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华南理工大学:2020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的通知!孙娟

华南理工大学:2020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的通知!

各位考生: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亿万人民的心,全国上下正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根据教育部、广东省和学校的统一部署,我校2020年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将适当向后推迟。学校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在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公开公平公正组织各类型研究生招考工作,具体时间安排将提前在我校招生工作办公室网站和微信上发布。学校目前已升级疫情防控措施,包括师生不得提前返校、关闭部分校园出入通道、实行严格的出入口测体温、信息登记管制等。请2020年硕士、博士研究生考生遵守国家、所在地及学校防疫要求,在做好自身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安心备考,耐心等待学校通知,在没有通知之前,切勿提前来校。在此期间若有关于研究生招生考试相关问题,可通过电话或邮件方式咨询我办,不接受现场咨询。考生报名材料务必通过邮寄方式传递。华南理工大学招生工作办公室2020年2月4日详细通知请参见华南理工大学研招官网

香澄

华南理工大学一博士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其中,由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星光电”)协同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等单位申报的“高光效长寿命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国星光电研发中心主任、华南理工大学2019级工程博士袁毅凯参加了奖励大会。协同创新培养,促进工程博士内涵发展华南理工大学着力围绕国家“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求,积极构建校企合作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每年面向国家重点行业、地区、创新型企业,招收工程领域的创新领军人才、工程实践能力突出人才约130名攻读工程博士。2019年11月,学校专门成立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及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和土木水利五个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培养指导专家委员会,加强顶层设计,强调课程学习与工程实践结合、工程技术与人文素养并重,开展个性化课程学习和国际化视野训练,强调学位论文工作紧密结合工程领域重大工程项目,面向企业行业工程实际,注重考察成果创新性和社会经济效益。完善工程博士导师遴选机制,突出工程实践指导能力,采取校企导师组多学科交叉合作的“多对一”指导,贯穿工程博士培养全过程。同时,充分依托区域工业产业优势,深化与龙头企业行业及地方政府在人才培养、项目共建及科研攻关上全面合作,积极引领着粤港澳地区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革新,逐步实现从招生、培养到就业的一体化育人。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长效机制以国星光电为例,学校与其建立了“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在科技项目、人才培养等多维度展开合作,努力促成企业和高校的紧密对接,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实现共赢发展。国星光电作为上市公司,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省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CNAS实验室等,具有强大的资金与技术研发实力,校企双方各自优势明显,强强合作,共同实施的科研项目达10余项,其中省级9项,包括2018年省级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硅基AlGaN垂直结构近紫外大功率LED外延、芯片与封装研究及应用”,该项目相关核心技术将打破国际巨头封锁,填补本土高端应用空白。国星光电和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共建了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深化人才培养。每年定期安排研究生进入企业实习,2009年至今共培养研究生12名,其中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8名,1名研究生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多名研究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并连续两届获得省特等奖的荣誉。在“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合作模式下,袁毅凯于2019年9月起在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攻读工程博士学位,由李迪、汤勇共同指导。袁毅凯与会领奖未来,双方将通过“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多功能建设模式,开展全方位合作,并积极加强校内校外互动,实现校企优质资源互补,不断提高企业技术研发水平和学校的科技创新转化能力。(来源:华南理工大学 图文/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编辑/卢庆雷)

