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华东理工女博士徐冉:志愿服务搭建抗“疫”信息平台学习

华东理工女博士徐冉:志愿服务搭建抗“疫”信息平台

图说:志愿者们在一起 来源:受访者供图“我们是华中科技大学美东校友会,我们准备了一批防护服”,“这里是协和医院,这里是我们急需的物资清单”……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华东理工大学的青年学生志愿者、商学院2015级博士生徐冉每天重复着这样的工作。徐冉是个武汉女孩,此刻学习生活在上海。1月底,当她看到在武汉做医生的同学在群里求援,立刻想到该为家乡做些什么。最初,当她看到志愿者招募的信息后,加入了很多志愿服务的微信群。这些群分工明确,有的群召集了300多家酒店来接待全国各地的医疗团队,有的群组织了大量厨师和司机志愿者专门给一线医护人员做饭送饭,有的群组织了1000多名司机专门运输物资,有的群专门去周围收购蔬菜以及各种生活必需的物资。那时的徐冉站在他们之间,积极地做着群内信息定向传递的工作。然而,随着志愿工作的深入,徐冉渐渐发觉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问题和混乱。“有的医院信息已经过期了,有些群的海关物流信息也不对称,因为各个群之间没有互通,还有很多零散的海外华人找不到组织,或者筹集了物资也没有办法和国内一线医院对接起来。甚至很多不太懂医疗物资规格的热心人花了很多精力和金钱,却购买了不符合医疗标准的物资。”徐冉说。图说:与志愿者团队一起建立起了碎片化信息的汇总平台 来源:同上于是,徐冉决定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有效整合资源。她在协和医院信息的基础上,与志愿者团队一起建立起了碎片化信息的汇总平台。平台的设计思路覆盖了从医院需求,到海关物流,到物资购买,再到其他相关信息汇总的方方面面,另外还设计了信息收集的模块。1月29日当天完成产品设计,6小时内平台搭建完毕,这个汇总平台当日夜间就开始了上线运营(网址:https://wh.opensource-service.cn/(Wuhan2020))。这个时机非常恰当。当时各个群都汇集了很多信息,但是极其混乱,还没有人出来进行汇总验证活动,或者在重复验证,浪费了很多人力和时间。这个平台一上线,就在各微信群获得了大量支持和欢迎。大家争相提供信息更新和渠道,以及转发该信息。短短五天之内,就有十几个国家地区的4000多人访问,搭建了十几个行动小群,完成了上百个信息的转化,达成了几十个运送活动传递。图说:平台公告栏 来源:同上徐冉所在的志愿者组织,雷厉风行地架起了援助者与被援助者之间的桥梁。现在,徐冉的主要工作是,在平台找到一切可能,让海外华人的捐助最有效地支援祖国。国外大批量购买医疗物资的渠道受阻,就在住处附近一点点购买再汇总;国内交通管制,就有当地的司机志愿者和物流公司接过接力棒;如果美国医疗物资基本告罄,就去寻求其他国家的物资,从澳洲、日本、德国、英国找到了芬兰、印度、摩洛哥。徐冉说,她的平台不仅沟通着援助信息,更传播着感人的故事:有位正在美国访学的医生,看到她的信息后,第一时间就选择回武汉和同事一起到第一线去。而更感动人的是,他的父母,也是两位退休的医生,本来同孩子一起在美国,看到这些信息时,第一时间和孩子说的是:“这不行,我俩也得回医院去,你帮我们一起订票吧。”图说:平台动态信息 来源:同上一幕幕感动的画面深深印刻在徐冉的脑海中。“用这个爱的平台,去集结海内外茫然无措的炬火,让每个人的光和热,都高效有序地传递到需要的同胞那里。”这是她在这场疫情中许下的一个承诺。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虽虫能天

