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一座探索生命科学的殿堂浮生门

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一座探索生命科学的殿堂

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所城里有一所本科高等院校↓南阳师范学院校园里有一座探索生命科学的殿堂↓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一2020年招生计划和往年录取情况012020年生科院本科招生计划022017~2019年河南省本科录取情况二院长寄语2020年发生的新冠病毒疫情,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健康生活,美丽中国更成为每个人心中具体真实的梦想。作为河南第三个拥有国家级特色生物科学专业的南阳师范学院,我们更应担负起国家科研的重任,为祖国培养品行优良的科研人才,更是为每位有志青年提供可以实现“健康生活,美丽中国”梦想而大展身手的最好舞台!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一直承继校训,凝聚贯穿着办学的初心和使命,遵循“博学、厚重、睿智”的大学精神,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拥有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河南省教学团队和能源微生物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并实施“321”导航工程,全面开展促进就业工作,考研率连续多年位于学校前列。纵有万木垂梢首,唯有南师生科是归处!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将带你感受生物的活力,探索科学的瑰丽,南阳师范学院欢迎你,愿这里成为你实现人生梦想的摇篮!三学院概况01美丽南师南阳位于河南西南部,是一个三面环山、中间开阔、南部开口的盆地,古称宛。南阳师范学院位于卧龙区,比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级旅游景区武侯祠。而且学校附近有很多商城和各种培训班,还有许多小吃街,生活十分便捷。南方没见过雪的小伙伴,你一定要来欣赏我们这的雪景哦!我们这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北眺独山秀峰,南揽白河胜景,书香墨韵与青山白水相得益彰,环境优雅,景色宜人,是莘莘学子修身治学的理想场所。02优秀生科院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始建于1984年,现设有生物科学、生物工程两个本科专业,一个生物工程专业硕士点,其中生物科学是学校第一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工程专业是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河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我院一直秉承南阳师范学院“博学求实、笃行自强”的良好校训,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模式,为每位有志青年提供可以实现“健康生活、美丽中国”梦想而大展身手的最美好舞台。南阳师范学院生物楼03专业介绍1生物科学师范本科 学制四年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生物科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师基本素质,能够从事中学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专门人才。就业方向:高级中学、高校和企事业单位。2生物工程本科 学制四年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掌握生物工程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能胜任生物工程技术领域的设计、生产、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等工作。就业方向:高校、生物科技、制药等相关行业。04生科院,您最佳的选择!场景1我想成为一个老师,教书育人而且我还特别希望当生物老师,听高中生物老师讲他的大学实验课,特别羡慕。那快来我们这吧,不仅教你如何成为才德兼备的教师,还有各种有趣的实验课。场景2我喜欢花花草草,还喜欢看动物世界,喜欢各种野生动物,感觉生命真的好奇妙!就是你了,我们就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加入我们吧,会让你更深入的了解各种生命体哦四科研平台及教学团队科研平台在科研平台建设上,学院现有河南省生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高校农业生物质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月季种质创新与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南阳市艾草研发工程技术中心。现有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河南省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生物学省级重点学科和植物生物学省级优秀教研室。在团队建设上,学院建设了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和微生物团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学校首批省级重点学科,植物生物学教研室是省级优秀教研室。师资力量学院现有教职工54人,专任教师48人,教授9人,副教授15人,博士31人,其中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国家级就业创业特聘专家1人,硕导17人。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分用心,滴滴汗水,桃李芳天下!惠丰立:生科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酵母菌资源及分子系统学研究工作。在自然样品和发酵制品中酵母菌资源调查和分类学研究、工业酵母菌筛选与遗传改良等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目前已从腐木、昆虫及其相关生境等特殊环境样品中分离保藏1500余株酵母菌株,初步建立具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酵母菌资源库,发现了7个木糖发酵酵母菌新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6项;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3部;研究成果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4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南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3项。姜献群:生科院党委书记、教授,全球职业规划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教学和研究。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主编专著2部,主持省级研究课题2项,参与国家社科课题、省部级课题4项。近年来,获得河南省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成果一等奖6项。获人社部“星级职业指导师”荣誉称号。指导12个大学生创业团队实现成功创业并得到省级奖励或资助,先后获得“全国首届创业课程教学大赛优秀奖”、河南省委宣传部“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最佳辅导奖”、河南-美国区域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等诸多重要奖项。对高中生报考的寄语:南阳师院生科院,是梦开始的地方,追梦圆梦,期待年轻的你!夏敏: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质能源、资源真菌学及生物基产品开发研究。代表性成果: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篇;主持在研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两项和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污水河宏基因组克隆新型漆酶基因及功能研究》等。杜丽:理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高层次人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月季种质创新与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长期从事园林植物生物技术改良和园林植物应用方向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及科技攻关项目各1项,担任《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Plant Growth Regulation (GROW)》、和《Instrial Crops and Procts》等期刊审稿专家。对高中生报考寄语:用辛勤的劳动创造美好的明天!杨建伟:教授,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省级教学标兵。长期从事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先后在《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和《林业科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研究论文多篇。参与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项,获《陕西省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主持并完成了河南省科技厅项目一项并获南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梁子安: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林业司法鉴定中心司法鉴定人、河南鸟类观察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湿地动物生物多样监测等研究。主持完成省科技厅项目2项、环境保护部生物多样性专项子项目1项,在研国家林业和草原局1项、主持完成我省5个国家湿地公园动物监测项目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2篇;出版专著与教材4部;主持研究成果获南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3项;发现河南省鸟类新纪录5种,爬行类新纪录1种。对高中生报考的寄语:东汉陪都卧龙岗上,南阳师院生科院风里雨里等你!杜敏华:教授,河南南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食用菌栽培技术特聘专家,现任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生物教学论、食用药用菌栽培学教学与研究。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多篇,主编专著和教材各一部,主持并完成中央财政林业国家自然保护区补助资金横向资助项目和省、地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南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对高中生报考寄语:“当您只有一个目标时,整个世界都会给您让路。欢迎您报考!我们在这里等着您!”牛秋红: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科技厅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河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河南省植物保护学会理事,南阳师范学院“卧龙学者”,南阳师范学院首届优秀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尤其是植物寄生线虫的生物防治菌株的开发与机制,以及植物病原真菌如棉花黄萎病的生物防治等。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河南省能源微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创新型科技团队1项、主持完成企业合作项目1项、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河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和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1项等。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国家发明专利5件。对高中生报考寄语:期待与你相聚在美丽的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启属于自己的梦想之门,插上翅膀远航!五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1科研成果近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级项目23项,承担省部级项目6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科研经费1600多万元。仅2017年度,我院新增科研项目30余项,省级科研平台2项,新增立项经费300余万元。2017年我院成功申报“河南省月季种质资源与栽培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河南省高校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科研平台,争取科研资金400万。自2014年以来,学院发表论文近二百篇,申请专利60余项。先后在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教育厅、人社厅、科协和南阳市人民政府评比中获得一等奖2次,二等奖8次,三等奖3次。2教学成果学院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着力建设河南省生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设备齐全,实验仪器近千套,固定资产1500万元。现有教育成果奖3项,分别为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专业技能对接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毕业生就业质量反馈指导高校办学的途径和方法、地方高校专业与岗位对接教育实践研究。我院多次被评为学生工作先进单位、心理健康工作先进单位和创业就业先进单位。南师生科院,让我们满载而归,南师生科院,让我们意气风发,是生科院,为我们插上了梦想的翅膀,是生科院,使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欢迎加入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家庭!我们,在生科院等你!南阳师范学院招生办公室本期排版:徐婷 李林矫本期来源:南阳师院生科院团总支编审:史辉 李璞主编:曾庆龙

