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安徽大学拟申报10个博士点,合肥学院拟申报10个硕士点!见体

安徽大学拟申报10个博士点,合肥学院拟申报10个硕士点!

安徽省2020年度新增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授权点都已经开始公示了,公示地点在安徽省教育厅官网公告公示栏,目前,尚处在公示期!公示材料根据公示的材料,香蕉发现,作为安徽省省属唯一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安徽大学本次拟申报1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合肥学院拟申报10个硕士授权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政策原因,本轮申报的硕士或者博士授权,安徽省高校都以专业硕士、专业博士为主。(一)安徽大学的申报学科1、电子信息博士2、材料与化工博士3、资源与环境博士4、工商管理5、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博士6、电气工程7、马克思主义理论8、外国语言文学9、物理学10、生物学从申报的学科来看,前5个是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后面5个是学术性学位授权点,本次,安徽大学申报了外国语言文学,作为该校的强势学科之一,安徽大学一直拥有外国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博士点,希望通过本轮申报,安徽大学能顺利拿下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二)合肥学院的申报学科1、生物与医药2、土木水利3、新闻与传播4、应用统计5、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6、会计7、机械8、教育9、金融10、旅游管理可见,合肥学院今年只申报了一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其他9个均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不过,据香蕉观察,安徽省其他高校在硕士一级学科申报上几乎没有超过3个的,可能是政策影响,国家目前鼓励专业硕士申报。合肥学院本轮申报的硕士授权点涉及了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等学科门类,如果申报成功,可以保证该校硕士授权80%的学院覆盖率,对该校的学科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位居合肥,未来的招生人数也不会低,目前,安徽省教育厅很重视该校的学科建设发展,2020级在只有4个授权点的情况下就播给该校370个名额,2021年更是增加到370人。目前,合肥学院更名合肥大学工作正处在准备迎接教育部专家组进校考核阶段!

慈悲

合肥学院新增10个硕士点,达标“大学“标准!

数据来源:合肥学院2021新年贺词!合肥学院现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如下图:合肥学院2021年新年贺词大家都知道,“学院”更名大学有很多条件,在学位点上,要求必须有10个硕士点,毕业5届硕士研究生、硕士生占总学生的5%等。(1)在毕业年限上:合肥学院2015年1月毕业第一届研究生,到2021年1月,毕业7届,完全满足更名“大学”的标准。(2)硕士授权单位上:该校2011年获批工程硕士授权点招生资格,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该校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3)研究生人数:该校现有本科生14000余人,联合培养研究生300人左右,自己独立拥有研究生450余人,完全满足5%标准,该数据来自合肥市人民政府网新闻,完全满足更名“大学”标准。(4)硕士点数量,此前,该校只有4个硕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2020年,该校新增10个硕士点,分别是:数学、教育硕士、应用统计硕士、旅游管理、金融、会计、新闻与传播、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机械等10个。截至目前,该校除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没有硕士点,其他学院均覆盖硕士授权点。所以,小编认为,合肥大学可以成功挂牌!

马语者

合肥学院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位授权点

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位授权点名单,合肥学院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获批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工程(环境工程和电子与通信工程两个领域)获批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此次新增单位重点考虑了以下政策导向:一是优先支持符合申请基本条件的高校;二是优先支持边疆地区具有重大国家战略意义的高校;三是优先支持填补国家空白领域的高校;四是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西部地区高校和民族高校;五是同等条件下适当考虑布局在非省会中心城市且该城市没有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高校,特别是一些办学年限长、对区域支撑作用强的高校。记者了解到,作为国家在建的“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和安徽省重点建设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近年来,合肥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工作,将“硕士学位授权”建设工作作为2018年核心工作之一,对照建设标准,找准短板,优化资源,深入探索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来源:中安在线)

