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河海大学召开2021年研究生导师培训会议 强化“一岗双责” 提升育人水平桑原

河海大学召开2021年研究生导师培训会议 强化“一岗双责” 提升育人水平

1月11日,河海大学召开2021年研究生导师培训会议。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围绕新时代对研究生导师的新要求,共同探讨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导师,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导师队伍。该校党委书记唐洪武出席开幕式,并给参训导师上第一课,校常务副校长李俊杰作培训动员讲话。唐洪武在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新时代育人良师”为题的第一课中,从研究生教育的成就与形势、牢记立德树人职责和发扬学校立德树人光荣传统、全面落实导师责任三个方面展开讲述。他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赋予了新时代研究生导师新的使命,学校要着力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对于导师立德树人的职责方面,他要求,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吐辞为经、举足为法”,既要做学业导师,对学生加强学术规范训练、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更要做人生导师,将专业教育与思政工作有机结合,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全方位展现导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风采。学校党委一直将关心关爱教师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做好制度设计,为全体导师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切实增强导师的获得感、荣誉感和幸福感。培训会共分三个阶段,在“立德树人铸师魂”主题报告阶段,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张亮教授、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束龙仓教授、河海大学常务副校长李俊杰教授分别作题为《构建和谐导学关系,发挥“引路人”关键作用》《匠心育人,促进研究生可持续发展》《改革研究生导师评价,建设高素质创新型导师队伍》的专题报告。在“经验交流启新思”专题论坛阶段,河海大学常务副校长李俊杰教授为校优秀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导师代表张毅敏研究员、优秀研究生导师代表黄明理教授、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代表朱其志教授分别颁发了“优秀研究生导师”“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奖章,三位导师代表分享了研究生培养的经验。在“科学指导促提升”专项辅导阶段,研究生院苏怀智、杜世舰、陈永辉和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刘取芝分别作题为《学校培养与学位工作有关制度文件解读》《产教融合,校企协同,打造多方共赢的育人共同体》《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全面落实“一岗双责”》《研究生心理健康促进》的专项辅导报告。闭幕式上,参训导师代表贺蔚、李静、霍冠英分享了培训的心得体会,他们认为本次培训内容全面丰富,文件解读深刻到位,经验分享解惑实用、收获颇丰。新聘研究生导师、校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和学院分管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研究生秘书、研究生辅导员等二百余人现场参会,另有新聘兼职研究生导师、新聘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导师、基地单位管理人员等688人线上参加培训。高素质高水平导师队伍是构建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今后,学校还将进一步规范导师选聘、考核标准,将政治表现、师德师风、育人水平、指导精力投入等纳入导师评价考核体系,建立分类遴选、分类考核和动态调整机制,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做好导师队伍建设这项基础性工作。全体导师也将立德树人职责扛在肩头,进一步提升指导水平,规范指导行为,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新时代优秀导师。(通讯员:河海大学赵倩 朱昊)

