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国内大学考研难度排行榜,武大、华科跌出前二十女杀手

国内大学考研难度排行榜,武大、华科跌出前二十

国内哪所大学研究生最难考,武大、华科跌出前二十,北京大学医学部冲进前十,川大和山东大学压中南大学,兰州大学排名84位。考研也是在校大学生追求的目标之一,尤其是那些本科就读学校名气不高的学生,更希望通过考研,提升自己的文凭,都想考入排名靠前的大学,这样文凭这块敲门砖更有含金量。从数据分析,北京、上海的研究所最难考,其次是浙江、江苏、湖北、广东等985名校。像北京的北航、北京对外贸易经济学院都排名前二十,可见北京的研究所有多难。

俞贤

华中科技大学考研复试线:最难专业政治英语线75分,总分线405分

今日,华中科技大学正式公布了2020年考研复试线,今年的华科复试线是真的爆炸,大多数工科专业复试线已经突破350分,没有像武汉大学零星地还有几个专业爆冷,华科是普遍上涨(正式的分数线小编放在留言区域置顶),许多专业的分数高得离谱,也不知道从哪来这么大的竞争。下面来看一看部分专业的复试线有多高: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400分)VS电子信息(390):如此高的复试线恐怕已经不能用神仙打架来形容了,单科线也是高达60/90分,对于工科生来说,政治英语的分数能上50已经是烧高香了,而华科的这一分数线基本上都在55分以上,所以想报考华科英语估计是最大的拦路虎。人工智能的火爆已经持续了两三年了,如今只要带上人工智能,不论高考还是考研注定分数低不了。根据华科官方说法“硕士生推免生招生计划数不高于学院硕士生招生总计划的80%”,但是此学院有相对冷门的网络空间和项目管理,所以留给控制专业的统招名额估计也不会太多。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390)VS工商管理(385):我是没想到工商管理这个专业在早已烂大街之时,工商管理的热度并没有减多少。其实管理科学与工程这个分数已经比去年下降了15分之多(去年为405),虽说数三难度比较小,但是数学考不了120+的成绩,想上名校管理根本没多大胜算,况且名校现在基本都是推免生为主,留给统考生的空间是越来越小了,尤其是华科这种强势985院校,没有考到前几名的胜算还是谨慎报考。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政治英语线75,业务课线120,总分线405):不知道为啥这个专业这么火爆,难道是因为“房地产”行业的需求?去年总分线为385,然而今年一下子攀升至405分。总分还不是最难的,恐怖在今年的政治英语线高达75分(去年为65),这个10分的提升的难度可不是仅仅10分的差别。在考研之中也许政治学的好点的75也是能达到(小编当年考研政治82),但是英语能上75的人并不多。能同时政治英语都超过75的同学,其学习能力我等学渣只能仰望了。还好我当时学的工科,还是照顾专业,考研的时候基本上过了复试线,在复试的时候不划水基本上都能录取。现在的分数线太恐怖了,尤其是文史财经医类专业,单科线动辄就60分70分的,真当大家都是神仙能去打架啊。其实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名校推免比例实在是太高了。但凡就业像样点的专业基本上都被推免生占据了,要不是有教育部明文规定所有招生专业必须由统考名额,我敢说这些名校不可能给统考生任何机会。在就业压力逐渐增大时,考研成为大多数本科毕业生的一次必修课,尽管知道结局不一定美好,但是至少拼一把也不耽误就业。考上了可以继续深造增加就业资本,考不上转身就投入社会建设。过了复试线只是迈过了第一道坎,复试的成败可是具有一票否决权,甚至有的院校还给复试中的四五个小项目“生杀大权”,一项不合格立即淘汰,不管你其他项目多么优秀。复试才是考研的重头戏,你准备好了吗?过了五一复试说来就来。你觉得华中科技大学的复试线高吗?

牢曰

经验分享:我是如何从一所双非高校考研华科成功?并且成绩倒数!

