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入985名校的博士生压力有多大?华中科大多名博士想要退学!江心洲

考入985名校的博士生压力有多大?华中科大多名博士想要退学!

博士退学未来常态化 博士退学化未来将常态化2018年中国教育部出台政策,将继续扩大博士研究生名额用来满足中国高端科研技术人才市场的需求,中国高等教育虽然研究生采用全国统考严进宽出的政策,但是在博士研究生的选拔上却学习了欧美高校,采用宽进严出的政策。现在很多高校的博士生不需要考试就可以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但是考入名校想要顺利的毕业成为很多博士研究生最头疼的事情,好毕业的博士高校就业非常差,好学校名导师的博士研究生名额数量稀少,而且博士毕业的难度也非常的大,因此每年985高校中有很多博士生面对无法毕业而放弃博士学位,甚至某些性格极端的博士生会选择轻生的方式逃避博士毕业压力。中国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水平差距大中国合格的博导数量稀少中国虽然每年培养了全世界最多的博士生,但是每年的科研产出却低的可怜,在中国攻读博士的学子很多只是为了逃避就业,而不是对科研工作真的感兴趣,加上中国高等教育大跃进时期,很多混入博导队伍中的教授团队,造成中国高校目前合格的博导数量非常稀少,如果博士没有选对导师和研究方向,那么想要发表SCI的难度超乎想象,尤其是由于中国科研批量造假,引发国际科研杂志的歧视,如果导师的名气太差,那么想要发表一篇高影响因子的毕业论文将非常的难,毕竟中国想施一公一类的大牛导师数量太少,中国像拥有清华大学一样师资的高校也太少,清华大学一名博士毕业生可以发多篇CNS主刊论文,而有些985高校至今都没有发表过一篇CNS主刊论文,因此如果遇不到合适的博导,那么还是提前放弃攻读博士学位的念头。华科想要退学的博士相互联系 华科对毕业生的要求高华中科大对于毕业生的高要求很出名,早在2017年就率先在国内实行学位降级制度,当本科生不能满足学分要求,毕业的时候只给颁发专科文凭。因此华中科大对于研究生的毕业要求也非常高,因此很多华科的博士研究生会觉得压力非常大,尤其是一些从外校非985高校考入的博士生,希望通过考入名校毕业来获得好的就业机会,但是发现这些名校对于博士研究生的高要求,尤其是毕业论文的压力,强大的实验工作量和专业知识储备让这些学子深感不适,特别是那些跨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的学子,唯一的好处是,当你跨专业读博士感受到不适的情况下,最好不要退学,可以降低要求,申请硕士学位,拿两个专业的硕士文凭,毕竟中国的硕士研究生还是很好毕业的,目前中国的硕士和本科生教育一样,属于严进宽出!所以珍惜你身边的名校博士生,他们背后的学习科研实验压力真心很大!