超人

河海大学:2020年“我最喜爱的老师”——陈徐东

河海大学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在全校弘扬尊师重教的风尚,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近日,由团委牵头开展了2020年“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工作,经同学提名、资格审核、网络展评,共评选出2020年“我最喜爱的老师”10名。在河海大学2021“河你一起嗨”迎新年师生跨年联欢晚会中,校党委书记唐洪武为十位2020年度“我最喜爱的老师”颁奖。目前在河海大学官方微信中陆续推出,敬请关注。陈徐东,男,博士,青年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江苏省自然基金项目2项(其中省优青1项),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共发表学术期刊论文131篇,其中SCI论文110篇、河海大学A类期刊论文30篇、建筑科学T1类期刊论文21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H-index为19,申请发明专利35项,已授权18项,出版专著4部;获得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培养硕士生32名,博士生5名,6人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人获得宝钢优秀学生奖;指导学生获得“挑战杯”全国银奖、“节能减排”大赛全国一等奖、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实践成果特等奖2项,指导省优本科论文一等奖2篇。科研实践,以身作则陈徐东老师2014年博士毕业于河海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留校任教后一直从事混凝土动态损伤机理和动力特性、混凝土结构监检测技术、固废材料资源化应用等相关研究,他始终坚持奋斗在科研创新和工程实践第一线,带领学生团队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相关研究成果被应用于迁安海绵城市建造、阿根廷圣克鲁斯CC/LB电站和印尼巴丹托鲁水电站。谈到如今的选择,陈徐东老师表示,“在河海求学的十年是人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时期。这段时间让我明白了研究生的责任和意义,明确了投身科研的目标。”正是在他这份“责任心”的影响下,他所培养的两名硕士研究生以“环保建材行业领航者”和“土木工程大国工匠”为职业目标,分别获得2020年江苏省第十五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总冠军、特等奖,取得了学校在这项比赛中的历史最好成绩。教育教学,倾心有为陈徐东老师为土木工程、测绘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教授《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土木工程概论》两门课程,为结构工程专业研究生开设了《高等钢筋混凝土理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他努力将学科前沿和科研要素融入自己的教学过程,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成课程教学案例,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用自己的经验和积累帮助学生尽早建立“科研思维”;他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结合学校水利特色和重点行业信息,深刻挖掘专业背后所蕴含的教育元素,增强同学们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并通过指导课外科技实践,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变成同学们的自觉行动;他突出学生主体,积极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学习的决定权转移给学生,指导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和呈现学习成果的方式,而在课堂上则采用讲授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来满足同学们的需要,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走下课堂的陈徐东老师是一名热爱足球、乘风破浪的“85后”,每周参加一场足球赛是他的必修功课,研究生足球赛的赛场上也常见到他奔跑的身影。平时,他不仅关心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更鼓励同学们走向操场,参加体育锻炼。“场上一分钟,场下十年功”,陈徐东老师经常用足球运动员的自律和拼搏来勉励自己的学生们在学业和科研上“再努力一下,冲向梦想,不负韶华”。创新育人,锐意进取陈徐东老师十分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塑造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年指导本科生开展国家级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并坚持依托自己的科研课题指导本科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引导本科生提早接触科学前沿,探索学术问题,训练创新思维,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是实践育人的重要环节,为此,陈徐东老师每年都会带领几批学生前往河北、福建、陕西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开展实验研究,亲自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赛事。他认为竞赛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优质平台,尤其是向更高级别竞赛迈进的过程更是难能可贵。2015年以来,陈徐东老师在指导学生蝉联两届全国土木工程本科生创新实践成果竞赛特等奖之后发现,相较于传统的创新实践类学科竞赛,“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的规模更大、综合性也更强,于是他和学生一边摸索一边“转型”,不断开拓视野,目前已指导学生获得“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银奖、“挑战杯”江苏省一等奖、“互联网+”江苏省三等奖,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项近20项。创新精神孕育桃李芬芳,目前,陈徐东老师共培养了硕士研究生32名,博士研究生5名,已有6人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人获得宝钢优秀学生奖。听学生们说土木与交通学院2019级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李升涛陈老师在学术指导工作上尽职尽责,尽力帮助同学们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仍然十分关心学生的生活,帮助同学们及时排除生活上遇到的困惑。他有时非常幽默,有时非常严格,但始终言传身教,教导学生们在学习上要勤奋踏实,激励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奋发向上。土木与交通学院2020级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石丹丹陈老师在科研教学上严于律己,生活中平易近人,亦师亦友。不仅在科研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同时关心学生们生活学习上的问题和困难。在学生的研究生生涯中,陈老师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认真听取学生遇到的困惑,并循循善诱,善于引导并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土木与交通学院2020级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胡良鹏陈老师在我本科期间便是我们的班导师,作为班导师,陈老师尽心尽责,充分照顾到了我们刚步入学校时对学科专业茫然的心理状态,带领我们参观实验室,在课程学习和专业认知上都给予了我们莫大的帮助。而作为我的研究生导师,陈老师平易近人,是我学习知识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永远将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教书育人的第一位,扎实的知识功底和勤勉的科研态度深深影响着我们,让我们知道了一个好老师、好科研工作者应有的标准。土木与交通学院2020级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杨瀚清陈老师是一位专心科研的老师,经常耐心指导我们的试验设计和论文写作,在科研中提升我们的各方面能力;在生活方面,他及时了解并关心我们的生活情况,使我们始终保持最佳状态。疫情爆发之初,作为班导师的陈老师积极参加班级线上班会,给同学们提出居家抗疫的建议,并倡议大家团结一心,共同战胜疫情。土木与交通学院2017级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吴朝国陈老师上课十分幽默,授课有条理,有重点,除此之外,陈老师还指导我们参加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从项目选定,到最后的申报成功,陈老师给了我们很多的意见。另外,陈老师指导我们参加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带着我们一遍一遍地修改计划书和答辩PPT,在赛前和我们一起排练,一起寻找并解决任何可能出现的突发问题。正是因为有陈老师这样的良师益友,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很充足,更有意义。 土木与交通学院2017级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石振祥陈徐东老师为人幽默热情,平易近人,在讲课过程中运用幽默的语言令我们在欢笑之余收获知识,对同学们既热情又严格,课堂上的气氛也十分活跃。下课之后,陈老师还会细心询问班上的同学是否听懂课上的讲解,根据同学们的反映情况调整上课的方式方法,不让任何一位同学掉队,能遇到这么一位平易近人、有责任的好老师,是我们的荣幸。来源:河海大学编辑:小海螺记者团 徐欣;柏蓉版权说明:本文内容来源于河海大学。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为公益,未用于营利,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寄生物

特等奖!全国仅25人,这位河海科研学霸,优秀!

