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华东理工大学举行了“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评审会,全面总结评审2016—2020年学校“双一流”建设情况。在会上院士专家们一致认为并强烈支持华东理工大学进入“一流大学"建设行列,华东理工大学在首轮”双一流"建设周期中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目前的华东理工大学实力究竟如何,是否确如专家所说已经具备了进入一流大学建设序列的实力呢?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从学科、师资、科研等方面来分析华东理工大学实力究竟如何一、学科实力在教育部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获得A+评价,社会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得到了B+评价;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三个学科入选首轮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还拥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学科更是进入全球前1‰。从学科实力来看,华东理工大学学科实力雄厚,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属于上游水平,甚至不亚于一些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二、师资队伍学校师资队伍强大,包括两院院士8人,双聘院士4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等100余人。华东理工大学顶尖人才特别是院士数量甚至高于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在杰青等层次的人才数量也具备较大优势。三、科研平台学校拥有“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超细粉末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化工过程先进控制和优化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特种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相关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承压系统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多个部级重点实验室。从科研平台数量与质量来看,华东理工大学也具备了进入一流大学的实力。专家组对于华东理工大学的整体评价为:“本周期内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各项任务均超额完成,强有力地提升了华东理工大学的整体办学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希望教育部、上海市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力度,强烈支持华东理工大学早日进入“一流大学”建设行列。”从对华东理工大学各个方面的实力分析结果来看,华东理工大学在关键的学科实力、科研平台、师资队伍等方面确实实力雄厚,由此可见,华东理工大学进入下一轮一流大学建设序列具有很大的可能性,不过考虑到上海市目前已经拥有复旦、交大、同济、华师等四所一流大学,国家是否会出于地域平衡角度而导致华东理工大学无法进入一流大学序列还未可知,所以华东理工大学最终是否能够成为一流大学还存在一些变数,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乔秀臣回母校,在忻州一中、忻州一中北校区作专场报告11月2日,忻州一中举办了第61期《忻中大讲堂》,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乔秀臣校友回到母校在忻州一中、忻州一中北校区作专题报告。报告会由政教处主任王新林主持。乔秀臣校友作精彩报告政教处主任王新林主持主校区报告会乔秀臣是我校89班毕业生,本科就读于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获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博士后出站,获英国皇家科学院海外人才引进计划、上海浦江人才、湖北楚天人才、江苏龙城英才等人才资助,承担二十余项国家863、国基金、博士点基金、上海市重大、江苏重点社发等国家、省部级和企业项目研发。他长期从事煤系固废资源化、重金属污染治理、绿色建材制造等研究,发表论文7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是国家进步奖、863项目、国基金、国家博士后基金、上海自然基金和浦江人才评审专家,担任中国硅酸盐协会固废分会理事、中国工业危废专业委员会理事。主校区报告会现场北校区报告会现场互动交流 闪耀智慧报告会上,乔秀臣校友以“思考与成长”为题,讲述了自己从本科到博士后的求学经历,并通过分析工作案例引导同学们要观察自己的成长与思考,不断获取学习动力和超前意识。他还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学弟学妹探究了“谁动了地球颜色”科研话题,同学们踊跃参与、阐发观点。乔秀臣校友与大家互动交流,启迪学弟学妹打开新境界、拓宽新视野、探究新奥秘、提升新高度。认真聆听 汲取养分杰出校友的成长成才是求实创新、奋勇拼搏的结果,更是忻中精神“追求卓越、担当责任”的发扬。众多杰出校友献智出力,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家乡和母校,以榜样的力量鼓舞忻中学子志存高远、坚定意志,奋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文属原创作品,首发于百家号/大学视野,请勿抄袭,转载注明出处,全网监控,侵权必究!对于大学名称非常相似的情况,相信大家一点都不奇怪,这与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命名方式密不可分,除了名称相似,很多高校的简称也是“一模一样”,比如“南大”,有人说是南京大学,也有人说是南昌大学(因为南京大学实力更突出,所以大家默认南京大学的简称为“南大”)。