真优秀!这个团队全部考博成功,并且还都是名校:北大、浙大…

近日,各高校陆续公布了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名单。浙江财经大学A类科研创新团队—经济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创新团队协同培养的首届5名16级硕士研究生何红亮、徐杨炳、戴紫薇、范燕丽、钱琪全部成功考取了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985/211名校的博士研究生,考博率达100%。何红亮等5名研究生在经济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创新团队跨学科导师组的协同指导下,潜心学术研究,读硕期间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和荣誉: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SCI/SSCI检索论文10篇(1A论文8篇、1B论文2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主持省新苗计划课题4项,在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1项和全国三等奖2项,获校“研究生卓越之星”称号1人次,校优论文1篇,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人次,研究生一等奖学金8人次,泰隆奖学金、正泰奖学金、浙农奖学金各1人次。何红亮信工学院16级管理统计学录取学校及专业:北京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并再次明确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年来,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并不断摸索并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本次考博率100%的我校A类科研创新团队—经济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创新团队为例,由于相关研究涉及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因此自2016年起,信工学院张文宇、张帅教授与财税学院张雷宝教授等牵头组建了跨学科、跨学院的经济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创新团队,依托我校财经优势学科,开展了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为背景的经济数据挖掘和智能决策研究,致力于提升我省经济运行管理与决策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打造我省经济运行管理与决策的高端智库。团队推行了“研究生精细化协同培养”模式,坚持学术成果国际化导向,狠抓研究生学术能力训练,依托多学科导师协同和本硕协同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团队实施了“优硕攻博”计划,积极引导硕士研究生树立投身科研事业、勇攀学术高峰的远大志向。针对有明确读博意愿的优秀硕士生予以全方位的学术指导,为研究生考取名校博士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矢志考博在团队中已经蔚然成风。徐杨炳信工学院16级管理统计学录取学校及专业:浙江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该团队探索了一套严格、高效的研究生精细化协同培养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术兴趣和创新兴趣的前提下,通过实施“寒暑假留校”制度、“菜鸟先飞”计划、“本硕连培”计划、“优硕攻博”计划等多项举措,对研究生整个学习和研究过程进行严格管理,开展全面的学术指导和系统的科研训练,取得了突出的育人成果。戴紫薇信工学院16级企业管理录取学校及专业:华南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寒暑假留校”制度——为了提高寒暑假的利用率,能够保证有整段的时间用于学术研究,团队的思路和对策是:参照浙大等985高校的普遍做法,实施“寒暑假留校“制度。除了寒暑假各放一个星期的探亲假外,其余时间要求研究生全部留校开展学术研究。“菜鸟先飞“计划——团队考虑到他们的部分研究生是从非计算机和信息类专业调剂过来,没学过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的专业知识,属于典型的“菜鸟”。所以,每年三月研究生录取名单公布后,团队就动员研究生新生提早几个月到课题组报到,提前学习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方面的基础知识,为后续学术研究创造良好条件。范燕丽财税学院16级财政学录取学校及专业:上海财经大学财政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本硕连培”计划——生源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团队决定,鼓励团队老师带的本科生积极报考课题组研究生,同时提前选拔优秀本科生进入课题组开展学术研究训练,协助研究生完成理论模型的编程实现和结果验证,为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成果创造良好条件。“优硕攻博”计划——考博率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提高研究生的考博率,团队从研一开始就不断向学生讲解考博和读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投身科研事业、攀登科研高峰的远大志向。对于那些有明确考博意愿的优秀研究生,则进一步加大科研训练的力度,强化学术国际化导向和SCI英文论文的阅读与写作训练。同时,团队还设置了考博专项资助基金,对报考国外知名大学或国内985、211高校的研究生予以专项资助,以提高研究生的考博率。财税学院16级财政学录取学校及专业:中国石油大学管理专业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在实施了研究生精细化协同培养模式后,团队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学术兴趣、创新兴趣得到了全面的激发,包括寒暑假在内研究生投入到学术研究的时间平均每天超过10个小时,潜心学术、矢志考博在团队中已蔚然成风。团队研究生在读硕期间也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和荣誉,他们在读硕期间平均发表SCI/SSCI检索期刊论文3篇(1A论文2篇、1B论文1篇)。近三年该团队培养的10名硕士毕业生全部考取985/211或海外名校博士,升博率达100%。另外,他们还在学校举行的各类创新论坛和评奖评优中屡创佳绩。例如,我校研究生最高荣誉—研究生“卓越之星”,历年全校共8名研究生获此殊荣,其中3名是本团队的研究生。又如,在5月份刚刚结束的第十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中,共决出全国一等奖19项,本团队研究生摘得其中2项。来源:浙江财经大学新媒体中心 信工学院、研究生院 编辑 | 段清怡 责审 | 徐萃文

虽乐

华南理工篡改考生考研成绩,网友:“这只是高校‘冰山一角’”!