维兰德

安徽学子的福音!安徽一所双一流高校,占地超5000亩实力不俗

在小编往期的文章中,好像对安徽这一省份的教育现状也是忽略了,那现在小编就与大家分析一下安徽这个省份的教育现状以及这里的高质量院校,为全国的学子们再提供一个好的选择,而整个安徽省内有哪些好的高校,我想有很多安徽的读者会比小编更清楚。如果到去年为止,安徽省境内对“硕士”的培养机构数量就高达21个,除了这些教育界的“精英”机构之外,安徽省的普通高校数量也是达到了112所,而对于整个省份的高中阶段的学生升学率更是达到了将近百分之九十的入学率。分析完安徽省的教育现状,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引出我们的重点话题了。安徽省内的高校排名最靠前的2位无非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及合肥工业大学,如果非要分出个高低,那还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实力更胜一筹的,详细比较起来,合肥工业大学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都是在国内实力不俗的“双一流”高校,但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是被评为了“A类”高校。虽然合肥工业并没有做到“榜上有名”,但是也算是有自己“顶尖”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方面使得合肥工业“吊打”中国科大呢?学校官网显示中国科大所拥有的“一级学科硕士点”一共有7个,但是在合肥工业大学学校内,“一级学科硕士点”就有38个,虽然综合实力比不上中国科大,但是在这一点上倒是合肥工业大学完胜的。并且在建设的过程中合肥工业大学也是慢慢拥有了“世界级一流”的学科点,并且办学实力也是在“逐渐”上升,其实在小编看来,合肥工业大学在之后的发展中也是很有希望“赶超”中国科大的。其实每一所高校在发展之初也都不是“生来就是辉煌”,在之前这所学校是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或许在那是的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原来的一所专科学校竟然也是慢慢成为了国家级甚至是世界级的高校。截止今年的3月份的时候,一共有4个校区,而且之后的日子里合肥工业大学很有可能还有扩展校区哦,你看好这所实力不输中国科大的双一流高校吗?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你觉得这2所高校哪一所的发展空间更大,或者说合肥工业大学有希望赶超中国科大吗?小编的观点大家都认同吗?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可以选择告诉小编哦。往期精选苏州将迎一所双一流高校,批复占地近3000亩,有望2022年竣工德州一“网红”地标,耗资16亿门票免费,坐拥“嫦娥奔月”一景无锡一耗资10亿的古镇,被誉无锡“小苏州”,距市中心仅25公里海口将迎一双一流高校,规划占地高达1011亩,有望2020年正式开工石家庄一耗资100亿的景点,距市区仅15公里,被誉为“京冀之光”

古之

更名大学在即!安徽这两所“学院”申报多个硕士点!

蚌埠医学院校门2020年12月11日,安徽省正式在教育厅官网公示了本年度拟新增推荐的学位点,安徽蚌埠医学院、合肥学院正在更名攻坚期,本年度,两校申报了多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硕士点的建设对“学院”更名“大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目前,两校均大力支持学位点建设工作。合肥学院大门从申报的学位点来看,本年度,蚌埠医学院申报了两个硕士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合肥学院申报了一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数学。在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领域,合肥学院一次性申报了八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机械硕士、教育硕士、应用统计硕士、金融硕士、会计硕士、旅游管理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土木水利硕士、生物与医药硕士。合肥学院图书馆蚌埠医学院在专业硕士领域只申报了两个授权点:体育硕士、应用心理硕士。作为首批硕士授权单位,蚌埠医学院的学位点建设要比合肥学院丰富的多,但是,合肥学院作为后来居上的学校,本次一次性申报10个硕士授权点,也是不容小觑的。合肥学院校区建筑目前,正处在两校更名“大学”的攻坚期,2019年下半年,安徽省已经正式将蚌埠医学院更名蚌埠医科大学的材料推荐申报到了教育部,合肥学院更名工作也正式启动,按照正常程序,两校更名工作还需要教育部专家组进行正式实地考核,考核结束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标准才可以正式更名为“大学”,最终的批复权在国家教育部。

此中德也

不在合肥!安徽一高校新增一个重点实验室!助力硕士点建设!

铜陵学院大门口重点实验室的获批对一所高校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因此,每个高校都在努力申请省级或市级的重点实验室立项,据小编所了解,铜陵学院新增了一个铜陵市级的重点实验室,至此,该校已经有两个铜陵市级的重点实验室了,上一次获批还是在2012年,时隔9年,铜陵学院的科学研究能力进一步提升。铜陵学院是一所具备财经、工科、师范三重背景的省属应用型本科高校,安徽省省级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该校最好的专业是会计、金融及部分工科专业,未来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一所“工商大学”。铜陵学院校园大道新增的铜陵市重点实验室由铜陵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申报,名叫“铜陵市增材制造重点实验室”,铜陵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始建于1958年的矿冶专科学校机械专业,现有高级职称教师二十余人。为了新增这个重点实验室,铜陵学院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比如:与省内外各重点大学进行科研攻关合作,与很多研究院和实体进行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是其工作的重点,正因为有了如此多的准备工作,铜陵学院才拿下这个重点实验室。学校美丽景色上文也提到了,现在的铜陵学院已经是省级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了,要建成硕士授权单位,科研能力必须达标,试问:没有科研水平的高校如何开展研究生教育呢?新的实验室关注铜陵市“增材制造领域”,也符合该校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产学研结合,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助力铜陵这座城市的产业发展和升级。铜陵学院的学科建设起步晚,前面还有安徽科技学院、合肥师范学院、皖西学院、淮南师范学院四个二本在争名额,哪怕是同一批成为省级立项的滁州学院、宿州学院、黄山学院等高校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因此,该校的学科建设发展、硕士授权单位的获批任重而道远。