华理学霸夫妻被传为佳话,同窗9年,两人双双考入博士,惹人羡慕

在我们上初高中的时候,父母和班主任总是苦口婆心的教育孩子们,一定不要早恋。最主要的是因为早恋会影响学习,原本能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很可能因为早恋,最终连一所普通大学都考不上。其实他们反对的不是恋爱本身,而是恋爱带来的不良后果。那如果两个人在交往之后,成绩非但没有下降,反而迅速提升,可能父母们就不会那么反对了。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一对学霸夫妻,两个人成为情侣之后,非但没有影响学习,反而相互鼓励相互支持,最后两个人都考上了博士,是现实版的才子佳人,他们的经历很让人羡慕。大学是我们人生当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有些同学虽然进入大学后起点不如他人高。但是在大学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学业,反而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顺利的超越了他人,并取得了优异的专业成绩。而有些同学在大学期间收获了让人羡慕的爱情,并且最后一起携手走进了婚姻殿堂。这对学霸夫妻就是曹亚明和洪亚云,他们在大学里相遇,并且一路考到了博士,最后结为夫妻。一起看看看他们的传奇经历。他们两人都是华东理工应用化学专业的本科生,但是在大一大二的时候两人的关系仅限于同学,彼此之间也并不熟悉。真正拉近两人距离的是在大三那一年,因为一次计算机期末作业,两人互帮互助,所以才彼此真正意义上认识了解对方。也许是缘分已经注定,也就是这一次两人的互相帮助,彻底改变了两人的命运。因为两人认识之后就有意识地约对方一起到图书馆看书写作业,随着对彼此的了解加深,两人也互相有好感,就确立了恋爱关系。确定关系之后,两人就约定都变成更好的自己,不能因为恋爱就影响了学习,相反要让爱情成为学习的动力,促进自己更好的学习。其他情侣的约会项目是看电影逛街,而他们的约会地点经常是自习室,图书馆。因为两人的专业相同,在学习思维上又能相互弥补。遇到什么难题时可以相互讨论,最后进行总结与归纳。在图书馆看书经常看到闭馆还舍不得离开,有时候图书馆关门了,两人就在食堂看书,甚至复习通宵。他们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因为两人在学习上下了狠功夫,自然取得了很优异的成绩。两个人在专业成绩上分别拿到了第一与第二名。因为成绩很优异,因此两人被保送读了华东理工大学的研究生与博士。这对于情侣来说,是最完美的一种相处方式了吧。不仅如此,两人在华理最终顺利毕业,结为夫妻。博士毕业的他们并没有留在上海发展,而是选择了去西部就业,按理说以他们的能力和学历留在上海,也会帮他们落户。为什么放弃这么好的机会,要去偏僻的西部发展呢?因为曹亚明是四川人,当年经历过汶川大地震。从那时候他就立志自己学成归来之后一定要为家长做贡献,建设家乡。妻子为了支持他,也选择了一起去西部就职,共同签下的药友制药有限公司。两人的颜值很高,再加上学历经历相似,并且学有所成后能一起造福家乡,成为同事。在当今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看多了太多的速餐似爱情,而他们的爱情却更显得弥足珍贵,两人的爱情故事被传为佳话,让人羡慕。