最近,教育圈成为了众人热议的话题,而这其中,有两大关键词,一个是“博士”,另一个是2019考研。演员翟天临北大博士后学历造假、中科大博士因论文延迟一年等众多压力跳江自尽;2019考研初试成绩查询…..其实,这两大关键词的背后都浓缩到一个关键词:教育公平。2月11日,网友@平凡的世界overlooker发布微博称,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在2018年硕士研究生复试招生环节或存在舞弊情节:4名学院主要领导直接参与了对8位学生成绩的篡改,涉及该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三个硕士专业。根据举报材料,5人分数被改高,3人面试成绩被改低。根据该网友提供的“登记表”,黄某的成绩被改低,英语口语成绩从95分改为88分。梁某面试成绩从66分改为46分,最终梁某复试总成绩为56分,复试成绩低于60分不能被录取。对此 ,不少网友纷纷对此愤愤不平,这些暴露的也许只是冰山之一角,而尚未暴露的还有多少,也许我们不得而知!对于翟天临而言,出演一部戏的片酬相当于学子们半辈子的收入,一顶博士帽不过是他用来贴金的道具,可一纸学历却是无数平凡人改变自身命运的唯一阶梯。迄今为止,高考、考研乃至考博仍然被认为是目前我国人才选拔最为公平公正的考试,也是众多学子实现人生逆转的重要途径。然而,近段时间集中爆发的相关负面新闻,让人们对这一切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其实,类似这样的事件并非首例,2014年5月30日,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的蔡荣生被逮捕,大学招生的黑幕,被掀开了一角。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蔡荣生主持工作期间,大量的自主招生名额给了东北学生,尤其是他的老家吉林长春。如成绩超过重本线较多,蔡荣生会建议办自主招生20分加分,价钱为5万到20万元;如成绩较差,花50万到80万元可通过艺术特长生、国学院自主招生等方式最多降200分录入人民大学。就这样,多少学子赖以改变命运的途径就这样被蔡荣生一手斩断,教育的尊严就这样被践踏!要知道北大、人大、华南理工都是我国顶尖的985高校,是众多学子从小就一心向往的学术殿堂,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准,无论是学术方面还是师德等各方面。大学校园理应是最纯净的一块净土,因此被誉为“象牙塔”,教育理应是最为严肃且有尊严的一件事,然而,现在发生了这样的事件,高校成了藏污纳垢的地方,让人不禁要质问:我们的教育尊严,社会公平该如何得以保障?!我们对这个社会的信任之心该如何安放?!如果教育公平尚且不能保证,那么其他方面的公平就成为了一个笑谈!若我们在人才选拔的制度设计上出了问题,有才之人不能被录用,庸才顶替了真才的位置,努力奋斗的人得不到自己应得的回报,长此以往必定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毒瘤,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将难以为续!公平,在任何年代都像钻石一样珍贵,也像黑暗中的那点烛光给予我们以期望。愿我们所有人,无论是上至手握重拳的权力拥有者,还有下至普通的黎民百姓,让我们都小心翼翼地去守护好它。因为没有它,我们所有人最终都无法获得心安理得的生活,更谈何幸福!

三材

国内考博失败,导师告诉你如何最明智地规划下一步?

国内考博失败,心态得稳,不需要质疑自己的科研潜力和能力!除非你是真的没有认真准备,否则不少考生未能考博成功仅仅是导师招生名额的限制。之前有不少人和小西反馈,被某高校博士生导师"坑"啦,明明有自己硕士生报考,居然不告知实际情况,建议考生选择其他院校或导师呢。结果就是在复试环节,被无情的刷掉,而导师自己的硕士生顺利录取。你身边是不是类似情况不少呢?其实,这算是近些年博士生普通招考中经常发生的事情,缘由就是博士生导师和考生之间的"不信任",如同样有不少考生在时间不冲突下报考几所院校,在导师默许给予名额的前提下录取后不去,"坑"的导师当年没有找到生源,浪费了指标。来年,导师精明啦,同期答应几个学生的报考申请,然后在复试环节中选择一个,而"坑"了剩余考生。博士生背影如何最明智地规划下一步呢?两个选择,一是有想法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二是选择参加工作。小西比较建议你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因为也许你选择工作后,这辈子就再也没机会攻读博士学位,远离了你有兴趣的科研。博士生招生和硕士不同,名校导师的招生指标近几年急剧减少,甚至不足年均1个。少量的指标甚至不够自己团队的研究生硕博连读或申请-考核转博,根本没有流出的机会呢。而工作后的你,硕士阶段发表的科研成果在整体水平水涨船高后,已无法满足申请-考核制的基本条件。其次,攻读博士学位后就业前景算是不错,如进入高校工作的科研启动费、安家费挺高,部分院校还有解决配偶工作、安排子女入读学校附属中小学、提供住房等待遇福利。个人觉得有兴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还有不错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挺好的!博士生比例想要选择继续读博,如何做呢?不清楚你考博失败的具体原因,要是初试都没过线,请直接选择工作。要是的确是因为导师名额限制,进入复试后被淘汰,而该导师对你还是比较认可,有兴趣接受你来年报考的话,可选择科研助理的角色在该导师团队边工作边备考读博。做科研助理最大的好处是有少量补助,如2000元/月,可在导师部分课题经费内合理支出。同时,在该团队做科研助理期间,提前熟悉团队研究方向和内容,可开展前期探索实验或文献调研整理等工作。小西有个师弟就是硕士毕业后想要读博,去华南理工大学导师团队边学习边等待下一年的博士招生呢,今年已是博一新生,且入学半年就投稿一篇二区论文,就来源于入学之前的积累。博士生毕业若是该导师不乐意接受你,就需要你邮件沟通其他导师,或者找你的硕士生导师帮忙做推荐。选择普通招考读博,顺利录取的前提就是得有导师同意接受,且给予招生指标。国内的大环境是只要你能进入博士生招生复试,结果都是之前就已定下,导师同意接受谁对最终录取影响极大。当然,认真准备还是有必要的,表现太差会让自己的导师非常难堪呢,哈哈!另外,还有一种选择就是你硕士阶段有不少研究成果尚未有足够时间整理出来的话,也可以选择在原院校课题组内继续完成成果整理,多2篇高水平的论文参加来年部分名校的博士申请考核呢。有2-3篇不错的科研论文作为基础,走申请-考核录取的渠道比普通招考机会更大,且更稳妥呢!实现自身价值还有几句题外话,小西想说考博除了实力还需要运气。一旦读了博士,可能要忍受科研路上的压力和孤独呢,而且还有来自家庭和生活的压力,小西认识的朋友中就有读博后离婚或分手的,很遗憾的事情呢!但是,小西还是想说,有兴趣、有想法,找对想要做的研究方向和一位好导师,真的能够实现自身价值,今生无悔呢!