黑房子

超越母爱的爱——郑大二附院生殖医学部谭丽主任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部主任谭丽教授,是我省著名的生殖医学专家,二十多年来,她殚精竭虑,不懈努力,为万千家庭圆了求子梦,也是万千试管婴儿的“观音娘娘”,把一份超越母爱的人间大爱,播撒在中原大地上。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1987年,谭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留校进入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工作;在这个名家荟萃的省重点科室里,她工作严谨,善于钻研,为师长们所称道;并于1993年获得妇产科硕士学位,很快在青年医师中脱颖而出;1996年,生殖医学在全国如春笋萌动,待风而长;时任郑大二附院妇产科主任的郑英教授敏锐地意识到这将是医学发展的方向,并且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新兴学科,就极力鼓励当时年富力强的谭丽主攻生殖医学;当时,谭丽在妇产科已经有近十年的临床积淀,崭露头角,何去何从?她深思熟虑后,决定遵从师意,在没有资料可参考,没有老师可指导的情况下,带着仅有的两个人,开始了生殖医学的拓荒之旅。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谭丽主任和她的团队不懈努力下,捷报频传,1998年,她率先在我省开展宫腔配子移植技术获得妊娠成功,填补了河南省的此项空白;1999年,她在河南省首次应用国产药物促排卵进行试管婴儿技术,取得成功;2000年5月,谭丽主任主导的河南省首例国产药物试管婴儿诞生;2001年7月郑大二附院首例多胎妊娠选择性减胎取得成功;2003年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妊娠成功;2005年1月首例冷冻胚胎移植妊娠成功;2008年睾丸取精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以及附睾取精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试管婴儿成功和首例逆行射精膀胱取精双胞胎试管婴儿成功;2009年供精试管婴儿获得成功;2011年首例玻璃化冷冻胚胎移植试管婴儿和激光辅助孵化妊娠成功;2012年首例赠卵试管婴儿妊娠成功;2013年首例囊胚移植试管婴儿妊娠成功;2014年首例短时受精试管婴儿妊娠成功……流金岁月,韶华如歌。不断进取间,谭丽主任已经在生殖医学领域奋力开拓了二十四个春秋,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她已经成长为河南省著名的生殖医学专家、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她的团队已经发展成为技术精湛、实力雄厚、拥有一流的设备和技术,试管婴儿的临床妊娠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河南省重点科室,为万千渴望生育健康宝宝的不孕不育患者圆了求子梦。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个角落二十四年来,谭丽主任已经成功为数以万计的患者治愈了不孕不育症,让她们成功成为母亲;谭丽主任也被誉为“送子观音”,成为万人之母。万人之母,有着大地般宽广的胸怀,承载着太多太多的爱!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不幸福的家庭,首推就是不孕不育。对于不孕不育家庭,未来和希望都遥不可及;出身于河南农村的谭丽主任,对患者怀着深沉的爱和深刻的理解,用超越母爱的爱,用精湛的技术为患者孜孜以求,帮助她们圆梦。从第一代试管婴儿技术(体外自然结合),到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单精注射),每个技术的进步,谭丽主任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她的团队,在遗传性疾病筛查方面,已经取得长足进步,目前正在申请开展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的资质,有望对有遗传性疾病的患者进行干预,帮助她们生出健康的下一代。很多患者来自农村,经济情况欠佳。为了给患者节约支出,谭丽主任费尽心思,优化就医流程,简化检查方案,延长坐诊时间,减少患者的滞留,让患者尽量在当天就能回家。每项检查结束,医生和护士都会耐心地叮嘱患者下一步该怎么做,下次到院检查的时间和注意事项,甚至为她们开好下次需要检查的单据,节约下次反复排队的时间,更快捷的完成治疗。每天上午开诊后,谭丽主任就忙个不停,直到把当天就诊的所有患者看完,常常忙到午后两点还没有吃午饭,这也成了团队约定俗成的规矩,为的是能让患者当天拿到检查结果,在当天回到家,减少住宿支出;谭主任还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优势,在全省建立医联体,对于偏远地区的患者,安排她们在当地做好常规检查,在网上进行会诊,减少患者来往奔波的次数。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谭主任在保障疗效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国产药物,为患者平均节约5000~10000元的费用。谭丽主任对患者的不言之痛感同身受,用最真诚的服务,去治疗,去抚慰患者脆弱的心灵,挽救了一个个即将破碎的家庭。多年不孕不育的夫妻,常常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焦虑沮丧的情绪导致内分泌紊乱,排卵和精子活力都受到影响,为了消除这些患者的心理负担,谭丽主任开设了心理咨询室,营造出家庭般的温馨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做患者最贴心的闺蜜,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为她们化解心灵深处最隐秘的痛;在谭主任的影响下,团队中已经有三人取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资格,成为患者最可信赖的知心人。甜蜜的梦啊谁都不会错过拥有健康活泼的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需求,也是每一位母亲的梦想。来自黑龙江佳木斯市的孙女士,已经36岁了,患有多囊卵巢综合症,又检查出甲状腺功能低下,怀孕机会渺茫。她辗转哈尔滨、北京、南京、贵阳、南阳等地近百家医院,漫漫求医路,花费了两百多万元,几近绝望。后来怀着最后一丝希望,慕名到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找谭丽主任做试管婴儿;谭丽主任针对孙女士多囊卵巢和甲状腺功能低下进行调理,将原本不会生长的卵泡调理到长得很好,成功取卵10个,培育出4枚优质胚胎,移植了两枚胚胎,孙女士终于实现了成功妊娠;2018年8月24日在,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三病区产下一对活泼可爱的“龙凤”双胞胎;在手术台上当护士告诉她是龙凤胎时,她的眼泪刷地一下就流出来了,太激动了!一次性实现了儿女双全的梦想!至此,孙女士结婚整整十年。让孙女士一家人高兴的事儿还不止这些,就在半个月前,孙女士姐姐的“二胎梦”也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部主任谭丽教授的帮助下,通过试管婴儿技术成功实现,而且怀上的同样是双胞胎;原来孙女士的姐姐二十年前生下了第一胎女儿,一直想再要一个孩子;国家生育政策调整后,孙女士的姐姐重新点燃了再生一胎的梦想,但是苦于已经四十二岁,身体机能已经衰弱,好梦难圆;当看到孙女士成功怀上了双胞胎后,原本已经准备放弃的姐姐再次燃起了希望,找到谭丽教授求助;尽管已经错过了做试管婴儿的最佳年龄,但是在谭丽主任的精心诊疗下,移植两枚优质胚胎,实现了成功妊娠。这样的实例,每天都在郑大二附院生殖医学中心上演,谭丽主任和她的团队,用精湛的医术和博大的爱心,在大地上书写着爱的序曲,和万千母亲共同吟唱天伦之乐的同一首歌。谭丽简介谭丽: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中心主任,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妇产科学术带头人之一。河南省生殖免疫学会副主任委员副主委;河南省医师协会生殖医学分会副主委;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南分会 副主委;河南省生殖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伦理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分会伦理与心理学组委员;《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中国计划生育与妇产科杂志》《医药论坛》《国际内分泌与代谢杂志》编委;《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等杂志审稿专家 。1996年开始从事辅助生殖技术及内分泌疾病的研究,最早在河南省开展宫腔配子移植和试管婴儿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且研究国产药物在试管婴儿中的应用,诞生了河南省首例宫腔配子移植婴儿和国产药物试管婴儿。郑大二附院生殖中心目前试管婴儿成功率在60%以上,累积妊娠率在70%左右。已完成的科研课题8项,目前在研科研课题4项。获省级科研成果奖7项,近5年发表SCI论文12篇,核心期刊论文70余篇。(本文转载自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健康同行)

大搜捕

河南省第15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编制《心理自助手册》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萍 通讯员 郑良子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处于胶着状态,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在院确诊、疑似患者以及民众都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患者的心理状态如何调整、如何让医务人员舒缓压力、怎样防范职业耗竭问题袭扰等等许多心身问题,亟需专业支持。河南省第15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河南省精神病医院)精神科专家张建宏等根据医疗队心理援助情况,迅速总结各个群体的心理需求特征,归纳临床比较典型的求助问题,第一时间编制了一本《心理自助手册》。“因为河南、湖北地域性语言的差异性,加上有些患者年龄偏大的缘故,队员们和患者沟通时,遇到了障碍。”张建宏说,“从我们队员自创肢体语言增进患者信任这个点,我们受到了启发,就试着编制一本通俗易懂的小册子送给医务人员和患者。”就这样,张建宏带领医疗队成员们白天对接同济医院、湖北省中医院、梨园医院、中南医院、武钢总医院、武钢二医院,晚上投身小册子编写。30人的编写团队,1个夜晚奋战完成初稿;后方宣传部门审稿定稿、风格策划、整体把关;插画师整整一个上午完成10余副插画,全部免费;印刷公司连夜加班制版、打印、胶装,3个工作小组不舍昼夜仅用2天时间完成印刷、打包邮寄……每一个参与者的心都是一样—为战“疫”贡献力量,让小册子早日面世。“我们来自灵秀湖北大地的北方亲邻——河南,此时此刻,因为爱,我们在一起,相信我们的陪伴、倾听会和您们共渡这段特殊的时期,因为我们的脸庞上都刻着两个字:中国!”小册子开篇这样描述。小册子利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将20个临床常见问题一一呈现给读者,让人们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进行自我疏解,缓解心理压力。相关链接>>>摘取几个典型问答,请对照看下,特别是在你感觉不舒服的时候:一、疫情已经持续1个多月了,我仍然焦虑、心烦,如何调整?1.避免过分关注,将注意力投入更多积极、有意义的事情上比如一些患者经治疗治愈出院等;2.保持社会联络,通过各种联系方式保持与亲朋好友的沟通,借助与亲朋好友的互动,转移对疫情信息的过度关注;3.生活尽量规律,按照定点医院的作息时间安排好饮食起居;4.积极投入治疗,参加娱乐活动要全身心投入,从中寻找乐趣,发现意义;5.寻求专业帮助,主动拨打心理热线或网络咨询,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国家心理医疗队(河南省第15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已经入驻本院,可以随时联系。二、疫情引起的失眠该如何调整?1.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住院病友之间,互谅互让,减少睡眠时的相互影响;2.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边玩手机边睡觉,避免开灯睡觉,避免晚上不睡觉、白天补觉;3.合理安排活动,规律进行体育锻炼,睡前2小时不做易引起兴奋的脑力劳动或活动,可以选择听舒缓音乐,结合适当的呼吸或肌肉放松训练。三、在疫情影响之下,我一旦出现强迫症状怎么办?1.首先要正确认识疫情,积极面对疫情。通过正规途径了解疫情相关信息,避免过分关注各种非正规渠道信息,尤其是那些容易让人恐慌的信息;2.不过分洗手消毒,一些“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出现一些强迫思维和行为,反复思考一些没必要的问题,或者反复检查等。过分通过强迫思维和行为来达到自己绝对的放心,没有必要;3.确立安全感。医院是安全的港湾,相信我们的医护人员一定有能力治好我们的病。可以进行安全岛练习。比如闭眼、呼吸缓慢均匀,联想到自己在一个风景优美的海岛上,可以支配一切,可以欣赏风景如画的美景等。编辑:张菁菁

爱背叛

北京工业大学“科技之星”名单出炉:10人获奖,个个都非常优秀!

