粒结构;此外,基因组分析还发现,分离的病毒株与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达99%。“这些结果表明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不过需要明确,上述实验的样品并非来自华南海鲜市场;同时,目前的研究也还未发现穿山甲与人的传播途径。穿山甲系潜在中间宿主从穿山甲中分离的新型冠状病毒电镜照片 图片来源:华南农业大学2月7日上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沈永义、肖立华等科研人员通过联合攻关,在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的溯源上取得重大突破。他们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发布会上,沈永义解释称,就像SARS的源头来自蝙蝠,但蝙蝠的SARS的病毒并不是直接感染人,而是通过果子狸这一类的小型肉食动物感染人,“这次新冠病毒目前的研究结果来自蝙蝠,但是这次武汉疫情爆发是在冬季,冬季蝙蝠是在冬眠状态的,直接感染人微乎其微,这中间需要一个‘桥梁’作用的中间宿主。”沈永义及其团队的研究发现,对于新冠病毒而言,穿山甲有可能就是这个“桥梁”。据介绍,攻关团队通过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组样品,锁定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继而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揭示穿山甲中β冠状病毒的阳性率为70%;进一步对病毒进行分离鉴定,电镜下观察到典型的冠状病毒颗粒结构;最后通过对病毒的基因组分析,发现分离的病毒株与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达99%。上述科研结果表明,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据沈永义介绍,这一最新发现将有利阻断病毒动物源,避免病原的长期传播,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源头防控具有重大意义,“中间宿主相当于传染源的源头,如果这个源头没控制住,后面各种防护做得再好,还是会从这个源头不断扩散出来,使得疫情控制出现反复”。尚未明确传播路径发布会上,相关专家在介绍科研过程 每经记者 吴泽鹏 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此次实验样本的穿山甲,并不是来自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找了我国市场上常见的野生动物进行检测,发现穿山甲携带的病毒与人的关系比较近。”沈永义在发布会后的媒体采访环节中如是解释。华农教授冯耀宇在媒体采环节中也表示,“我们说的发现中间宿主,并不意味着这一中间宿主来自华南海鲜市场,我们只是揭示可能的中间宿主。”“我们是对现在数据库有的宏基因组进行分析,从中寻找哪一种有可能与目前发现的病毒相似性很高,从这当中发现了穿山甲。发现了后再做回溯,回溯样品发现与这个很像的,并不是从华南海鲜市场获得的样品。”“我们并没有大规模获得很多的穿山甲,样品量并不是特别大。”同时,目前尚未明确穿山甲如何传播至人,“我们后期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究竟如何从中间宿主传给人。”沈永义说。“鉴于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性,我们选择将研究结果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希望有助于疫情的科学防控,并为更多科学家开展进一步工作提供借鉴。”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刘雅红教授表示,学校将举全校之力,充分发挥岭南现代农业广东省实验室等平台优势,密切关注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对我国畜禽业及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加强动物重大疫病及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的监测及研究工作。每日经济新闻

大洪拳

华南农业大学:从穿山甲中分离出的毒株与新冠毒株相似度达99%

据了解,攻关团队通过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组样品,锁定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最后通过对病毒的基因组分析,发现分离的病毒株与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达99%。图片来源:北晚新视觉7日上午11时,华南农业大学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研究攻关情况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华南农业大学、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教授沈永义、肖立华等科研人员,通过联合攻关,在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的溯源上取得突破。他们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据了解,攻关团队通过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组样品,锁定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继而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揭示穿山甲中β冠状病毒的阳性率为70%;进一步对病毒进行分离鉴定,电镜下观察到典型的冠状病毒颗粒结构;最后通过对病毒的基因组分析,发现分离的病毒株与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达99%。以上结果表明,穿山甲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研究结果对本次疫情的源头防控具有重大意义,为野生动物管控的相关政策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鉴于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性,我们选择将研究结果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希望有助于疫情的科学防控,并为更多科学家开展进一步工作提供借鉴。”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刘雅红教授介绍,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之初,为有效应对疫情,增强疫情科技防控能力,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和华南农业大学高度重视。在广东省各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应急专项的支持下,整合学校优势学科平台,组织学校优势科研力量展开疫情防控联合攻关,并迅速取得重大突破。刘雅红表示,华南农业大学长期以来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坚持科研顶天立地,号召学校广大科研人员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疫情当前,学校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体现责任和担当,将论文写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学校将举全校之力,充分发挥岭南现代农业广东省实验室等平台优势,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密切关注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对我国畜禽业及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加强动物重大疫病及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的监测及研究工作,为疫情防控及我国畜禽业的稳步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科技力量。来源 南方+客户端 | 作者 吴少敏 钟哲编辑:高珊珊流程编辑 刘伟利