莫为

华南理工大学10.9事件:女生的哭诉令人心碎!优秀博士兽行曝光!

“华南理工大学10.9事件”之所以引起网络强烈关注,不仅仅是破格晋升教授的涉事博士王雨磊年轻、帅气、优秀,而是严重违背师德——这样的事件罕见!截图对此事件不想多说。我们来看看相关报道和评论标题。华南理工大学通报:王雨磊严重违背教师职业操守,予以解聘。截图有网评称,丑闻爆发当天,王雨磊就被华南理工大学开除,可谓火速。据传闻称,王雨磊对某女生做了不可描述之事,受害女生在该校笃行楼前哭诉遭遇,有同学还在现场拍下围观照片。截图另有网评说,据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的学生10月9日爆料,王雨磊疑涉嫌性侵女学生,并附有那名女生的音频,以及她的哭声与祈求真的很心碎。截图有报道这样描述该事件: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王雨磊严重违背教师职业操守,被华南理工大学予以解聘。有报道称,华南理工大学收到举报后立即展开调查。现已查实,该大学教授王雨磊性侵女生情况属实,校长办公会议决定予以王雨磊解聘。截图还有网评直接将“华南理工大学10.9事件”陈述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强奸女学生”。此事件可用一句话表述: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王雨磊强奸女学生被解聘。截图我们从微博上看到,有网友提出很现实的问题: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王雨磊,年轻、帅气、优秀,应该也不缺钱,为何要做这种事?截图上述网友所提出的问题,应该由谁来回答?需要回答这个问题的,恐怕不只是华南理工大学,教育管理部门也有必要反思,社会需要理性的诘问。还有,我们通常说的“优秀”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有了最高学历,最高学位,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等头衔,是否就优秀?我们该如何反思此类事件?最好的答案可能是:做学问也要做人

