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河南女中医袁淑芳:生前救人无数,去世后将秘方刻在墓碑公布于众大西洋

河南女中医袁淑芳:生前救人无数,去世后将秘方刻在墓碑公布于众

京剧、国画与中医并称我国的三大国粹。国粹是我国绵延不绝的文化传承,是我国的珍宝。其中承担着救死扶伤的中医文化,更是珍贵无比。中医追溯到最早应该是神农尝百草,形成中医理论是在春秋战国,那个时候已经有了分科治疗的先进理念了。中医发展到如今,凝聚了无数先人的探索,浸透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中国很多珍贵的文化传承都是家学渊源,基本都是一个家族的传家的东西。由于文化家传,很多宝贵的技艺因种种原因,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让人惋惜不已。而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一个愿意把家传秘方公布于众的河南女中医——袁淑芳。医生这个职业是危险的。如今的医闹事件,也是屡见不鲜。医生要在医治时精准判断病情,还要开合理有效的药品,中医更是其中用药的翘楚。战火打开封闭的国门,枪炮带来了伤害,同样带来了文明。比如,见效极快的西药。西药对中医的冲击,是毁灭性的。在现代文明里的我们,生病了会去药店买点药,就水送服。不会去中医那里,把脉开药,回家熬煮后送服。如今我们在潜意识里更信任的,是西医。命运的选择医生是难做的,中医的处境是尴尬的。选择成为中医,是需要很大勇气的。袁淑芬从小选择了中医,一生救死扶伤。高明的医术让她救人无数,高尚的医德让她被无数人牢记。袁淑芳,出生在河南省的盘龙村袁家。袁家也是当地有名的医药世家,袁淑芬从小就爱泡在药房,咿呀学语的念药名。中医的学习需要大量的积累和经验,知识储备量对其很是重要。成千上万种中药材的药名、药性、药方都是要熟知的。所以明确自己学医的目标后,小小的她便开始为行医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袁淑芬真正开始系统学习中医,是在她16岁的时候。她的行医技术,也在家里的教导下,有了脱胎换骨般的进步。可以独自出诊后,袁淑芬在家附近,开了一家小小的诊所,取名袁氏妇科诊所。从名字可以看出,袁淑芳是专注于妇科疾病治疗的。对此她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她本身是女性,她对女性的构造包括被病痛伤害的感觉,是感同身受的。她在救治的过程中,将心比心,给病人亲人般的关怀,她的医德,令人敬重,她的医学素质,值得很多医生学习。在行医的过程中,她的心里也受到了很大的触动。病人是痛苦的,病人的家属也是痛苦的。病人缠绵病榻,面黄肌瘦,家人心疼不已,面露祈求。一切的一切,让袁淑芬深切感受到了无力。当时从医的人,太少了。好医生,更是一医难寻。中医本来就是代代相传的经验积累,是一门传承科学。而中医学的家传化,让很多珍贵的古方,无重见天日的机会。意识到这些的她,开始有意识的记录自己的行医经验,包括一些奇特的病历。无私的中医师她90高龄的时候,看着这些密密麻麻的记录,她露出了轻松地笑容。她做了了很多年前,她想做的事:把这么多年攒下的经验和家里的秘方公布出去。而察觉到自己命不久矣,她把秘方定成了自己的墓碑。她临终前,亲自把这些资料和秘方,按照类别标注好。她告诉自己的儿子,一定一定要把这些东西刻在碑上,公布于众,绝不可藏私。儿子王泰升看着虚弱的母亲,含泪答应了。从小给村里人治病的经历,让袁淑芳认为:好的医生绝不是自私的,她经常和其他的医生交流经验,分享一些古方。只有大家都做到"仁爱无私,"中医才能真正地发扬光大。袁淑芳婚后和丈夫孕育了三个孩子。其中二子王泰升继承了母亲的衣钵,成为了一名医生。王泰升自幼跟着母亲学医,深受母亲的影响。他在医学上,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作为医药世家的十八代传人,他的母校是河南中医学院。他如今在河南省现代医学研究院任职。他获得过很多荣誉和奖项,医术精湛,是当地有名的好医生。他被美国的专家邀请,参加学术讨论,让外国人看到了中国独特的中医技艺,不少外国医生为此啧啧称奇。袁淑芳去世后,儿子王泰升按着母亲的想法,请人来雕琢这珍贵的医学碑文。他专程从北京的医院回到故土,监督刻碑的师傅完成雕刻。医学典籍是严谨的,王泰升在整块碑完成后,仔细检查过后,将碑立在了母亲坟前。这份无私感动了很多人。很多医生也定了机票来祭奠袁淑芬老人。古时的家传秘方是概不外传的,这不只是是传承,更是一个家族的立足之本,是养家糊口的营生。袁淑芬的行为,显得格外令人动容。有人会说,袁淑芬凭什么有这样的权利和底气公布秘方呢?除了无私,袁淑芬最大的底气来自于她的身份。她是袁家的家主,就是掌门人。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被定下了继承人的身份。要知道,一个医药世家继承人,一般是家族里,最优秀最有天分的孩子。而袁淑芬没有愧对她的天分,成为了建国初期妇科疾病治疗方面的名医。袁淑芬老人已经过世,她的事迹和珍贵的治疗经验却永远留在人间。中医这个伟大的职业,值得我们所有人尊重。中医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有些许的颓势,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包容性,让它在新的道路上焕发生机。所有的中医师如同袁淑芬老人一般,相互交流沟通。中医的光大,指日可待!