玻璃笼

一年来,这些华农教授离开了我们……

春分后十五日,万物皆齐洁,气清景明,时谓清明。清明节,是属于礼敬先祖、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沉痛地悼念一年来一一离世的华农教授。音容肃穆,呜咽难言。斯人已逝,浩气长存。卢永根: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 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教授,生于1930年12月,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农业科学家、作物遗传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19年8月12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9岁。卢永根1953年毕业于华南农学院农学系并留校任教,历任华南农学院助教、讲师。1962年至1965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任丁颖院长秘书、科研助手。1978年晋升为副教授,1983年晋升为教授。1983年至1995年先后担任华南农学院院长、华南农业大学校长,1993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第二届、三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第八、九、十届生物学部副主任等。当选“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2019年9月25日,已故卢永根院士获授“最美奋斗者”称号。卢永根教授一生致力于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20世纪60年代,他协助丁颖教授开展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研究,参加撰写《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20世纪80年代,卢永根从细胞遗传学的角度对中国普通野稻、药用野稻和疣粒野稻开展研究,证实了普通野稻是中国栽培稻的近缘祖先。而与助手张桂权提出的新学术观点和设想,被认为是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在卢永根教授担任华南农学院院长、华南农业大学校长期间,他团结带领干部、教师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争取办学经费;积极创造条件加速非农学科的发展,培育推动新兴学科发展;大刀阔斧进行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选拔了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对学校长远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卢永根教授晚年在罹患癌症后,将毕生积蓄880多万元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同时,他决定把去世后的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卢永根如是说。卢永根教授一生理想信念坚定,爱国敬业、求真务实、勇于创新、淡泊名利、为人师表。他的精神永驻,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胡守训:改革开放抓思政,一生奉献保发展华南农业大学原党委书记胡守训教授,生于1933年7月,因病于 2019年4月21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5岁。胡守训教授1951 年至1955年在广州海关工作,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8月在华南农学院兽医专业毕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就读在校研究生,历任华南农学院牧医系党总支书记、华南农学院副院长等职。1981年至1982年在中共中央党校培训部干部培训班学习,1983年至1993年任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兼任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分院院长。1988年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晋升为研究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广东省第七届政协委员,中国海关学会广州分会顾问,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等。在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胡守训教授抓好学校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他注重对党政管理工作经验的总结提升,曾在《思想教育探索》《高等农业教育》《高教探索》等刊物发表论文 8 篇,其中《对高等学校领导体制的思考与探讨》一文获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1992 年优秀论文奖。“余热未尽献,老骥不偷闲。”自 1993 年退休以后,胡守训教授坚持关注和支持学校发展,为学校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他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热诚关心年轻一代成长。他一生对党忠诚、严于律己、敬业奉献,为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张维球:蓟马分类来开拓,南方害虫求治理 华南农业大学原副校长张维球教授,生于1931年12月,是我国著名昆虫分类学家、农业昆虫学家和害虫综合治理专家,蓟马分类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第四届、五届广东省昆虫学会理事长,2019年6月27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8岁。张维球1953年毕业于华南农学院植保系,同年任华南农学院植保系助教,1960年晋升为讲师,1978年晋升为副教授,1986年晋升为教授,1990—1992年任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张维球教授长期从事昆虫分类、害虫综合治理等研究工作。他是我国缨翅目昆虫分类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张维球教授对华南地区的蓟马进行了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1993年,他与童晓立教授发表了《中国缨翅目昆虫名录》。在农业昆虫生态学、害虫鉴定与综合治理等领域,张维球教授研究了如斜纹夜蛾、稻飞虱、蚜虫、小菜蛾、斑潜蝇等害虫在我国南方的发生特点及其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方法,参与报道了红火蚁在我国大陆的首次发现。共发表论文87篇,主编《农业害虫及其防治》《广东烟草害虫研究与防治》等专著,参编《中国经济昆虫志 第三十一册 半翅目(一)》(1985)《昆虫分类》(1999)等专著。先后获得国家、省、厅级科技与教学成果奖励9项,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张维球教授付出了辛勤劳动,先后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是昆虫学界的一代名师。丰碑不朽,赓续传承。钟伟华:林木遗传广钻研,林业发展终奋斗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钟伟华教授,生于1927年3月,2019年5月2日逝世,享年92岁。钟伟华先后在中山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华南农学院林学系学习,1954年毕业后留校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至1957年在南京林学院林学系进修,1981年晋升为副教授,1988年晋升为教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林学会理事及树木遗传育种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林学会副理事长及育种委员会主委、广东省林业厅林木良种研究协调小组组长、省林科所学术委员、广东林业科学副主编等。在林木遗传育种领域,钟伟华具有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树木育种学》《树木遗传育种》《森林数量遗传学》等多门课程,主持及参加了多项课题研究并发表相关论文。1985年荣获中国林学会“如何组织林木良种选育课题”重大建议奖,1986参加的项目获国家林业部三等奖。钟伟华教授为我国林业科研及教育事业奋斗终生。1964年被评为中南林学院先进工作者,1977年被评为华南农学院先进工作者,1983年获广东省人民政府立功奖励,1998年被评为华南农业大学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学高为师表,身正为垂范。斯人虽已逝,唯音容笑貌,长留生者心间。黄茂武:去北南来立双创,橄榄球与体育保健华南农业大学体育教学研究部原主任黄茂武教授,生于1938年7月,2019年6月12日逝世,享年80岁。黄茂武历任华南农业大学体育部副主任、主任等职。1987年晋升为副教授,1993年晋升为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南农林院校体育理事会理事长、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体育理事会副理事长。黄茂武教授是中国最早倡导开展橄榄球运动的发起人之一。1993年,他组建成立中国南方高校第一支英式橄榄球队——华南农业大学橄榄球队,1995年组织成立中国第一个城市橄榄球协会——广州市橄榄球协会,并一直担任常务副主席,为推广、普及中国的橄榄球运动做出了卓越贡献。除此之外,黄茂武教授注重开拓创新,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体育保健与康复教学与推广的创始人与领头人。曾主持全国体育保健类课题3项,出版专著、教材15部。黄茂武教授将一腔热忱投入体育教育事业,为体育运动更加走近华农学子,走近当代大学生做出了卓越贡献。徐英宝:造林学内深研究,混交林上细探寻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徐英宝教授,生于1933年11月,2019年6月17日因病逝世,享年86岁。徐英宝先后在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北京外语学院留苏预备部、苏联列宁格勒林业技术学院学习。