近日,北京工业大学2018-2019学年“科技之星”评选工作顺利结束。评选自启动以来,经过学院推荐、专家函评以及校级现场答辩专家组评审,最终评选出10位“科技之星”,10位“科技之星提名”。“科技之星”为全校学生科技的最高奖项,代表了我校学生科技的最高水平。作为科技节的重要活动之一,“科技之星”的评选旨在弘扬科学精神,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多出高水平成果。下面就请跟随工小V的脚步,走近“科技之星”,了解属于他们的科研故事吧!机电学院硕士研究生姜盼导师:郭翔鹰科技成果简介主要考虑在宏/微观不同尺度下,以带有石墨烯涂层的1-3型压电纤维复合材料板(MFC-GP)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参数对不同边界及不同尺度下石墨烯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硕士期间,共发表4篇SCI论文。在2018~2019年间,分别在Complexity (JCR一区)以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Dynamics (JCR二区)发表论文各1篇,中文核心期刊2篇(含1篇共同作者),2篇国内会议。获奖情况2019.10:北京工业大学杨叔子院士奖学金2019.09: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国家奖学金2019.05: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一等奖2018.10: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习优秀一等奖2018.10: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励志奖机电学院本科生刘子虓导师:钱霙婧科技成果简介申请人于机械结构强度与非线性振动北京重点实验室进行科研学习,师承钱霙婧副教授。研究兴趣包括:航天器轨道动力学与控制、太阳帆结构动力学与帆膜颤振机理。共发表期刊论文3篇,其中,以校内第一作者发表SCI检索论文两篇。另著有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总影响因子5.760。申请人代表性成果发表于航天领域顶级期刊AIAA 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并受邀成为该刊审稿人。Indonesian 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EI)审稿人。著有专利(含实质审查中)3项,软件著作权3项。参与各级科技创新竞赛及项目十余项,其中:国际级竞赛奖励1项,国家级奖励6项,省部市级及以下奖励6项。代表性奖项有:2019年第十届首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获奖情况2019年6月 获第十届首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019年2月 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Honorable Prize2018年9月 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北京赛区一等奖2017年8月 获中国机器人大赛助老与安全服务项目一等奖信息学部博士研究生潘冠中导师:徐晨科技成果简介在导师指导下,研究基于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锁相阵列的集成式相控激光扫描芯片,实现了微型、纯电控的激光扫描装置,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以技术骨干身份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纳米科技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总装备部基础技术研究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项目。读博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篇,国家发明专利5篇。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含2篇JCR一区,1篇JCR二区),其中包括Photonics Research(Top期刊),Optics Express(Top期刊,光学领域H5因子仅次于Nature Photonics),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 等光学领域顶级权威期刊;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参加光学领域顶级学术会议CLEO 2019,并在会上作口头报告。获奖情况2019年9月 获国家奖学金2019年6月 获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创新奖学金2019年6月 获北京工业大学科技创新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2018年12月 获TIS奖学金科技创新与实践奖一等奖2018年12月 获北京工业大学优秀研究生环能学院博士研究生张方斋导师:彭永臻科技成果简介张方斋同学科研能力突出,工程实践经历丰富。研究课题包括: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污水脱氮工艺技术集成与过程控制;垃圾渗滤液深度脱氮同步剩余污泥安全处置与能源回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项目”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市级项目,作为技术骨干主持或参与20余个实际污水处理厂新建/提标改造项目。在读期间,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7篇(SCI论文5篇,国际会议论文1篇,EI论文1篇),其所发表的SCI论文均隶属于中科院/JCR一区检索期刊,累计影响因子39.481(2018年),2篇发表于环境领域顶级SCI期刊Water Research,影响因子7.913,其中1篇被评为编辑精选论文(北京工业大学首次);2017年发表于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论文,影响因子8.335,被评为2019年ESI高被引论文;2篇发表于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影响因子7.65,以第二作者(导师第一)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奖情况2018-2019 北京工业大学博士国家奖学金2018-2019 北京工业大学博士创新奖2018-2019 北京工业大学优秀研究生2014-2019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奖特等奖(5项)2016-2019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奖二等奖 (9项)2017-2019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社会工作奖 (连续两年)2016-2017 北京工业大学优秀硕士毕业论文2014-2015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习优秀二等奖2015-2016 北京工业大学优秀志愿者环能学院博士研究生汤永智导师:刘中良科技成果简介汤永智同学在攻读博士期间,成绩优异,科研创新能力和潜力突出。围绕“蒸汽喷射器先进性能优化技术及其内部复杂流动特性研究”课题先后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6篇(7 篇SCI论文, 2篇EI论文,2篇国际会议论文和5篇国内会议论文),申请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其所发表的SCI论文都隶属中科院一区检索刊源,累计影响因子 46.979 (2018 年),累计引用达 60 (Web of Science)。其中,5 篇发表在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影响因子 7.181,在研究所属的热力学领域排名第 2 (2018 年); 2 篇发表在 Energy,影响因子为 5.537,在所属的热力学领域排名第 4(2018 年)。获奖情况2019年10月获北京工业大学校长奖学金(每年仅9人入选)2019年7月获2019年度环境材料优秀学子奖学金(每年仅4人入选)2019年6月获北京工业大学优秀党员(每2年仅30名学生入选)2019年6月获2019年度“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留学奖学金2019年6月获2019年度北京工业大学博士创新奖学金(每年仅20余人入选)2019年5月获入选工大新闻2019年度“人物聚焦.青春榜样”2019年5月获全国能源与环保博士生论坛“最佳学术报告”奖(仅3人入选)2018年11月获2018年度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8年11月获2018年度北京工业大学科技之星(每年仅10人入选) 材料学院博士研究生徐小龙导师:汪浩科技成果简介研究方向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储能应用。2016年9月入学至今,在国际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SCI论文12篇(JCR一区6篇,JCR二区6篇),影响因子累计63.353,引用次数累计130多次;申请发明专利5项,均公开,授权1项。2018.10-2019.9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JCR一区2篇(Materials Horizons和Journal of Cleaner Proction),JCR二区3篇,影响因子累计28.254;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公开国家发明专利1项。其中,混合钠空气电池方面的研究成果发表在《Materials Horizons》,影响因子为14.356;多项工作解决了商业化产品存在的问题,锌空气电池研究成果已经申请孵化。获奖情况2019年10月 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北京工业大学校长奖学金2019年06月 获北京工业大学科技创新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优秀奖1项2018年10月 获北京工业大学“科技之星”;北京工业大学优秀研究生2016-2018 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博士联培奖学金;北京工业大学博士创新奖学金;北京工业大学科技创新一等奖5项;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励志奖;北京工业大学科技基金重点项目;山东省大学生自强之星“出彩奖”等经管学院硕士研究生贾晨冉导师:王菲菲科技成果简介在校期间成绩优异,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计量与科技管理。研究生期间以第二作者共发表论文5篇。其中,2018.10-2019.9期间取得成果如下:1. 以第二作者且为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篇,其中SSCI一区《Journal of Informetrics》论文1篇,A级重要期刊《科研管理》1篇,CSSCI期刊《科技进步与对策》1篇,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篇。SSCI论文的影响因子为3.879,A级重要期刊《科研管理》的论文被《新华文摘》所转载,并获得第十八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以第三作者且为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篇,其中A级重要期刊《科研管理》1篇,CSSCI期刊《情报科学》1篇。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一项研究生科技基金一般项目。获奖情况2019年10月 获优秀研究生奖2019年9月 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9年6月 获研究生科技创新二等奖(两项)2018年10月 获优秀研究生奖2018年10月 获研究生学习优秀一等奖2018年10月 获研究生科技基金2018年8月 获第十八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生命学院博士研究生蒋洋叶导师:曾程初科技成果简介主要从事电化学有机合成方面的研究,致力于电化学阴极还原产生芳基自由基和二氟甲基自由基,并应用于生物活性药物和天然产物骨架的构建及其衍生。博士期间在Chemical Review(中科院一区,IF 52)上以第一作者发表综述一篇,另外在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SCI一区,IF 5.5)和Advanced Synthesis & Catalysis(中科院一区,IF 5.1)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论文两篇,并有一篇国家发明专利已经授权。在Green Chemistry(IF 9.4)、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IF 5.5)、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IF 2.4)、Organic Letters(IF 6.5)、Advanced Synthesis & Catalysis(IF 5.1)和Beilstei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IF 2.3)上以第二、第三作者发表论文6篇。另外,在Green Chemistry(中科院一区,IF 9.4)、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SCI一区,IF 4.8)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获奖情况2019年6月获得2019年博士创新奖学金2019年6月获得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奖特等奖2019年6月获得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奖一等奖2019年6月获得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奖二等奖2018年12月获得北京工业大学2017-2018学年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奖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朱青导师:廖伟科技成果简介①2019 国庆70周年彩车设计主要人员,参与扬帆远航、立德树人、体育强国、人类命运共同体四辆彩车的设计工作,主要完成扬帆远航设计成果。②2018弹力方程式赛车国际设计锦标赛_赛事秘书责任人。统领整个赛事制定。包括章程决议,赛事流程计划安排,志愿者统领以及大赛现场总指挥。③北京工业大学设计组织——烧脑设计团队创办人,团队以“智慧且真实”为设计纲领。担任设计团队总负责人,负责组织会议,建立艺术设计与其他专业联系以及方案审核等工作。共获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设计奖项30余项,其中曾获国际级:IF 学生设计奖1项,IF 学生top300 1项,金点概念设计大奖 2项;国家、省部级奖项:5件金奖,2件银奖,5件铜奖,优秀奖若干;参展2016北京国际设计周作品2件获奖情况2019年9月 获金点概念奖2019年10月 获海峡杯工业设计大赛 高端装备组优秀奖2019年10月 获北京工业大学优秀研究生2018年11月 获2018中国汽车设计大赛全国总冠军2018年10月 获北京工业大学优秀研究生2018年10月 获研究生学习优秀奖(二等奖)2018年10月 获研究生科技创新奖(二等奖)2017年9月 获2017金点概念奖2017年5月 获杭集杯国际创新设计大赛金奖2016年6月 获2016 iF STUDENT DESIGN AWARD2016 年6月 获iF STUDENT DESIGN AWARD top300固体所博士研究生程晓鹏导师:张跃飞科技成果简介在读期间主要致力于能源存储材料电化学/力学行为机制及表界面改性的电子显微学研究,在导师的带领下,课题逐步深入推进,先后以第一作者和合作者在国际重要期刊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5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一区文章3篇,共同一作SCI文章2篇,其余合作发表的SCI文章包括Nature系列的子刊Nature Energy,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Top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影响因子总和接近200, 引用次数超过190余次。