河南省9所医学类院校!

“武汉疫情”无疑给大家上了一很重要的课,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受高等教育?因为知识不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还可以救人于火海,医生这个行业永远不会缺席,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呢?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如果你有救死扶伤的心愿,请你慎重地选择就读医学,为国家的医学事业贡献力量!1.河南中医药大学是河南省河南省唯一所中医药类大学,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一所中医药学科发展为特色,医、理、管、工、文等学科协助发展的省属综合性综合本科院校。河南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是创建1953年的河南中医进修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2016年3月10日,河南中医学院正式更名为河南中医药大学。2020年2月1日被列入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这所医药类大学有硕士点一级学科九个,博士点一级学科两个。综合实力还是很强的。2.新乡医学院是河南唯一所公办医学类本科院校位于新乡市,是河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国家“十三五”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支持高校,是河南省独立建制的西本科院校。3.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于2003年获批举办,同年12月份,被教育部确立为独立学院。2009年2月,新乡医学院与中美即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共建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推动学校发展进入新阶段。是河南省一所西医类独立院校,三全学院由新乡医学院利用自身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和品牌优势吸收社会资金合作举办。新乡医学院是河南省独立设置的西本科医学院校,具有医学士学位授予权。4.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院简称“南阳医专”,坐落于“中华医圣”张仲景的故里南阳市。是一所中医日渐厚重、中西医并举、医药护技齐全的省属全日制医学类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拥有国家二级科研实验室、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5.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位于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河南省漯河市。学校始建于1924年,是河南省较早进行西医人才培养的学校之一。是一所以西学科为主,工学学科及专业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公办普通医学高等专科院校。学校综合实力排名位居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第五名,名列全国医学高职高专、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前茅。6.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商丘市,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21年的“归德圣保罗医院护士学校”,是河南省开办医学专业最早的几所学校之一。2015年入选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7.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创建1984年,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河南省唯一一所民办普通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创办人王树青,在74岁高龄时汇聚了原河南医科大学一批老教授,坚持“必须有高尚之医德才能悟化出精湛之医术”的医教育人思想,创办了该校。倾心打造全国医学教育暨医学健康服务教育特色品牌,8.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一所公办医学普通高等专科学院,隶属于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013年3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制为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9.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位于享有“华夏龙都”、“中华帝都”盛誉的濮阳市,2017年上半年经省政府和教育部批准备案设立。开设护理、助产、医学口腔、医学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健康管理、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等8个专业。

皇侃

河南省厉害了!一月之内两所985研究院落户河南

写在前面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同时也是高考大省。但是省内的高等教育资源并不丰富,仅有两所双一流高校,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不久前,河南省与西安交通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决定在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入合作,并共建西安交通大学郑州研究院。6月20日,中山大学河南研究院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揭牌。中山大学将与驻马店市深入合作,助力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和推动河南省农业发展。仅仅6月份,已有两所985高校研究院落户河南。中山大学河南研究院揭牌中山大学位于广东省,是教育部直属、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孙中山先生亲手创立,建校历史已逾95年。中山大学在我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在部分内地大学排行榜中,位列全国前十位。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中山大学拿到了14个A类学科,其中有两个学科并列全国第一。中山大学河南研究院着重从两个方面助推河南省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有两个重点项目建设,分别为坝道工程医院(平舆)基础设施综合试验场和现代农业创新中心。郑州大学教授、中山大学教授王复明院士第一个项目由郑州大学教授、中山大学教授王复明院士负责,将助力河南省基础建设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和推动河南省科技创新;第二个项目由中山大学农学院院长谭金芳教授负责,在努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力求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教园区。中山大学河南研究院的揭牌,不仅对河南省的人才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对农业的进步和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山大学农学院院长谭金芳教授省内高校快速发展的同时,河南省不断引进重点大学双一流政策推出之后,河南省内高校发展迅速。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抓住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双双入选双一流。此外,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高校也在悄悄崛起,河南省的高等教育已经初具规模。此外,河南省也正在积极地与省外顶尖学府进行对接,除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之外,也在争取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在河南设立分校或者研究院。写在后面河南省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不断增长,考生总数占据全国的将近十分之一。然而,省内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近些年来,河南省逐步向高等教育发力。仅仅一个月时间,中山大学河南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郑州研究院相继在河南揭牌。与此同时,省内高校也在快速发展,以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为代表的几所重点高校也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河南省高等教育的未来,还是很值得期待。也祝愿河南省的大学发展越来越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烦请联系删除)喜欢的麻烦点个关注,谢谢大家往期精彩以浙江大学为目标,河南省这所高校冲击一流大学A类内地大学国际化排名,这所西部高校位列第一!山东大学未进前十这所985高校,名称像“专科”,实力强性价比高河南省这所县级高中不得了,清华北大录取人数位列全国第一位