使民心一

华科90后博士,刚毕业拿年薪200万:熬过读书的苦,才多了选择路

01近日,腾讯、华为年薪200万争夺华科博士的事件火了。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14级直博研究生左鹏飞,收到了华为年薪200万元的offer。同时,还有华为、腾讯、阿里、深信服,4家公司均向他抛来了橄榄枝,薪资也很可观,其中一家公司开出了年薪近300万元的条件,税后收入比华为高出了40%。经过慎重考虑,左鹏飞决定选择华为。他特别提到:华为可以满足我的一些其他诉求,比如保持跟学术界的接触。并且表示,希望自己能够在现在的专业领域做到更大更强,在企业界带出几个成功的项目。此时正处在秋招季的尾声,其他同学尚且还在为工作奔波焦虑,左鹏飞已经顺利签约著名企业,并且是以高达200万的年薪。刚一毕业,就达到了别人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高度。事情一曝光,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并且还针对此事时间,发起了投票话题:你刚毕业时年薪多少?根据投票显示,其中4.1万人的投票结果是5万元以下,勉强维持生活。其中1.4万人是5—12万,属于不愁吃穿行的标准。其中收入在12万—25万人,达到了略微有富裕的标准。25万元以上收入的只有4709人。还有部分网友留言调侃,“为什么就没有3万元以下的选项?”收入越往上,人数越少。而在刚毕业就能够拿到200万年薪的人,放眼到整个中国,这样的人才也是凤毛麟角。在2019年的秋招,很多毕业生面临的情况并不如意。毕业生一:某211硕士工科女,本科一本,简历投递40+,收到的 offer为0。自从秋招以来,并没有睡个好觉。经常做梦,梦里都是一个残酷的事实,一毕业就失业。从梦里醒过来,常常泪流满面,觉得自己很差劲,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有些专业即使是与工作岗位对口,在现场投出去的简历也都统一石沉大海。经过几轮面试,也都全部扑街。而自己的室友呢?已经拿到四个offer……毕业生二:本人工科女,是一本院校,不过是双非,本人在本科期间还算优秀,成绩绩点毕竟高,一些奖学金也拿了一些,但是到了秋招就业季呢,还是一筹莫展。每天都奔波在各中招聘会上,自己的学校基本上在211和985的比对之中,也容易被筛掉,所想进的公司,有太多比自己还优秀的人。在学历和实力上完全被碾压,参加招聘,自己压力很大,我一个人独处的时,经常会崩溃。同样作为毕业生,为什么大多数人还在为工作一筹莫展,而左鹏飞刚毕业就能拿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薪。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值得。凭本事拿高薪,是被人佩服的。在博士期间,左鹏飞的座右铭是这样的:“一个高水平的博士毕业生,需要是一个领域里首屈一指的专家,所有人提到这个领域都会想到你的名字”。在校期间,左鹏飞以第一作者发表了高水平论文10余篇,其含金量甚至超过一些科学界国际顶尖期刊。因为其傲人的成绩一度被外界称为“天才少年”,左鹏飞谦虚的认为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打游戏时间都用在实验室里了。在这五年里,他对于自己的学习生活极其自律,每一天都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早上8时起床,8时30分之前进实验室,学习到11时30分吃中饭。下午2时多到5时30分进实验室 ,晚饭后,晚上6时30分到9时30分在实验室,有时会呆到10时多,才回寝室睡觉。这5年里,几乎天天如此。若非常人,谁有他一般的毅力与决心?所以今天他所有拥有的一切都是他应得的,因为他熬过了读书的苦,所以才多了更多选择的机会。02《奇葩说》第六季正在热播,詹青云火了,因为在节目中的惊艳表现,一时间圈粉无数。詹青云的辩论总是如一把温柔地刀,砍向对手。她对所有的知识典故永远是信手拈来的样子,所有的经典,素材,她都熟稔在胸。关于詹青云的履历,也十分耀眼。本科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哈佛大学法学博士。游历过20多个国家,贷款100多万留学。2014年参加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夺取冠军,并获“最佳辩手”。2015年《精彩中国说》节目总冠军。2018年华语辩论世界杯获得“总冠军”、并且荣获总决赛“最佳辩手”。随着詹青云的走红,她小时候的故事也被挖了出来。我们才知道如今如此出色的詹青云,20多年前,她却实实在在是个“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詹青云出生在贵州某县城一个化工厂大院,母亲是高中英语老师,父亲是普通工薪阶层。四五岁时,詹青云是乡邻眼中的“神童”,四大名著的故事他记得滚瓜烂熟,还能滔滔不绝的用自己的方式讲给小伙伴听。小时候詹青云酷爱读书,妈妈为了满足她的阅读爱好,一到休息日就把她放到书店里。到了寒暑假,更是不限制地允许女儿捧着武侠小说不吃不睡。可一上学,她就跌落了“神坛”,开窍晚,学习差、成为了最让老师心烦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阿詹经历过6次转学,每到一所新学校,学习成绩都是落在别人后面的。因为学习差还被老师劝她妈妈早点送她去读技校。后来因为频繁转学,一度被老师嫌弃。每一次转学,对她而言都是一次难熬的经历,频繁的转学让她一度成为班里最跟不上的差学生。詹青云是一个在起跑线上走得很慢的小孩,但她妈妈却无比开朗,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鼓励詹青云。詹青云读一年级成绩在班里垫底,妈妈会特别神秘说:“妈妈算过了,到了四年级,你就会成为学校最棒的学生”。詹青云从小就对妈妈的话特别迷信,可是不幸的是,四年级的时候她还是垫底。这时妈妈又对她说:妈妈重新算了一下,你成为年级第一的时间会在初一。在妈妈一次又一次的"算命"中,高二那年,阿詹拿到了年级第一。到了高中后,詹青云似乎突然开窍了,妈妈的预言终于灵验,她的成绩赶上来了。最后,高中毕业于贵阳市第一中学的詹青云,2008年高考之后被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录取。之后顺利从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提到这段回忆的时候,詹青云极为感慨,她说提升成绩的过程是极其痛苦和辛苦的。阿詹多次在微博上直言:“我就是一个靠考试改变命运的人。”在法学院第一年,学习压力巨大,吃饭的时间都舍不得多花,每天商量去哪里打包,真的只考虑快,就近,附近有空桌子,可以尽快学习最好。每天走路回家的路上,听见教堂的钟响,都恨自己不能走快一点。因为读书,没时间谈恋爱,阿詹被分手。有朋友去看她,她很开心,但是她希望朋友明白:自己是真的很着急学习,因为现在陪你的一分一秒,都要用我本来就不足的睡眠来补。比我们优秀的人,都尚且比我们更努力,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停滞不前?我们只有足够努力,才能足够自由。无论是华科90后博士左鹏飞,还是天才辩手詹青云,在他们成功的背后,是超乎常人的自律与努力。读书固然是辛苦的,也无法立刻实现经济价值,但在未来你会发现,所有为读书付出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读书虽苦,却能照亮你前行的路。