其实在接到写经验帖这个任务的时候,作为一名学渣,我的心情是非常忐忑的。相信大家都听到过一句话:每个人成功的道路都是不可复制的。是的,在考研这件事情上,也是如此。大到个人的知识背景,小到选择的复习场地,应届or往届,在职or脱产等等客观因素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正在看此篇文章的你务必记住:别人的经验永远只是别人的经验,你不必一步一个脚印的跟着前人留下的脚印去行走,抵达终点的道路有很多条,你只需要多留意前人们曾掉过的坑,走过的弯,然后取长补短,去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并且我属于初试分数并不高,刚刚过复试线,随时可能被刷的高危人群。所以我在这篇经验帖中会更多的分享我考研时候的择校经验,应试心态和关于背诵方面的技巧。个人经验仅供参考~关于我我是应届考生,本科就读于湖北经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初试成绩总分是341分,具体到每个科目的分数是:政治63 分,英语67分,专业基础课113分,专业综合课98分 。我的叛逆期来的比较晚,所以坦白的说,我的大学有点像是别人口中“完整的大学” 。逃课、挂科、恋爱、社团活动,一样都没有落下。(挂科真的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大家切勿模仿)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在准备考研的上一学年,班级综合成绩排名倒数第二,还因此被辅导员喊过去做思想教育工作。所以在决定考研之前,我深深地怀疑过自己:“我成绩这么差,真的能考上研吗?复试的时候会不会看成绩单?老师收不收挂过科的学生?” 但是我一直坚信:学习成绩不等于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差可以是很多原因导致的,我们不能仅凭一纸试卷上的分数,就去评判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如果你曾有过要考研的心,那你就应该去试一试,如果你试都没试过,来年别人在朋友圈晒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你连说一句“至少我曾经努力过”的资格都没有。关于择校在择校方面,最理想的结果当然就是:选择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学校。记得我去年刚开始定的目标院校是复旦,再后来是上财,最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复习情况才在中南财大和华科中选择了华科(华中大法学院是一所正在蓬勃发展的法学院,欢迎大家报考!)而最后的初试成绩也表明,我做的是最好的选择。那么,面对全国数百所高校,我们应该如何去一步步缩小择校范围呢?我认为主要可以参照三个因素——地理位置,专业排名以及综合排名。分配好这三者的权重之后,其实可供选择的学校就那么几所了。这个时候,我认为有一个很关键但是又被很多考研er所忽视的就是复试环节。比如说有的学校复试分数线很低,但是刷的人也很多,复试比很高;有的学校复试线虽然高,但是复试比很低,也就意味着一旦过线,就有很大可能录取;有的学校有高分保护,初试分数靠前的基本都不会刷,而有的学校则会对你的本科背景有一定的要求。此外,有些学校在复试的时候还会重点考查你的外语能力,有无科研、实践经历,出国交流经历等等。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最后在中南财大和华科的抉择中,复试形式的不同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最后的决定。虽然在法学学科建设上,两所学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从历年的数据来看,两所学校的复试分数线,复试比相差并不大,只是中南财大的复试侧重笔试,而华科的复试则没有笔试,着重考查面试。就我自身情况而言,我属于那种笔杆子不行,但嘴皮子还过得去的人。所以,综合考量以上因素以后,我果断报考了华科。关于心态调整相信大家都应说过这样一句话“坚持到考完最后一门,你就已经战胜了50%的对手。”刚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我对这句话是持怀疑态度的,真的会有50%的人在报名之后又选择放弃吗???