1960年7月毕业后在四川林业科学研究所工作,1962年10月后先后在华南农学院、中南林学院、中南林学院五七干校工作。1978年7月任华南农业大学讲师兼造林学教研室副主任,1983年晋升为副教授,1988年7月晋升为教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广东省林学会理事,并参加广东省林学会、广东园林学会、广东科普作协有关工作。1983年获广东省人民政府立功奖励,1987年获中国林学会劲松奖、广东省人民政府教学二十五年荣誉证书。徐英宝教授在造林学、混交林研究领域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造林学》《造林学文献综述》等课程,参与撰写《中国森林》《广东森林》等著作,发表《关于混交林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混交林的调查研究方法》等多篇论文,完成多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省部级成果奖。王民桢:草原普查创先河,年越古稀志千里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王民桢教授,生于1932年11月,因病于2019年7月30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6岁。王民桢1950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在新疆军区俄文学校学习。1952年8月在新疆八一农学院兽医系学习。1956年8月任新疆八一农学院讲师,1965年10月调至新疆伊犁畜牧学校,1978年8月调至新疆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1985年12月调至华南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1980年晋升为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世纪80年代,王民桢教授开始主攻兽医临床诊断学、动物毒物学、家畜遗传病学等。在新疆扎根35年,开创性地普查新疆草原有毒植物的调研,对家畜危害及利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植物种类、分布、生态等领域影响重大。主编《兽医临床鉴别诊断学》获农业部优秀教材二等奖,2002年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0年获得校级“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年越古稀、壮心不已。”王民桢教授兢兢业业,始终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他爱国爱党,坚持给学生上党课,以亲身经历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他热爱教育,关切农业,将毕生奉献给农业发展和教育事业。肖敬平:植物伴毕生之左右,提寓同于异代谢论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肖敬平教授,生于1929年1月,因病于2019年12月16日逝世,享年91岁。肖敬平于1952年任北京市中央林业部技术员,1954年任北京市中央农业部技术员。此后,先后任广东省华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任研究组长、广东省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任橡胶系副主任、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生产部任科研组副组长等。他参与制定了乙烯刺激橡胶增产相关技术规程,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优秀成果奖。1985年1月,肖敬平任华南农业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教研室主任、系主任。他长期从事植物生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提出“寓同化于异化”的植物系统代谢理论。何等平:重理论联实际,科研生产奋终身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何等平教授,生于1925年3月,因病于2019 年12月23日逝世,享年95岁。何等平194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农学院。1951年进入中山大学农学院任教,1988年晋升为教授。任教期间,何等平教授主讲《果树昆虫学》《果树害虫综合防治》等课程,1981年获广东省教学优秀奖。除完成教学任务外,她还长期深入生产一线,把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何等平教授将毕生投入科研与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慈言犹在耳,今朝共同怀念。佟树发:主抓教学重引领,培养师资立潮头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佟树发教授,生于1929年,因病于2020年1月19 日清在广州逝世,享年91岁。佟树发1955年7月毕业于华南农学院牧医系,后留校任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晋升为讲师。1964年起先后任兽医系党总支副书记、系领导小组副组长,1979年至1984年任牧医系副主任。1983年7月晋升为副教授,1990年7月晋升为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担任副系主任期间,佟树发主抓教学工作,他工作有魄力,组织领导能力强,1983年获华南农学院记功奖励。佟树发教授在师资培养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81年获得广东省高教战线教学优秀奖。1998年被评为校级“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刘有美:毕生为林终不悔,教书育人誓争先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刘有美教授,生于1935年7月,因病于2020年1月28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5岁。刘有美教授1960年7月于华南农学院土化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78年晋升为讲师,1984年起后曾先后任林学系副主任、林学院副院长。1986年晋升为副教授,1993年晋升为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广东省地方志评审委员会委员。刘有美教授主持的“车八岭国家自然保护区本底调查研究”获1993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在1994年出席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并领奖,1995年获华南农业大学“八五”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奖。在担任副系主任和副院长期间,刘有美教授在师资培养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96年被评为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优秀任课老师,1997年获华南农业大学“教学育人优秀教师”称号。陈玉汉:终其一生除禽病,编审教材书墨香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陈玉汉教授,生于1927年11月,因病于2020年2月21日在广州逝世,享年94岁。陈玉汉教授1954年7月毕业于山东农业学院,后留校任助教。1955年至1956年任西南农学院助教,1957年调至华南农业大学。1983年晋升为副教授,1988年晋升为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陈玉汉教授曾担任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家畜病理学》一、二、三版的编写与审稿工作,《禽病学》的编审,《家畜病理学实验指导》的主审。他承担农业部、广东省科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等项有关动物肿瘤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农业部技术改进奖二等奖、广东省科学大会奖、广东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等5项奖励。其教学工作曾获广东省高等教育厅颁发的优秀教学奖,曾被农业部评为全国重点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师。任军:科研创新绩斐然,治学育人至终时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任军教授,生于1974年9月,因病于2020年3月21日在南京逝世,享年46岁。任军教授本科、研究生就读于江西农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2019年2月,他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任军教授是我国著名动物遗传育种学家,长期致力于家猪及其它农业动物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基础解析。其主持的项目曾获国家级奖项3次,省级奖项3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9 项,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 SCI论文 50 余篇。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首席专家。在坚持科技创新的同时,任军教授认真履行一名人民教师的职责,担任《养猪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育种学》等骨干课程教学工作。在教书育人方面成绩斐然,深受学生爱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任军教授在积极防护的同时,仍坚持在线指导学生修改研究论文和开展科研活动,直到生病住院的前一天。斯人已逝,生者如斯。任军教授精神永存,谨深表悼念。在这个日子,我们还需追思更多追思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平凡人追思那些毕生为华农之发展奋斗的华农人追思那些为民族伟大复兴奋力开拓的民族脊梁……花木芳香,草长莺飞清明时节,哀思无限去时当不忘来时路缅怀逝者,慎思追远吾辈自强,笃定前行文 字 | 贺振杨 罗婷婷微信编辑 | 罗婷婷 贺振杨责任编辑 | 谢韩审核 | 方玮审定 | 郭灼

