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值得一看!TalkingData发布2017年90后生活方式研究报告此所游已

值得一看!TalkingData发布2017年90后生活方式研究报告

TalkingData作为中国最大的独立第三方移动数据服务平台,在今年1月份发布了2017年90后生活方式研究报告,该报告一出便迅速引起各界网友的强烈关注。面对已经结束的2017,咋们全部已成年的90后过得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90后多为独生子 90后在计划生育的影响下,大部分90后属于独生子女。 不管是物质需求还是精神需求,90后的成长环境都比较富足,不管是消费习惯还是消费心理或多或少都收到独生子女观念的影响。90后单身指数较80后低通过基础属性的对比,90后的单身指数虽然比80后低,但大部分90后家庭并没有孩子,这个现象说明了90后更享受两人世界。90后人口基数巨大90后已经渐渐成为社会中坚力量,为经济以及科技的发展补充着更多新鲜的血液。90后更倾向于国产品牌在品牌习惯方面,90后更关注大众品牌,属于国产品牌消费的主力军,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2017年国产品牌的整体收入。TalkingData报告的主要结论通过TalkingData发布的2017年90后生活方式研究报告,我们可以看到90后的生活水平有着非常大的改善。对于游戏领域,90后不管游戏频度还是氪金意愿都比80后有一个明显的偏低。2017已经结束,最后一批90后已全部成年。90后不仅成为了国产品牌的主力军,且单身指数比80后更低,并推动了理财市场一度的火热,为此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期待90在今后各界中发挥的巨大能量吧。

夫子

2019中国消费发展白皮书:90后、95后与00后规模占80%(可下载)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联合YOHO!发布了《2019中国潮流消费发展白皮书》(下文简称CBNData《报告》)。基于CBNData消费大数据,以有货电商平台用户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他们的消费特征,洞悉中国潮系青年消费观及国潮生态的发展现状,以此洞见中国潮流文化的下一股浪潮。近年来,随着说唱、街舞等综艺节目热势的持续高涨,头部流量明星对潮流装束的高频演绎,潮流文化得以“出圈”为国内大众所认识。与此同时,国潮品牌也在近年来崛起,屡屡走上国际舞台;球鞋文化更是进一步盛行,爆款球鞋事件屡见不鲜;越来越多国际潮流文化活动来到中国,以上总总都证明中国潮流市场正在觉醒,不可小觑的消费潜力蓄势待发,方便快捷的电商平台更是成为中国潮流消费者紧随“国际潮”的一大重要阵地。CBNData《报告》显示:1)近一年间,线上综合电商潮流市场的消费规模增速,是线上综合电商整体市场的两倍;2)消费者人数的快速提升,成为近年来线上潮流消费规模提升的主要推动力;3)90后、95后与00后为线上潮流市场的主力军,消费规模占比达八成;4)一二线城市消费者是潮流消费的主力军,在消费与人数的占比上均达六成以上;5)一二线城市潮流消费者偏爱一线潮牌、小众与国潮品牌;三四线城市潮流消费者则对知名品牌一往情深;6)近一年间,潮鞋品类的消费规模领衔,增速拔得头筹,可见潮鞋仍位于时尚高位;7)近三年间,国潮品牌消费规模占比逐年增长,品牌好感度也持续转好;8)2018年最受欢迎的中国原创潮流品牌排名TOP3:李宁、回力、C2H4;9)相比整体潮流市场,球鞋市场中00后人数占比相对更高,增速是整体的4倍;10)女性玩家在球鞋市场中的消费规模稳步提升,人均消费增长高于男性。基于此,CBNData《报告》将就“国潮”与“球鞋”两大潮流风向标展开现状分析,并结合场景对潮流消费的未来进行展望。‘国潮’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出道 | 出圈 | 出味 | 出国曾几何时“MADE IN CHINA”是深获世界人民喜爱的“性价比”好货,而今“MADE IN CHINA”正在颠覆既有印象,以独树一帜的“中国原创力”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CBNData《报告》指出,国潮崛起的背后离不开“国潮主理人”“出圈”“复古”“国际化”四大关键词。出道 |90后国潮主理人,引领潮流话语权如果说,中国潮流发展少不了如陈冠希、林俊杰、余文乐等娱乐明星的推动,那国潮界自少不了那些国潮品牌主理人的“态度”出道。ATTEMPT的梁栋、ENSHADOWER隐蔽者的李逸超、FMACM的吴威、RANDOMEVENT的洪扬等,这些国潮界的“扛把子”不约而同都是90后,但却打造出错位机能、未来科技、趣味搞怪、城市街头等风格各异的特点产品。出圈 |国潮品牌突破次元壁,成“爆款”制造机从AKOP x QQ空间、中国李宁 x 红旗、太平鸟 x 凤凰,再到旺旺 x 塔卡沙,国潮品牌频频突破行业边界,从社媒、出行到食品无不涉足,为消费者打造“意外”联名,用实际行动诠释“万物皆可联”,引发大量关注,以旺旺和塔卡沙的联名为例,该系列在小规模限量发售期间7秒售罄,可见其制造“爆款”的巨大潜力。出味 |精准把握国人情怀,激活复古弄潮儿何止是哪吒能击中咱国人的心,从童年儿歌、葫芦娃台词到童年零食无不连连正中击年轻人的童心。而这股童年风也在国潮圈蔓延。CBNData《报告》显示,把回忆中的动画人物穿上身已然让潮人们“乐此不疲”,以wookong为例,天蓬元帅系列发布时的搜索热度甚至超过双十一。与此同时,回力、飞跃等中国“老字号”品牌也纷纷“满血复活”,消费规模翻倍,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80后潮人,95后更显热诚,近一年的消费规模已快速提升至四成。可见越年轻的潮人追忆复古越起劲。出国 |联名国际潮牌,亮相纽约时装周正所谓“万物皆可联”,岂止于跨界,更要走出国门。如PUMA X SANKUANZ、CARROTS By ANWAR x AKOP、THE HUNDREDS x COMBACK、STAPLE x RED CHARCOAL等,这些国潮品牌与国外经典街头潮流品牌的“联姻”,不仅说明中国潮流市场的成长获得了国外品牌的关注,同时也是标志着中国原创潮流品牌在质量、设计、品牌文化方面的逐渐成熟。甚至是与国际时尚大牌同台竞技,以纽约时装周为例,亮相的国潮品牌以别具一格的产品设计和别出心裁的呈现方式在大牌云集的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向全球市场展现了“中国创造”的力量。‘球鞋’文化让“上脚”越来越“上瘾”越“泛”越爱 | 越“难”越爱 | 越“旧”越爱球鞋作为国潮崛起的增长“主力”,潮人们对它的追逐显然已颇具“体系”。不仅是明了OG、QS、SE、Retro等球鞋术语,更是熟悉有货飞碟好物、毒、当客get等众多潮流电商平台,可谓是sneaker潮人都是积极好学的小主。CBNData《报告》从规模日益扩大的潮鞋消费市场发现了消费者们越“泛”越爱、越“难”越爱、越“旧”越爱的消费特点。越“泛”越爱 “上脚”人群“泛”起,应用场景更广泛正如CBNData《报告》显示,年轻人是球鞋潮流市场的绝对主角,且这些球鞋消费者们往往是愿为“上脚一时爽”一掷千金,球鞋市场人均消费增速近年来实现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潮鞋消费人群的“选鞋”需求也在转变,不再单纯追求其实质性功能,更以球鞋的专业性能为穿搭亮点。越“难”越爱 “一鞋难求”催生球鞋二级市场然而在Sneaker圈儿里,即使有“一掷千金”的心,也未必有这个机会,要知道球鞋发售方式可是相当“傲娇”,比如需要消费者完成爬绳子、做俯卧撑、智力检验;又或是抽签采取摸麻将牌的形式,摸到“红中”才可购买。以至于平常心sneaker玩家们在练就平常心的同时,也让球鞋二级市场应运而生。CBNData《报告》显示,球鞋品牌的供需在中国市场严重不平衡,以至于催生了不同类型球鞋电商,如潮流电商有货、社交平台Nice与二手交易平台转转等,纷纷切入球鞋二级市场;以有货UFO为例,上线第一天消费规模即破百万,足见sneaker玩家们的需求之“凶猛”。越“旧”越爱 以“致敬”为名,球鞋经典款强势回归国潮圈儿里“情怀风”正猛,而在潮鞋圈儿里也是一阵“致敬风”盛行。CBNData《报告》显示,不同来自于上个世纪的球鞋在近一年间迎来春天,AF1、AJ1等经典鞋型消费规模逐渐提升,回暖趋势明显。最后,CBNData《报告》还指出了未来中国潮流消费两大发展方向:潮流电商“下线”及潮流消费种类“多元化”。一方面, 线上线下的一体化运营,有利于为消费者打造一站式的潮流消费体验;另一方面,延伸至居家、玩乐等多元场景的潮流消费,将进一步激发年轻人为“生活方式”买单的意愿。