蒙面侠

泪目!河南一老中医行医81年,把药方刻在墓碑上造福后人

来源:经济日报右为袁淑芳老人在河南省西平县芦庙乡盘龙桥村,一座老中医的墓碑远近闻名,墓主人袁淑芳一生行医,临终前嘱后人将一生所学总结成百服药方刻于墓碑之上,供世人借鉴,明示后人、造福一方。特别遗嘱袁淑芳,河南省西平县芦庙乡盘龙桥村人,建国初期著名老中医。她出身书香门第,幼承家技,16岁开始行医,97岁去世,行医81载,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病人。著有《骨髓炎治验》、《大面积烧伤的中药疗法》、《顽固性癫痫治验》、《男女不孕病治验》等,有“送子观音”之誉。她先后荣获河南省、驻马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袁淑芳生前坐堂的袁氏妇科,在当地很有名气。她高尚的医德,在患者中也留下了良好的口碑。袁淑芳老人的侄子王泰希回忆说:“治好的病例太多了,吃了她开的药就有效,我是亲身体验过的。”2006夏天,袁淑芳去世前夕,把自己行医总结出的秘验方整理出来,交给二儿子王泰升,并嘱咐他在自己去世后把这些验方刻在墓碑上,供后人借鉴。袁淑芳老人孙子王克中2008年清明节,王泰升专程从北京赶回老家,在母亲的坟前立起了这块用药方做碑文的墓碑。此墓碑是王泰升在山东聘请技艺精湛的工匠,利用一个多月时间镌刻而成的。墓碑的正面正中刻着:慈母袁淑芳之墓。两旁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上善若水,医者佛心,年近百岁却无私。下联是:孔德之容,唯道是从,方碑明示福后人。对联精辟地概括了乡村老中医袁淑芳的医道医德及行医业绩,高度赞扬了她悬壶济世、恩泽后人、至善至美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无私大爱情怀。老中医袁淑芳共有3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王泰升激动地说:“母亲是姥爷家世代中医的唯一继承人,母亲临终前告诉我,做医生不能保守,一定要把秘验方刻在她的墓碑上,传给后人。给母亲立了这个碑,总算圆了母亲生前的心愿。”“我是确山县人民医院的妇科医生,碑上的验方很精要,对行医太实用了。”一位年轻女医生说。据村民们介绍,立碑以来,常有医生和学医的学生慕名来这儿,有的拍照,有的用手抄,来的人至今已有两三千了。世家传承袁淑芳的丈夫王鸣周,字凤岐,为世医第四代掌门人。西平县志对其这样记载:著名老中医,出身中医世家,精通琴棋书画,对古筝、古琴造诣较深。早年随父亲在南京建“济生堂”,后返回驻马店老街再建“济生堂”,治疗瘟疫、发热、乙脑、盅胀、水肿等,救人无数。1962年出席保定市“乙脑”专题学术会议,所撰“乙脑辨证治疗精要”一文,深得与会者赞誉,被称为“小神仙”,为建国初期500名老中医之一。袁淑芳老人孙子王克中王泰升,世家第十八代传人。生于1955年10月,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现任河南省现代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副主任中医师,河南省十大科技精英、十大新闻人物、入选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河南省年鉴百科全书、2004中国医学基金会“华夏医魂”全国百名优秀人物、2009感动中原“公益之星”等。袁淑芳女儿王福兰,平顶山市中医院中医师。儿媳王桂枝,王泰升之妻,大专学历,主治中医师。幼承母亲袁淑芳言传身教,擅长妇儿科,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了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先兆流产、胎儿发育不良、输卵管不通的治疗。发表论文4篇,获省、市科技成果二等奖个一项。王泰和之子王克中和母亲李桂梅一起,在驻马店市开设一家诊所,名叫“泰和堂”。他们在传承祖传中医和中华中医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开发中医治疗新理念、新方法,在治疗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小儿发烧感冒、心脑血管、高血压、男女不孕不育、肝肾等疾病中有独特的疗效,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不少患者康复后,发贺信,送锦旗,表示真诚的谢意。王克中的大姐王灏,受家庭环境熏陶,医术精湛,现在长葛市中医院行医,副主任医师。王克中的侄子王英霖,幼爱医术,求学于南阳医科大学中医糸,现在郑州市骨科医院行医……墓碑福泽后人一代名医袁淑芳虽已离亲人而去,但她那高尚的情怀一直被人们广为传颂。她没有私心,没有遗憾,活着济世救人,百年后仍然把无疆的大爱刻写在墓碑上,祛病解痛,造福人民。如今,经袁淑芳传承和培养的中医医生数以百计,他们正在不同层级的医学岗位上发出光和热,成为深受百姓爱戴的健康使者。河南省西平县芦庙乡芦庙村知名医生张培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就是跟着老中医袁淑芳老师学习后,自己在街上开办了诊所,现在在这里坐诊行医,在服务群众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比较可观的收入。对此,他非常感谢他的导师袁淑芳医生,是她引领他走上了成才之路。11月27日上午,一场小雨过后,天气骤然变冷,田野里绿油油的麦苗上,还依然挂着亮晶晶的露珠。我们一行6人冒着严寒来到袁淑芳的墓前,一边瞻仰着那一行行闪光的“处方碑文”,一边聆听着其后代王克中的生动讲述……

神明往与

河南都有哪些医学类院校,一起来看下

河南是人口大省,每年高考人数众多,今天小编为大家盘点一下河南都有哪些医学类院校。1、河南中医药大学是河南唯一一所中医药类大学,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一所以中医药学科发展为特色,医、理、管、工、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为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高校、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高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新乡医学院是河南唯一一所公办医学类本科院校,位于新乡市,是河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国家“十三五”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支持高校 、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高校,为河南省独立建制的西医本科院校。 3、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是一所以新机制建设的民办本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3年4月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2003年12月教育部审核确认为独立学院,是河南省一所西医类独立学院。 三全学院由新乡医学院利用自身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和品牌优势,吸收社会资金,合作举办。新乡医学院是河南省独立设置的西医本科医学院校,具有医学学士学位授予权。4、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简称“南阳医专”,坐落于“中华医圣”张仲景的故里—南阳市,是一所以西医为主体、中医为特色、中西合璧、优势互补的省属全日制医学类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为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5、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位于河南省漯河市,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医学学科为主、工学学科及专业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公办普通医学高等专科院校,是省级文明单位,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6、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商丘古城湖畔,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21年的“归德圣保罗医院护士学校”,是河南省开办医学专业最早的几所学校之一。2015年入选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7、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84年,是河南省建校最早的一所民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河南省唯一的全日制医学类民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8、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在河南卫生职工学院的基础上,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一所医学普通专科学校,是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9、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位于濮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教育园区,前身为始建于1951年的安阳地区卫生学校,以及后来因行政区划调整变更为濮阳市卫生学校,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报国家教育部备案,于2017年6月升格为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猛鬼咒