学,成于勤奋,因为他是脚踏实地不懈奋斗的源泉;业,精于自律,因为他是摒弃外扰高效工作的智慧;仁,成于热爱,因为他是心怀家国勇于担当的情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2020 年度宝钢教育奖“优秀学生特等奖”(全国仅25人)获得者——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昆的风采。李昆,中共党员,河海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2017级硕博连读生。2020年度宝钢教育奖“优秀学生特等奖”获得者。目前已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ES&T)和WATER RESEARCH (WR)等TOP期刊上发表SCI检索论文21篇,并获得2项发明专利授权和5项发明专利申请公布。曾获国家奖学金,并荣获江苏省普通高校省级三好学生,河海大学“科技之星”提名奖及河海大学优秀研究称号等。成功入选“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和“河海大学环境学院优博培养计划”。爱科研 也爱运动李昆能获得2020年度宝钢教育奖“优秀学生特等奖”,这与他良好的科研品质和科研习惯是分不开的。他特别认同施一公教授的一句话:“所有成功过的科学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科研的过程是“砸时间”的过程,也是投入远比产出艰辛的过程。时间不仅“砸”在实验室里,还要“砸”在各种学术积累中,看文献、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关注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正是这种日积月累的坚持,让一个自认为“天赋不佳“的学生蜕变成一个合格的科研工作者。在长期的摸索过程中,李昆还培养了科研的另一种优秀品质——敢于挑战传统知识。他深刻记得在一次ES&T论文发表的过程中,自己使用了一个学术界尚存在争议的理论,在当时,他顶着巨大的压力不断进行实验论证并与审稿方交涉,终于让这一理论得到认同。李昆认为:当今社会是科技仍在持续发展的社会,很多的观点都存在一定局限性,科研工作者要敢于和权威讨论自己的观点,这样既能使自己得到提高的空间,无形中也推动了科技的进步。除此之外,李昆还非常感谢他的导师们。研究生期间,虽然导师正在海外交流,但对李昆的项目推进过程仍十分关心,有时会为了某个学术问题与李昆一起长时间讨论。他对导师的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科研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博士生期间,导师总能给迷茫的自己以活力和动力,导师的话语常使他如沐春风,使他更加能够将科研问题落到现实中,落到祖国的大地上。羽毛球和篮球是李昆最擅长的运动,一直以来,他都认为体育运动对于个人来说十分重要。读博期间,他依然积极参与学院的各类体育竞赛,曾获河海大学环境学院羽毛球比赛男子单打比赛季军。李昆说:“每天一定时间的锻炼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在科研上遇到某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李昆会选择把身体从座椅中“解放”出来,短暂的体育活动或许能给紧张许久的大脑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与突破。课余时间的选择很重要大学生活总是充满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上课之余,大量的课余时间如何分配,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并没有很好的规划,但不经意间,大量的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流逝了。当被问及自己对于课余生活的安排时,李昆十分乐意分享自己的经历。他将自己的课余生活分为两个方面,学术方面和社交方面。在学术学习方面,李昆告诉我们在研究生期间,他经常参与各类学术沙龙等交流活动。参加类似活动能锻炼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和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个人想法在交流中得到分享和反馈,会得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不仅如此,换一种学习方式,还能给疲倦的思想注入活力,何乐而不为呢?除此之外,极具学术前沿意识的李昆还经常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领域的书籍。他告诉我们,目前最顶尖的学术研究普遍存在学科交叉现象,利用课余时间增长与自己研究项目息息相关的学科知识,不失为一种高效利用时间的方式。在社交方面,李昆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他说:“大学期间实际上是弥补个人缺点的时期。”初入大学时,李昆认为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有所欠缺,但是比起逃避,他更愿意直视短板,于是他积极参加演讲比赛,以此来不断训练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口头表达上的欠缺,会一定程度影响到社交活动,他告诉我们,参加社交活动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与书本知识的学习并不矛盾,因此,根据个人需要参加一定数量的社交活动是重要且必要的。李昆还谈到,平衡学习和各类活动的根本方法是养成自律的好习惯。“一个高度自律的人,能做到矛盾的优先判断,进而合理安排时间。”“我并不是一个天赋型选手”作为多项奖学金和荣誉获得者的李昆,可谓是一个妥妥的学霸,但当被问及高效学习的做法时,他说的第一句话却是——“认清自己,规划先行。”。李昆认为,认清自己是首要任务,“我并不是一个天赋型选手”。读研初期,他花了半年的时间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这对他以后的道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他的认知里,有目标的人生才会有动力,“再灵光的人,也看不清自己的脊背。”这是他坚信的至理名言。谈及对新生的建议,李昆说可以花一年左右的时间探索自己适合什么,探索过程中不妨和老师多交流,多“点”开发。对于高效学习,李昆认为学习的方法因人而异,在他看来高效的学习来源于厚积薄发和多方面交流。在采访期间,他特别提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特别喜欢随身携带一个小本,用于记录随时可能迸发的灵感。李昆特别推荐了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的自传《别闹了,费曼先生》,这本书对学习方法的完善大有益处,学会把自己当作倾听者,把所学讲给自己听。日常中的一次次积累,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向前,收获属于自己的学术果实。把家国装于心胸身为一名中共党员,踏实努力的他将情怀寄于家国。从刚入大学时对所学专业的些许懵懂到如今的目标明晰,除了对实现人生价值的渴望,促使李昆在环境学领域不断进取的还有他的亲身经历。当目睹身边的环境状况逐渐恶化时,李昆逐渐意识到环境和生态安全对国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励志保护绿水青山的种子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逐渐成长为一种不可动摇的信仰。作为一位正在从事水环境究的博士生,李昆认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水环境改善事业贡献属于自己的绵薄力量。在疫情期间,李昆也积极作为,作为大学生党员主动请缨参加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敢于奉献不怕吃苦,志愿报名积极参与本地区防疫小组科普工作,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为疫区捐赠口罩等物资,在村组和路口向人民群众耐心宣传防护知识,细心讲解新冠肺炎的科普知识,引导广大群众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当被问及疫情肆虐时的心理时,他坦诚回答自己内心也曾有过恐惧。但是想到自己是一个有专业知识储备的大学生,同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感已经战胜了恐惧,他说:“抗疫期间,自己的所作所为比起那些逆行者来说,真的算不了什么。”李昆,一位水之子的榜样,也是一位心怀家国的科研工作者,正背着梦想的行囊,怀揣一颗初心,在追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来源: 河海大学文字:小海螺记者团 唐伟桓图片:李昆编辑:小海螺记者团 张博闻,柏蓉版权说明:本文内容来源于河海大学。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为公益,未用于营利,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简兮