琼花

华为腾讯争夺华科博士年薪200万,不读书,底层的孩子永远是底层

俗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今天这个社会,博士可以说学历比较高了。很多人读完研究生后,会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原因是很多人选择读博是因为求职受挫。由于就业市场供需关系不对等,我国学士、硕士、博士都遭遇就业难题,许多学生只能继续攻读更高的学位,期待市场情势的转变。这随波逐流的心态造成了博士人数的急剧增加,从而进一步加剧就业市场的负担。但是随波逐流读博士,成功毕业。基本上工作就是妥妥的。他们会选择从政,或是去知名互联网公司。这不近日,一则“华科博士毕业年薪200万,被华为、阿里巴巴、腾讯争夺”的消息在网络上不胫而走,引发强烈关注。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14级直博研究生左鹏飞,收到了华为年薪200万元的offer。他不仅收到了华为的邀约,阿里、腾讯、深信服均向其抛来了“橄榄枝”。他说道这两天他的电话被打爆了,都是各大巨头的HR找他,请他加入自己的团队。有的公司不仅开出高额薪酬,还愿意提供住房。一般人需要奋斗多年都得不到的东西,这位博士,一毕业就拿到手了。而且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而是自己扎扎实实奋斗得来的。他说的最多的话就是:真的很感谢过去那么拼命的自己。在过去的四年里,左鹏飞每天在实验室平均工作13个小时,科研日志写满了4个笔记本。他的日常时间表是这样的,早上8时起床,8时30分之前进实验室,学习到11时30分吃中饭,下午2时多到5时30分进实验室 ,晚饭后,晚上6时30分到9时30分在实验室,有时会呆到10时多,才回寝室睡觉。一周7天,5年几乎天天如此。这才换来了今日的光辉履历。努力读书,不仅使得他有了可观的收入,也回报了他的家庭。可以说左鹏飞和他夜以继日的勤奋是分不开的。现在的很多人动不动宣扬不读书就当了什么老总,在大学期间浑浑噩噩的,醉生梦死,毕业后什么也没有,而那些当老总的无疑不是家境富裕,或是官宦子弟,人家在广州有九套房,你有吗?没有就好好读书。好好读书,也许它不能保证你站上巅峰,但能护住你不跌入谷底。对很多人而言,高校那道浅浅的门槛,就是我们此生命运的转折点。孩子,不读书,你的孩子也会是从底层起步,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非常的务实,虽然在“知识改变命运”这一命题中,知识与命运之间并不存在必然性,而只存在可能性。为大家安利一本非常励志的书。点击即可领取100元优惠券,享受35元特惠价,足足有五本哦。你不努力没人能给你想要的生活,千万别在吃苦的年纪,选择了安逸。孩子越早知道这个现实,将来就越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请记住,世间的路有千万条,但在你年少的时候,读书,是你最容易走的那条路。讲述教育故事,倾听校园声音。欢迎留言评论。

汝独不欲

为何名校的博士更受欢迎?南京大学对206名博士生做出退学警告!

每年南京大学主动退学的博士有很多南京大学虽然在2017年学科评估中表现不佳,但是依靠传统的理科强势,在2019年自然指数全球高校榜中高居第七,成为全国科研自然指数排名第一的高等学府。最近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对206名博士研究生和98名硕士研究生做出退学的警告,其实只要了解南京大学的网友,都知道南京大学每年都有很多博士生选择主动退学,一方面是受不了科研项目组的高强度实验压力,另一方面是南京大学对博士研究生的高要求!没有高的要求,也不会有自然指数高居全球第七的数据支撑!从南京大学抢人的华科大正是因为南京大学对博士毕业生的高要求,因此南京大学的博士毕业生还没有毕业就会被用人单位所盯梢,例如2011年从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毕业的博士毕业生祝雪丰,直接被中国另一所老牌985高校华中科技大学作为鸟巢培养计划收入囊中,在华科入职后,就被送到美国进行深造,华中科技大学也受益匪浅,目前华中科技大学的物理学院已经跃升至全国并列第7。2019年连续三个月在国际物理顶刊发表论文三篇,2019年这位华中科技大学从南京大学挖来的优秀博士毕业生祝雪丰副教授,2019年2月9日一篇物理顶刊PRL,2019年3月8日一篇物理顶刊PRL,2019年4月12日一篇科研杂志顶刊《science》,充分显示出南京大学物理学科的强大,当年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最辉煌时期,院士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不是高学历掉价,而是博士学位含金量不同不知从何时起,网络中流行读书无用论,很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成为各种笑谈,甚至有人认为现在的高学历严重掉价,其实从山东省的一场招聘会看出,博士研究生的待遇高达80~120万元,还有170万左右的安家费,说明并不是高学历再掉价,而是博士学位的含金量不同,虽然名校的博士生毕业率低,但是高标准严格的淘汰制度,保证了每一位毕业生都是可用之才,如果每一所高校都能严格把控毕业标准,那么网络中也不会有那么多关于博士毕业生的笑谈!当然目前国内的博士毕业生问题,还有一部分是存在导师的问题!高校中看似忙碌的研究生们,其实他们知道自己的工作效率,他们也知道自己的含金量!