万物皆照

猎聘发布《2018年90后职场人洞察报告》

在目前的职场人群年龄结构中,90后是最年轻的一代,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今,较早出生的一批90后已成长为职场的中坚力量。时代的发展给他们留下了哪些烙印?他们对待工作、同事和老板有哪些偏好?猎聘推出《2018年90后职场人洞察报告》,解析90后职场人的特点。本次报告基于猎聘2018年下半年问卷调研,分析了70后、80后、90-94年生人、95后不同代际职场人的特点,希望对广大企业、招聘方、求职者以及人力资源研究机构有所启发。一、90后的特点根据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90后占总人口14.19%,在所有代际群体中为占比第三高人群。90后在出生后至2017年,正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此期间,中国人均GDP 从1990年的人均317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8826美元,前者是后者的27.84倍。整体而言,90后拥于一个物质条件相对充裕、丰富的成长环境。而到2008年,即就是第一批90后年满18岁步入大学之时——也是他们真正开始社会化的时间节点,这一年中国的人均GDP为3471美元,是1990年的10.95倍。90后整个成长过程也是中国市场经济逐步发达的过程,整个国家人均GDP的变化某种程度上也反映着某一阶段的消费行为。通常情况下,在分析求职行为时,人们往往只过于关注求职者找工作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却忽略了将其作为一个人来了解。只有当懂得一个人或者人群的特征和心理,才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他或他们的行为,这也就要求招聘方跳出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艾瑞咨询《中国8090后互联网理财白皮书》显示,90后人群消费时最关注的三大因素是性价比、品质和符合自己的风格,分别有58.40%、53.00%、48.50%的人选择了这三个选项。这三个因素与找工作的诉求很相似,是现实与理想的统一,同时还强调了个性,这就是90后这一代较为突出的特点。CBN Data《中国原创设计创业与消费报告》显示,年龄越小的消费者,对原创设计的消费需求人数比例越高,90年以后出生的人群占比为48%,由此可见他们是非常讲求个性化的一代。根据猎聘对HR的调研, HR对于90后的印象达成的共识较多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有64.12%的人选择了这个选项。这一点可呼应此前提到的90后本身渴望创新,所以他会对新事物更感兴趣,接受能力也更强。第二方面是“被自我认同驱动,兴趣至上”,这一选项的得票率为51.91%。猎聘高级职场顾问认为,这两点可带给HR很多的启发,以往企业讲雇主品牌、人才品牌,更多的是将企业的优势不断灌输给求职者,希望影响他们,但其实对于如今的年轻人,说服教育是没有意义的,企业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那些真正对你有兴趣和匹配的人身上,而不是一味争抢名校学生,因为将来是否能留住后者还是未知数。在大众印象中,90后是任性的一代,对于工作可以做到说辞就辞。然而,猎聘的调研发现,这种说法其实有夸大的成分——实际上,只有15.20%的人选择裸辞,其余都是经过慎重考虑后提出辞职,其中41.40%的人会在有辞职念头后考虑大约1个月左右提出辞职,23.80%的人会选择先面试,根据面试情况来决定何时提出辞职。裸辞后不同年龄阶段的职场人都会感到焦虑,对比70后、80后、90-94年生人、95后会发现,在裸辞后2周内感到焦虑的人的比例为3.77%、10.30%、8.09%、25.93%;而在裸辞后1个月内感到焦虑的人的比例为30.19%、29.09%、38.97%、43.21%。整体而言,越年轻的人反而焦虑感更严重。由此可见,90后对待辞职并非像此前给人们留下的刻板印象:任性、自我、无所谓,他们也表现出比较理性的一面,也有自己现实的考量。在不同性别群体中,裸辞后找工作期间,年轻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到焦虑。猎聘调研数据显示,大约36%的90后男性裸辞3个月内会产生焦虑,而45%的女生在裸辞1个月内会产生焦虑。二、90后职场选择观各个年龄段的职场人对公司类型选择的偏好来看,创业型公司在更年轻人群中的认可度排名更高。无论90-94还是95后,他们选择中排位第一的还是偏重个人兴趣,“没有特别想去的,工作内容喜欢就可以”,两个人群分别对应的占比为34.56%、34.57%,这与他们崇尚兴趣至上是相呼应的。在不同年龄段的职场人中,对于工作元素的排序中,高薪酬均排在第一位,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得票率最多。高职位在70后、80后、90-94、95后心目中的排序呈下降趋势,分别为第三、第六、第八、第八;而“自由度高”在上述年龄段的占比排名逐渐走高,对于90后、95后而言,钱、时间、被尊重都是他们极其看重的要素。当问及“在面试过程中,什么方面最影响你对一家公司的判断”时,90-94、95后都选择了“HR问很多隐私问题”,这一选项的得票率在这两个人群中都超过了50%。综合各个代际人群面试中所反感的问题,归纳出四方面:HR问及隐私问题、办公环境脏乱差、前台态度冷漠、直接主管业务水平差——这些都会影响求职者对一家公司的判断。猎聘高级职场顾问建议企业HR优化自己的工作流程,提升自己面试问题的质量,提醒改善前台服务质量、办公环境和业务主管的能力,以免自己的企业在这方面有疏忽而错失优秀的候选人。三、90后日常工作中的偏好在日常工作中,对于最讨厌的职场现象,70后、80后占比排名第一的均为“拉帮结派”,占比分别为41.51%、27.27%;而90-94、95后为“打小报告”,占比为30.15%、27.16%。猎聘高级职场顾问建议HR或者公司管理层不要去四处打探下属消息,否则就会招致反感,给彼此的合作和相处带来隐患。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中,讨厌“不愿分享”的人数比例呈上升趋势,在70后、80后、90-94、95后人群中的占比分别为1.89%、4.24%、6.62%、17.28%。可见,越年轻的群体,越渴望分享,期盼共同成长。当被问及“喜欢什么样的管理风格”,本次调研显示,师长型和朋友型占比较多,“朋友型”在70后、95后的选择占比中排名第一,分别为54.72%、51.85%;“师长型”在80后、90-94年生人的选择占比中排名第一,分别为46.67%、46.32%。有意思的是,90后和95后出生年代相近,但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相比之下,95后更喜欢朋友型的领导,这表明新一代职场人更重视平等的工作交流,更期待管理的扁平化。在职场中,跟老板相处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对于“害怕跟什么样的老板相处”这个话题,70后、80后、90-94年生人表现出高度一致,他们最怕与“想起一出是一出”的老板相处;其次是与 “武断,觉得自己都对”的老板相处;而95后最害怕相处的老板是 “武断,觉得自己都对”,其次是“想起一出是一出”。而所有年龄段第三怕的都是与“不愿承担责任”的老板相处。猎聘高级职场顾问建议领导层的决策要有理有据,且保持相对的稳定,要注意跟员工的平等、友好的沟通;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勇于承担责任,为员工做出表率。对于不喜欢的同事类型,各个年龄阶段排名前三的均为业务能力差、优越感十足、情商低,只不过排序有所不同。业务能力差在70后、80后的选项中排第一;而在90-94生人、95后的选项中排第三;优越感十足在70后的选项中排第二,在80后的选项中排第三,在90-94生人中排第一,在95后中排第二;情商低在70后、80后、90-94、95后的选项中排名分别为第三、第二、第二和第一。从95后如此看重同事“情商”因素可以分析出,这一代职场人对同事的看法更注重对方带给自己的感受,更注重业务之外的因素。不论90-94、还是95后,他们所不喜欢的“优越感十足”和“情商低”都是人际交往中让人不舒服的感受,因而与90后在工作中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和沟通技巧,以免弄巧成拙。猎聘高级职场顾问认为,90后对工作选择因素的偏好都指向了90后对体面工作的核心诉求,这就要求企业HR和管理者在招聘和管理中要尽可能针对他们的诉求调整自己的策略和方法,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适当照顾他们的工作兴趣,为他们创造平等的交流氛围,尽量在软件和硬件上创造让他们感到舒适的环境,在帮助他们体现自己价值的同时,最大化实现雇主的目标和价值。来源:东北新闻网