【河海吾师】| 2020年“我最喜爱的老师”——赵晓春

河海大学2020年“我最喜爱的老师”河海大学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在全校弘扬尊师重教的风尚,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近日,由团委牵头开展了2020年“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工作,经同学提名、资格审核、网络展评,共评选出2020年“我最喜爱的老师”10名。在河海大学2021“河你一起嗨”迎新年师生跨年联欢晚会中,校党委书记唐洪武为十位2020年度“我最喜爱的老师”颁奖。目前在河海大学官方微信中陆续推出,敬请关注。赵晓春,女,中共党员,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常州市青马工程优秀教师,常州市巾帼党课名师,河海大学优秀主讲教师,河海大学优秀社团指导老师,多次获得河海大学教学成果奖。2020年荣获河海大学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优秀教师、“我最喜爱的老师”荣誉称号。立德树人 爱岗敬业打造“金课” 广受好评 有着26年党龄的赵老师,每年均承担大量思政课的教学工作。她在教学工作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对工作兢兢业业、勇于创新,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持续推进翻转课堂、智慧课堂建设,所授课程受到师生普遍赞誉,校内外媒体多次报道,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授课中的赵老师2017年7月12日,《常州晚报》以《河海大学常州校区“马原”课教改新探索》为题整版报道了赵晓春老师的教改成果,该报道还被江苏网、中国教育信息化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等多家媒体转载。常州电视台2018年1月、《常州日报》2018年11月,先后对赵老师的创新智慧教学又进行了重点报道。2018年10月至12月间,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开设专栏“不一样的思修课”,对她的思修课进行系列报道,在校内外广为好评。2020年5月19日河海大学官方微信平台以《云上思政 线上翻转——疫情下河海大学创优网络思政课》为题,报道了赵晓春老师的先进线上教学事迹。2020年4月,赵老师的教研成果《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内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翻转课堂系统研究的首部专著。河海大学官微报道赵老师的翻转课堂智慧教学,有意义、有意思、有深度、有温度更有挑战度,是学生们眼中的“金课”。上过赵老师课的同学们都对她的课念念不忘。2020年由于疫情的原因,马原课采用了网络授课,同学们还是感觉到收获满满。信息学部物联网工程学院2018级郭松源表示:“赵老师在讲课时不会一味地给我们灌输一条条原理,她会在备课的时花大量功夫给我们收集一些结合时代背景、亦或是有趣的图片、文案或者视频,然后在课上将这些内容和原理巧妙结合起来,同时让同学们积极参与群聊讨论。互动、抢答等形式让课堂变得很活跃,每次上课都是动力满满。”商学院2018级陈燕荣坦言:“至今,我在线上论坛写了十二篇文章,总计两万一千多字,而其实之前,我对自己的作文很不自信。但在河海在线网上论坛里,没有命题与字数限制,这给了我畅所欲言的自由,所以总是不知不觉就写了很多。老师还会在班级群里推荐很多有趣的文章、时评,这让我读完之后会想去多找一些相关的文章来看,现在竟也养成了每日阅读新闻的习惯。我喜欢阅读的时候把课上学到的原理用到实际中的这个过程,并写下来,特别有成就感。作为理科生的我原以为自己不可能会喜欢读这类文章和书籍,但这三个月的马原网课真是改变了我很多。”赵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言传身教 乐于奉献课程思政 协同教育赵老师创新思政教育格局,尤其注重线上线下、两个课堂协同共进。近一年来,赵老师已向各二级学院微信公众号理论学习栏目推荐近60篇学生作品公开发表,这些文字均出自所教学生的课后在线讨论。在她的引导下,学生们在线上畅所欲言、话说天下,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发挥更大影响力、传播正能量、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热情,她不辞辛劳、不惜时间、不计回报地对精心挑选出来的文章进行修改、点评,往往一篇就要花费一两个小时。指导学生作品发表作为与机电工程学院课程思政工作结对的思政课教师,赵老师指导并亲自参与拍摄微电影《钉》,作为河海大学唯一推选作品获得省教育厅推荐,参加“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她还主讲列为青马公开课省级示范参评项目《学习青年楷模恽代英,争做“三有”时代新人》,由常州电视台全程录像并于2020年10月1日晚新闻频道播出。常州电视台报道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赵老师时常牺牲休息时间,参与、指导学生各项课外活动,年均近20场次。她悉心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学研团、幸福社、茶艺社等学生社团。她还发挥自己的专长,自2007年起负责组织常州校区大学生心理征文、征画大赛十二届,多次举办团体心理辅导、时常给学生义务心理咨询,践行心理育人。赵晓春老师信念坚定,教学创新,育人有方,言传身教,乐于奉献, 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初心,树立了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形象!生活中的赵老师听学生们说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生朱燕婷赵老师的课堂氛围生动活泼,在组织我们研究生进行专题研讨时注重教书与育人、感性与理性、自主与合作的统一。通过研读赵老师的《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我深刻领悟到了翻转课堂之于思政课教学的活力与魅力。在生活中,她更是可亲可敬的知心朋友,让我感受到亲切和温暖。机电工程学院2017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耿镇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开课前,我有幸聆听了赵老师主讲的青马公开课,便被赵老师深厚的学识和有趣生动的讲解吸引了。课堂中,赵老师会鼓励每位同学积极表达,还给我们创造了课后线上发言的机会。课余时间,她还在QQ群里与我们积极互动,寻找热点新闻结合上课学到的思想理论,让我们学以致用,令我们获益匪浅!机电工程学院2018级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侯佳兵赵老师有着相当严谨负责的治学育人态度,这不仅体现在她上课时细致耐心的讲解,还体现在她对同学们课后学习的关注。她倡导我们在线上平台写下学习心得,而这些想法,无论篇幅长短内容深浅,她都会仔细批阅。我常看到她在深夜还给同学们的线上讨论点赞、评论。就我自己而言,曾在毛主席诞辰那天有感而发,为他作文以纪念,本是随心之作,赵老师看到后却十分关注,主动与我交流,之后连夜帮我改稿。第二天一早,赵老师已将改好的稿子发给了我并告知将在学院公众号发表。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份惊喜与殊荣,非常感谢赵老师!商学院201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朱泽原赵老师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每次上课都会选用最新时事,甚至是当天新闻,并把这些最新素材和课程内容深度融合。而且,这不是一次两次,堂堂课皆是如此,这背后该付出多少的时间和心血啊,这让我非常惊讶和由衷敬佩。这真的是只有怀着对学生高度负责、对教学无比热忱的老师才能做到的。在老师的精心准备下,搭建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有机学习闭环。在我看来,赵老师第一堂课对我们的“金课”承诺是超额实现了!商学院2018级会计专业本科生宋瑞杰大学三年里,有幸连续选上了赵老师的《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三门思政课。记得大一刚接触思修课时,我还是个懵懂少年,是赵老师生动有趣的“翻转课堂”,在我心里种下了热爱思政课的种子;更因为有老师在课上对我们人生价值观的引领,使我不再迷茫。家国情怀是课上老师最常提到的要点,更是令我印象最深的教诲。而那时,老师也因此在我眼里闪耀着光芒,她的眼神中总宣誓着坚定的信仰,虽身处小小三尺讲台,形象却分外高大。后来的马原和毛中特两门课,我有幸担任了课代表,进一步感受到老师并没有那么高高在上,她不仅仅是“良师”,更是“益友”。也希望我与赵老师的缘分,不止于思政课的结束,惟愿师生情谊来日方长。来源: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编辑:小海螺记者团 曾兰茜;柏蓉