名称相似的高校不在少数,但是像华东理工大学和东华理工大学这样高度相似的高校,在全国还是比较少见的,如果大家稍微不注意,很可能会将这两所高校搞混淆。东华理工大学这两所高校的名字虽然相似,但是在全国范围内的名气和学科优势却各不相同,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华东理工大学和东华理工大学。首先我们来看华东理工大学,其是上海市211院校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之一,从学校名气上来看,自然要比东华理工大学更加响亮一些,在学科实力方面同样不差。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最早由国内多所著名高校的化工系科组建而成,所以在化学、化工等学科领域内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目前其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三个专业位列“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尤其是其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全国范围内也是数一数二,在全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了“A+”的评估结果。华东理工大学再来看东华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大学位于江西省,是我国核工业第一所高等学校,在核科学领域内有着较强的实力,其也坚持“为核成立、因核成名、以核成势”的发展思路,在我国核科学领域内有着诸多建树。东华理工大学虽然不是211院校,但也是江西地区省属重点高校,在很多地区是一本分数线招生,所以也并不差。东华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与东华理工大学相比,显然华东理工大学的学科实力更加强劲,名气也更大,但就东华理工大学来说,优势学科多为“高精尖”领域,在我国国防科工事业上的贡献较大,也不失为一所好学校。在两所高校之间做出选择时,各位同学要结合自身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东华理工大学在我国,虽然很多高校的名字没有华东理工大学和东华理工大学这样相似,但依然存在诸多名字只有“一字之差”的高校,比如北京工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还有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这些高校在学科实力上也各不相同,有些学校甚至会给大家填报志愿时造成不小的麻烦,所以大家在报考大学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甄别这些名字相近的高校。华东理工大学本期给大家分享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大家还知道哪些名字非常相似的大学,可以给我们留言一起交流哦!
最好的恋爱莫非就是彼此互不牵绊、共同成长,可惜的是,这样的恋爱实在太少了,往往两个人走着走着就走丢了。然而,在华东理工大学却就有这样一份让人心生羡慕的情侣、夫妻,他们在大三那一年确定恋爱关系,然后把“爱情”变成学习之路的推射器,同样在这一年,他们的专业成绩拿下了全年级的第一名和第二名,大四获得优秀毕业生和荣誉毕业生称号,并且两人同时被保送华东理工大学硕博连读。他们成为华理学子口中相传的美女学霸和男神学长,“同窗9年双双成为博士”还成为了同学们羡慕的爱情典范,他们就是有着“华理学霸夫妻”之称的曹亚明和洪亚云。其实,他们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成绩并不拔尖,在班级中只能算是中游水平,后来在大三的时候,他们两人正式确定恋爱关系后,一致认为爱情应该成就最好的彼此,而不是让爱情成为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于是,拥有了“爱情”的他们没有迷失在恋爱的漩涡之中,反而学习变得更加勤奋认真。恋爱的第一年,他们去的最多的地方不是商场而是教室和学校的图书馆,他们深夜不眠不是情话绵绵而是挑灯夜读。男孩曹亚明逻辑思维出众,于是,学习上碰到的难题都是他负责转眼。女孩洪亚云细心认真,阶段复习和总结则是她来一手操办。两个人就这样相互扶持、相互助力,大三时经常学习到凌晨,每天图书馆闭馆前最后走出的身影总有他们二人结伴而行。正是因为他们相互激励、刻苦努力,成绩出现了突飞猛进的成长,拿下了年纪专业的第一和第二名。大四依旧保持勤奋的势头,成绩稳定进步,等到本科毕业,因为成绩优秀,被学校保送硕博连读。读本科和读博士不一样,他们需要做的更多的工作都在实验室内,两个人被分到的实验室还不一样,一个在三楼一个在四楼。然而,即便咫尺之遥,两人一天见面的次数也不过只有晚饭时间的一个多小时,而且谈论的主要内容大多与科研有关。但是,他们并不觉得缺少浪漫,因为即便谈论科研,他们也能碰撞出兴奋的火花。一次,曹亚明在科研中遇到了一个难题,一筹莫展的时候,正是再和洪亚云讨论中找到了完美的解决方案,当时两人兴奋的就像小孩。正是靠着这样一次次的交流、思维碰撞,他们陆陆续续的解决了科研道路上诸多难题,在国际SCI期刊中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的论文高达8篇。2018年,已经成为夫妻的他们获得了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还拿到了华东理工大学学生最高荣誉的成思危名誉校长奖学金特等奖,成为华理2018年度人物。如今博士毕业,两个人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了上海很多OFFER,一起去西部就业,完成高中立下的愿望——建设家乡。最后,奶爸对于“谈恋爱”还是要多说几句,像华理这对学霸夫妻的恋爱史只是特殊现象,大多数情况下,谈恋爱和学业有成往往不会成正向成长,真正能够把“挑灯夜读”、“科研交流”当做恋爱中的罗曼蒂克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因此,想要学业有成的同学还是尽量管住自己骚动的心,至于高中的同学,就更要自律,在高考上表现出更好的自己,然后再向爱恋的她表白,更会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高校的美景是每日心情的一道佐料在上海有句话,“玩在复旦,住在交大,吃在同济,学在华理”华东理工为何会有如此高的赞誉呢?