直到2018年12月23日17:00,交完最后一份专业课答卷,从华科东九教学楼走出来的时候,我感觉,这句话,可能是真的。大家都相信“坚持就是胜利”,好像觉得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考上名校。可是坚持二字,又谈何容易。当下,考研热盛行,催生了很多跟风考研的人,这些人在开始考研的时候,就没有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考研,所以常常因为内因不足,中途放弃。在暑假结束后的秋招阶段,又会有一些小伙伴会受周围找工作的朋友的影响,觉得别人没考研,好像也找到了体面的工作,不如自己也去找工作算了。今天是10月13日,距离上考场还有69天,我相信手机屏幕前的你大概率不会属于上述二类考研er。但是考研的过程就像人慢慢长大一样,不同的阶段总会有不同的烦恼和焦虑。如果把考研比作成一场战役的话,那现阶段就是处于一种对峙时间长,消耗也多的拉锯战的状态。到了十月份,政治,英语作文,专业课的背诵冲刺都纷纷提上了日程,我相信肯定有不少考研er像我去年一样,常常有一种患得患失的感觉。但其实有这种感觉再正常不过了,就算是最后上岸清北的师兄师姐,也没有人在考试之前觉得自己一定可以考上的。因为每一个认真准备过考研的人,在这时都会变得小心翼翼起来。就算准备的时间再长,做过的题目再多,在临考之前,都会觉得自己好像缺了点啥,唯恐自己会遗漏了什么(不信,可以回顾你十几年来大大小小考试前的几个小时都在干嘛)所以,与其去逃避这种实际上很难避免的情绪,倒不如坦率地去面对它,去学习如何和这些情绪相处,而且,适度的自我怀疑也是促使人进步的一大因素呀!不要让他人的噪声,淹没你内心的声音,要有遵从自己内心和直觉的勇气。有些考研er总喜欢去问身边考同专业的人“你复习到哪里了?”(怎么样,被我戳中了吧!)但其实问的人,总是带着一种他复习得比我慢的期待去提问的,并希冀以此增强自己的信心。而一旦发现别人的复习进度比自己快之后,便开始产生焦虑的不良情绪。所以我的建议是不要去和别人比学习进度,何况就算是同样的进度,不同的人的学习质量是不一样的。关于背诵其实背诵的过程,无非就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因此,如何科学的重复,就显得尤为重要。信息输入大脑后,遗忘便开始了。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也有不少同学去尝试过这样的记忆方法,但常常无功而返,没能坚持完一个记忆周期曲线。究其原因,我认为很多时候,大家都在“自欺欺人”,感觉自己好像背过一遍,就已经背下来了。 然后就接着往后背,想快点把所有的内容背一遍,企图通过“刷遍数”的方式来寻求自我安慰,这就导致了很多“这段话我背了五六遍了,最后在考场上还是没写出来。” 的尴尬局面。但那只是一种瞬时记忆,瞬时记忆≠长期记忆。不信大家不妨在每天睡觉前,问问自己白天背诵的内容还记不记得?虽然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周期较长,但是它能够给人一种踏实感,会给我们一种“背过就真的记下来的感觉”,而且背到后面,随着复习次数的增多,我们会越背越快,越背越有信心。(我去年的背诵笔记,后面的√代表背过一次,×则表明没背下来,重新记入新的记忆周期)写在最后很多人知道我上岸华科后,都很吃惊,说我大学那么“浪”,怎么考上的。至今我都记得我拿着华科的调档函去找辅导员时,他吃惊的表情。老实说,我这一路走来,确实有很大的“运气”。比如在专业课考前十分钟,无意间看了一个平时放在记忆角落的冷门主观题考点,但是恰巧去年命题组老师似乎有意反押题,刚好考了我看的这道分值10分的主观题。 比如在复试的时候,联系到了上一届善良热心的师兄师姐,给了我很多可靠的建议。比如面试组老师恰好问了一个我准备的复试材料范围之外,但我之前在一篇推文中看到的专业相关的热点新闻分析。但其实冷静下来想想,的确,我的成功上岸离不开那道最后考前无意间复习到的分值10的主观题,但更离不开我前面靠实力挣来的331分,也离不开我一直坚持到考前十分钟的毅力。我能遇到好心的师兄师姐,也是我积极主动的,发动各种朋友关系才联系上的。我能回答出面试组老师的突击问题,也是缘于我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在公众平台上广泛阅读相关专业的热点新闻及分析评论。所以,屏幕前的你呀,不要怕自己的努力会白费,不要怕考的都是自己没复习的,不要怕面试老师不喜欢自己,怕自己运气不好。因为,所有的运气,都是随着你的实力而来的,即便你有十分的运气,但你却只有一分的努力,那也于事无补。要相信, 越努力,越幸运 。学渣,也可以逆袭。