第六个

舆情报告:90后消费观成多元化发展

摘要:如今90后大批已经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有的已经养儿育女,已经褪去青涩的90后扛起社会责任。正当改革开放大潮之后的90后,不同于80后,在吃穿住行购娱、理财等消费领域打上了信息时代发展的烙印。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90后在出生时改革开放已经显现出明显成效,同时也是中国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所以90后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中国的90后不仅拥有自由奔放的想法、总是站在科技的前沿,而且对未来持乐观态度,这使他们成为未来世界中最“可怕”的一代中国人。不可否认,从其成长开始,90后就备受社会的关注。而今最大的90后已超过晚婚年龄,开始踏入社会,宣告他们已经站上历史舞台,成为主导世界的新兴力量之一。庞大的90后消费群体不管从实际绝对数量,还是和其他国家相对数量来说,中国90后人口数量庞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被称为“鼠标一代”的90后数量高达2.1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5.4%左右。同时,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大陆90后人群占比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4年ComScore 发布的《中国90后网络行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大陆90后群体占1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为29.5%,高于中国香港、澳门及APAC国家,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约2.8个百分点。”庞大的人口数量下蕴藏着不容小觑的消费力。然而从年龄结构来看,中国正面临严重的老龄化威胁,同时90后占中国劳动力人口比重在不断提升,这意味着90后在逐步成为消费的主力军。相对老年人口的消费倾向较低,对消费的带动作用有限,但劳动力人口才是真正提振消费的中坚力量。联合国的《2015全球人口发展报告》称:“90后在2015年末占15-60岁劳动人口的比重将高达22.7%,且未来呈现上升趋势直至30%以上。”可见,90后将是劳动力人口的主要构成部分,进而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因此90后消费行为的变化将对社会整体消费带来巨大影响。被贴“小众消费”标签在大众消费时代,90后的特立独行、标新立异使小众消费的开始崛起。相对于曾经的诺基亚,小米是小众的;相对于淘宝,豆瓣东西是小众的;相对王菲,宋冬野是小众的,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在小众群体中受欢迎的程度,反而由于兴趣形成的天然壁垒,用户群限制在很窄的范围内,外界很难对它构成威胁。因此,小众消费将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生活情怀的不同维度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以社群为核心的90后消费群体。那么,为什么90后更容易形成“小众消费”群体呢?从互联网技术上来讲,社交工具兴起为小众社群的形成提供便利。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微博、豆瓣、贴吧等社交方式的出现使人们能通过网络结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而90后群体更是社交工具中的主要使用大军。从心理上来讲,90后群体社交时更趋向于“寻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兴趣为王,聊得来至关重要,90后在选择“能够一起玩耍的小伙伴”的时候最多关注的是对方是不是和自己喜欢同一个东西。例如,90后玩唱歌APP不仅仅满足于唱歌,而更希望寻找与自己喜欢同类型的歌曲的小伙伴进行互动;90后尝试在服装APP的达人搭配版块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并与跟自己衣着类似的小伙伴进行线上讨论和交友。从消费偏好上来讲,成长于大众消费时代的90后群体的消费偏好更为多元化和个性化。如今的90后群体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地看电视、听音乐、打网球等娱乐活动,在听音乐的同时会关注音乐风格领域有什么其他的标志性作品、甚至是歌手的人生经历如何、有意思的故事等。由于消费者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大众市场迅速裂变为许多个性鲜明的小众市场。消费者自然形成零散、难以聚合的小群体,不同群体之间的需求也会有明显的差异性,同时,群体内部的消费者爱好、兴趣与消费行为还相对趋同,由此就形成了群体之间风格迥异、群体内部需求相似的小众消费模式。持续性改变的90后随着这批90后步入青年时期,他们将产生更大的消费潜力,并有望对未来消费市场产生持续性影响:1、工作之前:90后在家庭消费决策中的影响力大、生活费用开支高虽然绝大多数的90后尚未踏入社会,主要依靠家庭收入,但作为独生子女的90后从小就是家庭的中心,其在家庭消费决策中的地位不可忽视。据《中国90后青年移动购物行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多达60%的家庭会在购买决策中含有90后的购买意见,甚至有15.5%的90后能够完全主导家庭消费决策。” 90后的消费喜好是父母选择商品的重要依据,因此,虽然90后的收入有限,直接购买能力不强,但是能通过间接影响父母的消费影响消费结构。2、工作之后:经济独立的90后群体消费潜力巨大随着90后踏入社会,收入增长将带来消费能力逐步增加。当前,虽然一半的90后未经济独立,但在未来的5年内,绝大部分90后群体将参与工作并获得收入,逐渐成为消费的主力军。据智联招聘统计“91.1%的90后目前的月收入水平低于3000元。”从数据来看,参考80后的收入成长路径,80后在进入工作的5-10年内收入增长迅速,未来90后的收入水平上升潜力巨大,加之其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对消费市场的提振作用将会很大。3、成家之后:90后消费观念对后代的影响持续发酵家庭的生活方式对孩子的未来的行为方式影响很大,家庭对财富和金钱的态度也将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的消费观念。90后即将为人父母,他们开放、多元的消费观念会潜移默化的灌输至下一辈人的身上,提升高边际消费倾向的人口比例,长期来看可以提高社会整体的消费量。此外,“全面二孩”放开之后,90后养育的后代群体将会更多,其消费观念影响范围将会更加广泛。多元消费观念的90后衣:追求品牌个性,高度互联网化“出门最怕什么?最怕撞衫了!”如果说60后一代人喜欢经典的中山装,90后则更偏好不拘一格的风格:火辣热情型要鲜艳的色调、配合铆钉装饰;清新森女型喜欢长裙纯色、麻布上衣;可爱朝气型要小熊背带裤、配合蕾花边等等。一方面他们希望与众不同,追求品牌个性,但同时他们经济能力又相对有限。因此他们更愿意通过多元的消费渠道,线上、线下比较价格,用最少的钱买到最想要的衣服。综合来看,90后对衣物偏好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追求品牌个性化。个性化是90后不变的追求,对于他们来说服装早已超出了日常必需品这个范畴,成为了用来展现个性的最佳方式。虽然耐克、阿迪等传统品牌依然在90后群体中随处可见,但越来越多能展现个性的服饰已经出现。比如印有文字的衬衫,配上简短的文字或者网络流行语,就能给人以强烈的与众不同之感。2、高度互联网化;互联网几乎贯穿90后生活的全部。据《中国90后青年移动购物行为专题研究报告》数据显示:“高达86.8%的90后选择在网络渠道购买服饰箱包类产品。”互联网购物不仅省去他们去实体店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能享受较大程度的折扣,更为重要的是在服装款式品牌的比较上,互联网时代所提供的全面信息更能让他们在充分挑选后确定哪一款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从网购APP的覆盖率来看,淘宝月度活跃人数超过1亿,楚楚街、聚美优品也轻轻松松过百万紧随其后,网络购物在90后当中相当流行。食:注重特色和体验,偏向中低端消费90后中聚集了很多“吃货”和“美食家”,“吃本来是辛苦‘搬砖’后对自己最大的犒赏,不吃好一点哪有力气工作、学习和减肥?”。90后偏好于周末约上三五好友一起聚餐,用APP发掘各种未知的食物一起尝鲜。在餐饮上90后的偏好可以概述为:1、注重个性化和创意特色、饮食偏好多变90后群体在饮食上不追求档次和服务,对合理范围内的价格也不敏感,他们最在意的是餐厅的菜品是否有创意、有特色、有个性。以北京的南锣鼓巷为例,虽然只是一条不长的小巷子,但是却常年人山人海,90后则是这些游人中的绝对主力。究其原因,就是凡在这条巷子里营业的餐厅,最讲究的就是一点:特色。口味上的特色也好、装潢主题上的特色也好,都对90后有很高的吸引力,因此这里也成了90后来北京必须要去的地方。另外,90后的餐饮选择多、变化快,今天吃火锅、明天吃日料、后天吃西餐,想要用单一的食物套住90后的胃是难上加难。2、关注切身感受,相信朋友口碑而非广告。90后有很强的自我观念和自主意识,反映在饮食上,一方面他们较少受广告宣传的影响,对口味、环境、服务等都有自己的独到偏好,认为只有自己亲身体验过之后满意的才能算好;另一方面,他们却乐于传播口碑,分享自己的体验感受,评论消费过程中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对他们来说,饮食已经远超越了“吃饭”这个范畴,整个就餐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打动或惹恼他们的关键。3、经济实力有限,偏好物美价廉的中低端餐饮90后消费能力有限,不太会经常出入高档酒店消费;此外,餐厅的档次确实不在90后主要的考虑范畴。