小煞星

华东理工大优秀博士毕业生金庸&谭慧玲:学术与爱情、家庭可以兼得

钱钟书与杨绛先生、居里夫妇,他们用一生奉献了学术,用一世兑现了爱情的承诺。现在,“后浪们”也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科研与爱情的故事,用“优秀毕业生”这最好的答卷,回答了六年读博历程,回复了彼此的心意。故事的主人公金庸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化工学院化学工艺专业2015级硕博连读生中共党员金庸师从刘海峰和龚欣教授,从事粉煤密相气力输送过程多尺度气固两相流动研究。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AIChE Journal,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等化工类顶级期刊上共发表7篇论文。曾获得2019年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华东理工大学优秀学生、“2019年全国化学工程前沿博士生学术论坛特优口头报告奖”等荣誉。担任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期刊审稿人并获得“Outstanding reviewer”称号。谭慧玲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2015级直博研究生中共党员谭慧玲师从刘洪来和陈启斌教授,从事多孔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的研究。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化工类顶级期刊上共发表5篇论文,并成功申请了1项国家发明专利。曾获得2019年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华东理工大学优秀学生、化工学院优秀党员等称号。曾入选第一届“张江树优博”培育计划,获得华东理工大学第22届和23届论文年会三等奖。同心同德同志,知暖知寒知音从初入课题组的“小白”,到熟练掌握所有仪器和装置操作的“科研大神”,背后的汗水只有金庸自己知道。他的成功是日复一日的实验、一点一滴的数据积累起来的。其中有100多次的表面能填料实验、200多次的粉煤循环输送实验、2000多次的粉体流变特性测试实验和数百次数值模拟等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立足数据、实验试错,谭慧玲对此也深有感触。“科研就是把自己的想法一点点打破,然后又把想法重塑的过程”,这是她对科研的亲身体会。为了及时掌握前沿信息,她每天都会阅读学术文章,仔细研读相关论文。她说,“科研期间想的最多就是实验方案,做的最多便是实验试错”。天道酬勤是他们共同信奉的准则,踏实努力是他们共同的信念。也正因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他们比任何人都懂得彼此。正所谓同心同德同志,知暖知寒知音。他们是彼此的俞伯牙和钟子期。至亲至善至知己,亦师亦友亦连理他们是彼此的导师,督促彼此更加努力,携手获得不凡的成绩。金庸共发表了7篇SCI论文、谭慧玲也有5篇SCI论文的佳绩,他们还一同获得了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科研成功的背后是两人彼此间的思维碰撞。他们互相交换思路和灵感、“互怼”、互相“找茬”,反复推敲、精心打磨才写出了一篇篇高质量的论文。他们是彼此的偶像和“竞争对手”。金庸的科研有了成果,谭慧玲为之自豪的同时也倍感焦虑,金庸便不断激励她。最终,谭慧玲的两篇论文成功在ACS AMI上发表。同理,谭慧玲的成功也让金庸有点小“嫉妒”。在谭慧玲的支持和鼓励下,金庸的论文于2019年初被化工类顶级期刊接收。无论是科研上的困难,还是生活中的琐事,亦师亦友的状态,总能让他们感到心安和踏实,也让二人的感情更加深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场错过日出的西湖之旅为红娘,两人携手相遇;一次说走就走的云南之旅作见证,彼此确定心意。童话般美好的爱情故事,让他们学会了坚强、成长、乐观,相依相守为对方的世界照亮光芒。2016 12.05求婚,一段爱情的期许“未来,我们有一到两个聪明、可爱、漂亮的宝宝,再养一只猫和一条狗,然后两人携手共白头......”这是金庸对谭慧玲最美好的承诺。2018 05.01婚礼,一生守候的约定在亲友的见证下,在众人的祝福声中,金庸和谭慧玲步入了婚姻的殿堂。2019 03.18女儿降生,天赐的礼物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上天赐予的最珍贵的礼物,也是他们爱情的结晶。什么是爱情是风雨与共,是携手同行是许给彼此的青春和未来如金庸和谭慧玲那般对待科研,彼此理解、共同努力对待感情,互相尊重、互为依靠从校园到婚纱从科研小白到学术达人用一步一印的脚步写下了科研和爱情最美的样子信息来源: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 化工学院 排版:will、汶小莘