风音

我国50所高校考研难度排名,上财排13,华科第25

随着2021年的考研时间节点越来越近,考研预报名阶段已经开始。许多学生都会随着自己的复习状态,随时调整考研的目标,以便能够顺利被大学录取。毫无疑问,由于就业形势的影响,今年考研的人数大概率会增加。如果考生的目标偏离实际,可能就很容易落榜。毕竟随着报名人数的增加,今年的考研竞争激烈程度可能会提高一个档次。因此,学生们在考研填报志愿的阶段,就需要大概知道各所高校的录取难度情况。下面笔者就为大家介绍我国50所高校的考研难度排名,大家可以参考。经过本科阶段的实习之后,大家都知道研阶段就要前往大城市或者是名校读书,这样才能够有利于自己将来的就业。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大城市的高校往年都是考生扎堆,录取率非常的低。很多学生体质能够获得复试的机会,最终也有可能会落榜。在考研难度排行榜里面,清华以及北大都是排名前两位。比如说清华的计算机学院或者是五道口金融学院,都是各个学霸想要考取的学院,往年复试分数线都很高,普通的学生就要避开这些名校的热门学院。当然,能够从清华的这两个学院毕业的研究生,将来的年薪都是非常的可观,估计能够达到30万以上。除了传统的“清北复交”等名校之外,中国科学院大学近年来也成为学生们报考的重点。这所学校成立的时间非常的短,但是目前已经整合中科院各个研究所的资源,所以师资力量非常的强大。在本科阶段报考学校就很看重学校的牌子,但是在考研阶段就很看重学校的师资或者是导师的名气。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导师,基本都是院士或者是行业内的顶尖学者,研究生依靠着这些导师的实力,将来很容易找到研究方向,也容易获得成果,毕业后依靠导师的资源,就业也不成问题。因此,报考学校的人数越来越多,考研的难度逐渐增大。由于地域以及专业方面的因素,很多学校的实力和考研难度都有差异。比如说上海财经大学的考研难度就排名全国13,已经超过大部分的985高校。原因是学校是财经类的顶尖名校,而且研究生的专业非常的不错,主要有金融学、经济学、会计学等,有很多工科的学生都是跨专业考这些热门财经专业的硕士,所以竞争会相当的激烈。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财经院校。从考研难度来分析,排名第23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第25名的华中科技大学“性价比”高,值得各位学生重点关注。这两所都是工科里面排名前十的高校,但是考研方面没有东部沿海高校那么激烈。其实,这两所名校的研究生在全国各地都是很好就业,比如说这两所学校的计算机、软件工程等,都会是很好的选择。另外,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自动化、机械、土木工程等,性价比都是很高。华中科技大学的电气工程、临床医学、机械等专业的毕业生,往年都是很受到大型企业的青睐。以上就是关于我国50所高校考研难度的排名情况,学生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实力以及复习的进度,合理考虑考研的目标,宁可把目标定低一些,也不要好高骛远。

理统

计算机类考研392分,报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有希望吗?

华中科技大学是985、211、双一流全国重点大学,四大工学院之一。华中科技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该校的一流建设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获评A。392分,能不能报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分数线:国家光电实验室、计算机学院:全日制工学,复试线345分,其中政治50分,外国语50分,业务一85分,业务二90分。工程硕士全日制/非全日制,复试分数线345分,其中政治50分,外国语50分,业务一85分,业务二90分。软件学院全日制复试分数线340分,其中政治50分,外国语50分,业务一90分,业务二90分。再来看看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计算机专业考研复试分数线:与2017年相比,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考研复试分数线增长了25分左右。2019年考研人数增多,估计分数线比2018年还要高些。不过,涨幅可能不会太大。392分,报考华中科技大学的计算机专业硕士录取的希望还是非常大的!你说是吗?祝你好运,金榜题名,心想事成!

等风来

华中科技大学考研英语单科线75分,吊打所有985高校!