其主君也

华南农大这回真出彩,发现新冠病毒潜在宿主为穿山甲

华南农大,给力!2月7日,华南农业大学宣布,华南农业大学、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教授沈永义、肖立华等科研人员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有网友对此还评论称,湖南农大第一时间将研究成果向社会公布,为下一步工作提供科学借鉴和参考,这一点相比某些单位在有点研究进展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将成果拿去写论文、申请专利,更令人敬佩。华南农大办学历史华南农业大学位于广东广州,是广东省和农业部共建的“211工程”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到百年以上,在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及病虫害系的一部分合并组建华南农学院,1984年,更为现名。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4.3万余人。华南农大排名和学科实力在软科2019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华南农大位列全国第122位,比郑州大学、广西大学、云南大学、南昌大学等211综合性高校排名还好。在校友会2020中国大学排名中,华南农大位居全国第70位,在农林类大学中位居全国第五位。别看华南农大是农林类高校,但专业设置还是很全面的,现有98个本科专业、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农业经济管理、果树学和预防兽医学5个国家重点学科。据其官网介绍,动植物科学、农业科学、化学、微生物学、材料学和工程学6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世界前1%。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华南农业大学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评估结果为B,畜牧学评估结果为B+,兽医学评估结果为A-,林学评估结果为C+,草学评估结果为B-。在软科2019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华南农业大学的作物学排名为全国第15位,园艺学为第8位,农业资源与环境为第7位,植物保护为第6位,畜牧学为第7位,兽医学为第5位,林学为第11位,水产为第12位,草学和北京林业大学并列第11位。从以上几个排名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华南农大的综合排名还是可以的,作为一所老牌211,能够保持在百强左右是很不错的。但在特色的农学学科上,还是缺乏一个或几个在全国高校中都很突出的学科。正是因为缺乏突出学科,导致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评选上,没有学科入选。作者:教育评论队长