爱无声

26岁的大学教授,华科博士被湖大录用遭质疑,没留洋背景是硬伤

在我们的印象中,大学教授的获得不是那么容易的,特别是当下国内高校刮起了一股留洋之风。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洋博士,一些一本院校更是明确要求必须在国外读过博士,否则您还是另谋高就。如果你没有留洋背景还能够成为一本院校的教授就会被怀疑家里有关系。试想一下,一个人在高校读完博士就已经快30岁了,如果再去美国读博的话回来就已经33岁了,回来在教几年书,等到到了教授位置基本上都是37-38了。而这些条条框框可以说束缚了很多有能力的人的成长。等到到了教授位置才发现他早已经没有了科研的热情和精力。近日一个26岁的华科博士火了,因为在没有留洋背景的情况下她却成为了湖南大学的副教授。如此年轻还没有留洋背景却能够能够985院校的教授,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认为她肯定是靠关系。只能说当下高校里面那种崇洋的风气依旧盛行,留洋背景已经成为很多有能力老师的硬伤,毕竟一般家庭都承受不起这样的学费。留洋如此重要是出于指标需要吗现在很多高校已经把老师留洋的数量当作自己的门面了,留洋的老师越多则学校的实力肯定就是越强,反之则是实力越弱。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国内高校为了排面才做出了这些要求。而现在很多高校的教授也把留过学当作炫耀的资本,基本上跟学生介绍自己时总会带上在哪个地方留过学。所以在这些氛围带动下,没有留过学的老师放佛都低人一等。最重要的是留学背景已然成为教师升职的隐形条件,同样是一个教授指标如果你留过学那么优势就大了。留过洋跟老师教学和科研能力有必然关系吗其实留洋学习跟一个老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并不存在很多留过洋的老师就一定在科研方面很强。相反在国内的老师在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方式上更有优势,他们更加懂得学生的思维。毕竟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对于外国也不再是那么向往,很多外国的教育和生活方式大家都能够了解到。这已经不像以前那些留洋的老师随便讲个外国的故事就能把学生唬得一愣一愣的。而且老师的科研能力还是看自身,留学只能代表你眼界方面确实有优势。高校应更注重人才的实力而不是洋背景而上面这个26岁的博士就是最典型的例子,1994年出生的她本科是华科电子信息工程,之后直博。而且他已经在世界顶尖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在2019年国际微电子器件大会上口头英文发言,甚至台积电、中芯国际开出了高额年薪,只不过她更喜欢高校的氛围,所以选择成为一名老师。不得不说华科今年太强了,博士是一个比一个强,两个学计算机工程的博士拿到了华为百万年薪,如今又出了一个26岁的湖南大学教授。这样的人才在哪里都能够发光,如果强调留洋背景的话,这些人才恐怕就要被浪费了。结束语:如果在普通民众心中重洋思想还能够理解,但是高校作为高知识人才、教育人才聚集的地方,如果他们都对咱们自己的科技文化没有信心,那还谈什么赶超美国。当然我们的高校也要有这样的氛围,不要把留洋当成教师升迁的硬性指标,要创造条件让这些有能力有抱负的青年发挥出自己的才智。

好人卡

腾讯华为争夺华科博士,年薪200万:跨越阶层在哪都不是容易的事

近日,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2014级直博毕业生左鹏飞接受了华为“天才计划”的offer,一毕业就拿下最高档200万年薪。此消息一度冲上了“热搜”。网友热议:同时,他不仅收到了华为的邀约,阿里、腾讯、深信服均向其抛来了“橄榄枝”。前段时间他的电话被打爆了,都是各大巨头的HR找他,请他加入自己的团队。有的公司不仅开出高额薪酬,还愿意提供住房。一般人需要奋斗多年都得不到的东西,这位博士,一毕业就拿到手了。而且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而是自己扎扎实实奋斗的到来的。他说的最多的话就是:真的很感谢过去那么拼命的自己。在过去的四年里,左鹏飞每天在实验室平均工作13个小时,科研日志写满了满满4个笔记本。这才换来了今日的光辉履历。92年出生的左鹏飞是华中科技大学的14级直博毕业生,博士阶段在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1月底刚完成答辩毕业。在博士期间,左鹏飞以第一作者发表了高水平论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OSDI'2018和MICRO'2018上的两篇论文,分别刷新了华中科技大学在相关领域顶级会议零的纪录,也在计算机操作系统和体系结构领域分别实现了华科历史上零的突破。OSDI是计算机操作系统最顶级学术会议之一,而MICRO是计算机体系结构最顶级学术会议之一,论文被这两个会议录用,其含金量甚至超过一些科学界国际顶尖期刊,难度相当于生物、医学领域在Nature/Science/Cell等期刊发文。知乎上一位用户形容:是无数系统领域研究者的梦想对象,可望不可及。哪里有天才?只是勤奋和决心的作用为什么左鹏飞刚毕业就能拿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薪,你看他的履历就知道了。他一路都是在顶尖名校求学,在读博阶段,有突出的科研成绩,而且成果还可以能够即插即用。阿里巴巴、腾讯和华为看中的不是他的背景,而是他在求学过程中所积累的创新能力和过硬本领。在“读书无用论”、“阶层固化论”大行其道的今天,左鹏飞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读书,真的能够改变命运。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读书是苦,却是人生逆袭的捷径。他的日常时间表是这样的,早上8时起床,8时30分之前进实验室,学习到11时30分吃中饭,下午2时多到5时30分进实验室,晚饭后,晚上6时30分到9时30分在实验室,有时会呆到10时多,才回寝室睡觉。一周7天,5年几乎天天如此。2010年,左鹏飞从随州一中考入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时,他按部就班地上课、偶尔会打打游戏、出去玩,打打篮球。2014年,第一次面临就业抉择,左鹏飞忽然发现,自己在能力、经验视野上都离预期有很大出入。这时正好有一个直博(免硕士阶段)名额,左鹏飞考虑了很久:如果读研再读博,中间中断了还能拿到硕士学位,但是如果直博过程中中断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图源:网络“你一下子要投入5年,你心里得想得非常清楚才行,得下定一个决心”。左鹏飞给自己定下目标:“博士毕业时相对于同龄人一定要做到非常非常outstanding。”自此,他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科研上。“一个高水平的博士毕业生,需要是一个领域里首屈一指的专家,所有人提到这个领域都会想到你的名字”。左鹏飞以此不断驱动自己,并逐渐在研究中找到了乐趣:“就像有的人喜欢弹钢琴有人喜欢唱歌一样,做科研就是我的热爱,也是我终生的事业。”每一个新想法、新发现都让他兴奋,从未感到懈怠。不拼学历你还有什么可以赌给命运知乎上有个提问:那些出身底层的孩子,假如当时没有考上985/211,会损失和错过什么?有一个6.7K的高赞回答,其中两句直击人心:这个社会,正在经历你跑步都跟不上的时代,而你可能大把时间正在荒废掉。而读书,可能是这个世界上你能抓住的为数不多的,能够提升自己生活圈子的方式。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由一个个的圈子组成的,圈子之间有着森严的门槛。教育家张雪峰有一个很经典的说法:“如果孩子不想读书,你就带他去四个地方:第一是汽车客运站,第二是火车站,第三是高铁站,第四是飞机场。”坐A380的人,心血来潮,也可以去坐坐中巴,可是大多数坐中巴的人,恐怕不会有机会坐上A380。这就是差距,也是隔阂。这四个地方,代表着不同的圈子层次,透露着这个社会最残酷的现实。在圈子与圈子之间,只有非常狭窄的缝隙可供流动,也只有屈指可数的手段可以让你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圈子的跨越。对普通人而言,读书就是其中最好的手段。读了书,当然不代表你就能自然进入更高的圈子。读书,只是一张大门的入场券,让你至少有资格和出身比你好的人有认识的机会,甚至同台竞争。有句话很心酸却很真实:寒门学子奋斗20年,也许才能赢得和豪门一起喝咖啡的机会。而如果你不努力,那对不起,你连喝咖啡的资格都没有,没人会在乎你的喜与悲。读书,只是一张大门的入场券,让你至少有资格和出身比你好的人有认识的机会,甚至同台竞争。读书是辛苦的,也无法立刻变现,但在未来你会发现,所有为读书付出的辛苦,也许能给你一次跨越阶层的机会。文来源:MBA招生网