河南“最好的”3个医学院,考上就是赚到!想要学医的同学要注意

河南省作为一个人口大省,但却是一个教育弱省,每年仅仅河南省就有百万考生踏入高考考场,但河南省却只有一所211大学,所以对于河南的考生来说,考上一所重点大学是相当困难的,对于很大一部分的河南考生来说只能留在河南省内上大学。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河南省内最好的3个医学院,考上就是赚到了,想要学医的同学要注意。一、郑州大学医学院郑州大学郑州大学医学院是郑州大学下属的一个学院,其前身是河南医科大学,2000年并入郑州大学,更名为郑州大学医学院。郑州大学医学院共设有6个系,包括临床医学系、口腔系、预防医学系、儿科系、药学系和医学检验系和卫生管理专业。郑州大学医学院建校60多年来,已有15000多名毕业生,许多人已成为教学、医疗、科研中的骨干力量,近几年来,与华东、中南、华西等15所医学院校建立了协作互助关系,共同开展专题研究,互派实习生等。学校有5个直属附属医院和4家非直属附属医院,医院床位数达20000张,为河南省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为是郑州大学的附属学院,所以郑州大学医学院的每年高考录取分数必须超过郑州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所以想要考上这个学院还是不容易的,但就业在河南省是完全不用愁的,很多优秀的毕业生可以直接到附属医院工作。二、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2016年,正式定名为河南中医药大学,学校开办20多个本科专业,下设3所直属附属医院和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专业有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的中医类专业在河南省排第一,综合排名在河南省第八左右,是一所中医类相当不错的学校。就学生的就业来看,由于现代社会崇尚西医,所以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从长远来看,随着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养生,中医类专业在越来的就业形势也会越来越好。三、新乡医学院新乡医学院,是河南省独立建制的西医本科院校,1982年升格本科,定名新乡医学院,是河南省一所老牌的本科院校,下设1所独立学院——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学校有5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4所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2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国家级特色专业有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学、护理学、药学。新乡医学院的认可度在河南省是相当高的,省内的各市县医院很多的医生都是新乡医学院毕业的,虽然,毕业生进入三甲医院是很困难的,但进入二甲医院还是很容易的,是河南省性价比非常高的一所学校,考上就是赚到了。对于以上3所河南省最好的医学院,您怎么看呢?您更看好哪所学校呢?欢迎您的留言。

杂篇

河南老人行医80余年,逝世后将药方刻在墓碑上,众人前来祭拜抄录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人生在世,不过短短数十载,想要在这并不算长的时间里对人类做出贡献,绝非易事。然而12年前,却有一位河南老人做到了,她的名字或许很多人都不曾听过,但她做出的贡献,必将一直流传下去,她便是袁淑芳医生。袁淑芳,出生于河南省西平县芦庙乡盘龙村一书香世家,由于祖上是医生,故而袁家一直保存着老祖宗传下来的秘方,代代相传。耳濡目染之下,袁淑芳对医学也特别感兴趣,并习得了不少相关知识,想要在未来成为一名悬壶济世的医生。16岁那年,袁淑芳正式踏上中医的漫长道路,没想到这一走,就是一辈子,在行医80年里,袁淑芳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病人,最善治癫痫、精神病和外科杂疾,并著有《骨髓炎治验》、《大面积烧伤的中药疗法》、《顽固性癫痫治验》等书,给无数深陷绝望的病人带去了希望。在行医过程中,袁淑芳发现,当年我国女性身体健康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于是后期专攻妇科,治疗女性月经不调、不孕病等,还被人们尊称为“送子观音”,人们对她十分尊敬。而作为家里中医的唯一继承人,袁淑芳最担心的便是传承,所幸,袁淑芳的3个孩子都对医学非常感兴趣,其中大儿子王泰升的成就最大,曾担任河南省现代医学研究院的副院长,如今是豫南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药保健研究所所长,曾荣获“科技拔尖人才”称号,这让袁淑芳无比欣慰。2006年开始,袁淑芳的身体便每况愈下,作为医生,她很清楚自己的情况,而她目前最放不下的,便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秘方,再三思考后,袁淑芳叫来了子女们,然后躺在床上,口述了秘方,以及自己行医几十年来积累的经验。孩子们以为这是母亲留给他们的宝贵财产,结果记录完后,袁淑芳缓缓说道,待她去世后,就把这些秘方刻在她的墓碑上,以供后人借鉴学习。母亲的话,让几个孩子十分震惊,因为秘方对一个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很快,他们便理解了母亲的做法,这才是真正的医者。不久之后,袁淑芳医生便驾鹤西去,而她的孩子们,也按照她生前的嘱咐,找来工匠,让他们把所有药方刻在墓碑上,药方的范围非常广,从内科到外科,从妇科到儿科,均有涉及。毫无疑问,这是一处无价之宝。后来,袁淑芳医生将秘方刻在自己墓碑上的事情越传越广,无数同行从四面八方赶来这里,虔诚地祭拜这位伟大的医生,并认真誊抄上面的药方,希望日后帮助更多的病人。还有一些生病的人,也来到医生的墓前,查看药方,希望可以治愈疾病。袁淑芳医生贡献的药方,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中医药方面的发展,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何为医者仁心。时至今日,袁淑芳医生的精神都在影响无数中医学学者,而她的家人们,也因为她而自豪,并将她的崇高品德继续传承下去。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袁淑芳医生,便是那位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人。

女儿国

2020年度中国优秀医院院长公布!河南6人入选,这所高校独占4席!