斑马线

华南农业大学16个专业入选2020年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近日,广东省公布了2020年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华南农业大学共有16个专业入选,入选数量居广东省属高校第一。来看看都有哪些专业吧!生物科学 所在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生物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科研素质和综合能力,具备农业知识背景,能够在生物学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从事教育、科研和技术研发工作,或者继续深造的创新型人才。通过导师制,依托国家级等科研和教学平台,为本科生提供良好的科研训练和实践,激发和培养本科生的学术热情和科学精神。开设的基地班、国际班和创新班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采用小班授课、全英或双语教学、科研强化等办学模式。材料化学 所在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本专业坚持以新工科新文化为理念,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良好的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为保障,以“三全”育人为本,以课程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构建产教研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深化专业内涵和课程体系改革,凸显专业特色,优化“两性一度”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加强课程思政,培养具备材料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应用人才, 为社会和珠三角经济发展服务。依托我校的优势和特色学科, 紧密结合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培养生物质材料功能化研究与应用方面的专门人才,尤其是培养生物基新能源材料与高分子材料研究领域的专业人才,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生物工程所在学院:食品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依托我校攀峰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坚持“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华南、服务地方食品生物制造等相关产业,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办学定位,走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的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坚持“以工程教育为主线,以现代工程师素质与专业教育为核心,加强工程、生物和食品的学科交叉和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扎实推进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精准实施“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全员育人模式。依据艾瑞深校友会 2018 年对中国的生物工程专业排名,生物工程专业排名 2017-2018 连续两年位列全国第9位,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社会工作 所在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本专业关注贫弱群体需求与困境,促进社会公平环境的建构,为社会福利服务机构输送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尤其重视农村贫弱群体服务和农村社区发展;立足广东及大湾区社会发展需要, 培养公共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为政府、事业单位、群团组织输送社会管理和服务人才。已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过程监控体系,实践教学质量优。已形成类别化、社会化、 国际化培养模式。师资强大,重视培养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蚕学 所在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培养适合我国“新农科”建设需要,具有现代蚕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创新思维、国际视野和知农爱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依托学院畜牧学一级重点学科,构建动物生产类理论知识体系;以 4 个省部级实验工程中心和国家级、省级实践教学基地为平台, 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参加全国蚕桑技能大赛等, 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利用学校“南粤古驿道实践基地”和“丝绸文化”系列课程, 培养学生“人文传承与创新”素质和能力;依托亚太蚕桑培训中心和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拓宽师生国际视野,已形成明显的国际融合特色。通过“理论知识-创新实践-文化传承-国际视野”的多维度培养,形成了鲜明的“本-硕-博”热带亚热带蚕桑人才培养模式。电子信息工程 所在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以培养具有微控制器应用开发、信号处理与数据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具备扎实的电子技术基础、数理基础、信号处理基础知识。毕业生具备常用微处理器应用开发、信号与信息处理、数据分析以及运用电路原理进行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能,能够应用数理知识、微控制器知识、信号处理知识、数据分析知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以及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能力。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特点,在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建设过程中,建立“校企合作、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机制,主动搭设平台,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论证,在修订与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提高电子信息专业课程建设质量、稳步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开展课外创新活动、专业文化建设等 6 个方面与行业领先企业联合,共同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建设。公共事业管理所在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按照“德才兼备、家国情怀”的本科人才理念,培养具备公共意识、公共责任,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能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农村基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从事管理或服务工作的具有三农情怀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按照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需要,突出立德树人,强调应用性,培养农业和农村领域需要的知农爱农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基层管理人才。拥有优势明显的教学科研团队和稳扎稳打的实践教学。立足乡村振兴需求,让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同学参与到实践教育中去,先后建立了 10 家签约实习基地。环境工程所在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尤其是水、气、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环境工程设备与自动控制、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环境工程设计及营运管理和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在环保、规划、国土、农业、经济管理等政府部门,以及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单位从事设计、规划、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环境工程的专业特色是以农科院校为背景,立足于“三农”。以解决“三农”、“三废”问题为学科特色。学生毕业后,在农村农业环境的规划与评价,三农三废的污染防治方面较其他非农科高校毕业生有竞争力。信息与计算科学所在学院:数学与信息学院、软件学院依托省级重点学科应用数学和华南农业大学优势学科,培养新工科背景下理工融合的具有算法分析能力、结构设计能力、统计分析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并符合现代智慧农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与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智慧农业等高度吻合,对本校新工科和新农科建设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建设具有“粤港澳大湾区”特色的一流专业。木材科学与工程所在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面向华南地区庞大的家具制造企业集群,培养木材加工、家具设计与工程专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愿景为建设国际一流专业,使命为区域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提供科技、智力支撑,目标:1)创办国内外知名的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2)培养满足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标准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我省家具和木材加工形成了产业体系,2019年产值约5200亿元。办学目标瞄准服务行业, 重视产教融合,具有鲜明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专业教学以木材及家具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大家居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创新型木质材料及家具产业建设为落脚点。土地资源管理所在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立足农业院校特色,致力于“新农科”和“新文科”建设实践,面向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在党建和思政引领下,顺应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求,培养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资源评价与不动产经营管理等领域所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依托农业院校优势,聚焦广东城市更新(“三旧”改造)、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等“先行先试”改革实践遇到的理论问题,凝练专业特色, 突出专业技能支撑,以科研优势助力专业发展, 打造独具华南特色的土管专业品牌。动画所在学院:艺术学院广东省作为全国动漫产业、数字文化产业发展重镇,动画专业承担起为产业发展、本土文化传承所需的动画人才培养之重任。基于产业发展和本土文化传承发展之需求,动画专业秉承华南农业大学“修德、博学、求实、创新”之文化基因,着力培养高人文科学素养、高艺术创新能力、精通专业技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创作型动画人才。结合广东经济发展地缘优势,动画专业以本土文化为根基为华南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文化活力,重塑本土文化自信;结合广东省动漫与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动画专业发展出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和三室一地办学特色,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以动画强国固业;结合华南农业大学农科学缘优势,发挥综合院校办学特点,农学与艺术融合发展,科学技术与动画艺术交叉融合,形成跨学科、跨专业融合发展的专业特色。土木工程所在学院: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围绕服务广东地方经济和粤港澳大湾区基础建设的办学宗旨,强调理论和应用并重的指导思想构建教学体系,在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注重区域内基础工程建设特色。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善于合作、勇于创新,具有解决复杂土木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以适应广东乡村全面振兴、粤港澳大湾区基础建设和需求, 并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会计学所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依托学院农林经济管理国家重点学科,同时适应新时代呈现的海量数据处理、实时云计算、会计智能决策等新型会计业务特征, 本专业旨在培养熟悉管理学和农林经济管理理论, 掌握会计与财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具备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和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结合国家特色专业农林经济管理, 会计专业在“农业(村)财务管理”领域形成特色优势;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致力于形成“会计+大数据”的特色学科;创办 ACCA 创新实验班, 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拥有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扎实的教学团队,开展先进的“线上线下混合式” 课程以及“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改革试验。工业设计所在学院: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系统的工业设计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设计创新及跨界协同能力,为中国创造、中国智造服务,能在企事业单位、设计公司、科研机构从事产品设计、开发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创新人才。本专业强调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实践创新能力的锻炼,强化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注重设计与技术、设计与艺术的熔融,并结合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的特色与优势,以现代农业机械与装备的优化设计为抓手,打造特色鲜明的创新设计人才;加强专业建设,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教学、 课题研究、管理制度等各方面进行教学过程建设和优化,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人力资源管理所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健全人格与心理素质,牢固掌握经济管理领域基础知识,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基本方法与实际操作技能,能在各类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经济管理部门等胜任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继续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本专业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托农业经济管理国家重点学科,遵循“专业基础平台化、专业技能流程化、个性培养模块化”的教育思路,采用“课程模块方向清晰、课程间逻辑合理、多元授课方式结合、多种考核方式并举”的特色教学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中,除按相关要求开设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平台课,还按照专业要求设置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以及旨在拓展学生知识结构和知识面的任选课,努力使本专业的毕业生朝着适应性、专业化、个性化、层次化方向发展。这些一流专业中,有没有你的专业?欢迎为它们打call!来源:华南农业大学 资料来源 | 教务处微信编辑 | 谢韩 吴婉君责任编辑 | 谢韩审核 | 方玮审定 | 郭灼

奚自

一流专业来了!华农入选数量省属第一!