非性命也

还在说学历无用?华中科技大学女博士年薪156万入职华为!

近日,#华为最高档天才少年年薪201万#冲上微博热搜华为又一次刷屏了,开出了超百万的逆天年薪 !这个扬言从全世界招募顶尖人才的“天才少年”计划,薪资也是顶级的。去年6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签发了一份总裁办电子邮件,根据这份邮件,华为对八名2019届顶尖学生实行年薪制,并透露了这个项目并提出年薪八位数。华为要用顶级的挑战和薪酬去吸引顶尖人才,今后也会逐渐增加,调整队伍作战能力结构。据悉,华为的“天才少年”招聘面试极其严格的,一般来说需要经历七轮左右的面试,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或者表现不佳都有可能被淘汰,对比如此残酷的挑战。现在,时隔一年,第二批「天才少年」入选者也曝光了,今年华中科技大学2020届计算机博士生张霁和姚婷入选了“天才少年”计划华为最高档“天才少年”张霁以年薪201万入职华为冲上微博热搜而张霁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同学姚婷也入选华为“天才少年”年薪高达156万实力诠释了“美貌与智慧并重”据报道,姚婷是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新型存储介质(NVM,SMR),数据库和键值存储系统。有多优秀?名副其实的超级学霸,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直博五年级。2017-2018年在美国天普大学访学;2019年10月-2020年1月在西部数据日本研究院实习,任高级研究员;2018年、2019年获得国家奖学金;2019年9月参加NCIS 2019优秀博士生论坛;2019年9月获CCF存储专委会卓越论文奖。姚婷博士的研究方向:新型存储介质(NVM,SMR),数据库和键值存储系统。姚婷博士,明眸皓齿,温婉聪慧,在长沙长大的湘妹子。这种既然有学识也有颜值的工科女博士,算是凤毛麟角了,她不仅仅只是“后浪”,还是“巨浪”!真正的学霸绝非只擅长一种领域,本科课业之余,她就做过很多事情。她有着超一流的口才,参加过辩论队,横扫学校各演讲比赛的冠亚军。大四保研、准备上海中级口译资格证考试......这个学霸的身上到底蕴含了多少能量啊?姚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她并没有主动投递简历,因为她是想留校任教的,但是没想到有四家企业(西部数据、华为、腾讯和阿里)看到她的资料,主动开启“抢人”模式,并纷纷向她递出Offer,最终她选择了华为。00:10对于在华为的职业规划,她说"当下想的是做出有价值的成果,不辜负这份 offer 和这份 offer 里承载的期望。长远的,希望能让华为的技术在存储类的国际顶会上受世界瞩目,为华为云存储的发展和壮大、为计算机存储领域的进步做出自己微小的贡献。"加油吧, 这位被名校博士毕业、计算机天才,等诸多光环围绕着的高颜值女博士,未来可期,相信她配得上这个百万+的年薪姚婷说:“外界普遍误解女博士年纪大、严肃无趣、难以接近,其实我们很年轻,很有活力。”接受媒体采访时,姚婷也听闻过某个互联网公司不招女博士的新闻。面对这种职场上的性别歧视,她选择做出出色的工作,通过自身能力说服周边的人,慢慢打破这种偏见她认为:“其实我本身并不排斥压力和竞争,我妈妈也常说我是需要压力才能更快进步的人,但我内心里是希望这一代的年轻人能活得更松快些。”高中没上、大学没读,没点技术,想挣大钱,难道指望“双色球”“刮刮乐”?貌似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但是现实告诉我们,学历和机会呈正相关关系每年公司部门流入新鲜血液,管理者通常对新员工工作能力有要求之外,还对学历有着硬性要求,但是尴尬的是低学历面试高学历,略显尴尬。END总之,持续的学习与学历提升才是我们终身拥有的财富!现开展学历提升,让你有技能傍身的同时拥有学历这块敲门砖。目前学历提升方式有高起专,专升本只要报名参加成考,高学历再也不是梦想,让你在求职路上更轻松!需要学历提升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我们

固不爱己

华为天才计划招聘的人才,复读才考上三本?