近日,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的2020中国医院大会在北京召开,今年大会主题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重点评选在抗击疫情斗争中做出重要贡献和在深化医改、健康扶贫、改进服务等方面表现优异的院长。河南省共有6位院长获此殊荣,其中4位来自郑州大学附属医院,分别是:郑州大学副校长、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刘章锁,人民医院院长邵凤民,第三附属医院院长张小安,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张建功。中国医院大会是我国医院管理行业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大会。经过自下而上、逐级推荐、差额评选的方式,本次大会全国共评出5名突出贡献奖和97名优秀医院院长。中国医院协会优秀医院院长和突出贡献奖评比表彰活动是经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国务院审核保留的医院行业最高的管理类奖项之一,自2002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成功举办9届。刘章锁简介刘章锁,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原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河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河南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科协第九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现任郑州大学副校长、第一附属医院院长、肾脏病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肾脏病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医学信息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4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1项,其他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参编多部本科及研究生教材,担任《肾内科学》(第三版)副主编、《危重急症血液净化治疗学》主编、Diabetic Nephrology杂志主编,参与20余项指南共识制订,新冠肺炎期间,执笔撰写《特殊血液净化技术应用于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专家共识》指导临床救治,发表论文近500篇,其中J Am Soc Nephrol、Kidney Int、Am J Kidney Dis等收录近80篇。执行主编中华肾脏病学会《肾脏病科普丛书》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实现了河南省西医和科普领域国家科技进步奖"零"的突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邵凤民简介邵凤民,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白求恩式好医生、中原名医、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先进工作者。现任河南省人民医院院长、华中阜外医院执行院长。兼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肾病与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肾脏病免疫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南省肾脏病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河南省肾脏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主编。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等国家级、省部级、厅级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180余篇,获省、厅级科技成果10余项,其中省一等成果奖1项、省贰等成果奖3项、省叁等成果奖2项,主编、参编专著9部。牵头成立河南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盟和河南省肾脏病专科联盟,推动全省肾脏病及血液净化技术的普及和提高。张小安简介张小安,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南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工党河南省委副主委,河南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现任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院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儿科教指委委员、中华放射学会儿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副秘书长、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会长。他坚持科学创新。主持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及国自然面上项目等10余项,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倡议成立河南妇幼联盟,推行同质化医疗服务。履行公共卫生职能,全面落实河南省民生实事工作,彰显责任与担当,受到了省政府的表彰。在推动全省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张建功简介张建功,中共党员,硕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河南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兼任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国家卫健委现代医院管理能力建设专家委员会医改与全球卫生体系分委会委员、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智慧运营管理服务分会副会长(标准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院协会副会长、河南省科协常务委员。主要从事医院管理、医院运营、公立医院改革、癌症预防等方面的研究。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卫健委工作要求,加强医院党的建设;明确医院战略目标和发展策略,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深化科学管理,强化内涵建设,推动医院转型发展,重构管理新范式;健全癌症防治体系,发挥癌症中心引领作用,推动癌症防治工作高质量发展。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郑大人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在今年的抗疫斗争中,郑州大学附属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承担援鄂抗疫的光荣使命,书写了医者仁心的动人篇章。疫情期间,郑州大学附属医院先后派出5批援鄂医疗队员189人,上万名医务工作者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9月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他们的抗疫义举受到了国家的表彰。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兼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阚全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赵松,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一党总支书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国俊、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陈传亮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赵松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未来,郑大人将继续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健康中原贡献郑大力量。欢迎关注"郑州大学招生办公室",获取关于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郑州大学的精彩资讯!本文部分素材来源:郑州大学官微、郑州大学医学院及各附属医院