任何中端、甚至是低端的饭馆,只要有特色、有卖点,能满足他们的体验要求,都可以红红火火,所以不论是人均50-70元的中档饭店,还是几元一个的煎饼果子,只要能够吸引他们,就能引起他们足够的消费欲望。住:住房压力大,但依旧注重品质超过价格尽管放荡不羁爱自由,踏入工作的90后依然不得不面临租房、买房的难题。当前租房网站和App众多,但信息凌乱、真实性有待考察,最终还要依赖传统的租房中介公司。同时,买房也给90后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总体来说,90后在租房、买房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质是:1、租房者占绝大多数,不愿为买房降低生活质量。由于近年房价迅速上涨,买房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毕业后所要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虽然多数90后希望拥有自己的房子,但是一方面房价太高令他们无法独立交付全款甚至首付款,另一方面贷款买房意味着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因此他们多数选择租房。根据2014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蓝皮书:201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调查显示:毕业一年后,约三成90后大学毕业生居住面积不足20平米,但相比于贷款买房,超55%的90后毕业生更希望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而不愿做房奴。2、租房支出压力普遍大据58同城房产研究中心调查数据,目前90后应届生中房屋租金支出超过薪水1/3的群体占比相对较高,一线城市甚至远超50%。其中,北京的应届毕业生中有35.52%每月租金占薪水1/3到2/3之间,9.7%租金占薪水2/3到全部,还有3.67%租金甚至超过薪水,租房支出给九零后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3、最注重居住品质而非租金90后由于多成长于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就独自享受了家长能提供的所有资源,在物质方面少有不如意。因此接近一半的90后把居住环境作为租房的首要考虑因素。据58同城房产研究中心调查显示:“无论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还是其他城市,90后应届毕业生最关心的问题是舒适的居住环境,租金、交通和室友均位于舒适的居住环境之后。”不过,现实与理想总会有差距,物美价廉的房源数量有限,当90后把居住品质放在首要地位时,往往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租金作为代价,这将给90后带来更大的租金支出压力。行:外观与质量并重,具有品牌意识相对买房,对90后来说买车似乎更加切合实际。其消费偏好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1、逐渐成为购车群体,偏好外观样式与质量并重根据网易汽车《90后年轻消费群体购车趋势消费报告》:90后新车车主比例从2014年的5%上升至2015年的9%,逐渐成为汽车的消费群体。数据显示,中国有49%的90后购车群体追求汽车外观和样式,在国外这一比例达到39%,我国90后对个性的追求在这里又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不过另一方面,在追求个性的同时,90后也展现了相对务实的一面,48%的90后车主追求质量和可靠性,在国外这一比例是56%。2、品牌意识强,偏好德国车系网易汽车《90后年轻消费群体购车趋势消费报告》调查发现:“在列出的75个品牌中,90后平均认识超过48个品牌,高于其他年龄段消费者,展现了很强的品牌意识。具体到不同车系,45%的90后购车更加倾向于德系汽车,其次20%是日系品牌,13%为美系品牌。”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近年城市汽车数量和种类都在增加,90后耳濡目染都会了解一些品牌;二是90后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很多人对汽车的品牌都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游:向往自由,消费能力有限但热爱旅游“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被90后认为是人生两大幸事。根《90后社交行为调研报告》显示,就问题“如果有了100万,90后如何分配?”的问题,选择旅游的90后消费人数高达85.6%,高于买房付首付、存起来和买车等其他用途。这说明了90后群体对旅游有极大的热忱,其旅游消费行为特点有:1、向往自由,说走就走90后是不受束缚的一代,加之少有工作、家庭方面的限制,很多事情可以想到就去做。几个同学、朋友,甚至是不认识的人,都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根据携程发布的《90后旅行行为报告》将90后的旅行标签锁定在了七个词上:90后、毕业旅行、孤独患者、遇见、自由、说走就走、在路上。从这些标签不难看出:一次旅行就是一次对他们自身的解脱和释放。2、消费能力有限但极热爱旅游据携程网统计,“出行次数方面,90后平均一年出游的次数为4.2次;旅游地点方面,国内游占比为79.3%,出境游占比20.7%,收入水平成为制约90后旅行目的地选择的重要因素。”但这些依然不能阻止他们出游的热情。喜欢新鲜事物、愿意尝试是90后的一大特征,因此旅游对于他们来说除了是放松之外,也是接触新鲜事物的好机会。酒店还是旅馆,飞机还是火车对于他们可能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一种“在路上”的心态。购:不喜盲目攀比,偏爱简单方便的网络购物过去几年中,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非常迅速。作为互联网下的新生代,90后与互联网联系更为紧密,成为了网络购物的中坚力量。具体来说,其购物行为有以下几个特点:1、相对理性不盲目攀比据《中国90后青年移动购物行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90后群体中超过半数的人更换或淘汰电子产品是因为“损坏、无法维修”,另有22.7%的青年是因为“配置落伍”而更换电子产品。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来,90后青年群体的消费态度是比较理性的,绝大部分人不会盲目攀比。昔日“被宠坏的一代”的说法似乎没有得到印证。从前面也可以看到,90后对于真正吸引自己的东西是舍得消费的,但是这并未影响他们的理性选择,他们很少花冤枉钱。2、网购最主要渠道是淘宝天猫根据《中国90后网络行为调查报告》数据显示:90后网络购物消费金额比例中,“淘宝”占据了57.2%的份额,“天猫”的市场份额也达到了30.7%。从数据来看,淘宝和天猫占据了市场份额接近90%,相对于其他电商购物频道来说,具有绝对优势。娱:超强娱乐能力,乐于接受新型娱乐方式90后成长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中,其对生活娱乐性的追求更甚于其他年龄群体。奉行“娱乐至上”的他们有一颗即使入不敷出也要崇尚自由和娱乐的心。具体来说,90后的娱乐消费有以下几个特点:1、热爱娱乐,涵盖娱乐圈、体育、游戏,分布范围极广90后成长于物质生活相对丰富的时代,有超强的娱乐需求和娱乐能力。具体而言,90后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娱乐、文化、体育等方面,可以说90后具有极强的娱乐精神,一方面他们在娱乐方面非常舍得花钱;另一方面,生活里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纳入他们的娱乐范畴,可以是对娱乐明星的八卦,可以是对社会现象的吐槽,甚至对自己生活的搞怪。2、移动互联时代各类APP的主要消费者,乐于富有创意的广告营销90后注重新奇体验,新鲜好玩有创意的东西总是可以轻易抓住他们的心。比起传统的电视广告、报纸媒体宣传,通过90后日常使用度比较高的APP推送的富有创意的广告营销内容更容易让90后买单。例如微博上一些具有众多90后粉丝的大V们推送的广告,不同于传统方式,他们往往不直接推销商品,而是先创作一篇有趣的漫画故事,然后将广告元素不露声色的融入其中,既达到了广告营销的效果,又避免了90后对传统广告直接推销的抵触,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90后倾向超前消费:爱花钱不任性尽管相对收入少于70后及80后群体,但90后的消费频次却并不低,说明90后的消费观念较为开放,“超前消费意识明确”。从每笔消费金额的中位数来看,70后、80后前半段与85/90后存在50元的级差,这主要是由于三个代际人群的收入水平差异所决定的,也与这三个代际人群的可用信贷额度高度一致。但不能忽视的是,虽然90后信用卡额度和单笔消费金额在整体上要弱于80后和70后,但每周消费频次却与前者持平,90后消费意愿较高。尽管消费意愿更强,但90后绝不是只知道任性“买、买、买”,在P2P、基金、众筹等理财产品大行其道的今天,90后群体理财意识亦较强,在使用余额宝的“宝粉”中,90后占比32%,总金额高达1140亿元。另据调查研究,在理财记账类APP中,年轻群体的用户比例最高。究其根本:90后群体理财意识较强的主要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降低了理财产品的购买门槛,无谓金额大小,各类风险可控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互联网消费信贷向90后敞开大门。在个人消费信贷领域,银行信用卡过去一直独占鳌头,但银行在征信问题上对客户要求较高,一般要求有固定工作岗位、稳定年收入等,高门槛使得90后达不到申请所需的综合评分。即使成功申请,其等待审核时间也比较长。相较而言,网贷以信用贷款为主,无抵押、无担保,贷款流程简洁,贷款门槛低。由于其较之传统贷款具有更高的可获得性,受到了90后大力追捧。不仅如此,90后消费信贷分布范围极广,涵盖了旅游消费、电商消费、教育消费等八大方向,每个方向都具有代表性的消费信贷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