近日,广东省公布了2020年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华南农业大学共有16个专业入选,入选数量居广东省属高校第一。来看看都有哪些专业吧!生物科学 所在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生物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科研素质和综合能力,具备农业知识背景,能够在生物学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从事教育、科研和技术研发工作,或者继续深造的创新型人才。通过导师制,依托国家级等科研和教学平台,为本科生提供良好的科研训练和实践,激发和培养本科生的学术热情和科学精神。开设的基地班、国际班和创新班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采用小班授课、全英或双语教学、科研强化等办学模式。材料化学 所在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本专业坚持以新工科新文化为理念,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良好的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为保障,以“三全”育人为本,以课程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构建产教研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深化专业内涵和课程体系改革,凸显专业特色,优化“两性一度”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加强课程思政,培养具备材料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应用人才, 为社会和珠三角经济发展服务。依托我校的优势和特色学科, 紧密结合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培养生物质材料功能化研究与应用方面的专门人才,尤其是培养生物基新能源材料与高分子材料研究领域的专业人才,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生物工程所在学院:食品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依托我校攀峰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坚持“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华南、服务地方食品生物制造等相关产业,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办学定位,走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的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坚持“以工程教育为主线,以现代工程师素质与专业教育为核心,加强工程、生物和食品的学科交叉和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扎实推进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精准实施“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全员育人模式。依据艾瑞深校友会 2018 年对中国的生物工程专业排名,生物工程专业排名 2017-2018 连续两年位列全国第9位,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社会工作 所在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本专业关注贫弱群体需求与困境,促进社会公平环境的建构,为社会福利服务机构输送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尤其重视农村贫弱群体服务和农村社区发展;立足广东及大湾区社会发展需要, 培养公共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为政府、事业单位、群团组织输送社会管理和服务人才。已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过程监控体系,实践教学质量优。已形成类别化、社会化、 国际化培养模式。师资强大,重视培养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蚕学 所在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培养适合我国“新农科”建设需要,具有现代蚕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创新思维、国际视野和知农爱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依托学院畜牧学一级重点学科,构建动物生产类理论知识体系;以 4 个省部级实验工程中心和国家级、省级实践教学基地为平台, 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参加全国蚕桑技能大赛等, 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利用学校“南粤古驿道实践基地”和“丝绸文化”系列课程, 培养学生“人文传承与创新”素质和能力;依托亚太蚕桑培训中心和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拓宽师生国际视野,已形成明显的国际融合特色。通过“理论知识-创新实践-文化传承-国际视野”的多维度培养,形成了鲜明的“本-硕-博”热带亚热带蚕桑人才培养模式。电子信息工程 所在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以培养具有微控制器应用开发、信号处理与数据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具备扎实的电子技术基础、数理基础、信号处理基础知识。毕业生具备常用微处理器应用开发、信号与信息处理、数据分析以及运用电路原理进行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能,能够应用数理知识、微控制器知识、信号处理知识、数据分析知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以及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能力。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特点,在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建设过程中,建立“校企合作、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机制,主动搭设平台,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论证,在修订与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提高电子信息专业课程建设质量、稳步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开展课外创新活动、专业文化建设等 6 个方面与行业领先企业联合,共同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建设。公共事业管理所在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按照“德才兼备、家国情怀”的本科人才理念,培养具备公共意识、公共责任,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能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农村基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从事管理或服务工作的具有三农情怀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按照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需要,突出立德树人,强调应用性,培养农业和农村领域需要的知农爱农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基层管理人才。拥有优势明显的教学科研团队和稳扎稳打的实践教学。立足乡村振兴需求,让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同学参与到实践教育中去,先后建立了 10 家签约实习基地。环境工程所在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尤其是水、气、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环境工程设备与自动控制、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环境工程设计及营运管理和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在环保、规划、国土、农业、经济管理等政府部门,以及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单位从事设计、规划、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环境工程的专业特色是以农科院校为背景,立足于“三农”。以解决“三农”、“三废”问题为学科特色。学生毕业后,在农村农业环境的规划与评价,三农三废的污染防治方面较其他非农科高校毕业生有竞争力。信息与计算科学所在学院:数学与信息学院、软件学院依托省级重点学科应用数学和华南农业大学优势学科,培养新工科背景下理工融合的具有算法分析能力、结构设计能力、统计分析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并符合现代智慧农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与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智慧农业等高度吻合,对本校新工科和新农科建设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建设具有“粤港澳大湾区”特色的一流专业。木材科学与工程所在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面向华南地区庞大的家具制造企业集群,培养木材加工、家具设计与工程专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愿景为建设国际一流专业,使命为区域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提供科技、智力支撑,目标:1)创办国内外知名的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2)培养满足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标准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我省家具和木材加工形成了产业体系,2019年产值约5200亿元。办学目标瞄准服务行业, 重视产教融合,具有鲜明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专业教学以木材及家具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大家居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创新型木质材料及家具产业建设为落脚点。土地资源管理所在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立足农业院校特色,致力于“新农科”和“新文科”建设实践,面向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在党建和思政引领下,顺应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求,培养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资源评价与不动产经营管理等领域所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依托农业院校优势,聚焦广东城市更新(“三旧”改造)、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等“先行先试”改革实践遇到的理论问题,凝练专业特色, 突出专业技能支撑,以科研优势助力专业发展, 打造独具华南特色的土管专业品牌。动画所在学院:艺术学院广东省作为全国动漫产业、数字文化产业发展重镇,动画专业承担起为产业发展、本土文化传承所需的动画人才培养之重任。基于产业发展和本土文化传承发展之需求,动画专业秉承华南农业大学“修德、博学、求实、创新”之文化基因,着力培养高人文科学素养、高艺术创新能力、精通专业技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创作型动画人才。结合广东经济发展地缘优势,动画专业以本土文化为根基为华南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文化活力,重塑本土文化自信;结合广东省动漫与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动画专业发展出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和三室一地办学特色,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以动画强国固业;结合华南农业大学农科学缘优势,发挥综合院校办学特点,农学与艺术融合发展,科学技术与动画艺术交叉融合,形成跨学科、跨专业融合发展的专业特色。土木工程所在学院: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围绕服务广东地方经济和粤港澳大湾区基础建设的办学宗旨,强调理论和应用并重的指导思想构建教学体系,在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注重区域内基础工程建设特色。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善于合作、勇于创新,具有解决复杂土木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以适应广东乡村全面振兴、粤港澳大湾区基础建设和需求, 并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会计学所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依托学院农林经济管理国家重点学科,同时适应新时代呈现的海量数据处理、实时云计算、会计智能决策等新型会计业务特征, 本专业旨在培养熟悉管理学和农林经济管理理论, 掌握会计与财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具备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和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结合国家特色专业农林经济管理, 会计专业在“农业(村)财务管理”领域形成特色优势;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致力于形成“会计+大数据”的特色学科;创办 ACCA 创新实验班, 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拥有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扎实的教学团队,开展先进的“线上线下混合式” 课程以及“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改革试验。工业设计所在学院: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系统的工业设计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设计创新及跨界协同能力,为中国创造、中国智造服务,能在企事业单位、设计公司、科研机构从事产品设计、开发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创新人才。本专业强调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实践创新能力的锻炼,强化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注重设计与技术、设计与艺术的熔融,并结合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的特色与优势,以现代农业机械与装备的优化设计为抓手,打造特色鲜明的创新设计人才;加强专业建设,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教学、 课题研究、管理制度等各方面进行教学过程建设和优化,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人力资源管理所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健全人格与心理素质,牢固掌握经济管理领域基础知识,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基本方法与实际操作技能,能在各类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经济管理部门等胜任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继续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本专业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托农业经济管理国家重点学科,遵循“专业基础平台化、专业技能流程化、个性培养模块化”的教育思路,采用“课程模块方向清晰、课程间逻辑合理、多元授课方式结合、多种考核方式并举”的特色教学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中,除按相关要求开设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平台课,还按照专业要求设置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以及旨在拓展学生知识结构和知识面的任选课,努力使本专业的毕业生朝着适应性、专业化、个性化、层次化方向发展。这些一流专业中,有没有你的专业?欢迎为它们打call!资料来源 | 教务处微信编辑 | 谢韩 吴婉君责任编辑 | 谢韩审核 | 方玮审定 | 郭灼