钢铁城

振奋!这所名校曾在河南出现8年,如今复建消息传来新进展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肖萌/文中医药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大特色和亮点,经过这次实战,中医药在重大疫病防治中的优势再次被世界关注。河南是中医药学的主要发祥地和医圣张仲景故里,是在全国有重要地位的中医药大省,拥有的中医医院数、实有床位数、中医类别医师数均居全国首位,有着遍布城乡的中医药服务网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在河南,中医药全过程深度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参与重症患者会诊率100%,中医药协同治疗率99.1%,取得了明显成效。近日,河南中医发展再传来利好消息。河南省委省政府日前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健全服务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管理机制等5个方面提出进一步加快中医药发展的举措,促进河南省从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迈进。值得注意的是,在该《意见》第二方面的“鼓励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内容中,明确提到,中医药院校要提高中医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支持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加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能力培训。实施“仲景人才工程”,办好仲景书院和仲景学堂……“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的消息此次再度传出,令无数河南人振奋。早在1985年,张仲景国医大学由出身于六代中医世家的赵清理在南阳创办。该校曾是我国第一所以“大学”身份成立的中医高校,也是第一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备案、被国际承认学历的中医高校。1986年3月,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联合发文,把张仲景国医大学正式列入国家招生计划,这是医学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短短8年办学历程中,这座大学为中医界培养出了数百位名医、名师、专家、教授和数百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创办八年之后,张仲景国医大学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停办了。因此,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不仅是中医界的大事,也一直备受河南人的期待。作为全国最早提出恢复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的发起人,全国人大代表、天明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姜明表示:“张仲景国医大学的复建得到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让我倍感振奋,更加坚定了恢复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的决心和信心。在河南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是对医圣张仲景的敬重,是振兴中医药的冲锋号。”据了解,2018年,天明集团就已开始与郑州仲景国医专修学院联合运作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而创业27年的天明集团,如今把中医健康作为天明集团的主业,致力于中医药事业发展,把恢复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作为天明中医健康要做的第一件大事。2018年7月和10月,开封市长高建军两次会见姜明一行,双方就打造“开封世界中医之都”、规划建设一所中医药大学达成共识,并得到开封市委侯红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张仲景国医大学创办人赵安业、赵国詠父子在得知消息后,主动联系天明集团寻求合作恢复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2018年12月7日,赵安业、赵国詠父子与姜明会面,全权委托、全力支持天明集团恢复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并将“仲景国医”教育培训商标转让给天明集团。2018年12月27日,天明集团举办了“合作恢复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签约仪式暨研讨会”,张仲景国医大学创办人赵安业、国医大师张磊 唐祖宣等专家领导参加研讨并表示这是一件大好事,全力支持,并建议以民办公助的形式恢复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让市场和政府有机统一、相互补充,天明企业社会办学,各级政府政策支持。此外,作为“医圣”张仲景故里的南阳,也于2019年1月挂牌组建全国首个中医药发展局并列入政府工作部门,以推动张仲景国医大学恢复。6月12日,南阳市委书记张文深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听取恢复张仲景国医大学等工作情况汇报,并强调,南阳作为医圣故里,要把恢复张仲景国医大学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姜明提交《关于支持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的建议》,获得36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附议。5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应姜明邀请,到河南调研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和恢复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工作。同日,在开封调研张仲景国医大学选址和筹备工作。“恢复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在南阳还是开封,是情感与理性之间的选择,从情感上讲,张仲景国医大学是1985年在南阳建的,南阳是张仲景故里,也要考虑1000多万南阳人民的感情;从理性上讲,要想把张仲景国医大学办成国内一流的中医药大学,郑汴区域有区位交通、引进人才的优势。兼顾情感与理性,我个人倾向于张仲景国医大学办两个校区,南阳校区恢复传承,郑汴校区创新发展。”2019年5月24日,在中欧思创会·郑州站现场,姜明回应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选址问题时说。据悉,天明集团委托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张仲景国医大学策划方案》与《张仲景国医大学概念规划设计方案》,在去年6月就已初步完成。如今,随着《意见》的出台,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一事,天明集团也将“快马加鞭”。天明集团表示,今后将会继续为积极恢复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竭尽全力,为河南教育事业、中医药事业尽一份力,助力中原更加出彩。

履行遂进

援建火神山背后:谁来守护5000万农民工的健康?