华中科技大学是公布复试线最晚的34所院校,作为知名985高校,华科的分数线也一直是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在今年该校有两个专业分数超过400分,最高分高达405。当然了400分也不稀奇,很多985热门专业的分数也都超过了400分,但是华中科技大学有一项记录,放在全国都是第一的,那就是英语单科线。我们都知道考研是有单科线,其中考研英语最难,每年都有大批的学生因为英语没有过线,导致与研究生无缘,考研英语有多难大概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感觉。举几个简单的例子,4月14号国家线公布,哲学的英语单科线42分,经济学英语单科线48分,工学的单科线37分,农学的更低只有33分,是的,你没有看错,总分100分考33分你就过线了。国家线中就算最高的文学,也不过只有52分。所以就算你报考的是985,英语划线55分也已经是一个非常高的标准了,这分数足以刷掉大批的人,就算是清华北大,如果你能考到60分,基本上各个专业都满足要求。但是华中科技大学的英语今年却破了最高纪录,可以看到外国语学院的这几个专业,英语的单科线普遍要求是70分,但是你可能还是对70分没有概念,我们可以做一个横向对比,就不说其他985了,直接拿清华北大来对比。下图分别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复试线,其中清华的最高的是经济学60分,北京大学的普遍是55分。而华中科技大学的70分,绝对可以说是吊打其他985,这一点你不服不行!如果你觉得70分还不算高,华中大学今年还有一门专业的分数直接破了最高纪录,它就是公共管理学院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政治英语的单科线都是75分,总分405分。就英语75分的这个分数,全国找不出来第二个。英语如果能考到75分,大概是全国3%的水平,也就是100个人中大概有三个。比75分稍微低的是排名第二的西南大学的化工,学院学科教学(化学),英语的单科线要求大于等于74分,很多同学看到这个分数都以为是写错了,因为它和上一个环境科学的单科线相比翻了一倍。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因为这个英语不过线?

玻璃湖

很多人考研一开始都奔着985去的,然而985高校有那么好考吗?

很多人考研一开始都奔着985去,然而985有那么好考吗?我是今年考研的学生,我的高中同学们一开始都奔着985去。第一个同学高考480多分,本科兰州交通大学的电气,考研最开始的目标是东北大学。复习到10月份的时候感觉自己考不上就改成考本校了。最后成绩290多分,考本校这个分数没什么问题。第二个同学高考510多分,本科沈阳建筑大学的土木,考研最开始的目标是哈工大,他从大三上学期就准备考研,也是到了10月份感觉自己考不上把目标换成了自己本校。然而总分320多分,其中英语只有37分,感觉过不了国家线。第三个同学高考570多分,本科辽宁大学的软件,想考大连理工,也是10月份改志愿变成自己本校,她没说自己考研分数,说考的不太理想,不一定能考上。第四个同学高考580多,本科合肥工业的电气自动化,想考上交的控制,到10月报名的时候也没改志愿,考研分出来300零点,进不去复试。第五个同学高考560多,本科大连海事的海洋资源与环境,本来想考华中农业大学,但是华农的这个专业要考数三,他数学不好,复习数学1个多月就学不下去了,就把志愿换成不考数学的本校本专业,考研分数360多,这个比较稳。这是几个高中关系和我比较好的,我的本科同学的考研志愿也有很多985,上交,西交,北理,华科,天大,据我所知这些考985的大部分都进不了复试。有些事只有你经历过了才会懂。每个考研人最开始都是奔着去一个更好的大学,然而中国的985就那么多,哪一所好考?特别是那种985的热门专业,内卷上天。我自己也刚刚经历过考研,我的建议是考研最开始的目标可以定的高一点,等到了10月份考研报名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状态调整目标。想考985的冷门竞争不大专业这个可行,但是如果铁了心想考985热门专业,请量力而行。另外,如果你的本科学校还不错,考本校永远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有的时候,选择大于努力。

爱未知

三本考研395分上岸华中科技大学,成功打脸考研黑幕说!