礼义

“考研+就业”100%!华农“神仙”班级来自这个学院

在华农有这样一个神仙班级以水稻之父丁颖院士命名毕业实现100%“考研+就业”奖学金、学科竞赛、论文发表他们榜上有名团日活动、社会实践、班级团建他们活跃其中他们是——农学院2016级植物保护丁颖创新班2020年毕业之际,2016级植物保护丁颖班创新班(以下简称“植丁班”)的30名同学实现了100%“考研+就业”。截至目前,植丁班除2名同学提前拿到工作的offer,选择就业之外,其余28名同学都选择踏上升学之路。其中3名同学出国深造,15名同学分别赴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继续读研。另外有10名同学选择留在母校——华南农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这样一个“神仙班级”是如何炼成的?为何植丁班的学生如此受欢迎?究竟什么样的学生才能获得名校的青睐?让我们来一探究竟!科研:早进实验室,早做实验“植丁班”是在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下设立的丁颖创新班,旨在培养植物保护学科的拔尖创新型人才。采用小班授课的方式教学,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教师上课时对学生的关注度。此外,还会设立专门的实验室和安排导师。植物保护专业是一个大类的农科专业,具体可细分为农药学、病理学、昆虫学等方向,植丁班的学生需要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寻自己的兴趣所在,摸索出自己要走的路。植丁班课堂瞬间植丁班最大的特点,在于注重对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班主任桑文在第一次班会时就跟班上同学说,“哪怕是去刷管子的,也要去了解一下实验室是做什么的。”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按照培养计划的要求,植丁班的同学在大一下学期陆续进入实验室,提前感受做研究的节奏和操作,形成一种 “早进实验室,早做实验” 的观念。桑文回忆起学生初入实验室的情形,“那时候连查文献都还不会”,他笑笑,眼里满是感慨,接着说道,“我把他们叫到会议室,手把手教他们检索文献。”此外,桑文时常跟同学们聊到科研话题,“我会给提出一个宏观的问题作为方向,鼓励他们从眼前的难题着手,多思考,多提问。”进入实验室之后,植丁班的同学们才跌跌撞撞地开始了科研道路的探索。班级的学习氛围浓厚,逐渐形成的良性竞争关系也在无形之中推着人前进。班长辜晓婷坦言:“如果不是植丁班这样浓厚的学习氛围,我可能不会有那么大的冲劲。”她停了停,补了一句,“大二决定要做出点成绩就是受大家的影响。”植丁班的同学在各项科研竞赛中常常也是对手。在大二的昆虫标本制作大赛上,大家小试牛刀。彼时恰逢昆虫学课程的实习,这让他们有机会捕捉到更多的作物昆虫。白天忙着田间地头到处跑,循着各种昆虫的足迹追逐;晚上开始挑灯动手,将昆虫分类,选取部分带回实验室制作参赛标本。最终,班里选出了十几份作品参赛,其中有几幅作品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昆虫之美作品除了科研,大家对待日常学习也毫不懈怠。团支书吴倩桦留意到,“班里同学大多都有定期整理笔记和复习的习惯,”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的情况几乎与植丁班绝缘。她思忖了一会儿,说,“寒暑假有很多同学也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前期的付出终有回响,截至毕业时,班内学生作为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共发表SCI论文5篇,核心期刊论文12篇,共参与申请专利10件。归属:点滴相处见真章 从原来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到一个团结的班集体,对植丁班的归属感,体现在点滴的相处中。第一次班会,是初见,也是相识的开始。那时,大家刚刚走出高中的应试教育,尚且怀揣对大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脸上是还未褪去的青涩和稚嫩。当时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有同学记错了要求,以为是宿舍长要参加竞选,向舍友传达了错误的意思。于是她的舍友就上台去竞选了,场面一度十分尴尬。一个误会的发生,悄然拉近了大家的距离。就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这30位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打开了认识彼此的一道门。第一次在大家面前自我介绍,第一次认识班级同学,第一次站上讲台竞选班委,还有,第一次上台跟大家道歉。第一次班会植丁班实行淘汰制,大二时有过一次“换血”,9名新生力量的加入增强了植丁班的综合实力。那时,为了增强大家对植丁班的归属感,班委策划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动。随后的院运会更是紧紧将大家“黏”在一起。穿上班委精心设计的班服,迈着整齐的步伐走方阵入场。在4×100女子接力赛中,由朱华婕、张懿、许佩萍、陈雨晨四人组成的“女子天团”在一片呐喊加油声中奋力夺魁。谈起”女子接力天团“,朱华婕满满的都是回忆:”我们这个队伍维持了三年。三年里我们一起在操场练习,纠正彼此的错误,培养默契,一起在赛场拼搏。不仅队伍没有变,连赛场接力的顺序也没有变。”女子团体接力成员在采访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一次经历——普通昆虫学课程实习。第一次跟着老师外出实习,大家对捉虫有着天然的新鲜感。“这是一次很难得的经历。”从最开始的拘谨、害怕到后面发现昆虫的激动、喜悦,甚至直接上手捉虫,大家戏称,“植保的孩子不怕虫。”大蚕蛾(标本)为了捕捉昼伏夜出的昆虫,常常会定好凌晨一两点的闹钟起床,趁着朦胧的月色走出帐篷,灯诱的光照到远处,惊醒了小溪里的螃蟹,平整的淤泥面上留下一串串脚印。“找到了!”一声惊呼,剩余的人加快脚步赶往声源处,“是大蚕蛾!”大家不自觉地放轻了呼吸,负责捉虫的同学小心翼翼地把昆虫放进“三角纸包”,灯光下,微微亮起的眼眸透露出各自的兴奋。灯诱下的瞬间有趣的是,在大三的农业昆虫实习期间,当时任班级团支书的许佩萍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举办一次团日活动。谈及活动情形,许佩萍说,“很像乡村晚会的布置。”两条长长的板凳依次排列,小组的伙伴紧紧围坐在一起,座位的前面是一个简易的舞台,座位后方,一面鲜艳的团旗挂在斑驳的土墙上,简单又不乏正式。团日活动班级合影“其实这也是一个很大胆的想法,”许佩萍顿了顿,“当时我还担心没有人响应,” 但后来班级同学都很积极,在活动准备阶段,各个小组卯足了劲儿排练。“大家都很配合。”一次别出心裁的策划,成为了植丁班共同拥有的一份回忆。归属感,就在与班级同学的你来我往中逐渐形成。暖心:“家”人般的关怀 邱宝利、桑文两位班主任老师“家”人的关怀,让植丁班这个班级变得更有人情味。专业学习的压力加上家庭条件的限制让个别同学萌生了放弃的念头,桑文回忆:“那时我刚上完课,一个女生跑过来,跟我说觉得压力很大,不想读研了。”他停了停,语速稍稍放缓,“我就跟她算了一笔账。我问她,因为现在的家庭压力而放弃长期提升自我的机会,值得吗?”桑文把这个问题的答案交给学生自己定夺。王紫淇同学与桑文老师毕业合影还有一件暖心的事情,临近毕业时,桑文把全班同学的毕业论文都收了上去,逐字逐句帮大家检查,甚至细致到标点符号、行距、空格的修改。当记者问及此事时,他说,“其实也没有什么,” 他摆摆手,“就是我平时看文献看得多,对论文的书写格式比较熟悉。”“为什么要改得如此细致呢?”“不想他们日后看回自己论文时,因为一些小错误而遗憾,”他顿了顿,“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细致地完成。”桑文向记者解释。随后他想了想,又补了一句:“这也是科研的态度。”优秀:植丁班的“牛人” 单雯艳:植丁班的“大魔王”作为每年预定绩点第一名,单雯艳在植丁班中一直是榜样的存在,同学们戏称她为“大魔王”。自大一下学期转入丁颖班后,单雯艳连续三年稳坐专业第一的位子。在专业学习方面,她是当之无愧的学霸。然而,她的优秀并不限于此。她热爱生活,追求全面发展,连年斩获学院自由泳冠军。她对党有着执着的信仰,加入学院党务管理委员会,借此平台实现服务同学的愿望,认真学习党的政策理论,参加校级“青年马克思主义工程”培训班,并当选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学生党员代表。辅导员张雨婷提到单雯艳时,笑眯眯地说道:“她是个极聪明的孩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与植物保护专业的结缘并非单雯艳本意,她坦言,“其实是被调剂的”。初来乍到的她对这个专业的认识还处在懵懂状态,基于自身对化学和生物的喜爱,她在日渐深入的学习中发现了植保专业的魅力,并逐渐探索出一条自己的路。目前已成功保研复旦大学。“农学其实是一种基础性研究,当你认真投入去做了之后,你会发现,其实植保专业并不是你以为的那样,它有自身的魅力。”在回顾四年的学习时,单雯艳淡淡地说。朱华婕:勇敢追梦的青年朱华婕有着一份令人惊叹的大学履历,拥有多重身份。她是校团委直属学生部门办公室部长、校弦乐队队长兼首席、教官团农学中队副队长……对于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涯,朱华婕最想感谢四年的“最佳拍档”——舍友张懿。她们一起报名加入教官团,在凌晨的操场相互鼓励、相互监督;一起转入丁颖班,一起参加定向越野,一起熬夜制作昆虫标本大赛的标本……无数的“一起”是一个个音符,构成了大学四年的交响曲。受到分子料理技术的启发,朱华婕萌生将“包膜缓释”应用到日常家庭园艺种植的想法。她拉上张懿,一起联系资环学院植物营养系的沈宏教授,报名了丁颖创新杯大赛——两个人进入实验室,反复拿海藻酸钠、氯化钙等模拟球膜制作试剂配比,制作了生物可降解营养补给球,并记录21天小球降解的速率、形态……朱华婕说:“很幸运四年参加的比赛都拿到了比较好的奖,但更重要的是比赛中思考和创新的过程,以及对专业知识的实践运用。”已保研至浙江大学的她有太多感谢想说,对母校、导师、辅导员、朋友、舍友,“我在华农感到了家的温暖!”许佩萍:坚定得有点“执拗”的女孩许佩萍是一个外表大大咧咧,笑起来很爽朗的女孩。四年的舍友吴倩桦这样评价她:“她是一个很执着的人,对自己认定的事情很坚持。”初入大学,许佩萍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国家奖学金。所以她对每一个机会格外珍惜,大二时组队参加生化技能大赛,失败了,“没事儿,”她暗暗告诉自己,“失落一阵就过了。”食品学院举办的实验比赛,“我也参加了,我也失败了。” 面对曾经的失败经历,她语调轻快地回忆。现在的许佩萍已经拿到了华农的保研资格,留在桑文老师的实验室继续读研。她说,“有时候你可能做了100%的努力,但收获可能还不及1%,这是很正常的。”辅导员张雨婷将这种精神称为“韧劲”。什么是韧劲呢?今年可能很努力把种子播下去了,但是台风下来,这半年成果全没了。培育一个品种也好,育人也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年一年我们不怕失败。”她说:“许佩萍一直是一个做事很有冲劲的人。”同学们不负韶华,只争朝夕此去一路繁花相送愿归来仍是如初少年我的年少有你你的青春有我感谢一路上的帮助和扶持我们,后会有期!华南农业大学已开通bilibili官方账号,赶紧来B站找小新玩吧!采写 | 新媒体工作室 梁颖怡 罗婷婷图片 | 农学院2016级植物保护丁颖班微信编辑 | 新媒体工作室 梁颖怡责任编辑 | 谢韩审核 | 方玮审定 | 郭灼你“在看”这个神仙班级吗?为他们点赞!