深闳而肆

华东理工大优秀博士毕业生:发表SCI论文17篇,授权发明专利9项……

“小个子”“常日一身朴素的白衬衫牛仔裤”“为人温和谦逊”“做事情有计划效率高”“找他帮忙很热情”一组组关键词勾勒出了大家印象中的付鹏波快来跟着妞妞一起,剖析华东理工大学科研大佬不平凡的科研之路吧!付鹏波2013级硕博连读生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2020年1月毕业留校继续做博士后硕博期间,针对PM2.5等污染物源头控制及资源化问题,付鹏波系统开展了颗粒运动调控强化分离理论及实验研究,并成功应用于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等行业污染物源头控制及资源化工程项目中。目前共发表SCI论文17篇,其中第一作者7篇,通讯作者2篇,中科院一区Top期刊8篇。已授权发明专利9项,以第一发明人正在实审的发明专利13项。研究和应用成果“百万吨乙烯裂解烟气减排控制技术开发及应用”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完成人),获清华大学“钱易环境奖”、赢创工业集团“赢创德固赛-博士奖学金”、华东理工大学“张江树优博培育计划-重点培育”资助。付鹏波在人民大会堂领奖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付鹏波出生于湖南,2009年考入华东理工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2013年以优异的成绩保送本校硕博连读,师从汪华林教授,就此开启了科研探索之路。硕博期间,他的课程和课题任务繁重而紧张,“宿舍—食堂—实验室”三点一线成了他的生活常态。付鹏波多年如一日地坚持“3457”工作制(有效工作时长:上午3小时,下午4小时,晚上5小时,一周7天),他认为这是每个科研工作者的日常,虽然疲惫但倍感充实。除了完成每日计划工作,付鹏波还坚持大量阅读论文、关注行业动态,逐步掌握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实现了从论文选题到方案制定、从机理研究到实验探索、从数据整理到论文发表、从中试实验到工程应用等各个方面质的飞跃,也为他日后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付鹏波毕业答辩5、不忘初心,方得始终2020年1月顺利获得博士学位后,付鹏波坚定地选择继续留校做博士后从事相关科研工作。问及他如何保持对科研的兴趣和热情时,他说,他的坚持来源于父母的影响,从小跟随父母下到田间地头,春耕秋收,不论风雨烈日,从不间歇。而今,科研就是那片需要他潜心耕耘的沃土。付鹏波十分热爱教师这一职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和使命。他视著名学者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自己的座右铭,作为教师,知识储备是根本而德行是教育之本源。“德”字在先,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德行上者,方可教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付鹏波如是严格要求自己。付鹏波在2019年中国石油炼制科技大会上作报告科研与爱,一路同行谈及亲友,付鹏波的眼神变得柔和起来,“在这看似短短的七年里,要感谢的人太多了。有导师、前辈师兄们对我耐心的指导和帮助,更有家人朋友对我的关爱和支持,而我最感激的是妻子。她的一路相伴、无条件的爱与体谅,促使我完成了从一名学生到一位负责任的丈夫、懂担当的父亲的成功转变。”二人相识于2013年付鹏波刚进课题组时,短短一面之缘,二人便相知相恋,而后闪婚,至今相爱如初。“未曾相逢先一笑,初会便已许平生”,如今他们结婚已六年了,还有了可爱的宝宝。平日里工作科研再忙,他定会抽空陪伴家人。一家三口在校园里散步,一起料理晚餐,闲来聊聊生活工作、家长里短,共同描绘对未来的期许,平淡却幸福的生活片段就是科研人的浪漫吧。家人与爱,永远是付鹏波在科研路上乘风破浪的最温暖港湾。付鹏波和他的家人寄语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哪怕明日天寒地冻。日短夜长,科研前途漫漫,山高路远,与子同行,以此共勉。来源: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 图文来源:机动学院 排版:陈丙丙

鬼掹脚

优秀:华东理工大学博士张琦获2020年IUPAC国际青年化学家奖!

近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发布了2020年度国际青年化学家奖(IUPAC-Solvay International Award for Young Chemists)获奖情况,本次共有5名获奖者。来自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张琦博士,凭借其题为“基于大环主客体化学的纳米粒子可控自组装及其性能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从全球优秀青年化学家中脱颖而出,斩获本奖项。本次赛事共有来自全球18个国家及地区的50余位优秀青年化学博士申请参加,能够在这样优中选优的权威性评选中获得最高奖项,是对青年化学家在其博士研究阶段工作的最大褒奖与认可。张琦博士作为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优秀学生代表,他的获奖也展现了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硕果累累。IUPAC成立于1919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化学组织,致力于推动解决化学科学的世界问题,促进化学更好服务于人类的发展。自2000年开始设立国际青年化学家奖,每年评选一次,旨在对上一年度全世界范围内最优秀的化学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奖励,以鼓励这些正处事业起步阶段的优秀青年化学家。全球每年仅有4-5名正式获奖者,另有5-6人获得提名奖。张琦是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导师为田禾院士和曲大辉教授,在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进行人工分子机器以及超分子化学方面的研究;2019年博士毕业后,前往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诺奖得主费林加教授课题组进行访问研究。在攻读博士期间,张琦刻苦研究,解决多项国际前沿科学难题,在国际SCI期刊上共发表论文3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Sci. Adv., Chem,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Nat. Comm.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11篇,研究成果被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和媒体等多次报道。张琦连续四年获得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得到华东理工大学“张江树优博培育计划”(重点培育)的资助,并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2019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2019年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2018年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标兵、2018年美国化学会“未来领袖者”等荣誉。来源: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乔秀臣回母校,忻州一中作专场报告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乔秀臣回母校,在忻州一中、忻州一中北校区作专场报告11月2日,忻州一中举办了第61期《忻中大讲堂》,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乔秀臣校友回到母校在忻州一中、忻州一中北校区作专题报告。报告会由政教处主任王新林主持。乔秀臣校友作精彩报告政教处主任王新林主持主校区报告会乔秀臣是我校89班毕业生,本科就读于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获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博士后出站,获英国皇家科学院海外人才引进计划、上海浦江人才、湖北楚天人才、江苏龙城英才等人才资助,承担二十余项国家863、国基金、博士点基金、上海市重大、江苏重点社发等国家、省部级和企业项目研发。他长期从事煤系固废资源化、重金属污染治理、绿色建材制造等研究,发表论文7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是国家进步奖、863项目、国基金、国家博士后基金、上海自然基金和浦江人才评审专家,担任中国硅酸盐协会固废分会理事、中国工业危废专业委员会理事。主校区报告会现场北校区报告会现场互动交流 闪耀智慧报告会上,乔秀臣校友以“思考与成长”为题,讲述了自己从本科到博士后的求学经历,并通过分析工作案例引导同学们要观察自己的成长与思考,不断获取学习动力和超前意识。他还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学弟学妹探究了“谁动了地球颜色”科研话题,同学们踊跃参与、阐发观点。乔秀臣校友与大家互动交流,启迪学弟学妹打开新境界、拓宽新视野、探究新奥秘、提升新高度。认真聆听 汲取养分杰出校友的成长成才是求实创新、奋勇拼搏的结果,更是忻中精神“追求卓越、担当责任”的发扬。众多杰出校友献智出力,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家乡和母校,以榜样的力量鼓舞忻中学子志存高远、坚定意志,奋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拉巴特