「河海吾师」|2020年“我最喜爱的老师”——田贵良

河海大学2020年“我最喜爱的老师”河海大学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在全校弘扬尊师重教的风尚,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近日,由团委牵头开展了2020年“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工作,经同学提名、资格审核、网络展评,共评选出2020年“我最喜爱的老师”10名。在河海大学2021“河你一起嗨”迎新年师生跨年联欢晚会中,校党委书记唐洪武为十位2020年度“我最喜爱的老师”颁奖。目前在河海大学官方微信中陆续推出,敬请关注。田贵良,男,现任河海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江苏省社科优青人才计划(2019)。兼任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江苏长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主任助理,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江苏沿海资源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河海大学基础设施投融资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沿海开发与保护协同创新中心金融创新与资源资本化研究平台骨干,江苏省市场经济研究会理事、江苏省管理科学与数量经济学会理事。曾担任2009级、2015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班导师、商学院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商学院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系副主任等职务。田贵良老师自工作以来,凭着对教师职业的敬畏和热爱,始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潜心从教,甘于奉献,以高尚的师者风范、深厚的学者情怀、温暖的人格魅力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田贵良老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和科研成绩突出,近年来荣获河海大学2013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014-2015年度“三育人”先进个人、获河海大学2016-2017学年优秀班导师荣誉称号,作为班导师指导2015级国际经济与国贸专业2班获得江苏省先进班集体、河海大学2018年度张闻天班,河海大学2016-2017学年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在课程教学方面,担任研究生专业课《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AOL体系建设项目的负责人,创新了《经济博弈论》《公司金融》的实验教学方案设计与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穿插设计案例实验环节,以客观生动的实验互动环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田贵良老师长期致力于水资源管理制度与水权领域学术研究及行业部门咨询研究,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粮食安全的虚拟水贸易对气候变化动态响应与调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我国水权市场治理研究》等国家级基金多项,主持国家级、部省级有关虚拟水贸易、水资源优化、水权、水价、水制度法规等方面的项目16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SSCI/CSSCI检索论文40余篇,出版科技论著6部,研究成果有效推动了水权、虚拟水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主笔的资政建议获得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5次。此外,田贵良老师积极参与学术审稿工作,担任一流期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学术编辑、《人民珠江》特约编委、江苏省市场经济研究会理事、江苏省管理科学与数量经济学会理事、多家高水平中英文期刊审稿人,并多次在国际学术交流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为友者,幽默、风趣、热血在学生培养中,田贵良老师鼓励“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强调师生协作,坚持每周召开学术例会,定期研讨,共同进步。近年来,指导本科生百余人,硕士研究生50余人,博士研究生3人,引导学生逐步成为科学型、技术型、应用型的全方位人才。他设身处地为学生的前程着想,帮助学生规划学业和职业生涯,作为本科生导师指导的24名本科生中,半数以上进入名校攻读研究生、4名出国深造。田贵良老师孜孜不倦,凭着对河海的深情和热爱,努力为河海贡献自己最大的光和热。2018年,作为主要参与人顺利完成2个博士授权点、2个学术型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合格评估工作及抽评工作。2019年,高质量完成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项目的年度报告、中期检查等工作。同年,结合学校特色,参与成功申报金融工程本科专业,并于2020年正式招生,实现了商学院金融学科本、硕、博培养体系的贯通。积极参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申报工作,参与成功申报并启动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江苏长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协助组织首部《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蓝皮书》(共五部)的编制,并主编其中的《生态卷》。一路走来,田贵良老师凭一腔热血,袭两袖清风,站三尺讲台,育四方桃李。他四季耕耘,严谨治学,以自身的知识和品行为大家树立了优秀的榜样。听学生们说商学院2017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李舒文田老师为人师表,作风正派,是学术的耕耘者,也是知识的传播者。在科研工作中,他悉心指导,严格要求,常教导我们将课题与国家发展大趋势融合起来,开拓创新思维,坚持独立思考,为我的学术生涯点亮了一盏明灯。在课堂中,他治学严谨,循循善诱,关心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教学效果突出,为我的学海旅途导引了前进方向。商学院201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赵澍田老师上课平易近人,态度谦逊并且博学多识,经常会向我们介绍学术前沿的一些最新情况。在传授一些实例时,会向我们介绍一些国内外的真实例子做参考,也会列举生活中的现象来说明。课下态度温和,答疑不急不躁,是一位深受我们喜爱的好老师。商学院2020级金融工程专业本科生夏森田老师是我最喜爱的老师,他厉行身教重于言传,用自己的耐心与博爱指导我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带我学习了更多专业的知识还有一些学生的准则,让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非常感谢田老师!商学院2020级应用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于苏婉田老师是我学术研究的领路人和学习生活中的“大家长”。田老师学识渊博,对待科研工作孜孜不倦,教学育人兢兢业业。在学术探讨中,每周一次的组会上总能因材施教,对每一位学生给予最大的学业助益。在日常生活中,田老师平易近人,温文尔雅,总是充满着微笑,理解爱护每一位学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商学院2020级工商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景晓栋玉尺清操厉冰雪,木尺讲台育桃李。田贵良老师于我们而言,既是良师,也是益友。工作中,他治学严谨,积极钻研,始终保持精力充沛的状态投身于科研探索,努力扮演优秀河海学者的角色。生活上,他幽默风趣,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耐心指导。在田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大家无论是知识学习还是为人处事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收获。学贵得师,亦贵得友,田老师的拼搏精神和对科研的热爱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商学院2019级工商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吴正在学术上,田贵良老师严谨求实,一丝不苟;在生活中,田贵良老师幽默风趣,春风化雨。田贵良老师一直扮演着严师慈父的角色陪伴在我们左右,感恩有您!来源:河海大学编辑:小海螺记者团 徐欣;柏蓉版权说明:本文内容来源于河海大学。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为公益,未用于营利,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鬼天师