如果了解过华理的同学,应该能理解这句话,这句话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实实在在的事实,只因为华理是理工院校且这个理工院校有点不一样今天就来来看看这所“学在华理“的校园是怎么样的呢?(无篇章分割,美景盛宴一览到底)整篇结语华东理工大学校区极为广阔,虽然整体吃喝玩乐的硬件设施比不上复交济等高校,但是大学本意是为中华崛起而立;所以,想成为学霸吗?来华东理工就对了。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不同高校的风景作者:黑伞白衣;编辑:黑伞白衣;排版:黑伞白衣;图片来源:华东理工大学官网;总编辑:黑伞白衣;免责声明:本文由黑伞白衣原创,该文章仅限用于宣传华东理工大学,不做任意商业用途。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本人不具有图片商业用户授权权利同时也不承担用于商业用途的任何法律后果,谢谢。图片如有侵权,后台私信,下架文章内容。
上海地区有四所985高校,这四所985高校的排名根据目前公认来说是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同时上海地区还有五所211高校,分别是上海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和东华大学。有同学要问这五所211高校该如何选择呢?哪一所相对好一点呢?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上海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该如何选择?上海大学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上大目前有30个学院,设置了91个本科专业,4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2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交叉学科博士点,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是上海市的一所“211工程”高校,是上海乃至华东地区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华理目前有本科专业7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所以,综合上述两所院校的条件来看,上海大学偏向于往综合性大学的方向发展,而华东理工大则更加注重于强势理工科学科的培养,诸如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如果要在这两所211高校中做出抉择,那么考生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结合自身的兴趣点选择,不能盲目追求地理位置等因素。关于这两所院校该怎么选,你怎么看?
叮咚~2020级研究生新生大数据来咯!学长学姐们快来看看吧!今年信息学院一共有435位研究生入学,其中包括36位博士研究生,399位硕士研究生。2020级研究生中有336名男生,99名女生男女比例约为3.39:1所攻读的专业包括电子信息大类(含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控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今年硕士研究生的平均年龄为22.74岁,其中1998年出生的人最多,年龄最小的为20岁。博士研究生的平均年龄为25.78岁,其中1995年出生的人最多,年龄最小的为22岁。从性别来看,博士研究生男生的平均年龄为25.83岁,女生的平均年龄为25.69岁。而硕士研究生的男生平均年龄为22.76岁,女生平均年龄为22.66岁。从专业来看,博士研究生中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平均年龄较小,为25.32岁。而硕士研究生中,平均年龄最小的是信息与通信工程,为22.1岁。 从出生日期来看,有不少同学会在同一天过生日哦!快去找找有没有和你同一天生日的有缘人吧~从星座来看,2020级研究生中天蝎座人数最多,紧随其后的是狮子座、魔羯座。你是什么星座的呢?今年研究生中,人数排名前五的姓氏为:这里面是否有你的姓氏呢?在许许多多的姓氏中,小信息也看到了一些平时不太常见的姓氏,比如:冒姓、邴姓、阙姓等姓氏。大家的名字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字依次是:宇、文、志、佳、杰、浩。从这些字及其涵义中不难看出家长对大家美好的期许。今年信院研究生新生中有来自9个民族的小伙伴,有12位同学是少数民族。其中,朝鲜族、回族、满族、土家族均有2位新生哦~来源: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
近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发布了2020年度国际青年化学家奖(IUPAC-Solvay International Award for Young Chemists)获奖情况,本次共有5名获奖者。来自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张琦博士,凭借其题为“基于大环主客体化学的纳米粒子可控自组装及其性能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从全球优秀青年化学家中脱颖而出,斩获本奖项。本次赛事共有来自全球18个国家及地区的50余位优秀青年化学博士申请参加,能够在这样优中选优的权威性评选中获得最高奖项,是对青年化学家在其博士研究阶段工作的最大褒奖与认可。张琦博士作为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优秀学生代表,他的获奖也展现了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硕果累累。IUPAC成立于1919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化学组织,致力于推动解决化学科学的世界问题,促进化学更好服务于人类的发展。自2000年开始设立国际青年化学家奖,每年评选一次,旨在对上一年度全世界范围内最优秀的化学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奖励,以鼓励这些正处事业起步阶段的优秀青年化学家。