最近有一位叫张霁的27岁毕业生刷爆了我的手机屏幕,原因就在于今年华为将华中科技大学两位“天才少年”纳入麾下,而张霁就是其中之一。入职华为即享受201万年薪,毕业即巅峰,羡慕一时间使吃瓜群众面目全非,只能仰望啦。俗话说人红是非多,有人发现,张霁的本科学校在当时只是一个三本院校,武昌理工学院。还有一点让人惊讶,就是他曾经是一名饱经风霜的高考复读生。这也引发了网友们对学历歧视的新一轮探讨。莘莘学子们十几年寒窗苦读也就是为了最后的那纸文凭,可见学历在社会上的决定性作用。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第一院校歧视。一个人的学历再无论多高,最高学历的学校无论多好,也改变不了本科学校不好带来的竞争劣势。教育部明文规定工作时只看最高学历的情况好像还历历在目,用人单位不得进行任何方式的学历歧视。实际上,很多企业也就是一笑泯然。对于硕士、博士的招聘,公然写上只要名校学生。《非你莫属》很多人看过吧,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一位北大的硕士说完本科学校之后,几位老板纷纷选择离开,原因你也应该想到了,他的本科院校是二本的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以至于其北大硕士的身份连着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他被否定了!这样的现象是对教育的一种亵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一直存在的,有的人知道,高考可以改变命运,并早早为之努力,有的人不以为然,高考失利后才发现社会凶残,于是奋发图强,想要逆袭人生。学历歧视司空见惯,平等好像只是纸上谈兵,学生和面试官(无论是升学考试还是职业招聘面试官)之间本就不是一个平等的地位,面试官的主导地位岂是学生可以改变的?学生被动筛选虽然无奈但却是正常流程,即便教育部有过明文规定,但是面试官想要拒绝一个面试者,理由信口拈来,不满意学历不一定用学历当做借口,只要面试官愿意,总能找到千奇百怪的理由将你拒之门外。被学历歧视的人委屈么?不委屈恐怕是不可能的,前期没有达到优秀的行列但凭借自己的努力咸鱼翻身,依旧改变不了曾经是咸鱼的经历。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其实也没什么资格委屈,高中三年的努力让一部分人考上了985、211名校,这是他们奋斗的结果,这种特权是他们有资格拥有的。当然我们不能否定后来居上者的努力,但是前半生的荒废弥补起来可能需要花费更多倍的精力。甚至考上名校研究生也不可以弥补,除非你在读研乃至读博期间在同学之中成为出类拔萃的存在,优秀到能够让人忽略你的第一学历。如果你们条件一样,为什么不选择一个本科学历更优秀的呢?这个世界可没有一杆秤告诉你是否公平,不然的话对211、985院校的学生不也是一种否定吗?这时候“小强”精神就应该重现江湖了,如果学历歧视当成前进的动力,在自己的圈子里脱颖而出才能证明我们也不差。张霁的曾经可能让很多人深有同感,本科就读于武昌理工学院,在当时的民办三本,现在升级为二本。甚至研究生学校也是“微不足道”的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2016年他读博才算顺利搭上了名校的火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从此一飞升天。在数据库和磁盘故障预测等方面他的成果只能让我们望尘莫及的惊叹。数据库领域,强化学习数据库调优,发的数据库顶会SIGMOD;数据库查询优化,采用蒙特卡洛树搜索,发的VLDB。磁盘故障预测方面,ATC,DAC都是A类会议,还有ICPP,发表了顶级期刊TPDS等一系列技能和大招连环放,好像还放不完。难能可贵的是他能从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读博期间,去腾讯实习,开发的系统为腾讯节省了大量成本。在腾讯期间获得的国内、国际专利拿到手软,也获得腾讯公司2016、2017年度杰出贡献奖,2019年度卓越运营奖。张霁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天才,毕竟他倒在高考的门槛下,但他只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天才,华为的实力我们还是只能摩拜,将张霁吸纳进天才少年计划,也足以证明他其实是天才,毕竟他的实力不可小觑,有目共睹。张霁的逆袭,吃瓜群众不得不感叹,人生就好比马拉松,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冠军是谁。以高考为参考,批判学历歧视的同时,我们不可以忽略的是他博士期间的辉煌。学历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是否强大的标准,他实际取得的成绩才是这个社会需要的。也许行三流院校考到一流院校并不难,真正令人刮目相看的是他在读博期间的成就。和张霁经历一样的人不在少数,沦为一粟,泯然众人的更不在少数,他们的区别就在于一流院校的持续性优秀。学历歧视这种现象的出现有着必然的原因,即使这并不好。这种现象也不是我们可以改变的,与其批判学历歧视,不如放下从前,从现在开始努力起来。弥补曾经“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己。只要你足够优秀,就不会惧怕前途旖旎。

牛!华中科技大学一92年博士在《Science》上以一作发表论文!