毁绝钩绳

国货崛起势不可挡,多份报告解读90后、00后消费趋势

完美日记仅仅用了一个小时就登上了天猫彩妆的618销量第一名,超过了兰蔻、美宝莲等国际品牌。李佳琦直播花西子微雕星穹雕花口红创下月销594.8万。双十一,百雀羚在开场10分钟就宣告成交破亿。这些国货美妆以势不可挡之姿占据了消费者的购物车,成为了一股不可小觑的潮流。过去,“90后”常常被诟病,如今的90后、00后却是敢于担当、乐于担当的一代,同时也是撑起国货消费市场的主力。今天,Luna就近一周接触到的多份数据报告,与大家一同来解读、分享一些关于90后、00后的消费趋势。希望不管是作为运营人员还是从事市场营销的朋友,对这年轻的一代都能有了解。一个大的趋势:国货崛起势不可挡今年5月份,阿里巴巴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指出:2019年线上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达到72%。 图源:阿里研究院那么,国货是如何崛起的呢?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策引领,另一方面则是电商平台扶持。2020年堪称国货崛起之年。今年4月,商务部、工信部、国家邮政局、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组织第二届“双拼购物节”,携手一百余家平台和企业,发挥电商促销费的“先锋队”作用。持续倡导品牌消费、品质消费,“数字赋能、绿色发展、国货创新、扶贫助农、助力实体”为五大引领方向。另外,中国品牌日从2017年创立至今已有四年,这也是政策引领的一种体现。各大电商平台加大对国货的扶持力度:4月22日,阿里巴巴宣布升级“新国货计划2020”,并表示要加速产品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争取让每个消费者的购物车多3个中国品牌;5月10日,京东宣布推出“新国品计划”,将拿出12亿资源支持国货品牌发展。90后、00后消费趋势解读趋势一:新国货走热,90后、00后成目标群体据QuestMobile在今年6月份发布的《2020新国货崛起洞察报告》显示:90后、00后对互联网的黏性更强,热衷使用短视频、图文短视频、图文等新型内容平台,成为新国货在新媒体中更容易影响到的目标群体。图源:QuestMobile趋势二:90后、00后消费注重性价比的同时,还看重品牌;受到图文、视频类内容影响,消费决策路径缩短的同时进一步释放购买力图源:QuestMobile趋势三:95后更喜欢为国潮买单95后作为年轻的一代,喜欢彰显个性,对国货拥有更多自信,因此更喜欢为国潮买单。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发布《这就是95后的国潮地盘》报告显示:95后是中国潮流服饰的消费主力,而女性跟愿意为潮流服饰买单。图源: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图源: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总结:国货崛起势不可挡,对于90后、00后来说,购买国货,一方面是爱国的表现,另一方面是对民族品牌拥有更多的信心。毋庸置疑的是,90后、00后作为国货品牌的消费主力军,是品牌、商家都应该重点关注的人群。把握这些年轻群体的消费趋势和喜好,国货品牌如何推陈出新,推出更多符合这些年轻群体的审美标准的产品,是品牌、企业要着重思考的问题。本文数据参考来源:1. 阿里巴巴研究院《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2. QuestMobile《2020新国货崛起洞察报告》3.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这就是95后的国潮地盘》报告声明:本文所引用的数据报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引用的图片、数据,目的仅在于信息分享,不作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将会第一时间删除。

闻诗

百家号三周年内容行业研究报告:90后、00后、小城作者崛起

日前,百度旗下内容创作平台“百家号”在正式上线三周年之际,联合新榜研究院对外发布了《百家号内容行业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8月,百家号入驻账号已经超220万,作品总量同比增长143.4%,同时百家号平台上的视频内容总数量已经超越图文,成为最主要的内容形式。百家号是百度App两大生态之一,主要解决移动互联网内容孤岛的问题。这些数据表明了百家号的强劲发展势头和生态的繁荣性,已经成为内容生产者的必选平台之一。入驻账号超220万 优质内容百花齐放报告显示,百家号220多万入驻账号主要分为个人账号、企业账号、媒体账号、政务账号等四大类。在各类型的内容生产者中,个人账号数量最多,占比79.9%;媒体账号生产效率最高,平均单个账号生产的内容更多。在内容上,百家号呈现出明显的权威化、优质化和多元化的特征。比如,在优质媒体账号创作者中,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环球时报、澎湃新闻、北京日报客户端等皆在其中;在优质个人类账号中,则包含了牛弹琴、叶檀、马未都、潘乱等不同领域的优质作者。报告同时显示,百家号平台上,新闻、影视等传媒行业是生产效率最高的垂直领域,而美食、体育、军事则是传播效能最强的垂直领域,进一步凸显了百家号内容多元化的特征。视频内容总数量超越图文 短视频发展空间巨大在创作形式上,截止今年8月,百家号平台上的视频内容总数量已经超越图文,成为最主要的内容形式。这也意味着,短视频已经成为行业新宠,内容生产者的创作方式已经迎来拐点。同时,报告还总结了三大规律,传统内容看图文,视觉冲击看图集,生动简单看视频。数据显示,房产、政务、财经等领域94%以上内容为图文;旅游、艺术、时尚、游戏、娱乐等领域25.5%以上内容为图集;而影视、音乐、搞笑类领域八成通过视频表达。这也说明,在百家号平台上,短视频的红利其实才刚刚释放。新闻、财经、政务、旅游、时尚等领域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90后、00后和小城创作者已经崛起报告还显示,百家号创作者还呈现出了年轻化和下沉化这两大特征。从年龄分布上看,绝大多数创作者为80、90后和00后的年轻人,90后账号占比高达72.5%,00后则位居第三。从地域上看,广东、山东、河南依次占据账号数量榜前三位,而作品数量榜前三位依次为山东、河南、广东。同时,优秀的创作者不仅仅集中在大城市,在一些领域,小城的创作者展现出不俗的影响力。南阳、商丘、黔东南的创作者占据三农内容Top10榜单三席;葫芦岛、运城的创作者在音乐方面颇有造诣;在悦读领域,酒泉、 俗的实力;摄影领域,运城、毫州、绥化上演小城创作者逆袭。此外,大众更关注北京创作者的美食类内容和广东创作者的玩乐内容。在财经领域,大众更偏爱长江以南城市发布的财经内容,北京是财经榜Top10唯一一个“被信赖”的长江以北城市。报告同时指出,为激励优秀创作者、进一步强化优质内容生产力,百家号已经推出了“金芒计划”、“百家榜”、“红人计划”等三大扶持激励计划和商家小程序、广告互选、内容电商、广告分润、扶持补贴、内容付费等六大创作者变现方式。至此,强调AI赋能,主打优质化、权威化内容的百家号已经撑起百度内容生态的半边天,成为百度夯实移动地位的重要抓手之一。而优质化、权威化内容也是当下内容平台的竞争的焦点。这也正是百家号发布内容行业研究报告的题中之义:时光荏苒、初心不变,三周年之际,分析内容行业现状,洞察行业最新趋势,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率则不劳