全球每年仅有4-5名正式获奖者,另有5-6人获得提名奖。张琦是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导师为田禾院士和曲大辉教授,在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进行人工分子机器以及超分子化学方面的研究;2019年博士毕业后,前往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诺奖得主费林加教授课题组进行访问研究。在攻读博士期间,张琦刻苦研究,解决多项国际前沿科学难题,在国际SCI期刊上共发表论文3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Sci. Adv., Chem,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Nat. Comm.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11篇,研究成果被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和媒体等多次报道。张琦连续四年获得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得到华东理工大学“张江树优博培育计划”(重点培育)的资助,并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2019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2019年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2018年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标兵、2018年美国化学会“未来领袖者”等荣誉。来源:华东理工大学
关注祥哥,关注高考,了解国内各大高校,知道高校优秀学科,让你志愿填报无忧。上一所理想高校。上海作为我国的大都市,这里名校云集,经济发达,是我国的重要经济金融中心,就业机会多,薪资待遇高,因此很多同学们都乐于来上海上大学。本篇为大家介绍的是一所上坐落于上海的一所理工名校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具有理工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科研一流,是由多所名校化工系组建的高校,化工技术一流。华东理工大学作为一所一流的理工类高校,学术严谨,师资力量雄厚,学校拥有两院院士8人,双聘院士4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100余人,名师云集,交流广泛,学科建设卓越,其中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拥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特别是化学和化学工程类学科群,位于国家顶尖水平。华东理工大学的学风和学习氛围是浓厚的,在华理多数同学积极向上有自我规划能进行很好的自我管理的人,你就能在这里学到很多知识,得到很多锻炼自己个人能力的机会。研究生的普遍水平,科研一流,学术严谨,严谨务实,管理严格,学生刻苦努力,气氛和谐,勤奋好学,环境优美,在上海地区学生学风不比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弱,是一所进修科研的同学们值得选择的一所高校。华东理工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优质的学风,严谨的学术氛围,也注定了华东理工大学就业前景优秀,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30余万名学生,数十位院士级高端人才。华东理工大学教学建设卓越,本科生培养优异,建议报考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生物工程,制药工程,药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环境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社会工作。
华东理工大学在上海市,是教育部直属的大学,211工程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本科化时期,华东部分大学化工系合并的华东化工学院,1993年升格为华东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在北京市,中央直辖副部级大学,工信部直属大学,211工程,985工程大学,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学校的前身是1940年创建的延安自然科学院,1952年改名为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升格为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在1952年学部调整时期,分离了很多学部,但是实力很强,有军工的背景,1959年也进入了重点大学的名单,这个期间不是传统工科大学,可以进入全国的重点大学,而且也没有“四木匠科学院”这个词,华东化工学院就更不用说了。北京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同属于211工程大学,而北京理工大学则是首批进入211工程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第二批进入211工程,另外,两所大学同时入围“双一流”,北京理工大学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A类,华东理工大学只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根据教育部四轮学科的评估结果,北京理工大学是9个A类专业,华东理工大学只是A类专业,仍然是他的老本业化工,A类专业是9:1,北京理工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的差距很明显,通过综合以上分析,北京理工大学的实力远优于华东理工大学,以上就是两所“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他们的实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