福星到

要不要鼓励孩子读博士,这是一个大问题

昨天散步时遇到一个家长朋友,谈起孩子的事情。我的孩子和他的孩子今年都是大四,本科即将毕业,我的孩子已经推免中山大学研究生,而他的孩子在华南理工大学本硕博连读。现在这个家长有点头疼,不知道该不该让孩子读博士。现在在高校读博士的环境十分恶劣,要么毕不了业,要么只为他人做嫁衣,要么读出来后并没有一个合适的工作可以做。分析起来大体有这么几个担心:一,担心孩子遇到一个没什么才华的导师,这样的话,孩子读三年博士,什么也学不到,白白浪费几年宝贵时光。有一些导师,比如说最近闹得纷纷攘攘的电影学院博导,本身只是一个本科毕业生,学历低也没什么,关键是没什么成果,哪里会做什么学问?这样的导师害人啊!二,担心遇到一个有才华但是懒惰的导师。这样的导师有才华,但是自己不想做科研,让学生为自己打工,学生可以得到一些指导,但是写出来的文章第一作者永远是导师。就如段子说的,一些人读博士几年,最大的成就就是把导师读成了院士。这导师明目张胆地剽窃,学生也没有办法,少有不忿,毕业都成问题。三,担心博士学位拿到手了,但是孩子并不能在研究所安心做科研,耐不住清冷寂寞,结果就是专业太狭窄,普通工作既做不了又放不下博士的面子,那就麻烦大了。到时候看着自己的同学们,那些不读博士的,因为通达人情世故,工作接触的早,做得更加风生水起,心理上承受不了。当然幸运的是,这个家长朋友托人打听了孩子未来的博导,发现这个博导人品不错,治学做人的口碑也很不错,心里已经没那么纠结了。但是,刚刚爆出来的华南理工大学某院长私自修改研究生成绩,道德积极败坏,又让他心里捏一把汗。我安慰他,这个不用太担心了,这个事情出来后,其他导师也会三思而后行了,再说,好导师永远是大多数,道德败坏的只是一小部分而已,不必太担心。就我自己的孩子来说,本科读的专业是自己选的,高校也是自己比较满意的,研究生的学校和专业也是自己选定的,导师据打听人品学识都很不错。至于读不读博士,孩子本人还没有想好,即便想读,也会在读硕士期间看看相关领域的导师,两年之后再做决定。其实作为一个父亲,我关心孩子的成长。我希望孩子在读书期间遇到师德学识品行都是上乘的老师,不仅教她学问,也教会她更好的理解社会融入社会,将来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看到高校发生的那一系列令人叫人不齿的事情,也着实担心过一阵子,但是,终究要相信高校的本质是好的,大多数老师是正直的。孩子们有一颗颗上进的心,愿意多学知识,那还是要鼓励的。中国的未来也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推进。没有品格的高校以及那些没有师德的老师必将受到治理,这点要坚信。孩子们,努力吧!(图片来源于网络,致敬原作者

魏牟

博士补贴涨了,最高可拿十万,你心动了吗

一提到读博,很多同学直摇头,理由不外乎时间长压力大难毕业;岁数大收入少成家难……即便不考虑那么多,可年龄大了,还向家里要钱,实在说不过去。收入过低是当代硕博的现状,也是压力来源之一,也难怪谈到收入这个话题时,大家一致抱怨,纷纷“哭穷”。不过,一些高校为了吸引优质生源,偷偷提高博士生的补贴标准待。这样算下来,读个博一年收入最高能有10万!是不是很让人心动。有网友表示:又在诱惑我读博了。最近,华南理工大学在官网上发布了《关于做好2019-2020学年博士研究生有关资助工作的通知》,从2019级博士研究生开始,学校规整了原分项设置的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校助学金、优博创新基金、学术论文奖等,设置博士研究生岗位奖学金体系。以华南理工的资助标准,优秀博士不仅能快速“脱贫”,而且快步小跑进入小康社会。小编算了一下,一个非常优秀的博士,一年轻松拿10万;就算不是特别优秀,只是拿到助研岗位奖学金,一年下来也能在6万多。对于一个博士来说,省着花,这钱还是足够了。若是积攒下来,毕业买房付个首付,也差不了多少了。