《90后攒钱报告》:兴趣至上的90后,正在影响世界

#年轻人真的容易被毁掉吗?#上了热搜,年轻人似乎被网络打上了种种标签:#被社交网络毁掉的年轻人##被网贷毁掉的90后##“精致”正在毁掉中国90后女孩##被房租毁掉的年轻人#...然而,中国新经济研究院联合支付宝发布首份《90后攒钱报告》。报告显示,92%的年轻人每个月都会有结余,80%的人会将结余进行理财;对比他们的余额宝和花呗则发现,90后每月在余额宝攒的钱,平均是其花呗账单的4.5倍;此外,90后初次理财时间比父母早了10年。被打上“月光族”标签的90后,其实并非如此。艾瑞咨询《中国8090后互联网理财白皮书》显示,90后人群消费时最关注的三大因素是性价比、品质和符合自己的风格,分别有58.40%、53.00%、48.50%的人选择了这三个选项。这三个因素与找工作的诉求很相似,是现实与理想的统一,同时还强调了个性,这就是90后这一代较为突出的特点。 这也和猎聘的调查数据显示,不谋而合。各个年龄段的职场人对公司类型选择的偏好来看,创业型公司在更年轻人群中的认可度排名更高。无论90-94还是95后,他们选择中排位第一的还是偏重个人兴趣: “我不是不喜欢工作,我只是不喜欢上班。”对于90后、95后而言,钱、时间、被尊重都是他们极其看重的要素。随着90后涌入职场,这批在互联网陪伴下长大的一代人正用他们独特的工作观影响着世界。越来越多的个人创业者涌进行业,比如美妆主播、游戏直播、短视频达人,甚至分享日常的博主也可以拥有自己的粉丝。【直播现场】【大胃王直播】【游戏主播】而对于企业而言,用工主力群体的改变,意味着用工方式的改变。目前,中国经济的两大结构性变化进一步深化,一方面“新常态”下的中国企业面对竞争更激烈的市场环境,必须要靠技术创新与精细化管理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人才招聘变得日趋艰难。为了控制成本,企业会更倾向于让部分岗位采用非劳务关系的灵活用工方式。依据调查显示,不同行业、地区及岗位对灵活用工的使用存在显著差异。从行业上看,灵活用工主要集中在:从岗位上看,灵活用工使用率最高的岗位依次为:从地域上看,上海、北京和广州的灵活用工比例最高,全国一半以上的灵活用工出现在这三座城市。其中,其中上海最高:目前,市场上的灵活用工岗位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用型岗位”,即各行业、各领域都会设置的具有支持性、管理性和职能性的岗位;另一类是“专业型岗位”,即需要特定行业背景或职业技能的岗位。近七成企业选择在通用型岗位上采用灵活用工;而以往企业更青睐直接雇佣的专业型岗位,如今的灵活用工比例也已近半数。由此可见,企业对灵活用工的接受程度正在不断提升,灵活用工的岗位范围也在日益扩大。有些企业或公司会片面理解,"灵活用工,类似灵活支付",就像我们按小时结算、按天去结算、工作完就结算,但灵活支付是一种支付方式,而非用工的方式。灵活用工可以实现灵活支付,就像滴滴平台与司机的合作模式,可以是按月结算,也可以即时结算,因此灵活支付,不等于灵活用工,它仅仅是一种支付方式。灵活用工的实现,是需要有四个条件的。这四个条件中,如果有一个缺失的话,灵活用工在实践过程中,企业和人力资源公司之间都是没办法进行匹配的。技术条件技术条件就意味着灵工的管理跟传统的管理不一样,它是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因此提供灵工服务,要么自己有技术,要么是采购灵工的管理技术。技术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灵工的管理,包括信息的发布、匹配、确认、考勤考核等等——是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还有一方面是支付条件,即灵工按时结算的条件。保障条件这个保障指的是,灵工工作过程中意外、事故的保障,还有灵工的支付保障。即一个企业和个人之间通过一个平台,最终信任。意外与支付两个保障解决了,灵工才能实现。供需条件就供需来讲,我们会发现企业直接用人成本越来越高,直接招人也越来越难;而现在以90后为主的从业人员,对单调的就业环境、工作环境的容忍度也越来越低。因此灵工基于招聘和成本的考虑,有了需求。从劳动者的角度来讲,结合90后对枯燥平凡重复工作的厌倦感,灵工可以提供不同场景切换的工作环境,因此企业和求职者对灵工都存在着需求。法律条件灵活用工在我国是有法律支持的。一方面是《劳动合同法》允许了多种兼职,在法律范畴,灵工是被认可的用工方式。另一方面,2016年财税47号文件里面,"劳务派遣服务"被定位成人力资源公司给企业提供的各类的灵活用工服务。因此在财税上我们能够看到灵活用工作为劳务派遣服务类的一种,可以按照劳务派遣服务的内容进行纳税,享受相关的劳务派遣政策。但是,企业在采取灵活用工方式,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的同时,也要采取合法方式,避免影响企业良性发展。 劳动纠纷风险通俗来讲,灵活用工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他可能适用于网约车司机,快递小哥,网络主播等以生活服务型岗位及劳动密集型岗位为主的企业,但是并不能简单粗暴的应用于所有企业,不然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是难以想象的。税务风险即便企业运营模式适用于灵活用工,也要根据相关政策合法缴纳个税。如果不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来分析,笼统采取灵活用工方式降低税费成本,在对员工造成不必要的风险,企业同时也面临着纳税风险。全面了解行业发展状况,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获悉政策能够惠及的方方面面,从而调整企业用工方式,降低成本,这才是企业正确的做法。当然,企业可以选择专业平台,省时省力解决用工难题。公司宝推出“灵活用工方案”,助力企业发展难题。