残酷!一作发三篇1区SCI的硕士,竟落选一地方高校博士复试

本文转载自方玉建科学网博客有好久没写博客了,一是博士毕业了忙着工作,二是想着避免网络分散自己的精力,所以聚焦自己的精力静下心来踏实做点事情。但近日我的外甥参加2020年江苏大学流体博士网络复试的事情让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所以写下此文。江苏大学:位于江苏镇江,江苏省属大学,非985、211,是一所综合、研究教学型大学(编者注)先介绍一下我的外甥吧。该如何说起呢?先从他的求学经历说起吧。2011年他在浙江参加高考,考试分数比重点线高1分,当时我挺为他的高考志愿发愁的,有点擅作主张地给他填报了东北电力大学。虽然被录取了,他却放弃就读坚持复读。次年,又参加高考,成绩高出省重点线十余分,这次他报考了江苏大学,令我们意外的是他选择了应用化学专业。2016年顺利毕业,我们鼓励他继续深造,他参加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但报了华东理工大学未被录取,后调剂到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继续研究生学习。硕士阶段的学习激发了他的科研兴趣,以第一作者在一区SCI期刊上发表了两篇英文科研论文。我当时正好在读博士,我只发表了两篇三、四区的SCI英文科研论文,跟他一对比,令我十分汗颜,所以我鼓励他踏实研究继续升造。可没想到他却报了浙江大学的博士考试,后来落选。在工作还是继续坚持之间?我鼓励他好好找他的硕士导师交流,后来就留在学校帮助导师作研究助理,计划下一年再继续报考江苏大学的博士。这一年,他一方面帮着导师指导和管理研究生,同时在影响因子IF=15.548的一区SCI期刊Nano Energy上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申请并受理了一项发明专利。看到他的这些成绩,作为舅舅的我倒是挺欣慰的。但是2019至2020年真是多变的一年,首先是他们化工学院的博士名额被推免生用光了。所以,我们建议他报考江苏大学流体中心的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博士,符合他继续从事的氢能制备研究方向,并给他推荐了博士导师。接着他就在积极准备博士的入学考试,但没想到春节期间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博士的入学考试取消了,改成资格审查之后直接参加综合能力面试和英语听说能力测试,采用网络的方式进行。这次面试或复试的竞争异常残酷,二十几位考生争取4个名额。原定每位考生20分钟的网上复试或面试时间,实际调整为每位10分钟。复试完,他告诉我因为时间突然调整变化让他在回答专家评委的问题时感到很紧张。总共的面试时间只有10分钟,包括5分钟ppt汇报,2~3分钟的英语听说能力测试,还剩~2分钟的评委答问。真是何等的紧张与关键!结果是出乎意料,同时又是意料中的事,他以复试排名5而落选。说它出乎意料:一个硕士研究生,第一作者发表了三篇I区SCI论文竟然落选!那是他硕士三年和待业一年所有的辛苦付出,突然在这个短短10分钟的面试或复试环节被挡在博士的门槛外!10分钟决定了他过去的整整四年,何等的不对等!说它又是意料中的事:20多位考生争取4个名额,13位教授专家参加复试,10分钟就可以决定名额“花落谁家”。他还能排上第五已经算是幸运,更精确的是第二名与第五名的分差只有0.7分不到,而他因为落后第四名0.18分而排名第五,那是怎样的一个激烈程度!我曾经写过一篇小短文《我的SCI梦》。我没有因为发表了SCI论文而有圆梦的感觉,倒是为外甥三篇一作的I区SCI论文参加博士复试而被拒江苏大学流体博士的门外而感到一阵梦醒的冷冽寒风!本文作者方玉建,江苏大学博士在读,原文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384852&do=blog&id=1237185