除了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也提高了博士奖助学金标准:每生每年最低可获得44200元的奖助学金(含三等学业奖学金12000元、学校助学金12000元、导师配套资助金7200元、国家助学金13000元),最高可获得100200元的奖助学金资助。学业奖学金第一年为新生奖学金(按报考生源确定,不受比例限制)。每年开展国家奖学金评选,覆盖面约5%,奖学金每人每年30000元。博士生入选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可以获得拔尖创新奖学金 每年20000元,并可申请国际合作交流资助前往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1年,最高金额可达10万元。也就是说,只要是广东工业大学的博士(非定向),每年最低有44200元的奖助学金;若足够优秀,获得最高100200元的奖助学金资助也不是不可能。看到这里,你什么感觉,是不是恨自己不是学霸了。要知道,现在一个在一线城市工作的硕士毕业生的平均月工资不到8千,而一个优秀的博士,年收入十万不是梦。别人上学,你工作,这差距,是不是心疼的感觉!有同学表示,为什么高补贴总是别人家的学校,自己学校补贴实在太低,都不好意思说出来。其实,相比物价增涨了好几波,硕博补贴真的没涨多少。目前,研究生在读期间可以享受的资助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2万,比例很少;学校奖学金,每个学校的标准也不同。助学金:博士每个月1500元,一年发15000元。导师补助:有的老板给有的没有,这个差别也很大。这样一年算下来,去掉学费和生活费,基本都需要倒贴。根据丁香园的一项调查,部分名校的硕博补助情况大概是下面这个水准。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博士:学费国家会返,每个月国家补助 1060 元,学校和学院没有补助,课题组博一每个月补助 500 元,每个课题组补助不太一样,最高的课题组补助也就 1200 元。北京大学化学院硕士:PKU 化院的整体待遇挺好,每月至少 3000+入账。导师的要求自然也是非常高标准的。复旦大学材料系硕士:研究生补助国家一年补助 6000,导师补助一般五百,多的会有八百到一千,少的也有三百甚至没有。武汉大学硕士:学费不用交以奖学金的形式发,每月还有国家 500 元生活补助。还好老板大人体恤我们,发点劳务费。浙江大学博士:博士学费 1 万,分两次返还,一次 5000。然后博三开题之前每月补助 2400,其中 800 由导师出。开题之后,每月补助 3400,其中 1300 由导师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每个月学校的补贴是 1100,导师给的补贴另算,每个月到手 1250,导师给的补助会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的增多,一般到了博士会有两三千的收入。南京大学:博士每个月 1400 元。根据课题组不同,老板发的补助也不一样,博士统一 1000元。厦门大学:博士学业奖学金每人 每年1.3 万元,国家助学金博士前三年每人 每年 1.2 万元,校长助学金博士前三年每人每年 1.8 万元、第四、五年 3 万元 。看了这些数据,终于知道为什么很多男博士头发都掉完了,女博士嫁不出去了,一年就拿这点钱,能不愁?哪敢找相亲对象?太难为他们了。博士生群体虽然只有很少的比例,可他们的后勤保障、个人问题都无法解决好,岂不成了社会问题。这两所高校也算开个了好头,我相信后续也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跟进,毕竟读博不容易,搞科研攻坚更难。当然,高补贴的都是别人家的学校,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作为学生的你,你们家学校的补贴标准又是多少呢?