汝鄙人也

猎聘发布《2020年90后职场人洞察报告》

2020年,首批90后正式迈入30岁的门槛,90后在这个社会中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他们已经成长为一批有为青年,并且开始承担更多的责任,逐渐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那么,这批青年人在各行各业中的表现如何?在职场中的发展又如何?有怎样的择业态度呢?针对这些问题,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2020年90后职场人洞察报告》,此次报告根据猎聘大数据,并对1990-1999年出生的职场人展开调研,从就业观、生活状态、经济情况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揭示当下90后职场人各个方面的现状。一、后浪更生猛,90后已成职场界实力担当1、90后逐渐成为多行业的硬核力量越来越多的90后人才开始聚集在各行各业中,并且逐渐成为众多行业的中坚力量。猎聘大数据显示,近一年,在文教传媒、互联网和金融三大行业中,90后从业者占比均超过四成,其占比分别为47.58%、46.64%、40.32%。此外,在机械制造、消费品、能源化工三大相对传统的行业中,90后人数较少,占比均在30%以下。相对于传统行业,文教传媒、互联网、金融等需要更多创意、活力,并且多金的行业则更容易吸纳更多优秀的青年职场人加入。2、在直播、二次元、宠物等热门领域,90后从业者超50%在当下比较热门的领域中,如直播、电竞、二次元等,90后已经在该领域中挑起大梁。猎聘大数据显示,在直播、电竞、民宿、二次元、宠物五个领域中,90后从业者的占比均已超50%,占比分别为65.98%、53.04%、52.34%、51.44%、50%。这些热门领域显著受益于互联网的普及、亚文化的发展,90后正好处于这些领域发展崛起的时代,对这些领域的兴趣和价值认同感较强,因此更容易吸纳90后的青睐;同时不断丰富的渠道和不断扩展的行业规模,也亟需更多年轻人的加入。3、七成以上90后认为自己在团队承担重要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90后不仅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还在职场竞技场中大展身手。当被问及“你认为自己在团队里是否已经承担起重要作用?”时,76.43%的90后认为自己在团队里已经承担起重要作用。可见,90后有自信、有担当,正逐渐成为职场中的主力军。4、崛起的90后在职场上更自信1)撕掉“垮掉的一代”标签,90后相信自己是“崛起的一代”现代社会,90后被贴上了很多负面标签,但从90后自身来说,他们给予自己的标签大多正面积极。本次调研结果显示,90后给自己定义的前十个标签分别为自由、努力、有想法、有创造力、敢闯敢拼、有担当、压力大、独立、有个性、有活力。整体而言,90后是个性鲜明的一代,他们崇尚自由,有想法也敢闯敢拼,充满了无限的创造力。此外,90后正在面临社会角色的转变,再加上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他们也会感到压力相对较大。2)“焦虑潮”卷不走自信的90后,超六成90后没有职场危机即使社交媒体总在调侃90后的“人生四分之一危机”,但事实上,90后适应环境的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得多,猎聘调研数据显示,63.69%的90后表示目前自己没有职场危机感,他们在职场上是自信满满的一群青年人;这也和他们从小生活在一个物质相对富足的环境,大多家庭经济压力小有关。二、90后职场人的就业观1、90后职场人择业态度1)90后更加现实求稳,同样注重个人感受和公司文化在90后心中,什么才是真正的好公司呢?本次调研中,90后所给出的答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十个关键词依次是:有发展前景、福利待遇好、工资高、稳定、公平公正、有责任心、关心尊重员工、氛围好、企业文化好、诚信。近几年,“发展前景”、“福利待遇”、“工资高”出现频率一直很高,可见这三个因素90后衡量“好公司”的最重要的因素。此外,“稳定”一词的出现频率也比较高,说明当下经济环境和形势的转变都在影响着每一个青年人,他们越来越务实,更加追求稳定。值得注意的是,90后还希望公司“公平公正”和“关心尊重员工”。他们渴望尊重、平等、舒适,希望有更自由的平台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价值,这也是90后较为突出的特点。2)只要钱给到位,近八成90后表示996也可以“真香”目前的职场竞争十分激烈,996工作制已经成为一些公司的办公常态,并时常引发社会热议。90后对于996的态度如何?本次调研显示,78.52%的90后表示“薪资足够高就接受”,而11.98%的90后则表示“无论薪资多少都不接受”;9.51%的90后表示接受,因其“没有办法不接受”。从大部分人的反应看,这种接受是有条件的,即以足够高的薪资来交换,这一点也体现了90后对现实利益的重视。3)择业除了看薪资,90后也注重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对于一份工作,除了薪资90后最看重什么?排名前二的答案是:个人技能是否可以得到锻炼、个人的兴趣能不能得到发挥,其得票率为37.45%、31.94%。“是不是得到他人认同”“是不是能在公司承担更多责任”“对社会有没有意义”这三项位居第三至第五,得票率分别为14.07%、9.51%、5.89%。由此可见,在薪资之外,90后比较看重工作对于个人技能的提升和兴趣的发挥,体现了他们对自身职业成长空间的重视。2、不同性别的90后职场人择业态度男性敢闯敢拼,女性更求稳同为90后,但在对待某些具体的问题上,不同性别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例如,当面对选择“快速发展、但风险高的创业公司”还是“发展有限、但更稳定的大公司”时,男性选前者和后者的比例分别为49.53%、50.47%;而女性选这两者的比例分别是35.35%、64.65%。可以看出女性选择高风险公司的比例明显低于男性,而选择更稳定公司的比例则远远高出男性。当在“薪资高、加班严重的私企”和“薪资低、轻松稳定的国企”之间进行选择时,不同性别的选择也不相同,男性更倾向与选择前者,占比为64.62%;而在女性中,选择后者的比例更高,占比为51.91%。从以上两组数据可看出,男性在工作上比女性更追求高薪,为此不惜加班;而女性则更注重稳定,即使薪资低也没有关系。这是由于男性背负着更大的养家糊口的责任,而女性成家后则要面临在家庭、育儿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因而两者的侧重点会有差异,大多数男性更注重发展前途和薪资,而大多数女性则正好相反,求稳的诉求更加强烈。3、90后职场人对创业的态度敢想敢干,超四成90后条件不成熟也想创业如今,“为自己打工”是不少年轻人推崇的一种工作理念。在今年存在全国性疫情的情况下,90后对创业持什么态度?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即使条件不够成熟,仍有40.3%的90后抱有创业的想法。显然仍有不少90后有比较热血的一面,他们对未来发展有自己的考量,充满激情。在40.3%的有创业想法的90后中,当被问及“如果创业,你最想做什么”时,他们想从事的排名前十的项目是:开餐饮店、开服装店、教育培训、开奶茶店、自媒体、养殖业、开网店、物流配送、开甜品店、服装设计。整体来看,很多90后都选择了实现自己的店主梦,希望把爱好变成事业,“甜品热”“奶茶热”热也席卷90后群体。4、90后职场人对副业的态度近五成90后有副业,微商、家教、摄影、撰稿成热门副业当下,斜杠青年的工作方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副业被更多人所接受,从事副业不再是一件遮遮掩掩的事。本次调研发现,近五成90后均有副业,其中在90-94年出生的职场人中,49.26%的人有副业,而没有副业的人占到50.74%。而在95后中,有副业的人占到50.26%,比例略高于90-94年出生的人;没有副业的人占比为49.74%,比例略低于90-94年出生的人。在90-94年出生的职场人中,从业人数比例最高的副业是微商、撰稿、代购、设计,其占比分别为36.54%、27.71%、23.49%、23.49%;而95后从业人数比例最高的三大副业为微商、家教、摄影,其占比分别为32.63%、26.32%、20.00%。这几个副业的共同特点体现为:工作时间相对灵活,如微商、代购、家教;创意性较高,如撰稿、设计、摄影。撰稿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和社会阅历,因而从事此副业的90-94年的职场人比95后的占比高。而家教可以作为一种兼职赚钱的手段,但对于个人的职业成长性帮助不大,更适合于尚未进入职业深耕期的95后。三、90后职场人的生活状态1、90后职场人的经济状况1)90后并非都是“精致穷”,超八成90后有小金库此前,90后被贴上“超前消费”“月光族”“精致穷”等标签,但实际情况如何呢?猎聘调研数据显示,仅有9.32%的90后无存款,4.94%的90后处于负债状况。值得注意的是,有高达85%以上的90后表示有一定的存款,其中近半数90后有5万元以内的存款,存款超过5万元的90后多达36.12%。90后在消费上更追求个性、时尚,但是这届年轻人显然也懂得合理安排自己的收入。随着90后工作经验的累积,经济实力的增强,他们逐渐懂得消费和财富积累的平衡,并且有一定的理财规划。2)90后理财有规划,也懂得孝敬父母当被问及“如果你每月工资有很多结余,你会用这些钱做什么?”时,有74.9%的受访者选择了“用于投资理财”,这意味着,90后普遍有理财习惯,他们一方面享受着超前的消费,一方面也兼顾着创造多渠道的收益。在本次调研中,有57.79%的受访者会把结余的钱用于“孝敬父母”,显然90后非常重视家庭,也懂得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此外,还有57.22%的90后表示会关心自己,优先“改善当下生活”。2、90后职场人购房情况买房看收入也看需求,已婚90后对房子更渴望当前90后开始奔往而立之年,大多数人到了现在这个年纪,都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问题:买不买房?猎聘调研数据显示,这批青年人买房非常理性,56.46%的受访者表示等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了,可以考虑购房。此外,已婚90后对购房需求更强,47.42%的已婚90后更倾向于买房。对于已婚族来说,拥有自己的房产意味着生活稳定性变高,家庭幸福感增强。3、超半数90后把家庭放首位,已婚90后为父母花费更多对于90后而言,家庭在他们人生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在关于“家庭”“工作”“自己”三项的排序中,超半数的90后把家庭放在了首位,其中,31.94%的90后的排序为“家庭>工作>自己”;21.86%的90后的排序是“家庭>自己>工作”。值得注意的是,90后在家庭中逐渐承担更多的责任,他们开始为父母付出一些花销,比如,父母生日或者节日的礼物,带父母出去旅游,带父母去聚餐等等。猎聘调研数据显示,87.83%的90后每年为父母的花销在2万元以内,其中30.99%的90后每年为父母花销在5000元以内,34.03%的90后每年为父母花费5000-10000元,22.81%90后每年会为父母花掉10000-20000元。从不同婚姻状况来看,已婚90后更能够体谅父母,他们每年给父母的花费比未婚90后更多。其中60%以上已婚90后每年会为父母花费5000-20000元,而接近70%的未婚90后每年给父母的花费在1万元以内。综上,90后职场人是个性鲜明的一代,他们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且在各行各业中承担起重要作用。工作方面,90后趋于理性,更加务实求稳,也对未来发展有想法、敢于拼搏、充满激情。生活方面,90后会合理理财,理性消费,也开始懂得承担更多家庭责任。通过全面分析90后职场人现状,猎聘顾问建议企业根据90后职场人特点制定更合理的招聘策略,在帮助他们实现自己价值的同时,最大化实现雇主的目标和价值;同时建议90后职场人继续保持自信,务实进取,全面提升自身能力,在各行各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狂舞派