2019年4月12日,《科学》(Science)刊发了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超快光学实验室祝雪丰副教授课题组博士生彭玉桂为共同第一作者的关于在热学系统中实现反宇称时间对称性的论文。该成果主要研究耗散系统中一种称之为Anti-PT(反宇称时间)的对称性,并从实验上明确论证了在该对称性破缺前后系统展现出完全不同的物理现象。这将会为耗散系统研究提供全新的角度,也为对称性理论延伸到波动系统之外的其他系统中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因此得到了Science两位审稿人的高度评价。《科学》(science)发表彭玉桂研究成果部分小伙伴对《科学》(Science)的“江湖地位”不甚了解,那就让小招给你科普一下吧!《科学》(Science)是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出版的一份学术期刊,为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它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之一。彭玉桂学长能够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研究成果,科研实力不言而喻!这位物理大神究竟是何许人也?怀着膜拜大神的心态,小招有幸实地采访了彭玉桂学长。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科研世界吧!彭玉桂个人简介求学经历:2010.09-2014.06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学实验班,本科,学士2013.12-2014.04 西班牙瓦伦西亚理工大学,本科交换生2014.06-2019.03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光学,博士,导师:祝雪丰2017.09-2019.01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培博士,导师:仇成伟曾获本科生国家奖学金和博士生国家奖学金下面是华科研小招对这位学霸的采访:Q1:支持学长做科研工作的动力是什么呢?A1:首先我很喜欢物理学这种逻辑严谨,模型化规律化明确而且具有极强的应用潜力的科学。它能把复杂问题的表象层层剥离,呈现出清晰明白的物理图像,而且能够推广到应用领域或者解释很多生活中的场景,我非常享受这样一种过程。其次是在科研工作中,能够结交志同道合的好友。当然,科学研究工作也能给我们带来较好的收入和体面的社会地位,也是社会必须的千万种工作种类之一,既然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又能交到真心的朋友,为什么不选择这种工作呢?(新加坡东海岸徒步团队合照)Q2:学长在科研工作中遇到过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A2:我的科研经历整体来看还是比较顺利的,在家人、朋友和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我总能够以一种乐观的心态面对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快速解决,进入到全新的状态。我刚开始读博的时候,发现有一些科研细节问题搞不明白,咨询导师后发现他也没研究过,不能完全解释清楚。这时候我就很怀疑自己能不能把博士学位读下来,能不能学到真本领?不过我比较乐观,尽快去咨询同班同学还有师兄。在他们的开导下,我明白了导师并非万能的,很多时候自己才应该是最懂自己研究的小方向或者小领域的那个人。后来,我继续跟导师交流,在导师的指导下理清思路,很快就攻克了科研细节问题,进一步提升了自己钻研攻关的能力。因此,我认为在漫长甚至有点枯燥的读博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乐观心态,多跟有经验的前辈交流,没啥过不去的坎。当然,我现在也会主动帮助自己的师弟师妹。当他们的研究卡壳时,我会拉他们出去吃吃饭,聊聊天!希望把我们实验室的这个优良传统传承下去。生活篇(与博士生导师祝雪丰老师合影)Q1:你是如何与导师相处的,他对你帮助比较大的一点是什么?A1:讲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有时出去开会,我会和祝老师住一间,两个人一聊就聊到半夜。他会帮我分析,在当前环境下做不同选择的利弊,提供一些我完全接触不到的全新视角。我开朗的性格和祝老师也很有关系,他本人就比较乐观开朗。我能遇见祝老师这样的“贵人”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Q2:你在忙碌的科研生活中有何时间管理技巧?A2:我的时间管理方案就是按事件的重要程度去排序。哪些事情比较急比较重要,那就先去做。只不过事情重要性的判断就比较主观,很难定。你要搞清楚你当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可能你现在急着发表几篇文章毕业,那就去做实验写文章,这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比如说你现在的状态特别不好,那把自己的心态摆正是最重要的事情。一切都不是绝对的!交流篇(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与仇成伟导师合影)Q1:学长有两次国外留学交流经历,能否简单介绍下自己是如何获取这些机会的?自身哪些方面又得到了提升?A1:我们学院对于学生外出学习交流是非常支持的!比如我在本科期间参加湖北省的留学计划,争取到了学院的名额。还有 CSC留学基金委的项目对985高校开放的名额也很多,我正是利用了这个机会去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学习。有想海外留学交流的同学都可以多多关注这一方面的信息。此外,物理学院博士生都可以申请两次全额资助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通过在西班牙和韩国会议中做口头报告,我的英文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同时,我不断克服紧张忐忑等心理问题,现在的心理素质也变好了。我也因此结识了众多好友,彼此间思维的碰撞让我受益良多。最后就是,在国外时去看待中国,你会有很多新视角和新观点,会更加热爱这片土地,对国家的强大凝聚力感到震撼。(在西班牙瓦伦理工大学和Jose教授合照)Q2:那对于英语学习,学长有什么独到的经验吗?A2:“不要怕丢脸”这一点很重要,具体有两点:一是开口去念去说,你朗读得多,你的英语一定会变好。朗读绝对是学习英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二是不断弥补你的知识盲区,然后不断地去提高。学习的形式不重要,关键是要明白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还是交流,抓住每一个机会去实践。建议篇Q1:身为华科物理学院的“土著”,你对物理学院的了解相当充分了,可以简单介绍一下目前物理学院的建设及发展情况吗?A1:我本硕博都在华科物理学院就读,将近十年的时间吧,可以说见证了物理学院的高速发展。说一个最简单的数据,我刚来华科物理学院时,我们班大部分都是调剂生。问哪些人第一志愿是物理?稀稀拉拉地只有几个人举手,但现在的学生很难能调剂到物理学院了。总之,现在想从物理学院转出去很简单,但是想要从其他学院转进来就十分困难。生源的改善只是华科物理学院发展的一个小缩影。我们目前可以利用的科研资源平台很多,比如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以及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学院方面,近年来相当重视师资力量建设,引进了包括20多位青千、优青在内的50多位青年教师,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近三年物理学院共发表高水平论文近60篇。正是一代代华科物理人的努力与进步,使得物理学科评估从我刚来华科的全国20名左右高速晋升为全国并列第七。在2017年教育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成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重点发展学科。我也算是物理学院高速发展的见证者吧!Q2:你认为华科物理学院在学生培养这一块有什么特色和优势呢?A2:我们学院以打造“培养科学家的摇篮”为目标,因此很重视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像我在本科时就有机会去海外进行交流学习;而在硕士和博士期间,学院和导师会提供给你更多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以及交流的机会,去提高视野开阔眼界。另外,我觉得我们学院整体的学习氛围自由宽松,师生间的交流也很轻松顺畅,这一点对我这样思维比较活跃的人来说还挺重要的。Q3:针对有志于报考华科物理学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有何建议?A3:第一,明确选导师的方向。选年轻的导师,如果他性格比较开朗,可能会陪你一起奋斗。你选资历深一点的导师,他有足够的人脉和资源,帮你接触更广阔的舞台。你要知道的是,自己需要什么。第二,对自己科研生涯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规划。研究生阶段在华科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我们物理学院的对外交流项目还是比较多的,建议同学们可以提前了解一下,合理规划自己未来的发展,提前准备。第三,明确自身优势。要弄清楚“能做什么”和 “想做什么”之间的关系,并且找到一个平衡点,一点一点去落实。很多人抱有对物理专业的情怀选择了这个专业,对爱因斯坦、牛顿这样的大科学家所达到的成就充满了渴望,但实际上光靠情怀是做不好的,一定要明确梦想到底需要做出多大的付出以及自己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就像我当时一样,我觉得自己可能搞不定大统一场论,我再喜欢,还是选择放弃了它,但我会转到相似的领域去做这件事情。小招在采访彭玉桂学长之前,原以为他是一位不善言谈甚至高冷严肃的科研er。但是真正接触之后才发现,彭玉桂学长性格活泼、善于表达,会在正式访谈前主动和小招探讨一些细节问题。更为关键的是,他自己自始至终都保持谦逊平和的态度,归结自己现有的成就离不开学院和导师的培养,以及所谓的人生际遇。在采访过程中,彭玉桂学长也多次强调“乐观想得开”以及“平台机遇很重要”这两点。面对科研压力的“不悲”以及接连荣誉的“不喜”,让我们看到他看似不以为意的背后,那颗清透明澈的心。比起“物理大神”这样的称号,小招更愿意评价他为:一个活得透彻的物理爱好者!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 采访:李文纨 袁晓依 卓曼曼 文案:郑航 卓曼曼 池轶瑄 刘亚哲 图片:彭玉桂 编辑:王淇