辩论赛

华东理工的美女学霸、男神学长,同窗9年双双成博士,最好的恋爱

最好的恋爱莫非就是彼此互不牵绊、共同成长,可惜的是,这样的恋爱实在太少了,往往两个人走着走着就走丢了。然而,在华东理工大学却就有这样一份让人心生羡慕的情侣、夫妻,他们在大三那一年确定恋爱关系,然后把“爱情”变成学习之路的推射器,同样在这一年,他们的专业成绩拿下了全年级的第一名和第二名,大四获得优秀毕业生和荣誉毕业生称号,并且两人同时被保送华东理工大学硕博连读。他们成为华理学子口中相传的美女学霸和男神学长,“同窗9年双双成为博士”还成为了同学们羡慕的爱情典范,他们就是有着“华理学霸夫妻”之称的曹亚明和洪亚云。其实,他们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成绩并不拔尖,在班级中只能算是中游水平,后来在大三的时候,他们两人正式确定恋爱关系后,一致认为爱情应该成就最好的彼此,而不是让爱情成为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于是,拥有了“爱情”的他们没有迷失在恋爱的漩涡之中,反而学习变得更加勤奋认真。恋爱的第一年,他们去的最多的地方不是商场而是教室和学校的图书馆,他们深夜不眠不是情话绵绵而是挑灯夜读。男孩曹亚明逻辑思维出众,于是,学习上碰到的难题都是他负责转眼。女孩洪亚云细心认真,阶段复习和总结则是她来一手操办。两个人就这样相互扶持、相互助力,大三时经常学习到凌晨,每天图书馆闭馆前最后走出的身影总有他们二人结伴而行。正是因为他们相互激励、刻苦努力,成绩出现了突飞猛进的成长,拿下了年纪专业的第一和第二名。大四依旧保持勤奋的势头,成绩稳定进步,等到本科毕业,因为成绩优秀,被学校保送硕博连读。读本科和读博士不一样,他们需要做的更多的工作都在实验室内,两个人被分到的实验室还不一样,一个在三楼一个在四楼。然而,即便咫尺之遥,两人一天见面的次数也不过只有晚饭时间的一个多小时,而且谈论的主要内容大多与科研有关。但是,他们并不觉得缺少浪漫,因为即便谈论科研,他们也能碰撞出兴奋的火花。一次,曹亚明在科研中遇到了一个难题,一筹莫展的时候,正是再和洪亚云讨论中找到了完美的解决方案,当时两人兴奋的就像小孩。正是靠着这样一次次的交流、思维碰撞,他们陆陆续续的解决了科研道路上诸多难题,在国际SCI期刊中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的论文高达8篇。2018年,已经成为夫妻的他们获得了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还拿到了华东理工大学学生最高荣誉的成思危名誉校长奖学金特等奖,成为华理2018年度人物。如今博士毕业,两个人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了上海很多OFFER,一起去西部就业,完成高中立下的愿望——建设家乡。最后,奶爸对于“谈恋爱”还是要多说几句,像华理这对学霸夫妻的恋爱史只是特殊现象,大多数情况下,谈恋爱和学业有成往往不会成正向成长,真正能够把“挑灯夜读”、“科研交流”当做恋爱中的罗曼蒂克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因此,想要学业有成的同学还是尽量管住自己骚动的心,至于高中的同学,就更要自律,在高考上表现出更好的自己,然后再向爱恋的她表白,更会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黑娥