另外取得2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初审通过国家发明专利。获奖情况2019年获博士国家奖学金,博士创新奖,科技创新特等奖2018年获优秀研究生奖,科技创新特等奖,科技创新优秀奖不只他们还有一些优秀的人同样在默默耕耘凭借自己的努力闪耀着独属于他们自己的光辉快和工小V一起看看获得“科技之星”提名的有哪些吧~机电学院博士研究生闫朝阳导师:陈树君、蒋凡科技成果简介在导师的带领下,对新型焊接工艺与电弧物理展开以及变位置条件下等离子弧铝合金穿孔熔池稳定性与缺陷抑制研究,通过勤奋的努力与专研的态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已经发表见刊成果十余篇:其中SCI论文8篇,EI论文1篇;核心期刊2篇;专利2项等;作为负责人完成一项校研究生科技基金一般项目。2018.10-2019.10期间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交流学习;2018.10-2019.09的见刊的科研成果包括SCI论文5篇,其中JCR一区1篇,JCR二区4篇。获奖情况 2019年10月 获得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9年07月 获得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创新奖学金2019年05月 获得北京工业大学科技创新一等奖2018年11月 获得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社会工作奖2018年11月 获得北京工业大学优秀研究生信息学部本科生刘文睿导师:左国玉科技成果简介大学期间,利用所学课内外知识积极参与电子信息专业科技竞赛,多次代表学校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和计算机博弈大赛等赛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此外,作为负责人承担一项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带领创新团队完成了《针对手部康复治疗的智能跟踪导训系统》一题的软硬件整体设计、多个子项目的制作和系统综合测试改进。该项目在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获得了突出的成果。在其参与的创新活动、科技竞赛及科研项目中,共计获得二十余项奖项和奖励。其中,国际级奖项2项,国家级奖项8项,省部级奖项3项,校级奖项11项,软件著作权1项。获奖情况2019.10获国家奖学金2019.10获计算机博弈大赛-亚马逊棋 二等奖2019.10获计算机博弈大赛-爱因斯坦棋 二等奖2019.09获全国挑战杯 三等奖2019.08获国际自主智能机器人竞赛 二等奖2019.08获中国机器人大赛FIRA小型组-仿真组5vs5 一等奖2019.08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北京赛区 二等奖2019.08获Kaggle IEEE-CIS Fraud Detection 银牌2019.06获“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一等奖2018.10获北京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奖、学习优秀奖、三好学生、TIS学习优秀奖、TIS科技创新实践奖2018.05获中国机器人大赛FIRA小型组-仿真组5vs5 一等奖信息学部硕士研究生罗佳伟导师:黎海涛科技成果简介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抗干扰通信,强化学习认知抗干扰技术,提出基于强化学习算法的多域认知抗干扰策略,增强复杂电磁环境中航空集群战术网络的抗干扰能力。参与航空科学基金和航空电子系统综合技术重点实验室联合资助项目 (2018ZC15003)。2018.10-2019.9期间,取得科研成果如下:1.发表SCI期刊论文2篇,其中IEEE ACCESS(JCR一区)期刊论文1篇,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JCR四区)期刊论文1篇;2.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已过初审,软件著作权3项,已授权。获奖情况2019年10月 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9年10月 获优秀研究生奖2019年10月 获研究生社会工作奖2019年6月 获研究生科技创新一等奖2019年6月 获研究生科技创新优秀奖2018年12月 获研究生学习优秀一等奖2018年12月 获研究生社会工作奖建工学院博士研究生王秀杰导师:李军科技成果简介参与多项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研究,包括在研的“十三五”期间课题《城区景观河流水系连通与北方地区典型黑臭河道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已结题的“十二五”期间课题《辽河流域特大型钢铁工业园全过程节水减污技术集成优化与应用示范课题》、《建筑水系统微循环重构技术研究与示范》、《饮马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与水质改善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等。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其中JCR一区1篇,另外以第一作者发表EI刊源论文3篇,核心期刊1篇,并撰写国家发明专利3项。研究课题为高效异养脱氮菌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分子机制。获奖情况2019年10月获得国奖奖学金以及优秀研究生奖2019年7月获得研究生科技创新奖一等奖1次,科技创新奖二等奖1次2018年7月获得研究生科技创新奖二等奖2次2018年10月获得优秀研究生奖2015年10月获得学习优秀一等奖2015年10月获得优秀研究生奖建工学院博士研究生王泽宇导师:赵耀华科技成果简介从事太阳能热利用、相变蓄热、强化换热领域研究,参与一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两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检索期刊论文5篇,其中JCR一区论文4篇,JCR二区论文1篇,分别发表在Energy and Buildings 、Energy、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及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8年总影响因子21.775,web of science他引次数18次,ATE发表论文提名国际埃尼奖Eni Award 2020;EI检索论文1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并撰写国家发明专利6项;参加中国工程热物理学术年会三次,一次口头报告及两次展报交流,参加2018年国际传热大会,并做口头报告。获奖情况2019年10月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9年6月 获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特等奖一项2018年12月 获北京工业大学优秀研究生2018年7月 获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特等奖一项2018年7月 获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一等奖两项2017年11月 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材料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常乐导师:符寒光科技成果简介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先进材料制备,目前已在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调控方面取得突破,探索出硅、锰含量和热处理工艺对贝氏体钢组织性能的影响,在国际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3篇外文SCI文章,在国内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1篇论文,以第一申请人申请发明专利1项(公开),还有1篇外文SCI文章正在审稿中,同时于今年7月份在中国材料大会2019作口头汇报,受邀在第十五届博硕士风采论坛做汇报。获奖情况2019年10月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9年10月获北京工业大学优秀研究生2019年10月获“第十五届博硕士风采论坛”优秀嘉宾2017年07月获2017届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2016年09月获2016年“创青春”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2015年11月获河南省大中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竞赛二等奖2015年08月获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15年08月获“井冈情 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季专项行动培训合格2014年09月获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优秀表演志愿者2016年10月获河南理工大学孙越崎一等优秀学生奖学金2016年10月获河南理工大学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建规学院本科生刘岳好导师:左国玉、韩宇翃科技成果简介在大学期间积极参与建筑专业科技竞赛,并取得北京市结构设计大赛一等奖、北京市桥梁设计大赛一等奖、北京市建造节优秀奖、北京市大学生艺术节设计类金奖等优异成绩。作品“互生叶序-绿色建筑算法生形”申请了国家专利。此外也在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成绩突出,组建校VEX机器人创新团队,并代表学校参加国内及国际高水平竞赛,先后取得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金奖、设计分区季军、VEX机器人亚洲公开赛一等奖等优异成绩。“Vex机器人工程挑战项目”是科技领域国际认可度极高的智能机器人竞赛类项目,由美国航空总署(NASA)主办,由亚洲机器人联盟,中国电子学会及各级科协教委等协办。获奖情况2019.10 vex结构创新设计项目 获北京工业大学校长奖学金2019.06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 一等奖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18.12Vex机器人亚洲公开赛 一等奖 (中国电子学会)2018.12首届北京桥梁设计大赛 一等奖 (北京公路学会)2018.12第十九届“星火基金”优秀项目 (中国发明协会)2018.12北京工业大学 创新创业、三好学生、优秀生干部、学习优秀奖2018.11首都高校学生徒步定向锦标赛第三名 (北京市无线电协会)2018.102018世界定向精英巡回赛 冠军 (国际定向运动协会(IOF))2018.04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 金奖 (美国航空总署(NASA))2018.04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 设计分区 季军 (美国航空总署(NASA))2017.12北京大学生艺术作品展 设计类 金奖(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激光院硕士研究生于静文导师:王秀翃科技成果简介以新型二维材料——锑烯为基础,探究其作为外源性光声成像造影剂的优异性能,开发了锑烯纳米层片(AMNFs)在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的应用潜能,从理论及实验两方面论证了锑烯纳米层片的卓越的光声性能并与已报道的光声成像造影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对比,为锑烯纳米层片在生物医学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切实可靠的量化标准,实现了从仿体到细胞以及荷瘤小鼠肿瘤原位/器官离体不同层面的高质量光声成像;研究了不同状态下锑烯纳米层片的光致发光性能并对其光致发光寿命进行了调控;实现了多模态光学响应性载药系统(DDS)——成像诊疗一体化的纳米平台的设计制备及其协同性癌症治疗应用。获奖情况2019年10月 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9年10月 获优秀研究生2018年10月 获研究生学习优秀奖(二等)2018年10月 获优秀研究生交通学院博士研究生姚莹导师:荣建、赵晓华科技成果简介在校期间主攻驾驶行为、交通安全、生态驾驶、交通大数据分析方向。以骨干成员的身份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深度学习的生态驾驶行为判别模型及矫正方法研究》、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基于隐性特征挖掘的个体驾驶行为管理方法研究》、朝阳区科委项目等纵向课题,北京市交通委、道路交通安全公安部等多项横向课题共计8余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篇,包括SCI检索5篇(JCR二区 2篇),EI检索1篇,并多次参加交通行业顶级学术会议(TRB会议5篇,ITS会议1篇),进行相关领域的技术交流。多项研究成果已在高德软件有限公司、祥龙出租客运有限公司等单位落地应用。获奖情况2019年6月 获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创新奖学金2018年12月 获北京工业大学优秀研究生奖2018年11月 获任福田交通奖学金都柏林学院本科生王子豪导师:张永哲科技成果简介研究兴趣为分布式多机协同系统,带领团队研发并实现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家庭服务机器人;设计了面向市场的蓝牙智能门锁及其管理系统,该门锁主要由服务器端,移动端以及包含蓝牙模块的锁体组成。用户可通过程序解锁或进行近距离感应开锁,开锁过程约为1.5秒,大幅快于传统开锁过程。密钥传输过程采用TOTP-HMAC加密,减少信息泄露风险;参于科技竞赛及项目十余项,获得国际级奖项1项,国家级奖项5项,省部级奖项4项,并连续三年获得北京工业大学科技创新与实践奖学金。获奖情况2019年08月 获中国机器人大赛冠军2019年07月 获“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人工智能设计大赛一等奖2019年06月 获“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018年12月 获TIS奖学金科技创新与实践一等奖2018年10月 获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一等奖2018年08月 获中国机器人大赛二等奖2018年04月 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Meritorious Winner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他们日复一日的不懈努力与辛苦付出看到他们熠熠发光的成就你有没有感到备受鼓舞呢?快来投入到期末的学习大潮中吧!来 源:北京工业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排 版:潘彦琪、赵晓萱 审  核:赵晓萱