爱无言

华南农业大学发布返校通知!学生自愿申请返校!

5月6日,华南农业大学紫荆e站办事大厅发布《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学生返校安排的通知》。通知表示,自5月中旬起,安排学生分期分批返校。本学期安排返校的学生以自愿为主,实行申请审批制,经批准方可返校。通知全文如下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学生返校安排的通知各学院、部处、各单位:根据《广东省2020年春季学期学生返校工作方案》(粤教防组〔2020〕56号)和《广东省2020年春季学期学生返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粤教防组〔2020〕57号)文件精神,按照省教育厅工作要求,经属地教育主管部门同意,自5月中旬起,安排学生分期分批返校。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学生返校安排原则1.先研究生后本科生,先毕业生后非毕业生;2.尽量减少学生聚集,尽量错峰返校,尽量做到与下学期工作衔接;3.本学期能在线上完成的教育教学工作尽量安排在线上进行,毕业生的学位论文答辩原则上采取线上方式进行;4. 本学期安排返校的学生以自愿为主,实行申请审批制,经批准方可返校;5.具体返校安排以学院为单位分批通知学生个人。二、学生返校总体安排1.需返校补充毕业论文数据的毕业年级研究生和部分需返校开展科研的非毕业年级研究生,安排在5月份分三批返校。2.需返校办理离校手续的毕业年级研究生和本科生,安排在6月份分七批返校。3.其他年级学生继续按要求参加网上教学和考试,具体返校时间另行通知。4.目前在境内的来华留学生的返校复学工作与国内学生同步进行;在境外的来华留学生在未接到正式通知前不得提前返校。三、相关要求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工作部、教务处、研究生院等职能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其他相关部门要密切协同配合,精心组织,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学生返校工作。各学院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按学校部署精心安排,及时、准确将返校安排和要求通知到位,精细化做好学生返校的健康管理、教育教学、毕业安排等工作。中共华南农业大学委员会华南农业大学 2020年5月6日来源:华南农业大学紫荆e站办事大厅如果是你的话,你会申请自愿返校吗?你们的学校通知开学时间了吗?来跟小编说说吧!

樱铃

赞!这两所农业大学为疫情科研做出贡献

近几日的疫情牵动人心,相关科学研究工作也受到大家的关注。有两所农业大学已经在相关方向进行攻坚。那么,这是那两所农业大学呢?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据华南农业大学官方微博报道,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沈永义、肖立华等科研人员通过联合攻关,在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的溯源上取得重大突破。他们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这让大家十分震惊,都是罪恶的野生动物交易惹的祸。不过话说回来,华南农业大学不是985,211,为什么能在疫情科研走在前面呢?原来华南农业大学的兽医学科评估为A-,是学校当之无愧的王牌专业,这次领衔的专家也是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的资深教授,实力也是相当大的。华南农业大学没有评上一流学科大学也十分遗憾,但是我们这次看到她的真正实力了,相信下一次评估华南农业大学一定能评上一流学科大学的!华中农业大学原来,湖北省科技厅于1月21日启动“2019新型肺炎应急科技攻关研究项目”,宣布成立由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牵头,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石正丽研究员任组长,华中农业大学陈焕春院士任顾问,金梅林教授等13位相关学科专家组成的新型肺炎应急科研攻关研究专家组。这一消息可谓振奋人心。华中农业大学的兽医学也是十分厉害的,学科评估为A+,是一流学科,陈焕春院士更是兽医学院的院长。大家可能有个疑惑,为什么农业大学的兽医教授能在疫情中进行科研攻关呢?首先兽医是偏冷门的专业,开设的学校并不多。另外,据已知消息,这次疫情基本确定是由野生动物传播给人类的,动物医学中对动物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的研究便能派上大用场。最近的这些研究不就说明了这些吗或许大家对农业大学有偏见,或许大家歧视兽医专业,可是这次正是农业大学为疫情科研做出了重大贡献,希望能扭转大家的偏见吧。同时也希望农业大学继续努力,为疫情防控做出更大贡献!

岂不悲哉

广东这两所高校实力都很强,有望冲进“双一流”,你更看好谁?

广东省的这两所高校很厉害,那就是华南农业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小编从综合实力、师资力量、学科实力、科研成果等方面证明了这两所高校的实力,有望冲进“双一流”,你更看好谁呢?· 华南农业大学综合实力:华南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优势,以热带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还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还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三全育人改革试点高校。学科实力: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华南农业大学有1个A-学科、4个B+学科、4个B学科、2个B-学科、1个C+学科、2个C学科、2个C-学科。师资力量:截至2018年7月,学校有教职工3400余人,教授、副教授15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引进院士团队1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特支计划(万人计划)12人。人(事)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2人,广东省 “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博士生导师311人,硕士生导师1145人。科研平台:截至2018年7月,学校有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原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0个,农业部科学观测实验站3个,原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3个,广东省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8个,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全国农业科研创新团队4个等。科研成果:2017年,学校主持的3项科技成果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8项科技成果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15项获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主持7项,参与8项,在学校主持的获奖项目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南方医科大学综合实力:南方医科大学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医学院校。全国首批开设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临床医学专业的8所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唯一一所开设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独立医科院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学科实力: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南方科技大学有3个B+学科、4个B学科、2个C-学科。师资力量:学校现有院士3人、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教学名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0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优青”4人;广东省“南粤百杰”4人,广东省“引进领军人才”4人,广东省特支计划入选者19人,广东省珠江学者岗位计划入选者20人。科研平台:截至2014年6月,学校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1个,2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2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4个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校级研究所17个。科研成果:“十五”以来,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十五”、“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和“世行贷款”项目在内的国家、军队和广东省教育研究课题93项。在多科性医科大学办学模式、实验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医学教育技术研究、科研促进教学、医学人文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改革实践。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49项,研制的《医学通用题库》,获得军队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全国50多家院校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