空白

如何评价华中科技大学本科长江学子学术水平已达到博士毕业

不论在哪个学校,这样一系列闪光的头衔,都足以说明一个本科生的优秀,但这样一个优秀本科生的个人事迹在近期却引起了大家的热议。有网友在知乎提问,「如何评价华中科技大学本科长江学子‘学术水平已达到博士毕业生水平’,是全校首个斯坦福 Phd 本科生?」,一时间评论区褒贬不一,甚至还冲上了知乎热搜榜。图片来源:知乎但从网友的提问和后续的一些回答中,不难看出,大家讨论的焦点大都集中于「学术水平已达到博士毕业生水平」,认为发表论文的数量并不能简单地和博士毕业水平等同。但对此类「如何评价 xxx」的问题,往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相比于纠结「本科生是否能达到博士毕业水平」,这一现象背后的其他问题更值得我们思考一番。「科研明星」被热议的背后,或多或少存在人们对本科生做科研的偏见其实不止是胡同学,近几年来,本科生发表 SCI 的案例并不少见,一些本科生的发文数量更是令人咋舌: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大四本科生任徳敏在本科前三年便已经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 10 篇 SCI 论文,总文章数 21 篇;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2015 级本科生于梦诗在本科四年间以第一作者陆续发表 7 篇 SCI 论文,其中 1 篇进入 ESI 全球前 1% 的高被引论文,总影响因子达 27.12;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 2016 级本科生胡启锟三年间累计发表 SCI 二区以上论文 14 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 9 篇,4 篇被选为封面论文;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2020 级本科毕业生王子恒本科期间共发表 14 篇 SCI 论文,其中包括 9 篇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3 篇通讯作者。然而,这些典型案例大都逃不过一句某乎上的「如何评价 XXX」,而一众回答中,总有那么一部分是对这些「科研达人」的质疑,且不论答主的 pH 是不是稍微有点过低,但这一现象或多或少还是反映了人们对本科生科研的偏见。图片来源:知乎对许多人来说,科研的主力军还是博导、硕导,以及那些实验室里的拼命搬砖的硕士、博士,甚至还有人认为,只有顶级研究机构才能对科学发展产生「真正」的影响。但是,这些对本科生科研的偏见,其实大可不必。福尔曼大学的两名化学教授,罗夫尼亚克和希尔兹曾在其创作的文章「How Undergraate Research Drives Science Forward」中抨击了这一现象,认为人们对本科生科研的偏见导致其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被低估了。北京理工大学物理系的尹璋琦教授同样认为,「本科的学习已经逐步触及人类知识的边界了,很多专业课程,某些内容稍微往前走一点,就是科研的前沿课题」。故而,本科生投身科研,做出了一些成果,并不是啥了不得的大事,大家不必过多议论,有没有学术造假,是不是科研灌水,publication list 上的 paper 总会在合适的时候,给大家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