比丘尼

自编心理自助手册 河南省第15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又添“新武器”

映象网讯(记者 燕子丹 通讯员 郑良子)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处于胶着状态,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在院确诊、疑似患者以及民众都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患者的心理状态如何调整、如何让医务人员舒缓压力、怎样防范职业耗竭问题袭扰等等许多心身问题,亟需专业支持。河南省第15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河南省精神病医院)精神科专家张建宏等根据医疗队心理援助情况,迅速总结各个群体的心理需求特征,归纳临床比较典型的求助问题,第一时间编制了一本“心理自助手册”。“因为河南、湖北地域性语言的差异性,加上有些患者年龄偏大的缘故,队员们和患者沟通时,遇到了障碍。”张建宏说,“从我们队员自创肢体语言增进患者信任这个点,我们受到了启发,就试着编制一本通俗易懂的小册子送给医务人员和患者。”就这样,张建宏带领医疗队成员们白天对接同济医院、省中医院、梨园医院、中南医院、武钢总医院、武钢二医院,晚上投身小册子编写。30人的编写团队,1个夜晚奋战完成初稿;后方宣传部门审稿定稿、风格策划、整体把关;插画师整整一个上午完成10余副插画,全部免费;印刷公司连夜加班制版、打印、胶装,3个工作小组不舍昼夜仅用2天时间完成印刷、打包邮寄……每一个参与者的心都是一样—为战“疫”贡献力量,让小册子早日面世。“我们来自灵秀湖北大地的北方亲邻—河南,此时此刻,因为爱,我们在一起,相信我们的陪伴、倾听会和您们共渡这段特殊的时期,因为我们的脸庞上都刻着两个字:中国!”小册子开篇这样描述。小册子利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将20个临床常见问题一一呈现给读者。摘取几个典型问答,请对照看下,特别是在你感觉不舒服的时候:一、疫情已经持续1个多月了,我仍然焦虑、心烦,如何调整?1.避免过分关注,将注意力投入更多积极、有意义的事情上比如一些患者经治疗治愈出院等;2.保持社会联络,通过各种联系方式保持与亲朋好友的沟通,借助与亲朋好友的互动,转移对疫情信息的过度关注;3.生活尽量规律,按照定点医院的作息时间安排好饮食起居;4.积极投入治疗,参加娱乐活动要全身心投入,从中寻找乐趣,发现意义;5.寻求专业帮助,主动拨打心理热线或网络咨询,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国家心理医疗队(河南省第15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已经入驻本院,可以随时联系。二、疫情引起的失眠该如何调整?1.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住院病友之间,互谅互让,减少睡眠时的相互影响;2.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边玩手机边睡觉,避免开灯睡觉,避免晚上不睡觉、白天补觉;3.合理安排活动,规律进行体育锻炼,睡前2小时不做易引起兴奋的脑力劳动或活动,可以选择听舒缓音乐,结合适当的呼吸或肌肉放松训练。三、在疫情影响之下,我一旦出现强迫症状怎么办?1.首先要正确认识疫情,积极面对疫情。通过正规途径了解疫情相关信息,避免过分关注各种非正规渠道信息,尤其是那些容易让人恐慌的信息;2.不过分洗手消毒,一些“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出现一些强迫思维和行为,反复思考一些没必要的问题,或者反复检查等。过分通过强迫思维和行为来达到自己绝对的放心,没有必要;3.确立安全感。医院是安全的港湾,相信我们的医护人员一定有能力治好我们的病。可以进行安全岛练习。比如闭眼、呼吸缓慢均匀,联想到自己在一个风景优美的海岛上,可以支配一切,可以欣赏风景如画的美景等。大象新闻·映象网编辑 林瑶