多于聪者

为了获批硕士点和更名“大学”,安徽这所高校引才出大招

皖西学院校门【导读】安徽省拥有众多名校,除了本地区原生的中科大、合工大和安徽大学,还有国防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在肥的分校或科研机构,这些名校全在省会合肥,而安徽的一些地级市高校,甚至还没有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比如:皖西学院、淮南师范学院、滁州学院等。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各个地级市“学院”也在努力,皖西学院为了完成获批硕士授权单位和远期更名“皖西大学”的目标,在人才引进上开始“放大招”。俯瞰月亮岛【皖西学院概况】皖西学院是一个公办二本大学,位居安徽六安,六安是一座新晋的三线城市,该校也是六安地区唯一的本科高校,但是,他不属于六安管理,他直属安徽省。2000年,该校从专科升格为本科并更为现名,该校是安徽省第一批的新建本科,2004年,同合肥学院、淮南师范学院一起拿到学士学位授权的资格。2009年,该校成为安徽省硕士授权立项建设单位,目前,该校正努力奋斗“硕士授权”,并且已经确定了“皖西大学”的长远奋斗目标。【具体“大招”】夏日绿色为了“硕士点”和建成“皖西大学”,师资力量是最需要加强的,为了改善师资力量不强的局面,皖西学院重金引才。博士类别细则(注意事项)在最新的皖西学院招聘博士公告中,小编发现,最高类别的博士可以一次性获得皖西学院140万的安家费,相比于其他高校的分期付款,该校的“一次性”付款确实更有吸引力。那么,如何来界定ABCD类别的博士呢?皖西学院也给出了解释,如下图:评定标准一类的细则要求【更名“大学”还需要多久?】皖西学院更名“大学”的消息已经有很久了,但是,更名“大学”是一个系统提升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截至目前,该校还未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也未进行独立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按照规定,必须成为硕士授权单位且毕业5届硕士研究生才可以申报改名“大学”,而这只是最基本的要求,还有其他很多要求。

黑猩猩

四大科教城市之一,合肥拥有60所高等院校,这6所是重点大学

合肥是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中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国重要的科教中心、四大科教城市之一。 2016年末,合肥市有各类高等院校60所,在校学生62.86万人;其中普通高校50所,在校学生54.55万人。合肥共有合肥大学城、磨店大学城2个大学城0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由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和安徽省三方共建;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58年9月创建于北京,首任校长由郭沫若兼任;建校后,中国科学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等一批著名科学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1978年以后,学校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新举措;也是唯一参与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学。截至2019年11月,学校有20个学院(含6个科教融合共建学院)、33个系以及苏州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附属第一医院等;有12个国家级科研机构、4个国家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和62个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02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平台”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创建于1945年,时名安徽省立蚌埠工业职业学校,1947年扩建迁至淮南洞山,几易校名,1956年迁驻合肥,1958年定名合肥工业大学,1960年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历经与安徽工学院、安徽水利电力学院合并重组,先后隶属高教部、机械工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教育部管辖。截至2020年3月,学校占地总面积5千余亩,在合肥市设有屯溪路校区、翡翠湖校区、六安路校区和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在宣城市设有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下设23个学院(部),94个本科专业;拥有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专业学位硕士点;专任教师2100余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26万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3万余人。03安徽大学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简称“安大”,坐落于安徽省会合肥市;是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外交部选拔录用公务员定点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华文教育基地、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将1928年4月在当时省会安庆市创办的省立安徽大学作为建校开端。1958年,安徽大学以合肥大学、原安徽大学物理系为基础重建;同年9月16日,毛泽东主席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据2020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安徽大学拥有四个校区和一个大学科技园,占地面积3200余亩,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350余万册;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8个专业学位硕士点;设有26个院(系、部),101个本科专业;有在编教职工2800余人;在校生约2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700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21000余人。04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中心城区,为省属重点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安徽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同建设,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成为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和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重点支持高校,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和副教授自审权,具有安徽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安徽农业大学的前身是1928年在原省会安庆创办的省立安徽大学,1939年因抗日战争爆发被迫停办,1945年复建国立安徽大学,1954年独立为安徽农学院,1979年成为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13年成为安徽省重点支持的四所高水平大学之一。截至2020年4月,安徽农业大学科研经费连续5年位居安徽省属高校第一位, 共有19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80个,具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全日制普通在校生 22900人(包括国际生194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3703人。在职教职工183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724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800多人;现有国家级人才11人、省级人才26人。05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Anhui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安医大”,位于安徽省会合肥市,是安徽省属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第一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奖补资金项目”支持高校 、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创始成员。学校前身是1926年5月创办的上海东南医学院。1949年底,响应中共中央华东局“面向农村,走向内地”的号召,东南医学院内迁安徽省,成为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1952年,改名为安徽医学院。1985年更名安徽医科大学 。学校现有梅山路校区、翡翠路校区、东校区(在建)、巢湖校区、阜阳校区等5个校(院)区,校园占地面积2086亩。设有16个直属教学机构,6所直属附属医院,9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学校在职教职医护员工(含直属附院)13349人。校本部教职工1309人(含在编及人事代理),专任教师739人。设有34个本科专业。临床医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免疫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1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8个省级重点学科。06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建筑大学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一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是安徽省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省级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实施高校。安徽建筑大学创办于1958年,历经安徽建筑工程学校、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分校等办学时期,1986年复办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3年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更名为安徽建筑大学。学校占地面积1531亩,拥有南、北2个校区。据2020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设有12个学院,开办61个本科专业;有11个一级学科、4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全日制本科生17600余人,研究生近1600人;有教职工1500余人。合肥本科院校列表合肥高职专科院校列表