河海大学发布公告 对125名博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

近日,一则关于河海大学清退上百名研究生的公告引发了社会关注。因没有在学校规定的年限内取得学位并毕业,河海大学发布公告,对125名博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1月22日,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告称,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河海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等规定,1月14日,经学校专题会议研究决定,对125名博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记者注意到,学校公告显示,因这125名学生难于联系,退学决定书无法直接送达,特予公告送达,公告自发布之日起满10日即视为送达。如学生对学校退学处理决定有异议,可以自公告期满后1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学校提出申诉,逾期视为放弃权利。记者从河海大学研究生院了解到,由于这125名博士研究生均超出了最长学习年限,学校按照规定进行了清退。河海大学在2012年发布了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明确:攻读博士学位的标准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根据专业特点及研究课题而定。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时间不多于1年,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2年,学习年限最长一般不超过5年;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最长不超过6年;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4.5年至6年。落实“严进严出”,完善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新年伊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发布公告,拟对6名博士研究生予以清退,校方表示清退的原因为“超过最长学习年限”。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山大学、东北大学等不少知名院校都相继发布过清退研究生的公告,先后清退了数百名“超期”研究生。有学者表示,制定退出机制,是强化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管控。教育学者指出,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在高等教育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不仅仅是学历教育,同时也是对立志从事学术研究的专业人才的选拔。目前一些知名院校已经形成博士研究生定期的淘汰和退出机制,此举可以避免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 陆一:我们每个导师他同时要带多少名学生,这个也是有限制的。如果早期的学生不毕业的话,那么他的名下就会有非常多的学生,那么一个导师带过多的学生,他其实是不利于更精细化的人才培养的。那么在制度建设上,如果我们有一个比较好的退出机制的话,是一个制度建设上的进步。记者梳理发现,在多所高校发布的清退公告中,都提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据了解,这个在2017年9月1日起施行的规定,在第二十七条明确,学生有出现包括“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年限内(含休学)未完成学业在内的情形,应予退学”。有教育研究学者表示,该规定的出炉可谓是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量化指标进行的“加码”。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操太圣:其实以前各个学校在学籍的管理上也是有明文规定的,从国家到各个学校,对这个问题不仅有统一的认识,而且强调要严格执行。我觉得是一个倒逼的机制,让学校、老师和学生更加正视这个问题,就会把这个压力向前移,在整个培养过程当中注重质量,注重时间的节点。记者发现,除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办公厅在2019年2月还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明确要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 陆一:现在其实国家也在对研究生教育做扩招,在入口的地方我们变得更加开放了,有了更多的机会可以去读研究生。如果同时匹配上这种良性的退出机制的话,那么前进口和出口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适配。来源/央视网编辑/樊宏伟

宙也

河海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

11月27日,河海大学召开了研究生教育会议,总结部署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工作。江苏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洪流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该校常务副校长李俊杰主持。为进一步强化研究生导师的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优秀导师、优秀导师团队、优秀研究生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开展了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优秀联合培养基地”“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评选活动,大会首先对当选者进行了表彰,颁发了荣誉证书。同时受表彰的还有校级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优秀研究生辅导员、江苏省先进班集体、江苏省三好学生、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干部、国家奖学金、中国政府优秀来华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洪流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河海大学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及做出的积极贡献。他强调要加强统筹,全面谋划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中强化新担当、新作为,继续为江苏研究生教育提供河海智慧。该校党委书记唐洪武作《服务大局抓机遇,深化改革创一流,努力开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总结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要深刻认识新时代赋予研究生教育的新使命,在战略层面回答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国家需要什么样的河海大学”和“我们如何抢抓国家战略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把河海大学建设发展推向新高度,有力保障研究生教育发展”两个问题。在战术层面准确把握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系统性要求,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结构与效益、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三种关系。在落实层面紧扣学校事业发展工作主线,突出与“十四五”规划、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持续推进“双一流”建设以及加快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四个方面相结合。唐洪武强调要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推动内涵发展,努力开创新时代学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该校校长徐辉作《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主题报告。他从历史久、起点高,体系全、质量好,层次高、贡献大三个方面总结回顾了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他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今后一段时期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发展要突出“立”字,守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育”字,打造一流导师队伍;突出“严”字,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调”字,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突出“融”字,优化人才培养路径;突出“破”字,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他还明确了当前重点推进的教育教学主要任务,要形成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促进新时代学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对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支撑作用。研究生院解读了研究生教育的相关的政策文件,介绍了《河海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行动计划》。下一阶段学校将建立完善五大体系(研究生思政工作体系、学科专业体系、导师育人能力提升体系、多元招生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八大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工程、学位授权点优化建设工程、导师育人能力强化工程、多元招生工程、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国际合作交流工程、就业促进工程、资源保障工程),着力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全球视野、河海特质”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能源与电气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水利水电学院、环境学院、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分别就研究生党建思政、导师队伍建设、质量管控、国际化教育、就业工作作大会交流发言。李俊杰在主持讲话中要求全校要以本次会议为契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快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扎实推进研究生教育工作落实落细,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该校领导、校长助理、中层干部、研究生导师代表、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和研究生代表等600余人参加了会议。(通讯员:河海大学仲建峰 彭国平)

萤火虫

河海大学在众多211、985高校中算是一所怎样实力的大学?