“华理博士”张琦:获国际青年化学家奖,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9篇

近日,中国学者又捧回国际大奖——2020年度国际青年化学家奖。该奖获得者是来自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张琦博士。2020年度国际青年化学家奖(IUPAC-Solvay International Award for Young Chemists)获奖情况,由成立于1919年的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发布。本次共有来自全球18个国家及地区的50余位优秀的青年化学博士参加,最终仅有5位获奖者脱颖而出。而 IUPAC是被公认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化学组织,自2000年设立国际青年化学家奖,该奖的分量可想而知。不过,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张琦博士能够从全球优秀青年化学家中脱颖而出,是凭借其题为“基于大环主客体化学的纳米粒子可控自组装及其性能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获此殊荣。当然,张琦博士能够取得如此成绩,源于他的不懈的努力和科研经历。他曾经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田禾和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曲大辉,也曾在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进行人工分子机器以及超分子化学方面的研究。2019年博士毕业,又前往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诺奖得主费林加教授课题组进行访问研究。正是基于名师的指点与自身的不懈努,张琦博士才取得了如此成果,但是优秀并非一蹴而就。在张琦攻读博士期间,连续4年获得博士生国家奖学金,还曾在国际SCI期刊上共发表论文32篇,仅是以第一作者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就有11篇。虽然如今国家层面弱化了论文的影响力,但是高质量的论文却也无可厚非,论文也有着自身价值。张琦博士曾还获得了华东理工大学张江树优博培育计划(重点培育)的资助,这都证实了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除此之外,他还获得了不少荣誉,比如: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2018年美国化学会“未来领袖者”、2019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等等。或者可以说,张琦一直就是一位“学霸”。在大二就发表了第1篇学术论文,这对于许多进入大学不久的大学生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张琦却做到了,而且后来不断地探索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期间解决了多项国际前沿科学难题。作为中国科研人员,张琦敢于挑战国际科技前沿。比如:分子机器一直是国际上的难题。然而,张琦带领团队,日日夜夜地奋战,最终获得重大突破,成功地在实验室中人工合成出新的分子机器,而该分子机器是只有头发丝直径万分之一大小的人造分子肌肉。张琦博士不愧是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优秀学子,没有辜负“双一流”大学之名。而就是这么一个具有潜力的化学方面的科学家,他已经开始在国际上大放异彩,未来前途自然不可估量。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却有国籍。难能可贵的是张琦博士还有一颗报国之心。“作为一个年轻的中国科技人,要将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科技梦联系在一起”。张琦博士是年轻的化学家,可以说刚刚起步,未来可能会继续加强与国际之间的交流,可能出国交流,但是他心中有着自己的祖国,有着炎黄子孙的骄傲,为我们这个国家崛起而努力奋斗,是祖国崛起的参与者。相信,未来张琦博士成长起来,又会成为我国一颗科学巨星。而这样的“明星”值得我们期待,值得我们崇拜!

马赛人

上海实力很强的一所大学,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3个,是全国重点大学

大学的发展潜力很大,很多城市中的大学都有学科优势和教育能力,而且不少城市的大学能力是很强的,除了是城市中的重点大学外,也有很多其它地域性的大学,而且在这些大学中看来,它们所具有的潜力意义也较大,同时也能体现出很强的社会意义,毕竟从这个角度看,这所大学的学术能力还是不可被低估的。这就是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城市中已有的大学或学院数量的很多,它们也能通过建设更完善的学科体系,以及是在区域中形成比较强的带动能力等,能获得更多本地学子的认可,所以从这所大学的发展意义依然很大,也能起到很强的发展推动价值,毕竟是当地城市不可缺少的教育产业组成部分,也能体现出很强的学术价值。这所大学是比较有名气的,它在上海有3个校区,分别是徐汇校区、奉贤校区和金山科技园区,每一个校区的学院建设能力都比较突出,是一所理工类的全国重点大学,虽然它不是985工程大学,却入选了我国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等院校,同时也是211大学,所以从地位上说,这所大学在全国的地位都不是很高的。另外,从这所大学的其它角度看,它也被定位是一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这与全国很多的知名高校是看齐的院校了,而且这也是当地大学在发展上的能力体现之处,毕竟是能彰显出比较强的发展作用,也是上海实力很强的一所大学,还是从原名华东化工学院一步步发展过来的大学了,也显得其大学实力是多么突出了。再从其大学的学科建设上看,在其大学内,它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3个和二级学科博士点83个,以及是有一级学科硕士点29个和二级学科硕士点129个,这些都是其大学对外培养学子的优势之处,而且也获得了上海的大力支持和培养,毕竟这所大学为上海的人才培养也起到了比较强的社会意义,也显得更具教育作用了。通过建设一所实力很强的大学,它们对一个省份的人才培养都起到了比较强的社会作用,而且还能促进很多其它大学的进步,只是在对不少人看来,每一所大学的发展区域能力也不同,从潜力上说,它们的区域学科建设价值也不同,但实力却是很不容低估的地方,毕竟是当地城市在大力支持的高等学府。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