三本考研395分上岸华中科技大学,成功打脸考研黑幕说!说什么学历歧视,只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一网友是中专生,通过对口高考考上本科的,中专所学的数学内容大概只占普高的40%,英语考的内容也和初中中考考的那些差不多。进入大学后,也是一路混过来的,两门高数都挂掉了,英语4级考了3次才过,本科成绩方面均分大概也只有六十多分。后来发奋图强,努力备考,政治64,英语81,数学125,专业课125,最后总分取得395的高分!复试也发挥得相当好,最后成功上岸华科一些学生因为初试被刷,把原因归结到考研黑幕,学历歧视上。试想一下,如果你是招生老师,同等分数下,你是愿意录取985学生还是录取双非学生?归根结底还是自己不够优秀所以打铁还得自身硬,歧视只是相对的,只有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分数考得更高,才能打破壁垒,成功上岸!

山弦

那个华科415分考研落榜生,调剂成功了!网友:是金子终会发光

#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于5月17日公布了硕士研究生待录取名单。在这份待录取名单中,涵盖了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以及非全日制硕士三份名单。其中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待录取名单如下:从待录取名单可以看到,能进复试的考生分为两种。其一是超过400分的普通统考生,其二是分数明显较低的专项生。从普通统考生看榜单中被录取的最高分是421分,最低分为405分。而被淘汰的4名考生,最高分是一位415分的大神,最低分也有406分。通过复试成绩的比较,可以看到考生复试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在普通统考生中,复试成绩最高的是94.6分,最低的仅为84.4分,差距达到了10.2分。而被淘汰的415分大神,恰恰是复试分数最低的。从专项生看榜单中一共录取了4名专项生。其中最高分349分,最低分306分。而其参与的专项计划,分别是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简称少干计划),以及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简称强军计划)。根据2020年学术型硕士考研国家线,少干计划分数线是248分,A区工学国家线是264分。由此可以看出,这四位专项生的初试分数其实也是不低的。值得注意的是,针对被淘汰的4名统考生。华科人工智能学院也提出了优厚的条件,予以挽留。学院给出了两条路供落榜生选择,其一是调剂到非全日制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其二是调剂到华科的航空航天学院。而在2020年5月23日,华中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公布了调剂复试结果。在成绩一栏中,从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调剂过来的415分考生,成功通过了学院的考核,被录取为机械工程学硕。在这次的复试中,这位同学成功拿到了复试最高分,显然他已经吸收了上一场复试的教训。是金子终会发光,真心祝贺这位同学!考研之路十分艰难,挫败感是常有的。真正的勇士,必然不是永远一帆风顺的人。而唯有那些身处逆境,却仍然与命运坚持搏斗的人,才会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名415分考生的最可贵之处,并不在于他初试拿了这么高成绩。而是在身处调剂的险境中,他拿出了殊死一搏的勇气。最后,从华科这次的榜单出发,结合上次武汉大学测绘学院的拟录取名单来看。如今在考研中,专项计划已经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对于期望冲击名校的同学而言。专项计划不与统考生竞争,而且分数要求要低很多。另外,专项计划包括多种,例如强军计划、少干计划、援藏计划、退役大学生计划、硕师计划等等。准备考研的同学,不妨多做一些了解。我是考研牛小guo,专注分享考研经验,欢迎您的关注!武大公布考研拟录取名单,本校生占比82.54%,专项计划成突破口!考研调剂黄金36小时,可别再傻等了!机会是留给两手准备的人!考研调剂都是理工农,招生单位少有211,高校“更名潮”的结果!

见体

华中科技大学2020考研分数线公布,你过线没?

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34所最后一个分数线来了。在世界读书日这天,34所最后一所学校华中科技大学终于发布了2020考研复试分数线,倒数第2个公布的是自己的兄弟学校武汉大学,至此34所自主划线院校复试分数线全部公布,接下来就要开始复试调剂了。华中科技大学2020考研分数线今年2020考研34所高校复试分数线都已经公布了,报考这些院校的同学可以准备接下来的复试或者是调剂了,疫情下的考研复试不容易,大家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