察乎盈虚

最新卓氏教授名录汇总

卓氏知名教授最新名录(排名不分先后,都是卓氏学界代表人物)卓新平1955年生于湖南慈利。1974年毕业于湖南常德师专英语科,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哲学硕士学位;1981年9月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1983年留学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系,1987年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1988年回国,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基督教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卓立甬主任中医师,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现任职于宁波市中医院。卓红斌深圳技术大学先进材料测试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IFSA协同创新中心成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挑战计划成员。长期从事惯性约束核聚变物理、激光等离子体物理、强场物理和大规模数值模拟计算应用开发研究。参与高性能计算机-银河、天河并行系统的应用开发、性能测试和稳定性考核工作,独立研制和发展了系列粒子模拟和辐射磁流体等系列并行模拟程序,在惯性约束聚变物理基础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军队科技岗位津贴二类1次,荣立三等功1次。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重大工程任务:军口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和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卓仲畅博士,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应用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出生于浙江省泰顺县。承担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吉林省科委项目、长春市科技局项目、韩国重大创新项目等。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论文被引用累计110余次。光学工程、光学与激光技术、电子成像期刊、吉林大学学报等杂志邀请审稿人。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评审专家。卓忠疆教授,福建福州人。194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机电系。建国后,历任厦门大学、浙江大学讲师,福州大学副教授、教授、电机系副主任、科研处处长,福建省电机工程学会第三、四届副理事长。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从事中小型特种电机理论和电机瞬态过程的研究。撰有《利用逆序磁场自励恒压单相同步发电机无刷励磁系统的原理与设计》、《并网和自激三相异步电机的电磁设计问题》等论文。编著有《机电能量转换》、《电机学》等书均为全国电力专业高等学校统编教材。卓上智主任医师,教授,1957年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并在其附属医院内科工作至1986年。1987年调深圳市人民医院,先后被任命或聘请为“武汉同济医科大学特约教授”、“广州医学院及暨南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长期从事并专长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及保健工作,现仍受聘为深圳市劳动力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之一。卓旭升武汉工程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测控与智能感知工程系主任,2008年6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博士学位。现工作于武汉工程大学电气信息学院测控教研室,主要从事热工系统建模与控制,智能检测等方面的研究。卓泽渊重庆长寿区云台镇人,中共党员,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法学博士。是法学理论博士研究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理论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理论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现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教育长、教授,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卓放1962年5月出生于上海,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中国电源学会常务理事、电能质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IEEE、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会员。卓超教授,从事感染性疾病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十多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微生物室主任,以研究临床、教学以发热性疾病、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合理、经济地使用抗生素为主要方向。科研以细菌耐药性监测和细菌耐药机制为研究方向。卓伯棠首任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总监、教授。曾就读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获学士学位,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制作)硕士,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电影哲学博士。曾任香港广播电影公司(简称无线电视台)编导,执导过《国际刑警》、《的士司机》、《第一次》、《四眼神探》、《女人三十》和《霓虹姊妹花》系列。影片:《煲车》与《宾妹》等。卓同年 安徽中医药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客座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顾问,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临床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高级顾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改革与发展专家谘询委员会委员,加拿大极康中医院院长,致力于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探索实践39年。卓立宏教授,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科技带头人。现任南阳师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院长,南阳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南阳师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任河南省化学会理事,河南省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育委员会委员,南阳市科技中心顾问,南阳市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主编或副主编《无机化学》(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系列教材)、《配位化学》、《环境化学》等规划教材。卓纹君台湾高雄师大学心理与康复心理研究所所长、教授,美国德州奥斯汀分校教育心理系哲学博士,高雄儿童青少年与家庭咨询中心主任督导,台湾格式塔心理治疗的研究与实践者。卓重光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副教授,所作的研究包括电子特用化学品的合成量产研究,机能性化学品研发合成及生产研究(含光变色、热变色等等)。卓清松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卓克华台湾佛光大学教授卓爱平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专家库成员、全军优秀教师、全军育才奖金奖获得者、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安徽省直机关讲师团成员、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大学生素质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学与研究。卓冬青副教授,毕业于中山大学,广东岭南律师事务所律师研究领域:婚姻家庭法 妇女权益保障法。卓朝君副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诉讼法系,诉讼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专著《律师诉讼代理论》(独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律师制度价值论》(独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法律文书学》(合著、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主编教材《新编法律文书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参编教材有《司法文书写作教程》(陕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律师与公正制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1997年版)、《法律文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新编大学实用写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等。卓晴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教授,研究领域: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与DSP信息处理系统。卓育敏主任医师、广州协佳泌尿聘专家,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会员、中德医学会会员,现任暨南大学附一院泌尿外科主任,主研泌尿系结石、肿瘤及先天性畸形、腔内泌尿外科。参加专著编写3本《腔内泌尿外科》、《尿流改道手术学》、《简明外科诊疗手册》。卓克垒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师范大学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处长,河南省杰青,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河南省"555"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绿色化学介质与反应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河南省化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卓以和1937年生于北京,电机工程学家,美国朗讯科技公司(AT&T公司)贝尔实验室半导体研究室主任、半导体研究所所长、教授。1955年卓以和赴美留学;1960年从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毕业;1961年获伊利诺伊大学硕士学位;1968年获伊利诺伊大学博士学位;1985年获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从事分子束外延、人工微结构材料生长和在新型器件研究领域的研究。卓颐九三学社社员,1980年5月出生,浙江温州人,2005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闽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声乐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漳州市政协常委、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福建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漳州市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漳州市青联委员。(图文资料整理自网络并不全面,仅用于卓氏宗亲文化交流)@卓氏宗亲共聚卓氏亲情传播卓氏正能量期待您的加入——《卓氏宗亲网》来源:公众号卓氏宗亲网

见大木焉

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一座探索生命科学的殿堂

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所城里有一所本科高等院校↓南阳师范学院校园里有一座探索生命科学的殿堂↓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一2020年招生计划和往年录取情况012020年生科院本科招生计划022017~2019年河南省本科录取情况二院长寄语2020年发生的新冠病毒疫情,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健康生活,美丽中国更成为每个人心中具体真实的梦想。作为河南第三个拥有国家级特色生物科学专业的南阳师范学院,我们更应担负起国家科研的重任,为祖国培养品行优良的科研人才,更是为每位有志青年提供可以实现“健康生活,美丽中国”梦想而大展身手的最好舞台!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一直承继校训,凝聚贯穿着办学的初心和使命,遵循“博学、厚重、睿智”的大学精神,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拥有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河南省教学团队和能源微生物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并实施“321”导航工程,全面开展促进就业工作,考研率连续多年位于学校前列。纵有万木垂梢首,唯有南师生科是归处!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将带你感受生物的活力,探索科学的瑰丽,南阳师范学院欢迎你,愿这里成为你实现人生梦想的摇篮!三学院概况01美丽南师南阳位于河南西南部,是一个三面环山、中间开阔、南部开口的盆地,古称宛。南阳师范学院位于卧龙区,比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级旅游景区武侯祠。而且学校附近有很多商城和各种培训班,还有许多小吃街,生活十分便捷。南方没见过雪的小伙伴,你一定要来欣赏我们这的雪景哦!我们这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北眺独山秀峰,南揽白河胜景,书香墨韵与青山白水相得益彰,环境优雅,景色宜人,是莘莘学子修身治学的理想场所。02优秀生科院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始建于1984年,现设有生物科学、生物工程两个本科专业,一个生物工程专业硕士点,其中生物科学是学校第一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工程专业是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河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我院一直秉承南阳师范学院“博学求实、笃行自强”的良好校训,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模式,为每位有志青年提供可以实现“健康生活、美丽中国”梦想而大展身手的最美好舞台。南阳师范学院生物楼03专业介绍1生物科学师范本科 学制四年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生物科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师基本素质,能够从事中学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专门人才。就业方向:高级中学、高校和企事业单位。2生物工程本科 学制四年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掌握生物工程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能胜任生物工程技术领域的设计、生产、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等工作。就业方向:高校、生物科技、制药等相关行业。04生科院,您最佳的选择!场景1我想成为一个老师,教书育人而且我还特别希望当生物老师,听高中生物老师讲他的大学实验课,特别羡慕。那快来我们这吧,不仅教你如何成为才德兼备的教师,还有各种有趣的实验课。场景2我喜欢花花草草,还喜欢看动物世界,喜欢各种野生动物,感觉生命真的好奇妙!就是你了,我们就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加入我们吧,会让你更深入的了解各种生命体哦四科研平台及教学团队科研平台在科研平台建设上,学院现有河南省生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高校农业生物质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月季种质创新与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南阳市艾草研发工程技术中心。现有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河南省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生物学省级重点学科和植物生物学省级优秀教研室。在团队建设上,学院建设了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和微生物团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学校首批省级重点学科,植物生物学教研室是省级优秀教研室。师资力量学院现有教职工54人,专任教师48人,教授9人,副教授15人,博士31人,其中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国家级就业创业特聘专家1人,硕导17人。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分用心,滴滴汗水,桃李芳天下!惠丰立:生科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酵母菌资源及分子系统学研究工作。在自然样品和发酵制品中酵母菌资源调查和分类学研究、工业酵母菌筛选与遗传改良等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目前已从腐木、昆虫及其相关生境等特殊环境样品中分离保藏1500余株酵母菌株,初步建立具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酵母菌资源库,发现了7个木糖发酵酵母菌新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6项;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3部;研究成果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4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南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3项。姜献群:生科院党委书记、教授,全球职业规划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教学和研究。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主编专著2部,主持省级研究课题2项,参与国家社科课题、省部级课题4项。近年来,获得河南省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成果一等奖6项。获人社部“星级职业指导师”荣誉称号。指导12个大学生创业团队实现成功创业并得到省级奖励或资助,先后获得“全国首届创业课程教学大赛优秀奖”、河南省委宣传部“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最佳辅导奖”、河南-美国区域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等诸多重要奖项。对高中生报考的寄语:南阳师院生科院,是梦开始的地方,追梦圆梦,期待年轻的你!夏敏: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质能源、资源真菌学及生物基产品开发研究。代表性成果: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篇;主持在研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两项和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污水河宏基因组克隆新型漆酶基因及功能研究》等。杜丽:理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高层次人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月季种质创新与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长期从事园林植物生物技术改良和园林植物应用方向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及科技攻关项目各1项,担任《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Plant Growth Regulation (GROW)》、和《Instrial Crops and Procts》等期刊审稿专家。对高中生报考寄语:用辛勤的劳动创造美好的明天!杨建伟:教授,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省级教学标兵。长期从事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先后在《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和《林业科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研究论文多篇。参与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项,获《陕西省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主持并完成了河南省科技厅项目一项并获南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梁子安: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林业司法鉴定中心司法鉴定人、河南鸟类观察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湿地动物生物多样监测等研究。主持完成省科技厅项目2项、环境保护部生物多样性专项子项目1项,在研国家林业和草原局1项、主持完成我省5个国家湿地公园动物监测项目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2篇;出版专著与教材4部;主持研究成果获南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3项;发现河南省鸟类新纪录5种,爬行类新纪录1种。对高中生报考的寄语:东汉陪都卧龙岗上,南阳师院生科院风里雨里等你!杜敏华:教授,河南南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食用菌栽培技术特聘专家,现任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生物教学论、食用药用菌栽培学教学与研究。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多篇,主编专著和教材各一部,主持并完成中央财政林业国家自然保护区补助资金横向资助项目和省、地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南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对高中生报考寄语:“当您只有一个目标时,整个世界都会给您让路。欢迎您报考!我们在这里等着您!”牛秋红: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科技厅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河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河南省植物保护学会理事,南阳师范学院“卧龙学者”,南阳师范学院首届优秀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尤其是植物寄生线虫的生物防治菌株的开发与机制,以及植物病原真菌如棉花黄萎病的生物防治等。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河南省能源微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创新型科技团队1项、主持完成企业合作项目1项、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河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和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1项等。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国家发明专利5件。对高中生报考寄语:期待与你相聚在美丽的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启属于自己的梦想之门,插上翅膀远航!五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1科研成果近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级项目23项,承担省部级项目6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科研经费1600多万元。仅2017年度,我院新增科研项目30余项,省级科研平台2项,新增立项经费300余万元。2017年我院成功申报“河南省月季种质资源与栽培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河南省高校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科研平台,争取科研资金400万。自2014年以来,学院发表论文近二百篇,申请专利60余项。先后在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教育厅、人社厅、科协和南阳市人民政府评比中获得一等奖2次,二等奖8次,三等奖3次。2教学成果学院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着力建设河南省生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设备齐全,实验仪器近千套,固定资产1500万元。现有教育成果奖3项,分别为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专业技能对接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毕业生就业质量反馈指导高校办学的途径和方法、地方高校专业与岗位对接教育实践研究。我院多次被评为学生工作先进单位、心理健康工作先进单位和创业就业先进单位。南师生科院,让我们满载而归,南师生科院,让我们意气风发,是生科院,为我们插上了梦想的翅膀,是生科院,使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欢迎加入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家庭!我们,在生科院等你!南阳师范学院招生办公室本期排版:徐婷 李林矫本期来源:南阳师院生科院团总支编审:史辉 李璞主编:曾庆龙