河海大学,简称“河海”,是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教育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目前有在南京市、常州市设有西康路校区、江宁校区和常州校区,占地面积近2580亩;开设56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3433名,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学生51499名,其中研究生17142名,普通本科生19841名,成教学生13052名,留学生1464名。河海大学是国家首批授权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高校之一。学校2个学科入围一流学科建设名单。5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15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水利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工程力学、岩土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环境工程。师资力量,学校有教职工3433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401名,博士生导师535名;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双聘院士16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名等。2019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3项。 2018年,河海大学三项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由河海大学作为牵头单位的成果获201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绕以渤海

【河海吾师】| 2020年“我最喜爱的老师”——雷镕甄

河海大学2020年“我最喜爱的老师”河海大学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在全校弘扬尊师重教的风尚,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近日,由团委牵头开展了2020年“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工作,经同学提名、资格审核、网络展评,共评选出2020年“我最喜爱的老师”10名。在河海大学2021“河你一起嗨”迎新年师生跨年联欢晚会中,校党委书记唐洪武为十位2020年度“我最喜爱的老师”颁奖。目前在河海大学官方微信中陆续推出,敬请关注。雷镕甄,女,汉族,中共党员。2011年6月毕业于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专业,2014年6月获得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流体力学硕士学位,2014年8月入职能源与电气学院。河海大学优秀辅导员、优秀青年团干部,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高校生涯课程导师、高校就业指导教师,曾获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三等奖,先后担任能源与电气学院2014级、2017级、2018级本科生辅导员,承担《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任务。现任能源与电气学院团委书记、2020级本科生辅导员。教学格言: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是一种激励和唤醒。雷镕甄老师自从事以来,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核心。多年来深受学生的拥护与爱戴。她的教学格言是:“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是一种激励和唤醒。”坚定信念,做引路人2014年,她从一名工科女生变成一位思想政治辅导员。随着学生工作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学业、心理、规划问题陆续涌现,这使她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和必要性。“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在六年多的工作中,她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责任使命,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道德品质等多个方面的教育内容融入日常管理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设立远大目标、深化爱国情怀、弘扬传统美德,坚守着自己“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心”的教育初衷。春风化雨,做知心友辅导员是军训场的陪练、是团体操的领队、是教室里的旁听、是奔走于宿舍楼、实验室、校医院的大家长……两千多个日夜,她在多个角色中不断转换,忙碌于倾听、安慰、解惑、鼓励。走进学生,深入沟通交流。六年多来,她累计约谈学生及家长千余次、“三困学生”帮扶做到全覆盖;参与创办“青春能电”学院公众微信平台,打造“能”系列专栏、线上职涯咨询室;开设个人思政微博“小雷老司的工作室”。线上线下的双向沟通让学生们乐于向她敞开心扉。走近学生,加强服务指导。她积极投身实践,连续六年担任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参与指导“1442学生骨干团队”,并在百年校庆、电力办学30周年等多项校、院文化活动中参与组织工作。作为学院团委书记,她指导团学骨干推进组织改革、落实团员教育,热心服务、春风化雨,做学生的身边人、知心友。因材施教,做助燃剂“每一位学生都是一颗火种,我要做的就是当好那颗助燃剂、找准他们的可燃点。”2015年,入职不满一年的她制定了“PDF骨干培养计划”,组建“8914”骨干团队,构筑“定制式”生涯规划指导方案。三年后,团队40余名成员获校级以上奖项覆盖率达100%、获省级以上荣誉称号30余项,成员升学率达84%、就业率16%。百花齐放是她的育人追求,如今“PDF计划”已成功推广至团学骨干的培养体系中,她希望学生们“聚成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为学笃行,做能者师“勤学善思”是她对自己的工作要求。六年多来,她参与思政类课题研究5项、发表论文7篇,先后取得“心理咨询师”、“高校生涯课程导师”等专业资格5项。2018年,她主动申聘学校兼职思政教师,承担《形势与政策》课程讲授。“敢于走上讲台、执笔直面传道授业、向着职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是我的职涯目标。现在我的学生们都已经站上了讲台,成为了老师、辅导员。他们越是优秀,我越得努力地学、踏实地做,不断丰富自己,成为学生们的‘能者师’”,这是她持之以恒的追求目标,也是她开展工作不懈的动力。六年多来,两千多个日夜,雷镕甄老师以一腔热血,在老师、辅导员等多个角色中不断转换。她细腻的关怀和耐心的倾听让学生们感到了春风般的温暖,同时也深受学生的喜爱。听学生们说能源与电气学院2020级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吴旭旻很喜欢雷老师,为人亲和力很强,像大姐姐一样照顾能小电们,初来河海,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我也是充满了憧憬与迷茫,但是雷老师指导了很多,带我们展望未来,将我们对未来的迷茫变成了对未知的期待,同时让我们明白大学的重要性与未来发展的多元性。当然啦,甄姐姐在生活里更是可爱而幽默的,当我们遇到坎坷或困惑,她不仅愿意为我们解惑,也会给我们超温柔的鼓励和支持。能源与电气学院2019级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雷宗儒雷老师在日常学生工作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使学生工作不再枯燥乏味,雷老师在生活中更像是同学们的“知心姐姐”,同学们也更愿意同雷老师交流学生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雷老师不仅可以耐心为同学解决问题,更能“授之以渔”,为同学提供解决思路从而使同学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自己处理遇到的难题。她也会在学院为同学们开展学生骨干生涯教育团体辅导辅导课,这种方式的辅导课生动直接,既拓展了同学们合理安排时间的思路,也引导大家学会目标处理及计划调整的有效方法。雷老师行为师范,用心育人,是我最喜爱的老师。能源与电气学院2018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王琰雷镕甄老师温柔平和,细致耐心。天气冷暖、疫情防控、学习困难、生活烦恼...雷老师对同学们的关心无微不至,让身处异乡求学的学子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课余时间,雷老师指导带领学院各学生组织,举办各类课外活动,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鼓励同学们走出宿舍,拥抱校园。作为专业的职业指导师,雷老师通过新媒体等多种途径,为有困惑的同学们提供职涯规划和建议。能源与电气学院2017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汤容川每当我到辅导员办公室时,总能看见雷老师忙碌的身影,关心同学们的身心状态,约谈在学习生活中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不让每个同学掉队。我作为一名学生党员,雷老师可以说是我思想引路人,每一次组织生活会讨论交流,雷老师的发言总是更加深刻独到,给人以新的启发。能源与电气学院2020级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吴嘉炜本科的时候和雷老师一起工作了相当长的时间,有不少的感触,一方面雷老师是一位待人亲切,亲和力感染力很强的优秀的团委老师,不论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她的学生,她常常让我们感觉面对的不是常规概念中不苟言笑的“老师”,而是一位知心的朋友,这让我们平常都很喜欢与她沟通交流,分享趣事、探讨问题、倾诉烦恼。另一方面,雷老师在工作上要求非常严格,在过去的活动中,她会经常提醒我们方案是否契合实际、有没有紧密联系同学、行动实效如何等等,为我们提出很多指导性的意见。总之,不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雷镕甄老师总是以出色的思政教育水平和最真诚的心引导、教育我们,在思想上为我们点亮灯光,不断地为我们大学四年乃至人生更长远的生涯指引方向,我很荣幸能够在大学相识这样一位好老师!能源与电气学院2020级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孙斌我有幸在2014年成为雷老师的第一届学生,她始终秉承着“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工作理念,热情开朗,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经常走访宿舍,主动与学生谈心。雷老师对待工作认真严谨,不断改善学生管理工作方式方法,讲究实效,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使我在学习和学生工作方面取得很大进步。来源:团委、能源与电气学院编辑:小海螺记者团 姚颖诗;柏蓉