被誉为武汉“小汤山医院”的火神山医院在2月3日正式交付使用,三天后,30公里以外的雷神山医院也开始收治病人。从零建设,仅用10天左右就拔地而起,这两家专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现代化医院创造的中国速度再次让世界惊叹。可是,哪里有什么基建狂魔,不过是有人逆行拼命!火神山医院建设的直播现场有7500名建设者,雷神山医院建设现场高峰期总人数达13000余人,众多参建者有一夜出方案的设计师,有各部门协同的领导,也有来自全国各地埋头苦干的农民工。◎ “雷火双神山”医院建设直播。/ 央视频“放弃年夜饭十几名工友赶赴武汉”,“火神山建设农民工坚决不要工资”,“我们没钱但有力出力”……疫情期间有关农民工的正能量消息并不少见,但并没有准确地统计数据证明此次到底有多少农民工参与建设。不过,全国农民工总数有数可查:国家统计局2019年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超过2.88亿。在官方统计数据里,农民工泛指户籍仍在农村,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这意味着大众心目中月入几万的都市白领理论上也属于农民工,但在现实生活语境中,农民工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约等于干脏活、累活、苦活的建筑工人。◎ 上班途中的建筑工人。/ quanjing这不是大众的错觉,2018年我国农民工中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比重达到18.6%,按照这个比例计算,我国建筑农民工达到5356.8万。就是这么一群人,从田间地头出发,来到像武汉一样的城市工作,为养家糊口,也为城市发展贡献着星火力量。年轻人常说“大城市容不下肉体,小城市容不下灵魂”,而在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农民工,像候鸟般腾挪来往,灵魂与肉体在城乡夹缝中生存,当年岁渐长,一身伤病,基本的健康保障问题也日渐显露。PART.1工伤、职业病,5000万建筑农民工的健康隐忧疫情期间,一段不到一分钟的视频流传网络:一名农民工在工作时,拇指被重器械压断,流血不止,最后由交警快骑队送往就近医院。虽然在建筑工地不乏防护,但这样受伤的情况并不少见。同样是在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山东潍坊30岁的臧涛和4名同乡工友大年初四就开始投入工作,主要是负责搭建箱式板房以及一些基础设施。臧涛干活时右手中指发生骨折,但他没吭声,现场找了两片钢片,用创可贴简单包扎了一下就继续干活。在接受潍坊当地媒体采访时,臧涛脱掉干活的手套,受伤的指甲已呈青黑色,中指第一节已经弯曲,说不疼是假的。臧涛说,自己晚上疼得一夜没睡,但是条件有限,任务紧,没时间考虑那么多。通过网络看到这样的新闻,54岁的河南农民工张中一点也不惊讶。自从1989年到北京干建筑的活儿,他已经做了30多年的农民工,常年风吹日晒,张中面部黝黑,手掌也十分粗糙。他已经记不清手上贴过多少创可贴,但脚底的一个伤口他还有印象。◎ 因为长年工地干活,张中的手显得比较粗糙。/ 受访者供图“当时在室内干活,我用手使劲拉一块板子,用力过猛,整个人往后退了一步,正好地面上有一颗钉,扎到脚底了。”这段经历大概发生在二零零几年,张中不太记得当时对伤口做了怎样的处理,但后来伤口处长了一个鸡眼,现在还留有疤印。如果说手割破、脚受伤算是可以忍的小伤,长期工作导致的职业病则成为拖垮农民工家庭的沉重负担。2009年,河南省新密市的张海超用开胸验肺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患上尘肺病,此前他在一家耐磨材料公司上班,先后从事过杂工、破碎、开压力机等有害工作。开胸验肺的悲壮之举让更多人知道了尘肺病,其实我国法定职业病有115种,尘肺病只是其中之一。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18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显示,各类职业病新病例23497例。◎ 尘肺病不可逆转,一旦发病,终生无法治愈。/ quanjing张中患有白内障,2018年7月他在老家的一家民营眼科医院做了右侧眼睛的白内障手术。手术前的两三年,张中就觉得眼睛看不清楚了,最开始觉得是“年龄大了,老花眼”,但是配了老花镜,还是看不清,最终去医院才确诊为白内障。白内障是常见的眼病,其发病与年龄、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因素都有关系,而不为人所知的是,有一种白内障叫做职业性白内障,属于职业病范畴。2015年江苏南京公开的一组数据显示,当年220例职业病患者,尘肺病和职业性白内障占据了绝大多数。◎ 职业性白内障是由职业因素如电、电离和非电离辐射、毒物等作用干扰晶体内的呼吸和代谢过程,使晶体正常营养受抑,引起晶体上皮组织的萎缩。/ quanjing术后的张中右眼视力大大改善,左眼却开始模糊,他怀疑也是白内障,但一直没再去手术,“万一手术失败呢,听说白内障手术不能永久保持,两只眼都做手术就没退路了。”为眼病纠结,但是张中从未把自己眼睛的问题归于职业病,没想过去做鉴定,也从没想过找谁负责。其实,无论是工伤,还是职业病,像张中这样的农民工想要申诉维权并不容易。PART.2农民工缺少法律保障,健康维权困难多对于农民工来说,手指或脚底的皮外伤,往往是像张中这样简单做下处理就过去了。一来是不想耽误干活挣钱的时间,二来工地周围一般交通没那么便利,只有当受伤严重时,才会想到找“老板”解决。有一年在天津干活,张中的一位同乡在工作时脚骨折了,因为没有当地的医保,在张中和工友看来大城市的医疗费用都是天价,也没家人陪伴照顾,所以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得回老家瞧病去”,在老家的医院做了手术,骨折处还上了钉子。这次手术不仅遭罪,花费也不小,张中的同乡想到找包工头报销,但是“包工头已经不认了”,不认为骨折与工作有关系,不算工伤,因为并没有劳动合同,这件事情最后也不了了之。成立于2005年的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农民工中心”),十多年间共接待法律咨询78497件,其中不乏涉及工伤、职业病的求助,求助者多来自建筑工人、保姆、保安等底层群体,而处理难度也往往是在许多农民工并没有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 受访者供图张中外出打工这么多年也从来没有签订过正式的劳动合同。2006年,国务院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农民工的工伤参保率是12.9%,劳动合同签订率为12.5%,但十年之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与雇主或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农民工比重仅为35.1%,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情况统计。/ 国家统计局《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施行也已有十多年,为什么在农民工这个群体依然没有很好地落实?这跟农民工在城镇务工的组织特征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一个建设项目往往会层层分包,到农民工这层已经是最末端的执行层,农民工在老家散居,外出时通常跟随熟知的包工头,最后结算工资、争取权益等多凭借人情关系和熟人之间的诚信。“大环境就是都不签合同,签了合同反而不自由。”张中在2020年春节前和同乡一起去河南商丘某建筑工地干活,干了几天,因为身体原因就回家了,也正是这种大流动性让建筑公司极少重视农民工的合同、社保等保障问题。