山楂

超越母爱的爱——郑大二附院生殖医学部谭丽主任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部主任谭丽教授,是我省著名的生殖医学专家,二十多年来,她殚精竭虑,不懈努力,为万千家庭圆了求子梦,也是万千试管婴儿的“观音娘娘”,把一份超越母爱的人间大爱,播撒在中原大地上。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1987年,谭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留校进入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工作;在这个名家荟萃的省重点科室里,她工作严谨,善于钻研,为师长们所称道;并于1993年获得妇产科硕士学位,很快在青年医师中脱颖而出;1996年,生殖医学在全国如春笋萌动,待风而长;时任郑大二附院妇产科主任的郑英教授敏锐地意识到这将是医学发展的方向,并且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新兴学科,就极力鼓励当时年富力强的谭丽主攻生殖医学;当时,谭丽在妇产科已经有近十年的临床积淀,崭露头角,何去何从?她深思熟虑后,决定遵从师意,在没有资料可参考,没有老师可指导的情况下,带着仅有的两个人,开始了生殖医学的拓荒之旅。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谭丽主任和她的团队不懈努力下,捷报频传,1998年,她率先在我省开展宫腔配子移植技术获得妊娠成功,填补了河南省的此项空白;1999年,她在河南省首次应用国产药物促排卵进行试管婴儿技术,取得成功;2000年5月,谭丽主任主导的河南省首例国产药物试管婴儿诞生;2001年7月郑大二附院首例多胎妊娠选择性减胎取得成功;2003年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妊娠成功;2005年1月首例冷冻胚胎移植妊娠成功;2008年睾丸取精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以及附睾取精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试管婴儿成功和首例逆行射精膀胱取精双胞胎试管婴儿成功;2009年供精试管婴儿获得成功;2011年首例玻璃化冷冻胚胎移植试管婴儿和激光辅助孵化妊娠成功;2012年首例赠卵试管婴儿妊娠成功;2013年首例囊胚移植试管婴儿妊娠成功;2014年首例短时受精试管婴儿妊娠成功……流金岁月,韶华如歌。不断进取间,谭丽主任已经在生殖医学领域奋力开拓了二十四个春秋,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她已经成长为河南省著名的生殖医学专家、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她的团队已经发展成为技术精湛、实力雄厚、拥有一流的设备和技术,试管婴儿的临床妊娠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河南省重点科室,为万千渴望生育健康宝宝的不孕不育患者圆了求子梦。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个角落二十四年来,谭丽主任已经成功为数以万计的患者治愈了不孕不育症,让她们成功成为母亲;谭丽主任也被誉为“送子观音”,成为万人之母。万人之母,有着大地般宽广的胸怀,承载着太多太多的爱!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不幸福的家庭,首推就是不孕不育。对于不孕不育家庭,未来和希望都遥不可及;出身于河南农村的谭丽主任,对患者怀着深沉的爱和深刻的理解,用超越母爱的爱,用精湛的技术为患者孜孜以求,帮助她们圆梦。从第一代试管婴儿技术(体外自然结合),到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单精注射),每个技术的进步,谭丽主任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她的团队,在遗传性疾病筛查方面,已经取得长足进步,目前正在申请开展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的资质,有望对有遗传性疾病的患者进行干预,帮助她们生出健康的下一代。很多患者来自农村,经济情况欠佳。为了给患者节约支出,谭丽主任费尽心思,优化就医流程,简化检查方案,延长坐诊时间,减少患者的滞留,让患者尽量在当天就能回家。每项检查结束,医生和护士都会耐心地叮嘱患者下一步该怎么做,下次到院检查的时间和注意事项,甚至为她们开好下次需要检查的单据,节约下次反复排队的时间,更快捷的完成治疗。每天上午开诊后,谭丽主任就忙个不停,直到把当天就诊的所有患者看完,常常忙到午后两点还没有吃午饭,这也成了团队约定俗成的规矩,为的是能让患者当天拿到检查结果,在当天回到家,减少住宿支出;谭主任还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优势,在全省建立医联体,对于偏远地区的患者,安排她们在当地做好常规检查,在网上进行会诊,减少患者来往奔波的次数。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谭主任在保障疗效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国产药物,为患者平均节约5000~10000元的费用。谭丽主任对患者的不言之痛感同身受,用最真诚的服务,去治疗,去抚慰患者脆弱的心灵,挽救了一个个即将破碎的家庭。多年不孕不育的夫妻,常常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焦虑沮丧的情绪导致内分泌紊乱,排卵和精子活力都受到影响,为了消除这些患者的心理负担,谭丽主任开设了心理咨询室,营造出家庭般的温馨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做患者最贴心的闺蜜,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为她们化解心灵深处最隐秘的痛;在谭主任的影响下,团队中已经有三人取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资格,成为患者最可信赖的知心人。甜蜜的梦啊谁都不会错过拥有健康活泼的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需求,也是每一位母亲的梦想。来自黑龙江佳木斯市的孙女士,已经36岁了,患有多囊卵巢综合症,又检查出甲状腺功能低下,怀孕机会渺茫。她辗转哈尔滨、北京、南京、贵阳、南阳等地近百家医院,漫漫求医路,花费了两百多万元,几近绝望。后来怀着最后一丝希望,慕名到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找谭丽主任做试管婴儿;谭丽主任针对孙女士多囊卵巢和甲状腺功能低下进行调理,将原本不会生长的卵泡调理到长得很好,成功取卵10个,培育出4枚优质胚胎,移植了两枚胚胎,孙女士终于实现了成功妊娠;2018年8月24日在,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三病区产下一对活泼可爱的“龙凤”双胞胎;在手术台上当护士告诉她是龙凤胎时,她的眼泪刷地一下就流出来了,太激动了!一次性实现了儿女双全的梦想!至此,孙女士结婚整整十年。让孙女士一家人高兴的事儿还不止这些,就在半个月前,孙女士姐姐的“二胎梦”也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部主任谭丽教授的帮助下,通过试管婴儿技术成功实现,而且怀上的同样是双胞胎;原来孙女士的姐姐二十年前生下了第一胎女儿,一直想再要一个孩子;国家生育政策调整后,孙女士的姐姐重新点燃了再生一胎的梦想,但是苦于已经四十二岁,身体机能已经衰弱,好梦难圆;当看到孙女士成功怀上了双胞胎后,原本已经准备放弃的姐姐再次燃起了希望,找到谭丽教授求助;尽管已经错过了做试管婴儿的最佳年龄,但是在谭丽主任的精心诊疗下,移植两枚优质胚胎,实现了成功妊娠。这样的实例,每天都在郑大二附院生殖医学中心上演,谭丽主任和她的团队,用精湛的医术和博大的爱心,在大地上书写着爱的序曲,和万千母亲共同吟唱天伦之乐的同一首歌。谭丽简介谭丽: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中心主任,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妇产科学术带头人之一。河南省生殖免疫学会副主任委员副主委;河南省医师协会生殖医学分会副主委;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南分会 副主委;河南省生殖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伦理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分会伦理与心理学组委员;《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中国计划生育与妇产科杂志》《医药论坛》《国际内分泌与代谢杂志》编委;《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等杂志审稿专家 。1996年开始从事辅助生殖技术及内分泌疾病的研究,最早在河南省开展宫腔配子移植和试管婴儿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且研究国产药物在试管婴儿中的应用,诞生了河南省首例宫腔配子移植婴儿和国产药物试管婴儿。郑大二附院生殖中心目前试管婴儿成功率在60%以上,累积妊娠率在70%左右。已完成的科研课题8项,目前在研科研课题4项。获省级科研成果奖7项,近5年发表SCI论文12篇,核心期刊论文70余篇。(本文转载自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健康同行)

昔者

河南省第15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编制《心理自助手册》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萍 通讯员 郑良子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处于胶着状态,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在院确诊、疑似患者以及民众都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患者的心理状态如何调整、如何让医务人员舒缓压力、怎样防范职业耗竭问题袭扰等等许多心身问题,亟需专业支持。河南省第15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河南省精神病医院)精神科专家张建宏等根据医疗队心理援助情况,迅速总结各个群体的心理需求特征,归纳临床比较典型的求助问题,第一时间编制了一本《心理自助手册》。“因为河南、湖北地域性语言的差异性,加上有些患者年龄偏大的缘故,队员们和患者沟通时,遇到了障碍。”张建宏说,“从我们队员自创肢体语言增进患者信任这个点,我们受到了启发,就试着编制一本通俗易懂的小册子送给医务人员和患者。”就这样,张建宏带领医疗队成员们白天对接同济医院、湖北省中医院、梨园医院、中南医院、武钢总医院、武钢二医院,晚上投身小册子编写。30人的编写团队,1个夜晚奋战完成初稿;后方宣传部门审稿定稿、风格策划、整体把关;插画师整整一个上午完成10余副插画,全部免费;印刷公司连夜加班制版、打印、胶装,3个工作小组不舍昼夜仅用2天时间完成印刷、打包邮寄……每一个参与者的心都是一样—为战“疫”贡献力量,让小册子早日面世。“我们来自灵秀湖北大地的北方亲邻——河南,此时此刻,因为爱,我们在一起,相信我们的陪伴、倾听会和您们共渡这段特殊的时期,因为我们的脸庞上都刻着两个字:中国!”小册子开篇这样描述。小册子利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将20个临床常见问题一一呈现给读者,让人们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进行自我疏解,缓解心理压力。相关链接>>>摘取几个典型问答,请对照看下,特别是在你感觉不舒服的时候:一、疫情已经持续1个多月了,我仍然焦虑、心烦,如何调整?1.避免过分关注,将注意力投入更多积极、有意义的事情上比如一些患者经治疗治愈出院等;2.保持社会联络,通过各种联系方式保持与亲朋好友的沟通,借助与亲朋好友的互动,转移对疫情信息的过度关注;3.生活尽量规律,按照定点医院的作息时间安排好饮食起居;4.积极投入治疗,参加娱乐活动要全身心投入,从中寻找乐趣,发现意义;5.寻求专业帮助,主动拨打心理热线或网络咨询,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国家心理医疗队(河南省第15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已经入驻本院,可以随时联系。二、疫情引起的失眠该如何调整?1.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住院病友之间,互谅互让,减少睡眠时的相互影响;2.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边玩手机边睡觉,避免开灯睡觉,避免晚上不睡觉、白天补觉;3.合理安排活动,规律进行体育锻炼,睡前2小时不做易引起兴奋的脑力劳动或活动,可以选择听舒缓音乐,结合适当的呼吸或肌肉放松训练。三、在疫情影响之下,我一旦出现强迫症状怎么办?1.首先要正确认识疫情,积极面对疫情。通过正规途径了解疫情相关信息,避免过分关注各种非正规渠道信息,尤其是那些容易让人恐慌的信息;2.不过分洗手消毒,一些“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出现一些强迫思维和行为,反复思考一些没必要的问题,或者反复检查等。过分通过强迫思维和行为来达到自己绝对的放心,没有必要;3.确立安全感。医院是安全的港湾,相信我们的医护人员一定有能力治好我们的病。可以进行安全岛练习。比如闭眼、呼吸缓慢均匀,联想到自己在一个风景优美的海岛上,可以支配一切,可以欣赏风景如画的美景等。编辑:张菁菁

舜流母弟

北京工业大学“科技之星”名单出炉:10人获奖,个个都非常优秀!