久忧不死

博士补助提额!读博一年收入最高10万?

来源 | 募格学术(ID:mugexueshu)撰写编辑 | 学术君你们读研期间的收入能有多少?每当谈起这个话题的时候,大家基本都是大型“哭穷”现场。毕竟读研期间的收入过低早已是当代硕博的压力来源之一。有的人节俭点,还能剩点钱。但绝大部分人甚至还得靠家里来支出.... 所以每年两会期间最关注莫过于“今年这补贴还能再涨涨吗?”不过,小募最近发现,有不少高校都开始暗戳戳的提高给博士生的待遇了。算下来,读个博一年收入最高能有10万!9月2日,华南理工大学在官网上发布了《关于做好2019-2020学年博士研究生有关资助工作的通知》图源:学校官网截图根据通知,从2019级博士研究生开始,学校规整了原分项设置的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校助学金、优博创新基金、学术论文奖等,设置博士研究生岗位奖学金体系。各类岗位奖学金的资助标准如下表。当时看到的第一眼,我以为我看错了。多看了几眼,各位,如果是这个资助标准的话,我感觉博士“脱贫”也不是不可能的啊?学校的补充说明是:助教岗位奖学金(仅限人文、数学学科学院,具体包括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数学学院)是在助研岗位奖学金的基础上承担助教工作方可获得,校长奖学金名额由学校确定,博士生须通过评审后获得。各类别奖学金不可兼得。也就是说,如果你足够优秀能拿到校长奖学金的话,博士一年收入在10万以上是很轻松的,就算只是拿到助研岗位奖学金,一年下来也能在6万多。好事成双,除了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也提高了博士研究生奖助学金标准:学校的补充说明是:1、获得奖助学金的对象为非定向博士生。2、每生每年最低可获得44200元的奖助学金(含三等学业奖学金12000元、学校助学金12000元、导师配套资助金7200元、国家助学金13000元),最高可获得100200元的奖助学金资助。3、学业奖学金第一年为新生奖学金(按报考生源确定,不受比例限制):(1)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研究生可享受一等学业奖学金,优秀者可以申请拔尖创新人才奖学金。(2)全国具有推免资格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报考我校并被录取为非定向类别的博士研究生可享受一等奖学金,特别优秀者优先选拔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象。(3)其他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报考我校并被录取为非定向类别的博士研究生可享受二等奖学金。(4)往届毕业生报考我校并被录取为非定向类别的博士研究生可享受三等奖学金。4、学业奖学金第二年开始以学术成果评定,其中一等奖学金30%。5、每年开展国家奖学金评选,覆盖面约5%,奖学金30000元/人。6、博士生入选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可以获得拔尖创新奖学金20000元/年,并可申请国际合作交流资助前往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1年,最高金额可达10万元。也就是说,只要你在广东工业大学读非定向博士研究生,就能享受每年最低44200元的奖助学金。只要你够优秀,也可以申请一等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以及拔尖创新人才奖学金等等,获得最高100200元的奖助学金资助。虽然没有华南理工大学的多,但也足够让人羡慕。同时,更令人抱有期待的是,如果学校都慢慢开始这样提高博士生资助。那或许我的学校也?....全国硕博补贴大盘点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之所以这么羡慕别人家的学校。是因为,在目前的大环境下,硕博补贴真的很低。目前,研究生在读期间可以享受的资助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奖学金:不同学校之间存在差异,但大体趋势相同。助学金:这个是国家每个月会发放的补助,涨(微调)了几次后,现在是硕士每个月600元,一年发6000元。博士每个月1500元,一年发15000元。导师补助:还有就是导师有时候会发补助,不过因人而异,有的也干脆不发。这样一年算下来,去掉学费和生活费。基本就无剩余,有的还得自己贴。根据丁香园的一项调查,部分名校的硕博补助情况大概是下面这个水准。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博士:学费国家会返,每个月国家补助 1060 元,学校和学院没有补助,课题组博一每个月补助 500 元,每个课题组补助不太一样,最高的课题组补助也就 1200 元。北京大学化学院硕士:PKU 化院的整体待遇挺好,每月至少 3000+入账。导师的要求自然也是非常高标准的。复旦大学材料系硕士:研究生补助国家一年补助 6000,导师补助一般五百,多的会有八百到一千,少的也有三百甚至没有。武汉大学硕士:学费不用交以奖学金的形式发,每月还有国家 500 元生活补助。还好老板大人体恤我们,发点劳务费。 浙江大学博士:博士学费 1 万,分两次返还,一次 5000。然后博三开题之前每月补助 2400,其中 800 由导师出。开题之后,每月补助 3400,其中 1300 由导师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每个月学校的补贴是 1100,导师给的补贴另算,每个月到手 1250,导师给的补助会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的增多,一般到了博士会有两三千的收入。南京大学:在南京大学,硕士学校给 700 / 月,博士 1400 / 月。根据课题组不同,老板发的补助也不一样,我们组硕士统一 700,博士统一 1000。厦门大学:硕士奖学金全覆盖每人 1.1 万 / 年,国家助学金每人 0.6 万元 / 年,校长助学金每人 0.12 万元 / 年。博士学业奖学金每人 1.3 万元 / 年,国家助学金博士前三年每人 1.2 万元 / 年、第四年 0,校长助学金博士前三年每人 1.8 万元 / 年、第四、五年 3 万元 / 年。重庆大学:硕士的补助是 500 元,导师可以另外适当发放补助。建筑设计等专业的研究生,他们的导师给学生的补助有些可高达 8000 元每月。看了这些数据,深深地感慨科研人员的不易.....博士生一般都是25岁以上,有的都成家了,这点钱其实是远远不够用的。这回部分学校提高了博士的补助额度,或许是个好现象,希望各大高校都能跟着提高补额。最起码,这个补助标准,要至少提高到让博士生够生活、能自立。希望优秀的科研人员可以在从事研究的同时,最基本的,不为生计所困。最后的最后,小募还是要呼吁下,别忘了我们硕士啊.......你一年能拿大概多少钱?在留言里和我们互动一下吧~让我看看谁的收入最高(惨)本文来源:募格学术(ID:mugexueshu)撰写参考资料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官网、丁香园、中外学术情报、考研网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虑求