没礼貌

合肥新增一所大学,109名研究生正式入学,科技之城正式起飞!

合肥,一座饱受争议的城市。但是正因为饱受争议、不被看好,它一步一步的走到了现在。可以说合肥是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成为省会并非是偶然。当然,有人会说合肥没有资源,但是合肥现在有的资源是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那就是科教资源。目前的合肥坐拥中科大、合工大、安徽大学等知名高校,有人说了,就这几所高校天天吹来吹去的有意思?实际上合肥远不止这些高校,就在今天,合肥新增的一所大学正式开学了,迎来了109名研究生的正式入学。这所高校就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正牌的985大学。首先说一下北航,其建校于1952年,建校之初,是由北大清华等名校的航空院系联合建成。关于其实力,无需多言。只是身在北京这样一个211和985大学遍地都是的地方,自然是限制了它的发展。于是在其他省市建设校区是必然的事。说到其他的省市,合肥作为全国知名的科教之城,加上现在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自然是北航的首选。于是北航就来到了合肥建设校区,到了今天,北航合肥校区正式开学。由于学校刚刚建成,因此目前还只是招收研究生。而除了北航之外,还有很多的名校都来了合肥。比如说北大,在巢湖经开区拿的地;清华大学,在合肥南阳湖拿了地建设研究院,而且捎带着还将建设清华附中。哈工大,在合肥经开区拿了地,主要的研究对象就是做智能装备的。至于说北航为什么动作这么快呢,因为北航的一位院士是合肥一中的老校友,所以北航是一路顺风顺水。除此之外,合肥还有中科院科技创新院、农科院安全食品院。所以现在再看合肥的科技之城之名,绝对不是浪得虚名,现在是真的要起飞了。

陌路雪

安徽省拟新增6所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11月17日,安徽省教育厅正式公示了安徽省2020年拟新增申报的硕士、博士授权单位及授权点,根据公示的内容来看,该省拟申报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建筑大学、淮北师范大学为新增博士授权单位,拟申报安徽科技学院、皖西学院、合肥师范学院三所高校申报成为新增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其他还有14所高校参与新增硕士、博士授权点申报!本次,香蕉主要介绍下新增授权单位的6所高校!(一)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文件据悉,安徽财经大学早在1986年就获批成为了硕士研究生授权单位,安徽省重点建设大学,省部共建大学,有8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一流学科,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均获评B-等级,学科实力还是非常不错的。该校申报的学科是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博士点。(二)淮北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文件淮北师范大学1974年成立,2003年获批成为硕士授权单位,2009年成为省级博士立项建设单位,本轮拟申报教育博士(专业博士)、化学。(三)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建筑大学文件该校是省部共建高校,2006年拿下硕士授权单位,2009年成为省级博士立项建设单位,这次申报的博士点是:土木工程、建筑学。(四)安徽科技学院安徽科技学院文件据悉,该校于1993年拿下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09年成为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今年拟申报的硕士点为:农业硕士(专)、兽医硕士(专)、机械硕士(专)。(五)皖西学院皖西学院文件该校于2004年获得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09年成为省级硕士研究生授权立项建设单位,有“中药学”一个安徽省II类高峰学科,今年申报的授权点是:中药学(专硕)、电子信息(专硕)、农业(专硕)。(六)合肥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文件该校于2007年成立,2008年获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11年获批成为服务国家特需项目试点培育研究生高校,今年拟申报的学位点有:教育专硕、电子信息专硕、生物与医药专硕。