腾讯00后研究报告:存款是90后两倍多,愿意为兴趣消费

本文来自全天候科技,阅读更多请登陆www.awtmt.com或华尔街见闻APP。第一批00后正在步入成年阶段,不久后将成为社会消费中的新生力量。00后群体有哪些特点,有怎样的生活消费习惯?腾讯社交洞察近日发布的《腾讯00后研究报告》,通过分析大数据,以及调查、访谈等方法,勾勒出了00后群体的画像。成长环境:生于移动互联网爆发年代、课业压力重报告指出,00后成长在阶层流动性降低、物质生活优越、移动互联网和内容大爆发的年代。具体来看,00后平均存款金额达1840元,是90后的两倍多。00后家庭收入更高,他们当中有不少人从小就有出国经历。00后除了有更高的消费能力,还有更大的财务自主权。00后中学时期,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众多社交平台涌现,相比90后,00后的上网时间更多、互联网虚拟消费比例更高。在家庭环境方面,00后是彻底的独生一代,独享父母的关爱,受到家庭和学校的管教也更民主。但是00后也经历着更重的课业负担。报告显示,00后参加课外培训班的时间是90后的2倍多,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他们的娱乐时间被集中压缩在晚上和凌晨。价值观:自主性更强,更注重形象管理00后更早地认识自我,有66%的00后表示“很多决定是自己做的”,因此他们有更大的财务自主权。00后会高效地发现并学习兴趣领域,包括通过APP发现自己的兴趣、主动寻找学习资源。00后崇尚“平等”、“包容”的价值观,他们习惯表达自己想法、尊重他人观点。此外,00后有形象管理意识,会根据不同群体控制自己的言行,不少人认为,现在只要用APP去制造内容,就可以控制自己在不同平台上的形象,而不像以前线下社交时代,需要靠互动时的行为和外表打造形象。消费态度:愿意为兴趣付费在消费态度方面,00后向往专注且有信念的品牌和偶像,会了解品牌和偶像背后的理念和故事。他们愿意为自己的兴趣付费,有62%的调查对象表示会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投入很多时间和金钱。00后消费也较为理性,84%的调查对象表示不会消费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东西。在互联网消费中,六成的调查对象表示会在社交平台发内容给朋友,以激发互动。他们认为KOL(关键意见领袖)与粉丝之间的关系功利化、差别化对待粉丝,因此对KOL的信赖程度并不高。此外,在00后看来,国产品牌不比国外品牌差,认为支持国产是关心国家的一种方式。本文核心内容来自《腾讯00后研究报告》,作者腾讯社交广告(id:e_qq_com),转载请注明报告来源。

而大备矣

90后月收入过万?一份调查报告炮制出来的焦虑感而已

这几天又被“90后月收入过万”刷屏了。周围月薪三五千的大朋友、小朋友又成热锅上的蚂蚁了。纷纷喊着“又拖后腿了”、“我不配做个90后”、“同九0年,究竟是谁那么优秀?”……哀嚎者有之,奋进者有之,继续不思进取者亦有之……总之消息一出,笔者周围就是一幅备受打击的职场众生图。作为一名对财经类消息有相当敏感度的自媒体人,笔者不由好奇:前段时间刚刚说完全国有6亿人收入不足1000元,言犹在耳。这才几个月过去90后们就全都月收入过万了?为民解忧,为民争光,为自己增收,就这么容易了?于是抱着怀疑的态度,笔者开始想办法追本溯源,找到这个消息的来源。终于找到了这篇题为《又拖后腿了,90后月收入过万占比超25%,超三成手头资金不足6万》的署名文章。看到标题,笔者稍稍放心了下来,毕竟只有25%嘛。在这个北京、上海、天津去年人均工资都超过了10万的年代,只有25%的90后收入过万了,也不是什么太值得震惊的事情嘛。既然都费劲找到了,不妨再接着读读正文。结果正文只有不足200字,而且几乎全部是引用的数据,再加上5张有些模糊还带着水印的图片而已。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自己找来拜读一下。按理说这样浓眉大眼的媒体还是很具有公信力的,我们一般情况下不该怀疑它上面的文章。但是非常不巧的是这篇文章的第二句话就露了怯。文中说“互联网90后用户月活跃用户规模达3.62亿”。What???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的时候我国90后人口总共才1.75亿!文章的意思是2010年以后咱们国家又出生了1.87亿的90后?而且他们还每天都活跃在互联网上?这种“白马”比“马”多的逻辑错误一出,笔者都震惊了。不过马上为它找了借口,这里的90后是不是指所有90年以后的出生人口?是我理解错了。但是后面又紧接了一句“全面超越了80后”。What???如果按90后出生后的总人口算,那么80后是不是也要算80年以后出生的总人口?又多出来了10年,反而被超越了?这样解释的话,绝对是40岁以下人口比30岁以下人口少了,逻辑上也讲不通啊。在如此逻辑不通的情况下,笔者还是本着“是不是我的理解有误”的自我怀疑精神,找到了那篇《又拖后腿了……》原引的数据出处。是发布的一篇题为《2020年中90后人群洞察报告》的调查报告。阅读全文,终于明白了这就是一篇不知道怎么调查出来的,莫名其妙、错漏百出的所谓调查报告。例如报告中写到2020年7月BAT90后用户规模占比,A系那一栏里的用户规模是3.53亿。可是今年支付宝自己公布的《90后攒钱报告》中提到在某宝用户中有1.34亿是90后。两两对比,试问我们是要相信有2.19亿90后的ali系用户没有开通余额宝呢?还是要相信阿里系的90后用户规模是3.53亿?至此,笔者真的已经对这通篇的调查报告持怀疑态度了。再让我相信基于它而得出的25%的90后月收入过万的结论,真的是好难好难了。我们不否认现在的90后普遍入职收入高于他们的父辈,也高于80后。我们也不否认在一线、准一线城市月薪过万不是一件难事。我们不否认在一些优质企业薪资非常高,比如前段时大家算出来的蚂蚁金服上半年人均月薪5.5万。我们同样不否认这个世界上优秀的人很多很多……但是请不要总拿一些逻辑混乱、数据漏洞百出的所谓“研究数据”、“调查报告”,再加上一个醒目的标题,就出来骗流量顺便引起我们的焦虑感了,好吗?!我们已经太难了,求放过……(上述是个人的一些看法,欢迎交流,有什么不同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交流,飞流看到会及时回复的。如果您还没有关注飞流,那还等什么呢!随手一赞,好运不断;关注飞流,财源滚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