就业大数据:985工程的华南理工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真挺高啊

作为当年的四大工学院之一的华南理工大学,在全国各省高招中虽不及华中科技大学和东南大学那般耀眼,但学校低调务实的学风,也吸引了大批优秀的学子,华南地区发达的外向型经济,也吸引毕业生更早的步入工作岗位,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生的升学率不高,在985工程大学中属于末流水平,那华南理工大学学校怎么样,毕业生都去哪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华南理工大学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正式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期,为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在全国高校首开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进入“211工程”行列;2001年进入“985工程”行列;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在教育部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华南理工大学有34个学科参评,33个学科上榜,其中有8个A类学科,包括轻工技术与工程(A+)和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A-)。华南理工大学2019 届毕业生人数为 9553 人,总体就业率为 98.23%。其中,本科生5654人,就业率为 97.47%;硕士研究生3495人,就业率为 99.26%,博士研究生404人,就业率为 100%。 男女比例为 1.46:1。本科毕业生中男女比例为1.58:1。2019 届毕业生主要来自广东省,占比达 43.0%。其次是华中地区的湖南、河南、湖北,毗邻广东的江西、广西也为数不少。本科生源人数较多的是:广东 2918 人(51.6%)、广西 219 人(3.9%)、湖南 216人(3.8%)、江西 190 人(3.4%)、河南 183 人(3.2%)等省份。2019 届本科毕业生以直接就业、升学深造为主,本科毕业生“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为 45.2%,“正在读研和留学”的比例为 41.9%,有 9.1%的本科毕业生“准备读研和留学”。2019 届硕士毕业生以直接就业为主,九成以上(91.5%)“受雇全职工作”,有 6.1%的硕士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2019 届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的 1593 人中,89.58%选择了“双一流”建设高校,5.59%选择了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具体到高校,1101 人选择华南理工大学,占国内升学总人数的 69.11%,其他人数较多的高校分别是:中山大学 66 人(4.14%),浙江大学 29 人(1.82%),同济大学 24 人(1.51%)。2019 届本科生国(境)外升学 814 人,占比 14.40%。留学目的地分布更加多元,但留学目的地前三位依旧是美国、英国和中国香港,其中:美国 236 人,占比 28.99%;英国173 人,占比 21.25%;中国香港 162 人,占比 19.90%。留学高校分布较分散,人数较多的高校分别是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 2019 届 6886 名参加工作4的毕业生主要在华南地区工作,其中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占比分别为 83.31%、79.99%、65.59%;华南地区有 5412 名在广东省工作,占参加工作毕业生人数的78.59%。另外,参加工作毕业生数量较多的地区还有华东地区(7.93%)、 华中地区(3.67%)、西南地区(2.61%)。到西部地区5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共有 377 人,占参加工作毕业生人数的 5.47%。就业单位性质:2019 届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个体(48%),其次是国有企业(32%);硕士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个体(41%),其后依次是国有企业(27%)、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23%)等;博士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79%)。就业行业分布:2019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比例较高的行业类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6.0%)、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含计算机、通信、家电等)(12.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8.1%)、房地产开发及租赁业(8.0%)等。 2019 届硕士毕业生就业比例较高的行业类为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含计算机、通信、家电等)(12.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1%)、政府及公共管理(10.5%)、教育业(8.8%)等。就业职业流向:2019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职业类包括互联网开发及应用(11.4%)、建筑工程(10.2%)、计算机与数据处理(9.2%)、电气/电子(不包括计算机)(7.8%)等。部分到学校招聘的重点企业如下:2019 届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月收入分别为 7582 元、10461 元、11914 元。2019 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较高的专业是软件工程(10266 元)、建筑学(9278 元)、风景园林(9243 元),月收入较低的专业是旅游管理(5482 元)、生物医学工程(5513 元)、环境工程(5611 元)。2019 届硕士毕业生月收入较高的学院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17035 元)、软件学院(16446 元)、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15113 元),月收入较低的学院是环境与能源学院(7383 元)。 本科生收入增长幅度放缓。本校 2019 届本科毕业生的月收入为 7582 元,比 2018 届(7371 元)高 211 元。目前就业率下行压力增大。2019 届本科生就业率为 97.47%,比 2018 届(99.58%)低了2.11 个百分点,研究生就业率和总体就业率均有微降。近年来,在全国毕业生人数持续上升的形势下,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华南理工大学的就业率还真不错,虽然本科生深造率数值较低,你要是一毕业就能找到好工作,有多少人会考虑所谓的深造呢?读研只是缓冲就业的形式而已,毕竟读博的人数少之又少。这样看来,发达的珠三角成就了以理工见长的华南理工大学。对于华南理工大学2019届毕业生的就业数据,你怎么看待?欢迎您在下方留言区参与互动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