◎ 当权益受损时,进城农民工最常用的解决途径是与对方协商解决。/ 国家统计局张中一名工友的儿子是土木工程科班出身,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建某局任正式员工,签合同,有社保,当我们问及合同的事情时,他也很无奈:“人员流动大,说走就走了。”一旦发生工伤或其他意外,缺少劳动合同这样的法律保障,直接导致农民工维权难。农民工中心的工作人员向39深呼吸介绍,在遭受工作伤害的情况下,只有社保工伤认定部门将该伤害认定为工伤后,受伤之人才能享受到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如果劳动者没有书面的劳动合同,那么他需要经过几个月的劳动仲裁程序,甚至多年的一审,二审、再审程序,在拿到生效的确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裁决书或判决书后,才能进入工伤认定程序。◎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需要提交三大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网职业病属于可以认定为工伤的一种情形,而认定工伤时,工伤认定部门会要求申请者提供劳动合同或能够确定用工主体的生效裁决或判决。但是,由于农民工一般拿不出书面劳动合同,存在用工关系混乱的现象,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不足,这就成了农民工群体在认定职业病过程中的困难。农民工中心至今办结5人以上群体性案件320件,涉及5641人,所有案件都得到了妥善处理,也已收到来自当事人的516面锦旗和上百封感谢信,工作人员也坦言:“有劳动合同与没劳动合同在维权时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成本存在极大的不同。”PART.3慢病缠身,农民工的健康谁来兜底?2020年春节前,张中听到两个坏消息:一个同乡的工友肺癌去世了,另一个工友“好像是肠梗阻,也好像是肠癌”。国家统计局2018年的数据还显示,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22.4%,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近五年均呈逐年提高趋势,张中为代表的60后几乎算得上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农民工,如今他们已经渐渐老去。做农民工30多年,张中和工友们最初的工资一天不到二十块,最高时候达到七百块,最近两年则回落到一两百,日工资的变化背后是建筑行业的起起伏伏,也是这一批60后农民工的身体变化。◎ 2018年,农民工月均收入为3721元。/ 中商产业研究院如果说工伤和职业病还有机会向用工单位申请赔付,那么劳累攒下的骨关节之类的慢病,则只有依靠自己和家人来托底。张中在2020春节前之所以在商丘干活不到一个月就回家,并非因为疫情,而是施工地点与住处相距甚远,每天需要走路四五公里。2019年夏天他在当地县医院拍了片子,医生告诉他膝盖疼的原因是半月板损伤,已经到了二级以上的程度,之前是干活的时候疼,现在已经开始影响到走路了。◎ 张中拿着自己膝盖的片子,检查确认半月板损伤。/ 受访者供图“那个活儿不错,工资日结,比较放心,但是天天走这么远的路,膝盖真的受不了。”张中说起这件事儿还是有点惋惜。最近两年,张中和工友进入一个工地前,都会要求做体检,查血压、血糖、血脂等基本指标,他被提醒血脂偏高一点。家里儿子曾提出带去医院全面体检,张中拒绝了,嘴上说是“都查过了,能有啥病啊,好得很”,但实际上他害怕的是真的查出什么病。“镇上有老两口,本来老婆有病,老头拉着去瞧病,顺便看了一下,查出来癌症,七天吓死了。谁的那个公公不就是体检发现问题,最后花了十几万,这钱从哪里出?”张中用这些案例拒绝体检,还笑谈“自己活到75岁就够本啦”。◎ 坐在工地旁吃饭的农民工。他们大部分对于饮食的要求很朴素,能吃饱就行。/ quanjing虽然平时干活大都在大城市,距离优质的医疗资源很近,但因为没有当地医保,他们对大医院看病的费用总是有所顾虑,靠简单吃药、贴膏药解决不了的问题,通常都会选择回老家,那里还有新农合可以兜底。对于那些保留农村户口,但已经久居城市的人来说,没有老家的新农合,城镇的社保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和劳动合同一样,农民工的社会参保率也不高。农民工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这与部分农民工朋友保险意识不强、在劳动力市场内处于相对弱势的状态有着比较大的关系。听有的农民工朋友说,与其要保险,还不如要钱。“我想跟农民工朋友们说句心里话,为了不让你们老无所养,病无所医,你们应该重视社会保险的缴纳。如果现在用人单位没有为你缴纳社会保险,你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去社保稽查部门进行投诉。如果你现在不去维权,等到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时候,你再去社保稽查部门投诉单位让其为你补缴社保,或许是几乎不可能的了。”农民工中心的工作人员强调。◎ 光明网评论指出,截至2018年底,中国有2.86亿农民工,其中只有6202万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不到22%。/ 光明网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宁夏主委戴秀英曾提议,应该允许社保随着农民工走,社会保险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转移接续,建立全国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不管是农民工个人,还是整个社会环境,主要精力都集中在报酬这件头等大事上,讨论社保问题反而有不抓重点的嫌疑。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书塑造的人物孙少平在高中毕业后来到县城做起了农民工,张中也是高中毕业后出来打工的。作者在书中写道:“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只好听命于生活的裁决。这不是宿命,而是无法超越客观条件。”对于农民工群体而言,面临的诸多问题并非一个环节的问题,而是众多相互关联的多重客观条件所限。曾经有一部电视剧名叫《民工》,后来重播改成了《春天里》,这个名字与那首曾经风靡大街小巷的歌曲同名,歌词写道:“也许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当一代农民工老去,他们是否都有所依?◎ 电视剧《春天里》。/ 《春天里》海报受疫情影响,张中和村里的人都还没有外出,这让他的膝盖难得有了长时间的休息。他的儿子初中毕业后就不上学了,也走了他农民工的老路,如今二十多岁的儿子已经成家,还有了孩子。为了减轻儿子的养家负担,张中还是不敢停下来休息,最近关注着疫情变化,也在了解今年哪里有好点的活儿。(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姓名除专家外均为化名)参考资料:[1].火神山医院正式接诊,准备千张病床,内部曝光.AI财经社[2].10余天 万余建设者建起雷神山医院.首都建设报[3].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国家统计局官网[4].战疫者丨火神山工人手指被压断,交警送医.澎湃新闻[5].潍坊五名建筑工人自愿援建火神山医院,只盼尽快完工投用.海报新闻[6].南京发布职业病报告 尘肺和职业性白内障占多数.江苏公共新闻频道[7].农民工如何才能离社保更近.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