绿松石

211高校被误认为是野鸡大学!河海大学为何这么惨?

说起南京的大学,想必大多数人脑子里浮现的都是南京大学或东南大学。但其实在南京,还有一所高校实力也很强劲,那便是河海大学。在江苏本地,河海大学是很有名的,素有“皇家水利学院”的名号。但在外地知名度却很低,甚至有人没听说过河海大学,以为这所211高校只是不入流的野鸡大学。这可能要归结于两大原因:第一是名字不够响亮,既不含地理位置,也不含学校特色和优势。第二是特色学科行业不景气(我国三峡修完以后,水电方面基本没有大项目建设了)。如果你也不了解河海大学,那就跟着小编去了解一下吧。河海大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15年创建于南京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是中国第一所培养水利人才的高等学府。到1985年,历经了70年春秋交替的华东水利学院由邓小平亲笔题写校名。自此更名为——河海大学。作为以水利为特色的高校,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处处彰显着与水的缘分。因水而生1915年,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怀抱“大工将施,储才为急”的宗旨,邀聚名师大家,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水利高等学府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开启了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的先河。河海大学这片小舟也就是在中国最动荡的时期被悄然送入水中的,从此上善若水,笃学敦行。缘水而为亦如张謇老先生期许的那样。河海大学在中国水利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培养了茅以升院士、汪胡桢院士、徐芝纶院士等泰斗级人物。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到南水北调工程;从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再到港珠澳大桥工程...都有河海人的身影,且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仅是国内,世界各地,有水便有河海人。其水利工程专业实力恐怕也只有清华可以与之抗衡了。顺水而长目前河海大学有教职工3433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401名,博士生导师535名;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双聘院士16名。并有校本部、常州校区、江宁校区三个校区,总占地近2462亩(目前新校区已于6月28日开工,占地2248亩)。2020年校友会江苏高校排名第三,水利和清华水利并列A+。水利虽为河海大学主要特色,但近些年河海大学也在向综合性大学发展,且成绩显著。农业工程、力学、电气工程等位居全国前列。河海大学分数线作为一所211高校,河海大学的分数线也是比较高的。以河南为例,2019年理科录取分数线601(2019年理科一本分数线502);文科录取分数线595(2019年文科一本分数线536)。理科最低分排名一般徘徊在14000~15000;文科最低分排名一般在2400~2700,且19年对河南有扩招。没有特殊情况的话,今年最低分排名应该不会有太大波动。河海大学环境河海大学三个校区都不大,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学校建筑散发着浓浓的历史沉淀的气息,继承了南京古都的风格。值得一提的是河海本部的图书馆,是电影《致青春》的取景地,黄色木质扶手的旋转楼梯既文艺又特别,在国内颇为少见,谁能想到它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校区道路两旁的梧桐大道也是极美的。住宿条件每个校区都不同,本部住宿条件相对较差,但寝室管理非常严格,尤其是女生,基本隔一天就会查房。六人间或四人间,都是上下铺+大桌子。好处是离市中心很近。常州校区地处市中心,六人间,上下铺,水泥地,条件比较艰苦朴素。江宁校区有独立卫浴,四人一间,上床下桌。离市中心较远,好在校门口就有地铁,一个钟头能到市中心。关于河海大学的排水系统网上一直流传着一个梗。17年河海大学被淹的图被疯狂刷屏,许多网友调侃”真是名副其实”。但实际上南方暴雨是常有的事,图上淹没的也只是校外的路面。学校的排水系统还是很优秀的(毕竟学校设有排水专业),校内排水系统大部分都由之前的学长学姐设计。因此河海大学排水差只是一个误会。马上高考成绩就出来了,有对水利工程感兴趣的或喜欢南京这所城市的同学,不妨提前多去了解一下河海大学。最后在即将出分之际,祝福各位考生都能取得满意的高考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