近日,北京工业大学2018-2019学年“科技之星”评选工作顺利结束。评选自启动以来,经过学院推荐、专家函评以及校级现场答辩专家组评审,最终评选出10位“科技之星”,10位“科技之星提名”。“科技之星”为全校学生科技的最高奖项,代表了我校学生科技的最高水平。作为科技节的重要活动之一,“科技之星”的评选旨在弘扬科学精神,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多出高水平成果。下面就请跟随工小V的脚步,走近“科技之星”,了解属于他们的科研故事吧!机电学院硕士研究生姜盼导师:郭翔鹰科技成果简介主要考虑在宏/微观不同尺度下,以带有石墨烯涂层的1-3型压电纤维复合材料板(MFC-GP)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参数对不同边界及不同尺度下石墨烯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硕士期间,共发表4篇SCI论文。在2018~2019年间,分别在Complexity (JCR一区)以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Dynamics (JCR二区)发表论文各1篇,中文核心期刊2篇(含1篇共同作者),2篇国内会议。获奖情况2019.10:北京工业大学杨叔子院士奖学金2019.09: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国家奖学金2019.05: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一等奖2018.10: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习优秀一等奖2018.10: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励志奖机电学院本科生刘子虓导师:钱霙婧科技成果简介申请人于机械结构强度与非线性振动北京重点实验室进行科研学习,师承钱霙婧副教授。研究兴趣包括:航天器轨道动力学与控制、太阳帆结构动力学与帆膜颤振机理。共发表期刊论文3篇,其中,以校内第一作者发表SCI检索论文两篇。另著有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总影响因子5.760。申请人代表性成果发表于航天领域顶级期刊AIAA 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并受邀成为该刊审稿人。Indonesian 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EI)审稿人。著有专利(含实质审查中)3项,软件著作权3项。参与各级科技创新竞赛及项目十余项,其中:国际级竞赛奖励1项,国家级奖励6项,省部市级及以下奖励6项。代表性奖项有:2019年第十届首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获奖情况2019年6月 获第十届首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019年2月 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Honorable Prize2018年9月 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北京赛区一等奖2017年8月 获中国机器人大赛助老与安全服务项目一等奖信息学部博士研究生潘冠中导师:徐晨科技成果简介在导师指导下,研究基于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锁相阵列的集成式相控激光扫描芯片,实现了微型、纯电控的激光扫描装置,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以技术骨干身份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纳米科技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总装备部基础技术研究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项目。读博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篇,国家发明专利5篇。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含2篇JCR一区,1篇JCR二区),其中包括Photonics Research(Top期刊),Optics Express(Top期刊,光学领域H5因子仅次于Nature Photonics),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 等光学领域顶级权威期刊;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参加光学领域顶级学术会议CLEO 2019,并在会上作口头报告。获奖情况2019年9月 获国家奖学金2019年6月 获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创新奖学金2019年6月 获北京工业大学科技创新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2018年12月 获TIS奖学金科技创新与实践奖一等奖2018年12月 获北京工业大学优秀研究生环能学院博士研究生张方斋导师:彭永臻科技成果简介张方斋同学科研能力突出,工程实践经历丰富。研究课题包括: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污水脱氮工艺技术集成与过程控制;垃圾渗滤液深度脱氮同步剩余污泥安全处置与能源回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项目”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市级项目,作为技术骨干主持或参与20余个实际污水处理厂新建/提标改造项目。在读期间,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7篇(SCI论文5篇,国际会议论文1篇,EI论文1篇),其所发表的SCI论文均隶属于中科院/JCR一区检索期刊,累计影响因子39.481(2018年),2篇发表于环境领域顶级SCI期刊Water Research,影响因子7.913,其中1篇被评为编辑精选论文(北京工业大学首次);2017年发表于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论文,影响因子8.335,被评为2019年ESI高被引论文;2篇发表于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影响因子7.65,以第二作者(导师第一)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奖情况2018-2019 北京工业大学博士国家奖学金2018-2019 北京工业大学博士创新奖2018-2019 北京工业大学优秀研究生2014-2019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奖特等奖(5项)2016-2019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奖二等奖 (9项)2017-2019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社会工作奖 (连续两年)2016-2017 北京工业大学优秀硕士毕业论文2014-2015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习优秀二等奖2015-2016 北京工业大学优秀志愿者环能学院博士研究生汤永智导师:刘中良科技成果简介汤永智同学在攻读博士期间,成绩优异,科研创新能力和潜力突出。围绕“蒸汽喷射器先进性能优化技术及其内部复杂流动特性研究”课题先后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6篇(7 篇SCI论文, 2篇EI论文,2篇国际会议论文和5篇国内会议论文),申请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其所发表的SCI论文都隶属中科院一区检索刊源,累计影响因子 46.979 (2018 年),累计引用达 60 (Web of Science)。其中,5 篇发表在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影响因子 7.181,在研究所属的热力学领域排名第 2 (2018 年); 2 篇发表在 Energy,影响因子为 5.537,在所属的热力学领域排名第 4(2018 年)。获奖情况2019年10月获北京工业大学校长奖学金(每年仅9人入选)2019年7月获2019年度环境材料优秀学子奖学金(每年仅4人入选)2019年6月获北京工业大学优秀党员(每2年仅30名学生入选)2019年6月获2019年度“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留学奖学金2019年6月获2019年度北京工业大学博士创新奖学金(每年仅20余人入选)2019年5月获入选工大新闻2019年度“人物聚焦.青春榜样”2019年5月获全国能源与环保博士生论坛“最佳学术报告”奖(仅3人入选)2018年11月获2018年度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8年11月获2018年度北京工业大学科技之星(每年仅10人入选) 材料学院博士研究生徐小龙导师:汪浩科技成果简介研究方向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储能应用。2016年9月入学至今,在国际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SCI论文12篇(JCR一区6篇,JCR二区6篇),影响因子累计63.353,引用次数累计130多次;申请发明专利5项,均公开,授权1项。2018.10-2019.9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JCR一区2篇(Materials Horizons和Journal of Cleaner Proction),JCR二区3篇,影响因子累计28.254;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公开国家发明专利1项。其中,混合钠空气电池方面的研究成果发表在《Materials Horizons》,影响因子为14.356;多项工作解决了商业化产品存在的问题,锌空气电池研究成果已经申请孵化。获奖情况2019年10月 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北京工业大学校长奖学金2019年06月 获北京工业大学科技创新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优秀奖1项2018年10月 获北京工业大学“科技之星”;北京工业大学优秀研究生2016-2018 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博士联培奖学金;北京工业大学博士创新奖学金;北京工业大学科技创新一等奖5项;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励志奖;北京工业大学科技基金重点项目;山东省大学生自强之星“出彩奖”等经管学院硕士研究生贾晨冉导师:王菲菲科技成果简介在校期间成绩优异,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计量与科技管理。研究生期间以第二作者共发表论文5篇。其中,2018.10-2019.9期间取得成果如下:1. 以第二作者且为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篇,其中SSCI一区《Journal of Informetrics》论文1篇,A级重要期刊《科研管理》1篇,CSSCI期刊《科技进步与对策》1篇,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篇。SSCI论文的影响因子为3.879,A级重要期刊《科研管理》的论文被《新华文摘》所转载,并获得第十八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以第三作者且为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篇,其中A级重要期刊《科研管理》1篇,CSSCI期刊《情报科学》1篇。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一项研究生科技基金一般项目。获奖情况2019年10月 获优秀研究生奖2019年9月 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9年6月 获研究生科技创新二等奖(两项)2018年10月 获优秀研究生奖2018年10月 获研究生学习优秀一等奖2018年10月 获研究生科技基金2018年8月 获第十八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生命学院博士研究生蒋洋叶导师:曾程初科技成果简介主要从事电化学有机合成方面的研究,致力于电化学阴极还原产生芳基自由基和二氟甲基自由基,并应用于生物活性药物和天然产物骨架的构建及其衍生。博士期间在Chemical Review(中科院一区,IF 52)上以第一作者发表综述一篇,另外在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SCI一区,IF 5.5)和Advanced Synthesis & Catalysis(中科院一区,IF 5.1)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论文两篇,并有一篇国家发明专利已经授权。在Green Chemistry(IF 9.4)、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IF 5.5)、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IF 2.4)、Organic Letters(IF 6.5)、Advanced Synthesis & Catalysis(IF 5.1)和Beilstei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IF 2.3)上以第二、第三作者发表论文6篇。另外,在Green Chemistry(中科院一区,IF 9.4)、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SCI一区,IF 4.8)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获奖情况2019年6月获得2019年博士创新奖学金2019年6月获得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奖特等奖2019年6月获得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奖一等奖2019年6月获得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奖二等奖2018年12月获得北京工业大学2017-2018学年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奖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朱青导师:廖伟科技成果简介①2019 国庆70周年彩车设计主要人员,参与扬帆远航、立德树人、体育强国、人类命运共同体四辆彩车的设计工作,主要完成扬帆远航设计成果。②2018弹力方程式赛车国际设计锦标赛_赛事秘书责任人。统领整个赛事制定。包括章程决议,赛事流程计划安排,志愿者统领以及大赛现场总指挥。③北京工业大学设计组织——烧脑设计团队创办人,团队以“智慧且真实”为设计纲领。担任设计团队总负责人,负责组织会议,建立艺术设计与其他专业联系以及方案审核等工作。共获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设计奖项30余项,其中曾获国际级:IF 学生设计奖1项,IF 学生top300 1项,金点概念设计大奖 2项;国家、省部级奖项:5件金奖,2件银奖,5件铜奖,优秀奖若干;参展2016北京国际设计周作品2件获奖情况2019年9月 获金点概念奖2019年10月 获海峡杯工业设计大赛 高端装备组优秀奖2019年10月 获北京工业大学优秀研究生2018年11月 获2018中国汽车设计大赛全国总冠军2018年10月 获北京工业大学优秀研究生2018年10月 获研究生学习优秀奖(二等奖)2018年10月 获研究生科技创新奖(二等奖)2017年9月 获2017金点概念奖2017年5月 获杭集杯国际创新设计大赛金奖2016年6月 获2016 iF STUDENT DESIGN AWARD2016 年6月 获iF STUDENT DESIGN AWARD top300固体所博士研究生程晓鹏导师:张跃飞科技成果简介在读期间主要致力于能源存储材料电化学/力学行为机制及表界面改性的电子显微学研究,在导师的带领下,课题逐步深入推进,先后以第一作者和合作者在国际重要期刊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5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一区文章3篇,共同一作SCI文章2篇,其余合作发表的SCI文章包括Nature系列的子刊Nature Energy,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Top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影响因子总和接近200, 引用次数超过190余次。另外取得2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初审通过国家发明专利。获奖情况2019年获博士国家奖学金,博士创新奖,科技创新特等奖2018年获优秀研究生奖,科技创新特等奖,科技创新优秀奖不只他们还有一些优秀的人同样在默默耕耘凭借自己的努力闪耀着独属于他们自己的光辉快和工小V一起看看获得“科技之星”提名的有哪些吧~机电学院博士研究生闫朝阳导师:陈树君、蒋凡科技成果简介在导师的带领下,对新型焊接工艺与电弧物理展开以及变位置条件下等离子弧铝合金穿孔熔池稳定性与缺陷抑制研究,通过勤奋的努力与专研的态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已经发表见刊成果十余篇:其中SCI论文8篇,EI论文1篇;核心期刊2篇;专利2项等;作为负责人完成一项校研究生科技基金一般项目。2018.10-2019.10期间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交流学习;2018.10-2019.09的见刊的科研成果包括SCI论文5篇,其中JCR一区1篇,JCR二区4篇。获奖情况 2019年10月 获得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9年07月 获得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创新奖学金2019年05月 获得北京工业大学科技创新一等奖2018年11月 获得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社会工作奖2018年11月 获得北京工业大学优秀研究生信息学部本科生刘文睿导师:左国玉科技成果简介大学期间,利用所学课内外知识积极参与电子信息专业科技竞赛,多次代表学校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和计算机博弈大赛等赛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此外,作为负责人承担一项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带领创新团队完成了《针对手部康复治疗的智能跟踪导训系统》一题的软硬件整体设计、多个子项目的制作和系统综合测试改进。该项目在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获得了突出的成果。在其参与的创新活动、科技竞赛及科研项目中,共计获得二十余项奖项和奖励。其中,国际级奖项2项,国家级奖项8项,省部级奖项3项,校级奖项11项,软件著作权1项。获奖情况2019.10获国家奖学金2019.10获计算机博弈大赛-亚马逊棋 二等奖2019.10获计算机博弈大赛-爱因斯坦棋 二等奖2019.09获全国挑战杯 三等奖2019.08获国际自主智能机器人竞赛 二等奖2019.08获中国机器人大赛FIRA小型组-仿真组5vs5 一等奖2019.08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北京赛区 二等奖2019.08获Kaggle IEEE-CIS Fraud Detection 银牌2019.06获“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一等奖2018.10获北京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奖、学习优秀奖、三好学生、TIS学习优秀奖、TIS科技创新实践奖2018.05获中国机器人大赛FIRA小型组-仿真组5vs5 一等奖信息学部硕士研究生罗佳伟导师:黎海涛科技成果简介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抗干扰通信,强化学习认知抗干扰技术,提出基于强化学习算法的多域认知抗干扰策略,增强复杂电磁环境中航空集群战术网络的抗干扰能力。参与航空科学基金和航空电子系统综合技术重点实验室联合资助项目 (2018ZC15003)。2018.10-2019.9期间,取得科研成果如下:1.发表SCI期刊论文2篇,其中IEEE ACCESS(JCR一区)期刊论文1篇,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JCR四区)期刊论文1篇;2.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已过初审,软件著作权3项,已授权。获奖情况2019年10月 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9年10月 获优秀研究生奖2019年10月 获研究生社会工作奖2019年6月 获研究生科技创新一等奖2019年6月 获研究生科技创新优秀奖2018年12月 获研究生学习优秀一等奖2018年12月 获研究生社会工作奖建工学院博士研究生王秀杰导师:李军科技成果简介参与多项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研究,包括在研的“十三五”期间课题《城区景观河流水系连通与北方地区典型黑臭河道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已结题的“十二五”期间课题《辽河流域特大型钢铁工业园全过程节水减污技术集成优化与应用示范课题》、《建筑水系统微循环重构技术研究与示范》、《饮马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与水质改善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等。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其中JCR一区1篇,另外以第一作者发表EI刊源论文3篇,核心期刊1篇,并撰写国家发明专利3项。研究课题为高效异养脱氮菌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分子机制。获奖情况2019年10月获得国奖奖学金以及优秀研究生奖2019年7月获得研究生科技创新奖一等奖1次,科技创新奖二等奖1次2018年7月获得研究生科技创新奖二等奖2次2018年10月获得优秀研究生奖2015年10月获得学习优秀一等奖2015年10月获得优秀研究生奖建工学院博士研究生王泽宇导师:赵耀华科技成果简介从事太阳能热利用、相变蓄热、强化换热领域研究,参与一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两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检索期刊论文5篇,其中JCR一区论文4篇,JCR二区论文1篇,分别发表在Energy and Buildings 、Energy、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及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8年总影响因子21.775,web of science他引次数18次,ATE发表论文提名国际埃尼奖Eni Award 2020;EI检索论文1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并撰写国家发明专利6项;参加中国工程热物理学术年会三次,一次口头报告及两次展报交流,参加2018年国际传热大会,并做口头报告。获奖情况2019年10月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9年6月 获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特等奖一项2018年12月 获北京工业大学优秀研究生2018年7月 获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特等奖一项2018年7月 获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一等奖两项2017年11月 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材料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常乐导师:符寒光科技成果简介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先进材料制备,目前已在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调控方面取得突破,探索出硅、锰含量和热处理工艺对贝氏体钢组织性能的影响,在国际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3篇外文SCI文章,在国内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1篇论文,以第一申请人申请发明专利1项(公开),还有1篇外文SCI文章正在审稿中,同时于今年7月份在中国材料大会2019作口头汇报,受邀在第十五届博硕士风采论坛做汇报。获奖情况2019年10月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9年10月获北京工业大学优秀研究生2019年10月获“第十五届博硕士风采论坛”优秀嘉宾2017年07月获2017届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2016年09月获2016年“创青春”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2015年11月获河南省大中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竞赛二等奖2015年08月获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15年08月获“井冈情 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季专项行动培训合格2014年09月获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优秀表演志愿者2016年10月获河南理工大学孙越崎一等优秀学生奖学金2016年10月获河南理工大学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建规学院本科生刘岳好导师:左国玉、韩宇翃科技成果简介在大学期间积极参与建筑专业科技竞赛,并取得北京市结构设计大赛一等奖、北京市桥梁设计大赛一等奖、北京市建造节优秀奖、北京市大学生艺术节设计类金奖等优异成绩。作品“互生叶序-绿色建筑算法生形”申请了国家专利。此外也在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成绩突出,组建校VEX机器人创新团队,并代表学校参加国内及国际高水平竞赛,先后取得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金奖、设计分区季军、VEX机器人亚洲公开赛一等奖等优异成绩。“Vex机器人工程挑战项目”是科技领域国际认可度极高的智能机器人竞赛类项目,由美国航空总署(NASA)主办,由亚洲机器人联盟,中国电子学会及各级科协教委等协办。获奖情况2019.10 vex结构创新设计项目 获北京工业大学校长奖学金2019.06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 一等奖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18.12Vex机器人亚洲公开赛 一等奖 (中国电子学会)2018.12首届北京桥梁设计大赛 一等奖 (北京公路学会)2018.12第十九届“星火基金”优秀项目 (中国发明协会)2018.12北京工业大学 创新创业、三好学生、优秀生干部、学习优秀奖2018.11首都高校学生徒步定向锦标赛第三名 (北京市无线电协会)2018.102018世界定向精英巡回赛 冠军 (国际定向运动协会(IOF))2018.04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 金奖 (美国航空总署(NASA))2018.04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 设计分区 季军 (美国航空总署(NASA))2017.12北京大学生艺术作品展 设计类 金奖(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激光院硕士研究生于静文导师:王秀翃科技成果简介以新型二维材料——锑烯为基础,探究其作为外源性光声成像造影剂的优异性能,开发了锑烯纳米层片(AMNFs)在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的应用潜能,从理论及实验两方面论证了锑烯纳米层片的卓越的光声性能并与已报道的光声成像造影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对比,为锑烯纳米层片在生物医学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切实可靠的量化标准,实现了从仿体到细胞以及荷瘤小鼠肿瘤原位/器官离体不同层面的高质量光声成像;研究了不同状态下锑烯纳米层片的光致发光性能并对其光致发光寿命进行了调控;实现了多模态光学响应性载药系统(DDS)——成像诊疗一体化的纳米平台的设计制备及其协同性癌症治疗应用。获奖情况2019年10月 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9年10月 获优秀研究生2018年10月 获研究生学习优秀奖(二等)2018年10月 获优秀研究生交通学院博士研究生姚莹导师:荣建、赵晓华科技成果简介在校期间主攻驾驶行为、交通安全、生态驾驶、交通大数据分析方向。以骨干成员的身份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深度学习的生态驾驶行为判别模型及矫正方法研究》、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基于隐性特征挖掘的个体驾驶行为管理方法研究》、朝阳区科委项目等纵向课题,北京市交通委、道路交通安全公安部等多项横向课题共计8余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篇,包括SCI检索5篇(JCR二区 2篇),EI检索1篇,并多次参加交通行业顶级学术会议(TRB会议5篇,ITS会议1篇),进行相关领域的技术交流。多项研究成果已在高德软件有限公司、祥龙出租客运有限公司等单位落地应用。获奖情况2019年6月 获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创新奖学金2018年12月 获北京工业大学优秀研究生奖2018年11月 获任福田交通奖学金都柏林学院本科生王子豪导师:张永哲科技成果简介研究兴趣为分布式多机协同系统,带领团队研发并实现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家庭服务机器人;设计了面向市场的蓝牙智能门锁及其管理系统,该门锁主要由服务器端,移动端以及包含蓝牙模块的锁体组成。用户可通过程序解锁或进行近距离感应开锁,开锁过程约为1.5秒,大幅快于传统开锁过程。密钥传输过程采用TOTP-HMAC加密,减少信息泄露风险;参于科技竞赛及项目十余项,获得国际级奖项1项,国家级奖项5项,省部级奖项4项,并连续三年获得北京工业大学科技创新与实践奖学金。获奖情况2019年08月 获中国机器人大赛冠军2019年07月 获“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人工智能设计大赛一等奖2019年06月 获“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018年12月 获TIS奖学金科技创新与实践一等奖2018年10月 获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一等奖2018年08月 获中国机器人大赛二等奖2018年04月 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Meritorious Winner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他们日复一日的不懈努力与辛苦付出看到他们熠熠发光的成就你有没有感到备受鼓舞呢?快来投入到期末的学习大潮中吧!来 源:北京工业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排 版:潘彦琪、赵晓萱 审  核:赵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